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福禄贝尔幼儿园中班关于沉浮的学习教案

时间:2019-05-13 21:5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都福禄贝尔幼儿园中班关于沉浮的学习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都福禄贝尔幼儿园中班关于沉浮的学习教案》。

第一篇:成都福禄贝尔幼儿园中班关于沉浮的学习教案

中班关于沉浮的学习

摘要

自二十世纪起,就有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注意到儿童对世界的最初理解,并相继揭示了超乎人们想象的儿童的认知能力。我国的学前教育也强调要以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进行教学。但事实上,我们经常容易忽视幼儿的已有经验,也很难把握幼儿实际的认知能力。本研究试图以幼儿对“浮力”的原始理解为出发点,选取了某幼儿园共24名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首先,查找了很多相关文献情景,对中班幼儿的认知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考察到“前概念”对于中班儿童科学学习的影响;其次,用了对幼儿进行访谈的方式来探究幼儿关于沉浮的认识现状;最后对几名幼儿教师进行相关科学教育的访谈,以获取幼儿教师对于科学教育的理念,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尝试找到对中班幼儿科学教育的理想途径。

引言

1、幼儿自身从出生开始渐渐对周围的世界有了自己的见解,但在限时生活中却常常被忽视。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适用研究开始,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幼儿对限时世界的原始理解,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研究越来越广。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是基于自身与世界的接触而产生的,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并不局限于我们想象的范围。而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幼儿的缘由理解,而轻易地否定甚至嘲笑幼儿的见解,这种理念直接影响到幼儿教师开展的教育活动中。成人对于幼儿认知能力的了解程度直接造成成人对幼儿的认识的偏差。这种偏差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的发展,给学前科学教育带来极大的困扰。因而探索幼儿的已有认识和认知能力,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教育幼儿,促进幼儿的发展。

2、幼儿对于周围世界的认识有很强的理解力,一旦这种理解力出现偏差,它的反作用是极其大的。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其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也存在一些含糊不清的问题。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强调了教育工作者忽视了学生原始认知,同时没有意识到消除原始认识偏差的难度。

3、学前科学教育充分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教育的改革发展的进程越来越快。幼儿的科学教育也被纳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教育工作的基础,起着基石的作用。我国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给幼儿科学教育领域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在科学教育过程中会更加重视幼儿的原始生活经验,从幼儿主动探索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我国的幼儿科学教育依然存在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与改革的初衷相距甚远。对幼儿原始生活的已有经验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教育幼儿,引导幼儿的健康发展,同时,能够促进幼儿对于直觉经验的提炼和升华。

4、事物的浮沉问题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点。以往的研究表明,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一般是以概念化的形式呈现,儿童原始认识中的概念问题直接影响到幼儿对世界的理解。幼儿教师尝试让中班幼儿尝试判断物体的沉浮和采用何种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启发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这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源泉,对幼儿的影响也很大。在与外界的交流中,逐渐建构出幼儿对于富力的理解,从而促进自身对于世界的认识的加深。

研究问题

对于“浮力”这个比较深奥的概念,幼儿有着怎样的原始认识?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这个实验做比较深入的分析。下面就开始做详细描述,以下是具体研究方案及实施过程:

1、施测材料与设备

透明矿泉水塑料瓶 2 个,容积分别为550 毫升和380 毫升,扁圆形小木珠 1 个,一角钱硬币 1个,小木棍 1 根,约20 厘米,带细绳的磁铁 1个,带细绳的回形针 1 个,形状、大小相似的小木块和小砖块,装盐水的眼药水瓶(厚度、长度与木块、砖块相似),用于盛水的透明小塑料桶、铁丝等。

