第一篇:读书有味
读书有味
投入平静 随情节而变【兴奋 愉悦 悲伤】同感 【知识积累 熏陶书卷气】
读过书么?我们谁都不是知识渊博的专家教授,读书一定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来读,可能仅仅能知道这本书“故事很有趣”。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它一定能带给你什么,只是你不注意而已。
我们读的书都是故事引人入胜,描写细致,让人感觉身临其境的。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拿起一本书,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抬头一看天色已晚,完了,该做的事情给忘了。读书,是很容易让人投入。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据《名人故事》)
你喜欢什么时候看书?大概许多人都会说“有空的时候”“无聊的时候”等等,但是我要告诉你一个诀窍。在烦闷、暴躁的时候,与其浪费你的口水去咒骂,还不如翻开一本书,它,能使你平静下来。文字有一股神奇的魔力,在任何时候它都能调节你的心情,在那个世界,我们的情绪随着情节而变。作者卖个关子,稍露端倪却不告诉你真相,你一定会期待故事接下来的发展。主角犯了傻,对话轻松搞笑,作为读者,你也一定默契地呵呵一笑。哪个人物死去了,面对虐心的情节,心会揪着疼吗?
然后,我想说一点很重要的东西。父母家长总是说要读些经典的东西,不要总是看些没有营养的小说。其实,小说里【特指网络小说一类】的描写只会更易懂、更细致、更诗意。那些大段大段的景物、环境、肖像、神态描写,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诗意,语言、心理描写也十分详细,在阅读中使读者坠入文字海洋。而故事情节也跌宕起伏,感情纠葛或错综复杂或单纯温馨,若是它没有过人之处,谁会去看它?运用什么的,很高难度,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一定会熏陶到自身,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有意识地模仿。同时,在小说中引用的事例典故,野史也好正传也罢,也会印在脑海里,你记得这部小说就记得这个出彩的典故。久而久之,文化常识,历史典故不就积累到了么?
文学一直滋养着我们的血脉和骨肉,陶冶着我们的灵魂和精神,也铸就着我们的气质和品格。读书有味,请细细品会。
第二篇:读书有味作文
读书有味作文范文(精选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书有味作文范文(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书有味作文1读书的滋味有苦的,有甜的,有咸的,有酸的,还有辣的。总之,读书的滋味是要你细心去体会的。
最近,我在阅读《顽童小番茄》。当我读到小番茄在用玩具电话和她的姨婆“通电话”时,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读到小番茄一哭就吐的这个片段时,我觉得小番茄既好笑,又可怜;读到小番茄被禁止喝“养乐多”时,我的心里有种辣辣的滋味,好像书中所描述的小番茄就是我。
在书中,你可能会找到你自己的影子。或许,你也会在故事的主人公身上找到性格的相同之处。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会身临其境,跟着主人公一起在故事中遨游。有时,在晚上做梦时,也有可能梦到书中的情节。
作家曹文轩说过: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一千本好书就是一千轮太阳。让我们一起与书结友,体验读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吧!阅读,能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我喜欢阅读带给我的各种滋味!
读书,使我学到了许多,读书真好!
读书有味作文2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我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如饥似渴地吸取着知识。”是的,我也感同身受。书籍是知识的源泉,是快乐的天堂,是陪伴我成长的好伙伴。
读书的滋味如蜂蜜一般甘甜。从小我就对各种各样的书爱不释手,但唯独对童话情有独钟。每当看到心狠手辣的巫婆逼白雪公主吃下毒苹果时,我的心就像蛇咬住一样揪得紧紧的;看到灰姑娘与王子旋转起舞时,我如同身临其境,投入得拍手称好;看到心底善良的人鱼公主最终化为泡沫,我也为之动容,流下同情的泪水……童话用一个个简单却意义深刻的故事,编织了一幅真、善、美的图画,使我受益匪浅。
读书的滋味是妙不可言的。古诗,是文学领域中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是历史中华彩四射的瑰宝,更是我的至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带我走入赏心悦目的春天,感受万物生长的勃勃生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展现了夏季的缤纷画卷,荡漾着夏季的灿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引发我对秋天的无限遐思,火红的枫叶使我魂牵梦绕;“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赞颂了雪是冬天的精灵。我向往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我追求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我梦想体会“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江南情调;我渴望观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啊,生活就是最美的诗篇。
读书的滋味如青橄榄苦涩中夹着甘甜。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走进海伦·凯勒不幸却充满传奇的一生,我明白了努力是奇迹的另一个名字。在《童年》中,目睹阿廖沙悲惨的童年生活以及他身边的光明与正义的能量,我看清了人性的美丑,在惋惜他生活在充满仇恨与黑暗的环境同时,更加珍惜现已拥有的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财富。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海里的知识是无止境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书就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让我们一起咀嚼文字,品尝读书的酸甜苦辣吧!
