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1课 春天
教学内容:
聆听《杜鹃圆舞曲》,聆听《小燕子》,表演《布谷》,表演《小雨沙沙》。
2大自然。
3律相似的地方。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第一课时(1)教学内容:
1、聆听《杜鹃圆舞曲》。
2、聆听《小燕子》。
教学过程:
1、完整聆听全曲,问: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3、完整地聆听歌曲《小燕子》。
问: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4、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5、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6、小结。
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
学唱《布谷》、《小雨沙沙》。
教学过程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
让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
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录音,分小组拉手:
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4、课后小结。
第2课 放牧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牧童到哪儿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
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方法和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
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内容
1、表演《牧童》;
2、认识三角铁、双响筒;
3、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表演《放牛歌》。
第一课时(3)
教学要求:
聆听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和《牧童》。
教学过程: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中唱出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
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4、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5、随着音乐录音轻轻地敲击双响筒。
第二课时(4)
教学要求:
学唱歌曲《牧童》和《放牛歌》。
教学过程:
1、学唱《牧童》。
(!)启发学生看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2、学唱《放牛歌》。
(1)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
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
(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2、小结。
第3课 手拉手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
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内容
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表演《一对好朋友》;
3、编创与活动;
4、聆听《鸭子拌嘴》;
5、表演《数鸭子》。
第一课时(5)
教学要求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学唱《一对好朋友》、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1、完整地聆听全曲《让我们手拉手》。
问: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自编动作表演。
二、学唱《一对好朋友》。
1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2容。
、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教师可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读歌词。、随录音填唱歌词。、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得快。、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第二课时(6)
教学要求
聆听《鸭子拌嘴》,表演《数鸭子》、编创与活动。
1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
教学过程
一、聆听《鸭子拌嘴》。、聆听《鸭子拌嘴》,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鸭子的叫,哪里表现老鸭叫?、想象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对每一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
二、学唱表演《数鸭子》、编创与活动。、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3、编创与活动。
三、课堂小结。
第4课 长鼻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3。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实间:4课时
第一课时(7)
1、欣赏管弦乐《小象》、《大象》。
2、学唱歌曲《小象》。
教学过程:
一、欣赏《小象》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象吗?说说对象的了解。
2、用手指指点小象的脚印。
3、听听乐曲《小象》。
4、你感到乐曲使欢快的,还是优美抒情的?小象叫了几次?
5、再听乐曲,学学叫声,模仿表演。
二、欣赏《大象》
1、初听: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2、再听:大象有哪些习性?它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三、学歌曲《小象》
1、听听录音的范唱。
2、学唱歌谱。
第二课时(8)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歌曲《小象》,学会三拍子的打拍。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二、学歌曲
1、唱歌谱
齐唱——比赛唱——指名唱
2、跟录音唱歌词
3、轻唱
4、多种形式比赛唱
5、演一演
三、编创活动
分小组编创歌词:选其他动物,找出它们的特点编唱。
第三课时(9)
教学目标:
1、学唱《两只小象》,巩固三拍子的打拍。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二、练唱《小象》
三、学习《大象》
1、学唱歌谱。
师范唱——跟琴唱——跟录音唱——轻唱
2、唱歌词
听录音——跟录音唱——比赛唱
3、演一演
分小组编创——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
第四课时(10)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美感。
2、巩固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唱《小象》
1、轻唱歌谱。
2、唱歌词。
3、演一演。
二、唱《两只小象》
1、轻唱歌谱。
2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跟录音唱歌词。、演一演。
三、欣赏歌曲《小象》和《大象》 第5课 跳起舞 教学目标:、通过歌曲得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表演。、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
3、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11)
教学目标:
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能听辨音乐力度的变化。
欣赏《挤奶舞》,学会编动作表演。
教学过程:
一、欣赏第一首
1、初听。
2、再听,打拍。拍出强弱变化。
3、再听,说说自己的感受。
4、随音乐律动。
二、欣赏第二首。
1、初听。
2、随音乐律动。
三、节奏训练。
第二课时(12)
教学目标:
学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谱
1、教师轻唱。
2、录音范唱
3、学生跟唱。
4、比赛唱。
二、学唱歌词。
1、听录音。
2、学生试唱。
3、听录音齐唱。
4、比赛唱。
三、演一演。
听音乐律动。
第三课时(13)
教学目标:
学唱《小松树》,培养热爱小树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巩固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学唱新歌
1、唱歌谱
听录音,说感受
教师轻唱
跟唱歌谱
学生轻唱
2、唱歌词
齐读歌词
教师范唱
跟录音唱
比赛唱
3、律动表演
第四课时(14)
教学目标:
欣赏歌曲,再巩固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听音训练
听琴感受音的高低。
用手势表示音的高低
二、欣赏
听歌曲录音说说感受。
介绍蒙古族的特点,及一些生活习性。
三、表演唱歌曲
1、听录音唱一唱,跳一跳。
2、比一比,谁是小歌手。
期中复习练唱歌曲
第一课时(15)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歌曲。
教学目标:
一、唱《小雨沙沙》
1、听录音唱
2、轻唱。
3、比赛唱。
4、指名唱。
二、唱《牧童》
三、唱《放牛歌》
四、唱《一对好朋友》
五、唱《数鸭子》
第二课时(16)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歌曲。
教学过程:
一、唱《布谷》
1、听录音唱。
2、轻唱。
3、比赛唱。
4、指名唱。
二、唱《小象》
4现心中的大海。
三、唱 《两只小象》
四、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五、唱《小松树》 第7课 大海的歌 教学目标、通过表演《海》、《云》,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通过聆听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能够看图为歌谣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能发挥想象力,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各种声响表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18)
教学内容
3大海。
4聆听《大海摇篮》,表演《海》并完成创编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学习表演《海》、完整地聆听歌曲的范唱录音 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海?你见到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听录音,用手拍节拍,心里默唱。然后有感情地读词。、听录音范唱,进行跟唱,用手臂表现歌曲的起伏,感受歌曲描绘的、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歌唱的错误,借助手势调整歌词倒置带来的音准不准确。
5、随着教师像唱词一样唱歌谱。一句或一小节唱歌谱。教师适时用手势提示高低。
6、指名演唱。
三、聆听《大海摇篮》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的心情怎样?
