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三课的音乐教案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三课的音乐教案
一、乐曲简析: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的情绪特征;
2.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3.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三、教学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四.教学过程
(一)熟悉乐曲
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
2.“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1页,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优秀代表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3.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
4.首先我想提问的是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琵琶)
琵琶简介: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琵琶的种类很多,但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5.“我们听了这首乐曲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它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紧张?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汗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这首乐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雄壮,及当时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烈场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6.“下面我们结合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再次感受一下此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它所运用演奏技巧。”
7.再次播放器乐曲《十面埋伏》,同时请一位同学上台朗诵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及“垓下歌”(把项羽在面临失败时的那种焦虑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
“楚汉相争”: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秦王朝宣告灭亡。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坐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到该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十万之众。深夜,张良吹晓,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拓展练习1.“我们这里有哪些同学见过兵马俑呢?大家都知道秦兵马俑的出现是世界的一大奇迹。它塑造了将军、步兵、车兵等不同兵种的将士形象。有谁能告诉我“俑”的含义吗?”(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庄子称之为“象人”。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避邪的神物。)2.“我们已经听了两遍这首由琵琶演奏的器乐名曲,对它也基本有所了解,下面我想来做个小游戏,我想请几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古战场上勇士们英勇奋战的画面,也可以模仿书本上兵马俑的造型。”(分别请三位同学上台模仿,让同学作出点评。)
(三)结束小结(1分钟)“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希望同学们回去仔细回想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好好消化一下,今天这节课就到这,下课!” 课题:校园里的小白杨 教学目的 :
1、通过学唱《校园里的小白杨》,指导学生在气息的支持下,用饱满而又有弹性的声音,充满热情的歌唱,表达出对童年和母校生活的留恋。
2、初步学习为歌词谱曲。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对童年和母校生活的留恋。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要求:演唱时注意口型,声音要求和谐,演唱要很轻松。
三、新授歌曲
1、导入: 徐缓抒情的儿童歌曲,用孩子的口述诉说在老师身边的成长过程,歌颂了教师为培养下一代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
2、初听音乐。
3、复听。(随着音乐找、听高低声部,聆听两声部的效果。)
4、视唱旋律(跟琴),强调强弱规律。
5、用“LU”哼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6、念歌词,体会情感 学生演唱,讨论并设计几种演唱形式
7、唱歌词,随琴一起。
8、有感情地演唱。
四、歌曲的处理 《校园里的小白杨》是一首小学毕业生借学校里的白杨为题,抒发他们对母校爱恋之情的歌曲。全歌为二段式结构。
第一乐段的曲调应明快亲切,演唱时第一、二乐句的声音要轻快活泼,声音要富有弹性,仿佛在说悄悄话似的。力度mp 二声部合唱时,声部要协调、均衡,力度要求为第一、二乐句mp 1、学习歌曲《哦,十分钟》 2、创编并表现“快乐的课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歌曲的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课间十分钟的快乐; 2、引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表现意识,引导学生表现好“快乐的课间”。 教学重点: 1、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唱好歌曲。 2、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个性特长,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 唱准节奏(后十六分、切分节奏)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歌谱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谈话法、听唱法、视唱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课间十分钟) 1、听一听,在音乐中组织教学(播放音乐《哦,十分钟》让学生聆听,教师亲切自然的和学生问好) 2、说一说 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课间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玩一玩 情景再现 (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课间活动情况真实的表现出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课间十分钟的快乐) 二、唱课间十分钟 1、播放录音范唱《哦,十分钟》,学生初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再次聆听,感受歌曲内容。 3、引导学生用“啦”轻声哼唱歌曲,教师提出哼唱要求。(声音像拍乒乓一样轻快、有弹性) 4、分组学唱歌谱,教师指导,进行歌谱接唱比赛。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 6、加入歌词演唱,让学生提出演唱中的困难,师生共同解决。 7、引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做相应的体态律动。 8、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课间的真实活动对歌曲进行情绪、演唱方式的处理。 三、快乐的课间 课间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特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快乐课间的情景再现。这是本课的亮点也是难点,大多数学生没有勇气上台表演,展示自己的才能,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大胆创编、表演。(在快乐中结束本课,让学生走进属于自己的快乐十分钟) 教学后记: 本设计坚持以音乐新课标先进理念为指导,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把真实、自主的学习展现课堂。从情景再现(即谈课间十分钟)、聆听感受、氛围营造(即唱课间十分钟)、协作创造(即快乐的课间)三方面展开设计,意在从传统的教学基础上拓展学生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和热情,让每一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参与音乐学习和音乐实践活动。 湘版三年级下学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2、能认真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并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3、能了解并初步掌握“v”的发声口型。 4、在竖笛吹奏练习中,能掌握“6、3、2”三个音的指法,并为歌曲《牧童谣》作简单伴奏。 二、课时安排:2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2、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 3、唱一唱 教学重点:教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并指导学生从音乐中体验、表现爱祖国、爱妈妈的情感。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这种“爱妈妈”的具体情感溶入到较为抽象的“爱祖国”的情感之中。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1、听赏歌曲。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感情等。 2、朗读歌词。播放伴奏带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对妈妈的真挚情感。 3、学唱旋律。采用听唱法和视唱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唱旋律。首先让学生听旋律,数音乐旋律34 56 | 5 1 |出现的次数,然后根据乐句特点,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每个乐句1、2小节与3、4小节的接龙视唱。 4、学唱歌词。在旋律与歌词都已熟悉的基础上,让学生跟着琴唱歌词,个别不够准确的地方在纠正。 二、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 1、认真聆听歌曲。 2、说一说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让学生画一画歌曲中“绿水映青山”、“绿叶捧红花”、“小鸟睡在绿树上”、“苗苗长在大地间”的景象。 4、在次听赏并轻声跟唱歌曲。 三、音乐活动:唱一唱v 1、让学生说一说对“鱼”的种类和喜爱等。 2、引导学生掌握元音“v”的发声口型,要求声音集中、统一,逐步建立起高位置的歌唱意识。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明白了“祖国就象妈妈一样”的道理。 五、课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很快就学会唱歌曲,并很自然地接受了“祖国就象妈妈一样”的道理。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吹竖笛,掌握“6、3、2”三个音的指法和伴奏练习。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吹奏“6、3、2” 三个音 教学难点:熟练每个音的指法,并按好气孔,防止漏气造成变音。教学过程: 一、复习吹奏“ 1、5”两个音 二、指导学生吹奏“6、3、2”三个音 1、听一听。老师新吹了三个什么音? 2、看一看。每个音老师的手指按住了哪些孔? 3、吹一吹。学生试着吹这三个音。 4、说一说。学生之间交流学吹这三个音的体会。 5、比一比。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音吹得最准,音色最好听。 6、课件游戏:一颗音乐苹果树,学生根据树上掉下的一个个音乐苹果,马上吹出这个音。 三、学唱《牧童谣》并为之伴奏。 1、学生跟琴唱谱。 2、学生跟琴唱词。 3、学生根据教材编排的伴奏谱模仿牧童吹笛的样子为歌曲伴奏。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记: 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大部分同学都能吹准新学的三个音,并能为歌曲《牧童谣》伴奏,学生吹奏的兴趣很高。第二课 春来了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听赏活动,能感受到《杜鹃圆舞曲》的不同情绪,并能用不同标志区分不同乐段。 2、能学会演唱歌曲《春来了》。 3、能参加并学会演唱二部轮唱《两只老虎》。课时安排:2节课。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赏《杜鹃圆舞曲》及学唱歌曲《春来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寻找春天、歌唱春天”的环节中,感受3/4拍子的特点。激发学生欢快、愉悦的情感,并大胆参与表现。教学难点: 1、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2、用欢快、愉悦的情感演唱《春来了》。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挂图、卡片、彩笔。教学过程: 一、“寻找春天”——听赏《杜鹃圆舞曲》 1、导入 (1)律动:学生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高兴地走进教室。 (2)师:小朋友,春天在翠绿的山林里,春天在我们的眼睛里,春天也在我们的耳朵里,你们听、、、、、、2、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一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 (1)聆听第一段音乐主题。 (2)提问:小朋友,你们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 说一说: (1)启发学生:“大家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情景?”(2)说一说小杜鹃唱歌的情景。 学一学: 用不同的节奏学一学小杜鹃不同的叫声。 唱一唱: 用小杜鹃“布谷”的叫声摸唱第一段音乐主题。 3、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二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1)聆听第二段音乐主题 (2)提问:小朋友,你们在音乐中听出小杜鹃在做什么?(3)听音乐想象。 说一说:(1)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想象到了什么情景?”(2)鼓励学生把想象到的情景说出来。跳一跳: 随着音乐,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情景,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讲一讲: (1)介绍圆舞曲的特点。(3/4拍,圆舞曲) (2)学小杜鹃跳圆舞曲。(两个人手拉手跳,全班围成圈) 4、完整听赏《杜鹃圆舞曲》 (1)聆听《杜鹃圆舞曲》,用摆图形谱的方法来辨别两段音乐主题,并摆出结构图: a.听到第一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b.听到第二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长方形)c.听到第三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 (2)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在表示两段相同音乐主题的图形上填颜色,并说出理由。(3)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二、“歌唱春天”——学唱《春来了》 1、导入 师:小杜鹃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2、听:听赏《春来了》 3、说: (1)想象春天的情景。(2)看到春天有什么感想?(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唱: (1)摸唱音名(用laluha„„模唱歌曲旋律)。要求:用轻快、活泼的声音随旋律模唱。(2)唱歌词 (3)演唱《春来了》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课后记: 学生已掌握圆舞曲的特点,在歌唱《春来了》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二部轮唱《两只老虎》,并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教学重点:学习二部轮唱(奏)法。教学难点:声部之间的对应与和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琴、钢琴 教学过程: 一、定向 学生听《动物之歌》边律动边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导入情景。 二、导学 1、情景导入 师:踏着欢快的乐曲,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小动物们都来欢迎我们。让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出来欢迎我们的是谁呢?(播放多媒体课件) (1)观看森林动物,聆听动物的叫声或脚步声,并进行模仿。老虎的吼声:2/4 x:|| 小鸡的叫声:2/4 xx xx :||(2)学生用击拍和声音进行模仿,组合成“森林之声”。 2/4 x| x x | x x | xx xx | xx xx | x||(3)用上面的节奏,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节奏卡农。师:突然,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让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播放课件) 画面:由暗变亮,太阳慢慢升起来,各种动物从睡梦中苏醒,两只老虎从背景中慢慢推出,并播放歌曲《两只老虎》。师:发生了什么怪事? 生:来了一只没有耳朵和一只没有尾巴的老虎。师:会唱这首歌吗? 2、熟悉歌曲 (1)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体会小老虎的动作,用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2)学生用口琴吹奏全曲。 三、掌握 1、学习二部轮唱(奏) (1)两个声部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师:两只老虎在森林里玩起了赛跑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俩是怎样跑得? 生:一前一后追着跑(先后出发,先后到达) 师: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赛跑,有点像我们节奏练习中的哪种形式? 生:“森林之声”的节奏练习(卡农)。 学生分成两组,按节奏念《两只老虎》歌词做卡农练习。 师:你们能不能用歌声把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将学生分成两大组,由组长组织讨论,分别用演唱吹奏口琴的形式把老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2)两个声部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师:第一次跑完了,没尾巴的老虎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请你们仔细观察第二次比赛与第一次比赛有什么不同?