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育案例分析万能终结版(共5篇)

时间:2019-05-13 21:4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教育案例分析万能终结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教育案例分析万能终结版》。

第一篇:教学教育案例分析万能终结版

框架:五观+四原则+相应的教育理论。

五观:教材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

四原则:师生关系原则,教学原则,德育原则,班级管理原则。

案例分析新理念

教育改革新理念: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个性发展。

教育改革的根本理念: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这是新课改的根本理念 和灵魂。一。教学观:

1、课程观: 新教材的五大特点: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 相联系;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把知识 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

比如:对于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去查资料总结写出报告体 现了新课改的什么理论?

析:课程是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不仅仅是预设的 而且是生成的,教学不只是 忠实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 有机组成部分。

2、学生观:学生是课程的参与者,学习的主动者。学生的地位:现代学生观认为:

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学生-----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 力,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师 观,意识到自身的劳动具有创造性做到了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的内涵不仅包 括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育应该考虑学生的个 别差异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③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该发扬教育民主,尊 重和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④赏识原则。万能原则。(德育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对于教师的要求:多看优点,多赞美;悦纳错误,多宽容;相信学生 多期待; 爱护学生,讲民主。“在我的眼中,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 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的话 就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违反了《教 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

3、教师观(新课改倡导的教师角色)(与教师的职业角色分开,学习者,传道 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知己父母,研究者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教师最直接 最明显 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者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现代教师的行为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和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 上强调帮助和引导;在对待自己上强调反思;在对待其他教育者上,强调合作。

4、教学观

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只关注教材,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二和创造性,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1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教学应该关注人而不是学科。

此外,请注意:只要涉及到上课,就要考虑老师备课方面的理论,备教材,备 学生,备教法。

5、评价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不蹲发展的评价体系)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和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

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性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和主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二、师生关系原则

1、新型师生关系特点:尊师爱生 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 心理相容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充分了解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发扬教育民主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四、我国目前的主要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重点)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接。

4、启发性原则(重点)

要求:强调目的;抓住重难点;设置问题,启发思维;培养良好思维方法。

要求:目的性学习;抓关键;设置问题情境;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重点)

五、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

1、导向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疏导原则(案例经常考到,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

3、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4、知行统一原则

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8、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9、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榜样示范 22

3、实际锻炼

4、陶冶教育

5、指导自我教育

6、品德评价

六、班级管理原则: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5、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

7、加强班级常规管理

管理不仅仅是为了秩序主要是为了实现目标,最终促进学生的自我 管理和自我发展

七、其他相关教育理论:

1、罗森塔尔效应(皮克玛丽翁效应)重点考点,要延伸到别的教育理论。根据这一理论,阐述我们如何对待学生,1.教师对学生的期望,2.教师关心关 爱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对学生的爱。

2、最近发展区(蹦一蹦、摘果子)维果茨基,启示:教师应该采取方法引(导学生发展到另一个新的水平,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重大的发展潜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学生画汽车的故事案例,教师不应该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学习动机理论)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6、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发展性评价)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而且 要重视个性发展。的理论基础。

7、建构主义理论学说(知识观:知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教师 应该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不断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理论和思维。学习观: 学习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而是教师和学生有机结合的 过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增加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观:学生不是空着脑 袋进教室的,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 思想和认知判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促进 学生的发展。)

8、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具体分析案例呈现的背景材料 如 果发生在学校 就是强调学校教育 发生在家庭中则是强盗家庭教育,发生在学 校外边则是强调 社会教育。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是我国进行新课改理论改革

解题原则

2010 年真题:

一老师上课,让学生用活泼造句。一学生说:我的同桌性格很活泼。老师说: 非常好。另外一个学生说:湖波的水很活泼。老师说,水怎么是活泼的,这个 造句不太好,搭配用词不合适。学生狐疑地看了看老师,坐下来。请根据此材料用新课程理念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评分要点: 该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

1、教学死板,注重过程。

2、不尊重学生,打击学生学习主动性。

3、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未得到发挥。

建议作答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而该案例中 教师却对学生的个性发言给以打击批评,此做法是不妥当的,主要表现在:(帽子加靴子的作答方式,此外案例的开头一定要做出评析,即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正确或者错误的评价)

1、新课程强调教师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不只是简单的照搬书本知识,而是 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学生用“活泼”来形容水,说明该学生认真思考、思 维活跃,教师应该给予肯定,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不是批评指责。(三句话法)

2、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当把教学的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生成性过程。在教 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新理念教学强调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师不能只是教会学生是什么,还要教会为什么,应该是学生真正把学习的过程当作成长的过程。该教师把学 生拟人化的造句严厉批评,说明该教师只是单纯完成简单的教学任务,不注重 学生学习、思维发展的过程。

4、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应该尊重、信任学生,把学生当作独特、独立意义的 人。教师应该对学生“活泼的水”这样别出心裁的造句进行表扬和鼓励,以进 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个性的想法和意见给以鼓励、积极引 导,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个主动性、生成性的课堂中 学习,能力和潜能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结尾要有个小的总结)

解 题 原 则

一、做题原则

1、读懂题干的意思,分清层次。

2、分清类别、正确归类:

个性差异类(因材施教、民主平等、赏识原则、个性发展)课堂教学类(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快乐教学)

教师素养类(教师职业道德)

学习动机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素养类 家庭作业类(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突发事件类(教师的机智)校园暴力类 教育体制类 教育法规类

3、依据教育原则进行分析论述

二、答题方式

1、直接列举

2、两句话法:第一句是属性界定,第二句是总的解决原则及评价

三、要点的构成方式

1、教育过程中应遵循的相关教育原则

2、具体的教育原则和案例因果关系

3、联系实际写出结论

4、四、经典案例分析 常常有学生在课堂中睡觉,尤其在夏天的下午一二节。请用教育原则分析

上课睡觉这一现象。4(属性界定+总体解决方案)

分析层次:需求、纽带、制度

1、新课程改革倡导愉快教育。学生在上课时睡觉是因为他们觉得课堂枯燥,没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主体,主动学生、积极参与,对学习感兴趣。

2、教育必须遵循迁移的原则。对于睡觉现象要进行积极关注,不宜提醒、批评、惩戒,教师不能把上课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个人学生睡觉的个别现象上,不能让学生产生与学习无关的兴奋。

3、教师对学生课堂必须尽到关注的义务。相关法律规定,6-13 岁的儿童是 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必须尽到关注义务。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第一位的,教 师必须尽到关注义务。

4、教师必须能够科学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教学管理 教育机智)。如果 因为生病而睡觉,教师必须及时处理,教师必须能正确地处理此类事件。

5、教育必须遵循平等的原则。班级管理中可以运用责任激励机制,使每一 位同学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6、教育要遵循赏识教育的原则。通过这次偶发事件,教师应该努力发现学 生的闪光点,积极给予鼓励,形成良好循环。

7、教育要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下课后教师要对原因进行调查(睡眠质量、家庭原因、玩游戏)并采取相应解决办法。

8、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事件设置情景教学。让学生参与 管理,共同探索解决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关爱他人、积极主动,形成正确完全的人生观。

补充:两种提问方式:1.提问时候不要提问本人,提问其附近的同学,从而提 醒这个学生认真的听讲,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

2、第二排的穿红色衣服的 戴眼镜的同桌的右边的那位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答题的基本顺序:

1、明确结论(正确还是错误)

2、提供理论依据(提供教育理论)

3、分析案例 4.总结性的话语

实际操练

案例一: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 “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由你上好了!”全班同学随 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从此该生在课堂上不发现问题,也不主动回答问题了。

1、请你从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出发谈谈这个教育问题。

2、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当时会怎么办? 答案要点:

1、教师的职业素养

2、师生关系内容及类型

3、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4、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如果我是这位老师,我会这样做: 表扬他对这门学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判断,说明她学习主动性强,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传授,而是经过自己主动思考、消化和吸收。充分肯定这位学生的质疑精神、探索精神和挑战权威的勇气和胆量,如果上课时间来不及时,就说: “这位同学的说法很有见解,我们下课后再好好讨 论分析一下。”既保护学生自尊心,又维护学生的尊严。如果上课时间还比较 充裕,可以在课堂上和全班学生在一起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发挥教育机制,发扬民主平等精神,促进教学相长和师生关系和谐,倡导研究、讨论和 质疑的 良好班风学风。

5案例二: 几个学生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班主任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 子,生气地走过去问: “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

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 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着: “你又蹲下来,怎知 道蚂蚁不会唱歌呢?”