2、实施过程及结果分析

本研究的实施包括两大部分:问题解决和对沉浮的不同情景的探究。(1)问题解决

设置问题解决主要是为了了解幼儿对于富力的原始认知的程度,也可以发现幼儿利用富力的原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首先将550毫升的矿泉水瓶灌满水。让中班小朋友确认一角钱的硬币和扁圆形的木珠。其次拿出空的380毫升的矿泉水瓶,将硬币和小木珠放入瓶中,让小朋友想办法把小木珠和硬币拿出来,前提条件是不能斜着或者倒立过来,让小朋友各抒己见。最后在适当时候给他们提供磁铁、回形针、小木棍、盛了水的矿泉水瓶这些工具,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情景中,只能将大矿泉水瓶中的水倒入小矿泉水瓶,才能将木珠取出,只要做出类似于“木珠在水里要浮起来”的解释,则视为正确解释。在使用了水的幼儿中,有些做出了正确解释,有些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不合理。笔者将他们的情况按相对比例进行统计,如下图:

50403020100未倒水倒水但未正确解释倒水且正确解释

(2)对沉浮的不同情景的探究

作这一研究,主要是为了获取幼儿对浮力这个概念性比较强的理论的原始认识。

首先呈现木块漂浮的情景,让小朋友回答浮沉的问题,这里不直接指向“浮力”这个概念,希望能通过引导,开发出小朋友对于整体信息的把握。其次是呈现砖块沉入水底的情景,基本上重复“浮”情景的步骤,询问小朋友沉在水底的硬币为什么没有浮上来,有没有借助水,如果有回答“有”的声音,则继续追问,适当提点。如果小朋友进入思考状态,则继续询问,若没有,则进入悬浮情景。最后的悬浮情景是保持物体既没有浮在水面也没有接触底部的状态,使用的道具是盛着盐水的眼药水瓶。这一情景测验也是第一个情景的步骤,询问,追问,最后引导解答。

在“漂浮”的各个情景中,中班幼儿的81.25﹪的回答是围绕物体本身的,只有6.25﹪的回答是围绕水。他们主要是从物体性质这个方向来解释“浮”的原因。总体上看,幼儿最倾向于提供的解释是“水量”、“物体的大小”、“物体的轻重”,这几类解释更占总数的16%左右,其中有1名幼儿在解释“浮”的情景时,将原因归为木块具有“浮性”,即能够浮的性质。可见大部分幼儿对于“浮”的原因的回答已经有了一定的方向,开始考虑用物体的性质和水的多少来解释。

605040水量物体的大小物体的轻重浮性其他百分比3020100解释原因(3)幼儿对于浮力的绘画描述

24名中班组幼儿较清楚地表现出三个物体在水中的情况,其中13名将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较清晰且正确地呈现出来,另外有5名只画了两个物体,位置关系不明确,其它小朋友的画则或多或少地与实际情景有些差距。例如:

有些小朋友以一个小故事的情景正确地清晰将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表达了出来。例如:

文献回顾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前概念

笔者在研究开始前,查阅到的很多相关文献提到“前概念”的表述,且方式非常丰富,李高峰、刘恩山在《前科学概念的研究进展》中将有关前概念的已有研究中所使用的术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科学知识为依据,即根据儿童的回答是否与准确的科学认识一致,如:谬误、错误理解、迷信观念、迷思概念、错误观念等;另一类是以自我描述为依据,即描述儿童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以分析解读儿童个体的解释,如:自发知识、相异概念、原始概念、直觉观念等。这个术语暗示了学习者的已有认识和解释是有一定理由和合理的,“它给拥有这些概念的学习者以智力上的尊重”,并对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去解决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有着重要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从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学校传授的科学知识。可见,该术语比“错误概念”多了一层积极的意义。

