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课 聚聚散散。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板书:点线结合)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第二节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2课 小圆点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教学准备:
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个小圆点,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
二、讲授新课
圆该怎么画呢? 学生来一个画圆,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量而已!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
.下落感 2.稳定感3.安定感4.相互吸引感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1.每位同学用彩色小圆点进行装饰或用小圆点拼出其形状。2.要美观。3.更需要创意。
五、总结、拓展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彩绘圆点的方法完成美术作品,小圆点的魅力还远远不仅仅在于此呢!还可以利用其它方法、材料,如布、色卡、圆的小物件等等,都可以展示小圆点的魅力所在,在下一课时中我们会继续学习,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再次显示小圆点的魅力。
小圆点无所不在,美也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善于用发现、审美的眼睛去观察、去创造,美就在我们身边!
3课 黑与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4课 主体与背景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人物---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2、讲授新课
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5课 冰 川 与 晚 霞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美术知识:本课为色彩构成知识。1.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教学重点: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教学难点: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及掌握涂色的方法。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看图片,提出问题:图中色彩有什么变化?欣赏图片并思考问题 启发学习动机,初步认识明度和推移效果。得出结果:色彩由深到浅,由浅到深。
二、讲授新课
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按照明度推移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知道什么是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
作业要求: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业,注意调色的方法,画面干净整洁。解决本课难点:逐渐加白色变浅,逐渐加黑色变深。启发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小结反思:
一、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思考一个问题:图中的色彩有什么变化?
学生:色彩逐渐变浅或变深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冰川与晚霞的第二课时(明度推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B、运用色相推移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3、请看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
三、听一组有节奏感的音乐,注意音乐节拍的强弱关系.什么是明度推移?
四、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再看第二个:如何表现在纸上呢?
五、(出示学生作业)比较这两张作品哪张好?为什么? 学生:(涂色乱,排序不正确,)那么同学在绘画时应当注意那些呢?
六、请看作业要求(出示电视画面)
七、学生绘画开始
第6课
画嗅觉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抽象绘特征,并尝试运用色彩知识和点、线、面知识进
行嗅觉的表现性绘画。
2.丰富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点、线、面等方法来表现多种嗅觉。2.学生领会不同的色彩能表现出不同的、嗅觉。教学准备:课件、绘画工具、一些气味大的食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课前老师在教室里喷上清新剂,直接刺激学生的嗅觉,引出课题。)
二、新授:
1、品尝水果:讲解甜味,这种甜味到底怎么画呢?画甜味。3、引出酸味,辣味等等。
三、作业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本“百味书”!每位同学可以画多幅、多种味道的作品。
四、小结:
7课
卡通画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画图”软件;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卡通画;
3、学习如何运用“画图”软件画卡通画;
4、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画图”软件,学会卡通画的绘画方法。
三、教具准备 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卡通人物
(二)授课:你们知道动画片是怎么形成的吗?一起来学学怎样画卡通画,好吗?”
五、布置作业:学生在画图板中画卡通画,题材不限。展示学生作品(将学生的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评析)
六、小精灵与同学们告别: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相处这么长时间,我发现你们都很聪明可爱,我好喜欢你们的绘画作品,希望大家能记得我。同学们再见!
8课 双胞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2、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创作一组对称的人物或动物。
3、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学会表现对称的人物或动植物。教学难点
用自己适合的方法创作对称的物体。教学准备
彩色纸、剪刀、胶水及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欣赏范画,引入课题
1、欣赏画,图案是对称的。
2、引入课题:对称。课本表现对称的方法:
(1)对折剪(如“游戏”)
(2)对折印(如“长颈鹿”)
(3)对折画(如“x疆舞”)
3、作业:画一幅对称的画。
第9课 藏书票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藏书票的印制过程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绘画用品、纸板、刻刀、水彩颜料、毛笔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老师出示一张藏书票引入
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画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藏书票源自西方,中国的藏书票是从欧洲传入的
2、学生欣赏交流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3、老师讲解示范藏书票的制作步骤
先在纸板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然后用小刀把镂空
再印在自己的作业纸上,最后写上拉丁文
4、学生设计初稿,老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一份完整的藏书票 教学重点:按要求做完自己的藏书票 教学难点:刻画稿 教学过程:
1、复习有关藏书票的知识及基本特征
2、讲解初稿设计情况
展示设计有创意的作品,针对部分作品要求学生说出修改意见
3、老师强调这节课要求
注意确定好需刻掉的部分,刻好后涂颜色时要保证画面干净、整洁,最后要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还要注意使用刻刀的安全
4、学生继续完成作业,老师帮助学生涂色、印制,最后强调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
5、展示并讲评学生作业,活动结束。
10课 我和我的小伙伴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和不同姿态。
2、学习用泥或彩泥来表现人物的各种造型。
3、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关系。
2、引导学生如何在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
教学准备:雕塑泥,彩泥,辅助工具,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2、观看人物雕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了解儿童,少年和成人不同的人物比例。
3、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认知小学生的比例关系:1 站立时约六个头长,2 坐在椅子上约五个头长,席地而坐约三个头长。学生尝试制作。
欣赏优秀泥塑作品,感受雕塑的语言,体会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
二、作业:观察雕塑,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与延伸
2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 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
三、展示、游戏:
随着“你的朋友叫什么”的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
11课
那一刻的我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动中人物连续动作的画法。
2.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创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教学重、难点: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教学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讨论,互相介绍在学校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介绍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那一刻的我”。
二、布置作业: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如:蜡笔画、白描、吹塑纸版画等。今天完成构图,下节课涂色。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来表现。第二节
一、比较谁的作品更能有新意的表现出“那一刻的我”。
比较谁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人物的连续动作。欣赏小朋友的作品中是如何运用色彩表现的。
第12课
愉快的春游
教学目标:本节课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春游中有意义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创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一个春游的场面。
2、巩固已学的取景构图
教学难点:春游中有意义情景的构思与表现。
一、情景导入。请学生观察画中的景物及人物的动态。同学们想一下,这都是哪些地方的景色? 画中色彩以“绿” 色调为主,加以适当的鲜花、小鸟、绿树作点缀,使画面呈现出春天绿色的勃勃生机。如何体现“游”字的快乐?
二、小结:将人物的动态表现出来如野餐时的“吃、喝、坐、笑”可以使画面非常的生动形象; 游乐场里的“跑、跳、玩”等能很好的表现同学们在游乐场里的愉快心情。
三、作业,画一幅春游图。
第二篇: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湘版四年级美术第八册教案
执教者: 2010—2011学年下期
第1课
计划明天
教学目标:
1、学习职业人物绘画和计划表设计美化的方法,了解和憧憬未来世界,认识理想表现形式与实现理想的方式途径。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收集信息,表现合理的自我理想的人物形象,想象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3、在学习中对自我理想形象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认识,能表达出积极的审美情感,对相应的绘画表现和设计装饰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职业人物绘画和计划表设计美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表现合理的自我理想的人物形象。想象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得到提高。
第一课时:未来的我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职业人物图片,感受认知职业特征。引导思考:“未来的我”从形象上来说.具体反映在将来的职业上。你了解哪些职业,看看图片中的这些职业人物有哪些特征?
2.尝试与发现。提问:哪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性质?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学生讨论,尝试用线描进行细节表现的练习,展示尝试练习作业,自由评述。
3.画法指导。针对学生的尝试作业指出不足,肯定优点。
4.小结。军人的着装、职业工作用品(通迅兵收发报机、警察的警车、科研人员的实验仪器等)、工作环境等都能暗示出职业性质。提出画法要求。
5.欣赏三种范式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画面是如何表现“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的。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6.小结:三幅作业分别从职业着装、工作道具、工作环境的角度来呈现出 2 作者未来想要成为建筑工程师、高科技人员和医生的理想。一般“未来的我”的形象是画面的主体,细节表现为辅,但不可少。人物活动与环境描绘相统一。
7.提出学生作业要求:计划明天的理想,想象“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说给大家听听。
8.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9.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述说自己的理想,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想法。互评,评选最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10.教师评价与鼓励。学生即兴职业角色表演,进行采访等活动。
第二课时:计划表设计与美化
教学重点:根据可行的方案,对计划表进行设计美化 教学难点:注意美观的效果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尺子 教学过程:
1、将学生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如名人、伟人实现理想的事迹。学生畅想理想目标。
2、引入课题:要完成目标,最好的方式是制定计划,认知计划:计划按时间分有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按内容分有学习计划、工作计划、活动计划。
3、了解、欣赏计划表:计划表包括标题、表格、文字等。
4、学生自主尝试绘画、剪贴、压印等方法。
5、提出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理想目标,制定一个实施的计划,选择合适的方法将计划进行表格化设计,要求美观实用,计划内容与装饰画面富有统一性、趣味性。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7、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设计意图。
8、学生互评,评选最佳创意作品、最佳实用作品
9、教师评价与鼓励。
10、课后延伸:你制定的计划是可行的吗?课后去执行一下自己的计划。让我们用行动计划明天、实践今天,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的理想都能如愿以偿。
第2课
走迷宫
教学目标:
1、能大胆的想象和创造,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或立体的迷宫。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收集有关的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3、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养成有序的制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教学难点: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迷宫。
第一课时:设计迷宫图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
1.谈谈自己玩迷宫的感想,说一说迷宫图的形式特点。
2、了解迷宫的含义:就是对结构复杂、道路难辨,进去后不容易找到出口的建筑物的总称。另一个含义是指一种锻炼人类智慧的游戏。
3、介绍传说中古希腊最古老的迷宫建筑:米诺斯王宫
4、迷宫图的构成:起点和终点;复杂的路线(通路、岔路、死路);障碍物、背景;主题。
5、作业设计步骤:构思主题,勾画路径单线唯一通道,添画上岔路,注意道路的曲折,将单弦改为双线,画障碍物、景物、背景,检查路线,上色。
6、作业要求:设计一个有意境、有趣味的迷宫图。
7、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8、谈谈自己设计的迷宫图,互评、师评。
9、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大胆的想象和创造,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立体的迷宫。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收集有关的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3、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养成有序的制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出一个立体的迷宫。用具准备:剪刀、胶水、双面胶、硬纸等。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走迷宫——制作立体的迷宫
2、欣赏各种材质的迷宫(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
3、你还能用什么材料来制作迷宫?
4、立体迷宫的构造:底板、起点和终点、路线、障碍物等
5、教师小结:根据障碍物、连接物的移动,可以变换立体迷宫的路径。
6、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共同完成立体迷宫的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7、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组里设计的迷宫,大家共同推选出迷宫之最:最有趣的迷宫、最有创意的迷宫、制作精美的迷宫。
第3课
我爱校园
教学目标:
1、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方位意识。
3、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4、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教学重点: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用具准备:绘画铅笔、作业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板书课题:校园平面示意图 2.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3.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由基本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绘画步骤:
(1)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2)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画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
(3)画上淡淡的水彩。
(4)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
5.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6.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
7.学生绘画,教师巡回辅导。
8.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回忆并且说说在校园某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2.板书课题:校园一角 3.指导学生取景构图
出示校园相片和根据相片画的两幅构图:一张按照相片原貌描绘,表现出构图的散与乱;另一张重点描绘了主体景物,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合理的取舍。4.学生对比欣赏,谈自己的感受。
5.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小结取景构图的要点。选择一处小景为主体,对周围环境适当取舍,避免构图的散与乱。
6.介绍学习线描、色彩的写生要领和方法
线描时不要过多地陷入细节。把握画面大的色调;色彩的深浅变化;注意前后景物色彩的空间对比关系等。
7.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8.教学评价与延伸
展示作品。交流感想.互相评价。
第4课
真情对印
教学目标:
1、寻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形,感受对称形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体会其特点。
2、在学习中活动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工作习惯,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思维。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水粉纸、水粉颜料、毛笔、调色板、小桶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人:春天来了,大自然万物复苏,散发着勃勃生机,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的怀抱中看一看,玩一玩。大自然不但美丽,还蕴涵着许多的秘密,你想知道吗?只要你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你一定能发现有趣的奥秘:大自然中有动物、植物,它们生长得很有特点,我们一起来观察几样常见的东西:花、树叶、蝴蝶„„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画家或教师、学生对印作品给学生欣赏,提问:这些画是怎样 “画”出来的?这些画的奇妙之处在哪?
3.小结:这画主要是用对印、折印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奇妙之处:对称、抽象、肌理。
4.板书课题,有趣的对印画。
5.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学生尝试第一次作业。
6.收集学生第一次作业。反馈指导
出示有代表性的作业,请小作者和老师共同分析、示范、讲解制作方法和要领:
(1)将画纸对折后展开。
(2)在折线的一侧点、滴涂颜色,可随意。也可有形象目的,点涂的颜色不可繁杂、细碎,3~4种即可。
(3)将未点涂颜色的另一侧覆盖在涂色面上,用手轻压、推抹或拍打。
(4)揭开晾干。揭开后如有未印上颜色的地方可再增补,重复折印局部,直到满意。
(5)还可以根据揭开后的效果,自己稍加添画,联想命名。
7.欣赏各种对称图案,拓展学生思维,启发想象。根据不同的对称现象,对印画在折法上可以有什么变化?根据不同的折法,你准备画印什么?
