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六年级下册《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1.读准字音。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
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
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A“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B“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四、巩固练习
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
2.语言练习
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5.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二、总结课文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a)对亲人充满慈爱。
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3.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
(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教学反思
一、设疑导趣
学习要靠自己思索而得。要使学生愿学、乐学,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该课教学时,我首先引题激趣,巧设悬念:课文为什么用“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作者回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接着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启发学生弄清课题的关键词及与课文内容的关系。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脉络,把握主体,掌握学习方法。
二、质疑导思
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质疑设疑,从而知道学生那些内容不理解,学习重点在哪里,便于有针对性地实施目标教学,使学生能深入浅出地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教学到李大钊同志被捕前的一个段落“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我先指名读,再让学生思考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归纳总结;在教学李大钊同志被捕时,为了让学生弄清他处境危险,我让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读,体会出“我”的惊慌,敌人的凶残,李大钊的沉着,领悟革命者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英雄气概。读中悟情,质疑导思,使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析疑导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诱导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疑问,甚至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李大钊被审时,我让学生先看录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李大钊同志的崇敬之情。进而激疑,引导学生参与,继而探索。观看图象画面后,再让学生自学,动手画词画句,然后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异中求同,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领悟文章精髓。
第二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学习本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文。
2理解文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3体会本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
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李大钊照片等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
预习题纲
初读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2读不准的字查字典。
第一时
一、导人新,板书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钊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这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题)
二、检查预习,疏通文意
.指名朗读文。(注意正音)
2.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文可以分成几段来理解?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分段,提示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文
.指名读第一段。这一段是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工友被捕。)
(3)李大钊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李大钊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钊不离开工作岗位,说明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
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文内容,读出感情。
第二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第一、二段。
2.说说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文第三段
指名读第三段。
2李大钊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说明了什么?
4“我”是怎样表现的?(“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练读第三段。(要求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
6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讲李大钊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三、学习第四段
.指名读第四段。
2.李大钊在法庭上是怎样表现的,说明了什么?(“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说明李大钊即使受过刑,仍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对儿女的爱。对于亲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使他在敌人酷刑下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这就是伟大革命家胸怀。)
3.“我”在法庭上是怎样的?(为了保护哥哥,抢着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亲立刻就会意了”,“会意”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这说明“我”在父亲沉着、镇定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4.练读第四段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内容。
四、学习第五段
.指名朗读第五段。
2.家人得知李大钊被害后的情形怎样?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舅老爷“哭着回来”,“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母亲“昏过去三次”这都说明李大钊的死给亲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母亲醒来后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咬紧牙说“昨天是4月28”这些是说家人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牢记亲人被害的日子,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
3.练读第五段,要求读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读文。
第三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
2.结合上下文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含糊、恐怖、会意、一拥而入
3.朗读文。
二、深入理解文
.李大钊的女儿1943年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回忆1927年4月父亲遇难前后的日子。学习了这篇文,我们知道李大钊是怎样被害牺牲的,从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
2.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文赞颂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三、了解这篇文的写作特点
.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这篇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是父亲的遇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4月28日。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4.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
四、指导识记字形
.说说哪些字可以在比较中记忆。
“剧”与“据”,“娱”与“误”、“袍”与“抱”,字形有相似之处,要注意区别,在比较中记忆。
2.说说你是怎样记生字的。
指名“阀”是形声字。“舅”上部要写正确。
五、布置作业、完成“思考?练习”4。
2.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两遍。
板
书
设
计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第三篇: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10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熟悉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读写: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等词语。
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接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的革命精神,受到传统教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读写: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等词语。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接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1.熟读课文,熟悉本文生字生词。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课文 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做上记号,和同桌说一说。文中的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的何处看出。(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2)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3)文中的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的何处看出。
临危不惧,将 生死置之度外,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革命情操。
二、合作交流
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那些事?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
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 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 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2.读课文:找相应的段落:
(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3.读课文找出照应的句子,课件出示:
三.1.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2.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前后照应的好处?