黄维的《了解学生前概念的策略》认为科学知识包括科学概念和模型(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果说前概念是起点的话,科学概念就是目标。李怡红在《以光学为例浅析儿童科学前概念的成因及教学》这篇文章中,以光学知识中儿童存在的科学前概念为例,简要分析了儿童前概念形成的原因,并针对这些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有一定的知道意义。在陈素平等人的《7-12 岁儿童的浮力前概念的探查报告》这篇文章中,则旨在探查7-12 岁儿童关于浮力的前概念,以期为我国小学科学课程与教材建设中关于浮力的内容编制和有效教学提供依据。吴丹的《前概念——学生掌握科学概念的基石》这篇文章中,则认为前概念是学生掌握科学概念的基石,并对“前概念”结合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进行了一些研究。在徐江平的《科学前概念:科学知识的生长点》这篇文章中,紧紧围绕《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过程,描述了初中学生科学前概念的表现及特点,揭示了初中生科学前概念的成因,提出了科学前概念转化的策略,强调了科学前概念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生长点。张益樑的《科学概念教学中“前概念”的运用与应对策略》中提到,如果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结果,那么,我们不需要了解学生头脑里想的是什么,但我们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获得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从而形成科学概念,因此我们必须知道学生原来是怎么想的?尽可能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前概念水平,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述,在学生进行系统学习之前就已经具有的想法叫做“前概念”,它对于教学有很大的作用,充分利用“前概念”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浮力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关于“浮力”知识本身的讨论颇多,比如:关于阿基米德定律的误解、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力不属于浮力的情况、教材对于浮力及其相关内容的设置、部分教师未对浮力进行全面理解和分析等等。可见,这一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的难度不可小觑,人们对它的理解容易存在一些误区。因此,笔者在此理出一系列的参考文献,以纠正对其的误解,尤其以幼儿对浮力的理解角度,开发出幼儿对于浮力的创造力。

陈素平等《对7-12 岁儿童的浮力前概念的探查报告》这篇文章中提到浮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7-12 岁儿童在未经过正规的关于浮力的科学学习之前,对引起物体在水中处于漂浮、下沉、悬浮三种现象的原因解释主要归因于物体自身的重量;小部分儿童开始有“比重”概念的萌芽;大部分儿童认为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物体在水中的状态。他们在解释现象时会倾向于“定性理论”,还难以构建“定量证据”。儿童对浮力的误解将影响其对浮力的后续学习。曾珍的《3~6 岁幼儿浮力的前概念及其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论文中,讲述了很多关于学前儿童关于浮力的认识与运用,给幼儿教师很多教学启示。袁美英的《5~7 岁儿童沉浮概念的发展》中,提到皮亚杰关于浮力的见解。文章提到,皮亚杰在关于漂浮的船的研究中将儿童对物体沉浮的预测和因果解释划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5 岁以前),儿童用万物有灵论的和道德方面的原因解释船漂浮;阶段二(5~6 岁),儿童认为船漂浮是因为它重;阶段三(6~8 岁),儿童认为船漂浮是因为它轻;阶段四(9 岁开始)儿童开始理解船的重量和液体成分重量的关系。Rowell等人的《Teaching about floating and sinking: an attempt to link cognitive psychology with classroom practice》,根据研究认为:学生习惯于根据物体的外观(如体积、实心或空心)来判断物体的浮沉,因此要让学生理解沉浮规律,教师首先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逻辑的论证来帮助学生理解密度概念,他们认为浮沉的主题提供了一个适度的教学平台,这个平台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具体推理向抽象推理的跃迁。罗海军的《中小学生对浮沉现象及其原因理解的案例研究》指出徐章英通过调查发现,在接受沉浮条件和浮力的计算公式时,学生会受到有关概念混淆的干扰,以及感性经验的干扰,对于沉浮认识的发展遵循“沉”——“浮”——“浮体”的层次。

在国外,很多人利用自身及其它学者的研究数据,发表了有关浮力的见解。Hewson等人的《 Effeet of instruction using students’ prior knowledge and conceptual change strategies on science learning》以 40 名 14~22 岁南非地区的中学生为对象,研究学生沉浮相关概念的想法时发现,学生无法正确解题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对“密度”缺乏正确的概念,尤其是对“体积”做了错误的推论,同时,学生很少用课本上的概念来回答密度沉浮的问题,而是以自己关于质量、体积、力和密度等的前概念来回答密度沉浮的问题。徐杰《大班幼儿沉浮概念转变教学之研究》指出,Denticini的研究表明,6~8 岁儿童认为决定沉浮的主要因素是物体的重量、组成、形状。吴同华《对农村初中生浮力相异构想的研究》提到,Mullet通过研究发现,学生总是倾向于混淆质量和体积、压力和压强的概念,要理解浮力或者把物体的重量和该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进行比较都是很困难的。质量、体积、压力和压强的潜在概念会影响儿童理解该规律。Kohn Amy S.的《 Preshooler’s reasoning about density: Will it float?》研究发现,4~6 岁幼儿对于密度有初步的概念,主要从重量和大小来判断物体沉浮,其概念想法与成人类似,3~4 岁幼儿在判断物体沉浮时没有采用一致的标准。Bliss的《Piaget and after: The case of learning science》根据研究得出了对中学教师有指导作用的结论:在能够分离相关变量、从中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理解比率和比例、有对不可见变量进行推理的能力后,儿童才能用公式明确表达出沉浮的规律。