8.提出作业要求:
(1)制作方法正确,对称关系明朗。
(2)色彩较丰富,有纹理变化。
(3)想象丰富,作品富于创造性。
9.学生自主表现,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10.欣赏感悟
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11.作业展评,学生自由欣赏、交流
1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称美,知道了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真诚地向大自然学习,看看我们身边的事物,你能找到许多不同的美,所以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第二课时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蜡光纸、剪刀、胶水、色卡纸等。教学过程:
1.欣赏中理解对称纹样 2.掌握规律和方法
(1)欣赏作品,看看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结:什么叫对称纹样?相同的纹样,围绕中心向四面重复展现,或在中心线两侧出现相同的纹样,这就是对称。)
(2)教师再出示一组相同的剪法,因折法不同呈现出不同样式的剪纸团花作品,提问:这一组作品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剪纸团花因折叠的层数不同而呈现出对称面的多少变化。)
3.领会制作步骤和方法:
(1)折。用正方形的色纸,折叠时要对齐、抹平。
(不同的折法影响着剪出的团花的对称面,教师可出示多种折叠示意图让学生尝试。)(2)设计纹样。团花的外形大致偏圆形.内部纹样要做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3)剪。剪弧线时,纸的转动与剪刀的移动要紧密配合,做到剪痕流畅、干净。
(4)展开抹平,隔纸压、抹。
(5)贴。
4.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自行设计、制作,可4~6人一组,组内每人设计的纹样最好不同,每组的剪纸纹样贴在同一张纸上。
5.作业展示、讲评。
6.课后延伸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数不胜数,对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人也具有独一无二的对称美,所以人们又往往以是否符合“对称性”去审视大自然,并且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具有“对称性”美的艺术品,不仅在服饰、雕塑和建筑物、绘 画等中采用了对称式的结构方法。而且在音乐和文学之中,也运用了这种方法,你能根据你的理解举例说说吗?
(2)在你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运用“对称”这一结构方法吗 ?
(3)同学们,对称有许多的优点,但它也有它的不足,如有时会显得呆板、静止、缺少变化,对称的景物司空见惯了,给人的视觉刺激不强烈。大家在以后的美术学习中还可以继续领悟其他的结构方法。
第5 课 记忆大比拼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2、抓住物体外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地添画立体形;能具体细致地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3、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以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能具体细致地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课型:绘画
教学准备:画纸、铅笔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记忆大比拼活动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人
1.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像什么。(水壶的半张图片)2.教师随后展开纸出现另一半后,学生看像什么。(水壶)3.揭示课题——记忆大比拼。
二、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请同学把桌上的作业添画完整。(已准备好的只有一半的火锅图片)2.分析学生作品,指导矫正作业中常见的问题:线条是否流畅?
3.引导学生观察火锅外形结构特点。教师小结: 火锅由炉筒、锅身(锅盖)、底座三部分组成。
4.添画方法:首先根据记忆画出其外轮廓线,再添加其内部结构线。
三、游戏解难
1.游戏——大家来找茬
(1)分组讨论,出示游戏内容。游戏内容:
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提出问题:这些图片里面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怎样添画更合理?
(2)每组请一个代表上台分析图片。(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不合理的地方如何添画合理。)
学生每发现一处错误就及时分析如何添画,课件可点击添画过程,并归纳不同外形的不同特征。
方形物体的特征:对边平行。垂直于地平线的线永远垂直。
圆柱形物体的特征:顶部和底部圆形的变化。
出示透视缩形学具进行说明。
不规则物体:根据记忆和想像添画。
2.教师小结。
四、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1.优秀学生作品赏析。欣赏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描绘的线描作业。
2.作业要求:请仔细观察教材中的3张图片,把这些物体添画完整。
3.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交流
1.学生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周围的展板上。
2.自由欣赏,相互评价。
3.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记忆大比拼活动二 教学过程:
一、师与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作画步骤,师小结点拨:
引自伯特•多德森的《素描的诀窍》:
1、作画时,要用线条语言和形状语言与自己对话。
2、把你所希望画的轮廓特征用一个词表达出来。
3、在改正错误或是修正歪曲部分时,只要在原先的线条边上画上新的线条——不要抹擦原先的线条。
4、学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象上,而不是画上。
5、要观察到什么画什么,要能够画独特的事物,而不是画象征性的普遍事物。
6、简化形状。
7、寻找形状。学会把对象看做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形状。先画主要的形状,再画次要的、装饰性的形状。要注意连在一起的形状和圈围形状。
8、把对象中最重要的部分分离出来重点作画,对其他部分则简单画之。
二、出示竞技游戏规则:
闯一关:画简单物体(六面体)闯二关:画简单物体(圆柱、圆台)闯三关:画较复杂的物体(立体形组合)
三、作业互评,交流心得。
第6课
静物一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静物的分类、组合,及构图中主次关系的基本知识,感受绘画作品中构图的美。
2、运用所学,以线描的形式表现身边的静物,初步做到有意识地运用构图 这一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关注与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流畅的线描绘静物。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活动课前活动
布置学生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是自己、亲人或朋友喜欢的物品。
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呈现课题
1.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
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你带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你很喜欢它呢?
(1)学生讲述。
(2)小组内交流。
3.同学们带来的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和必需的物品有许许多多,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这些物品就是静物。
二、寻找生活中的静物,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对静物的情感
1.静物是个大家族,现在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这个家族的成员吧。以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室内、室外的各类静物。如:书房的、厨房的、客厅的、学校篮球场上的、路边的„„
2.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3.老师出示几个小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联想相关的物品。录像资料或图片、实物
三、静物分类
静物家族的每个成员不是孤单的,它们都有自己的朋友。
1.老师在讲台上将自己带来的物品中随意拿出一件,让学生根据其用途等特征在所有带来的物品中找朋友。
2.小组内玩“静物找朋友”游戏(学生将组内的物品初步分类)
3.小组间玩“静物找朋友”游戏(各组间的物品相互交流补充)。
师生带 来的物品
四、自主探究认知体会
每组的桌上都有分好类的物品,怎样把这些无声的静物画得有声有色呢? 1.讨论:前几天,老师家茶几上的一盆水仙开花了,我很喜欢,拍了几张照片做个纪念,这是朋友用数码相机拍的照片,请你们帮我参考一下,哪一张最合适并说说理由。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置的作品.
2.学生分析讨论。
3.老师小结: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五、尝试体验深化认识
1.教师用纸将讲台上已分好类的静物剪成平面形的模板。
学生利用静物的模板在黑板上进行尝试摆放,要求体现主次关系,不同形式的摆放体现不同的个性、情感。体验主次构图关系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2.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
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主题名称。
3.师生评价,教师及时予以指导调整。
第二课时
一、作品赏析
1.欣赏画家作品中选择了哪些物品?主要的物品是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意。
2.欣赏学生的作品。
(1)历届学生的静物画作品。
(2)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二、自主表现作业要求:
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本组桌上已分类、组合好的物品,注意物品的组合体现主次关系,构图合理、美观。
三、交流评价
1.小组内交流:相互欣赏同学间的线描作品,从构图、线条表现的角度交流。
2.小组间的交流:从物品的组合摆放、线描作品的角度交流。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参与、交往状况、小组合作及作品的表现等。
四、课后延伸
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室外的静物,品味活动中的另一番情趣。
第7课
草丛中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并能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2、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3、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4、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并进行大胆的想象添加。
教学难点:能处理好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教具准备:小草、范画
学具准备:单色水彩笔或勾线笔,大小两张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
也许你曾到过这样的一片草丛,它或许在你放学回家的路上,又或许在你家的房前屋后,你或许在那里捉过迷藏,又或许在那里和听蟋蟀唱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丛中。(出示课题)
二、观察感知
看,草丛中的草可多了,它们种类繁多,形状各不相同,你能说说它们的 外形特点吗?
看到这一张图片中的草是不是想起我们第四课中的中心点对称,它像什么?
这些小草有什么特点?(分析出花的特点)(抽生起来说对草的第一印象,可用比喻句。)
三、单棵草的学习
1.转折:
看,这是一株最平凡的小草,我们先从最近的这片叶子开始画,这一片叶子本来是叶子的反面对着我们,但弯曲之后,却是正面对准我们,这一现象叫做转折,看看哪里还有转折呢?
2、遮挡、穿插
第二片叶子该从哪里长出来,但是下半部被挡住了,这是一个什么关系?哪里还有遮挡关系?
每一片叶子它是很规矩的向上直立的吗?它们相互穿插,具有很强的趣味。教师范画
3、改画(在小张作业纸上完成)2分钟
这里有三片叶子,请同学们将这三片草叶进行改画。使它们更有生命力。
评析指导尝试作业。
(1)画有转折的草叶时,能同时看到正反两个面,叶面外轮廓线产生变化。
(2)画多片草叶时,草叶之间出现了相互穿插、遮挡,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后面被挡住的部分不用画线条。
(3)点评出有转折、遮挡、穿插关系的作业。(1分钟)
三、几棵草的组拼
1.组合游戏。在大自然中草总是会长在一块儿的,那么,几棵草长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呢?引导学生根据平时观察到的几棵草长在一起的情形,将带来的几棵草组合在一起,注意组合出高低、穿插等变化。
2.教师小结:几棵草长在一起时,它们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呈现出生动的自然效果。当草儿们长在一起时,它们会不断地产生遮挡,同时,从距离上来说还产生一个什么关系。(板书遮挡、远近)
四、添加
1.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
3、它们会在草丛中做什么?
五、欣赏
1.同学们说得太有趣了,我们来欣赏一下画家的作品。观察作品中每棵草的转折、穿插等不同姿态,以及画面上动静结合的生动效果。
2.出示其他有关草的优秀线描作品,感受用线的变化。
六、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仔细观察自然界中的花草形态,并把它们用线画下来,可以在空隙处根据想像适当地添画。
作业步骤:
(1)仔细观察自然界中的花草的形态,用线将它们描画下来。
(2)在空隙中根据自己的想象添画了人物或动物。注意:草是主体,添加物不能太多。
(3)在背景中添画更多的花和草,让画面更加的充实。
学生作业,老师巡视指导。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
七、评析
1.将学生作业都展示出来,学生下位互相欣赏、评论。
2.总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草,并且用生动的线条描绘出了美丽的草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描绘出千变万化的事物。八:拓展
将画家的作品与自己的作业比较,从表现内容、表现方法、独特之处三方面作比较。
板书设计:
草丛中
遮挡
远近
第8课
恐龙世界
教学目标:
1、一般了解恐龙的形态、生活的状态及年代,关注地球生物的未来,增强环保意识。
2、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3、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教学难点: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彩笔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观看恐龙图片。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认知提问,了解恐龙的种类、体貌特征及部分生活习性。
(1)你能把所知道的恐龙告诉大家吗?
(2)恐龙生活的年代很久远,它们统治了地球一亿多年,它们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与当时的生活环境非常协调,那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2.教师小结:恐龙的种类很多,可分成两大类:鸟龙类和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分为食肉类或是食草类。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态更是多种多样。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
二、方法指导
教师对个别有特色的恐龙外部形态略作画法演示并讲解。
1.画陆地恐龙时要把握其一般的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至尾的脊椎呈流线型,后腿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有甲、剑等生长物。
2.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既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三、自由表现
布置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形象。可以在恐龙身体部分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但必须抓住恐龙的大致特点。
四、欣赏评述
1.对学生优秀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优秀作品在构图、着色、想象等方面的表现,以加强对“好”作品的感官认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2.展示一些不完善的学生作业,比较课件中学生作品与之相比之间的差异。谈自己的看法,找自己的差距。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上一节课的作业
二、集体展示
1.将各自用同样大小纸张表现出的作品组合粘贴成恐龙大世界。粘贴时注意每张之间的色彩联系,尽量使大画面色彩协调。
2.(可拓展为第二课时)采用分工合作,部分学生剪贴花草树木,另一部分则剪贴各种恐龙,拼贴到KT板或大纸上(粘贴时可稍作层次处理),共同创造一个“恐龙乐园”。1—2张全开大纸。
第9课
绿色呼唤
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并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
2、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教学重点: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彩笔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感受
1.欣赏图片:四季的树木实景,体味大自然的色彩美
2.欣赏图片:树木的色彩画,说说色彩画与摄
二、整体感知,了解画法
1.观察图片:自然界的树。思考如何用色彩进行表现
2.通过演示,让学生整体感知用色彩画风景的表现方法
3.师生归纳方法步骤:
第一步用线条画树:先画近处的树,再画远处的树;先画树干,再画主枝,最后画树叶。第二步用淡彩着色:色彩清淡而又富于变化。
4.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图例),了解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表现方法
(1)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笔线条来表现树林。
(2)树木局部的表现:前后层次在形的处理上主要表现为主次关系和空间大小关系,在色彩的处理上主要为色彩的深浅关系。
三、局部演示,尝试练习
1.教师演示树干的线描画法
2.教师演示树叶的线描画法
(1)三种常见的叶丛画法演示
(2)注意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树叶的特征
3.学生尝试在教材范例图上进行添画练习
4.仔细观察教材色彩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1)红色为什么会有深浅变化?
(2)绿色是直接画上去的吗?
(3)两色间的边缘线为什么这么清晰?