读书有味作文3书,是一把火,点亮知识之灯;书,是一个阶梯,通向进步之门;书,是一艘船,驶向成功彼岸。书籍就是精神的食粮,是人间的精华。
读书,可以用心灵去感受月的朦胧,星的灿烂,花的娇艳,雨的凄凉,以及人生的沧桑和美好。轻轻揭开书的扉页,便可闻见扑鼻而来的稻花香,看见亭亭玉立的荷花瞧见比二月之花还红艳的枫叶,看见“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听见乡村里的一片蛙声,领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雄伟气势。感受“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的温暖春风,明白“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梅雪之争,赞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西湖荷花……
读书,犹如在朝夕中捡拾落英,寻找感悟的花絮。忙忙碌碌,累了一天的我,便一步步走进自己的地盘,倚在床靠上,在静寂的灯光之下,展开一本好书,用心品读。缕缕的墨香丝丝的书香,让我精神饱满。
读书如品茶,一开始有些苦,有些枯燥。可读一阵子后,便会品尝到点点幽香,点点精神的满足感。书,可以驱散身体的疲惫,心灵的烦恼,不知不觉间,便陶醉于其间。如果读到绝佳之处,我便有一种“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自豪之情,领略到了知识高峰的无限风光。
读书,可以穿越时空,步入另一个时代。读着杜甫的《赤壁》,我仿佛走进了战火连天的三国时代,曹军的连环船被大火烧着的情景。李清照的词,让我们仿佛看见了绿肥红瘦,夕阳之下,在莲花丛中争渡的姑娘。沈石溪的《狼王梦》又带我们进入了大草原,野生狼群的争战之中……
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是的,书是人类的长生果。
读书有味作文4在课余时间里,书是我最好的朋友。书中丰富的知识和动人的故事情节,总是深深地感染着我。
读书的滋味是甜的,它让我陶醉。读着书,我就仿佛进入仙境:美妙、纯洁。当我看幻想小说时,我会跟着作者一起天马行空;当我看旅行小说时,我会跟着作者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当我看文学小说时,我会跟着作者一起探索文学的奥秘;当我……我总不愿意回到现实。
我就仿佛一只小老鼠。我学它“嚼”字、“嚼”词、“嚼”句。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嚼”,慢慢享受。我要“嚼”到这些字、词的意思都已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才肯罢休。这些字、词、句也是甜的。在我看来,书比牛奶鲜,比糖果甜。
在我读书时,时间往往过得飞快,我总怀疑我在读书时失控了,要不怎么会疯狂地转个不停呢?每每早上起来阅读时,就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儿,好让我如饥似渴地多读一会儿。可是时间就爱和我作对,眨眼间,一上午就过去了。难道时间也在飞快地读书吗?
读书读出了快乐,读出了美味,读出了知识。我读书,我幸福,读书的滋味倍儿爽!我感谢书这个好朋友,让我的童年变得多姿多彩!
读书有味作文5读书在生活中是普遍的,也是很常见的。我觉得我读书的滋味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享受,就让我来给你们讲一个吧!
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买一本书,于是到了书店买书。我看了又看觉得没什么好书。后来,妈妈给我推荐了一本《80天环游世界》,我说:“这本书我们班上有,我可以去借来看。”妈妈说:“这本《西游记》好吗?《水浒传》也可以。”
我说:“这些书我们班上都有,我都可以去借来看。”就在这时我的眼光瞄的到了《三十六计》这本书上,之后,我就下定决心买下这本书。
买完这本书以后,我经常为了做作业,所以没时间看书而生气。有的时候我都把书带到厕所来看。书里面的内容讲的全是三国时期,哪些英勇的战士外出打仗想到的妙计。如:调虎离山、反间计、苦肉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会很用心,很仔细的看,直到结束。
还有一次,我看书入迷。朋友说:“快出来玩。”我说:“你这个傻子。”朋友生气的说:“你骂谁啊你!”我说:“骂《三十六计》里面的人物啊!你自己看他是不是很傻呢?”
读书虽然会闹出许多笑话,但也能带来无限的乐趣,你说好不好呢?
读书有味作文6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一朵刚刚盛开的花朵,有着甘甜的花蜜;它,像一个好导游,带领我们走进知识的世界;它,又像一艘小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湾。
我的生活离不开书,离开了书,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花儿缺少阳光的滋润、小草失去了大树的遮挡。有了书相伴,我的人生飘逸着浓浓的书香,读书使我的人生充实而从容,悠闲而舒适,安静而丰富,读书使我快乐!我爱读书!
读书好比是一串百味冰糖葫芦,有滋有味。
酸
我已经数不清多少次因读书误事而惹来了妈妈发怒的眼神,也记不清多少次因为还在思念故事中的主人公而给弟弟随便讲故事,导致弟弟去会“周公”……虽说这让人有些不好意思,可是就如李子,偶尔品尝一下也无妨哦!
