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文化备课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第一课 《三字经》
1、人之初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古筝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五、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
(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拓展升华。
六、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讲一讲。)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古筝配乐讲故事,在讲的过程中简介孟子及“子”的含义)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4.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第二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原文: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杨)(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4)、指读,随时正音,(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古筝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把老师当作家长,师加以引导与鼓励,)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2、子不学
教学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点:
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教学难点:
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二、讲解课文内容。
1、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2)小结: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爱的鼓励]
3、小结;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三、总结。
3、昔仲尼
教学目标:
1、熟读三字经。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
3、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 熟读三字经。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课
1、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你知道,这些句子里都讲了写谁的故事吗?告诉你吧,古时候的圣人孔子不但勤奋好学,还能不耻下问,向神童项橐请教。我们现在的学生,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勉励自己勤学。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用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书》;丞相公孙弘曾经用刀削去竹青,抄录《春秋》。他俩贫穷而无书,但好学不倦,终于功成名就。今天的读书人,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自己的前途。
2、彼既仕 学且勤
赵普在宋太祖时任中书令,他身居宰相高位,仍然勤奋读《论语》,我们这些还在念书的小学生,难道不该以此自勉吗?
3、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晋代人车胤幼年好学,因家中贫困,夜读无油点灯,便捉许多萤火虫用纱囊包好,悬在桌前取光读书。孙康寒夜读书无油,便到庭前映雪光而读书。二人不因贫困而废学,终成大名。现在的学生多有父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
汉代人朱买臣家庭贫困,但他不忘读书,上山砍柴时,边走边背诵书本。隋代人李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阅读。两人勤劳而苦学,最后终成为有用之材。
三、总结。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第二课 《幼学琼林》
1、师生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课文。
2、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3、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教具准备:幼学琼林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冰是由水生成,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学生称赞老师的教诲,可以比喻为如同坐在春风里沐浴一样;学生感谢老师的培育,可以比喻为如同仰面承受时雨的滋润一般。
三、学生讨论:你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吗?
四、总结。
2、花木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2、了解各种花的花语。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古诗文。教学难点:了解各种花的花语。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植物在供给人类氧气、食物的同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朋友。让我们去了解生活中的花草吧!
二、教学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海棠被看作化中神仙,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梅花冰肌玉骨,傲然清奇。兰花清香无比,菊花高雅不俗。竹子被誉为有气节的君子,松树被比作傲然不媚的大臣。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屈轶草能分辨奸佞小人。
三、总结
让我们去认识花草,做他们的朋友吧!
四、拓展
你还知道那些花的名称?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读15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教师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学习过程,指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2)学习过程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知识,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2)使学生从感情上感觉到自己在成长,知识能力也在增长,逐渐懂事,在各方面有所进步。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认识15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教师活动:你们听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吗?下面就请你们听一个《精卫填海》的故事吧。放课文录音。简单介绍炎帝是远古时候的帝王,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所以称中华民族为“炎黄子孙”。
学生活动:边听边记住故事的大致内容。
预设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老师带读
教师活动: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课文。
学生活动:积极举手的同学带着大家读课文,读后学生给与评价。
预设目标:听读识字。给能力强的学生一些机会。练习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学会认真听别人读。
三、初读课文
教师活动:你们想读吗?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学生活动: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预设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认读生字
教师活动:
1.提出自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学这课的生字。
2.检查生字。用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些生字呢?(在全班进行简单的检测,学生都认识的字就不必讲解了。)
3.巩固练习:生字游戏。
学生活动:
1.自学生字。(可以问别人、查字典、查书后的查字表等。)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字音字形。可以给生字组词。
3.学生当小老师,讲解难字。
4.当小老师带着大家做游戏。
预设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指导学生观察。指导示范,巡视指导书写。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特点,再找出关键笔画的位置,说说书写要领。
预设目标:能认真踏实写字。
六、巩固练习教师活动:捉迷藏
具体做法如下:将学生本节课中要求认的字重新放入另一篇文章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试读,找出藏在其中的字宝宝,然后试着读出这篇文章,并初步了解文章的意思。
学生活动:找出藏在其中的字宝宝,然后试着读出这篇文章,并初步了解文章的意思。
预设目标:这种游戏适合于检验学生识字的迁移能力。源于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喜欢的活动入手,把藏在文章中的字宝宝找出来,从而完成了生字的迁移。
七、作业
写生字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发挥想象力,想象精卫和大海对话的情景。
3.结合自己的想法评价精卫填海行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教师活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活动:《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精卫是炎帝的女儿变成的一只小鸟,为了填平大海,她每天衔石头和树枝。
预设目标: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味课文
教师活动:请你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精彩?
指导朗读,理解词义。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愤怒”就是很生气的样子。
“坚定”就是下了决心,一定要做到。声音要重一些,表现出精卫的坚定。
分角色朗读。
预设目标: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
以读来体会、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愤怒、坚定。使本来难懂的词语,在朗读的体验中领悟到了,比起查字典解释的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三、体验课文
教师活动:刚才大家把大海、精卫的语气读得很精彩,我想如果我们再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和想象,肯定能表现出大海和精卫,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学生表演。
预设目标:继续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在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由发挥,创设情境,体验角色,对精卫填海坚定的信念理解得更为透彻。
五、课外延伸
编新“精卫填海”。
预设目标:课内外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写作能力。
2、大禹治水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第二单元 名人长廊 第四课
孔子
1、万世师表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
2、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
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评价
教学过程: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学习礼乐(15岁)
[探究问题1]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代: 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影响:
1、孔子提出“仁”和“仁政”思想,反对暴政
2、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
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2、讲学收徒(30岁)
传承礼和仁;创办私学,广收学生
3、从政生涯(51岁)
官:鲁—中督宰——司寇
政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加强君权,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
结果:从政失败
4、周游列国
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5、献身文化
整理文化典籍
[探究问题2]孔子一生的活动集中在从政、教学、著述三个方面。试述其主要活动
1、从政:担任司寇;夹谷之会;周游列国
2、教学:”有教无类”,开辟私人办学先河;提出一系列教育思想;
3、著述:整理编辑“六经”
二、开创儒家思想
1、背景:
①春秋:奴隶制——封建制“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②孔子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创立儒家学派
2、儒家思想:
A、礼(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礼是政治概念
①礼的含义:西周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出严格规定的一套宗法登记制度。
“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②关于礼的做法: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非礼勿„„动”,从而形成西周时天下安定局面,避免春秋时天下**局面。——克己复礼
③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
B、仁(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属于伦理概念
①仁的含义: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
②关于仁的做法:“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亲为大”
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应“节用而爱人”(爱惜民力)
③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仁爱有等级
C、中庸(调整方法)——属于哲学概念
①调整对象:礼和仁
②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
a、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b、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
3、影响:
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学,西汉成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
2、孔子语录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在理解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完成熟读背诵本文的任务。
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在一堂课的各个环节中反复强化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在教学各环节衔接中对教师指令的准确把握并努力突现其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充分利用40分钟的时间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1.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了《熟读精思》中古人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老师明确:学习方法是:熟读和精思。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全班齐声背诵全文)
肯定其背诵的熟练度后引出今天将学的课文。(导入)
2.请同学们不要翻书,先放松一下脑神经,让我们先来看几幅漫画。看看画的都是些什么?比比谁的观察力最强最准确。
a.展示课件中第一幅漫画。在同学们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回答后,为该图配上相应的说明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老师示范性地带读,学生跟着朗读一遍。
b.同样的操作方法:放图---思考----回答---文字---带读---朗读(共5幅)
初步目标:
学会流利地朗读每一段文字。
3.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老师将给出每段话中生字的解释,请同学们自告奋勇起来翻译句子。(老师点评并给出规范的翻译方法,随后通过课件切换,回到相应的每张漫画,请同学们通过朗读及时巩固一遍。)
在翻译中老师需要适时补充拓展的内容: a.
