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数学:二等分和四等分
大班数学:二等分和四等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和四等分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二、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三、活动准备:
小丑头、绳子、剪刀、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回形针若干。
四、活动过程:
1、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有图有真相、cc图库图片素材youtuyouzhenxiang.net小丑,现在请小丑为我们表演变魔术,好吗?
2、教师出示一根绳子。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绳子)多少根绳子?(一根、、、、、)小朋友想 学小丑变魔术吗?
(1)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一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2)、再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一根绳子变为四根一样长的绳子。并说说你是怎样变来的?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长?
3、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饼干并教师示范圆形的二等分,请个别幼儿示范四等分。
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5、幼儿操作,请幼儿探索长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6、教师小结。
五、活动延伸
游戏:《卖饼干》
第二篇:大班数学《二等分、四等分》(定稿)
大班数学《二等分、四等分》
大班数学《二等分、四等分》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许多物体(图形)可以分成二等分、四等分,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探索图形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常见的各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剪刀、与教学相关的PPT、魔术袋一个。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利用故事引入、随故事内容出示PPT。
讲完故事设计问题:羊村长和喜羊羊分蛋糕,两个人一样多,怎么分?
2、指名让4-5名幼儿进行操作,并把操作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3、请全体幼儿参与进行二等分。
(1)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每组选一个代表到口袋里摸图形,摸到什么图形,那组就对什么图形进行二等分。
(2)幼儿尝试进行二等分。
(3)每组选代表说说怎么分?如何验证?
4、比较、理解二等分的意义.选出上述幼儿二等分的作品为范例,引导幼儿比较理解二等分的意义。
教师小结:我们把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小的两部分就叫二等分。
5、在二等分的基础上进行四等分。
(1)PPT上出现美羊羊和懒洋洋,请幼儿思考:这时有四个人,应该怎样分蛋糕?
(2)提问:什么叫四等分?
(3)小组讨论:怎么在原来二等分的基础上进行四等分?每组至少讨论两种方法?
(4)幼儿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四等分操作。
(5)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
(6)提问:你是怎样进行四等分的?请幼儿在图形上画一画。
6、活动延伸:
出示不规则橡皮泥:这个可以进行二等分、四等分吗?
第三篇:大班数学活动:四等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实物:饼干
3、数学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魔术师,现在请魔术师为我们表演变魔术,好吗?
2、教师出示一根绳子。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绳子)多少根绳子?(一根)小朋友想学魔术师变魔术吗?
师:魔术师可以将一根绳子变成四根,你们信吗?
(1)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先将一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2)再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两根绳子变为四根一样长的绳子。并说说你是怎样变来的?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长?
3、教师示范圆形的四等分。
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材料纸,请幼儿示范。
师:请小朋友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4、幼儿操作,请幼儿探索各种图形的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5、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用笔将图形四等分。
二、个别活动
师:请小朋友把练习册打开到43、44页。
师讲述操作要求:
1、下列每组图中的物品是四等分吗?把正确的圈起来。
2、将下列图形四等分,有几种方法?用笔画线。
三、活动评价
师:请做好的小朋友和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幼儿交流)
师:真会动脑筋,讲得真不错。
四、延伸活动
师:请小朋友课后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玩一玩《卖饼干》的游戏。
第四篇:大班数学活动《二等分》
大班数学活动《二等分》
黄圩镇中心幼儿园 曹小淳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品分成相等的两份,了解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2.探索物体等分的不同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
1.教具:彩带一根,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