1、请用所学教育理论对教师行动做一评析。

2、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办?

掌握答题技巧 在答题过程中,许多考生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因为没有回答到位而没 有达到理想的分数。

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答案;其次,答题要全面。

本题中即首先要明确“该教师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然后再结合理论对案 例进行全面分析。基本答题顺序:

1、明确结论

2、提供理论依据

3、分析案例

4、总结 理论要点:

1、学生的特点

2、教师的职业素养

3、师生关系类型

4、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5、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做一评价”其实就是围绕该教师 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和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 想象力。老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是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 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和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 兴致勃勃地观察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 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

3、胡说,“ 蚂蚁怎会唱歌?” 教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小声嘟囔着说; “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 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台”)

如果我是这位教师,我会这样做:

我会面带笑容走过去,好奇地问问,了解他们的行动目的和原因,然 后主动加入他们的观察活动,积极研究和讨论蚂蚁唱歌这一现象,然后 鼓励他们把所看所想写出一篇观察日记,并在第二天读给全班同学听,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然后,我会指导开展全班性的探索活动,自由分组,由原先的几位同学为组 长,实施发现式学习,并将原先的观察日志上升为研究性学习报告,通过这 样一个过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即: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和心理 相容。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在观察力、想象力、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提高,体现在“做中学”这一教学理论。学生个别差异类答题法:(针对班级中的特殊学生,差生)

如何转化后进生 学困生。?? 万能公式: 树信-------了解(分析原因)-------帮助(对症下药)------整改------提高 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和途径: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要求老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确定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 念。

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进行深入了解)6

3、善于捕捉后进生上的积极因素(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进行深入了解)

4、创造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变,1.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是师生关系,这是做 好转化后进生的重要前提和条件。2.遵循教育合力的原则,教育是社会学校家 庭共同实施的过程。

5、要反复抓,抓反复,进步一点,巩固一点。(专业术语)转化后进生是一个 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树立坚强的意志力。

案例:希望你能说出孩子口吃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或者孩子自闭症等等? 1.树立信心,鼓励孩子与人沟通。

2.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送到专门的治疗机构进行治疗。遵循教育合力的原则,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实施的过程。

3.找到优点和闪光点,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

4.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愉快教育、赏识教育、鼓励教育的原则。

针对个别差异类的万能答题法

1、学校教育要遵循国家 的教育方针政策。2.遵循教育民主的原则,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3.遵循个性发展的原则,强化其个性特点,使之形成完全人格。4.遵循赏识原则,激励原则。

5.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促进学生成长。6,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7.遵循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依据学生自身特点,引动帮助鼓励学生主动地学习,使 学生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完全的性格特征的方向发展。

课堂教学类:

考察教育机智的问题,教师如何处理偶发事件? 1.教师应该具备职业道德,要敢于承认错误。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把错误转化为具体的教学问 题,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总结结果 从而避免学生发生相类似的问题。

考察教师通过教育机智把错误的事情转变成为探究问题的能力。万能答题法:

1、教学中应该遵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原则,发扬教育民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 学生,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2、新理念倡导愉快教育,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对学习感兴趣。

3、教师应该科学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利用教育机制,科学有序的对突发 事件进行处理,灵活组织课堂教学。

4.教育应该遵循教育民主的原则。教师应该将训练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机会平等的分给每一位同学,而不能只是班干部。

5、教师应该遵循赏识原则,教师可以通过偶发事件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运用责任激励机制给与鼓励,使之形成积极的人身观。6.教师应该对我们的课程进行创生和开发。

教师素养类:考试最多的一种类型。

谈谈师生互动的心理机制以及师生交往的艺术?---如何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 矛盾?

2010 年真题: 一老师上课,让学生用活泼造句。我的同桌性格很活泼。老师说: 非7 一学生说:常好。另外一个学生说:湖波的水很活泼。老师说,水怎么是活泼的,这个造句不太好,搭配用

词不合适。学生狐疑地看了看老师,坐下来。请根据此材料用新课程理念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

评分要点: 该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

1、教学死板,注重过程。

2、不尊重学生,打击学生学习主动性。

3、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未得到发挥。建议作答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而该案例中教师却对学生的个性发言给以打击批评,此做法是不妥当的,主要表现在:

1、新课程强调教师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不只是简单的照搬书本知识,而是 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学生用“活泼”来形容水,说明该学生认真思考、思 维活跃,教师应该给予肯定,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不是批评指责。

2、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当把教学的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生成性过程。在教 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新理念教学强调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师不能只是教会学生是什么,还要教会为什么,应该是学生真正把学习的过程当作成长的过程。该教师把学 生拟人化的造句严厉批评,说明该教师只是单纯完成简单的教学任务,不注重 学生学习、思维发展的过程。

4、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应该尊重、信任学生,把学生当作独特、独立意义的 人。教师应该对学生“活泼的水”这样别出心裁的造句进行表扬和鼓励,以进 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个性的想法和意见给以鼓励、积极引 导,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个主动性、生成性的课堂中 学习,能力和潜能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经典案例分析

常常有学生在课堂中睡觉,尤其在夏天的下午一二节。请用教育原则分析 上课睡觉这一现象。(属性界定+总体解决方案)分析层次:需求、纽带、制度

1、新课程改革倡导愉快教育。学生在上课时睡觉是因为他们觉得课堂枯燥,没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主体,主动学生、积极参与,对学习感兴趣。

2、教育必须遵循迁移的原则。对于睡觉现象要进行积极关注,不宜提醒、批评、惩戒,教师不能把上课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个人学生睡觉的个别现象 上,不能让学生产生与学习无关的兴奋。

3、教师对学生课堂必须尽到关注的义务。相关法律规定,6-13 岁的儿童是 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必须尽到关注义务。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第一位的,教 师必须尽到关注义务。

4、教师必须能够科学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教学管理)。如果因为生病而 睡觉,教师必须及时处理,教师必须能正确地处理此类事件。

5、教育必须遵循平等的原则。班级管理中可以运用责任激励机制,使每一 位同学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6、教育要遵循赏识教育的原则。通过这次偶发事件,教师应该努力发现学 生的闪光点,积极给予鼓励,形成良好循环。

7、教育要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下课后教师要对原因进行调查(睡眠质量、家庭原因、玩游戏)并采取相应解决办法。

8、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事件设置情景教学。让学生参与 管理,共同探索解决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关爱他人、积极主动,形成正确完全的人生观。实际操练

案例一: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 “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由你上好了!”全班同学随 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从此该生在课堂上不发现问题,也不主动回答问题了。

1、请你从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出发谈谈这个教育问题。

2、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当时会怎么办?

