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美》教学反思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1
《四季之美》是第七单元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王荣生教授说:“我们阅读散文就是要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认作者的所思所感。阅读散文,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要通过这些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的情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量与感悟。”依据文体特征,结合课后题、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及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并进行随文练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于文本细微之处发现四季独特的情趣并表达这种美,课堂生成也很美。
美在生活处处细留心。课堂伊始,我请学生介绍作者清少纳言。从大家的表情中,我知道学生没有提前查找作者资料,这也在我的预设之中。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有一个女生举起了手,她说《四季之美》这篇课文选自清少纳言的《枕草子》,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对话中得知这位同学是从课外书中获取这个信息。语文就是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难能可贵的是她能够将课文中的人事景物与阅读结合起来,并随时将有用的资料储存在自己的知识宝库中。顺着她的介绍,我补充了作者作为女官的生活及人们对她的评价,看着同学们认真聆听的眼神,我知道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
美在细微之处的发现。本节课的重点是体会作者眼中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课堂上,学生们能够细心品读文本,抓住关键景物、事物来体会作者眼中的四季之美。春之美,学生大都能抓住三个带有画面感的动词感受了天空的色彩美,并在我的启发下,关注到叠词的运用让文章更有韵味。夏之美,学生能关注到萤火虫的翩翩飞舞,感叹于作者所描述的漆黑漆黑的暗夜和蒙蒙细雨的夜晚中,萤火虫的动态美!秋之美,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为何“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猜测可能是鸟宝宝在等她,也可能是乌鸦疲倦了想回去歇息-------冬之美,学生能关注到熊熊的炭火和闲逸的心情,但对于炭火的变化关注甚微。其实,这处也体现日本的一种独特的审美文化——物哀之美,比如樱花最美的时候,也正是立刻要凋谢的象征,日本的很多文学中都有类似的描述,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我没有渗透。四季之美,学生对冬之美的感触似乎没有前面三个季节那么敏锐。
美在独特细腻的表达。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把握还不太准确,这也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学情,因为本单元就是要让学生初步感知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如何解决这个难点?板书是一个很好的支架。借助板书让学生观察,四季最美的时间段都有哪些共同特点?学生回答有独特、短暂、悠闲、安静等;再将最美的景致对比观察,就能发现本文独特的写法——以静衬动。回过头来再次关注文本的表达手法,学生对动态描写了然于心。梳理写法后进行随文练笔。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学生的小练笔却让我惊喜,诗意的表达,细腻的描写,甚至动态描写的运用,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
《四季之美》这篇文章描写的意境无疑是美的,作者的写作手法更是独特的,但我觉得最美的还是课堂上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无声胜有声的思维脉动,以及侃侃而谈有理有据的表达及诗意的描述,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聆听,用心发现。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2
《四季之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四季美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体会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我的教学目标,首先,我在课前已要求学生查阅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四季之美诗词、文章,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加深对四季美的感性认识。
其次,为了更好地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一方面,我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以时间为顺序感受四季独特的.美,抓住题眼“美”字;另一方面,我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由于品读优美语句,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于是,我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此外,我还出示优美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这些优美的句子,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学生和老师是多么喜欢这篇课文,如果朗读不够投入,那种诗情画意的画面感依旧没法出来。这就要求,老师朗读的基本功必须扎实进行,其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给学生泛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3
《四季之美》是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是《枕草子》第一卷的第一段内容。作者按季节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景致微妙的动态变化。感情细腻真挚,字里行间充溢着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执教前,我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分析学生学情,紧扣单元要素和活动主题,确定了教学思路。首先以优美的导语、精美的图片导入新课,营造了一种美的境界;字词学习环节,充分利用智慧课堂功能,以练习题和小游戏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再根据学生交流的易错字进行写字指导与点评;在初读课文时,梳理课文脉络,把握作者描写的景致;接下来重点品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以抓关键词、图片展示、朗读想象、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文本,体会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以及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最后由读到写,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下自己心中最美的景致。