古人的“学”包括哪两方面内涵?
老师明确:学分小学和大学。小学---诗辞章句;大学---修齐治平(板书)b. 为何古人会因“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而“不亦乐乎”?
老师明确:古人倡导“游学”传统。通过学识的增长道德素养的提高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并以此为乐。值得一提的是古人的“游学”有些接近于现代的学术交流。
(板书)c.
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老师明确:学而不思---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思而不学---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而会产生“罔”和“殆”的状态。(板书)
4.同学们逐句翻译和朗读得很好。下面我们把所有的画面和文字串起来,请同学们抬头看着课件和老师一起图文并茂地朗读全文。(对学生的朗读给予肯定和点评)接着再请学生在没有老师领读的情况下,独立地边看边读。(同样给予点评)
5.听了同学们流利的朗读,老师对你们的能力非常自信。下面老师要加大难度,只给同学们看图片,而隐去了文字。看行不行?
a.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先来试试?(给予表扬和鼓励)b 好。现在请全体同学一起来看图背诵。(给予表扬和鼓励)
6.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背诵的内容,结合课本,归纳一下文章教会了我们哪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第五课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今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又以《孟氏宗谱》上所记载之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较为多数学者所采用。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第六课 晏子
生平
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莱州)。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第七课
孔融
孔融简介
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建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少时成名(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后汉书·孔融传》,以下引文凡未另注明者均出自此处),开始步入仕途。中平初(185年),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因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兴平二年(195年),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这时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每多乖忤,终于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所杀。年终53岁。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悬赏征募他的文章,誉为建安七子之首,叹为“扬(雄)、班(固)俦也”(《典论·论文》)。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荐祢衡表》力荐青年才士祢衡,要求“令衡以褐衣召见”,称赞祢衡“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盛夸他“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与曹公论盛孝章书》引经据典,反复论证,从人情友道、宰相惜贤等方面讽谕曹操解救被孙权围困的盛孝章,义不容辞;至于讽刺曹丕纳袁熙妻为妾,比喻为“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与曹公书》);嘲弄曹操远征乌桓,可以把从前“肃慎氏不贡□矢,丁零盗苏武牛羊”一并查究;反对曹操禁酒,则发怪论说“尧非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难曹公表制酒禁书》)等;都可见文如其人,以才气取胜。所以曹丕论其文“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典论·论文》)。《临终诗》抒泄忠悃孤愤之情:“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风格与无名氏古诗相近。题一作《折杨柳行》(《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亦可见当时古诗与乐府五言往往相混。其六言诗3首叙汉末董卓作乱及曹操迁许史事,为咏史一类,而语言通俗,叙史简明。此外,《古文苑》载有孔融《杂诗》2首,但《文选》李善注引屡作李陵诗,真伪莫定。而其诗亦近无名氏古诗一类,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系入《李陵录别诗》。曾作《郡国姓名离合诗》分扣“鲁国孔融文举”六字,在灯谜界被尊为文人诗谜的开山作。
第三单元 名胜佳境
第八课 黄河
第三单元
名胜游踪
本组分两大部分:8.黄河包括黄河胜景、黄河号子、黄河精神、黄河颂歌;
9、五岳独尊——泰山,包括泰山美景、泰山日出、登山抒怀、泰山典故。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诗画览胜所描绘的意境;
2.指导背诵;
3.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活动广角。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
教学手段:
老师指导点拨,学生自读自悟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理解诗句大意,了解黄河名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一些名诗名句。
1.黄河胜景
教学目标:
1.熟读《浪淘沙九首》(其一),结合译文。理解诗句内容。
2.了解作者、作品、朝代。
3.了解黄河名胜。
4.背诵。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
教学措施:自读自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黄河被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了解我们的母亲河吧!
2.师范读《浪淘沙九首》(其一)
3.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通顺、流利
4.检查自读情况
5.结合译文,看懂这首诗了吗?
6.读“温馨点击”,了解有关黄河的一些知识。
7.熟读成诵。
8.拓展:
欣赏两幅黄河名胜,课下查出它们的名字。
9.课堂总结:谈谈你的收获。
2黄河号子
教学目标:
1.把《黄河船工号子》
(一)(二)读通顺
2.结合课文把它读懂
3.了解历史名人诸葛亮、周瑜
4.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
教学措施:自读自悟为主,老师点拨为辅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师简介“黄河号子”的形成
2.范读诗歌
(一)(二)
3.生试读
4.指名读,看读通顺、读正确了吗?
5.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6.欣赏温馨点击,积累知识。
7.查资料
①你还查阅到还有哪些黄河号子吗?
②哪几组黄河大桥在山东境内?
8熟读成诵并适当检查
9.课堂总结:学生谈收获
3.黄河精神
教学目标:
1.结合图画,把《公元渡河》读正确、读流利;
2.结合译文理解诗句意思;
3.了解“龙门”的传说;
4.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理解内容,熟读成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措施:自读自悟
教学过程:
1.导入“龙门”的传说,生自读P54
2.师范读《公元渡河》
3.生试读
4.检查学生读的效果
5.结合译文,理解诗歌大意
6.欣赏温馨点击,积累知识 7.学生读——背
8.课堂总结:谈收获
9.作业:
欣赏P54插图,查资料看是什么工程?下节课交流
第九课 泰山
标题:五岳独尊----泰山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让同学们走近泰山,了解泰山的过去、现在、未来。使同学们从小了解山东,热爱山东,将来投身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2、正确理解泰山的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
一.走进名胜
阅读课文一至六页,感受泰山的风景和历史意义。
简介: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前临孔子故里曲阜,背依山东省府济南,主峰海拔1545米,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泰山山体高大,形象雄伟。尤其是南坡,山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叠起,气势非凡,蕴藏着奇、险、秀、幽、奥、旷等自然景观特点。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古代历朝历代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泰山与中国的其它四座名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合称“五岳”,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誉。泰山以其壮丽的山体景观、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浑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流传于世,久负盛名。
岱庙,旧称“东岳庙”,俗称“泰庙”,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采用帝王宫城式建筑,在祠庙建筑中规格最高。其中岱庙天贶殿同北京的太和殿、曲阜大成 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它位于泰安市城区的中轴线上。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总面积为9.6万平方米,约合160余亩。庙内现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160余间,庙前有遥参亭、岱庙坊、庙内轴线上贯穿着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厚载门。东侧辅以汉柏院、东御座、东道院;西侧有唐槐院、雨花道院等。岱庙创建历史久远,据史料载,秦时已有了祭天告地的场所,汉时有了宫殿,其后历代拓建重修,屡兴屡废。岱庙不仅是帝宫神府,也是文物荟萃的地方。更为珍贵的是,岱庙内还保存着176块历代碑碣和48块汉画石像石,堪称岱庙碑林。
二.重点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借助文献资料等了解历代帝王封禅的盛况,讨论“封建帝王为什么要封禅泰山?”
