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上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时间:2019-05-13 21:5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2011上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2011上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篇:2010-2011上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

2010—2011年上学期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活动计划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 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1)指名读“活动建议”。(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二篇: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国学启蒙

第 一 课《论语》八则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做人、处事的教诲。教学内容:

1、人物介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八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3、《论语》中庸的道德标准

在《论语》中,孔子把在“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其含义大致有三:

执中守正

就是 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折中致和

就是 执两用中 和而不同。

因时制宜

就是 与时俱进 通权达变 随机应变

所以综合起来,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中庸》二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教学重点: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顺着人的天性的就可以叫做道,我们说“天理昭彰”,就是讲的顺应人的天性啊!违背了人的天性,就是违反天道,违反天理。

复习内容:

1)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大学》二则。齐声背诵。

讲解内容:

天赋“人心”叫做“性”,循着本性的叫做“道”,修习“道”的叫做“教”。这道哇!不可片刻离开的啊,可以离开,不是“道”啊。人的天性就决定了人们能够建立起人的社会系统,是一切教育的本原基础与出发点。离开了这样的本原,其他就无从谈起。|所以,能够顺着人的天性的就可以叫做道,我们说“天理昭彰”,就是讲的顺应人的天性啊!违背了人的天性,就是违反天道,违反天理,能够修习这样的天理和天道的,就是我们说讲的“教”了。所谓的道,和我们的生存像鱼和水一样,片刻时间都不能离开,可以离开的,就不是道了。

其实,讲人性,讲人道(人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之道)是在我国古代就有儒家提出,并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啊!在这一点上,我们比西方早了千年哪!

2)理解译文:上天所赋予人的一切叫做本性,依照这种本性去做叫做正道,理解并发扬正道叫做教化。道,是不可片刻背离的;如果可以背离,那就不是挣到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到他的行为时也警惕谨慎,在别人听不到他的言语时也畏惧小心。

3)自学诵读、理解译文、背诵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理解译文:《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

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4)熟读 小组内背诵 作业:背诵课文、理解句意

第 四 课《列子.汤问》二则

教学目的:教会学生谦虚好学是做人最根本的美德。

《列子·汤问》的作者是列御寇

《列子·汤问》是列子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

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 列子简介:

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教学内容:《列子.汤问》二则

复习:背诵上节课所学内容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1)讲授新课: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动。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2)理解句意: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就自己说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上设宴送行;(秦青)击打着乐器,悲壮地歌唱起来,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要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举例说明: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向别人请教是要虚心认真听讲。同学们有的时候,会对别人不尊重也不以为然。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坏毛病。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3)小组内学习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 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译文:

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刚刚弹琴,琴义在于赞 美泰山,子期说:琴弹得好似巍峨的泰山;琴义在叙说流水,子期说:洋洋(水很大)的琴声好似流水,伯牙所要表达的内容,子期必定会知道。

4)课文延伸: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人的一生难得遇到知音 作 业:熟读 背诵 复述译文

小学六年级地方课程

传统文化教案

王标小学 2016年9月

第三篇: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第1课 《论语》(八则)、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教学过程: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本课在阅读原文时最初兴趣不大,但是在理解了文意之后,很多同学兴趣很高,学的很认真。我感觉学生对古代名人了解太少,对传统文化知道不多。

第2课《大学》(二则)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8页

六、活动广角:第8—9页

七、成长阶梯:第10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诵读文章,让学生理解《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人们的美德,更新精神面貌,专注于追求善的至高境界。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边读边理解,让学生受到教育。在诵读下一段文章中让学生了解了“慎独”的含义,结合故事,让学生知道做人的道理。我感觉一些学生从心里反省自己,开始审视自己的言行。

第3课《中庸》(二则)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1—13页原文和文意。

二、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3、(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 指名读,然后说一说读后有何感想。

六、活动广角:第15页

七、成长阶梯:第16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后有很大进步,对于学习方法等明白很多,很多同学谈感想很透彻、很深入,也是一次思想教育。但从学习中发现,很多同学积累的词语、名言警句不够多,需要逐步积累、学习。

第4课、《列子·汤问》(二则)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7—21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你对薛谭有何看法?你会学习他吗?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9页

六、活动广角:第19、20、22页 交流:“薛谭终身不敢言归”说明了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七、成长阶梯:第20、23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5课、《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24—28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6、29页

六、活动广角:第26、29—31页

七、成长阶梯:第31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四篇:传统文化教案(上)

第1课

《论语》学而篇第一

一、经典回放:看课本21-23原文和文意 教学过程: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初步了解孔子对学习、做人、修身的一些观点。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六、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 为政篇第二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23-25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 八佾篇第三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25-28页原文和文意

二、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了解孔子希望人们都能恪守礼的规范,以及他对知识的求实态度。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第4课 里仁篇第四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28-30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教师小结。本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第5课 公冶长篇第五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30-34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本篇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6课 雍也篇第六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34-37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本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4、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第7课 述而篇第七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37-41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本篇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第8课 泰伯篇第八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41-44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见解。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第9课 子罕篇第九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44-47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第10课 乡党篇第十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47-50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本篇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例如孔子在面见国君时、面见大夫时的态度;他出入于公门和出使别国时的表现,都显示出正直、仁德的品格。本篇中还记载了孔子日常生活的一些侧面,为人们全面了解孔子、研究孔子,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第11课 先进篇第十一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0-54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这一篇中包括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最后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倾向。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本篇共有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过犹不及”等。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4、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第12课 颜渊篇第十二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4-58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本篇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向他问怎样才是仁。这几段,是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本篇共计2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4、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第13课 子路篇第十三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8-62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卡片和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卡片和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本篇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不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高要市莲塘镇第二小学

传统文化 六年级上册教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任课班别: 六(5)班

任课老师:孔小玲

第五篇: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1课

《论语》学而篇第一

一、经典回放:看课本21-23原文和文意 教学过程: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六、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论语》为政篇第二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23-25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3、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 八佾篇第三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25-28页原文和文意

二、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 里仁篇第四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28-30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5课 公冶长篇第五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30-34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6课 雍也篇第六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34-37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7课 述而篇第七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37-41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8课 泰伯篇第八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41-44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9课 子罕篇第九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44-47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0课 乡党篇第十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47-50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1课 先进篇第十一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0-54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2课 颜渊篇第十二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4-58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3课 子路篇第十三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8-62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卡片和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卡片和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高要市莲塘镇第二小学

传统文化 六年级上册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任课班别: 六(6)班

任课老师:孔小玲

下载2010-2011上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2011上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 传统文化教案 李台镇中心小学赵丽平年3月2013 17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诗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3、想象“半亩方塘......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大全5篇)

    传统文化备课 第 一 课 《论语.为政》二则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做人、处事的教诲。 教学内容: 1)、人物介绍: 中国......

    六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

    三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第一课时《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唐 第一课时1、南园十三首(第2周) 授课时间:2014年9月8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五年级传统文化上教案汇总[最终定稿]

    第1课 《声律启蒙》(一) 教学内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六上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1课时 《论语》(八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2、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

    六上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本册基本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 (篇或段),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2.能够尝试表达自己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3.了解传统文化中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