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苏打喷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苏打喷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苏打喷泉
一、活动题目苏打喷泉
二、活动目标通过制作苏打喷泉,培养幼儿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塑料盖的瓶子、吸管、胶带、白醋、小苏打、水、纸、笔。
五、活动过程看一看。有趣的实验。教师演示:(1)在瓶盖上插入吸管,吸管离瓶底距离约2厘米。(2)在塑料瓶中倒入30毫升的水,并加入50毫升的醋。(3)瓶内放人两勺小苏打,迅速将瓶盖盖上。幼儿讨论观察到的现象。(1)这个实验真有趣,水从吸管中喷出来了。(2)像喷泉一样,瓶子里有许多小泡泡。(3)喷泉真好看!也想做一个小喷泉。来做小喷泉。(1)先在瓶里放入水,再放醋和1勺苏打,喷泉没有做成功。(2)盖子没盖好,泡泡都跑出来了。(3)将吸管插入瓶盖中,用胶带将吸管固定在瓶盖上。先在瓶子里放人一些水,再放入一些醋,最后放人2勺苏打,迅速盖上带有吸管的瓶盖。说一说的实验结果。(1)放l勺苏打不成功,醋要多放一些,再放2勺苏打,水就喷出来了。(2)瓶盖没有盖严,泡泡都跑出来了,一定要盖严瓶盖。(3)先放一些水,再放一些醋,最后放了2勺苏打,喷泉就做成了。幼儿记录实验过程。使用药品的量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水醋苏打
六、注意事项1.教师提醒幼儿要进行分工:负责记录的幼儿要将醋、小苏打的用量记录清楚。2.检查醋和小苏打的比例是否适当,瓶盖密封是否严紧。3.盖瓶盖的速度要快。4.要将小苏打碾碎后放入瓶内。
第二篇:中班教案:苏打喷泉
一.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苏打喷泉,培养幼儿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三.活动所需资源
塑料盖的瓶子、吸管、胶带、白醋、小苏打、水、纸、笔。
四.活动过程
看一看。有趣的实验。
教师演示:
(1)在瓶盖上插入吸管,吸管离瓶底距离约2厘米。
(2)在塑料瓶中倒入30毫升的水,并加入50毫升的醋。
(3)瓶内放人两勺小苏打,迅速将瓶盖盖上。
幼儿讨论观察到的现象。
(1)这个实验真有趣,水从吸管中喷出来了。
(2)像喷泉一样,瓶子里有许多小泡泡。
(3)喷泉真好看!我也想做一个小喷泉。
我来做小喷泉。
(1)先在瓶里放入水,再放醋和1勺苏打,喷泉没有做成功。
(2)盖子没盖好,泡泡都跑出来了。
(3)将吸管插入瓶盖中,用胶带将吸管固定在瓶盖上。先在瓶子里放人一些水,再放入一些醋,最后放人2勺苏打,迅速盖上带有吸管的瓶盖。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放l勺苏打不成功,醋要多放一些,再放2勺苏打,水就喷出来了。
(2)瓶盖没有盖严,泡泡都跑出来了,一定要盖严瓶盖。
(3)先放一些水,再放一些醋,最后放了2勺苏打,喷泉就做成了。
第三篇:中班科学教案 苏打喷泉
苏打喷泉
一、活动题目 苏打喷泉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苏打喷泉,培养幼儿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塑料盖的瓶子、吸管、胶带、白醋、小苏打、水、纸、笔。
五、活动过程 看一看。有趣的实验。教师演示:
(1)在瓶盖上插入吸管,吸管离瓶底距离约2厘米。(2)在塑料瓶中倒入30毫升的水,并加入50毫升的醋。(3)瓶内放人两勺小苏打,迅速将瓶盖盖上。幼儿讨论观察到的现象。
(1)这个实验真有趣,水从吸管中喷出来了。(2)像喷泉一样,瓶子里有许多小泡泡。(3)喷泉真好看!我也想做一个小喷泉。我来做小喷泉。
(1)先在瓶里放入水,再放醋和1勺苏打,喷泉没有做成功。(2)盖子没盖好,泡泡都跑出来了。
(3)将吸管插入瓶盖中,用胶带将吸管固定在瓶盖上。先在瓶子里放人一些水,再放入一些醋,最后放人2勺苏打,迅速盖上带有吸管的瓶盖。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放l勺苏打不成功,醋要多放一些,再放2勺苏打,水就喷出来了。(2)瓶盖没有盖严,泡泡都跑出来了,一定要盖严瓶盖。
(3)先放一些水,再放一些醋,最后放了2勺苏打,喷泉就做成了。幼儿记录实验过程。使用药品的量:
第一次 水 醋 苏打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六、注意事项
1.教师提醒幼儿要进行分工:负责记录的幼儿要将醋、小苏打的用量记录清楚。2.检查醋和小苏打的比例是否适当,瓶盖密封是否严紧。3.盖瓶盖的速度要快。
4.要将小苏打碾碎后放入瓶内。
中班科学《磨豆浆》
活动准备:
(1)了解磨豆浆的过程,感受制作豆浆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2)对磨豆浆活动有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有初步的使用石磨的经验。(2)石磨.电磨若干,豆浆.茶杯.泡好的黄豆。活动过程:
1.品尝豆浆,了解豆浆的作用。
提问:你们喝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喝豆浆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2.幼儿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
(1)教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2)幼儿两人一组用石磨磨豆浆。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会两人合作。(3)请幼儿表述磨豆浆的过程。
提问;磨出豆浆来了吗?你们是怎样磨的?