答:泰山作为举世名山,很早以前就被我们的祖先开发,自古即受到人们的敬畏,古代帝王多把泰山看作是上天的力量,政权的象征,越发地神圣化。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载入史册的有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其中汉武帝七次东巡登封。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封禅泰山的皇帝是宋真宗。元明以后改为祭祀。清乾隆十一次朝拜泰山,六次登岱顶。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其统治,而泰山又因封禅告祭被抬到与天相齐的神圣高度。一座自然山岳,受到文明大国的历代最高统治者亲临封禅祭祀,并延续数千年之久,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神文化现象。
三.拓展研究
怎样理解“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泰山不仅是历史名山,也是文化名山。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系统: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家文化通过泰山历代建筑、书画石刻,以及有关泰山大量的名人题咏,各种文物古迹,而充分表现出来,使泰山成为文化名山。
四.成果展示
让学生以多种方式交流在拓展研究中获得的成果。
第四单元 艺术乐园
第十课 歇后语
教学目标:
1、认识并积累,歇后语,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2、初步掌握歇后语的特点和比喻意义。
3、能恰当地运用 歇后语说话 写话。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班上的同学兴趣爱好很广泛,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踢足球,有的练跆拳道,有的学舞蹈,还有的练乐器,大家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老师在说这段话时,用了一个歇后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歇后语。
二、讲读新课
1、读
(1)学生自己朗读课本上的歇后语。
(2)老师引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2、思
(1)学生读后,思考,这些歇后语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板书。
课件出示它的定义。
歇后语:有特定格式的诙谐语句。后一部分是主要意思所在。
3、同学们看看自己收集的歇后语是不是具有这样的特点。
学生汇报自己找到的歇后语。
4、找规律,分类别
师:书上的八条歇后语,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组,看看怎么把它们分组。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板书:
一组:1----3句,用生活现象比喻说明。
二组:4----5句,引用故事比喻说明。
三组:6----8句,采用字的谐音比喻说明。
(每一组选一句,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歇后语相关的故事和比喻意义。)
5、其它几条歇后语,同学们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学生汇报。
6、学生读歇后语。
7、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歇后语分类,汇报。
三、运用
1、教师用书上的歇后语说一段话,提醒学生注意听,有的地方需要他们的帮助。[用到歇后语的地方,老师说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
讲解:运用歇后语,有时只说出前一部分,不说后边的解释,让听的人自己去领会,显得意味深长,生动幽默。
2、练习:
(1)连线题。
(2)选用成语构成歇后语。(3)情景填充歇后语。
(课件出示)
3、学生练习说话,写话
四、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读读背背,了解了歇后语的相关知识,同学们都是春天的蜜蜂------闲不住,下去还可以收集更多的歇后语,在以后的说话和作文中恰当地运用上它,老师相信这对大家来说就是老虎吃豆芽------小菜一盘,是吗?
第十一课 民谣
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既是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
民谣可畏
在两汉历史上,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民谣,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各地风俗民情的反映,也有民众对于时事所做的道德评判,抑或借某些事件的发生宣泄积累的不满情绪。正如《诗经·将仲子》所云:“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民谣的歌词简单,琅琅上口,广为传唱,因此为各个时期的政权所重视。《后汉书》中云:“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至各州县,观采风谣。”说的就是汉和帝让人微服到民间采听民谣,掌握民众的言论与意向。实际上,民谣也就是各个时期的社会舆论及社会思潮,从中折射出的生活面是相当广泛的,构成了一幅幅反映汉朝社会情况的立体画卷。
汉初,刘邦的第四子刘长骄蹇自大,不奉法令,并图谋叛乱,后来因为事情败露而被抓了起来。汉文帝免其死罪,废除了他的王位,将他贬谪到蜀中。刘长在途中绝食而死。百姓作歌曰:“一尺缯,好童童;一升粟,饱蓬蓬。兄弟二人不相容。”汉文帝听说之后,追封刘长为淮南厉王,并让刘长的儿子刘安荫袭淮南王的爵位,给他建造宫苑。
王莽新朝末年,更始将军刘玄在灭掉王莽所建的政权后,被拥立为帝。做了皇帝的刘玄沉湎酒色,将政事委付于岳父赵萌管理。赵萌排斥功臣,却授与官爵给那些谄佞小人或奸诈的商人,自成一党,甚至有人因为烹饪手艺好,做菜对胃口就获得官爵。于是,都城长安的市井间流传着一首民谣:“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民谣传开之后,士卒离心,人心怨叛。不久,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四川有民谣唱道:“黄牛白腹,五铢当复。”在当时,公孙述在四川自立为帝,并且废止汉朝的铜钱,自铸铁钱。由于铁钱不被民众所信任,民间一时间难以流通。怨声载道的百姓,私下里以民谣表达不满:王莽称黄,而公孙述想要模仿王莽,所以称之为白;而五铢就是汉朝的货币。民谣隐含了百姓希望恢复铜钱的愿望,另外也暗指公孙述的政权不得民心,离倒台已经不远了。果然没过多久,公孙述就被东汉所灭。
东汉第九位皇帝汉质帝死时只有九岁,没有后嗣,太尉李固想要立清河王刘蒜为帝,而手中掌握实权的外戚大将军梁冀却拥护蠡吾侯刘志,最终刘志上台,为汉桓帝。汉桓帝即位不久,李固就被人陷害,死于狱中,且被暴尸于路旁,而拥立汉桓帝有功的太尉胡广封安乐乡侯,司徒赵戒封厨亭侯,司空袁汤封安国亭侯。事情传开后,京都民众唱道:“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表达了对外戚专权的愤慨,以及对于朝政颓败的悲哀。
汉桓帝元嘉年间,西北的几个游牧民族联手侵犯中原,汉室派兵拒敌,却屡战屡败,于是朝廷只得四处征兵戍边,造成了许多田亩无人耕作,从而被荒芜废弃的恶性循环。天下民谣传唱道:“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深刻地反映出了乱世之下,民生多艰的疾苦。
汉灵帝末,董卓为前将军,他的野心和凶暴天下皆知,京都流传有一首民谣《董逃歌》:“承乐世,董逃!游四郭,董逃!蒙天恩,董逃!带金紫,董逃!行谢恩,董逃!整车骑,董逃!垂欲发,董逃!与中辞,董逃!出西门,董逃!瞻宫殿,董逃!望京城,董逃!心摧伤,董逃!”整首歌也就是一个意思:看到董卓来,就赶快跑吧。
果然,在汉灵帝死后,董卓率领大军进入了京师,诛杀宦官,废掉汉少帝,立汉献帝为帝,自封为太师,把握朝政。在听说了《董逃歌》之后,董卓下令禁止传唱。后来见无法从根本上禁绝,又把“董逃”改为“董安”,改成了歌颂他的歌谣。可是不久,京城又流传另一首民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是一首拆字的民谣,“千里草”即为董字,“十日卜”为卓。意在隐讳地诅咒董卓。没过多久,董卓即为吕布所杀。
民谣的发展:
80年代台湾校园民谣兴起(最早的校园民谣是在日本出现的。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音乐大多是雅乐,曲调冗长沉闷,只有那些贵族们才有时间欣赏,学生们对此十分不满。后来,文部省根据学校没有音乐教材的情况,发动社会创作一些适合学生唱的歌。于是,反映校园生活的歌曲便应运而生了。但是,由于传统音乐的束缚,在音乐上还没有很大突破。1868年,品川弥二郎创作了一首《阿宫先生》,校园民谣的雏形便出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校园民谣热在日本走向低潮。70代中期,校园民谣在台湾兴起,并且发展迅猛。虽然二者之间没有继承关系,但都为校园民谣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台湾更是校园民谣的成名地,谈到校园民谣就不能不谈到台湾的校园民谣。1975年6月6日在台北中山堂的“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上,台湾大学学生杨弦把台湾诗人余光中怀乡的诗谱成曲子演唱,深受青年欢迎。校园民谣不但反映青年生活,而且也是对西方音乐泛滥的一种抵制。当时一位名叫李双泽的歌手在演唱会上拍案而起,喊出了“唱我们自己的歌”的口号。从那以后,台湾校园歌手佳作不断,像侯德健的《龙的传人》,叶佳修的《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都是那一时期产生的。从1974年到1980年的顶峰期,台湾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民谣,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罗大佑的《童年》。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台湾校园民谣高潮渐渐低落。大陆校园民谣的产生,最为直接、深远的影响来自台湾的校园民谣。1994年4月,一盒名叫《校园民谣Ⅰ》(1983-1993)的盒带由大地唱片公司发行,从此校园民谣有了自己的名字。以下是目前流行的一些校园民谣: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童年、大学自习室、窗外、橄榄树、在希望的田野上、采蘑菇的小姑娘、青春舞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校园的早晨、兰花草、蜗牛与黄鹂鸟、歌声与微笑、龙的传人、明天会更好、让我们荡起双桨、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小草、踏浪、我是女生、中学时代、心愿、七子之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路灯下的小姑娘、捉泥鳅、校园的小路、梦驼铃、轻舞飞扬、似水年华、青春无悔、白桦树、往事、童年的小摇车、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小芳、青春纪念册、一生有你、朋友、千千阙歌、恋恋风尘、月亮代表我的心、小白杨、一无所有、深呼吸、冷酷到底、恋曲1990、让世界充满爱、白衣飘飘、却上心头、玻璃杯、未名湖是个海洋、老屋、单车岁月、彩虹、那些花儿、完美世界、光辉岁月、最美 „„)
90年代 娱乐化广电传播(其实当中的很多大家都是听过的,可能我们没有记住它的名字,没有了解她们创作的背景或者没有把它们融入到一个体系中去思考,如果你还有兴趣去了解的化,可以去关注,如果你只是欣赏这些单只的歌曲本身的旋律,你也可以继续只是听着,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途径去发展兴趣爱好,这都不影响,因为我们已经得到了音乐带来的感动。)
台湾民谣依歌词内容为分类标准,大致可分成下列各类:
一、家庭伦理类:农业社会时期,台湾沿袭中国旧制,以农历夜,以大家庭为生活圈。家庭组织里,长幼有序,孝敬长辈,夫妇恩爱,传宗接代,培育子孙。此期间必然会产生许多叙述彼此相处情境的歌谣。如“病子歌”“做人的媳妇”“满月歌等”。
二、工作类:人们上山打猎、砍柴、出海捕鱼、下田耕作等进行各种劳动或职业上的工作时,常寓音乐于工作中,自然产生与工作有关,藉以增进效率并消除疲惫,或抒发工作忧怨的歌谣。如“耕农歌”、“采茶歌”、“牛犁歌”、“乞食调”、“江湖卖膏药”等。
三、爱情类:爱情是古今中外必然存在于男女之间的特殊默契。沐浴爱河中的男女,都会有一种向对方倾诉心声的冲动,这些传送心语的歌谣就是爱情民谣。这种情歌在台湾民谣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诸如“六月茉莉”、“桃花过渡”、“相褒歌”、“爱情哭调仔”等等。
四、祭祀类:台湾的祭祀习俗沿袭中国传统制度,在农业社会时以虔诚的敬心,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平安吉祥,多福多寿。另外,敬拜祖先是民间的优良传统,家家户户每每于长辈先逝或庆典节日,都会有祭祖仪式。这种祭祀时所用的歌谣,如“道士调”、“牵亡歌”、“抽签卜卦调”、“哭丧调”等属于这一类。