教学后,我认真聆听了各位听课老师的中肯意见,进行了深刻反思:
一、运用“智慧课堂”,提高课堂实效,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中,我立足学生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用足用好为前提,充分发挥了“智慧课堂”的优势。在字词学习环节,我一改传统字词教学模式,向学生推送预习检测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完成练习题和小游戏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字词预习,再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拔,巩固。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写字指导和读写结合环节,让拍照上传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互评,每个学生都是参与者、评价者,学生写得特别认真,评得公正具体。在文本品读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交流、感悟,适时地在大屏幕上进行圈划、批注,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的含义,从而对句子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二、精心设计语言,补充图片视频,营造美的境界。
这是一篇描写四季之美的精美散文,景美、文美。因此,在教学中,我便希望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语言,用心搜集的精美图片和视频,以及优美的配乐朗读,营造出一种美的境界。新课伊始,我以优美的导语、精美的图片,导入课堂。品读课文时,则通过抓关键词,展开想象、图片欣赏等方式,让学生品味景物的`动态变化之美;再通过声声入耳的想象朗读、配乐朗读感染学生,更深地领悟作品的言辞之美。在仿写之前,则以一段优美的解说,带领大家走进视频中的四季之美,让学生切身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有了这充分的铺垫,之后的练笔便水到渠成,学生纷纷将眼中的美景,诉诸笔端,为大家呈现出一段段优美动人的文字。以“美”贯穿课堂始终,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创设生本课堂,实现自主学习,促进能力发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中,我一切从学生出发,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写字指导时,我让学生交流难写易错字和书写注意事项;文本学习时,我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交流感悟;朗读指导时,我引导学生自主练习,读出情感;读写结合时,我鼓励学生写出心中最美的景致。此外,我还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适时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引导,不仅使反馈落到实处,也有效训练了学生的点评能力。
课堂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本次教学也自然存在许多不足:如品读第一自然段时,对“泛”字的解读不够准确;学习第二自然段后的填空练习未能发给全体学生完成;板书设计考虑不够周到,最后呈现的内容不够完整等等。
但每一次公开课都是一次宝贵的成长经历。要特别感谢教研员束小娟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学校同事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诸位听课教师的用心点评,这让我有更多的收获和思考,并努力将所思所得运用于今后的教学中。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4
《四季之美》是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作品,是《枕草子》(日本平安时代的文学作品)第一卷的第一段内容,文中的艺术感受方式和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的日本文化特色。作者用细腻笔触再现视觉形象,表达了自己真切的感受。
一、教学效果
依据本文的学习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从生活入手,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生活的地方季节性特点比较明显,于是一开课板书课题《四季之美》,齐读两遍之后便激发起学生的生活储备:你眼中的春夏秋冬各是什么样子的?抓住每个季节最典型的.事物特点交流。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情绪非常高涨,有的喜欢春天,因为生机勃;有的喜欢夏天,因为百花盛开;有的喜欢秋天,因为果实累;有的喜欢冬天,因为他在蕴藏能力……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们的审美情趣,要发现美,感受到美,生活才显得丰富多彩!那么作者眼中的四季又是怎样的呢?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引导赶快走近课文,与文本对话。
2、自读自悟,深化感受。
课件出示主旨性问题:默读课文,标画能体现四季之美的句子,在旁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在自学完后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氛围,在思维碰撞中去深化对美的认识。接着再次抛出问题:反复朗读,体会每个季节的独特韵味,并试着背诵课文。学生先自由背诵,然后用填空的形式督促快速记忆,最后在班内展示背诵,并选出背诵小明星。这一环节意在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又引导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为今后的学习和理解作好铺垫。评选的环节是让学生感受快速识记的成功喜悦,为培养快速读书捕捉语言并识记的能力做最好的诠释!
3、小练笔,展示生活之美。
在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之后,我让学生再说一说哪些材料是静态描写?哪些材料是动态描写?并交流讨论动静结合写景的好处。接着创设练笔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一吐为快。学生在交流时也能运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去抓住细节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述,俨然一位位小作家!