2、复听歌曲,边听边用笔画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感受。
3、将歌曲、乐曲相比较,用简练的话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
第二课时(19)
教学内容
1节拍的强弱。
、学习表演《云》、编创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海》
三、学习表演《云》、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教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边听边感受、复听录音范唱 歌中唱到了什么?帆船指的是什么?
你观察过云吗?你知道的云有多少种?歌中的云是怎样的?
3、听录音范唱,轻轻地跟唱歌词,教师随机纠正错误。
4、分小组听录音,边唱边编创动作,用自己的动作表现云。
5、随着录音伴奏,边唱边表演。
6、指名表演,评价。
四、编创歌谣
1、分小组看图填歌词,看歌谣中缺少的词应填什么?
2、将填写的歌谣读给同学们听,边读边拍,看哪一组最准确。
五、总结
第三课时(20)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
2、聆听《海上风暴》
3、编创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1、轻声齐唱
2、分小组唱
3、男女分组唱
4、指名唱
三、聆听《海上风暴》
1、完整的地聆听管弦乐曲
这段音乐告诉我们大海有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试着模仿其中的一个声音,请同学们相互评价。
1福》。
、复听。边听边用笔画线条表示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三、编创、分小组合作,用身边的各种物品制造声响,模仿出大海的声音。、交流评价。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和演唱,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彝家娃娃真幸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3、能编创简单伴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能按图意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21)
教学内容
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聆听《快乐的罗嗦》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
2、教师简单介绍彝族人民的风俗,解放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粗犷豪爽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
3、随范唱轻声朗读歌词。
4、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5、编创动作
6、分小组演唱。
7、指名演唱
三、聆听《快乐的罗嗦》
1、初听乐曲
2、用图片介绍弹拨乐合奏的形式
3、复听乐曲,分小组按自己熟悉的弹拨乐器做模拟演奏动作。
4、教师师范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随着音乐,体会音乐欢快、热烈的情绪。
四、总结
第二课时(22)
教学内容
1、表演《乃哟乃》
2、编创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三、学习表演《乃哟乃》
1、完整的聆听范唱,一至二遍学生拍手
2、简单介绍土家族的风俗,乃哟乃是快乐的意思
3、边听音乐,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小人图唱歌,感受因的高低变化。
4、用稍快的速度演唱。
5、分小组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听辩音的高低
听辩sol、do,用手势表示sol、do的音高。
第三课时(23)
教学内容:
1、聆听《阳光下的孩子》和《夏天的阳光》
2、创编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齐唱、分组唱、男女同学唱、指名唱
三、聆听《阳光下的孩子》
1、完整地初听歌曲
这首歌曲是高兴的还是悲伤的?歌中唱了什么内容?
2、复听歌曲,边听边做拍手的动作。
四、聆听《夏天的阳光》
1、初听歌曲
做一做。
4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复听歌曲 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器随着音乐敲击。
五、编创、指导学生分别敲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分看图编创,用蜜蜂和鸟叫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启发学生想象编创各种鸟儿的叫声,读一读,拍一拍。、用打击乐为自己编创的带词节奏敲击。
六、总结
9巧巧手
1师》
2方法
教学目标、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理发、认识沙球、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24)教学内容、聆听
2、学会演唱《粉刷匠》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歌曲唱出了小朋友的手都会做什么事?你会做什么事?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三、学会演唱《粉刷匠》
1、完整的聆听歌曲范唱。
这首歌唱出了那些内容?小粉刷匠都做了什么?
2、复听歌曲,心里默唱。
3、试着唱。
4、随录音唱歌词。
如果你是粉刷匠,为妈妈做了一点事,受到妈妈的表扬,心情怎么样?
