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研读残疾青年观鱼、画鱼的表现,感悟青年勤奋忘我、持之以恒的品质,从中受到感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读书方式,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丰富学习方法。
3、背诵欣赏的句子,丰富语言的积累。教学过程
教师:上课。
学生:起立。老师好!
教师:常言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们听过这句话吗? 学生:没有。
教师:那今天我就把这句话告诉你们。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把今天咱们所学课文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教师:同学们注意这个‚游‛字:这一笔先写横折钩,再写撇。自己在桌面上练习写一下。
教师:请你们大声地朗读课题。学生:鱼游到了纸上。
教师:同学们,你们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时,会想到什么? 学生:我会想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呢?
学生:我觉得很奇怪,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它游到纸上还能活吗? 学生:鱼是怎么游上去的? 学生: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
教师:你看,它引起了你们的疑问,引出了你们的担心,还引发了你们的探究。题目起得多好啊!咱们再来读一遍课题。
学生:鱼游到了纸上。
教师:那么,当你们迫不及待地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能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和大家交流一下吗?谁试着来说?
学生:作者很喜欢小金鱼,他经常到玉泉去看小金鱼。
教师:你读得有收获,说作者经常去看鱼。还有吗?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收获呀?
学生:游到纸上的鱼不是真鱼,是作者画出来的鱼。教师:是作者画的吗?哦,是谁画的呀? 学生:是那位青年人画的。
教师:你们看,题目起得好,内容也写得好。是吧!愿意在课堂上读一遍课文吗?(学生:愿意。)我请你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哪些语句是描写那位青年的,边读边把它用横线画出来,好吗?我说明白了吗?
学生:说明白了。教师:好,开始吧!教师:刚才,请你们一边读一边注意,哪些语句是直接描写那位青年的,我们能够交流一下吗?我建议你们按顺序试着来说,谁来说第一处?请你讲。
教师:请你先告诉大家在第几自然段,同学们好一块儿看这段话。
学生:在第三自然段:‚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教师:是不是? 学生:是。
教师:有没有忽略掉这句话的,请你赶快补画上。好,接着交流。
学生:在第四自然段里:‚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教师:同学们找到了吗?这个自然段,你们是不是也画下来了? 学生:画下来了。
学生:还有一处是:‚‘好骄傲的青年人。’我正想着,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教师:孩子,你看这句话,‚咯噔‛的读音读得不那么准,我来帮助你一下,咱们是朋友。‚心不由得咯噔一跳!‛全班同学也把这句话读读。
学生:‚心不由得咯噔一跳!‛
教师:噢,原来他是个聋哑人,这是直接描写青年的。很好!请坐。你和大家交流了你的学习体会。还有吗?
学生:在第七自然段:‚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教师:还有没有?我们已经找到四处了。那位同学请你说。学生:第九自然段里:‚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教师:好!又找到一处。那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把这处画下来了?没有画的同学请你补画一下。还有补充的吗?最后那位女同学,请你说。
学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教师: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这句话是不是写他的呀? 学生:是。
教师:好,那么,没有画这句的同学也请你补画上。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就是互相交流、互相吸取别人学习的心得。还有补充的吗?那位同学,请你说。
学生:‚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教师:有多少同学画了这一句?真好!在这句话之前还有吗?
学生:还有一句:‚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教师:同学们读书很仔细,主要有这样八处直接描写青年的句子。教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咱们一起合作再读一遍课文吗? 同学:愿意。
教师:那好。你们读描写青年的部分,我来读其他的部分。准备好!教师:我们共同来读课题。(开始合作读课文)
教师:咱们一起合作读得很好!同学们,如果让你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来配两幅插图,你们准备配哪两幅插图呀?想一想。请你来讲。
学生:我会先画上这个玉泉,然后再在另一张纸上画上那个青年画的鱼。教师:好。有他自己的见解。他配的其中一幅图是青年画的鱼。有没有跟他不一样的?两幅图都跟他一样吗?你配哪两幅插图?