甜
走在书堆中,抽出一本《安徒生童话》,你一定会被其中曲折动人的故事所感动。再来一本《简爱》,为身世悲惨的简爱小姐祝福吧!或许你会伤心、泪流,那么《西游记》就非常适合你,唐僧师徒一路上碰到的奇闻轶事必定会逗得你捧腹大笑,就这样饱览群书之后,你会感觉头脑十分地充实,而“知识宝库”里又增添了许多“新元素”哦!
苦
这种味道就好像餐桌上的苦瓜一样。从古至今,有多少博览群书的古人啊!我们现代人当中就有很多人因为看书而加入“四眼一族”。有些人因为家长的“圣旨”而放弃自己的校园小说,去捧起那死板的课本。在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眼里,学习就应该放在第一位,看课外书,没门,哎!
辣
有时看书就好像在吃辣椒,有一股呛人的味道。记得在《感悟亲情》的故事中,我不止一次地泪流满面,心里也辣辣的。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却以这样的成绩报答他们。想到这儿,我感到十分内疚,我在心里说:“对不起,爸爸妈妈!我一定会用功的!”
朋友,只要你读更多的书,就能品尝到更多的滋味,同时亦会感到自己的人生是那么多姿多彩!
读书有味作文7当初读书,并不知道读书的重要,只是平来无事,自己想找点事做,才拿起书,以解自己心中的忧愁,寻求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一切都是心中的自尊支撑着。但在默默成长中,在痛苦与烦恼的冲击下,逐渐厌倦了心理上的浅薄的满足,是书这无声的挚友使我明白,读书时为了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在探险中,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
我最喜欢夜深人静,没有喧杂的声音,自己独自遨游书的海洋,到书中做孤独的跋涉者。细细地品味书中的乐趣。读三毛的洒脱、豁达的人生;读朱自清那充满深刻道理的散文;读高尔基的人生体验;读吴承恩的神话世界……还可以再书中旅行,跟着鲁迅去看社戏,跟着鲁滨逊去航海,跟着海伦尽情地享受三天的光明。
从卡通画到童话,又到神话,接着是传说,而又真正的读到了名著,一点点在改变着,津津有味嚼文化大餐,感受散发的书香,使我耳目一新,颇有成就感。
一本好书拿在手中,你会不觉地被它吸引,难以割舍,于是全神贯注,一门心思的阅读。随着一页一页地翻过,书的妙味同它的悲欢离合相照应,别是一般滋味。虽难为人理解,却能自得其乐,古时候所谓“书痴”也该是如此吧!
读书是要专心致志!心烦意乱读不进书。古人读书不受干扰,可现如今安静已逝去。可是,我们要在时间中寻找读书的影子,不能让阅读与古人一起远去。只要我们有心,完全可以忙中偷闲,而不必非等到有许多时间才去领略读书滋味。只要用心,一样可以品味书中的深蕴,当你进一步了解书,那心境,同样令你无所止从,与书沉浮,此间滋味,也只有读书者才能领会。
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我选择读书。眼前诗人一起吟诵。可以和李白说几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和李煜说几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在书中可以感受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意境,在书中,有失“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
读书时,抛掉烦恼,使我拥有了一片宁静的心境,随书中主人公的快乐而快乐,痛苦而痛苦,使自己了解世间的情缘。
读书已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寻找那属于自己的一本书。唯有书,才是寄放自己灵魂的乐园。
第三篇:有味读后感
有味读后感
《有味》是汪涵的首部文字作品,有味读后感。这本书是通过他寻访湖南、北京等地的“现代隐士”,拜访各处传统手工工艺民间作坊而作的,让我们深刻了解到那些旧时手工的魅力。
这本书用散文的笔法,分别描写了糍粑、弓箭、古琴、木盆、秤杆、墨条、香干等物品的制作过程。这些手艺大多数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徘徊在流失的边缘。汪涵用悠远的文字回味着过往,玩味着这些物品和老手艺,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对亲情的眷恋、对事业的感悟,以及对老手艺人及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一下子就失落了起来,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这样消失了,我们应该保护它。
2.《有味》内容概要:《有味》是汪涵就十种中国传统的小手工艺制作折扇、古琴、靖港香干、油布散糍粑、木盆、称、箭等所写的散文随笔,抒发了个人对这些传统工艺的迷恋和内心丰富的情怀,并身体力行,制作这些蕴含深厚文化的小物件,在之中书写了不少生活中的小故事、穿插了对生活事业人生等的感悟,以及对老手艺人与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
