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准备网站素材说课教案范文
“准备网站素材”说课教案
45团 “准备网站素材”说课教案
45团 “准备网站素材”说课教案
45团 “准备网站素材”说课教案
45团
第二篇:说课准备
音乐《光明行》说课
1、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首先,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的第二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之《光明行》,分为一个课时。我选取了《光明行》、《玫瑰三愿》、《铁蹄下的歌女》《我要活》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二个部分,第一是《光明行》,第二是《玫瑰三愿》《铁蹄下的歌女》《我要活》。
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是高中音乐鉴赏的一大版块,高中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这个单元的音乐代表时代,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作品代表的思想内涵。通过视频,简介来让学生了解作品,从而开拓学生的思想和对待音乐的看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第一、认知目标
1.接触一些“五四”运动及抗日时的歌曲,了解作曲家如何运用音乐来表示当时的情景。
2.能从《我要活》的视频观赏中受到启发,了解歌剧的创作来源。
3.感悟到:“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能代表时代”。第二、情感目标是:
在感性体验与理性评价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陶冶情操、注重审
美体验,加深学生对生活音乐艺术的了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第三、能力目标
1.培养交流、合作能力。2.培养音乐感受能力。3.培养音乐分析能力 4.培养音乐表现能力。5.培养音乐欣赏对比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从音乐的欣赏中受到启发,感悟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能代表时代。
教学难点是,对20世纪上半叶我国出现的“新音乐”特征有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音乐作品分析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 “聆听音乐,---对比音乐---音乐内容进行交流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去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从而了解音乐与时代的密切关系。
四、说教法
这节课我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聆听对比—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a.对比欣赏法: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及作品,加强学生对作品的体验对比。
b.相互讨论法、交流法:给予学生自主探究、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在对音乐的独立见解,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课堂引入,多媒体课前播放《春天的故事》营造一下氛围。让学生知道今天上的什么,学到什么?以吸引学生的听力视觉,提高学生的兴趣及对那时期作品的期待感。
第一部分是刘天华《光明行》的教学,首先介绍作者,然后和学生一块来认识刘天华的作品。接着与华彦钧的作品对比-----最后总结。
具体流程及课件展示展示是这样的:用语言导入今天的课题--------光明行。
首先来了解民乐一代宗师-----刘天华。简单介绍刘天华为二胡做的贡献,在他有限的生命里创作10首二胡独奏曲,琵琶曲3首,民乐合奏2首。其中以二胡独奏曲《光明行》为例:简单介绍一下作品创作来源。和学生一块讨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外国人对待中国文化和中国音乐有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二胡曲《光明行》反驳了当时外国人的观点?首先是音色上的对比。《二泉映月》和《光明行》这两首作品音色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之后。老师总结各自的音色特点。重点是作品的对比分析。华彦钧和刘天华的作品对比。初步了解两位作曲家和他们的创作风格。
这部分我主要是采取的聆听对比方法,让学生自主活动,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第二部分是三首声乐作品的分析,主要流程是这样的,首先认识三首作品----教师引导思考三首作品的体裁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具体实施是这样的:首先展示三首声乐作品以及四个问题。让学生先来了解其中的一首。展示图片,了解作者黄自和他的作品,重点介绍黄自的艺术歌曲;让学生讨论什么是艺术歌曲?教师总结。欣赏黄自艺术歌曲的其中一首《玫瑰三愿》,简单说一下词作者,讨论:这部作品在1932年创作的。那么“玫瑰”代表当时的什么?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做准备。最后回答前面提出的四个问题。
然后在听一首作品与前面艺术歌曲有什么不同?问题---什么是歌剧?讨论总结。图片展示歌剧《白毛女》,首先教师说明创作来源。再说歌剧《白毛女》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新歌剧。简单介绍白毛仙姑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来听歌剧《白毛女》的第三幕《我要活》。从视频中回答以上提出的四个问题。
最后再来感受一下电影插曲《铁蹄下的歌女》说一下他是《风云儿女》的电影片场插曲。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当时社会的背景想象。从而引发学生体会当时人民生活的低下和无可奈何。从作品引入到作者,介绍作者及其作品,从视频中感受歌曲表达的含义,回答提出的四个问题,在最后三首声乐作品进行比较总结。从图片上清楚的了解理解作品及他的创作风格。这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走进高考---------每年的高考都离不开节奏和速度,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进行时要加深乐理的讲解,在2011年高考时出现了冼星海和聂耳的作品,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要加深作品和作者的衔接。
六、课堂总结
最后教师对课堂进行总结和反馈,以出示作业来看学生掌握的只是程度,总体来说这节课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探究对比的学习氛围。主要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堂课充分运用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手段来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节省了教师板书时间,使教学内容紧凑丰富,课堂气氛生动有趣,民主和谐而富于吸引力。
第三篇:如何准备说课比赛
如何准备说课比赛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变化,能集“编”、“导”、“演”、“教”于一身的“说课”形式,正蓬勃发展,其综合反映教师素质,教师教育理论水平,教师教学业务能力。
如何准备说课比赛,让自己的说课更完美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说课其实是一次带有表演性质的教研活动。
参加说课活动首先要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说课活动是一项教学研究活动。说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用口语的方式向同行或专家阐述自己对某一节课的教学设想、教学思路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
也就是让老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教学内容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也就是要把你对这节课的认识、观点、想法、设计介绍给专家和评委,让大家感觉你的做法是有理论依据,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设计是新颖合理,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让大家对你的教学理解、接受以至信服。)
二、如何准备一次说课比赛
1、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是说课比赛的前提与根本。
一份优秀而有特色的教学设计是说好课的重要前提,只有教师对所教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设计、难点的突破都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展开精彩的说课。这里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有特色呢?
