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教版六上美术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青龙学校
董小燕
第1课 我们去旅行
教学目标 :
1.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
2.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
3.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4.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
5.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
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课件展示要准备的物品
二、观赏背包
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
(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 2.了解背包的结构。
(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
(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
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包 1.旅行包
2.会议、公务包 3.购物的手袋 4.时装包 5.书包
课件展示背包的结构、构 成、材质、样式
三、绘画指导
1.教师示范画背包,学生总结步骤、方法。2.小结表现方法:
(1)抓住背包的外形特点与哪种立体形相近。(2)从不同角度观察背包。(3)表现背包的背带、拉链等细节。(4)添画生活用品,学生做教材中的小训练。课件演示步骤:
背包摄影图片----背包的剪影----与背包近似的立体形----背包的线描 作品----添加生活用品
四、作品欣赏
1.欣赏学生作品。
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1)背包的形体画得比较准确,构图大方。(2)线条流畅,有疏有密。(3)注意了细节描绘。(4)生活用品的摆放有紧有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3. 展示学生作品
五、学生作业
1.学生自由摆放自己的书包和水壶。
2.学生进行观察性绘画。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六、评析交流
1.学生作业展示。
2.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
3.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活动二的学习资料。教学反思:
第2课 光影变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2.揭示课题——《光影变幻》。
多媒体课件演示画家名作以及优秀的摄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揭示《光影变幻》的课题。
二、尝试表现 探究方法
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4.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板书,图片、铅笔、纸等。
三、深入感知 巧妙联想
1.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有一些什么样的几何形。
2.小组讨论:你会想像画出哪些几何形,并如何重叠、穿插。
3.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轮流上台画一个几何形,并组成完整画面。画板、铅笔、画纸及轻 音乐。
四、赏析作品
第二课时
一、拓展思路
1.讨论评议:请大家一起评议这幅集体创作的作品 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记录评分记录卡。
2.发散思维:生活中变化着的几何形和明暗变化的 效果。作品、评分记录卡。
二、表现创作 总结评价
1.学生独自创作一幅作品,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评析作品: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展示板、作业,播放轻音乐。教学反思:
第3课 美丽家园
学习目标:
让学生通过对周围景物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用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加强相互合作的群体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重点和难点:
1、集体创作,相互合作完成绘画作业。
2、集体讨论绘画题材、内容绘画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和采用什么绘画方法。
课前准备和作业要求:X|k | B| 1.c|O |m
1、为学生提供绘画材料——大画纸。
2、学生代色纸、各色碎布、剪刀、颜色、胶水。
3、要求4—8人组成一组,用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生活周围环境,要求突出景物形象特征,色彩鲜明,表现形式不限,但要统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例,说明家园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每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并有深厚的感情,画出来很有意义。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二)、分析课本图例,启发学生讲述三幅同龄人创作的《美丽的家园》L具有什么地方特点。
1.用剪贴的方法,表现了城市小朋友家居特色和少儿活动中心去活动的情景。2.用壁画的形式表现了金秋时节农村丰收的景色和农村家居的美丽风光。3.请你讲一讲自己家居周围有什么特别的景物?
如小区的特色,儿童乐园、儿童活动中心、农贸市场等都可以选入画中。
(三)、绘画步骤:
1.构思。集体讨论绘画的题材、内容、确定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有什么样的手法表现,用一人先画出大体构图。
2.根据各人的长处分工绘画,各人所画的景物形象的大小、色彩和表现手法均要以总体构图为依据,通力协作,力求整体效果统一。3.选一位同学对画面作统一整理。
(四)、作业要求:
8人为一个创作小组,共同构思商议画面的大小(一般用横副,用全开纸3—5张合并使用,大小共同讨论确定),构图及手法表现,然后分工合作(例如有画房子,有的添树木,有的画人物„„),画出当地景物特色。本课要求完成草稿。
(五)、学生分组集体创作,教师辅导,出现问题时共同讨论解决。
(六)、讲评草稿,共同评论能否表现家园的景色美。
第二课时
本节课继续完成集体创作画《美丽的家园》,重点在于形象刻划。
(一)、分析课文中的学生作品,提出用不同表现形式绘画时所要注意的事项。1.色彩画:①颜色要鲜明。②注意对比色和谐。
2.线描画:注意线条疏密对比和黑白灰调子的处理。3.剪贴画:注意发挥材料质感的美,注意色彩的搭配。
(二)、学生继续进行集体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努力完成一幅《美丽的家园》,集体创作画,看哪一组画最好、最美。
(三)、讲评作业,师生共同评议作品,请同学谈谈绘画感受。把作品展览在学校中心的地放,让全校师生共欣赏。
第4课 编花篮
学习目标 :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重难点: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学具准备:小花篮
学习方法:观察、讨论,小组合作动手制作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歌曲《编花篮》,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分小礼物。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 的花篮。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是老师自己动手编的。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到这些精美的花篮,你想说些什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编花篮?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编制花篮,享受劳动的乐趣。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的动力之源,此处激趣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行为冲动,让其呈现出行为欲望。
二、观察,讨论,探索新知
1、师把自制的花篮每组分发一个,请学生首先从外观上观察花篮,然后动手拆花篮。要求学生自己认真观察:(1)花篮由几部分组成
(2)各部分怎么做(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拆开)
2、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
3、学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4、老师在学生汇报的在基础上小结,用课件播放编花篮的过程:花篮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制作过程。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探讨花篮的制作方法,并从观察中总结出编制过程,体现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注意引导学生测量篮沿、篮身、篮底、篮提手各部分,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劳动课中,体现学科间整合。
三、合作享受制作快乐(放轻音乐)
(一)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全班分五个小组进行评比(分设五个展示台)①制作时比一比哪个组分工合理,进展顺利。
②制作后比一比哪个组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有创意)
〈2〉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证室内卫生
(二)制作:
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
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花篮。
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
(三)活动预设:
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可能:
1、小组分工不合理,致使制作进度慢,师及时给予指点。
2、在纸编小辫的过程中,可能出现:A一人牵绳一人编;B一人牵绳两人编;C两人相对同对编。师在巡视过程中,评价表扬C种方法,鼓励学生提高效率。
3、学生在制作小辫时可能不用手编,而是用手搓小绳,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有创意,师应给予鼓励。
