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传统文化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人之初》
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
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
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反思:学生知道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子不学》
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重点:
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难点:
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过程:
一、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
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
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二、讲解课文内容。
1.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2)小结: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爱的鼓励] 3.小结;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三、总结。
反思:学生懂得孝和悌的重要性,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昔仲尼》
目标:
1.熟读三字经。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3.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重点: 熟读三字经。难点:
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课
1.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你知道,这些句子里都讲了写谁的故事吗?告诉你吧,古时候的圣人孔子不但勤奋好学,还能不耻下问,向神童项橐请教。我们现在的学生,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勉励自己勤学。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用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书》;丞相公孙弘曾经用刀削去竹青,抄录《春秋》。他俩贫穷而无书,但好学不倦,终于功成名就。今天的读书人,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自己的前途。
2.彼既仕 学且勤
赵普在宋太祖时任中书令,他身居宰相高位,仍然勤奋读《论语》,我们这些还在念书的小学生,难道不该以此自勉吗?
3.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晋代人车胤幼年好学,因家中贫困,夜读无油点灯,便捉许多萤火虫用纱囊包好,悬在桌前取光读书。孙康寒夜读书无油,便到庭前映雪光而读书。二人不因贫困而废学,终成大名。现在的学生多有父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
汉代人朱买臣家庭贫困,但他不忘读书,上山砍柴时,边走边背诵书本。隋代人李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阅读。两人勤劳而苦学,最后终成为有用之材。
三、总结。
反思:学生了解了《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师生》
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课文。2.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3.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重点:熟练朗读课文。难点: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教具准备:幼学琼林的资料。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4.解释短文的意思。
冰是由水生成,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学生称赞老师的教诲,可以比喻为如同坐在春风里沐浴一样;学生感谢老师的培育,可以比喻为如同仰面承受时雨的滋润一般。
三、学生讨论:你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吗?
四、总结。
反思:学生知道要尊敬老师。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
《花木》
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2.了解各种花的花语。重点:熟练朗读古诗文。
难点:了解各种花的花语。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植物在供给人类氧气、食物的同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朋友。让我们去了解生活中的花草吧!
二、教学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4.解释短文的意思。
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海棠被看作化中神仙,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梅花冰肌玉骨,傲然清奇。兰花清香无比,菊花高雅不俗。竹子被誉为有气节的君子,松树被比作傲然不媚的大臣。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屈轶草能分辨奸佞小人。
三、总结
让我们去认识花草,做他们的朋友吧!
四、拓展
你还知道那些花的名称?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反思: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精卫填海》
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
重点: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难点: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 教具准备:挂图、头饰 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出示挂图: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师: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孩子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投进大海里?(小石子和小树枝)
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指板书)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女儿去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变成了一直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石子和树枝)。
5.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如果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生发言)
三、总结:
大家为精卫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精卫一定很感谢大家,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反思: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并能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
《大禹治水》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具准备:大禹的资料。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2.板书课题,指名读。3.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4.解释短文的意思。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了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
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大禹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三、总结
大禹一心为百姓造福,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反思:学生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第二篇: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三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
一、教学内容: “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和“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二、教学目标: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三、教学重难点:
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四、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及课本等
五、课时分配:
每课一课时
六、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学习习惯有待加强,需从各方面对本科知识进行补充和充实,但个别学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对此认识不深,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
七、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探究、合作等
八、教学措施
1、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习新知。
3、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九、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进度安排: 2015年3月—7月
二、教学措施:
1、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习新知。
3、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人之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古筝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五、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
(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拓展升华。
六、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讲一讲。)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古筝配乐讲故事,在讲的过程中简介孟子及“子”的含义)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4.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第二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杨)(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古筝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把老师当作家长,师加以引导与鼓励,)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自羲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段三字经
2、知道中国的古代史,了解中国历经的几十个朝代 3能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背诵.4知道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5通过搜集资料、诵读和说故事比赛,积累相关历史掌故,提高学习兴趣。
6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修身、立德、处事等方面的道理。
7帮助学生辩证看待《三字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二、学文晓理
三、扩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下中国从古至今的朝代,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我们中国一共经历了多少朝代?
(二)学文晓理:我们中国历史上哪朝接哪代,每一朝代有几个皇帝、多少年的历史,哪位同学能一下子数出来?
