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 教学案例5篇

时间:2019-05-13 21:4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燃烧与灭火 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燃烧与灭火 教学案例》。

第一篇:燃烧与灭火 教学案例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燃烧条件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教具:酒精、水、棉花、蜡烛、玻璃杯、镊子、木条、煤、酒精灯、微机等。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入:火是一种燃烧现象。火能造福人类,但如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使火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我们有必要对燃烧进行一番研究。【展示片1】 【阅读与思考】:

有这样一个故事:南极考察队去南极考察,在路上遇到了暴风雪,把火柴丢了。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没有火柴怎么生火呢?于是,有一位聪明的科学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如果你是那位科学家,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及时引导、鼓励。】

【回顾与思考】: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你曾见过或遇到哪些燃烧的事例,请合作小组把课前自己收集的有关材料交流、讨论,完成下表。【展示片2】 【事例】 观察到的现象

镁条的燃烧 发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

日常生活中燃烧的事例很多,观看有关燃烧的图片。

【展示片3】

上述燃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特征是什么?能否对燃烧下定义?师生合作从燃烧的现象(发光、放热)和有新物质生成两方面讨论燃烧的特征归纳燃烧的定义。

【展示片4】:燃烧的定义

提问: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说明。【情景设置】: 【展示片5】:

为什么有时能燃烧,有时却不能燃烧,发生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回答。(引导学从理论假设、实验方法、日常生活经验方面寻找依据。)【实验探究】:

(1)用镊子夹取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片刻。(2)二支燃着的蜡烛,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住,观察。(3)用镊子分别夹住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在酒精灯上点燃。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比较不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每一个实验,形成正确的认识。【展示片6】

实验 1的现象是酒精燃烧,而水不能燃烧。结论是燃烧与物质的本性有关。实验2的现象是未罩玻璃杯的蜡烛始终燃烧,而罩了玻璃杯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结论是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空气中有氧气)。

实验 3的现象是木条易点着,煤不易点着。结论是可燃物的燃烧单有氧气还不够,还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称为可燃物的着火点。【引导学生思考联想与启示】得出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同。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展示片7】

(1)为什么煤可以燃烧,而石头不能燃烧?你还能举出可以燃烧的物质吗?那些物质不能燃烧?

(2)燃着的酒精灯为什么可用灯帽盖灭?

(3)为什么镁条常温下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能燃烧? 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得出结论: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展示片8】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称为可燃物的着火点。【设问】:这三个条件能不能缺少其中的一个?

分析其中哪些是外因,哪些是内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有没有其他方法来验证燃烧的条件?

课后拓展:课后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并请各合作小组交流,比比哪一组最好。

上述燃烧的条件是指一般情况,请同学们思考有没有特殊情况? 【展示片9】

生煤炉时要用扇子扇,家里、学校等使用的炉子、锅炉要使用鼓风机鼓风,其中的道理是什么?请带着这一问题完成下列实验。【实验探究】:

生生合作完成蜡烛不完全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引导学生看书,说明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区别。得出结论:

可燃物燃烧时,氧气充足或不足,燃烧的情况并不相同: 【展示片10】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燃烧快,放热多,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烧:氧气不足,燃烧慢,放热少,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生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碳黑颗粒等物质。【思考】:完全燃烧有什么优越性 ? 【展示片11】 碳的燃烧:

1、氧气充足: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

C +

O2

====

CO2

2、氧气不足:碳+氧气----点燃---一氧化碳

(化合反应)

C

+

O2

====

CO 观看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图片。【情景设置】: 【展示片12】

1、家庭燃气灶一般用气门(用来调节燃气的进气量)和风门(用来调节空气的进气量)来控制燃烧。若火焰颜色发黄并有少量黑烟产生,这时发生的是完全燃烧还是不完全燃烧?怎样操作才能使燃烧恢复正常?