4、学生在盘绕粘小辫时,可能出现:A固定花篮转动小辫;B手持小辫转动花篮。师鼓励生用B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盘绕速度快些。设计意图[制作过程有分工有合作,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设置五个小组激发学生劳动情趣,培养集体荣誉感。教师的参与体现师生间的互助合作关系]
四、成果展示
1、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
2、学生评价: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
3、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编织能手谈体会,说说劳动后的感受以及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
4、师生评价
(1)评价最佳作品。
(2)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每一个花篮的制作都有它最闪亮的一点,老师要善于发现给予肯定)
(3)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觉得编织有趣吗?母亲节快到了,你想为你的妈妈做点什么吗?动手编织一个小礼物送给她吧!大胆选择编制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编制物件,你亲手的杰作,她一定会喜欢!课外举办一个“送给我最亲爱的妈妈”编织展览。
第5课 纸魔方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
教学准备:课件、彩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
教学准备:彩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教师在课前运用“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制作一件双色对比色调的编纸条作品。选用不同颜色同等长度的纸条,在作品背面将有关纬条加长,加长部分隐藏在作品背面。
1.展示这件“一提一压”双色编纸条作品正面。X k B 1.c o m
2.教师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双色编纸条作品变成三色编纸条作品。3.再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三色编纸条作品变成四色编纸条作品。4.展示一件协调色调编纸条作品,和这件冷暖对比色调作品进行对比分析。5.完整展示一件编纸条作品的正面和背面。6.揭示课题——编纸条。
二、方法探究
1.学生自学教材左页的制作步骤和制作图示。2.师生讨论:
(1)经条和纬条的制作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经条的上下两段要相连?(3)整理作品时不粘牢纬条两端可以吗? 3.学生上台尝试“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
三、创新探索 1.教师问:怎样让你的编纸条作品与众不同?学生自学教材右页的创新方法。2.师生讨论,小结创新方法:(1)纬条:改变纬条的材料和宽度。
(2)经条:改变经条的形状和宽度,如折线形、弧线形。
(3)穿编方法:改变提压数目,如两提一压或一提三压。由此作品可分为抽象类和具象类的变化。
四、欣赏评价
1.展开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和体会。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制作热情,并使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
教学准备:彩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学过程:
一、思维拓展
1.展示、欣赏几件不同尺寸的编纸条作品,问学生它们适合用在哪里? 2.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设想。
3.教师出示一张未经装饰的贺卡用纸和一本书。师生讨论、交流,共同将编纸条作品改装、组合成贺卡、书签、包书纸等。
二、创造表现
1.学生之间交谈自己的创作设想。
2.明确作业要求:制作一件实用的编纸条作品。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三、欣赏评析
1.展示作品,欣赏评析。
2.学生下位,自由欣赏他人作品,交流感受。
第6课秦陵兵马俑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
一、谈话导入、1.师生对话
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 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2.导入课题
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
二、观察分析、研究讨论
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
(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
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 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
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3.观察陶俑
(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
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图片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展示,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
第二课时
一、创造表现
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2.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 3.教师示范。(1)团泥。
(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
(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
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课件播放古典音乐.
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
二、作品反馈
三、总结拓展 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
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
第7课小园艺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
3.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4.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
一、导人新课
揭示课题、直入主题
同学们,园艺师是园林艺术的建设者,在学校、在街头、在社区,甚至在家里,我们都见到过许多大小不
一、各式各样的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请问在座各位“小园艺师”,你对所见的哪一处园林景观印象最深?请你介绍给我们大家。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地域空间造园呢?
二、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音乐声中,把学生带入新课学习。
三、教师小结
园林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心灵的栖息场所。
现代人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人们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中,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活动空间,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环境,保护自然。
第二课时
园林景观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建设它,还要学会去欣赏它,保护它。爱护园林景观,保护公共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一、欣赏引导
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
二、互动交流
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一般内容:
山石:假山、石碑、石柱、雕塑,水:水池、小溪、喷泉,树木花草:独立大树、成行小树、成片的小灌木造型。路桥:石桥、木桥、直路、弯道、梯,建筑、配景:亭子、走廊、路灯、坐椅。
布局方式:中轴对称式、散点分列式、点线面结合。
三、板书要点
四、示范提示
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
五、自主创作
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
六、评价活动 1.互相观摩。
2.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
第8课 田间的精灵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用多种色彩描绘田野;
2、能力目标:记忆、想象能力和以线布局以色构成的表现力;
3、情义目标:体验线与色有机结合的造型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习内容: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厚重),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流畅稳定地画出较长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认识常用的颜色,在划分的各区域中涂画田地的色彩,表现出一片想象中的田野。
三、学习重点:
认识颜色,用各种颜色涂画出一片田野。
四、学习难点:
1、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
2、运用各种颜色效果表现出不同的田地。
五、教学准备:
水彩笔、油画棒、展示板
六、教学程序:
(一)线线交织,构成田野:
1、我们把画纸想象成一片肥沃的土地,现在熊老师牵着大家在这画纸上散步,我们随意的走着,踩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再从另一个方向走一走?三条路,把这片土地分成了好多块田地了,这几块太大了点,谁能画条小路再分一下?谢谢你,又多了几块地了。
2、现在我们换一种走法,在这片更广阔平整的土地上,我们快速的直直的开垦农田,老师快速示范用直线分割田地。请一位喜欢直线的同学帮我再分分。
(二)色彩认知,参观田野: 有了这么多田地,种点啥呢?
1、我们来向农民伯伯学习学习。农民伯伯说要先要考考大家——知识抢答。(课件出示几种代表性的田地)认识它吗?是什么颜色的?
1)、这几块田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田?——蓝色,刚刚插秧的水田。2)、这是什么颜色?生长的是什么?——绿色,没有成熟的水稻 3)、这一片呢?——橙色,成熟的水稻 4)、这是什么颜色?——棕色的土壤。
5)、这个呢?——油菜花、红高粱、紫云英,这些都是田里的庄稼,没想到有这么多颜色!