学生:我先配玉泉边有许多人在观看鱼,然后再配一幅那位青年静静地画画。教师:有观鱼的,有画鱼的。他说配这样两幅图。有多少同学跟他的想法一样?请把手举起来。
教师:有这么多同学呢。看来呀,同学们这两遍书读得真有收获。课文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写下来的。
教师:在观鱼的好地方──玉泉,总有一位青年驻足池边。这位青年最初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呢?我建议你们在看鱼这部分里面细细地读书,细细地体会。一会儿,我们来交流。我说明白了吗?
学生:说明白了。
教师:那好,用你们喜欢的读书方式,开始自己学习吧。(学生自己读书。)
教师:读得怎么样了?我们能交流了吗?好,刚才我看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来说一说这位青年最初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你讲。
学生:‚我正想着,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教师:孩子,你告诉我,你读的这部分内容在看鱼里面吗?
学生:在画鱼里面。
教师:怪老师的话没有让你理解,你先听听同学们的。你积极交流,非常好。
教师:作者对青年人最初的印象,你们捕捉到了吗?
学生:他举止特别。
教师:你们都捕捉到这个词了吗?
学生:捕捉到了。
教师:画下来了吗?
学生:画下来了。
教师:在这个词上做一个你习惯用的标记。
教师:青年最初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特别‛。特别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呀?建议你们读出来,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特别‛、体会到‚特别‛,你就把它读出来。谁来读?
学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学生将‚呆呆地站‛读得较突出。)
教师:我听出来了他对这个‚呆呆地站‛很有自己的感悟,‚呆呆地站‛是发愣吗?
学生:不是。
学生:他一个人呆呆地看,是因为他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其他人以为他在发呆。
教师:噢,不是发呆,那是什么?
学生:他在认真观察鱼。看金鱼长什么样子。
教师:你感悟到认真。
学生:他看得很仔细。
学生:看得很专心。
学生:看得很入迷。
学生:他忘我地看。
教师:你们感悟得多丰富呀!请你说。
学生:仔细看鱼的每一个动态,金鱼是怎么游的。
教师:他在思考着看。哎呀,你看,这个‚呆呆地站‛你们感悟得多好啊!来,读出咱们的感悟。
学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教师:谁再来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悟。学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学生将‚静静地看‛读得较重。)
教师:我也听出来了,你对这个‚静静地看‛很有感悟,那‚静静地看‛是发愣吗?
学生:不是。他就是一句话也不说。
学生:他非常认真地、仔细地看。
学生:他目不转睛地看。
学生:他聚精会神地看。
教师:有专心,也有仔细。想看出什么?
学生:每一条金鱼的样子。这条跟那条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金鱼怎么游。
学生:他好像忘了周围的一切。
教师:看得那样专注。同学们,我们把这些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好吗?
(学生读)
教师:谁再来读,读出你对‚特别‛的感悟来。
学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学生将‚老是一个人‛读得有特点。)
教师:我还听出来了,他对‚老是一个人‛有自己的感悟。你们说‚老是‛在那看,不厌烦吗?他为什么‚老是‛在那里看?请你讲。
学生:因为他想把金鱼画好。
学生:因为他很喜欢金鱼。
学生:他爱鱼,爱到忘记自我了。
教师:听到了吗?是他对鱼的爱呀!你们体会得多深哪,体会到了他的情感。还有吗?
学生:美丽的金鱼把他吸引住了。
教师:每一次看鱼都有新的收获。老在那儿看,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态呀?这叫什么?
学生:痴迷!
教师:是呀,这位青年看鱼如此入神、如此专注、如此痴迷,真是一个什么样的青年?
学生:特别的青年。
教师:如果不用‚特别‛这个词,还可以怎样说?
学生:他是一个奇特的青年。
学生:他是一个特殊的青年。
学生:他是一个古怪的青年。
学生: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青年。
教师:‚特别‛在这里就是与众不同的意思。那别人是怎么看鱼,他又是怎样看鱼,才与众不同呢?我建议你们同桌合作读书,一人读别人看鱼的行为,一人读青年看鱼的表现。可以吗?
学生:可以。(同桌合作读书)
教师:好,全班再合作读。
教师:女生读别人看鱼的行为,男生读青年看鱼的表现,可以吗?
