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少儿竹笛入门教学
浅谈少儿竹笛入门教学
竹笛在我国是一件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受众的传统吹管乐器,历来以其构造简单、携带方便、易学易会等优势深受大众喜爱。如今,它已普及成为一件家喻户晓、老少皆宜的吹管乐器,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据统计,在所有的民乐学习人群中,笛子的学习数量仅次于古筝和葫芦丝,居于第三位,而且有增无减。由此足以见得竹笛在所有民乐项目中的突出地位和优势。
作为一位竹笛教育者,我一直以来都对竹笛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长期地教学实践中,也总结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接下来,就跟着我的思路去探究一些少儿竹笛教学的小窍门。
一、总体原则:一个中心,三个基点。
学笛子应当以放松为中心,注重气指舌三个方面的练习。确切来说,作为一位竹笛老师,首先应当给孩子们一个座右铭,那就是“放松”。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同属于艺术范畴的竹笛同样也遵循这个规律,遵循生活的一些本能,一切行为都是情绪需要,目的使然,没有半点迁就和做作,这就是放松的本能。放松是人的本能,是人行为动作的最终归宿。任何乐器的演奏都要符合生理规律,遵循自然放松的原则。任何违背自然放松这一原则的演奏都是不规范的。只有在放松的基础之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才有能力不断地攀登器乐演奏的最高境界。三个基点分别是气息、手指和唇舌三大块,包括气息的放松、手指的放松和唇舌的放松。在练习和学习时,一旦发现有违放松的错误姿势、手型和口型,应当立即停止并予以纠正,直到问题解决或改善才能继续。
二、以气为本,以指为先,吐音贯穿
气息是竹笛演奏的根本,从一开始就应当将其纳入到笛子学习的系统之中,并逐渐强化气息练习的比重,开始阶段就以短音切入,以短音代长音,从而更好地找到气息的支点。“以指为先”就是在开始的初级阶段稍微侧重一下手指的练习,主要是加强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以及力度和弹性的练习。技巧性练
习以打音和颤音为主,并用打音带动颤音。“吐音贯穿”就是自始至终都要强调舌头的重要性,从一开始音头的轻吐,到之后单吐的运用及至双吐和三吐,都应当将吐音的练习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三、竹笛演奏的生活化
“艺术源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我一直秉持这样一种观念:生活即音乐,音乐即生活。当你把艺术融入到生活之中的时候,就会吃惊地发现生活会平添很多的乐趣,同时艺术的造诣也会突飞猛进。(一)生活中练气
我经常将气息的练习比做一台电脑,人本身的肺活量是它的硬件,具有先天性和不可变性;运气方法则是它的软件,具有后天性和可变性,取决于人的悟性。人的肺活量基本相差不大,通过后天的练习,可以有一定幅度地改善。但运气方法却是一个可变量,它可以通过正规地系统地练习得到明显地改变,但前提是一定要科学规范地练习。俞逊发先生层提出过一系列关于气息基本功的徒手操练习,此时可以借鉴。(二)生活之中练指
手指的训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把笛子带在身边,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之中多加练习。手指的练习我将其分为三大块,即手指的韧性、弹性和协调性练习。韧性练习包括甩手练习和扳指练习;弹性练习则包括弹指练习和捏指练习;手指的协调性最为复杂,按照练习工具的不同,我将其分为手头练习和笔头练习。总之,手指的练习在三大块里面最为重要,也睡最难掌握的,我们要将其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贯穿生活的始终才能将其练到位。(三)生活之中练舌
唇舌的练习同样十分重要,可能每个人的条件都不一样,但要相信勤能补拙,先天的不足可以通过后天地刻苦练习得到解决。舌头的练习分为两大块,一是力度和弹性的练习,应当以单吐练习为主,注重舌尖的喷弹力;另一块是
速度和耐力的练习,它讲究吐音的均匀、连贯与颗粒性。舌头长在自己身上,只有随时随地地练习才能发掘舌头的最大潜力,才能把吐音真正做到位。
四、持笛姿势五大步
好多老师可能有同样的困惑,在讲到持笛姿势时,不知道从何下手,后者是比划半天,学生确不知道要点在哪儿。针对此,我提出了姿势快速形成的五大步。
预备姿势是立正,同时用右手握住笛尾,食指定位到第三孔。第一步:左脚往前迈出小半步(即半只脚),类似于稍息。
第二步:右脚以脚后跟为轴心往外侧旋转45°,同时身体侧倾斜45°。第三步:右手将笛子端平,摆正。
第四步:左手由外向内搭在笛子的上三孔,大拇指用指尖往斜上方顶住笛子。
