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教案

时间:2019-05-13 21:2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厘米》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厘米》教案》。

第一篇:《认识厘米》教案

数学 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第2课时

教案

《认识厘米》教案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课桌的宽。

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3.小结:为了更加准确,我们一般情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二、新授。1.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

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苏教版

2016.08 数学 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第2课时

教案 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3、教学量一量。(1)出示一支铅笔。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请学生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4)打开书第62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红线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蓝线呢?为什么接近8厘米?

苏教版

2016.08 数学 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第2课时

教案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5、教学例4。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分三步画: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一试,画一画。(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

6、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学生估计。(2)再测量。(3)同学间交流数据。

2、完成“想想做做”第5、6、7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苏教版

2016.08

第二篇:《认识厘米》教案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认识厘米)

课型

新授课

已有知识

能简单的测量物体。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能应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4、感受测量单位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操作的能力,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感受度量的本质。

2、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能估测较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感受度量的本质。

教学准备

1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1块长4.5厘米的橡皮、1根长7厘米的吸管、1张6厘米长4厘米宽的照片、1张18厘米长12厘米宽的照片、20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

教学过程

学习阶段

教学活动

学习活动

教学策略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1、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测量,在学习之前老师有件事情想请大家帮助一下。这里有一张咱们的合照,老师想在网上买一个合适的相框,如果想要定制和这张照片大小合适的相框,我还应该知道什么?

生:相片的每个边的长度。

师:那么现在我们就来量一量这张照片,先来量这张照片的短边。(提前渗透哪个是短边)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三种不同规格的测量工具,分别是小方块,橡皮,吸管,在学具袋里,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工具进行测量,看谁测得更准确?

(同桌小组讨论交流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

学生汇报。(选择的工具是什么,有多长。)

生1:我们组测量照片有4个小方块那么长。

(师:量的时候用正方体的边量)

生2:我们组测量照片比1个橡皮少一些。

生3:我们组测量照片比1根吸管少很多。

(1)同一张照片,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生:用的工具不同

(2)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结果一样呢?

生:统一用同一种工具。

(3)那这些方法中选哪个更好呢?

生:小木块,正好四个。

师:你们真了不起,在古代的时候就有一位秦始皇他统一了度量衡,将长度统一为一个标准,现在国际上就统一了长度标准,你们手里拿的小木块的边长就是这个标准,它的长度就是1厘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厘米有多长。

厘米用符号表示是cm。

1号学具袋:

1个1厘米的小方块、不同长度的橡皮、不同长度的吸管、1张6厘米长4厘米宽的照片)

板书出示。

PPT出示。

同化新知

二、认识厘米并充分感受1厘米。

估测物体的长度。

1.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

我们一起用小手把正方块拿起来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把小方块拿走,晃一晃小手,再把小方块拿回来,看看你比的还是1厘米吗?不是的赶紧重新调整。

好,睁大眼睛看看1厘米有多长,记在小脑袋里哦,现在所有人闭上小眼睛,回忆一下1厘米有多长。

同学们现在都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现在请擦亮你们的小眼睛,找一找现在你周围的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吗?或者你同桌自己身体上的也可以,赶紧找一找。

生:大拇手指甲

师:快用小方块比一比,你找到的东西是不是1厘米。不是的话,差了多少?

生:…

2.估测长边长度再进行验证。

师:刚才有的同学已经用小方块测量出这张照片的短边为4个小方块长,那么也就是4厘米长。接下来同学们 来估测一下这张照片的长边的长度是几厘米?

生:6厘米

师:用你们的小方块来验证一下。(投屏验证)

逐渐抽象

三、制作尺子。

(测量的本质,图形都是由多个单位组成的。)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张大的合照,老师如果想要为我的这张照片定制一张相框的话,是不是应该要量一下它的边长?现在开始用你手中的一个小方块测量它的短边。(给大家30秒钟时间)

师:好了时间到。我想问一下大家量完了吗?

那么你们在量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麻烦?

生:一个一个很麻烦

师:那一个一个很麻烦,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小方块,怎样做我们不麻烦呢?