(学生读)
教师:真是一个特别的青年,让我们记住他的外貌。
(学生读描写青年外貌的句子)
教师:青年看鱼这样忘我,那他画鱼又是怎样一番情形呢?我建议同学们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在小组里根据画鱼这部分内容的表达特点和自己的感悟一起设计一种读书的方式。我的建议比较长,我再说一遍。(教师将重点的地方重复了一遍)
(学生活动)
教师:我刚才到每个小组去参加学习,发现同学们创造了许多好的读书方法,愿意不愿意在全班交流展示一下呀?
学生:愿意!
教师:哪个组愿意来?请你们组来。
教师:同学们都是虚心学习的同学,咱们一起看看他们组创造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第一组学生甲:我们组创造的是:先把青年画鱼的句子读出来,然后把里面的重要词语和自己的感悟说出来。
学生乙读:‚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学生丙:第一个词是‚一丝不苟‛,就是说他连金鱼的鳞片和嘴巴怎么画都不放过,画得非常非常地像,而且像姑娘绣的花那样精美;第二个词是‚动态‛,金鱼游过去的动作也要画出来,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画得非常逼真!
教师:学习得好不好啊!
学生:好!
教师: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起个名?
学生:抓住重点。
教师:对,抓重点词语品读的方法。给他们欣赏的掌声!别的组用的什么方法?
第二组学生甲:我们是先把它的动态和静态说出来,再把自然段读出来,再说说我们大家的感悟。
学生:(一个学生读画静态的鱼)‚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另一个学生读画动态的鱼)‚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合读)‚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学生乙:这两段话都说明了那个青年人画画非常地认真,画得特别地好。他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已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
教师:你们设计的读书方法也非常好!给这个方法起个名字。
学生:分读。
教师:根据画静态的鱼和画动态的鱼来分工读,体会到对比,所以用的是对比分读法。给他们赞扬的掌声。还有吗?还有跟他不一样的吗?你们来说。
第三组学生甲:我们先读一读,再说说从这句话我们得到什么。
教师:刚才有品读方法,有对比分读方法,看看他们又创造了什么读书方法?
学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我觉得这个青年人画得很认真、很仔细。‚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说明青年人画得很逼真!
教师:你评得真到位!总结总结这是什么读书方法?
学生:边读边评价的方法。
教师:好,这叫评读。
教师:给他们掌声鼓励!同学们太棒了!创造了三种方法,有品读法,有对比分读法,还有评读法,咱们全班再共同创造一种读书方法,愿意吗?
学生:愿意!
教师:好,叫‚赞美读‛。
教师:我们赞美这位青年,画得认真──
学生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教师:我们赞美他画技高超──
学生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教师:(出示课件,金鱼图)请你们看,假如这就是那位青年画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金鱼图,(学生观看,看后教师接着说)你们就是围观的人,你们会说些什么?
学生:呀,这些画真漂亮!
学生:这些金鱼画得可真像!
学生:这些金鱼画得跟真的金鱼一样。
学生:我会对年轻人说,你太多才多艺了。
学生:我会说,这些金鱼画得太逼真了,真美丽!
学生:这些活灵活现的金鱼,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学生:你画得可真好!
学生:你画的金鱼就好像是从池子里捞出来的一样。
教师:(出示文字片)同学们,这是小姑娘的赞叹,读出你的赞叹之情。
学生:(高声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学生:(低声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学生:(惊喜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学生:(激动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学生:(惊讶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学生:(抑扬顿挫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学生:(赞叹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教师:读得都很好,都表达了咱们对这位青年高超画技的赞叹之情。
教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篇课文里有不少句子相互之间有联系,如果我们把它们联系起来去读,去思考,就会有更多、更深的体会。你们愿意试试这个方法吗?我建议你们在读的时候看看哪些句子之间有联系,你把它们找出来放在一起读一读,看看你又有什么体会。
(学生自己读)
教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把哪些句子联系起来读了,读出了什么?
学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和这句话有联系:‚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我觉得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他不仅在用眼睛看,而且是用心在看,所以说‚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教师:你看,她把这两句放在一起读,就有了自己更深的体会。把它写在黑板上。
学生:‚鱼游到你的纸上来了!‛‚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他画得好是因为他特别爱鱼,仔细观察。
教师:对呀,对金鱼有深刻的理解。
学生:‚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教师:感悟出什么?
学生:他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教师:写他看鱼、画鱼用了几个忘记呀?
学生:四个。
教师:哪四个?