第五步:右手以食指指肚为轴心转过来搭在笛子下三孔上,同时下面大拇指用指甲盖的外边缘与食指相对托住笛子,小拇指自然地点到上面。
五、竹笛入门教学中的“一”、“二”、“三”(一)姿势:一平二斜三正对
笛身平;身体侧倾斜成45°,双肩抬起成45°;面对正前,肘对正前,脚尖对正前。
(二)手型:一松二弓三定位
“一松”即手指放松,“二弓”即“大弓”手腕向下弯曲成弓形;“小弓”指节拱起并弯曲成弓形;“三定位”即三个手指定位好,从下往上分别是右手小拇指指尖往斜下方点住笛子,右手大拇指用指甲盖外边缘与食指相对托住笛子,左手大拇指指尖往斜上方直直的顶住笛子。(三)口型:一抿二盖三贴紧
“一抿”即嘴唇自然闭合,抿住嘴,三个方向的三对肌肉协同用力形成风门。即两侧的面颊肌、人中两侧的上唇肌和下唇两侧的肌肉协同作用。“二盖”即下唇盖住吹孔的1/4,同时上唇盖住下唇,突出1/4。“三贴紧”指的是两腮贴住两侧牙根,上唇贴住上牙根,同时下唇贴住笛子的管壁。
六、问题及解决
(一)呼吸问题:耸、挺、收
即耸肩、挺胸和收腹,这三个问题都是由于吸气不规范造成的,也就是气息容易上提到胸腔,同时并发这三个错误。此时应让学生放下来笛子,体会慢吸慢呼的正确呼吸,同时在心里数数,几个轮回后再让其拿起笛子演奏,一旦发现有不规范的地方,立刻暂停下来,掐住肚子感受深沉的腹式呼吸,然后继续练习,如此循环,知道找到呼吸的感觉和用气的状态。(二)手型问题:直、折、歪
我们在教学之中经常会遇到此类问题,手指僵直主要是因为手臂和身体过度僵硬而造成的,此时应当先让其放松下来,甩一甩手再继续演奏。折指很常见,主要表现就是指节或指跟过度凸起,甚至形成了一个棱角,这个主要是手型不规范,应当让其多做屈伸练习,找托东西或半握拳的手型,待找到之后再运用到笛子上面。
(三)口型问题:噘、收、鼓
即噘嘴、收嘴角和鼓腮,噘嘴和收嘴角都是肌肉用力不规范导致,噘嘴是因为上下两对唇肌用力过多导致,而收嘴角则是因为两侧面颊肌用力过大导致。问题的根源都是嘴唇不够放松,找到此根源想必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鼓腮主要是因为唇部肌肉群过于放松导致,此时应适当收紧。
总之,万事开头难,在竹笛的入门教学之中老师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既要身体力行,同时要注意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同时,竹笛的学习又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老师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希望我提供的这些方法能对少年儿童的竹笛入门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张凯 *** 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第二篇:少儿竹笛教学
少儿竹笛教学的问题与解决
近年来,我在辅导、培训少年儿童学习演奏中国竹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少年儿童学习竹笛过程中常常遇到的诸多实际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做了一些研究。少年儿童在学习竹笛时,常常遇到以下问题:持笛不稳定;按孔不严密;缺乏腰腹控制力等。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无疑是摆在竹笛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持笛不稳定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少儿在学习竹笛过程中常常犯嘴唇压盖过多的毛病,故而出现发音虚、音偏低等现象,严重者甚至无法吹出声音。其原因:一是由于少儿的手指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手指较小,在持笛时,双手姆指与小指极不易托稳笛身;二是由于少儿的双手姆指与小指摆放在笛身上的位置不当,使姆指向上托的力量...失去了对应用力的平衡状态。
解决持笛不稳定的方法:
1.少儿在持笛过程中应注意将双手的姆指肚顶靠在笛身下方,并使用一定的力量将笛身稳靠在下唇边,使下唇盖压吹孔1/4为宜;同时,还要注意使双手的手腕略下沉些,这样可使双臂有一种放松感。
2.少儿在持笛过程中一定要将小指压放在笛身上,使双手姆指向上托的力量与小指下压的力量形成对应用力,此乃解决持笛不稳定问题的重要一环。
二、按孔不严密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说到按孔不严不是说只有少儿学习竹笛才会出现,而是所有人学习吹奏竹笛时都会出现,只不过少儿按不严的概率大。
下面我说说为什么会按不严,笛子是靠手指肚来堵住按严的,那么我们的手指虽说很灵敏触觉很好,但是往往只是疼痛的感触灵,用手指肚感受是否按严孔的作用,我们初学者不会去特意关注,需要长时间练习,和特意关注才会解决这个问题。成人如此,何况是少儿,而且少儿的手比较小,又增加了尺寸距离的难度,所以更容易按不严。