生:放在一起粘一串儿。

那你们开始粘成一串吧。

师:那为了方便,清楚的看出到底这个物体的长度有多长,老师还把他它标上了数字。在量物体的时候要与这一边对齐,那么我再标上一个数字应该是几?

生:0

现在你们看他像什么?

生:格尺。

师:你们很厉害,你们的想法创造了一把尺子。

学生将小方块连接

教师投屏演示。

出示PPT

活动操作教学

四、认识1、2、5厘米的表象,认识刻度尺,使用刻度尺。

1.拿出你们的尺子观察一下,都有什么?

生:刻度线、数字···

2.师:那你们能不能找到你们的尺子上的1厘米?(可以拿小方块比一比)

生:1-2、2-3、1.5-2.5···

师:那么无论是1-2还是2-3,它的长度都是1厘米。

师:那你们能找到2厘米吗?

师:那你们能找到5厘米吗?

师:那么你们找到10厘米吗?···

3.在找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从0到第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生2:几厘米就有几个厘米。

4.你们观察的这么仔细,那么咱们用尺子量一量照片的长边。(学生活动)

(1)找正确的孩子演示

(2)讨论其他有错误的孩子错误的原因。

5.我们可以量出物体的边长的长度,那这样一条线段的长度你能量出来吗?开始任务一。

6.会量一条线段的长度了,你能画出1条4厘米长的线段吗?开始任务二。

学生独立完成,找一找,说一说。

五、活动巩固。(估测。)

师:其实测量在生活中也有很大应用。你们知道乘车免票线吗?有没有同学知道现在大部分乘车的免票线是多少?120厘米。

老师这里有一个免票线的标准,哪位同学来跟这个免票线比一比呢?

生:比免票线高。

师:估测一下高几厘米呢?检验一下。

那么刚才我们说是120厘米,还可以用什么表示呢?

生:1米2

那么这里面的米等更多的长度单位我们以后还会继续学习。

六、总结评价

1.自我反思

(1)我学到了哪些?

(2)还有意外的收获吗?

(3)这节课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4)还有哪些疑问?

2.评价提升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还知道了尺子是怎样制成的。

估测所量同学身高与免票线的距离。

七、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

——厘米

(1厘米)

八、教学反思

第三篇:教案认识厘米

《厘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75—76页。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尺子测量生活中较短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一厘米小棒,长方形卡片,彩笔,橡皮,课本。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发生在古时候的小故事,一起来听。(播放发福的新衣)

师:对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师傅手大,徒弟手小。

师:有道理,就像我和你们,谁的手大?(生说)师:没错,那什么是一拃呢?

师:大家伸出小手来,像老师这样把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这一段就是一拃。谁敢上来跟我比一比。

(师生比较一拃,看谁的一拃长)师:手大当然拃也大。

师:谁有办法让故事中的阿福能穿上合适的衣服呢? ① 师傅量师傅做②徒弟量徒弟做③用尺子量。

(师跟上评价:这个主意好,这是个好办法,这个建议不错)

师:从同学们的办法中我知道了,看来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

二、探索实践,构建新知。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有同学说可以用尺子量,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呢?(三角尺,直尺,卷尺等)

师:尺子的种类有很多,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桌子上这把最常见的直尺,来,看着你的尺子,仔细观察一下,尺上都有什么?看谁的发现多?

师:为了方便大家看的清楚,老师把尺子放大了,看大屏幕,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学生说)师:谁还有补充?

(及时评价: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师帮助梳理:

数:一起来看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从小到大排列)从几开始的?(闪烁0指名说)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0,它在尺子上表示起点,也就是开始的意思。尺子上的这些数我们都称它为刻度。

线:大家看到的这些长短不一的小竖线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刻度线。细心的小朋友一定发现了每条长刻度线的下面都对着一个数字。

字母:这两个小小的字母cm表示什么?(厘米)板书:厘米(齐读)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它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认识这个新朋友厘米。(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1)认识1厘米。

师:1厘米有多长呢?在尺子上能不能找到?

师:看这把放大的尺子,就像这位小朋友说的,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能在你的尺子上找到它吗?找一找,并指给同桌看一看。

师: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生说课件出示)

师:谁能找到两个?谁想多说几个?

