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会梳理头发》教学设计
《学会梳理头发》教学设计
陈淑媛
教学目的:
1、教会学生梳头发
2、培养学生从小注意个人卫生的习惯
3、使学生养成独立、自觉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学生独立完成说头发的过程 教学难点:把头发梳好、梳整齐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聚在这宽敞的电视大厅,来上一堂生活课,讲什么呢?现在我想找一个同学说说,我们早上起来要做什么事情?那我们这节课来讲讲《怎样梳理头发》梳头发是我们每天不可缺少日常生活的事情,梳头发可以去掉头发上的浮皮和赃物,可以给头发适度的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也是一种简单的头部按摩,它能使头发柔软而又光泽。
三、教学过程
怎样梳理头发,梳理头发有多少种类,(有扎一个或者两个辫子,夏天有现在流行的韩系丸子头,马尾头等等,这节课重点讲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马尾头的梳法。板书课题:马尾的梳法
1、梳子的选择
木梳、塑料梳、牛角梳等,通常我们常用的是塑料梳为主。请一位学生上来梳头发(1)散梳扎
A、梳理头发的时候动作要柔和,用力均匀,不可用力过猛、B、遇上打结的地方可以用手抓着大街上方的部位,慢慢用梳子将打结处轻轻梳分开来,只要让梳齿轻轻接触到头皮就可以,绝不要让梳齿划破头皮。练习示范:请四位同学上来互相梳梳马尾头(点评)示范:请五位同学上来自己完成好马尾的扎法。(点评)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马尾的梳法,希望大家以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头、勤梳头、最好是早晚各梳一次,因为梳头可以清洁头发,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健康成长。
第二篇:《学会学习》教学设计
鲁教版初一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学会学习》教学设计 莱芜市张家洼一中 程秀芹
【教材分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
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学会学习》之一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方法、习惯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和行为养成教育。教材从学习方式的转变入手,进而介绍学习习惯,旨在进行较系统、具体的学习指导,从而引导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更好的珍惜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因此本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所以我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2、能力目标:转变学习方式,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知识目标: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分析】:
由于初一是由小学到中学的一个转折点,许多课程开设与小学不同,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能够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有些小学的学习方法在中学不适用,有部分同学在新的学习生活中显得不知所措。所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非常必要。【教学理念】: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目标导学、合作探究、自主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目标导航 明确任务---自主预习学会学习----走进生活 合作探究---拓展练习巩固提高”几大教学环节,努力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充分利用故事案例、活动、名人名言、文字材料、课件展示等多种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观点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让学生在学习中就体现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即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更要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教材、教师钻研教材,并搜集资料编制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自学探究。(2)搜集素材,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3)提前让部分学生进行相关活动的准备。【教学流程】:
(温馨提示: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步入初中生活的你,一定对自己的初中生活满怀希望,如何度过初中这一重要而又美好的人生阶段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悟,从而更好的指导自己的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为你加油哟。)
一、目标导航 明确任务:(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看看自己能不能完成)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2、能力:转变学习方式,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知识: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
二、自主预习学会学习:(请你自主预习课本58-63页的内容,找出下列基本问题,在课本上做好标记,尽量熟悉。)
1、读完本节课的内容,你认为学会学习需要从那几个方面去努力?
2、科学的学习方式有哪些?
3、学习方法应该怎样选择,你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4、什么是学习习惯,你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
三、走进生活 合作探究:(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学习生活,并用你刚刚学到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吧。)
(一)、小品表演,导入新课
学生表演小品《圆明园是谁烧得》引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从而导入新课-----学会学习。
在一次上历史课上,老师讲到圆明园被烧时,忽见一学生睡觉,大怒于是把他叫起来问到:圆明园是谁烧得? 那学生不知所措,忙答:老师,圆明园不是我烧得阿!老师下课后把他叫到办公室批评了一通,学生都哭了。回到家后,把事情告诉了爸爸,爸爸听了,非常生气,感到后果很严重。第二天,爸爸带着儿子来到学校找到了历史老师对他说:老师,圆明园真的不时我儿子烧的阿!看到老师哭笑不得的样子,爸爸忙说:老师你别生气,那你说圆明园知多少钱,我们赔好了„ „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1、同龄人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认识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个体学习、机械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黎明在老师和父母的眼中是个很听话、很用功的学生。课上,老师怎么讲他就怎么听;老师怎么要求,他就怎么做。作业也总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但是,他的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数学大舞台:通过1+2+3+„ „+100=?引导学生认识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3、合作交流:我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借鉴好的学习方法。