答案要点:

1、教师的职业素养

2、师生关系内容及类型

3、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4、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如果我是这位老师,我会这样做:

表扬他对这门学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判断,说明她学习主动性强,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传授,而是经过自己主动思考、消化和吸收。

充分肯定这位学生的质疑精神、探索精神和挑战权威的勇气和胆量,如果 上课时间来不及时,就说: “这位同学的说法很有见解,我们下课后再好好讨 论分析一下。”既保护学生自尊心,又维护学生的尊严。如果上课时间还比较充裕,可以在课堂上和全班学生在一起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发挥教育机 制,发扬民主平等精神,促进教学相长和师生关系和谐,倡导研究、讨论和质疑的良好班风学风。

案例二: 几个学生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班主任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 子,生气地走过去问: “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 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着: “你又蹲下来,怎知 道蚂蚁不会唱歌呢?”

1、请用所学教育理论对教师行动做一评析。

2、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办?

掌握答题技巧

在答题过程中,许多考生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因为没有回答到位而没 有达到理想的分数。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答案;其次,答题要全面。

本题中即首先要明确“该教师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然后再结合理论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基本答题顺序:

1、明确结论

2、提供理论依据

3、分析案例

4、总结 理论要点:

5、学生的特点

6、教师的职业素养

7、师生关系类型

8、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9、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做一评价”其实就是围绕该教师 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和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 想象力。老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是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 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和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 兴致勃勃地观察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 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

3、胡说,“ 蚂蚁怎会唱歌?” 教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小声嘟囔着说; “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 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台”)如果我是这位教师,我会这样做: 我会面带笑容走过去,好奇地问问,了解他们的行动目的和原因,然 后主动加入他们的观察活动,积极研究和讨论蚂蚁唱歌这一现象,然后 鼓励他们把所看所想写出一篇观察日记,并在第二天读给全班同学听,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然后,我会指导开展全班性的探索活动,自由分组,由原先的几位同学为组长,实施发现式学习,并将原先的观察日志上升为研究性学习报告,通过这 样一个过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即: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和心理 相容。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在观察力、想象力、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提高,体现在“做中学”这一教学理论。

第二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臵,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7]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分析]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当我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和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

[案例8]一班的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 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请问: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

[分析]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

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生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

[案例9]某中学对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以及部分基础型课程实行走班教学。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至5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班级‛,分成ABC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两次。

请用有关教学或课程理论对该校的做法进行评析。

[分析]学校的做法是正确的,它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①学校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将学生分层,确定了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兼顾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使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自身价值。

②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综合性,避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学校开放了校本课程,体现了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放者,改变了以往被动执行的做法。

③该案例面向每一位生动活泼、发展、有尊严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重视评价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

[案例10]常州实验初中的谢老师在地理课上,展示多媒体课件画面:人类共同的家园——聚落。(课前已要求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收集、筛选和整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七嘴八舌话聚落‛的游戏。游戏规则:尽可能多的说出你所了解的关于聚落的知识或问题,为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游戏,请不要说重复的知识或问题。

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七嘴八舌、踊跃发言,叙述了许多列入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提出了有关聚落的种种疑问。师生互动、共同解决学生的质疑。最后,谢老师展示辩论赛题:正方——聚落应该发展;反方——聚落应该保护。要求学生自行组成两大组进行辩论。在这过程中,正反方唇枪舌剑展开辩论,谢老师担任主持并适时进行点评和表扬。

思考:请你阐述该案例中所体现的新课程思想?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怎样实施这一课程理念的?

[分析]该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辩论,最终形成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所有的情境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和‚主体性学习‛的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理念。

[案例11]高老师今天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这样写到:‚高老师,我今天很高兴,因为你终于给我回答问题的机会。这可是我上初中获得的第一次机会啊!虽然这是你不经意的一次提问,但我心理有说不出的喜悦。就在这一次,老师,你终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我想真诚地对你说一句:高老师,喊响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吧!‛

这则案例所反映的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是什么?

[分析]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该案例恰恰违背了这一观点。由此也可以看出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以下的一些缺点:

①重认知轻情感。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②重教书轻育人。它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③传统的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无法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

④传统的教学是精英教育,目的是培养优秀学生。重视那些被认定为是‚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把更多的机会让给那些学生,忽视其他学生的发展。

[案例12]翠竹中学的殷老师设计的历史教学情境片断如下:

1、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纸,你们知道有哪些种类的纸吗?要求学生每小组推一代表上台展示本组所收集的各种纸张,并说说各种纸的用途。

2、教师设问;我们的祖先在纸未发明之前是用什么材料来进行书写的呢?学生讨论猜测若干材料,答案新奇的给予赞赏。

3、探究: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用毛笔分别在事先准备好的纸、帛、竹简、陶片等材料上书写一段文字,并说一说帛、竹简、陶片等材料的缺点,感受纸的优点。

4、延伸:教师出示‚韦编三绝‛、‚学富五车‛、‚留取丹心照汗青‛三个典故,孔子、惠施、文天祥三个人物,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并说说这些典故的来历(主要与竹简的关系)说明竹简作为书写材料的不便,并渗透情感与态度教育。

请问:殷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哪些新课程的理念?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实施这些新课程的理念。

[分析]

1、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对学生来说感到新奇的问题情境,例如‚造纸术发明之前的书写材料‛、‚‘纸’ 字的来历‛、‚其他国家用什么材料进行书写‛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设计了较多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例如在各种材料上书写、上网搜集有关纸的材料、做一做造纸试验等,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并注重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3、整个设计不仅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注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注重知识探究的方法与过程,注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案例分析]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 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2、[案例描述]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案例分析]: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 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3、[案例描述]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吵闹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案例分析]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学生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4、[案例描述]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 ”,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的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案例分析]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要知道一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信息。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

5、[案例描述]199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栏目。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顿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案例分析]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我们在埋怨学生不通人情时,是否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时,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的素质。

再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所能比拟的。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6、[案例描述]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案例分析]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7、[案例描述]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案例分析]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三是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四是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教学案例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注重从教学案例情景中归纳出问题并进行分析

2、教师要对案例中的教学设计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教师独到的改进意见

3、理论联系实际。

4、体现先进教育思想。

5、实事求是。

6、论述要突出重点。

7、观点要有充分依据。

案 例 分 析

1、有一天,老师在上课,说:“今天大家的表现非常好,想不想听故事?”“想!”大家齐声回答。这时有一个很不和谐的声音说了不止一个字,难道他和大家唱反调吗?我以为他又扫大家的兴,很生气地质问他:“你刚刚说了什么?”他很紧张地说:“我只是说了‘非常想’!”小轩这孩子与别的孩子的言行反应常常不一样,为什么呢?他总是给人一种他是很有“头脑”的孩子的感觉,可往往由于不听话吃了很多“亏”。上次他同桌告他的状,说他在全班很得意地讲:“我就不喜欢听郑老师的话。”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一个不听话的坏学生。为此我找他谈了好几次,他每次都很紧张而且极力更正说:“我只说了我喜欢和老师唱反调,绝对不指郑老师。”显然他对老师存在严重的逆反心理,看来心病还需心药治啊。

请你就如何对待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参考答案

①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不要迷信老师,敢于探索,敢于创新。

②实施“我能行”教育,珍视学生富有个性色彩的独特见解,为孩子表现自我、发挥创造性开拓广阔的天地。

③教师能“善问”和“善待问”,对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给予积极的评价。④教会孩子正确的与人交往的方法,学会换位思考。

2、一位初二学生,学习基础差,考分低,几次考试成绩均未超过60分。任课教师大多认为他是低能儿。数学期中考试,面对一个个试题,他无从下手,却在卷面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0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漫漫向我靠近,0分你如此多情难道你也把我当作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棵自真心再见了0。”监考老师见到这张试卷,便对他讽刺挖苦。他一恼之下,竟把试卷揉成一团扔在地上,监考老师为此把他揪到办公室,一路上他还与监考老师扭打起来。然而,一位班主任在处理此事时却与监考老师不同。他仔细看过这张试卷后,就请这个学生朗读这段话,又帮助他改正错别字,标上标点符号,整理成下面这段话:“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向我靠近;零分,你如此多情。难道你也把我当作一个无用的人?不,我也是一个有用的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了,零分。”读完这段话,班主任对这位学生说:“你写了一首诗,一首很好的诗。这首诗写得很形象,还用了拟人的手法。”孩子听了,露出了会意的微笑。接着班主任又

