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秧歌说课稿

时间:2019-05-13 21:4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北秧歌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北秧歌说课稿》。

第一篇:东北秧歌说课稿

东北秧歌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手绢舞》。下面我对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教材是选自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五年制师范舞蹈系列教材)

本节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东北秧歌素材的基础下,进行以了解民间舞蹈的艺术表现力为主题,从而引发学生对《手绢舞》的丰富舞蹈语汇和灵动活泼的表现风格产生兴趣,是培养学生肢体协调,节奏感,美感,都有很明显的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东北秧歌《手绢舞》的风格特点及动作要领

2、能力目标:将学习短小的素材舞蹈过程,体验舞蹈动作多样性,培养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民族意识②培养舞者气质③加强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持巾花的做法、秧歌前踢步、后踢步+秧歌上肢动作组合

四、说课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要注意步伐和上身动作自下而上的连锁反映的协调性,以脚下的踏步带动上身的扭摆及腕部的绕花。

2.教学难点:动作组合的连贯性

五、说教法 1.教学理念

舞蹈教育应以舞蹈审美为核心,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舞蹈美的过程。要以兴趣爱好为学习的基本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舞蹈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艺术与相关科学,使学生感受、体验舞蹈内容和情绪,从《手绢舞》舞蹈中了解中国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从而培养学生对民间舞题材的舞蹈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积极参与舞蹈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在舞蹈活动中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2.营造教学环境

(1)利用多媒体辅导教学,视听结合。引起学生共鸣,尽可能地使学生融入舞蹈的氛围中,使其愉悦地学舞蹈,享受舞蹈的美感。

(2)设情境,开展多样化的舞蹈活动,分组合作训练,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获得主体经验,并互相交流,评价,促进共同发展。

六、说学法

舞蹈课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放松的课。在这样的课堂上需要抓住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学习知识以及对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从他们的兴趣入手,通过多种媒体,再结合其他艺术学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资源,采用合作学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进行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有把杆、地面和中间练习,这是训练学生的形体美及身体的柔韧性,为提高舞蹈动作美感奠定基础。

(二)新课导入

1、创设情景,巧妙引入

播放录像(内容为东北秧歌《手绢舞》表演剧目)师生共同欣赏,模仿中进入课堂教学环节。

在这里教师结合录像内容讲解东北秧歌的起源及特点:东北秧歌有悠久的历史,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

今天的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教师详细的讲解中,视听结合,从而使学生对不了解东北秧歌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望就强烈起来。

2、结合东北秧歌的其本动律进行示范教学,教授简单的动作:持巾花的做法、秧歌前踢步、后踢步+秧歌上肢动作组合。学习的过程学生可能出现动作不正规、上下肌不协调等等,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会多做示范、讲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跟随做模仿,并反复练习。然后让学生用所学的手娟舞的动作来进行简单的队型组合变化,这样就能发挥学生的舞蹈创造力和想象力。

当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时,趁热打铁,给学生新鲜的舞蹈动作,学生就有自主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学生对《手绢花》的舞蹈内容、情绪有了一个整体的感受体验后,开展舞蹈分组训练,让学生释放情感,表达自己的体验过程。组合合音乐,巩固练习。

为巩固所学动作及提高舞蹈动作的节奏感,我分别播放3遍组合的音乐,让学生合着音乐练习,最后请个别学生做组合表演,我及时纠正并提练习要求。

4、课后延伸:新课结束前,我介绍有‘用眼睛跳舞’之誉的东北秧歌舞蹈家王晓燕及赏析其舞蹈作品《大姑娘美》,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提问学生还知不知道东北秧歌其他的表现形式、舞蹈动作?这一环节为下节讲授新课作准备。

八、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无减。2.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了多种媒体进行教学

(2)通过设置情景,是学生能够进行切身体验,学生会通过自己的体验产生爱国爱民族的情感。这就完成了舞蹈课审美艺术的一种升华表现。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导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种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二篇:东北秧歌教案

东北秧歌教案

类型:音乐课

班型:初一(人民音乐出版社)教学用具:多媒体、手绢花

教学内容:

1、学习《大姑娘美》歌曲;

2、熟悉东北大秧歌的典型旋律

3、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稳中浪、稳中逗、稳中俏、火爆泼辣、幽默,富有生活气息。)

4、将东北秧歌与生活相结合,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了解东北秧歌。

2、通过学生共同参与、合作、探究,使学生能够自信地以真挚、热的情感以及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来哼唱东北秧歌的典型音调、模仿打节奏,进行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探究与创编活动。

3、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以及“互问互答”的学习方式的去探究东北秧歌的相关知识内容。

4、在大家真是的去感受音乐、感受舞蹈、感受生活的同时,让学生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舞蹈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让学生体验舞蹈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弘扬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东北大秧歌》这一节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热爱民族音乐的教育,激发学生对本地区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并使学生掌握东北秧歌的典型曲调以、基本动作和风格特点并能够积极参加当地乡村的民俗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

1、对《大姑娘美》歌曲的掌控

2、能较熟悉地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基本动作。

3、每个学生对音乐、对喜爱事物的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在本节课中可能会在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创编中以及自我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大姑娘美》,进入我们的课程。

师:同学们,大家看看视频里面,演员的衣服和打扮,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啊? 生:颜色鲜艳,很喜庆。

师:那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服装吗? 生:东北地区秧歌服。

师:你在哪见过?什么时候见过啊? 生:自由回答。

2、师:看到今天老师拿来的手绢花了吗?老师问同学们这个手绢花是干什么用的呢?