师:我们把所有的1厘米都请出来,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每两个数字之间都是1厘米或尺子上有很多1厘米)师:尺子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2)体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拿出这根蓝色的小棒,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你觉得这根小棒有多长?(1厘米)放到尺子上验证一下,是1厘米吗?

师:拿着这根1厘米长的小棒你有什么感觉? 生:1厘米很小,1厘米很短。

师:是啊,1厘米很短,现在请大家像老师这样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的拿住它,手指不要动,用另一只手轻轻地把小棒抽走,两个手指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

师:好,放下手,把小棒放回学具盒,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睁开眼睛,再用手比划比划,放到尺上看一看你比划得准不准。再拿起来互相看一看。

师:大家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长度和这根小棒差不多,大约也是1厘米呢?可以从我们的身边或身上找一找,说给同桌听一听。

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找出手上的1厘米,食指的宽度。

师:大家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找一找,好吗?

3、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2厘米呢?能在你的尺子上找到吗?谁找到了?(指名说0-2)课件演示

师:你为什么认为它是2厘米呢?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师自己说:有2个1厘米就是2厘米)师:谁还能找到不同的2厘米?(指名说:从刻度3到刻度5……)

师:先给大家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别人在说的时候,大家都看着自己的尺子,用手指一指,判断他说的对不对,好吗?

师:在尺子上除了能找到1厘米,2厘米外,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厘米数吗?先别着急,听老师的要求:每人在尺子上找到一个厘米数,说给小组内同学听,一人说时,组内成员都看着自己的尺子判断他说的对不对,如果有错帮助改正,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开始:

(小组合作)

师:都完成了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请大家把尺子放在你的面前,伸出两只手的食指,我说,你们在自己尺子上找,左手指开始的刻度,右手指结束的刻度,并且说出是几厘米。听好:刻度0到刻度8,刻度0到刻度5,刻度0到刻度17.师:通过刚才我们找的这些厘米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评价:说的好,真善于发现规律,把掌声送给他)

师: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看大屏幕,从刻度4到刻度10是几厘米?谁看出来了? 生:6厘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好吗? 生可能会说:①数一数有6个1厘米 ②10减4等于6厘米

师:你真聪明,大家说他的这个办法可以吗?善于总结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值得大家想你学习。

师:咱同学们可真有办法,看来如果不是从刻度0开始,我们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也可以用大数减小数的方法知道是几厘米。

4、巩固练习

师:听说大家在学习厘米的知识,动物王国里的蟋蟀和蚂蚱也来到了咱们的课堂上,他们俩要比赛跳远,想请大家当裁判,你们愿意吗?可要仔细看啊!

课件演示:蟋蟀:12厘米 蚂蚱:10厘米

师:首先有请蟋蟀先生,他跳了几厘米?再来看蚂蚱先生,他跳了几厘米?谁是冠军?祝贺蟋蟀,给他发一个大奖杯!

5、用厘米量。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大家想不想用我们的尺子亲自动手量一量啊?请大家从学具盒里拿出红色纸条,量一量这张纸条长几厘米,量完后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

(生动手测量)

学生到前面投影展示自己量的方法。

师:这位小朋友到前面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量的好吗?

师:你们量的结果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谢谢你给大家做了一次正确的示范。

师:看到大家都在动手测量,有一位小马虎也想来凑热闹,一起来看他是怎么量的。(课件出示两种错误量法)师:你对他的测量有什么想说的?

师:看来在量物体的长度时,我们首先要把尺子放平,还要注意一般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线,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边说边板书:量:尺子放平 对准0刻度线

师: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帮小马虎量一量橡皮的长度好吗?从学具盒里拿出橡皮量一量。

师:橡皮长几厘米?(6厘米)

师:小马虎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也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真得感谢大家!

6、测量一拃,了解自己身上的尺。

师:还记得故事中的师傅和小徒弟吗?他们的一拃分别是多长呢?看大屏幕: 课件:师傅一拃长大约19厘米,徒弟一拃大约14厘米。

师:其实在实际测量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量的长度并不正好是几厘米,而是比几厘米多一点点或少一点点,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想不想知道自己的一拃有多长?赶快动手量一量,量完了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一拃有多长。

找一个小组起来介绍。

师:每个人的手的大小不一样,一拃的长度就不同,一拃的长度还有手指的宽度都是咱们自己身上的尺。在平时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自己身上的尺帮助我们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四、总结

师: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下课!