2、冬天有人在房间里放置一只燃烧木炭的火盆取暖,谈谈采用这种方法取暖要注意的问题。

【课堂小结】:重点内容: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展示片12】

【学生评价】:我对燃烧的新认识。【课堂练习】:学生评价,教师点拨。【布置作业】:

第二篇:《燃烧与灭火》教学案例

《燃烧与灭火》教学案例

——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

陶晓明

《燃烧与灭火》是初中科学课的一堂有关生命教育系列的课,围绕着对火的认识、火是怎么产生的、扩张的、如何灭火,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火灾的情况下逃生。这是一堂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对自己和对他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为了让学生好好掌握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了一系列旨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实验项目,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好这一堂课的内容。

科学课是二期课改后新生的一门综合类的科学学科,有关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但由于学生主课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很多学生对这门课不够重视,但有些内容还是相当重要,如这一章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真正掌握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就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问题,就必须要设计很多有趣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第一个问题是解决火的双重性,在学生脑海里,火的概念就是火灾,是很可怕的东西,但事实上火对我们人类文明的进步去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火,熟食、取暖、工具等等都没有,为了让学生知道这一点,我课前事先把班级分成2小组,正方和反方,各自搜索火的利和弊,在课堂上以辩论的方式进行辩论,学生兴趣高昂,个个不服输,在辩论中学生自然就明白了火的双重性。辩论是一个很好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一个没有定论的事例,学生在辩论中学到很多知识,有可能连老师都想不到,但辩论的过程老师要适当参与、点评、及组织好各个环节,有可能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方向偏差或出意外。第二个问题是燃烧的条件,燃烧时要有一定条件的,但学生往往会忽视这一点,也不大去研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也很难自己研究,对此口头说是万万不行的必须要通过实验来让学生清楚的意识到燃烧的条件。猜想是很好的方式,特别是对没有条件自己研究的项目,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各种合理和不合理的猜想,组织学生讨论并去除明显不合理的猜想,剩下合理但不确定的猜想只有通过实验来得到。燃烧的条件是:氧气、着火点、可燃物。氧气是燃烧必不可少的条件,表明这一实验就必须实验。磷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烟雾,现象明显,且着火点只有40摄氏度。把它放入50摄氏度的热水中,没有燃烧起来,学生一看就知道没有氧气,燃烧是不会发生的。这个实验只是演示实验,因为白磷有毒不适合学生做,且要在通风环境下做,并适当告知学生采取一定措施如捂鼻子等。着火点的实验我用纸盒烧水来证明,火直接接触纸盒但没有燃烧,因为水的温度达不到纸的燃点,纸就燃烧不起来。火烧纸,纸烧不起来,对学生来讲是很有触动的,学生有极大的兴趣,这个危险性没有前面的高,建议进行学生实验,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自己动手实验的本领还不是很扎实,老师要适当的点拨,指导,特别是使用酒精灯,虽然预备班时有讲到过如何使用酒精灯,但可能会有所遗忘,且涉及到火的实验要特别当心,酒精灯的熄灭是有一定规范的,等冒盖2次。这也是初三学习化学时有关酒精灯的操作规范所要求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生动形象的实验现象铭记在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灭火,是一个衍生问题,因为前面刚刚搞清楚燃烧的条件,如何灭火自然学生会想到三个燃烧条件,所以这一环节运用讨论法是再适当不过了,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讨论如何灭火,怎么样的灭火方式是最好的,学生间开展讨论,如普通住宅和图书馆着火,他们的灭火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怎么样的方式比较合理,森林火灾,油库火灾等等,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自然好。但要注意的是,学生所讨论的方案可能并不是最好的,这就需要老师给出,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有限,在特殊情况下,采取正确的灭火方案时相当重要的,这就需要老师来给出,而不是全盘由学生来讨论得出。最后一个问题是火灾逃生的教学,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也是整个章节生命教育的核心,学生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对将来时非常有用的。采取怎么样的教学策略相当关键。笔者最终选择视频加讨论的策略,通过视频录像,展示火场的各种复杂情形,危机状况下的各种逃生方法,以生动形象的表达在逃生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和注意事项。加上讨论是为了让学生发表自己心中的疑惑,为什么要这样逃生,换种方法是否可行,因为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自认为可行的方案可并不是最好的,错误的逃生方案可能对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大的危险。为此必须要进行一定的讨论,加入不是片子里所说的方案,用其他的方案是否可行,例如,在3楼发生大面积火灾,是不是可以往楼上逃,不同的情况可能答案截然相反,是闭门不出还是果断出门寻找逃生路线等。在讨论中找到最合适有效的逃生方案。