学生: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回家。
教师:体会出什么?
学生:我体会出他看鱼和画鱼的时候都非常忘我。
教师:请四位同学写在黑板上。当我们把‚几个忘记‛放在一起读,就会有强烈的感受。
教师:别的同学有没有对这几句有感悟的?
学生:他呆呆地站,静静地看不是一天,每个星期天都这样。
教师:有多少个这样的星期天呀?
学生:一年多。
教师:一年多他都是这样的。从早晨到晚上,从春夏到秋冬,坚持不懈地观察、作画。是不是体会更深了?谁还有体会?
学生:‚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我想到一个词‚胸有成竹‛。
教师:很好啊,联想到文与可画竹。我这里有一篇小短文《齐白石画虾》,我奉献出来,与同学们共享。(出示短文)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大画家。他画的虾寥寥数笔,清润透明,生气勃勃,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珍品。齐白石画虾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最初,齐白石从临摹别人画的虾入手。后来,他在案头,常常摆着一只大碗,盛满清水,养着活虾,更细致地观察虾的形态和特征。他长时间地呆呆地伏在碗边,观察虾的活动。小虾自由穿梭,老人怡然沉醉;小虾上下浮游,老人欣然自喜;小虾嬉戏争斗,老人为之担心;小虾生命垂危,老人为之叹息。他以虾为友,以虾为伴,以虾为师,一旦观察有所得,便展纸研墨,挥笔作画。画好后,老人把画挂在墙上,仔细揣摩品味,又不时走到碗边,用小棍挑逗大虾,认真对比画上的虾与碗里的虾的异同。对小虾性格特征的深刻理解,促进了老人对虾的造型特征的准确把握。白石老人笔下的虾,由繁到简,由形似到神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家都赞誉:白石老人70岁以后画的虾,已经达到了精熟完美的境界。
教师:联系这篇短文,你们又增加了什么感悟?
学生:他们都喜欢鱼和虾,仔细认真观察。
学生:他们都是刻苦练习画画。
教师:是呀,对所画之物由衷喜爱,深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特征。先深入心里,再画于纸上。看,咱们的体会更丰富了。请继续交流。
学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好骄傲的青年人。’我正想着,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大家赞叹他画得好的时候,他没有反应,后来作者才知道他原来是个聋哑人。
教师:还误会他骄傲呢。当你知道他是个聋哑人,你心中有了什么感情?
学生:崇拜他,敬佩他。不能说话,听不见,还喜爱画画,而且画得好!
教师:虽然是个残疾人,但他照样有生活的理想和希望,热爱生活、有顽强的毅力,所以,我们充满敬佩!
教师:请看黑板。(边说边画简笔画──鱼)这位青年之所以把鱼画得像游到了纸上一样,是因为──
学生:鱼先游到了他心里。
教师:他看鱼忘我,画鱼忘我,以至常常──
学生: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回家。
(一条鱼出现在黑板上,学生发出惊叹声。)
教师:所以他练就了高超的画技。金鱼的品种成百上千,尽在他心中,金鱼的泳姿千姿百态,尽在他的笔下,你们说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学生:热爱生活的青年。
学生:喜爱金鱼的青年。
学生:是个特别的青年。
教师:这个‚特别‛的青年,‚特别‛在他的精神和毅力:是他勤奋忘我的精神──
学生:特别。
教师:是他持之以恒的毅力──
学生:特别。
教师:这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故事,课文中有不少优美的语言,让他们永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请你背出让你欣赏的句子。
(学生背诵自己喜爱的句子。)
教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我来评价你们,同学们学习认真,积极性很高,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有好的读书方法,有创造性,希望你们保持、发扬下去。
教师:你们评价评价老师,我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学生:我觉得你讲课很有情趣,有意思,我们都很愿意上!
学生:老师把我们当成朋友,这样我们能更好地学习。
学生:老师教给我们很多读书的好方法。
第二篇:鱼游到了纸上 课堂实录
31《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实录
一、直接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31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师:课前,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预习。拿出预习卡,咱们来交流一下预习情况。在这些字词中,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那读的字?