生:自由回答

3、同学们对秧歌都有怎样的了解呢?

4、好,就让老师带大家进入我们的东北秧歌大世界。

二、互动合作、探索新知

1、初识秧歌。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

每逢重大节日,人们就会自发地组织秧歌表演和比赛。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艳丽,多以戏剧服装为主。从装束上即可判断人物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纷纷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的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轻快上路。各种舞蹈中尤以踩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最为著名,这些舞蹈生动活泼,技巧高,造型美,深受群众喜爱。

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

简介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

每逢重大节日,人们就会自发地组织秧歌表演和比赛。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艳丽,多以戏剧服装为主。从装束上即可判断人物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纷纷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的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轻快上路。各种舞蹈中尤以踩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最为著名,这些舞蹈生动活泼,技巧高,造型美,深受群众喜爱。

编辑本段历史

东北秧歌是东北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杨宾于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写的《柳边纪略》中,对当地人民的秧歌活动有过记载:“上元夜,好事者辄扮秧歌。”又说:“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妇女,又三四人扮参军,各持尺许两圆木,戛击相对舞,而扮一持繖镫(伞灯)卖膏者为前导,傍以锣鼓和之,舞毕乃歌,歌毕乃舞,达旦乃已。”

东北秧歌分地蹦子和高跷两类。地蹦子又称地秧歌,流传面较广;高跷盛行于辽南,特别是营口(大石桥)、海城和盖县一带。说的是某地有某水田农民插秧时唱田歌,叫秧歌。

编辑本段特点 概述

东北秧歌在风格上既有火爆、泼辣的特点,又有稳静、幽默的特点。动作既

哏又俏,既稳又浪(浪,即欢快俊俏之意),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稳,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

东北秧歌音乐的传统乐曲十分丰富。其美学原则可用三个字加以概括,即‘顺”、“活”、“韵”。“顺”意为通顺。旋律的各种变化,乐曲的连接,调性、调式的变换都要“顺”。“活”即要具有高度的即兴演奏的能力,使音乐灵活多变。“韵”即韵律感及风格味道。

当地的民间乐队一般有高音唢呐2人及打击乐器若干人组成。唢呐以七寸五(指唢呐杆长)简音为a’的高音唢呐最常用。

东北秧歌音乐有以下一些特点:

音阶调式

音乐以五声为主,也有相当数量的六声性乐曲。六声性乐曲可分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变宫音si,这类乐曲在六声性乐曲中占多数;另一种是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清角音fa,这类乐曲在六声性乐曲中占少数。si和fa两个偏音并不是经过性或辅助性的装饰音,它们出现的次数较多,位置亦相当重要,对风格的形成影响很大,所以,把它们看成六声性的乐曲是必要的。七声性的乐曲仅占一小部分。

东北秧歌音乐的调式以宫调式、微调式较多,羽调式、商调式次之,角调式的乐曲较为少见。宫调式、微调式较为明亮,这两种调式较多的原因与东北秧歌音乐中很多乐曲的情绪热烈、欢快有关。此外,在同一首乐曲(曲牌)中还常出现调式交替现象,这种交替主要是在同宫系统内的交替。

2、感知秧歌。

通过图片感受东北秧歌的不同的表演形式及有趣的人物扮相。

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

师:老师给你们播放一段音乐,这次听这段音乐,请你们告诉老师,你们听出了几种乐器。这几种乐器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受?

生:唢呐等几种乐器。感受:喜庆,欢快,活泼。

师:是啊,东北秧歌音乐中的伴奏乐器多以唢呐、喇叭、鼓为主,那么这些乐器又是怎样淋漓尽致的表现音乐的呢?我们再来听听。(老师用手势提示学生音乐中的高低长短、倚音等)

生:音乐中有长音、有短音,还有滑稽的话音和俏皮的倚音……

师:谁能总结一下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生: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是“艮劲”、“俏劲”、“稳劲”、“韧劲”、“美劲”;

3、学唱秧歌

师:经过以上对东北秧歌的了解,我们下面要学唱这首东北秧歌《大姑娘美》

生:

(分析歌曲)

师:大家先看一下歌词,找个同学给大家念一下歌词

师:通过歌词,大家能看出这首歌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好,通过歌词,我们能看出,这是一首东北地区,东北人民表达爱情,男女两情相悦的歌曲,热情、奔放,我们看歌词,这个歌词表现了女孩在等待他情郎的心情,也表现了东北大女孩的泼辣、粗犷、率直、豪放,格调如大漠放马、平原奇峰。