说课既然是教研活动,就要有研究的价值。怎样才能有价值?这就要求你要有特色,或是你的课在设计突破难点上很特别,是别人想不到的没做过的:(例如在体育课上自始至终是由很多游戏穿插的);或是活动设计特别(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所有竞赛活动)。或是你的体育器材很特别是别人从没想到,很少去用的。总而言之选择内容是说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的一步,它决定了你说课的方向(说课一定是围绕你这节课最有特点的地方去说。)
2、从教案出发查找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有些教学设计我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如设计游戏是由于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玩,他们有兴趣,乐于参与,达成的效果更好),但也有些设计可能我们感觉就应该这样上,这样上的效果好,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如果你的效果好的方法是这节课的特色,你就要下大力气去查找资料了(如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或某些教育家的思想)。这就是理论依据,也是说服别人最重要的一点。在找理论依据时要特别注意不能牵强附会,一定是水到渠成,合情合理,才会让听者信服。(理论依据也是说课的重要部分,在写讲稿时也要有一条主线,这样会在理论上给人深刻的印象。)
3、突出特色让讲稿的结构使说课更精彩。
俗话说好人出在嘴上,对于说课来说,讲稿结构的设计安排对说课的成败尤为重要。一篇好的讲稿它可以象说明文一样准确生动,让人一听就明白:知道这节课到底是怎样上的,重要的理论依据是什
么;一篇好的讲稿它可以象议论文一样观点明确,不是简单的无病呻吟,更不是没有教学理论而硬说理论;一篇好的讲稿它可以象记叙文一样优美,措词是柔美、描写生动,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仿佛那个生动的课堂就在大家的眼前。总之,讲稿的设计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4、说课包括哪些内容 在说课稿里要写些什么,怎样写?
5、第一说教材包括(1)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也就是以前的学习有哪些相关内容,同学们有哪些基础,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2)教学目标(现在一般都讲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
(3)重难点。第二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这个过程必须是教法和学法同步的过程,教师在说课时要说明怎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教学方法它有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可补偿性等特点。为此,教师在说课时还要说明选择某种教学方法或综合运用几种方法的根据、作用、适用度等等,阐明其价值。如果教法学法有特点才做展开说明,否则略说。
第三部分重点说教学过程:说出自己教学思路及理论依据,课堂结构。也就是如何导入新课、传授新知,如何进行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要说出教学环节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说课材料要注意有详有略,有的部分突出一些,篇幅多点,多说几句。这几部分的叙述并不是简单的罗列,要依据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说明教学目
标的确立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思路。说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教学重点除知识重点外,还包括能力和情感的重点。教学难点,是那些比较抽象、离生活较远或过程比较复杂,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体现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这是教师的教学深度和教学水平的标志,因此教师在说课,必须有重点地说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基本策略,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这个过程必须是教法和学法同步的过程,教师在说课时要说明怎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5、做一份生动的幻灯 这既是让评委不产生听觉疲劳的关键。也是提升说课品位的重要一步。
三、几点说明
1、要从学生的角度看待讲课。在新课程的进行中现在很关注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在说课中不但要讲教师的教,在讲重点时也要突出学生的学。
2、说课要流畅 在备课时,一定要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把自己对教学的认识融合到说课中,只有自己认识到位才不会出现现场不知下一步讲什么。如果记不住那么多理论在小型比赛中就把它写在ppt上,大型比赛就不行。
3、说课的性质相当于演讲 讲稿完成后还要经过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初步的练习感受讲稿转化成口语,是不是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其次要做有关演讲的练习,包括:要练习语气(怎样让人听起来更舒服)要练习动作(看起来理优美,如果可能要遥控幻灯)要练习语言
与幻灯的配合,要练习时间(怎样做会刚好到15分钟,一般会少30秒左右给自己留出空余)。这一切都做好那就是一次成功的说课了。总而言之应做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表达清晰,说课严密。
以上只是我本人的一些想法,仍有很多不成熟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第四篇:《视频素材处理》说课材料
《视频素材处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 题:视频素材处理
○说: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视频素材的处理,选自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第三章《媒体的采集与制作》的第六节。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选修课内容,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新课标要求本知识块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认识到多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并学会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正确合理地选择、采集、加工以及整理制作,了解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鉴于以上总目标以及本学科的特点,我为学生们选取了绘声绘影软件,一起使用该软件来实现视频文件的处理。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本校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选取软件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视频的相关知识; b.掌握视频叠加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视频叠加处理的使用方法; b.情景导学法、演示讲解法、任务驱动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b.合理运用软件,创新软件使用的方法。