4、寻医问诊:小平见学习较好的王聪上课笔记做得十分详细,也把上课时间主要用在做笔记上,结果一段时间下来,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小平同学的问题出在哪?你能帮小平同学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么?从而引导学生认识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历史故事:《专心致志》的视频小故事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学习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结合课本图表学表自己已有的好习惯寄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6、名言赏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俗语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引导学生找出名言中包含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反省自己是否也具备。
7、教你一招:教给学生克服不良习惯的方法:制作不良习惯监督卡,引导学生学会克法、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四、拓展练习巩固提高:(认真去做,相信你能行)
(一)、学习诊所:
1、未来的文盲仍然是不认识字的人()
2、有聪明的头脑,好的学习方法,就不用勤奋和努力了()3.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4.学习习惯是在短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5.好的学习方法适用于每个人、每门学科()
(二)、大浪淘沙:
1.下列属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是()
①勤学好问 ②专心致志 ③严格执行学习计划 ④认真思考 ⑤学习劳逸结合 ⑥上课精力不集中 ⑦学习以课本为中心范围狭窄 ⑧考试前临抱佛脚 A、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 2.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
①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②合理安排时间 ③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④搞“题海战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聪明就能够学好一切功课 ②学习方法千变万化,无法借鉴 ③学习方法千篇一律,没有什么可借鉴的 ④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④ D、①②③
(三)、小试牛刀:
宋朝有个叫方仲永的神童,从小就能歌善舞,并且具有很强的写作天赋,五岁就能写诗,被乡里成为奇才。但他出名后,整天和父亲到处吃喝受礼,到处游玩,不思进取,终于“泯然众人矣”。问题:方仲永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四、名联激情 课堂小结:
赠学生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离不开勤奋,勤奋方能补拙,方能成功。【板书设计】:
学会学习转变方式+选择方法+养成习惯+勤奋刻苦=成功
第三篇:学会倾听教学设计
学会倾听——《白发的期盼》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教育学中有一条基本原理: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所以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必须经过训练才能习得,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忽了倾听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学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要学生在整堂课(45分钟)中全部集中注意力听课是不可能的,所以课堂上能紧跟着老师进行积极思考的学生是很少的,很多时候他们处于一种思维游离状态。基于以上两点思考,本堂课尝试开拓语文的教学方式,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用倾听来获取信息,欣赏作品。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在一起,通过老师准备的文本的数段录音剪辑,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欣赏,在欣赏中获得感悟。
【教材分析】
学会倾听,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正确倾听,二是善于倾听,三是思考和感受。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是明确倾听的要素,掌握倾听的技巧,二是要通过自主的分析与判断,准确领会并表达出倾听文本的内涵。作为一则新闻分析,《白发的期盼》主要探讨了“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问题,对于广播节目的制作者本身的意图,学生必须在倾听、思考和感悟后才能有所收获,同时能够做出自己的表达。考虑到广播节目所特有的听觉感染力,在学生倾听、理解、表达的基础上,设计还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赏析广播作品,能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倾听的要素,掌握倾听的技巧,学会倾听,能准确把握并表达听到的信息。
2.能通过自主的分析与判断,准确表达听到文本的基本观点。过程与方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录音创设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沉浸在作品所创设的意境中。
2.问题探究法,以问题形成对话和探究,分析理解作品内涵。
3.体验法,联系自身成长中的体验,感悟生活,思考如何回报父母之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子女爱的深度。2.启发学生以理性的反思来行成感恩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生能够在倾听活动中掌握倾听技巧,准确把握信息并予以表达。2.对于广播作品能有自己的独特的体验、思考和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习惯于用眼睛去获得信息,欣赏作品。今天,我们要换一种形式,用耳朵来获取信息,欣赏作品。只有目明耳聪,才算得上聪明。现在我们来一起进入倾听,请大家认真听一段录音,看你听到了什么。
二、倾听文本
倾听第一步——从态度开始:态度端正、注意力集中、进入状态 1.第一段录音剪辑(从“我有一个老领导开始——),引出话题1分18秒 ⑴设定目标:学生能在态度和方法上进入状态,迅速抓住听到的关键信息点。⑵方法指导:学生认真倾听,态度端正、注意力集中、进入倾听状态。⑶对话交流:
问:刚才的这段录音材料中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提示:两个人声音,一个是一位被采访的女士,一个是女主持人。
有一个老人,他有许多孩子,但是都不在身边,他整个一星期下来,仅仅说了两句话,一句话是在街上漫步的时候,别人问他几岁,他回答了,另外一句是别人送东西到他家门口,他说了声“谢谢”。
⑷小结:大家听得很好。俗语说:听话听音,大家抓住了这段录音的主要信息,一个老人,一个礼拜讲了两句话,这个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典型的事迹,它突出地告诉我们,老年人生活得怎么样? ——孤单、孤独、无趣。2.第二段录音剪辑,(林女士:一个人在家里闷死了——张女士:身外之物我都不想要了)深化认识 47秒
⑴设定目标:学生认真倾听,并能准确传达出所听到的客观信息,能概括复述录音中人物的说话内容。
⑵方法指导:在倾听复杂文本的时候,要能迅速进行客观判断,全面而准确的记录并表达所听到的主要信息。⑶对话交流:
问:这段材料中你总共听到了几个人物的声音?每个人物是怎样说的?他们的语言反映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共同问题?