第四篇: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通过解读直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厘米的意义,在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比较、交流、总结,丰富长度单位的表象同时掌握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

3、在估计学生熟悉的物体长度的活动中,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习估测的方法,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学生自主、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表象,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依据是课标对低段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板块的具体目标以及本课在长度单位教学中的地位。体现在:认识1厘米和量一拃的长度。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表象。依据是课标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在:找1厘米长的物体。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小纸条、练习纸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师:大家量过物体的长度吗?你知道在古代,他们是怎样量的吗?有人想出,用身体的一部分来做测量工具。(出示:图片“一庹”)

师: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称为1庹,看这个草垛有多长? 生:2庹。

还可以用步数来计算一些物体的长度呢。看,这根竹竿有多长? 直到今天,英语中的“尺”feet还是“脚”的意思呢。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称作1拃,来,看看你的一拃有多长? 师:大家想不想用身体上的尺子———“拃”,来量一量咱课桌有多长啊?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请几个同学汇报一下。

师:好,老师来验证一下同学们量的结果对不对。老师开始用拃来量一量。

师:为什么我们量的结果不一样啊?谁的答案正确啊?

师小结:那桌子到底有多长啊?怎么让别人知道呢?看来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必须有统一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厘米)

二、实践操作,建构意义

(一)建立模型

1、认识1厘米

师:厘米是个新朋友,大家对厘米比较陌生,那么我们就从1 厘米开始来认识它。

(拿出一个小正方体)

师:小正方体的一条边长就是1厘米。拿出你的一个正方体,来看看1厘米有多长?

师:把你手中的小正方体放下。用你的食指和拇指来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师用手中的小正方体去下面找几个学生比划的1厘米验证一下)

2、感知1厘米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赶紧和同位一起去找找!

生: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田字格的宽大约是1厘米,订书钉的宽大约是1厘米等。

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1厘米,你感觉1厘米的的长度怎样? 学生可能交流:1厘米很短,很小。

师小结:是啊,正是因为1厘米的长度很短,所以人们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3、感知2厘米

师:2厘米有多长呢?你知道吗?

生:2厘米有两个小正方体连起来那么长。师:再用你的手来比划一下2厘米有多长。

师:请大家来找一找,在老师为你准备的小棒中,哪根的长度大约长2厘米?举起来看看!

师:同位互相检查一下,他拿的对吗? 师:知道2厘米有多长了吧?再来比划一下!

4、感知4厘米

(拿起一个4厘米长的小棒)

师:请大家拿出黄色的小棒,估测一下,它有多长?

师:它到底有多长呢?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来量量吧!师:你是怎样量的?

生:我是用了4个小正方体。一个正方体是1厘米,它有4个小正方体那么长,就是4厘米。

生:绿色的小棒是2厘米长,它有2根绿色小棒那么长,就是4厘米了。

师:同学们真厉害,要知道这根黄色小棒的长度,只要看看它有几个小正方体那么长就行了,还可以看看有几个绿色的小棒那么长。(收小棒学具)

5、反馈练习

师:我们来做个测眼力的小游戏!

(课件出示:橡皮、小刀有几个小正方体那么长)

(二)认识尺子

1、认识尺子 师:过渡语言

每人都有尺子,仔细观察一下上面都有什么? 学生很积极的举手

师:先别急着说,我这儿也有把尺子,看(课件出示一把空尺子)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你的尺子没有数字!

师:是吗?好,按你们说的,我添上数(课件出示刻度数),行了吗? 数字——从小到大排列。生:不行不行!师:怎么还不行?

生:还没有那些小线、小道道!

师:你们的都有吗?真善于观察,(课件出示刻度线)是这样吗?现在行了吗? 生:行了。

师:这些长长短短的线,知道叫什么吗?