生1:我想提醒大家注意“衣裳”的“裳”读轻声。生2: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似乎”的“似”读平舌,“似的”的“似”读翘舌。师:能领着大家来读一遍吗?、生:(领读这两个词)师: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些词。生:(齐读)
师:字词咱们就交流到这,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去玉泉观鱼,看到一位聋哑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去看鱼,有一天看到那位青年画的鱼栩栩如生,很多人都称赞他.师:谁能用更简练的语言来概括?
生2:课文记述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
师:不错。概括文章的内容,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抓住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师:你很会学习。很棒!
三、研读“画鱼”
师: 既然同学们刚才概括说聋哑青年画的鱼栩栩如生,那聋哑青年又是如何画鱼的?现在请同学们标出聋哑青年画鱼的句子。
(出示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出青年画鱼的句子。画完后读一读。)
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师:哪位同学想来汇报一下?
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生: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看来同学们的答案都集中在七、八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七、八自然段,在令你深有感触的地方做批注。生:自由读,并写体会。
师:现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你的体会。生:(交流)
师:谁想来谈谈你的体会?
生:令我深有感触的地方是: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从中我体会到这个青年画技高超。师:还有谁画了这一处?你还有哪些不同的感触? 生:我也画了这一处,我从一丝不苟这个词我体会到青年画鱼很专注。师:你能抓住关键词来谈体会很不错。还有谁想来谈谈你的体会。生:我画的地方是: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我体会到青年很入迷,很投入,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师:忘我的境界是吗?看来你读书很专心。生:我也画了这里,我体会到青年此刻心里装的都是鱼,很专心。师:很好。青年如此高超的画技,如此专注地神情很定感动了你,请同学们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七、八自然段。生;(自由读)
师:那位同学想给大家读一读? 生1:(读七、八自然段。)师: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2:他读的很流畅。
生3: 他读的很清晰,很有感情。师:谁能像他一样,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生4:(读七、八自然段。)师:读的很投入,让我再次走近那位青年,再次领略他高超的画技。老师来读黑色字体,同学们来读红色字体。(师生合作读读七、八自然段。)
师:正因为青年如此高超的画技才让小女孩发出了这样的惊叹—— 生(齐):哟,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师:仅仅是小女孩一人在夸赞吗?还会有哪些人? 生1:有早上来公园锻炼的老爷爷。生2:带小朋友来公园玩的阿姨,生3:来玉泉游览的外国朋友。
师: 他们会怎样称赞这个年轻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描述其中一个人,看谁描述的更形象、具体。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生:(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讨论的非常认真,谁想来说一说? 生1:来锻炼身体的老爷爷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小伙子,你画的真投入呀!把鱼画活了!” 师:我仿佛看到了老爷爷竖起大拇指在夸赞这位青年。
生2:年轻的阿姨点着头赞叹道:“小伙子,你真了不起!”
生3:小朋友羡慕的说:“叔叔,你画的真好,能教教我吗?”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在我们平时的习作中,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描写,会使文章更具体、形象。青年如此高超的画技是怎样炼成的?大家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吧!生:默读课文 师:那位同学想发言?
生: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还有谁找到这一处了?都找到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一处,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自由读)师:谁来说一说?
生1:我仿佛看到那位青年独自一人看鱼,看的很入迷。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青年很专注、仔细。师:仿佛看到什么?
生2:我仿佛看到那位青年盯着鱼看,他要把金鱼的每一个动作都记下来。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青年看的很忘我。
师:是啊,正如同学们说的,青年看的专注认真,他这样忘我的看了多长时间? 生:看了一天。
师:是一天吗?这样一天一天的看了多长时间? 生:一年多。
师:能说说你的依据吗?
生:我从这句话得知的: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他常常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师:每个星期天是什么意思? 生:每到星期天他就来。
师:让我们也去玉泉看一看,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看见——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 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看来那个青年的确在看,春天过去了,夏天到了,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又看见——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看来,他还在看,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又来到玉泉,你又看见——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师:看来那位青年还在,秋天过去了,冬天到了,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还来到玉泉,你还发现——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孩子们,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那位青年就这样静静地看,呆呆地看,中断过吗?他放弃过吗?
生:没有
这叫怎么样的看?