说:“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你不甘心落后,要与零分再见。你要鼓起勇气和信心,把学习搞上去。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可以跟老师谈,老师们都乐意帮助你。”班主任的一番话,温暖了这位学生的心,他既激动又感动,从此发愤,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请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这位班主任老师取得成功的原因。参考答案

①这位班主任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来看待。②这位班主任具备可贵的爱心。

③熟悉学生心理。④懂得育人的原则和方法。

⑤教学经验十分丰富,娴熟掌握了教育的技巧。

⑥这位班主任沉着、冷静,有着高超的教学机智

第四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材料

案例材料一(材料组)

材料一:

望子成龙母亲施压 亲儿不满唠叨竟打死生母 学生杀母事件震惊整个金华,这类事件在全国也属罕见。

这是一个让谁都难以置信的悲剧。浙江省金华市一个上高中二年级、17岁的少年,忍受不了母亲一天到晚要他“学习、学习、学习”的唠叨,竟残忍地用锤子把母亲活活打死。

儿子留下神秘字条1月26日上午11时左右,在外地工作的徐某的父亲回到金华市区的家中时,发现房门紧锁,他觉得有些奇怪……他打开门,里面空无一人,在桌上他看到了儿子徐某留的一张字条:爸爸:妈妈走时叫我星期三或星期四早上等她的电话。然而,今天早上妈妈真的打来了,她说她这次到杭州去其实是为了看病。因为她上星期一下午去医院看病时,医生说她喉咙里有东西,最好是到杭州去看一下,但在杭州医院诊断结果是妈妈得了绝症。绝症,我真的不敢相信。妈妈叫我好好活着,她不想连累这个家,她先走一步。且叫我好好照顾外婆外公,还有听你的话。我实在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我也走了,我必须出去冷静一下,我要去找妈妈,找回妈妈……我可能过了年回来,或者不回来,听天由命。对不起,爸爸……徐父一看大吃一惊,到学校一问,儿子果真没去上学,也没有请假。徐父连忙找到徐某的初中同学吴某。可吴某说,当天早上他和徐某一起吃的早饭,但分手后一直没有见过面,他也不知道徐某去哪里了。

“他到哪里去了呢?他可能去看他妈妈了。”徐父这样想着,便连忙给徐某的班主任写了一张请假条,托徐某的一位同班女同学带到学校。请假条上,善良的徐父说:“因徐×妈妈生病,在杭州住院。另(临)时来电话,徐×去杭州看他妈妈去了。因徐×去得太急,没有向您请假,请谅解……”下午2时许,徐父找放在大衣柜里的500元钱准备到杭州去找儿子,结果发现钱没了。同时主卧室里叠着的两只木箱上面的衣服已经被拿掉,他打开上面的木箱看了一下见没什么异常,下面的那只木箱便没有打开。

母亲被杀儿子被抓

晚上8时30分左右徐父和亲戚朋友一合议,觉得此事蹊跷并开始翻箱倒柜后,竟看到了这辈子最让他悲痛欲绝的一幕。

在他下午找过的两只箱子下面的那只木箱里,竟躺着已被杀害的妻子,徐父当即跳了起来……20分钟后,金华市江北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接到了报案电话。

分局局长季世余亲自带队连忙赶到现场,勘察、询问、调查,侦查工作有条不紊地一步步展开。经过分析,已失踪了一天的徐某成了此案重要的犯罪嫌疑人。

1月17日下午,他曾到其母亲的单位找过领导,说他母亲不舒服,去杭州看病了,叫他帮她请个假。两天后,即1 月19日,他又打电话给此人,说他妈妈打电话来了,要下个星期才能回来(但他骗其外婆,却说是和母亲到杭州去玩了)。而徐父一般一星期才回家一趟。1月18日,徐某打电话到徐父工作的单位,叫徐父不要在1月18日、19日回家,叫他星期六(1月22日)、星期天(1月23日)回家。

另外,根据尸检,徐母的死亡时间应该在一周前,而这正与徐某打电话到徐母单位帮其请假、叫其父亲迟些回来的时间十分吻合。是巧合,还是……可是,受害人毕竟是他的母亲,况且他年纪又小,如果真的是他作案,那么,到底是什么深仇大恨让小小年纪的他如此置道德、良知、亲情于不顾呢?两小时后得到可靠消息:徐某已潜逃到邻近的义乌。市江北公安分局刑侦大队一方面向市公安局领导汇报,一方面马上派出人员火速赶往义乌。11时30分许,侦查人员终于在义乌某旅馆将徐某一举抓获。

儿子不满母亲唠叨

1月27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已被刑事拘留的徐某。随着“砰”的开门声,徐某抬起头,与记者打了个照面。他身上披着一件军大衣,腿上盖着一件蓝色大衣,瘦小的身躯看上去很单薄。记者问他:“冷吗?”他先点点头,继而轻声说:“冷。”如果不涉及1月17日那个血腥的午后,记者也许会对眼前这个文静、秀气的少年滋生无限的同情。但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就像今后,他再也没办法对着一个活生生的母亲喊一声“妈妈”。在屋外嘈杂的脚步声里,徐某开始清理他同样繁杂的思绪。谁能想到,致他走到这一步的,竟会是为人父母也许都可能有的唠叨。

据徐某交待:“从小到大,妈妈在生活上很疼我,对我的学习也抓得很严。

初中考高中,我进了学校的重点班,但高一上半学期排名第44名。通过努力,高一下半学期,我一跃到了第10名。妈妈很高兴,叫我以后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都应该在班级前10名……”悲剧在这时候埋下了种子。去年11月底,徐母参加了家长会后得知,徐某这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竟排在班级第18名。回家后,徐母很生气,狠狠地打了徐某一顿。徐某喜欢踢足球,徐母就说:“以后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徐某觉得,母亲对自己管得实在太严了。他有些不满,这种不满在1月17日便如火山般爆发了。

儿子活活打死母亲

这天下午1时许,徐母在自己的房间里绣花。徐某见开着电视,便走过去想看一下。徐母说:“马上要期末考试了,你要考全班前十名。”徐某说:“很难考的,这不太可能。”徐母说:“那还看电视,还不用功点!”徐某说:“我已经够用功了。”徐母急了:“期末考试不考前十名的话,你自己看着办。进不了前十名,以后怎么考重点大学……”按照徐某的陈述,母亲接下来便是老一套喋喋不休的学习呀、成绩呀,徐某听了很难过,感到压力很大。他说:“每次她都这样,大哭大闹的,我觉得很烦……”徐某开始一声不吭,甚至他已经拎着书包准备上学去了。

突然,在门边他停住了。他发现门后面的鞋柜上有一个黄色木柄的锤子!他的血开始沸腾,他的耳边回响着母亲的唠叨声,终于,他彻底地失去了理智。

他把锤子放在自己的书包里,然后走到他母亲的房间,拿出锤子,朝正把毛衣放在床上绣花、与背对着他的母亲的后脑勺猛打了一下。徐母痛得大喊:“哎哟!干什么?”她边说边双手交叉着抱住后脑勺。徐某用左手按住其母的左手腕,将她按在床上,“一边流泪一边继续打”,一下、二下、三下……母亲在亲生儿子的手下发出悲惨的叫声,先是“哎哟”,再是“ 嗯”,到最后倒在床上,什么响声也没有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打了几下,我发现血流出来了,印在被单上,血流了很多,被单都染红了。我很害怕,我想把母亲送往医院,但母亲倒在床上已没有