那么经过我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我得出一套解决按不严的方法,1、少儿学竹笛选用中音偏小的笛子,用小F调最合适,第一好发音,第二手指距离不大;
2、教学初期不着急,直到学生吹响按严再继续,在这过程中特意每节课都要提示手指问题,给学生总结出按不严的原因,吹不响的原因等,时刻让他们明白并考虑这些问题,在学习初期完全解决按不严吹不响的问题,不马虎,要严格仔细,这样就解决了少儿吹竹笛以后按不严的问题。
三、吐音不清晰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吐音一般用于跳跃、活泼、明快的乐曲。吹奏要吹得短促而有弹性。吐音一般用于跳跃、活泼、明快的乐曲。吐奏时,将舌尖紧贴上齿龈,形成阻塞,然后让气流突然冲出口腔,发出“吐”的声音。
怎样使每一个“吐音”都十分清楚呢?除了在吹奏时注意气息的控制(用多少气吐多少气,不要使气浪费。一般初学者往往容易将气息从口内冲出去,这样储存的气息就不能持久)。还要注意舌尖的灵活运用。舌的振动与吹出的气流要同时,否则就模糊不清。
单吐:吹奏吐音时要吹得短促而有弹性。练习时先做舌头动作的训练,然后再在乐器上吹奏。“单吐”低音区发音较难掌握,需重点练习,发音要结实,口水不能吹进笛子。双吐:在发出单吐的“吐”字声音以后,将舌根抬起,紧贴软额,形成阻塞,然后让气流突然冲出口腔,发出像“库”的声音。如果用“‘吐库”两字反复吐奏,便成双吐。当我们用单吐吹奏快速度的短促音时,会感到舌尖动作跟不上乐曲的速度,就必须用双吐或三吐来吹奏。
通过上面对吐音的介绍我要说明的是少儿吐音不清晰的原因是:
1、练习时间不够多,2手指与舌头的配合不默契,功夫不够。
解决办法,1、吹奏双吐音时除了舌头的动作要敏捷、短促外,还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和舌头动作的配合。口风要对准吹口,上下嘴唇不可抖动,防止发出“嘶、嘶”的漏气声。可先做“吐库吐库”的舌头动作训练,然后再在乐器上练习。要求“吐”与“库”两字的力度一样,不能一个重、一个轻。
2、双吐的舌头动作要灵活,并注意区别吹奏高音和低音时舌头位置有所不同,高音舌尖靠外但不能吐出唇外,低音舌尖靠里。练习时可多次反复,发音清楚,有弹性。多练习,在不拿笛子的时候,空手也能练习,嘴里不断地说“吐库”“德哥”等吐音的发音练习,这能迅速提高学习者的功力水平。
四、练习情况不好
少儿练习竹笛时有多数人会出现一时有兴趣,之后就淡漠;不能坚持学下去,即使学了也不坚持每天练习,会偷懒等问题,分析其原因是,1、孩子对竹笛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2、孩子缺乏自制力,3、家长缺乏约束力。
解决的办法:
1、教师经常在课堂上讲解笛子一些知识,2、少儿学竹笛家长因陪同,3、坚持欣赏音乐会,丰富音乐知识,音乐认识。
4、家长负起责任,增加对孩子的约束力,毕竟孩子就是个孩子,自己缺乏约束力。慢慢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勤奋的好习惯。
以上是近些年来本人总结的少儿吹竹笛容易出现的问题,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第三篇:少儿书法入门
少儿书法入门
中国书法是一门传承了几千年的艺术, 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
孔子将“书法教习”列入“六艺”,成为学人的必修。在其后的2500年,书法均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始终不渝。而后来的儿童启蒙教程《三字经》中提到:“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由此可见经过千年沉淀,人们对于少儿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越了其他艺术。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书法这门只有中国汉字才具艺术魅力的传统文化也被发扬光大。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小学生当中许多有志于书法学习的孩子,为了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书法这门艺术,在众多从事书法教学的人中力求寻觅一位适合自己学习的启蒙老师。怎样能正确、规范地学好书法,并打下牢固的基础,笔者简谈以下几点仅供初学者参考。
一、选择一位有书法教学经验的老师和一本适合自己临习的规范名帖。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和临习较为规范的范帖,进行与字体,部首、间架结构作品整体章法密切相
关、系统的正规训练,为初学者逐步进入书法艺术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楷书是书法中的功底字,因此、学书应先从楷书入手。古人说:“楷如站、行如走”也就是说如果学书不先从楷书入手、学好站立,那么怎能谈得上行走,又怎能走好?
