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植物写生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内容分析
1.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2.难点:植物的结构与特征。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演示、讲解
一、导入
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二、新课
1、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它们叫什么名字?
它们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姿态? 你喜欢哪种植物? 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2、欣赏美术作品: 中国画《君子兰》介绍作者 小朋友的线描画 植物写生画
3、选择几种植物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作业提示: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注意线条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
六、小结、展示 展示优秀作业,并简评
放学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这幅创作画,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的画法。
能力目标: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内容分析
重点:人体的各种动态特点。难点:画面的构思和组织。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一、导入
启发同学谈:放学了,打铃了,小伙伴们放学后最喜欢去什么地方? 最爱干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能模仿一下你参加的活动的动作吗?
请学生用速写的方式,画下同学的动作。教师可以示范,同学配合,用互相做法解决。
2、欣赏课本上的照片,讨论照片上的活动内容。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喜欢的活动。
4、欣赏作品:
画面画了什么内容?怎样去表现的? 教师总结:
人物动态:小作者画的动作都不是简单的动作,可是画得很生动,这说明小作掌握了人物动作的画法。
背景:有复杂的背景,也有比较简练的。复杂的背静可以把环境交代清楚,像的位置在哪里;简单的背静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
三、作业提示
1、主要人物要突出,画得较大。
2、画面画得不宜太复杂。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
快乐的人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造型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应会: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对身边线材的收集、整理和组织,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小学资源网ht 难点: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学习材料 各种线材、钳子、皱纹之、毛线…… 学情分析
本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种过渡阶段,需要教师在各个方面进行渗透,激起他们对美术的热爱!从而爱好美术学习!教学过程
一、做做快乐
1.听《健康歌》,师生共同律动。2.感受:手舞足蹈。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研究主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二、看看快乐
1.动作小,但快乐。(休闲)2.动作大,但不快乐。(竞技)3.作大,又快乐。(舞蹈)
教学意图:感受各种不同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下一步创作打下基础。
三、研究快乐
1.简介动感雕塑。要求:工具材料:铁丝
2.线造型步骤:a概括:骨式人物。b夸张 :头、躯干、四肢 3.教师演示:缠绕、盘、拽……
教学意图:分析结合示范,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四、快乐制作
1.提出作业要求:每人用线材至少制作一个快乐的人,注意安全和卫生。2.学生制作。
3.教师辅导:启发学生引用装饰的方法。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快乐展示 1.展示作品。
2.线材作品的其他材料。3.生活中的装饰与美化。4.快乐的格言:
“快乐,是精神和肉体的朝气,是希望的信念,是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的信心,是一切都该如此的信心。”——果戈理
教学意图:体验成功感,感受线材造型艺术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建立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
材质的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从材质、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能力目标:欣赏了解运用不同材质的艺术品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了解古代艺术的情感。内容分析
重点: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品的艺术特色,学习观察作品、分析材料,从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大胆谈自己的感受。难点:不同材质的作品带给人的不同美感和感受。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一、组织教学
语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1、欣赏课件,感受生活中不同材质的艺品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2、出示课题:材质的美感。
三、讲授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陶器、玉器、石雕等工艺品,不仅雕刻技艺精
湛,造型优美,各有民族特色,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欣赏课件。
1、玉器
汉代由于出产玉石的西域通道畅通,玉料来源增多,玉品的琢制与使用更为普遍。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玉器发展的强盛时期。许多玉器近似石雕风格,制作非常精致。人物、动物形玉器,重在揭示对象的精神世界,对其形体采取夸张手法以突出关键部位,使用较密集的阴线装饰细部,类似绘画上的铁线描,注重起伏,使玉器浑厚自然,气韵生动。
玉器在中国光辉的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灿烂的明星,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我国的玉器自公元前五千年左右河姆渡文化出现始,一直不间断地绵延发展了七千余年。玉器在中国的历史上流传之所以久远,除因玉材丰富、质地优良、品种繁多、制作技术先进、造型美观外,最主要的是由于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2、石材
《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岗岩)历来被公认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现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战马,安详而不失警惕,端庄肃穆中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岗岩)历来被公认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现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战马,安详而不失警惕,端庄肃穆中蕴含着力量。马腿粗壮结实,四足踩踏着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领。挣扎的匈奴人露出绝望的神色,形容委琐,面目可憎。马腿如四根巨柱,与马身浑然一体,显得坚实稳固。作者运用了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造型古劲朴拙,风格沉着浑厚,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之极具艺术感染力。
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不幸英年早逝,汉武帝及全国人民都十分惋惜悲痛。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决定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在武帝陵址旁不远处修建气势宏大的墓冢,即今天的霍去病墓。霍墓石刻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更体现了人们对这位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的深切情念与崇高敬意。
据记载,唐时每逢唐玄宗生日,大宴群僚,有舞马助兴。唐人诗作中,对于舞马有生动描绘:奋首鼓尾,纵横应节,“腕足徐行拜两膝”为玄宗上寿。玄宗赐酒一杯,舞马自衔自饮。这件皮囊壶舞马纹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宫廷舞马的形象资料。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作品,有立体雕塑,有各种形制的器具,最令人赞美的是那些陶塑制品,当我们看到那些神采奕奕的骏马和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看到那些形态各异的文侍俑、武士俑、仕女俑以及动物、禽鸟等唐三彩精品时,会从心底发出对唐代发达制陶工艺的赞叹。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普通的黏土制成,运用火的艺术使之成为不朽的艺术品,这是唐代无数不知名的陶艺家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唐三彩的制作,使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是人类制陶史上的一个闪光点
3、金、银
舞马衔杯银壶。唐,公元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高18.5厘米。锤击成型,两半焊接。壶作成皮囊壶的形状,小圆口,覆莲形盖,弧形提梁,扁圆腹,圈足。此壶不仅作出游牧民族便于携带的皮囊壶形,而且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腹两面各模冲出一匹舞马。舞马前腿直伸,后腿曲跪,长鬃披散,马尾上翘,颈系绶带,向上飘举,口衔金杯。
4、陶
中堡村出土的三彩马,头小,颈短,前胸肌肉发达,腹大,背腰肌肉丰满,平直,关节、蹄正而适度大小,腰、尻以及肩颈结合良好,复尻,四肢欠结实,显得有些纤弱,类似新疆马。
四、小组展示各自带来的不同材质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讨论:
1、它们都是用什么材质做的?
2、造型上有什么艺术特点?
3、你喜欢什么样的材质做的艺术品?
小组介绍自己喜欢的艺术品的材质特点、造型特点?
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造型设计的知识,培养泥塑造型能力。2.发挥想象力,用泥做一个有人脸的小罐或杯子。3.提高学生德望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有人脸的器物。教学难点:创造性地设计一个有特点的人脸器物。教学具准备: 橡皮泥(纸薪土)教
学
过程:
一、导入:
你见过特别漂亮或特别奇怪的杯子吗?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回答(略)
二、新授: 1.老师书上有两种特别的器物,一起来看一看。打开书本,欣赏“大禾人面铜方鼎”(商)和新石器时代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提问:“这两种古代器物有什么特别之处?”“大禾人面铜方鼎”以人脸为装饰图案;“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整体以人为造型。2.这样的设计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略)3.古代人为什么要在设计中将人脸运用进去吧?学生回答(略)4.“同桌相互观察彼此的脸。”
“你看到同学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笑)教师用简笔画画笑的表情。
“你还会表演其他表情吗?”
学生表演,教师画
5.“原来人脸这么有意思,我们也来设计一个有人脸的杯子或罐吧!”
6.欣赏范作。
“几件范作有什么不同?”
(材料相同:紫沙泥。制作方法有所不同,造型不同,人脸表情不同。
7.“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脸器物?” 学生回答(略)8.教师示范:
(1)手捏成型法
(2)盘条成型法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展评: 1.介绍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2.教师总结。板书设计:
有人脸的器物 巧用对称形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掌握对称的规律,运用对称的规律。能力:提高学生剪、贴的制作能力。
情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会欣赏对称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热爱生活的情感。内容分析
1.重点: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件小装饰品。2.难点:具有创造性的制作。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在生活中有什么对称现象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介绍对称知识 教师:所谓对称,一般是指轴对称,即以对称形的中线为轴,将图形半侧旋转180度后左右完全重合。提问:你发现蝴蝶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深入观察研究,发现了蝴蝶的结构、外形、花纹、色彩,都是对称的。
教师:观察研究蝴蝶对称的特点后,我们再来观察这只具 有对称特点的蝴蝶,看看它给我们什么样的美感? 学生:具有平衡、稳定的美感。教师:这就是对称的美。
3、制作一只蝴蝶:
1、选一张彩色纸对折后依折线处画出半只蝴蝶纹样。
2、依轮廓线剪下图形。
3、剪出蝴蝶的花纹。
4、整理。
三、作业提示
1、教师:再回忆、想象一下,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品用对称的花纹装饰?
你能巧用对称形,把我们的生活装饰的更美吗?
2、作业提示: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两件小装饰品。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小结
1、学生自评、互评。
2、选出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
巧用对称形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掌握对称的规律,运用对称的规律。能力:提高学生剪、贴的制作能力。
情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会欣赏对称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热爱生活的情感。内容分析
1.重点: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件小装饰品。2.难点:具有创造性的制作。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在生活中有什么对称现象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介绍对称知识
教师:所谓对称,一般是指轴对称,即以对称形的中线为轴,将图形半侧旋转180度后左右完全重合。提问:你发现蝴蝶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深入观察研究,发现了蝴蝶的结构、外形、花纹、色彩,都是对称的。
教师:观察研究蝴蝶对称的特点后,我们再来观察这只具 有对称特点的蝴蝶,看看它给我们什么样的美感? 学生:具有平衡、稳定的美感。教师:这就是对称的美。
3、制作一只蝴蝶:
1、选一张彩色纸对折后依折线处画出半只蝴蝶纹样。
2、依轮廓线剪下图形。
3、剪出蝴蝶的花纹。
4、整理。
三、作业提示
1、教师:再回忆、想象一下,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品用对称的花纹装饰?
你能巧用对称形,把我们的生活装饰的更美吗?
2、作业提示: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两件小装饰品。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小结
1、学生自评、互评。
2、选出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
生命之源——水
知识目标:学习设计制作有主题小报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制作队报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大家对水资源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号召大家平时在生活中要珍惜水和节约用。重点:通过收集资料、相关图案、版面设计,学习有主题宣传小报的设计、制作方法。难点:主题突出与布局的设计。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一.课前收集
1、查一查我国的节水标志含义是什么?“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各是哪一天?
2、收集有关地球水资源的资料和我国目前水资源的情况。
二、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三、讲授新课
1、了解有关水资源的知识:
(1)播放课件:了解水的作用、水资源现状。
(2)提出问题:你能想象吗,假如没有水,地球将是什么样?(3)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4)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2、欣赏有关水资源的图片资料和艺术作品。
3、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4、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不同的表现形式。激发创作灵感。小报的组成包括:
(1)主题:文字清晰、醒目、突出。(2)装饰图案: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3)文字介绍:内容具有科学依据、真实、概括。
四、学生作业 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五、小结
1、生作品,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节约用水的建议?
2、我们珍惜、爱护水资源,广开水源,们的子孙后代就不必再为缺水而发愁,宝贵的水资源也就能为我们永续利用了!
设计生活标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理解它的造型特点、色彩和所表达的含义。能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和制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作设计能力。
情感目标:欣赏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知道生活标志用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活动,养成自觉使用标志的习惯。内容分析
重点:通过欣赏生活标志图例,了解标志的艺术特色,学习设计适用的标志,尝试用多种表现形式设计制作标志。
难点:标志的图案造型要生动、简单、寓意明确、色彩醒目。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入新课
1、出示学校的校徽,请学生欣赏。说说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标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按名称、特征、意义及作用进行分类:天气标志、安全标志、生活标志、交通标志、体育标志、包装标志等。
2、出示课题:设计生活标志。(标志是由形象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它以自己独特的图形语言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图形代表语言。)
三、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1)标志有哪些种类?(2)标志有哪些用途?(3)标志有几种表现形式?符号、图形
2、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标志的资料,共同欣赏,进行分类,说说它们的含义。
3、欣赏课件,介绍一些常见的生活标志的特点和作用。小组讨论我们的学校都需要什么样的标志?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根据自己的设计、构思,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进行设计制作生活标志。
五、小结
组织交流。把设计制作好的标志做成头饰进行展示,明确标志的含义。
六、课后拓展
在以后的生活中看一看还有哪些生活标志,你可以继续收集和
用彩墨画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形式,初步了解认识中国画。用装饰、变形手法画鱼,并添加简单的环境。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绘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用色。情感目标:喜爱中国绘画。内容分析
2. 重点:让学生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一种特殊变化,鱼的变形手法和鱼鳞的排列。2.难点:特殊技法的运用。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一、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中国画彩墨作品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课题。
三、讲授新课:
1、练习用笔、用墨。
请你用毛笔蘸上墨,中锋用笔、侧锋用笔试试,看有什么变化?