(教唱)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放一首歌,大家通过听这首歌,表达出了女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播放《小河淌水》

通过这首歌我们知道南方女孩的细腻、婉转、典雅、别致,风情似轻柔细雨,润物无声。

(背景:自古以来,男女两情相悦场景的民歌举不胜举。而中国南北方在表现这一题材时的差距也是风情迥异,各有姿彩。一般来说,北方民歌泼辣、粗狂、率直、豪放,格调如大漠放马,平原起风。南方民歌好比春江水暖,细腻、婉转、典雅、别致,风情似轻柔细雨,润物无声。

中国南北方民歌的差异,便是其风土人情、人文风貌的差别,可说是两幅意境迥异的民族画卷,南北风情体现在民歌里尤为地道。北方骏马秋风塞北的浓墨重彩,南方杏花春雨江南的水墨风光。北方唱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大姑娘高梁地里寻情郎;南方吟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满园花开谁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人笑话。)

3、体验秧歌

师:学了这么多秧歌的有关知识,同学们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我们家乡的秧歌?扭秧歌我们还需要些什么道具? 生:扇子、手绢花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是扇子和手绢吗? 给你们简单的介绍一下。

农民耕种时在田间地头上休息,为了娱乐,拿手中擦汗的毛巾,擦汗的扇子扭几下,经过艺术加工后舞台化了。可见是劳动中的工具转化为娱乐中的道具,我们很多娱乐形式都来自于民间。

4、学跳秧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秧歌的集中基本动作。

单臂花、双臂花、蝴蝶花、点绕花、里外绕花、下捅花(多媒体一一介绍)

师: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跟老师一起把这些动作学习一遍。

师:下面的同学们你们想活动一下吗,让我们成立一个班级秧歌队,大家都可以上来扭一扭吧。

课程总结: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好,同学们,浓浓的东北音乐文化,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东北人,同时,我们的东北音乐也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欢乐,这节课我们仅仅了解了东北秧歌还学唱了东北秧歌,东北音乐的形式还有大家更熟悉的东北二人转和本土音乐文化,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音乐课堂再刮起另一个东北风,和同学们共同学习。

第三篇:民族舞东北秧歌

第二章 汉族民间舞蹈训练

本章导语

1.了解东北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

2.掌握东北秧歌手巾花、各种舞步和上肢动作的正确做法。

3.通过组合练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脚下的“艮劲”、上体的“扭”和手腕的“绕花”,并能通过情感表达出东北秧歌俏皮、活泼、刚柔并济的舞蹈特点。

第一节

东北秧歌简介

一.秧歌

秧歌有东北秧歌、胶州秧歌、云南花灯、鼓子秧歌。北方的秧歌质朴热烈,场面壮观;南方的秧歌则显得秀丽精致、婀娜多姿且一般都手持扇子、手巾花、彩绸等道具。

二.东北秧歌起源

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有关,具有强烈的北方地域色彩,乡土气息浓郁,多表现为广大人民喜爱的群众性歌舞形式,以脚下“艮劲儿的踢步”,带动“上肢的扭”和“手腕的绕花”。

舞蹈贯穿着“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体风格,表现出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三.东北秧歌的表现形式:

(1)高跷秧歌(2)二人转(3)地秧歌

四.东北秧歌的音乐特点

唢呐和小钹

第二节

体态动律练习

一.基本体态

重心前倾,颈部弧线上提,下颚微含,立腰提臀。

二.基本手位

① 叉腰位:双手全把握巾,大拇指叉在腰两侧,肘关节微微向里扣。② 胸前位:双手全把握巾,点在胸上方肩以下位置,肘关节架起来。③ 展翅位:双手全把握巾于体侧45度。

三.基本脚位

正步位双压脚后跟:

动作时膝关节要艮住劲,重拍落,半脚掌不要立太高。四.基本持巾法

① 全把握巾: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握住手巾花的一边,似握拳,用于做各种手巾花。

② 单指握巾: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握住手巾花的一边,食指直贴在手巾花边沿,用于片花、挽巾、扔巾等。上身动律

① 上下动律:用腰发力,经腰划下弧线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摆动。② 前后动律:发力点在腰,以肘关节带动前后交替转动。③ 划圆动律:发力点在腰,划八字弧线扭动。

五.进入组合

①——⑧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 ⑨——⑫四拍一次上下动律 ⑬——⑯四拍一次前后动律 ⑰——⑱两拍一次划圆动律

六.训练提示

1.做上下动律时,发力点在腰两侧,注意不要耸肩。

2.做划圆动律时,腰和肘的部分划八字要清楚。

3.当每个动律加上手巾花动作时,一定要注意身体协调性,注意节拍的准确性。

第三节

鼓相

一.训练目的 了解鼓相的各种名称,掌握鼓相的每种做法。

二.训练方法

1.双插腰

保持基本体态,全把握,大拇指竖起叉在腰侧,肘关节向里扣。2.双扣手

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下,双手扣在一起沉于小腹前,双掌间距离不能太大。3.木偶式

