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四年级上人美版教学反思
1、《四季的色彩》
《四季的色彩》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生活中的暖色》教学反思
色彩的冷暖感觉是人在生活实践实践中联想产生的,如:红橙黄使人联想到了火炉,太阳„„而蓝色紫色又使人联想到了大海夜空森林„„生活中充满了由冷暖色组成的色彩。在学习这课时,我收集了很多不同色调的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让他们找找图中的色彩,说说自己的感受,初步感知不同的色调。其中一幅作品表现的是厨房,整个画面表现的是一幅暖暖的橘红色,一看使人感受到一种家的温馨。其中一个同学说:“看到这幅画我仿佛看到了妈妈忙碌的身影,可口的饭菜,红色橘黄色使我感到很温暖,家的温暖。我喜欢这样的色彩。”可见色彩给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使我想到学校家庭等的色彩布置,也应多多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学中不应该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
3.《生活中产冷色》
在作业中,发现他们对于水粉颜料的使用还尚不成熟,容易使画面过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颜料的水过多。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加强学生对水粉的把握,讲授“水粉画”的绘画过程。观看一些“水粉画”的视频。
学习美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从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对教学内容重新组织,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并能长久的保持下去。
4《在快乐的节日里》
这节课讲完后虽然效果很好,但还是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欣赏作品的时候,在色彩上运笔方面介绍的少,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不够,教学用的光碟也没有很好的利用上,制作步骤上要是边演示边讲解就更好了,让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在制作上就能很快的掌握技巧了。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以前只是会制作幻灯片,没有利用到课堂上,上面是自己的一些体会,再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9、《猜猜我是谁》教学反思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往往把头发上的线画成直线。这里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观察头发上线的曲直,并引导学生明确头部是近似球体,在演示时,也十分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如何用线条来表现。学生在画脖子和肩膀时,常常不注意观察,往往把脖子画得直直的,细细的,肩膀画得很窄,教学中我也十分主易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另外,学生在小组组织画面时,不大注意人物的高低变化,还有的学生把人物画得过高,在画面上感觉是半个身子,教学中要加以提示,以免影响作业效果。
10、《自行车局部写生》
美术课,我组织学生在校园里画自行车,同学们兴致勃勃;我让学生根据自行车画一幅写生作品,并且讲解了有关写生的注意事项,同学面面相视,片刻后就接受,并投入进去,通过这节课,我想,作为老师,直面新课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物质生活的飞速发展,学生受到的影响将逐渐内化为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不再仅仅满足于老师与教材。他们的知
11、泥玩具
我在课前搜集了一些民间泥玩具的图片资料,为学生展示了祖国各地民间艺人制作的泥玩具,形象优美质朴,色彩绚丽明快。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造型、用色的规律,参考民间艺人的作品,大胆创作自己的泥玩具。我在课件中选用的民间泥塑玩具图片,不仅启发了学生发现制作、装饰泥玩具的方法,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独特美感与持久魅力。让学生在捏泥涂色的真实体验中感情传统文化的魅力。
12、多姿多彩的靠垫反思
在设计这节课过程中,我首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喜欢的话题,导入课题,调动学习积极性。继而,通过欣赏各种靠垫图片,层层递进,使学生产生创作欲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进行自评、互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并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充分用课件及多媒体,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靠垫纹样的基本骨式和设计步骤。