2、教师演示
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技法。
3、鱼鳞部分的图案,要求学生认真分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4、想一想,艺术家是这样画的。运用了哪些技巧。
5、教师及时发现、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6、作业要求:一彩墨的形式,运用多种技法,大胆用笔用墨,合作画一幅中国画----鱼。
7、教师辅导:技法的体验与运用。
四、组织展示,讲评作业。动物的脸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韵味,体验水墨的特性。
2、通过赏析、尝试、总结掌握画动物脸的一般方法
3、抓动物的长相特征以墨点、线、面(块)来表现。
4、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身心。
二、直接示范导入:
1、猜一猜画的是什么
2、找一找作画的技巧
3、师总结:表现的方法是墨点、墨线、墨块
4、实物与画作对比引出重点——概括特征、夸张表现
三、尝试作画
1、生画
2、个别作品点评(表现方法的不同及墨色的变化)
3、小结:抓狮王的长相特征,以不同墨色的点、线、块表现出外形各异的狮王。
四、优秀作品赏析
1、学生评价作画的方法
2、出示动物图片,分析特征,讨论作画的方法
五、学生练习
1、作品展示
2、学生自我介绍作品(作画方法、满意之处等)拓展、延伸
送给同学们的一句话:保护动物、珍爱生命,我们的生活将更加阳光灿烂
认识中国画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教具: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荸荠和樱桃、西瓜等,今天,我们学习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菊花。(板书解题:菊花中国画)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花吗?(指名回答)
(——它是深秋时独自开放)
(——深秋之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为什么菊花还会开花呢?)
因为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故它能在深秋独放,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从中寻觅出不同的寓意。我们可以从唐代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中看看他是如何赞美菊花。其一:“飒飒西风满院裁,香寒蕊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借菊花不在春天开放,嗟叹生不逢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抒发要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
其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阵阵香气透长安,满城
尽戴黄金甲。”则充满革命的豪情,表达了他对起义军的胜利前景的自信。
你们看,一朵小小的菊花竞然使人们产生这么多的遐想,实属不易,今天我们就用菊花这种傲然的精神来学画菊花吧!
2、读画
菊花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到处可看到各种各样的品种,又因近代以来经过园艺家的精心培育,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然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画的黄色小菊花。
(出示范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菊花,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菊叶、菊枝、菊花)。再看看菊叶有什么不同?菊花又有什么不同?菊枝呢?(——菊叶有大有小,有淡、有浓、花有全开的花、半开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没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开的花,菊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花)。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尖头椭圆形组成的。②再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1页中菊花和菊叶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先勾花瓣、后填色,先侧锋画出菊叶,未全干时勾出 叶脉)。
③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
写意花卉使用生宣作画。讲究用笔筒练流畅状物形神兼备。其作画程度不像工笔画那样。把色、染步骤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据绘画艺术效果的需要,综合勾、皴、擦、染、点等手法表现对象。而今天所学的“菊花”为小写意画、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
3、作画步骤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菊花的花和叶,均需枝干支撑,花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花头,后穿枝条。而后添叶,也可先画花头,次画叶,最后穿枝。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 ②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 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画后板书](出示分步步骤图)
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鸟画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4、带领学生临摹
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这几朵菊 花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概,以便掌握整体。
画花:用狼毫小笔蘸浓墨从花心往外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
画叶:用大白云湿毛尖蘸少许的墨在盘中间调几下(可调少许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画叶(这样画出的一笔,就有深有浅,墨色比较活)。
(巡回检查一遍,是否符合,及时表扬与纠正)
四、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
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六、布置课外学习
欣赏以菊花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菊花的,怎样通过菊花表达作者思想感想的?如有时间也可以写生或者临摹一幅菊花写意图。
汉字的联想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激发民族自豪感。
2、技能目标:体验各种不同的形态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
3、情感目标: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绘画制作的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
教学重点: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用新奇的联想装饰一个或几个字。
教学难点:如何发掘的学生的创造力,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
课前准备:教师: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猜一猜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六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现在用的汉字已经是简化的汉字了,简化汉字之前是繁体的汉字。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汉字最初的形态呢? 让学生思考再回答。
那我们就先来猜猜这几个古代的文字是什么字?(课件展示字谜图片)
汉字中有很多这样的象形文字,远古时候的人们看到什么就根据他所看到的用简单的图画线来表示,用这种方法形成的文字就叫象形文。这些象形文是刻在甲骨上的,所以我们也可以叫他甲骨文。(课件展示甲骨文图片)
这些甲骨文就像在画图画一样,今天我们也学学古人的方法用图画来装饰我们的文字。
一、讲授新课
1、看一看
让学生欣赏一些现代的文字装饰图片,了解生活和文字紧密相连。
教师讲解:我们的祖先创造文字的时候,就得到生活和大自然的启示,无论象形还是会意,文字和世界万象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家再来欣赏一些装饰美术字的应用,想想你还在哪里见过这种例子?让学生举例看到这样的字?
2、学一学
教师讲解方法,学生体会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装饰美术字,下面让我们学习一些联想的基本方法吧,文字的联想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字意联想:从字的意思联想到很多事物,用联想到的物体代替文字的某个笔画。(板书)
(二)字形联想:联想到的物体和文字的某个笔画形状较接近。(板书)
(三)夸张变形联想:根据字的意思把笔画进行夸张变形。(板书)
3、试一试 课件展示并示范,欣赏教材中个别的范例,提问学生都用到了什么方法。教师加以确定和补充。
4、想一想 欣赏作品(课件展示)
从下面的字中,任选一个字做联想,可以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同一个字用多种方法来设计美化,选一种你喜欢的进行创作。(花、虫、鱼、鸟、羊、雨、心、球、竹、烛、眼、门、口、晴)
5、做一做 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吧!让文字更形象、更别致、更有趣。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作业点评:每名学生的作品向同学们展示。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联想的?要求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和鼓励。
7、课后拓展:同学们都做的不错,通过联想,我们把文字变得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趣了。那么这么美丽的字除了用画的方式还能用什么方式方法呢?回去想一想。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文字的联想,知道用什么方法把我们的文字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有趣。课后我们再去想想把我们生活中的文字变得更加美丽!
四、板书设计 汉字的联想
一、字意联想
二、字形联想
三、夸张变形
衣架的联想 教学目标
1、根据生活中衣架的形状特点,经过想象、设计、加工可以制成新的作品。
2、利用生活中最普通的衣架,通过联想、想象、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学会综合使用材料,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教学重点
根据衣架的形状特征进行设计,通过联想、想象,利用多种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衣架形状设计制作。教学准备
制作材料、衣架、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映教学课件。提问:
1、观察作品是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
2、选用了哪些辅助材料?
3、作品有哪些创新表现?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中毕加索《牛头》,分析“奇思秒想”。
2、启发学生根据一个衣架进行联想。
提问:根据这个衣架的形象你联想到什么?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3、组织学生看书,分析书中学生作品。
提问:你喜欢哪一件作品?说一说理由。作品是利用哪些辅助材料制作的?
4、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把你的设计想法与同学交流。
三、布置作业
请你根据准备的衣架进行联想,利用多种辅助材料制作新奇有趣的作品。
1、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形状。
2、选用恰当的辅助材料。
3、鼓励“奇思秒想”。
五、展示作品
六、小结
设计能体现奇思秒想,制作精细巧妙,使用辅助材料,作品有创新表现,美观。
艳丽的大公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冷暖色彩的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基本知识,并有目的的加以能力目标:通过对色彩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情感目标:在绘画中体验艳丽的色彩给他们带来的快感。内容分析
重点:学习色彩的搭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难点:冷暖对比和冷暖搭配。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一、组织教学
二、情境导入
1、今年是什么年呀?
请看这幅画,问:作者怎样用颜色表现出这么艳丽的大公鸡的? 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欣赏书中的《金鸡展翅》,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课上活动
1、出示课题
2、你知道大公鸡有哪些生活习性吗?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与同学流
3、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美丽的大公鸡的图片。问:a)在这些作品中,哪些颜色用的有规律? 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小组之间讨论并得出结论 b)哪些颜色用的随意性较强? c)哪些颜色用的最精彩?
四、学生创作 创作要求:
1、用艳丽的色彩画一幅大公鸡的创作。
2、画中要用冷暖对比的方法。
3、教师指导
4、作品展示
根据自己的和别人的作品你能总结出如何运用冷暖色才能使画面更好看?
五、小结
学画农民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改画、添画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内容分析
重点: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难点: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根据想法进行改画、添画。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一、学生自由欣赏:
提示:课本上的农民画中内容你可曾见过?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哪一件最美?导教学目的,并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欣赏农民画。
农民画多是以日常劳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作者是没门美术训练的普通农民,他们在劳动、生活之余以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去创作。富而求乐、富而求美。浓烈浑厚的用色是他们的审美意识,是他们追求健康、代美好生活的强烈反映。
这些农民画的创作既具有我国古老民间艺术的形式风格,又毫不显得陈旧与俗胆、单纯=朴素、粗犷=情真,与现代艺术有着同样的艺术效果和艺术价值。
农民画的创作题材多以各地各民族的风情、习俗、传说,以有他们的生产活动容。同时新的生活变化也渐渐出现在他们的画面中。课本中的农民画选题也很家的爷孙情、有趣的斗鸡、寓意年年有余的收鱼场面、月下的老少闲情、放牛世界……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是这些作者独特的自由艺术构思,大胆自信的画风,明的用色、饱满的构图、丰富多样的装饰手法、善于在平凡生活中摄取美的画观察力。
从这引起具有乡土风味和劳动人民特有的心灵气质的画面,从这些粗放、有力艺术特色的画面,欣赏这些农民画,我们体味了作者的感情,受到了健康向上冶。
三、探究实践
1、谈谈自己喜欢的一幅农民画。
2、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改画、添加等。
3、要求:画面色彩鲜艳、构图饱满。
四、评价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优秀的美术作品
2、谈谈自己对农民画的理解怎样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当中。
3、收集更多的优秀农民画作品并不断研究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小结
六、总结
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根据所用材料的特点,进行有主题的艺术创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把美术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内容分析
重点:了解拼图的主要特点,设计制作过程中的独创性。
难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动手动脑能力的结合。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一、组织教学
二、情境导入
教师带来课前准备的拼图的教具。
学生也带来他们准备的拼图的玩具,师生交流自己的拼图的图案和玩法。(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三、课上活动 出示课题 小组研究:
1、什么样的画适合做拼图?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同做之间讨论。(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产生创作灵感。)
2、拼图的图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适合?
3、讨论后将你们组要做拼图的样式想老师汇报。
4、打开书30-31看书中同学们做的拼图的图案和样式。学生欣赏,从中体会美感;给书中作品提建议;产生自己的设计思路。
四、学生创作 要求:
1、小组合作
学生小组分工,拿出设计思路,进行创作。
2、总结
五、作品展示学生创作
六、教师小结
画家凡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画家凡?高的一生,及他生平的作品。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凡?高对绘画对艺术的一种执着精神。内容分析
重点:了解凡高一生及其部分代表性作品 难点: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欣赏凡高的《向日葵》问你们还记得这幅画的名字吗?那他的作者是谁还记得吗?今天我就来认识一下凡?高及他的作品。
三、讲授新课。
1、老师以故事的形式介绍凡高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他和高更这时已经同印象主义的观点发生分歧,却同时对表现主义或者象征主义发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曾经有过建立“南方印象主义”或者“印象主义分离派”的打算。后来因为2人的关系恶化,高更离去,凡?高在发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后精神逐渐分裂。因此,他们没有结成任何团体。1890年,经过圣雷米的德莫索尔精神病院的长期住院治疗,病势稍有好转后,凡?高回到巴黎,住在瓦兹河畔的奥韦尔,接受伽塞医生的专门治疗,并勤奋作画,作有《伽塞医生肖象》、《奥韦尔的教堂》等。但是,在1890年十月27日,在同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突然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欣赏凡?高的作品 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
3、学生谈感受
通过听凡高的故事,欣赏凡高的作品,现在就请你来谈一谈你对位杰出的画家及他的作品的感受。
4、选择一幅你印象深的作品试着用一段文字把它简单地描述下来。
5、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希望同学们能学习凡高多艺术事业的这种执着精神
大师画我也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让学生了解著名画家的绘画风格,并通过学习欣赏进行创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抽象艺术的又一种认识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喜爱绘画艺术。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欣赏大师作品,学习其绘画风格 教学难点:绘画风格的把握及运用。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著名的大画家,他的名字是?凡?高。今天我们就绪认识几位艺术大师。出示课题:大师画我也画。
三、新授
1、欣赏大师作品。
2、让学生谈一谈欣赏后的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艺术作品是用什么方式表达的?
3、你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4、绘画大师凡高和毕加索都有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凡高画出的星星好象在天上旋转,留下一条条的轨迹;毕加索从多角度观察人物,把几次观察的结果画在一幅画上……他们的画给人以神奇和力量,给人以美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
5、小组讨论:
毕加索画中人物的各部分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凡高的《星月夜》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受?
5、学生创作
在大师创新精神的启发下,你一定有新的想法,请你学着用这样的表现方法画一幅画。
6、教师小结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
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 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第二课时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2课 小圆点的魅力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中的奥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圆点的几种基本形状:圆面、圆圈;发现圆点在纸上不同的位置,给人不同的感觉,产生基本变化:通过对教材创造性的处理,突出一个“玩”字,力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现小圆点的魅力,用圆点来创造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圆的图案。
教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
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
今天的美术课和平时有点不一样,就是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同学们肯定会喜欢上它的,大家看,它来了-------
展示课件动画图片和播放声音,出现一个小圆点,(说话: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圆点,我喜欢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圆点呢!)
“同学们,听完了小圆点的自我介绍,它的自我评价还挺高,那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板书:《小圆点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圆点?谁能告诉老师,圆该怎么画呢?
学生来一个画圆,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量而已!
老师加于讲解:固定圆心,半径相等长度,旋转360度就是一个标准的圆了,如果里面是实心(有色彩)就是圆点,如果里面空心的那就是圆圈了!那今天我们画的圆点就是实心的,因为比较小!所以才叫为小圆点。
(一)、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悬空的感觉)
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3.安定感(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
(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
(主体物---苹果,具有下落感)
(二)、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
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出示课件---火车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
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
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四)、小圆点不仅仅出现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且美术作品中,也有他们可爱的身影呢!