动静。我怕母亲醒了以后会不理我,不敢再接近我,我怕,真的很害怕。”因为害怕,徐某最终没有把母亲送往医院;因为害怕,徐某在用拖把清洗了流在地上的血,及处理完现场后,把母亲的尸体藏在主卧房里的一只大木箱里。

这时,他玩了一个小小的把戏。他先把两只叠在一起的上面的木箱搬下来,把里面的旧衣服拿出来,把母亲放进去,然后把这只木箱放在原来下面的箱子位置,而把原来放在下面的那只箱子放到了上面……这以后,徐某大部分时间住在同学吴某处,只在其父回家的时候,才和母亲同在一个屋檐下,度过了两人“相处”的最后的时光。在此期间,谁也没有发现他有异常,谁也不会把一个母亲的失踪与儿子血淋淋地连在一起,自然也就谁都没有怀疑他,直至案发。

材料二: 中学生接连轻生震动教育界

苏州南京两地专家呼吁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上星期,苏州市某重点中学一名初三女生跳楼轻生。无独有偶,前日,南京市栖霞区某中学初一女生喝农药自杀。事情发生后,在教育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昨日,记者就此现象深入采访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要求看心理门诊的中小学生日益增多,其中重点中学尖子生占的比例相当大。

据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徐英和兰光华两位主任医师介绍,最近几年,苏州中小学到这里进行咨询的人数逐年上升,让医生惊讶的是,在看心理门诊的学生中,重点中学的尖子生、好成绩生占了大多数。他们告诉记者,前来门诊咨询的一般由父母陪同,也有独自前来的,尤其在高考前,心理门诊里学生病人可以说人满为患。主要症状表现为紧张、焦虑和失眠,严重的发展为恐慌症,直至逃学,更严重的导致像文中提到的那名女生一样去自杀。

今年7月份,门诊来了一位名叫许伟(化名)的小病人,苏州市某中学的初三毕业生。原来,该生平时成绩很好,但在升学考试中分数虽然不低,但离重点中学的规定录取分数相差2分。为这事,家长对他埋怨不迭,恨儿子不争气,而该生本人也后悔不已,最后虽然9月份父母花了1万多元,让他上了心里向往的重点中学,但该生却慢慢地产生了心理障碍。值得深思的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少是来自于父母做教师的家庭。今年9月份,一身为教师的家长带着孩子来看心理门诊,称学校开学后已上初二的孩子就是不肯上学,终日在家与他的小猫小狗为伴。该科王耀龙医生还告诉记者,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后都转化成了生理病症,常见的如,一听讲课就头疼,一进教室就胸闷,还有的一到晚上上自习课就肚子疼。当然表现最多的心理问题还是坐立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

就此问题,记者昨日采访了苏州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心理专家。苏州第十中学教务处沈主任认为,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当前在校生压力太大有关。沈主任告诉记者,学校每年都会有两三名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业,曾有一名学生在进入高考考场后,一下子就昏倒了,到钱万里桥附近一精神医院问诊,才知是精神压迫所致。

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原因在哪?苏州第十中学专职心理教师苏文秀老师认为,目前中国的教学、考试机制(应试教育)是导致学生产生大量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但与社会、家庭的不够关心也有关。目前有不少学生不想上多为尖子生的小班,而想上普通生的大班,就是因为小班压力大。据苏老师反映,除了在课堂上向她请教心理问题的学生外,课外也有不少学生找她私下交流。主要原因集中在父母缺乏沟通和交友两个方面。初高中学生都

已进入青春期了,可不少家长还把他们当作小孩子,成绩不好骂,犯了错误打。

还有,不少学生在暗暗地进行异性交往,这也是导致目前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的原因之一。学生心理问题这么多,怎么解决?南京师范大学心理教研室李星云副教授认为,这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与当前现行教育、教学存在较大缺陷密不可分。解决学生,特别是所谓尖子生中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应从社会、学校两方面下手,现在不少学校虽然开了学生心理课,但大多流于形式,如在教室或是心理实验室进行公开的咨询,这都不妥,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带有隐私性质,不少学生为了避免尴尬,平常只好装出快快乐乐的样子,把问题留在心底,等问题积得多了,就会出现头疼、厌学、甚至自杀等事件,所以学校应改变现有的心理课教学模式。而社会这方面的作用更重要,简而言之,什么时候考高分、考上名牌大学不作为学生成才的惟一社会价值标准,像文首出现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材料三:

9岁男孩因未考年级第一被父亲挂牌裸身游街 “大冷天里,父亲居然让孩子赤裸着身子,胸口挂着牌子,游走示众。”昨日下午5时许,武昌徐东某社区一名居民气愤地打来电话说。

小学生被挂牌游街

记者刚进入该小区,居民就围了上来。他们说,下午4时许,9岁的彬彬(化名)赤裸着下身,胸口挂着一块写有大字的牌子,在寒风中哆嗦着走过小区。孩子的腿上、屁股上是一条条的红色伤痕,孩子的父亲手持皮带,一边打,一边大声教训,孩子则哭叫着。

有人上前劝阻,但父亲根本听不进去,赶着孩子继续朝前走,一直走到靠近某学校的地方,彬彬是该校小学3年级的学生。

父亲称孩子撒了谎

彬彬家住在一套简陋的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彬彬的父亲激动地说:“这伢撒谎,不打管不下来!放学后不回家,却骗家长说老师带他去参加比赛,得了第一名。可我们今天去学校一问,没这回事。”彬彬的母亲埋怨:“你对伢太残酷了,会打坏他的!”

彬彬长得虎头虎脑,十分可爱,但稚嫩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为什么要撒谎呢?”记者问道。他怯懦地说:“因为爸爸喜欢我得第一。”随后,孩子小心地脱下裤子,腿上、屁股上都是伤痕,“爸爸用皮带打的。”

孩子写下保证牌

在桌子上,记者看到一块黄色纸牌,上面写着:“三年级期中、期末如果不考全年级第一的话,就到学校门口去站着。”(如图)。

彬彬的父亲说,这段话是彬彬自己写的。这块牌子很早以前就有了,每天就挂在书桌旁,用于激励孩子认真学习。昨日下午,因为他很生气,就让孩子挂着这块牌子,到小区内外游

走了一圈。

父亲要求孩子必考第一

记者以为彬彬的成绩不好。谁知他的母亲说:“以前一直考全年级第一,今年只考了第五,没达到他父亲的要求。”

每次都考第一,是否要求太高?彬彬的父亲不以为然:“我没有要他培优,参加什么比赛,考第一的要求已经很低了!”彬彬的母亲说:“他要孩子将来一定读博士。”彬彬说,每天回家要写字,背诵,默写,很累。如果做得不好,父亲就会打他。昨日被父亲拉去游街,觉得很丑。

彬彬的老师介绍,彬彬前不久的考试考了年级第五名,近段时间,彬彬在校有些贪玩。她以前家访时,曾劝说彬彬的父亲不要打孩子。

据了解,彬彬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靠摆地摊为生。

民警上门调查此事

9岁儿童赤裸下身,被挂牌示众,震惊了小区居民。有人当即报警,并通知居委会。居委会负责人称,他们已和管段民警上门了解情况,并批评其父亲的做法不对。

彬彬所在学校的负责人说,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昨日的做法太粗暴、简单,缺乏法律意识。他们将深入了解,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保护孩子的权益。

向记者反映此事的是住在该小区的一名律师,他说,彬彬虽然还是孩子,但他也是一名公民,享有人格尊。父亲让他挂牌示众,虽然出发点是教育,但方法失当,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甚至造成心理阴影。

昨晚,彬彬的父亲致电记者,称他是一时冲动,以后再不打孩子了。

案例材料二:

喝彩(摘自《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

上海市的一位青年教师王红曾讲述过这样一个课堂教学案例,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内在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

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试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成功之处。

案例材料三:

“坏孩子”(摘自《戴尔•卡耐基全集》)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第五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2013年职称考试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案例二】

请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片断,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回答问题。

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

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志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夜深人静之时,我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会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动,从而一个个巧妙的构思如涌之泉流泻而出;课堂中,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的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知识结构?