双臂伸直在身体两侧45度,全把握巾,指关节朝上。4.双扶胸

大臂抬起,小臂回折于胸前,在胸前齐平。5.双护头

大臂在肩两侧抬起,手巾花举过头顶,在头顶两侧绕花。6.双护胸

肘关节自然架起,小臂于胸前绕花,指关节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三.训练组合

准备动作:叉腰位准备 ①——②个八拍双插腰。③——④个八拍双扣手。⑤——⑥个八拍木偶式。⑦——⑧个八拍双扶胸。⑨——⑩个八拍双护头。⑪——⑫个八拍双护胸。四.训练提示

掌握动作的艮劲儿。

第四节

动律组合

一.训练目的

了解动律组合的特点,学会动律组合。

二.训练方法

1.双压脚后跟的复习。2.鼓相动作的复习。3.后踢步动作的训练。

双腿膝关节紧扣,小腿迅速发力后踢,后踢时勾脚,快踢慢收,双腿交替进行。4.叫鼓(一鼓)

准备姿态:双护胸,准备拍第八拍时含胸 ① 脚下不动,胸部前顶,双手从前打开至两侧。

② 右脚向右侧迈出一步,双手从两侧放下,肘关节不弯曲。③ 左脚收至右脚右后方,前脚掌落地,双手从前向上抬起。④ 双脚不动,左手抬至头顶绕花,右手抬至体侧绕花。

三.训练组合

(1)——(2)个八拍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最后两拍朝右下方俯身。(3)个八拍四拍一次上下扭。(4)个八拍二拍一次上下扭。

(5)——(6)个八拍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最后两拍朝右下方俯身。(7)个八拍四拍一次上下扭。(8)个八拍二拍一次上下扭。Ⅱ

(1)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2)四拍一次前后扭。(3)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4)四拍一次前后扭。(5)——(6)两拍一次前后扭。(7)——(8)四拍一次划圆扭。Ⅲ

(1)两拍一次划圆扭。

(2)①——④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

⑤划圆扭停住。Ⅳ

(1)①——②左脚向左踏出一步,双手摊花打开。

③——④右脚继续上前一步,重心落在右脚,双手绕花在双护头。

⑤——⑧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身体先左后右交替律动。(2)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身体交替律动。

(3)①——④左脚转身对二点,同时双手双扶胸。

⑤——⑧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同时下蹲。(4)两拍一次继续下蹲。Ⅴ(1)①——④左脚并上右脚直立,双手到双扣手。

⑤——⑧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身体做上下律动。(2)①——④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身体做上下律动。

⑤——⑥低头。

⑦——⑧双手送至右下方。

(3)左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下蹲。(4)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立直。Ⅵ

(1)①——④左脚并回右脚,双手向上打开至双护胸。

⑤——⑧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双手下沉肘部,第八拍右脚做后踢。(2)两拍一次左右交替后踢。

(3)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双手下沉肘部,第八拍右脚做后踢。(4)两拍一次左右交替后踢。

(5)①——④向左迈出一步,右脚并上,双手做木偶式。

⑤——⑧两拍一次上下扭。(6)①——④两拍一次上下扭。

⑤——⑧一拍一次上下扭。

(7)①——④向右迈出一步,左脚并上,双手做木偶式。

⑤——⑧两拍一次上下扭。(8)①——④两拍一次上下扭。

⑤——⑧一拍一次上下扭。Ⅶ(1)①——②右脚后踢,同时右手挽花至胸前。

③——④左脚后踢,同时左手挽花至胸前,成双护胸。

⑤——⑧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2)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第八拍含胸。结束:叫鼓

四.训练提示

1.在做后踢步时,切记快踢慢收,根据音乐特点,把握东北秧歌脚下艮的风格特点。

2.做组合时,要把握住步伐间的连贯流畅。

第五节

踢步组合

一.训练目的

学习前踢步、后踢步及踢部组合。

二.训练方法

1.前踢步

预备拍双膝微曲,动作时迅速前踢,同时主力腿膝关节和胯部略有控制的上提,出脚用力,过程快,落脚收力,过程慢,脚下步伐和上身的摆向配合。2.后踢步

膝关节屈伸,小腿后踢,主力腿的交换稳而有力,动力腿的后踢动作快而小,整体形成灵活、洒脱、俊俏、活泼的特点。

三.训练组合

(1)——(2)个八拍左腿前踢步,四拍一次。(3)——(4)个八拍右腿前踢步,四拍一次。(5)——(6)两拍一次前踢步,四拍一次左右交替。(7)——(9)一拍一次左右交替前踢步。(10)——(11)个八拍左腿后踢步,四拍一次。(12)——(13)个八拍右腿后踢步,四拍一次。(14)——(15)两拍一次后踢步,四拍一次左右交替。(16)——(18)一拍一次左右交替后踢步。(19)——(20)两拍一次后踢步向右迈出。(21)——(22)两拍一次后踢步向左迈出。(23)——(24)两拍一次后踢步向前迈出。(25)——(26)两拍一次后踢步向后迈出。(27)原地一拍一次后踢步。