提示:三位老人,他们的语言反映出他们生活得很孤独,很不开心。问:生活不开心是因为生活不富裕吗? 提示:不是,“看着钱有什么用啊?身外之物我都不想要了。所以应该不是。⑷小结:对这段稍为复杂的材料大家听到的内容就有些不同了,主要是信息复杂我们的记忆就显得不够用了,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说明在倾听的时候应及时迅速的对关键词语进行记录。
过渡:那这些老人们到底缺什么呢?下面我们再集中来听一段较长的录音,看看录音里发生了怎样的事情?里面的人物又分别在做些什么和想些什么?在声响和故事的背后又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大家注意从“人物身份”“家庭状况一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记录关键词语。
倾听第二步——在倾听中进行记录,对复杂信息进行判断分析,抓住实质 3.第三段录音剪辑(记者:我认识这样一位老人,她叫吴永慧,——吴老师仍在轮番地拨着两个女儿的电话。),深入探究
2分39秒 ⑴设定目标:学生认真倾听,对复杂的倾听材料,能根据关键词语概括录音中人物说话的主要内容。
⑵方法指导:在倾听中能找到关键词语,对每个人物的谈话内容能分类整理,并记录每个人物话语的主要内容的关键信息词。
⑶对话交流:
问:有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说一下,录音记录了怎样一件事?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几个要素。(一个星期天记者到北大退休教师吴老师家里采访她)
问:通过倾听,如果想请你就人物身份、家庭状况、日常生活三个方面简要叙述一下吴老师的基本情况,你准备怎样说?(帮助学生整理听到的信息,做到表达清晰、有条理)人物身份——北大退休教师;
家庭状况——丈夫早逝,两个女儿都在美国工作; 日常生活——平时养花种草,每天都到学校做实验。
问:这段录音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话语、声音)?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一定指向一致,也不需要一致,三到四个信息表达之后老师可以把它们串联起来。指向录音所表达的一种情感——父母对子女的牵挂与关爱。)A:吴老师对子女没有一点点物质上的索求,一人独居不愿拖累子女,却又为什么如此锲而不舍地拨两个女儿的电话呢?是因为有事还是因为别的? B:吴老师退休了,物质上又不缺什么,为什么还要每天到学校去做实验? ——因为孤独与寂寞,所以吴老师原意每天去学校做实验“玩”;因为孤独与寂寞,到了周末,吴老师就不由想起了国外的女儿,要拨打她们的电话——对那时的吴老师而言,能听到女儿们的声音可能就是对她心灵最大的安慰了——她需要精神上的慰藉,亲情的慰藉。
问:这些老人们缺钱吗? 他们生活不快乐是因为没钱,生活拮据物质贫乏吗? 提示:不缺钱。物质上并不需要子女的关照。
问:通过我们刚才听到的信息来判断是缺少什么? 提示(众):精神上的。
问: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龄和这些被采访老人们差不多吧?作为子女对自己的父母应该具有什么义务?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什么? 提示(众):赡养父母。
问:对,“赡养父母”,非常好。但是,许多父母,他们现在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赡养,更需要的是—— ?
提示(众):精神上的——精神赡养。
过渡:对,精神赡养。下面就要考考你们的听力了,什么叫精神赡养?我们听听专家的解释是什么?注意,因为那个专家说得太快了,根本没有办法把它全部记忆在大脑中。所以你这会儿只能采取什么办法呢?对,用手中的笔记录关键词。4.第四段录音剪辑(记者:那么,老人想要什么呢?)
⑴设定目标:对倾听的材料能能进行分析判断,概括出主要内容 ⑵方法指导:在倾听中理解和思考所听到的内容 出录音:记者:那么,老人想要什么呢?专家用四个字回答我——“精神赡养”。(北京大学人口学博士陈功)陈先生: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就是指外界用很好的表达方式去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从而保持老年人持续的一种完好的精神状态。(录音止)⑶对话交流:
问:这位专家是谁?他是怎样解释精神赡养的?
提示:陈功,说的好像就是以合适的表达方式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评: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非常好。尽管他说的话和专家说的距离很大,但只是语言形式上距离很大,他把实质内容一下子抓住了。我们也就明白了,白发的期盼,这些白发的父母期盼的是什么呢?——子女的精神赡养。
过渡:专家的术语是精神赡养,那么对老人们来说他们的期盼具体来说是什么呢?我们来一起听采访录音。
录音剪辑:(《常回家看看》的歌曲)3分24秒
⑷小结: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白发的期盼,白发的父母期盼什么呢?——儿女常回家看看,一家人团团圆圆、共享天伦之乐。
过渡:记者最后问道:老人们的团团圆圆、天伦之乐的愿望能实现吗? 我们来听一段材料。
倾听第三步——在倾听中思考、理解,用心灵感受声音,用情感体验情感。5.第五段录音剪辑(记者:有人形容说,孩子像风筝——我的概念现在也不是特别清楚)2分10秒 对话交流:很显然这位大学生并没有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深爱,他对父母爱的理解就是“需要”,现在当他长大了,上了大学,离开了父母,出了经济上的需要,他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父母现在需要什么?怎么去回报父母之恩?像这样的子女,他们父母会是怎样的境遇呢?