(一)不足之处
1、部分学生在创作时,不敢大胆表现,表现形式单一。
2、在选择图案时,没有目标,随意性强。
3、部分学生只会临摹作品,不能独立创作。
(二)改进办法
1、教师可鼓励学生采用一帮一的方式来解决,由美术基础较好的同学帮助临近、遇到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
2、教师可为只会临摹的学生出主意,如纹样照临、色彩变大或临摹纹样骨式和色彩等。
14、《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学反思
本课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日用品因为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从而引起学生对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在此课中可自由选择表现形式,从学生的作业看,大体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绘画表现,二是装饰制作。在教学中我重点进行两方面的指导,第一,在观察同一物品时,可以调换不同的方向和位置进行观察,因观察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联想;第二,同一物品从同一角度观察,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由于日用品的范围很广,少数学生一时很难确定自己的表现对象,后来我就带学生把日用品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帮助学生确定表现对象。
17、我设计的船
教学中,在学生制作时,个别学生只是注重装饰和表现细节,忽略了其性能的特点,导致出现了装饰物与漂浮物之间的连接不牢固的现象,通过欣赏分析学生发现了这一问题,但制作质量还是一般。本课如果能与科学课结合,会对其中的科学道理阐述得更明了,效果会更好。
20、《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教学反思 阳刻和阴刻这一概念来源于篆刻艺术,我认为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很多都是相通的,而篆刻的图面简单,阳刻阴刻一目了然,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由认识篆刻转入认识剪纸是突破本课重难点的一个有效手段,我就尝试通过篆刻来认知阳刻和阴刻,结果效果非常好,学生能够非常轻松地分辨出剪纸的阳刻和阴刻。由此,我得到一个规律,解决复杂问题时,可以从简单、易理解的另一形式
第二篇:四年级上人文教案
1从满足老屋说起
教学目标:了解满族文化,风俗,习惯,加深对家乡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加深对家乡历史的了解。
教学重点:满族人文字语言生活习惯的了解。教学难点:满族人文字语言生活习惯的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黑龙江有许多古老的民族,其中满族就是一个,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满族的老屋。
二、了解满族:
1.特色生活习惯:在满族聚居的地方,与口袋房屋相适应的是居室内的“万字炕”,民间也称为“拐弯炕”、“转圈炕”。
2.满族姓氏
①以地名为姓。以所居地名为姓氏如:完颜、瓜而佳、钮钴禄、舒穆禄、宁古塔、乌苏、爱浑、萨哈拉察等等。
②借用汉族姓氏。在满族六百余姓氏中,马、佟、黄、齐、董、杨、鲍、方、姚等等。
③随意取姓。形成满族共同体的某些血缘集团取姓氏时,有很大的随意性。例如:
西林(觉罗)——精快之兵阿哈(觉罗)——奴仆 额尔吉——俘虏多尔衮——獾子
叶赫——盔顶托子、白麻图门——万 布希——无毛鹿皮
三、体验活动糊窗户:用纸,面粉,水,酒精灯,打糨子,糊窗户纸。
四、拓展,搜集其他民族的民居特点。
五、课后反思:
2“仙人柱”与“奥伦”
教学目标:了解蒙古包对于游牧民族的生存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教学难点:没有实物,只能靠图片和想象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鄂伦春族人民居住的仙人柱,今天我们再来了解另外一个民族的房子——蒙古包。
二、可以移动的房子 自学提示:
1.了解蒙古包的产生,蒙古包的特点: 蒙古包用木料和毛毡搭建 可以随时随地搭建和拆除
每个部件都轻便,妇女也能操作。2.知识窗 自读知识窗,了解知识。
三、能够计时的房子。
1.蒙古族对日出的长期观察,掌握了太阳的投影规律,所以按照太阳照进蒙古包的日影来计算时间。
2.了解蒙古包的内部构造。
3.自读知识窗,同桌之间交流,讲一讲可以及时的蒙古包的构造。
四、富含美感的房子:了解相关知识,体会蒙古包的魅力。
五、拓展思考:
每个少数民族都结合了自己的生产生活习惯建造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你能发现这些民居的共同特点么?