5、有感情的演唱。
6、用旧报纸装扮自己,试着编创动作。
四、总结
第二课时(25)
教学内容
1、认识沙球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三、认识沙球
1、教师示范持沙球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尝试,发出声音。
3、指导学生练习
4、为歌曲伴奏
5、分小组练习
第三课时(26)
1、学习
2、用沙球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学习《理发师》
1、聆听歌曲范唱
理发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复听范唱,用跟唱的方法尽快学会歌曲。
3、分角色进行表演。
三、用沙球为歌曲伴奏
第四课时(27)
教学内容
1、聆听《铁匠波尔卡》
2、认识串铃,学会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三、学习串铃的演奏方法
1、认识串铃。
2、学习串铃的演奏姿势
3、分小组探索,让串铃发出长短不同的声音。
4、为歌曲伴奏。
三、聆听《铁匠波尔卡》
1、初听
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1爱心与观察能力。、教师简介乐曲的来历、复听乐曲,随着音乐指着课本上的图形谱,试着记住这一句的旋律、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总结、汪汪与咪咪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
2、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形象力编创动作表演。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能运用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为歌曲伴奏。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28)
教学内容
1、聆听《小狗圆舞曲》
2、表演《猫咪别淘气》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聆听《小狗圆舞曲》
1、初听歌曲,用手指随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
你感受到乐曲描绘了小狗怎样的动作?
2、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三、表演《猫咪别淘气》
1、反复聆听歌曲。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小组讨论,做分角色表演的准备。
4、分小组边唱边表演。
5、加入打击乐器表演。
第二课时(29)
教学内容
表演《谁在叫》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三、表演《谁在叫》
1、初听歌曲,用首长随着课本上的旋律线划动。
听一听,谁在叫?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
2、听着歌曲录音跟唱全曲,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组进行编创活动
你还知道什么动物,它们是怎样叫的?
4、交流
四、背唱自创的歌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30)
教学内容
1、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
2、节奏编创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三、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
1、初听乐曲,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篇: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1课
春天 教学内容:
聆听《杜鹃圆舞曲》,聆听《小燕子》,表演《布谷》,表演《小雨沙沙》。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4、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第一课时(1)教学内容:
1、聆听《杜鹃圆舞曲》。
2、聆听《小燕子》。教学过程:
1、完整聆听全曲,问: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3、完整地聆听歌曲《小燕子》。
问: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4、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5、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6、小结。
第二课时(2)教学内容: 学唱《布谷》、《小雨沙沙》。教学过程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
让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录音,分小组拉手: 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4、课后小结。
第2课
放牧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牧童到哪儿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方法和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教学内容
1、表演《牧童》;
2、认识三角铁、双响筒;
3、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表演《放牛歌》。
第一课时(3)
教学要求:
聆听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和《牧童》。教学过程: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中唱出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4、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5、随着音乐录音轻轻地敲击双响筒。
第二课时(4)
教学要求:
学唱歌曲《牧童》和《放牛歌》。教学过程:
1、学唱《牧童》。(!)启发学生看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2、学唱《放牛歌》。
(1)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2、小结。
第3课 手拉手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教学内容
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表演《一对好朋友》;
3、编创与活动;
4、聆听《鸭子拌嘴》;
5、表演《数鸭子》。
第一课时(5)教学要求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学唱《一对好朋友》、编创与活动。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1、完整地聆听全曲《让我们手拉手》。
问: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自编动作表演。
二、学唱《一对好朋友》。
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教师可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得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6)
教学要求
聆听《鸭子拌嘴》,表演《数鸭子》、编创与活动。教学过程
一、聆听《鸭子拌嘴》。
1、聆听《鸭子拌嘴》,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鸭子的叫,哪里表现老鸭叫?
3、想象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对每一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
二、学唱表演《数鸭子》、编创与活动。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3、编创与活动。
三、课堂小结。
第4课
长鼻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3。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教学实间:4课时
第一课时(7)
1、欣赏管弦乐《小象》、《大象》。
2、学唱歌曲《小象》。教学过程:
一、欣赏《小象》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象吗?说说对象的了解。
2、用手指指点小象的脚印。
3、听听乐曲《小象》。
4、你感到乐曲使欢快的,还是优美抒情的?小象叫了几次?
5、再听乐曲,学学叫声,模仿表演。
二、欣赏《大象》
1、初听: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2、再听:大象有哪些习性?它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三、学歌曲《小象》
1、听听录音的范唱。
2、学唱歌谱。
第二课时(8)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歌曲《小象》,学会三拍子的打拍。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二、学歌曲
1、唱歌谱
齐唱——比赛唱——指名唱
2、跟录音唱歌词
3、轻唱
4、多种形式比赛唱
5、演一演
三、编创活动
分小组编创歌词:选其他动物,找出它们的特点编唱。
第三课时(9)
教学目标:
1、学唱《两只小象》,巩固三拍子的打拍。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二、练唱《小象》
三、学习《大象》
1、学唱歌谱。
师范唱——跟琴唱——跟录音唱——轻唱
2、唱歌词
听录音——跟录音唱——比赛唱
3、演一演
分小组编创——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
第四课时(10)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美感。
2、巩固学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唱《小象》
1、轻唱歌谱。
2、唱歌词。
3、演一演。
二、唱《两只小象》
1、轻唱歌谱。
2、跟录音唱歌词。
3、演一演。
三、欣赏歌曲《小象》和《大象》 巧巧手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理发师》
2、认识沙球、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3、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24)
教学内容
1、聆听
2、学会演唱《粉刷匠》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歌曲唱出了小朋友的手都会做什么事?你会做什么事?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三、学会演唱《粉刷匠》
1、完整的聆听歌曲范唱。
这首歌唱出了那些内容?小粉刷匠都做了什么?
