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锦瑟》教后反思
一篇《锦瑟》解人难
——《锦瑟》教后感
兰州市第三十三中学 张平
《锦瑟》一诗素来以难解著称,对高一学生而言,阅读理解方面有诸多困难和障碍。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力图先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进入诗境,避免把诗分解得支离破碎,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体味诗歌意境美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间以了解李商隐的用典的内涵和对诗歌主旨的探讨。
教学流程:先用李商隐名句对接导入,为本课创设教学情境;接着落实朗读,学生整体感知,自由畅谈读后感受,期望把握本诗感情基调;接下来,给予学生诗歌鉴赏方法指导,从诗歌结构入手,把握诗歌基本框架,先品读诗歌首尾两联;再品味诗歌中间两联的用典,通过意象体验作者的情感;然后,穿插诗人的生平和情感经历,以“悼亡”为主要基调解读诗歌,力求使学生体味诗境,感动于心。最后,给学生展示一些支持“自伤”观点的材料,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形成自己的观点,以增强对本诗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简要点评总结。
我在上这堂课时,进程是比较顺利的,学生配合得也很好,前面几个环节基本上达到预期效果,学生们也进入了诗境,感受到了诗的朦胧忧伤凄婉的意境,学生对诗的美感认知始终充盈于课堂,这也是我比较欣慰的,因为对诗歌的解读,美感比什么都重要,但最后一个环节因时间仓促,没有达到预设效果。
理解《锦瑟》里的四个典故,是本诗的教学重点,在学生了解典故内容的基础上,力求体悟其中的意境与情感,对课堂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我抛出自己对四个典故的理解,并以图再次激活学生思维,抛砖引玉,让学生有更加个性化的理解。
庄周梦蝶:岁月如梦转头空,如烟往事伤心怀。望帝啼鹃:杜鹃啼血自悲鸣,无边哀怨谁人解。南海鲛人:鲛人垂泪独对月,宦海沉浮无人怜。蓝田玉暖:良玉生烟可曾见,华年往事云海间。
这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接下来探讨诗歌主旨作的铺垫。“一篇《锦瑟》解人难”,李商隐这首短短的七言律诗,仅仅五十六字,却引出历代诗家的纷纭众说。如: 咏物说(写瑟之华美与音之清和),怀人说(令狐楚一婢女名“锦瑟”),悼亡说(对亡妻的深情悼念),追悔恋情说,寄托君臣遇合说,自伤身世遭际说等。诗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更是莫衷一是,其语近乎虚无。但不易讲解绝不等于不能讲解,那我们在 教学的时候,就应该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没有必要把主题定位。但是,话说回来,这种主题的定位也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不能让学生天马行空地乱说,教师还是要做好掌舵人的角色的。
悼亡诗(对亡妻的深情悼念),其诗《房中曲》为证:“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可见,锦瑟是妻子遗物,悼念亡妻作更贴近主旨。如何作解呢?
李商隐27岁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之女为妻,他与妻子共同生活了十三年,琴瑟和美。可命运无常,李商隐40岁这年春夏之交,妻子王氏去世,去世前未能见上妻子最后一面,这一残酷的现实,李商隐毫无心理准备,满腔浓得化不开的愁苦与无法排解的思念化成了一篇篇和着血与泪的悼亡诗。王氏之死,对李商隐的打击是巨大的,不仅是在生活上、心态上,甚至在诗风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义山诗中失去了从前的浪漫、痴情,意绪变得消沉、萧条。妻子死后,李商隐是真绝望,他已无心再接近风流,他甚至有了出家为僧的念头。七年后,四十七岁的李商隐罢官还郑州,未几病卒。悼亡诗正是积压在诗人内心深处最沉痛、最温软的情怀的书写。一个伤情的李商隐、一个重情的李商隐、一个人生不得意的李商隐,在妻子默默离去后,物在人亡,睹物生情,怎么不刺痛他那颗柔软的心呢?“一寸相思一寸灰”,此恨绵绵哪会有绝期呢?也许王氏死后才让义山真正体认到了家室之乐、妻子的挚情。“沧海月明珠有泪”,那或许就是李商隐的不绝的眼泪吧;“蓝田日暖玉生烟”,那或许就是王氏的绵绵的温情吧。
锦瑟,是妻子王氏之遗物,诗人睹物思人。王氏去世多年以后,当哀伤已经更多地转变为追忆之时,诗人抚摸遗瑟断弦,悲从中来,一弦一柱都唤起诗人对过去恩爱幸福美好生活的思念。但诗人只能与妻子在梦中相见。如颔联所言:如今你我只能在梦中相见,梦醒时分,我却依然沉迷于一场又一场虚幻缥缈的梦境里。一个“迷”字写出了诗人时常穿行在现实与梦幻之间,凄婉无限。想当年,你托情思于锦瑟之上,我俩琴瑟和美,而今,我只能将对你无限的哀思寄托于无尽的“追思”之中,犹如传说中的望帝将他国亡身死的哀痛托付于悲啼的杜鹃。一个“托”字写出了世事难料、人生充满悲欢离合的无奈,转眼间所有的美梦都成空幻。而今,你我已是阴阳两隔,每每回忆起曾经幸福生活的情景,令我满怀辛酸,禁不住潸然泪下,似鲛人泣泪。一切的一切一如蓝田玉气之烟云,可望而不可即。这种感情哪是现在追忆时才有的,即在当时早已就令人不胜怅惘了,意思正是:那么今朝追忆,这种怅惘又当如何,加重了凄婉哀愁之意,流露出一种迷惘,一种美好的感情失去后方觉得宝贵的追悔。自伤身世遭际说。首联,以“锦瑟”起兴。诗人聆听锦瑟之繁音,思华年之往事。