《有味》读后感,来自卓越亚马逊网友:收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包装很好,白色的封皮,给人感觉很干净。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汪涵本人对于自己童年故事的怀念,以及对靖港这个地方所表现出的人文气息的感慨。往大了说,其实是对中国那些消失了的,或者是已经消失的民间文化的回望和记忆。当初买这本书也是冲着这点才买的。我本人很喜欢中国的民间文化,喜欢那些手工制品,它包含了我太多的童年回忆,读后感《有味读后感》。也许这些文化已经不被潮流这条都市大河所容纳,如同厚重的泥沙,再也跟不上物欲横流的今天。但它却是中国文化中最纯真,最朴实的沉淀和精华。就像汪涵本人所说,这些文化如同一块块宝玉。它需要慢慢摩挲,细细品味,才能在岁月的洗练中渐渐散发出它独有的温和的光芒。也折射出我们这一代甚至往上再数几辈人的童年,那些个听着吆喝声就冲出来买一串糖葫芦的香甜…… 这本书也许不如小说的刺激柔情,也不比教育类的书籍那般铿锵有力,字字珠玑,但总有那么一个时刻,你只想要它——来释放那些在你内心深处最纯真的过往……
有味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的网友:《有味》是汪涵就十种中国传统的小手工艺制作折扇、古琴、靖港香干、油布散糍粑、木盆、称、箭等所写的散文随笔,抒发了个人对这些传统工艺的迷恋和内心丰富的情怀,并身体力行,制作这些蕴含深厚文化的小物件,在之中书写了不少生活中的小故事、穿插了对生活事业人生等的感悟,以及对老手艺人与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里面所写都是些有文化内涵的东西,我没有研究过,只能是看看表面上的。香干,大家都吃过,有时候吃的东西里面也蕴含着不一样的含义,我所熟悉的香干就是大学食堂里的芹菜炒香干,不是特别喜欢芹菜,所以也没怎么经常吃,说道香干就会想到豆腐,想到豆腐就会想到武冈,那里的豆腐很出名,好在哪里我也不知道,没研究过,不过武冈是邵阳的,所以也算是邵阳的一个特产吧。糍粑,圆圆的,糯米做的,书里描写的那场景我也见过,以前外婆家有一个像是石头做的像缸一样的,做糍粑的时候就先把糯米蒸好了,然后把蒸熟的糯米倒进缸里,拿个大木棍子作死的打,把饭打成黏状,看不到米粒就行了,然后拿出来揉搓成一跟长棒子一样的,拿刀切一小块下来,把它压成圆形,放在阴凉的地方阴干就成了我们所吃的糍粑,后来出现了做糍粑的机器,手工的那些工具也就渐渐被人们遗忘了,不过那时候纯手工打出来的糍粑是最好吃的,总喜欢冬天烤火的时候把糍粑放在炉子上烤,糍粑会渐渐膨胀,看看渐渐膨胀的那个过程总是会大叫要身边的人看,现在有时候回家再来烤糍粑吃的时候也依然会有那种欣喜,也说不清楚是种啥感觉,放点糖放在糍粑里,吃起来甜甜的,糯糯的,现在想想都想吃了,哈哈~~这是小时候的记忆,看着书里的描述我就感觉我回到了童年,大家在外婆家做糍粑的情景,谨此怀念。油布伞,给人的感觉就是江南水乡的那种小家碧玉撑着油布伞漫步街头,不过让我想起的却是油纸伞,依然记得高中的时候学过戴望舒的《雨巷》,里面有段话现在仍记忆犹新: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这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丁香……
第四篇:有味读书笔记
读于丹《人间有味是清欢》有感
苏州市第四中学校 王华
人生即使再忙碌,也要给生命留出一些闲适的时光,寻几许人间的清欢。这是著名学者、作家于丹在作品《人间有味是清欢》(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里,向我们讲述的道理。她让我们明白,人的一生充满着种种的不确定,只有给生命留闲,才能在寻常岁月中享受到漫天幸福。
《人间有味是清欢》是于丹时隔3年对人生、文化、社会、生活的再度思考,也是她50年来首度自剖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的一部哲理散文集。相较于以往作品多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对生命的意义,在《人间有味是清欢》中,于丹紧密联系个人成长经历,从生命、成长、幸福、闲情、行走、流年六个部分与读者分享自己的人生。一本书、一碗牛肉面、一座城、一个节日??在她的笔下都被赋予了生命,故事鲜活温馨又富有哲理,让人在浮躁的社会中独享一份宁静,获得内心的充实与幸福,体会逝水流光中的那些生命瞬间。人生在世,难得“清欢”。不要说官场上的迎来送往、生意场上的接洽交易,就连普通老百姓的婚嫁喜庆、亲友聚会,都让人心累。针对人们面临的心灵困惑和人生困境,于丹在该书里,用哲理性的故事,诗一样的语言,聊人生、解疑惑、谈幸福,讲传统文化,品古典之美,告诉我们:当我们沿着梦想的道路一路前行时,也别忘了停下来看一看四时风雨,用心去听,用心去感,也许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境无好坏,唯心所造。给生命留闲,便品到了生活中的清欢。在《寻常岁月,漫成节日》中,大学毕业刚工作的男孩子在为职位最低、没有钱买房子、没有钱回请朋友困惑时,却感受不到自己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同甘共苦的女朋友、共患难的大帮朋友的幸福。