2、现在农民伯伯请我们坐飞机,去参观他们耕耘的田野,出发吧!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
(三)启发想象,涂画田野:
看完了农民伯伯的田野,农民伯伯也想看看我们小朋友心中的田野,那我们的田野里种些什么呢,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试试。
1、师生共同尝试大片涂色(哪里也种这个呢?)、线条排列(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点点播种(表现苗、花、果子)、颜色叠加(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
2、这几片中间还留了一块画什么颜色好呢?相邻的颜色要有变化。
3、如果你想还可以在一个田里画个田野守护精灵或者是收割机、稻草人、谷仓。
(四)欣赏范作,明确目标:
1、看看小朋友的画作,他们希望的田野是什么样子。
2、作业要求:线线交织、块块涂色,画出一片心中的田野。
(五)学生作业,巡行指导
(六)展评作业,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制作“希望的田野”展示板)
看到这么美丽充满希望的田野,农民伯伯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调了,我们来听一听,学一学。
第9课 生命的甘露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水资源现状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2.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3.学习并设计保护水的招贴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教学难点:招贴画创意设计。环节一:情境创设 出示课题:生命的甘露
众所周知,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方,人们很难想象,没有水的情景,那么今天就让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了水,人类将面临何种绝境。课件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造成的可怕景象让学生观看。
【意图:从介绍学生还不太关注的西南旱情现状开始授课。课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西南缺水造成的可怕景象,灾区人们悲伤无助的表情配上伤感的音乐以期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效果,使学生深入认识生命与水的重要关系。】 环节二:预习反馈
1.出示问题:地球差不多都被水包裹着,为什么又缺水呢?我们怎样来节约用水?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都来保护和爱惜水? 环节三:探究方法
为让更多的人爱惜和节约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设计招贴画。
1.出示学习要求:欣赏课本中的三幅招贴画,说说作品各表现了什么内容。找一找作品的相同特点,试着总结招贴画由那几要素组成。
教师小结招贴画的一般格式要求:①.主题与画面要明确、醒目、新颖,具有视觉冲击力,使人看着明白。②.主题一般用文字口号来强调,简洁、通顺、突出。可用拼音或字母加以标示、装饰 2.出示两幅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一幅完整,一幅不完整)哪幅是真正的招贴画?师生交流,教师结合图片进行讲解示范。环节四:自主设计 1.出示作业要求: 拿起我们的画笔,设计一幅招贴画,以无声的呐喊唤醒那些沉睡的心灵—— 珍惜生命甘露,保护生命之源!2.出示设计提示和参考 如果没有了水,破坏了水资源,田地将会?江河将会?大自然将会?天上的飞鸟会?水生物又会?人类将?„„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设计。环节五:评价交流
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师生评价交流。
第10课 艰苦岁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难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难点: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人文内涵。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常规课本(教师)相关图片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出示三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中国》。问:“你能说出这几幅雕塑各自表现什么历史事件?”教师简要讲述,带动学生对历史革命的红色情绪,引入新课《红色记忆》。
2、深入理解
1)放映《开国大典》视频,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放映历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影视剧中的《开国大典》,最后引入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构图上:
(1)左实右虚(2)主体人物突出 色彩上:
(1)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结合(2)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绘画
(3)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去欣赏《启航》、《占领总统府》(4)将三幅作品结合,提问这三幅画的视觉中心在哪里?画家为何这么处理?引导学生思考整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基本创作内容,创作手法,并强调作品中要突出重点,强化视觉中心。
3、分析讨论,层层深入
1)放映《太行山铁壁》《狼牙山五壮士》问:画家采用了什么样构图?画面产生什么气氛?对人塑造又产生哪些影响?
2)放映《支柱》《艰苦岁月》问艺术家为何会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你可体会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的创作么?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作品。
4、欣赏评述
通过《母亲》和《血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述的方法。
第11课 劳动最光荣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二、设计思路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回忆交流
1.教师用录音机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
(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2)学生回忆并交流。
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是最为光荣。出示课题《劳动最光荣》。
二、欣赏感受,研究体验
1.欣赏作品《夯歌》。师生讨论:
(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w
W w.X k b 1.c O
(2)画中人物的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3)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
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美。3.研究体验。
(1)动作模拟。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头部仰府如何变化? 身体摆动如何变化? 手臂起伏如何变化?
教师结合图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2)尝试练习。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头怎样变化?(看地下了。)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手怎样变化?(一个上一个下。)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
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3)交流作品。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画哪些动作?画这些动作的时候身体各个部分又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三、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单个人物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四、作品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表扬作品,点明题意
师生共同点评上节课学生作品。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我们爱劳动》
二、欣赏名作,感受场景中的劳动 1.用录音机播放大师作品《拾穗者》
劳动源自于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就有一个叫米勒的画家非常喜欢画劳动题材的作品,出示作品《拾穗者》。
(1)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什么时候的场景?(2)画中人物在干嘛?你从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3)周围的环境告诉我们什么? 2.用课件播放大师作品《夯歌》
你从作品中感受到怎样的氛围?说说你的感受。w
W w.X k b 1.c O
教师帮助解读作品,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挖完路夯平的画面,表现出了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非常高兴的场景。
教师小结: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周围的场景渲染,可以表现劳动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画家的思想。
三、同龄作品欣赏
展现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小朋友的画,他们是怎么来表现劳动场景的呢?(1)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2)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3)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教师小结:看了这么多其他同学的作品,他们把人物画有趣了,画生动了,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并充分利用环境烘托人物。
四、学生作业
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给自己画的人物添加一个动人的背景,还可以多添加几个人物。
2.也可以重新创作,通过色彩、场景、人物 动态表现一个劳动场面。
五、作业展示
展现优秀的作业,说说我画得最棒的地方。
第12课 废物新用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2.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3.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4.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5.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6.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活动二: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活动三: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课后拓展
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第二课时
活动一:
1、同学们,这件工艺品漂亮吗?(漂亮)
2、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人物)
3、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可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学生小结]
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得呢?[学生自由猜] 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活动二:
1.材料展示:
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你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学生展示] 2.分析: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废弃物都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分析造型与色彩] 3.构思练习[讨论形象的组合与材料的选择] 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一个简单的草图。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的感想][出示形象] 谁来帮老师设计一下,这个形象的每一步我都该选择哪些材料最合适?[学生交流并可以动手来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去研究、试验]。4.制作步骤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是否也能将自己手中的废弃物来设计一下使其变废为宝呢?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进行制作呢?请同学们分组交流拿出制作方案来。请学生进行小结。5.欣赏
课本中就有许多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工艺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看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我认为在这些工艺品中一些小的装饰运用的十分巧妙,真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都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来做小的装饰呢?[学生交流]。活动三:
我要开一个工艺品商店,我这个工艺品商店出售的可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废弃物来制作而成的。而你们就是这些作品的设计师,好,就请大家快动手吧。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几个人完成一件作品。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进行临摹制作,也可以制作的形象简单。[放音乐]小结:
今天是我们工艺品商店开业的日子,请大家来当顾客选择你最喜欢的工艺品。
第二篇:美术六上教案
六 年 级 上 册 美 术 教 案
第一课 我们去旅行
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上课伊始,老师将准备的风景图片做成课件向同学们展示,并问,这些地方美不美?那你去过那些美丽的地方呀?