三、学书须从点画开始。我们知道笔画是字形构成的最基本元素,书深墨以成点,引点以成画、积画以成字、积字以成章、万字千言、莫非点画错综组织而来,故学应先学点画,“点画者书之栋梁椽柱也”。所以点画是组成汉字最基本的要素,没有点画无以为字,点画不精,其书难成。
四、笔画的重要性决定了书法成字的美与丑。我们说汉字的基本笔画犹如盖房屋的梁柱和一砖一瓦,如果梁柱、砖瓦的质量都是次品,歪歪扭扭,所盖房屋怎能谈得上美观和牢固呢?因此,练习好基本笔画,为写字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很重要的。
五、部首部分的训练。我们知道在汉字里除了独体字外,大部分字以各种偏旁部首与其它结构单位组合而成的,偏旁部首的形态变化往往在一个字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熟悉
不同偏旁部首的结构用笔,可以熟练地将其加以变化运用,故练习汉字的结构,须先从部首开始是较易入门的。
六、间架结构的练习。间架结构、古称“结字”,简称结构,是指研究字点画与点画之间的搭配方法以及组合变化规律,要掌握好楷书的间架结构,必须抓住以下几点:
1.重心平稳,穿插避就,一个字要站的稳,首先要做到重心平稳,要做到重心平稳,就要围绕字的中心来安排笔画,注意笔画之间的避让穿插。
2.疏密得当,首尾呼应,无论字的繁简如何,书写时都要疏密有度,呼应顾盼。
3.平正为主、稳中求变、横平竖直、力求平正是每个初学者学书时的基本要求,但也要灵活运用使字形生生动活泼。
七、作品章法的训练。“章法”是研究字与字与行与行以及通篇之间的布局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幅式,书写行式,落款,铃印四个方面,是通过四边留白,首字管领,行气贯通以及穿插,接应映带,起伏等手法,对那些所要书写的字体和内容,进行立意谋篇统筹布局,使之组成一个精神团聚,宾主掩映,上下相承,首尾贯通的有机而和谐的整体。了解
章法,并能把它在现实的学书中运用得当,关键在于要掌握好这个整体内部对立统一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使其在创作时的笔法取势,字形创造、风格、气势的表现,以及章法整体所体现出的神韵,达到完美的统一。
第四篇:竹笛教学案例
竹笛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竹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笛子吹奏姿势、风门和呼吸方法,找到正确的气息支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 示范法 比较法 探索法 观察法
教学资源:笛子
教学对象:预年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提出学习要求)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笛子曲,听完后,请你告诉我好不好听。
(师吹奏《草原圆舞曲》)生:好听。
师:嗯,大家都知道老师以前也不会吹笛子,这是我这两周努力学习的成果。大家想不想也学会吹笛子呢? 生:当然想啦。
师:好,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大家都能学会吹奏竹笛。但是,老师要提醒大家的是,竹笛吹奏很讲究方法,有一定难度,同学们不能因为
一、两天吹不出来就没兴趣了,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能克服困难!大家都有这个决心吗? 生:有!师:好,那么让我们一起迈出我们竹笛学习的第一步。
二:新课教学
(1)介绍竹笛:
在学习吹奏竹笛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竹笛可以分北方的梆笛和南方的曲笛,前者清脆悦耳,后者优美抒情。竹笛分很多调,有A调、D调、F调等,调越高笛子越小。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它的外形(出示笛子,边听老师讲解边观察):一枝笛子可分笛头、笛脑、笛尾。最接近笛脑的孔叫吹孔,往下是笛膜孔,中间一排共6个发音孔,接近笛尾的是上出音孔和下出音孔。现在初学阶段笛膜先用透明胶代替,只能贴一层。(示范)(2)正确的吹奏姿势:
我们吹奏笛子最关键的是要有正确的姿势,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按要求做。笛子可以坐着吹或站着吹,两脚自然分开成八字形,腿放松,两眼平视,胸自然挺起,收小腹,两肩放平,两臂自然抬起,笛头在左方,两拇指托住笛子,两小指夹住笛子两侧,注意手指固定的位置要以方便另外6根手指按发音孔为准。(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观察学生,个别指正)。(3)感受吹奏的气息支点:
师:请大家放下手中的笛子,双手叉腰,观察老师的呼吸,先吸口气,感受腰部扩张,不可挺胸耸肩,再缓缓往外吐,发出“咝”的声音,感受腰部用力的感觉。
(全班一起练习吸气吐气,比一比谁的吐气均匀且时间长)(4)正确的风门和口风:
把“咝”吐气的口型转变成吹奏的口风吐气,其它不变。A、观察老师的口型
要点讲解:两腮用力往里收,不要鼓着吹,把上下嘴唇缩起,嘴角稍微向后收一点,上嘴唇比下嘴唇稍微突出一些,上下嘴唇中间要留一个小孔(像插着饮料吸管那样大小),这个小孔在吹笛子的名称叫“风门”,流出来的气流叫口风。B、学生感受气流
师:大家把一根手指放在风门前,感受一股气流,气流要均匀成一股并且有一定的力度,手指有点痒痒的感觉。(个别辅导)C、筒音吹奏教学
师:好,请大家用正确的姿势拿好笛子,把下嘴唇贴住吹孔的边缘,通过风门网里吹气,一定要对准出气孔,可以通过转动笛子来调整。
(学生吹筒音,教师个别指导,至少达到90%的学生都能吹响)D、1音吹奏教学
师:接下来,请大家按住上面三个发音孔,用第一关节最宽的部位去按孔,再吹,这就是1音。请用吐气的口风吹,尽量让音色亮出来并能吹得长一点,而且发音孔一定要堵死。
(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再次个别指导,先解决吹不响的学生,再指导能吹响的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在吹响的基础上,吹得更好。)E、课后拓展: 教授2和3的指法,课后练习。课后反思:
上课之前,我心里一直没有底,本身对自己竹笛方面的能力不自信,根本不知道竹笛该怎么教?一方面是怎么在有限课堂时间把所有学生都教会,另一方面是怎样向学生表述才能帮助他们吹出声音。我非常不安,因为我非常清楚,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器乐学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大半。因为他们内心对音乐并不重视,学习完全靠兴趣的力量,而不用去奢望他们投入像学习主科同等的意志品质。器乐学习必须乘热打铁,如果学生在两周内还吹不响竹笛的话,那么一腔热情马上会化为乌有,没有耐心再去接触它了,这将对接下来两到三年的音乐课笛子教学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这节课我酝酿了很久,在基础上各个方面讲得很细,也随时关注着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节奏。因为课时的原因,这是唯一的一堂笛子课,第二堂开始就只能半节课上教材内容,半节课学习笛子。这节课效果好,以后的笛子教学就容易多了,必须成功不能失败。
结果,经过这一节课,90%的学生都能吹1音了,也就意味着他们基本上找到了吹笛子的正确风门和口风,以后只要教授指法和进一步的训练就可以了,剩下的那10%的学生,只有每班4、5个,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我也完全有时间个别辅导让他们尽快赶上来。这节课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主要靠老师讲解和辅导,但是借助于学生的那股学习欲望和热情,课堂进行得很顺利,课堂纪律也很好,每位学生都在认真听讲。这样的音乐课真的是很难得的,有些内容学生不感兴趣,任凭老师怎么讲都根本不能让学生达到这么专注的效果。如果学生能自觉地来向老师索取知识,那么,上课就事半功倍,轻松很多。我们音乐教学是不是更加应该讲究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对音乐各个领域的兴趣点是不同的,这样上大课,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兴趣。有些学生喜欢声乐,有些喜欢器乐,有些喜欢欣赏,而他们喜欢的音乐特点也各不相同,为什么不能通过他们喜欢的某种音乐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呢?这样的批量生产,效果到底能达到多少呢?这样让学生既无兴趣,又觉得无所谓的课,纪律方面能好吗?我们教学的一切问题应该都事出有因吧。