2.学具:细绳(或毛线),剪刀,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各若干。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导到二等分的活动中。师:(出示彩带)老师今天带了一条漂亮的彩带,我想把它送给XXX小朋友扎在头上,可是XXX小朋友有两条小辫子,而老师的彩带却只有一根,怎么办呢? 幼:把它分开 师: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想一想,要把这条彩带分成一样长的两段应该怎么分呢? 幼:幼儿自由讨论,鼓励幼儿充分表达意见
师:XXX小朋友说这样分可以,我们试试这样行不行。(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注意观察。)
小结:像这样把彩带两头并齐,从中间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等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即一个物体或图形被分成同样大小或长度的两个部份,就是物体或图形的二等分。)
2.出示圆形纸片,尝试学习二等分。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以二等分,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几种几何图形,(出示圆形)这是什么形状的?(可以不问,我们先来给圆形二等分)幼:圆形
师:请你们把手里的圆形分成二份(提示幼儿把两份分的大小要相同)。幼:动手操作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提醒幼儿分彩带时用的方法,先对折再剪开)幼:把圆形纸对折起来,用剪刀从中间剪开,变成两个半圆。
小结:(鼓励幼儿,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我们把圆形对折,从中间剪开变成大小相同的两个半圆就叫二等分。
3.出示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是什么吗? 幼: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这句可以不要)师:你能用圆形二等分的方法把它们二等分吗? 幼:能
师:请你们自己选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进行二等分,分的时候开动小脑筋想一想,除了用圆形二等分的方法,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把它们二等分。幼:幼儿操作探索
师:根据幼儿选择的图形,请幼儿演示或说出自己的分法,请选择相同图形的幼儿介绍新方法。
小结:正方形有两种二等分方法、圆形有一种方法、长方形纸有三种方法,(正方形对边折分出两个相等的长方形、对角线折分出两个一样的三角形;长方形短边、长边对边折,对角折;三角形中间对折)4.验证二等分,讨论物体整体与部份的关系。
师:怎么才能让别人相信你分出的每个图形是一样大的呢? 幼:把两片放在一起比一比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刚才都开动小脑筋,用各种方法把几种图形分成了两个一样大小的两份,那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多少呢?分出来的两份合起来会怎么样?(教具演示)
幼: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分出来的两份合起来会变成原来的图开 小结:我们把没有被分开的物体或图形叫整体,被分成的两个相同大小的叫部分,整体比部份大,部份比整体小。
5.游戏“看谁说得对”(巩固练习)
看图形说说它是不是二等分?比一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6.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二等分”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二等分的,现在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可以二等分呢,找到以后告诉老师怎么分好吗?
第五篇:学习二等分和四等分
学习二等分和四等分
活动目标
1.等分教学的主要要求是使幼儿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教幼儿学习等分,主要是通过等分几何形体,也可以适当选用幼儿熟悉的实物,如苹果、西瓜、饼干等,以帮助幼儿理解等分的实际含义。
3.本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二等分和四等分。重点和难点是在等分后,要让幼儿将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进行反复比较。让幼儿理解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等分的每一部分一样大。二等分的图形为原图形的一半,四等分的图形为4份里的一份。活动准备
准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纸每人2张,西瓜、蛋糕、饼干等各一份,剪刀每人1把。活动过程
1.幼儿分组操作,学习二等分。
1把幼儿分成4组,分别发给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状的纸,请幼儿想办法把它们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并剪开。分别从组中请个别幼儿回答是如何分的?有几种分法? C)教师小结:把一个圆形分成相等的二份叫二等分。圆形纸片任意对边折可分成二等分,三角形纸片上下对边折或左右对边折可二等分,而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多种分法,可以对边折按对角线折以及过中心点对折。2.幼儿分组操作,学习四等分。
(1)把幼儿分成三组,分别发给每人两张圆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纸,请幼儿把它们分成相等的4份,大家一起讨论四等分的方法。(2)教师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形体等分为4份,叫四等分。圆形四等分的方法是对折再对折,长方形四等分的方法是上下或左右对折再对折,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是上下、左右对折再对折,或用二条对角线分成四等分。
3.通过重叠比较,让幼儿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让幼儿把分出来的1份和原来的1张纸对比,哪个大?哪个小?再把分出来的2份进行比较,2份一样大吗?分出的每1份是原来的多少?(2)教师小结:分出来的1份比一张纸小,它是原来的一半,分出来的2份同1张纸一样大。知道四等分后的图形是原图形4份中的一份。4.幼儿集体活动。