你们看!出示课件,展示画面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美术作品,让 学生明白小圆点的作用和独特的画面艺术效果。
同学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老师从构图、色彩等审美角度讲解,让学生认识俄国莫斯科画家康定斯基、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老先生及其美术作品,使学生在美术欣赏和审美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最后重点介绍点彩画派的创始人法国画家修拉和其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
(五)、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
出示课件,展示小圆点的美术作品、书本范作。
让学生结合美术作品,知道什么是抽象和具象作品。并从作品中发现小圆点有大小之分、聚散之分,有无规则之分等。
出示老师的示范作品(2张)
继续讲解抽象和具象美术作品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方法。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圆点展示自己的魅力这么久了,现在该轮到我们一展自己的魅力了!但是小圆点还有几句话要给我们交代,它要和我们说什么呢?展示课件图片和播放声音:
老师再复述一遍,并根据不同水平定下三个评价标准(1个红点、2个红点、3个红点)。
1.每位同学用彩色小圆点进行装饰或用小圆点拼出其形状。
2.要美观。
3.更需要创意。
(播放轻音乐,愉悦课堂气氛)
方法不限,可以大小彩点结合使用,也可以直接点出作品,或点出作品轮廓后再填充彩点,还可以和线条互相结合在一起使用,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灵活机动。
四、作业欣赏、评价
评价小圆点的美术作品,师生共评、自评,好在哪?不好又在哪? 互相提点建议!再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五、总结、拓展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彩绘圆点的方法完成美术作品,小圆点的魅力还远远不仅仅在于此呢!还可以利用其它方法、材料,如布、色卡、圆的小物件等等,都可以展示小圆点的魅力所在,在下一课时中我们会继续学习,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再次显示小圆点的魅力。
小圆点无所不在,美也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善于用发现、审美的眼睛去观察、去创造,美就在我们身边!
第3课 黑与白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 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第4课 主体与背景
课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1)、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
2)、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
3)、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4)、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5)、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6、学生收拾与整理
第5课 冰 川 与 晚 霞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美术知识:本课为色彩构成知识。
1.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
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美术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色相的顺序,并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
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
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现代审美意识和设计意识,以及耐心有序的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教学难点: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
及掌握涂色的方法。
学法指导: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会逐渐变深,逐渐加白会逐渐变浅的效果。
2、初步学会使用水粉颜色,并初步掌握调色的比例和方法,能均匀整洁的涂好颜色。
3、运用明度推移的方法画出一幅具有推移效果的图案。
色彩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通常以色彩的名称来表现,比如:红、黄、兰。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当一个基本色加黑就会变深,降低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相反,加白色就会变浅,提高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纯度是指颜色纯粹的程度,当一个颜色的色素达到极限强度时,正好发挥其色彩的固有特性,这块颜色就达到了饱和程度。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用具:范画,电脑演示文稿、文字说明等
学生用具:16开图画纸,水彩颜料、毛笔、调色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电脑演示一组图片,提出问题:图中色彩有什么变化?欣赏图片并思考问题 启发学习动机,初步认识明度和推移效果。得出结果:色彩由深到浅,由浅到深。
小结:色彩逐渐变深或变浅。
听讲,记忆。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冰 川 与 晚 霞》
2、反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
3、展出示学习目标。听讲,记忆,表述目标主要内容。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按照明度推移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知道什么是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
突出本课重点:
1、提问:
什么是明度?
什么是明度推移?
2、组织讨论
3、电视演示推移的过程。观看录像,课本参考,小组讨论思考,表 述明度推移的概念以及推移过程。
直观演示
1、提问:如何绘制《冰 川 与 晚 霞》?
2、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3、播放录像:明度推移的绘画过程。
思考问题:本课的作业要求,根据什么内容画?注意什么?画面怎么样?
4、绘画重点是调色的方法。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方法。
提出预习当中的疑问
作业要求: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业,注意调色的方法,画面干净整洁。解决本课难点:逐渐加白色变浅,逐渐加黑色变深。启发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展示教师作品
2、比较学生作品
欣赏、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上练习出示作业要求
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开始绘画
利用明度推移的方法进行绘画练习艺术实践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展示作品
1、组织学生讨论
2、归纳小结
3、欣赏电视中的作品 评析作品 反馈本课所学知识,肯定成绩,培养成功。
第二课时
一、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思考一个问题:图中的色彩有什么变化?(放映录像)
学生:色彩逐渐变浅或变深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冰川与晚霞的第二课时(明度推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粘贴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B、运用色相推移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3、请看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
三、听一组有节奏感的音乐,注意音乐节拍的强弱关系.(出示电视问题)什么是明度推移?书中已经做了解释,请翻开课本,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组讨论得最快。
教师:色彩逐渐变深,深的地方即暗,浅的地方则很明亮,这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叫做明度。(电视出示文字)
学生:一种颜色加白,逐渐变浅,一种颜色加黑,逐渐变深
教师:请看一组色彩变化的图,(电视演示“心”分解图。)色彩逐渐变深变浅的有序排列叫渐变。
四、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再看第二个:如何表现在纸上呢?
(出示范画)这是老师的作品,好看吗?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样画的吗?
(出示轮廓)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做了预习,着色时先涂上色相,再少量加白,按顺序上色,注意看老师的调色板。
老师只演示了“加白”,一会儿,我想请同学帮助我完成“加黑”的任务。
五、(出示学生作业)比较这两张作品哪张好?为什么?
学生:(涂色乱,排序不正确,)
那么同学在绘画时应当注意那些呢?
六、请看作业要求(出示电视画面)
七、学生绘画开始
展示作业,讲评
作业小结
第6课 画嗅觉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闻一闻”、“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这五个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食物的各种味道,并将味道与色彩、色块等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用美术造型语言来表达各种味道。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打破原始的以说为主的模式,更多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嗅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激情。其次,要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能只局限在对食物味道的描绘上,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界中的各种味道;最后,要让学生去体会生活中的各种的味道,将抽象的味道与具象的味道联系起来,从而使课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抽象绘特征,并尝试运用色彩知识和点、线、面知识进行嗅觉的表现性绘画。2、丰富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点、线、面等方法来表现多种嗅觉。
2、学生领会不同的色彩能表现出不同的、嗅觉。
教学准备:课件、绘画工具、一些气味大的食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课前老师在教室里喷上清新剂,直接刺激学生的嗅觉,引出课题。)
师:你们刚才走进教室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吗?
生:闻到很香的味道。(教师同时板书部分课题:嗅觉)
师:闻着这么香的味道,你们想到了哪些爱吃的水果呢?
生:我想到了„„(课件同时展示出各种水果图片)
二、新授:
1、品尝水果:
师: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个水果,不过放在袋子里。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闻一闻,说出这个水果是什么?又是什么味道的?
生:闻(苹果、甜味)(教师同时再次补充课题:嗅觉)
2、讲解甜味
师:还有什么食物也是甜的?你能说一说它们的颜色吗?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甜甜的食物让我们想到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你们瞧(课件展示甜味的颜色)
生:想着这么甜的味道,看着这么漂亮的颜色,真想把这种味道画出来呢!(再次补充课题:画)
师:这种甜味到底怎么画呢?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帮帮管老师,谁愿意做第一位小勇士。
生:创作
师:指导,点评(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进行修改。)
师:同样的一种甜味,我们可以画出多种作品呢!
(课件显示另外四张甜味作品)
师:你喜欢哪一张?有什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味道也可以用点、线、面来表现了,真是太有趣了。
3、引出酸味:
师:红红的苹果是甜的,可是当苹果在没有成熟的时候就是青青的,酸酸的。
师:那酸味给你带来的色彩感觉和甜味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对酸味色彩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呢?(电脑显示酸味的色彩)
4、闻一闻
师:老师今天要让同学们过把瘾,交换闻一闻自己带来的东西,看看你还闻到了什么味道?通过你的表情告诉大家,并且说一说给你带来了什么色彩感觉。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食物当中还有这么多的颜色呢!而且不同的味道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色彩感觉。(电脑演示体现其它味道的色彩)
师:老师这里还有三样东西,想请你们上来闻一闻,猜猜是什么?(大蒜、洋葱、生姜)
生:我闻出了„„
师:原来食物当中有这么多的味道,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留意,还能发现更多的呢!
5、找一找
师:(教师出示一朵花,让学生闻一闻)除了生活当中有很多的闻到之外,自然界中也有很多的味道呢!让我们一起到自然界中去找一找!(电脑演示自然风光图片。如:大海、沙漠、花草、春雨、草原等)
生:指名回答
7、再次引申
师:原来自然界中也有这么多的味道,正是因为自然界如此的美丽,我们的生活显得更加的幸福和快乐。你们瞧!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学习是多么的快乐呀;过生日的时候有爸爸、妈妈的祝福,亲朋好友的祝福,还有小伙伴的祝福,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电脑演示一组幸福生活的图片)
师:可是,在很多偏远的山区还有很多的孩子却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没有宽敞的教室、没有象样的桌椅,有些孩子甚至由于家境的贫穷而被迫辍学!(电脑演示一组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情景)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这两段片子心里肯定充满了不同的感受。说一说。
三、作业
师: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本奇特的书,你们瞧,是一本“百味书”,这本书可神气了,它能过散发出多种味道呢!你们想做一个吗?(想)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让每位同学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共同完成一本“百味书”!
生:作业(每位同学可以画多幅、多种味道的作品)
四、评讲
五、小结:
师:我们知道了食物当中、自然界中有各种味道,也知道了生活当中也有酸、甜、苦、辣等多种味道。老师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的生活就象喝着甜甜的饮料,吃着甜甜的食物一样,永远的甜甜蜜蜜,幸福快乐!
第7课
卡通画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画图”软件;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卡通画;
3、学习如何运用“画图”软件画卡通画;
4、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画图”软件,学会卡通画的绘画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认识一个新朋友,他会领着大家一起去一些好看好玩的地方。
(二)授课:(媒体出现一卡通人物)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小精灵,想和大家交个朋友,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今天我会带着大家去一个奇妙的卡通世界,我先到带你们到“卡通影院”看看吧!”
1、播放一动画片段。
师:大家看了之后,觉得怎么样/你们知道动画片是怎么形成的吗?
生:好看、有趣„„是由多个卡通画面连续播放形成的。
师:对了,同学们都很聪明,大家有没有发现每一个卡通画面有什么特点吗? 生;各种形象生动有趣、可爱,声音动听,画面色彩鲜艳„„
师:大家喜欢这样的画面吗?想不想学?那我们再跟着小精灵走一走吧!
2、出现小精灵,背景是一座漂亮的宫殿建筑,门口有“知识宫”字样。“我知道大家都非常喜欢画画,现在我们来到了知识宫,一起来学学怎样画卡通画,好吗?”
(动画打开门,出现画图板)教师简单介绍画图板中的菜单栏、工具栏和调色板。并简单演示在画图软件中画画。在演示过程中阐述卡通画的特点:卡通画就是漫画。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手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图。
3、“走出知识宫,大家一定都会画卡通画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画展吧!”(欣赏从网上下载下来的卡通图片)切换成许多画幅的界面,点击某一幅进行讲解、评析。
这些都是小朋友们的参赛和得奖作品,我们学习了计算机里的“画图”软件,熟悉运用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就可以向这些同学一样画出精彩的画面了。
4、老师发现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露一手了,我们让小精灵带我们去一个好地方,那里什么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大家想去吗?
小精灵:我发现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现在跟着我去“绘画小天地”吧!(找个漂亮的背景,配上动听的轻音乐)
三、布置作业:学生在画图板中画卡通画,题材不限。
四、展示学生作品(将学生的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评析)
五、小精灵与同学们告别: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相处这么长时间,我发现你们都很聪明可爱,我好喜欢你们的绘画作品,希望大家能记得我。同学们再见!
第8课 双胞胎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2、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创作一组对称的人物或动物。
3、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表现对称的人物或动植物。
教学难点 :
用自己适合的方法创作对称的物体。
教学准备 :
师:范作、彩色纸、剪刀、水粉颜料、排笔等工具材料。
生:彩色纸、剪刀、胶水及绘画工具。
教学意图 :
对称是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法则,它的图案有一定的含义,常代表平衡、和谐,具有优美、庄重的美感。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对称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创作一幅有主题的画面,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欣赏范画,引入课题
1、师出示几幅范画:观察画面,说说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图案是对称的。)
2、引入课题: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就是对称。对称有单个形体的对称,如蝴蝶、剪刀等,也有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对称,它们就象双胞胎一样。这节所要上的主要是指两个物体间的对称。出示课题——双胞胎
让学生明确课题《双胞胎》与本课学习内容的关系。
二、引导对称的表现方法
1、观察课本范例,说说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双胞胎”的?(生说)
2、师小结课本表现对称的方法:
(1)对折剪(如“游戏”)
(2)对折印(如“长颈鹿”)
(3)对折画(如“新疆舞”)
3、进一步引导表现对称的方法: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生说)
4、师小结其它方法的应用:铅笔拓印、复写纸„„
让学生自己发现对称的表现方法,并动脑思考,拓展其他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发展阶段
1、小组讨论:回忆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对称的情景?(双人跳水、对着镜子练体操、花样跳水、两个小朋友对面做游戏、打乒乓球、物体在水里的投影等)
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主题?