四.训练提示

踢部组合动作比较简单,但节奏、节拍比较复杂。

第六节

里绕花训练

一.训练目的

1.了解各种里绕花名称。2.学会里绕花组合。

二.训练方法

1.单臂花

左手叉腰,右手掌心朝左上方抬起,快速挽花后向下甩,再向右抬起挽花下甩,交替进行。2.双臂花

双手同时掌心向上抬起,左手在体侧,右手在前,同时挽花向下甩,再反方向重复,交替进行。3.(小)交替花

双手同时抬起,左手在旁,右手在前挽花下甩,反方向交替进行。4.(大)交替花

在小交替花的基础上,右手向上抬起至头顶挽花,小臂回折落下,再反方向重复交替进行。5.小燕展翅

双手伸直放于体侧成45度,挽花后甩至腿部,重复进行。6.蝴蝶花(十字花)

身体扭至左侧,双手胸前绕花下甩后转身面向右侧,经下弧线至体侧绕花。7.蚌蛤花(盖分花)

双手同时向旁撩起至双扬掌里绕花,再同时盖至胸前,双肘架起,身体向左,再向上分开双手外挽花向上打开至体侧,交替进行。

三.训练组合

准备动作:脚下正步位,双手自然下垂,准备拍七、八拍时双手从右边划至左边。

(1)——(2)两拍一次右手单臂花(3)——(4)两拍一次左手单臂花。(5)——(6)两拍一次双臂花。(7)——(8)两拍一次(小)交替花。(9)——(10)两拍一次(大)交替花。(11)——(12)两拍一次木偶式。(13)——(14)两拍一次蝴蝶花(十字花)。(15)——(16)两拍一次蚌蛤花(盖分花)。

四.训练提示

1.做(小)交替花时要和(大)交替花区分开来。2.做动作时头部要配合协调。

第七节

里绕花组合

一.训练目的

学会更多东北秧歌舞蹈组合,积累舞蹈素材。

二.训练方法

叫鼓:准备拍第八拍时右手侧抬起,掌心朝上。①左脚前踏屈膝,右手挽花下压,左手同时侧抬起。②重心回落至右脚,左手挽花下压,右手同时侧抬起。③左脚向左踏出,同时倒右腰以肩带动侧翻。

④侧翻时吸右脚,经过侧翻至三点方向,右手上举,左手放于腰侧。⑤面向三点,左脚前踏,右手前落至前平举。

⑥右脚前踏,同时右手收回至腰侧,左手前平举,身体转向五点方向。⑦左脚前点地,收左手于腰间,右手前平举,身体面向一点方向。

三.训练组合

准备动作:脚下正步位,双手自然下垂,准备拍七、八拍时双手从左边划至右边。(1)第一拍右脚向七点方向踏出,左手叉腰,右手两拍一次单臂花,脚下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

(2)①——④前两拍继续单臂花,后两拍左脚收回,同时双压脚后跟,右手挽花叉腰,倒左腰。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从左开始上下扭。

(3)第一拍左脚向七点方向踏出,右手叉腰,左手两拍一次单臂花,脚下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

(4)①——④前两拍继续单臂花,后两拍右脚收回,同时双压脚后跟,左手挽花叉腰,倒右腰。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从右开始上下扭。(5)两拍一次前踢部,同时先右手在前的双臂花,落下时缓慢放下。(6)①——④脚下不动,双手向左摊花至木偶式。

⑤——⑧ 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由左开始上下扭。(7)两拍一次前踢部,同时两拍一次蚌蛤花。(8)①——④脚下不动,双手落至双扣手。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从右边开始上下扭。