让省将自己的图片展示给大家看。这么多美丽又好玩的地方,老师也想去了。那假期同学们准备去哪里玩呢?准备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课也许会给你一些新的发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我们去旅行》 美丽的图片,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这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后面老师贴近生活的谈话,更能唤起学生的共鸣。二)探究学习,明晰导行
在这个环节当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了三个活动。一)模拟活动,快乐小导游
老师说,今天我们首先要乘坐火车来一次快乐的模拟旅行,开展我是快乐的小导游的活动。并引导学生说出导游的帮手是中国交通图。此处,课件展示《中国交通图》 活动一:小导游培训
作为一个小导游,请你结合交通地图说出小红外出旅游所要经过的城市。
1.北京的红红要乘火车到武汉的爷爷家玩,请你给她选择交通路线,有几种选择,请说出她沿途经过的城市名称。
2.请你告诉红红所选的铁路线名称,并说出这条铁路的起始点。
3.考虑到经济问题,请给她选择便宜一点的交通线,并说出沿途经过的城市。设置模拟情景,并以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们积极动脑,会收到较好的成果。活动二:业务碰头会 刚才同学们都做得很棒。但是小导游也要经常学习。小导游们要经常在一起开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旅客的要求。今天小导游的研究问题是:怎样能说出沿途经过的城市,又能让旅客记住自己所走的铁路线呢?那么今天的会议主题就定为:中国铁路是怎样命名的? 研究对象:京九线 京沪线 京哈线---京广线 陇海---兰新线 沪杭线---浙赣线---贵昆线。2.组织形式: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明确每组研究的对象,小组内成员合作探究,发现中国铁路是怎样命名的。
投影:全国主要城市的简称。3.小组汇报交流、老师总结①都是以铁路的起点和终点来命名铁路线②两条铁路如果是相连的用一条短横线将他们连接来。③铁路线的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是起点和终点城市所在省的简称或这座城市的第一个字来命名的。
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之一。我这样设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进行汇报等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的知识学习为主动的体验感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创造了条件。活动三:导游我最优秀
小红在爷爷家玩了几天,爷爷打算利用暑假带着小红到上海玩几天,爷爷年纪大了。谁来帮帮他,做小红的小导游呢?接着再问,小导游需要什么呢?引导他们自己说出交通图。并让学生自己找到合适的路线。最快找出、设计最合理的同学为金牌导游。
小学生好胜心强,对这样的活动非常感兴趣,我抓住了他们的心理设计了着一个环节,意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三、课外延伸:,深化认识
教师和学生一起准备一套导游过关考试题,对班里的“小导游“进行交通旅游知识大考核。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评价,对自己的学习有一定的自我认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让学生通过模拟、讨论,进行探究式学习,老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这也是新课标一直要求我们做到的。
第二课
光影变幻
一、情景激趣导入课题
1、看教材23页到25页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沙漠之鸽》。
2、揭示课题。
二、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 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师出示一幅素描静物画,让学生明确可用铅笔线来表现明暗效果)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
4、教师用纸在黑板上演示。
5、学生尝试用铅笔画出浓淡强弱的线组合。
三、画一画
1、教师出示一个石膏立方体,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在你的位
置最多能画出几个面。怎样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来表现这几个面。
2、教师出示两幅石膏几何体在光影中的塑造方法。提示学生注意 观察静物上的光影变化。
3、学生动手画,可参看教材,教师指导。
四、作品展示
五、总结评价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黑板上,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六、想一想
提问:物体的明暗、光影是由于什么变化而产生的?物体的形体会不会发生变化? 同学们:
绘画表现事物的基础是光,如果没有光,我们就无法看到客观世界,更别提作画了,光使物体呈现在我们面前,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展现物体明确的轮廓线,使人们见到了变幻的光影现象。
第四课 编花篮 1.说起这编花篮呀,这话就多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柳条、藤蔓来编织器物了,而手工的筐蓝最受人们喜爱。你要是不信呀,我们就一起来见证下吧!(欣赏)
.怎么样这手工没得说吧!有的同学可能就要问了,老师这花篮这么难我们怎么
编呢?别急别急告诉你们老师有简便方法,保证你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编花篮,只是···老师有个条件(学生回答,什么条件)3.那就是大家得仔细观察,好不好?(好)请看这里!(欣赏不同材料的编花篮步骤)
三、学生作业
1.编花篮的秘诀大家可记住了?(记住了)那好,让老师来考考大家。
我们都可以用哪些材料来编花篮呢?(彩纸、塑料瓶等等)哎呀看来大家都把这秘诀记熟了啊,那还等什么,赶紧用你们桌子上的材料动手做做属于你们自己的花篮吧!(注: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配合做一个花篮)2.学生做花篮,师巡视并从旁指挥。(同学们要注意小组合作,抓紧时间哦!有的小组他们的花篮快完成了)
3.有的小组他们的花篮快完成了,就请你们让老师送给你们的花也有个漂亮的家吧!(学生试着插花,是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示
1.给自己这组的作品取个好听的名字,并请以为同学带着它上台展示。2.学生总结在本节课中自己的感受或学到了什么?
五、小结
第6课 秦陵兵马俑
1.导入新课:(1)欣赏《神话》片段,你知道影片中,守卫的是什么陵墓吗? 秦始皇陵园是一座古代文化的艺术宝库。高大的陵墓和神秘的寝殿,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你了解到了哪些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 陶俑是什么呢?陵墓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陶俑?