○说:由于视频处理对于学生来说接触的少比较陌生,现在的高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关注,对于电视电影中的一些特技效果很感性趣,基于这些因素,我为学生们设立了以上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
视频叠加的使用。
○说:基于上述的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以及我的教学目标,我归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利用软件视频叠加功能对视频进行处理。
(三)、教学难点: 叠加视频的属性调整
○说:叠加视频增加了一些新的属性调整,如何利用该功能使视频呈现出更好的效果,是学生不易掌握的。
三、说教法
1、教学方法:
情景导学法与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说:在本次课中,为了比较好的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我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即情景导学法与演示法以及任务驱动法。
2、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软件
四、说学法 自主实践与自主探索
我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本次课提倡学生用自主实践探索的方法去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授、实践体验、作品展示与交流评价、归纳总结五个部分。
(一)、课程导入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展示课件
问题1:前几次学习了会声会影的哪些功能?
视频插入及属性调整、转场动画使用及调整、滤镜和标题以及音频的使用、视频的剪辑
问题2:作为一个“编辑”,如何在一定的时间内显示更多的内容? 重新剪辑内容精练突出主题、回放速度加快、使用新的功能——视频叠加 ○说:展示课件、提出问题、步入主体。
(二)、新授
1、演示操作
视频叠加操作、叠加视频属性调整——观看实际操作学生易于理解
2、操作提示
给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与一些技巧——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高知识的记忆程度
3、自学引导
利用F1帮助来辅助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出思考问题
如何使用视频叠加的方法制作片头?——给出思考问题,让学生有一个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学生实践操作
1、基本任务——利用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
使用视频叠加功能将上节课剪辑的视频项目时间缩短到两分钟
2、扩展任务——给学生自主发展空间,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尝试使用视频叠加功能,给项目加入片头与片尾3、4、相关操作步骤及提示——便于基础差的的学生参考操作 视频的相关知识——了解视频的相关知识
○说: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并且依学生个性发挥其独立和协作能力。通过任务完成能深刻体会在视频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并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成就感。
(四)、展示作品、师生小结1、2、3、展示学生作品,分组评价,教师给出意见与最终评价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扩展任务完成情况,给出总结,并进行演示
4、询问学生是否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进行操作
欣赏作品,学生评价,找出不足,改正错误,掌握正确的知识与技能
○说: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有成就感,在展示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点拔实质,突出重点,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归纳总结1、2、3、总结学习内容 提出意见与建议
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架构,发现自身的优点,共同探索进步
对学生的思维和理解来一个整理和补充,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个更系统,更完整的构架,便于学生巩固和再探索。
(六)、情感教育
问题:母亲节的礼物是什么?
使用学会的技能,制作一份特殊的礼物献给爸爸妈妈,祝他们母亲节、父亲节快乐!用自己的真心去回报父母的爱。
六、板书设计
绘声绘影视频素材处理——视频叠加
一、回顾,功能
二、视频叠加
三、实践操作
四、评价与交流
总结说: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板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不占主导地位,只要起到提示作用,突出内容重点即可,故此,我的板书简单明了,突出了本节课的主题。
第五篇:教案和说课范文
《摸球游戏》说课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可能性的大小》的第一课时。
一、《课程标准》对这一部分内容要求是: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教材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客观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的,三年级学习了客观事件出现可能性的大小,认识到可能性大小的出现是与相关的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游戏公平的活动,让学生认识等可能性。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在前几个年级学习基础上的发展,教材中用摸球游戏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掌握可能性的初步认识,还有三年级及本册书前几个单元中对分数的认识与理解,对研究本课内容有了坚实的基础。我班学生喜欢思考,乐于动手。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操做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使学生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通过猜想与实践验证,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与相对性。
五、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与相对性。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质疑
高年级学生带给一些思考性强的情境,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去积极思考。上课开始,我手中拿出两黄一白三个球,同学们看到老师手中的白球与黄球,你能想到什么数?
