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伴课堂教学分析诊断报告
同伴课堂教学分析诊断报告
一、诊断背景
1、授课内容:青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2、授课对象:三里小学六年级
3、授课教师:三里小学科学教师王忠伟
4、授课时间:40分钟
5、观察目的
①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特点,诊断得失;实践反思,促进自我专业成长;
②对教学过程中的教材处理、难点突破、课堂师生互动、课堂生成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改进教学有效性。
二、案例片断 片断一
同学们,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什么?(生自由回答)
我们的食物多种多样、营养丰富。你们知道这些食物来自哪里吗?
生:植物
动物
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把动物和植物统称为生物,那你们知道这些植物、动物又吃什么呢?这些生物有什么联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片断二:
师:请看,美丽的大草原,仔细观察,草原上生活着哪些生物?
学生仔细观察、交流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把这些动植物放进一个密封的大笼子里,你能想象会发生什么情况?(互相残杀)那他们谁吃谁啊,请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学生汇报 学生书写。(师提示用箭头的方式表示他们的关系。)师:观察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生:有些动物吃植物,有些动物吃动物。
师:有些动物吃植物,有些动物吃动物。可见动植物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你能根据他们之间的形状取一个形象的名字吗? 三.诊断分析
(略去客套的优点,直接谈不足)
(一).导言冗长,影响时间分配。老师在导入时设计了三个问题,似乎在引入,在激趣,然而一堂课只有三十五分钟,如此繁琐的导言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是否显得比例过重?再者,此处还有“明知故问”之嫌,学生“明知”,老师“故问”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习能力,课前已布置学生,像这种毫无意义
堂,紧缩课堂结构,也是实行有限课堂的一种策略吧!
(二).轻率过场,错过训练点。
科学教学的目标,一是知识的获得,二是能力的培养。老师在此处没有好好地开发和利用,让人觉得很惋惜。科学老师在设计教案前好好地解读教材显得非常重要。正确解读教材,才有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学习更有效。
(三).感情矫作,无法激活课堂
一堂课上气氛比较沉闷,教师的情绪矫作,起不到煽情作用。曾有专家开玩笑似的说过,我们的教师要学会“调情”。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有学生的情感被你煽动了,被你点燃了,才有可能有效地投入学习。兴趣乃最好的老师。心理学上说一个人如果兴趣高了,那么他的思维就会活跃,想像力提高,记忆力增强,所以“调情”这个技术,我们做老师的还是好好学习。在课学上时时用用,不但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同时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和灵气。
四、思考
1.科学到底教给学生什么?
2.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如何做到课堂的完整性? 3.课堂的完整性和课堂的有效性是否是一对无法相融的矛盾体?
第二篇:同伴课堂诊断分析
玉环县 “领雁工程”初中英语骨干教师教育实践培训
同伴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
今天,我们领雁工程初中四个小组的学员和指导老师去干江中学听课,大家通过集体备课,磨课后推出了代表七年级和八年级的两节探讨课,下面我想就林慧老师上的这节课说说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教学内容: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12 Don’t eat in class!
Period 1 教学目标:1.掌握can 和can’t 的用法。
2.学会用祈使句的否定式来讲述班规校规,“Don’t ···”
一、围绕课堂,有效的使用了多媒体,开发了课程资源,这些集文字图像于一体的课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及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二、导课很新颖,用自己学校的照片来把学生引入课堂。板书设计很好,把整节课的重难点都呈现于半数之中。
三、线索清晰,整节课都围绕着“老师学校的制度---书本中人物学校的制度---学生自己学校的制度”这样一条先来展开教学。
值得探讨的地方:
一、教学时间把握不好,可能因为林老师是借班上课,对学生情况估计不准,造成了“前松后紧”的局面,后面还有几个环节没有时间完成,留下了遗憾。
二、第一部分呈现时方法过于单调,而且没有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可以由教师带着先用图片引出前几个句子,后面的试着让学生自己说。
三、在教学资源运用方面,没有很好把握多媒体教学的“度”,教学中学生有点受束缚的感觉,所以教学有点生硬。
每次听课都会有很多收获,通过这次听课我又有了些新的领悟,有了些收获,要从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变为一个领头雁,我们还要加倍努力,不断完善自己,加油吧!