二、成功之处
本文内容通俗易懂,短小精悍,学起来不费力。整堂课学生们情绪高涨,琅琅读书声不绝于耳!动手能力、吟诵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审美情趣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三、不足之处
每个环节都能让每个学生参与,但是没有深度,学生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对含有深层意思的句子没能预设好的氛围,课堂的层次不够明显。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在品词析句上下功夫,会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段品读,读出语言的韵律美,为学生的语言交流夯实基础,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5
《四季之美》这篇散文,语言非常优美,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作者清少纳言以她独特的视角、细腻的表达为我们呈现了四季的独特之美。作者选择了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春天——黎明”动人的是色彩的美,天空的柔和与云彩的鲜亮互相映衬。“夏天——夜晚”迷人的是萤火虫的翩翩飞舞,月夜、暗夜、雨夜都无妨,哪怕是星星点点朦胧的微光也足够唤起美的感觉。“秋天——黄昏”感人的是夕阳照山时的点点归鸦和比翼联飞的雁字,还有风声虫鸣的合唱。“冬天——早晨”可人的是手捧温暖炭火的心情,这是下雪时、下霜时,甚至无雪无霜时都需要的。四时琐屑,信笔写来,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真挚,溢于言表。不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是不会写出如此文字的。
一、设计思路
1、《四季之美》是部编教材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单元教学目标重在感受景物描写的动与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本次教学是定位在学生第一次接触此类文章的基础上设计的,旨在让学生就散文这一特殊文体,静静品读、慢慢体会。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让学生学会方法,为后面的习作学习做准备。
2。以“美”为线索贯穿全文,开启寻“美”之旅。最终板书组成“美”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仅要学会“发现美”,更要学会“表达美”。
二、成功之处
1、绝大多数孩子对四季景色比较熟悉,但让他自己来介绍四季的特点又有一定的难度。怎样让五年级的小学生走进四季,与四季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呢?在教学中一方面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借助视频、图片直观地展现了四季景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文字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四季的感知认识。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等。让学生通过朗读从感官到内心体会到四季景色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练和优美,从而感受四季的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我抓住了“美”这一条主线,让学生在充分朗读感悟后,体会作者笔下的语言文字美、韵味美、选材美。朗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自由朗读、默读、配乐读……熟读成诵。
4、课堂配乐范读美、板贴美、教学课件设计美……整体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把学生们带入美的情境之中。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时间分配上还稍欠缺。由于课堂的交流和品读用时较长,因此在仿写这一环节的时间就显得有些紧张。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堂课,我会在品词析句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品读,读出作者的心思、性情、襟怀,与作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从对话中照见自己:是否有作者那样的的眼光、思考和生活态度?如此,散文才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世间万物之“美”,用真情实感表达世间之“美”。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6
12月8日上午,束小娟名师工作室在小洲中心小学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作为束老师名师工作室的一名成员,第三节课,我在本校执教了《四季之美》这一课。
接到这节公开课的任务是在两周之前,而后我就开始着手准备。选择这一篇课文,一是因为教学进度安排到这个单元,二是因为个人对这篇散文的喜爱,它语言非常优美,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作者清少纳言以她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表达给我们呈现了四季的独特之美。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以及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就必须带着这两个读写目标,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让学生学会方法,为后面的习作学习做准备。
依据单元教学目标、教参书上的要求以及班级学生学情,我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主要分为谈话导入、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再读课文,梳理脉络、品读“春天最美是黎明”这几个部分,教学设计整体上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
教学结束后,我先是做了教学设计的陈述和简单的反思,然后各位老师们非常中肯地指出了我的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结合各位老师们的评价,我对《四季之美》这一课,作出了如下教学反思:
一、我抓住了“美”这一条主线,让学生在充分朗读感悟后,体会作者笔下的语言文字美、韵味美、选材美。朗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自由朗读、默读、配乐读……熟读成诵,最后结课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背诵出第一自然段。