对于李商隐来说,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却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中进退维谷,怀才不遇而竟致终生潦倒无为,挚爱的妻子早逝于华年,如今只留下诗人自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过去的人生犹如做了一场短暂而又迷茫的梦,往事如烟,一切已成虚幻;伤痛青春华年已逝,只是像望帝托杜鹃寄恨那样,将这种悲愁托付于追思了。沧海明月之时,蚌因为孕育不出圆润的珍珠而伤心落泪,而我身处圣明之世却遭冷遇,无法施展才华,以至宦海浮沉,如沧海遗珠,垂泪独对月无人怜。你可见哪蓝田之玉虽深埋地下,然而在和煦的日光照耀下,玉温润的精气却透过泥土,烟霞般升腾在空中。然而,“玉生烟”的前提是“日暖”,因此,诗句的背后隐伏诗人内心深藏的愿望:那就是将来能遇到识玉之人,还玉以清白。诗人以“沧海遗珠”“被埋之玉”自况。几多惆怅,几多无奈自在其中。尾联与首联的“华年”相响应,又是颔联颈联内容的概括,“人生之痛、曲解之冤、沉沦之悲、清明之愿”这些复杂的情怀,哪是到今日回想起往想时才有的,只是当时身临其境,早已令人不胜怅惘了,今朝追忆万般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的至苦之情,厚积而不散。
新课改背景下,教材只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抓手。用教材“教”,用教材“学”,而不是“教”教材,“学”教材。教者要敢于突破教材框架,整合教材资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勇于走出传统思维模式,真正用“活”教材。我们不要期望给教材给某一篇文章作一个全科手术,不要期望能全方位地驾驭教材知识点,不要期望我们的解读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我们于教材只是一个“对话者”,我们要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文本,张开我们和学生思维的所有触角、游目骋怀,自觉不自觉地抵达一种开阔壮美且意蕴深邃的境界。
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我谈不上艺术,只能力求尽量减少遗憾。在以后的教学中,真正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作课堂的主人,实现自主学习,彻底有效地贯彻新课堂教学理念。
我们的语文很感性地妩媚着,而我们很理性地活着。
2011年3月
第二篇:锦瑟
《锦瑟》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锦瑟》号称古典诗歌中的“斯芬克斯之谜”,一千多年来无数读者为之着迷。诗歌的主题朦胧,众说纷纭。它的主题的不确定性,使它成为探究性阅读或创造性阅读的最好文本,在对诗歌文本的探究过程中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所以教授本课我决定从诗歌结构入手,把握诗歌基本框架,先品读诗歌首尾两联;再品味诗歌中间两联的用典,通过意象体验作者的情感;然后,介绍诗人的生平和情感经历,以“自伤”为主要基调解读诗歌,力求使学生体味诗境,感动于心。最后,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观点的材料,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形成自己的观点,以增强对本诗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简要点评、总结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4.了解李商隐其人其诗;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历史典故及诗歌创设的意境。
2、鉴赏《锦瑟》凄迷的意境和华美的语言。教学难点
对诗歌主题、诗人情感的多样化理解。教学方法
改写法讨论法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投影】李商隐的画像
师: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晚唐才子,走近他迷一样的诗歌《锦瑟》。
二、点拨导学,合作探究
(一).探究如何朗读诗歌
1、请同学们大声、有感情自由朗读这首诗,体会诗歌的情感。
2、再读一遍,通过朗读传达自己理解。
学生朗读展示 请两个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传达自己理解。师:读了这首诗,你从诗歌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 说说你是如何处理朗读,将自己感受到的情感读出来的。教师针对部分表述清楚的发言要求学生总结如何读出这种感情 师:好,把大家的发言整理一下就是朗读这首诗歌的要求了。
明确:七律一般而言,断句为二二三节拍,或四三节拍。而重音当然落在后三字上。就此诗而言,比如“思华年”“成追忆”“已惘然”等等读的时候都应用舒缓悠长的语调。
(二).理解诗歌,展开想像
【投影】义山的《锦瑟》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梁启超
师:《锦瑟》难解,但不是无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它。
1、研究标题