5.学生尝试进行调色练习,同桌或小组讨论以上问题。6.师生合作验证讨论结果:
(1)红色颜料中加入水分的多少不同产生了浓淡深浅变化。
(2)黄色与蓝色相互渗透出现了绿色。
(3)两色相接部位运用了干画法,学生说原因,教师重点用色彩演示几种不同的调色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干、湿、浓、淡以及自然渗透产生的不同效果 7.指出调色注意事项:
(1)颜色不宜调得太均匀,避免色彩呆板
(2)水分控制适当
(3)防止把色彩画得太脏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用线勾画一片树林,再涂上较淡薄的颜色,体现对自然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作业展评,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围绕主题构思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片,适当了解一棵树的生活习性、特征,并形成文字作简单介绍。
2、以领养小树的实际行动体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构思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片
教学难点:了解一棵树的生活习性、特征,并形成文字作简单介绍。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色卡纸、课本、彩笔、剪刀、绳子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欣赏课本图片
二、了解画法
1、师生归纳方法步骤:
2、了解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表现方法
三、尝试制作
构思设计外形、写上美术字,涂色完成。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制作一张小树领养卡,并在卡的正面写上树的名称、生活习性。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小结
作业展评,比比谁的设计独特,造型可爱、美观。教育学生爱护树木
第10课
编纸条
教学目标:
1、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2、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
3、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教学难点: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用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课堂
二、欣赏激趣
教师在课前运用“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制作一件双色对比色调的编纸条作品。选用不同颜色同等长度的纸条,在作品背面将有关纬条加长,加长 部分隐藏在作品背面。
1.展示这件“一提一压”双色编纸条作品正面。
2.教师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双色编纸条作品变成三色编纸条作品。
3.再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三色编纸条作品变成四色编纸条作品。
4.展示一件协调色调编纸条作品,和这件冷暖对比色调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5.完整展示一件编纸条作品的正面和背面。
6.揭示课题——编纸条
(1)经条和纬条的制作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经条的上下两段要相连?
(3)整理作品时不粘牢纬条两端可以吗?
3.学生上台尝试“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展示图片或实物。
三、创新探索
1.教师问:怎样让你的编纸条作品与众不同?学生自学教材右页的创新方法。
2.师生讨论,小结创新方法:
(1)纬条:改变纬条的材料和宽度
(2)经条:改变经条的形状和宽度,如折线形、弧线形
(3)穿编方法:改变提压数目,如两提一压或一提三压。由此作品可分为抽象类和具象类的变化。
对照相应的图片或实物逐一进行分析
四、欣赏评价
1.展开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和体会。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制作热情,并使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
五、学生作业
第二课时
一、思维拓展
1.展示、欣赏几件不同尺寸的编纸条作品,问学生它们适合用在哪里? 2.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设想。
3.教师出示一张未经装饰的贺卡用纸和一本书。师生讨论、交流,共同将编纸条作品改装、组合成贺卡、书签、包书纸等。
二、创造表现
1.学生之间交谈自己的创作设想。
2.明确作业要求:制作一件实用的编纸条作品。
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三、欣赏评析
1.展示作品,欣赏评析。
2.欣赏他人作品,交流感受。
第11课
花团锦簇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花艺的常识和习俗,并能运用于生活中去。
2、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3、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4、体验制作和赠送自制纸花的愉悦感和自豪感。教学重点: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难点: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用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课堂
二、创设情境
1.欣赏鲜花店的图片,创设一个花团锦簇的情境。
2.师生交流花艺的基本知识以及送花的常识。
3.师:鲜花虽美,却不能持久。有什么方法能留住花的美丽呢?学生回答 后教师小结:把鲜花制成干花,用其他材料制作工艺花等。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
三、方法探索
1.出示一瓶做好的叠绕纸花,每朵花的花形都不同。逐枝欣赏,并设疑:这么多种不同的纸花,我们得学多少种制作纸花的方法啊?
2.学生翻阅教材,发现教材中只介绍了一种制作方法。师: 原来这么多种纸花都是用叠绕纸花这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同学们也来试试吧。
3.学生自学,每人试做一朵叠绕纸花。
4.收集学生做的几枝纸花,探究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5.教师示范做纸花的步骤和方法,制作一朵纸花。
6.探究同一种制作方法能制作出不同种类纸花的原因。
(1)小游戏:板画几种花瓣的形状,对比花瓶中的纸花成品,推测哪种花瓣可以做出哪种花形。
(2)展示两种同一种花瓣形状做的纸花,叠绕程度不同,一个褶子多,一个褶子少,让学生对比分析花形的区别。
(3)教师小结:花瓣的形状、叠绕的程度是影响花朵形状的因素。
四、创造表现
1.欣赏各种鲜花的造型,讨论分析怎样表现最合适。仔细观察鲜花原型,如花朵展开的程度,花瓣的多少,花瓣边缘的形状,思考怎样处理纸材更接近原型。
2.提出作业要求:分组制作,每人至少制作一朵纸花,看哪组制作出的花形最多。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评交流
1.教师评价各组制作中的表现,公布获胜小组。
2.请制作出新花形的同学上台传授经验。
3.请学生保留制作好的纸花,安排下节课的事宜。
第二课时
一、欣赏提高
1.欣赏花卉包装作品的图片,渲染温馨气氛。
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包装纸花的方法和种类。
(1)包装材料:彩纸、纸盒、瓶子、花篮等。
(2)包装的花枝数量:几枝、多枝。
(3)礼物类型:花是包装主体,花是礼物上的附属装饰。
(4)其他
二、交流讨论
1.分组讨论送花方案:做纸花想送给谁?送什么花,送几朵,怎么包装纸花? 2.分组讨论:采取合作还是单独制作的作业形式? 3.师生交流制作计划。
三、创造表现
1.根据计划制作纸花。
2.自主或合作包装纸花。
四、欣赏评述
1.学生下位欣赏各小组作品,展开互评和自评。
2.鼓励学生下课后把花送给自己想送的人。
第12课
妙笔生花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2、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
教学难点: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用具准备:国画颜料、毛笔、调色盘、宣纸、旧报纸、课本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激趣
中国名家花鸟画欣赏,使学生对中国画花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在黑板上随意几笔示范花卉的画法(强调随意几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画法,并感受到学中国画并不是很难的事,增强学生信心。
2、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为尝试绘画做准备。
(1)用朱砂画花瓣,侧锋用笔
(2)淡墨中锋画枝
(3)淡墨侧锋添叶
(4)浓墨中锋画花蕊、叶筋
3、四种用笔的演示:(1)用笔调淡墨后,在笔锋上蘸浓墨一笔画完。(2)用笔调墨后,在笔锋上蘸较浓的颜色一笔画完。(3)先用墨画,再用色染。(4)先用色画,再用墨点。
三、尝试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尝试绘画,亲身感受一下绘画的乐趣。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指出不足,发扬优点
四、学生练习
运用点和色的变化来表现一幅花卉图。
第二课时
一、展示其他不同画法的花卉,并简单示范,使学生掌握不同的画法
二、教师再次示范,边画边讲解具体绘画步骤
(1)用朱砂画花瓣,侧锋用笔
(2)淡墨中锋画枝(3)淡墨侧锋添叶
(4)浓墨中锋画花蕊、叶筋
三、学生掌握笔、墨、色的不同表现方法,学习画自己熟悉的蔬果。
通过用笔的变化和墨的干湿浓淡来表现对蔬果的感受,对蔬果的形状发挥个人想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进行造型。
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进行自由创作绘画。
五、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学生自己对自己的绘画进行自评或互评。
第13课
变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点线面装饰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中变化创新手法的多样性。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展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来创造新形象的独特性。
教学难点:对形象本身的层次变化与细节丰富性的表现来体现创造变化的魅力。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图激趣导入课题
1、请学生看图猜,原来是苏州的千灯镇水中倒影图。
2、导出课题:这些变化的视觉形象给予我们诸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
二、体验感受探究变形
1、寻找生活中的变形现象说说。
2、体验变形过程:吹气球,观看气球表现的图案发生的变化。
三、尝试参与指导方法
1、学生尝试画变形头像图。
2、评价反馈,方法指导。
四、提出要求创造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选择其中一幅,用变形的方法画人物变形的样子。
2、学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作业学习评价
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学习评价。
六、教学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
2、延伸:欣赏艺术家的经典作品。
第二课时
一、感受黑白画
1、猜谜导入:(谜底:螃蟹)
2、了解螃蟹的形态、特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美术作品中的螃蟹,重点欣赏装饰画螃蟹,感受其美感。
3、导出课题: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黑白画的色彩只有黑、白、灰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运用了变化丰富的点、线、面来组织的,所以看上去显得那么丰富。你们知道这种独特的黑白色彩的画叫什么名字吗?板书课题。
二、了解黑白画
1、出示范画:请大家仔细观察,选择你感兴趣的花纹,找出画面当中黑、白、灰的变化方法。
2、得出结论:点、线、面的疏密变化、排列搭配,形成画面不同的黑白灰效果。
三、探究黑白画
1、探究黑、白、灰的效果:黑、白、灰是黑白画的三大要素,黑、白、灰 是怎样表现的呢?我们来看,白纸就是白,黑就是涂黑。
(1)、探究点的组织方式:主要又大小、疏密等组织方式。(2)、探究线的组织方式:(教师演示画一组线的排列)
提问:现在看到的是白还是黑呢?其实既不白也不黑,是灰的。组织方式主要有直线、曲线、折线进行横、竖、斜等的组织变化。(3)、探究面的组织方式:
问:画的黑白是怎样表现的,谁能说说?线相连成形,然后留白或涂黑,就变成黑白效果了。
2、探究黑白画步骤:
(1)、学生试说黑白画的步骤,老师补充、板书。
构思——勾线起稿——分块——填充组织(2)、教师示范:
分块要求:按事物的大致结构分块。组合要求:注意点、线、面的疏密变化。
(3)、学生参与尝试:请一同学将老师未画完的示范图继续画完。找出学生添画部分存在的问题,修改知道。
四、创作黑白画
1、提出作业要求:选择你喜欢的内容画出外形(可对物体造型进行夸张、变形),运用点、线、面的疏密组织来处理画面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独特的黑白画。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讲评作业。(从学习态度、形象、装饰等方面评价)。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个性化设计
第1课、植物写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
2.难点:植物的结构与特征。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演示、讲解
一、导入
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二、新课
1、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它们叫什么名字?
它们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姿态? 你喜欢哪种植物?
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2、欣赏美术作品:
中国画《君子兰》介绍作者 小朋友的线描画 植物写生画
3、选择几种植物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作业提示: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
六、小结、展示
展示优秀作业,并简评。
课后反思:
第2课
放学了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通过这幅创作画,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动作的画法。
过程与方法: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体的各种动态特点。
难点:画面的构思和组织。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启发同学谈:放学了,打铃了,小伙伴们放学后最喜欢去什么地方?
最爱干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能模仿一下你参加的活动的动作吗?
请学生用速写的方式,画下同学的动作。教师可以示范,同学配合,用互相做模特的办法解决。
2、欣赏课本上的照片,讨论照片上的活动内容。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喜欢的活动。
4、欣赏作品:
画面画了什么内容?怎样去表现的?
教师总结:
人物动态:小作者画的动作都不是简单的动作,可是画得很生动,这说明小作者基本上掌握了人物动作的画法。
背景:有复杂的背景,也有比较简练的。复杂的背静可以把环境交代清楚,像人物所处的位置在哪里;简单的背静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
三、作业提示
1、主要人物要突出,画得较大。
2、画面画得不宜太复杂。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
课后反思:
第3课
快乐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搜集到的线材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具:各种线材、辅助材料及工具,如钳子等
学具:各种线材、辅助材料及工具,如钳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认真听。师提问:这段音乐给了你们什么样的感觉?(欢快、高兴。)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这种快乐的情绪?(唱歌、拍手、做游戏…)
师总结:我们要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用我们快乐的情绪去打动我们身边每一个人。(板书课题)
二、师生探究学习
1、我们每个人,甚至每个民族都有表达自己快乐情绪的方式,一起看他们是怎样表达快乐的。(播放一段民族
庆祝节日和人们欢快跳舞的视频。)
2、展示一组人物的动态图片。
提问:当我们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关节)总结:我们通过关节的活动展现不同的动态。
这些人物的动态可以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播放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
3、师:表现人体的灵活动作和优美姿势不一定要用很多繁琐的方法,看我们用不同线材做的这些人物形象也非常生动有趣啊!