6.出示第六段录音剪辑(记者:我的一位朋友,他父亲已经去世5年了——做儿女的你,也有悔之晚矣的叹息吗?)3分4秒
记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有些事情永远不能追回,有些遗憾永远无法弥补。做儿女的你,也有悔之晚矣的叹息吗? 交流:
问:这是记者在采访她的一位朋友魏先生,魏先生的父亲已经去世五年了。魏先生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孤独没有?老人的孤独表现在哪里?(唠叨,要喝水——只是希望儿子能多陪他一会)——生前没有看到,死后才明白。
问:当明白了父亲的孤独之后,他心情怎么样?他又做了什么?
——心情沮丧,十分后悔。他忠告所有父母都还健在的人要多陪陪父母,要多和父母聊聊天。
问:你怎么理解魏先生的忠告? ——他的醒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叹息,是失去之后的悔恨。这样的忠告也是为了弥补自己情感上的缺憾。
——用他的人生体验得出父母老了需要子女的关怀和安慰,忠告所有的子女都应关注父母的精神需求,全社会都要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7.谈谈听完这期节目,你最感动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谈论。面对我们的父母的恩情,我们在感动之余可曾想过回报?我想大家通过今天的课堂关于这一问题一定有了思考,下课后可以在写作时把它们写出来。学生习作:
自从进入高三以来,我便尝到了苦的滋味,我为数理化的考试成绩而忧愁,为记不住英语单词而苦恼。此时,家成了我心中久久期盼的温馨的穴巢。周六放学,我如野马一般奔向校门口的公交车站。可在回家的路,我又在踌躇,担心周日的离别时的不舍与无奈。
那又是一个平凡的周日下午,而在我心中是那般的不平凡。我恋恋不舍地离家去学校,我背个包,母亲跑到前面去给我挡去徐杨的公交车,夕阳斜照,把我们母女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突然几缕亮眼的白发在夕阳的映照下刺入我的眼帘,穿透了我的心。“噢,妈妈真的老了!”可我却一样让她为我操劳,心中还不觉愧疚万分。
我坐上车,看见车窗外的母亲拢了拢额前的头发,轻轻朝我抬了抬手臂,目送我离开„„ 这,就是母爱。
母爱,是一缕阳光,一缕温暖人心的阳光。母爱,是一支火把,一支照亮人生的火把。
这样深沉的爱,让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何时才能够报答得完呢?
三、课堂小结:
1.赏析广播的特殊表达效果
有人说70后是听着广播长大的,80后是看着电视长大的,90后是在敲着电脑键盘、点着鼠标中正在长大,相对于文本而言,广播录音有什么特别之处?你能结合文本说说这段录音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吗?文字和声音的表达效果(1)真实的声音比文字更具有感染力。比如说,文中关于魏先生与父亲度过的那个夜晚的描述,文字很平常,而录音却可以让我们从魏先生叙述的语气语调中更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懊悔之情。
(2)录音不可以重来,不注意或是没听清,都只能这样过去,文本可以反复读。(3)录音能够表现文字以外的许多文字无法表现的东西,语气语调、音乐音响甚至包括沉默等都很真实,比如魏先生的那一声叹息。
(4)真实的声音让人如身临其境,可以激发人无限的想象力。
2.倾听能力的概括 倾听不仅是对这样的广播作品而言,在人际交往中倾听更是一种礼貌,是人们获得尊重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它能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作为一种技能,我们必须学会倾听。只有会倾听的人才会思考,才能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倾听,我们首先要有一个专注的态度,要听仔细;要有一个适当的方法,要习惯记,同时进行分析和判断,保证听到并传达出的客观信息完整和准确。最后就是在倾听的过程中要用心灵去感受声音,用情感去体验情感。概括起来一句话就是:倾听要用耳、用手、用脑、更要用心。
3.作品介绍
《白发的期盼(节选)》是由中国广播电台录制的一期关注中国当下老年人生存状态和深层的精神需求的广播作品,作品中展现了作为普通的民众的老年人的原生态的生活。曾获得2 O O O年亚广联信息节目奖,亚广联的评语说,这期节目“主题好,内容丰富,体现了很高的制作水平”。原作品时长26分钟,而我们今天课堂上老师只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原作品进行了剪辑,希望大家在课后可以就原作品在网上去收听、去学习和体会它深沉的人文内涵与社会意义。
学会倾听——《白发的期盼》教学简案
【设计思想】
教育学中有一条基本原理: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所以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必须经过训练才能习得,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忽了倾听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学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要学生在整堂课(45分钟)中全部集中注意力听课是不可能的,所以课堂上能紧跟着老师进行积极思考的学生是很少的,很多时候他们处于一种思维游离状态。基于以上两点思考,本堂课尝试开拓语文的教学方式,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用倾听来获取信息,欣赏作品。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在一起,通过老师准备的文本的数段录音剪辑,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欣赏,在欣赏中获得感悟。