请看教材注释①,编者说:“题目是截取篇首二字而成,实际上是无题诗。”你同意这一说法吗?“锦瑟”真的等于“无题”吗?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2.改写诗歌 【投影】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先来体会诗歌内容。《锦瑟》这首诗是一首律诗,大家试着把这首七律改为七绝、五绝。看看改后的诗大致表达了什么内容。明确: 【投影】 改编的七绝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改编的五绝是:锦瑟五十弦,弦柱思华年。此情可追忆,当时已惘然。还可以再压缩为:锦瑟弦,思华年。可追忆,已惘然。
小结:诗人看到锦瑟,听到锦瑟幽幽的旋律,我不由想起了自己青年时代。那是一段多么美好而又感伤的回忆啊,可是往事却如一片云烟,令我难以真切把握。板书:(哀怨的基调凄迷的意境)3.体味情感
师:压缩了诗歌,结构固然清晰了,但内涵却大打了折扣。“此情可待成追忆”句中的“此情”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我们还得从中间两联入手。请大家一起朗读中间四句诗。请大家结合注释,选你体会最深的一句说说。师:大家考虑好了之后,让我们来一起倾听几位同学的高论。
师:同学们的体会各有深浅,对诗歌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诗歌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一定的,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压缩诗歌字数的形式来理解中间两联的意思。请同学们再试着把这四句诗压缩成二十个字。
师: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他的改写成果,请给我们大家读一读!明确:二十个字可以压缩为
庄生迷蝴蝶,望帝托杜鹃。
沧海珠有泪,蓝天玉生烟。明确:十二个字可以压缩为
迷蝴蝶,托杜鹃。
珠有泪,玉生烟。明确中间两联内容:
1、迷蝴蝶。
此处的“迷”当为痴迷,迷恋。而蝴蝶恰是美好事物的写照。
为何是“晓梦”?短暂,易醒耳。
此为缠绵之情,虚渺之梦。
庄生,其实主语可以改为商隐,变成了“商隐晓梦迷蝴蝶”。当然也可以改为你,我,他。
2、托杜鹃。
先说杜鹃。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托,是为寄托。
何谓“春心”,正如李商隐所云: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小结:先是痴迷,然后是悲啼。那青春,梦想,那美丽的事物,总是如此让人肝肠寸断。
三、了解生平,知人论世
师: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解读极为不易。李商隐究竟在诗中写了什么事,我们已经无法了解了。诗人究竟表达了哪一种具体的感情?也许,只有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才能把握住。让我们一起了解李商隐的人生经历。
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李商隐或者给我们读一读你所知道的李商隐的名句? 【投影】 李商隐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投影】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于小官僚家庭。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正是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走上穷途之时。这个时期,整个的王朝在朋党纷争的风雨中飘摇。李商隐十七岁便以文才见知于牛党重要成员令狐楚,引为幕府巡官,25岁时,得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的奖誉,中了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任职,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自此,李商隐便被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旋涡。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政治上始终遭到排挤,在党争的夹缝中生存,奔走于四川、广西、广东等地,做些幕僚工作,很不得志。社会声望完全失去,被世人视为“忘恩负义”的无耻文人。李商隐不甘心就此罢休,于是告别妻子,长年在外奔波,但毫无结果。妻子也忧郁而死。
他本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抱负,却终身潦倒,得不到实现的机会,因此心情抑郁苦闷,四十七岁卒于郑州。存诗约六百余首。师明确:
1、珠有泪。
曾经有人这样诠释“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两句诗:诗人年少轻狂的自信与抱负在经历沧海桑田之后化为了明月之下的一滴清泪。这滴泪珠在历经千年的流淌之后在我的腮边轻轻滑落。
这里的“玉”和“珠”都是诗人的一种自喻,一种对自己才华的一种肯定和认可。只是年少时是良“玉生烟”的自信与狂放,而回首之时却是珍“珠有泪”的无奈与悲叹。那滴孤独的清泪在沧海明明的映衬下更显得孤寂清冷,令人无限伤感。这就是诗人一生的命运。
2、玉生烟。
“玉生烟”是指沉埋于山中的美玉,在暖日晴辉的映照下,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升腾。此句是说美玉虽沉埋土中,不为人所知,但光彩不能被遮掩,诗人以此比喻自己虽沉沦废弃不遇,但词华文彩终将显露于世,终将艳惊世人。这是风华正茂的诗人对自己未来与才情的一种高度自信。
板书:(华美的语言朦胧的主题)【投影】