小结:一个小朋友推磨,一个小朋友一边加黄豆.一边不断加水,相互配合,才能磨出豆浆。3.操作比较石磨与电磨,感受新制浆工具的优点。
(1)出示电动磨豆浆机,请幼儿比一比它与石磨有什么不同?(着重从外形上区分。)(2)幼儿观察两位教师分别用石磨与电磨磨豆浆的过程。并表述观察结果。(3)请幼儿分别操作石磨与电磨(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开关),并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石磨在没有电的时候可以磨出豆浆,但它速度慢,费力,很不方便。电磨更快捷.更卫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用电磨做豆浆又快又省力。4.教师挤豆渣,幼儿进一步了解做豆浆的过程。
总结:我们可以用石磨磨豆浆,也可以用电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滤渣,豆浆经过煮沸就可以食用了。活动延伸:
(1)在科学室(或区角)里,提供石磨.电磨供幼儿操作。
(2)请幼儿带一些小的新产品到幼儿园,开辟“我们身边的新产品”展览角,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活动建议:
(1)受石磨.电磨数量的限制,本活动易采用分组教学。(2)品尝豆浆的环节,可结合幼儿园的早点进行。
第四篇:中班科学可乐喷泉钱雯
中班主题:我身边的科学
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群力幼儿园 作者:钱雯 邮编:226400
一、课题:中班科学活动《可乐喷泉》
二、教材简解:
根据《纲要》的内容,幼儿科学活动应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并且是幼儿所了解的,所感兴趣的。我之所以选择了《可乐喷泉》这一科学活动,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现在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喝可乐,但可乐这类的碳酸饮料对人的胃有伤害,而且对人的牙釉质也有伤害,幼儿的牙釉质又刚刚形成,所以经常喝碳酸饮料容易损伤幼儿的牙釉质,想要通过本次科学活动让幼儿认识到可乐对人的一些危害,在以后的生活中少喝碳酸饮料,或使用吸管喝碳酸饮料,减少碳酸饮料与牙齿的接触。
三、目标预设: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认识可乐喷泉这种现象。技能目标:能通过教师的演示,自己动手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并喜欢参加科学活动。
四、活动重点、难点:1.探索碳酸饮料的共同特点。2.学会填写观察记录表格。
五、设计理念:
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来完成实验,共同统计实验结果。碳酸饮料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孩子们并不了解碳酸饮料的危害,通过此次活动能让幼儿了解碳酸饮料,初步了解喷泉效应背后的原理。活动目标:
1、认知方面: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认识可乐喷泉这种现象。
2、能力方面:能通过教师的演示,自己动手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3、情感方面:通过活动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并喜欢参加科学活动。活动准备:
1.1升装可乐、曼妥思薄荷糖若干、瓶装水若干、250ml可乐若干瓶、记录纸若干张。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以实验导入,激发孩子对实验的兴趣。
师:看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看过魔法师变魔法吗?今天老师来给你们用可乐变魔法,仔细看好了!
二、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1.幼儿猜测是什么让可乐变成的喷泉。
师:刚才看到了什么?猜一猜是什么让可乐变成喷泉的?
三、实验操作、探索发现。
1.提供可乐、雪碧、水若干瓶、薄荷糖若干颗。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桌子上有水、可乐、雪碧、还有薄荷糖,看看谁能让他们变成喷泉?