(播放课件) 师:为什么没耳朵的老虎要返回去陪没尾巴的老虎? 生:没耳朵的老虎看到比自己小的没尾巴的老虎落在后面,返回去安慰、鼓励它。 2、模仿与活动 由一位学生选择演唱或吹口琴模仿没耳朵的老虎是怎样跑得。(最后两小节进行反复)全班分成两部分,用歌声或吹奏口琴进行模仿,第一组反复最后两小节后,两组同时结束。学生把老虎第一次赛跑和第二次赛跑的情形连起来,模仿一至两次。 四、创作与表现 1、创编歌词 师:两只老虎跑累了,想歇一会儿。森林里有跑来了几只小动物,你们瞧瞧谁来了? 生:四只小松鼠。 把《两只老虎》换成《四只松鼠》,学生创编歌词,并进行即兴表演。 2、表现 学生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模仿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另一组模仿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然后两组互换轮唱形式,再做一遍游戏。学生边唱边做,当唱到最后一拍时,做山洞的同学双手迅速放下,被卡在中间的同学要求表演一个节目。 五、尾声(播放课件) 画面:由亮变暗,小老虎和其它动物渐渐远去,消失在夜幕中,并播放歌曲《两只老虎》 师:小老虎要回家了,让我们用歌声送它们回家吧。学生边边唱《两只老虎》边走出教室。第三课 愉快的劳动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剪羊毛》,并能用各种身势参与歌曲表现。 2、聆听《铁匠波尔卡》时,能与同学配合,模仿“打铁”的声音、动作,共同参与听赏活动。 3、能积极参与综合表演,从中感受劳动的愉快和丰收的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听、唱、拍、跳、、、、、、”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各种劳动的场面,体验劳动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解决两声部协调配合问题。教具准备:课件、钢琴、玩具棒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劳动的人们”——附点节奏学习 1、律动 听音乐《劳动最光荣》进教室。 2、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了什么歌曲? 生:《劳动最光荣》。 师: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一切。为了生活,人们辛勤地劳动着。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劳动的人们,你看他们在干什么? 3、附点节奏学习 引导学生看图片、讲内容、读儿歌。 工人叔叔敲铁锤,叮 叮.叮 咚,农民伯伯割稻子,嚓嚓.嚓 嚓;司机叔叔开汽车,嘀嘀.嘀哒;环卫工人在扫地,刷 刷.刷 刷。 二、“参与劳动的过程”——学唱《剪羊毛》、听赏《铁匠波尔卡》 1、导入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劳动的人们,他们都在辛勤地劳动。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房子里的人在干什么。美妙的音乐从房子传出,音乐声中有一种劳动时发出的声音,请你仔细听一听,猜一猜。 2、初听《铁匠波尔卡》 3、介绍《铁匠波尔卡》 师:你觉得劳动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师:有同学见过打铁吗?大家看,年轻的彼特拿着大铁锤和师傅一起打铁。大铁锤“咚”的往下敲是在用力把铁打平,师傅用小铁锤“叮叮”的敲两下是在告诉彼特该打这里了。他们“咚叮叮、咚叮叮”的配合打铁多么有意思啊! 4、参与表现 (1)用“叮”“咚”摸唱主旋律。 (2)打铁的节奏:2/4 x xx | x xx | xx xx | x x || 师:同学们,其实,大小铁锤在劳动的时候必须相互配合。看,这就是他们打铁时的节奏。A.集体读。 B.分组配合读。一组读大铁锤,一组读小铁锤。C.按节奏自由练习 D.请你先读一读,再敲一敲。 (3)和着《铁匠波尔卡》音乐,按节奏参与伴奏。 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让我们都来做做小铁匠。随着《铁匠波尔卡》的音乐开始愉快的劳动。 5、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这就是劳动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学唱《剪羊毛》 1、导入 师:下面我们一块儿听一首歌,看看这首歌中的人们在干吗?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初听歌曲 3、练习剪羊毛节奏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剪羊毛吗?让我们也一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吧!剪羊毛节奏:2/4 x 0 | x 0 | x x | x 0 || 4、创编活动 (1)用“嘿”声。 师:瞧!那儿有一个老爷爷,他也在笑嘻嘻地剪羊毛呢!他的年纪大了,你们想想老爷爷歌声的速度是怎样的?会发出什么声音?我们一起来学学老爷爷剪羊毛。(2)跺脚。 师:这边有个小朋友蹦蹦跳跳地过来了。想想会发出什么声音?(跺脚)我们来学学。 5、学唱歌曲 (1)用“lu”哼唱。 师:这真是一派欢乐的景象。不管是男女老少,你说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用“lu”中速地唱一遍。(2)分组找附点节奏,唱乐谱。 师:这首歌中有一个刚才我们练习了的节奏“x.x”出现了很多次,你注意到了吗?请各组分别找一找,并唱一唱。(3)集体跟琴唱谱。(4)引导质疑。 师:剪羊毛可真有意思,但我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没见过,你们呢?对这项劳动还有什么问题吗?(5)再听歌曲,引导学生听词。 (6)学生轻声读歌词,解决质疑的问题。(7)教师简介澳大利亚。(8)学生轻声跟唱歌词。(9)分组互相纠错。 第一组唱第一句,第二组唱第二句、、、、、、提出难点,互相帮助。 6、演唱歌曲 分组用剪羊毛的动作和声音(嚓)为歌曲伴奏。 三、“欢庆劳动的丰收”——综合表演 1、导入 学生听音乐《劳动最光荣》看画面。 师:同学们,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勤劳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动:农民伯伯在田间耕耘,工人叔叔在工厂里挥洒汗水。 2、听《铁匠波尔卡》,参与表演 师:听,铁匠铺中“叮叮咚咚”的声音敲响了,我们也与他们一起打铁吧! 3、演唱《剪羊毛》与参与表演 师:澳大利亚的人们开始剪羊毛了。让我们用愉快的声音来表现他们劳动的情景,各组同学准备好,剪羊毛开始了。 4、听《丰收之歌》,看劳动丰收图。 四、小结 师:劳动可以创造生活,可以创造财富!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再见! 第四课 两只小山羊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两只小山羊》。 2、能积极参与表演《两只小山羊》的活动,并领悟到互相礼让的道理。教学重点:表演唱《两只小山羊》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生动有趣的声音和动作来表演歌曲。教具准备:CAI课件、小山羊头饰、小木桥、披风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导入 师: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小精灵剧场,我是这个剧场的导演。现在我们正在招聘音乐童话剧《两只小山羊》的演员,你们有兴趣吗?好的,大家先来看看我的招聘启事。(课件展示文字) 2、讲读招聘启事 3、简单介绍剧情 师:这个音乐童话剧共有三幕戏,两只小山羊到底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二、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段 师:同学们,请你们边听边想,第一幕戏发生在野外的什么地方?主人公是谁?(播放动画和第一段歌曲) 生:(小桥上,白山羊和黑山羊相遇。) 师:对,这第一幕戏呀,主要表现两只小山羊在桥上相遇了!其实,刚才你们说的就是我们第一幕戏的台词。作为一个演员,台词可是基本功,我们一起来念念吧! 师:我刚才说了,我们这是音乐童话剧,会念还不行,最主要的是你要会唱,我们一起来听听应该怎么唱?(播放第一段歌曲)师:我们一起来学唱第一段吧!首先请大家学羊的叫声,用咩来哼唱旋律。(学生随乐哼唱)师:下面我们把歌词加上,谁先学会谁就有希望当演员了!(老师弹琴,带唱第一段) 师:会唱还不够,还要能表演。我首先来友情客串扮演小白羊,谁来扮演小黑羊呀?你们要是觉得我们演得好就给我们掌声好吗?(启发学生表演要神气,还要有动作和造型。)师:下面我请全体同学和我一起表演一次。(全班参与表演) 2、学唱第二段 师:第一幕戏是最简单的!两只小山羊在桥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进入第二幕的表演,现在卖个关子,我请两为主角先躲起来,你们听听有什么声音,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片段录音) 师:是什么的叫声?你们能拍出小羊叫的节奏吗? 师:请大家模仿一下。 师:请你们想想这两只小羊它们这时可能在干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来模仿它们争吵的声音好吗?看我的手势请第一组的同学扮演小白羊,第二组的同学扮演小黑羊,我点到哪边就请哪边的同学发出声音。(老师带领学生模仿)师:刚才这两只小山羊在争吵,那你在模仿时就要将争吵的动作和表情也表现出来。(学生表演) 师:它们为什么会争吵?请说一说。(启发学生给小羊配音)师:好,我来问问,(点击白羊)白羊要干吗? 生:(白羊要回家。) 师:(点击黑羊)黑羊要干吗?(生答要上山岗) 师:你们知道它们要去干什么吗?(跟琴唱第一、二段歌词) 师:这幕戏主要讲的是两只小山羊在桥上怎么样呀?(课件:互不相让。) 师:接下来我这个导演来唱群众演员的台词(齐唱),你们来扮演两只小羊(独唱),我们一起来表演。(全班唱一遍)师:作为一个好演员,不光要会演主角,还要会演群众演员。下面我们反过来演,好吗?(全班唱一遍) 师:下面我们来拍第二幕戏。首先请两个小演员上台表演。(学生上台表演,然后进行自评和互评) 师:这两只小山羊站在一起时,它们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启发表演白羊要会家和黑羊要上山岗的表情和动作。) 师:每组派两名代表到前面带领大家一起表演。(全班边唱边表演第二段。) 3、学唱第三段 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三幕戏,两只小羊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呀,你们看它们会怎么办?(课件出示带括号的文字) 师:你们看,两只小羊的什么顶在了一起呀?(羊角)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念这段台词。 师:接下来我们玩游戏。老师的两只手分别代表两只小羊,你们看到白羊就说顶呀顶,看到黑羊就说撞呀撞。(老师演示两种节奏) 师:你们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启发学生说出用力顶和用力撞,解决附点节奏,引导学生表演。) 师:两只小羊见这样仍不能分胜负,它们就凑到一起,顶呀撞呀,现在你们来试试。(学生将歌词念一次。) 师:这只小白羊很狡猾,它在顶的时候偷偷用力了,你们看。(手势表演。)师:你们能读出来吗?(解决附点节奏) 师:下面,我们用手势合着歌声表演一下好吗?请仔细听它们是怎样唱的?(播放音乐。)师:我来做手势,你们来唱好吗?(学生再唱一遍) 师:同学们,它们这样争下去,最后结局会怎样?对了,掉进河里。掉进水中的声音是怎样的? 生:“扑通”一起掉进河里。 师:对!这一段是表现它们掉入水中的情景。(出示歌曲)师:大家想想,为什么最后一句要慢下来? 师:落水的时候要怎么表演?(请学生上台表演。) 三、整段表演 师:好,我们三段戏都排练完了,下面我们要开始正式演出了。你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角色,既可以两人一组来扮演小山羊,也可以几个人为一组来扮演群众演员。(指导学生排练,请第一组学生上台表演。) 师:同学们,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们会怎么办?通过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启发学生回答:在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谦让,团结协作。) 师:再请你们想想,两只小羊落入水中后会怎么样?谁来为这个音乐童话剧加个结尾。(学生上台表演,并共同评出最佳表演奖,当场签约。) 师:我这儿只有一个皇冠,给谁呢?(让学生把互相谦让的美德落实到行动中。)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两只小山羊》这首歌,还懂得了在生活中要互相谦让、团结协作才能成功,是吗?今天大家表演得都很精彩,我决定全部聘用你们为小演员,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相逢在下次的小精灵剧场吧!第五课 小骑手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在聆听二胡独奏器曲时,感受二胡的音色特点和乐曲所表现的热烈欢快的赛马情景,能主动参与表现乐曲情景。教学重点: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感受《赛马》的基本情绪,并能参与音乐表现活动。教学难点: 1、唱准歌曲中七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2、听赏时能创造性地表现乐曲的几个场景。教具准备: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验 在《赛马》的旋律中,老师带领学生做骑马的动作走进教室。 1、说一说 师:刚才小朋友们和老师“骑着马儿”,非常神气地走进了教室,小朋友们知道哪个少数民族的人最喜欢骑马吗? 生:蒙古族。 师:对,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你对蒙古族的生活还了解哪些?(生答) 2、看一看 师: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为新朋友,让她带领大家到草原上去游览一番。(课件:出现小精灵:“大家好!我是草原小精灵。草原上的景色非常迷人,今天由我当小导游,带大家到草原上好好玩一玩。”) (1)课件呈现草原迷人的风光,并以内蒙古音乐作品《长调》为音乐背景,在音乐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 (2)课件再播放一遍草原风光。提示学生注意聆听其中具有蒙古族音乐风格的音乐背景。师:你对这个旋律有什么感受? 生:(略) 3、学一学 师:刚才在屏幕上你们看到草原上的人在进行哪些活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生答)师:你能上台来做一做你最感兴趣的那种活动的动作吗?(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并称赞他们是神气的“小骑手、小射手”等。 二、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听一听 草原小精灵:蒙古族的小朋友看到我们来了,高兴地唱起歌来,你们听: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1)学生聆听 师:请大家带着问题听,蒙古族小朋友在干什么?(2)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歌词。 2、念一念、敲一敲 师:下面让我们也当一回神气的小骑手、小射手、小摔交手。请随老师的鼓声有节奏地念一念这写歌词。 (1)生在老师的鼓声的指挥下,模仿老师有节奏地念词。 (2)生一边有节奏地念,一边跟着歌词内容做自己想做的内容。(3)选择乐器和节奏型,边念词边进行敲击。(双响筒、铃鼓)(4) 一、二组边念词边律动,三、四组用打击乐器为他们加油。 3、唱一唱 草原小精灵:大家想成为真正的小骑手吗?那就先和蒙古族的小朋友一起来学学这首歌吧。(1)听歌曲(2)唱旋律 难点教学“6.i 2 , 6.i 1”七度、八度音程主要通过摸唱和教师的手势来引导。(3)自学歌曲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唱准,并引导学生在歌唱速度以及七度、八度音程和下滑音处体会感情。 三、合作、表现 1、敲一敲、跳一跳 2、师: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曲?(生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全班分成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用筷子伴奏等小组。(1)讨论、创编:各小组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讨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更好地表现歌曲。 (2)分组展示:每组派一位代表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表现的最佳方案,并整组展示。(3)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并得出最佳方案。 (4)集体展示:播放《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音乐,全体同学大胆表现。 四、扩展、延伸 师:草原人的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同样,草原儿女创作的音乐也丰富多彩,有热烈奔放的,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深沉感人的。在这堂课结束前,让我们再听赏一首由草原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 五、小结 师:今天,咱们在草原小精灵的带领下一起感受了草原上迷人的风光,并体验了草原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下节课老师再带领大家继续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各种有趣的蒙古族人民的民俗风情。 在《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音乐中,学生律动出教室。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 课件播放《我是草原小骑手》的MTV,学生律动进教室。师:草原的景色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继续让小精灵带着我们感受草原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 二、整体听赏——想象画面 学生聆听全曲。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老师要先保密,让我们接下来听它的第一乐段。 三、分段欣赏 1、第一乐段:听——配图、敲击 师:这里有两幅图,大家边听边思考,如果要你给这样的音乐配上画面,你会选择哪一幅?为什么? (1)聆听第一乐段。 (2)给音乐配上相应的画面。 (3)总结出相通之处,即二者所营造的氛围都是热烈奔放的。(4)揭示主题——二胡独奏《赛马》。(5)敲一敲 a.出示第一音乐主题,启发学生观察节奏特点。b.老师敲鼓带领学生用筷子模击节奏。c.随音乐即兴伴奏。 引导一部分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伴奏,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敲击筷子伴奏,并引导学生站起来到教室里寻找声源,如拍击桌、门、凳等,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d.让学生说一说敲起这样的节奏有什么感觉,说一说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场面。 2、第二乐段——敲击、吹奏 (1)聆听第二乐段(课件出示第二部分音乐主题)聆听要求: a.边听边想象相应的画面。 b.如果你听到的是轻快活泼的音乐,可用相应的舞蹈动作表示。 (2)检查课前布置的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声源的情况。学生展示自己所带的物品和各种不同敲击方式。 a.课前要求所带日常生活用品能敲击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如用调羹敲碟子等。b.鼓励学生用与他人不一样的方式敲击,看是否能发出不同的声音。(3)敲一敲 a.老师弹奏第二音乐主题,请学生用自己准备的乐器伴奏。b.比较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在节奏、速度上有何变化。(4)奏一奏 学生用竖笛吹奏第二音乐主题。(5)说一说 a.比较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在情绪上有何变化。b.听到活泼轻快的旋律,你想到怎样的画面?(6)敲一敲 一部分学生用竖笛吹奏第二音乐主题,一部分学生用自备乐器伴奏,再次表现轻快活泼的旋律。 3、第三乐段——跳 (1)聆听第三乐段:师指出第三乐段有再现了第一音乐主题。(2)在聆听的过程中鼓励大胆想象赛马场景。