陶 俑 :俑 是 用 于 陵 墓 中 陪 葬 的 明 器,以 陶、木 质 最 为 常 见。在 奴 隶 社 会时,奴 隶 主 死 后,所 有 的 奴 隶 都 得 殉 葬,非 常 的 残 忍。春 秋 战 国 时 期,丧 葬 制 度 发 生 重大变化,用“俑”代替活人殉随葬。2.欣赏秦始皇陵陶俑:(课件图片展示)
(1)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陶俑是我国陕西西安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9年,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座帝陵。秦始皇从13岁继位后,便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统一六国后,又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建造陵墓,直到秦始皇死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秦始皇帝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屏幕。秦始皇陵墓是一座结构宏大、富丽堂皇的地下王国和巨大的珍宝库。其中秦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课件:秦始皇陵兵马俑总体分布图。
(2)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东侧的一组大型陪葬坑。1974年3月29日,当地农民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号兵马坑。以后相继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整个俑群 寓 静 于 动,给 人 千 军 竞 发 的 感 觉。这 些 数 量 众 多、与真 人 真 马 大 小 相 似、并 围 绕同一主题展现的艺术群雕,向后人展示秦始皇气吞六国、横扫八荒的惊人气魄。他的恢弘气势、安详的姿态、肃穆的表情向后人诉说秦王朝的强大,表现了秦朝人的聪明才智。让我们一睹它们的风采:
播 放《 古 今 大 战 秦 俑 情 》片 断,领 略 秦 始 皇 陵 兵 马 俑 气 势 磅 礴、威武 雄 壮 的 军 阵 场面。(3)欣赏不同姿态的陶俑。
秦俑的艺术特色: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这些兵马俑大体上都是经过精雕细刻的,从已出土的1000多个陶俑陶马来看,无 一 雷 同。陶 工 匠 施 展 塑、堆、捏、贴、刻、画 等 雕 塑 技
法,从 体、量、形、神、色、质 等 方 面 追 求 艺 术 效 果,造 型 逼 真,维 妙 维 肖,栩 栩 如 生,看 上 去 非 常 精美,给人明快、深沉、博大、壮观、精美的印象。仔细观察,不同的武士俑在神态、动态、衣着上有什么异同?选择喜欢的陶俑分组讨论:跪射俑、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立射俑。每组学生推选代表发言,小组成员补充。老师小结补充:课件。
跪射俑造型的特征:跪射俑大多数出土于二号坑,这种俑在秦俑坑中显得很独特,因为是跪姿,故其高度在1.20米左右。在跪射俑的塑造上,可谓匠心独具。把跪射俑的形体塑造得非常精美,惟妙惟肖,力求使静态的雕塑给人以动的感觉,其姿态优美,英 俊 潇 洒,神 态 庄 严,目光 炯 炯 有 神,身 穿 战 袍,外 披 铠 甲,头 顶 左 侧 挽 一 个 发 髻,髻 根 用 朱红 色 带 束 扎。足 登 方 口 翘 尖 齐 头 履。从 一 鞋 底 外 露 处 可 以 看 到,鞋 底的针脚因为人着地后摩擦的轻重而疏密不同,其绳结痕迹清晰可见,其写实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甲片随着身体的扭转而流动,衣纹伴着体态的变化而曲转。脚上的鞋子随着脚掌的着地而折曲,衣服的纹理也伴随体态的变化而曲折飘浮。种种富有韵律感的线条,烘托着人物的动态,使人物形象更有真实感。上身挺直,臀 部 紧 贴 左 足 跟,从 而 使身 体 的 体 重 落 在 右 膝、右 足 和 右 足 尖 上。当 射 击 时,则 重 心 稳,用 力省,容 易 射 中 目 标。跪 射 俑 是 兵 马 俑 中 的 精 华,中 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神态威严的将军俑。
将军俑是目前俑坑中级別最高者,在战争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秦俑坑中将军俑非常少。将军俑和军吏俑、一般士兵的最大区别是:将军俑头戴雕冠,军吏俑头戴版冠和云长冠,一般士卒则没有以上两种帽子,只是戴介帜或束发挽髻。将军俑除以上特点外,还身材魁伟、高大,上身戴有领花、肩花。将军俑穿的铠甲的主要特征是甲片小。制作精致,色彩艳丽。褐黑色的甲朱红色的联甲带;甲衣周围的花边在白色的底上绘着绚丽的几何形图案花纹。前胸及后背、双肩,有几朵彩色花结,华丽色彩,显示了等级的尊贵。„„(4)赏析铜车马。请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有关铜车马的知识。老师补充小结:
铜车马1980年出土于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约20米,约7米多深的地方。车共两乘,经复原大小约为真车、真马的二分之一。二号铜车马是四马鞍车(即坐乘的车),车马全长 317 厘米,高106.2 厘米,为凸字形,分前、后二室,其间以车相隔,车舆上有穹窿形的椭圆形盖子,车厢分前后两部分,左、右、前三面各有一窗,后有门,门窗可灵活启闭,前室为御手所居,内跽坐一御官俑,后室为主人所居。车舆内外绘有变形夔龙、夔凤纹、流云纹及各种几何形图案花纹。二车皆双轮、单辕,由四马驾车,车上各有一名御手, 铜御官俑戴冠佩剑坐于前室,挽 具 齐 全,有 的 用 金、银 装 饰。车 通 体 彩 绘 有 卷 云 纹、云 气 纹 和 几 何 纹 图 案。车、马、俑 部 件 均 由 铸 造 成 型,再 经 多 种 工 艺 加工 和 组 合,其 饰 件 的 金 银 细 作 工 艺 十 分 精 湛。该 铜 车 马 结 构 完 整,装饰 华 丽,是 研 究 秦 代 舆 服 制 度、单 辕 车 系 驾 方法和冶金铸造技术的重要实物。被誉为“青铜之冠”的铜车马让人们一睹始皇帝銮驾的非凡风采。根据出土地点和车辆造型分析,这可能是秦始皇后妃所乘之车。专 家 们 认 为,这 是 我 国 考 古 世 上 发 现 的 最 早、体 形 最 大、保 存 最 完 整的 铜 制 车马,对研究我国秦代冶炼与机械制造技术、车辆结构等具有级重要的历史价值。3.学生练习。
(1)作业要求:尝试用浮雕的方法临摹一个自己喜欢的武士俑的面部或防止一件喜欢的兵器。(2)巡视辅导。(3)作业展评。4.课后拓展。
(1)欣赏缩小的陶俑工艺品。(2)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兵器。(3)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千古之谜。
(4)对陶俑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欣赏各年代的陶俑,收集关于陶俑的邮票。
第七课 小小园艺师
一、导人新课 揭示课题
二、欣赏引导
1、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
2、互动交流 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示范提示 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
三、自主创作
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
四、评价活动 1.互相观摩。
2.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
1.小结上一课,我们了解了园林建造的一般知识,并且尝试了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2.与学生一起欣赏苏州园林,一起感受中国造园史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同时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活动积累素材,给予启示。
二、感知材料 三、三、合作学习尝试体验
1.分组: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2.分工:分别设“艺术总监”、“建筑师”、“架桥师”、“花木造型师”等职务。3.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补充给各组,带动大家,共享材料。
4.教师到各组与同学们共同解决造型、粘贴、拼合中的难题。
四、欣赏评价
1.共同欣赏合作学习的成果。
2.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对本组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集体创意进行介绍演讲。
3.教师请各组同学在本组作品前拍照纪念,照片将贴在本班队角上,让这次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在队旗下,得到升华。
五、课堂总结
第九课 生命的甘露
一、情境导人
1、教师设问:同学们,下雨是自然现象,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下雨?下雨天你的心情怎样?你认为鱼有颜色吗?在雨中有没有观察过行人的表情?