【教材分析】
学会倾听,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正确倾听,二是善于倾听,三是思考和感受。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是明确倾听的要素,掌握倾听的技巧,二是要通过自主的分析与判断,准确领会并表达出倾听文本的内涵。作为中央广播电台的一期节目,《白发的期盼》主要探讨了“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问题,对于广播节目的制作者本身的意图,学生必须在倾听、思考和感悟后才能有所收获,同时能够做出自己的表达。考虑到广播节目所特有的听觉感染力,在学生倾听、理解、表达的基础上,设计还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赏析广播作品,能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倾听的要素,倾听的技巧,学会倾听,能准确把握并表达听到的信息。2.能通过自主的分析与判断,准确表达听到文本的基本观点。过程与方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录音创设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沉浸在作品所创设的意境中。
2.问题探究法,以问题形成对话和探究,分析理解作品内涵。
3.体验法,联系自身成长中的体验,感悟生活,思考如何回报父母之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子女爱的深度。2.启发学生以理性的反思来行成感恩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生能够在倾听活动中掌握倾听技巧,准确把握信息并予以表达。2.对于广播作品的赏析能够有自己的独特思考、体验和感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上帝给人类创造了两个耳朵,两个眼睛和一张嘴巴,就是要人多听,多看,少说。”
——苏格拉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倾听文本
倾听第一步——从态度开始:态度端正、注意力集中、努力进入状态 1.第一段录音剪辑(一位老领导的故事)——引出话题
时长1分18秒 ⑴设定目标:学生能在态度和方法上进入状态,迅速抓住听到的关键信息点。⑵方法指导:学生认真倾听,态度端正、注意力集中、进入倾听状态。⑶对话交流:
对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进行讨论交流 ——孤单、孤独、无趣。2.第二段录音剪辑,(对三位老人的采访)——形成认识
时长47秒 ⑴设定目标:学生认真倾听,并能准确传达出所听到的客观信息,能概括复述录音中人物的说话内容。
⑵方法指导:在倾听复杂文本的时候,要能迅速进行客观判断,全面而准确的记录并表达所听到的主要信息。⑶对话交流:
老年人生活的孤单、无趣不是个例,而是中国当下的一个普遍状况。倾听第二步——在倾听中进行记录,对复杂信息进行判断分析,抓住实质 3.第三段录音剪辑(吴永慧老人的故事)——引发思考
时长2分39秒 ⑴设定目标:学生认真倾听,对复杂的倾听材料,能根据关键词语概括录音中人物说话的主要内容。
⑵方法指导:在倾听中能找到关键词语,对每个人物的谈话内容能分类整理,并记录每个人物话语的主要内容的关键信息词。
⑶对话交流:
不同阶层的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需要——精神赡养。
4.第四、五段录音剪辑(专家访问,老人们的采访)时长3分48秒 专家解释:精神赡养是指外界以合适的表达方式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老人们的共同愿望——儿女常回家看看,一家人团团圆圆、共享天伦之乐。(破题“白发的期盼”)
倾听第三步——在倾听中思考、理解,用心灵感受声音,用情感体验情感。5.第六段录音剪辑(一个大学生的故事)时长2分10秒 讨论:很显然这位大学生并没有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深爱,他对父母爱的理解就是“需要”,现在当他长大了,上了大学,离开了父母,出了经济上的需要,他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怎么去回报父母之恩。
6.第六段录音剪辑(魏先生的故事)时长3分4秒 交流魏先生的忠告——作为子女都应关注父母的精神需求。
三、课堂小结
1.赏析广播的特殊表达效果 2.概括倾听能力 3.布置作业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
——美国教育学家华特·科勒涅"
第四篇:学会转述教学设计
《学会转述》
教学目标:
(一)能听清楚、看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二)在交际过程中有自信心,说话时态度大方,有礼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能听清楚、看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二)难点:在交际中能正确简要地转述。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走进交际话题
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轻松轻松吧!游戏的名字叫“悄悄告诉他”,我请一组同学来参加,我把话只说给第一个同学听,然后一个一个往后传,注意:传话的时候只能说一次,而且不能让其他人听见。
(传话内容: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1、老师把传话内容告诉第一个同学,然后依次往下传。
2、请出最后一个同学: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乐了吧,想知道我告诉他(指着第一个同学)的是什么吗?
幸亏只是个游戏,不然可闹大笑话了。看来我们待会可得认真听啊!