生:这叫坚持不懈地看。生:这叫坚定不移地看。生:这叫持之以恒地看。生:这叫不半途而废地看。
生:这叫坚持不懈地看。
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他很有毅力。生2:我体会到他坚持不懈。生3:我体会到他坚定不移。
师:正因为他坚持不懈的看,持之以恒的看,此时鱼游到了哪里?
生齐:游到了他的心里。
师:正因如此,才让我们看到—— 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预习时你的疑问都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师:相信学习了本课,你有很多的话想对这位青年说,想对他说什么? 生1:我想对他会:“你的画技真高超,我也想去学画画了。”
生2:我想对他会:“我要学习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生3我想对他会:“我要学习你这种坚定不移的精神。”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的学习、生活不也是这样吗?凡事只要入心了,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就让我们都记住这个了不起的青年吧!
第三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重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课文层次,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积累了哪些词语?聋哑青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二、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1.课件出示思考题:
(1)“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它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说说作者通过怎样的描写,是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3)作者采用怎样的观察方法?
2.自学后,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3.学习“鱼游到了纸上”第一处(5、6自然段)
课件出示:“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问: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
过渡语:女孩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让她如此惊奇?
4.学习“鱼游到了纸上”第二处(7、8自然段)
课件出示这段文字
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聋哑青年画鱼时细致、专注、一丝不苟和画技高超…… 我们要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赞叹、敬佩)配乐 a、先择两生读 b、师范读c、男女生读
过渡语:小女孩的这一叫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我被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也被吸引来,人们赞叹着,议论着。
从第8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象一下大家在赞叹着、议论着什么呢?
课件出示:句式训练: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目不转睛地盯着画,连连地点头,不停地说:“象!象!真是太像了!”一位(神态)或(动作)说:“” 一位说(赞叹):“!”
一位情不自禁地说。
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1
5.总结“鱼游到了纸上”第一、二处的描写方法和观察方法
描写方法:语言、动作
观察方法:认真听、仔细看
6.总结学习“鱼游到了纸上”第一、二处的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体会“鱼游到纸上”这句蕴含的感情。
2.展开合理的想象。
3.研究作者采用的描写方法和观察方法。
7.根据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三处(12、13、14自然段),并联系上下文思考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的心里去的?
交流汇报:笔谈时的这句话是作者赞赏青年的画技高超,表达了更深的敬佩之情。忘我境界:
(1)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2)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3)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4)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课件出示: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静静地、呆呆地是说他看的入了神,是神态描写。课件出示: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过渡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每个星期都来,那就是五十多天,这五十多天,不管严寒酷暑。不管刮风下雨,他从没间断过,同学们想象一下他看鱼时的情景,老师来描述情境,同学们把看到的情景读出来,好吗?
师引读: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如果我们来到玉泉边,会看到(生接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如果我们来到玉泉边,会看到(生接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这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星期天,如果我们来到玉泉边,会看到(生接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这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如果我们来到玉泉边,会看到(生接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聋哑青年就是这样的(坚持不懈)地看鱼,才记住了(鱼的形象),记住了(鱼的特
点),记住了(鱼的动态),所以鱼才游到了他的心里。
8.“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关系?
用关联词语连接。
三、总结升华
1.这是一个()的青年。
2.把你收集到的类似的小故事说给大家听。
3.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全身心投入达到忘我境界的人呢?
四、小练笔:学习本文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侧面烘托等描写方法写一个人物专心做事的小片段。如写“小书迷”读书的情景,某个同学专心听讲的情景,“小棋迷”专心下棋的情景等等。
板书设计:
看鱼→游到了我心里
忘我{
画鱼→ 游到了纸上
第四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相沟中心小学孙美翠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喜欢魔术吗?那老师今天先请大家看一个魔术,仔细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播放)你看到了什么?鱼从画上游到了水里,那你们能不能让鱼游到纸上?想不想知道鱼是怎么游到纸上的?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看,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导入
1、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
2、声音真响亮,读题不光要用嘴巴、眼睛,还要用心。再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纸上的?谁让鱼游到了纸上?)
3、看来同学们的疑问真不少。这说明大家初次看到这个课题心里都有一个感受,就是——(好奇、疑惑、奇怪。)
4、就带着这种奇怪、好奇的感觉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要学好一篇课文,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谁想来展示一下你读
词语的风采?(出示词语)花港清澈见底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聋哑人绣花厂徽赏心悦目融为一体
①真好,个个举手,自信满满,请你读。(每人一行。发音真准确,你读的字正腔圆,真棒!)