1、请学生自读本段三字经
2、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3、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三)扩展活动:
1让学生按照三字经的内容做卡片,利用这些卡片来加强学生的背诵.2让学生查一下自己感兴趣的朝代的资料,小组汇报.昔仲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段三字经
2、知道中国的古代人物刻苦学习的故事 通过搜集资料、诵读和说故事比赛,积累相关历史掌故,提高学习兴趣。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修身、立德、处事等方面的道理。帮助学生辩证看待《三字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有所作为.四、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囊萤夜读》《闻鸡起舞》的故事吗?
(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讲一讲。)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古筝配乐讲故事,)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4.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第三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小结,可见,刻苦学习,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深化课文内容,提高认识。
1、听映雪囊萤的故事(幻灯演示)。
提问:孙康和车胤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是怎样学习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什么精神?
小结:古人孙康和车胤家境非常困难,连照明的条件都没有,但是,他们并没放弃学习,而是想尽办法,创造条件学习。他们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古人相比,我们今天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么好的条件,刻苦读书,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老师赠送格言。
1、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2、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
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诵读《师生》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师生》,演译《师生》,领悟《师生》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
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今天我们学习《幼学琼林.》里的师生,你们猜猜“师生”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师生》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2、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4简介杨震 贺循 苏章 游杨的故事, 5 学生默读师生这段话的意思.6教师讲解立雪程门的故事.7同学们,你知道该怎样尊敬自己的老师吗?(学生交流)
二、交流方法 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师生》?
(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
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三、课堂拓展 深化认识。
1、你想对老师说一句什么话?请把这句话写下来.2、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就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花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花木》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花木这段文字
2连线.3你还知道那些花的名字?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来.4背诵花木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借助课文提供的卡片读懂课文的原文.二 教学重点:
能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三 教学难点:
背诵《大禹治水》,并理解故事的意思.四 教学过程:
1说说看读原文以及诗歌,你明白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我知道了大禹在怎样一种情况下决定去治理洪水,那么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说说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说说大禹为什么会三过家门而不入? 3你来说说看你知道了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4我们来看看大禹治水的结果。
经过13年的辛勤劳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5背诵《大禹治水》的诗歌.6对照诗歌来理解原文的意思.五 教学拓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去学习“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精卫这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你们想知道精卫是怎样填海的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对照卡片读原文.听读。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听准字音,听清故事内容。三
四
多种形式,读通课文。1 师带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听读不认识的字)2 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并进行评议)3 开火车读课文。感情朗读、感知感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精卫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2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五 课外延伸、拓展想象。学了这个神话故事,你将如何评价精卫呢?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第三篇: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第二单元
名人长廊
孔子
1、万世师表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生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熟练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熟练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对孔子生平进行了解。
教具准备: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孔子吗?说说你对孔子的哪些了解?
二、学习新课:
1、教师阅读《万世师表》,学生想一想这段文章的意思。
2、学生练习读,并读一读解释。
3、教师结合《万世师表》,介绍一下孔子的成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山东曲阜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从十五岁开始发愤学习,长大后游说各国,修学从政,晚年致力于教育,深受世人的尊崇和爱戴,被誉为“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
4、学生再度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5、听孔子故事,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三、课后拓展:搜集孔子的故事。
补充资料: 孔子学琴
众所周知,孔子是位大大的教育家,可他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既会唱歌,又会弹琴作曲。他在与人一同唱歌时,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请再唱一遍,自已洗耳恭听,然后再和一遍。他的教育方针并不是培养一些死读书的呆子,而是一些全面发展的英才。
孔子曾跟师襄学琴,某天师襄交给他一首曲子,让他自已练习,他足足练了十来天,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师襄忍不住了,说“你可以换个曲子练练了。”孔子答到“我虽然已熟悉它的曲调,但还没有摸到它的规律”。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又说:“你已摸到它的规律了,可以换个曲子练了。”不料孔子回答“我还没有领悟到它的音乐形象哩。”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发现孔子神情庄重,四体通泰,好似变了人样。这次不待师襄发问,孔了就先说道:“我已经体会到音乐形象了,黑黝黝的,个儿高高的,目光深远,似有王者气概,此人非文王莫属也。”师襄听罢,大吃一惊,因为此曲正好名叫《文王操》,而他事先并未对孔子讲过。
孔子也可说是一流的音乐鉴赏家,《韶》相传是尧舜时的乐舞,孔子在鲁国一直没有机会听过,后在齐国的某次宫庭宴乐中终于欣赏到了,孔子完全被这庄严肃穆的音乐迷倒了,以至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 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 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 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 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孔子改错
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学生周游各地,讲学传道。一天,他们来到朐阳山下.师生们下了马车,子贡在前,孔子随后,子路、颜渊等几个学生也都跟着登山。孔子一鼓作气攀到山顶,向东一看,只见天连水,水连天,一望无边,好大的海哟!这时,天空中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迎面扑了过来。子路大声叫道:“糟了糟了,到哪儿躲雨呀!”只见一个老渔民,左手提着渔网,右手拿着渔叉,肩后背着渔篓,腰间系着葫芦,迎着他们走过来,边走边说:“不要慌,跟我来!”