刚步入教师行列的我,老老实实地按教科书上着课,面面俱到地不敢漏下一点点书上要求的知识,这真的是教学大忌啊。在目前不能改变这种上课形势的现状下,教师必须自己学会调节,讲透几个重点,再拓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就可以了。如果全部按书上来,效果不见得好,时间上也不允许,所以要大胆地砍去并不是很重要的内容,浏览性地完成一般的欣赏,每课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点讲透一个问题,再留15分钟左右的笛子教学。这是我本学期的一点教学体会,也将直接指导我下一个学期的教学。
第五篇:少儿毛笔书法入门课程教学大纲
书法教学计划大纲草案
练好书法的核心是用笔,控笔,前期会重点训练孩子们控笔技能,可以通过以毛笔一分笔,二分笔,三分笔,锻炼控笔能力。
教学大致分三个部分
1基础笔画,结合运笔笔法教学 2 字的框架结构教学,作品创作教学,章法,落款,书法知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个人学习和教学经验,一只好的兼豪毛笔尤为关键,小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才会更有兴趣更有恒心坚持下去。
教学用书;
学生推荐用书
教学用字例图
第一讲
1、横平竖直
我们平时所讲的“横平”,指的是横画平稳,并非水平之意。横我向右上斜5--10度,在书法上叫“取斜势”。“竖直”指的是竖画挺劲,也并非垂直之意。根据字形可斜、可正、可曲、可直。
2、上紧下松
字形上部笔画较紧凑,下部较疏朗。
3、上开下合 口字,或带扁形口的字,如山字底、草字头等,都应上稍宽而放,下稍窄而收。--
第二讲
4、上收下放
字下部有撇、捺及长横等伸展笔画时,上部结构单位应收紧;下部应左右伸展以托上,称作“地载”。
5、上放下收
字上部有伸展笔画时,下部结构单位应收紧;上部左右舒展,以盖下
第三讲
6、伸左让右
为让右,字左旁的横画被竖画分割为两段者,左长右短。-
7、左细右粗
字中多条竖画排列时,左竖较细,右竖较粗。-
第四讲
8、左短右长
凡有长口框的部分,左竖短而佃,右竖长而粗。-
9、左断右连
口框或两纵向笔画之间的小横,一般连左竖,而不连右竖。如果有中竖穿过小横时,通常小横在左右两竖间悬空。-
第五讲
10、左小上提
左右结构中,当左小右大时,左小者宜在右大者中间稍偏上。-
11、右小下落
左右结构中,当右小左大时,右小者宜居左大者中间稍偏下。-
第六讲
12、左窄右宽
左耳狭窄且稍短以让右;右耳稍宽且悬针竖长以配左。-
13、左垂右悬
字中有多条竖画时,左边竖不能写成悬针。-
第七讲
14、左顾右盼
注意左右各结构单位及小笔画的形态,使之生动,联系密切。-
15、左右对称
以中竖为准,左右笔画长短、高低、宽窄协调,以求均衡。-
16、左下、左上包围,内部稍偏右
左上包围或左下包围时,内部结构宜稍偏右书写,使整字重心居格中。
第八讲
17、右上包围,内部稍偏左
右上包围,内部结构单位宜稍偏左书写,使整字重心居格中。-
18、撇低捺高
撇尖与捺尾的连线为一斜线(另左右两点写不法与其相同),这也与取斜势有关。
19、空档均匀
有多横或多竖排列时,尽量使上下或左右各个空档均匀。-
第九讲
20、钩对中心
弯钩和横折斜钩,其钩尖的顿笔位置对准或接近本结构单位或本字中心线为佳。-
21、四周平稳
凡带方框的字,外框平稳方正,不能倾斜成平行四边形状。-
第十讲
22、内满偏左
方框内的结构单位应占满内部空间并稍稍人偏左。-
23、无画包竖
当口内无笔画时,口框右下角横伸出以包竖。-
第十一讲
24、有画包横
当口内有笔画时,口框右下角竖伸出以包横。-
25、交叉居中
撇捺交叉点宜在本结构单位或本字中心线上。-
26、捺不重复
凡有两捺以上存在时,只须伸展一捺,其它变点。-
27、笔断意连
虽然笔笔独立,但务使上笔与下笔之间,运动轨迹自然,有一内在联系。-
第十二讲
28、撇尖进框
由上撇下框组成时,一般撇尖插入框内。-
29、内收外放
中间聚拢,字外围疏散放开,与颜体字相反。-30、撇起竖右
在有竖与撇相连的字中,撇的起笔位置一般在竖的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