(9)左脚上前一步,重心落于左脚,两拍一次前后倒重心,右手开始做大交替花。

(10)一个八拍小交替花。

(11)脚下小碎步向左移动,手上两拍一次蝴蝶花。(12)①——②屈膝,身体转向七点,做蚌蛤花。

③——④右脚后撤,左点地,双手由上推起至左手在上,身体转向二点。

⑤——⑧单压脚后跟,身体向左开始上下扭。(13)脚下小碎步向右移动,手上两拍一次蝴蝶花。(14)①——②屈膝,身体转向三点,做蚌蛤花。

③——④左脚后撤,右点地,双手由上推起至右手在上,身体转向八点。

⑤——⑧单压脚后跟,身体向右开始上下扭。

(15)左脚上前一步,重心前后移动,手上两拍一次小交替花。

(16)脚下重心前后移动,手上两拍一次大交替花,重心向后时身体下压。结束:叫鼓。

四.训练提示

1.蚌蛤花与前踢部动作要配合协调。2.叫鼓动作流畅,不能断开。

第八节

表演舞《拾豆豆》

一.训练目的

1.将东北秧歌应用到现实舞蹈中。2.积累舞蹈素材。

二.训练方法

1.学会歌曲,记住歌词。

胖丫丫,嗨,俊妞妞,手牵着手儿过沟沟,过沟沟,拾豆豆,一拾拾了一兜兜,咿呀得儿哟,一拾就拾了一兜兜呀咿儿哟。

金豆豆,嗨,银豆豆,圆不溜溜的红豆豆,一颗颗,拾到手,丰收果实不能丢,咿呀得儿哟,丰收的果实不能丢呀咿儿哟。2.主要动作 ①前奏出场

全把握巾做双扶胸准备,小腿向后踢起跑动,保持上身不动。②踏点步

第一拍左脚向左踏出一步,第二拍右脚脚掌在左脚跟后点地,两腿同时下蹲,做右脚时动作同左脚,方向相反。③十字花

前两拍双压脚后跟,身体对八点方向做十字花,后两拍双压脚后跟身体对一点方向双手打开,左右交替进行。④绕花转圈

动作时前脚掌落地小碎步原地转圈,双手在头顶快速转花。⑤木偶式

动作时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双手做木偶式,同时身体向二点及八点方向交替转动下俯。⑥前点地

动作前两拍左腿向前伸直脚后跟点地,右腿弯曲,同时双手由胸前摊花至左手在上,右手在前,后两拍绕花,最后四拍头部快速左右摆动。⑦点地前进

动作前两拍左腿向前伸直脚后跟点地,右腿弯曲,同时双手由胸前摊花至左手在上,右手在前,后两拍收右脚绕花。三.训练组合

准备动作:舞蹈室左侧准备,正步位站立,双手做双扶胸。Ⅰ

(1)——(2)保持准备动作跑出场。(3)①——②向左跳出踏点步。

③——④左右摆头。

⑤——⑥向右跳出踏点步。

⑦——⑧左右摆头。

(4)①——②站起,双手在向前摊花打开。

③——④双压脚后跟,同时挽花叉腰。

⑤——⑧做左十字花。(5)①——④做右十字花。

⑤——⑧绕花转圈回一点。(6)①——④对二点方向做木偶式。

⑤——⑧对八点方向做木偶式。(7)①——④前点地。

⑤——⑧左右摆头。(8)①——②向左跳出踏点步。

③——④左右摆头。

⑤——⑥向右跳出踏点步。

⑦——⑧左右摆头。

(9)①——②站起,双手在向前摊花打开。

③——④双压脚后跟,同时挽花叉腰。

⑤——⑧做左十字花。(10)①——④做右十字花。

⑤——⑧绕花转圈对五点方向。(11)①——④双扶胸向五点方向跑跳。

⑤——⑧先左后右向上甩花。(12)①——④转身向一点方向跑跳。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左手扶胸,右手对三点、一点、七点各点一次。

(13)①——④双扶胸向五点方向跑跳。

⑤——⑧先左后右向上甩花。(14)①——④转身向一点方向跑跳。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左手扶胸,右手对三点、一点、七点各点一次。

间奏四拍:绕花转圈回一点。(15)点地前进两次。(16)①——④前点地。

⑤——⑧左右摆头。(17)①——②向左跳出踏点步。

③——④左右摆头。

⑤——⑥向右跳出踏点步。

⑦——⑧左右摆头。(18)①——②站起,双手在向前摊花打开。

③——④双压脚后跟,同时挽花叉腰。

⑤——⑧做左十字花。(19)①——④做右十字花。

⑤——⑧绕花转圈至七点,左手前平举,右手自然下垂。(20)①——④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进右手掌心向上抬起。

⑤——⑧脚下不变,右手挽花向上落下,身体随手前倾后及后仰。(21)①——④向五点方向跳出,右手挽花叉腰。

⑤——⑧向三点方向跳出,左手挽花叉腰,右手在前。(22)①——④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左手掌心向上抬起。

⑤——⑧脚下不变,左手挽花向上落下,身体随手前倾后及后仰。(23)①——④向五点方向跳出,左手挽花叉腰。

⑤——⑧向七点方向跳出,右手挽花叉腰,左手在前。(24)①——⑥绕花转圈回一点。

⑦左脚朝二点方向迈出并下蹲,双手从头顶摊花落下。

⑧身体迅速立直,双手抬起至右手上举,左手侧平举,同时挽花造型。

四.训练提示

1.动作时,应情绪高涨,融入到歌曲中。2.做摆头动作时一定要高频率左右摆动。

第四篇:东北秧歌基本动作说课稿

一进课室就给评委老师问好: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45°角鞠躬)”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们好!我是