正如崔珏在《哭李商隐(其二)》中所写: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投影】
《李义山诗集辑评》录朱笔笺谱云:“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感年华之易逝,借锦瑟以发端。‘思华年’三字,一篇之骨。三四赋‘思’也。五六赋‘华年’也。本仍结归‘思’字。庄生句,言其思历乱;望帝句,诉其情哀芳;珠泪、玉烟,以自喻其文采。” 【投影】
《锦瑟》常见主题探究
1、恋情说:锦瑟是一女子的名字,诗歌是追忆诗人年轻时恋爱的事。
2、悼亡说:义山之妻王氏,生前爱好锦瑟,作者睹物思人,不免慨叹。
3、咏叹身世说:诗人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自己的个人世界中,诗中概括了诗人一生痛苦的经历。
4、人生价值拷问说 小结:
有时想,李商隐的诗为何会陷入既朦胧晦涩又妇孺皆知的悖论?为何人人猜测不清的诗句却为大家所热爱?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无论是理想事业还是未来与爱情,往往大都如此。而李商隐以自己的命运与遭遇为主题的诗歌把这种不如意的无奈苦痛之情传达得既淋漓尽致又含蓄朦胧,仿佛每个人都可以从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每个受伤的人都可以在李义山这里找到共鸣与抚慰。李商隐以个体一已的生命体验传达出了人类大众对那些悄然流逝的青春年华,那些缤纷美丽的遥远梦想,那些缱绻悱恻的朴素情感的眷恋与怅惘之情。李商隐的悲喜歌哭哀叹欢笑将长久地在这喧嚣繁华的尘世上婆娑摇荡。
第三篇: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诗两首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早年受知于令狐楚,后娶王茂元之女。令狐楚、王茂元是政敌,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生。
他的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作品介绍
李商隐的诗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渡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
李商隐的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短暂的欢娱,无望的爱恋,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这些回忆旧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失意的爱情,失意的际遇,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偷情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写作背景
《锦瑟》
诗歌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这一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
《马嵬》(其二)
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平),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字词汇总 字音
锦瑟(sè)沧(cāng)海 惘(wǎng)然 马嵬(wéi)宵柝(tuò)晓筹(chóu)词语
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可待:可,难道,哪能。惘然:迷惘,茫然。
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晓筹:筹,更筹,敲击报时的竹签,这里指时间。卜:预料。
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锦瑟》是抒情诗,慨叹年辈已逝,表现诗人无限悲感,难言的怨愤,及怅惆的苦痛心情。《马嵬》(其二)是咏史诗,借唐玄宗荒淫腐败而招致祸乱败亡的历史教训,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历史悲剧的认识,是讽刺现实政治的以古鉴今之作。《锦瑟》
《锦瑟》诗为李商隐自题《李义山诗集》的第一篇。一首《锦瑟》诗,一道千古谜。历来无人能解,所以莫衷一是。元好问在《论诗绝句》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
这首诗为李商隐46岁时所作,据说怀恋一个赠予锦瑟的女子。是令狐楚婢女也好,是当时贵人爱姬也罢。正如《玉谿生诗集笺注》说:“吐词含味,妙臻神境,令人知其意而不敢指其事以实之。”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人认为是为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意,或表现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也有人认为其诗是诗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啊,你没来由地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那弦弦柱柱所奏出的悲音,使我不由自主地思忆起那逝去的盛岁年华。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庄周欤?