竖线——三种长度不同的竖线都叫刻度线。每条最长的刻度线下面对着一个数 师:如果你仔细观察,尺子上还有一个特殊的小标志(课件出示:cm),快看一看你的尺子上有吗? 生:有!厘米——cm。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再梳理、总结,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使学生掌握了直尺的基本构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2、找尺子上的“1厘米”。

师:尺子上的1厘米在哪里呢?我们用小正方体来量一量。

生: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1刻度到2刻度,2刻度到3刻度等的长度都是1厘米。

那从刻度1到几也是1厘米啊?

【设计意图:1 厘米表象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需要借助尺子直观上感受使孩子对1厘米长度初步建立表象,通过各项活动使孩子在观察、想象、比划、寻找等过程中深刻丰富了表象。】

3、认识几厘米

师:认识了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吗?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用课件演示2厘米的长度。师:你还想认识几厘米?

生可能交流:2厘米、3厘米、4厘米„„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随后交流,得出结论:几厘米就是几大格。

(三)用厘米作单位测量

1、师:老师这里有一根小棒,请你仔细观察一下,猜一猜,这根小棒大约是几厘米?估计的准吗?

生:学生进行估计,同时用尺进行测量验证自己的估计。

2、师:你们是怎么量的?请同学演示测量方法。请几位学生在投影上测量6厘米小棒

师:看,这位同学是怎么量的?

生:他把一端对准0刻度线,另一端对着6.师:这样行吗?真了不起,老师没教,他就会测量了,谁还是这样量的? 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

另一位学生上台展示从刻度2到8 师:怎么这也是6厘米?

生:也有6个1厘米,所以也是6厘米。

师:一位同学是从0刻度线开始量的,一位同学不是从0开始量的,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更好?

师:大家想法不一样,到底哪种好呢?我也量了几根小棒,请你快速的说出它的长度,好吗?

(课件:前三根都是从0刻度线量,学生反应很快也很准确;最后一根是从刻度2~9,学生第一反应9厘米,接着有学生出现争议,有的说7厘米,有的说8厘米)

一位同学上台,带着大家数了数有7个1厘米,确定是7厘米。师:你们现在想说些什么? 生:从0开始量好!生: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师:这个发现太有价值了!0刻度——标志着开始。所以通常咱们都是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到几就是几厘米。

3、师:大家都会使用尺子量了,请同位合作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测量物体长度前先想策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同桌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取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能力。】

三、学习拓展,解决问题

1、估计和测量自己一拃的长度

师:生活中,我们身体上的尺子---拃也是一个很好的测量工具。先估一估自己的1拃有多长,再量一量一拃的长度。学生交流自己估计和测量的结果。教师课件演示怎样测量一拃的长度。

师小结:同学们都量出了自己1拃的长度,如果你去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你的1拃有12厘米,它有两拃长,是多少厘米呢?如果1拃是14厘米,两拃是多少厘米?

2、估计老师的一拃长度

师:估一估老师的一拃有多长呢? 学生交流。

师:量一量:一端对着0,另一端正好对着19,老师的一拃有多长?

3、同学们回到家以后还可以量一量爸爸、妈妈一拃的长度,如果对自己的小手感兴趣还可以量一量自己的手宽、手长。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 的数学问题,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回家量爸、妈一拃的长度把知识延伸到了课堂意外。】

四、自主练习,学以致用

1、量一量。

学生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交流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2、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完成后,课件演示。

3、课堂小测

课件出示小测题,学生完成。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练习,能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小测,是为了检测目标达成度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五、回顾反思,交流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生交流,教师点击课件利用丰收园做好评价。

【设计意图:交流分享收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以及思维、方法进行梳理,做到融会贯通。及时评价,则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的快乐。】

在古代还没有发明尺的时候,人们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测量长度。比如带一根绳子在身上,需要的时候就用它来比较长短,古埃及人就使用绳子丈量土地。有人想出,可以用身体的一部分来做测量工具,如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两端的距离称作1柞(Zhd),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称为1度(tu引,在我国古代丈量土地的时候,也经常用步数来计算。我国古代带有刻度的尺子叫“矩”,相传矩(尺子)上所划分的格,是鲁班所创,鲁班的另一发明是能正确画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称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规贝lJ的。孟子说“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鲁班对统一尺寸标准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古代不同时期,一尺长短都不同。最短的是商代,一尺等于今天的16.95厘米,也就是大约17厘米,最长的在宋元时期,一尺等于今天的31.68厘米,大约32厘米。英国政府以女工的脚作为标准,把它的长度定为一“尺”,再按这个标准单位制作一定长度的木条或者金属条,作为大家通用的度量工具。所以,直到今天,英语中的“尺”还是“脚”的意思。