培训学员 魏婧
所在学校 华盛体育中学 2010-6-17
第三篇: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
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
数学国培一班
卢氏县常云霞
本人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课后,我认认真真地与同伴交流反思,并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我的一些想法。
一、值得欣赏的地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秋节分月饼。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二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再如,在学习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大小时,也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本节课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通过直接操作认识理解分数。还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动画呈现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场景,让学生在表示“苹果、菠萝多少”的学习习惯的驱使下,对“如何表示半块蛋糕”这一新的问题进行了大胆尝试、猜想。这样设计,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储备,重视了生活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力,尊重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意识,使课堂成为多层面、交互式活动的窗口,探索成果异彩纷呈,学习热情高涨。在拓展运用中,时钟、分巧克力、“田”字窗等习题的安排也都体现了这一点。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联系常见的事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分数的含义,强化应用分数的意识。
5、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把“学习数学”变成“做数学”,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由此,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如能给孩子搭一个舞台,孩子们就能舞出最精彩的人生。
二、值得探讨的地方
1、让学生自己去折出一个分数时,考虑到学生大多只能折出一些含偶数的分数,如1/
4、1/
8、1/16。等,而1/
7、1/9这些含奇分数没有很好的指导。
2、学习完1/2后没有及时练习。
3、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少了,如未能放手让学生举些身边分数的例子,由于考虑到本册分数的意义只要求学一认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所以举例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未敢尝试。
第四篇: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
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
华余
一、教学背景
1、班级情况分析:这个段是外国语学校的六年级学生,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使用pEp教材,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该班基础较好,学生比较活跃。
2、课堂教学的目的:
(1)、会听说读写四会句子,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the weekend?I`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this weekend.(2)、能听懂复述let`s try.(3)、会对图片进行替换,能用重点句说说自己的周末安排
(4)、适当拓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自我诊断目的: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设计,学生的表现情况,各块时间分配情况,小组活动情况。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用语的使用是否到位,学生语音语调的练习是否到位,学生对活动的反馈等情况,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二、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与教后自我诊断
今天,我试教了pep7 Unit3 A Let`s talk.学生对于竞赛类的项目总是兴趣十足,尤其是比较活跃的班级,他们更乐于接受挑战,所以我设计了闯关游戏来复习旧知,进而引出新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达到让学生充分复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并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重视学生参与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闯关游戏
我设计了三关,首先从复习词组,到测听力再到口语表达,层层递进,内容上也是从易到难。整个过程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let`s try中出现的难点,也通过多听几次来解决,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和判断力,教学反思《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
课堂症状:闯关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们感兴趣的,但是由于评价方式的单一,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整个游戏过程都在平淡中度过,没有出现预期的小高潮,只能说进行得顺利,这里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说是一个缺憾。
2、呈现部分
由于是对话教学,所以听音模仿很重要,我设计了让学生带着问题听,然后在听完后补充完整句子等的一系列活动,充分强调了听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为下一步的pair work 做准备。这里的设计很好地利用了磁带这个媒体的作用。
课堂症状:让学生充分听了之后,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让学生边跟读边补充完整对话,这个过程没有掌握好,学生都忙着写而忘了跟读。这里可以先让学生写了再跟,或者跟了再写,但由于怕时间上的出入,所以做得不够。
3、pair work 让学生充分张开嘴巴
这个环节是根据书上的图片来设计的。其中有一幅是theme park,theme这个单词学生没有学过,我就利用因素和音标,th/θ/,/θi:m/让学生自己拼读出来并进行了操练。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音标了,所以在这里我就设计了这个点,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经过拼读后,学生能比较好地读出了这个单词。然后在操练对话的时候都主动选择了这幅图片。
4、任务型拓展的设计
这一块,我设计了重阳节去看爷爷奶奶的环节。通过对我设计的活动的评价,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进行讨论,比如说i`m going to climb mountains with my grandparents.由于我的爷爷奶奶年纪比较大了,而且我是个孕妇,所以学生自然就会觉得这个主意不好。然后我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使用了oh,that`s good/no, that`s not good,接着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真正学会用英语解决问题,也让他们知道利用简单的英语进行讨论是很轻松的事。通过观察我设计的weekend plan,学生基本上能用英语互相讨论,并和老师展开对话。接着我又在原有的对话基础上拓展了新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ith them?并进行了操练。
之后请学生自己设计一份去看望爷爷奶奶的周末计划,先写好计划,再和同伴说说。学生写好之后,老师先示范了整个对话,再请学生表演。
课堂症状:这一块是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设计,用英语讨论我的计划,然后适当的拓展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过在最后写的这个环节,觉得有点主次颠倒了。对话课,重点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口头表达,虽然说写也是一种必要的练习,但是这个环节可以设计成让学生去调查别人的计划,然后写下来,这样就达到了先说后写,这样的任务设计就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和可操作性。
其他不足之处:在闯关游戏过程中,生怕学生听不懂指令,过量使用中文说明,其实课件上已经打出中文了,老师完全可以用英语表达。
对于学生的评价要更及时,更有力度,这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才会更高。一堂好的设计需要到位的评价和优秀的课堂调控能力,才会收到预想的效果。
第五篇:课堂教学自我诊断分析报告1
课堂教学自我诊断分析报告
经过这一年的教学工作,本人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一下反思。教学的重点是备课。
备课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议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基地的选定。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备课不是对原有教材的复述和教学的照搬,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假如没有备课或者备不好课,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教师的随意行动,其效果与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1)对课前备课的全面反思总结
① 对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反思。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和测评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来讲,他们的体会是明确具体的还是模糊不清的?