像庄生梦化蝴蝶,变幻迷离,晓梦醒来,转眼成空。像望帝身死化魂,满腔的春情春恨,都托于泣血悲啼的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像苍茫的大海之中明月映照着寂寂流泪的遗珠,像蓝田玉山之上升起丝丝缕缕可望不可及的青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种情境怎么只能今后再去慢慢追忆呢?即便在当时就让人不胜惘然。赏析
首联: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感慨万千。(起兴)
颔联: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活着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即使杜鹃啼血,也难以表达我的相思之苦。(典故、传说)
颈联:梦想和恋情都破灭了,剩下的只有眼泪和迷惘。明月生于沧海啊,我的泪水如珍珠,蓝田的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典故、传说)
尾联:这份深情,只能留待将来慢慢怀想,回想当年,旧情难忘,当时竟是那般的无奈,那般的迷惘!(直抒胸臆)
思华年包括:
身世遭逢如梦似幻,有才见弃似沧海遗珠,追求向往如烟云飘渺。整首诗体现了凄迷、哀怨、寂寥、怅惘的情绪。典故、传说简释
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马嵬》(其二)李商隐对唐玄宗荒国误政的批判,是通过诗句的两两对比进行的。
“空闻”对“无复”,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对比和反衬,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其讥讽之意愈明。】 《锦瑟》
1.构思新奇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2.朦胧之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之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马嵬》(其二)1.采用倒叙手法。
由悲剧的结局回溯事变的进程,以突出“唐玄宗的悲剧是由他的荒淫失政造成的”这一思想,加强全诗的批判力度。
2.用对比手法暗寓嘲讽。
全诗至少构成三重对比:颔联将玄宗赴蜀途中的情景,与先前的宫中生活进行对比;颈联将玄宗迫于兵变赐死贵妃事,与他们曾于七月七日在长生殿密誓永为夫妇事进行对比;尾联将玄宗贵为天子而不能救其所爱,与普通民间婚姻之能美满幸福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见出讽刺之意。
3.遣词命意冷峻警拔,锋芒毕露。知识迁移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读《长恨歌》 宋·李 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 嵬 清·袁 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长恨歌》是唐代诗人_______以_______和_______的爱情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2.上面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请概述这两首诗所感慨的对象与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两首诗中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表达技巧?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白居易/唐玄宗和杨贵妃
2.李诗主要感慨的是唐玄宗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主要感慨的是《长恨歌》只是反映李、杨之间的生离死别,而没看到百姓们的生离死别。
3.两首诗中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比喻、夸张。如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不动心”与“倍沾襟”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李诗中用了“蜀道如天”的比喻、夸张,袁诗中也用了“人间亦自有银河”和“泪比长生殿上多”的比喻、夸张。拓展阅读
李商隐诗的名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晚晴》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佳作欣赏
千古绝唱
——解读李商隐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心底的情谊,随时间的流逝渐渐深埋;心中的遐想,化作纷飞的落叶成为永恒;眼中饱含着泪水,注视着一望无际的天空。他,长长地呼了一口气。最美的时光已经过去,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他而显得多余„„微弱的烛光下,一张消瘦的脸,惆怅的目光,失落的神情。
他的一生,就是为情而奔波着„„ 他就是李商隐,李商隐生在晚唐,此时的唐朝正逐步走向没落。在唐诗“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中,李商隐的命运要悲惨得多。论才学,他们三人不分伯仲。可是天嫉英才,让他出生在晚唐。这样,他又显得卑微许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朝的光辉早已暗淡下去。他,只能面对着黑暗的现实,在冥冥的主宰里“苦中作乐”„„ 他的出生,是个不幸。“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家境寒微,使他没有童年的快乐,没有儿时的美好。自少年时代起,就要“拥书贩春”,养家糊口。面对这不公的命运,他也曾悲叹道:“生人穷困,闻见所无。”面对这种种的不幸,他也知道,在这样的乱世,只能奋斗。
可是,时代没有给他腾达飞黄的机遇,也没有赏赐他高官厚禄,接踵而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厄塞当涂”,屈沉使府,“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悲剧。
对于常人,可能早就因为这些而崩溃。可是李商隐却在这重重的不幸中振作。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高官厚禄既与他无缘,他便放弃这些世俗的东西,去追求更深的境界。即使没有翻手为云,覆掌为雨的权力,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不止有出仕这一条道路。正是因为他这一变化,让他成就了非凡。没落的晚唐,没有李商隐这么一位大官,却有他这么一位伟大的诗人,也算是一种欣慰„„
他的诗,与众不同。里面没有为国伤感的字眼,也没有战乱纷飞的画面。在千篇一律的诗卷中,这也是黑暗中的一点星光。他走遍大江南北,尝遍人情冷暖。这些给了他无比的神韵,写出了一篇篇旷烁古今的名篇。一个“情”字,概括了他的全部,他的诗全是为“情”而诠释。“情圣”用于他身上,实在是恰倒好处。