五、叙述类:台湾的叙述民谣,大致分成“叙事”、“叙物”、“叙史”、“叙人”等四类。“叙事”民谣,在于针对社会现象之良痞,加以褒贬。如劝诫酒色的“修成正果歌”,民间贬恶善的“劝世歌”,讽刺日本人的“人插花、你插草”等均是。“叙物”民谣则在描述日、月、山、穿、动植物、地方、器具、自然景致等,如“台北调”、“台湾地名歌”、“台湾产物歌”、“时令歌”等。“叙史”民谣指的是叙述历史故事和民间传奇的民俗歌谣如:生性凶恶蛮悍的蔡牵,于海上作乱时,南部流传着“你较野蔡牵”之民谣。此外,“郑成功开台湾”、“陈三五娘”及“雪梅思君”等均属这一类。“叙人”民谣则以人为对象,这类的民谣不多,如“阿艺娟,真正贤”、“黑面祖师公”等。
六、趣味类:喜乐形之于色,而咏成歌,为之趣味歌。它包括人们工作之余,欢聚一堂用以助兴的欢乐歌及趣味横生的滑稽歌等。这类民谣如“食新娘茶四句联”、“饮酒歌”、“猜拳歌”、“嫁歌”等等。
七、童谣类:指的是儿童生活中用以哼唱的歌谣。就内涵和意识上而言,童谣的想象,意趣均异于普通民谣,宜另归类。台湾童谣依其内容之不同又可成游戏歌、幻想歌、摇篮歌、趣味歌、叙述歌等类。
第二篇:传统文化备课
第二单元 人物长廊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恶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姜尚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姜尚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姜太公是怎样出山的?
2、让我们再去读一读有关姜太公的书,领略他的远见卓识吧!
3、在班上开个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姜太公的故事。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学生对他的了解比较多,学习起来吧较容易。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管仲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管仲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管仲的话既精彩又好记,试着背一背。
2、你对“终身之计,莫若树人”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在小组内谈一谈你的看法。
3、再去找一找资料,谈一谈你对管仲的了解。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他的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比较陌生,所以事先让学生收集资料,先了解一下。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孙武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孙武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搜集孙武生平资料,在小组内开个交流会。
2、《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你最喜欢哪一篇?
3、从《孙子兵法》中选取一段,同学们合作演一演,重现孙武精神。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男学生比较熟悉,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战略,学生的兴趣比较高。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司马迁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司马迁受了这么大的磨难,还写出了《史记》,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2、你对司马迁还有哪些了解?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吧!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了解司马迁的为人,使学生明白遇到困难,要坚强面对。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苏武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苏武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你还想了解苏武在北海的情况吗?那就赶快读读《苏武传》吧!
2、把你知道的苏武的故事讲给同学和家长听。
3、你还知道哪些有气节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四、成长阶梯。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学生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因此教学比较容易,关键是情感教育。第三四单元 教材分析:
在“名胜游踪”里,我们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的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4)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5)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与同学合作,尝试进行文化名胜游览和当地传统文化考察活动。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第三单元 名胜游踪 济南
泉城济南 1课时 佛教名山——千佛山 1课时 名泉之冠——趵突泉 1课时 泉城明珠——大明湖 1课时 崂山
海上名山 1课时 崂山名瀑——龙潭瀑 1课时 第四单元 第对联
妙联集锦 1课时 读书名联 1课时 成语
成语探源 1课时
成语诗画
11、泉城济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文章读通顺。
课时
2、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3、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教学设想
以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为主,教师适当讲解为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存在理解差异;加强阅读背诵积累拓展,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指导学生学会应用。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旅游?你知道哪些旅游城市?听说过济南吗?你对济南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看看济南有多美,看看济南有哪些旅游景点。板书:泉城济南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两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2、活动广角: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呢?小组内交流。
五、成长阶梯:
1、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2、学习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济南 落日天边见二峰,平临湖上出芙蓉。西来水竇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2、佛教名山——千佛山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设想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渎自悟,在解决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感悟和心得,解决问题,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最后巩固本课知识,背诵、拓展。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说过千佛山吗?你对千佛山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佛山,看看千佛山有多美。板书:佛教名山——千佛山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简介千佛山。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千佛山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千佛山的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请听这幅对联:“秋水一湖,满贮五三烈士血;佛山万仞,可作国耻纪念碑。” 理解这幅对联的含义。
五、成长阶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千佛山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千佛山的哪一些著名景点?
3、有机会亲自去爬一爬千佛山,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4、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板书设计: 千佛山 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登临记晚秋,几案与云平。
3、名泉之冠——趵突泉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设想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渎自悟,在解决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感悟和心得,解决问题,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最后巩固本课知识,背诵、拓展。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说过吗趵突泉?你对趵突泉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趵突泉,看看趵突泉有多美。板书:名泉之冠——趵突泉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简介千名泉之冠——趵突泉。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趵突泉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的趵突泉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五、成长阶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趵突泉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趵突泉的哪一些著名景点?
3、有机会亲自去趵突泉看一看,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4、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4.泉城明珠—大明湖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泉城明珠大明湖介绍;位于济南市中心偏东北处,公园面积八十六公顷(1290亩),其中湖面四十六公顷,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三。湖水来源于城内的珍珠泉、濯缨泉、王府池等诸泉,水源充足,有“众泉汇流”之说,平均水深两米,最深处约四米,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大明湖历史悠久,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其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唐时又名“历水波”,宋代称“西湖”。宋时著名文学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了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大明湖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的大明湖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五、成长阶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大明湖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大明湖的哪一些著名景点?