第五篇:《认识厘米》教案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设计及教后感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认识厘米》第61-63页。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的关系;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初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长度的概念。教学难点:

掌握用刻度尺(米尺)量长度的方法。教学准备:

米尺、断尺、一个长方形(接近正方形)、11厘米和10厘米的纸条、小图钉、田字格本等实物,课件。

课前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有两位新朋友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认识这两位朋友吗?(出示喜羊羊和懒羊羊)他俩你们喜欢谁呢?为什么呢?那你们是想向喜羊羊学习还是向懒羊羊学习呢?这是喜羊羊对大家提出的课堂要求(小黑板出示课堂要求),你们能做到吗?好!那老师就看你们的行动啦!

【设计意图:最近孩子们很迷喜羊羊和灰太狼,在课前和孩子们聊聊天,以他们喜欢的人物引发兴趣和积极性,又以心中的榜样提出课堂要求,相信孩子们会更加有信心。】 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导入新课

教师把10厘米长和11厘米长的红纸条和黄纸条,分别竖着和横着贴在小黑板上,举起来让学生观察看哪根纸条长哪根纸条短。(可能有的学生说竖着的长,可能有的说横着的长)

这时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究竟这两根纸条哪根长呢?(学生可能会说可以比一比或者用尺子量)教师把两张纸条放在一起比一比,得出黄纸条长。

教师继续提问:我们虽然知道了哪根纸条长,但是它们的具体长度却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吗?教师相机拿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要知道一个东西的长度只凭眼睛看往往是不准确的,需要用尺子去量。如果要量像刚才的纸条、铅笔、粉笔这些比较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做单位量东西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设计意图: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做了大胆处理,体现了尊重教材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思想。通过让学生进行比较两根纸条的长度,产生发自内心的一种需要——怎样才能知道两根纸条到底有多长,知道需要用尺子去量,进而引出长度单位——厘米。】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猜一猜:)那1厘米有多长呢?谁来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大家。

2、认识米尺

师: 那刚才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认识米尺后就知道了。(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尺子上都有长短不同的线,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还有cm两个英文字母。)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再一起看大屏幕上的尺子(多媒体演示),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提问:你们的尺子上有几种刻度线? 每个数字都对着哪种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生: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这也是起点,字母cm表示一种长度单位——厘米。

3、认识1厘米、几厘米(1)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我们在尺子上认识了刻度线,还有很多很多数,特别是0这个数,在尺子上表示起点,那么作为一个单位1厘米有多长?(板书:1厘米)(多媒体出示一把尺子,在0和1之间有一条红色的线段)。这就是1厘米。谁来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也是1厘米?(归纳出: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的尺子,你能找出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吗?(多媒体出示一把尺子,用红色线段分别演示2厘米、3厘米、5厘米的长度)

(生:从0到2是2厘米,从1到3是2厘米„„)师:那你知道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吗?5厘米呢?(生:从0到3是3厘米,从3到6是3厘米„„)(2)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1厘米,请小朋友用大拇指和食指在尺上比划一下。(多媒体演示)接着出示问题: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指名学生回答,多媒体演示手指、图钉、田字格,教师可以实物投影量一量这些东西)

师:请小朋友在自己的身上找找看,看看哪些东西和1厘米差不多长,看哪个小朋友找到的多。(眼睛的宽度、嘴唇的厚度、纽扣、拉链的宽度…)(教师予以表扬:喜羊羊看到小朋友们表现这么好,心里可高兴啦,你们可不要放松呀!)

师: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么怎样用厘米做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孩子们感受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把生活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加深对1厘米长度的认识。】

4、用厘米量

(1)师:大家还记得这两张纸条吗?(出示开头的那两张红黄纸条)现在我们就可以用学到的新知识来测量这两张纸条的具体长度了!