在台湾,对于浮力的解读,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黄湘武等人的《学生推理能力与概念发展之研究》,对国小 4~6 年级、国中 1~3 年级、高中 1~2 年级、师大文理科学生及在职进修理化教师关于浮力概念的理解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错误概念的发生相当普遍,没有递减的现象;多数国小学生容易受到日常生活经验的误导,认为空气是产生液体浮力的原因,当空气抽掉后液体的浮力会消失。郭重吉的《利用晤谈方式探查国中学生对重要物理概念的另有架构》中,通过对初中生的研究,发现学生认为物体浮在水面的原因是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它是中空的,船之所以能浮起来是因为轮船所用铁的密度比水小、船是空心的且充满了空气、船内有特殊的机器或船身的形状设计特殊,物体在海水中容易浮起来,是因为海里面有盐分的关系。吴同华的《国内对浮力理解的研究》提出,在江新合等人对各年级学生有关浮力相关概念的研究中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及地区的学生普遍具有浮力相关的迷思概念,并无太大差别,而且不因年级的增加而发现任何递减现象。徐杰《大班幼儿沉浮概念转变教学之研究》中阐述,陈玉真对台湾 36 名 4~6 岁幼儿沉浮概念的发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幼儿会依据物体的重量来对物体的沉浮进行猜测(67%)、分类(71%)及观察比较(67%);经过教学的幼儿对沉浮概念的理解在教学前后达到显著差异。

重要性

本研究探讨了中班幼儿对于“沉浮”现象中的重要概念“浮力”是如何认识的,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开展相关活动的情况是怎样的,她们对于“沉浮”活动有着怎样的理解,幼儿又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有知道性的意见。

意义

笔者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查阅发现,以往的研究大多是从影响“沉浮”的因素等方面入手的,更多的是以学龄阶段儿童为研究对象,而关于儿童对“浮力”本身的认识的研究比较缺乏,针对3~6岁幼儿的研究也较少,本研究将为丰富儿童的朴素物理理论做出努力,并希望能够帮助成人更多地了解儿童的已有认识,引起教师对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反思以至于更好地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高峰,刘恩山.前科学概念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7)[2]徐杰.大班幼儿沉浮概念转变教学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吴同华,陈万平,孟立群.国内对浮力理解的研究[J].物理教师.2006 [4]周淑惠.幼儿自然科学经验教材教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6,43-44 [5]大卫·杰纳·马丁著,杨彩霞、于开莲、洪秀敏、苏伟译.建构儿童的科学——探究过程导向的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6]袁美英.5~7 岁儿童沉浮概念的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8 [7]霍华德·加德纳著,张开冰译.未受学科训练的心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8):1 [8]吴同华,陈万平,孟立群.国内对浮力理解的研究[J].物理教师.2006 [9]黄湘武,黄宝钿.学生推理能力与概念发展之研究[A].台北市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台湾认知学习研讨会专集[C].1987 [10]简·约翰斯顿著,朱方、朱进宁译.儿童早期的科学探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12):4 [11]James H Wandersee , Joel J Mintzes, Joseph D Novak.Research on alternative conceptions in science [M].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4: 177-210

第二篇:课题:第一章第二节福禄贝尔教案

课题:近代的幼儿教育思想-蒙台梭利 课型:新授型总序中第个教案第一章第二节 编写时间:年-月-日首次执行时间:年-月-日第节

【教学目的】

1.了解国外近现代的幼儿教育思想 2.了解我国近现代的幼儿教育思想 3.【教学重点】

1.国内外各教育家关于幼儿教育的思想 【教学难点】

1.各教育家关于幼儿教育家的总结 【时间安排】 1 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内容】唱两首歌曲 【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学生课堂介绍教育家生平〖推进新课〗