老渔民把孔子和他的学生领进了一个山洞。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民藏渔落脚的地方。孔子觉得洞里有点儿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诗兴大发,不由地吟诵起来: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老渔民听了这两句诗,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孔子问:“怎么不对呢?”老渔民说:“'千层浪','万点坑',都不妥当。难道海水波浪滔滔只有千层,沙滩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孔子有心听听高见,急忙问道:“老兄弟,你看怎么改呢?”老渔民说:“最好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对不?” 孔子一听,心服口服,正想赞叹几句,不料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民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老渔民也火了,厉声问道:“谁是圣人?”子路指着孔子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就是孔夫子、孔圣人!”孔子阻止道:“子路,不可傲慢!不可无礼!”老渔民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小伙子,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事事都比别人高明啊!”孔子把学生招拢在一起,严肃地说:“我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说完,顺口吟出小诗一首: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从这以后,山里人就把朐(qu)阳山改名叫孔望山了。
升堂入室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在40多年 的办学中,共招收了3000多名弟子,其中著名的弟子有72人。子路 便是72名弟子中的一个。子路向孔子表示,我像一根笔直的竹杆,生来可做一支好箭。还 读书干什么。孔子开导他说,读了书就有了学问,好比在竹箭尾部装 上羽毛,前面又安上锋利的金属头,这样箭就更有用了。子路听孔子 说得很有理,便拜孔子为师。有一次,子路在孔子家里弹瑟。他人很刚勇,弹出的声音也像打 仗一样充满着杀气。孔子是主张“仁”和“中庸之道”的,自然觉得这 声音不平和,不满意他说:“他为什么要在我家里弹瑟呢?”孔子的弟 子听了老师这话,琢磨出这是老师对子路弹瑟作的不好的评论,对 子路的看法顿时有了改变,言语中有些不尊敬。孔子知道后,就对大 家解释说:“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他已 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只是没有达到高深的境地。”
孔子的故事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冉有曾告诉过孔子:“不是不喜欢你讲的道理,就是实行起来力量够不上呢。”孔子说:“力量够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来,也还罢了;可是你现在根本没想走!”这就是冉有的情形。子路不然,子路是个痛快人,孔子曾说他三言两语就能断明一个案子。有一次,孔子开玩笑地说:“我的理想在中国不能实现的话,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着我的准是仲由了。”子路当了真,便欢喜起来。孔子却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没有什么可取的了!”这就是子路的脾气。孔子对他们说的话,都是对症下药.孔子对其他弟子也同样有中肯的批评。颜渊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为颜渊太顺从他了,便说道:“颜回不是帮助我的,因为他对我什么话都一律接受!”又如孔子是主张全面发展的,如果单方面发展,他认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种用处的器具了,所以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样。”可是子贡就有陷于一偏的倾向,所以他就批评子贡说:“你只是个器具啊!”子贡问道:“什么器具呢?”孔子说:“还好,是祭祀时用的器具。”意思是说,从个别的场合看来,子贡是个体面的器具,却没有注意到全面的发展。
孔子注重启发,他善于选择人容易接受的机会给予提醒。他说:“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也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譬如一张四方桌在这里,假使我告诉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但他一点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其余的三只角也是方的,我就不会再向他废话了。”
孔子又往往能使人在原来的想法上更进一步。子贡有一次问道:“一般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不够。”子贡又问:“那么,一般人都不喜欢这个人呢?”孔子说:“也不够。要一切好人都喜欢他,一切坏人都不喜欢他才行。”
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虚心的榜样来教育弟子。他曾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什么的,我不过是喜欢古代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勤恳、很不放松地去追求就是了。”又说:“三个人一块儿走路,其中就准有我一位老师。”还说:“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有人来问我,我也是空空的。但我一定把人们提的问题弄清楚,我尽我的力量帮他思索。”
2、为人处事的准则——孔子语录
教学目标:
1、阅读并领会孔子语录。
2、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学重点:阅读并领会孔子语录。教学难点: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他有很多的至理名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学习新课
1、学生练习阅读四句孔子名言。
2、说说名言的意思。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释: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释:聪明而好学,不以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解释: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自己要想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帮助别人事事行得通。
三、你们还知道孔子的那些名言?全班交流。
出示孔子的一些名言: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佞,损矣。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孟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孟子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2、背诵、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课文的背诵和思想内容的理解。
2.难点:理解《,孟子.》中的儒家思想并能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欣赏孟子格言,体会孟子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孟子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你能用孟子的话说说什么是“大丈夫”吗?
2、有感情的朗读孟子格言!
3、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知道的向大家讲一讲。
4、补充资料:
孟母三迁
孟子长到可以满地乱跑的时候,就到村外坟地跟野孩子们追逐嬉戏,还拿着个小火铲东挖西挖,表演筑墓埋棺,很有才艺。他妈妈不高兴了,觉得有失斯文,带着这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搬了家,到农贸市场围墙外租房子住。
