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_灯光_教学设计_教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21:2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_灯光_教学设计_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_灯光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一篇:11._灯光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充分感受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了解本文作者,学习由具体事物引发联想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具体分析,深刻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自主探究知识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自我感悟的综合水平。

2.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由具体事物引发联想的写作方法,学习并掌握抓住主要线索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阅读方法。

3.深入探究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使学生加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文题目,激发兴趣

1.板书:灯光

王愿坚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为《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革命战斗英雄的感人故事。可是为什么课文题目叫《灯光》呢?这个战斗故事跟“灯光”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解答这些疑问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作者。

2.了解作者。(播放录音)

王愿坚(1929~1991),山东人,当代作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新中国

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著名的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他的优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

3.投影天安门广场迷人夜景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看图片产生丰富的联想,感受天安门广场的迷人夜景。)

老师过渡:同学们,灯是我们和平年代的普通物品,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灯光是黑夜的眼睛。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战争年代许多人都没有感受过灯光带来的光明,甚至连电灯是什么样都不知道,他们多渴望能享受到灯光带来的欢乐呀!你们看,我们天安门广场在灯光的映衬下是不是更加雄伟与迷人了呢?本文讲的就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随军记者生涯中一桩关于灯光的往事。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听一听作者给我们讲述的感人故事吧。

二 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播放本课的朗读录音。(让学生随录音浏览课文,标画生字、新词,自主清除阅读障碍。)

2.自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顺序。(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顺序,老师引导,回答问题。)

(1)“我”是怎样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的?

学生甲:一是见到天安门广场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2)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

学生乙: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

(3)围歼战开始前,“我”见到的郝副营长正在干什么?

学生丙:他倚着胸墙,借火柴微弱的亮光看一本破旧的书。书上的插图吸引了他,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的情景。

(4)围歼战开始后,出现了怎样的紧急情况?

学生丁:后续部队遭到阻击,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

(5)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那本书,照亮了前进的路。战斗胜利了,可郝副营长却因为火光暴露了自己而光荣牺牲了。

老师过渡:对于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课文中轻松地找到答案。下面谁来用几句话简单概述一下全文内容?

学生甲: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新中国。

学生乙:本文讲的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往事,表现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欢乐,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6)根据你的理解,详细讲讲文章的叙述顺序。

老师小结: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围歼战前夕,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写战斗打响后,为了帮助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郝副营长毅然点燃了书,结果暴露了自己,英勇牺牲;最后写这场围歼战获得彻底的胜利,而那位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而献身的郝副营长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3.再读课文,理清结构,分析特色。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忆的往事?

学生甲: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写现在的事,其余部分写作者回忆的往事。

学生乙:课文开头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发对往事的回忆,结尾同开头相照应。

老师小结:本文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具体事物引发联想,即由看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引发回忆,叙述过去的事情,追忆牺牲的战友,结尾又回到写灯光。前后照应,结构紧凑。作者是在告诉我们:不要忘记缔造新中国的革命先烈,要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板书:倒叙

联想

照应

(2)划分段落,理清结构。

全文共有1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因所见所闻引发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段(第3~11自然段):作者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这是全文重点。

第三段(第12自然段):讲“我”想起往事的反思,抒发作者对战友的缅怀之情。

板书:引发回忆回忆往事怀念战友

4.探究重点词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标画出文中三次“多好啊”及重点词句,以此为线索,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感悟人物的精神,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憧憬”是什么意思?郝副营长憧憬的是什么?

学生甲:“憧憬”是向往的意思。郝副营长看见书上有一幅孩子在明亮的灯光下聚精会神学习的插图后,他的脑子里是对电灯的期待与对未来的憧憬。他向往着未来美好的生活,希望革命胜利后,孩子们都能在明亮的电灯下学习。

老师小结:在激战前,郝副营长向往着光明和幸福的前景。从他的神态中,我们就能理解他英勇战斗的崇高理想和伟大动力,能感受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造福中国人民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色,在这里正好衬托出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2)你如何理解郝副营长的壮举?

学生乙:郝副营长不顾个人的安危,用壮烈牺牲换来了围歼战役的胜利,是为了全国人民的美好未来,是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明天。他的壮举非常令人钦佩!