二、课时观念明显,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上紧扣第一段进行品读,抓住其中的动态描写体会春天黎明的景致。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态描写的好处,运用了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口头加动词的练习,使学生明白在描写景物时,运用动态描写会使句子更丰富、更生动,也为句子增色。
三、课堂配乐范读美、版贴美、教学课件图片美……整体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把听课老师和学生们带入美的情境之中。
以上是我这节课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如:课堂教学语言有时有点啰嗦,如果简练一点,少重复学生的话,多一点点评式的语言会更好。
还有点忽视了课堂生成和学生主动性地发展,有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自主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他们去表达,这样效果会更好。
最后,感谢各位老师们的批评指正,我将吸取经验,努力完善,争取在下一次的公开课中,教学水平能更上一层楼。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7
《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纳言心性敏感,对外界事物感受力强,同时又充满女性的宽厚慈爱,因此,到了她的笔下,她选择了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春天——黎明”动人的是色彩的美,天空的柔和与云彩的鲜亮互相映衬。“夏天——夜晚”迷人的是萤火虫的翩翩飞舞,月夜、暗夜、雨夜都无妨,哪怕是星星点点朦胧的微光也足够唤起美的感觉。“秋天——黄昏”感人的是夕阳照山时的点点归鸦和比翼联飞的雁字,还有风声虫鸣的合唱。“冬天——早晨”可人的是手捧温暖炭火的心情,这是下雪时、下霜时,甚至无雪无霜时都需要的。四时琐屑,信笔写来,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真挚,溢于言表。不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是不会写出如此文字的。执教本课之后,我反思如下:
一、以读带讲,促使学生感悟
作者清少纳言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她用自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四季的美。我要求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想一想: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分?你的理由是什么?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去独立思考。接下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所得,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全班交流。此时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深入挖掘教材,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
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那么,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环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在你的眼里四季最美的是哪些时刻?请你用优美的语句说一说。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文中的语言去说一说,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观察自然的习惯。
不足之处:
1、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环节上做得还不是非常到位。当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的时候,就应适时指导学生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受。还比如,让学生互相评价一下自己的朗读有哪些需要调整、改进的地方。这时如果能够在学生和老师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老师范读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感悟作者眼里四季之美,让群体通过有感情地读来获得内在的感悟、体验,达到资源共享,课堂教学将更加“丰实”。
2、激励评价不够及时,导致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当时我应该引导学生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协调合作,体会四季之美,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8
《四季之美》是一篇富有韵味的散文,用独特的视角写出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清晨的独特的美!
在设计课堂时候,考虑到五年级孩子的学情,我采用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学生乐学、易学。
在情境中体会独特的`美
通过自读体悟、想象画面,用课件的美图和孩子们美妙的想象,共同赏析春天的黎明和夏天的夜晚,在教学中植入动态的写作手法和散文独特韵味的感受!
在情境中指导朗读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学生增强语感,发展语言能力。课文的内化是孩子们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时必须让孩子们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所以在学习春天黎明直火帮,我带学生们入情入境地阅读,去感受黎明的动态的美,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读好课文。
小组合作,自学秋天和冬天
小组合作,运用刚才的方法自学秋天和冬天的美,教会孩子们以后学习散文应知应会的方法。
在情境中思考
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出如此美丽的散文?;离不开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不足之处:
导入不够新颖,没有把学生带入文本
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沉醉其中,互动太少!