于是孟子学习商人的样,讨价还价,喧嚣热闹。孟妈妈怕孩子染上锱铢必较(念资珠必较)的市侩习性,又赶紧搬家,到政府公立学校旁边去住。这儿天天有一帮傻乎乎的人学习揖让进退,摆弄俎豆祭器(俎,念祖,案板子。豆是盛放篮子),都是软弱无力的儒生,在演习礼仪。孟母忐忑不安的心总算踏实下来了。儿子终于可以浸染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和循规蹈矩的本领了。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桑 梓” 的 由 来
----孔孟桑梓--邹城,“桑梓”是指故乡的意思,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
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在孟庙亚圣殿东侧就有这么两棵古老的树,桑树和梓树,据说是孟母当年种下的,孟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见识,善于教子的伟大女性,孟子非常孝顺和尊重母亲,在他周游列国期间,不管身在何 地,总会想起故乡的桑树和梓树,想起母亲。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五国攻秦的那一年,公元前318年,与急遑遑的士兵擦肩而过的,是一个五十出头的老书生,脸上沾着灰尘和汗水,从西向东,去负海之国——齐国找事做。这个老书生就是儒家的“亚圣”孟子。我们说说孟子的故事。
民本思想的先声—孟子的格言
【教学目标】
1、背诵、摘录文中格言,积累名言警句。
2、学习文中所阐述的道德观念、内省的修养方法、民本等思想内容。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提高道德行为修养。
4、学习古人的学习方古人为人处世的方法,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品德修养。
5、感受孟子子的光辉人格魅力。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课文的背诵和思想内容的理解。
2.难点:理解《,孟子.》中的儒家思想并能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教学准备
示范朗读磁带等资料。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
师:介绍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宣扬“仁政”、“王道”,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崇拜的偶像,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
《孟子》共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篇又都分上、下两篇。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是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明清科举考试八股文,题目都来自《四书》。
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宣扬“仁政”、“王道”,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崇拜的偶像,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
二、朗读与背诵
1、听读朗读录音,扫清语言障碍。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师范读
3、学生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3)处理好轻重,把握好重读与轻读(4)注意语速、语调等,做到声韵和谐。
三、理解与感悟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1)学了这篇课文,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何为“大丈夫”及应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2)由学生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五、熟读成诵,加深对孟子人格的了解。
六、布置作业
查阅有关的资料,找到自己喜欢的故事于同学排练。
晏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晏子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2、熟读短文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1、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欣赏《晏子使楚》,体会晏子的性格特点。
3、读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晏子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晏子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2、有感情的朗读《晏子使楚》,然后把这个故事完整的降下来。3、查阅资料,了解晏子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把你知道的晏子故事,与同学交流。晏子的故事
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大臣中权力最大的官),他的名字叫晏(yàn)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有一本书《晏子春秋》,专门记录了他的故事。现在介绍其中的一则。
鸟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规劝国君的一个故事。
孔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孔融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2、熟读短文。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欣赏孔融的品质,体会孔融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融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孔融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2、查阅资料,了解孔融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
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人之初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古筝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五、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
(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拓展升华。
六、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讲一讲。)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古筝配乐讲故事,在讲的过程中简介孟子及“子”的含义)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4.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第二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原文: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杨)(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4)、指读,随时正音,(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古筝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把老师当作家长,师加以引导与鼓励,)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子不学
教学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点:
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教学难点:
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曹操、孟子等)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二、讲解课文内容。