(一)蒙台梭利的简介

意大利教育家,(1870-----1952),幼教之母。1870 年8 月31日玛利亚· 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父亲亚历山德鲁· 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

(二)生平与教育活动

1.十三岁时,她选择了多数女孩不感兴趣的数学,进入米开朗基罗工科学校就读。且于 1886 年时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奠定了数学基础。中学毕业后,在进入国立达文奇工业技术学院,学习现代语言与自然科学。

十六岁(1886 年)进入工科大学,专攻数学。因后来发现对生物有兴趣,于1890年进入罗马大学读生物。读了生物,蒙特梭利觉得对医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学医。26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获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罗马大学和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随即在罗马大学附属医院任精神病临床助理医生,诊断和治疗身心缺陷儿童,开始对低能儿童的研究发生了兴趣。她深入研究和检验了伊他(Jean itard)和塞贡(Edward Seguln)的教育低能儿童的方法,在此期间,曾去巴黎和伦敦参观和访问有关低能儿童的教育机构。1898年,在都灵召开的教育会议上,蒙特梭利发表了以《精神教育》为题的演讲,阐述了对智障儿童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她指出:“儿童的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并向社会呼吁,智障儿童应当与正常儿童一样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1901年,蒙特梭利离开精神治疗学院,再次回到罗马大学,进修哲学、普通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教育人类学,以扩大和加深自己的理论基础,进一步研究教育正常儿童的方法,为以后从事正常儿童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论教育理论

一、儿童具有天赋生长的潜

福禄贝尔设计的“恩物”和手工材料是他借以唤起儿童自我活动表现的两种重要媒介。

儿童不是一块泥土,也不是一个无知无能者,只能依靠成人的摆布。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之为“内在潜力”,或把它总括为“人类的潜能”。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例如:儿童对声音、节奏和语言结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当环境中充满各种声音时,婴儿能自然而然地、无意识地从中区分出人的嗓音。渐渐地,不需要任何意识努力或成人直接的传授下,儿童就能记住本国语的声音、节奏以及词语、语义和句法。

二、儿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灵 因为儿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灵。

正是这种具有吸收性的心理帮助幼儿获得关于环境中的各种经验,使之成为自己心理的一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模式。

三、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 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有规律、有秩序的环境

美观、实用、对幼儿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

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和教具 可让儿童独立活动,自然表现

五、幼儿教育的内容 1.感官教育 2.读写算的练习3.实际生活练习

归纳总结:福禄贝尔与蒙台梭利儿童思想的异同

〖布置作业〗总结卢梭、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板书设计】近现代的幼儿教育思想 【视野拓展】 【作业批改记录】无 【教学后记】

第三篇:福禄贝尔数学课教案

福禄贝尔数学课教案 第一课:数数游戏

1、初步接触导入 积木数字游戏

利用恩物6中的不同体让蓓蓓来亲自动手拼摆数字1—10,来引起她的兴趣。

2、引出数数游戏:谁先到达

利用恩物5和恩物10,其它的利用纸张制作

制作游戏板,然后通过抽数字的方式,看谁先抵达目的地。通过游戏,跟孩子一起快乐的数数。这个游戏可以比较数的大小,游戏中还使用写有前、后的色子,前相当于加法,后相当于减法,为以后运算做基础。

3、巩固环节

利用教室,将游戏放大,让蓓蓓来量出从教室的一头到另外一头需要多少步,然后来比一比谁最先从教室的一头到另外一头。

第四篇:为什么说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时真正意义的幼儿园

为什么说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时真正意义的幼儿园

1.答:(1)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形式,体现了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因此真正意义的幼儿园必须能够体现专业性和系统性。(2)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是“幼儿园之父”,原因就在于他所创立的幼儿园具有一整套幼儿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

(3)福禄培尔创立的幼儿园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幼儿通过“恩物”来学习,这不仅尊重了幼儿教育的规律,而且对幼儿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实施体育的目的是.答:(1)幼儿体育是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2)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

(3)增强幼儿体质。(4)增强幼儿健康。

(5)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6)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简单说明外积木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答:(1)建构类游戏(玩积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通过玩积木,幼儿可以获得愉快的身心体验,促进其精细动作的发展,有利于幼儿的健康。