2.自由探讨、分组操作、观察哪种饮料能气泡,并制作记录表。师:我们三个小朋友一组,观察一下哪种饮料会产生喷泉?
师:如果你发现形成喷泉了,请你在表格上画上笑脸,如果没有形成喷泉画上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薄荷糖能和碳酸饮料发生反映,因为碳酸饮料中还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而薄荷糖里的物质会释放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就会形成“喷泉”了。3.二次探索看看在气泡的饮料瓶里,几个薄荷糖会让他的反映更剧烈? 师:我们发现碳酸饮料能和薄荷糖发生反应那么,薄荷糖的数量和喷泉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呢?
师: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把,下面有一张表格分别是1颗糖、3颗糖、7颗糖。把你观察到的效果记录在表格里面,老师这里有喷泉的贴纸,你根据自己看到的实际情况来贴到框框里吧。
教师拍照,并展示幼儿观察记录表,最后小节,薄荷糖越多喷泉效果越好!
四、教师总结实验结果,提升经验。
师:孩子们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碳酸饮料里面含有二氧化碳,遇到薄荷糖会发生喷泉效应。
五、活动延伸
师:你们觉得喝碳酸饮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如果和薄荷糖一起吃会怎么样? 碳酸饮料最好不要和薄荷糖一起吃,如果不小心吞下一整颗薄荷糖,可能会有危险。
碳酸饮料中有很多的气体对我们的胃很不好,会伤害到我们的胃,可乐中还有一种有害的物质,会使我白白的牙齿变成黑色,所以我们以后要少喝,在喝的时候可以使用使用吸管喝减少对牙齿的伤害。
第五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模版]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九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一、活动名称:《采蜜》
二、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幼儿细致地观察能力与初步的统计能力。
引导幼儿学习10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0个物体,知道9添上1是10。
三、活动准备:
花园背景图,画有9朵红花、9朵黄花。
小蜜蜂移动卡片10张,红花与黄花移动卡片各一张。
幼儿统计表。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花园背景图,请幼儿数一数红花有几朵?黄花有几朵?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基本部分:
教师操作花朵卡片,帮助幼儿理解9添上1是10,并认读数字10。
教师利用小蜜蜂到花园采蜜的情节,巩固幼儿对9添上1是10的理解。
请幼儿自己数一数幼儿用书上的物品,数一数哪些物品是9个?哪些物品是10个?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结果
组织幼儿交流统计的结果,并集体想办法让物品一样多。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幼儿表现。
五、活动延伸:区角活动中,让幼儿继续观察摆放的物品哪些是10种或10个。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要节约用水,并探索简单的水的过滤的方法。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一小盆清水,米、青菜、土豆若干,沙子、石头、树叶、棉花等若干,小盆、漏斗几个,过滤水用的小瓶与幼儿人数相等。预先通知好四名家长共同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师:今天我们来做个娃娃家的游戏,娃娃家里都有些谁呢?
师:今天要请娃娃家的人来共同完成一个任务,请你们将这些米、青菜、土豆洗干净,但是,要请你们用最少的水将这些全部洗干净,等一会儿我们比一比,哪一个娃娃家用了最少的水将这些洗得很干净。
2、幼儿讨论清洗的方法。
师:你们先商量一下,怎样洗才能用最少的水却又将这些菜洗干净?每个娃娃家还为你们请来了一位小朋友的爸爸或妈妈来当特约佳宾与你们共同商量。
教师注意倾听并参与小朋友的谈话,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清洗。
3、幼儿动手操作。
对于幼儿的操作,老师不加以任何的评价和指点,完全体现幼儿自己学当家的精神。
4、比比谁的方法好。
请每个娃娃家选一个代表来说说他们用的是什么办法清洗的,并比一比谁的方法好,为什么?