2、复听歌曲,心里默唱。
3、试着唱。
4、随录音唱歌词。
如果你是粉刷匠,为妈妈做了一点事,受到妈妈的表扬,心情怎么样?
5、有感情的演唱。
6、用旧报纸装扮自己,试着编创动作。
四、总结
第二课时(25)
教学内容
1、认识沙球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三、认识沙球
1、教师示范持沙球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尝试,发出声音。
3、指导学生练习
4、为歌曲伴奏
5、分小组练习
第三课时(26)
1、学习
2、用沙球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学习《理发师》
1、聆听歌曲范唱
理发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复听范唱,用跟唱的方法尽快学会歌曲。
3、分角色进行表演。
三、用沙球为歌曲伴奏
第四课时(27)
教学内容
1、聆听《铁匠波尔卡》
2、认识串铃,学会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三、学习串铃的演奏方法
1、认识串铃。
2、学习串铃的演奏姿势
3、分小组探索,让串铃发出长短不同的声音。
4、为歌曲伴奏。
三、聆听《铁匠波尔卡》
1、初听
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2、教师简介乐曲的来历
3、复听乐曲,随着音乐指着课本上的图形谱,试着记住这一句的旋律
4、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总结
第三篇: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1课
春天
教学内容:
聆听《杜鹃圆舞曲》,聆听《小燕子》,表演《布谷》,表演《小雨沙沙》。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4、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第一课时(1)教学内容:
1、聆听《杜鹃圆舞曲》。
2、聆听《小燕子》。教学过程:
1、完整聆听全曲,问: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3、完整地聆听歌曲《小燕子》。
问: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4、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5、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6、小结。活动反思:
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 学唱《布谷》、《小雨沙沙》。教学过程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
让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录音,分小组拉手: 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4、课后小结。课后反思:
第2课
放牧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牧童到哪儿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方法和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教学内容
1、表演《牧童》;
2、认识三角铁、双响筒;
3、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表演《放牛歌》。
第一课时(3)
教学要求:
聆听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和《牧童》。教学过程: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中唱出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4、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5、随着音乐录音轻轻地敲击双响筒。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4)
教学要求:
学唱歌曲《牧童》和《放牛歌》。教学过程:
1、学唱《牧童》。(!)启发学生看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2、学唱《放牛歌》。
(1)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2、小结。课后反思:
第3课 手拉手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教学内容
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表演《一对好朋友》;
3、编创与活动;
4、聆听《鸭子拌嘴》;
5、表演《数鸭子》。
第一课时(5)教学要求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学唱《一对好朋友》、编创与活动。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1、完整地聆听全曲《让我们手拉手》。
问: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自编动作表演。
二、学唱《一对好朋友》。
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教师可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得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6)
教学要求
聆听《鸭子拌嘴》,表演《数鸭子》、编创与活动。教学过程
一、聆听《鸭子拌嘴》。
1、聆听《鸭子拌嘴》,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鸭子的叫,哪里表现老鸭叫?
3、想象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对每一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
二、学唱表演《数鸭子》、编创与活动。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3、编创与活动。
三、课堂小结。课后反思:
第4课
长鼻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3。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教学实间:3课时
第一课时(7)
1、欣赏管弦乐《小象》、《大象》。
2、学唱歌曲《小象》。教学过程:
一、欣赏《小象》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象吗?说说对象的了解。
2、用手指指点小象的脚印。
3、听听乐曲《小象》。
4、你感到乐曲使欢快的,还是优美抒情的?小象叫了几次?