2、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结构?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素养:

1、林崇德教授把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本体性知识,主要指学科专业知识;(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文化知识,指的是与教育有关联的综合性知识;(新的课程结构尤其强调教师应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具备跨学科知识);三是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也就是怎样教书育人方面的知识。

2、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①信息能力

教师只有具有信息能力,也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指导学生去独立地获取知识。(指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是教师职业的一种新的能力,将广泛应用于课程整合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②教学能力

驾驭教学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

③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这是教师职业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还有肢体语言,音像讯息等)④组织能力

组织和管理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重要能力,许多案例都会涉及这方面内容。⑤教育科研能力

同时也包含一种扩展的专业知识能力(此外,还有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整合能力,与原有的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相比,现代教师将更富有创造性,不仅会教书而且会编书,现代教育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案例三】

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

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请你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知识主要为转化后进生方面的知识—— 后进生的特点:(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洋思中学的经验: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3)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4)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5)要反复抓,抓一点,进步一点,巩固一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即该采取哪些途径和方法。

(1)“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说明该生学习差,品德也差,转化不是易事,但作为班主任应看到王峰才三年级,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转化的,一定要想办法挽救;

(2)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3)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王峰坏习惯形成的原因;

(4)“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5)要为后进生转化创造各种条件;(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依靠、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等)

(6)抓反复,反复抓。(注意衔接处,在低谷时应注重培养自制力,在进步时,应予以鼓励,看到不足,在复发时,应确立信心)

【案例四】

阅读《动物学校》这个故事,回答相关问题。

动物学校要招生啦!动物园的动物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泥鳅、松鼠、老鹰‥‥‥有幸成为首期学员。学校开设了游泳、跳跃、跑步、飞行等课程。

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是游泳课。松鼠、老鹰首先遭遇尴尬,由于他们是“旱鸭子”,迟迟不敢下水,遭到了老师的训斥和嘲笑。而泥鳅却在这堂课上出尽了风头,他以舒展自如的泳姿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喝彩。但接下来的课程训练却让松鼠、老鹰扬眉吐气,跳跃是松鼠的强项,飞行是老鹰的看家本领,跑步项目对他俩来说更不成问题。但这些训练却让泥鳅吃尽了苦头,尤其是跳跃和飞行,是他的弱势项目。为了提高成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个项目上。一学期过去了,泥鳅被摔得伤痕累累,苦不堪言,虽然期间他想放弃这两个项目的训练,在游泳这个优势项目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碍于校方的规定和校长、教练的威严,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原本的优势项目——游泳,因为长期没有训练,泳技大不如前,由期初的“a”

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在飞行项目上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跳跃项目上破动物界的最高纪录,但也只得到“b”等,因为他是在树顶上起跳,而没有按照学校规定在地上起跳的要求。

1、请你就该校的课程设置作一评析。

2、请你就该校的教学评价作一评析。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理论知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在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2)改革课程结构。(强调课程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3)改革课程内容。(内容要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4)改革课程的实施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改革课程评价方法。(传统教学评价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结果的评价,而新的评价改革则更强调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过程,在评价的内容上注重态度和能力,在评价的理念上更注重期望与激励);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课程设置作一评析”和“教学评价作一评析”。

(1)动物学校的课程的设置不合理。首先课程的设置不能有效促进各种动物的个性发展。(而是要动物去适应课程)其次采取统一设置的方式,不注重各种动物的选择与需求。(松鼠、老鹰的游泳,泥鳅的跳跃和飞行)

(2)在教学评价上,(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不科学)。

①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跳跃、跑步得了“c”等,飞行没有学会。游泳,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飞行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评价方法上,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育应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

②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不注重发展性评价,不注重期望与激励);

③在评价内容上,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甄别与选拔,不注重其它方面(态度和能力)的发展,人的智能有多元的,知识和技能仅仅是一个方面。

【案例五】

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以下现象:

1、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

2、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请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

请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对以上现象分别作出评析。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知识:(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首先,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促关系。(相同的权力和共同的责任)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机。其次,成员个体通过向他人阐述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质量,又观察到他人的思绪过程,从而进行较准确从中学习有效策略。第三,重视学生彼此间的人际交往。(交往是全方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①组建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结构上体现班级的缩影,学生按性别、学生成绩、个性特点、家庭和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赛。(异质分组的形式)

②每小组有一名小组长,负责活动有序开展。小组内的的各种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领导者、激励者、记录者、检查者等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

③小组合作学习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小五年级的七字诀:听取发言不插嘴,分析比较求领会;说明理由要充分,启发大家同思考;求助别人心要诚,注视对方稍欠身;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从学着做。)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以上现象分别作出评析。”

(1)“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不符合“异质分组”的原则;

(2)“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

(小组活动缺乏一定的规则,简单地讲就有“你说—我听”这一典型的策略)

(3)“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4)“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角色要轮换担任);

(5)“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学生自我意识过强,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案例六】

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

(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

(3)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

问:

1、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

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中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有关知识:

1、探究性学习概念

在学科领域或现实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和学习方式的过程;

2、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①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使教学策略发生转变。使得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仍旧是班级授课制,但是由于信息媒体的介入,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赋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③再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内容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④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提供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学习的接受者和被填灌对象,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认知主体。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1、符合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2、提出探究的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讨论。

3、从意义的四个方面去答。【案例七】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相关问题。

开学不久,校长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在会上宣布,今年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每位教师都要申报课题,并由学校的特级教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然后要将研究的成果公布并进行评价,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将作为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校长还没有说完,下面便议论纷纷。我觉得学校的这项要求对我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是教数学的,平时除了教学就是看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杂志和书籍。我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里,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出以前在师范学院学的教育学书,翻阅了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章,了解到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种: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等等,教育研究的过程包括确定选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论文撰写等等,可是教育研究的第一步“确定研究的问题”就把我难住了,我思考了很久,不是我想到的问题早就有教育专家研究过了,就是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研究。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学校,在办公室里等许老师来。许老师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已经发表了3篇文章,是我们学校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的教师,我想他的教育、教学研究开展的这么好,我一定要认真向他请教。

许老师来了,他说,教育教学研究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首先因为我们是中学老师,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也缺乏必要的研究条件,要想向教育家式地进行实验研究,这是不可能的;要想通过大量的调查来进行研究,也不现实。你可以先找几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再找几期进行教育类的杂志,将这些内容翻阅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写文章的,再看看当前教育、教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是什么。如果这些文章中有几篇是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将这些文章复印下来,回家以后仔细琢磨,根据这些问题所提供的材料,对这些文章进行重新编排、组合,就成了一篇新的文章。如果你觉得这种方法太麻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你只要看一本教育学书,然后选择里面的一个原理,先将这一原理介绍一下,然后根据教育学书的叙述,写你是如何根据教育理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其实,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很简单,你按照我的说法做,一定会有收获的。我的几篇文章就是这样写成的。

上课铃响了,我急忙走向教室,心中十分困惑:教育、教学研究就是这样的的吗?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就这么简单?

1、你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看法?

