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修日志阅读教学之《林海》(大全)
阅读教学之《林海》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地地位。确实,读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读为本,把朗读贯穿在教学全过程,让语文课堂有琅琅的读书声。要读得有效,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一、读的目的性要明确。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否则欲速不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且还应认真的备好每一课的朗读要求,也就是为什么要读,读后要达到什么目的。在训练中,教师要明确训练目标,在朗读的不同阶段,应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般而言,新教一篇课文时,让学生自由朗读,可高声,可低声,不加限制,要求学生把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接下来再读时,就要求学生读流利,不加字,不减字。最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带着感情去读,读书的感情是悲伤、高兴,还是轻松、愉快,学生此时已心中有数。这样有的放矢地指导朗读训练,学生朗读水平提高就快,且不会吃力。
二、朗读指导,具体得当。
加强朗读训练,并不是机械地多读几次,一个劲地读书,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也就是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产生一幅幅图画,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在反复吟诵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读有所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指点,引导学生对精彩课文、精彩片段进行细细品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
如《林海》一课,语言生动,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多种手法加强了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祖国林区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教学时,让学生多读这些句子,从中体会这些句子的表现手法,进一步领悟这篇文章的语言艺术之美。教师可采用引读,或学生的自读,边读边想,边读边议,以读代讲,以读促说等方法。例如写“岭”“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运用了排比的句式。通过让学生多次地读,不但要体会这里的“点”字的作用,而且还要体会此处六个“的”字的句子结构,它们不是任意排列的,其逻辑体现在:两个相对构成一组,这样的排比,结构严谨,富于条理性。写“林”时,作者“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要引导学生读中体会比喻之意,然后说说句子妙在哪里?让学生从中悟出作者把广阔无边的森林比作浩瀚无边的大海。接着又把连绵起伏的群岭比作大海翻腾不息的波浪,化静态为动态,深化了“林海”的主题。在读者面前展现出风吹林海所出现的壮丽、迷人的景色。又如写“花”时,作者形象地写到:“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让学生读中体会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人格化的描写把林中的树和花写活了,表现出大兴安岭就像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多么会打扮自己,同时感受到林和花构成的色彩是多么美丽动人。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反复玩味,把自己置身于课文之中,让自己的心与作者沟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去揣摩,才能读出其中的情和味来。
三、朗读形式多样,培养朗读兴趣。
兴趣是儿童的天赋资源。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学生读得有趣,方能全情投入,如果只是一个式样去朗读,学生容易觉得乏味,产生厌倦,朗读效果必然大降。要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情绪,一定要注意形式多样。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配乐读、表演读、比赛读、吟读、轻声读,高声读等等。而读的形式选择也要视教学内容而定。如;对话多的课文可分角色朗读;感情洋溢的诗歌可配乐朗读;古诗可配乐、配画朗读;寓言、童话可表演朗读等等。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在反复吟诵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篇:教学研修日志
教学研修日志
参加网上远程培训,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这种学习方式很特别,也确实有不少好处,老师不用再东奔西走,节省了时间、空间,物力和财力。我在课下抽时间认真阅读和看视频,不但开阔了视野,能和同行进行教育教学的交流,还能够聆听教育专家的指点,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从而使我很快地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教育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基本素质,开拓了眼界,下面是我这次培训的几点体会。
一、学习让我更新了教学理念。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主要是通过视频听了一些名家讲座,虽然视频的时间长,会有点累,但是心里有的是更多感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都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以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特别是要学习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学技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作为一名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很重要,但是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数学教学来讲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这次教学技能的知识培训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收获。例如,如何确定教学目的,中学数学教材的使用和分析,中学数学教学的设计方法等等,这些是我们在课堂和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通过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加上具体的实践操作,这样才能真正地使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素质得到提高和改善。