六、课后反思:
3永恒的日晷蒙古包
教学目标:了解蒙古包对于游牧民族的生存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教学难点:没有实物,只能靠图片和想象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鄂伦春族人民居住的仙人柱,今天我们再来了解另外一个民族的房子——蒙古包。
二、可以移动的房子 自学提示:
1.了解蒙古包的产生,蒙古包的特点: 蒙古包用木料和毛毡搭建 可以随时随地搭建和拆除
每个部件都轻便,妇女也能操作。2.知识窗 自读知识窗,了解知识。
三、能够计时的房子。
1.蒙古族对日出的长期观察,掌握了太阳的投影规律,所以按照太阳照进蒙古包的日影来计算时间。
2.了解蒙古包的内部构造。
3.自读知识窗,同桌之间交流,讲一讲可以及时的蒙古包的构造。
四、富含美感的房子:了解相关知识,体会蒙古包的魅力。
五、拓展思考:每个少数民族都结合了自己的生产生活习惯建造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你能发现这些民居的共同特点么?
六、课后反思:
4独特的交通工具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人民的智慧,体会家乡人民的文明。教学重点:了解家乡人民的智慧
教学难点:体会各种独特交通工具产生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黑龙江省有很多少数民族生活在山林中、江河边、针对特殊的环境,人们创造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交通工具,有效的解决了出行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二、独特的交通工具: 1.雪地交通工具——滑雪板。
提问:滑雪板是那些民族使用的交通工具?
滑雪板是由什么材质制成的?
自读知识窗,想一想:为什么要在滑雪板底部贴一块皮子,而且毛尖向下?
2.冰雪交通工具——爬犁
想一想:爬犁在哪个季节出现?它有哪些种类?
爬犁的出现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哪些改变?
都有哪些动物和家畜可以拉爬犁? 3.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
找一找:独木舟有什么特点?
桦皮船和独木舟在材料商有什么不同?
看一看:达斡尔族的勒勒车的特点?
三、小结:
四、课后反思:
5儿童摇篮悠悠车
教学目标:体会悠悠车的由来,感受传统悠悠车和摇篮的区别
教学重点:体会民族文化的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少数民族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摇篮的作用。在我国东北各个民族也有一种养育子女的工具,我们叫做悠悠车。
二、传统悠悠车:
了解:悠悠车是东北各民族根据生活环境而发明制造的。人们以柔韧的皮带获麻绳把悠悠车掉在房梁上,把婴幼儿放在车里面,人民用力悠起来,让孩子安然入睡。
提问:关东三大怪是什么? 观察:各民族悠悠车的不同构造。想一想:悠悠车最早的产生是因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传统的悠悠车和我们小时候睡过的摇篮有什么不同?
三、特色悠悠车:
交流讨论:各个民族的悠悠车异曲同工,体现出民族特色,书中介绍了哪几种具有特色的悠悠车?
四、神奇悠悠车:
悠悠车的出现,是东北先民挑战自然、适应环境的结晶,其中也有一定的科学性。看图,你想到了什么?交流一下。
五:小结本课。南方摇篮在地上,为何北方在房梁上? 六:课后反思: 6时空穿越故事多
教学目标:体会各民族不同的独特的文化遗产。体会各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体现出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特殊的有趣的文化遗产,体会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生活中的许多用品和工具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需要进行发明与创造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许多用品和工具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需要进行发明与创造的。很多历史上的不同功能的工具,现在已经成为精美的艺术品了。
二、充满智慧的用具 1.木日历。看图,结合名字猜一猜、想一想它是做什么用的?
小组交流:木日历的来历和使用方法。
方牌子和圆牌子的作用?
2.碾子是我们常用的石制工具,它都能干些什么?
先交流,再汇报。
3.北方人爱做面食,下面的模子就是做面食的工具。它门有哪些精美的图案?你现在还能想到什么食物的加工是通过模子的?交流一下!
三、多样的桦树皮用具 自学思考回答问题:
1.为什么用桦树皮来制作生产生活用具? 2.桦树皮能制作哪些生产生活用具? 3.制作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四、精美的鱼皮衣 讨论:鱼皮衣的特点?
赫哲族是以渔猎为生的民族,他们地处极北之地,交通不便利,没有棉麻制品,所以,只能通过兽皮和鱼皮来制作衣服。
知识窗:乌拉是什么?