2、依你的经验,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教研工作的有关知识:

1、教研工作的必要性

教师参与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教科研能力。

开展教育研究,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置身于现实的开放、动态的教育情景中,能够随时体察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地解决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断。显然,这是专业研究者所无法替代的。

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水平,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单凭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基础和原有教学实践经验是不够的,难以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把教育原理与具体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形成自己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教育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

2、教育研究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开展教育研究,教师不再成为理论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理论运用与实践于一体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直接参与教育研究,研究的问题提出和假设完全是依照实践的需要,是实践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实践也为教育理论运用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实例,因此,教育研究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育质量。c、教师参与研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

3、教研工作的定位与方法:

a定位:立足点-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生长点-改革创新出精品。

b方法:

(1)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教师具有兼任“职业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研究技能之外,还要培养起研究的心向和责任。要时刻牢记自己是研究者,要结合课题研究,解决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更好地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反思型的教育者”,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2)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3)要积极探索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4)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

(5)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看法?”“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1、在动机上,许老师从事教学研究是以达到功利为主要目的,是为了发表文章,而不是作为职业者和研究者的角度,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动机缺乏持久性;在方式上,许老师仅仅重视他人的经验,而不注重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没有自身的的实践,没有自己的创新,因而其教学研究是没有深度,难以形成自身特色的。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2、①要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最新信息、最新成果。教师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多的,除了必学“两学一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本学科报纸杂志(至少订阅3~5种)外,还有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撰写的专著及教育教学理论。

②要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③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投身于教学改革。

a、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教学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要注意积累第一手资料;

b、在实践中开展研究

教学后记:每次教学结束,教师可以回味教学过程,分析得、失,作到心中有数,得,得于什么?失,失在哪里?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写成“案例”,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过程或辅导过程录制成“可视个案”录像,进而围绕案例,展开集体研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案例研究报告”。案例分析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有助于教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可以为新教师和一般教师提供可参照的学习榜样,可以帮助他们尽快上路;研讨课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课,供大家研讨;评优课则以对优质教学为目标,通过对优质教学的追求,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④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要合二为一,研究与教育相结合弥补了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缺陷,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文章,要不断总结教学、教研、教改经验,写出一些有较价值的论文(含经验总结、实验报告),以指导学科教学。每篇论文应力求突破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⑤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教育研究务求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这既是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动力,也是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师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教师搞研究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从身边的问题入手,研究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以及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

第二部分 【案例8】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参考答案]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案例9】

“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参考答案]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案例10】

“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案例11】

“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案例12】 “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问题:就三位老师不同做法,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 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第三种方式最好。【案例13】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案例14】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 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案例15】

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 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案例16】

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案例17】

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案例18】 广播操比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 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案例19】

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案例20】

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参考答案] 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案例21】

欣赏“每一个”学生----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

[参考答案](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

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

【案例22】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案例23】

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的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

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要知道一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信息。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

【案例24】

《请善待学生的评价》

199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栏目。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顿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

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

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参考答案] 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我们在埋怨学生不通人情时,是否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时,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的素质。

再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所能比拟的。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案例25】 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案例26】

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参考答案] 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

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案例27】

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参考答案] 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三是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四是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案例28】 “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案例29】 绿色的启示

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我问同学们:“大家喜欢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和热烈,黄色代表宝贵和权力,黑色代表刚、坚强,蓝色代表大海、希望,绿色代表自然、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你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样决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用打叉的符号?”“最好不用!”于是,在高中三年中,我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改考卷。在批改中,我不用叉号,改用“?”和批语。绿色的批语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我批改的作业,学习的反馈效应很好。同学们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题:这个案例中教师教育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参考答案] 要改变只让学生适应教育、适应教师的状况,要努力造就适合学生成长的良好情境和氛围。为学生服务,是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

教育教育学笔试全攻略案例分析题 [案例1]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参考答案]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2]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3]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参考答案]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4]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参考答案]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案例5]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参考答案]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案例6] “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参考答案]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案例7]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8] “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 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案例9] “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参考答案] 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案例10]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参考答案]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11] “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参考答案]:

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第三种方式最好。

[案例12]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案例13]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 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案例14] 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 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案例15] 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案例16] 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案例17] 广播操比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 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案例18] 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案例19] 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参考答案] 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案例20] 欣赏“每一个”学生--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新课程复习题

※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做题目就是新课程中提倡的“过程”学习,你觉得呢?

答:新课程提倡的“过程”不仅是指解题过程,还包括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活动的实施过程,情感的体验过程等.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提出的,泛指“教学过程”.加强过程,意在追求过程中的教学价值,防止“死记硬背”的过度所造成的教学缺失.

※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有何区别?

答:所谓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对,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两种都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应该彼此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同时,还要努力实现这两种方式的有意义性.

※在观摩新课程公开课的过程中,常常能听到“我们平时的课是不可能都这么上的”这样一句评价.确

实,在新课程实验的初期为了倡导一些新的教学行为,许多公开课是为突出某种教学行为而精心设计的.试谈谈你对公开课上这种现象的看法.

答:在新课程实验的初期为了倡导一些新的教学行为,公开课能起到示范作用.这种示范是为了让更多的教师理解新课程、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有必要的.当大多数教师已能熟练使用这些方法和手段时,我们的公开课应更多地考虑课堂整体的优化,让教学行为为教学目标服务.

※有人说:“教材是专家编的,我们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只能老老实实地去执行教材,而绝对不能擅自作主去改编甚至创编教材。”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的。因为新课程背景下出台的一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表中,明确提出了“看教师是否具有整合、变通有利于教学的各种课程资源,‘跳’出学科进行大教学“(即用活教材)的要求。新课程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不应该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枷锁”和“桎梏者”,而应该成为“跳板”和“促进者”。因此,走下神坛的教材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了,教师也应该由教材忠实俄执行者自觉升格为教材的实践者、改进者和创造者。教师的义务不再是机械地照搬教材,而是应该自觉地根据学生、教材、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有机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小学考试就应这样,重点不在于“考”而在于“试”,不应成为甄别与选拔的“考具”,而应成为激励与进步的“试纸”。“考”,有上对下的压力,学生无选择,更多地是被动与紧张;“试”,有下对上的努力,学生有选择,更多是主动和快乐。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谈谈你的想法。

答:关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两段很重要的论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由此可见,考试评价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此,小学数学发展性考试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发掘学生的潜能,建立自信培养情感,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根据所学的数学学习评价方法,谈谈自己如何更好地做好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工作? 答:

1、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

2、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

3、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使用探究法应注意什么? 答:(1)精选探究材料;(2)注重教师的引导;

(3)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4)所设立的问题难易要适中。

※练习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练习,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练习。②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的坡度。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③练习要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练习要有反馈调节性,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适当调整练习。

⑤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做什么练习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⑥练习的份量要适中,做到质与量的兼顾。

⑦练习设计要有弹性,能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收获。⑧练习设计中要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开放性,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举例说明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和非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

预设性目标是指在教学设计时应预先列出的目标。例如:讲授圆周率时,教师要考虑介绍中国古代的数学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要考虑介绍圆周率的用途,培养学生的数学价值意识。

非预设性目标是指在教学准备阶段不能确切设定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出现时机就应该加以落实的目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某位学生提出了新颖的问题,这就出现了引发学生求知欲的时机;某位学生出色地回答了问题,这时就出现了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目标。

※ 请你从好课标准中“真实”的纬度来谈谈你对本案例的看法。

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整理和复习》一课的延伸拓展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编一道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来说一说分数乘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生1:学校放学后,我和王亮在公路上练习长跑,我跑了15分钟,比王亮多用1/4,王亮跑了12分钟。

生2:李俊的爸爸上个月捕青蛙,卖了240元钱,这个月卖的钱比上个月多1/6,这个月卖了280元。

生3:小红和小军看一本故事书。小红从前往后看15小时看完,小军从后往前看10小时可以看完。两人同时看6小时可以看完。

教师对此一一予以肯定。

首先,教师放手给孩子一个创造的空间,一个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空间,这本是新课程应有之义。但是,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对生活的认识还很幼稚、肤浅,不能完全摆脱课本例题与教师讲解的束缚,他们往往满足于提出一个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较少去考虑提出的问题是否合乎情理,合乎法律,解题的结果是否可信。在本案例中,学生在马路上赛跑的不安全性,捕青蛙卖钱的违法性,看书从后往前看的不合理性,都被学生忽略了。更糟糕的是,课例中的老师或许是疏忽,或许是出于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良好愿望而作出肯定的判断。归根结底来说,就是教师没有用新与学生交流,是对学生表面情感上的“呵护”,实质情感上的“蹂躪”。

※.下面陈述的是一道考察三年级学生应用计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请你分析该道试题的优点,并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谈谈如何编制试题测验学生数学技能的掌握情况?