3、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诗每一句话的含义理解的不够好,学生交流之前教师可以提前指点一下,或提示一下,这样什么也不说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掌握不了。
崂山----海上名山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素有“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位于黄海之滨,主峰1133米,它拔海而立,山海相连,雄山险峡,水秀云奇,自古被称为“神仙窟宅”“灵异之府”。齐记中亦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记载。昔日秦皇汉武帝登临此山寻仙,唐明皇也曾派人进山炼药,历代文人名士都在此留下游踪,号称“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崂山道士更是闻名遐迩。山上奇石怪洞,清泉流瀑,峰回路转。人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崂山,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名胜景区之一。进崂山可分为中、南、东三线,其景色各异。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把你知道的有关的崂山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五、成长阶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崂山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崂山的哪一些著名景点?
3、有机会亲自去崂山看一看,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4、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诗每一句话的含义理解的不够好,学生交流之前教师可以提前指点一下,或提示一下,这样什么也不说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掌握不了。
崂山名瀑——龙潭瀑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 崂山八水河中游,于百尺悬崖飞流直下,喷珠吐玉,状如龙舞,故名“龙潭瀑”。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见底。山雨过后,洪涌瀑注,飞腾叫啸,蔚为壮观。
北九水
白沙河上游河流,因山有九折,水有九曲得名。以北九水疗养院“九水界桥”为界分内九水外九水。“九水明漪”为崂山十二胜景之一。源于巨峰北麓之水,流入峡谷,一路群峰竟秀,万木争荣,佳景迭出,美不胜收,故有“九水画廊”之美誉。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五、成长阶梯
1、你还能说出崂山的哪一些著名景点?
2、有机会亲自去崂山看一看,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3、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教学反思
学生对诗每一句话的含义理解的不够好,学生交流之前教师可以提前指点一下,或提示一下,这样什么也不说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掌握不了。
妙联集锦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白对联的由来及妙趣。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艺海拾贝,体会对联的妙趣。交流你喜欢的对联,并说出它妙在什么地方。
二、品读温馨点击,对对联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活动广角:
1、把这些对联读几遍,同桌试着对一对,一定很有趣。
2、讲出下面对联中包含的七个人物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如果讲不出就去请教别人或查找资料。
四、交流学习心得。
五、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阅读上,知识积累上需要加强。
读书名联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白古往今来有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联。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艺海拾贝,体会这些读书名联。交流你喜欢的对联,并说出它妙在什么地方。
二、品读温馨点击,对读书名联的来历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活动广角:
1、同桌比一比,看谁能先把这组名人读书联背下来。
2、自己动手把这些对联做成书签。
3、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副作为座右铭。
4、你能看出以下两副对联是哪种商店的吗?请你也去抄录所在社区、街道商店的对联,和同学们评一评哪副写得最好,也可以试着写一副。
四、交流学习心得。
五、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阅读上,知识积累上需要加强。
成语探源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各种来源。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艺海拾贝,对照书边的注释体会文章的意思。读后你有何感想?快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二、阅读温馨点击,知道什么是成语?它的来源有哪些?阅读成语故事有什么好处?
三、活动广角
1、把“指鹿为马”这个历史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试着用一用这个成语。
2、下面这些成语都来源于史书上有记载的历史故事,你知道这些故事吗?不清楚的你去查阅一下资料。
3、下面这些唐宋诗句,都与成语有关,你能写出这些成语吗?
四、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阅读上,知识积累上需要加强。
成语诗画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根据成语故事来为成语配上图画。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艺海拾贝,体会书上为成语配画的方法。看后你有何感想?快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二、阅读温馨点击,知道“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来源及有关它的知识。
三、活动广角
1、读一读、演一演“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故事,并查阅一下它的来源。
2、你知道下列成语故事吗?能从中选一两个给它配上诗或画吗?
3、搞一个成语大接龙的比赛,看谁的龙最长!
四、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阅读上,知识积累上需要加强。
第三篇:传统文化备课
硕鼠•魏风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硕鼠》的意义及要表达的中心。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硕鼠》原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介绍《诗经》及《魏风•硕鼠》。
四、活动广角。
1、背诵《硕鼠》这首诗。
2、说一说你对《诗经》了解多少。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同桌交流。
黄鸟(《秦风》)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鸟》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了解这是一首挽歌,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用这样的句式来写首小诗。
2、古代人奉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认为这处观点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和组内评价。
买椟还珠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买椟还珠》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1、了解《韩非子》这部书的作者及内容。
2、体会书中故事的教育意义。
四、活动广角。
1、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2、和你的朋友一起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
五、成长阶梯。做好自我评价。
曾子杀猪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曾子杀猪》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了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活动广角。
1、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吧。
2、读读方框中的文字,从中受教育。
五、成长阶梯。
填写好三个项目。
塞翁失马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塞翁失马》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谈谈你取得好成绩时或得到老师的表扬时是怎么做的?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呢?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后羿射日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后羿射日》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
1、我们的祖先真是了不起!你若喜欢这个故事,就把它讲给你的家人听。
2、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读后有什么感想?与同学交流一下。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千金求马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千金求马》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二、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在小组里谈一谈,你如何评价这位内侍的做法?
2、想一想,如果你是这位国君,你还有什么办法得到千里马?
3、把你知道的益智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赵威后问齐使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赵威后问齐使》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查阅资料,思考一下,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君王与人民谁的作用大?是谁创造了人类灿烂的文化?
2、与你的小伙伴一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助周围有困难的人。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楚王获此二人后,如获至宝,把它们安顿在养(今河南沈丘县东南),同时还为他们筑城,并取夷(城父)与胡(均在养之东)的土地给二公子,作为他们的封邑。吴王阖闾十分清楚,楚国此举的用意是想利用二位公子,把养作为牵制吴国的战斗据点。阖闾以孙武为将,下了攻克养城的决心。这一仗是孙武初试兵锋的一场战斗,因此,孙武在战前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孙子认为,养邑一战,阖闾目的一方面是要擒杀掩余和烛庸二公子,剪除自己政治统权的隐患;另一方面还在于消灭淮水北岸的楚军势力,为日后破楚扫清障碍。因此,孙武向阖闾提出了“肆楚疲楚、攻克养城”的战略方针,在战术实施时,孙武将吴军分编成三支劲旅,先以第一军兵力佯攻伐夷,在佯攻不克后,吴军便兵锋一转,南下渡过淮水,直驱500余里,攻打潜、六二地;当楚军的增兵即将到达时,吴军便撤退待命,不与楚军正面冲突。楚军见吴军撤走,便将部队驻扎在南冈(令安徽潜山县)。孙武这时调动他的第二军人马沿淮水而上,疾行军数百里直扑楚之战略要地弦邑。当楚军即将赶到弦邑时,孙武便命部队撤退待命。由于吴军的两支部队成功地调动了敌军,使楚军疲惫不堪,士气低落。这时,孙武才命令吴军的第三军实施了攻克养城的战斗。吴军一举攻下养城,擒杀了二公子,胜利地结束了这场战斗。这时的阖闾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想要一鼓作气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但孙武认为这样做不妥,便向吴王进言道:“楚军乃天下劲旅,非徐国和钟吾国所能比。我军巳连灭二国,人困马乏,军资消耗甚大,不如暂且收兵,蓄精养锐,再待良机。”吴王听从了孙武的劝告,下令班师。这次战役的胜利为吴以后大举攻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吴军回国后,孙武一面命令军队抓紧时间休整、训练,一面与伍子胥等人一起商议如何对付吴国背后的越国。越国是楚国的盟国。在公元前544年,越国便开始参加以楚为首的攻打吴国的战争,三十多年来,只要楚国发兵攻吴,越国便总是出兵配合、呼应楚国的行动。因此,吴国君臣都十分清楚,越国将是吴国争夺霸业,攻克楚国的劲敌。公元前510年,阖闾为早日制服越国以消除日后攻楚的隐患,决定伐越。战前,阖闾派人去越国下书越王允常,希望越国站在自己一边,从吴伐楚,但越王允常拒绝了。同年,根据当时星象学的测定,天上的岁星恰好与地下的吴越两个相呼应,这种岁星与国家呼应的现象表明,两国都可受到天命的保佑,但是二国中如有谁先动兵,就会反受其害。鉴于此,吴王阖闾对是否用兵伐越举棋不定。这时,孙武以全朴素的唯物论思想批驳了天命观。孙武指出:“明群贤将,所以动而胜,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心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孙武的观点,得到了吴王的认可。于是,阖闾、孙武,伍子胥等一同率领吴军攻入越国境内,大败越军,吴军的胜利,使越对吴的威胁减少到了最低程度。
司马迁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司马迁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司马迁受了这么大的磨难,还写出了《史记》,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2、你对司马迁还有哪些了解?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吧!