(2)学生量好后汇报,提问:谁愿意说说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名回答,教师可以适当提醒)

⑶教师在学生说明后再一次操作,边示范边小结:量时,先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这根纸条就是几厘米。现在这张纸条的右端对着10就是10厘米,对着11就是11厘米。

三、巩固练习,发展思维

(1)师:喜羊羊看到大家这么爱动脑筋,忍不住想考考大家了,你们有信心迎接挑战吗?(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回答)(再次突出对准0刻度,且要放平)

(2)师:小朋友们都有一双火眼精睛,老师也想来考考大家,(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量,量前教师再次提醒量法,量时巡视指导,指名回答。

(3)师:小朋友们今天可真爱动脑筋,喜羊羊还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迎接下一个挑战吗?(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讲评订正。(教师强调:测量结果不一定是整厘米数,接近整厘米的长度可以用“大约几厘米”来表示。)

(4)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身边没有合适的测量工具怎么办呢?其实我们身上就有很多“尺子”,想一想,你身上的尺子在哪里?(教师启发:一手掌长,一手掌宽,一拃等等)(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让我们先来量一量吧!教师领着学生量,让学生伸出左手,五指并拢,把尺放在手掌最宽处,尺的0刻度对准手掌的左边,看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然后把各人量的结果填在书上,学生按照此方法独立量食指的长度。然后要求学生:用你身上的尺子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比如手臂的长度,课桌的长与宽,铅笔的长度,数学书的长与宽等等)。【设计意图:“有价值的”数学应与生活密切联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的“做数学活动”中产生,方法的选择也让学生在“做数学活动”中领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一部分,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尝试,遇到问题互相帮助,从而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学习数学的欢乐。】

(5)拓展:出示两条同样长的彩带,分别给两个学生不同的尺子,一把正常的学生尺,一把是尺的左端断了一截,看谁量的准确。由此引发争议,破尺子能量吗,怎样量?

学生上台演示(实物投影),如果学生产生疑惑,可以求助台下的学生,或者教师提醒。全班一起探讨以不是0为起点的测量方法。

【设计意图:这是对新知识的延伸,这一层次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你对你今天的学习满意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出示一个看似正方形的长方形,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然后让学生想办法验证。

2、放学后在家里找几样比较短的物体量一量,并记录下来。

【教后感:本节课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单位的名称,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厘米不多,对这个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为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以儿童的知识经验和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对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组合。

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学要以游戏化、生活化的形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探究的兴趣。本节课前,我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和灰太狼作为聊天的对象,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然后再以两根纸条的长度引入新课,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需要度量。在新授课时,让学生充分认识直尺上的刻度,初步知道1厘米的长度,并能在直尺上找到2厘米,3厘米,5厘米„„的长度,可以从刻度0开始,也可以从其它的刻度开始,同时用手指比画一下长度。在估、量的过程中,除了强调正确的测量方法之外,还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水到渠成地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在设计巩固练习时,由简入难,层层推进,在这一部分,我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释疑解难,加深对知识的内化。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质疑的习惯和释疑的愿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生群体间的交流,建立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概念,同时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还注重指导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学生“求同”思维的基础上,鼓励并引导“求异”思维。问题设计上,注重探索

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化和最优化。

整节课教学很流畅,只是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东西的长度了解不多,估计不准,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下载《认识厘米》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厘米》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沈庆欢 一、创设情境,统一标准。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答)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个故事,故事里还有一个问题呢,可要仔细听呀! 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想一想,徒弟为什么会把......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一个问题,可要听仔细咯! 引入“阿轩的新衣” 这衣服怎么做小了呢?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老人的手比较大,小孩的......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不同的标准来量物体的长度,结果也是不同的。知道统一单位的重要性。 2、使学生认识尺。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目的]: 1. 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 2.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 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教案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小朋友们,课桌是我们天天要用的,看,这三个小朋友在测量课桌的长边呢。(播放录音)这里的一拃就是张开大拇指和......

    认识厘米教案

    阿福的新衣 -----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