五、拓展思考: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赫哲族已经不再穿鱼皮衣,而会制作它的人也越来越少,我们怎么让它们传承下去
六、课后反思:
7鄂温克的驯鹿文化
教学目标:了解鄂温克族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鄂温克独特的驯鹿文化 教学难点:了解鄂温克独特的驯鹿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黑龙江的少数民族文化中游览,大家看到的是鄂温克族,这是一个独特的民族,他们的驯鹿文化很有特色,大家想知道吗?
二、讲解新课
1.汇报课前收集资料:指名回答交流:鄂温克人是住在大森林里的人们。过去,鄂伦春族是狩猎民族,他们的衣、食、住、行、歌舞等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的特点,穿的是兽皮制成的衣服。鄂伦春族妇女对兽皮加工有特殊的技能,经他们加工的狍皮,结实、柔开的雨伞,用30多根树杆搭成,外面夏季覆盖桦皮,冬季盖着狍皮和芦苇帘。可很快搭成,也可随时拆卸。
2.独特的驯鹿文化
骑马和使用大轮车是鄂温克族的主要传统交通工具。大轮车适于在山林、草原上使用,用于日常交通。牧区、林区的鄂温克人还使用四轮车,冬季里用雪橇拉草、拉木头等。桦皮船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在沿河狩猎、运输时使用。嫩江流域的鄂温克人还制作独木舟、木板船,用于渡江河和从事渔业。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使用驯鹿作为交通工具。驯鹿体轻、蹄大,善于在密林和沼泽地中行走,有“林海之舟”的称号。
3.鄂温克人的交通工具 鄂伦春族迁到黑龙江南岸以来,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1990年鄂伦春马队曾给入侵的沙俄侵略军以沉重打击。夏天,河流里以桦皮船作为交通工具。现在鄂伦春族居住的地区已通了火车、汽车,交通更加方便。
三、知识窗: 了解鄂温克的民俗禁忌鄂温克民族十分讲究礼节。老年人普遍地受到社会的尊重,年轻人见到长辈,首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落座让长辈先坐,喝酒请长辈开怀,吃肉让长辈先动刀,起程让长者先走;如骑在马上则下马问安,然后侧身让老人先行。长幼之间恪守严格的礼节,见面相互问安,相互尊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为本民族所憎恶。
四、课后反思: 8走出山林中的达斡尔
教学目标:1.了解达斡尔族是一个特殊的由渔猎到农耕的民族。
2.知道达斡尔族的生活习俗。3.教育学生尊重民族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达斡尔族生活习俗。教学难点:尊重达斡尔族生活习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大多都是游牧民族,达斡尔却是一个特殊的由渔猎到农耕民族。达斡尔的意思是“耕耘者”。
二、新知探究:
(一)从渔猎到农耕(课件)讲故事:
1.打猎——猎物满载而归——晚上开萨满盛会——跳舞、吃肉、——高兴。
图片:狩猎归来、载歌载舞
2.捕鱼——捕鱼工具——钩、叉、签、网、各种工具——凿冰捕鱼——拉网捕鱼——特色。
3.饲养牲畜——定居放牧。
4.农耕——小麦、谷子、黑豆、荞麦——
饮食:主食——饭、饼、粥。
副食——肉、奶、菜(萨斯贡—回采、咸菜、炖菜)
(二)艰难岁月里诞生的民俗
1.“库木勒”节——节日盛装、民族舞蹈。
2.贝阔——曲棍球比赛。(知识窗)
达斡尔族一年四季有许多节日,主要有春节(阿聂节)、黑灰节、元宵节、二月
二、寒食节、端午节、中秋节、千灯节、祭灶节、布通节(除夕节)等。春节:达斡尔语称“阿聂节”,是达斡尔族最大的节日。初一凌晨,早早起床,女人们准备饭食,而男人们忙于烧香拜天拜神。吃过迎春饺子,男人们便纷纷离家,成群结伙地到村里及外村去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少,逐户互拜。客人一进门,先去揭主人家的锅盖,抢吃家家都备有的蒸糕,夸奖谁家的糕最甜,就是赞美谁家最善良。一般拜年到初五为止。节日前,妇女们要赠礼品,把最好的烟叶、奶皮、糕点、冻肉等分包包装好,送给老人、亲友。姑娘们要把自己绣的荷包悄悄地在舞会上赠给意中人。在“阿聂节”期间妇女们聚在一起跳舞,姑娘们玩纸人或掷拐。男子举行赛马活动或进行曲棍球比赛。从初一至初五,有些地方是整个正月里,妇女不得动针线,免得一年受累。节期不许哭闹及大声呵斥,否则不吉利。
三、课后反思:
9再唱乌苏里船歌