5、再听乐曲,学学叫声,模仿表演。
二、欣赏《大象》
1、初听: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2、再听:大象有哪些习性?它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三、学歌曲《小象》
1、听听录音的范唱。
2、学唱歌谱。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8)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歌曲《小象》,学会三拍子的打拍。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二、学歌曲
1、唱歌谱
齐唱——比赛唱——指名唱
2、跟录音唱歌词
3、轻唱
4、多种形式比赛唱
5、演一演
三、编创活动
分小组编创歌词:选其他动物,找出它们的特点编唱。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9)
教学目标:
1、学唱《两只小象》,巩固三拍子的打拍。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二、练唱《小象》
三、学习《大象》
1、学唱歌谱。
师范唱——跟琴唱——跟录音唱——轻唱
2、唱歌词
听录音——跟录音唱——比赛唱
3、演一演
分小组编创——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 课后反思:
第5课
跳起舞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得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2、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3、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10)
教学目标:
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能听辨音乐力度的变化。欣赏《挤奶舞》,学会编动作表演。教学过程:
一、欣赏第一首 1、初听。
2、再听,打拍。拍出强弱变化。3、再听,说说自己的感受。4、随音乐律动。
二、欣赏第二首。1、初听。
2、随音乐律动。
三、节奏训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11)
教学目标:
学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谱 1、教师轻唱。2、录音范唱 3、学生跟唱。4、比赛唱。
二、学唱歌词。1、听录音。2、学生试唱。3、听录音齐唱。4、比赛唱。
三、演一演。听音乐律动。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12)
教学目标: 学唱《小松树》,培养热爱小树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巩固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学唱新歌 1、唱歌谱 听录音,说感受 教师轻唱 跟唱歌谱 学生轻唱 2、唱歌词 齐读歌词 教师范唱 跟录音唱 比赛唱
3、律动表演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13)
教学目标:
欣赏歌曲,再巩固学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听音训练
听琴感受音的高低。用手势表示音的高低
二、欣赏
听歌曲录音说说感受。
介绍蒙古族的特点,及一些生活习性。
三、表演唱歌曲
1、听录音唱一唱,跳一跳。2、比一比,谁是小歌手。课后反思:
第7课
大海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海》、《云》,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通过聆听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
3、能够看图为歌谣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
4、能发挥想象力,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各种声响表现心中的大海。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14)
教学内容
聆听《大海摇篮》,表演《海》并完成创编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学习表演《海》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范唱录音
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海?你见到的海是什么样子的?
2、听录音,用手拍节拍,心里默唱。然后有感情地读词。
3、听录音范唱,进行跟唱,用手臂表现歌曲的起伏,感受歌曲描绘的大海。
4、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歌唱的错误,借助手势调整歌词倒置带来的音准不准确。
5、随着教师像唱词一样唱歌谱。一句或一小节唱歌谱。教师适时用手势提示高低。
6、指名演唱。
三、聆听《大海摇篮》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的心情怎样?
2、复听歌曲,边听边用笔画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感受。3、将歌曲、乐曲相比较,用简练的话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15)
教学内容
1、学习表演《云》
2、编创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海》
三、学习表演《云》
1、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教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边听边感受节拍的强弱。
2、复听录音范唱
歌中唱到了什么?帆船指的是什么?
你观察过云吗?你知道的云有多少种?歌中的云是怎样的?
3、听录音范唱,轻轻地跟唱歌词,教师随机纠正错误。
4、分小组听录音,边唱边编创动作,用自己的动作表现云。
5、随着录音伴奏,边唱边表演。
6、指名表演,评价。
四、编创歌谣
1、分小组看图填歌词,看歌谣中缺少的词应填什么?
2、将填写的歌谣读给同学们听,边读边拍,看哪一组最准确。
五、总结 课后反思:
第8课
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3、能编创简单伴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能按图意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16)
教学内容
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聆听《快乐的罗嗦》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
2、教师简单介绍彝族人民的风俗,解放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粗犷豪爽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
3、随范唱轻声朗读歌词。
4、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5、编创动作
6、分小组演唱。
7、指名演唱
三、聆听《快乐的罗嗦》
1、初听乐曲
2、用图片介绍弹拨乐合奏的形式
3、复听乐曲,分小组按自己熟悉的弹拨乐器做模拟演奏动作。
4、教师师范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随着音乐,体会音乐欢快、热烈的情绪。
四、总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17)
教学内容
1、表演《乃哟乃》
2、编创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三、学习表演《乃哟乃》
1、完整的聆听范唱,一至二遍学生拍手
2、简单介绍土家族的风俗,乃哟乃是快乐的意思
3、边听音乐,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小人图唱歌,感受因的高低变化。
4、用稍快的速度演唱。
5、分小组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听辩音的高低
听辩sol、do,用手势表示sol、do的音高。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18)
教学内容:
1、聆听《阳光下的孩子》和《夏天的阳光》
2、创编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齐唱、分组唱、男女同学唱、指名唱
三、聆听《阳光下的孩子》
1、完整地初听歌曲
这首歌曲是高兴的还是悲伤的?歌中唱了什么内容?
2、复听歌曲,边听边做拍手的动作。
四、聆听《夏天的阳光》
1、初听歌曲
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复听歌曲
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器随着音乐敲击。
五、编创
1、指导学生分别敲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分看图编创,用蜜蜂和鸟叫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
3、启发学生想象编创各种鸟儿的叫声,读一读,拍一拍。
4、用打击乐为自己编创的带词节奏敲击。
六、总结 课后反思:
第9课
巧巧手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理发师》
2、认识沙球、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3、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时间1时
第一课时(19)
教学内容
1、聆听
2、学会演唱《粉刷匠》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歌曲唱出了小朋友的手都会做什么事?你会做什么事?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三、学会演唱《粉刷匠》
1、完整的聆听歌曲范唱。
这首歌唱出了那些内容?小粉刷匠都做了什么?