四、成长阶梯。认真填写好,与同学讨论。
司马迁资料: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87年,48岁终。现司马迁墓祠,在韩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镇南门外,位于黄河西岸的梁山东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苏武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苏武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苏武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你还想了解苏武在北海的情况吗?那就赶快读读《苏武传》吧!
2、把你知道的苏武的故事讲给同学和家长听。
3、你还知道哪些有气节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四、成长阶梯。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苏武相关资料: 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中国中西部陕西西安)人,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父亲苏建,曾经几次跟随名将卫青北击匈奴,后来做过代郡太守。当时的官僚制度规定,父亲做官的,其子可以先从品级较低的郎官入仕做官。苏武也是先任郎官,然后逐步升迁。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由于匈奴的缑王谋划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顺汉朝,而汉朝的副使张胜牵涉在内,苏武也受牵连。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后来,昭帝即位后,汉朝和匈奴和亲,汉朝要匈奴送还苏武等使臣,但单于却慌称苏武等人已经死去。后来,汉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单于只好把苏武等九人送还。苏武在匈奴的时间很长,前后共有十九年。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 桑弘羊被人控告谋反,苏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来关系很好,加上他的儿子也参与其中,苏武被罢官。昭帝死后,苏武因为参与了拥立宣帝,被赐爵关内侯。
第四篇:传统文化备课
地方课程备课
(传统文化)
年级:五年级
姓名:
时间:2014年9月
诗经
硕鼠
教学目标
1.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4.熟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2.熟读并背诵。
教学时间9月1日-9月19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板书“鼠”,齐读,思考: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师在“鼠”字前加上“硕”字,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
猜想题目的意思。(大老鼠)
二、新授:
(一)师范读,生听清字音,体会诗中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二)生自渎,借助注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
(三)指读,生生互评。
(四)默读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三章结构上非常相似,句子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重章、叠句、四言),只有几个词不同。师总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五)、学生自己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这篇诗经在讲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逐句理解。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黍”:黍子,一种粮食;
“无”通“毋”:不要,不。
B、将第一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生:大老鼠大老鼠,别在吃我的黍子。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女”通“汝”:你。
“贯”:侍奉。
B、讲解句式:
“莫我肯顾”:应为“莫肯顾我”(宾语前臵)
C、将第二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三年侍奉你,都不愿意对我照顾。
(3)“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适”:舒心;
“逝将”:发誓要。
B、将第三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的地方。(4)“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爰”:才,才能。
B、将第四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舒心的地方,舒心的地方,才能得到我的住所。
3、再读,边读边试着理解整句话。
4、背诵此段内容。
(七)、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二、三段。
用学习上段的方法,学习二、三段内容。
(八)、汇报,师适时点评。
(九)、全班齐读全文,背诵。
(十)、思考:诗中的硕鼠是不是就指大老鼠?
(不是,比喻贪婪成性的统治者,运用了“比”的艺术手法。)
(十一)、讨论:从这首诗中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农民不堪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幻想美好的生活。《诗经》中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与民,不修其政,贪而喂人也。”
(十二)、古今对比,珍惜美好生活。
(十三)、齐背诵,结束全课。
黄鸟
教学目标:
1、学习《黄鸟》,体会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把握《黄鸟》中,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4、熟读并背诵。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2、熟读并背诵。
教学时间:9月22日---10月10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诗经》有关内容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回忆《诗经》有关的内容?
3、上一节课,我们学过《硕鼠》,我们一起背诵一遍。
二、导入:
师板书课题《黄鸟》齐读,思考: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三、新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黄鸟》,看看这首诗歌写什么内容?运用生什么样的手法来写的?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音注释读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
3、指读,生生互评。
4、默读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和《硕鼠》有何相同之处?
师总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5、学生自己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6、学习第一段:
这篇诗经在讲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部分。(1)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1、指名读。
2、逐句理解。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B、将第一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黄雀叽叽,酸枣树上息。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奄息。说起这位奄息,一人能把百人敌。走近了他的坟墓,忍不住浑身哆嗦。苍天啊苍天!我们的好人一个不留!如果准我们赎他的命,拿我们一百换他一个。
(2)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B、将第二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黄雀叽叽,飞来桑树上。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仲行。说起这位仲行,一个抵得五十双。走近了他的坟墓,忍不住浑身哆嗦。苍天啊苍天!我们的好人一个不留。如果准我们赎他的命,拿我们一百换他一个。
(3)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
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B、将第三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黄雀叽叽,息在牡荆树。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针虎。说起这位针虎,一人当百不含糊。走近了他的坟墓,忍住浑身哆嗦。苍天啊苍天!我们好人一个留。如果准我们买他的命,拿我们一百个换他一个。
7、全班齐读全文,背诵。
8、讨论:从这首诗中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9、古今对比,珍惜美好生活。
10、齐背诵,结束全课。
2韩非子
内容解读
前一个
内容展开讨论,启迪学生受到深刻教义,从而感受传统著作的魅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搜集查阅资料,了解《韩非子》及其作者。
2.掌握《买椟还珠》的故事内容,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寓意。3.掌握《曾子杀猪》的故事内容,以“诚信”为主题展开讨论并受到启迪。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在交流、汇报、展示中体会经典,感受经典魅力。
教学时间:10月13日---17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买椟还珠”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做个成语接龙的游戏吧。谁卡壳了是要给大家讲个成语故事。2.师:同学们,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也就是成语的出处。你知道“买椟还珠”这个成语吗?
二、掌握故事
1.师:好,我们先把这个成语写在黑板上。(板书课题)2.师:谁来讲讲这个故事?(1名同学)
3.师:同学们大体讲了故事的内容,但这个故事最早是这样记载的。(请同学们翻开书读一读)
①读准(学生自主阅读,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指名检查读。)②读好节奏。
师:你发现这篇小文与我们刚才讲的有什么不同?
师:这就是文言文,有时一个字代表一个词,一个词代表一个意思。过去就用这样的语言形式来写文章,要读明白它的意思,首先要分好句读。请同学们根据译文内容给这篇文言小故事划分一下节奏(也就是读好停顿)。
③请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好节奏停顿。
④你能看着这篇简短的小文再讲讲这个故事吗? 4.说说你对故事中郑国人的看法?
5.师:有几位同学要给我们演一演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认真看,说说你从故事中思考到什么?