②你是怎么理解“赏心悦目”的?指生说,(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是什么让“我”心情舒畅呢?读读它在文中的句子。(生读)(文中指品茶赏鱼这种氛围令人心情舒畅)
③小结:联系上下文就能让我们准确而全面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词语会读并理解了,我们再来写两个字。
出示“壶,徽”
①我们看这两个字“壶、徽”看看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左中右结构写的要紧凑,壶、徽中间的横不要漏掉)
②生写,注意写字姿势。
③评价。(同桌互相评价,写的不合适的地方再改)
3、同学们的字词预习的很扎实,那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填空。(出示)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在()观鱼时,发现了一位()的青年,他()看得非常专心,()画得活灵活现。人们评价()青年却说()。
①、指一生填,填完问全班同意吗?
②、同学们概括的不错,在概括叙事性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先找出主要人物,然后看看讲了他的什么事来概括。那本文主要讲了(青年)(看鱼、画鱼)的事。人们评价()青年却说()。师板书:看鱼画鱼鱼游到了纸上
二、品读课文,读中悟写
1、同学们,只有用心读书,才能读出感觉,读出味道。(出示)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那年轻人是怎样
看鱼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并在句子边上写上你的体会(注意不动笔墨不读书哦)生读。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谁来说一下你找的句子。交流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①年轻人怎样看鱼?(呆呆地 静静地)(出示)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年轻人非常认真,全神贯注)
②年轻人这样呆呆地看鱼是第一次吗?哪个词告诉我们?(老是)
③看样子大家都关注到了这几个词。那这呆呆的能不能干脆就用认真呢?那会是怎样的认真呢?(两只眼睛盯着金鱼动也不动,就连蝴蝶飞过身边也没看到)
④是呀,就是这样的认真,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个句子。指2、3 名读。(生读)你注意了呆呆地、静静地这些词语
⑫这样的发呆只是偶尔的一次吗?那是两次,或者 3、4 次?(每个星期天)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生说: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出示)
从哪些词中看出他一直这样看金鱼?(每个星期天,一年多,一整天,常常)
①在每个星期天,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都要到玉泉来这样看金鱼——(指一生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②在一整天里,无论早上,还是下午,他都要到玉泉来这样看金鱼——(指一生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③他每个季节都这样看,每个星期天都这样看,一整天都这样看,常常——(生齐读:忘了吃饭,忘了回家)难怪青年说:鱼先游到了—— 心里
④他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什么都忘了,他心里什么都没有了,只有——(生齐:金鱼),难怪青年这样说:鱼先游到了——心里,他爱鱼已到了——忘我的境界。
⑤用上一个词说,他已经“胸有成竹”-----胸有成鱼了。
⑥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这两段话。齐读。出示(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⑬作者写年轻人看鱼抓住了什么去写呢?(神态)板书
归纳学法:
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看鱼的?(出示)
1、找重点句;作批注
2、理解重点词;
3、谈感受;
4、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过渡:那年轻人又是怎样画鱼的呢?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方法来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写年轻人画鱼的句子,画上波纹线。(出示)
⑪你们找到哪些重点词,动笔圈一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理解。
① 谁来说说你找的句子?指名回答,出示句子。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②青年是怎样画鱼的?你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③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我们知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是中国画的两种画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种画法有什么不一样?
④工笔细描是什么意思?(用笔工整细致)
年轻人怎样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那样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的画下来)(板书一丝不苟)
⑤ 点击“一丝不苟”。一丝不苟又是什么意思?(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也不马虎,文中指青年画画认真)谁能用一丝不苟说一句话?
⑥从这里体会到什么?(青年作画时全神贯注,)
⑦“挥笔速写”又是什么意思?(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现场以简练的手法把对象的主要特征动态描写出来)体会到什么?(他画鱼的本领很高啊。作画熟练,作画技术高超。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他都画了金鱼的哪些动态?(吐泡泡、甩尾巴、吃食)他在画这些动态时,还要看看金鱼吗?(不要,因为金鱼已经游到了他的心里)
⑧能把金鱼游到纸上来,他的技艺真是高超啊。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见识一下青年高超的画技?(生读)(师评价:青年画画一丝不苟,你对待朗读同样一丝不苟,真好!)