同学们可以随意说出自己想法,尤其是能说出白球与黄球对应总数的几分之几,要加以充分肯定,并追问为什么?这样的设计是唤起学生对数与事物联系的意识,同时为下面教学起一个铺垫作用。
接下来,谈话:“利用这些不同颜色的小球,老师想与同学们一起来做摸球的游戏,做游戏之前请帮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这里面学问。”课件中依次出示现五个盒子。A盒子里2个黄球;B盒里2个白球;C盒里1个黄球,1个白球;D盒里1个白球,7个黄球;E盒里7个白球,1个黄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提问:我要从各盒中任意摸出一球,你能说一说从不同盒子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吗?因为学生对可能性有一定经验,所以分析各个盒子出摸白球的可能性一般以大小区分。学生可能答出可能、一定或不可能等去描述,这样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可能性大小的含义,也是复习旧知,同时为下面引出新知提供一个认知的情境。
2、探索可能性用分数来表示。
几个盒子中摸出白球的可能性通过学生分析,仅仅是用“可能”、“ 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各个盒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那哪个盒子摸出白球大呢?大到什么程度呢?用几个词来表示事件的可能性是有局限性的。用什么方法去表示事件的可能性更明确具体呢?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一环节我设计时考虑到可能会有学生发现第一个盒子中不会摸出白球,对用“0”来表示可能性,应该可以说出。所以我也适时引导:“同学们可以把生活中一些现象,用我们数学角度去表示,真的不错。那其他盒子中能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否也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呢?”这一环节我是根据学生对这一质疑的认识程度去进行引导的。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注意在课堂上学生生成的内容,加以把握从而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摸白球的可能性,让同学在交流中体会到可以用分数区分可能性的大小。学生可以针对任意一个盒子中的对应白球与黄球个数进行分析。以C盒为例。引导学生发现这个盒中一共有两种可能,其中白球有一种可能,那么摸出白球可能占全部可能性的1/2。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分数1/2来表示这个盒子中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总结,得出各盒子中能摸出白球的对应分数。进而明确另几个盒中摸出白球的可能性。着重分析强调为什么?其中重点分析第二个盒子,一定能摸出白球,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这是一个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分析另外几个盒子摸出白球可能性的同时,我也适时的追问黄对应每个盒子中摸出黄球的可能性,这样也有意识的渗透了在同一个盒子中,能摸出两种球可能性和为“1”;在分析起用“1”来表示一定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时学生有了抓手。
这一环节在小组的合作交流中,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可以使有了一定思想的同学先与同学进行分享,然后在集体汇报中,再进行深入的交流。而且在学生分析时,适时的追问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是能体现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根据学生分析,进行一个小结,在研究可能发生事件时,我们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它的可能性,明显可以区分出可能性的大小。而且一定发生我们用“1”来表示,不可能用“0”来表示。进行一个课件的演示,课件中动画体现出数形结合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分数去表示可能性大小。
3、实践操作验证可能性大小。
我以有一个黄球与一个白球的盒子为例,与学生分析在这个盒子中再放入一只黄球,此时,能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又变成多少?学生可能说到1/3。那我们拿出盒子,请每小组的同学们中放进1只白球和2只黄球,进行摸球活动,每组同学一共摸20次,记录摸球结果,算算摸出白球次数占摸球总次数的几分之几?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好吗?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收集相关数据,再汇报验证。这一环节我是让学生去进行实践操作去验证我们先前的分析,在活动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在接近1/3或者结果偏离1/3的情况,这就让学生去体会到我们开始对可能性的表示,是基于盒子里球数的定量分析;而在实践中,会有偶然性的出现。课堂上学生体会到偶然性,他们说出“运气”,实际就是一个偶然因素。
这一环节当出现各组实验结果不同的时候,我又做一个集体的汇报,把所有十个组的情况进行了汇总,因为有同学说“200次”不是3的倍数,不能进行约分得出1/3,为了满足学生这个接近1/3的想法,我又让其中一组多摸了十次,这样共210次,虽然也不能保证得到1/3,但计算一下摸出白球的总次数占摸球总次数的210分之几,这样结果会更接近1/3。这样一个集体的汇总,计算,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当我们实验次数增加时,结果就会更接近我们前面的猜测,也就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的定量分析。实践操作是让学生增强从数学角度去认识身边事物的意识,更加深刻揭示可能性的实质。
4、练习巩固 我经过反复思考设计三个练习题。体现出层层深入,加深理解的目的。
说一说议一议。给出这样一个背景:某班在第一组(4男6女)选一名同学做组长。女生当选的可能性是多少?这个问题是本课内容的再现,同时这里又有可能性方法的计算。要把男女生加起来,算出总人数,更看女生占全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有同学也会提出结果进行约分。