2、小游戏:表演在雨中等公共汽车。(表情:焦急、微笑、吃惊„„)让学生自己扮演角色,通过问、说、讲、演等过程使学生能很快掌握画雨中时的注意点,如:人体的穿插、颜色的搭配等。
3、小结:烟雨朦胧,湿漉漉,空气清新,到处像洗过一样很漂亮。
二、深人理解
1、下雨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景物、人物)
2、你注意到雨点落下来时是什么样子?(在空中、在地上)
3、下雨时你是什么心情?有什么感觉?(喜欢、不喜欢)学生回答后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下雨了,雨点从天上争先恐后往下落,风把雨点吹得往一边斜,所以,人们打伞总要斜一点。
有时雨越下越大,好像一串串银珠从天上掉下来,雨水把地面淋得透湿。人们打着伞、穿着雨鞋、披着雨衣,在路上匆匆忙忙地走着。当乌云密布时,大地变得阴暗,景物也失去了光彩。每当下雨了,很多同学就有一种好奇、兴奋的心情,有的还喜欢在雨中行走玩耍。大人们也不例外,在炎热的夏天,若是下一场大雨,人们会觉得非常舒畅。美国影片《雨中情》中的男主角在雨中手舞足蹈,表现出兴高采烈的情绪。雨,原来也是欢快的。
教师:怎样画雨景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开。(画雨的小训练)
三、方法指导
1、介绍画雨的表现方法:勾法、刷法、刮法、蜡笔水彩法。
2、教师着重介绍蜡笔水彩法。示范并讲解:(1)先画好雨中的人物、景物;(2)用浅色蜡笔点线画雨,注意用线;(3)最后用重色水彩(如:紫灰色、蓝色、深绿等)涂画天空地面和空白处。乌云、闪电、树、飘落的雨点、人们打着伞在雨中行走,还有映在水中的影子等等的表现,使画面线条模糊,给人感觉好像是画中景物被风吹得在动。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方法。
四、作业观摩
1、教材上的三幅学生作业,内容情景不尽相同,工具材料各不相同,表现形式方法也不相同,但都是非常优秀的作业。
2、本校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业若干。作具体的情景与形式美评价分析?
五、自由表现
1、布置学生作业:画一幅雨中行或雨中景的画。
2、学生动手作业。
3、教师巡视、协助、提示。
提示:把雨天见到的印象最深的场面画下来。表现雨不一定就是画雨,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态、衣物在雨中的形态等来表现雨;雨点不像雪花,要注意用线。有些颜色调不出,如蓝黑色、蓝灰色、蓝紫色等,教师可趁机把方法告诉给学生。
六、教学总结
1、作业完成情况的简要评价。
2、课堂学习态度的评价。
3、未完成的作业的后续安排。
第十二课 废物新用
(一)动一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整理不同的废旧材料,将材料进行分类(能说出不同类别中的一些具体的物品。比如卡纸,绉纸等)。
教师:同学们带来的材料真不少!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 大家在抽屉里找一找是什么样的礼物(课前师在每一小组里安放一件废弃物造型的礼品)
(二)想一想,它们用什么材料?怎样组合起来的?(把作品进行分解,多角度、多思路展示,以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三)、说一说
讨论一下废弃物的加工方法,(工具:剪刀,胶水,钳子„„)师简单示范(剪、接、扎、粘、饰„„等技法)学生补充
师小结:看,一些废弃物,经过咱们动脑动手,转眼变成了一件小小的工艺品!今天这堂课我们也要运用这些方法,把我们带来的材料好好变一变。板书揭题:废弃物造型
(四)赏一赏 师出示课件:
(1)优秀学生作品欣赏。(2)欣赏大师作品
要求:A、仔细观察他们是用什么材料?怎样组合起来的?(把作品进行分解,多角度、多思路展示,以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B、觉得作品的哪个方面吸引你?
看废弃物想象这是什么?(通过现成的废弃物思考想象,利用物品原有样子进行想象。)教师小结:巧妙应用废弃物材质特性进行夸张、变形。
(五)、做一做
(1)组内讨论:收集的废弃物能加工成怎样的作品(2)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一评
交流评议,展示作品。
(1)学生作品交流,进行介绍,相互评议。(2)集中展示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和材料能够表现,正如我们今天学习的废弃物造型。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积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艺术作品。
(七)用一用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能应用废弃物制作其他有趣的艺术品,来美化自己的房间或家
(八)理一理
课后整理:指导学生收拾好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篇:六上美术教案
六年级美术(上)
第1课 《远近的奥秘》
授课班级:六年级 课业类型:造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2、教学中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教学VCD、学生作业用纸 生:绘画工具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三、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过程设计:
1、讲评上节课作业 ⑴透视现象是否准确
⑵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有没有运用在画中?
2、在绘画上色时注意哪些问题?近的鲜明一些、远的灰暗一些。
3、学生继续完成作练习,教师辅导。
4、作业展示 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反思
第2课 风景写生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10—12分钟)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
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28—30分钟)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作业点评。
教学反思:
第3课 心中的风景
教学目标:
1、根据记忆活想象,表现心中的风景。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与学生搜集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
1、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
2、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上曾经学过的描写优美风景的课文片断。
3、引导学生曾经听过的旋律优美的音乐,产生的联想。
4、引导学生想象:你理想中的家乡美景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二、指导学生作画。
1、根据上面的提示,选择你喜欢的进行作画。
2、作画形式、要求:(1)可以用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表现。(2)也可以用钢笔、圆珠笔、铅笔等线描的形式进行创作。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学生中的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自带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片。教学过程:
1、揭示内容:利用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片,进行添画、扩展,创造风景画。
2、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上的范图懂得创作方法:利用我们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粘在白纸上,延伸、扩展出一幅风景画。
3、学生进行创造,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优秀作品。
5、未完成的学生可以课后继续创作。
第4课会动的剪影(设计、应用)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该怎样表演。
第二课时(剪影表演)课前准备:布置环境
一、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第5课 水墨画动物
一、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水墨画动物的独特表现方法,知道水墨画与彩墨画之间的异别。
2.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3.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二.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水墨画的魅力,学习水墨画动物的技法。难点:用水墨画出有一定意境的动物画。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水墨画技法的资料,毛笔、墨汁、笔洗、调色盘、画毡等工具材料。(教师)课件,常规的国画示范工具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展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水墨画版本动画片,学生欣赏。(2)学生谈谈欣赏体会,与平时所看的动画片有什么区别?(3)导入新课——《水墨画动物》 2.学习探究。
(1)小组讨论,复习水墨画的基本绘画技法:(结合三年级学过的《可爱的大熊猫》一课)包括用笔 的基本方式——侧锋,中锋;墨的干。湿。浓。淡及染色的基本方法。
(2)课件展示各种画法的熊猫作品请学生欣赏比较并分析。教师提问:水墨画熊猫和其他画法的熊猫有什么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哪些地方?(形神兼备,惟妙惟肖,韵味十足,等)(3)课件展示各种水墨画与彩墨画混杂的动物作品,学生观察,自学书本后回答问题:以上画作能否分类,分别是哪两类,水墨画是否等同于彩墨画?两者有何区别?(4)课件展示水墨画和彩墨画之间的异同,学生体会其不同的特色和技法。(5)学生练习彩墨画的两种画法 3.演示启发。
(1)思考:怎样利用水墨来表现动物呢?