本环节主要是要让学生在讨论中挖掘更多的创作主题,进一步认识对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同时也体现了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3、创作步骤:(师示范)
(1)选定主题与方法
(2)设计主体造型(注意构图与色彩)
(3)可适当添加背景
4、生制作,师辅导
(1)构图、造型、色彩
(2)颜料水粉的掌握等
提醒学生在作业中应注意的问题,即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鲜艳等,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5、作业展评:评出你喜欢的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
1、欣赏一些名作,让学生了解对称也是艺术大师们创作作品的重要法则。
2、课后用其它方法制作对称的作品。
第九课 藏书票
课型: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藏书票的印制过程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绘画用品、纸板、刻刀、水彩颜料、毛笔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知识、设计藏书票的草图
教学重点: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自己构图方式的设计
教学过程:
1、老师出示一张藏书票引入
这是什么?一般放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个别提问后老师小结: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画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藏书票源自西方,中国的藏书票是从欧洲传入的
2、学生欣赏交流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10 我是青岛市北区美术老师赵学军。我有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部
课前老师让大家查找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交流
学生小组欣赏交流自己收集的藏书票,要求从图画内容、文字、制作方法上进行观察
学生个别展示自己收集的藏书票以及自己了解的有关藏书票的知识
老师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藏书票,并提问:从这些藏书票中,你发现藏书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一般用什么方式进行制作的?
学生个别回答后,老师小结,介绍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和中国最早的藏书票,以及藏书票上拉丁文的意思
3、老师讲解示范藏书票的制作步骤
先在纸板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然后用小刀把镂空部分刻掉,最后涂上颜色,再印在自己的作业纸上,最后写上拉丁文
4、学生设计初稿,老师巡视指导
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绘画的形式制作藏书票
5、讲评学生初稿设计情况,为部分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活动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一份完整的藏书票
教学重点:按要求做完自己的藏书票
教学难点:刻画稿
教学过程:
1、复习有关藏书票的知识及基本特征
2、讲解初稿设计情况
展示设计有创意的作品,针对部分作品要求学生说出修改意见
3、老师强调这节课要求
注意确定好需刻掉的部分,刻好后涂颜色时要保证画面干净、整 洁,最后要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还要注意使用刻刀的安全
4、学生继续完成作业,老师帮助学生涂色、印制,最后强调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
5、展示并讲评学生作业,活动结束。
第10课 我和我的小伙伴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和不同姿态。
2、学习用泥或彩泥来表现人物的各种造型。
3、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关系。
2、通过泥工活动,掌握泥塑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如何在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仪器,图片资料,泥塑作品。
学具:雕塑泥,彩泥,辅助工具,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导入
2、观看人物雕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了解儿童,少年和成人不同的人物比例。
3、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认知小学生的比例关系:1 站立时约六个头长,2 坐在椅子上约五个头长,席地而坐约三个头长。教学意图:从感知到认知,初步掌握人体比例规律。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尝试制作。
2、学生自评,互评。
A、通过纠错发指出作品的缺点。
B、通过模特动作的对比指出不足
3、欣赏优秀泥塑作品,感受雕塑的语言,体会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
教学意图:感受雕塑的空间体积感,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感受雕塑语言。
三、深入阶段
1、分小组交流,讨论创作内容,2、分小组合作,添加场景,完成组群泥塑,用彩泥时还有注意色彩的搭配。
教学意图:综合练习。相互帮助,相互学习。陪养协调合作能力,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四、作业展评
1、小组自评,互评。
2、师点评优秀作品。
五、课堂小结与延伸
1、师点拨本课教学活动要点。
2、鼓励学生先创作草稿,用绘画的形式来创作一副作品。再通过泥塑来表现自己的创作,通过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来拓宽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
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
展示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
总结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
鼓励同学们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新同学。
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新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感情。如:表现几位同学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等。同时强调一起制作时的团结协作。
三、展示、游戏:
随着“你的朋友叫什么”的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
第12课
那一刻的我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动中人物连续动作的画法。
2.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创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介绍在学校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
班级里集体进行交流,拓展学生们的创作素材。
教师介绍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那一刻的我”。
二、发展阶段:
课件展示运动中的人物,使画面暂停,分析运动中人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像,并讲解人物在运动时的一些主要特点。
创作前,组织学生根据“那一刻的我”的命题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
布置作业: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如:蜡笔画、白描、吹塑纸版画等。今天完成构图,下节课涂色。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来表现。
第二课时
一、交流展示上节课的稿子,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比较谁的作品更能有新意的表现出“那一刻的我”。
比较谁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人物的连续动作。
出示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是如何表现着几点的。
二、修改稿子,涂色完成。
出示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中是如何运用色彩表现的。
修改稿子,涂色完成三、作业展示,评价。
•小组交流中,能否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能否在作品中表现出运动中的人物。
•作品是否有创意。
课题:愉快的春游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本课正值春游的大好时机,绿色的春天万物复苏,春游中的美景美不胜收,令学生印象深刻,是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造的有利时机。引导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本节课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春游中有意义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创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一个春游的场面。
2、巩固已学的取景构图知识。
教学难点:春游中有意义情景的构思与表现。
教
具:课件、录音机。
学
具:水彩笔、春游的照片。
课
时: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
一、利用课件进行情景导入。请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景物及人物的动态。
(播放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想一下,你在录象中看到了哪些地方的景色?谈创作思路。画野餐时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在人物野餐的动态上,并强调在环境描绘上要突出春的特点。开阔思维还可以如何表现野餐?
活动二:《游乐园》
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谈游乐场里游乐的细节,如打秋千、坐滑梯、坐转盘等
活动三:扩展学生思路。
如何在画面中体现“春” 字?
小结:
画中色彩以“绿” 色调为主,加以适当的鲜花、小鸟、绿树作点缀,使画面呈现出春天绿色的勃勃生机。如何体现“游”字的快乐?(学生讨论发言)
小结:将人物的动态表现出来如野餐时的“吃、喝、坐、笑”可以使画面非常的生动形象;
游乐场里的“跑、跳、玩”等能很好的表现同学们在游乐场里的愉快心情,力求构图合理,主题鲜明。
活动四:组织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商量如何表现春游。
第二课时
活动一:讲解作画步骤
(1)构思,想一想你准备以什么为主题来表现春游,注意主题鲜明。
(2)起稿,将主题物画大,居画面的中心,尽量突出主题。
(3)着色,注意表现春天的特征。
活动二:小组合作作画
作业要求:
用绘画形式创作一幅春游的情景。
活动三:讲评优秀作业。
表扬构图合理,色彩到位,主题突出的学生作业。
我们通过春游感受祖国的秀美,生活的幸福。
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呢?你打算怎样做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学评价:
学生将春游中的愉快经历和对大自然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构图合理,主次分明。
板书设计:
第八课愉快的春游
录象 实物
投影仪 学生作业
第13课
哪些是相同的
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绘制)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尝试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来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2.体会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用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来组织画面。
难点是让学生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相同的图形。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示范作品、各种图形、学生作品。
学具:铅笔、记号笔、油画棒、剪刀、固体胶等工具。
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今天咱们来进行一个小游戏:比眼力。
播放课件,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找别扭”,每次都出现两幅非常相似的画,请你从中找出哪些是不同的。
学生游戏。
刚才的游戏玩得不错,请优胜者说说自己成功的原因。(观察仔细等)
二、发展阶段:
刚才咱们找的是不同的,现在请你从一幅画中找找哪些是相同的。
播放课件,大家来辨一辨、认一认。
(让学生欣赏和观察作品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图案的选择可以是学生喜欢的物品或动物,但是图形要相对简单一些。在这个基础上设计一个有点不同的图案,如不同颜色,不同的图形等。)
总结:生活中,谁先学会了发现,谁就拥有了智慧和美丽。
说说刚才的画面里,相同的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美感。
三、创造阶段:
用老师带来的各种图形摆一摆“哪些是相同的”。小结,再次体会相同的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美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用摆的方法表现了“哪些是相同的”,现在请大家看看小朋友们是怎样绘画“哪些是相同的”。
播放课件,请学生欣赏。
二、发展阶段:
示范:
制作作品,可以先画一个图形,再反复剪出或印出几个相同的图形,把其中一个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或者将其中一个画成不同的图形,然后贴在底板上做好。
三、创作阶段:
作业要求:
•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指导中,应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进行创作。
作品完成后,可组织学生互相来辨一辨、认一认。
拓展
•可利用各种废弃材料来做立体的图形。
教学评价
•能否在作品中体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能否积极参与班级的自评或互评的活动。
第14课
千变万化的帽子
课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设计制作各种纸制帽子。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彩纸制作立体的帽子。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设计各种不同造型的帽子。
3.体验制作作品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彩纸制作立体帽子。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各种帽子的图片制成课件。
学生:各种彩卡纸、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
今天和我一起来到咱们班一同上课的还有我请来的小朋友们,请看屏幕,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带着各种各样的帽子)他们是来跟我们比赛的,比比谁的手最巧,谁的设计的帽子与众不同。敢不敢接受挑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节设计帽子的课---千变万化的帽子。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才叫千变万化?你能说说千变万化指的是帽子哪些方面的变化吗?(引导学生说出 装饰方法、材料、颜色的变化)
2、考考你:在1分钟内,你能把一张彩纸变成几种样子的帽子?
3、同学们,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帽子是怎样做的?帽子上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想一想这些帽子有什么作用?(表演、装饰美化)
4、你想怎样装饰你手里的帽子?用什么办法?(学生回答)
看看老师跟你想的一样吗?(卷、折、刻、挖、穿编、粘贴)
5、分小组竞赛:
刚才学习了那么多的方法,下面我来考考你们哪个组学的最好:
⑴ 这些帽子上装饰的图形是用刚才教的哪些方法制作的呢?
⑵ 你还能想出其他装饰的方法吗?
6、图片说明做法
你知道他们的帽子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课件)
7、作品欣赏:欣赏各种学生作品
装饰帽子的方法还真不少,看来要想当个帽子设计师,不光要有灵巧的手,还需要有一个充满创意的头脑。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四个人的智慧肯定比一个强,我们四个人一组,共同设计装饰一顶帽子。比比看哪个组的同学做的帽子即美丽,又形象特殊。我今天还带来了相机,我要把你们当中做的最特别、最漂亮的帽子拍下来,给小朋友们寄去,让他们也向你们学习学习。
三、学生制作阶段
⑴ 多媒体播放音乐,增添课堂愉快的氛围。
⑵ 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完成作品。同时对色彩的搭配进行辅导。
⑶ 让全体学生分享个别同学的独特构思和方法,教师参与学生的创作活动,对其创作活动多给予肯定。
下次继续完成,并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
一、继续制作:
在制作的过程中,小组长分配好角色,组员之间既分工又合作。完成后再根据该组设计的帽子角色用肢体语言或声音表演。
二、展示作品,评价作品阶段
1、给你的帽子起个名字
2、评价谁的帽子做的好、色彩搭配最漂亮。
五、课外拓展
想一想还可以使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帽子?
班级组织一次联欢会,请学生们戴上自己做的各种帽子,进行联欢、表演。
第15课
漂来漂去的小岛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利用白色泡沫板制作小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白色泡沫板材料制作作品,体验白色泡沫板材料的特性。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准备一些泡沫板等材料。电脑、动画片。
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放动画片《鲁宾逊漂流记》。你想要一座漂来漂去的小岛吗?怎样才能让小岛漂来漂去?
二、引导阶段: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对小岛的印象。
看课件,分析岛屿的特点,以及岛屿上的动植物的情况。
鼓励学生大胆的联想漂来漂去的小岛上都会发生什么事情。
三、创作阶段:
讨论:我们用什么材料,怎样表现漂来漂去的小岛比较好?
从自己组带来的材料中找出最适合做漂来漂去的小岛的,并说明原因。
作业要求:
•用白色泡沫板做小岛,然后在纸上画人物、建筑物等,剪下粘贴在小岛上。
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
教师应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形状、风格的小岛。材料也可以多样化,以利于激发学生创作愿望。
第二课时
一、对比哪一组的半成品的质量更好,装饰更加美观。
1.看外观。
2.看构造。
3.看装饰。
二、互相学习后,继续改进,完成作业。
•做完的作业,可放在水里漂浮进行展示、评比。
教学评价: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能否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风格的小岛。
•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第16课
迷宫
课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制作一立体的迷宫。
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课前准备:
课前应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的硬纸盒。
教学过程:
一、玩迷宫:
每组发一个老师制作的迷宫,进行“看谁先把玻璃珠滚出来”的游戏竞赛。
提问:刚才玩的迷宫和平时玩的一样吗?
你像不想利用废旧物品自己做一个迷宫?
二、设计迷宫:
分析教材上的几个图例,引导学生分析这分别是对峙和进行了怎样的改造和装饰才做成的。
示范如何将一个纸盒进行改造。
基本的做法是:用硬纸片剪制成各种长短不一的长条,采用粘贴的方
法,制作成一个纸立体迷宫。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出样式新颖的迷宫。
三、制作迷宫:
作业形式,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一立体迷宫。
四、展示评价:
教学评价:是否会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
•作品能否体现独特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第17课
电脑美术
课型:(设计•应用)(电脑绘画)
本课的要点是在电脑上,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学习要求
•用笔刷等工具进行电脑绘画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序进入电脑教室,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使用的电脑,并开机。老师检查每台电脑的开机情况,遇到电脑故障及时调整学生座位。
二、引导阶段
1、复习、启发
师:上学期,我们在电脑美术课上学习过运用“画图”程序进行电脑
绘画,同学们学会了许多电脑绘画工具的用法,画出了非常漂亮的画。许多同学还在课后自学了许多绘画技巧和绘画工具的用法,现在,老师想问大家两个问题:
A、你还记得哪些绘画工具?学会了哪些绘画技巧?(绘画工具:画笔、颜料桶、橡皮擦、喷枪、放大镜等,绘画技巧:复制粘贴、反色、裁剪、移动图形等)
B、你最喜欢用什么绘画工具?为什么?能不能用你喜欢的工具或绘画技巧在电脑上操作演示给大家看?