1、启发幼儿说出脏水的用途。
师:我们知道水很宝贵,那么这洗过菜的脏水能不能随便倒掉呢?它可以用来做什么?你有没有办法让这些水变得再干净一点呢?(启发幼儿说出水的过滤)
2、幼儿动手操作。
师:这边有好多的材料,你们可能自己去选一样或几样东西去试试看,能不能将脏水变干净些,你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并邀请你们的特约佳宾来与你们共同做这件有趣的事。
教师也参与幼儿的活动,并提醒幼儿用多种方法来尝试。
3、评价水的过虑结果。
将幼儿过滤前的水和过滤后的水进行对比,让他们真实感受到脏水变干净了。
师:这些水真的.变干净了许多,但这还没有真正的干净,要想让这些水真正变干净,那得请自来水厂帮忙了。
师:现在我们就让这些水去发挥它们的作用吧,你想用它来做什么,带它们去吧。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科学活动最能有效地让孩子们实现探索、发现的愿望。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设计意图:
随着在区域内投放有关鱼的书籍后,孩子们对鱼的兴趣越来越浓,特别是对美丽的热带鱼很感兴趣,看到各色各样不同颜色花纹的鱼,很是好奇,在动手给热带鱼穿上美丽衣服的同时,有孩子提出为什么热带鱼要穿这么漂亮衣服呢?针对孩子们的好奇心,在可以挖掘其教育价值的同时,我们开展这次活动。在满足幼儿好奇心,让幼儿获得有关简单知识的同时,了解保护自己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关心自己的愿望。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初步了解热带鱼花纹美丽的简单原因。
2、初步知道保护自己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关心自己的愿望。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幼儿热带鱼涂色作品若干。
2、网上下载热带鱼图片。
3、介绍有关知识的录音。
活动过程:
1.观看欣赏:
(1)展示幼儿涂色作品,让幼儿讲讲有关热带鱼的故事。
(2)观看电视:了解各种各样的热带鱼。
2.问题讨论:热带鱼为什么要穿那么漂亮的衣服呢?
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3.了解答案:幼儿观看电视,知道有关的简单原因。
4.活动延伸:热带鱼会穿上漂亮的衣服保护自己,那我们小朋友怎样保护自己呢?
引导幼儿讨论保护自己的方法。
活动反思:
在这两次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
2.幼儿能够把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1.课件:迎春花的变化。
2.课件: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3.课件: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4.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小朋友,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叫我宝宝,后来,我慢慢长大了,变成一个大姑娘,你们说我还会变吗?会变成什么样?
2.请小朋友寻找自身的变化。
二、找教室里的变化幼儿去教室四周围找,找到后逐一讲述。
三、寻找教室外的变化幼儿结伴商量后再讲述。
四、课件。
迎春花的变化通过课件演示,幼儿观察迎春花的变化。
五、课件。
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六、课件。
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七、画渐变图幼儿画好以后互相交流。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教学意图:
引导幼儿充分动手操作感知、发现物体摩擦后产生静电现象,初步了解静电的相吸、排斥、放电现象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静电的利用与防止。使幼儿用观察记录的方式,交流探索摩擦起电现象的过程和结果,并用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达与描述。科学《会飞的纸屑》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尝试与他人不同的方法,不但增强其自信心。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碎纸屑、塑料尺、钢尺、水彩笔、铅笔、毛皮、棉布等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引出探究问题。
1、回顾会飞的东西。
教师: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谈论会飞的东西,你知道有哪些熊熊哦会飞吗?这里有许多小纸屑他们也想飞,你有什么办法让它们飞起来?
2、引导幼儿想办法让小纸屑也能飞起来。
3、介绍操作材料。
教师:我们看看,桌子上有哪些材料?请你们想办法,试着用这些材料让小纸屑飞起来。
分小组,探究如何使纸屑飞舞起来。
试着用这些材料让小纸屑飞起来。
三、教师演示,幼儿实验与讨论。
1、教师演示
教师:刚才老师用了塑料尺和毛皮让纸屑飞起来,其他材料行不行?你们试一试?