其实,生活中人人都有一些被别人羡慕的幸福,“想明白这一点,也许你的日子也正在被别人暗暗羡慕着。”《寻味:舌尖上的天地缘》里,星云大师用大把时光烹制出食材本身香气的菌汤,让“我”顿悟到,“吃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与天地结缘。”“人的五脏六腑,都有其运行规律。不少人吃成了大胖子,就是因为没有遵循天地之道、四时规律,没有顺应自然。”“拒绝喧嚣,复归宁静;拒绝奢华,返璞归真。”这不仅是商家和食客需要参悟的,更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的功课。《清明:血脉里的眷恋》中,直到姥姥和父亲离去之后,我才知道人生中总有一些遗憾,就是他们健在的时候,我对他们的爱还不能深深地懂得。我才明白,父母亲人之爱有时候是要隐忍着多少委屈!清明的忧和愁,不是闲愁,它是实实在在、有来由的忧伤,因为这个日子里也有着深深的眷恋??整部书中,满是对时光的参悟、人生的解读。书名“人间有味是清欢”,取自大文豪苏轼的《浣溪沙》,是苏东坡经历人生几度起伏之后的体悟,也是于丹五十载人生体味到的生命真意。不同的是,于丹所体味的“清欢”是一份人生的沉淀、生命的自省,是一种遵循本心、回归清朗的人生态度。
人间有味是清欢,正是因为有了那份闲适与趣味才成就了清欢。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细细品味这人间的“清欢”。篇二:品尝《有味》读后感--罗丽曼(蛇口报关)品尝《有味》
□ 罗丽曼(蛇口报关)
当你拿起汪涵这本书《有味》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一本封皮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书。纯白的封皮上面印着“有味 汪涵著”几个字,往左是序言中的几句话,再往左是一张小黑白照和书中的十个“主人翁”,干净、清爽。正是因为这样的简单,造就了这本书的精致。
说到汪涵,人们的第一印象,无非就是那个经常出现在湖南卫视,留着小胡子,驾着副空镜架,不停耍宝,人称“策神”的那位主持人吧。再说到出书,这也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现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但凡有点名气的“名人”都可以出本属于自己的书,我会读汪涵的书,是出于对那个在电视荧屏上机智过人、口才了得、亦正亦邪主持人的喜爱。
《有味》,写了十个物件,汪涵通过自己的回忆,向读者铺开一幅幅画面,将一个“有味”的汪涵带到读者的面前,也将读者带回童年,让那些久远的记忆变得生动、鲜活无比。我相信人生真正的好东西,好味道,都是不可说的,它们有时候被披上了世俗的外衣,躲在不世俗的地方。书中美丽的靖港的那些所谓的“技术人员”,他们不擅长与表述,只是默默地生活,享受阳光中的各种气味。因为他们,以及他们手上的小物件,这种表达慢慢有变成文字的可能,木匠,墨工,折扇,油布伞等等都会比一个人更为长久的活着,它们比那些复杂的东西更值得被记录。
就像他自己在《序》中说的:“这些事物在脑海里是那般美好和回味无穷,要用文字写出来是难的,要想像回想的那般‘有味’就 更加难了。”
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有滋有味?怎么样过生活才能够有滋有味?看完汪涵的书或许你就会明白,多关注身边的一些小人物、小事、小物件,让自己情感世界丰富起来。或许你暂时还会为工作上的事情皱眉、会为感情的纠葛伤神、会为家庭的琐事烦恼,如果有请暂且放下,因为这世界上其实有很多值得被关注的事情更值得你去“投怀送抱”。
看到书的结尾,汪涵道出了看书的目的意义,至少与我是不谋而合的。看书,其实可以让你有一些理论的支撑,去化解之前化解不了的情绪,所有的人生病也好,不开心也好,都源自于一个字:浓。你浓于情就会生出痴,浓于利就会生出贪,浓于名就会嗔。贪嗔痴是最可怕的。不开心的东西浓在心里就会淤结成气,气结不化就会生出病,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所有对待这一切最好的方法就是淡。老子也好,佛经也好,都是最好的一些方法,它教你淡然。以此与你们共享,至于方法,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篇三:人间有味是清欢——《瓦尔登湖》读后感
人生有味是清欢
——读《瓦尔登湖》有感
人生有味是清欢
瓦尔登湖是
他寂静的追求
淡淡的欢愉
浅饮慢酌出
人生有味
心中有味
才是清欢
——题记
梭罗这人有脑子
像鱼有水,鸟有翅
云彩有天空
梭罗这人就是
我的云彩,四方邻国 的云彩,安静
在豆田之西
我的草帽上
——海子