(请3-5位学生到教师机上操作演示,同时通过网络广播演示给全体学生看。)
2、老师归纳: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演示很好,掌声给予鼓励!电脑绘画的工具和操作方法很多,只有多练习、多动脑才会掌握更多的电脑绘画方法和技巧,才能画出更多更好的电脑美术作品。”
课件出示上面图案:“这张画你喜欢吗?你知不知道怎么画出来的? 谁到教师主机上演示给大家看?”
主机上打开“画图”程序,画面左上角显示单个小猫图案。
请1-2位学生到主机上作演示复制粘贴的方法。
操作方法:选定工具选择小猫——(编辑菜单)复制——(编辑菜单)粘贴——拖动小猫到合适位置——完成
师:“刚才两位同学复制出了小猫,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复制出很多很多。请看老师制作的两张作品。”
4、课件展示两张(2开图画纸大小)打印出来的四方连续纹样:
师:这两张图案就是运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制作的,漂亮吗?你觉得这两张漂亮的图案纸像什么?
学生发言:包装纸、桌布、花布、地毯、窗帘„„
二、发展阶段
1、认识“四方连续纹样”
36(1)老师把两张作品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张作品上的图案,图案有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是否发现它的规律?
学生观察回答,老师归纳纹样排列特点:西瓜图案上下、左右翻转重复排列,小猫左右、上下整齐排列。
电脑屏幕显示:上下左右不断重复的图案叫“四方连续纹样”。
2、观察对比:这四张图有什么不一样?
(方向不一样,上下左右翻转)
(2)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一张图的方向?
问:“哪位同学能把这张图上下、左右翻转过来?”
请2-3位学生到主机上尝试翻转小猫图像。对学生的操作给予表扬。
方法:用选定工具框选图案——在图像菜单中选择“翻转/旋转”——水平翻转(或垂直翻转)——完成
3、欣赏课本范图
让学生翻开课本,欣赏四方连续纹样作品。
三、实践阶段
1、师示范绘制四方连续:
老师以清晰的演示讲解示范四方连续纹样的绘制过程:
A、用矩形、画笔、颜料桶等工具画一幅简洁的图案。
B、选中图案,在“编辑”菜单中分别选择“复制”“粘贴”,在“图像”菜单中点击“翻转/旋转”或“拉伸/扭曲”。
C、移动图案,排列成有规律的四方连续纹样。
现在,同学们已经知道四方连续的绘画方法了,动手试试吧?
2、学生实践
A、作业:运用所学方法,画一块花布。
B、学生绘画,老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认真作画,大胆创意图形。老师在巡视中注意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C、学生保存作品。(个别学生不会保存的可让学生相互帮助或老师帮
忙)
三、作品展评
1、选择10-15张学生作品(包括2-3张不理想的作业),通过网络展示。
引导学生评价交流:图形是否有创意?排列是否有规律?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方法运用得好不好?
2、思考:我们设计的大花布可以制作成什么呢?(衣服、桌布、裙子、地毯„„)
四、时装制作和表演
师:“我们设计的四方连续纹样可以制作成很多东西!老师现在就把这两张花布(西瓜和小猫图案)制作成两件衣服好不好?”
1、老师现场快速制作“马夹”和“裙子”
(激发学生兴趣,直观引导学生学会设计与应用)
马夹
裙子
师:这是两件是什么衣服?哪位同学想穿穿这件新衣服?(让学生轮流试穿)“穿上这件衣服感觉怎样?在电视上有没看过时装表演?能不能学走模特步把你这件“马夹”展示给大家看?
2、学生时装秀表演:
A、让6-8位学生轮流穿上“马夹”和“裙子”,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绕教室走一圈!
B、分组比赛:男同学穿“马夹”、女同学穿“裙子”比比谁走得最精彩!” 评出优胜者,掌声给予鼓励。
五、收拾与整理
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关机,摆放好鼠标、键盘、凳子。
教学评价:
能否积极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能否掌握笔刷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否改变笔刷工具的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等设置,结合学过的其他方法,创作有趣的造型和场景,并进行画面的艺术处理。
第18课
会游的玩具
课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实际上就是“会动的玩具”系列,通过设计与应用的课程培养学生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废弃材料,设计制作简易的玩具。
2.运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一种游动的原理设计并制作会游的玩具。
难点:巧用游动的原理设计会游的玩具,并进行造型美的修饰
教学准备:
师:“会游的玩具”的范作、游动原理的课件或范图
生:包装纸盒、三合板、旧TK板、彩色纸、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观察会游物体的原理并进行交流
导入阶段
一、初步感知游动物体的原理及其工艺。
课前让学生了解游动物体的原理,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的交流和讨论。
1、组长汇报:该组讨论探究游动物体的原理的制作报告。
2、师对学生汇报的结果进行小结。
3、欣赏图片:多方位感知会游的玩具的造型特点。
二、利用游动的原理制作会游的玩具。
1、让学生说说游动的物体游动的原理及其造型特点。
2、师出示范例—会游的玩具
3、师小结会游的玩具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a、制作玩具的模型
b、安装游动的设备
c、进行造型的修饰,注意颜色的搭配。
4、生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游动的原理来制作玩具。
5、让学生利用游动的原理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出玩具。
三、提升对会游的玩具装饰性的认知。
A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
B将作品进行再装饰(小组内互提意见进行修改)。
C学生展示、评议作品。
D教师小结,及时指出问题。
E拓展:“游一游”比赛游戏
第19课
光的魅力
课型:(综合•探索)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了解光对美术作品的影响。
光有自然光,如太阳光等;也有人造光,如烛光、灯光等。在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光,其实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也要依靠光,只有在光的映衬下,艺术作品才会显得更加生动迷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学生采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并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产生对光的兴趣和对科学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欣赏、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用纸或其他材料制作作品。
•用不同颜色的人造光照射作品,进行展示。
教学准备:
请学生事先准备了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图片等。各种灯光设备。
教学过程:
一、感受光的魅力:
请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拿出来。
让一个学生用一些卡通形象编讲故事,几个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摆放玩偶、图片,或者简单构出画面,另一些学生用光源对已构好的画面或场景进行照射。
引导学生进入到了学习状态,认真地听故事,然后对构图不够合理的大胆提出建议。
教师引导:象不像舞台上表演卡通片?比单纯的画面效果好多了是吧?
请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把光用蓝色的皱纸包住变成蓝色的光,更符合故事情节的气氛。” “光从卡通形象的下面往上照,才能有恐怖的效果。”
在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光的魅力,兴趣被调动起来。
二、了解光的魅力:
教师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进一步分析总结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了解不同光照射下,美术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白天太阳光下的建筑,晚上在灯光照射下的建筑;雕塑作品在不同光线下的不同效果。甚至也可以利用画室里的石膏像,在不同光线照射
下的不同效果,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光的密切关系。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电影、幻灯、投影片、皮影等艺术,来说明艺术与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激发学生对光的兴趣。
三、探究光的魅力:
在制作作品前,先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总结出:表面光滑的物体与粗糙的物体,不同材质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四、布置下一次需要的材料。
布置学生寻找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下次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
第二节
一、启发思路:
教师归纳总结光影与生活、光影与美术的关系,分析几个相关作品的设计思路并演示一些具体的制作方法。
学生分头设计方案,与组内同学讨论改进方案,并按方案完成作品。
二、展示光的魅力:
作品完成后,可举办一小型的展览,展示学生各自的作品,互相评价、欣赏。提醒同学在展示作品时,要注意用电与用火的安全。
教学评价
•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
•能否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作品是否有创意。
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意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人教版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属“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本课教学内容主要针对秦兵马俑悠久的历史文化,卓越的艺术成就,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型陶塑艺术作品进行铺展,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唤起学生珍爱国宝的爱国之心。由于本
课内容所折射的文化层面既多又广,因此,我把课设计成三课时。第一课时,向学生介绍绘画艺术与雕塑艺术的区别、雕塑的艺术形式与材料,以及了解中外雕塑的主要艺术成就,使学生对雕塑产生表象认识。第二课时,着重介绍秦俑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手法,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写实的艺术特征──形象生动、神态逼真,让学生对古代艺术大师高超的雕刻技术产生强烈的震撼。第三课时,进一步介绍俑的发展历史、泥塑的发展历史,以及陶器艺术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秦文化艺术的历史渊源,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根据《课标》要求和欣赏课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这一程序由浅入深地分析作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探索的机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过对秦始皇兵马俑的了解,初步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2.会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并能了解它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师: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知识、搜集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收集陶俑模型等。
生: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等。[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播放录像(课件1)
1.导入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以威武雄壮的秦军画面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产生心灵的震撼。)2.描述概况(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简单描述与评述)(课件2)
(1)地理位置;(2)发现时间;(3)规模。3.介绍历史人物──秦始皇(课件3)其主要政绩:
(1)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秦朝)(2)经济上,统一币制(制定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让学生通过预习,描述秦始皇陵及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地理位置、规模,兵马俑的发现时间、过程,以及对历史人物秦始皇的客观评价,使学生对秦兵马俑的产生背景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发展阶段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课件4)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抽象、夸张变形),比照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艺术风格──写实手法。
(2)根据录像描述写实的具体体现:A、军阵(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B、人物特征(脸型方阔、体态高大、栩栩如生)C、战马、兵器。
(3)概括: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
2.师生共同探讨学习(课件5)
(1)分组观察图片、模型,分析兵马俑的细部刻画。
44(2)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A、发式;B、胡须;C、脸部表情;D、姿势;E、装束;F、陶马 3.辨一辨,认一认:(课件6)将军俑、军吏俑、士卒俑等
(本环节为本课的重点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了解兵马俑雕塑写实的艺术特色;又通过小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对秦俑雕刻的细部刻画进行观察、讨论、分析、描述,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解释,使学生逐步学会欣赏雕塑作品的内在本质。最后,通过辨一辨,认一认,学生的判断能力得到了锻炼,欣赏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探索评价(课件7)
1.中外宾客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评价 2.学生评价
(1)小组讨论、交流;(2)小组选代表说;(3)写一写感受 3.小结: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在“欣赏评述”课中,“评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不但要学会欣赏,而且还要学会评价,把自己的看法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进行表达。教师及时对学生从兵马俑雕塑的欣赏延伸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使他们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四、课后拓展(课件8)
1.说一说:你还想知道哪些与“秦始皇陵兵马俑”有关的内容? 2.有待探讨的问题:
(1)秦始皇陵兵马俑具有哪些历史文化价值?
(2)什么叫世界文化遗产?我国有哪些地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3)中国古代俑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4)泥塑、陶器与青铜器的发展历史又是怎样?
(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询问家长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方法,强调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二课:别具一格的建筑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位置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了解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运用组合各种图形。教学重难点:
1、了解排列与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2、运用来组合各种图形。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二、发展阶段:
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
(1)请学生观察,这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图给人稳定的感觉。
(2)产生线的感觉
(3)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来构成画面的。
4、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
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给作业不够想理的小组提出建议
第三课:水墨画蔬菜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图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使学生掌握创作要领。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图形。教学重难点:
1、欣赏各种图形,了解设计要领。
2、设计。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先引导学生欣赏有关图形,感受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要简洁,线条要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三、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第四课:农家乐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进行主体与背景的创作。教学重难点: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二、发展阶段:
1、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2、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3、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4、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5、学生创作、师辅导
三、作业展示、评价
四、收拾与整理
第五课:梦想成真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
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教学重难点:
1、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2、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及掌握涂色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以及所收集到的图片,资料(注意色彩的渐变效果)
2、让学生看看教材,了解色彩渐变的知识。
二、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例如,普蓝,在以后的步骤中我们可以称之为主色)画一个简单造型(例如,一棵松树,也可以是几何图形)用直线或曲线将图形分割成若干份(可以用笔来画,也可以用硬物划出印记)接下来进行调色并作画。
注意:调色这一步很重要,要多挤一些主色颜料,最好一次挤到位,黑色或白色可以逐渐添加。深色宜选择用加白的方式来表现色彩的渐变,反之浅色宜加黑色来表现色彩的渐变。
2、学生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创作思路。
三、收拾和整理
作业完成后,提醒学生清洗绘画工具,清理桌面。等作品晾干后再收藏。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色彩渐变的方法,画出有装饰效果的风景画或抽象作品。
2、用红,橙,黄或蓝,绿,紫等同类色,进行色彩渐变的练习。
第六课:贺卡制作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拼贴等方法表现。
2、培养学生关注、创造、表现身边事物的能力。
3、通过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在轻松的氛围中能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感觉、心情,丰富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轻松,体验过程的愉快,创作的个性化。
2、学生能以绘画、拼贴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二、发展阶段
1、你能用什么形式表现出来?(1)小结:可以画下来
(2)用语言说出来,你能试一试吗?(3)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写下来。
今天我们主要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我们的感受。揭示课题
2、已经把这种感觉画下来了。
3、除了点和线条以外,还可以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呢?我们来欣赏一位同学的作品,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
4、大师们也有许多表现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三、学生作画,老师巡视指导
第七课:古老的房子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卡通作品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2、初步学会欣赏卡通作品。
3、选择一种方法,临摹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教学重难点:
1、感受卡通作品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2、临摹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生一起谈谈如何通过造型,色彩,声音等要素来表现主题的。
二、发展阶段
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作品,说说画面表现的是什么主题,它是什么特点,作者用怎么的造型,色彩来表现这一特点。
2、介绍几种常见的临摹方法:
其一:打格子,按比例放大。它能使造型比较精确,但必须在摹本与绘画纸上都打格子这种方法,比较费时。
其二:用蓝印纸或拷贝台描印。这要求摹本的大小刚好合适。其三:看着摹本,直接绘画。这个方法最常用,适合大多数学生。
三、收拾和整理
将绘画工具及摹本图片妥善收拾好。
四、课后拓展:选择自己喜欢的用连环画或单幅绘画等形式来表现。
第八课:新建筑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2、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创作一组对称的人物或动物。
3、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学会表现对称的人物或动植物。
2、用自己适合的方法创作对称的物体。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说说对称有什么特点。
2、欣赏教材上的学生作品,讨论一下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或者说我们可以怎么样来理解与本课作业的关系。
二、发展阶段
1、学生自学:
(1)教材上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造型?(对折剪,对折印……)
5(2)除了书上的,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3)用这些方法适合表现哪些主题?