3、揭题
刚才游戏中,把话转告给别人听,可以叫传话,也可以叫转述。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转述(板书:转述)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知道转述应注意什么呢?(板书:听清楚、说明白、有礼貌)
(二)练习简单转述,学习文本内容 1.练习简单转述
老师这有几句话,现在咱们就先来练一练。内容:(1)今天下午,在操场举行跳绳比赛。
(2)明天下午,班级举行树叶贴画比赛。
(3)明天的美术课,请同学带来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
(学生自由练习转述)2.学习文本内容
(1)创设广播播通知情境,进行转述
①小朋友,你们听,小广播在播送通知呢?
(课件播放:下面播送一个通知,明天下午,班级举行树叶贴画比赛,要求同学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请同学们准时参加。)
②听清楚了吗?这一则通知就在我们的课本119页。③齐读文本话题,使学生了解比赛的时间、地址、要求。④学生自由练读。
老师的好朋友李响请假了,没有到校,谁能把这个通知转告他呢?(2)尝试练习
①不要忙着举手。想想,刚才广播通知是怎么说的。每人先在心里说几遍。记不住的,可以问问同桌。
②同桌互说,纠正说错的地方。
③师扮李响,学生练习转述。④生生表演,练习转述。
(在③④进行时师生评议。评议要点:是否将通知正确清楚地告诉了李响,人物之间的交流是否文明礼貌,是否做出适度的情感反应。)
(三)游戏巩固
1.刚才那位同学转述得多好,还帮助了别人呢!.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有人打电话来谈事,你能转告吗?你转告过吗?想想说了件什么事?(指名说)
2.当对方需要你转述的内容很多记不住时,怎么办? 3.还可以怎么办?
4.要是非现在说不可呢?一下听不清怎么办? 5.师生合作表演
看来大家都很有自信,那愿不愿意接受我的测试,来和我一块表演接个电话。下面的小朋友你们都是小考官了,你们想提醒他什么?
(表演内容:请你妈妈星期六上午9:00点到学校开家长会)表演打电话。师演妈妈,生转述。
6.互动评议
小考官们,该你们发表意见了,你们刚才听了他的转述,比较一下你记的,有什么话想说?
(四)总结转述方法,延伸转述内容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转述(板书:学会)转述时要怎么样?(看板书,生读)
快下课了,请同学们把曾老师的话转述给你们的班主任:曾老师说,你班的学生都很优秀!老师也感谢你们今天的出色表现。
(五)板书设计学 会 转述
听清楚 说明白
有礼貌
第五篇:学会感恩教学设计
学会感恩教学设计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能够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唤醒孩子们麻木的心灵,感受亲情的温暖,培养感恩意识。
能力训练目标:引导学生在自主反思,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中,认识到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情感教育目标:通过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学会感恩,以充满爱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感恩意识,学会感恩。难点: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准备教具:课件;故事《乌鸦反哺》《羊跪乳》;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感恩的心》、《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感恩父母
1、讲述一件日常生活琐事中的矛盾冲突: 姚姚和几位同学约好星期六去书城看书,可是妈妈听了,就是不同意,说:“外面车多、人杂,你一个女孩子太不安全。”姚姚一听,很生气,说:“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别人家长都同意,就你事多。去书城看书你都不让,我学习不好可别怪我。”就这样,姚姚和妈妈争论起来。
1)对此事你有什么看法?
2)谈谈父母是怎么给你过生日的,平常是怎么关心你的?
2、父母的点点滴滴都是情,都是爱,我们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拥有的爱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父母这样关爱我们,我们又是怎么关心他们的呢?
小测试:你知道爸爸妈妈鞋子穿几码吗?
3、阅读故事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谈谈心灵感触。故事梗概:乌鸦把她的孩子喂养大后自己的一身羽毛就脱落了,这时候小乌鸦就飞来飞去给母亲喂食物,直到母亲的羽毛再次丰满。幼小的羔羊饥饿的时候总是跪在地上吃母亲的奶。
教师导言:“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草木感恩阳光雨露,天地万物尚能有如此感恩之心,何况是我们人类。
4、活动体验:让班上孩子在腹部背上重重的书包,感受母亲怀胎十月。
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书包背在胸前当作肚子,做弯腰、捡东西、系鞋带等动作。
学生谈感受,感受母亲怀孕时,有多么不方便;就连举手盛菜、低头吃饭,都是一大考验。
小结:刚才我们只是“肚子”仅仅挺了两三分钟,而我们的母亲却要整整十个月,每个母亲在怀孕时,除了身体上的改变所带来行动上的不便外,还必须小心翼翼的避免许多危险的运动及状况,以维护在腹中的我们的安危。
5、说说:父母为你、为整个家做着哪些劳累的事情?(播放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那是无私、无悔的,那么,我们能为父母做什么呢?我们应如何感恩父母呢?
7、是啊,感恩其实很简单,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贴心话,一件小事,只要我们做了一点点,父母就会很感动!“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我们经常为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好吗?
二、“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感恩他人
1、课件出示:观看人与人互相帮助的画面。(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生活永远都充满温暖的爱,除了父母之外,生活中一定还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吧!谁想来说一说我们还应该感恩哪些人呢?