2、复听歌曲,心里默唱。
3、试着唱。
4、随录音唱歌词。
如果你是粉刷匠,为妈妈做了一点事,受到妈妈的表扬,心情怎么样?
5、有感情的演唱。
6、用旧报纸装扮自己,试着编创动作。
四、总结 课后反思:
第10课
汪汪与咪咪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2、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形象力编创动作表演。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能运用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为歌曲伴奏。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20)
教学内容
1、聆听《小狗圆舞曲》
2、表演《猫咪别淘气》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聆听《小狗圆舞曲》
1、初听歌曲,用手指随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你感受到乐曲描绘了小狗怎样的动作?
2、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三、表演《猫咪别淘气》
1、反复聆听歌曲。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小组讨论,做分角色表演的准备。
4、分小组边唱边表演。
5、加入打击乐器表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21)
教学内容
表演《谁在叫》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三、表演《谁在叫》
1、初听歌曲,用首长随着课本上的旋律线划动。
听一听,谁在叫?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
2、听着歌曲录音跟唱全曲,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组进行编创活动
你还知道什么动物,它们是怎样叫的?
4、交流
四、背唱自创的歌曲给爸爸妈妈听。课后反思:
第四篇:人民音乐出版社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1课
春天 教学内容:
聆听《杜鹃圆舞曲》,表演《布谷》,表演《小雨沙沙》。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4、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第一课时(1)教学内容:
1、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过程:
1、完整聆听全曲,问: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4、课堂小结与反思:
第二课时(2)教学内容: 学唱《布谷》、《小雨沙沙》。教学过程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
让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录音,分小组拉手: 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4、课后小结与反思:
第2课
放牧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牧童到哪儿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方法和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教学内容
1、表演《牧童》;
2、认识三角铁、双响筒;
3、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表演《放牛歌》。
第一课时(3)
教学要求:
聆听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和《牧童》。教学过程: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中唱出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4、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5、随着音乐录音轻轻地敲击双响筒。
第二课时(4)
教学要求:
学唱歌曲《牧童》和《放牛歌》。教学过程:
1、学唱《牧童》。(!)启发学生看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2、学唱《放牛歌》。
(1)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2、课堂小结与反思:
第3课 手拉手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教学内容
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表演《一对好朋友》;
3、编创与活动;
4、聆听《鸭子拌嘴》;
5、表演《数鸭子》。
第一课时(5)教学要求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学唱《一对好朋友》、编创与活动。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1、完整地聆听全曲《让我们手拉手》。
问: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自编动作表演。
二、学唱《一对好朋友》。
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教师可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得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6)
教学要求
聆听《鸭子拌嘴》,表演《数鸭子》、编创与活动。教学过程
一、聆听《鸭子拌嘴》。
1、聆听《鸭子拌嘴》,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鸭子的叫,哪里表现老鸭叫?
3、想象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对每一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
二、学唱表演《数鸭子》、编创与活动。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3、编创与活动。
三、课堂小结与反思:
第4课
长鼻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3。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教学实间:4课时
第一课时(7)
1、欣赏管弦乐《小象》、《大象》。
2、学唱歌曲《小象》。教学过程:
一、欣赏《小象》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象吗?说说对象的了解。
2、用手指指点小象的脚印。
3、听听乐曲《小象》。
4、你感到乐曲使欢快的,还是优美抒情的?小象叫了几次?
5、再听乐曲,学学叫声,模仿表演。
二、欣赏《大象》
1、初听: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2、再听:大象有哪些习性?它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三、学歌曲《小象》
1、听听录音的范唱。
2、学唱歌谱。
第二课时(8)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歌曲《小象》,学会三拍子的打拍。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二、学歌曲
1、唱歌谱
齐唱——比赛唱——指名唱
2、跟录音唱歌词
3、轻唱
4、多种形式比赛唱
5、演一演
三、编创活动
分小组编创歌词:选其他动物,找出它们的特点编唱。
第三课时(9)
教学目标:
1、学唱《两只小象》,巩固三拍子的打拍。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二、练唱《小象》
三、学习《大象》
1、学唱歌谱。
师范唱——跟琴唱——跟录音唱——轻唱
2、唱歌词
听录音——跟录音唱——比赛唱
3、演一演
分小组编创——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
第四课时(10)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美感。
2、巩固学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唱《小象》
1、轻唱歌谱。
2、唱歌词。
3、演一演。
二、唱《两只小象》
1、轻唱歌谱。
2、跟录音唱歌词。
3、演一演。
三、欣赏歌曲《小象》和《大象》
四、课堂小结与反思:
巧巧手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理发师》
2、认识沙球、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3、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24)
教学内容
1、聆听
2、学会演唱《粉刷匠》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歌曲唱出了小朋友的手都会做什么事?你会做什么事?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三、学会演唱《粉刷匠》
1、完整的聆听歌曲范唱。
这首歌唱出了那些内容?小粉刷匠都做了什么?