三、把培训学习所得充分利用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现在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是提倡教师“活用教材”、“用活教材”。通过培训学习,让我对自己的教材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加工,探寻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还以多样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进取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同时也可以成为一种评价手段,为学生平时的学习提供竞争的机会,在给他们建立期望值的同时,通过胜败的评比,激发他们取得成功的动机,从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总之,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教学目标,我将结合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钻研符合自己学生的数学教学法,运用新课程理念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使得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的世界,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语言的能力。注重“教学反思”,写好教学后记,重视学生反馈意见,做好自我评价。我将不断的学习新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践当中,争取在教学中做得更好。
第三篇:研修日志之班级管理
浅谈我认识的班级建设
班级是由教师和一群学生以及环境所组成的,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班级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场所,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因此,它具有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矫正行为的作用。
先说说我带的班级的总体情况:我带的班是特长班,相对来说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都比较强。刚开学时学习成绩稍差,纪律散漫,课堂爱捣乱秩序,晚自习爱讲话,课堂爱吃东西,基本上啥状况都有。经过半个多学期的摸索和调整,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班风慢慢的有模有样了。如果要说我的管理方式,那么就是—“学生当家做主,老师协助管理”。
班主任最基本的是要让学生理解你和服从你的管理,但是这个“服从”,是学生打自内心的相信你的管理,相信你这个班主任。当代学生的特点是自尊心很强,班主任稍微不注意就容易伤着。所以在学生做错事的时候,我更愿意用单独的找学生谈话这种方式,可能很多老师都会困惑如果班上有些个别“难搞”的学生应该怎么处理,对于班上比较“难搞”的学生我会冷落他,在借助大部分同学的力量来协助我的管理。
我相信学生的本质没有好坏之分,班主任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怎么扮演,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第四篇:体育课教学研修日志
体育课教学研修日志
由于体育课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
体育课教学研修日志
培养学生自主学教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
体育课教学研修日志③
我所教学的是一所农村学校,体育场较小,环行跑道中还有篮球架、排球网等设施,同时上课的班级多,体育课堂相互干扰十分突出,因此,如何在小场地上好体育,成为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只有在课堂中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重视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充分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共同克服场地小的局限性,在教学内容及方法上做文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运动潜能,真正的小场地有效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体育课教学研修日志④
在一堂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相互比拼中完成教学任务,一节课下来看似学生各自为阵,但他们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个个都在为能取胜而积极主动地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这比教师不断的说、示范、学生不停的排着队轮流练习要强得多,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保持新鲜感,以提高学生兴趣,从而真正地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体育课教学研修日志⑤
以体育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七年级学生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以及城乡间场地狭小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了教学方法。
在课的实施过程中,依据学生特点,采用“愉悦身心、育心、强体、稳定情绪、恢复心身。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解示范、分解示范、小团体评价、自我评价、模仿练习法。在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教与学完全融合在一起。
体育课教学研修日志⑥ 创设情境
体育课与其他学科不同,它具有空间大、活动强、转移频和室外上课等特点,因此要充分利用环境来增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美化自己,提高学习兴趣,合理安排场地器材,让学生能感受美,从而乐学,在乐学中掌握知识。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创设欢乐的课堂环境。那样更能激起学生兴趣,自然能获得较佳的课堂效果。同时利用直观,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共鸣,增强求知欲望。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要把学生的“心”带到课堂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一节篮球技术的准备活动时,以前都是进行几
节枯燥重复的操,学生大多都是敷衍了事,练习时没有兴趣,效果自然就不好。我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创设了几节与篮球教学相关的动作来进行准备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今后篮球教学打好基础。一,模仿篮球拍球动作,空手进行拍球练习,动作由高到低,节奏由缓慢渐渐过渡到快急。二,模仿体侧交叉运球,左右两侧各空运一次,动作平缓,以达到活动手臂和腰部的目的。三,模仿转体运球,听口哨进行整齐左右后转体。四,模仿胯下交叉运球,进行左右脚前后交叉运动,同时配合手部动作。五,模仿急停急起,进行身体重心变化。。。
通过创设这些情景动作,学生在准备练习时,一改以前颓靡的表情,个个思想集中,精神抖擞,兴致高昂,这样,既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又对后面的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体育课教学研修日志⑦ 冬训