(2)玩积木时幼儿常用积木搭建生活中的建筑物,比如道路、小区楼盘、地铁站、医院、国家大剧院等,这对促进幼儿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3)搭建各种建筑物的过程中,体现着幼儿的主动创造,幼儿对建筑物形状、大小、结构、美观程度都有自己的把握,因此既可以提高幼儿的创造性,也有利于幼儿的审美发展。

(4)玩积木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搭建活动,可以获得关于积木形状、颜色、大小等的认识,促进幼儿数学认知的发展。

(5)玩积木过程中,会伴随着“垒高”、“稳定”、“斜面”等结构性知识,可以帮助幼儿认识有关结构的稳定性,不同形状物品的特性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幼儿感知科学现象。

六、论述分析题幼儿园德智体美吗教育的相互关系/ 1.答:(1)德、智、体、美诸方面统一于幼儿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2)体育可以促进智育、德育和美育的发展。例如,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思考解决遇到的难题的方法,思考玩具材料的玩法,这就是智育。体育活动中幼儿需要遵守游戏规则,学会同伴合作和公平竞争,这就是德育。一些体育活动比如舞蹈和体操表演,同样也在促进幼儿审美表现力的发展。

(3)智育可以促进体育、德育和美育的发展。例如,幼儿记忆力、观察力的发展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会体育动作;帮助幼儿理解社会规则;在艺术表现中同样体现出了智育的作用,幼儿如果对形状、颜色、规律等有较好的认知就可以更好地完成粘贴、画花边等美育领域的任务。

(4)德育可以促进体育、智育和美育的发展。例如,如果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他在体育活动中就更容易完成任务,而不至于与其他幼儿发生纠纷;良好地行为习惯有助于提高幼儿学习的效率,促进其认知的发展;对社会当中助人、合作等美好现象的认识,本身就是对美的感受的认知。

(5)美育可以促进体育、德育和德育的发展。例如,对美的感知有利于幼儿获得愉快的身心体验,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发展;同样,美的环境和氛围也有利于幼儿进行认知学习;另外一些优美的故事、儿歌、戏剧和舞蹈,本身就包含了对某种良好道德品质宣传,因此有利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

2.答: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 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教师、家长均是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A、B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

幼儿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我国幼儿教师的基本权利包括:①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③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的权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⑤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的权利;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2)我国幼儿教师的义务是: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保教计划,履行聘约,完成工作任务;③按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组织、带领幼儿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2.我国幼儿园的性质与任务?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性质。我国幼儿园的性质是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工作提供便利。

(1)幼儿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要服务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每一个幼儿都连接着一个或者几个家庭,因此幼儿园牵动了全社会。我国在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幼儿园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职责,要为“优生、优育、优教”起到保障作用,使家长能够积极投身工作,安心事业。为家长服务是幼儿园的另外一大任务,幼儿园担负着满足家长需求和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责任,指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进行家庭教育,和幼儿园协调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幼儿园担负着与社区、家庭交流和合作的重任,以促进各种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

(2)幼儿园担负教育幼儿的责任。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的任务是为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服务。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就体现在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提供全面的准备,开拓尽可能广阔的空间。②尽早发现幼儿的身心障碍,进行早期治疗。对于个体生理的残疾和障碍,如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补救。因此,对于3~6岁这个特殊的教育群体,幼儿园担负着早期发现幼儿身心障碍的重要职责。③对处境不利的幼儿进行补偿性教育,使广大幼儿接受平等的教育。21世纪推崇“教育人人平等”的理念,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园更应该坚持这一思想,保障每个幼儿的受教育权。

3.实施活动性原则:

(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教师要为幼儿提供物质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以及与同伴、教师交往的机会。相信儿童、放手让儿童进行操作活动、交往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儿童身心一定会获得自由发展。(2)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鼓励儿童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活动真正成为儿童发展的手段。教师要做到的就是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对待周围所发生的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参加到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鼓励儿童积极参加活动。经过长期的培养,儿童才会主动 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要正视儿童在活动中通过个人努力发现总结出的经验与发明,不要嘲笑儿童的探索,因为每一个新的发现与发明都是建立在前人成功的经验之上的。

