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7:3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第一篇:六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1课

《论语》(八则)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大学》(二则)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

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8页

六、活动广角:第8—9页

七、成长阶梯:第10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中庸》(二则)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1—13页原文和文意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温馨点击:第14页

五、活动广角:第15页

六、成长阶梯:第16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列子·汤问》(二则)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7—21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9页

六、活动广角:第19、20、22页

七、成长阶梯:第20、23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5课、《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24—28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6、29页

六、活动广角:第26、29—31页

七、成长阶梯:第31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6课、马 援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2—33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

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温馨点击:第34页

五、活动广角:第34、35页

六、成长阶梯:第35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7课、诸葛亮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6—37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8页

六、活动广角:第38页

七、成长阶梯:第38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8课、岳飞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9—40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1页

六、活动广角:第41、42页

七、成长阶梯:第42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9课、李清照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43—45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5页

六、活动广角:第46页

七、成长阶梯:第46页

八、个人熟读自立歌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0课、辛弃疾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47—48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9页

六、活动广角:第49、50页

七、成长阶梯:第50、50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二篇:六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一、教材分析:

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六年级学习第六册。本学年学习第六册。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共分为13课。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三、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五、教学进度

每周一课

第三篇:六年级传统文化下册教学设计

用快乐传递快乐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台子镇中心小学 刘爱青

近读吴非老师写的《不跪着教书》这本书,感慨万端。这本书文笔朴实清鲜,思想求真务实,敢说真话实话,敢于解剖目前教育现状,真的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书中有很多篇我都很喜欢,如开篇《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做最出色的老师》《努力去做几件事》《呼唤风格》等,这些文章显现出一种为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深入的剖析、新锐的理念、独特的视角、无畏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做一名快乐的老师,才能给学生更多的快乐,作为小学综合教师,这应该是给我最深的触动了。

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有这样一段对话:“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穷人,老师说,这很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就是“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要安于清贫,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快乐。这种快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

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这和我们当今教育中强调教师要微笑面对学生是同一个道理。这一点我做到并且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四五六年级上课,因为综合课时量比较少,在完成规定任务后,给同学们讲解一些关于历史人物,事件题材,让他们走进另一个全新的世界。每当我讲解这些内容,学生们都会翘首倾听,甚至还会追根问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快乐。我就因势利导,把综合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综合实践同我们日常生活的息息相关,生动活泼的传递给孩子们。师生之间没有了任何隔阂,学习效果和课堂纪律出奇的好,以至于很多学生都特别希望我能多上几节专科,能多陪陪他们聊几句。大家都知道,原来我还教着校本科,很枯燥乏味的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将它定义为“快乐礼仪”,在快乐中学到礼仪知识,这点,已经得到学校领导、同事和同学们的认可与好评。我常想,精心设计谋划但呆板僵硬的教学模式,固然是一个老师勤苦敬业的优秀表现,但如果得不到学生的接受和认可,教师教的痛苦,学生学的疲劳,又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呢?

用快乐传递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这是我教学的一个原则,也是我这多年孜孜以求的目标。但快乐的课堂,需要教师有快乐的心态和丰富的知识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我经常读一些《百家讲坛》、《明朝那些事》、《白话二十四史》等书籍,并有意 — 2 —

识的观看电视台的综合频道,力求使自己的知识更丰满,能在学生的提问下对答如流。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不仅仅有一桶水,而是不停的涓涓细流。我觉得这才是个永不过时的概念。

快乐的课堂,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心态。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这是共识。高年级学生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课堂,就会出现纪律问题。我觉得,营造一个快乐的课堂,首先要把自己放在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而不要处在管理者的位置。所以,每次和学生交流,我都是微笑的,和蔼的,亲切的,力求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表扬、肯定、鼓励,是我课堂上用的最多的教学手段。因为只有教师是快乐的,才能感染学生一起快乐——快乐的课堂,最主要的前提是尊重、平等和包容。

快乐的课堂,需要设计快乐的元素。无论是综合实践,还是校本,备课的时候我都充分考虑每个班学生的实际特点,设计好兴趣点和爱好点。比如六年级第四单元讲《走进民间艺术》,我就说,潍坊的风筝、木版年画,济南的刺绣,滨州的剪纸,学生听了兴趣大增,课后有很多学生去查阅有关的资料,下次课堂,交流的异彩纷呈。