展示一组线材人物。师:它的制作方法其实很简单,一起来看老师是怎样做的。
4、教师示范
出示作业注意事项:在制作过程中注意线的连续性,尽量不把线剪断,如果要剪断一定要注意线与线之间连接紧密。
1)
制作:头缠绕成椭圆形、圆锥形等。身体缠绕成空心圆柱形、实心圆柱形等。四肢缠绕的要比身体细,同时注意关节道听部位的变化。提示也只可以用辅助材料做头部等部位。
2)装饰:用彩纸装饰。
三、学生实践练习
1.及时发现学生制作中的闪光点,激发创造思维。
2.适当装饰作品。
四、展示交流,多元评价
把作品集中放在展台上学生自由参观交流。组织评奖并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教师给予及时积极的评价。
五、作业设置
用自己找到的线型的材料制作一件表现快乐的人的作品。
课后反思:
第4课
材质的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从材质、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欣赏了解运用不同材质的艺术品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了解古代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品的艺术特色,学习观察作品、分析材料,从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大胆谈自己的感受。
难点:不同材质的作品带给人的不同美感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语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1、欣赏课件,感受生活中不同材质的艺品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2、出示课题:材质的美感。
三、讲授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陶器、玉器、石雕等工艺品,不仅雕刻技艺精
湛,造型优美,各有民族特色,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欣赏课件。
1、玉器
汉代由于出产玉石的西域通道畅通,玉料来源增多,玉品的琢制与使用更为普遍。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玉器发展的强盛时期。许多玉器近似石雕风格,制作非常精致。人物、动物形玉器,重在揭示对象的精神世界,对其形体采取夸张手法以突出关键部位,使用较密集的阴线装饰细部,类似绘画上的铁线描,注重起伏,使玉器浑厚自然,气韵生动。
玉器在中国光辉的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灿烂的明星,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我国的玉器自公元前五千年左右河姆渡文化出现始,一直不间断地绵延发展了七千余年。玉器在中国的历史上流传之所以久远,除因玉材丰富、质地优良、品种繁多、制作技术先进、造型美观外,最主要的是由于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2、石材
《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岗岩)历来被公认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现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战马,安详而不失警惕,端庄肃穆中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岗岩)历来被公认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现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战马,安详而不失警惕,端庄肃穆中蕴含着力量。马腿粗壮结实,四足踩踏着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领。挣扎的匈奴人露出绝望的神色,形容委琐,面目可憎。马腿如四根巨柱,与马身浑然一体,显得坚实稳固。作者运用了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造型古劲朴拙,风格沉着浑厚,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之极具艺术感染力。
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不幸英年早逝,汉武帝及全国人民都十分惋惜悲痛。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决定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在武帝陵址旁不远处修建气势宏大的墓冢,即今天的霍去病墓。霍墓石刻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更体现了人们对这位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的深切情念与崇高敬意。
据记载,唐时每逢唐玄宗生日,大宴群僚,有舞马助兴。唐人诗作中,对于舞马有生动描绘:奋首鼓尾,纵横应节,“腕足徐行拜两膝”为玄宗上寿。玄宗赐酒一杯,舞马自衔自饮。这件皮囊壶舞马纹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宫廷舞马的形象资料。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作品,有立体雕塑,有各种形制的器具,最令人赞美的是那些陶塑制品,当我们看到那些神采奕奕的骏马和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看到那些形态各异的文侍俑、武士俑、仕女俑以及动物、禽鸟等唐三彩精品时,会从心底发出对唐代发达制陶工艺的赞叹。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普通的黏土制成,运用火的艺术使之成为不朽的艺术品,这是唐代无数不知名的陶艺家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唐三彩的制作,使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是人类制陶史上的一个闪光点
3、金、银
舞马衔杯银壶。唐,公元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高18.5厘米。锤击成型,两半焊接。壶作成皮囊壶的形状,小圆口,覆莲形盖,弧形提梁,扁圆腹,圈足。此壶不仅作出游牧民族便于携带的皮囊壶形,而且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腹两面各模冲出一匹舞马。舞马前腿直伸,后腿曲跪,长鬃披散,马尾上翘,颈系绶带,向上飘举,口衔金杯。
4、陶
中堡村出土的三彩马,头小,颈短,前胸肌肉发达,腹大,背腰肌肉丰满,平直,关节、蹄正而适度大小,腰、尻以及肩颈结合良好,复尻,四肢欠结实,显得有些纤弱,类似新疆马。
四、小组展示各自带来的不同材质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讨论:
1、它们都是用什么材质做的?
2、造型上有什么艺术特点?
3、你喜欢什么样的材质做的艺术品?
小组介绍自己喜欢的艺术品的材质特点、造型特点?
课后反思:
第5课
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造型设计的知识,培养泥塑造型能力。
过程与方法:发挥想象力,用泥做一个有人脸的小罐或杯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德望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设计一个有特点的人脸器物。
课前准备:橡皮泥(纸黏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见过特别漂亮或特别奇怪的杯子吗?有人脸的器物
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回答(略)
二、新授:
1、老师书上有两种特别的器物,一起来看一看。打开书本,欣赏“大禾人面铜方鼎”(商)和新石器时代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提问:“这两种古代器物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禾人面铜方鼎”以人脸为装饰图案;“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整体以人为造型。)
2、这样的设计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略)
3、古代人为什么要在设计中将人脸运用进去吧?学生回答有人脸的器物
(略)
4、“同桌相互观察彼此的脸。”
“你看到同学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笑)教师用简笔画画笑的表情。
“你还会表演其他表情吗?”
学生表演,教师画
5、“原来人脸这么有意思,我们也来设计一个有人脸的杯子或罐吧!”
6、欣赏范作。
“几件范作有什么不同?”
(材料相同:紫沙泥。制作方法有所不同,造型不同,人脸表情不同。)
7、“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脸器物?”
学生回答(略)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展评:
1、介绍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
2、教师总结。
课后反思:
第6课
巧用对称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对称的规律,运用对称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剪、贴的制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会欣赏对称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件小装饰品。
2.难点:具有创造性的制作。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在生活中有什么对称现象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介绍对称知识
教师:所谓对称,一般是指轴对称,即以对称形的中线为轴,将图形半侧旋转180度后左右完全重合。
提问:你发现蝴蝶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深入观察研究,发现了蝴蝶的结构、外形、花纹、色彩,都是对称的。
教师:观察研究蝴蝶对称的特点后,我们再来观察这只具 有对称特点的蝴蝶,看看它给我们什么样的美感? 学生:具有平衡、稳定的美感。教师:这就是对称的美。
3、制作一只蝴蝶:
1、选一张彩色纸对折后依折线处画出半只蝴蝶纹样。
2、依轮廓线剪下图形。
3、剪出蝴蝶的花纹。
4、整理。
三、作业提示
1、教师:再回忆、想象一下,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品用对称的花纹装饰? 你能巧用对称形,把我们的生活装饰的更美吗?
2、作业提示: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两件小装饰品。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小结
1、学生自评、互评。
2、选出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
课后反思:
第7课
生命之源——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设计制作有主题小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作队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大家对水资源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号召大家平时在生活中要珍惜水和节约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收集资料、相关图案、版面设计,学习有主题宣传小报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主题突出与布局的设计。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范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
1、查一查我国的节水标志含义是什么?“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各是哪一天?
2、收集有关地球水资源的资料和我国目前水资源的情况。
二、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三、讲授新课
1、了解有关水资源的知识:
(1)播放课件:了解水的作用、水资源现状。
(2)提出问题:你能想象吗,假如没有水,地球将是什么样?
(3)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
(4)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2、欣赏有关水资源的图片资料和艺术作品。
3、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4、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不同的表现形式。激发创作灵感。小报的组成包括:
(1)
主题:文字清晰、醒目、突出。
(2)
装饰图案: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3)
文字介绍:内容具有科学依据、真实、概括。
四、学生作业
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五、小结
1、生作品,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节约用水的建议?
2、我们珍惜、爱护水资源,广开水源,们的子孙后代就不必再为缺水而发愁,宝贵的水资源也就能为我们永续利用了!
课后反思:
第8课
设计生活标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理解它的造型特点、色彩和所表达的含义。能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和制作。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作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知道生活标志用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活动,养成自觉使用标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生活标志图例,了解标志的艺术特色,学习设计适用的标志,尝试用多种表现形式设计制作标志。
难点:标志的图案造型要生动、简单、寓意明确、色彩醒目。
教学方法
: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入新课
1、出示学校的校徽,请学生欣赏。说说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标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按名称、特征、意义及作用进行分类:天气标志、安全标志、生活标志、交通标志、体育标志、包装标志等。
2、出示课题:设计生活标志。(标志是由形象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它以自己独特的图形语言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图形代表语言。)
三、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1)标志有哪些种类?
(2)标志有哪些用途?
(3)标志有几种表现形式?符号、图形
2、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标志的资料,共同欣赏,进行分类,说说它们的含义。
3、欣赏课件,介绍一些常见的生活标志的特点和作用。
小组讨论我们的学校都需要什么样的标志?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根据自己的设计、构思,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进行设计制作生活标志。
五、小结
组织交流。把设计制作好的标志做成头饰进行展示,明确标志的含义。
六、课后拓展
在以后的生活中看一看还有哪些生活标志,你可以继续收集和设计
课后反思:
第9课、用彩墨画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形式,初步了解认识中国画。用装饰、变形手法画鱼,并添加简单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绘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用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爱中国绘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一种特殊变化,鱼的变形手法和鱼鳞的排列。
难点:特殊技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中国画彩墨作品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课题。
三、讲授新课:
1、练习用笔、用墨。
请你用毛笔蘸上墨,中锋用笔、侧锋用笔试试,看有什么变化?
2、教师演示
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技法。
3、鱼鳞部分的图案,要求学生认真分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4、想一想,艺术家是这样画的。运用了哪些技巧。
5、教师及时发现、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6、作业要求:一彩墨的形式,运用多种技法,大胆用笔用墨,合作画一幅中国画----鱼。
7、教师辅导:技法的体验与运用。
四、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五、小结
课后反思:
第10课
动物的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练习,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动物的脸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教学重点: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动物的脸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教学准备: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国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出示不同的动物脸谱,同学们欣赏。
二、师生探讨,表现创新:
1、欣赏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2、学习几种主要的运笔方法
勾染法(大象)、中锋破笔法(狮子)、破笔点染法(猴子)、勾线点染法(狒
狒)、丝毛法(猫)
3、分析国画《猫头鹰》的表现技法。
①猫头鹰基本造型
②猫头鹰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猫头鹰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具体一些。
画法配诗:
褐墨点头部,接着画身翅,浓墨画嘴眼,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爪,猫头鹰俱画成。
三、展示交流,多元评价:
1、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2、学生练习
(1)、画一只猫头鹰,教师巡回辅导。
(2)、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猫头鹰(运用幻灯片)
四、归纳拓展,审美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动物的脸临摹或创作一幅猫头鹰图。
课后反思:
第11课
认识中国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写意中国画的艺术特色,感受独特的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人文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
过程与方法:认识中国画用具,学习写意国画简单的笔法、墨法。
教学重点:
认识感受写意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笔法、墨法。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简单的国画笔法墨法,并可以随意画张画。
学具准备:
毛笔、墨汁、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写意国画,感受国画艺术特色。
1、实物投影欣赏优秀国画作品,直观感受国画的艺术特色。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从题材、构图、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全面接触感受国画的艺术特色。
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认识国画的墨色。
2、认识国画的笔法。
四、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随意画张画。
五、师生共同评点习练。
课后反思:
第12课
汉字的联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锻炼学生应用网络交流工具进行浏览Internet上的课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想象中国文字的寓意,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化字体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写变体美术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语言文字的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课堂教学中参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
教学重点: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浏览Flash课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美化字体的能力,学会创作变体美术字。
教学难点:在于发掘出学生的创造力,以丰富的联想装饰文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大胆创新利用不同的素材让文字变变变。
教学准备
(1)教师事先设计好Flash课件“字的联想”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2)
学生搜集制作文字的材料:毛线、木料、铁钉、颜料、彩色卡纸……(实物或图片都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美术用品准备情况。
2.打开Internet网络:鼠标双击,老师课前准备在电脑桌面上“字的联想”Flash课件的网址,进入网络课程。
(二)欣赏浏览
1.导入新课,师解说:中国文字的来源。
2.欣赏:鼠标双击“看一看”进入欣赏片段“甲骨文石碑、象形字、会意字、指示字。”(欣赏图片同时网络背景音乐始终贯穿整个课程——中国古典音乐)
(1)欣赏甲骨文石碑。师:“猜猜这是什么字?你为什么这么猜?”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2)出示象形字:齿、刀
“看到这些字,你想到了些什么?”
师:“如今的文字在经过几千年的演化之后,已经变得更加抽象简练了。”
欣赏作品:眉、门、鸟、鱼、竹、人
小结:“这些文字就象画一样,和现实中的物象非常的相似,因此被称为象形字。我们的祖先在发明文字的时候,受到了大自然和生活的启示,创造出了象形文字,它不同于英文的二十六个字母,是十分形象逼真地来表达文字意思的。我国出土的最早的象形文字发现于河南安阳一处名叫殷墟的地方,在哪儿出土了大量的乌龟及兽类的骨头,这些甲骨上面就刻着古人遗留的象形文字,也因此,象形字又被称为甲骨文。”
(3)出示变体字“秋”。
“这是什么字?你发现什么变化了吗?说说它好在哪里?”
“蟋蟀、莲藕、菊花,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事物,这样变化使得这个秋字更加的秋意盎然。像这样根据文字的意思来进行联想的方法叫做会意。”
欣赏会意字:“从、旦、集、磊、休、折。”
指示字:“寸、彭、牟、血。”
小结:“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一回古人,将文字进行变化,变成有趣、好玩的变体美术字。但无论是象形还是会意,在将文字进行联想变形的时候都要注意,内容与形式一定要符合。”
板书:内容与形式符合。
(三)师生互动
1.网上游戏“找一找”:鼠标双击“找一找”进入图片与文字的搭配。
点击图片“水”。
“看到这幅图片,你想到了些什么?”
找找“哪个图片和字最接近、最形象,让人一看便明了?”
参考图片:磊、竹、森……
2.网上游戏“做一做”:鼠标双击“做一做”进入模拟制作变体文字。
出示变体字“甜”。
“这个甜字又有什么变化呢?好在哪里?”