(①)观察上图,看看四等分后的一份是多少。
(2)观察下图,把下面的东西平均分为四份。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四等分后的一份是多少。
(3)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加深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认识。
(4)给幼儿同等大小的正方形纸两张,请幼儿分别把它们二等分和四等分,用剪刀剪开,比一比大小。
(5)给幼儿同等大小的圆形,把它们四等分,剪开比一比是否一样大。(6)给幼儿两张不一样大的长方形纸,把它们四等分,剪开比一比大小。
(7)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出:整体相等,等分的次数越多,部分越小;整体相等,等分的次数相同,部分也相等;整体不相等,等分的次数相同,整体大,部分也大,整体小,部分也小。活动建议
1.在教学方法上,可先启发幼儿自己动手探索,让幼儿尝试不同的方法,把图形二等分、四等分,并通过重叠比较进行验证,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再作必要的解释和示范。2.幼儿理解这些概念较困难,教师可用图形边演示,边讲解。
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认识球体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掌握球体这一名称,感知它的特点,能找到与它相似的物体,能区分圆形和球体。
2、发展幼儿分析、比较的能力及运用感官的能力。活动准备
每人硬纸圆片一张,小皮球一个。活动过程
1.出示一个圆形纸片,启发幼儿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2.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圆纸片和一个小皮球,让幼儿自由地玩。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用手去摸摸,或在地(桌)上滚一滚,比一比,找一找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3.组织幼儿进一步观察、思考、讨论它们的不同。
(1)教师边转动圆纸片和小皮球,边启发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
(2)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小结;圆纸片正面看上去是圆形,转动后成一条线,再转动后又成了圆形,小皮球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像小皮球这样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让幼儿掌握名词:球体。)(3)再启发幼儿将皮球在桌上滚滚,用手摸摸,提问:“玩的时候还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小结:皮球圆溜望的,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滚动。最后念儿歌以加深印象。)
“小皮球,溜溜圆,哪边看它都是圆。小皮球,站不稳,哪边挨地都能滚。”
4.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球体的,让幼儿讨论后再回答。5.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5页的练习。
重点引导幼儿判断右上图的物体哪些不是球体,谈谈为什么。活动延伸
1.到户外玩球,加深对球体的感知 2.学会《小皮球》儿歌。
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掌握圆柱体这一名称,感知它的特点,能找到与它相似的物体。2.发展幼儿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活动准备
1.教具:圆柱体的圆纸简一个,2.学具:制作圆柱体的长方形、圆纸片、橡胶泥和圆柱体积木若干。活动过程
1.出示圆纸筒,请幼儿在盒子中找出与圆纸筒形状相似的积木。
2.指导幼儿观察它的上、下底面是什么形状?用圆纸片(与底面同样大)或用小棒量量、比比上下底面是否一样大?再用手从上至下地摸摸有什么感觉? 3.组织幼儿讨论观察的结果,然后教师小结:上面是圆形,下面是圆形,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从上至下一样粗的形状叫圆柱体。(让幼儿掌握名词:圆柱体。)
4.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的?分组讨论后,比比哪组举得最多,最准确。
5.指导幼几做《幼儿用书》第5页的练习。观察后讨论:中间画面上的东西有哪些是圆柱体的?哪些不是圆柱体的?为什么? 6.分组操作。一组发给一张长方形纸,并启发他们尝试从许多圆纸片中找出两个同样大的粘贴成一个圆柱体:一组用橡胶泥塑成租细不一的圆柱体,然后练习按粗细排序;一组从积木里找出高矮、粗细不一的圆柱体,然后按高矮或粗细排序。可幼几可根据不同的水平分组。完成作业后,幼儿可去另一组交流。活动延伸
1.在游戏中反复巩固所学的知识。2.游戏和儿歌:
圆柱体,长又长,两头看去都是圆 圆柱体,圆又直,身子上下一样粗。
正方体与长方体
认识正方体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掌握正方体这一名称,感知它的特点,能找到与它相似的物体,能区分正方形和正方体。
2.发展幼儿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活动准备
每人一块正方体积木和一张正方形纸片,做正方体用的作业纸一张。活动过程
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启发幼儿说出它的形状。(正方形)发给每个幼儿一块正方体积木和一张正方形纸片(纸片大小与正方体的一个面相等),边观察边找出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2.教师演示,启发幼儿数数正方体有几个面。(上下、前后、左右共6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与用正方形纸片比比,量量它的每个面是否一样大?(或用小棒量它的每条棱。)
3、组织幼儿讨论观察的结果,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小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样的形体叫正方体(让幼儿掌握名词:正方体。)4.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正方体?在活动室内找找是正方体的物体。(除积木外,教师可在室内摆上一些正方体、长方体的纸盒等。)5.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6页的练习。重点引导幼儿判断练习题中哪些是正方体,为什么?