2、幼儿进行实验,尝试用本组的材料或其他替代品使纸屑飞舞起来。
这次实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并给大家演示一下。
3、幼儿演示自己的实验结果,交流其他可以使纸屑飞舞起来的材料。
4、讨论纸屑飞起来的原因,了解摩擦生电的现象。
教师小结:因为我们的塑料尺经过摩擦,产生了电,电能把很轻巧的纸屑吸过来,纸屑就是被塑料尺上的电吸过去的。这种现象叫摩擦生电。
四、请小朋友仔细听录音:静电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静电,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我的存在。从一粒灰尘在空中飘荡,到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都有我静电的作用,平时我很安静,人们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我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绸布可以吸起纸屑、手套摩擦有机玻璃板可以让蝴蝶飞舞,平时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头发跟着梳子飘了起来,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开玩笑,另外,我最喜欢干燥的环境。在空气干燥的冬天,有时小朋友的手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了一下,还有小朋友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关了灯还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吧。
教学总结:
原来是这样。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神奇的静电,知道了静电是怎么产生的、哪些东西容易产生静电,还懂得了有关静电的许多知识,大自然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去探索。老师在科学区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小朋友可以在活动时继续玩产生静电的游戏。
教学延伸:
在科学区里为幼儿准备大量有关玩静电游戏的材料,除教学活动中所用过的以外,还添置如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一.活动目标:
1、掌握搬运叠加物体的基本方法。
2、感受并了解人们利用物体叠加所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知道叠加是一种好方法。
二.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带盖的塑料盒子 ppt:生活中的叠加
三.活动过程
1.掌握叠加物体时的基本方法
(目的:通过叠加并搬运带盖塑料盒,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叠加的便利。同时让幼儿掌握一些叠加物体的基本方法。)
(1)叠加并搬运带盖塑料盒
(教师大小不一的塑料盒子,幼儿分成2组。)
a.每组幼儿尝试把桌上的塑料盒叠放在一块指定的区域(区域大小为最大盒子的底部面积)
b.把叠加好的塑料盒子一起搬运到另一张桌子上相同大小的区域内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在叠加并搬运盒子时如何增大稳定度)
(2)教师
小盒子要叠放在大盒子上面。
搬运有盖子的盒子时,可以把盖子打开,再把盒子叠加起来进行。(叠套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运用叠加解决的问题
(目的:感受并了解人们利用物体叠加所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
(播放ppt:生活中的叠加)
幼儿观看ppt,说说叠加帮助人们解决了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落叶树树叶逐渐变色的现象,学习用排序的方式表现树叶颜色变化的过程。
2、体验操作、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像片段、PPT、各色树叶若干、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出问题。
1、幼儿观看录像。
2、讨论:叶子是慢慢变黄的,还是一下子变黄的?
二、了解落叶树的树叶逐渐变色的过程及其原因。
1、播放PPT,探索叶子变色的秘密。
2、幼儿操作,比较绿叶和枯叶的不同。
3、教师小结。
三、树叶排序
1、将形状相同的树叶按照由绿逐渐变黄或变红的顺序进行排序。
2、把排序好的树叶,依次粘贴。
四、游戏《小印第安人》
1、按要求装扮印第安人服饰。
2、随音乐进行游戏《小印第安人》。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一、活动名称:《数花灯》
二、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学习序数的兴趣。
提高幼儿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排列次序的能力。
引导幼儿学习从不同方向辨别7以内的序数,能在教师帮助下尝试正确说出观察结果。
三、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的花灯图片。
游戏音乐磁带。
火车头的标志。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将小椅子分成7组,纵向一字排开,每组7把椅子组成一列火车,帖有火车头的标志。
基本部分:
幼儿听音乐自由做动作,音乐停,幼儿各自坐下,相互说出自己是在第几车厢的第几个坐位上,如:我坐在第三节车厢的第四个座位上。游戏反复进行。
看花灯。分别出示各种不同灯的图片,启发幼儿说出各种灯排第几,再启发幼儿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说出每盏灯的位置。
幼儿再随音乐做“坐上花车去看灯”的游戏。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幼儿表现。
五、活动延伸:日常生活,如排队、游戏比赛活动中可渗透序数教学。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发现蚂蚁的基本特征。
3、愿意参加探索活动,活动过程中能爱护蚂蚁。
活动准备:
1、小蚂蚁若干,小昆虫盒16个。
2、PPT:蚂蚁的外形特征、蚂蚁的家、各种各样的蚂蚁。
3、录像:小蚂蚁大家庭
活动过程: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长得很小很小,会是谁呢?仔细看一看,小蚂蚁们在干什么?
1、提出观察重点和要求,幼儿自由观察。
指导语:刚刚我们看了小蚂蚁的大家庭,下面我们就要来和小蚂蚁做朋友喽。请你仔细看看你的蚂蚁朋友,它在干什么?它长得什么样子?
2、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①头上有什么呀?触角是直直的吗?(触角、眼睛、嘴巴)
②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呢?
③蚂蚁的身体分成几个部分啊?(头、胸、腹)
④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
3、出示蚂蚁图片,引导幼儿有序观察。
4、教师小结蚂蚁的外形特征。
指导语: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上长着六条腿。
1、讨论:小蚂蚁的家在哪儿?
2、出示蚂蚁家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蚂蚁的主要生活习性。
四、拓展经验:观察各种各样的蚂蚁图片,比较不同。(大小、颜色、花纹)
指导语:蚂蚁的种类可多啦,我们中国就有600多种。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