回忆生活中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对称的任务造型。
(在体操房对着镜子做体操,2个小朋友面对面做游戏,双人跳水,花样游泳……)
2、学生拟订创作主题,并说说准备用哪一种方法来表现这一主题。
3、学生创作。
三、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要提醒学生收拾绘画工具和材料,要养成不乱扔杂物的习惯,保持教室整洁。
四、课后拓展:可用泥或彩泥来表现人物或动物的组合。
第九课:塔的故事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1、掌握基本特征。
2、印制过程。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入: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2、学生欣赏交流了解基本特征
二、发展阶段:
1、讲解示范制作步骤
2、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制作:
(1)绘画(一次只能绘制一张,重复性小)(2)用蜡笔拓印
3、学生设计初稿,老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制作制版的同学注意确定好需刻掉的部分,刻好后涂颜色时要保证画面干净、整洁。
四、作业展评
第十课:赛龙舟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和不同姿态。
2、学习用泥或彩泥来表现人物的各种造型。
3、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关系。
2、通过泥工活动,掌握泥塑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如何在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导入
2、观看人物雕塑资料,引导小学生了解儿童,少年和成人不同的人物比例。
3、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认知小学生的比例关系: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尝试制作。
A、通过纠错发指出作品的缺点。
B、通过模特动作的对比指出不足
2、欣赏优秀泥塑作品,感受雕塑的语言,体会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
三、作业展评
四、课堂小结
第十一课:漏印纸版画趣味多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动中人物连续动作的画法。
2、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创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教学重难点:
1、欣赏动态人物的图片学习运动中人物的表现方法。
2、在画面中表现动态的人物。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介绍在学校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
2、班级里集体进行交流,拓展学生们的创作素材。
3、教师介绍自己在生活中“那一刻的我”。
二、发展阶段
1、小组讨论:自己创作的构思和内容以及画面安排。
2、创作时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和方法:如蜡笔画,白描,吹塑纸版画等。
三、收拾和整理: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工具和材料。
四、课后拓展:将创作作品装订成册,制成一本“那一刻的我”的画册。
第十二课:繁忙的集市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壮美意盎然的景色。
2、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乐趣。
3、鼓励学生,用绘画形式创作一幅作品。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知,拓宽视野,学会创作的表现手段。
2、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直率表达,个性作画。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学生分小组交流所见所闻。也可以交流所写有关日记或作文。
二、发展阶段
1、小组活动:大家交流作品的构图。
注意:创作中应先画出主题形象,再画相关的形象,然后再添加背景,表现出事件发生的地点或时间。
2、引导学生思考:在作品中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愉快的心情。使学生懂得明快的色彩能传递快乐的情感,适当注意冷暖色的对比,能使画面色彩协调的道理。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三、收拾和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四、课后拓展:以绘画形式表现其他的内容。
第十三课:疏果雕刻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尝试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来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2、体会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
1、用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来组织画面。
2、让学生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相同的图形。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二、发展阶段:
刚才咱们找的是不同的,现在请你从一幅画中找找哪些是相同的。
总结:生活中,谁先学会了发现,谁就拥有了智慧和美丽。
说说刚才的画面里,相同的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美感。
三、创造阶段:
示范:
制作作品,可以先画一个图形,再反复剪出或印出几个相同的图形,把其中一个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或者将其中一个画成不同的图形,然后贴在底板上做好。
四、创作阶段:
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五、课后拓展
可利用各种废弃材料来做立体的图形。
第十四课:画塑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彩纸、。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设计各种不同的造型的帽子。
3、体验制作作品过程中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是把平面的纸通过折、剪、贴成一个立体的帽子。
2、设计各种动物或其他造型的立体帽子。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帽子。帽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二、发展阶段
1、让学生欣赏帽子,给帽子分类别,可以从材料上、用途上进行分类。
2、用途上分类的讨论结果:
a、夏天可以遮凉、冬天可以保暖; b、装饰,使更美、漂亮;
c、代表身份地位(如警帽、军帽、博士帽、皇上带的帽子等); d、少数民族习俗;
e、企业形象(统一的制服、统一的标志、还有统一的帽子); f、安全;
3、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
第十五课:精美的青铜器纹样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用材料制作作品,体验材料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尝试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教学重难点:
1、如何利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
2、创作。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通过图片或口头描述特点,鼓励学生大胆的联想。
二、发展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畅谈作品的构思和设想。
2、作品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
3、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形状。也可以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激发学生创作愿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完成的作品,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评比。
三、收拾整理
第十六课:邮票上的图画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根据想象,创造,组合成立体的迷宫。
2、培养学生设计立体造型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了解制作原理。
2、纸条的粘贴。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导入:同学们看老师拿来的这种游戏你们玩过吗?我们今天试着自己制作一款游戏,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来玩好不好?
2、了解制作原理。
二、发展阶段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用硬纸片剪成各种长短不一的长条形,采用粘贴的方法,制作,也可以小组集体创作。
2、制作时,要求学生所选择图形的外形应以简洁为主。
三、课后拓展
1、可用较大的纸箱设计组合成一个大型的作品,展示。
2、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外形独特的作品,并用水粉或炳烯颜料,将其涂上颜色。
第十七课:夏日里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
2、利用不同的工具绘画。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复习学过的画图程序的各种绘画方法,色彩运用及构图等造型知识内容。
2、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利用笔刷工具创作的装饰画作品。
二、发展阶段
1、学习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掌握笔刷工具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的设置方法。
2、让学生选用笔刷工具,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等设置,通过想象和构思,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造型形象和画面场景。
3、利用画图程序的各种画图工具和方法,对形象进行一些变形操作,对作品进行画面处理,制作出具有独特情趣的装饰画。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和绘制。
2、作业完成后让学生通过教室网络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
三、收拾和整理: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画图。
第十八课:民族村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草图。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进行简单的装饰。教学重难点:
1、了解民族村的原理。
2、设计制作。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展示一些民族村的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2、学生思考。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一些民族村的设计草图,说明它们的设计思路,教会学生怎样进行能够设计和画设计草图。
2、让学生分组商讨各种设计思路,制作方法和对制作材料的不同要求,如何根据需要选取相应的材料。
3、鼓励学生通过想象与构思,画出设计草图并制作出一个民族村,采用画,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进行装饰美化。
4、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力争设计制作出与别人不同的玩具。
5、作业完成后让学生互相评价,欣赏,分小组比比谁的设计和制作的好。
三、收拾整理
指导学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第四篇:美术教案(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大地与江海的乐章
1、小桥、流水、森林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欣赏自然界小桥、流水、森林的美景,学会欣赏大师的风景画。
2、智能:比较三者的不同的美感。
3、操作: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情感:热爱大自然,培养爱好环境的良好意识。教学重点:
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带来的感受。教学难点:
对绘画表现自然美景的感受。作业要求:
用词汇表达感受,并画一幅风景画。教学用具:
欣赏图片、课本、绘画用具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小桥、流水、森林》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
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
2、教师播放音乐,欣赏三幅作品。
A国画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画面看不见青蛙,为何不把作品名称改为其他?
假如你来改这幅作品,你如何修改? B油画 列维坦(俄罗斯)――《深渊》
C油画 希施金(俄罗斯)――《松林的早晨》
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抒情、欢快、轻松、舒缓、祥和、宁静、流动、甜美„„
3、教师演示线条的情感表现特征:
三、布置作业:
各人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中,画一幅风景画。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现自我。
2、高山、大海、江河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欣赏自然界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学会欣赏评价大师的作品。
2、操作: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情感:热爱大自然,培养爱好环境的良好意识。教学重点: 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理解欣赏大师作品。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画家作品中体现的雄壮美。作业要求:
临摹或画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可以画出你的联想与感受。教学用具:
图片、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高山、大海、江河》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壮的气势。
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与前课的有什么不同?
2、教师播放激昂的音乐,欣赏课本中四幅作品。A国画 关山月――《秋山关外月》 B油画 杜键――《黄河激流》 C国画 吴冠中――《香雪》
D浮世绘 葛 饰北斋――《神奈川冲浪》
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粗犷、有力、雄伟、壮丽、激动人心、振奋、强烈、激越、震撼„„
3、教师演示大海印象:
用水粉颜料,水粉笔有节奏、笔触的表现大海汹涌澎湃的样子。
三、布置作业:
临摹或画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可以画出你的联想与感受。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评价。
第二单元 学习的好朋友
3、从不同角度画物体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细心观察后进行写生,使学生能够线条画出物体的大体形状和特征。具有基本的透视规律。
2、使学生初步接触“整体—局部”的绘画原则,并养成细致观察和认真表现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文具的形状比例。
不同角度物体的形象特征。教学难点:
掌握用线条表现不同角度物体的大体形状和特征。作业要求:
选一个你喜欢的文具,从不同角度画出它的形象。教学用具: 写生用的小文具、范画、文具样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从不同角度画物体》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8-9页上图的文具,用几何图形分析它们的结构、外形特征、色彩和装饰纹样,对比写生作品,分析写生的技巧:
抓住对象外形特征,大胆地用线条描画,用色要鲜明,表现出立体感。
2、教师取出一两件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的文具,让学生认真仔细地按照“整体—局部”的原则进行观察,提问关于写生对象的基本形组合结构等问题。
3、教师演示作画步骤:
用线条先画出外形——刻画细部。
4、讲述细致观察与表现某些具有重要的特征的部位。
三、布置作业:
各人自选一两件比较美观的文具,布置在自己的桌上,并根据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后进行写生。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随时提示:仔细观察,认真表现,指出画法上的不妥之处。
五、小结学生对观察与表现,整体与局部,一般描写与细致描写的掌握情况。
4、我的书包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与发现:发现写生、设计书包的乐趣,发现书包上学习的好伙伴。
2、实践与创造:写生、设计理想中的书包,初步学习写生的方法。
3、欣赏与评论:欣赏、对比不同类型的作品。教学重点:
掌握书包的形状、结构和外表特征。教学难点:
表现书包的立体感。设计有创意的书包。教学用具:
画纸、铅笔、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书包实物、书包线描定性写生范画 作业要求:
1、画一幅书包的写生画。
2、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一个好看实用的书包。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引导
1、学生把纸盒与书包作比较。
①相同点:都与长方形相似。(立体感受)
不同点:书包有盖子、扣子、拉链、口袋、背带等结构。②欣赏书本上的写生作品。
二、感受与认知
1、教师拿出一个立方体方盒向学生提问:“这个盒子的形状和书包的形状相同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盒子的形状在绘画中叫“立体体”或“六面体”。书包是由多个平面方形(六面体)组成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书包的组合结构,即各种大小、宽窄的方形组合成。什么是整体?什么是外形?什么叫局部?这些专业术语要向学生讲解清楚,绘画时先画大形,再画小的部分。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边讲边画,按课本所示图例说明: 示范写生步骤。
①先画一个矩形,画得大些。
②观察书包上有什么?还有呢?盖子、口袋、背带„„ ③画线时行笔缓慢而稳重,线条果断。
2、设计书包:(绘画设计与手工制作设计都可以)新颖特别
A、示范制作纸书包的步骤 ①剪出纸盒的顶部。
②剪出书包的盖子(连着扣子、口袋、背带等形状,并进行美化。③制作纸书包时,书包盖子、口袋、背带等剪贴部份要先量一量。④粘贴。
3、小组讨论交流作品的构思。
4、学生自由选择写生或制作书包。学生自由想象。
三、作业展评
1、作品展示:
作品分立体和平面两组。
2、学生区别立体与平面作品的不同特点。
5、趣味纸笔插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立体构成的常识。
2、智能:开拓审美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3、操作:有创造性地合作完成简单的笔筒的制作。
4、情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笔筒的设计、制作方法及步骤。教学难点:
立体构成的思维方法。教学用具:
教师:笔筒成品两个,纸立体构范例一张,供学生使用的色卡若干张,剪刀、美工纸、胶水。
学生:剪刀、裁纸刀、胶水、尺子、彩笔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以趣激学。
1、出示一张图画纸。
问题:谁能让这张纸站立起来?
(折、卷、揉......)
2、形成立体构成意识
纸------平面
经变形的纸形-----立体
立体就是我们站在野外,可以看见前面的景色,可以用手摸到左边的树,见到右边的小河,抬头看见天,转身见到一片田野。
3、学生用小低片尝试折卷,使纸变立体,教师出示范例。4.引入课题:
这张纸卷成一个筒,它能做什么用?
今天,我们学习用卡纸来制作笔架和笔筒。(板书)
(三)调动参与,启迪创新。
1、纸笔筒的外形有几种?(出示几种外形)
2、纸笔筒的第一种做法(笔筒与图样分开)
①、在制好的圆柱体或圆锥体上,画出或贴上图样。
②、将另制的图样镶插进去。
3、纸笔筒的第二种做法:(笔筒与图样合一)
①、如何让图样从平面的纸中跳出来?