也正是他那微妙却坎坷的人生经历,给了他很多灵感。悲惨没落没有离开他一刻,美满幸福他也曾拥有过。不管这一切的一切仅犹如指间一瞬,也是他自己的回忆,或美好,或悲伤。他的诗,就是记载着这一切的一切。他的人生也就是走的这么一条悲惨的路。
生活越是凄惨,命运越是不公,越是给他的诗注入了情感。这让这千古“情圣”来得更名副其实。仕途颠沛,妻子早亡,给他的压力何其之大?可他却用于诗中,给他的诗带来了一种不能言语的魅力。
上天是不公的,给了他许多的磨难;上天又是公平的,给了他一身的才情。一个人不会是完美的,李商隐也一样。他过于执着于对妻子的爱。妻子死后,一直闷闷不乐,作品中也散发这忧郁的气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首经典的无题诗,带给人们遐想,也抒发了他郁闷的心情。此情永久保留,他对妻子的情深义重,令后人景仰。对后人来说,李商隐的成就自然在于诗。但不论从个人际遇和性格,还是从他所处的那个风雨飘摇的大唐,李商隐的吟唱已然全无盛唐气象,唯有惋歌的尾音。可就是这种哀伤的色调,让后人的心为之一震。
暮秋独游曲江,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除了悲惨,他走的道路也甚是复杂。年轻时投靠令狐楚,得到提携。风光一时却在仕途中一次次的失利,走投无路他却做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蠢事——投奔了节度使王茂元。没多久成了王茂元的乘龙快婿,他也陷入尴尬。他抛弃了自己的誓言,背叛了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令狐楚,便夹在了明争暗斗的牛李两党之间。在其他人眼里看来,他前后反复,牛李两党都当他如墙头草。这是他人生的失败。
终于,伟大的诗人在他45岁时郁郁而终……
他的人生不是成功的,因为他没有选择最好的路;可他的诗篇却是无暇的,这也没有人可以否定。李商隐就像项羽,在人们的心里,虽然褒贬不一,但却没有人可以抹杀他的成就。
他,作为诗人永远是伟大的,不会因为任何事而改变。千古情圣在没落的晚唐独唱情歌,孤独的走着自己选择的“路”,含着泪,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这份“情”,即使已度千年,却一直保存着它的新鲜。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诗篇,留给后人吟诵,留给后人思考……
第四篇:锦瑟教案
《锦瑟》教案
宁夏育才中学 段小英
【教材分析】: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诗人最大的贡献是进一步扩大了七言诗的表现力,他一生写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他善于用回环往复的咏叹来渲染某种情绪,却很少讲述具体的事实,使人难以把握,他的诗中喜欢用典,但又只是用来制造气氛,牵引情绪,即使知道典故的出处,也很难搞清楚他到底要说什么。《锦瑟》就是诗人无题诗的代表,诗意朦胧,晦涩难懂。历来对这首诗的鉴赏颇多,但总不能完全解透。【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诗歌,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艺术创作特点。
2、学习从宏观上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情感目标:品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教学方法】研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名句填空(多媒体课件展示)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些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难怪同学们都耳熟能详。这些诗句均是出自朦胧诗人李商隐之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朦胧诗的代表作—《锦瑟》。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整体感知
1、听音频范读,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标出停顿。
2、学生齐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3、请一位学生朗读,读出感情。(读完后教师要做评价和指导)通过三遍朗读,我们了解到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抒情诗,但究竟写的是什么,依然不是很清晰。想要准确把握诗歌情感,从诗人的生平和诗作的创作背景入手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
四、背景介绍(一代情种——李商隐)
很多人称李商隐为情种,这和他丰富曲折的感情经历密切相关。李商隐二十三岁那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多媒体课件展示),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公元838年正月初五,两人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公元851年,李妻早逝,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他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这首诗就是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时所作,不久病故。
五、课文研读: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瑟‛是一种乐器,有二十四弦、二十五弦、五十弦,作者此处无端发问‚瑟为什么无缘无故有五十根弦呢?‛用意是抒发自己无尽的感慨,感叹自己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那每一根琴弦,每一根琴柱都如自己已逝去的美好年华,让作者思绪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诗歌的主要内容‚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庄周梦蝶》出自庄子的名篇《齐物论》,说的是庄子在熟睡中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醒来之后分不清是庄周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这个典故指的是对绝对自由、美好境界的追求。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的事,说的是周朝末年蜀国的君主在死后魂化为杜鹃,在暮春之时望着自己的国家不断哀啼,感伤春去,也哀痛亡国。此句寄托了作者无限的哀思、难言的愁绪与不懈的追求,就算自己死后化为杜鹃也将依然不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句寥寥七个字,包含‚沧海、明月、明珠、泪珠‛四个意象,为我们展示了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氤氲的雾气在山顶升腾,朦胧飘渺,当人们想要走近一探究竟,却什么也看不到了,作者的这句吟诵是对美丽愿望可望而不可及的慨叹。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整首诗的鉴赏完成了,我们完全沉浸在诗歌绮丽飘渺的意境中,但作者要借本诗传达什么样的感情呢?相信同学们还是不能品味完全,这就是《锦瑟》,人们研究了千余年依旧未能全解。