(3)随音乐用舞蹈动作表现。 四、完整听赏——创作、表现 1、讨论(以《赛马》为背景音乐) 学生针对不同乐段用何种相应的方式表现进行讨论,如:打击乐器伴奏、视奏、舞蹈、情景表演等。 2、评价 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相互评价,归纳出最合适每个乐段的方式。 3、创编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创编。 4、参与、表现 完整地伯父播放音乐,学生根据不同乐段的情景用相应的方式进行表现。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大草原是美丽的,大草原上的音乐又是如此动听,以后有机会,希望大家到大草原上去,亲身体验一下那充满情趣的生活,亲耳听听那里人们演奏的动听的旋律。第六课 母子情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能积极参与活动《献给妈妈的爱》,并从中体验和表达对母亲的深情。教学重点、难点: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教具准备:CAI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走进教室。 二、感受母子情——学唱《游子吟》 1、导入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请大家在看完影片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得都对,从这段影片可以看出,母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说说这张图片上描绘的是什么?(课件展示图片)师:图片上的这个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 2、读 师:(听老师朗读古诗《游子吟》)你们也想试试吗?(全班读)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生答) 师:那就让我们带上对诗歌的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3、唱 师:看来大家都背诗歌深深地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有一为作曲家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的表达这种感情,为诗歌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游子吟》。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用歌声来表达这种爱。(1)教师范唱歌曲 师:你们觉得老师唱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学生回答)(2)学生用“lu”音轻声跟唱旋律。 师:乐曲中有没有我们以前没有见到过的音符?(引导学生说出有前倚音的地方)(3)前倚音的教学。 师:这个音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你们看它的形状像什么?(老师和一位同学牵着手)大家看,它的形状就好象妈妈紧紧地拉着小朋友的手,害怕他离开自己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前倚音。那么我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要注意将这两个音符连起来唱,就像妈妈和她的孩子紧紧连在一起。(教师范唱) 师:你们也来试试好吗?注意要唱出母子之间依依不舍的感觉。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有很多前倚音?为什么?(生答) 师:既然前倚音在歌曲里起到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一定要把它唱得更好,对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唱唱前倚音,老师唱前面的曲子,你们接后面的前倚音。(4)学唱歌曲 师:刚才大家在唱前倚音的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母子情,其实歌曲的旋律同样也表现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你们看。 (课件出示歌曲的第一乐句)现在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我来唱前半乐句,你们就是我的孩子,请你们接后半乐句,好吗?妈妈开始招呼自己的孩子了。师:孩子们快来呀!(引导学生接后半乐句)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我们就一起来玩妈妈呼唤孩子的游戏吧。老师把歌曲分成了八个小乐句,这边是乐句妈妈也就是后半乐句。现在我请小组长上来选择你们组想唱的乐句,每组唱一句。师: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在游戏之前先练习一次。听到你们的那个余句,就请这组的同学赶紧站起来一起唱这一乐句,看哪组同学反应最快。(学生做游戏) 师:动人的旋律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现在让我们唱着歌词,再来感受孟郊对母亲深深的爱。(5)轻声地演唱全曲。 师:这样一首感人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深情地)师:那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来演唱歌曲。 4、演 师:前面我们在唱前倚音的时候,大家都唱得很好,可是刚才加上歌词一唱,好象没有前倚音了,你们听。(教师唱两种,让学生比较。)师:你们觉得哪种更能表达妈妈和孩子之间依依不舍的感情呢?那我第二种有没有唱前倚音,你们也来试试。(再次演唱歌曲)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表达情感,老师来当演员,请一位同学和我配合一下,我们来演妈妈和游子,你们来唱。(师生表演) 师:你们也想试试吗?我们边唱边来演一演。同桌的同学商量,一位演妈妈,一位演游子。(学生自由表演) 师:看了大家深情的表演,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出水痘,病情很严重,妈妈为了照顾我,整整两天两晚没睡觉,一直守侯在我身旁,不让我的小手到处抓。现在想起来,我仍非常感激我的妈妈。我想你们的妈妈一定也非常爱你们。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让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好妈妈。谁先说? 生:、、、、、、师:前面的演唱,我们体会的是孟郊对母亲的爱,现在请大家带着对自己妈妈的爱,再次深情地演唱歌曲。 三、表现母子情(活动《献给妈妈的爱》) 1、导入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歌声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母亲的爱,相信你们的妈妈听了一定会很高兴。诗人孟郊写下了千古绝句来回报妈妈。你想怎样报答妈妈呢? 生:、、、、、、2、爱 师:你们知道妈妈的节日除了“三八”妇女节,还有一个什么节?(引导学会上说出母亲节)师:那么过节的时候,你想怎么想妈妈表达你的心意呢?现在虽然不是母亲节,但是我们今天感受到了深深的母子情,我想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妈妈说。老师这给大家准备了明信片,你们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老师帮你们转给你们的妈妈,好吗?(2)学生各自写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四、小结 师:今天,大家不仅学会了一首感人的歌,还为妈妈献上了一份爱心。我相信妈妈们一定会很高兴。等你们将来长大出门求学,或者外出工作成了真正的游子时,一定别忘了你的妈妈,要记得为妈妈献上自己的爱心;别忘了还有关心你的祖**亲,要记得为祖**亲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边献卡片边唱着歌曲走出教室。第七课 友爱之花 教学目标: 1、能在音乐游戏中认识八分、十六分音符及其组合,并知道其时值。 2、能与同学配合,学会演唱二部练习曲《王老先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演唱和听赏活动中,体验和表现歌曲的情感,知道“友爱”是人类美好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二声部合唱中协调配合,帮助学生建立相互倾听声部,共同平衡声部音量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今天,农庄里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究竟是什么事呢?让我们来看看吧!(CAI播放动画短片)师:原来是粗心的小鼹鼠吓跑了刚刚下完蛋的母鸡,现在它正要把鸡蛋送还给母鸡的主人——王老先生,让我们也来帮帮它吧! 二、导学铺垫 情境一:拜访王老先生 1、读读拍拍(课件展示王老先生的家) 师:我们来到了王老先生的家,让我们跟他打个招呼吧!生:王老先生你好,我们来看您了! (CAI画外音:“喔,是你们呀,欢迎欢迎欢迎!) 师:看来王老先生挺喜欢我们的,一连说了两个欢迎。让我们学着王老先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欢迎 欢迎欢迎) 师:我们是不是应该表示感谢呢?(边拍手边读谢谢 谢谢谢谢) 2、情景表演 分角色读读拍拍。 3、节奏创编 师:来到了这么美丽的地方,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你的心情吗? 三、引导掌握 情景二:帮助王老先生 1、音乐游戏一“读儿歌“——复习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师:刚才的节奏是由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它们都是音符之家的成员。这两种音符我们现在还不认识,可是我们认识其他音符之家的成员,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CAI出示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师:还记得那首音符儿歌吗?(全班读儿歌) 音符之家兄弟多,听我跟你说一说,老大名叫全音符,三条尾巴跟着它,记住它要唱四拍,就像有人高声喊,哎———;二分音符是老二,一条尾巴拖出来,记住它要唱两拍,就像猫儿喵喵叫,喵—喵—;四分音符要认得,光溜溜的没尾巴,记住它只唱一拍,让我们开心地唱出来,嘿嘿嘿嘿。 2、音乐游戏二“称天平“——认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1)让课件中音符自我介绍。 (2)利用课件中的天平演示八分、十六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3)师生唱一唱。 3、音乐游戏三“找朋友“——音符时值组合 (1)通过讨论,学生手拿带音符的手卡在小组内找到与四分音符时值相等的音符组合。(2)师生唱一唱。(3)评价、讨论。 4、音乐游戏四:修补鸡窝——二声部视唱(1)情境 师:王老先生的鸡舍坏了,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鸡舍) 师:鸡舍砖块上有音符,买来的砖块上也有音符,只要你能将音符“对号入座“就修好了!(2)方法: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3)做一做。(4)唱一唱。 5、学唱《王老先生》(1)歌词教学 师:鸡舍修好了,让我们去告诉王老先生吧!咦?他在干什么?(CAI出示到节奏的第一声部歌词。)学生自己试着读词,检查纠正。(2)曲谱教学 师:你能试着唱一唱曲谱吗?学生跟琴视唱。(3)歌曲教学 师:请你自己唱一唱吧!(CAI播放伴奏带,学生试唱歌词)(4)二声部教学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首《王老先生》的歌曲,你们听一听,看和你们刚才唱的有什么不同?(CAI播放二声部活动曲《王老先生》)全班演唱二声部。(5)完整演唱歌曲《王老先生》。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我们学到的新知识,帮助了王老先生,你们觉得开心吗?(开心)老师也非常开心,希望早将来的谢谢中你们能不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下课!第八课 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 2、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能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进行身势动作的创编。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集体舞。 教学重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教具准备:CAI课件、钢琴、碰铃、舞板 教学过程: 一、定向 1、导入 (CAI课件展示:生日快乐的音乐与画面。)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请大家参加我的生日舞会,你们愿意吗?让我们大家跳起来吧。 2、随乐集体律动。(3/4拍子) 二、导学铺垫 师:刚才大家跳得很高兴,那你们想知道18世纪欧洲的皇室贵族们开宫廷舞会的情景吗? 1、听赏《小步舞曲》 初听:简单介绍音乐家巴赫。 第一遍:安静地听(CAI出现欧洲风景画面)。第二遍:边听边介绍巴赫(CAI出现巴赫头像)。复听:体会小步舞曲风格(CAI宫廷舞会片段)。 师:你们从参加舞会的人的表情和服饰上能看出什么?(端庄、彬彬有礼、华丽) 师:小步舞是当时流行于贵族中的宫廷舞蹈,跳舞时人的姿态要高雅、端庄。(学生模仿舞蹈姿态。) 随乐模仿:老师带着学生模仿小步舞的舞步。第一遍:看舞步模仿(CAI出现舞步模拟动画)。第二遍:随乐模仿(播放〈小步舞曲〉)师:谁能说出“小步舞”的舞步特点? 小结:小步舞曲一般是三拍子。3/4 X X X | X X X | 强弱 弱 强 弱 弱 2、体会并掌握三拍子乐曲的强弱规律 师:既然是舞会,就离不开乐队,同学们请拿起乐器,一起来演奏吧!(1)打击乐器伴奏: a.随乐敲一敲,让学生自主地体会三拍子乐曲的强弱规律。b.个别学生示范。(用不同的乐器,要求敲出强弱规律)c.选择强弱敲一敲。(2)身势动作创编: 师:刚才小乐手们用乐器表现了三拍子的特点,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吗? a.自由创编身势动作。b.身势动作接龙。 三、学唱歌曲 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小乐手。听,舞会上传来了美妙的歌声。 1、范读与范唱 2、学唱歌词 师:大家学唱了《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你们觉得哪里最不好唱? 3、指导学习难点:第二、四乐句 4、分组演唱,体会舞曲风格 一组同学演唱时,其余学生用乐器和身势动作为其伴奏;老师指挥,并适时指导。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当一次宫廷乐手和歌手好吗?记住,要高雅端庄。(师弹琴,学生边唱边用乐器和身势动作伴奏。) 四、创造与表现 师:舞会马上要开始了,参加舞蹈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1、创编 学生分组随乐自编动作。 2、展示 每组派两名代表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老师作指导性评价。 4、集体表演 师生自由选择角色,全班集体表演。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说说)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谢谢大家与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跳一曲小步舞,尽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吧!全班在集体舞中离开教室。第九课 小骆驼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八分音符,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2、能学会唱歌曲《小骆驼》。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小骆驼》伴奏。 教学重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骆驼》。教学难点: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教学准备:CAI课件、歌单、脚印谱、打击乐器若干。教学过程: 一、走进沙漠的准备 1、听一听,动一动 师:请大家听着音乐和我一起动一动! 2、比一比,说一说 师:同学们,课前我让大家去搜集有关骆驼的资料,你们都准备好了吗?下面就请每一个大组派一位代表来给大家说一说。 师:大家搜集的资料真丰富。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骆驼生活的环境——沙漠。(课件展示沙漠) 师:沙漠虽然充满艰险,但也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沙漠探险呢?那就让我们加入“沙漠之旅”的队伍吧! 二、沙漠中的脚印 1、听一听、走一走 师:让我们学着小骆驼走路的摸样出发吧! (随《小骆驼》旋律集体模仿小骆驼在沙漠中行走。) 2、听一听,认一认 师: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沙漠。快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由远而近的驼铃声。)学生自由回答。 师:原来是一只小骆驼正在向前走。它每走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课件:一串骆驼的脚印,每个脚印上都有音符) 师:看到这一串脚印,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自由提问)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脚印上的音符吧!(课件:根据脚印的顺序播放旋律,播到一个音符,这一个音符的脚印就变颜色,写有八分休止符的脚印变成红色。) 师:小骆驼先迈出哪只脚?(左脚)那是不是每走一脚都有音乐声?(红色脚印没有声音)师:你们知道这些红色脚印上的符号是谁吗?它可有话要对我们说。(课件:摸样圆又胖,坐着小横杠。歌中遇到我,小嘴快闭上。) 师:它的名字叫八分休止符,就像路上的红灯,遇到了歌声要停下来,不出声。师:这一串有音符的脚印到底是不是通往沙漠的路呢?让我来为大家探探路吧! 3、走一走,唱一唱 (1)教师用手指代替骆驼的左右脚在脚印谱上边走边唱。(2)学生自由练习。(3)跟琴齐唱脚印谱。 (4)出示歌曲第一乐句曲谱。 (5)学生边划拍边唱第一乐句曲谱。 三、沙漠中的风沙 1、听一听,说一说 师:小骆驼一直不停地往前走。这时沙漠中发生了变化,你们听!(课件:播放沙漠风暴的音响效果。) 师: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想象并回答。) 师:想一想,小骆驼遇到了风沙,是继续向前走还是退缩呢?(不怕困难,向前走。)师:它的脚印会变得怎么样?(艰难、沉重) 2、学一学,走一走 师:谁来学一学骆驼艰难的步伐!(请学生模仿)师:看看小骆驼是怎么走的? (课件播放:2.1 | 2 — | 1.6 | 6 —)走 啊走,走啊走 师:大家一起来走一走。(集体模仿小骆驼一边走一边唱。)师:是什么使得小骆驼遇到了风暴还往前走呢?(学生回答)师:因为前面有绿洲,有草儿有花儿,还有清清的水。师:让我们来听听小骆驼的想法吧! (课件播放:2 0 2 0 | 1 2 2 0 | 3 6 1 6 | 6 —) 前 面 有青草,前面有水 喝。 前 面 有歌声,前面有花 朵。 师:想一想这时候小骆驼的脚步会变成怎样呢?(学生模仿,并说出原因,然后集体边走边唱。) 3、走一走,唱一唱 师:我们也应该学习小骆驼。让我们沿着它的脚印去迎接风沙吧!(集体演唱第二、三乐句,并配上不同的脚步。) 四、沙漠中的绿洲 1、看一看,听一听 师: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亮。看,我们这是到了哪儿呀?(课件:播放沙漠的绿洲的图片。) 师:原来我们和小骆驼一起,不怕困难,不怕艰辛,终于走出了大沙漠,来到了一片绿洲。师:小骆驼高兴得边走边晃动着脑袋,脖子上的驼铃摇得叮当直响,你们听!(课件播放最后一个乐句。) 2、走一走,唱一唱 师:我们也来学着小骆驼高兴的神情摇一摇头吧。 3、试一试,唱一唱 师:大家想一想,骆驼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呢?(学生说自己的处理方法,并以小组的形式范唱。)(根据歌曲内容选择一种强弱处理,大家唱一唱。) 师:绿洲中不但有清澈的水,美丽的花,还有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呢!我们听听吧!(播放歌曲《小骆驼》) 4、听一听,唱一唱 (1)学生用“叮”模唱旋律。(2)分小组自主学唱歌谱。(3)依谱唱词。 (4)学生加上表情和动作演唱《小骆驼》。 五、沙漠中的演出 1、选一选,试一试 师:小骆驼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绿洲,慝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们来听听吧!