2、复听歌曲,心里默唱。
3、试着唱。
4、随录音唱歌词。
如果你是粉刷匠,为妈妈做了一点事,受到妈妈的表扬,心情怎么样?
5、有感情的演唱。
6、用旧报纸装扮自己,试着编创动作。
四、总结
第二课时(25)
教学内容
1、认识沙球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三、认识沙球
1、教师示范持沙球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尝试,发出声音。
3、指导学生练习
4、为歌曲伴奏
5、分小组练习
第三课时(26)
1、学习
2、用沙球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学习《理发师》
1、聆听歌曲范唱
理发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复听范唱,用跟唱的方法尽快学会歌曲。
3、分角色进行表演。
三、用沙球为歌曲伴奏
第四课时(27)
教学内容
1、聆听《铁匠波尔卡》
2、认识串铃,学会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三、学习串铃的演奏方法
1、认识串铃。
2、学习串铃的演奏姿势
3、分小组探索,让串铃发出长短不同的声音。
4、为歌曲伴奏。
三、聆听《铁匠波尔卡》
1、初听
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2、教师简介乐曲的来历
3、复听乐曲,随着音乐指着课本上的图形谱,试着记住这一句的旋律
4、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总结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重点: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难点:1.歌曲中“一呀 一杆 枪” “日夜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 用打击乐器敲打节奏并尝试三个声部的敲击并能为歌曲伴奏。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师: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其中又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 老师给予肯定。
师:你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呢?
生:答。老师也了解到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展示,看完后问学生知道了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族。
老是带领大家走进鄂伦春,了解与鄂伦春相关的知识。课件展示。
我们已经知道了鄂伦春的这么多知识,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鄂伦春民歌,想不想听?
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1.播放范唱录音,你仔细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2.请同学们打开书p6,观察鄂伦春族小朋友的服饰特点。
3.再听范唱录音,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1)带学生分句读歌词,要求:划节拍有节奏地读,声音位置要高。
(2)师生划拍齐读歌词,注意反馈第四句节奏及歌词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奔跑着的什么声音?
(3)学生跟琴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每句结尾二分音符的时值。
5.跟着小老师一句一句学唱歌曲。老师弹琴伴奏(如果没有会唱的学生由老师分句教唱)
6.生生接唱歌曲。
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唱准“一呀 一杆 枪”“日夜 巡逻”及每个乐句结尾两拍的长音
7.生生交换接唱歌曲。让我们用掌声谢谢小老师——X X X ,请回座位上。
8.分两大组接唱歌曲
9.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有问题的乐句及时纠正指导。
10.如果你来扮演勇敢的小鄂伦春,你会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现他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呢?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11.自豪的、骄傲的演唱全曲,你可以试着加上动作演唱。
四、巩固练习《勇敢的鄂伦春》
过渡语: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能一起把歌唱下来,如果你能把歌词背下来唱那就更棒啦!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鄂伦春族民歌——《勇敢的鄂伦春》,兴安岭有了勇敢的鄂伦春,人们不再害怕野兽的侵犯和偷伐树木的人了,让我们也像鄂伦春一样,努力学习用知识来保护家乡、振兴家乡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重点: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难点:
1.歌曲中“一呀 一杆 枪” “日夜 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 用打击乐器敲打节奏并尝试三个声部的敲击并能为歌曲伴奏。
一、情境引入
教师头戴小鹿头饰: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森林里的小鹿,今天,我想邀请大家到森林里去郊游。(课件:出示森林图片,背景音乐《小鹿,小鹿》)
师:森林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我们来看看都有谁呀!
(课件:逐一出示各种小动物图片。)
师:我还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们轻轻拍手为我伴奏好吗?(教师拍手读两遍歌词,适当做简单律动。)
二、学唱歌曲
师:小朋友快瞧,那里有一群我的小伙伴唱着歌向我们跑过来了。
(课件:出示一群奔跑的小鹿,同时播放歌曲录音。)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森林游乐园,大家看,这只看门的小鹿好象有话要对我们说。
三、游戏创编
学生戴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课件:小鹿说:“大家先别着急,我还有要求呢,你们要把歌里唱的小鹿是怎么做的跟自己平时玩的游戏结合起来,教给游乐园里的小动物,怎么样,能做到吗?)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巡视指导。
四、分组展示 师:(放音乐示意大家归位),小朋友们都准备的很认真,现在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请大家来表演,好吗?希望每个小组上来表演的时候,先由小组长告诉大家你们跟什么小动物玩的什么游戏,下面的小朋友要认真地看,轻轻拍手为他们伴奏,好吗?
学生依次展示两到三组,每组展示完可由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
五、集体游戏
师:小朋友们玩的游戏可真精彩,我也想把自己编的游戏跟大家一起玩,谁愿意上来?