海子说梭罗是他天空中的云彩,如同鱼有水,鸟有翅一样,梭罗的思想已经根入他的灵魂深处,生根发芽,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抹色彩。如果说梭罗是海子天空的云彩,那么瓦尔登湖就是梭罗灵魂的栖居地,这块身体的栖所,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赐予他活力,灵感,与安宁。我看的是林志豪译的版本,看到书时第一感觉很厚重,很少有人能写这么厚的散文集,开始时我还担心自己看不下去半途而废,但真的开始阅读,便直觉自己摒弃了周遭的所有,灵魂被深深的吸引了,似乎连时间都凝结在空气里了。瓦尔登湖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它呼唤着我的灵魂去接近那片神池,去穿越历史了解梭罗。这个人,他舍弃了世间繁华,抛却了万丈红尘,只选择在瓦尔登湖畔偏安一隅,寂静的欢喜,淡淡的欢愉,从此,人生有味是清欢。
他说,我们被迫生活得如此认真而彻底,敬畏自己的生命,拒绝任何可能的改变。我们说,这是唯一的方式;而事实上,经过圆心能画出多少直径,就有多少种生活方式。看着梭罗的生平,我颇感惊讶,他毕业于哈佛大学,但却没有像他的同学那样选择作出一番事业,而是平静的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平淡而有味的隐居生活。而他隐居时居然只有28岁,那正是大有一番作为的黄金年华,在别人年少气盛血气方刚的时候梭罗却选择了独自偏居一隅思考人生哲理,从此不问世事。这便是他选择的生活方式吧,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跟随自己的内心,远离尘世,融入自然。
很遗憾的发现自己的前十八年都一直循规蹈矩的活着,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错过了什么,但我肯定,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下,这样的“我们”还在不断地被复制,或者说被克隆。我们被不断的告知这是唯一的生活方式,然后渐渐相信认定,再告知给我们的下一代。有想过挣扎,也想过逃离,但结果却不得不屈服,因为我们生活里还有太多的所求,这些使我们无法完全抛下一切去追溯本源。我们为了“所求”,便要学着适应这所有,于是,也只能告诉自己,生活本该如此,我们便是如此悲哀的挣扎着,忘记了最初的自己。他说,不管把我搁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在那里生活,景色便相应地从我这里伸展出去。
他说,我仿佛有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以及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小小世界。有人说,梭罗是瓦尔登湖的孩子,他的灵魂注定属于自然。他在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将思想和文字精心地打磨。他的生活简单到一日三餐,简单到明亮的湖水和日月星辰,而他的文字像智慧的源泉,清冽幽香,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浮夸的呻吟,他只是用着朴实无华的文字陈述自己的心,心中有景,字中便有情。而只有瓦尔登湖的孩子,才能融入瓦尔登湖的心。无论什么,都比不上生命的起源,生长的乐土。那宁静、欢畅和自在的水,一滴滴,如同流淌在自己身体里的血液。瓦尔登湖的一切便也早已融入了梭罗的骨血,变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而我们,注定都不是瓦尔登湖的孩子,因为我们不能心无杂念,尤其在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就算我们的确能放下一切,又上哪儿找寻那样一块净土?
他说,只要可能,就过自由自在的,不受拘束的生活,为献身一座农场而禁锢自己,或者禁锢在监牢里,二者之间没有多大的区别。
在物质欲横流的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有时间去享受生活了。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于我们来说也变成了一种奢望。多少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失了本心,又有多少人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时禁锢了自己。纵使我们很向往梭罗的生活,向往那片白湖,但也终究只能自我安慰,在城市纷繁的生活中忙里偷闲偶尔去耕耘下自己的那一片净土,毕竟,那片湖,终究是不属于我们这样的凡人的,我们能有的,只是一个念想罢了。
他说,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外出,到人们中间去时,比呆在自己的屋子里更孤独。
他说,孤独不能以一个和别人之间有多少英里的空间来衡量。
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而我的孤独是一面镜子,有着我的所有表情。平日里,我们戴着面具游走在不同的人之间,为了生存,为了各种目的,学会了圆滑,学会了忍受,也学会了强颜欢笑。虚伪的也早已不是那一个面具,而是我们每一个人。于生命来说,活着却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这无疑是很累的。但即使如此,我们还在乐此不疲的学习着社交,努力把不完美的自己装饰成一个完美的残次品。之所以是完美的残次品,是因为我们注定了不真实,即使完美也不是真正的自己,失了人性中的那一份灵性,它便只能算是残次品了。