“舌头感到甘味即为甜,把甘的中间一横换成一只苹果,苹果是甜甜的,这样使得甜字更加形象。”
学生网上模拟制作:“笔、灯、铁钉、木桶、茶壶、火车快开、美丽星空……”
3.小结:“这些文字有的是局部变化,有的是整体变化,但无论怎样改变,都和文字本身有联系。象这种根据生活实物进行联想,让字体更吸引眼球。在美术广告的运用中这类变体字相比之下较为多见。”
(四)合作创意
1.构思作品
选择素材
(1)同桌商量构思今天这节课创作哪两个文字?
(2)请个别代表说说你们的创意,为什么你会想到将文字变形成那样的?你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启示,你的创作源泉是什么?
2.设计创意
团结合作
要求:字体变形有创意,也可将数字、英文字母等进行装饰。制作《字的联想》时充分发挥想象,合理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创作。
3.学生在第9课作业纸上创作《字的联想》,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评析
1.欣赏学生作品
讨论:你喜欢哪个字?还可以怎样修改?
2.出示:超级《文字变变变》擂台,激发学生参与竞争。
3.展示学生作品,简要点评:有一些很难表达意思的字,可以完全根据字的外形进行联想变化,字的联想到处都有,只要你开动灵活的头脑,一定会有所发现。
课后反思:
第13课
衣架的联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生活中衣架的形状特点,经过想象、设计、加工可以制成新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利用生活中最普通的衣架,通过联想、想象、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学会综合使用材料,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根据衣架的形状特征进行设计,通过联想、想象,利用多种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衣架形状设计制作。
教学准备:制作材料、衣架、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映教学课件。提问:
1、观察作品是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
2、选用了哪些辅助材料?
3、作品有哪些创新表现?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中毕加索《牛头》,分析“奇思秒想”。
2、启发学生根据一个衣架进行联想。
提问:根据这个衣架的形象你联想到什么?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3、组织学生看书,分析书中学生作品。
提问:你喜欢哪一件作品?说一说理由。作品是利用哪些辅助材料制作的?
4、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把你的设计想法与同学交流。
三、布置作业
请你根据准备的衣架进行联想,利用多种辅助材料制作新奇有趣的作品。
1、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形状。
2、选用恰当的辅助材料。
3、鼓励“奇思秒想”。
五、展示作品
六、小结
设计能体现奇思秒想,制作精细巧妙,使用辅助材料,作品有创新表现,美观。
课后反思:
材质的美
教学目标
1.能从材质、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2.欣赏了解运用不同材质的艺术品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了解古代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品的艺术特色,学习观察作品、分析材料,从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大胆谈自己的感受。
难点:不同材质的作品带给人的不同美感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语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1.欣赏课件,感受生活中不同材质的艺品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2.出示课题:材质的美感。
三、讲授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陶器、玉器、石雕等工艺品,不仅雕刻技艺精
湛,造型优美,各有民族特色,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欣赏课件。
1.玉器
汉代由于出产玉石的西域通道畅通,玉料来源增多,玉品的琢制与使用更为普遍。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玉器发展的强盛时期。许多玉器近似石雕风格,制作非常精致。人物、动物形玉器,重在揭示对象的精神世界,对其形体采取夸张手法以突出关键部位,使用较密集的阴线装饰细部,类似绘画上的铁线描,注重起伏,使玉器浑厚自然,气韵生动。
玉器在中国光辉的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灿烂的明星,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我国的玉器自公元前五千年左右河姆渡文化出现始,一直不间断地绵延发展了七千余年。玉器在中国的历史上流传之所以久远,除因玉材丰富、质地优良、品种繁多、制作技术先进、造型美观外,最主要的是由于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2.石材
《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岗岩)历来被公认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现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战马,安详而不失警惕,端庄肃穆中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岗岩)历来被公认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现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战马,安详而不失警惕,端庄肃穆中蕴含着力量。马腿粗壮结实,四足踩踏着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领。挣扎的匈奴人露出绝望的神色,形容委琐,面目可憎。马腿如四根巨柱,与马身浑然一体,显得坚实稳固。作者运用了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造型古劲朴拙,风格沉着浑厚,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之极具艺术感染力。
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不幸英年早逝,汉武帝及全国人民都十分惋惜悲痛。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决定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在武帝陵址旁不远处修建气势宏大的墓冢,即今天的霍去病墓。霍墓石刻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更体现了人们对这位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的深切情念与崇高敬意。
据记载,唐时每逢唐玄宗生日,大宴群僚,有舞马助兴。唐人诗作中,对于舞马有生动描绘:奋首鼓尾,纵横应节,“腕足徐行拜两膝”为玄宗上寿。玄宗赐酒一杯,舞马自衔自饮。这件皮囊壶舞马纹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宫廷舞马的形象资料。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作品,有立体雕塑,有各种形制的器具,最令人赞美的是那些陶塑制品,当我们看到那些神采奕奕的骏马和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看到那些形态各异的文侍俑、武士俑、仕女俑以及动物、禽鸟等唐三彩精品时,会从心底发出对唐代发达制陶工艺的赞叹。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普通的黏土制成,运用火的艺术使之成为不朽的艺术品,这是唐代无数不知名的陶艺家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唐三彩的制作,使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是人类制陶史上的一个闪光点
3.金、银
舞马衔杯银壶。唐,公元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高18.5厘米。锤击成型,两半焊接。壶作成皮囊壶的形状,小圆口,覆莲形盖,弧形提梁,扁圆腹,圈足。此壶不仅作出游牧民族便于携带的皮囊壶形,而且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腹两面各模冲出一匹舞马。舞马前腿直伸,后腿曲跪,长鬃披散,马尾上翘,颈系绶带,向上飘举,口衔金杯。
4.陶
中堡村出土的三彩马,头小,颈短,前胸肌肉发达,腹大,背腰肌肉丰满,平直,关节、蹄正而适度大小,腰、尻以及肩颈结合良好,复尻,四肢欠结实,显得有些纤弱,类似新疆马。
四、小组展示各自带来的不同材质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讨论:
1.它们都是用什么材质做的?
2.造型上有什么艺术特点?
3.你喜欢什么样的材质做的艺术品?
小组介绍自己喜欢的艺术品的材质特点、造型特点?
艳丽的大公鸡
教学目标
1.学习冷暖色彩的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基本知识,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
2.通过对色彩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绘画中体验艳丽的色彩给他们带来的快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色彩的搭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难点:冷暖对比和冷暖搭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情境导入
1.今年是什么年呀?
请看这幅画,问:作者怎样用颜色表现出这么艳丽的大公鸡的?
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欣赏书中的《金鸡展翅》,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课上活动
1.出示课题
2.你知道大公鸡有哪些生活习性吗?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与同学之间交流
3、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美丽的大公鸡的图片。
问:a)在这些作品中,哪些颜色用的有规律?
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小组之间讨论并得出结论
b)哪些颜色用的随意性较强?
c)哪些颜色用的最精彩?
四、学生创作
创作要求:
1、用艳丽的色彩画一幅大公鸡的创作。
2、画中要用冷暖对比的方法。
3、教师指导
4、作品展示
根据自己的和别人的作品你能总结出如何运用冷暖色才能使画面更好看?
五、小结
课后反思:
第15课、学画农民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改画、添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
难点: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根据想法进行改画、添画。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由欣赏:
提示:课本上的农民画中内容你可曾见过?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哪一件最美?导入本课的教学目的,并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欣赏农民画。
农民画多是以日常劳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作者是没有受过专门美术训练的普通农民,他们在劳动、生活之余以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去创作。广大农民富而求乐、富而求美。浓烈浑厚的用色是他们的审美意识,是他们追求健康、丰富的现代美好生活的强烈反映。
这些农民画的创作既具有我国古老民间艺术的形式风格,又毫不显得陈旧与俗气,它大胆、单纯=朴素、粗犷=情真,与现代艺术有着同样的艺术效果和艺术价值。
农民画的创作题材多以各地各民族的风情、习俗、传说,以有他们的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同时新的生活变化也渐渐出现在他们的画面中。课本中的农民画选题也很丰富:农家的爷孙情、有趣的斗鸡、寓意年年有余的收鱼场面、月下的老少闲情、放牛娃眼中的世界„„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是这些作者独特的自由艺术构思,大胆自信的画风,强烈鲜明的用色、饱满的构图、丰富多样的装饰手法、善于在平凡生活中摄取美的画面和敏锐观察力。
从这引起具有乡土风味和劳动人民特有的心灵气质的画面,从这些粗放、有力、刚健的艺术特色的画面,欣赏这些农民画,我们体味了作者的感情,受到了健康向上的美的陶冶。
三、探究实践
1、谈谈自己喜欢的一幅农民画。
2、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改画、添加等。
3、要求:画面色彩鲜艳、构图饱满。
四、评价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优秀的美术作品
2、谈谈自己对农民画的理解怎样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当中。
3、收集更多的优秀农民画作品并不断研究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小结
课后反思:
第16课、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根据所用材料的特点,进行有主题的艺术创作。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美术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拼图的主要特点,设计制作过程中的独创性。
难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动手动脑能力的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情境导入
教师带来课前准备的拼图的教具。
学生也带来他们准备的拼图的玩具,师生交流自己的拼图的图案和玩法。(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三、课上活动
出示课题
小组研究:
1、什么样的画适合做拼图?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同做之间讨论。(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产生创作灵感。)
2、拼图的图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适合?
3、讨论后将你们组要做拼图的样式想老师汇报。
4、打开看书中同学们做的拼图的图案和样式。
学生欣赏,从中体会美感;给书中作品提建议;产生自己的设计思路。
四、学生创作
要求:
1、小组合作
学生小组分工,拿出设计思路,进行创作。
2、总结
五、作品展示学生创作
六、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第17课
画家凡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画家凡?高的一生,及他生平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凡.高对绘画对艺术的一种执着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凡高一生及其部分代表性作品点: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欣赏凡高的《向日葵》问你们还记得这幅画的名字吗?那他的作者是谁还记得吗?今天我就来认识一下凡?高及他的作品。
三、讲授新课。
1、老师以故事的形式介绍凡高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他和高更这时已经同印象主义的观点发生分歧,却同时对表现主义或者象征主义发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曾经有过建立“南方印象主义”或者“印象主义分离派”的打算。后来因为2人的关系恶化,高更离去,凡?高在发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后精神逐渐分裂。因此,他们没有结成任何团体。1890年,经过圣雷米的德莫索尔精神病院的长期住院治疗,病势稍有好转后,凡?高回到巴黎,住在瓦兹河畔的奥韦尔,接受伽塞医生的专门治疗,并勤奋作画,作有《伽塞医生肖象》、《奥韦尔的教堂》等。但是,在1890年十月27日,在同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突然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欣赏凡.高的作品
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
3、学生谈感受
通过听凡高的故事,欣赏凡高的作品,现在就请你来谈一谈你对位杰出的画家及他的作品的感受。
4、选择一幅你印象深的作品试着用一段文字把它简单地描述下来。
5、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希望同学们能学习凡高多艺术事业的这种执着精神。
课后反思:
第18课、大师画我也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让学生了解著名画家的绘画风格,并通过学习欣赏进行创作。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抽象艺术的又一种认识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喜爱绘画艺术。
教学重点:欣赏大师作品,学习其绘画风格
教学难点:绘画风格的把握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著名的大画家,他的名字是?凡?高。
今天我们就绪认识几位艺术大师。出示课题:大师画我也画。
三、新授
1、欣赏大师作品。
2、让学生谈一谈欣赏后的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艺术作品是用什么方式表达的?
3、你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4、绘画大师凡高和毕加索都有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凡高画出的星星好象在天上旋转,留下一条条的轨迹;毕加索从多角度观察人物,把几次观察的结果画在一幅画上„„他们的画给人以神奇和力量,给人以美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
5、小组讨论:
毕加索画中人物的各部分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凡高的《星月夜》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受?
5、学生创作
在大师创新精神的启发下,你一定有新的想法,请你学着用这样的表现方法画一幅画。
6、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第19课
电脑美术—你追我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运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输入自己的作品,或直接在电脑绘画软件中进行写生;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电脑绘画软件或图像处理软件的图像变化功能完善创作,认识电脑独特的美术创作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及对不同的表现风格和特点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如何更合理地运用电脑图像变化的功能对自己已有的创作进行完善。
难点:如何启发和培养学生在创作中对图像变化功能处理程度与画面内容协调统一表现的能力。
教学材料: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问:①同学们知道这节课我们为什么在电脑房上吗?
生:略
小结:对啊!今天我们要在电脑房利用电脑创作美术作品。
师:放映课件
设问:②你们能看出来这些照片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略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这些照片中有些地方看起来比较模糊。
师:模糊地照片给我们怎么样的感觉?
生:略
师:模糊地照片看起来非常有动感,这是摄影师用了动态摄影方法。
(放映课件)(什么是动态摄影)
师:那刚才我们欣赏的6副富有动感的摄影作品,毫无疑问都是动态摄影方法拍出来的!对吧?
生:(一般回答应该是了)
师:同学们的眼睛都被欺骗了,其实不是这里面有一张是老师通过电脑中的某个软件进行处理创作的作品。你知道是那一张吗?