通过本堂课教学,学生能很好的掌握《燃烧与灭火》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和适当的教学策略是一堂成功的课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三篇:燃烧与灭火案例

《燃烧与灭火》案例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最近观摩了一位教师“燃烧和灭火”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感受到了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在这节课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最大限度地放开课堂,本节课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自主探究,从实验中得出燃烧所需的条件;再让学生由燃烧条件得出灭火原理的过程中学习推理的方法,然后在利用各种方法熄灭蜡烛的灭火竞赛中归纳各种方法背后所涉及的灭火原理;最后通过火灾模拟实验和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火灾自救的安全教育。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场景:(1)神舟七号载人火箭点火发射成功的视频;

(2)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一些有益的燃烧;

(3)(3)山林火灾用飞机喷洒灭火的画面和成都公交车自燃的画面。

师:燃烧是一把“双刃剑”,要想让它为人类造福而不引发灾难,就需要学习“燃烧和灭火”的有关知识。请看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学生看学习目标时教师板书课题)。

2、新课

2.1燃烧条件的探究

师:我们要想充分利用和控制燃烧,就必须知道物质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起来? 学生活动1:下面我们就通过“玩火”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供同学们选用的仪器和药品有:(1)火源:火柴、蜡烛;(2)可供点燃的材料:棉花、纸片、小木棒、木炭、小石块、蜡烛;(3)仪器:烧杯、镊子。活动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四点:一是要安全“玩”火,避免烧伤自己!吹灭后的火柴棒等物要放在有少量水的纸杯里。二是要注意探究的基本过程:大胆猜想、设计方案、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准备汇报。三是要注意小组分工:操作、记录并汇报。四是设计方案若有困难,可询问老师、同学。

供学生使用的探究实验报告单如下:

师选择部分小组将他们的实验情况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拍后立即输入计算机并投影,做好汇报前的准备。

以投影照片上的小组为顺序,让学生汇报猜想、方案、操作及结论等,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可以积极补充,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学生说出燃烧与物质的材料有关,并引出可燃物与不可燃物,点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有的学生说燃烧与加热时间有关,教师便追问:加热时间不同说明了什么?这样顺理成章地引出了着火点的概念。

学生归纳:燃烧的概念及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2灭火原理的学习

师:燃烧需要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吗?如果缺少一个,燃烧会怎样? 出示灭火方法图片。

小组讨论:选择一至两幅图重点讨论,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够灭火。

交流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如油类、电器着火的灭火方法教育)。

师:学了灭火原理,下面我们来一个灭火竞赛。

学生活动2:点燃一支蜡烛,利用所给仪器、用品,你能用几种不同方法来熄灭它?(仅供选用的仪器用品:烧杯、胶头滴管、水、湿抹布、沙土、镊子、剪刀)你甚至可以尝试不用上述物品,只要能灭火就算成功。

师:让我们一起用最简单的方法熄灭蜡烛,什么方法?大家一起来!(师生一起吹灭了蜡烛)

学生继续交流方法:用嘴吹灭、用书本扇灭、剪去烛芯、用温抹布盖灭、用水浇灭、烧杯罩灭、镊子夹灭„„(学生交流同时,教师及时把学生的灭火方法板书成一竖行)

分析各种方法所体现的灭火原理。(教师将三种灭火原理也板书成一竖行,并把灭火方法和对应的灭火原理用斜线连起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回想探究燃烧条件时,我们曾把一支蜡烛用烧杯罩起来,蜡烛熄灭了,我们认为是氧气耗尽了,但是蜡烛燃烧还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究竟是氧气被耗尽还是氧气被隔绝了呢? 我们通过下面这个有趣的综合性实验来探究。

学生活动3:点燃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教师先要学生猜想哪支先灭,尝试说出理由,才开始让学生动手做验证实验。

实验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实验情况,并让学生初步理解高蜡烛先灭的原因: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温度比较高,会上升到杯底,然后下沉,高蜡烛首先接触到它们,而与氧气隔绝,所以先灭。

师:高蜡烛先灭的原因既浅显又深奥,值得我们课下慢慢研究。现在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实验的结果有什么用?让化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如果我们把实验中的烧杯看作是着了火的房间,这个实验就成了火灾模拟实验,实验的结果对我们在火灾中自救有何启示呢?