学会等待,静待花开!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9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识字能力。本文中汉字的间架结构、字音字形等,我通过引导学生自学、互学等方式来解决。词语理解方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引导他们掌握预习方法。
教学中,学生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但理解一篇日本作者的散文意境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感情朗读、延伸联想等策略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四季之美。
此外,我还努力引导学生揣摩写作方法,积累优美词句,从中习得语言表达的规律。如,词语的准确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对比、衬托手法的使用,从中获得写景类文章的语言表达规律,为学生今后的习作打好基础。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9篇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1
12月8日上午,束小娟名师工作室在小洲中心小学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作为束老师名师工作室的一名成员,第三节课,我在本校执教了《四季之美》这一课。
接到这节公开课的任务是在两周之前,而后我就开始着手准备。选择这一篇课文,一是因为教学进度安排到这个单元,二是因为个人对这篇散文的喜爱,它语言非常优美,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作者清少纳言以她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表达给我们呈现了四季的独特之美。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以及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就必须带着这两个读写目标,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让学生学会方法,为后面的习作学习做准备。
依据单元教学目标、教参书上的要求以及班级学生学情,我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主要分为谈话导入、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再读课文,梳理脉络、品读“春天最美是黎明”这几个部分,教学设计整体上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
教学结束后,我先是做了教学设计的陈述和简单的反思,然后各位老师们非常中肯地指出了我的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结合各位老师们的评价,我对《四季之美》这一课,作出了如下教学反思:
一、我抓住了“美”这一条主线,让学生在充分朗读感悟后,体会作者笔下的'语言文字美、韵味美、选材美。朗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自由朗读、默读、配乐读……熟读成诵,最后结课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背诵出第一自然段。
二、课时观念明显,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上紧扣第一段进行品读,抓住其中的动态描写体会春天黎明的景致。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态描写的好处,运用了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口头加动词的练习,使学生明白在描写景物时,运用动态描写会使句子更丰富、更生动,也为句子增色。
三、课堂配乐范读美、版贴美、教学课件图片美……整体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把听课老师和学生们带入美的情境之中。
以上是我这节课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如:课堂教学语言有时有点啰嗦,如果简练一点,少重复学生的话,多一点点评式的语言会更好。
还有点忽视了课堂生成和学生主动性地发展,有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自主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他们去表达,这样效果会更好。
最后,感谢各位老师们的批评指正,我将吸取经验,努力完善,争取在下一次的公开课中,教学水平能更上一层楼。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2
《四季之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四季美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体会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我的教学目标,首先,我在课前已要求学生查阅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四季之美诗词、文章,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加深对四季美的感性认识。
其次,为了更好地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一方面,我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以时间为顺序感受四季独特的美,抓住题眼“美”字;另一方面,我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由于品读优美语句,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于是,我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此外,我还出示优美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这些优美的句子,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学生和老师是多么喜欢这篇课文,如果朗读不够投入,那种诗情画意的画面感依旧没法出来。这就要求,老师朗读的基本功必须扎实进行,其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给学生泛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3
《四季之美》是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是《枕草子》第一卷的第一段内容。作者按季节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景致微妙的动态变化。感情细腻真挚,字里行间充溢着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执教前,我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分析学生学情,紧扣单元要素和活动主题,确定了教学思路。首先以优美的导语、精美的图片导入新课,营造了一种美的境界;字词学习环节,充分利用智慧课堂功能,以练习题和小游戏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再根据学生交流的易错字进行写字指导与点评;在初读课文时,梳理课文脉络,把握作者描写的景致;接下来重点品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以抓关键词、图片展示、朗读想象、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文本,体会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以及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最后由读到写,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下自己心中最美的景致。