生:
师:就是最后这一张(出示课件)
师:那让我们来看看原来的照片是怎么样的!(出示课件)
师:我们不但能创作成这样的,还可以创作成其它效果的!(出示课件)
(板书:电脑美术-你追我赶)
二、讲述新课
1、谁有这么大的本领能创作出这么逼真的动态效果?同学们想不想认识这么超人啊!
生:
出示课件
师:老师就是利用photoshop软件中的一个模糊滤镜使原来的照片产生了强烈的动感!接下来我们就用photoshop中的模糊滤镜来创作我们的作品。
认识photoshop界面。
熟悉用photoshop打开图片的方法。
学习图层的操作方法和套索工具
(复制图层、通过拷贝的图层)
讲解并示范电脑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应用方法,重点讲解“图层”概念和“滤镜”中相关的动感模糊功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图层)(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在熟练掌握“图层”应用的同时,通过了解“滤镜”中动感模糊的特色,为完善自己的创作做准备。
学生练习
认识并试用模糊滤镜进行对作品的创作。
(选择滤镜菜单-模糊滤镜-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滤镜,并设置滤镜的参数)
(滤镜可以多次使用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分析照片,请同学们谈谈你会对这张照片那里进行模糊。
学习反选工具
三、学生创作
四、教师个别辅导
五、教学评价
全班欣赏作品,鼓励一些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课后反思
跟我学写话(写事)
跟我学写话(写动物)
跟我学写话(写人)
跟我学写话(写景)
跟我学写话(写物品)
跟我学写话(想象类)
第四篇:美术教案(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大地与江海的乐章
1、小桥、流水、森林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欣赏自然界小桥、流水、森林的美景,学会欣赏大师的风景画。
2、智能:比较三者的不同的美感。
3、操作: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情感:热爱大自然,培养爱好环境的良好意识。教学重点:
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带来的感受。教学难点:
对绘画表现自然美景的感受。作业要求:
用词汇表达感受,并画一幅风景画。教学用具:
欣赏图片、课本、绘画用具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小桥、流水、森林》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
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
2、教师播放音乐,欣赏三幅作品。
A国画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画面看不见青蛙,为何不把作品名称改为其他?
假如你来改这幅作品,你如何修改? B油画 列维坦(俄罗斯)――《深渊》
C油画 希施金(俄罗斯)――《松林的早晨》
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抒情、欢快、轻松、舒缓、祥和、宁静、流动、甜美„„
3、教师演示线条的情感表现特征:
三、布置作业:
各人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中,画一幅风景画。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现自我。
2、高山、大海、江河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欣赏自然界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学会欣赏评价大师的作品。
2、操作: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情感:热爱大自然,培养爱好环境的良好意识。教学重点: 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理解欣赏大师作品。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画家作品中体现的雄壮美。作业要求:
临摹或画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可以画出你的联想与感受。教学用具:
图片、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高山、大海、江河》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壮的气势。
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与前课的有什么不同?
2、教师播放激昂的音乐,欣赏课本中四幅作品。A国画 关山月――《秋山关外月》 B油画 杜键――《黄河激流》 C国画 吴冠中――《香雪》
D浮世绘 葛 饰北斋――《神奈川冲浪》
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粗犷、有力、雄伟、壮丽、激动人心、振奋、强烈、激越、震撼„„
3、教师演示大海印象:
用水粉颜料,水粉笔有节奏、笔触的表现大海汹涌澎湃的样子。
三、布置作业:
临摹或画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可以画出你的联想与感受。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评价。
第二单元 学习的好朋友
3、从不同角度画物体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细心观察后进行写生,使学生能够线条画出物体的大体形状和特征。具有基本的透视规律。
2、使学生初步接触“整体—局部”的绘画原则,并养成细致观察和认真表现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文具的形状比例。
不同角度物体的形象特征。教学难点:
掌握用线条表现不同角度物体的大体形状和特征。作业要求:
选一个你喜欢的文具,从不同角度画出它的形象。教学用具: 写生用的小文具、范画、文具样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从不同角度画物体》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8-9页上图的文具,用几何图形分析它们的结构、外形特征、色彩和装饰纹样,对比写生作品,分析写生的技巧:
抓住对象外形特征,大胆地用线条描画,用色要鲜明,表现出立体感。
2、教师取出一两件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的文具,让学生认真仔细地按照“整体—局部”的原则进行观察,提问关于写生对象的基本形组合结构等问题。
3、教师演示作画步骤:
用线条先画出外形——刻画细部。
4、讲述细致观察与表现某些具有重要的特征的部位。
三、布置作业:
各人自选一两件比较美观的文具,布置在自己的桌上,并根据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后进行写生。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随时提示:仔细观察,认真表现,指出画法上的不妥之处。
五、小结学生对观察与表现,整体与局部,一般描写与细致描写的掌握情况。
4、我的书包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与发现:发现写生、设计书包的乐趣,发现书包上学习的好伙伴。
2、实践与创造:写生、设计理想中的书包,初步学习写生的方法。
3、欣赏与评论:欣赏、对比不同类型的作品。教学重点:
掌握书包的形状、结构和外表特征。教学难点:
表现书包的立体感。设计有创意的书包。教学用具:
画纸、铅笔、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书包实物、书包线描定性写生范画 作业要求:
1、画一幅书包的写生画。
2、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一个好看实用的书包。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引导
1、学生把纸盒与书包作比较。
①相同点:都与长方形相似。(立体感受)
不同点:书包有盖子、扣子、拉链、口袋、背带等结构。②欣赏书本上的写生作品。
二、感受与认知
1、教师拿出一个立方体方盒向学生提问:“这个盒子的形状和书包的形状相同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盒子的形状在绘画中叫“立体体”或“六面体”。书包是由多个平面方形(六面体)组成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书包的组合结构,即各种大小、宽窄的方形组合成。什么是整体?什么是外形?什么叫局部?这些专业术语要向学生讲解清楚,绘画时先画大形,再画小的部分。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边讲边画,按课本所示图例说明: 示范写生步骤。
①先画一个矩形,画得大些。
②观察书包上有什么?还有呢?盖子、口袋、背带„„ ③画线时行笔缓慢而稳重,线条果断。
2、设计书包:(绘画设计与手工制作设计都可以)新颖特别
A、示范制作纸书包的步骤 ①剪出纸盒的顶部。
②剪出书包的盖子(连着扣子、口袋、背带等形状,并进行美化。③制作纸书包时,书包盖子、口袋、背带等剪贴部份要先量一量。④粘贴。
3、小组讨论交流作品的构思。
4、学生自由选择写生或制作书包。学生自由想象。
三、作业展评
1、作品展示:
作品分立体和平面两组。
2、学生区别立体与平面作品的不同特点。
5、趣味纸笔插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立体构成的常识。
2、智能:开拓审美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3、操作:有创造性地合作完成简单的笔筒的制作。
4、情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笔筒的设计、制作方法及步骤。教学难点:
立体构成的思维方法。教学用具:
教师:笔筒成品两个,纸立体构范例一张,供学生使用的色卡若干张,剪刀、美工纸、胶水。
学生:剪刀、裁纸刀、胶水、尺子、彩笔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以趣激学。
1、出示一张图画纸。
问题:谁能让这张纸站立起来?
(折、卷、揉......)
2、形成立体构成意识
纸------平面
经变形的纸形-----立体
立体就是我们站在野外,可以看见前面的景色,可以用手摸到左边的树,见到右边的小河,抬头看见天,转身见到一片田野。
3、学生用小低片尝试折卷,使纸变立体,教师出示范例。4.引入课题:
这张纸卷成一个筒,它能做什么用?
今天,我们学习用卡纸来制作笔架和笔筒。(板书)
(三)调动参与,启迪创新。
1、纸笔筒的外形有几种?(出示几种外形)
2、纸笔筒的第一种做法(笔筒与图样分开)
①、在制好的圆柱体或圆锥体上,画出或贴上图样。
②、将另制的图样镶插进去。
3、纸笔筒的第二种做法:(笔筒与图样合一)
①、如何让图样从平面的纸中跳出来?
②、教师示范:切折法。
③、学生在小纸片上尝试不同的切折法,体验形成有趣的立体变化。④、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制作笔筒中。
4、纸笔筒的第三种做法:(插接的方法)
①、在纸上画出四面的形状,标示需插接的地方,用尺子画出。②、剪出图形,剪开标示的直线处。③、插接造型。
5、制作中的注意点:
①、选择制作方法,确定纸的大小、形状。
②、画纸样,注意图样要留出3cm左右,不切割。③、留出粘贴处,粘贴要牢靠。
④、插接方法要注意插接处的剪切方法。6、设色涂色问题:
笔筒装饰方法,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图案并设色。设色方法有两种:
其一是以两种复色的色彩配置,要讲究明度的差别,形成淡雅的色彩美;
其二是涂上对比强烈的原色、间色,形成鲜艳活泼的美。如以寿终正寝条装饰,则要注意线的疏密粗细排列的形式美,不宜变化太多,多了会显得杂乱。可以采用剪切图案装饰。
7、欣赏教材范例。
(四)、鼓励创新,操作体验。
设计、制作一个纸笔筒,不得与课本雷同,除有困难的同学可参考课本。
(五)、作品展示,评议总结
作业完成后,由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选出各组的2-3个佳作,集中一起由教师评介并小结课堂作业情况。
6、自己做镇纸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镇纸的作用和制作的方式。
2、智能:开拓审美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3、操作:有创造性地合作完成各式镇纸的制作。
4、情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镇纸的特点。
材料的运用。教学难点:
镇纸装饰的恰当运用。作业要求:
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好看又别致的镇纸。教学用具:
鹅卵石、小花布、树杈、剪刀、颜料、白乳胶,针线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玉兔镇纸》-南宋
介绍:镇纸是写字、画画时用来压纸的重物,是传统的文房用品。几块又好看又别致的镇纸能使你的小书桌增添不少情趣。
二、课堂发展:
1、尝试·探索:
哪些材料可以作镇纸?用什么方法(彩绘、粘贴、缝制等)加工能产生独特的美感?
2、示范演示:(选用一种方法演示)
a选择鹅卵石,观察它的外形,进行创作构思; b画一条鱼,勾出头、身、尾,涂上颜色; c剪一些色彩鲜艳的小图形; d贴在镇纸鱼身上。
三、独立创作,自由选择。
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好看又别致的镇纸。
四、展示评价。
第三单元 神气的小画家
7、自行车和摩托车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自行车和摩托车写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他们抓住物体的特征精细描写的技能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发挥想像力设计新式的自行车或摩托车,训练学生的设计创造力。教学重点:
自行车和摩托车的造型特点。对未来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设想。教学难点:
对自行车和摩托车的细节描绘。未来的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表现。作业要求:
仔细观察,大胆想像,画出你心中有特殊本领的自行车或摩托车。教学用具:
铅笔、画纸、范画、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讲述课题及要求,教师导入课题:
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简便交通工具,小型的童车也是小朋友喜爱的活动玩具,自行车虽然零件不少,整体结构骨架虽很简单,但必须理解,理解之后,只要按照课本所示的作画步骤从大体形入手,再把各部分一一画下来,一辆真实的自行车就会出现在你折下,不信,大家试试看。
二、讲述观察方法及作画的步骤。
观察一辆自行车先从大的结构骨架特点着眼,用几何形概括其各部分的形状,以便对整辆车有大致的认识。
重点观察车头、三角架、车座、车轮。再仔细了解各部分构造的细节。绘画时也与观察方法一致,先从大的结构画起,再画到细部。教师在黑板演示画出自行车的基本骨架,再画细部,简要地讲述自行车的写生步骤。
三、比较与分析。
摩托车与自行车的区别: 相同之处-两个轮子、车头
不同之处-发动机、粗壮、车座等。
教师在黑板演示画出自行车的基本骨架,再画细部,简要地讲述自行车的写生步骤。
四、学生练习:
分别选好位置、角度、开始作画。(任选自行车或摩托车)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开个好头并逐一细致地表现细部。
五、畅谈未来的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变化。
六、学生创作:画出你心中有特殊本领的自行车或摩托车。
七、展示评比。
8、变写生画为装饰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对装饰化的教学,学习整体观察方法,对实物的外形和色彩进行概括、提炼,学会夸张的表现方法。
2、学习装饰画的基础知识和处理色彩关系的基本方法。
3、提高学生的概括表现能力。教学重点:
外形和色彩的概括和提炼。
装饰画的特点。教学难点:
掌握装饰画概括、提炼、夸张的方法。作业要求:
通过勾出、欣赏(或临摹),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再加以变化,画成一幅有趣的装饰画。
教学用具:
装饰画范画、颜料、画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两张作品,一幅写生景物画,一幅装饰景物画。谈谈两者画面不同的风格。
导入课题:《变写生画为装饰画》
二、欣赏·感受:
1、《有圆礼帽的静物》-米尔顿·艾弗里
他的作品舍弃了物体形体、明暗、色彩的细部变化,只是概括地勾勒出物体的外形,色彩多作平涂,显得简洁、明快,富于装饰性。
2、作品《打开的窗子》有哪些地方与现实生活不一样?体现了装饰画的什么特点?给了你什么联想和感受?