号,很高兴能参加今天的说课。我说课的课题是:东北秧歌---基本动作(同时在黑 板上板书课题)。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第一章第三节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东北秧歌的概述及训练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本课题在学习东北秧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理论部分,后面是本教材的实践部分,本课题的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了贯穿全文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首先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东北秧歌的兴趣,鼓励学生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东北民间艺术。

其次能够简单了解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并能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常用手臂动作和基本步法。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东北秧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东北秧歌的兴趣。并能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手臂动作和基本步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依据:只有掌握了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才能理解和掌握东北秧歌。)而本节课的难点则在于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答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认为应从学生的角度切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东北秧歌产生兴趣。

提示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针对学生的课堂上的表现,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的热情。

(激趣设疑法、激情示范法、启发引导法、鼓励评价法、激励谈话法)

五、说学法

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法和学法是相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什么样的学法,应该说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决定了教法与学法。但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用视觉的观察来模仿老师的动作和图片的动作,并在基本掌握动作的情况下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升华。

(模仿体验法、合作纠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设计意图:】为了集中学生学习精力,调动学生情绪

导语: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样礼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啊?

1、教师从身后转出一对手巾花,让学生尝试着转一转。

2、教师设疑:看到手绢会想到哪种艺术形式。

过渡语: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啊!咱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基本动作有哪些组成呢?

过渡语:不清楚也没有关系,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东北秧歌。[设计意图:通过手绢沟通师生情感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自然引入本课主题]

(二)了解与体验环节

过渡语:提起东北秧歌,同学们是不是都看过啊?相信同学们对之前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都了解了,下面的时间就请同学们把你知道的大胆地说出来,我们共同来探讨。

东北秧歌基本动作有哪几部分组成呢?

1、东北秧歌基本手形、手位、脚位

[了解即可] 2、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课件介绍

(屈伸、压脚跟、左右摇身、前后扭身)3、东北秧歌的常用手臂动作:

【教师口传身教学,生模仿】(挽花、单臂花、双臂花、蝴蝶花、交臂花、蚌壳花、上捅花、搭肩花)4、东北秧歌的基本步法:

【教师口传身教,学生模仿】(前踢步、后踢步、走场步、蹲裆步)

[设计意图:由于之前对东北秧歌有所了解,所以我让学生全方位地学习与体验,意在让学生对秧歌有初步地认识和掌握,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秧歌的兴趣。]

(三)练习环节

过渡语:光说不练那不是真本事,下面该到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现在看一段的秧歌视频,让大家边看边模仿。

学的怎么样?别着急,下面教师把刚才的舞蹈方面来一下。同学们模仿动作边听教师讲解。

在基本掌握舞蹈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两组,相互练习动作,学习对方的优点。并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

[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要领后,充分地体验东北秧歌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只是简单的了解和体验了东北秧歌,它还有许多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和挖掘。希望通过我们的学习,同学们能渐渐地喜欢上他,从而把它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下去,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能够对东北秧歌产生兴趣的同时,使本课的情感目标得以升华】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说课教师:第 号

第五篇: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一)教学内容:介绍东北秧歌基本知识、学习基本动律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东北秧歌的介绍,让学生熟悉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东北秧歌的兴趣。

2.通过学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让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掌握其基本体态和动律特点。

教学准备:

音乐;东北小曲

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手巾花

教学重点、难点:

1.对东北秧歌基本体态的把握。

2.能较熟悉地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基本动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2.3.4.5.6.7.8.一、检查作业(还课)

1.提问:东北秧歌的文化背景? 2.提问:东北秧歌所运用的道具? 3.提问:这个道具的作用和意义? 4.提问:东北秧歌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二、导入新授课

1.教师给予及时评价。

2.教师简述东北秧歌的基本知识。其内容如下:东北秧歌市汉、满两个名族之间歌舞艺术的结晶,它源自中原,又深深印上了黑土地所滋养出的泼辣火热,质朴浓烈的感情特征,是汉族民间舞中最具有北方特色的秧歌,由于特殊的地域与习俗,东北秧歌形成了稳中带浪,艮俏相融的审美特征。

东北秧歌伴奏乐器不同的功能和声色赋予了舞蹈独有的韵味。唢呐的悠长旋律与小钵的急促节奏互相呼应,充满张力,相得益彰。音乐的特殊性使舞蹈动作突出三点,延伸“线”,动静相宜。而大钵和鼓则激发出热辣的情绪,使东北女性特有的“温中浪”得以更充分的表现。

丰富多变的手巾花是东北秧歌富有表现力的重要因素。手巾花与舞姿,动态结合,细致的刻花出女性性格中的不同侧面。里外片花带着内在的秀美;“小燕子展翅”直接表现了小姑娘的俏丽活泼;出手花的抛接直观的体现出东北女性的泼辣果断。