大学者梁启超也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我们可以多角度的理解这首诗,所谓‚诗无达诂‛,只要言之有理,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就是合理的。下面给同学们提供几种常见的理解,可以参考使用。
六、常见的几种理解:(多媒体课件展示)、咏物诗。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义山《锦瑟》诗……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晓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刘贡父《诗话》(按,即刘(分攵)《中山诗话》)以谓锦瑟乃当时贵人爱姬之名,义山因以寓意,非也。、悼亡诗 ——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3、爱情诗 ——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4、自况诗——自伤身世。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七、总结诗歌的艺术特色
1、善于用典
2、哀怨的基调
3、朦胧的意境
4、华美的语言
八、课后反思:这首诗的教学是我登上讲台不到一年来自己比较满意的一堂课。《锦瑟》这首诗用典颇多、意境朦胧、晦涩难懂,是难度较大的一课。我在上课前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总觉得无法将诗意准确完全的传达给学生。于是,我换了一种思维方式,转教授为讨论,只带领学生梳理字面文意,告诉学生尽可能多的背景知识,留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去自由讨论、交流。结果让我很惊喜,学生们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各抒己见且都言之有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讨论过后我再将千百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展示给学生,他们发现自己的很多想法都与学者有契合,信心大增,对诗歌鉴赏更加有兴趣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留白,重要的是引导而不是直白的合盘讲解,毕竟自己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会转化为技能。
第五篇:锦瑟教案
锦
瑟
佳木斯第一中学
辛 靖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是诗歌单元,学习诗歌我们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把握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并把这些诗歌背诵下来,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李商隐的《锦瑟》,请同学们打开书43页,与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统一的,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中的蕴含的感情。
2、通过诵读品位,体会诗中的意境并背诵全诗。下面我们来齐读这首诗,初步感知这首诗歌。
看人先看头,赏诗先赏题,诗歌的题目往往能够传达给我们诗歌的重要的信息,《锦瑟》是这首诗的题目,根据你预习的了解,何为锦瑟?
瑟是一种乐器,锦极言瑟的华美,一般来说,以事物名称做题目的大多是咏物诗,李商隐的这首锦瑟也是咏物诗么?
不是,锦瑟是这首诗的前两个字,用锦瑟作为题目,就是拿诗的前两个字做题目,一般来说,用首句的前几个字做题目的诗,相当于是一首无题诗。而李商隐诗歌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就是无题诗。关于《锦瑟》这首诗历来没有定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诗人的经历来解读这首诗。
下面我们来请同学配乐朗读这首诗,我们认真听,初步感知和把握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点评:刚才几个同学的朗读,把我们带入了诗的情境之中,通过他们的朗读我们发现,读这首诗,我们决不能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去读,我们应该把我们觉得应该突出的地方适当的拖长尾音,这样才符合这首诗的感觉,给人一种余音绕梁之感。教师范读。
进一步感知和把握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同时,思考诗人由眼前看到的锦瑟想到了什么? 锦瑟――华年
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来由的,一弦一柱思华年,更不要说是50根弦,50根弦柱了,这会带来多少的思绪啊!传说李商隐的妻子很喜欢弹奏锦瑟,那么当妻子去世之后,诗人自然会睹物思人,看到的每一根琴弦,每一根弦柱都引起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对华年:青春年华,对与妻子度过的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的怀念,这里指一生。为什么李商隐把与妻子度过的短暂的美好时光看作是他的一生?他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些什么?他的一生再没有别的美好了么?
学生谈李商隐的个人经历。
当一个读书人,一个才子,他的心中的报负被现实的障碍所阻挡而不能实现的时候,当他的学而优则仕的梦想被残酷的现实击打得粉碎的时候,他只有回到个人生活中去寻找他的幸福,而对李商隐来说,他的幸福就是和妻子“琴瑟和弦”般和谐的婚姻生活,但妻子的飘然早逝使这样的幸福也不存在了,对于仕途失意的李商隐来说,他的一生的美好也就到此结束了,一生也就结束了。
诗中的锦瑟使诗人想到了逝去的美好年华,自然也就引发了诗人的种种情思,你能找到诗中诗人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么?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情”二字用在篇末可以说是对全诗所抒发的情感做了一个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反复朗读,你觉得诗人在诗中都抒发了哪些情感哪?你是从哪些意象看出来的哪?依据你对李商隐的了解,想一想,他为什么会在这四句诗里表达这样的情感哪?