认识长方体
活动目标
11.通过实践掌握长方体这一名称,感知它的特点,能找到与它相似的物体,能区分长方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
2.学习按形状的明显特征分类,发展幼儿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活动准备
1.教具:长方形纸一张,纸盒一个。(4个面为长方形、2个面为正方形。
2.学具:长方体的牙膏盒每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积木每桌一筐,制作长方体的作业纸及橡皮泥等。活动过程
1.出示长方形纸,巩固认识
2.发给每个幼儿一个牙膏盒,仔细观察它有几个面?上面是什么形状?(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教师小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形体叫长方体。(让幼儿掌握名词:长方体。)3.出示一个小纸盒(或其他2个面为正方形,4个面为长方形的物体),启发幼儿与前面的长方体比较,找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也有6个面,4个面长方形,2个面为正方形,)教师小结:有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的形体,也叫长方体。4.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长方体的。
5、分组操作,每组发一个大盒子,里面盛有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积木及各种包装盒,幼儿将正方体和长方体物体分类放好,比比哪组分得又快又准确。6.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6页的练习。
学习7的组成和加减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组成,知道7分成两份有6种不同的分法,进一步体验数的组成中的互补和互换关系,学习有顺序地分合,能运用互换关系,省略相关的几组。2.学习正确书写数字7.3.学习7的加减。观察情景图,感知图意,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能清楚地表述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学具: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每人7个瓶盖,作业纸一张(图一),活动过程
1.集体玩“拍手拼数”游戏,复习6的组成。
2.分组操作。一组翻瓶盖,首先全部正面朝上,作变式准备,数数共有几个。然后一个一个翻,根据正反面把7个分成两组,边翻边记录组成式(如1+6=7或7-1=6),直到翻剩1个。另一组将7个分成两组,边画边用数字记录。
提示幼儿选用最快的方法,每次分后检查两部分合起来是不是7个,每次要分得不一样。3.讨论。(1)请幼儿口述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将有代表性的意见板书: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有6种,但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的分法。
(2)启发幼儿说说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确有顺序地分,既快又不容易遗漏。
4)重引导幼儿计论,这6组中哪几组可以省去?为什么?(启发幼儿运用互换关系)4.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中的练习。(1)启发幼儿看图意分别写分合式。
(2)教师示范编讲加减法应用题各一道,强调编题的条件,并板书算式。
(3)指导幼儿看图编应用题,注意指导幼儿在编题中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并口述算式。(4)幼儿自编自答应用题,并运用一式多变填空,教师巡回指导,个别帮助。5.集体游戏。
(1)“对数”游戏。教师和幼儿各说一个数,合起来为7。如:教师:“我说1,你说几?”幼儿:“你说1,我说6,1和6合起来是7.”
(2)“又有香蕉,又有梨”游戏。复习7的组成。6.分组操作。
一组按第一个图写算式;一组按第一个图写分合式和算式;还有一组按第三个图写算式和分合式,重点指导分析图中的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