教学后,我认真聆听了各位听课老师的中肯意见,进行了深刻反思:
一、运用“智慧课堂”,提高课堂实效,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中,我立足学生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用足用好为前提,充分发挥了“智慧课堂”的优势。在字词学习环节,我一改传统字词教学模式,向学生推送预习检测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完成练习题和小游戏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字词预习,再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拔,巩固。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写字指导和读写结合环节,让拍照上传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互评,每个学生都是参与者、评价者,学生写得特别认真,评得公正具体。在文本品读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交流、感悟,适时地在大屏幕上进行圈划、批注,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的含义,从而对句子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二、精心设计语言,补充图片视频,营造美的境界。
这是一篇描写四季之美的精美散文,景美、文美。因此,在教学中,我便希望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语言,用心搜集的精美图片和视频,以及优美的配乐朗读,营造出一种美的境界。新课伊始,我以优美的导语、精美的图片,导入课堂。品读课文时,则通过抓关键词,展开想象、图片欣赏等方式,让学生品味景物的动态变化之美;再通过声声入耳的想象朗读、配乐朗读感染学生,更深地领悟作品的言辞之美。在仿写之前,则以一段优美的解说,带领大家走进视频中的四季之美,让学生切身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有了这充分的铺垫,之后的练笔便水到渠成,学生纷纷将眼中的美景,诉诸笔端,为大家呈现出一段段优美动人的`文字。以“美”贯穿课堂始终,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创设生本课堂,实现自主学习,促进能力发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中,我一切从学生出发,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写字指导时,我让学生交流难写易错字和书写注意事项;文本学习时,我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交流感悟;朗读指导时,我引导学生自主练习,读出情感;读写结合时,我鼓励学生写出心中最美的景致。此外,我还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适时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引导,不仅使反馈落到实处,也有效训练了学生的点评能力。
课堂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本次教学也自然存在许多不足:如品读第一自然段时,对“泛”字的解读不够准确;学习第二自然段后的填空练习未能发给全体学生完成;板书设计考虑不够周到,最后呈现的内容不够完整等等。
但每一次公开课都是一次宝贵的成长经历。要特别感谢教研员束小娟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学校同事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诸位听课教师的用心点评,这让我有更多的收获和思考,并努力将所思所得运用于今后的教学中。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4
《四季之美》这篇散文,语言非常优美,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作者清少纳言以她独特的视角、细腻的表达为我们呈现了四季的独特之美。作者选择了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春天——黎明”动人的是色彩的美,天空的柔和与云彩的鲜亮互相映衬。“夏天——夜晚”迷人的是萤火虫的翩翩飞舞,月夜、暗夜、雨夜都无妨,哪怕是星星点点朦胧的微光也足够唤起美的感觉。“秋天——黄昏”感人的'是夕阳照山时的点点归鸦和比翼联飞的雁字,还有风声虫鸣的合唱。“冬天——早晨”可人的是手捧温暖炭火的心情,这是下雪时、下霜时,甚至无雪无霜时都需要的。四时琐屑,信笔写来,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真挚,溢于言表。不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是不会写出如此文字的。
一、设计思路
1、《四季之美》是部编教材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单元教学目标重在感受景物描写的动与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本次教学是定位在学生第一次接触此类文章的基础上设计的,旨在让学生就散文这一特殊文体,静静品读、慢慢体会。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让学生学会方法,为后面的习作学习做准备。
2。以“美”为线索贯穿全文,开启寻“美”之旅。最终板书组成“美”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仅要学会“发现美”,更要学会“表达美”。
二、成功之处
1、绝大多数孩子对四季景色比较熟悉,但让他自己来介绍四季的特点又有一定的难度。怎样让五年级的小学生走进四季,与四季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呢?在教学中一方面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借助视频、图片直观地展现了四季景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文字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四季的感知认识。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等。让学生通过朗读从感官到内心体会到四季景色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练和优美,从而感受四季的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我抓住了“美”这一条主线,让学生在充分朗读感悟后,体会作者笔下的语言文字美、韵味美、选材美。朗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自由朗读、默读、配乐读……熟读成诵。