2、学生畅所欲言。(如果学生要感谢的人是班中自己的同学或老师,进行当面言谢表达。)
3、出示小诗,小结学生发言。集体朗诵: “感恩教育我的人,因为他们给我扫除无知。感恩帮助我的人,因为他们使我度过难关。感恩关怀我的人,因为他们给我温暖。感激鼓励我的人,因为他们给我力量。感恩伤害我的人,因为他磨炼了我的心志; 感激绊倒我的人,因为他强化了我的双腿; 感激藐视我的人,因为他觉醒了我的自尊。”
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感恩大自然
1、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的人事物影响着我们,比如默默无闻装点着我们生存环境的大自然,它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当她轻轻一点魔法棒,就会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惊喜。
课件出示大自然的风光美景、瓜香果甜、人和动物相映成趣„„
2、看完后,请学生说说大自然慷慨地馈赠给我们什么了?有了这些你觉得怎样?
3、小结:山川之壮美,鸟鱼之悠悠,世上芸芸众生,各有它们可爱的个性。亲近自然,你时时可以感受到她的恩泽。春天的温柔和红紫,夏天的炎热和浓绿,秋天的凉爽和苍褐,冬天的严寒与洁白,都会使人的心境起伏波动,泛起阵阵涟漪。
4、课件演示人类破坏环境影响环境的画面
自然是我们无形的守护神,她倾其所有为我们所用,是如此的慷慨大方,然而我们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吗?
5、讨论:我们这样做对吗?会有怎样的后果?我们应该怎样做?
6、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我们要珍惜、要爱护、要感恩。或许你可以为自然插上绿荫,多一份新绿,少一分荒芜;或许可以回收垃圾,不要让污移的垃圾侵蚀我们美好的家园„„
四、“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感恩于心、感恩于行
1、我们很多人,已经习惯接受关爱,接受馈赠,忘记了说声谢谢,也渐渐淡忘了幸福的感觉。其实该说谢谢的时候应大声说出来,不要把谢意在心底深埋。行动起来,用真诚的心回应真诚的心,用爱回报得到的关怀。在你们的心形卡片上写上你想说的感恩的话,写上你想做的感恩的事吧!
2、在鲜红的心型卡片上,学生自由撰笔表达。(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3、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学生交流“爱心卡”。学生把爱心卡贴在黑板上大树的树枝上,当成树叶子,形成一棵爱心树。
4、教师小结:感恩是一种领会,感恩是一种付出。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犹如这棵“爱心树”,希望我们大家把感恩之心、感恩之行,实践在平常的生活当中,相信在感恩之水的浇灌下,爱心树会变得更加枝繁叶茂,我们的生命也将会得到更多的滋润。
5、课件出示一首诗,齐读,结课:
“学会感恩,感恩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学会感恩,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无穷的知识。学会感恩,感恩我的朋友,因为他们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力量。学会感恩,感恩我周围的一切,因为他们给了我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
反思:百事孝为先,本堂主题班会的设计从学生最熟悉最亲近最需要感恩的父母开始,进而从这一个点衍射到对他人的感恩,对身边其他事物的感恩,把感恩的心慢慢放大,领会感恩,付出感恩,有了感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亲切
学 会 感 恩
——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学会感恩》,这是五年级下册的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下面我将从设计背景、教学目标、学情、教学方法、活动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设计背景: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知恩图报”一直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自古以来,人类感恩的美德一直在延续。然而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地位特殊,长辈的呵护、父母的溺爱,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还有不少的学生令人遗憾地成了不知感恩,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我们身边,这些现象比比皆是:在家里,吃饭时最好的菜他一人独享;电视遥控器他一人主宰;一点儿不如意就大吵大闹,或时不时给父母脸色等等,不知感恩父母。为了把中华民族感恩的传统美德一直延续下去;也为了唤回学生回报爱心的良知,重新构筑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爱的情感。所以,我设计了《学会感恩》这节课。
二、说教学目标:
(一)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代远程教育为平台,利用IP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我将活动目标定位为: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能够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唤醒孩子们麻木的心灵,感受亲情的温暖,培养感恩意识。
能力训练目标:引导学生在自主反思,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中,认识到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情感教育目标:通过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学会感恩,以充满爱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感恩意识,学会感恩。难点: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三、说学情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学校是儿童活动的另一片天地,是对其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我在平时的观察中发现,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条件水平高、成长环境优越,是生活在幸福中的一代,但就是这种幸福的生活使他们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缺少一种可贵的东西,就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调动他们感恩的情愫,使他们对时代赋予他们的一切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是这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节课具体的内容,我采用了故事、测试、创设情境、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等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情感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感恩父母
1、讲述一件日常生活琐事中的矛盾冲突: 姚姚和几位同学约好星期六去书城看书,可是妈妈听了,就是不同意,说:“外面车多、人杂,你一个女孩子太不安全。”姚姚一听,很生气,说:“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别人家长都同意,就你事多。去书城看书你都不让,我学习不好可别怪我。”就这样,姚姚和妈妈争论起来。
1)对此事你有什么看法?