(2)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学生观察学习。
画螃蟹。
a.用大羊毫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三笔画出螃蟹的身子。b.用淡墨中锋,画出螃蟹身体左右的各四条腿。c.接着用浓墨两笔画出螃蟹大螯。
d.用小狼毫蘸浓墨画出螃蟹的爪子和眼睛。
(3)小组讨论:你能分析教科书中的其他水墨动物是怎样用笔用墨的吗?(如鱼鹰,树熊的画法等)4.创作练习。
(1)作业要求:用水墨画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辅导重点是笔墨的使用方法。5.展示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的创作体会(2)教师点评并进行小结。6课外延伸
课后请学生搜集国画大师的相关资料及各种水墨画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毛笔、墨汁、笔洗、调色盘、画毡等工具材料。(教师)课件,常规的水墨画示范工具等。
教学过程 1.汇报交流。
(1)学生分组欣赏交流自己收集的水墨画作品。(2)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欣赏体会(3)请学生讲述国画大师的故事(如白石老人是怎么养虾画虾的故事等)2.欣赏引导。(1)出示“舞”,请学生想象这可以变成一幅怎样的画面?(2),请学生欣赏分析林风眠的作品《舞》。(3)学生交流欣赏体会
3、教师进行小结:中国画体现了画家对自然和事物的一种感受,作品往往传达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不是平铺直叙的。例如在水墨画动物中就是通过动物的形态来传递。2.探究感受。
(1)学生自主欣赏教科书中的范例,体会作品的意境。(2)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3)教师结合古诗给学生讲诗配画的小故事 3.创作表现。(两类题目自选一题)
作业要求:
(1)画一幅有动物的水墨场景图,并为这幅画取个有意义的名字(2)根据以下几句古诗画一幅水墨画,力求画出诗中的意境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4、交流展示。
(1)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学生互相评价,评价要点是看画面是否表现主题的意境?(3)教师进行小结。5.课后延伸。
教师请学生欣赏各种题材的水墨画(山水、人物等),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
兴趣
第6课: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4分钟)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8分钟)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23分钟)
5、作品展示(5分钟)
第7课 我们做乐器(设计/应用)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好有关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的乐器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2、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或网上搜集一些有关这类乐器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3、学生准备好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等材料以及橡皮、彩色水笔等。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播放几段这类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学生切身体会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不同音效。
2、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乐器的制作方法,以启发学生的创作。
(1)观察教材中的几幅插图,看看这些乐器是用什么制作的?怎样制作的?(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A、杯子里放入不同容量的水(液体)。
B、易拉罐里装入不容容量的水,悬挂在木棍上。(3)教师给学生介绍几种简易乐器的制作方法
A、沙锤:在易拉罐里放一些粗沙子,把口封好(也可以再加一个手柄),这样就制成了一个沙锤了。连续摇动产生下雨的声音。
B、竖笛:用黏土做个竖笛吧,六孔的好做,一个空心管,依次六个孔,最上边是吹的那个横口。最最简单的:用纸也行,用手工纸粘成一个空心管,剪六或八个孔。最上边是吹的那个横口。几分钟即成。材料:一般的稍厚纸都行,剪子,胶水。
C、找两片比较嫩的竹叶子,叠在一起,但不要太紧。然后撅着下巴(具体很难描述),就是尽量使得出气平稳且只有一丝。嘴巴不要碰到叶子,隔着2毫米的样子„„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或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自由组合,讨论构思,画出设计草图。
2、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后继续完成设计草图,并加以修改。准备好制作材料,准备下节课完成作品。
第二课时
一、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纸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二、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给予点评。
三、每组推荐一名(多名)同学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看看谁演奏的好。
四、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与整洁。
四、课后拓展。尝试用更多的材料与方法制作乐器。
第八课 宇宙之旅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
2、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养成收集有关宇宙飞船的信息与资料习惯。
2、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各种宇宙飞船。
3、了解和掌握飞船的主要结构。
教具学具准备: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天的影片,自制宇宙飞船的教具模型挂图等;一些废弃材料(塑料瓶、纸盒、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欣赏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中国首位宇宙员杨
利伟送上了太空后的一段影片,并讲解有关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了解,亲身感受中国人民实现了千年来的飞天梦
2、导入课题
3、引导学生欣赏宇宙飞船图片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宇宙飞船的形状特征
4、鼓励学生说说形状特征是如何的?
除了影片的宇宙飞船,你们是否还知道有关其他宇宙飞船的知识吗?
(二)发展阶段
1、各组学生把各自搜集相关宇宙的各种资料及图片进行展示
2、师生共同找出飞船的主要结构,师边讲边演示各种各样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造型
3、师总结学生们搜集到有关宇宙飞船的相关知识,讲述宇宙的多种造型特征与设计原理,以及有关载人飞船载人航天器组成的知识
4、师重点边讲边演示自做的教具模型一一分解几种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结构部件
5、分组欣赏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组成部分
6、启发每个小组应积极动脑,有创意地并要符合宇宙飞船的基本造型特点制作一艘宇宙飞船
7、学生分组进行绘制草图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展示评价阶段
1、组织学生欣赏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作品,由各组组长阐释本组所制作宇宙飞船模型的特点与优点
2、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
3、收拾与整理:学生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五、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有机会制作卫星城,有一定的场景,有多种形状的卫星,并配以一定的交通工具与自然景物。
第九课 保护文物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物。
2、绘制宣传小报。
教具学具准备:文物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欣赏收集到的文物图片资料,小组讨论,感受文物的美感。
2、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
(二)发展阶段
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手抄报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
第十课 爱护古建筑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意义。
2、对本地的古建筑进行了解。
教具学具: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本地古建筑的资料、手抄报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上节课我们找寻了我们家乡的文物,为我的家乡有这么多的文物感到骄傲,今天我们再一起找寻家乡的古建筑,了解一下我们美丽的家乡。
2、新授:播放课件
2、学生讨论:用学生手中搜集的图片一起议一议
三、学生制作宣传海报:家乡的古建筑
四、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第11课 电脑美术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 时:1 课时
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图程序的界面。
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3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组合新颖的画面。
作业设计:利用复制、粘贴的功能组合画面。并且可以用改变大小的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电脑绘画,并且用画图软件画了很多漂亮的画,那么你们用画图软件画过那些画?都用到了画图软件中的那些工具? 生:铅笔工具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同学的电脑作品,是一只小鸟,可是它很孤单,它想让同学们为它找一个同样的伙伴,可以用什么办法去找呢?
(二)新授阶段
生:用手来画,画一个和它一样的。
生:用电脑绘画。
师:用那一种方法更简单?
生:电脑绘画
讨论:从画图软件中的那里可以找到?去找找看!(让学生上讲台来找给大家看。)师:请同学们试一试,一起来制作更多的。生: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电脑绘画有趣吧!老师也非常喜欢用电脑绘画。想不想和老师共同完成一张电脑画?