1、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2)小结: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爱的鼓励]
3、小结;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三、总结。
昔仲尼
教学目标:
1、熟读三字经。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
3、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 熟读三字经。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课
1、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你知道,这些句子里都讲了写谁的故事吗?告诉你吧,古时候的圣人孔子不但勤奋好学,还能不耻下问,向神童项橐请教。我们现在的学生,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勉励自己勤学。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用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书》;丞相公孙弘曾经用刀削去竹青,抄录《春秋》。他俩贫穷而无书,但好学不倦,终于功成名就。今天的读书人,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自己的前途。
2、彼既仕 学且勤
赵普在宋太祖时任中书令,他身居宰相高位,仍然勤奋读《论语》,我们这些还在念书的小学生,难道不该以此自勉吗?
3、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晋代人车胤幼年好学,因家中贫困,夜读无油点灯,便捉许多萤火虫用纱囊包好,悬在桌前取光读书。孙康寒夜读书无油,便到庭前映雪光而读书。二人不因贫困而废学,终
成大名。现在的学生多有父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
汉代人朱买臣家庭贫困,但他不忘读书,上山砍柴时,边走边背诵书本。隋代人李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阅读。两人勤劳而苦学,最后终成为有用之材。
三、总结。
师生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课文。
2、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3、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教具准备:幼学琼林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冰是由水生成,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学生称赞老师的教诲,可以比喻为如同坐在春风里沐浴一样;学生感谢老师的培育,可以比喻为如同仰面承受时雨的滋润一般。
三、学生讨论:你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吗?
四、总结。
花木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2、了解各种花的花语。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古诗文。教学难点:了解各种花的花语。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植物在供给人类氧气、食物的同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朋友。让我们去了解生活中的花草吧!
二、教学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海棠被看作化中神仙,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梅花冰肌玉骨,傲然清奇。兰花清香无比,菊花高雅不俗。竹子被誉为有气节的君子,松树被比作傲然不媚的大臣。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屈轶草能分辨奸佞小人。
三、总结
让我们去认识花草,做他们的朋友吧!
四、拓展
你还知道那些花的名称?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读15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教师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学习过程,指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2)学习过程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知识,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2)使学生从感情上感觉到自己在成长,知识能力也在增长,逐渐懂事,在各方面有所进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教师活动:你们听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吗?下面就请你们听一个《精卫填海》的故事吧。放课文录音。简单介绍炎帝是远古时候的帝王,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所以称中华民族为“炎黄子孙”。
学生活动:边听边记住故事的大致内容。
预设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老师带读
教师活动: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课文。
学生活动:积极举手的同学带着大家读课文,读后学生给与评价。
预设目标:听读识字。给能力强的学生一些机会。练习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学会认真听别人读。
三、初读课文
教师活动:你们想读吗?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学生活动: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预设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认读生字
教师活动:
1.提出自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学这课的生字。
2.检查生字。用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些生字呢?(在全班进行简单的检测,学生都认识的字就不必讲解了。)
3.巩固练习:生字游戏。
学生活动:
1.自学生字。(可以问别人、查字典、查书后的查字表等。)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字音字形。可以给生字组词。
3.学生当小老师,讲解难字。
4.当小老师带着大家做游戏。
预设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指导学生观察。指导示范,巡视指导书写。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特点,再找出关键笔画的位置,说说书写要领。
预设目标:能认真踏实写字。
六、巩固练习教师活动:捉迷藏
具体做法如下:将学生本节课中要求认的字重新放入另一篇文章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试读,找出藏在其中的字宝宝,然后试着读出这篇文章,并初步了解文章的意思。
学生活动:找出藏在其中的字宝宝,然后试着读出这篇文章,并初步了解文章的意思。
预设目标:这种游戏适合于检验学生识字的迁移能力。源于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喜欢的活动入手,把藏在文章中的字宝宝找出来,从而完成了生字的迁移。
七、作业
写生字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发挥想象力,想象精卫和大海对话的情景。
3.结合自己的想法评价精卫填海行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教师活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活动:《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精卫是炎帝的女儿变成的一只小鸟,为了填平大海,她每天衔石头和树枝。
预设目标: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味课文
教师活动:请你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精彩?