2)谈谈父母是怎么给你过生日的,平常是怎么关心你的?
2、父母的点点滴滴都是情,都是爱,我们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拥有的爱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父母这样关爱我们,我们又是怎么关心他们的呢?
小测试:你知道爸爸妈妈鞋子穿几码吗?
3、阅读故事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谈谈心灵感触。故事梗概:乌鸦把她的孩子喂养大后自己的一身羽毛就脱落了,这时候小乌鸦就飞来飞去给母亲喂食物,直到母亲的羽毛再次丰满。幼小的羔羊饥饿的时候总是跪在地上吃母亲的奶。
教师导言:“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草木感恩阳光雨露,天地万物尚能有如此感恩之心,何况是我们人类。
4、活动体验:让班上孩子在腹部背上重重的书包,感受母亲怀胎十月。
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书包背在胸前当作肚子,做弯腰、捡东西、系鞋带等动作。学生谈感受,感受母亲怀孕时,有多么不方便;就连举手盛菜、低头吃饭,都是一大考验。
小结:刚才我们只是“肚子”仅仅挺了两三分钟,而我们的母亲却要整整十个月,每个母亲在怀孕时,除了身体上的改变所带来行动上的不便外,还必须小心翼翼的避免许多危险的运动及状况,以维护在腹中的我们的安危。
5、说说:父母为你、为整个家做着哪些劳累的事情?(播放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那是无私、无悔的,那么,我们能为父母做什么呢?我们应如何感恩父母呢?
7、是啊,感恩其实很简单,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贴心话,一件小事,只要我们做了一点点,父母就会很感动!“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我们经常为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好吗?
二、“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感恩他人
1、课件出示:观看人与人互相帮助的画面。(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生活永远都充满温暖的爱,除了父母之外,生活中一定还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吧!谁想来说一说我们还应该感恩哪些人呢?
2、学生畅所欲言。(如果学生要感谢的人是班中自己的同学或老师,进行当面言谢表达。)
3、出示小诗,小结学生发言。集体朗诵: “感恩教育我的人,因为他们给我扫除无知。感恩帮助我的人,因为他们使我度过难关。感恩关怀我的人,因为他们给我温暖。感激鼓励我的人,因为他们给我力量。感恩伤害我的人,因为他磨炼了我的心志; 感激绊倒我的人,因为他强化了我的双腿; 感激藐视我的人,因为他觉醒了我的自尊。”
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感恩大自然
1、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的人事物影响着我们,比如默默无闻装点着我们生存环境的大自然,它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当她轻轻一点魔法棒,就会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惊喜。
课件出示大自然的风光美景、瓜香果甜、人和动物相映成趣„„
2、看完后,请学生说说大自然慷慨地馈赠给我们什么了?有了这些你觉得怎样?
3、小结:山川之壮美,鸟鱼之悠悠,世上芸芸众生,各有它们可爱的个性。亲近自然,你时时可以感受到她的恩泽。春天的温柔和红紫,夏天的炎热和浓绿,秋天的凉爽和苍褐,冬天的严寒与洁白,都会使人的心境起伏波动,泛起阵阵涟漪。
4、课件演示人类破坏环境影响环境的画面
自然是我们无形的守护神,她倾其所有为我们所用,是如此的慷慨大方,然而我们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吗?
5、讨论:我们这样做对吗?会有怎样的后果?我们应该怎样做?
6、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我们要珍惜、要爱护、要感恩。或许你可以为自然插上绿荫,多一份新绿,少一分荒芜;或许可以回收垃圾,不要让污移的垃圾侵蚀我们美好的家园„„
四、“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感恩于心、感恩于行
1、我们很多人,已经习惯接受关爱,接受馈赠,忘记了说声谢谢,也渐渐淡忘了幸福的感觉。其实该说谢谢的时候应大声说出来,不要把谢意在心底深埋。行动起来,用真诚的心回应真诚的心,用爱回报得到的关怀。在你们的心形卡片上写上你想说的感恩的话,写上你想做的感恩的事吧!
2、在鲜红的心型卡片上,学生自由撰笔表达。(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3、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学生交流“爱心卡”。学生把爱心卡贴在黑板上大树的树枝上,当成树叶子,形成一棵爱心树。
4、教师小结:感恩是一种领会,感恩是一种付出。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犹如这棵“爱心树”,希望我们大家把感恩之心、感恩之行,实践在平常的生活当中,相信在感恩之水的浇灌下,爱心树会变得更加枝繁叶茂,我们的生命也将会得到更多的滋润。
5、课件出示一首诗,齐读,结课:
“学会感恩,感恩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学会感恩,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无穷的知识。学会感恩,感恩我的朋友,因为他们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力量。学会感恩,感恩我周围的一切,因为他们给了我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