2.3火灾自救

学生思考:该实验对我们在火灾逃生自救有何启示呢?

学生交流:着火的房间里烟尘弥漫在中上方,贴近的地面的空气较清新,所以有浓烟的房间内应躬腰或匍匐前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过滤有害的烟尘„„

师:火热过大时需要报警,拨打火警电话119.(教师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119电话报警和消防队接线员的角色。然后播放视频《如何拨打火警电话119》并比较评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3、学以致用

3.1炒菜里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3.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把白磷放入约80℃的水中,白磷会燃烧吗?如果不能燃烧,根据所学知识你能使它在热水中燃烧吗?

学生交流:通入氧气可使白磷在水中燃烧。

教师将一块白磷放入热水中,放入导管,问学生:现在没有制氧气装置和药品,怎么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然后教师演示向热水中的白磷吹气,结果吹气也能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制造了一个认知冲突,深化学生对人体呼出的气体的认识:吹出的气体中氧气虽然较少但仍约占17%左右,还能支持燃烧。

4、小结

学生谈收获疑惑,并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留在课后探究,以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

5、作业

课内:课本第131页的第2题和第3题。

课外:写一篇关于火灾逃生的小调查。

二、案例评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中的课题1“燃烧和灭火”的一节课。本节课通过一系列学生活动,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综观教学过程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非常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握学生的知识生长点,引导学生从旧知识建构新知识。在课的引入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益燃烧现象,这样,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变得更容易。

2、精心设计了学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求新知的过程

本节课,教师较好地实践了活动教学论。整节课安排了三次学生的探究活动,一次是要学生“玩火”,在“玩中学”“做中学”,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方案的设计到实验的操作过程都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感觉、去验证,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第二次是“吹火”,展开灭火竞赛——熄灭烧着的蜡烛,提供了很多仪器药品,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灭火的方法,然后自己通过比较,得出要熄灭蜡烛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吹火”。第三次则是通过实验得出火灾自救启示。这节课教师真正把学生作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的活动中,体验了知识获得了整个过程,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3、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运用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了对灭火方法的交流、多人一组的分组实验,小组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等活动,有效地利用了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引

导学生积极思考,手脑并用,各抒己见,通过小组讨论和充分交流,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这样不仅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本节课由于探究过程较多,要注意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语言要精炼。在教学过程中要控制好节奏,要根据时间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灭火的方法很多,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点评和鼓励,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设计方案,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四篇:《燃烧和灭火》教学案例与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燃烧和灭火》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标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讲完《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我认为不足之处有:做 “活动与探究”演示实验时因为没有吸干白磷上面的水使实验延长了3min,原因是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需要调整。思考的问题。为此我着重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1、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我的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第五篇:《燃烧与灭火》案例(最终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案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发现和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亲自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案

下载燃烧与灭火 教学案例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燃烧与灭火 教学案例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燃烧和灭火》教学案例与反思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的反思 通过学习《燃烧和灭火》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明白了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在课堂上的重要性。《燃烧和灭火》这节课的教......

    《燃烧与灭火》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认识燃烧,了解燃烧条件;了解灭火原理,看懂与燃烧有关的图标,知道并能说出一 些灭火方法和原理 2、 德育目标 渗透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 3、技能......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教学内容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而研究燃烧的条件,在内容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范文1 1、教学目标的设置:“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设置主要体现在“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以及“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这两点充分围绕了......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在讲授《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时,我将教材的层现方式做了适当调整,把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部分内容做为一课时来学习,其余内容在下课时学习。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任......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燃烧与灭火》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涉及到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非常的接近,所以为绝大数上公开课的老师所选中。本学期的校内公开课我也选择了这个问......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骨干教师教学设计体例: 课题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兴城市旧门学校:周全军 一、设计思路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学校: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岑松江夫人小学姓名:梁焕明 邮编:528315 QQ826117246 电话:***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