指导朗读,理解词义。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愤怒”就是很生气的样子。
“坚定”就是下了决心,一定要做到。声音要重一些,表现出精卫的坚定。
分角色朗读。
预设目标: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
以读来体会、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愤怒、坚定。使本来难懂的词语,在朗读的体验中领悟到了,比起查字典解释的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三、体验课文
教师活动:刚才大家把大海、精卫的语气读得很精彩,我想如果我们再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和想象,肯定能表现出大海和精卫,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学生表演。
预设目标:继续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在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由发挥,创设情境,体验角色,对精卫填海坚定的信念理解得更为透彻。
四、反思课文
教师活动: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大海和精卫这两个角色,你欣赏谁呢?
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勇敢善良,又欣赏大海的宽广美丽,为人类造福。
如果你是善良的精卫运用你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
学生活动:展开小小辩论会。
预设目标: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对作品的理解。
五、课外延伸
编新“精卫填海”。
预设目标:课内外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写作能力。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大禹治水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万世师表》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生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熟练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熟练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对孔子生平进行了解。教具准备: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孔子吗?
二、学习新课:
1、教师阅读《万世师表》,学生想一想这段文章的意思。
2、学生练习读,并读一读解释。
3、教师结合《万世师表》,介绍一下孔子的成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山东曲阜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从十岁开始发愤学习,长大后游说各国,修学从政,晚年致力于教育,深受世人的尊崇和爱戴,被誉为“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
4、学生再度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5、听孔子故事,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三、课后拓展:搜集孔子的故事。
《为人处事的准则——孔子语录》
教学目标:
1、阅读并领会孔子语录。
2、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学重点:阅读并领会孔子语录。教学难点: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他有很多的至理名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学习新课
1、学生练习阅读四句孔子名言。
2、解释名言的意思。
(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释: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释:聪明而好学,不以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解释: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自己要想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帮助别人事事行得通。
三、总结。
孟子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孟子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欣赏孟子格言,体会孟子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孟子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孟子是怎样上当的?
2、有感情的朗读孟子格言!
3、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晏子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晏子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欣赏晏子《晏子春秋》,体会晏子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晏子甫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晏子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2、有感情的朗读《晏子春秋》
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晏子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孔融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融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欣赏孔融的品质,体会孔融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融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孔融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4、查阅资料,了解孔融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第五篇:三年级传统文化地方备课
第一学期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011——2012学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情况比较复杂,由于大部分学生家长忙于个体经营,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心不够,养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和学习习惯,致使学生的学习水平、生活习惯等方面差异很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论语》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传统文化致使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2.养成良好品德。
五、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日期
1《人之初》(节选一)9.14——9.18 2《子不学》(节选二)9.21——9.25 3《昔仲尼》(节选三)9.28——10.2 410.5——10.9 5《师生》(节选)10.12——10.16 6《花木》(节选)10.19——10.23
7《精卫填海》10.26——10.30 8《大禹治水》11.2——11.6 9《万世师表》11.9——11.13 10为人处事的准则——《孔子语录》11.16——11.20 11《中国儒学第二奠基人》11.23——11.27 12民本思想的先声《孟子格言》11.30——12.4 13《历仕三朝的贤相》12.7——12.11 14《晏子春秋》12.14——12.18 15《才华横溢的孔融》12.21——12.25 16《爱惜人才的孔融》12.28——1.1 17复习1.4——1.8 18复1.11——1.15 19复习1.18——1.22
三年级地方第一学期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2011——2012学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
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
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子不学》
教学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点:
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教学难点:
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
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
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二、讲解课文内容。
1、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
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2)小结: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爱的鼓励]
3、小结;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三、总结。
《昔仲尼》
教学目标:
1、熟读三字经。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教学重点: 熟读三字经。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课
1、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你知道,这些句子里都讲了写谁的故事吗?告诉你吧,古时候的圣人孔子不但勤奋好学,还能不耻下问,向神童项橐请教。我们现在的学生,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勉励自己勤学。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用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书》;丞相公孙弘曾经用刀削去竹青,抄录《春秋》。他俩贫穷而无书,但好学不倦,终于功成名就。今天的读书人,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自己的前途。
2、彼既仕 学且勤
赵普在宋太祖时任中书令,他身居宰相高位,仍然勤奋读《论语》,我们这些还在念书的小学生,难道不该以此自勉吗?