三、示例:
教师对照写生画进行概括提炼,首先是外形的概括变形,再是色彩的提炼夸张。
四、动手作:
通过勾出、欣赏(或临摹),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再加以变化,画成一幅有趣的装饰画。
五、展示评价。
9、变照片为黑白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对绘画中的黑白的教学,学习整体观察方法,并指导学生感受概括黑白节奏的美感。
2、学习黑白画的基础知识和处理黑白关系的基本方法。
3、提高学生的概括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黑白画的知识,并感受概廓、节奏美感。教学难点:黑白画的练习。
作业要求:选择一张照片,画成一幅美观有趣的黑白画。教学用具:
照片、黑色钢笔(油性笔、黑色颜料)、铅笔、画纸、教材、范画、示范用具、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复习、导入: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
1、欣赏作业。
2、欣赏作品。
3、简介黑白画。
教学意图:
黑与白是绘画表现的基本因素,是两个极色。使学生对黑白画有初步了解。
三、新课:(突出美术特色,体现创新精神及个人风格,渗透德育,体现教法。)
1、分析黑白画的特点:(1)黑白画表现的内容?(2)看黑白画的感受?
(3)绘画中的黑白个表现了什么?
小结:感觉黑白鲜明、概括、简洁、黑白相间给人一种装饰性的节奏美感。绘画中的“白”一般表现“光”、“亮”的色调,还可以表现白色、浅色的物象。“白”在画面中能起到醒目、明亮、衬托对比黑色物象的作用。是黑色更沉重。绘画中的“黑”一般表现黑色和沉重的物象,还可以表下暗部或阴影。“黑”色的使用使画面沉重、稳健、有力,与“白”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形式感。
2、分析黑白色调的运用。
设问:在绘画中怎样确定和使用黑、白色?
小结:黑白画表现过程中,要有省略、比较和夸张,使画面产生概括、简洁的效果。
3、结构。
分析黑白画的关系的处理:
设问:面对五颜六色的写生物象,怎样处理成黑白关系? 小结:形象上要简洁,色彩要有比较、夸张。举例示范:变照片为黑白画。
4、分析作业步骤:
(1)构图-对照照片。(完成)(2)画结构。(完成)(3)表现黑白关系。
背景:取消变化,使背景成黑色。主体物黑白关系处理妥当。绘画中,黑与白处理比较带有主观性,来之于作者主观对客观物象的感受。处理方法黑与白是绘画表现的基本因素,是两个极色。进一步强调处理画面的要求。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表现黑白关系。
五、小结:概括出本节课知识的要点,作业讲评。欣赏学生作品,看看哪位同学处理的好黑白关系。
10、改改画家的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画家的作品,理解画面的形式美、节奏美、艺术美。
2、学习画家作品中色彩、黑白关系的处理方法。
3、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肯定自我。教学重点:
画家作品的色彩美、造型美、形式美。教学难点:
在画家作品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联想。作业要求:
仔细欣赏画家的画,对其内容、造型、色彩等进行分析,尝试临摹你最感兴趣的局部(可作修改、在创作),同时画出自己的联想。教学用具:
欣赏作品、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导入: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
三、新课:(突出美术特色,体现创新精神及个人风格,渗透德育,体现教法。)
1、分析德国画家马克《猴》画的特点:(1)表现了怎样的内容?(2)造型、色彩的特点?(3)绘画中的风格你喜欢吗?
小结:画家画的可爱的猴子造型和丰富的色彩,让猴子快乐的回到森林中去。
2、分析古代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线条的运用。设问:在古代绘画中怎样使用线条?
小结:线条要流畅,有节奏感„„
3、张广《秋夜》马的造型结构。分析马的造型处理:
小结:形象进行了变形处理,色彩简练、夸张。举例示范:变照片为黑白画。
4、分析作业步骤:(1)对照画家的画。(2)画大体
(3)加入自己的联想或感受。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小结:概括出本节课知识的要点,作业讲评。
第四单元 我们的版画乐园
11、水和蜡的游戏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蜡笔版画的学习,感受蜡笔版画产生的斑驳的特殊美感。
2、了解水和蜡的特性,学会利用两者互相排斥的特性,掌握蜡笔版画的工艺知识及技法。3、培养学生的巧于设计和创作的能力。教学重点:
水和蜡的特性。
压印时的力度和速度。教学难点:
转印时水和蜡笔分离效果的掌握。作业要求:
自由命题创作一幅有趣的蜡笔版画。教学用具:
水粉颜料、蜡笔(油画棒)、画纸、笔刷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二、观察·发现:
1、在纸上涂上蜡笔或油画棒,再涂上水粉颜料,会有什么效果?为什么?
2、蜡有很强的排水性,涂上去的水粉颜料无法覆盖,反而产生了斑斑驳驳的特殊效果。
三、步骤:
1、用蜡笔画出画稿;
2、用水粉颜料快速涂满画面;
3、盖上印纸,用手掌均匀压印;
4、还可以多次着色,反复印制至完成。
四、练习·创作
自由命题创作一幅有趣的蜡笔版画。
五、评价。
12、蜡和笔的游戏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刮蜡版画的学习,感受刮蜡版画产生的多彩效果。
2、掌握刮蜡版画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巧于设计和创作的能力。
4、表现多彩的生活,激发对生活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刮蜡画的制作方法。点、线、面的运用。教学难点:
刮蜡效果的预想与实际效果的吻合。作业要求:
创作一幅刮蜡画,表现你多彩的生活。教学用具:
蜡笔(油画棒)、卡纸、牙签(或圆珠笔)、范画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课本P24-25页的刮蜡画作品,进入课题《蜡和笔的游戏》。
二、研究探索:
1、你知道这些色彩缤纷的版画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用牙签(或圆珠笔)刮蜡或油画棒的颜色。
2、制作时步骤是怎样呢?
A在画纸上用油画棒(或蜡笔)分格涂上不同色颜色; B再用深色油画棒(或蜡笔)覆盖一次; C用牙签(或圆珠笔)刮出图形。
三、尝试练习:
1、练习刮出点、线、面,想怎样运用点、线、面构成一幅好看的刮蜡画?怎样能刮出你需要的线条?
2、刮简单的几个图形,进行训练,掌握方法,总结经验。
四、创作表现:
用刮蜡画表现你多彩的生活。
五、展示评价。
13、拓印的游戏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拓印,活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学会纸板拓印的制作方法,体会拓印版画的艺术魅力。
3、通过拓印的游戏,在游戏中得到美的感受和训练,充分感受版画制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拓印的方法。教学难点:
拓印时把握纸板的固定。作业要求:
选择喜欢的生活题材,用纸板拓印的方法创作一幅版画。教学用具:
卡纸、拓印包、颜料、笔、范画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课,导入新课。
二、欣赏画家作品、古代画像砖拓片,谈谈拓印版画的艺术特点。
三、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1、将撕好的底稿固定在恰当位置上;
2、将拓印包醮上颜色,然后在镂空部分反复拓印。
四、学生练习简单图形拓印。
五、观察·发现:
同学们在拓印过程中采用了哪些不同的反法,呈现了哪些不同的效果? 小结:用线划也可以,六、学生创作。
选择喜欢的生活题材,用纸板拓印的方法创作一幅版画。
七、总结评价。
14、弹涂的游戏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弹涂孔版画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并感受这种版画产生的朦胧、丰富、特殊的美感。
2、使学生学习、掌握弹涂漏印的工艺知识及技法。3、培养学生的整体设计能力。教学重点:
学习弹涂孔版画技法知识。教学难点:
弹涂的颜料水份、力度;
整理效果的把握。
教具准备:范画、弹涂孔版制作步骤范画、颜色、剪刀、裁纸刀、牙刷、卡纸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欣赏导入)
导言:“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潮汕农家》(课本P28)吗?”
提问:“这是一幅丝网版画,是最有代表性的孔版画之一,通过漏印的原理制作而成。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宁静、祥和,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作一幅孔版画。
三、讲授新课
1、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提问:“请同学们看看书自学一下,这种孔版画怎样做?” 2、出示工具,讲解工具的作用。
那么什么叫漏印呢?(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制作过程)。
漏印:就是在纸板上设计出你所要表现的形象,然后剪去这个形象,使纸版呈镂空状,再用颜色涂在镂空位置的底纸上,就印出与版上一模一样的纹样来,这种方法叫漏印。3、示范步骤方法。
(1)在纸上画出图形,用刻刀阴刻;
(2)在刻好的纸板后垫上色纸,用手指或木棍等轻刮醮上水粉颜料的牙刷,使颜料喷在画面上;
(3)揭开底版,作品完成。
四、作业步骤:
启发学生讲解制作过程。
提出:“同学们,想一想,来做的时候,第一步干什么?” 1、设计。2、制版。3、弹涂漏印。
在弹涂制作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掌握颜料的水分,弹涂的力度,让画纸与弹涂的颜色搭配得更好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审美能力)。
五、学生作业:放轻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六、讲评作业:
选取优秀作业,表扬较好表现了弹涂孔版画的作业。
七、师生总结:
谈谈创作弹涂孔版画的心得与体会。
本课同学们学会漏印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运用广泛,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运用这种方法,希望同学们多去发现、去探索、体会生活的乐趣。
八、下课。
收拾用具,布置下节课任务。第五单元 有趣的地球村
15、克隆“动物园”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叠剪的剪纸方法,提高剪纸的技巧。
表现动物形象,训练学生造型能力,培养对爱护动物的感情。训练构图的能力、色彩搭配能力。教学重点:
叠剪的方法。教学难点:
剪纸形象统一又有变化。作业要求:
个人或分组合作,用剪纸的方法克隆“动物园”。教学用具:
彩色纸、剪刀、胶水、卡纸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幅动物剪纸作品,同学们喜欢吗?导入课题。
二、讲新课。
讲解剪纸的特点,欣赏课本的作品及教师的范作。
动物园有很多动物,他们成群结队的,如何体现他们呢?――用叠剪的方法
三、介绍叠剪制作步骤和方法(教师用准备好的剪纸讲解演示)。
A剪法一:将多张色纸叠剪,可得到多个重复的动物形象,再分别装饰不同的纹样。剪法二:将色纸对折剪,可得到相连的动物形象,再分别装饰。B把剪纸贴在合适色色彩底纸上,粘贴要平整、牢固。C根据画面讲究疏密排列、色彩对比等构图 D加上环境的剪纸。
四、学生作业:
1、、刻制的工艺要精,下刀要胆大心细,线条要连贯,起止都要刻至未端,下要硬用手拉断,以致使线条断裂。
2、刻剪时先从里面的细部下手,逐渐转向大形和外部,最后是外轮廓。
3、动物选用色彩的搭配除了注意色相的对比,还应有明度的对比。
4、刻制进应垫上垫板,防止弄坏桌面。
五、展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16、家乡绿梦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剪纸的形式表现绿色大自然,提倡环保。
2、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剪纸方法,提高剪纸水平,学会用剪纸表现各种题材,进行创作。教学重点:
多层叠剪的方法制作连续重复的图案。教学难点:
二方连续剪纸制作。作业要求:
用色纸或废旧彩图纸剪出一两条造型的植物和动物的花边,还可以添加上装饰,表现家乡的“绿之梦” 教学用具:
剪刀、色纸、废旧彩图纸、胶水、底版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本作品“绿色的梦”等欣赏。
二、课堂发展:
1、课本剪纸作品的特点,采用了什么方法? 叠剪,剪出二方连续图案。
2、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剪法,其他学生观察。
3、总结方法:
a将色纸折叠多层;
b在一面画上图案(动植物的),要注意打开后图形要连接不断,所以图形两端必须有点地方是不能剪掉的;
c将剪好的连续图形贴在底板纸上。
四、学生创作。
以“绿色家园”为主题进行创作。
五、展示评价。
17、海底宴会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剪纸表现海底想象画,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进行手工技能训练,培养创作力。2.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与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海底世界的造型及色彩。剪、贴彩纸的方法表现海底各种造型。教学难点:
幻想创作美丽的海底世界。
教学用具:海底世界范图、照片若干、课本、彩色纸、胶水、剪刀、刻刀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海底是一个奇妙、美丽的世界。中国古代就有海底水晶宫、四海龙王、虾兵蟹将的传说,外国也有海底美人鱼等童话故事。这些千奇百怪的生物会挑上一个好日子,开一个盛大的海底宴会,你能说说这个故事吗?
二、课堂发展。
1、读画:欣赏照片及学生作品。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海底宴会》一课。
问:同学们喜欢大海吗?喜欢海底世界吗?答:(略)
问:同学们之所以会喜欢它们,它们一定有许多美的地方,你能不能谈一谈课文上的照片和作品各有什么特点?答:(略)
小结:鱼儿是海底世界的主人,它们都有艳丽的色彩。照片除了鱼儿外,还有数不清的、色彩斑斓的水草、珊瑚、贝壳„„
2、欣赏教师课外收集来的海底世界范图、照片若干幅。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色彩绚丽的海底动物和深浅各色海水交相辉映,构成美丽的海底世界。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海底动物的形状和海水的颜色,让学生认识冷色。引导学生认识海底是个巨大的宝库,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以及利用这些资源的价值和环保的意义。
问:海底生物种类繁多,形状大小不一,真是千姿百态,可爱之极,那么,它们有些什么形状?答:(略)
小结:条形、圆形、椭圆形、棱形、三角形、扇形等。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三、课堂练习与作业:
1、海底宴会是怎样的呢?
教师问:宴会上会有什么?答:鱼、鲨鱼、美人鱼、八爪鱼„„还有食物!