4、课堂配乐范读美、板贴美、教学课件设计美……整体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把学生们带入美的情境之中。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时间分配上还稍欠缺。由于课堂的交流和品读用时较长,因此在仿写这一环节的时间就显得有些紧张。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堂课,我会在品词析句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品读,读出作者的心思、性情、襟怀,与作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从对话中照见自己:是否有作者那样的的眼光、思考和生活态度?如此,散文才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世间万物之“美”,用真情实感表达世间之“美”。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5
《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纳言心性敏感,对外界事物感受力强,同时又充满女性的宽厚慈爱,因此,到了她的笔下,她选择了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春天——黎明”动人的是色彩的美,天空的柔和与云彩的鲜亮互相映衬。“夏天——夜晚”迷人的是萤火虫的翩翩飞舞,月夜、暗夜、雨夜都无妨,哪怕是星星点点朦胧的微光也足够唤起美的感觉。“秋天——黄昏”感人的是夕阳照山时的点点归鸦和比翼联飞的雁字,还有风声虫鸣的合唱。“冬天——早晨”可人的是手捧温暖炭火的'心情,这是下雪时、下霜时,甚至无雪无霜时都需要的。四时琐屑,信笔写来,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真挚,溢于言表。不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是不会写出如此文字的。执教本课之后,我反思如下:
一、以读带讲,促使学生感悟
作者清少纳言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她用自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四季的美。我要求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想一想: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分?你的理由是什么?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去独立思考。接下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所得,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全班交流。此时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深入挖掘教材,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
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那么,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环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在你的眼里四季最美的是哪些时刻?请你用优美的语句说一说。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文中的语言去说一说,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观察自然的习惯。
不足之处:
1、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环节上做得还不是非常到位。当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的时候,就应适时指导学生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受。还比如,让学生互相评价一下自己的朗读有哪些需要调整、改进的地方。这时如果能够在学生和老师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老师范读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感悟作者眼里四季之美,让群体通过有感情地读来获得内在的感悟、体验,达到资源共享,课堂教学将更加“丰实”。
2、激励评价不够及时,导致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当时我应该引导学生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协调合作,体会四季之美,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6
《四季之美》是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作品,是《枕草子》(日本平安时代的文学作品)第一卷的第一段内容,文中的艺术感受方式和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的日本文化特色。作者用细腻笔触再现视觉形象,表达了自己真切的感受。
一、教学效果
依据本文的学习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从生活入手,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生活的地方季节性特点比较明显,于是一开课板书课题《四季之美》,齐读两遍之后便激发起学生的生活储备:你眼中的春夏秋冬各是什么样子的?抓住每个季节最典型的事物特点交流。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情绪非常高涨,有的喜欢春天,因为生机勃;有的喜欢夏天,因为百花盛开;有的喜欢秋天,因为果实累;有的喜欢冬天,因为他在蕴藏能力……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们的审美情趣,要发现美,感受到美,生活才显得丰富多彩!那么作者眼中的四季又是怎样的呢?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引导赶快走近课文,与文本对话。
2、自读自悟,深化感受。
课件出示主旨性问题:默读课文,标画能体现四季之美的.句子,在旁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在自学完后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氛围,在思维碰撞中去深化对美的认识。接着再次抛出问题:反复朗读,体会每个季节的独特韵味,并试着背诵课文。学生先自由背诵,然后用填空的形式督促快速记忆,最后在班内展示背诵,并选出背诵小明星。这一环节意在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又引导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为今后的学习和理解作好铺垫。评选的环节是让学生感受快速识记的成功喜悦,为培养快速读书捕捉语言并识记的能力做最好的诠释!
3、小练笔,展示生活之美。
在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之后,我让学生再说一说哪些材料是静态描写?哪些材料是动态描写?并交流讨论动静结合写景的好处。接着创设练笔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一吐为快。学生在交流时也能运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去抓住细节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述,俨然一位位小作家!