意象:蝴蝶、杜鹃、沧海、月、泪、玉、烟……(写这首诗的前后出了什么事哪?)蝴蝶:晓梦、迷
李商隐的诗里也常常“飞”出这样的蝴蝶,“枕寒庄蝶去”(《秋日晚思》)等等。这只上下翻飞,自由自在的蝴蝶只在诗人的梦里出现,令诗人为之痴迷不愿醒来,这种美好的梦境应该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所无法实现的一种理想的境界,或者是曾经拥有,却又失去,而无法再次获得。也许是他的幸福的婚姻:我们有一首学过的诗能印证:君问归其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确话巴山夜雨时。可惜,共剪西窗烛的幸福生活只存在了13年,当妻子病逝之后,这一境界就如虚缈的梦幻,一旦妻子故去,美梦也就醒来,就再也回不到那美妙的梦境之中了。也许是曾经的少年得意,总之,庄生惬意的晓梦,蝴蝶自由的飞舞,透露出的是诗人心中因向往和痴迷,或是曾经拥有而产生的欢悦。
杜鹃:春心、托、杜鹃啼春感伤春天的逝去,李商隐也是在这里惜春么?如果不是,他又在感伤什么哪?
李商隐的诗中,时有这样的哀鸣传出,“蜀王有遗魄,今在林中啼”(《井泥四十韵》),“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生是真龙”(《井络》)。这样的哀鸣可以说是李商隐现实生活中孑然孤立处境的写照。诗人就如望帝一般,接着杜鹃凄凉的啼叫,来感慨逝去的时光,这里也许有对妻子早逝的哀伤,也许有面对世人的误解,心中无处倾诉的委屈,也许有感伤自己年华早逝而报复未展,而无论是那种情况,都是足以令人为之哀痛的。
沧海、月、泪:沧海(曾经沧海难为水)海面开阔,夜深月明,鲛人独泣在这样的情景之中,我们能感受到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中。
珠有泪,也就是人有泪,何人有泪?(你认为鲛人在这里象征谁哪?)
1、诗人暗自饮泣,2、想象妻子落泪(思念妻子,将挚爱的妻子美化为眼能泣珠的鲛人,设想妻子在另外的世界里悲伤凄凉的落泪,)
诗人也好,妻子也罢,一滴泪,一生情,不被重用的沉沦之痛,眼见锦瑟的触物之悲,全部浓缩在这一滴清泪中。此时的李商隐真是鲛人垂泪空对月,杜鹃啼血自悲鸣。这一滴泪折射的是诗人一生的悲伤。
玉、烟
也许这玉是诗人才情的象征,等待着识玉的良人,也许这玉是妻子的化身,已经升腾为一缕青烟,无论怎样,对诗人来说都是美好的时光一去不返,未来的希望缥缈不定,难以捉摸,而缭绕在诗人心间的,缭绕在你我心间的只有那如同玉烟般的难解的迷惘了。
刚才同学们的见解很精彩,能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把握意象,阐述意象所传达出的感情。实际上,在这四幅画面中,为了烘托意境,传达感情,诗人运用了一种修辞――用典,诗人在这四句诗中,运用了四个典故,实际上也为我们描绘了四幅精美的画面,你能把这四幅画面概括出来么?
庄生梦蝶图
杜鹃啼春图
海月珠泪图
蓝田玉烟图
命途多舛的李商隐将这四幅凄美的图画,投射将在这首《锦瑟》中,使他心中欢悦、哀痛、悲伤和迷惘了一一具体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种种复杂的“情”,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而贯穿其中的是诗人心中欲说还休,难穷难尽的悲凉。
下面带着我们对锦瑟的体会和了解,听朗读,再一次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能够背诵的同学可以看黑板上的提示,试着跟着背诵。
带着我们的感受,我们一起来带着感情朗读,能背诵就更好了。
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研讨发现,大唐王朝盛世穷途的时代环境和李商隐“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尝开”的不幸经历从各方面促成了李商隐易于伤感的性格和心态,如果李商隐是个庸人也就罢了,时间的流驶自会洗掉他心中的抑郁,但他却偏偏禀赋了一生的才情,年华的流逝只会给他的心灵蒙上一层又一层浓黑的阴云,带给他本就敏感的心灵更多的伤痕。于是,他的诗不再抒写一时一事,而是在书写他的整个心境,李商隐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象化为具体可感的典故和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我们感到这些意象和典故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具体象征什么又似乎可解又难以确解,但和他诗歌中的朦胧凄美的意境相比,这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记住了李商隐一世才情和他诗中的意境之美。
如果课下你对李商隐和他的诗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这里提供如下的篇目供你参考:《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嫦娥》《贾生》、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板书:
锦瑟
李商隐
蝴蝶
欢悦
杜鹃
哀痛
沧海、珠、泪
悲伤 玉、烟、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