教师:因为鱼儿是海底世界的主人,我们要画海底世界,首先要学会表现鱼鱼,同学们说对不对?答:对!
教师:我们低年级学过画各种各样的鱼,今天要用剪纸的形式表现。
A、讲解剪纸“鱼”方法,教师示范:(1)画出鱼儿基本形;(2)描绘特征,如头、尾、嘴、鳍、适当的华文等,要适合剪切,不能断开;(3)剪刻。
B、学生可模仿教师剪“鱼”,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剪好“鱼”之后,再剪一种自己喜欢的海底动物。
C、海底宴会的食物设计如何剪刻。
2、激发想象,构思作画。
A、师生用剪贴的方法在一张大幅蓝色图画纸上创作一幅有故事情节的海底宴会。
程序用投影仪投放在黑板左边的屏幕上,程序如下:①将大幅蓝色图画纸粘在黑板上;②师生共同构思海底宴会时的情景;③学生剪贴鱼类;④学生剪贴海底动物类;⑤师生共同剪贴海底植物类;⑥围绕海底宴会的主题,留有表达情感和创意的空间,让同学们自由发挥。B、让学生欣赏课文中海底世界想象图和教师课前搜集的学生创作的海底世界想象图(此时,用胶布粘在黑板右边),指导学生体会速些作品好在哪里,哪些可供借鉴、模仿。
3、教师将中幅蓝色图画纸分发到各组,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全组同学在图画纸上用剪贴法集体创作一幅海底宴会图,要求画面饱满,布局均衡,色彩搭配合理。看哪个小组创作的海底世界宴会图构思最独特、新颖,画面最漂亮。
4、启发思维,培养想象力,强调借鉴、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
5、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各组学生代表自我介绍构图思路,教师评价。
四、总结全课,课堂评价:
及时讲评较典型作业,师生共同讨论评议,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创作热情。第六单元 设计小天地
18、站立的纸筒人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纸造型的技巧和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2、实践: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设计制作纸工人物。
3、情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学重点:
学习纸造型的技巧。教学难点:
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设计制作纸工人物。
教学准备:课件、范作、卫生纸筒芯、手工纸、剪刀、双面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法,激发学习兴趣
师:最近,老师认识了几位很特别的人,他们非常想到咱们班里来。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这些人是谁吧?他们找我们有什么事呢?请大家看看下面的录像就明白了。
2、课件出示课件——纸筒人物自我介绍
3、板书课题——《站立的纸筒人》
二、讲授新课
1、了解材料和表现手法
(以课件中出现的三个范作为例,小组讨论)
这些作品用了什么材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生:卫生纸筒芯、手工纸、皱纹纸、旧画报„„ 生:夸张的表现手法
师:哪些方面用了夸张手法? 生:外形、颜色
2、学习制作方法
A:学生自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组发一件范作供学生研究)师:每一部分都是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的?可以动手拆一拆。B:大家汇报观察结果
面孔、五官、圆筒的身体和一些装饰物组成。
板书: 面孔——五官装饰物——圆筒身体――组合
3、提出作业要求(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1)每小组制作一个纸工人物,要分工明确、协调配合,注意安全(2)为作好的纸工人物编排一个节目,准备来参加纸工人物大联欢。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课件循环播放制作过程和《小步舞曲》。
四、作业展示
学生利用纸工人物表演,锻炼语言能力,展示纸工作业。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方法,强调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二课:别具一格的建筑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位置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了解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运用组合各种图形。教学重难点:
1、了解排列与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2、运用来组合各种图形。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二、发展阶段:
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
(1)请学生观察,这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图给人稳定的感觉。
(2)产生线的感觉
(3)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来构成画面的。
4、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
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给作业不够想理的小组提出建议
第三课:水墨画蔬菜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图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使学生掌握创作要领。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图形。教学重难点:
1、欣赏各种图形,了解设计要领。
2、设计。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先引导学生欣赏有关图形,感受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要简洁,线条要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三、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第四课:农家乐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进行主体与背景的创作。教学重难点: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二、发展阶段:
1、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2、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3、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4、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5、学生创作、师辅导
三、作业展示、评价
四、收拾与整理
第五课:梦想成真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
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教学重难点:
1、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2、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及掌握涂色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以及所收集到的图片,资料(注意色彩的渐变效果)
2、让学生看看教材,了解色彩渐变的知识。
二、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例如,普蓝,在以后的步骤中我们可以称之为主色)画一个简单造型(例如,一棵松树,也可以是几何图形)用直线或曲线将图形分割成若干份(可以用笔来画,也可以用硬物划出印记)接下来进行调色并作画。
注意:调色这一步很重要,要多挤一些主色颜料,最好一次挤到位,黑色或白色可以逐渐添加。深色宜选择用加白的方式来表现色彩的渐变,反之浅色宜加黑色来表现色彩的渐变。
2、学生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创作思路。
三、收拾和整理
作业完成后,提醒学生清洗绘画工具,清理桌面。等作品晾干后再收藏。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色彩渐变的方法,画出有装饰效果的风景画或抽象作品。
2、用红,橙,黄或蓝,绿,紫等同类色,进行色彩渐变的练习。
第六课:贺卡制作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拼贴等方法表现。
2、培养学生关注、创造、表现身边事物的能力。
3、通过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在轻松的氛围中能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感觉、心情,丰富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轻松,体验过程的愉快,创作的个性化。
2、学生能以绘画、拼贴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二、发展阶段
1、你能用什么形式表现出来?(1)小结:可以画下来
(2)用语言说出来,你能试一试吗?(3)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写下来。
今天我们主要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我们的感受。揭示课题
2、已经把这种感觉画下来了。
3、除了点和线条以外,还可以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呢?我们来欣赏一位同学的作品,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
4、大师们也有许多表现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三、学生作画,老师巡视指导
第七课:古老的房子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卡通作品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2、初步学会欣赏卡通作品。
3、选择一种方法,临摹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教学重难点:
1、感受卡通作品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2、临摹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生一起谈谈如何通过造型,色彩,声音等要素来表现主题的。
二、发展阶段
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作品,说说画面表现的是什么主题,它是什么特点,作者用怎么的造型,色彩来表现这一特点。
2、介绍几种常见的临摹方法:
其一:打格子,按比例放大。它能使造型比较精确,但必须在摹本与绘画纸上都打格子这种方法,比较费时。
其二:用蓝印纸或拷贝台描印。这要求摹本的大小刚好合适。其三:看着摹本,直接绘画。这个方法最常用,适合大多数学生。
三、收拾和整理
将绘画工具及摹本图片妥善收拾好。
四、课后拓展:选择自己喜欢的用连环画或单幅绘画等形式来表现。
第八课:新建筑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2、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创作一组对称的人物或动物。
3、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学会表现对称的人物或动植物。
2、用自己适合的方法创作对称的物体。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说说对称有什么特点。
2、欣赏教材上的学生作品,讨论一下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或者说我们可以怎么样来理解与本课作业的关系。
二、发展阶段
1、学生自学:
(1)教材上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造型?(对折剪,对折印……)
5(2)除了书上的,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3)用这些方法适合表现哪些主题?
回忆生活中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对称的任务造型。
(在体操房对着镜子做体操,2个小朋友面对面做游戏,双人跳水,花样游泳……)
2、学生拟订创作主题,并说说准备用哪一种方法来表现这一主题。
3、学生创作。
三、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要提醒学生收拾绘画工具和材料,要养成不乱扔杂物的习惯,保持教室整洁。
四、课后拓展:可用泥或彩泥来表现人物或动物的组合。
第九课:塔的故事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1、掌握基本特征。
2、印制过程。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入: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2、学生欣赏交流了解基本特征
二、发展阶段:
1、讲解示范制作步骤
2、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制作:
(1)绘画(一次只能绘制一张,重复性小)(2)用蜡笔拓印
3、学生设计初稿,老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制作制版的同学注意确定好需刻掉的部分,刻好后涂颜色时要保证画面干净、整洁。
四、作业展评
第十课:赛龙舟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和不同姿态。
2、学习用泥或彩泥来表现人物的各种造型。
3、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关系。
2、通过泥工活动,掌握泥塑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如何在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导入
2、观看人物雕塑资料,引导小学生了解儿童,少年和成人不同的人物比例。
3、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认知小学生的比例关系: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尝试制作。
A、通过纠错发指出作品的缺点。
B、通过模特动作的对比指出不足
2、欣赏优秀泥塑作品,感受雕塑的语言,体会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
三、作业展评
四、课堂小结
第十一课:漏印纸版画趣味多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动中人物连续动作的画法。
2、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创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教学重难点:
1、欣赏动态人物的图片学习运动中人物的表现方法。
2、在画面中表现动态的人物。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介绍在学校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
2、班级里集体进行交流,拓展学生们的创作素材。
3、教师介绍自己在生活中“那一刻的我”。
二、发展阶段
1、小组讨论:自己创作的构思和内容以及画面安排。
2、创作时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和方法:如蜡笔画,白描,吹塑纸版画等。
三、收拾和整理: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工具和材料。
四、课后拓展:将创作作品装订成册,制成一本“那一刻的我”的画册。
第十二课:繁忙的集市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壮美意盎然的景色。
2、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乐趣。
3、鼓励学生,用绘画形式创作一幅作品。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知,拓宽视野,学会创作的表现手段。
2、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直率表达,个性作画。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学生分小组交流所见所闻。也可以交流所写有关日记或作文。
二、发展阶段
1、小组活动:大家交流作品的构图。
注意:创作中应先画出主题形象,再画相关的形象,然后再添加背景,表现出事件发生的地点或时间。
2、引导学生思考:在作品中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愉快的心情。使学生懂得明快的色彩能传递快乐的情感,适当注意冷暖色的对比,能使画面色彩协调的道理。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三、收拾和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四、课后拓展:以绘画形式表现其他的内容。
第十三课:疏果雕刻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尝试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来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2、体会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
1、用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来组织画面。
2、让学生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相同的图形。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二、发展阶段:
刚才咱们找的是不同的,现在请你从一幅画中找找哪些是相同的。
总结:生活中,谁先学会了发现,谁就拥有了智慧和美丽。
说说刚才的画面里,相同的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美感。
三、创造阶段:
示范:
制作作品,可以先画一个图形,再反复剪出或印出几个相同的图形,把其中一个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或者将其中一个画成不同的图形,然后贴在底板上做好。
四、创作阶段:
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五、课后拓展
可利用各种废弃材料来做立体的图形。
第十四课:画塑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彩纸、。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设计各种不同的造型的帽子。
3、体验制作作品过程中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是把平面的纸通过折、剪、贴成一个立体的帽子。
2、设计各种动物或其他造型的立体帽子。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帽子。帽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二、发展阶段
1、让学生欣赏帽子,给帽子分类别,可以从材料上、用途上进行分类。
2、用途上分类的讨论结果:
a、夏天可以遮凉、冬天可以保暖; b、装饰,使更美、漂亮;
c、代表身份地位(如警帽、军帽、博士帽、皇上带的帽子等); d、少数民族习俗;
e、企业形象(统一的制服、统一的标志、还有统一的帽子); f、安全;
3、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
第十五课:精美的青铜器纹样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用材料制作作品,体验材料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尝试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教学重难点:
1、如何利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
2、创作。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通过图片或口头描述特点,鼓励学生大胆的联想。
二、发展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畅谈作品的构思和设想。
2、作品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
3、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形状。也可以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激发学生创作愿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完成的作品,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评比。
三、收拾整理
第十六课:邮票上的图画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根据想象,创造,组合成立体的迷宫。
2、培养学生设计立体造型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了解制作原理。
2、纸条的粘贴。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导入:同学们看老师拿来的这种游戏你们玩过吗?我们今天试着自己制作一款游戏,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来玩好不好?
2、了解制作原理。
二、发展阶段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用硬纸片剪成各种长短不一的长条形,采用粘贴的方法,制作,也可以小组集体创作。
2、制作时,要求学生所选择图形的外形应以简洁为主。
三、课后拓展
1、可用较大的纸箱设计组合成一个大型的作品,展示。
2、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外形独特的作品,并用水粉或炳烯颜料,将其涂上颜色。
第十七课:夏日里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
2、利用不同的工具绘画。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复习学过的画图程序的各种绘画方法,色彩运用及构图等造型知识内容。
2、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利用笔刷工具创作的装饰画作品。
二、发展阶段
1、学习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掌握笔刷工具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的设置方法。
2、让学生选用笔刷工具,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等设置,通过想象和构思,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造型形象和画面场景。
3、利用画图程序的各种画图工具和方法,对形象进行一些变形操作,对作品进行画面处理,制作出具有独特情趣的装饰画。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和绘制。
2、作业完成后让学生通过教室网络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
三、收拾和整理: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画图。
第十八课:民族村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草图。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进行简单的装饰。教学重难点:
1、了解民族村的原理。
2、设计制作。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展示一些民族村的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2、学生思考。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一些民族村的设计草图,说明它们的设计思路,教会学生怎样进行能够设计和画设计草图。
2、让学生分组商讨各种设计思路,制作方法和对制作材料的不同要求,如何根据需要选取相应的材料。
3、鼓励学生通过想象与构思,画出设计草图并制作出一个民族村,采用画,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进行装饰美化。
4、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力争设计制作出与别人不同的玩具。
5、作业完成后让学生互相评价,欣赏,分小组比比谁的设计和制作的好。
三、收拾整理
指导学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