(3)活动是多样的。儿童的发展需要是多样的,儿童的兴趣是活的和多变的,因而需要多样的活动满足其发展。活动以适合儿童的兴趣和能力、有益儿童的身心健康为最佳。

(4)活动不是装饰品。在幼儿园里,许多教师在组织一日活动中,往往出现以活动做点缀物的现象,这一方面说明教师对活动原则的不理解;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

4.保育工作者的工作范畴和任务?(1)保育工作者的工作范畴。保育工作者要有健康的身体,更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育工作者要对保教工作充满热情,关心儿童、热爱工作;要充分了解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知识和保教技能;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注意贯彻“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一体化”的原则,在对幼儿实施保育过程中穿插教育活动和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贯彻相关的教育原则和要求。在各类教育活动中,教师也应注意配合保育工作者开展相应的保育活动。只有做到了这几点,才可完成“保教合一”的任务。

(2)保育工作者的任务。保育工作者应该做到创造性地、健康地促进儿童的发育成长:促进儿童开放的心灵与生长的自由,注意培养儿童内在的活力与兴趣,发挥儿童的能力和潜能,给儿童以健康、完善的心智成长。在保育工作中,保育工作者必须做到了解每一个儿童体内的动机、需要,然后才能解释儿童的行为和发展,而不只是消极地了解儿童,应在工作中做出示范,使儿童从每一个保育者的身上得到经验,实现自我,以发展其潜在的本性。在进行保育工作时,保育工作者要注意每一个儿童的个别差异;对待儿童应该以一般健康、正常人的各种行为与生活的重要问题为主,诸如感情、友爱、道德、责任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地促进儿童精神生活的发展。

五、论述题

1.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教育原则及教育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1)基本教育思想。蒙台梭利以她广博的医学、生物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和精神病学等知识为基础,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

①发现儿童。蒙台梭利教育原理以“儿童生命”为其出发点,是关于“生命的原理”。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帮助儿童发展其生命。

②吸收的心智。蒙台梭利提出了儿童感觉特别敏感期的理念,也就是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敏感度。她归纳出以下几个敏感期:a.秩序敏感期。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从出生第一年就出现并持续到第二年,甚至在他出生后的第一个月里就可以感觉得到。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本身。b.细节的敏感期。幼儿在1~2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细小的细节上,如鞋子放到了鞋架的旁边,而没有放在鞋架上等。c.行走的敏感期。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d.手的敏感期。幼儿会朝外界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动力代表幼儿自我要进入外部世界之中。e.语言敏感期。1岁左右幼儿开始学说话,他们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

③自由的原则。蒙台梭利认为,要建立一种合乎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使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现。

(2)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肌肉练习、日常生活训练、初步的知识教育以及文化历史教育。

(3)教育方法。

①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每一个教师要根据儿童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一个能够帮助儿童发展的“生命的、活动的、真实环境”。所以,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当的教育、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②教师。在蒙台梭利学校任教的教师被称为指导员。她们的教学任务有别于其他的学校。因为在这里,教师只要做到三点就够了,即:观察指导、示范、准备。

③教具——活动材料。儿童的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具进行的。教具是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及所需要的环境来设计的。

总的来说,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就是通过教育引起儿童的兴趣和自由活动,在活动中,使儿童形 成一个生活集体,从这个集体中培养出真正的儿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2.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及特点是:

(1)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陶行知(1891--1946),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幼儿教育史上一份宝贵的遗产。①“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陶行知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幼儿教育,这是他通过对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思想与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

②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他认为,建设中国式的幼稚园,应使幼稚园适应中国的国情,城区需要幼稚园,农村需要幼稚园。

③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儿童有很强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与环境的斗争中获得并遗传下来的人的才能精华,发挥、加强、培养这种创造力是教育的任务之一。④教育内容。亲近自然、虚心好学、孝顺父母,养成好习惯、勤读、善于学习等。

⑤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⑥开办师资培训。使幼稚园教师具有:奉献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身作则,感化人的精神;不断开拓,勇于创造的精神。