⑨ 谁还读?(生读)(师评价:你读出了工笔细描时的细致,挥笔速写时的豪放。)
⑩我们大家一起读。师领读,女生读工笔细描,男生读挥笔速写。
⑫ 作者写青年画鱼又是抓住什么去写呢?(动作)板书
3、青年画的鱼这么生动,难怪小女孩会惊奇地叫——出示“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读,让小女孩的惊叫吸引更多的人来看(指生读),大家看了青年画的鱼,怎么样呢?你们能找出有关句子吗?指生说。
⑪出示句子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①、他为什么没有任何反应呢?除了因为他是聋哑人外,还有别的原因吗?(除了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画画,眼中所见,笔下所画都是鱼,好像和游鱼融合在一起了。)
②融为一体是什么意思?(融合在一起,青年画画太专注了,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心中只有鱼。)⑫看着青年的画,大家怎样赞叹,怎样议论呢?请你们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它写下来。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围观的人赞叹着,议论着,① 生写。
② 交流。(你写的真好,注意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
让我们的赞叹和小女孩的赞叹一起送给年轻人,让他笑得更甜!
⑬小结:这年轻人一会儿工笔细描,一会儿挥笔速写,慢中有快,静中有动地画出金鱼的每一个动态、每一个细节。画出的鱼像在水里游一样,难怪人们说“鱼游到了纸上”(出示)
⑭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是什么关系呢?用上因为„„所以或只有„„才这样的关联词来说一说(生说)因为那位青年长期忘我地观鱼,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形象,所以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金鱼。它们是因果关系。
4、小结:
(对照板书让生说)本节课年轻人专注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那在写作方法上你收获了什么?作者细致观察,能抓住聋哑青年“忘我”的特点,注意积累材料,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等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还注意观察周围人的表现,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也值得我们学习。
三、课外拓展,形成能力
课下小练笔:
生活中你或周围的人通过勤奋专注做成了什么事情?动笔写一写,注意要把所写的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来。
板书:27鱼游到了纸上
看鱼画鱼神态
忘我的境界动作
鱼游到了心里
第五篇:2015《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2015《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和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明确目的
1、今天我们接着学习27鱼游到了纸上。师板书课题
2、指名朗读课文,回忆上节课留下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鱼不是在水里游吗,怎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样游到心里?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他的心里是什么关系?)
3、布置学习任务:让我们一块走进课文,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理解关键词,合作解决问题,去真正地认识这位聋哑青年。
二、讲读结合,学习课文
1、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找到相关段落,默读后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⑴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① 读句子,勾画句中重点词语,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工笔细描”“一丝不苟”“细致”“像姑娘绣花”说明聋哑青年画画认真,专注。挥笔速写说明他画画熟练,很快。)② 青年笔下的金鱼是怎样游动的?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互相说一说。③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工笔细描”的句子读出青年的细致,“挥笔速写”的句子读的稍快)过渡:青年笔下的鱼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怪不得小女孩为之惊奇。⑵ 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读出小女孩的惊奇,“哟”读得重而短促,语调上扬。)不仅仅是小女孩在赞叹,围观的人们都在赞叹着,议论着。⑶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融为一体”谁和谁融合在一起,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 研读鱼游到心里 师: 游到了纸上,一个游字,让我们有如身临其境,真切体会到青年笔下的金鱼是怎样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那么青年是怎样做到的哪、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 生快速读课文。
①生:从“他告诉我,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记了吃饭,忘了回家。”可以看出青年常常流连忘返,和鱼融为一体。体现青年这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②生:“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可以看出他总是这样;从“呆呆”、“静静地”、“从来不说一句话”可以看出他观察金鱼入神着迷。师:哪个成语可以形容青年此时的情形? 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或聚精会神。
师:是啊,这个青年做事非常专注。还有哪些句子吗? ③生:“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可以看出这个青年非常地勤奋,非常认真,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说”认识“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 ” ① 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谁还有补充)“老是”体会到青年爱看鱼;“呆呆”写出了青年看鱼看得入神,着迷、如醉如痴;“静静”体会到青年在记鱼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