作者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文章前后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了。
3.组内交流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继续探究解决。
课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ìjìnɡ shūjí chōutì jùliè
()()()()miánpáo júshì cíxiánɡ yánjùn()()()()
二、比一比,组词语。阀()娱()僻()刑()绞()伐()误()避()型()咬()作业:
1、熟读课文。
2、一音一字一词一句。3.预习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内容。
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过程:
品读感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
2、课文那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把你的感受和大家谈一谈。1.教师引导学生找中心句。(教师可设计一个问题: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是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2.围绕“信心”一词,展开联想。
(引导学生围绕“信心”一词,联想到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是因为他们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事业必定会取得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
3.学习“被捕前”。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精神。
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1)“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4.学习“被捕时”。从人物的神态中体味人物的品格。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2)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5.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教师应让学生学习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1.弄清什么叫“前后照应”。
2.试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处。
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堂练习:
一、填写查字典的有关知识。
“魔鬼”的“魔”是()结构,应该査()部。“魔”可以组成词语()()()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
()地问()的枪声()的脸()地回答()的喊叫()的匪徒()地跳动()的小屋()的头发()地握着()的眼光()的力量 拓展延伸 1.课后收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互相交流。作业:
1.识记本课生字词语,准备下节课听写。
2.预习下一课生字词语。
第四篇: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读读记记“慈祥、恐怖、粗暴、残暴、匪徒、乱蓬蓬、窝窝头、绞刑、舅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本文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前后照应等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读悟并讨论交流,在朗读读中思考、做批注; 2.在讨论交流中深化认识、升华情感;
3.在拓展运用中提高语文能力。教师适时点拨、补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杀后的情景,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献身革命的伟大人格,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教学重难点
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杀后的情景中,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献身革命的伟大人格,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教法:
点拨法、讨论法、补充资料法、练习法 学法:
默读、朗读结合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
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课题)
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 被捕前:
⑴“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⑶ 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⑷ 指导朗读。b 被捕时:
⑴ 读议句子,填空: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⑵ 分角色朗读。C 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 ⑴ 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⑵ 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联系上下文说一说)⑶ 填空: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⑷ 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提升感情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感受这位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一、简介人物,丰富认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着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表现。李大钊同志入狱后,备受酷刑,但他始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1927年4月28日,在敌人的残害下,李大钊同志第一个走上了绞刑架,毫无惧色,从容就义。时年38岁。
二、回归文本,感悟“父亲”形象
1.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
2.再次朗读课文,划出写“我”心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3.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对孩子的慈爱及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量的父亲形象。
4.父爱如山。身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不能像寻常的父亲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但父亲爱国、爱党的情怀却给年幼的女儿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因此,当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
三、感悟写法,课外拓展
1.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与后三自然段,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a 内容上:女儿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b 写法上:通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2.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工友阎振山被捕前后)3.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的?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充。
4.交流展示、评价。
板书设计:
第五篇: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知识与技能
1、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酷刑、拘留、匪徒、窝头。乱蓬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2、读课文,初知全文大意。
通过搜集李大钊和写作背景资料,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李大钊的精神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重点:
朗读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难点:
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1播放歌曲 《五月的鲜花》
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想起,你是否想起,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
二、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
1、了解背景:
了解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十六年了。(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之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2、简介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等方式弄懂。
2、词语学习。(1)认读生字新词
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2)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如:
军阀:指当时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课文中的张作霖就是当时北洋奉系军阀的首领。
宪兵:就是国家的政治军事警察。
四、默读课文,查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找出课文中点明时间的词句(1)1927年4月28日——父亲的被难日
(2)那年春天(才过3两天,第二天)——烧文事,出事了(3)4月6日的早晨——被捕了
(4)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被提审(5)28日黄昏——出拘留所
(6)第二天(昨天是4月28日)——知道父亲被害
2、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做上记号,和同桌说一说。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文的生字词及时代背景,也对本文的框架作了大致的了解,下一课时我们将继续李大钊在被捕前、捕中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六作业练习
1、熟读课文
2、抄课后,“读读写写”中本课所学的词语。
板书设计:
被捕前(1—7)
被捕时(8—17)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法庭上(18—28)
被害后(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