(课件:你们能把这一次难忘的沙漠之旅用歌声和乐器声表现出来吗?) 师:正好我准备了一些打击乐器,你们选一选,看哪些乐器适合模仿沙漠中的三个场面。选好后,试一试,敲一敲。 2、唱一唱,演一演 师:小骆驼非常满意你的表现,它盛情地邀请你们加入它的骆驼队。(学生以自愿的形式充当小歌手、小乐手,和骆驼队合着音乐边唱边演。) 六、沙漠中的收获 师:今天我们的沙漠之旅圆满结束,通过这次沙漠之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在你们的成长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希望你们能像小骆驼一样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做个坚强的孩子。第十课 船之梦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船之梦》,体验歌曲美好的意境,;能与同学合作,学会简单的二部合唱。 2、在听赏大提琴独奏《梦幻曲》中,能积极参与想象活动,体验音乐的情感。 3、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船之梦》伴奏。教学重点:学会合唱歌曲《船之梦》,并体会其意境。教学难点:《船之梦》最后一句合唱的教学。教学准备:CAI课件、小画板、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随着《划船歌》律动“划船”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好。 师:刚才,同学们划得很开心,你们看(指CAI课件)这里也有两位小朋友在划船,他们在海上划呀划,随着风浪飘呀飘,他们划到哪儿去呢? (展示《船之梦》的情景画面,同时播放《船之梦》的音乐,画面上出现歌词。) 二、引导掌握 1、熟悉歌词 (1)师:这只小船往哪儿去呢?小朋友看见了什么? 生甲:小船去了神秘的椰子岛。 生乙:小朋友看见了可爱的小矮人、、、、、、(2)老师有感情地轻诵歌词:“摇呀摇我的船之梦,在那遥远的天边轻轻飘荡、、、、、、”随后根据歌词进行扩展,描述歌曲的意境,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音乐进入到歌曲的情境中展开联想。 (3)再次聆听歌曲《船之梦》。 2、熟悉旋律 (1)用梦幻般的声音随旋律用“u”哼唱两遍。 师:小船在海上摇呀摇,激起了一朵朵美丽的浪花,这些浪花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将括号中的音写在浪花状的音乐卡片上,通过课件播放出来。)师:让我们来唱一唱吧! (2)学生用“lu”自由唱一唱括号中的音。 (3)全体分声部合唱:一组用“u”轻声唱曲谱;另一组用“lu”轻声唱括号中的音。 3、学生加词跟琴演唱 (1)随乐轻声唱主旋律部分的歌词两遍。(2)随琴唱一唱括号中的歌词。 (3)两声部合唱:一部分唱主旋律;另一部分唱括号中的词。 三、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船之梦》伴奏 1、拍一拍,找一找 请学生自由拍一拍下列节奏,找出难点。X—— 0 X X X 0 0 X 0 0 XX X X X X X 2、分组合击 分组合击上例节奏,看哪一组拍得最整齐、最准确。 3、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表现歌曲的意境。碰铃 X—— 手铃 0 X X 响板X 0 0 三角铁X 0 0 沙锤 XX X X 铃鼓X X X(学生选择乐器时,CAI课件播放《梦之船》音乐。) 4、分组表现 各小组用本组选择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分组展示,互相评价。 四、创设情境,表现歌曲《梦之船》 集体表演。全体同学围坐成一艘大船(“梦之船”)的形状,老师请几位同学坐在船的中央划船,其他同学跟着一起摇。到目的地后,请几位同学下船和“小矮人”一起跳舞,同学们一边表演一边演唱。 师:刚才,我们坐着“梦之船”去了神秘的椰子岛,看到了可爱的小矮人,和他们一起唱了歌,跳了舞。现在这只美丽的“梦之船”又要起航了,它要上哪儿去呢?你们倾听音乐,尽情想象吧!(播放音乐《梦幻曲》) 五、听赏表现 1、聆听大提琴独奏《梦幻曲》 (1)师:谁听出《梦幻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2)介绍大提琴。 2、设问引导 师:乐曲《梦幻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境?用了什么速度? 3、随乐自由表演 (1)师:小朋友从小就有许多美好的梦想,也做过许多美丽的梦,你们都梦见过什么? 生:、、、、、、师:现在,同学们边听《梦幻曲》,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们的梦随《梦幻曲》表演一下。(2)随乐自由表演。(课件播放公鸡鸣叫声;喔喔喔—) 师:今天,同学们坐着“梦之船”,随着美妙的“梦幻曲”,甜甜地做了一个梦。听,公鸡叫了,东方亮了,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实现美丽的梦想,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吧!第十一课 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音乐家冼星海的简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并从听赏、演唱冼星海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影响力。 2、能学会演唱《只怕不抵抗》、《酸枣刺》两首歌曲,感受抗战时期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教学活动中感受冼星海作品的风格和时代特点。教学难点:歌曲《只怕不抵抗》第一乐段与第三乐段的变化部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黄河大合唱》中的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段表现黄河奔腾不息的雄伟音乐,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音乐家的经典之作,大家想了解这位音乐家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 二、学习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欣赏 1、冼星海和《风》(1)让学生默读连环画部分的文字。(2)老师提问,学生抢答: a.冼星海曾在哪个国家留学? b.留学时的生活情况怎样? c.他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作《风》这首作品的? d.这首作品得到了怎样的评价?(3)听赏《下山虎》 a.结合课本图片讲解“下山虎”的寓意。b.聆听乐曲《下山虎》。 c.学生说说自己听音乐时的感受。 三、学唱歌曲 1、学唱《只怕不抵抗》。(1)简介歌曲的背景 这首歌写于1937年,反映了当时抗日根据地儿童高昂的抗日情绪和勇敢、活泼的性格。(2)采用听唱法学唱。重点是将第一二段进行对比,不要把这两段混淆了。 (3)参与表现。唱熟后,让学生随歌曲踏步行进,进一步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抗日小英雄的形象。 2、学唱《酸枣刺》。 (1)聆听歌曲,体验歌曲的风格以及所表达的内容。(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音乐家冼星海了解了多少?请大家一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脑海里收藏的有关冼星海的内容。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听着歌曲《只怕不抵抗》出教室。第十二课 喜洋洋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2、初步体会合唱的效果,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 3、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用碰铃等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4、能认真完成《音乐万花筒》板块中的综合活动。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2、《音乐万花筒》的综合活动。 教学难点: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中的二部合唱。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1、进行“打哈哈”发声练习。如: 6 6 6 | 6 6 6 0 || 5 5 5 5 | 5 5 5 0 || 哈哈 哈哈 哈哈 哈 哈哈哈哈 哈哈 哈 2、练习歌曲合唱部分的旋律片段。 3、全班分成两组,分别唱两个声部的旋律片段。注意演唱时音量不能过大,同时注意聆听对方声部的演唱。 4、分声部演唱合唱部分。 5、师问:演唱这首歌曲时,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活泼、欢快。 师:对,那就请大家带着欢快的情绪演唱整首歌曲。 二、听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1、导入听赏 歌曲的情绪既可以通过旋律来表现,又可以借助歌词来传递,那么乐曲有是怎样来表现某种音乐情绪呢? 2、整体听赏 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初步认识笛子、二胡、木鱼。 3、分段赏析 分别听赏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然后让学生说说两个乐段音乐情绪的表现特点。第一段旋律欢快,热情洋溢;第二乐段旋律舒展流畅,非常抒情。 4、参与表现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三、综合活动《音乐万花筒》 第一阶段:复习 1、唱一唱 将学生分成四组,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歌曲复习,每首歌只唱第一段。 2、听一听 还是以组为单位,播放乐曲的主题音乐,学生进行抢答。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明天的太阳更美丽》 教学内容:《毕业歌》 《明天的太阳更美丽》 《凤凰展翅》 《共同走向未来》 教学目标: 1、欣赏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准确的把握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2、以节奏练习的方式,准确解决歌曲中的几个难点问题。 3、通过欣赏该乐曲,使学生认识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笙。 4、通过学唱感受歌曲轻快流畅的旋律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教学重难点: 以节奏练习的方式,准确解决歌曲中的几个难点问题。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时间安排:二学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一听《毕业歌》《明天的太阳更美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授:听一听《毕业歌》 1、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及风格。 2、歌曲简介: 这首歌曲表现了一群健康活泼的小学生在即将告别小学升向初中时的快乐情景,作者在这里表达了新中国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爱国热情和长大以后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 3、节奏练习。(复习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休止符。)2/4 o x xx │x.x xx │ x xx │x xx │x-‖ ①画出拍线.②分小组熟读节奏.③找出此条节奏在歌曲中的位置.并试着唱一唱旋律。 4、读读歌词节奏。 5、引导学生复听全曲,感受进行曲风格。 6、课后练习(创编上下行乐句)1=C 2/4 s’ f’ m’ r’ | d’ l | s l t r’ | d’ — || 注:也可自行创编,并唱一唱。 三、听一听《明天的太阳更美丽》 1、完整聆听全曲,感受歌曲情绪。 2、复听,说说你对音乐的感受 3、课后练习:改变旋律,比较不同。 ①比较拍号的不同,说说两条旋律有何相同不同点。②引导学生说出只改变拍号和小节数。节奏、音高不变。 四、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一听《凤凰展翅》 玩一玩《共同走向未来》。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听一听《凤凰展翅》 1、初听,感受歌曲旋律 2、介绍乐器——笙 笙,又称“芦笙”,由笙簧、笙苗和笙斗三部分组成,以笙片震动发音。是中国古老的民间吹奏乐器,是世界上先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笙的演奏技巧有各种吐音、打音、花舌音、颤音、滑音等,但是没有笛子那样灵活。演奏多声部音乐是笙的特点,笙具有管、簧混合的音色,高音清脆、透明;中、低音优美、丰满,容易与其他吹奏乐器音响混合一体,是民间吹打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3、再听:体会和了解由笙演奏的乐曲的音乐特征和音乐特点。笙的音色:甜美、柔润。巴乌的音色:丰满、厚实、柔美。 三、玩一玩《共同走向未来》 1、初听,回忆C大调音阶。 2、视唱歌曲旋律。 3、熟读歌词节奏。 4、自学歌曲。 5、全班齐唱。 四、小结、下课。第二单元浪漫的旋律 教学内容:《阿瓦日古丽》 《小狗圆舞曲》 《花之圆舞曲》 《溜冰圆舞曲》 教学目标: 《阿瓦日古丽》、引导学生准确的把握维吾尔族歌唱风格。2、通过学唱《阿瓦日古丽》,了解商调式结构特点。《小狗圆舞曲》、欣赏全曲,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乐曲表现的音乐形象。2、让学生初步了解肖邦的音乐。《花之圆舞曲》 欣赏和了解柴可夫斯基舞剧作品的音乐风格及特点。《溜冰圆舞曲》、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该乐曲所具有的典型的圆舞曲风格。3、学习划分乐段,并用不同德色彩表现出来。、在音乐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想象力。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阿瓦日古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歌曲教学 1.播放维吾尔族民风民俗的音乐视频。 2.学生初听《阿瓦日古丽》的音乐,讨论听后感。 3.教师范唱,通过节奏练习引导学生体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4.听音乐学唱歌曲。5.教唱重难点。三.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狗圆舞曲》 《花之圆舞曲》 :《溜冰圆舞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歌曲处理 三.欣赏教学 《小狗圆舞曲》 小狗是人们喜爱的宠物,这是一首以狗命名的带有童话色彩的钢琴作品。乐曲表达的内容就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德国牧羊犬,它经常在阳光下嬉戏,并在身体快速转圈的同时追咬自己的尾巴。 《花之圆舞曲》 1.首先应引导学生认真地欣赏音乐,听唱主题,介绍舞剧《胡桃夹子》剧情。2.根据舞曲所表现的内容及情绪,自编自演,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质。 3.带领学生随音乐翩翩起舞,表现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中美好的意境。《溜冰圆舞曲》 1.聆听音乐并启发学生随着音乐晃动身体,感受乐曲中圆舞曲的风格。2.为乐曲划分段落,分段欣赏,说说情绪是怎样,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四.结束 第三单元闪亮的心 教学内容:《雨天等妈妈》 《我们的心愿》 《美丽的心灵》 《萤火虫》 教学目标: 《雨天等妈妈》 1.学唱歌曲,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是否有类似的体验。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并表演《雨天等妈妈》。《我们的心愿》 1.学唱歌曲《我们的心愿》,对比感受前后两个乐段音乐的效果。2.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方法,并能尝试运用模进手法进行创编。《美丽的心灵》 1.接触形式不同的单二部曲式结构,了解艺术与劳动者的关系。2.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意识。《萤火虫》 1.能自己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音乐综合能力。2.用分组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雨天等妈妈》 《我们的心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歌曲教学 1.导入教学,设计有关在家如何关心父母的问题导入。2.教师范唱,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3.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歌词,并让学生评价,然后全体一起朗读。4.分男女组演唱歌曲。5.学生完整唱歌曲。三.欣赏《我们的心愿》 1.引导学生以聆听为主熟悉全曲,体验歌曲模进的过程。2.分段提炼难点节奏。3.指导学生完整听歌曲。四.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美丽的心灵》 《萤火虫》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教学 《美丽的心灵》 1.训练:讲解难点节奏。 2.采用击掌,分声部敲击节奏的方法跟唱旋律。 3.在学生对歌曲节奏有了初步认识以后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讲解和声小调的特点。《萤火虫》 1.课前让学生准备自制的打击乐器。 2.让学生先自学歌曲,在分组用打击乐器配乐。3.学生表演。三.结束 第四单元军营飞歌 教学内容:《军营男子汉》 《骑兵进行曲》 《真是乐死人》 《爱舰爱岛爱海洋》 教学目标: 《军营男子汉》《骑兵进行曲》《真是乐死人》 1.欣赏和了解同时代的军旅歌曲的特点,体会这些歌曲对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 2.通过这些军乐曲,感受军乐曲雄壮威武的气势,增强学生保家卫国,为祖国奋斗的爱国情感。《爱舰爱岛爱海洋》 1.感受部队歌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2.集体创编节奏。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军营男子汉》 《骑兵进行曲》 《真是乐死人》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欣赏教学 1.这3首歌曲创作的年代相隔较远,具有不同的时代气息,表现了不同时代的军人风貌。在课堂教学时可以以时代风貌为主线,达到了解不同时代军旅歌曲的特点的目的,内容还可以扩展至其他军队有关的歌曲或乐曲。 2.整体欣赏,增强学生保家为国,为祖国努力奋斗的爱国情感。三. 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爱舰爱岛爱海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玩一玩 1.听歌曲,边听边踏步,感受进行曲的速度。 2.揭示课题,提问:表现部队生活的歌曲,适合用什么乐器演奏? 3.请学生自己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4.在熟悉歌曲后,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三.结束。 第五单元美丽的彩霞 教学内容:《彩霞告诉我》 《夕阳箫鼓》 《渔舟唱晚》 《飞越彩虹》 教学目标: 《彩霞告诉我》 1.学唱这首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清新、秀美的音乐主题以及欢快、跳跃的音乐情绪。 2.了解羽调式歌曲的情绪特点,掌握调式中主音属音的唱名,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构成要素等方面的概念。《夕阳箫鼓》 1.通过欣赏此曲,使学生对我们民族音乐的表现词汇有一个充分的认识。2.立足于此曲,让学生贵我国民族五声调式音阶及表现力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渔舟唱晚》 1.能够背出乐曲的主要旋律。 2.通过欣赏此曲,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飞越彩虹》 1.感受歌曲优美动人的旋律,能用亲切的语调、清晰的吐字、饱满的气息延长此歌。 