读《不跪着教书》,结合工作实际,谈了自己的一点感想。做一名快乐的老师,构建快乐的课堂,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进步,是我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更希望自己的快乐带给学生,带给同仁,— 3 —

自己会更快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也是我读《不跪着教书》的精髓之所在吧。

— 4 — 刘爱青 年3月3日

2015

第四篇:最新二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二年级上册

中心小学 二年级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经过上学期对传统文化学习,同学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加深了同学门的文化底蕴。下面从两方面对这学期的传统文化进行总结。

一、回顾本学期传统文化教学

本学期传统文化要比一年级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一些。截止到学期结束,我们总共学习了两个单元,分别是经典驿站和名人长廊,其中有很多内容很具有故事性。这样和之前的传统文化比起来,孩子们学到的东西更加具体化,孩子们在故事的引领下,兴趣也相应提高。像三字经,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很多的故事,孔子、孟子、晏子、孔融等,在故事的指引下,孩子们学起来就更加的津津有味。

这学期我们不再一味的背诵一些内容,因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在三年级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同时三年级传统文化里也有了一些比较长的古文。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除了背诵之外,还增加了吟,读的内容,同时,我们还会在故事的引导下,学习一些古人倡导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尽管孩子们的认识还很模糊,但从听课情况来看,孩子们还是愿意接受的。

此外,在一篇小小文章中,我们还会拓展开去。比如大禹治水,我们不仅涉及了治水的内容,还补充了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孩子们谈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说到尧舜禹的仁治。老师甚至分析了当今政治的缺乏之出,知道孩子们似懂非懂,但从小让他们有爱国的主人翁意识也没什么不好。再比如孔子的部分,除了孔子本人,孩子们搜集资料了解了孔子弟子三千以及七十二贤人。讲了子路颜回等人不同的故事特点。内容多了,我们还会互相联系,从花木中联系到诗中的精神寄托。我愿意让孩子们有这样的意识,从小根治这样的传统思想,这不正是传统文化教学目标的真谛吗?

二、展望下学期传统文化教学

下学期从内容来看,更加丰富,篇幅也会加长。我们可能还会承接这学期的成功经验,同时改变原来低年级传统文化教学策略。在学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能还会有一些的延伸。在诵读方面,多读多练,让孩子们喜欢上传统文化和思想。希望我们能做的更好。

第五篇:七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现在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自尊、自立、自爱这种品德,独立人格、坚韧不拔、顽强进取的精神。在厄运和挫折面前不低头气馁,积极奋起抗争。“君子敬德修业,与时偕行,有所作为。”把这个精神集中在凝聚在一句话来表达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的人格、君子的奋斗,要像上天宇宙这种星系的天体的生生不息的运行一样,只争朝夕、自强不息。个体生无所息,整个群体和民族生生不息,只有无数的个体的生无所息,才能构成我们整个民族的生生不息。这个我们又可以把它概括为凌云志。

经过传统文化教学来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从传统文化的课程中,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上学期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上学期传统文化学习,对我国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千字文》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么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3、认识一些文化巨匠,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4、熟识中国传统工艺,精美玉器,历史古老的青铜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宝等。

5、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通过我们建立起开放式的传统文化教学理念,努力拓宽传统文化教学的渠道,让学生不仅成为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使学生在经历传统文化实践学习过程中,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我们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让祖国5000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下载六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进度安排: 9.1-7.4经典驿站 7.5-期末 艺术乐园 二、教学措施: 1、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

    Join in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学期Unit 1

    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 Starter unit A plan for the new school year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Part 3 ,4,8(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1.能听懂并认读课程单词:Chines......

    Join in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学期Unit 3(精选)

    Unit3 Festivals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Part 1(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语言技能:Read the text, then listen and repeat. 2.语言知识:Know about Mid-Autumn Festival and......

    2016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016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课程原则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应了孔子的政治主......

    六年级第一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

    2010-2011上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 2010—2011年上学期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

    六年级上学期

    六年级上学期:必读 1.快乐英语阅读六年级第1卷 译林出版社 2.外教社〃朗文小学英语分级阅读7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王子和贫儿 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轻松英语名著......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开展古诗文诵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