(2)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①基本教育思想:儿童身心发展与社会环境相统一。张雪门先生认为,儿童身心的发展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儿童身心并不能自己单独发展,全靠对周围环境的反应。

②幼稚园课程。张雪门先生指出,课程的范围是很大的,包括技能、知识、兴趣、道德、体力、风俗、礼节及种种经验。

③幼稚园教材教育方法。幼稚园的教材应取材于儿童的生活,而且要适应社会生活,能充实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在脑力上劳心,手脑并用,热爱劳动,有互相合作及有自理能力。

④幼稚园教学法。张雪门对于如何进行幼稚园的教学,主要有三点意见:一是教、学、做合一;二是教材与教法融为一体;三是自由自动教学。

(3)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①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并反复强调幼稚教育不仅是一种正式的教育,而且是人生的一种最基础的教育。

②陈鹤琴的教育方法。陈鹤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儿童的几个特点,那就是儿童有“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儿童是易暗示的”。因此,他要求教师要以“做”为主,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③教育内容。陈鹤琴认为,要根据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陈鹤琴制定了幼稚园教育内容:儿童的健康活动;儿童的社会活动;儿童的科学活动;儿童的艺术活动;儿童的文学活动。

第五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沉浮教案(范文)

活动目标:

1、对物体的沉浮感兴趣,感知物体沉浮的现象,并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按沉、浮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够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学习用简单的符号记录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准备:水盆、水、石子、木块、泡沫板、空牙膏管、橡皮泥、饮料瓶、玻璃珠、记录单、集体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猜想

1、教师提问:前两天我们到植物园去玩,有的小朋友把树上落下的小花瓣扔在水里,发现小花瓣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材料,请你们猜一猜这些东西放到水里哪些会漂在水面上,哪些会沉到水底?

2、幼儿做记录。“请你将你的猜想记录在记录纸上。”

二、实验

1、幼儿动手实验,将各种物品逐一放入水中,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观察比较哪些物体会沉,哪些物体会浮,充分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2、将沉的物品和浮的物品进行分类。“请你将沉的物品放到一个玩具框里,将浮的物品放到另一个玩具框里。”

三、交流

1、请做完实验的幼儿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同伴交流。“和同伴说一说的实验结果。”

2、教师和幼儿一起将结果集体进行汇总。“小石子放到水里怎么样?”……

四、延伸:

教师提问:我觉得橡皮泥颜色很好看,我想用橡皮泥做一艘小船,我怎么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其他沉下去的东西怎么能浮在水面上?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怎么能沉下去呢?

下载成都福禄贝尔幼儿园中班关于沉浮的学习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都福禄贝尔幼儿园中班关于沉浮的学习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沉浮》及教学反思(五篇模版)

    《中班科学教案《沉浮》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有趣的沉浮》(5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有趣的沉浮》》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有趣的沉浮》!设计意图:孩子们在户外游......

    幼儿园大班科学《沉浮》活动教案专题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沉浮》 李国英 一、 设计背景 孩子们对玩水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会看到他们把一粒石子、一片树叶等投进水里,百玩不厌。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幼儿园中班幼儿科学教案《沉浮》及教学反思[推荐五篇]

    《中班幼儿科学教案《沉浮》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

    幼儿园中班学习

    王卯学校2014年春期中班学习内容 一 、语文 1、会写的字: 知认识本父好习男女老床幼字地户房用心吃走衣伞住伸今长短兔松师白两条青节又是皮球礼正直平立芽问洗背河面布宝高......

    幼儿园中班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1 活动设计背景这是一个中班的语言教学活动,水果是幼儿较为熟悉的、容易从生活中感知到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能看到并且也吃过,可以说教......

    幼儿园中班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1 游戏目标:1.能平稳地玩滑板,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2.练习手脚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3.体验游戏的趣味性和团结合作的乐趣,加强幼儿群体意识。4.初步培养幼儿......

    幼儿园中班教案(汇编)

    2017年3月6日—2017年3月10日本周主题《各种各样的桥》 一、主题目标 1、感受桥的多样性,了解的发展史和造型美。 二、区域创设: 《桥的故事》 1、收集有关的桥的科普读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