②、教师示范:切折法。
③、学生在小纸片上尝试不同的切折法,体验形成有趣的立体变化。④、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制作笔筒中。
4、纸笔筒的第三种做法:(插接的方法)
①、在纸上画出四面的形状,标示需插接的地方,用尺子画出。②、剪出图形,剪开标示的直线处。③、插接造型。
5、制作中的注意点:
①、选择制作方法,确定纸的大小、形状。
②、画纸样,注意图样要留出3cm左右,不切割。③、留出粘贴处,粘贴要牢靠。
④、插接方法要注意插接处的剪切方法。6、设色涂色问题:
笔筒装饰方法,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图案并设色。设色方法有两种:
其一是以两种复色的色彩配置,要讲究明度的差别,形成淡雅的色彩美;
其二是涂上对比强烈的原色、间色,形成鲜艳活泼的美。如以寿终正寝条装饰,则要注意线的疏密粗细排列的形式美,不宜变化太多,多了会显得杂乱。可以采用剪切图案装饰。
7、欣赏教材范例。
(四)、鼓励创新,操作体验。
设计、制作一个纸笔筒,不得与课本雷同,除有困难的同学可参考课本。
(五)、作品展示,评议总结
作业完成后,由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选出各组的2-3个佳作,集中一起由教师评介并小结课堂作业情况。
6、自己做镇纸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镇纸的作用和制作的方式。
2、智能:开拓审美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3、操作:有创造性地合作完成各式镇纸的制作。
4、情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镇纸的特点。
材料的运用。教学难点:
镇纸装饰的恰当运用。作业要求:
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好看又别致的镇纸。教学用具:
鹅卵石、小花布、树杈、剪刀、颜料、白乳胶,针线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玉兔镇纸》-南宋
介绍:镇纸是写字、画画时用来压纸的重物,是传统的文房用品。几块又好看又别致的镇纸能使你的小书桌增添不少情趣。
二、课堂发展:
1、尝试·探索:
哪些材料可以作镇纸?用什么方法(彩绘、粘贴、缝制等)加工能产生独特的美感?
2、示范演示:(选用一种方法演示)
a选择鹅卵石,观察它的外形,进行创作构思; b画一条鱼,勾出头、身、尾,涂上颜色; c剪一些色彩鲜艳的小图形; d贴在镇纸鱼身上。
三、独立创作,自由选择。
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好看又别致的镇纸。
四、展示评价。
第三单元 神气的小画家
7、自行车和摩托车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自行车和摩托车写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他们抓住物体的特征精细描写的技能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发挥想像力设计新式的自行车或摩托车,训练学生的设计创造力。教学重点:
自行车和摩托车的造型特点。对未来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设想。教学难点:
对自行车和摩托车的细节描绘。未来的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表现。作业要求:
仔细观察,大胆想像,画出你心中有特殊本领的自行车或摩托车。教学用具:
铅笔、画纸、范画、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讲述课题及要求,教师导入课题:
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简便交通工具,小型的童车也是小朋友喜爱的活动玩具,自行车虽然零件不少,整体结构骨架虽很简单,但必须理解,理解之后,只要按照课本所示的作画步骤从大体形入手,再把各部分一一画下来,一辆真实的自行车就会出现在你折下,不信,大家试试看。
二、讲述观察方法及作画的步骤。
观察一辆自行车先从大的结构骨架特点着眼,用几何形概括其各部分的形状,以便对整辆车有大致的认识。
重点观察车头、三角架、车座、车轮。再仔细了解各部分构造的细节。绘画时也与观察方法一致,先从大的结构画起,再画到细部。教师在黑板演示画出自行车的基本骨架,再画细部,简要地讲述自行车的写生步骤。
三、比较与分析。
摩托车与自行车的区别: 相同之处-两个轮子、车头
不同之处-发动机、粗壮、车座等。
教师在黑板演示画出自行车的基本骨架,再画细部,简要地讲述自行车的写生步骤。
四、学生练习:
分别选好位置、角度、开始作画。(任选自行车或摩托车)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开个好头并逐一细致地表现细部。
五、畅谈未来的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变化。
六、学生创作:画出你心中有特殊本领的自行车或摩托车。
七、展示评比。
8、变写生画为装饰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对装饰化的教学,学习整体观察方法,对实物的外形和色彩进行概括、提炼,学会夸张的表现方法。
2、学习装饰画的基础知识和处理色彩关系的基本方法。
3、提高学生的概括表现能力。教学重点:
外形和色彩的概括和提炼。
装饰画的特点。教学难点:
掌握装饰画概括、提炼、夸张的方法。作业要求:
通过勾出、欣赏(或临摹),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再加以变化,画成一幅有趣的装饰画。
教学用具:
装饰画范画、颜料、画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两张作品,一幅写生景物画,一幅装饰景物画。谈谈两者画面不同的风格。
导入课题:《变写生画为装饰画》
二、欣赏·感受:
1、《有圆礼帽的静物》-米尔顿·艾弗里
他的作品舍弃了物体形体、明暗、色彩的细部变化,只是概括地勾勒出物体的外形,色彩多作平涂,显得简洁、明快,富于装饰性。
2、作品《打开的窗子》有哪些地方与现实生活不一样?体现了装饰画的什么特点?给了你什么联想和感受?
三、示例:
教师对照写生画进行概括提炼,首先是外形的概括变形,再是色彩的提炼夸张。
四、动手作:
通过勾出、欣赏(或临摹),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再加以变化,画成一幅有趣的装饰画。
五、展示评价。
9、变照片为黑白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对绘画中的黑白的教学,学习整体观察方法,并指导学生感受概括黑白节奏的美感。
2、学习黑白画的基础知识和处理黑白关系的基本方法。
3、提高学生的概括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黑白画的知识,并感受概廓、节奏美感。教学难点:黑白画的练习。
作业要求:选择一张照片,画成一幅美观有趣的黑白画。教学用具:
照片、黑色钢笔(油性笔、黑色颜料)、铅笔、画纸、教材、范画、示范用具、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复习、导入: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
1、欣赏作业。
2、欣赏作品。
3、简介黑白画。
教学意图:
黑与白是绘画表现的基本因素,是两个极色。使学生对黑白画有初步了解。
三、新课:(突出美术特色,体现创新精神及个人风格,渗透德育,体现教法。)
1、分析黑白画的特点:(1)黑白画表现的内容?(2)看黑白画的感受?
(3)绘画中的黑白个表现了什么?
小结:感觉黑白鲜明、概括、简洁、黑白相间给人一种装饰性的节奏美感。绘画中的“白”一般表现“光”、“亮”的色调,还可以表现白色、浅色的物象。“白”在画面中能起到醒目、明亮、衬托对比黑色物象的作用。是黑色更沉重。绘画中的“黑”一般表现黑色和沉重的物象,还可以表下暗部或阴影。“黑”色的使用使画面沉重、稳健、有力,与“白”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形式感。
2、分析黑白色调的运用。
设问:在绘画中怎样确定和使用黑、白色?
小结:黑白画表现过程中,要有省略、比较和夸张,使画面产生概括、简洁的效果。
3、结构。
分析黑白画的关系的处理:
设问:面对五颜六色的写生物象,怎样处理成黑白关系? 小结:形象上要简洁,色彩要有比较、夸张。举例示范:变照片为黑白画。
4、分析作业步骤:
(1)构图-对照照片。(完成)(2)画结构。(完成)(3)表现黑白关系。
背景:取消变化,使背景成黑色。主体物黑白关系处理妥当。绘画中,黑与白处理比较带有主观性,来之于作者主观对客观物象的感受。处理方法黑与白是绘画表现的基本因素,是两个极色。进一步强调处理画面的要求。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表现黑白关系。
五、小结:概括出本节课知识的要点,作业讲评。欣赏学生作品,看看哪位同学处理的好黑白关系。
10、改改画家的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画家的作品,理解画面的形式美、节奏美、艺术美。
2、学习画家作品中色彩、黑白关系的处理方法。
3、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肯定自我。教学重点:
画家作品的色彩美、造型美、形式美。教学难点:
在画家作品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联想。作业要求:
仔细欣赏画家的画,对其内容、造型、色彩等进行分析,尝试临摹你最感兴趣的局部(可作修改、在创作),同时画出自己的联想。教学用具:
欣赏作品、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导入: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
三、新课:(突出美术特色,体现创新精神及个人风格,渗透德育,体现教法。)
1、分析德国画家马克《猴》画的特点:(1)表现了怎样的内容?(2)造型、色彩的特点?(3)绘画中的风格你喜欢吗?
小结:画家画的可爱的猴子造型和丰富的色彩,让猴子快乐的回到森林中去。
2、分析古代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线条的运用。设问:在古代绘画中怎样使用线条?
小结:线条要流畅,有节奏感„„
3、张广《秋夜》马的造型结构。分析马的造型处理:
小结:形象进行了变形处理,色彩简练、夸张。举例示范:变照片为黑白画。
4、分析作业步骤:(1)对照画家的画。(2)画大体
(3)加入自己的联想或感受。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小结:概括出本节课知识的要点,作业讲评。
第四单元 我们的版画乐园
11、水和蜡的游戏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蜡笔版画的学习,感受蜡笔版画产生的斑驳的特殊美感。
2、了解水和蜡的特性,学会利用两者互相排斥的特性,掌握蜡笔版画的工艺知识及技法。3、培养学生的巧于设计和创作的能力。教学重点:
水和蜡的特性。
压印时的力度和速度。教学难点:
转印时水和蜡笔分离效果的掌握。作业要求:
自由命题创作一幅有趣的蜡笔版画。教学用具:
水粉颜料、蜡笔(油画棒)、画纸、笔刷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二、观察·发现:
1、在纸上涂上蜡笔或油画棒,再涂上水粉颜料,会有什么效果?为什么?
2、蜡有很强的排水性,涂上去的水粉颜料无法覆盖,反而产生了斑斑驳驳的特殊效果。
三、步骤:
1、用蜡笔画出画稿;
2、用水粉颜料快速涂满画面;
3、盖上印纸,用手掌均匀压印;
4、还可以多次着色,反复印制至完成。
四、练习·创作
自由命题创作一幅有趣的蜡笔版画。
五、评价。
12、蜡和笔的游戏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刮蜡版画的学习,感受刮蜡版画产生的多彩效果。
2、掌握刮蜡版画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巧于设计和创作的能力。
4、表现多彩的生活,激发对生活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刮蜡画的制作方法。点、线、面的运用。教学难点:
刮蜡效果的预想与实际效果的吻合。作业要求:
创作一幅刮蜡画,表现你多彩的生活。教学用具:
蜡笔(油画棒)、卡纸、牙签(或圆珠笔)、范画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课本P24-25页的刮蜡画作品,进入课题《蜡和笔的游戏》。
二、研究探索:
1、你知道这些色彩缤纷的版画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用牙签(或圆珠笔)刮蜡或油画棒的颜色。
2、制作时步骤是怎样呢?
A在画纸上用油画棒(或蜡笔)分格涂上不同色颜色; B再用深色油画棒(或蜡笔)覆盖一次; C用牙签(或圆珠笔)刮出图形。
三、尝试练习:
1、练习刮出点、线、面,想怎样运用点、线、面构成一幅好看的刮蜡画?怎样能刮出你需要的线条?
2、刮简单的几个图形,进行训练,掌握方法,总结经验。
四、创作表现:
用刮蜡画表现你多彩的生活。
五、展示评价。
13、拓印的游戏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拓印,活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学会纸板拓印的制作方法,体会拓印版画的艺术魅力。
3、通过拓印的游戏,在游戏中得到美的感受和训练,充分感受版画制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拓印的方法。教学难点:
拓印时把握纸板的固定。作业要求:
选择喜欢的生活题材,用纸板拓印的方法创作一幅版画。教学用具:
卡纸、拓印包、颜料、笔、范画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课,导入新课。
二、欣赏画家作品、古代画像砖拓片,谈谈拓印版画的艺术特点。
三、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1、将撕好的底稿固定在恰当位置上;
2、将拓印包醮上颜色,然后在镂空部分反复拓印。
四、学生练习简单图形拓印。
五、观察·发现:
同学们在拓印过程中采用了哪些不同的反法,呈现了哪些不同的效果? 小结:用线划也可以,六、学生创作。
选择喜欢的生活题材,用纸板拓印的方法创作一幅版画。
七、总结评价。
14、弹涂的游戏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弹涂孔版画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并感受这种版画产生的朦胧、丰富、特殊的美感。
2、使学生学习、掌握弹涂漏印的工艺知识及技法。3、培养学生的整体设计能力。教学重点:
学习弹涂孔版画技法知识。教学难点:
弹涂的颜料水份、力度;
整理效果的把握。
教具准备:范画、弹涂孔版制作步骤范画、颜色、剪刀、裁纸刀、牙刷、卡纸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欣赏导入)
导言:“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潮汕农家》(课本P28)吗?”