这是一道美国三年级试题:小明为全家买了3张参观动物园的票,价格最低的一张为3元钱,价格最高的一张为5元钱,下列哪一个可能是3张票的总价钱?

A.8元 B.9元 C.13元 D.15元

这道试题不同于我们常常给学生训练的已知三个数求和的计算式题。虽然试题在计算能力的要求上远远低于我们,但它留意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表现在问题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考虑问题时应紧密结合动物园门票价格的实际情况,成人票价应略高于儿童票。只有联系实际情况,才可能给出最合理的答案。技能的把握必需建立在相关的概念知识的基础上,而不是通过机械地模拟和记忆去获得。评价技能是否把握的试题既要调查学生实际执行这些技能的情况,又要调查学生是否能准确思索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哪个规则,以及什么时候应用这一规则。所以再出考试命题时应重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理想,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此案例(an li)即能测验学生的技能有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以下两位教师小结课堂教学的看法。在一节数学课末的小结中,两位执教老师的设计分别如下: 王教师:“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内容?”“你们学会了吗?”“你们学的开心吗?” 施老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王教师的小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表面的回顾,“你们学的开心吗?”充分尊重了学生,但是也可能知识走过场而已,并没有起到真正的实质性的效果。

施教师的小结重视了学生的掌握反思,使学生学会总结、学会反思。

※下面是某校一年级口试的一道题目,请你分析该道口试题的优点,并谈谈口头型考试评价的特点。

例:把下面的诗抄写在右边的田字格里,能写得下吗?为什么?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道试题,可以观察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第一层:学生通过实际的抄写,发觉当田字格写满时,诗还没有抄写完,因此得出“写不下”的结论。这一层次的思维水平,学生更多地依赖动作思维,但从解决问题的策略来看,这种方式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第二层:学生通过数诗的字数及田字格的格数,发现诗有20个字,而田字格只有16个,通过比较20〉16,所以得出“写不下”的结论。这一层次的思维水平,学生已经初步建立数的概念,知道可以通过比较数的大小来解决相关问题。

第三层: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诗的行数与田字格的行数相等,但诗每行的字数比田字格每行的字数多1,因此得出“写不下”的结论,这一层次的思维水平,学生初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会对问题进行分解,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该口试题选择了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作为题材,学生感到比较亲切,但一年级学生的书面文字表达能力跟不上,因而作为笔试题难以观察到学生的真实水平,采用口试的形式,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举例说明数学课程目标各维度间的区别。

如,浙教版第八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以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为例: 如果学生能够说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则说明他习得了知识 ; 如果他能够根据两者的属性辨别图形、画出图形,则说明他已经习得其技能;

如果他能够综合利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则属于问题解决 ;或者说,能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土地面积,则属于问题解决;

如果在推导梯形面积公式过程中,或采用平行四边形的思路,或采用平行四边加、减三角形的方法 , 或采取两个三角形相加,这就说明他作了不同的数学思考,或者采用了不同的认知策略 ;

如果学生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时感受到两者的使用价值,或者体验到自己能力的增强,就说明 情感与态度目标实现了

※、使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什么?(1)突出趣味性;(2)体现方向性;(3)关注现实性;(4)关注开放性;(5)体现不平衡性;(6)体现高效性。

※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2)还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修改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所谓“更换”,就是把不适合学生与教师自身特点的素材更换为适合的素材。所谓“增删”,就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适当增加延伸一些内容,或删除机械重复太多的、难度过大的又不会影响课程标准落实的一些素材 所谓“归并” ,归并学习内容。所谓“修改”,把教材中欠合理之处加以修改 ;(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

※编写教学设计要体现哪些特性?(1)科学性;(2)针对性;(3)实用性;(4)主体性;(5)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强调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原因有哪些?

(1)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国际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2)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3)生活能力可以迁移为数学能力。

※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哪些特征?

一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二是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三是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四是加强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简述自主活动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自主发展,构建动场;角色确认,自主探究;活动构建,自主评价。

※简述练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① 基本训练。以训练学生的口算技能、公式记忆、数量关系的理解等为主。

② 宣布练习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地宣布本课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③ 检查复习新授课的知识。一般采用板演练习,能及时发现问题,信息得到反馈,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调控。

④ 课堂练习。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一般设计专项练习、针对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等几个层次的练习。

⑤ 作业评价。包括练习评价,贯穿在每个层次的练习中。

※如何做到小组合作追求实效,防止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现流行小组合作的现状:⑴组织形式不到位;⑵合作程度不到位;⑶评价机制不到位。策略:(1)更新教育理念;(2)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3)淡化形式凸显实质;(4)加强提高教师自身”的合作学习“教学的能力;(5)加强对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

※教师应如何看待教材?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一个引子,或者是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应把教材作为样板;教师应把数学思想作为主线;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中选取内容重组教材;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经验重组教材。

※新课改要不要教学模式?为什么?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模式应看做是实施教学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而作为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在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中,就应当包含着理念基础、教学目标和原则、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技能、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若干内容。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才构成为一定的教学模式。它既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又呈现着动态开放的特征。

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二是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三是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四是加强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变革中的几种新的教学模式:

(一)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二)以问题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为什么要提倡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2)开展合作学习的优势: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鱼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的品质;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

一是应当明确、具体可感;二是应当具有思考价值;三是要关注多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四是问题要具有情境功能。

※你认为问题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要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向学生提供成功体验,正确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从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来看,什么情况下需要实施“合作学习”? 答:有下列三种情况需要实施“合作学习”:(1)如果学习内容较难,大多数学生仅靠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那么就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以众人的智慧实现难点的突破.(2)如果某项学习活动量大,全部由学生个体来完成需要化大量的时间,那么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之后,为了共享学习的成果,可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你对“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1)组织者的含义包括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2)引导者的含义包括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3)合作者的含义包括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与鼓舞,得到知道和建议.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答:主要是要在教学中,包括在教学目标、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把认知与情感统一起来.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有意无意地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方法中的情感方面忽略掉了.其结果,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教学的效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尤其是情感培养、情感发展方面的效果不如人意.因此,对情感方面的重视,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项重要措施.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较以前更注重发现式学习.于是,有的老师以为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会产生学生被动学习的不足,因而就完全抛弃教师作为一个教学主导者的角色.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答:因为有了教师才使得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变得更经济、更有效率.把一些活动安排得比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更有教育意义,这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所以,无论何时,教师作为一种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专业,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把知识教给学生.正是由于这个事实他才是个教师.

下载教学教育案例分析万能终结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教育案例分析万能终结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整理: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21篇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

    48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例谈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

    浅谈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浅谈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2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分析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为例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应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即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WORD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第三届教师基本功大奖赛理论考试模拟练习(一) 金坛华罗庚实验学校教科室(2010-1-28) 第一部分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www.xiexi......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合集5篇)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第三届教师基本功大奖赛理论考试模拟练习(一) 金坛华罗庚实验学校教科室(2010-1-28) 第一部分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

    教育教学个案研究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个案研究 案例分析 姓名:****** 学号:*****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通过与学生课上课下的沟通与交流,朝夕相处的经历,我研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