3、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晋代人车胤幼年好学,因家中贫困,夜读无油点灯,便捉许多萤火虫用纱囊包好,悬在桌前取光读书。孙康寒夜读书无油,便到庭前映雪光而读书。二人不因贫困而废学,终成大名。现在的学生多有父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
汉代人朱买臣家庭贫困,但他不忘读书,上山砍柴时,边走边背诵书本。隋代人李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阅读。两人勤劳而苦学,最后终成为有用之材。
三、总结。
《师生》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课文。
2、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3、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教具准备:幼学琼林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冰是由水生成,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学生称赞老师的教诲,可以比喻为如同坐在春风里沐浴一样;学生感谢老师的培育,可以比喻为如同仰面承受时雨的滋润一般。
三、学生讨论:你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吗?
四、总结。
《花木》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2、了解各种花的花语。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古诗文。教学难点:了解各种花的花语。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植物在供给人类氧气、食物的同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朋友。让我们去了解生活中的花草吧!
二、教学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海棠被看作化中神仙,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梅花冰肌玉骨,傲然清奇。兰花清香无比,菊花高雅不俗。竹子被誉为有气节的君子,松树被比作傲然不媚的大臣。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屈轶草能分辨奸佞小人。
三、总结
让我们去认识花草,做他们的朋友吧!
四、拓展
你还知道那些花的名称?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教学难点: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 教具准备:挂图、头饰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出示挂图: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师: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孩子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精卫天天从西
山衔来什么和什么,投进大海里?(小石子和小树枝)
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指板书)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女儿去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变成了一直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石子和树枝)。
7、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如果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生发言)
三、总结:
大家为精卫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精卫一定很感谢大家,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具准备:大禹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2.板书课题,指名读。3.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了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大禹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三、总结
大禹一心为百姓造福,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第二单元
名人长廊
孔子
《万世师表》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生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熟练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熟练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对孔子生平进行了解。
教具准备: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孔子吗?
二、学习新课
1、教师阅读《万世师表》,学生想一想这段文章的意思。
2、学生练习读,并读一读解释。
3、教师结合《万世师表》,介绍一下孔子的成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山东曲阜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从十岁开始发愤学习,长大后游说各国,修学从政,晚年致力于教育,深受世人的尊崇和爱戴,被誉为“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
4、学生再度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5、听孔子故事,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三、课后拓展:搜集孔子的故事。《为人处事的准则——孔子语录》 教学目标:
1、阅读并领会孔子语录。
2、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学重点:阅读并领会孔子语录。教学难点: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他有很多的至理名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学习新课
1、学生练习阅读四句孔子名言。
2、解释名言的意思。
(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释: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释:聪明而好学,不以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解释: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自己要想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帮助别人事事行得通。
三、总结。
孟子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孟子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欣赏孟子格言,体会孟子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孟子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孟子是怎样上当的?
2、有感情的朗读孟子格言!
3、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晏子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晏子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欣赏晏子《晏子春秋》,体会晏子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晏子甫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晏子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2、有感情的朗读《晏子春秋》
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晏子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孔融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融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孔融的品质,体会孔融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融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孔融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4、查阅资料,了解孔融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