教学目标:了解赫哲族生活习惯和民俗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赫哲族的文化历史 教学难点:了解赫哲族的文化历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赫哲族是我们少数民族中一个非常特别的民族,歌唱是他们的民族特色文化,我们来听一曲。
二、了解赫哲族民族概况
1.离不开鱼的赫哲人:
中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
2.用鱼作画的赫哲人
自学了解神奇的鱼皮画的制作和表达的意思。
3.口耳相传的赫哲人:
一种口头相传的民间说唱文学,其故事内容大多能说唱许多天,大部分是歌颂英雄与复仇事迹、民族的兴衰,以及纯真的爱情等,唱词押韵合辙。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短小活泼,通常是老人对儿童讲述,对儿童有启发教育意义。
赫哲族的图案艺术非常发达,他们常常在用鱼皮、兽皮制作的衣服、鞋、帽、被褥上,绣制各种云纹、花草、蝴蝶及几何形图案等。在餐具、桦皮制品上雕刻各种二方连续纹样、云纹、山水、花朵、鸟兽等,形象生动,造型美观别致。妇女们在衣襟、披肩、腰搭、帽子、裤腿等处用彩线刺绣的花纹、图案更为精美。尤其是日用品上的彩绣如“雄鸡衔花”、“花篮与莲藕”等图案,构图新颖别致,格外精彩。赫哲族在不同制品上刺绣、接拼的各种花纹图案,以其独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赫哲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的群体意识。赫哲族的图案艺术吸收了汉族图案艺术的精华,并不断创新,既富有本民族气息,又能反映本民族生产、生活特点,极富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刺绣、图案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长期以来,只有民间文学。
三、想一想:
怎样保护正在消失的少数民族文化?
四、课后反思:
第三篇:论美教学反思
《论美》教学反思 王维
《论美》是一篇杂感,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找出课文的主要观点,并就观点说出自己的理解,能够自主地发表见解,能够尝试写一小段有观点,有见解的文字。我在这课的设计中,有几个方面处理的比较满意:
第一,选准关键知识能力点,教学目标明确。我们班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低,我意在指导他们在学议论性文章的时候不要有畏难情绪。整堂课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学生的读、写、感受、说、听的训练很扎实,很好的完成了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
第二,在问题预设和生成方面,这节课显得比较突出,在设计问题时,本意是将“美的言行与美得德行结合起来才是最美”作为引导,然后强调“美德最美”的主旨,但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主旨的把握比较到位,一下子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也有同学将课文的第一小结作为文章主旨的,这就表现出对文章内容的不熟悉,鉴于这种情况,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生成教案,让同学们寻找依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激烈的探讨过程中,学生对美也有了新的感受,在请学生谈感受时,有的学生想的更多,感受更深刻,还有同学提出“和谐也是美”的看法,这就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了。
第三,这节课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都很充分。这节课根据需要安排了几次讨论,基本上都是在先自己准备,然后讨论的形式,因此能做到每人都有话说,每个问题都有价值,在每次讨论结束后,能够选出中心发言人发表小组意见,其他组成员能认真倾听,并对不同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但是对这节课,我还是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如设计的有些问题过于简单,不能使学生对美有本质的认识,也不能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升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在小组讨论中分工不明,造成部分同学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我还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第四篇:《论美》教学反思