三、了解《韩非子》的其它故事(提前布臵,小组合作)
1.师: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一书,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搜集到的资料吧。2.师:还有不少的成语就出自《韩非子》中的故事,下面我把课堂交给你们,展示一下你们搜集到的其它故事。
“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画鬼最易”
“买椟还珠” 采用演、讲、边演边讲等形式。
四、学习评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五、作业
“曾子杀猪”也出自《韩非子》请同学们搜集资料了解曾子其人,搜集整理古今中外的诚信故事及我们身边的诚信故事。
第二课时 “曾子杀猪”
教学时间:10月20日—24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掌握故事
1.说说你了解的“曾子杀猪”的故事吧。①指名说曾子杀猪的故事。
②请同学们根据上节课所学习的方法读文。(读准)③师生配合读好文章节奏。(读正确、流畅)④请同学说说这个小故事。(先小组内讲一讲)
三、体会故事
1.朗读故事,说说你从故事中体会到什么? 师:你对这个故事或者对故事中的人物什么看法? 师:其母曰:“特于婴儿戏而”的原因是什么?
师:不仅是曾子之妻,我们身边就有些父母这样做啊!你有没有见过、听说过或者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师:我们看曾子是怎么说的?
师:如果你是曾子之妻,听了这番话有何感受? 师:是曾子话语中的哪句话让你深深醒悟了? 2.从这个小故事中你有哪些收获思考?
3.交流曾子的资料,说说曾子其人。(学生交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四、深化认识
1.按小组交流关于“诚信”的故事。(小组汇报)
2.展示小组搜集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小组汇报)
五、积累评价 1.背诵积累曾子的话 2.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3.课下写一篇诚信小故事。布臵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3《淮南子》
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淮南子》的作品为主,此书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编写,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了诸子百家的学说,既有阐明哲理的故事,也有反映人民生活和愿望的神话故事。教材节选了“秦西巴纵麑”“后羿射日”两个故事。前者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善良,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后文是一个神话故事,阅读感受古代文化的神奇魅力。
教学目标
1.能把握、理解文章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3.了解神话故事,感受传统神话的魅力。
4.“神话故事”交流会中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想象力。教学时间:10月27日—31日 秦西巴纵麑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学生自读原文。2.教师范读原文
3.学生对照译文来读原文,了解秦西巴纵麑的这个故事。
二、温馨点击 1.了解《淮南子》
2.《秦西巴纵麑》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活动广角
1.在学校你取得了好成绩或得到老师的表扬时你是怎能做的?遇到困难时或失败时你又是如何做的呢?
2.小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困难、批评和表扬的?
四、成长阶梯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后羿射日
教学目标:了解《后羿射日》的原文及译文,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在展演交流“古代神话故事”中感受劳动人民的勇敢、智慧。了解《淮南子》著作并能对其产生兴趣。
教学时间:11月3日—7日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请同学们讲一讲“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2.读原文,学生感知原典。3.结合译文,朗读原文。
二、“神话故事”展示 1.小组展示交流神话故事。2.说说你对神话的感受及认识。3.交流《淮南子》的资料。
【教学法】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组内搜集整理的神话故事,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交流。
(教师课下了解情况,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三、评价
同学们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战国策》
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战国策》的作品为主,它是我国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也有不少故事,读来让人感悟道理。教材选取了“千金求马” “赵威后问齐使”两个故事。读来让我们感悟颇深。
教学目标
1.能把握、理解文章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3.了解《战国策》,感受传统经典魅力。4.搜集展示《战国策》的其它故事。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朗读展示,诵读积累,合作交流。教学时间:11月10—21日
第一课时 “千金求马”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并能理解文章内容。在阅积累中理解故事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在小组里谈一谈,你如何评价这位内侍的做法?
2.想一想,如果你是这位国君,你还有什么办法得到千里马? 3.把你知道的益智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第二课时 赵威后问齐使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赵威后问齐使》的原文及译文。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背诵积累。
教学时间:11月24—12月12日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查阅资料,思考一下,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君王与人民谁的作用大?是谁创造了人类灿烂的文化?
2.与你的小伙伴一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助周围有困难的人。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第二单元 名人长廊
单元内容
本单元展示了中华民族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姜尚、管仲、孙武、司马迁、苏武,学习本单元内容领悟他们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塑造正确的人生信念。姜尚
内容解读
本节内容包括两篇小文《齐太公世家》《六韬 文师》,以此了解姜尚及其治国韬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姜尚的生平及主要事迹。2.读小文从中体会姜太公的治国韬略。
3.探究学习深入了解姜尚,了解他的民本思想。教学方法:诵读,探究,学生搜集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1.结合注解了解姜尚事迹。2.读教材简洁,进一步认识人物。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姜太公是怎样出山的?
2.让我们再去读一读有关姜太公的书,领略他的远见卓识吧!3.在班上开个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姜太公的故事。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管仲
教学内容:本节包括《史记 管晏列传》《管子》中的语句。了解管仲激起探究人物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管仲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2.通过搜集阅读管子的故事,产生对管仲的敬佩之情。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交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管仲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管仲的话既精彩又好记,试着背一背。
2.你对“终身之计,莫若树人”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在小组内谈一谈你的看法。
3.再去找一找资料,谈一谈你对管仲的了解。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资料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姬姓,管氏,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孙武
教学内容:本节包括“人物剪影”对孙武的简单介绍,《孙子兵法〃某攻略》中的一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孙武的生平及主要事迹。2.读懂选文内容。
3.进一步了解孙武,查找他的资料,学生交流。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孙武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搜集孙武生平资料,在小组内开个交流会。
2、《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你最喜欢哪一篇?
3、从《孙子兵法》中选取一段,同学们合作演一演,重现孙武精神。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司马迁
教学内容:《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司马迁传》选文。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司马迁极其作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理解司马迁思想的复杂性,学习他一身正气的人品。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多媒体出示司马迁的资料。学生读文言文部分,鼓励他们熟读并背诵。教师大概讲解:司马迁,字字长,夏阳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二. 温馨点击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他的一篇名作《史记》教师补充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出示温馨点击。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合作学习这部分文言。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工具书。
2.每个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读给大家听。3.根据译文大体了解意思。
4.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看哪个组读的好,背的快。
三、活动广角:
同学们结合课下查找的资料,具体说一说司马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史记》的。鼓励学生课下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阅更多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四、成长阶梯:
结合练习进行自我评价。
五、回归总结苏武
教学内容:《汉书苏武传》的两节选文。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苏武极其《汉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了解苏武的历史状况,学习他的英雄气节。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多媒体出示苏武的资料。学生读文言文部分,鼓励他们熟读并背诵。教师大概讲解:苏武,字子卿,西汉杜陵人,汉朝政治家。
二、温馨点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苏武的故事。教师补充有关苏武及《汉书》的资料,出示温馨点击。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合作学习这部分文言。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工具书。
2.每个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读给大家听。3.根据译文大体了解意思。
4.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看哪个组读的好,背的快。
三、活动广角:
同学们结合课下查找的资料,具体说一说,讲一讲“苏武牧羊”的故事。鼓励学生课下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阅更多有关苏武及《汉书》、《苏武传》的资料。
学唱《苏武牧羊》歌。
四、成长阶梯:
结合练习进行自我评价。
五、回归总结
《名胜家境》
10、济南
教学目标:
1、认识济南的著名名胜古迹。
2、了解名胜古迹的诗句。
3、能比较形象地说出各个景点的景色。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跟着老师一起我领略泉城济南的美丽风光吧!首先我们先来欣赏几首诗。
《千佛山》(节选)、《趵突泉》、《西湖二首》(其二)
(二)温馨点击。
介绍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的地理位臵、名字的来历,以及它们的悠久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三)、活动广角:
请同学们把对这些有关景点的传说、诗句、对联讲给同学们听。
(四)拓展延伸:
能比较形象地说出各个景点的美景。板书设计: 济南