老师小结: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作者为什么看到这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学生丙:广场上千万盏灯,齐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作者感到光明,感到温暖,抒发了作者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由衷赞美。

老师小结:这是一句描写天安门广场灯火的句子。“千万盏”说明灯之多;“静静地”照耀着广场,使人感觉到环境的和平与安宁。课文在开头细致地描写了灯光,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关于灯光的故事,意味深长,抒发了作者为有如此宏伟的建筑而感到骄傲,同时对新社会的美好生活发出感叹。

(4)重点理解“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这句话。

学生丁:说明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使我们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那些舍生忘死的先烈们。

老师小结: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他是为理想而英勇献身的。他的献身精神是多么伟大!他的无私品德是多么高尚啊!

(5)文中第一次“多好啊”是谁说的?

学生戊:第一次出现是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景色,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用“多好啊”发出自己内心的由衷赞美,引发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6)文中郝副营长说的“多好啊”“该多好啊”是指什么?

学生己:郝副营长第一次所说的“多好啊”是他看书中插图时的自言自语。由于是战争时期,条件极为艰苦,很多人从没有见过电灯,由此郝副营长对书中的孩子能在灯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二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哇!他坚信这点,等革命胜利之后,一定要实现这个目标!所以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老师小结: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这句话贯穿全文,是连接全文的纽带,令人回味无穷。真正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于郝副营长做出的舍身引路的壮举就更容易理解了。他就是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人民能过上好日子,为了千千万万的人能用上电灯,才置生死于度外,用年轻的生命照亮了革命前进的路!

5.提升感悟。

同学们,郝副营长为了心中美好的憧憬,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不惜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却连电灯都没有来得及看一眼。大家想想,每当夜幕降临,我们能坐在灯下学习,是多么来之不易呀!这是用无数革命前辈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怎能忘记这些舍生忘死的英雄们呢?我们要努力学习,发愤图强,加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报效我们的祖国。

第二篇:《灯光》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佚名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望着黑的围,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习课文的其它部分。

板书设计

5 灯光

勾起回忆

| 战斗开始前

|

回忆往事 | 战斗打响

照应开头

| 战斗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上一堂课学的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漫步、清明节、(漫步是没有目的的悠闲地走。清明节是节气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这个时候很容易想起革命先烈。)

3、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再朗读课文的这一部分。

三、学习结尾部分

1、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清“璀璨”“华灯”的意思。

2、“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一是见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3、教师小结:这个结尾部分和开头都写的是现在,相互照应。“我”在天安门广场璀璨的华灯下回忆往事,包含着不忘不过去,应该把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准备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准备缩写第二段。

板书设计

5 灯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幸福生活

| |

|

|

| |

| 多好啊 |

| |

|

|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生命换取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照耀 漫步 挺进 微弱 双膝 漆黑 憧憬 千钧一发 豫皖苏

二、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导读“思考 练习”第六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这一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非曲直947年初秋;二是那一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三、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检查了解缩写情况。

四、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五、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月光曲》。

板书设计

5 灯

缩写 一写清时间

二交待战斗任务

三战前营长怎么做

四营长的表现

五营长牺牲

第三篇:《灯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灯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理解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3.把自己在灯光下学习时所想到的写下来。【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2.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教学策略】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本文作者去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着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教授本课时我们主要要让学生认真体会课文中几次出现的“多好啊!”明确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是,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从而体会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灯光”之题目:

提问: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初步学习了《灯光》这篇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灯光》。

二、细读课文,理解“灯光”之内容: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了课文的思维导图,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班级的展示。

生:小组范围内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参加班级的展示。

师:请一名学生展讲思维导图。

(生展讲,老师记分,其余学生评价,质疑和补充。)生1:我想评价一下他画的思维导图:思路清晰,线条流畅,我很喜欢他写的心得体会,把本课的中心都罗列出来了。

师:你的评价很精准,说明你看得仔细,听得认真。生2:我要质疑:请问,课文开头和结尾描写天安门前的灯光是为了什么?