东北秧歌教材主要采用高跷秧歌的动作形态并结合当地秧歌发展而成。课堂中虽不踩跷,但依然遵循高跷秧歌的动律特征:以下肢带“艮劲儿”的步法带动腰部扭动,随即顺延至上肢及手腕(手巾花)由下至上的协调是体现“艮俏”劲儿的关键,是不可缺失的过程。而“扭”是东北秧歌韵律的核心,艺彦所说的“踩在板上,扭在腰眼上”,正是由下肢带动重心移动而产生的腰部动态。手巾花是“扭”的延伸与配合。在动律训练中,强调腰部的轴心作用和扭动状态,奠定韵律基础。

3.学习基本体态。

做法:正步,重心前倾;双膝略存,提跨,拔腰;含胸,垂肩;双眼平视。

过程:a.教师示范

b.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给予纠正)

c.简单介绍双叉腰。

双叉腰:双手背分别插于腰际,双肘略向前,指尖对后斜下方。

d.双叉腰配基本体态完成。4.介绍持巾法。

a.握巾

做法:手握手巾三分之一处,五指松弛,食指顺手巾的圆形方向自然延伸。

b.三指夹巾。

做法:手巾花对折,手心对上,中指于手巾花下面;食指、无名指于手巾花上面,成三指夹巾。

注:作法在缠花时运用。

5.动律训练基本动作介绍。

a.动律

1.上下动律

准备:正步,双叉腰。

作法:腰部为轴,一侧腰下压,另一侧腰上提,交替进行,呈下弧线运动,重心在下,四拍、两拍成一拍完成。

2.前后动律。

准备:正步,双叉腰。

作法:腰部为轴,一侧腰前送,另一侧腰回拉,交替进行,重拍在里,四拍、两拍或一拍完成。

3.划圆动律。

准备:正步,双叉腰。作法:腰部为轴,左右两侧腰围绕腰轴前、后、上、下交替划立圆,重拍在前下,四拍、两拍或一拍完成。

b.压脚跟。

准备:正步,双叉腰。

作法:脚跟快起快落,分量沉重,重拍在下,强调稳、艮。6.组合编排:

准备:正步,垂手。

前奏:四拍。

5——6拍 斜下方摊手。

7——8拍 双手里绕腕经体前划半弧线回叉腰。

音乐:1X8 压脚跟四次

2X8 上下动律,压脚跟

3X8 压脚跟

4X8 前后动律,压脚跟

5x8 压脚跟

6X8 压脚跟划圆动律

注:强调“扭”。脚跟下的“艮”(即点)带动腰部的“扭”(即线)压脚跟强调艮,动律强调扭。

7.学上自由讨论,自由练习,教师给予个别纠正。

三.布置作业。

书面:写下东北秧歌基本知识。

课下练习本节课内容,下节课还课。

四.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主要是给学生介绍东北秧歌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来了解东北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了解基本体态。

学生在完成体态时,肩膀容易耸肩。压脚跟时,艮劲不够,几个基本动律,学生完成的也不够好。上下动律,提肋压肋,学生容易扭胯,前后动律扭的也不够好。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体态的训练。

下载东北秧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北秧歌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拥军秧歌 说课稿

    《拥军秧歌》说课稿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秧歌舞基本舞步的学习,能与同学一起随着《拥军秧歌》的歌声扭秧歌 2.演唱《拥军秧歌》,认识降记号,唱准降B 3.喜欢秧歌这一民间舞蹈形......

    拥军秧歌说课稿

    五年级音乐课《拥军秧歌》说课稿 说教材: 《拥军秧歌》是一首陕北民歌。由中国现代音乐家,革命文艺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中国作曲家安波先生根据《打黄牛》的音调填词而成的......

    浅谈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1

    浅谈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 摘 要:东北秧歌是东北三省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艺术, 拥有一套完整的表演形式:热烈、欢快、火暴、诙谐是它的特点。其音乐特征也十分明显,既......

    舞蹈高考剧目汉族舞东北秧歌表演要领

    舞蹈高考剧目汉族舞东北秧歌表演要领 (舞研艺考教研团队研发) 为帮助广大舞蹈高考的学生,了解舞蹈高考剧目,了解舞研艺考舞蹈高考魔鬼集训营的剧目课训练,舞研艺考教研团队总结系......

    社区秧歌

    西沙社区康乐秧歌队举行元宵节文化节目汇演 【导语】锣鼓喧天庆盛世、载歌载舞唱和谐,为了庆祝中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我县西沙社区管理中心康乐秧歌队欢聚在这里,举行2015......

    秧歌大赛

    ***杯·锣鼓秧歌大赛 2015年兰考县锣鼓秧歌大赛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挖掘、整理、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繁荣和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全力打响“豫东大地·文化兰考”品牌,推进......

    秧歌作文

    咱们胶州大秧歌 十四中学 八年级四班 孙颖 在山东半岛,黄海之滨有一坐美丽富饶,富有生机的海滨城市——胶州。我呢,就是一个出生在大沽河畔,喝着大沽河水长大的土生土长的胶州人......

    秧歌汇演主持词

    秧歌展演主持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榆树市首届文化旅游节育民乡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秧歌广场舞展演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