千佛山 秀丽的自然风光 趵突泉 “平地忽堆三尺雪,四时长吼半空雷 ” 大明湖 湖水清澈透明
11、《崂山》
教学目标:
1、认识崂山的地理位臵及历史。
2、认识崂山的著名瀑---龙潭瀑。
3、了解有关崂山的诗句。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再来领略崂山的秀美风光吧!首先我们先来欣赏几首诗。
《八水河玉龙瀑》 《鳌山》
(二)温馨点击。
介绍崂山、龙潭瀑的地理位臵、名字的来历以及它们的悠久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三)、活动广角:
请同学们把对崂山搜集的资料介绍给读读看。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崂山
崂山 黄海之滨 气势雄伟 山海紧错 龙潭瀑 玉龙横空 如雨似雪
12、对联
教学目标 :
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
2、学会对对联 教学过程 :
Ⅰ讲一个与对联有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Ⅱ名联欣赏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题书室
2、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林则徐
3、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北京潭柘寺联
评:“笑”、“容”二字巧妙,道出了世态人情,写出了人生众相。
4、来一口去一口,来去无损;哭三声笑三声,哭笑皆非。—清末一婚丧联
点评:用于红白喜事并至之日,精当至极。再有妙联,不妨将来。
5、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点评:第一、四、六的“朝”字读“cháo”,同“潮”,其他的读 “zhāo”,作“早晨”讲;第一、四、六的“长”字读“zhǎng”,同“涨”,其他的读“cháng”,作“常常”讲。利用了汉字的一字多义、同音假借的特点,长叠有趣,但怪而难工,非凡夫俗子所能为也。
6、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秀才联
点评:“月”字六次出现,“年”字六出以对,作联人有真功夫也。“月 圆”逢“月半”,“年尾”接“年头”,时空虽相同,意趣各自异。
7、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西湖岳飞墓联
点评:青山本无意,白铁也无情,皆因忠佞起,称幸或叫屈。何哉?拟人也。
8、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 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座佑铭联 点评:有此志,用此心,何愁区区聊斋不成.2009年央视春晚的四副对联
? 1.上联:春融百族大联欢俏春犹俏 下联:岁启九州新画卷牛岁更 牛 横批:普天同庆
2.上联:火树银花醉良宵莺歌动地 下联:国泰民安逢盛世牛气冲天 横批:四海同春
3.上联:五福临门燕哺和谐春暖意 下联:八方凝爱牛耕锦绣世情浓 横批:放飞希望
4.上联:金牛送福绿柳迎春盛景当惊世 下联:鼓乐和鸣龙狮劲舞神州并举杯 横批:祖国长青 Ⅲ 如何对对联
一、对联的上句叫上联(也叫出句)下句叫下联(也叫对句)对联的特点为:
1、字数相等。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2、词性相同。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实词里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
3、结构相对。上下联的结构要并列对并列,偏正对偏正,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
4、内容相关。上下联的意义要相互联系。
正对。上下联从两个角度、两个方面表现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互相补充,互相衬托。如: 十里春风,长安两路;千年晓月,永定一桥。
反对。上下联是相反或相对的两类事物,或者是一个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互相对照,相反相成。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平仄相合。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字是仄声,下联末字是平声。
二、对联的禁忌
忌同字。即上下联不能有相同的字。如,“科学能致富”对“艺术能修身”就犯忌。可改为: Ⅳ 练习
1、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语序有的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已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2、对出下联或上联
①勤为摇钱树 ②祖国江山娇 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亲情友情情情深
④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⑤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13、成语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地学习成语,积累成语,应用成语,提高写作水平。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们第一次见面,老师准备了一份礼物作为见面礼送给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看![课件演示:一架时空穿梭机]哇!是一架时空穿梭机,喜欢吗?这架时空穿梭机可厉害了,我们可以乘着它回到古代去,穿越一条有趣的成语廊。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准备好了吗?出发![播放音乐]可以睁开眼睛了。[课件演示:穿梭机到达成语廊]
二、活动安排:
(一)十二生肖选拔赛
师:瞧!那边真热闹,发生什么事呢?噢,原来是动物们正在举行“十二生肖选拔赛”,这个比赛要求动物们讲出含有自己名字的成语,讲得最多的就能成为十二生肖之一,但“龙、虎、马和鼠”都不会说,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适当表扬学生热心助人)
要求:(课件演示)
(1)开火车说成语,不会的立即坐下,反复进行
(2)时间2分钟
(3)其他小组帮助记分
题目:(1)写出带有“龙”的成语
(2)写出带有“虎”的成语
(3)写出带有“马”的成语
(4)写出带有“鼠”的成语
操作程序:(1)请各组长上讲台领题目,当众读出
(2)开火车说成语
(3)获胜组到黑板摘一颗愿望星
师:(小结)你们有发现带有“龙”的成语多数都是好的方面的,而带有“鼠”的成语都是表示不好的方面的吗?平时要注意归类学习成语,这样便于记忆。
(二)搭鹊桥[课件演示:鹊桥画面](8分钟)
师:那两个不是牛郎和织女吗?他们为什么发愁呢?原来今天是他们相会的日子,但桥是断开的,他们不能团聚,但只要你在空出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组成成语,牛郎和织女就能走过桥了,可是帮他们搭桥的喜鹊被难住了,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要求:(1)各小组在集体讨论后,由一位同学填写答案,书写要工整。
(2)全组同学齐读一次
操作程序:(1)同要求
(2)师操作电脑给予肯定
题目:
太阳队:一心一()气风()扬光()有作()富不()至义()善尽()不胜()
月亮队:一手遮()经地()无反()盼自()心壮()同道()久必()秒必()
星星队:一马当()见之()目张()战心()天动()大物()学多()高八()
地球队:一字千()石良()外之()气用()倍功()斤八()全其()中不()
3、师生评议答案
师:你们组能帮到牛郎和织女吗?请小组长汇报答案,正确的给予掌声。错误的其他组纠正。[课件演示:牛郎和织女相聚了]真高兴,牛郎和织女的帮助下终于可以相会了,帮助了别人,心里高兴吗?以后在生活上也要乐于帮助别人。
三、动手做,猜一猜
师:[出示剪开的图画]看,这是一些剪开了的图画,你们会拼图吗?
规则:(1)每组选四个学生进行拼图画,在四分钟内完成,完成的举手,最快的小组可加40分,第二名可加30分,第三名可加20分,第四名可加10分。其余学生讨论是什么成语,如何造句,其中一位跑到讲台,写出成语及句子。
(2)高分的两组可到黑板上摘愿望星
题目:
太阳队:对牛弹琴
月亮队:胸有成竹
星星队:火上加油
地球队:点石成金
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回到了古代的成语廊,但是时间流走了再也找不回来,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另外,我们还积累了不少的成语,课后我们还要弄清楚它们的意思,在以后的写作中要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五篇: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4《不学礼 无以立》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礼者„„自卑而尊人”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礼记·曲礼》
《礼记·曲礼》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1(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曲礼》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看演出的时候你要怎嘛做?上下楼梯时你要怎么做?
5《长者问 需辞让》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长者问„„非礼也。”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诵读《礼记·曲礼》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礼记·曲礼》。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长者问„„非礼也。”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礼记·曲礼》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与长辈说话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6《 天地民 孝尊长》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孝经·三才章》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
1)《孝经·三才章》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一、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翻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孝经·三才章》。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孝经·三才章》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打一成语)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7《 尊师长 重学礼》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礼记·曲礼》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
1)《礼记·曲礼》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一、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翻译: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尊敬师长,见到老师有礼貌,听老师教导。
8《三人行 有我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4、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论语》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拜师的古诗。《 父母呼 勿应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父母呼,行勿懒。”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是《 弟子规》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2、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介绍自己孝敬父母的故事。《顺乎亲 以为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子。”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弟子规》。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介绍自己怎么关心爸妈 《亲有疾 细心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出入......莫厌烦。”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是《劝报亲恩篇》。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将照顾生病父母的小故事。《亲其亲 孝爹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人人,,,而天下平。”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离娄上》。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介绍体贴理解父母的小故事。为君子 与人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公孙丑上》。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身边与人为善的小故事。近善人 远不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季氏》。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向品行好的人学习的故事。
15《多存善 不积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易·系辞》建。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看到并学习别人的善行。
16《善若水 利万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道德经》。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