冬训学生表现懒惰,遇到天气寒冷更会出现抵触,如何使学生在训练中发挥潜能和注意力,本人有几点想法:
一、训练内容丰富
二、训练方法更新颖
三、训练时间要紧凑
四、训练要大声呐喊
体育课教学研修日志⑧
提高课堂效率
体育课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一个管理引导过程,教师按一定的程序,划分若干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前提,后一下阶段必须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展开,一环扣一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循序渐进,管理过程中不断发展教学质量就会提高一步。教学中,应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教师更要参与学生的练习中去,那样,才更能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教师一旦参与了练习,教师不仅仅是技术动作的示范者而更是一个展示者,他的一个表情、手势,都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激励学生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想学想练的意识,进而启动学生全身心投入,何愁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好。
体育课教学研修日志⑨
体育游戏运用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活泼有趣的形式,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体育课不能做成单一的体育游戏,而是必须以基础教材为基础,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并争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根据教材要求的相关内容的同时,穿插体育游戏,就要求教师事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从理解教材要求入手,选择安排适合的体育游戏,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运用游戏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适时安排游戏教学,争取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体育锻炼,掌握技能;
第二,注重教师在体育游戏中的角色;
第三,尽力准确把握运动负荷,游戏趣味性和竞赛性都很强,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控制局面,把握运动量,避免对学生造成身体伤害;
第四,严守规则,游戏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勇敢顽强、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五,体育游戏后要及时进行小结、评议,以提高今后练习的效果。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研修日志
初中历史教学研修日志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蔡元培说:“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可见前辈们对历史的重视。历史,它连接着过去,揭示着未来。历史的作用很大,怎样教好历史,需要教师长期的钻研和思索。教学多年,下面笔者谈一谈实践中的体会。
一、讲课避免抽象讲解
教授八年级第一课《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学生觉得比较抽象,和头脑中的意识对不上号。对此,教师可以针对鸦片战争做一个周详的讲解,那时候中国政治经济正在起着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独立自主,没用外权干预,清政府大权在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屡屡签订让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遭受侵犯,一些主权丧失,这就是“半殖民地”。至于“半封建”,就必须从经济上解释,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给自足,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经济,鸦片战争后,国外的商品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同时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所以说,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渗入,这就是“半封建”。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清楚了,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借鉴历史教训
熟悉历史演变明清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发展,科举制日臻完善和周密,科举制在甄拔人才方面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但是,从明清以后走向了有害的一面,也就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过于拘泥,专门取四书五经命题,对经义做出阐述,只能以朱熹的 观点为标准答案,扼杀了思想,形式八股,格式单一,写作步骤单调。
我国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从明朝中后期逐渐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闭关锁国政策,使中西文化交流中断;中央集权统治对科技束缚越来越严重,但封建王朝重文轻理和迷信落后思想的阻碍,尤其是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的文科不考自然科学的理科,不能与时俱进是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四书五经的考试内容和八股文的形式本身都没有错,问题在于统治者给它做出了限制,专注于利用它维护自身的统治权益,想方设法压抑人们的思想,打击学子们的个性发展。四书五经是优秀的儒家经典,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巨擘,八股文也无可厚非,然而从内容上说,人的精神营养需要从多处吸取,只有四书五经难免偏颇单一,另外几百年只写一种文体,何谈发展?科举制最终被晚清政府废除。
此外,历史教学也需要让学生参加了一些活动,亲眼所见历史古迹会加深学习的印象。历史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对历史剧的编演、历史知识有奖竞赛、历史谜语趣味竞猜、开展历史人物辩论会等,方法多多,不一而足。
总之,历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它具有引领和教化作用,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肩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教师们深深懂得: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获。教学手段越丰富,学生学得越积极,获得知识的速度越快。相信通过教师不懈的努力,历史课必然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