他说,我不希望过不是生活的生活,活着是这样珍贵。的确如此,从一开始,我们从亿万个细胞中脱颖而出,本就是个奇迹,我们的生命是这么的珍贵,短短的一百年,我们没有理由去为了迎合别人而浪费掉自己珍惜的时光。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只要是来自你内心的呼唤,就去追求吧。梭罗选择了瓦尔登湖,他用两年的时光去追逐自己的幸福,去感应自己的内心。而也许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泡着一杯茶,拿着一本书,突然想到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也会有莫名的悸动。心里会有个声音在呼喊,幻想着自己正站在瓦尔登湖边,闭上双眼,感应湖上微起的波纹,湖岸的钓者,四周摇曳的枫树,波纹在湖中和心中摇曳,让不加任何阻拦的思绪在心里荡起层层涟漪,体会着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的灵动的体验。
虽然我们不可能像梭罗一样抛弃所有去成全自己的精神生活,但我们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去成全自己心灵的追求,品一杯茶,看一本书,听一首歌,短暂的忘记工作或生活上的纠结。这样便很好,雅致,安宁,无欲无求,享受生活,享受浅淡的欢愉,精神乃至灵魂上的欢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算有味,才不至于索然无味的日复一日忙碌着奔波着,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人生有味是清欢,清欢,淡淡的欢愉,如同梭罗的那片湖。我们都要有这样的追求,因为,只有在这个梦幻的自然意境中,生活是如此的美好而不繁复,简单而不苍白。篇四:《香港味道》读后感
《香港味道》读后感
八月下旬的天气就像快嘴的搞笑艺人,你永远无法预知下一秒听到的是风声还是雨声。从几天前起每天两场雨已经成了这个假期的保留节目。坐在书房里吹着雨后的冷风,一遍又想着济南现在的气温也许还不像想象中那么低。家中和济南的温差,从现在开始应该时常关注起来了吧——是的,想来这些胡思乱想也是开学综合症的一部分吧。记得三年前高考后读欧阳应霁的《香港味道》,大三十二开的胶版纸内页上印着惹眼的图片,这些图片和食客的小故事支撑起了整本书的内容。其实现在想起来,与其认认真真地读这本书,不如说是盯着书上的绚烂图片和食客故事拼命想象书中小吃的味道吧。书中的茶餐厅、大排档、烧腊店个个诱人至极,却终究离我的生活很远。而往常阅读时总会放到最后看的序,更是被我华丽丽地忽略了。
今天下午,窗外又如约下着大雨,天也比7月份的傍晚显得更阴沉了些。冷冷的湿风让人感到饥饿,也让我想重新看看《香港味道》。三年前,这本书令我记住的除了诱人的食物图片,还有书中字里行间慢慢的情怀——怀念、庆幸、坚守,还有对味道本源的探究和记录。翻开从没看过的序言,序言平实有趣的文字也许是对这种情怀最好的注解:“不是怀旧,这个我倒很清楚。因为一切过去了的,意义都只在提醒我们生活原来曾经可以有这样的选择那样的决定。来龙去脉,本来有根有据,也许是我们的匆忙疏忽,好端端的活生生的都散失遗忘七零八落。今生的二三分,说不定就藏在这一只虾饺一碗云吞面那一杯奶茶一口蛋挞之中。”“甜酸苦辣咸,就是因为压阵的一个鲜字,让味道不是一种结论,而是一种开放的诠释,一种活的方法,活在现在的危机里,活在未来的想象冀盼中。”
记得有人曾说过:“思乡,也许就是突然喜欢上了曾经讨厌的家乡菜吧。”住进大学校园,远离家乡后,每每怀念家乡的食物时,怀念的绝不仅仅只有那种味道,更多的是想念曾经与家人一同吃饭的心情吧。心和心的距离,就像往返于家乡和济南时必然要乘车穿过的黄河一样,那么近,又那么远。《香港味道》这本书想要传达的情怀,大抵也是如此吧。当我们忍着寒冷或高温,走进某家曾经熟悉的餐馆时,真正想念的也不仅仅是某道菜的味道,更多的应该是曾经坐在这家餐馆时的心情吧——不管是假期里与家人的团聚,临近开学时的告别餐,亦或是与中学同学的久别重逢,即使是相似的一盘水饺、一锅涮肉,也足以让人想起很多。更何况,工作后,这种寻找曾经回忆的机会也变得格外奢侈了。想到这里我才明白,贯穿《香港味道》的一个个小故事对于食客来说承载着不可忽视的重量。
愿我们从此学会珍惜自己品尝到的各种味道,珍惜生活赐予我们的酸甜苦辣。篇五:读书有味
读书有味
—— 读散文《桐花》有感 秋天已经很深很深了,香樟树的枝丫日渐稀疏,暖暖的阳光从枝丫间漏下来,将世界衬得金黄,没有了夏日聒噪的蝉鸣,显得格外寂静,连大片的落叶掉下来都仿佛有了轰隆的声响。漫步于这残叶铺成的小径上,时间顺着秋天的痕迹漫上脚背,脚下的落叶发出清晰的破碎的“咝咝”声响,不禁想起了它初夏时抽芽的新枝,浓重的树荫,想起它破败的景象背后,却是昔日的辉煌。
同样的场景在脑海中不断涌现,记忆的潮水翻涌高涨,雪白的花瓣在安静的山林中漫天纷飞,那是台湾女作家席慕容在《桐花》一文中所描写的动人景象。作者在山林里偶然遇到桐花盛开的树林,但从盛开似锦到繁花落尽只不过短短的七天,正如席慕容在文章中所说的:“难道生命在片刻之后只剩下散与凋零?”