2.为歌曲划分乐段,并用不同的色彩表现出来。3.拓展课堂知识进行音乐的积累。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彩霞告诉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歌曲教学 1.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 2.视唱教学,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逐步了解羽调性作用。3.歌曲教学时,运用奥尔夫节奏律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调性、曲式结构特点,帮助学生更便捷的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 4.歌曲的合唱教学中,可放慢速度,运用声部间音量对比的教法进行适应性的二声部视唱。 5.教唱歌谱,学唱歌曲。三.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夕阳箫鼓》 《渔舟唱晚》 《飞越彩虹》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欣赏教学 《夕阳箫鼓》 1.首先让学生描绘钟声、江上渔火的情景,再聆听音乐对这些情景的描绘,将两者进行对比,加深印象和感受。 2.说说乐曲表现的情景。《渔舟唱晚》 1.能够背出乐曲的主要旋律。 2.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飞越彩虹》 1.感受歌曲动人的旋律,能用亲切的语调、清晰的吐字、饱满的气息演唱此歌曲。 2.为歌曲划分乐段,并用不同的色彩表现出来。3.拓展课堂知识。 第六单元小小故事会 教学内容:《小鸟的舞会》 《丑小鸭》 《海和辛巴德的船》 《国王的新衣》 教学目标: 《小鸟的舞会》 1.学唱歌曲,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感受歌曲风趣、明快的音乐形象。 2.进一步了解羽调式的歌曲情绪特点以及调式中主音、属音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调式构成要素方面的概念。《丑小鸭》 1.学唱歌曲,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描绘的欢快、逗趣的音乐形象。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天鹅小时候的体态体貌。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增强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力。《海和辛巴德的船》 1.通过聆听《天方夜谭》第一乐章,是学生感知传说故事中鲜活的音乐形象,体会独具民族特色的旋律,从而产生联想。 2.在聆听的过程中体会旋律及声音的变化。3.积累一定的交响乐知识。《国王的新衣》 1.故事歌曲欢快活泼、诙谐风趣的音乐情绪。2.学生自己创编音乐小品。 3.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及创造力。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鸟的舞会》 《丑小鸭》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歌曲教学《小鸟的舞会》 1.听录音范唱。 2.学生采用视唱教学法学习歌曲。3.引导学生进入二声部合唱练习。4.熟练歌曲。三.《丑小鸭》 1.从朗诵歌词入手,逐步掌握歌曲的节奏。2.在学生学会歌曲后,分角色表演唱。3.播放丑小鸭成长的图片。 4.德育渗透,激励学生用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四.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海和辛巴德的船》 《国王的新衣》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欣赏教学《海和辛巴德的船》 1.播放有关大海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对大海的描写。2.聆听全曲,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3.复听,引导学生听辩出音乐的主题,乐曲用不同的乐器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三.《国王的新衣》 1.初听,请学生谈谈歌曲中唱的与我们以前听到的故事也没用不一样的地方。2.组织学生参加音乐小品表演。四.结束 第七单元戏曲园地 教学内容:《对花》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风吹杨柳条条线》 《谁说女子享清闲》 教学目标: 《对花》 1.学唱戏曲《对花》,感受黄梅戏音乐的旋律特点。 2.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形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戏曲文化的兴趣。《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1.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2.通过聆听京剧唱段,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京剧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风吹杨柳条条线》 1.了解荆州花鼓戏的发展背景即唱腔特点。2.让学生跟音乐哼唱,体会荆州花鼓戏的独特韵味。《谁说女子享清闲》 1.感受这部戏曲铿锵有力的唱腔,了解豫剧的特点。2.尝试哼唱这首选段。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对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对花》 1.采用听唱法,让学生先欣赏歌曲,在随音乐哼唱。2.教师启发学生体会黄梅戏的韵味,教唱重难点。3.学生分组演唱 4.学生分角色演唱。三.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风吹杨柳条条线》 《谁说女子享清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教学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1.给学生讲解《空城计》的故事。 2.在多次聆听的基础上,请同学们随音乐哼唱。《风吹杨柳条条线》 1.介绍荆州花鼓戏。2.初步聆听,感受乐曲。 3.再听,让学生说说用了哪些乐器。《谁说女子享清闲》 1.给学生讲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2.初步聆听,完成书中问题。3.学生随音乐哼唱。四.结束 第八单元 中国功夫 教学内容:《中国功夫》 《少林、少林》 教学目标: 1.通过申奥短片的播放,使学生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及在全世界的影响,它代表华夏子孙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 2.通过歌曲的学唱,懂得中华武术魂,懂得做人也是“外练:强身健体,内练:一身正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了解旋律的压缩在音乐中的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中国功夫》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纪录片,定格在成龙表演功夫一幕。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运动项目吗?这是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宣传片。为什么短短的几分钟内要用这么大的篇幅来表现武术呢?谁知道中国的武术都分什么门派,有什么招式,有什么武器啊? 师:其实武术不但有同学们说的那些,它还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武术魂。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中华武术的歌曲好吗? 二、歌曲新授 1、教师播放录音,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歌词。 师:刚才在播放录音的时候,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那么老师提问一个问题:这首歌曲分几段呢?有哪一段与众不同呢? 师:哦,第3段不是“唱”歌而是“说”歌,这就是一种新的演唱形式——说唱,我们一起来把第3段读一遍好吗? 2、教师与学生一起按节奏朗读第三段歌词,中间不停顿。 3、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朗读歌词。 师:老师看到在歌曲中有两处歌词是一样的,同学们发现了吗?有什么不同呢?(速度不同,节奏也不一样。) 师:对,第1段速度较慢,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呢?应该怎么演唱呢? 生:表现了英雄吸纳天地之气的气势。应该唱得有气势,要深吸气,气沉丹田。师:第2段速度较快,应该怎么演唱呢? (表现英雄舞刀弄枪的飒爽英姿。应该唱得有力量,有活力。) 4、教师介绍歌曲节奏的变化与旋律的压缩使音乐的情绪发生变化。学生视唱两段不同的曲谱,打节奏。唱曲谱后再唱歌词。 师:最后一段中,“东方一条龙”指的是我们的伟大祖国;“儿女似英雄”说的是我们炎黄子孙都是英雄;“天高地远八面风”,说的是我们祖国幅员辽阔;“中华有神功”,说的便是我们祖国的武术了。大家再来完整地把歌曲演唱一次好吗? 5、学生演唱全曲。 三、感受与表现 1、师:老师听到大家唱得热血沸腾了,我想大家也想来表演一下吧?老师这有一部《中国功夫》的音乐电视,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几个喜欢的动作模仿。 师:哪个小组设计好了动作到前面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2、学生表演,找出好的一组全班模仿,并完整表演。 师:老师看到大家表演得都很好。但是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的动作和大家不一样,不知道你们从哪里学来的啊? 师:谁知道有关黄飞鸿的事呢? 3、学生简单向大家简单介绍黄飞鸿的故事。老师补充,并播放有关黄飞鸿的影音资料。 师:正值外寇侵华,国难深重之时,黄飞鸿奋起抵抗,号召中华儿女当自强! 4、教师播放《男儿当自强》音乐 师:听过音乐以后,有哪一句是你最不能忘的呢?为什么呢? 5、学生回答,师生交流。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林、少林》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复习歌曲《中国功夫》 三. 欣赏 1.初听全曲,指导学生从第五小节开始,强拍上的弱起节奏恰当的表现了一种蓄势待发,自信、神秘的情愫。 2.观看武术表演的视频。 3.请会武术动作的学生表演武术动作。4.学生随音乐唱歌曲。四.小结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窦 献 江 中三家镇中心小学 1、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目标: 能学会演唱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及听赏表现形式不同的同名作品,并将感受写下来。教学重点: 学习简谱,及“波音”、“连音线”这些乐理知识 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并能够结合山歌风格特点演唱,注重对同学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教育 教学过程: 1、引出民歌主题。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我们有万里长城,长江黄河,56个民族团结一家,安定祥和,因为受生活地域性和风俗人情的影响,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歌唱风格,我们把各民族间带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歌曲称为民歌。在今天的音乐课上,老师将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四川民歌的风格。 了解民歌种类: 劳动号子: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编唱并直接服务于劳动的歌曲。它的音乐大多坚实有力,粗犷豪迈,歌词一般比较简单,但节奏感强,劳动者可以随着节奏调整身体的协调性。也是在民歌中产生最早的一种。比如民间的“打夯歌”、“划船歌”等等。 山歌:产生于山野劳动和辽阔宽广的大自然环境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较为热情奔放抒发感情特点的民歌。代表作品有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等。 小调: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民间歌曲,这种类型是流传最广泛、普遍的一种形式。小调歌曲大都抒情细腻、婉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江苏等地的“茉莉花”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2、学生听赏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采花》,听赏钢琴独奏曲《巴蜀之画》中的《晨歌》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介绍相关知识。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四川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歌。歌曲形式简单,乐观爽朗表达了儿童们热爱劳动、热爱山村生活的情感。按照不同的歌唱方法分类,它属于山歌中的矮腔山歌。其音乐清新质朴,旋律较自由。全曲音乐只有六度,句间大多一字一音,节奏明快;句尾常用自由延长音抒发情感,使音乐悠扬舒展。句间采用的衬词“罗儿”、“郎郎扯光扯”等,来自赶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流露出歌者愉悦自得的心情,使这首山歌更加生动形象。衬词虽无实在意义,却起到更好表达山中樵夫豪迈、自由的性格特征。 4、介绍词作者、作曲家: 1)、《太阳出来喜洋洋》的词作者名叫金鼓,是重庆梁平县人,现居于上海。金鼓本名李犹龙,1917年出生在四川梁平县(现属重庆)。1953年春,上海音乐学院川籍教授蔡绍序,想用家乡的民歌调为基础创作新歌,请金鼓作词,一首新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此诞生了。 2)《太阳出来喜洋洋》是黎海英作曲。作曲家黎海英,是中国音乐界具有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身为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他在音乐民族化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5、老师把《太阳出来喜洋洋》唱给学生欣赏 6、学生学唱 2、小步舞曲 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小步舞曲》高声部,能表现出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 2.背唱歌曲主旋律。 3.知道音乐家——巴赫的相关知识。 4.学跳小步舞。教学重点: 1.背唱歌曲《小步舞曲》高声部 2.知道音乐家——巴赫的相关知识。教学难点: 1.演唱歌曲《小步舞曲》的高声部,能表现出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 2.随音乐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上节课所欣赏的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复习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 2.观看视频《皇后小步舞》了解小步舞曲。 3.介绍巴赫 4.欣赏巴赫两部《小步舞曲》 二、学习歌曲 1.聆听《小步舞曲》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愉悦) 2.有节奏的读歌词 3.视唱曲谱 4.学生自主填歌词,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5.学生完整表现歌曲 6.处理歌曲按照这首歌曲的情绪演唱 7.巩固歌曲(师生接唱,男女生比赛唱等) 8.背唱歌曲 三、小步舞的学习 1.基本动作教学。 2.学生边唱边加入动作。 3.两个学生一组配合进行舞蹈。 4.随音乐进行歌表演。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步舞的风格特点,学习了歌曲《小步舞曲》,并为歌曲编排了动作,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现在,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出教室,下课! 3、小杜鹃 教学目标 1、欣赏、演唱表现“杜鹃”的几首歌、乐曲,感受音乐的情绪及其表现的优美意境,体验音乐所描绘、刻画的可爱、活泼的杜鹃形象,以及蕴含的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与伙伴合作表演。 2、在聆听、比较、模仿、体验的过程中欣赏乐曲、学唱歌曲、掌握技能;运用创设情境、体态感知、自主学习与合作表演等方法表演歌曲《小杜鹃》。 3、认识并初步掌握顿音记号,能用轻快活泼的情绪和整齐明亮的声音,以断连对比的方法有感情演唱歌曲《小杜鹃》。 教学重点 掌握顿音唱法,并能用力度的对比表现歌曲中杜鹃“咕咕”的歌唱声。 教学难点 能以正确的弱起拍感觉,初步运用断、连对比的方法演唱歌曲,并用不同的力度变化描绘杜鹃的歌声,表现活泼可爱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情景体验中渗透技能(5分钟) (一)欣赏: 《森林深处的杜鹃》片段 1、初听乐曲,感受情绪,选配画面 2、复听乐曲,体验力度,认识顿音 (1)复听乐曲,根据意境选择杜鹃鸣叫的力度和图形 (2)认识顿音记号 (3)用弱的力度和顿音方法模仿杜鹃“咕咕” (二)欣赏:《杜鹃圆舞曲》片段 1、感受情绪,感知、体验杜鹃鸣叫的力度 2、总结 二、歌曲学唱,交流互动中自主学习(18-19分钟) (一)听、唱、动交互,强化音乐体验 1、看动画、听范唱,了解歌曲内容 2、听教师范唱,熟悉“咕咕”旋律,体验旋律弱起感 3、初步运用顿音技巧模唱“咕咕”,进一步感知旋律弱起感 4、玩游戏“捉迷藏”,全面熟悉旋律 (二)唱奏结合,熟悉歌曲曲调 1、吹奏“咕咕”的曲调,熟悉歌谱 1)学生试奏“咕咕”的旋律,教师示范以顿音方式吹奏 2)师生合作演奏乐曲 2、哼唱旋律,找出旋律规律 3、完整演唱歌谱 (三)互动、反馈与评价,自主学唱歌曲 1、学生自主学唱歌曲 2、开展反馈、交流与评价,在互动中解决歌曲难点 3、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合作学习中展现个性(11分钟) (一)比较、欣赏朱逢博演唱的《小杜鹃》 (二)小组合作进行歌曲处理 (三)交流与展示 (四)综合表演 四、课堂小结 4、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有表情,自然的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了解4/4拍的强弱关系,把握好切分音的节奏。2.歌曲的情绪体验,用优美纯净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中五,六度音程的把握。2.歌曲情绪,格调的把握。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进入教室。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听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啊?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表现了人民不畏压迫,起来反抗的精神。 在历史上,我们国家有名的七个地方都曾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占领,至今有的地方还未回归。闻一多先生在1925年还专门为这七个地方创作了《七子之歌》组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的歌词就出自组诗,歌曲的名字是〈七子之歌--澳门〉。出示歌曲卡片。 2、欣赏歌曲,让学生欣赏后回答: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情感来演唱的?(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是用朴实深情的情感来唱) 3、朗读歌词。