(挑选10人左右上台)。下面的小朋友,请你拍手为我们伴奏,学会了这个游戏,下课后可以跟你的小伙伴一起玩呢!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与学生进行游戏。
六、结束部分
(课件:小鹿说:“小朋友们,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郊游要结束了,可我看到咱们玩过的地方有许多小朋友留下的垃圾,如果每个人都这样不爱护环境,我的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呀!”)师:小朋友们,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自由说)
师:那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还小动物们一个美丽的家吧!(音乐声中,学生边捡起地上的垃圾,边走出教室。)
第二课跳呀,快来跳舞
教学目标 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认真聆听弹拨乐合奏
《快乐的罗嗦》,能感受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欢歌竞舞的炽热情景。在一系列活动中,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重点:感受彝族音乐、体验彝族音乐。
难点:欢快、热烈的歌曲演唱。
第一课时
一、情境定向:
1、学生随音乐伴奏《彝家娃娃真幸福》进教室。
2、游戏:《看谁学得快》教师打出节奏,学生模仿
A、XX ︱XX ︱
B、X XX X ︱X XX ︱
C、X XX ︱X XX ︱
D、X XXXXX︱X XXXXX ︱
E、X XXXXX︱X X︱
二、导入引趣:
1、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加入“快乐旅行团”,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到云南去旅行。让我们跟着音乐
出发吧!(出示课件:云南简介以及云南彝族生活的图片。)
2、提问:图片将我们带到了哪儿?
3、出示课题:课件:《情系彝族》
4、引趣:今天我们旅行的第一站是彝族的“九乡村寨”。(录像课件:九乡村寨)
三、激趣体验
(一): 课件画外音:欢迎小朋友到我们彝族做客。
1、导入:你们听,彝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
2、初步感受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1)、问:彝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
(2)、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3)、小结:真聪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
(4)、问:还有哪些歌词?
(5)、小结:彝族小朋友为我们送上的歌曲是《彝家娃娃真幸福》
(出示课件:《彝家娃娃真幸福》歌词)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初步体验歌曲:
(1)、启发:仔细地听,看你能不能跟彝族小朋友学上1、2句。
(2)、启发: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3)师生合作学唱歌曲:采用接龙游戏学会。
(4)小结:彝族小朋友有话要告诉大家。
4、深入体验歌曲:
(1)、教师示范: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2)、自己尝试:学一学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3)、全体在音乐伴奏下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5、情感激发:
(1)、问:彝族小朋友在唱歌是的心情是怎样的?速度呢?
(2)、启发学生说:情绪——活泼轻快,速度——稍快
(3)、用活泼轻快的声音唱。
(4)参与表现:全体起立边唱边跳。
6、小结:踏着歌声,告别彝族小朋友,快乐旅行团又出发了。
四、激情体验
(二)1、导入:闭眼听,远处传来动听的音乐„„
2、初步感受乐曲:
《快乐的罗嗦》
(1)、导入:随着欢快的音乐,我们的旅行团来到了彝族的第二站——“云南民族村”。(点击图片:民族村录像欣赏和火把节)
(2)、点击画外音:你们真幸运,赶上了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
(3)问:听到音乐你想做什么?为什么?
(4)、小结:这首欢快的乐曲是彝族音乐《快乐的罗嗦》(点击图片:快乐的罗嗦)
(5)、问:你听出哪音乐重复出现的次数最多?
(6)、启发学生回答:两个小朋友讨论一下。
(7)、小结:这段重复出现的音乐是这首乐曲主题音乐,它是彝族最常用的乐器“月琴”演奏的。(点击图片:主题音乐)
3、深入体验乐曲:
(1)、聆主题音乐:边听边哼唱。
(2)、动一动:教师示范表演
(3)、小组合作设计动作,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主题音乐。
五、评价小结:
1、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从云南归来,领略了云南彝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彝族小朋友的热情与好客,愿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和彝族小朋友成为好朋友。
(点击图片:情系彝族)
2、随彝族音乐走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认真聆听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能感受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欢歌竞舞的炽热 情景。
3、在一系列活动中,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重点:感受彝族音乐、体验彝族音乐。
难点:欢快、热烈的歌曲演唱。
教学过程:复习《彝家娃娃真幸福》
听赏《猜调》
导入活动:猜谜。
什么长,长上天?什么长,水中间?什么长,街前卖?
什么团,团上天?什么团,水中间?什么团,街前卖?
欣赏歌曲《猜调》
第一遍完整欣赏:
师:歌曲里是怎么问的?答案是什么?这首歌与你们平时听到的歌有什么不同?
介绍歌曲:这首歌曲叫《猜调》,是我们云南小朋友游戏时唱的歌,一人问,另一人回答,这种形式就是对歌。
第二遍完整欣赏,感受歌曲诙谐的情趣。
第三遍完整欣赏,模仿歌里的小朋友唱歌,体验歌曲的诙谐。
有一首歌曲回答了刚才那几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是怎么回答的。
(是用我们云南的方言演唱的,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歌曲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听完后,你们有什么感觉?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唱歌的?你们能模仿他们唱歌吗?
三、评价小结:
1、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从云南归来,领略了云南彝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彝族小朋友的热情与好客,愿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和彝族小朋友成为好朋友。
(点击图片:情系彝族)
2、、随彝族音乐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