花开花落,是生命的两端,凄美的文笔下,娇柔清新的桐花一面盛开如锦,一面不停地纷纷飘落,在这一瞬间,在温暖的阳光下,同时飞旋,同时升腾,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桐花》,让我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仿佛目睹了整个花开花落的过程,因看到雪白的花荫而欣喜雀跃,因桐花的凋落而产生悲伤之情。花的逝去,花期的短暂,让我不禁感叹生命的宝贵与价值。
桐花的存在是渺小的,桐花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它却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完成了一项神圣而重大的使命:它结出桐子,将自己破败的花瓣融入泥土,为来年的缀满枝头奉献自己最后一点儿养料。这种精神是可敬的,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能决定生命的宽度。人生苦短,但只要我们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也就无需感叹年华的流逝了。像贝多芬、莫扎特这样的音乐家,他们与我们一样,也会经历生老病死,但他们耗尽自己毕生精力,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名垂千古的乐曲,留下了一笔巨大宝贵的精神财富。即使我们做不到像他们这样伟大,我们也应该让生命焕发出最动人的光彩,像桐花一样抓紧时间,在黄金期埋下一粒种子,用知识浇灌,让这粒种子开出一朵美丽动人的花,留下生命中最美的瞬间,而不要碌碌无为,平平淡淡一生。桐花落尽,而我们的生命仍在继续,像桐花一般,我要努力绽放自己最美的花朵。
第五篇:《人间有味》读后感
《人间有味》读后感
如果有一天,当你踏遍岁月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依旧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
初读这本“食谱”,我就被汪老先生笔下的各路美食深深的感染,极强的画面感让我浮想联翩,以至于合上书竟对先前的“粗茶淡饭”开始嫌弃起来。可是这真的仅仅是一本“舌尖上的美食”吗?迟疑后,我再次捧起这本书,原来人间不但有味,还藏有一颗赤子之心。
高邮的咸鸭蛋、小西门马家牛肉馆、故乡的元宵……每每被点到名的特色美食,无不饱含着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一则《论语》一句情,一盏茶香一座城,无论是祖父对口中的“孟子反”还是家乡人的“喝早茶”,读起来都极具生活的香气,仿佛那家小院儿里有着魔力,让人流连忘返,放下书仍让人牵挂,那熟悉的味道,熟悉的身影,熟悉的城市和熟悉的小暖。
走遍万水千山,吃遍大江南北,汪先生把不变的真情留在了齿间,这份对美食的爱也是对生活的真,唯有一个爱生活的人,他的笔下才有那字字珠玑的美好,他的心中自有一种情趣,自有一颗豁达的心,让人每每品读,心中被温暖。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应该这样。王先生的观点我非常认同,不论是咸菜文化还是宋朝人的吃喝,还有立春的吃萝卜习俗,都将文化和美食紧紧相连,唯有口味宽泛一点,我们才能从不同的食物比较中体会出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性情习俗的不同,地域文化的不同。也就是南北文化无优劣,中西饮食文化也无优劣,其区别只不过是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生活方式或者饮食方式的不同罢了。
一本《人间有味》让我品到了文字背后的小暖,虽不能让汪先生那般尝遍东南西北,但也让我下决心用阅读充盈自己的味蕾,又是一年读书月,人间有味,香意浓浓,书有百味,其乐融融。“当你因为没有鞋穿而哭泣的时候,想想那些失去双脚的人”。我们都知道在这个宇宙当中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同理,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的时候会不会发现,幸运与不幸亦是如此呢?其实人人都有一些被别人羡慕的幸福,但不要虚构着别人的幸福,浪掷了自己手中握住的价值。正如于丹教授所说,如果想明白这一点,也许你的.日子也在被别人暗暗羡慕着。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拥有的太少,所以以此抱怨父母、抱怨家庭,而逐渐长大以后才发现,原来一直以来都真的只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实在太多。
现在我时常觉得自己很幸运,在经历大大小小的坎坷以后,生活带给我的更多是成长与成熟,而不是伤害。“有很多人用了毕生的努力,默默完成了对别人的成全”。人生没有所谓的弯路,我们都是顺着每一步才抵达今天,所有的偶然与必然,只要你信任这些生命的成全与托付,总会对历史的轨迹和当下的容颜做出解释。站在现在,你会知道你的未来应该要成为什么人,你怎么才能不辜负曾经的成全与托付,你怎么才能在无常当中一步一步把恒常走得更好。人生就是一个循环,一个有幸福感、被成全的人,他会不断用善念去成全别人。善良与爱,才是人性中最蓬勃的种子,可以薪火相传。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一直被父母成全;在求学的路上,我们一直被老师成全;在职场的路上,我们一直被领导成全……我们如今的被成全与托付,难道不是为了将来对别人的成全与托付么?
漫漫人生,有味清欢。一念既起,就拼尽心力在当下完成,那一刻当下,也就算是真正实在的拥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