(结合刚刚说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说明全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人民对祖**亲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回归的爱国之心。) 4、模唱。 (1)播放音乐〈七子之歌〉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轻声哼唱,熟悉其中的旋律。 (2)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用“拉”模唱。 5、学唱歌曲。 三、复习巩固: 1、分组接唱歌曲。(男女组) 2、师:同学们唱的真好,下面把全班分开四组,你们根据自己对歌曲的不同理解,分别用多种形式把它表现出来。(可以有演唱打击组、朗诵节奏组等) 3、师: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好,下面呢大家带上歌曲的情绪情感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 四、小结 这首歌曲在澳门回归的日子里,响遍了大江南北,那满怀深情的主旋律,几乎家喻户晓。今天咱们学习这首歌曲,告戒大家在有一颗爱国心的同时,还要有爱国的能力。怎样才有爱国的能力呢?这就要求大家立足现在,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才能,将来用大家的能力报效祖国,建设祖国! 5、阿里山的姑娘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了解台湾并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高山族”民歌的风格,引导学 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图中闪烁的部分就是台湾,它位于我国东南部,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别看台湾面积小,但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特别丰富,被称为“樟脑王国”。 在山明水秀的台湾,有美丽的“日月潭”,“日月潭”是一个很大的湖,它坐在海拔760米的高山上,湖水被一个小岛隔开,一边像圆圆的太阳,一边像弯弯的月亮,所以叫“日月潭”。 “阿里山”是台湾名山之一,它以奇特的林涛和云海为人们所称颂。 “高山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是最早居住在台湾的古老的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那舞姿优美动人,歌声清脆悦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里山的姑娘》 二、新课教学 《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是台湾高山族民歌,又名《高山青》,今天我们欣赏的歌曲由歌唱家邓立君演唱的,歌曲旋律亲切流畅、略带俏皮,表现了阿里山的姑娘活泼、多情的性格。大家听过歌后,你的感觉如何?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优美抒情、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复听歌曲,整首歌曲分两部分,我们先来听一下引子,在欣赏时要带着这样两个问题: 1、这段旋律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2、听了这段旋律你的感受如何?(课件5引子部分) 师: 这段旋律呀非常优美,老师听到这段旋律就仿佛站在高山上,唤起对往事的回忆,你听了这段旋律之后,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师:我认为这段旋律应以优美、抒展的歌声来视唱, 你们说是不是 生:是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掌声鼓励一下 生: 师:引子四小节旋律优美、抒情,让人陶醉,如果我们用线将音符连起来,你们看象什么? 生: 师:这段旋律听起来连绵起伏、婉转优扬,接下来的旋律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下。(课件7) 师: 这段旋律所表现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对比一下,这部分和引子部分有什么区别?(从速度、情绪„) 生: 欢快、热烈、活泼„„ 师:那这部分应用什么样的形式演唱呢?(活泼、欢快)大家随着音乐试着唱一唱 师: 引子优美抒情使人陶醉,接下来旋律热烈欢快,你听了想做什么?我看有的同学都坐不住了。 生: 师:如果我们用舞姿表现出来也别具特色,谁愿来 生: 三、拓展部分 师:高山族的歌曲还有很多,歌曲的表现形式也略有不同,我们欣赏一下歌曲《站在的高岗上》(课件8歌曲) 师:这首歌是台湾艺人张惠妹演唱的又一首高山族民歌,更具有山歌特色,从歌曲表现形式是怎样的呢? 生: 师:这首歌更加热烈火爆,我看有些同学都等不及了。那我们就随着音乐舞起来好不好。 生: 师:欣赏了这两首台湾民歌之后,我想大家对台湾民歌的风格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还知道有哪些台湾歌曲? 生: 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爸爸的草鞋、熊猫咪咪„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其实音乐是非常美妙的东西,只要我们用心去听、去唱、去感受,我们就能听懂音乐,让我们生活变得更美。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伴着音乐,有感情朗诵散文诗《啊 台湾》。课件9《诗歌》 四、总结部分 同学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我们唱着阿里山的山歌,共同期盼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早日团聚。到那时,让我们手拉手,唱啊、跳啊,共同庆贺吧!课件10(学生听音乐表演) 同学们,我们快乐的音乐四十分钟结束了,让我们唱着歌,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教室吧! 6、雪绒花 教学目标 : 1、对所学歌曲及相关电影《音乐之声》产生兴趣,扩大音乐视野。 2、通过吹奏歌曲《雪绒花》,区分什么是非连音吹奏和连音吹奏法。教学重点:掌握吐音的技术和连音吹奏的方法。 教学难点 : 1、“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节奏的掌握。 2、连音奏法时舌头和气息的运用。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讲故事:《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后学生谈对歌曲的感受:听了这个故事,想不想听郭老师唱唱这首歌?(师边弹边唱)你知道“雪绒花”代表什么吗?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2、听琴默唱,找出歌曲的特点和难点。(分析特点,练习难点,并正音。) 3、划拍跟琴轻声唱词。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 4、完整地将歌词唱一遍,师边弹边唱。 5、歌曲分析,艺术处理。慢速三拍子节奏的运用对歌曲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小结:让我们好像看到了晶莹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人们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抒发了演唱者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前两句用轻声唱,从第三句开始力度应加强一些。) 6、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师竖笛伴奏。 三、竖笛吹奏 1、划拍唱谱。(师竖笛伴奏)同时找找这首歌里哪个音的指法没学过?开动脑筋,自己找这个音的指法。 2、音阶练习(从re到高八度re)。①师唱唱名(上行音阶),生无声按指。②师范奏后生吹。③用同样的方法练下行音阶。(一口气,连音奏法。) 3、讲解吐音技术和连音、断音奏法。 ① 学习吐音技术。吹奏竖笛时有两种常用的方法:(板书)连音奏法和断音(又叫非连音)奏法。它们都与“吐奏”有关。那么,什么是“吐奏”?就是舌尖轻轻地碰一下牙齿,堵住吹口的气流后马上向里缩回,离开吹口,发出轻轻的“吐”的声音。 ②连音奏法是:在连线“⌒”内,除第一个音用吐奏外,后面的音都不吐奏,只是按孔的手指按各音的指法运动,气息保持而舌头不动,吹得连贯圆润。 ③断音奏法则是每个音都发出轻轻的“吐”的声音。 ④以吹奏音阶为例:教师用两种方法吹奏音阶:上行用连音奏法,下行用断音奏法。师范奏后生练习(上、下行各练两次)。 ⑤再用两种方法练习同一条练习曲。 4、探究、选择吹奏方法:《雪绒花》这首歌哪些地方用“连音吹奏法”比较好?并在歌谱上加上连音线。(学生各自试吹,两分钟后回答,并说明为什么?再在歌谱上画上连音线)。然后互帮互助,自由练习。(重点练第三乐句,教师到学生中进行个别辅导。五分钟后问有没有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 5、师带领重点练习第一、三乐句。 ①师唱唱名,生无声按指。②师慢速范奏生模仿。③师按原速吹奏生模仿。 6、生跟师一起吹奏全曲。 7、师用钢琴伴奏,生吹奏。 8、请有把握的同学站起来吹奏。师用钢琴伴奏。 9、唱吹结合:一组唱,一组吹,再由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配乐。(三角铁、铃鼓等)比一比,最终获胜的是哪一组?(师钢琴伴奏) 四、课堂小结 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这首来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已经成了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好朋友,我们不但会唱,而且会用竖笛吹。老师有件很遗憾的事:我至今没有看过《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利用网上资源帮老师查找有关《音乐之声》的更多资料,让我对这部电影有更多的了解。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网址: 打开以后再在对话拦打上:外国电影《音乐之声》。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对不对?! 7、回忆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剧《猫》的选段《回忆》,了解音乐剧的特点。 2.欣赏音乐剧的经典作品,了解音乐剧这一体裁的特点。 3.积极参与创编和表演,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尝试音乐剧的表现艺术形式。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体会音乐的乐曲风格和乐曲表达的音乐情绪。 2.听辨歌曲节拍,感受12/8拍对表达歌曲情感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视频音乐剧《猫》片段。 师:从播放的视频片段中你们都听到、看到了什么?这种音乐的表现体裁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有唱歌、边唱边跳。 2.揭示课题。 生:歌剧,跟戏剧一样,有对白说话。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片段在音乐体裁中叫音乐剧。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它融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体,音乐通俗易懂,很受大众欢迎。 二、了解音乐剧体裁特点 师:音乐剧《猫》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该剧创作于1981年,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伦敦西区新伦敦剧院。今天,音乐课为大家带来音乐剧《猫》有名的唱段《回忆》(Memory)。 1.角色与剧情介绍:“领袖猫”──猫族中的首领,充满智慧和经验,他必须出席一年一度的猫会,并最后决定哪一只猫能够升天获得重生;“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她的样子最像人类,长发披肩,身穿黑色晚礼服,脚蹬一双高跟鞋。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深深的同情和怜悯。 2.《回忆》歌曲欣赏。 师:(初听《回忆》)歌曲给你怎样的感觉?几拍子的? 生:歌曲很抒情,好像是三拍子的。 师:这首歌听起来很流畅,这是因为它的拍子为12/8拍,我们以前没有接触到,大家再听听,这样的节拍使我们有什么感受?(再听一遍《回忆》。) 生:很连贯,有起伏荡漾的感觉。 师:好!这种感觉是节拍带给我们的,那么,这样的节拍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呢?歌曲中有两个地方最能表现悲伤的心情,你能听出来吗?请你边听边举手。(听第三遍《回忆》。) 生:这样的节拍表现主人公留恋、悲伤、憧憬的心情。最悲伤的两个地方是音区低的地方。 3.作曲家的介绍:安德鲁·洛依德·韦伯是60年代,伦敦剧坛升起的一颗作曲新星,他具有扎实的古典音乐根基,擅长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对新潮流行音乐和音乐剧情有独钟。他的惊世巨作《猫》1981年5月在伦敦首演轰动了百老汇。此后,又创作了以舞蹈精彩绝伦而著称的《星光快车》《剧院幽灵》(1986年)和90年代荣获8项托尼奖的《日落大道》等传世名剧。 4.随钢琴跟唱《回忆》的旋律。 5.师生讨论音乐剧特点。 生:音乐剧有剧情,表演,音乐,舞蹈。 师:从《猫》剧中看出,音乐剧中的舞蹈和音乐相当突出。为了传情达意,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剧中的“富贵猫”“保姆猫”“剧院猫”“摇滚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形象鲜明,各不相同。这群被拟人化了的猫儿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可以说音乐剧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统一体的艺术。 三、拓展 1.欣赏《猫》剧中音乐剧《猫》片段──《回忆》唱段的视频,请学生注意其中的表演。 2.表演唱:教师让1—2名学生扮演老猫,独立表演唱,全班学生小声随唱。 四、课堂小结 音乐剧是一个内容很丰富的音乐体裁,在课上我们只能了解和学习很小的一部分,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分成小组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继续探究、找出答案,扩大自己在音乐剧这一音乐体裁方面的知识度。1.音乐剧起源是怎样的? 2.发展中百老汇音乐剧有哪些作品? 3.伦敦西区的音乐剧有哪些代表作? 8、伦敦德里的小调 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体验《伦敦德里小调》的音乐情绪,知道两个乐段情绪和音区的不同。 2.能分辨小提琴的音色。教学重点与难点 辨别两个乐段的情绪和音区。教学过程 1.导入、初听乐曲 (1)课件展示伦敦德里风光 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游览美丽的英国小镇吧。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叫伦敦德里,又名“德里”,是爱尔兰北部的一个小城。 今天的音乐课我们要欣赏一首小提琴独奏去《伦敦德里小调》,这是根据流传在伦敦德里的一首古老民歌改编而成的。 (2)聆听乐曲、初步感受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乐曲,听完之后,请谈谈你的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好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温馨宁静的小城,感受到小城的人民对自己故乡的情感。 2.分段欣赏 这首乐曲有两个乐段,我们来分别欣赏一下,听听两个乐段有没有不同。 (1)欣赏A乐段。课件展示A乐段旋律片段。 这段旋律速度中速稍慢,听起来纯朴动人,充满了温柔平和的气氛。 (2)欣赏B乐段。课件展示B乐段旋律片段。 这段旋律的速度也是中速稍慢的,但是情绪却显得高昂,色彩也比A段明亮,带有颂扬性。同样速度的旋律为什么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呢?我们来看看这两段旋律的音区。 (3)课件出示阶梯图,对两个乐段旋律的音区作对比。 A乐段的旋律主要在低音区演奏,印象听起来厚重朴实;而B乐段的旋律主要在中高音区演奏,就显得明亮高昂。这就是同样速度的旋律听起来给我们不同感受的原因。 3.复听乐曲、了解乐器 (1)再次欣赏小提琴演奏的《伦敦德里小调》,感受小提琴音色的悠扬。 (2)介绍乐器并听辨。 小提琴是一种弦乐器。总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发出声音。它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小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声,表现力强,在乐器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如果说钢琴是“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乐器中的王后”。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耳朵,我们来听两段音乐,请你们听听,哪一段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4.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伦敦德里小调》是一首有着悠久历史的爱尔兰民谣,流传至今已近四百年,它舒展、优美、纯朴、轻柔的旋律,深受人们喜爱。 数百年来,这首曲子被改编成各种版本,其中最常见的有小提琴的演奏和长笛的演奏。最后让我们来欣赏长笛演奏的《伦敦德里小调》。 9、摇篮曲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4、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5、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6、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仿佛看到了什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三、创作与表演 1、师生共同讨论:音乐剧要怎样表演? 2、把《摇篮曲》编成音乐剧,请几位同学进行表演。 四、欣赏中外《摇篮曲》,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声乐曲: 1、舒伯特《摇篮曲》 2、东北民歌《摇篮曲》 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二)器乐: 1、莫扎特《摇篮曲》 2、聆听两首《摇篮曲》 a、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b、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c、总结得出:《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四、小结 1、通过你们的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3、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本课在音乐中结束。 【最新湘艺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音乐教学计划(湘艺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音乐课程规范》的精神和各项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进一步增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增加音乐乐感与音乐创造活动,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十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我的祖国”;第二单元“爱心的奉献”;第三单元“西南音韵”;第四单元“丰收乐”;第五单元“音乐家贝多芬”;第六单元“京调”;第七单元“海峡两岸”;第八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九单元“马车和雪橇”;第十单元“新年音乐会”。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倍粗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了解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歌表演、集体舞、活动等。 