提问:“这是一幅丝网版画,是最有代表性的孔版画之一,通过漏印的原理制作而成。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宁静、祥和,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作一幅孔版画。
三、讲授新课
1、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提问:“请同学们看看书自学一下,这种孔版画怎样做?” 2、出示工具,讲解工具的作用。
那么什么叫漏印呢?(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制作过程)。
漏印:就是在纸板上设计出你所要表现的形象,然后剪去这个形象,使纸版呈镂空状,再用颜色涂在镂空位置的底纸上,就印出与版上一模一样的纹样来,这种方法叫漏印。3、示范步骤方法。
(1)在纸上画出图形,用刻刀阴刻;
(2)在刻好的纸板后垫上色纸,用手指或木棍等轻刮醮上水粉颜料的牙刷,使颜料喷在画面上;
(3)揭开底版,作品完成。
四、作业步骤:
启发学生讲解制作过程。
提出:“同学们,想一想,来做的时候,第一步干什么?” 1、设计。2、制版。3、弹涂漏印。
在弹涂制作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掌握颜料的水分,弹涂的力度,让画纸与弹涂的颜色搭配得更好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审美能力)。
五、学生作业:放轻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六、讲评作业:
选取优秀作业,表扬较好表现了弹涂孔版画的作业。
七、师生总结:
谈谈创作弹涂孔版画的心得与体会。
本课同学们学会漏印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运用广泛,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运用这种方法,希望同学们多去发现、去探索、体会生活的乐趣。
八、下课。
收拾用具,布置下节课任务。第五单元 有趣的地球村
15、克隆“动物园”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叠剪的剪纸方法,提高剪纸的技巧。
表现动物形象,训练学生造型能力,培养对爱护动物的感情。训练构图的能力、色彩搭配能力。教学重点:
叠剪的方法。教学难点:
剪纸形象统一又有变化。作业要求:
个人或分组合作,用剪纸的方法克隆“动物园”。教学用具:
彩色纸、剪刀、胶水、卡纸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幅动物剪纸作品,同学们喜欢吗?导入课题。
二、讲新课。
讲解剪纸的特点,欣赏课本的作品及教师的范作。
动物园有很多动物,他们成群结队的,如何体现他们呢?――用叠剪的方法
三、介绍叠剪制作步骤和方法(教师用准备好的剪纸讲解演示)。
A剪法一:将多张色纸叠剪,可得到多个重复的动物形象,再分别装饰不同的纹样。剪法二:将色纸对折剪,可得到相连的动物形象,再分别装饰。B把剪纸贴在合适色色彩底纸上,粘贴要平整、牢固。C根据画面讲究疏密排列、色彩对比等构图 D加上环境的剪纸。
四、学生作业:
1、、刻制的工艺要精,下刀要胆大心细,线条要连贯,起止都要刻至未端,下要硬用手拉断,以致使线条断裂。
2、刻剪时先从里面的细部下手,逐渐转向大形和外部,最后是外轮廓。
3、动物选用色彩的搭配除了注意色相的对比,还应有明度的对比。
4、刻制进应垫上垫板,防止弄坏桌面。
五、展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16、家乡绿梦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剪纸的形式表现绿色大自然,提倡环保。
2、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剪纸方法,提高剪纸水平,学会用剪纸表现各种题材,进行创作。教学重点:
多层叠剪的方法制作连续重复的图案。教学难点:
二方连续剪纸制作。作业要求:
用色纸或废旧彩图纸剪出一两条造型的植物和动物的花边,还可以添加上装饰,表现家乡的“绿之梦” 教学用具:
剪刀、色纸、废旧彩图纸、胶水、底版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本作品“绿色的梦”等欣赏。
二、课堂发展:
1、课本剪纸作品的特点,采用了什么方法? 叠剪,剪出二方连续图案。
2、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剪法,其他学生观察。
3、总结方法:
a将色纸折叠多层;
b在一面画上图案(动植物的),要注意打开后图形要连接不断,所以图形两端必须有点地方是不能剪掉的;
c将剪好的连续图形贴在底板纸上。
四、学生创作。
以“绿色家园”为主题进行创作。
五、展示评价。
17、海底宴会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剪纸表现海底想象画,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进行手工技能训练,培养创作力。2.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与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海底世界的造型及色彩。剪、贴彩纸的方法表现海底各种造型。教学难点:
幻想创作美丽的海底世界。
教学用具:海底世界范图、照片若干、课本、彩色纸、胶水、剪刀、刻刀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海底是一个奇妙、美丽的世界。中国古代就有海底水晶宫、四海龙王、虾兵蟹将的传说,外国也有海底美人鱼等童话故事。这些千奇百怪的生物会挑上一个好日子,开一个盛大的海底宴会,你能说说这个故事吗?
二、课堂发展。
1、读画:欣赏照片及学生作品。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海底宴会》一课。
问:同学们喜欢大海吗?喜欢海底世界吗?答:(略)
问:同学们之所以会喜欢它们,它们一定有许多美的地方,你能不能谈一谈课文上的照片和作品各有什么特点?答:(略)
小结:鱼儿是海底世界的主人,它们都有艳丽的色彩。照片除了鱼儿外,还有数不清的、色彩斑斓的水草、珊瑚、贝壳„„
2、欣赏教师课外收集来的海底世界范图、照片若干幅。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色彩绚丽的海底动物和深浅各色海水交相辉映,构成美丽的海底世界。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海底动物的形状和海水的颜色,让学生认识冷色。引导学生认识海底是个巨大的宝库,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以及利用这些资源的价值和环保的意义。
问:海底生物种类繁多,形状大小不一,真是千姿百态,可爱之极,那么,它们有些什么形状?答:(略)
小结:条形、圆形、椭圆形、棱形、三角形、扇形等。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三、课堂练习与作业:
1、海底宴会是怎样的呢?
教师问:宴会上会有什么?答:鱼、鲨鱼、美人鱼、八爪鱼„„还有食物!
教师:因为鱼儿是海底世界的主人,我们要画海底世界,首先要学会表现鱼鱼,同学们说对不对?答:对!
教师:我们低年级学过画各种各样的鱼,今天要用剪纸的形式表现。
A、讲解剪纸“鱼”方法,教师示范:(1)画出鱼儿基本形;(2)描绘特征,如头、尾、嘴、鳍、适当的华文等,要适合剪切,不能断开;(3)剪刻。
B、学生可模仿教师剪“鱼”,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剪好“鱼”之后,再剪一种自己喜欢的海底动物。
C、海底宴会的食物设计如何剪刻。
2、激发想象,构思作画。
A、师生用剪贴的方法在一张大幅蓝色图画纸上创作一幅有故事情节的海底宴会。
程序用投影仪投放在黑板左边的屏幕上,程序如下:①将大幅蓝色图画纸粘在黑板上;②师生共同构思海底宴会时的情景;③学生剪贴鱼类;④学生剪贴海底动物类;⑤师生共同剪贴海底植物类;⑥围绕海底宴会的主题,留有表达情感和创意的空间,让同学们自由发挥。B、让学生欣赏课文中海底世界想象图和教师课前搜集的学生创作的海底世界想象图(此时,用胶布粘在黑板右边),指导学生体会速些作品好在哪里,哪些可供借鉴、模仿。
3、教师将中幅蓝色图画纸分发到各组,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全组同学在图画纸上用剪贴法集体创作一幅海底宴会图,要求画面饱满,布局均衡,色彩搭配合理。看哪个小组创作的海底世界宴会图构思最独特、新颖,画面最漂亮。
4、启发思维,培养想象力,强调借鉴、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
5、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各组学生代表自我介绍构图思路,教师评价。
四、总结全课,课堂评价:
及时讲评较典型作业,师生共同讨论评议,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创作热情。第六单元 设计小天地
18、站立的纸筒人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纸造型的技巧和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2、实践: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设计制作纸工人物。
3、情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学重点:
学习纸造型的技巧。教学难点:
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设计制作纸工人物。
教学准备:课件、范作、卫生纸筒芯、手工纸、剪刀、双面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法,激发学习兴趣
师:最近,老师认识了几位很特别的人,他们非常想到咱们班里来。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这些人是谁吧?他们找我们有什么事呢?请大家看看下面的录像就明白了。
2、课件出示课件——纸筒人物自我介绍
3、板书课题——《站立的纸筒人》
二、讲授新课
1、了解材料和表现手法
(以课件中出现的三个范作为例,小组讨论)
这些作品用了什么材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生:卫生纸筒芯、手工纸、皱纹纸、旧画报„„ 生:夸张的表现手法
师:哪些方面用了夸张手法? 生:外形、颜色
2、学习制作方法
A:学生自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组发一件范作供学生研究)师:每一部分都是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的?可以动手拆一拆。B:大家汇报观察结果
面孔、五官、圆筒的身体和一些装饰物组成。
板书: 面孔——五官装饰物——圆筒身体――组合
3、提出作业要求(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1)每小组制作一个纸工人物,要分工明确、协调配合,注意安全(2)为作好的纸工人物编排一个节目,准备来参加纸工人物大联欢。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课件循环播放制作过程和《小步舞曲》。
四、作业展示
学生利用纸工人物表演,锻炼语言能力,展示纸工作业。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第1课 聚聚散散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学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发展阶段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 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师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技法指导与创作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三、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收拾与整理
第2课 小圆点的魅力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教学准备:
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圆的图案。
教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 板书:《小圆点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
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圆点?谁能告诉老师,圆该怎么画呢? 学生来一个画圆,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量而已!
老师加于讲解:固定圆心,半径相等长度,旋转360度就是一个标准的圆了,如果里面是实心(有色彩)就是圆点,如果里面空心的那就是圆圈了!那今天我们画的圆点就是实心的,因为比较小!所以才叫为小圆点。
(一)、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悬空的感觉)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3.安定感(没有地方可以掉了)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
(主体物---苹果,具有下落感)
(二)、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
(三)、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
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
(四)、小圆点不仅仅出现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且美术作品中,也有他们可爱的身影呢!你们看!展示画面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明白小圆点的作用和独特的画面艺术效果。
同学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老师从构图、色彩等审美角度讲解,让学生认识俄国莫斯科画家康定斯基、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老先生及其美术作品,使学生在美术欣赏和审美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最后重点介绍点彩画派的创始人法国画家修拉和其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
(五)、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出示课件,展示小圆点的美术作品、书本范作。
让学生结合美术作品,知道什么是抽象和具象作品。并从作品中发现小圆点有大小之分、聚散之分,有无规则之分等。出示老师的示范作品
继续讲解抽象和具象美术作品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方法。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圆点展示自己的魅力这么久了,现在该轮到我们一展自己的魅力了!但是小圆点还有几句话要给我们交代,它要和我们说什么呢?展示课件图片和播放声音:
老师再复述一遍,并根据不同水平定下三个评价标准(1个红点、2个红点、3个红点)。
1.每位同学用彩色小圆点进行装饰或用小圆点拼出其形状。2.要美观。3.更需要创意。
(播放轻音乐,愉悦课堂气氛)
方法不限,可以大小彩点结合使用,也可以直接点出作品,或点出作品轮廓后再填充彩点,还可以和线条互相结合在一起使用,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灵活机动。
四、作业欣赏、评价
评价小圆点的美术作品,师生共评、自评,好在哪?不好又在哪?互相提点建议!再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五、收拾整理
第3课 “五谷”作画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是学生对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粮食画”起源、历史、传承、发展的了解。
2、让学生掌握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画”的制作工序,对色彩搭配的掌握与运用,图案的设计及制作。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耐心,以及体验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教学重点 :
如何熟练地掌握五谷粮食画的创新与制作。教学难点 :
让学生们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并经过加入创意设计用手工制作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教具准备:
镊子 尺子 铅笔 橡皮 万能胶 2号油画排笔 美工刀 五谷杂粮(黑豆、红豆、绿豆、黄豆、黑米、白米、高粱、玉米等)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当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五谷”在佛教和道教规仪中,地位极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则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故用之作画。在清代十分兴盛,全国各地形成了很多流派。其他各朝因战乱不休,国不宁日,故五谷粮食画不能兴盛。当代五谷粮食画的兴起,反映现代社会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民族统一、欣欣向荣。五谷艺术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五谷粮食画得见君面是在乾隆朝初年。当时全国大旱,一半以上省份缺粮,粮食生产和国粮储备之“第一紧要大事”全面失控。上至皇家粮仓,下到州县官仓,都几乎无粮可用。下级官员中饱私囊,朝廷大员、州县衙门与地方势力勾结,欺压百姓、克扣国粮,全国上下粮食紧缺,乾隆皇帝十分愤怒,派钦差大臣前去调查。四川历朝历代是产粮之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素有大清国“粮仓”之称。钦差大臣路过四川重庆府。老百姓得知钦差到此,便向钦差申诉官员如何克扣官粮、欺压百姓。钦差听后大怒,便想出一法,叫老百姓写万言书由他转呈乾隆皇帝。为了更加体现粮食的金贵和引起皇帝对粮食的深度重视,钦差让民间艺人用五谷杂粮做成万言书。这份特殊的万言书转呈皇帝后,乾隆皇帝十分重视这份表文,将其存放。到乾隆执政六十载时,那已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社会繁荣昌盛。这时重庆府别出心裁地用五谷杂粮做成另一副表文,叙述了乾隆执政六十年的功绩和当时的繁荣景象。以五谷述说着五谷丰登,映射国泰民安。这份特别的贺礼让看烦了奇珍异宝的乾隆大帝喜爱不已。因为这份万言书,重庆的五谷文化由此更加厚重,五谷粮食画也成为重庆五谷文化的核心被世代传承。
二、发展阶段
1、结合作品实物的展示,讲解制作方法。
2、制作过程(主要时间交给学生)注:示范制作过程中的要领。(1)学生构思、起草。教师可以参与,给学生启发指导。(2)学生开始动手制作,过程中教师加入理论与技巧性的知识,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留出时间给学生制作。(3)学生作品展示,与作者本人对自己作品的讲解。(4)学生互评,教师给与总结。
三、收拾整理
四、作业
选用相应的谷物,巧妙利用材质本身的色彩,设计粘贴一副造型简洁的装饰画。4 课题:主体与背景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揭题:主体与背景
二、发展阶段:
1、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2、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3、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4、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5、学生创作、师辅导
三、作业展示、评价
四、收拾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