选择游戏。给出在公园中有两个中奖游戏,你觉得哪个游戏的获奖可能性更高一些。一个是圆盘被平均分成了4份,可是只有其中的一份可以得奖;另一个是摸球游戏,一共有10个球,其中有2个是可以摸到奖的球。这个习题充分体现生活中有数学,我们要用学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我设计一个“小文遇到一个密码是由1、5、8组成的(数字不重复的)三位数,密码是“158”的可能性是多少?这个习题比较开放,体现综合应用的能力。学生需要先计算出所有的不同排列,然后再看其中一种排列占总排列数的几分之几。
5、课程结束前,我重点让学生说说“你能想到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我们能解决什么问题?”这里正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课堂中,学生真的提出很多自己生活遇到可能性的问题。
七、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想——实践——验证——应用的数学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中锻炼学生直觉思维,在实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中培养抽象思维,帮助学生增强应用意识和初步处理随机现象的能力。通过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操作实践的空间,留足了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都能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全过程。
以上是我的说课,最后感谢与我交流的各位朋友。谢谢!
《摸球游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操做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使学生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通过猜想与实践验证,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与相对性。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接引入
1、今天老师想与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摸球的游戏,请看屏幕。
教师依次出示现五个盒子。A盒子里2个黄球;B盒里2个白球;C盒里1个黄球,1个白球;D盒里1个白球,7个黄球;E盒里7个白球,1个黄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
2、质疑问难:我要从各盒中任意摸出一球,你能说一说从不同盒子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吗?
3、探究与体验,分别分析各个盒子出摸白球的可能性,以大小区分。[学生可能答出可能、一定或不可能](复习旧知引出新知。使学生理解可能性大小的含义。)
二、探索可能性用分数来表示。
1、师:B、C、D、E这三个盒子中都可能摸到白球,那么,哪个盒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呢?大到什么程度呢?看来,用“可能”、“ 一定”、“不可能”这三个词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是有局限性的。用什么方法去表示事件的可能性呢?
2、探究与体验,摸白球的可能性,以分数区分可能性的大小。
[学生可能会发现在A盒中不可能摸出白球,那么他的可能性可以用“0”表示。] 师:同学们可能把生活中一些现象,用我们数学角度去表示,真的不错。那其他盒子中能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否也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呢?
3、在C、D、E盒中从这几个盒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呢? [学生可以针对任意一个盒子中的对应白球与黄球个数进行分析。] 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总结,得出各盒子中能摸出白球的对应分数。着重分析强调为什么?
4、重点分析一定能摸出白球,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在分析1/2时,可以适当确定一下,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在B盒中,相当于把能摸出黄球的1/2变成白球,所以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成为1/2+1/2=1]
5、小结,在研究可能发生事件时,我们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它的可能性,明显可以区分出可能性的大小。而且一定发生我们用“1”来表示,不可能用“0”来表示。
三、实践操作体会可能性大小。
1、在C盒中再放入一只黄球,此时,能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又变成多少? [生可能说到1/3]
2、同学们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盒子,请小组中放进1只白球和2只黄球,进行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好吗?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收集相关数据]
3、汇报验证
请同学进行实验汇报结果。[学生可能会出现在接近1/3或者结果偏离1/3] 得到理想结果要多次实验。
4、小结:可能性可以用一个具体数来表示,根据要出现的可能和全部可能性。
四、练习巩固
1、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考考你们的脑筋了。老师这里有一个大盒子,里面有白球与黄球共10个,我们每次摸出一个球,记录颜色,再放回,一共摸二十次,针对结果,请你猜测一下有多少个球,然后,看看与实际是否一致。
小组记录结果然后进行讨论,学生在具体讨论时,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猜想与推选的方法,对此都希望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特别是学会分析比赛外的各种因素,也应是教师指导的重点。
2、公布结果,分析差距产生原因。
教师可让学生再做一次,也可借助经验加以解释。
五、总结。
汇报一下这节课你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