四、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和了解不同的民族生活风俗。 (2)、通过学习歌曲与欣赏,理解歌曲或乐曲所包含的小知识。 (3)、熟悉和了解音乐家贝多芬、比才及其音乐作品。(4)、了解歌剧以及歌剧音乐的作用。(5)、了解曲艺以及曲艺音乐的特点及作用。 (6)、熟悉乐器埙、古琴、马头悄岈并了解其音色特点。 2、能力目标: (1)、学生能用正确的口形,姿似和乎吸方法,以及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情地进行歌唱。(2)、通过学习,使学生会自制打击乐器并为歌曲伴奏。(3)、通过音乐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陪养学生倍粗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以及合作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情意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陪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陪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蓝措、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4、质量目标: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熟悉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能够残缺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进行简单的音乐创造。通过学习,掌握相观的文化知识,提高人文餗养。 五、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时,注意演唱歌曲的准确性,并选则正确的演唱方式倍粗音乐。要适度而不夸张。 2、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陪养学生综合的音乐倍粗力。 3、通过音乐活动的创造性、丰富多样性。学生组骓体验,陪养学生舞蹈的创编能力。教学重点: 1、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2、继续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陪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 3、陪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互相学习的能力。 六、教改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提供学生练习、自我倍粗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2、针对学生实情,进行教授的同时,注意个别学生的潜在因餗,发挥学生特长,以个别带动整体,提高总体水平。 3、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组织班级兴趣小组。及时总结、反思,以促进教学。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4、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音乐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5、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因材施教,课堂多给学生自我倍粗的机会。 6、根据学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奋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陪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社会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认真组织舞蹈队进行活动。 七、教学进度: 1—2周 第一课 3—4周 第二课 5—6周 第三课 6—7周 第四课 8—9周 第五课 10—11周 第六课 12—13周 第七课 14—15周 第八课 16—17周 第九课 18—19周 第十课 20周 选唱选听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我的祖国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其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教学难点: 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渐强、强音记号)。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赏歌曲——《我的祖国》 1.导入新课 师:在你的印象中,祖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谈祖国留给自己的印象。课件轻声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师:有一位歌唱家,用自己平实的语言、甜美的歌声描绘祖国,就像在唱自己的妈妈一样。她就是著名的歌唱家郭兰英老师,请听她的演唱的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2.聆听《我的祖国》 师: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学生自由发言。课件配乐。)3.介绍歌曲相关知识(1)首唱者——郭兰英 师:歌唱家郭兰英1930年出生在山西平遥的一个叫“香乐”的小村子里。她的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我的祖国》是她为电影《上甘岭》演唱的插曲。 (2)歌曲创作的背景 师:电影讲述1952年秋,为了夺取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志愿军某部八连忍饥挨饿,坚守上甘岭二十四天,终于迎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上甘岭战役非常惨烈,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敌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向上甘岭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舰载炮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打退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学生了解电影创作背景。)4.跟唱《我的祖国》 老师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学生跟唱《我的祖国》,再次感受歌曲的意境和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青春放歌 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歌唱祖国》。 2、练习竖笛。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歌曲、用口风琴吹奏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演奏的能力。 二、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对歌曲情绪的处理及对个别节奏的掌握。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口风琴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有条件可配合国庆典礼的录象,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三、新授教学: 1、先请同学演唱该曲。 2、完整欣赏歌曲,找出同学演唱所存在的问题:如节奏或情绪等。 3、学习歌曲 A:师示范演唱歌曲。B:生跟琴视唱歌曲。 C:学生完整演唱歌曲。D:师及时纠正。 (1)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板书),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是很必要的。 (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应唱的坚定有力、富有感染力。如:“祖国” “家乡” “人民”。 (3)要正确掌握歌曲的速度 复习演唱,并练习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错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为学习歌曲做铺垫。E:听音乐完整练习演唱歌曲 F:处理歌曲的感情 :第一乐段同时也是第三乐段:雄壮有力,而且平稳流畅。第二乐段: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 4、巩固训练,掌握歌曲 分组比赛,看那一组唱的既有感情又准确,看哪一组能较多地、正确的指出其他组的优缺点。 四、音乐知识 1、二段体A + B 2、三段体A + B + A 或 A + B + C例:《歌唱祖国》 A + B + A 五、练习竖笛。 六、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表演《拉起手》。 2、练习竖笛。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2、能够依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二声部歌曲。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口风琴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拉起手》。 1、以聆听前奏导入:《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 3、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5、再次聆听范唱,各个声部的学生分别熟悉各自的旋律。 6、学生用口风琴自行学习各自的歌谱:歌曲中出现的连续切分节奏必须让学生掌握准确。 7、各声部分别吹奏各自的旋律,之后针对吹奏中所存在的问题,师生进行交流、解决。 8、合奏歌曲,依然注意声部间音量的和谐,提醒学生用控制气息的方法来控制音量;其二,带着感情吹奏。 9、为歌曲画上换气记号,继续学习有规律、有气息支持的演唱。 10、各声部完整清唱歌曲旋律,注意保持正确的演唱方法。 11、完整合唱歌曲旋律。 12、带入歌词完整演唱: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 三、律动表现歌曲从以下节奏中选出适合歌曲情绪的节奏,用拍手、捻指、跺脚等形式为歌曲伴奏。1、2/4 住 ∽|住?0 |住∽ 住 ?0 || 2、2/4 住 ∽|住 ∽|住 ??|住 ∽|| 3、2/4 0?0讄0?0讄0?0讄 0?0讄| 四、练习竖笛。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飞来的花瓣》。 2、练习竖笛。教学目标: 1、能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认真聆听两首欣赏歌曲,比较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重点:从歌曲的学习中能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教学难点:旋律中的大跳音程要唱准。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环节聆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体会歌中的情感。 三、学唱新歌。 1、初次聆听作品。 2、请一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要求:从同学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作品的情绪。 3、带领学生用“MU”哼唱旋律,老师用手势引导学生,注意旋律线的走向及歌曲中大跳的音程演唱。 4、随琴轻声视唱旋律。 5、在边唱中找出自己感觉较难的地方,师生通过交流讨论一起解决。 6、学生完整清唱歌曲。 7、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8、歌曲处理:注意从情感的启发,渲染去体会作品所赋予的感情。 四、拓展活动。 1、教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为教师规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另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学生活动: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提示,发表见解。 3、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意境。 4、学生活动: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欣赏后的体会。 5、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故事、或自己老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6、学生再次听录音,认真聆听,进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的对比变化。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7、生活动:展示才艺,为老师唱一首心中的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与祝福。 五、练习竖笛。 六、课堂小结:主要以老师小结为主。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行星组曲》 教学目标: 聆听《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战争之神》、《金星——和平之神》及《木星——欢乐使者》,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并为《欢乐颂歌》配诗、配画。 教学重点:聆听《行星组曲》,体验乐曲音乐情绪。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演唱《拉起手》。 二、聆听《行星组曲》 1、导入:你知道太阳系各大行星的名字吗?至今人类都登上过地球之外的哪些星球? 2、作者简介和创作意图。 3、聆听《火星——战争之神》和《金星——和平之神》,比较这两首乐曲在节拍、节奏、旋律、速度、力度上有何不同? 3、让学生自由表达。 4、师生总结。 三、单独听《木星——欢乐颂歌》 1、初步聆听,想想它的主旋律你是否熟悉或听过。 2、反复聆听主题音乐。 3、试着唱一唱其旋律。 4、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为音乐配诗或配画。 四、老师小结。 第二课 亚洲旋歌 共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聆听《摇篮曲》、《运动会开幕曲》、《亚洲民间器乐曲片段》。 2、表演《邮递马车》 3、编创与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感受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会演唱日本歌曲《邮递马车》,体会歌曲的欢乐情绪,并能够用较快的速度来演唱。 3、聆听印度歌曲《摇篮曲》和《运动会开幕曲》领会这两首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 4、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等代表性的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这些乐器的音色。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邮递马车》,体会歌曲情绪。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准备上课 二、学唱歌曲《邮递马车》。 1、以聆听前奏导入。 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 3、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师弹琴。 5、师生小结。聆听歌曲前奏。 6、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7、讨论并回答问题。8、1)听琴试唱歌谱。2)有感情的读歌词。3)装词。 4)完整演唱。5)用竖笛吹奏。 三、师生小结。 歌曲《邮递马车》表达了生活在边远牧场上的青年们,盼望那每天一趟的邮递马车给他们带来信件时的喜悦心情。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准备上课。 二、聆听歌曲《摇篮曲》 1、师介绍歌曲背景。 2、播放歌曲范唱。 3、问:音乐的风格特点。 4、师生小结。 5、听歌曲背景简介。 6、聆听歌曲范唱,感受体验歌曲情绪。 7、讨论交流。 8、练习竖笛。 9、师生小结。 《摇篮曲》是一首有印度民族风格的摇篮曲。复杂多变的节奏、节拍,丰富的装饰音,给人以深情、婉转、缠绵的感受。 三、下课。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情感交流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二、聆听乐曲《运动会开幕曲》。 1、以聆听前奏导入。 2、播放乐曲录音。 3、问:乐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这首乐曲具有哪个国家民族音乐风格? 5、师弹琴。 6、师生小结。 7、聆听歌曲前奏。 8、聆听乐曲录音。 9、讨论并回答问题:说说阿拉伯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10、师生小结。 乐曲《运动会开幕曲》是一首具有浓厚阿拉伯风格的科威特歌曲。 三、下课。 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情感交流 第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二、聆听亚洲民间器乐曲片段。 1、师介绍这几首乐曲片段背景及其风格特点。 2、播放乐曲。 3、问:音乐的风格特点。 4、师生小结。 三、聆听民歌片段。 1、听乐曲背景简介。 2、聆听乐曲片段,感受体验各个国家民族音乐乐曲特点及其风格。 3、讨论交流 4、师生小结。 《拉贾斯坦民间音乐》是印度北方的著名民间音乐,多表现思念家乡亲人的情绪及勇敢顽强的精神。《狮子舞》是一首著名的甘美兰乐曲。《山林》是一首著名的越南民间乐曲。《七朵丁香花》是土尔其最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 四、下课。 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情感交流 第三课 Do Re Mi 共两课时 教学内容: 一、表演《Do Re Mi 》。 二、聆听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 三、编创与活动。 四、练习竖笛。教学目标: 一、知道音乐记谱法是人类为记录、保留、传播音乐而创造的。 二、欣赏并学唱歌曲《Do Re Mi 》,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 三、学习五线谱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学唱和欣赏《Do Re Mi》 教学难点:了解和掌握五线谱知识,特别是唱准附点四分音符。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二、聆听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 》 1、师介绍影片《音乐之声》。 2、请生说说影片《音乐之声》的感想,并谈谈对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播放《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 》 4、师弹琴,生唱。 5、听师介绍影片《音乐之声》的背景。 6、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7、聆听《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 》 8、生听琴哼唱。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Do Re 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三、简介乐谱及五线谱知识。 四、练习竖笛。 五、下课。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情感交流。