② 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体现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功能,是否更好地体现了教学原则,从而便于学生获取知识和习得技能?
③ 教材处理与教学目标实现之间的可适度分析。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情感、价值观实现得如何?是牵强附会还是“润物细无声”式的自然渗透?本次课堂教学是否起到提高以前所学知识以及为以后学习“铺路”、“搭桥”的作用?课前确定的教材重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否准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解决的如何?
④ 对教学过程的检视。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动机做得如何?学习动机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
⑤ 对人际关系的反思。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力的有效培养,与课堂教学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因此,对这项内容,要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人际关系处理得如何,是否融洽,是否达到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挥?
⑥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反思。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可使课堂教学层次分明,深入浅出,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形象生动,教学难点变得相对容易,使学生对知识的识记、领会、运用、习得和迁移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更加有效,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后要仔细审查课前选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是否恰当有效,与学科特点及学生实践结合的紧密与否,效果怎样,有何改进。
⑦ 对学生情况认识了解程度的评价。此项内容主要反思评析课前对学生的实际,如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班风、学风、纪律等认识是否正确。因材施教是教学取得全面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对因材施教的反思和改进也不能忽视。
⑧ 对课堂管理的反思。课堂管理应使课堂变成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的组织活动和具有良好学风、人际关系的教学环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良性互动,促进学生以最大的努力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课后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成败得失要进行反思、评析、总结。
(2)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全面反思总结
由备课到课堂教学结束,是一个由“剧本”到“演出”的再创造过程。课前备课再好,教案写得再周到细致,讲课时都不可能绝对按教案去一字不变地讲演。一是因为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出现突发情况,需要及时调整计划;二是因为由“剧本”到“演出”,教师心情、外界环境都是不同的,不能读剧本,背台词,要有情感、技艺的恰切运用;三是因为整个教学过程有时会出现失误,有时灵感闪现,会使教师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成果,因此,课堂教学结束后,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失败之处和创造性成果进行反思总结,找出今后可以借鉴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
2.教师课后备课的方法
教师课后备课只停留在冥思苦想的自省之中是不够的,课后备课必须和调查研究相结合,必须尽可能地征求学生的意见,细心记录学生的反映。这些宝贵的资料是教师分析、研究自己的基础,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艺术的形成,常常就是在这种日积月累当中实现的。课后备课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横向性反思总结
首先是教师根据上课情况自我检查。每次上完课后,教师都要抽出一段时间来回忆一下课上讲的内容、学生的听课情况,从中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然后记录下来,作为课后总结的基础材料,以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用;其次是教师间的交流,即上完课后教师之间互相交换信息,介绍各自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共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并记录下来作为资料。
(2)纵向性反思总结
一是要做好作业讲评记录。教师批改作业不单纯是给学生评分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还要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找出上课过程中的不足,给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避免重复性错误的发生。二是搞好测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进行测验分析,从中检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找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据此制订新的教学方案。三是开好学生座谈会。教师有时不能准确地找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通过座谈会这种方法请学生来提意见,可以反映一定的情况。须注意的是教师不可讳疾忌医,应以求教者的身份虚心请学生发言,少听赞扬,多听批评,尽量不为自己辩解。这样做不但不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反而会密切师生关系,听到学生对自己教学的真实意见,有助于自己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综合性反思总结
此类反思总结是教师在横向和纵向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的各基本要素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和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订出改进方案。综合性总结适用于单元教学或阶段性教学,要求的深度和广度都比前两种层次高。
这就要求我要努力做到:
1.修炼专业,丰富备课资源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教师要进一步登高望远,注重自身经常性学习,不仅要博览本专业名著,还要多读一些优秀的教育报刊。因为优秀刊物上的文章比较精粹,也比较集中于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比较前沿和新锐。《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都是国内一流的教育类报刊。同时,关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资料以及教育心理学书刊。
2.共享信息,拓展备课空间世纪将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的支持,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多媒体的综合运用都为人们以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取和利用各种信息提供了可能和便利。基于此,应探索传统备课与现代技术取长补短的新途径,最大限度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我们可以经常访问 K12 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教育在线网、人教社网、中国教育报网、惟存教育网等。
3.消化吸收,贵在创新
对教学参考书既不能机械照搬,更不能喧宾夺主,应将其作为开拓思路的工具,依据教材内容灵活选择,科学渗透。重在消化吸收,贵在用活创新,引入教学资料中的内容应当贴近学生,贴近当前生活,应该与时俱进,符合时代潮流和课改方向,应对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发展有积极作用,避免陈腐、消极、过时、无用的内容重复再现。
4.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
要融入教师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过去,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教和学的创造性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加,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学参考书为教师留有充分的余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智慧的空间。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同时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
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作为新教师,只有先把课备好,才能够履行教师教书育人最基本的准则,真正走上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