二、成功之处
本文内容通俗易懂,短小精悍,学起来不费力。整堂课学生们情绪高涨,琅琅读书声不绝于耳!动手能力、吟诵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审美情趣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三、不足之处
每个环节都能让每个学生参与,但是没有深度,学生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对含有深层意思的句子没能预设好的氛围,课堂的层次不够明显。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在品词析句上下功夫,会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段品读,读出语言的韵律美,为学生的语言交流夯实基础,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7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识字能力。本文中汉字的间架结构、字音字形等,我通过引导学生自学、互学等方式来解决。词语理解方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引导他们掌握预习方法。
教学中,学生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但理解一篇日本作者的散文意境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感情朗读、延伸联想等策略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四季之美。
此外,我还努力引导学生揣摩写作方法,积累优美词句,从中习得语言表达的规律。如,词语的准确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对比、衬托手法的使用,从中获得写景类文章的语言表达规律,为学生今后的习作打好基础。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8
《四季之美》是第七单元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王荣生教授说:“我们阅读散文就是要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认作者的所思所感。阅读散文,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要通过这些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的情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量与感悟。”依据文体特征,结合课后题、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及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并进行随文练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于文本细微之处发现四季独特的情趣并表达这种美,课堂生成也很美。
美在生活处处细留心。课堂伊始,我请学生介绍作者清少纳言。从大家的表情中,我知道学生没有提前查找作者资料,这也在我的预设之中。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有一个女生举起了手,她说《四季之美》这篇课文选自清少纳言的《枕草子》,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对话中得知这位同学是从课外书中获取这个信息。语文就是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难能可贵的是她能够将课文中的人事景物与阅读结合起来,并随时将有用的资料储存在自己的知识宝库中。顺着她的介绍,我补充了作者作为女官的生活及人们对她的评价,看着同学们认真聆听的眼神,我知道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
美在细微之处的发现。本节课的重点是体会作者眼中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课堂上,学生们能够细心品读文本,抓住关键景物、事物来体会作者眼中的四季之美。春之美,学生大都能抓住三个带有画面感的动词感受了天空的色彩美,并在我的启发下,关注到叠词的运用让文章更有韵味。夏之美,学生能关注到萤火虫的翩翩飞舞,感叹于作者所描述的漆黑漆黑的暗夜和蒙蒙细雨的夜晚中,萤火虫的动态美!秋之美,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为何“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猜测可能是鸟宝宝在等她,也可能是乌鸦疲倦了想回去歇息-------冬之美,学生能关注到熊熊的炭火和闲逸的心情,但对于炭火的变化关注甚微。其实,这处也体现日本的一种独特的审美文化——物哀之美,比如樱花最美的时候,也正是立刻要凋谢的象征,日本的很多文学中都有类似的描述,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我没有渗透。四季之美,学生对冬之美的感触似乎没有前面三个季节那么敏锐。
美在独特细腻的表达。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把握还不太准确,这也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学情,因为本单元就是要让学生初步感知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如何解决这个难点?板书是一个很好的支架。借助板书让学生观察,四季最美的时间段都有哪些共同特点?学生回答有独特、短暂、悠闲、安静等;再将最美的景致对比观察,就能发现本文独特的写法——以静衬动。回过头来再次关注文本的表达手法,学生对动态描写了然于心。梳理写法后进行随文练笔。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学生的小练笔却让我惊喜,诗意的表达,细腻的描写,甚至动态描写的运用,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
《四季之美》这篇文章描写的意境无疑是美的,作者的写作手法更是独特的,但我觉得最美的还是课堂上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无声胜有声的思维脉动,以及侃侃而谈有理有据的表达及诗意的描述,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聆听,用心发现。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9
《四季之美》是一篇富有韵味的散文,用独特的视角写出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清晨的独特的美!
在设计课堂时候,考虑到五年级孩子的学情,我采用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学生乐学、易学。
在情境中体会独特的美
通过自读体悟、想象画面,用课件的美图和孩子们美妙的想象,共同赏析春天的黎明和夏天的夜晚,在教学中植入动态的写作手法和散文独特韵味的感受!
在情境中指导朗读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学生增强语感,发展语言能力。课文的内化是孩子们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时必须让孩子们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所以在学习春天黎明直火帮,我带学生们入情入境地阅读,去感受黎明的动态的美,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读好课文。
小组合作,自学秋天和冬天
小组合作,运用刚才的方法自学秋天和冬天的美,教会孩子们以后学习散文应知应会的方法。
在情境中思考
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出如此美丽的散文?;离不开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不足之处:
导入不够新颖,没有把学生带入文本
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沉醉其中,互动太少!
学会等待,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