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二、学唱歌曲《Do Re Mi 》 1、播放《Do Re Mi 》。 2、师弹琴。 3、师生同唱歌谱。 4、师弹琴。 5、播放歌曲录音伴奏。 6、聆听歌曲《Do Re Mi 》。 7、生听琴试唱歌谱。 8、师生同唱歌谱。 9、A唱中文。B唱英文。 10、跟录音伴奏唱。 三、为歌曲编创律动。 四、下课。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情感交流。 第四课 黄河之滨 共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并能给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三)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泼、风趣幽默的音乐情绪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点。 (四)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河南板胡独奏《大起板》,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感受、体验《大起板》那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及河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二、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2、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和河北吹歌《小放驴》及板胡独奏《大起板》。 3、练习竖笛。 三、教学重、难点: 1、充分感受歌曲由于变拍子带来的不同情绪,在演唱歌曲是把这种情绪对比表现出来。 2、感受民间音乐的特色。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同学们看过《铁道游击队》这部影片吗?能说说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吗? 2、学生做影片的简单介绍。 三、学习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1、聆听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边听边想: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2、学生听歌曲,用笔在书上划分部分,并做记录。 3、再次听范唱,学生在心里跟着唱。 放录音,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由地学习,老师巡逻指导唱得不好的地方。 4、学生和老师一起跟着录音演唱歌曲。 5、跟着伴奏演唱歌曲。 四、歌曲分析与处理 1、歌曲的第一、三乐段歌词和旋律基本上相同,演唱时要注意把握民歌的风格,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较深的气息演唱。 2、歌曲第二段要用弹性的声音和充沛的感情来演唱,其中“就像钢刀插入敌人的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最能表现中国人民爱憎分明的感情。 3、分角色演唱: 请学生给歌曲设计演唱形式,按自己设计的方式来演唱,四至八人合作。 4、师生评价。 5、说说如何做是爱国的表现 6、练习竖笛。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三、聆听《小放驴》 1.初次聆听,乐曲表现了什么?使用了哪些乐器? 2、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叙事性特征及地方特征。 3、介绍歌曲: 《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其音乐体裁属于河北吹歌。可以说,这首乐曲首先是源于农民们放驴的劳动生活。农民们对影响其耕种、运输等劳动、生活需要的驴子十分珍爱,对驴子的各种动态、叫声也由衷地产生喜悦之情。其次,这首乐曲也源于河北的民间歌舞——地秧歌“跑驴”。因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与节目中民间表演“跑驴”的内容十分相符。它们都是那样地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同时,乐曲的律动又与“跑驴”的舞蹈动作十分吻合。根据以上所说,可以看出这首乐曲有着很深厚的生活基础。乐曲开始是用管子吹奏的一个长音。它既可让人想像为“跑驴”开场时演员的呼唤声,又可想像为农民放牧时驴子的嘶叫声。这种启始方法,从一开头就表现出一种风趣、幽默、诙谐、泼辣的音乐情绪,也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通常,吹歌多用于迎亲、喜庆、迎神、送殡等民俗活动,而在春节、灯节期间,“串村”的吹歌活动就更加活跃。河北吹歌之所以有吹歌之称,是因为它演奏的内容主要是民歌、小调、戏曲音调的缘故。河北吹歌的乐队组合,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是以管子、海笛为主,辅之以一些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如:河北省定县子位村的吹歌会。其二是以唢呐为主,加上一组打击乐器。如:河北唐山的吹歌会。 4、再听: 分析: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形式。 5、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分析、评说。如:歌词的语言特征、歌曲中衬词的使用、旋律的调式特点等。 6、鼓励学生边聆听边做表演。 四、练习竖笛。 五、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三、聆听《看秧歌》 1、大家听过山西的秧歌吗?谁会扭? 2、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根据山西祁太秧歌改编的女声合唱曲。 3、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4、师生讨论:以叙事的口吻及风趣幽默的音乐风格,表现了山西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面貌。 5、分段欣赏: 边听边想: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部分) 分析:第一段歌词为第一部分,第二、三段歌词为第二部分,第四段歌词为第三部分。第一、三部分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在结束部分有所区别。这两部分的旋律基本上保留了原民歌的原始素材,但改编者给它配上了合唱。第二部分旋律,在原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变化。 6、再听,完整感受,小声哼唱。 7、鼓励学生边聆听边做表演。 四、课堂小结,下课。 第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大起板》 1、导入: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板胡独奏曲《大起板》。 2、简介体裁内容:《大起板》是根据“河南曲子”中的《小调大起板》改编而成的板胡独奏曲。河南曲子的早期演出形式是:“围地堆”及“高跷”。即:演出正式开场前,先把演出场地围好。随后便由乐队演奏一曲热闹非凡的乐曲——小调大起板,演员们则跟随音乐在场内舞蹈(俗称“踩场”)。这就是《大起板》最原始的曲调。《大起板》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将河南人民那种热情奔放、豪爽粗犷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乐曲的引子采用了同音进行的形式。它由角音(mi)开始,延伸至商音(re),造成一种粗犷、泼辣的宏大气势。乐曲的第一个段落带有河南曲子的典型特征,使用了常用的典型音调),具有敲锣打鼓的节奏特点;采用对答呼应及句幅逐步增大的方式。从音乐情绪上看,它给人的印象是热情奔放的。乐曲的第二个段落与第一段落形成明显的对比。它频繁地变换节拍,采用跳动的节奏,在调性上进行对比,从而造成一种欢快、跳跃的音乐情绪。乐曲的第三个段落音区移高、速度加快,重现了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尔后,采用民间音乐中“螺蛳结顶”(即:音型由大到小、逐步递减)的手法将乐曲向前发展,直至一连串的下行滑音,形成一中诙谐、幽默的音乐情绪。随着一个八度上翻,音乐又回到热烈奔放的情绪之中。乐曲的第四个段落速度更快、力度更强,并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最后,以一个短小干脆的乐句结束全曲。 3、初听,边听边想: 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4、分段欣赏: 分析:乐曲的第一个段落带有河南曲子的典型特征:使用了常用的典型音调,具有敲锣打鼓的节奏特点,采用对答呼应及句幅逐步增大的方式。从音乐情绪上看,它给人的印象是热情奔放的。 乐曲的第二段落与第一个段落形成明显的对比。它频繁地变换节奏,采用跳动的节奏,在调性上进行对比,从而造成一种欢快、跳跃的音乐情绪。 乐曲的第三段落音区移高、速度加快,重现了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 5、复听,完整体会。 三、小结下课。 第五课 火车印象 共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对以“火车”为题的音乐作品产生学习兴趣,乐于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风格上的差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极其他现代交通工具的印象。 2、能够在学习运用歌曲中表情记号的基础上,以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火车来了》。记住并能解释什么是变拍子。 3、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和《太平洋123》,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者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火车来了》,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和《太平洋231》。 2、练习竖笛。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2、欣赏乐曲,让学生充分体会乐曲的力度、速度、旋律、音色等。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情景导入 1、谈话:我今年暑假去旅游,照了些相片,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我去了那?(播放多媒体——新疆图片) 2、引入感受新疆柯尔克孜族衬词:“噢依哟”部分。(1)情景体会(2)引入感受衬词:“噢依哟”。 二、学习歌曲《火车来了》 1.引入谈话。 2、聆听老师范唱。 3、出示课题歌谱、简介歌曲 4、师小结: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歌曲是由4/2拍和4/3拍组成的变拍子。 5、感受歌曲旋律:体会节拍。(1)学生聆听感受。(2)提问 6、再次感受歌曲旋律:体会韵律风格。(1)跟音乐做律动。 7、完整的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结构(完整的播放录音范唱) 8、学习歌曲第一部分:(1)哼唱旋律。 (2)纠错,指导唱准确。(3)完整的再唱一遍旋律。 (4)学习歌词。 (5)轻声演唱歌词第一段。 (6)指导有感情演唱第一段歌词。(7)完整的有感情的再唱一遍第一段。(8)指导全班有感情演唱二、三段歌词。 (9)老师小结:我从同学们欢快的歌声中听出了火车开进新疆后,人们热烈、兴奋的心情。 9.完整的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1)全班唱。 (2)指导歌曲情感和速度。 (3)完整的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10.学习歌曲第二部分: (1)对比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旋律特点。(2)学生谈感受。 (3)跟琴声在心里默唱旋律。(5)分小组自学歌词。 1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1)指导有感情的演唱第二部分(讲解表情记号)(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12、讲解歌曲里所出现的表情记号及情感 13、完整的演唱全曲。(录音伴奏)。 14、有感情的表演唱全曲。 三、练习竖笛。 四、、小结延伸。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聆听乐曲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巴西的音乐作品《凯皮拉的小火车》。 1、简介: 是巴西作曲家创作的,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 2、欣赏乐曲,边听边想: 你对乐曲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乐曲是否把你带上了穿越山野的一次火车旅行?你是否注意了音乐的节奏和音响? 3、你知道什么是“凯皮拉”吗?这首乐曲的风格有哪些与众不同?你知道它是哪国文化的作品? 4、结合地图,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 你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巴西吗?(出示世界地图) 5、作曲家是在哪一年创作的这部作品?巴西当时的情况怎样?作曲家使用了哪些方法表现了巴西农场的小火车?(学生通过自己准备的资料回答老师) 6、你可以边听边唱音乐中的旋律吗?(学生与老师一起跟着旋律哼一哼) 7、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因乘火车而快乐的,还是因沉重劳动而忧伤的?为什么?农场的人喜欢火车吗? 8、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通过再次地欣赏,进行讨论 9、音乐中有哪些节奏令你感觉十分独特?与你听过的美洲、非洲、欧洲的音乐节奏、美国的流行音乐有相同之处吗? 10、这首作品,作曲家真是描写火车运行和火车乘坐人的心情的吗?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火车来了》 三、欣赏《太平洋231》 1、简单介绍作者: 奥涅格,瑞士作曲家。音乐具有强烈的个性,他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大胆而自由,在和声色彩上受法国先锋派的影响,在流派上属于新古典主义。他认为自己“既不是多调性派、无调性派、也不是十二音技法派”。 2、音乐作品分析: 管弦乐《太平洋231》是奥涅格于1923年创作的交响三部曲中的第一部,1924年5月8日首演于巴黎歌剧院,听众反映强烈,被称作是20世纪20年代现代派的最新作品。“太平洋231”是当时蒸汽机车中一种先进的大型火车头,因其每边共有以2+3+1组合而成的6个车轮而得名。奥涅格特别钟爱火车头,他曾说:“如同别人爱马一样,我始终热爱火车头。对我来说火车头简直是有生命的„„” 3、初听,边听边想: 你通过欣赏,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再听,边听边想: 你能把乐曲中的具有代表性的节奏写出来吗? 5、你能根据火车的速度把节奏排一排顺序吗? 6、复听,对三部写火车的作品进行比较 你乘坐过火车吗?说一说你第一次坐火车的印象。把你搜集到的有关火车的音乐、诗歌、舞蹈、图片、照片和模型介绍给大家。 7、据音乐作创作活动。 四、小结 第六课 美妙的音乐 共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愿意参与这首歌的编创活动。 二、喜欢聆听、演唱本课的三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三、聆听《致音乐》和《美妙的琴声》,关注歌曲的内容、旋律、伴奏及结构形式,能够记住其主要的旋律。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一二三四歌》,聆听《致音乐》和《美妙的琴声》。 2、练习竖笛。教学重难点: 1、学习演唱歌曲,体会军营歌曲的气势 2、听赏国外著名作曲家的歌曲,感受古典乐的韵味。教学准备:教科书、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二、揭题、简介作家: 臧云飞,作曲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三、学习歌曲: 1、听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旋律及情绪: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 2、复听,跟着歌曲音乐划2/4拍,继续感受歌曲旋律。 3、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4、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5、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6、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7、表演 8、评价 四、练习竖笛。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浪漫派作曲家—舒伯特。他是奥地利作曲家,父亲是教师,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808年开始,在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任歌童并开始学习作曲。1813年,在其父亲任教的学校任音乐老师,同时从事作曲。1818年辞去教师职务,专心从事作曲。因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一度依赖友人资助为生。后来,曾在宫廷任教几年。1828年,因伤寒病逝世。 ——介绍《致音乐》的由来:19世纪初,德国诗人肖贝尔写了一首《致音乐》的诗。这首诗的第一段内容,阐述了音乐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赶走了心中的忧郁乃至生活给自己的打击。这段诗的内容,与法国作家罗兰的体验是那样的一致。他说:“当我生病的时候,莫扎特悦耳的音调,好象情人似的,在枕畔看护我„„”当舒伯特读到这首诗后,对起颇感兴趣,于是谱写了《致音乐》这首艺术歌曲。 三、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边听边带着老师对作者与歌曲的介绍展开想象,你想到了什么? 2、学习旋律 3、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把旋律唱一唱 4、学生自己唱旋律 5、学习歌词 6、请同学们用朗读诗歌的声音来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读一次 7、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跟着录音机边听边在心里面演唱歌曲 8、请同学们用轻轻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9、老师指导唱得不对的地方 10、用悠扬、动听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11、展示 12、评价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今天的音乐课是非常轻松的一节音乐课,因为我想带大家去欣赏一首非常幽默的乐曲,这首乐曲不仅有钢琴独奏的版本还有女高音演唱的版本 三、聆听: 1、是什么呢?你听听:播放《幽默曲》 2、指名回答。 3、揭题:对,这是非常著名的乐曲,我们今天欣赏的是德沃夏克的《幽默曲》,以歌唱的形式来命名的名字叫《美妙的音乐》 4、简介作者: 捷克作曲家,自幼接触民间音乐,初步学会演奏小提琴和管风琴。代表作品有:《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等。 5、作品分析: 幽默曲是一种风趣、愉悦的小型器乐曲。这种乐曲以节奏鲜明、旋律短小为特色,旋律的歌唱性较强。 6、复听:本歌曲分为几段? 7、分段欣赏(1)第一段: 本段运用了什么节奏型最多?(附点节奏最多)(2)第二段: 本段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人们进入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之中) 四、小结第二篇:鄂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三篇:沪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四篇:【最新湘艺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五篇:2012年六年级音乐下册音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