师:你真是一个大胆质疑的孩子,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3:我觉得是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生4: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师: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其实我在平时的习作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生5:我还有一个问题:文章几次写了“多好啊”作用是什么?谁能帮我解答?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

生5:“多好啊”出现了3次。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看到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起“我”的回忆。第二次:“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憧憬着自己也能用上电灯。第三次: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师:你真是我们班同学学习的榜样,回答问题具体全面。师小结:刚才老师听到了你们精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到了你们思维的碰撞,你们太厉害了。

三、品读体会,感悟“灯光”之内涵: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灯光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接下来我们继续研读。

教师质疑:结合课文体会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学法指导:

1、学生自己读课文,把想法写在学习单上;

2、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内讨论;

3、班级展示。

(1)用有感情的朗诵展示画出的句子。(2)谈谈自己的体会。交流过程:

1.展示的小组学生朗读:

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组的学生一个个都是朗读高手,读得如此投入。通过读你还能了解什么?(我们知道了这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热爱读书)(板书:热爱读书)

带着感受集体读一读这段话。(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对读书的热爱)

2.出示,学生齐读。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再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孩子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

3、生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生1:这句话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郝副营长不怕牺牲的精神。(板书:不怕牺牲)

师:你真了不起,不仅说出了描写方法,而且说出了人物的品质。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展示我们知道了一位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不怕牺牲的郝副营长。正是因为有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我们才有了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

四.抒写内心,提升“灯光” 之境界:

教师激趣:为了胜利,为了新中国,为了无数的同胞,为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一位又一位英雄前赴后继英勇就义。

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如今,我们每天晚上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看到这灯光,你会想到什么呢?请你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

1、学生构思,动笔,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指名展示。

3、学生评价。

五.作业超市,延伸“灯光” 之外延: 1.讲一讲:把本课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演一演: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表演本篇课文;3.写一写: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灯光的故事写下来。

(任选一题完成)

六、板书设计:

灯光

热爱读书

郝副营长

热爱生活

热爱孩子

英勇善战

不怕牺牲

第四篇: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 东田一小李德乔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读文。教学重难点:

1、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二、生读题,再读学习提示:看看学习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好啊!”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出示课件,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对以下词语的理解:挺进、豫皖苏、围歼战、突击连、憧憬、千钧一发、璀璨、交通沟、胸墙。

2、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抽生说。

四、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方面的特色。(倒叙、前后照应)

2.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3.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

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3.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五、1.找找文中写“灯光”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自由交流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

六、读写结合

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回到“灯光”,说到“多好啊!”,不会忘记今天的“灯光”中有着那么多美好的期盼,除了感动,还有着无限的“怀念”。相信现在可以擦去“灯光”后的问号了,那么就把这点点“火光”与“灯光”一起融入我们的朗读中吧,再次读课题。

灯光

看到:千万盏灯

一、引起回忆 听到:多好啊

看书、憧憬未来 关心下一代

灯光

二、回忆往事 点燃书本

三、怀念战友 献出宝贵生命无私奉献

第五篇:《灯光》教学设计

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刘红军 授课人:

课 题

《灯光》

课 型 新授

本课题学时1学时 本学时为第1学时 授课日期:___月___日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课文的表达顺序。

3、从郝副营长的神情、谈话和行动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无私奉献精神。

重难点预见

从郝副营长的神情、谈话和行动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无私奉献精神。

导学设计

备注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出示作者王愿坚,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例: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师相机补充: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就是王愿坚与陆柱国合写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写的另一个感人的故事《灯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2、我为什么会由一声赞叹想起往事?(因为郝副营长看到插图上的灯光、憧憬未来发出了同样的赞叹“多好啊!”)

3、这些赞叹全是因灯光而引起,请划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4、读读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思路: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在憧憬什么?

5、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联系生活实际)

6、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内容。

四、总结

你觉得题目“灯光”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感受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 堂 检 测

灯光

看图憧憬

郝副营长 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

燃书献身


下载11._灯光_教学设计_教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_灯光_教学设计_教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灯光教学设计

    第11课《灯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黑魆魆、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围歼、震天动地、郝副营长、千钧一发、璀璨、牺牲”词语。 2.正......

    灯光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正确读写“围歼、歼灭、漆黑、陷入、憧憬、点燃、 焦急”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

    灯光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校对于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还对老师的教学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为了进行好知识的教授,就必须要提前备课做......

    《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

    灯光教学设计

    11、灯光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充分感受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2、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由具体事物而引发......

    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 小关小学:陈晓艳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

    教学设计灯光

    一、教材分析 《灯光》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

    灯光教学设计(原创)

    人教课标版第十二册《灯光》教学设计 曾贱根 教学设计背景: 2004年我们学校成为江西省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多媒体正式登陆我们学校的课堂,其优势显现出来。多媒体大大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