让课文的思想内涵烙印在心里
——《论美》教学反思 阳城五中 刘芳萍
这篇课文非常短小,语言隽永,要想真正让学生理解“美德最美”似乎不难,但真正从心里承认作者的观点,恐怕又是另一回事了。许多同学学课文都是反正你课文说的都对,我说好就行了,这其实是一种冷漠,对课文思想内涵的麻木冷漠。
针对作者的观点,比如:“有些老人显得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我试图联系生活,让学生找到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学生平时没有观察的习惯,一下子僵住了,我就给大家讲了一个我自己的生活中小小的经历——
那天晚上夜色已经很浓,我和刚三周岁的小女孩因为有事要出来,在刚出了大门的一段马路上,小家伙跑的太快突然跌倒,肯定是绊倒的,我快走过去果然发现她的脚底有一块长砖头。我把孩子弄起来,很是安慰了一会,但她仍然在哭,说明是跌重了,正在无奈之间,对面走来一个陌生男的,他走到我们这儿弯腰捡起了那块砖头扔到了附近的垃圾点上,然后走了。他这一个举动引起了女孩的注意,她立刻不哭了,我说:“他真是好人啊,把砖头搬走了。”小家伙也说:“人家是个好人,把砖头拿走了。”后来我们上了车,她还在说:“他真好呀,把砖头拿走了。”我也应和着:“是呀是呀,做个好人多好,像人家那样。”我才又回忆起捡砖头的男子,约莫60岁左右,是他那不经意的举动,在那个晚上足足感动了我俩很久。
后来,我给学生读了《读者》上的六六的一篇文章《比素质教育更重要的》——
文章主要讲一些所谓素质高的小学生,他们个个不乏才艺,但在餐桌上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作者说,“在孩子神采飞扬上舞台表现以前,在台下要先学会含蓄与收敛”,“人的憨厚与谦让,温柔与和谐,比所有的钢琴、绘画、体操都重要”“很多素质,其实并不需要花大价钱,注意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就可以塑造出彬彬有礼的孩子。”
文章长了点,在课堂上我只是摘要讲了点,读了点。学生学的很有兴趣,他们的兴趣,来源于我的兴趣,老师饶有兴趣地讲,学生都不好意思没兴趣了吧。
“ 美德最美” 的思想学生在生活的故事中感受,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整堂课被生动的故事氤氲的湿润润的,总比干巴巴就课文说课文好。也许有的人还要说我没有进行议论文知识的渗透,但我却认为这节课学生的收获已经很大了。
因为,课文的思想烙印在学生的心上。
第五篇:美,就这么简单 教学反思
《美,就这么简单》教学反思
这是我第一次讲公开课,课前准备花了些心思。教学流程如下:
1、导入:让学生自己动手捡垃圾,体验伸伸手、弯弯腰,美就这么简单。
2、看视频,谈感想。让学生体验垃圾不能乱丢。
3、学生展示调查表,分组讨论垃圾如何分类。
4、师展示搜集资料。学生游戏,将实物垃圾进行分类。
5、交流讨论:垃圾分类好处多。
6、《保护环境拍手歌》。
7、争当环保小卫士。
8、回顾小结。、回过头来想,有成功之处,也有很多不足。备课组集体评课,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自己感觉,做的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导入让学生自己动手捡垃圾,比较生活化,贴近学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语言比较柔和优美,评价及时具体。如表扬学生观察认真,调查全面等。
3、教学环节流畅,能比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作为一名新老师,个人感觉也有很多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导入环节虽然设计很好,但是课堂控制力不够,稍有混乱。
2、内容设计太多,课堂容量太大,各环节进行时有些仓促。
3、收集的很多图片可让学生基于经验多说,教师少说。不必急于给出评价,给学生机会说完整。
4、学生填写的调查表中,有错别字,未能及时指出。
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向老教师请教,扬长避短,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