生:想。
师:我来操作,你们帮我思考。(讲解绘画过程)
(三)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 略
(四)互评
第12课:中国画和油画 教材分析 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唐朝的《五牛图》也是最早的纸本作品,到张大千的墨山水也经历了由古典到现代由工笔到重彩写意人物都经历了几个阶段。
2.油画由西方传入我国,但是我国近现代的油画作品也有了长逐的进展,由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到装饰味十足的戏剧人物,也是写实与抽象相互穿插。
学生分析
1五年级的孩子可以说是思想上初步成熟,非常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我们就应该充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轻松的掌握知识.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都有着那些的表现技法。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创新目标:让学生主体参与,在绘画作品中找到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在哪儿里。
德育目标:在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都有一种喻意在里面。让同学们知道我们学习了这一课不但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意识,也让同学们明白了一种新的创作思路。重 点:
首先,我们在接触中国绘画的时候就应该明确它的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其次,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什么?
难 点:通同学们看作的同时要想,安表现的是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创新点:让同学们去发现,去想去激发他们潜在的能力。德育点: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发掘艺术的真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空白点:通过讲解让学生们自己理解。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把自己的国画作品带入课堂,让同学们能更进一步更真实的看到国画作品让学生们有信心相信自己也会做的更好。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首先,把自己准备好的国画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接下来看过作品后大家都知道那些是国画哪些是油画,问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
例:如果我是作者,我就要把天空画成红色的,因为它向征着热情等等。
三.组织教学。体验发现。
大家可以看一下罗中立的<父亲>>这幅作品,我们通过这幅作品能想到什么呀?他的手里拿着饭要什么呀?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相互的交换一下意见。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通过今天的美术课大家都掌握了什么知识,要想表现作者不同和心里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向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要画一幅作品,我应该怎样去体现。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让同学们自己去总结作品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同时在掌握了最基本的中国绘画的工具和分类外我们更应该进一步的去挖掘更加深刻的东西。
六、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在了解中国绘画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去书店或家里找一些有关中国绘画的书籍,去总结其创作意图。
第四篇:湘版二年级美术上教案全集
影子大王
课型:综合探索,造型表现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增强自我情感流露及对事物的好奇心。
2、初步接触依形想象并绘制的基本方法。
3、初步认识较复杂的平面形,发展对形和色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复杂平面形的兴趣。如何描绘有趣、生动的影子外形。教学难点:如何添画装饰成影子大王。教学准备:粉笔、水彩笔、白纸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捉影”游戏。(认识人物轮廓)
1、学生摆姿势,教师勾画轮廓。
2、教师摆姿势,学生勾画轮廓。
3、请4-5个学生摆不同动态。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影子外形变化。
4、两人组合造型,再观察形态变化。
在观察分析时,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脱离人物形象而难以创造新形象的机械现象,使学生的个性和愉悦的情感态度得到极大的张扬。
三、想象添画。
教师可以进行对比添画,如:同一影子,可在人物形的基础上添画,也可以完全抛开人物形象的特征。
四、提出作业要求。
把阳光下人或物的影子外形用粉笔描一描,再看一看,想一想,想象添画成一幅更有趣的画并命名。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六、学生作业评价。
七、教师小结。
洒水成画
课型:综合探索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增进美术学习的自信心,获得绘画学习的愉快体验,促进集体协作精神的形成。
2、认识洒水成画的基本方法。
3、认识绘画及其工具材料的多样性,了解线条和线条绘画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学习用洒水成线的粗细来表现物体。
教学难点:从不知到知,从无意到有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准备:洒水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参与自由洒水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洒水所留下的痕迹中发现、找到有趣的形象,明白水瓶可当画笔,洒水可作画。
二、在游戏中探讨如何运用水瓶当画笔,滴水连线的技巧。瓶盖上钻的孔大,出水量多,画出的线条粗,孔小时,用力挤压瓶子或慢速移动,画的线条细。这些结果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
三、进行有主题性集体绘画。内容可以十分广泛,可以分小组进行主题创作,避免内容题材过于单一的现象,以免束缚学生的自主发挥。
五、提出作业要求。玩一玩洒水的游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大家齐心协力,用清水或颜色水在地上画一幅大画。
六、作业评价。评价采用集体观赏、评析对集体作品的感受,交流在学习活动中的感想体会等。
七、总结
自画像
课型:综合绘画课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认真地观察自己的脸部形象,并能用流畅的线条画出自己的脸部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观察并画出自己的外貌特征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构图大气,形象有趣,特征明显
教学准备:有镜子的教室、彩色笔、油画棒、白纸 教学过程:
一、小朋友照镜子,观察自己的长相
1、将小朋友带到舞蹈教室
2、小朋友看一看自己长什么样?你的脑袋、你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和别人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说一说你的长相。(一定要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4、小结:刚才我们看了自己的长相,并且也知道自己长得与别人不一样的区别在于小朋友的脸形和五官的不同形状,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自画像好吗?
二、讲解自画像的画法
1、带学生回教室
2、讲解绘画方法(1)、先画头的形状,如
圆脸
方脸
瓜子脸(图略)
(2)、再画发际线,发际线指的是脸与头发交接的地方的形状,如男孩的头发与女孩的头发就不同
(3)、然后画五官,五官决定一个人长相的与众不同。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眉毛如粗和细,弯和直,眼睛有大和小,双眼皮单眼皮,嘴巴有后和薄之分,画的时候要看清再下笔。
3、构图的大小分析
构图指的是画面在纸上的位置。我们画画的时候尽量把纸画满(图略)
三、学生尝试绘画
1、请几位长相比较有特点的同学上台到讲台上试者画一画
2、同学们评价是否画得像他们自己,你能上台来改一改吗?如果画得不像,那他们画得有意思吗?
3、老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画的画很有意思,不管他们画得好不好,画得有趣就行了。记住画完以后要涂上与肤色相近的颜色。
四、学生作业
把自己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并涂上颜色。
五、巡回指导
六、互相观赏,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课型:剪纸生肖
教学目标:通过演示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学会简单的剪纸方法,为自己的生肖制作一枚剪纸作品,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剪纸生肖的方法以及对剪纸艺术的了解
教学难点:外形的准确性以及内部纹样的选择 教学准备:剪纸作品、幻灯片、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观看幻灯片,欣赏剪纸作品
1、展示剪纸作品原作,观察它的形象以及制作材料、纹样选择。
2、同学们可以上台近距离的观看,老师把作品拿到学生中间巡回展示。
3、提问:你看到的是什么?猜一猜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出来的?好看吗?你想不想也制作一个?
4、小结:这些剪纸作品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工艺美术作品,它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好好继承和发扬光大。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学习这种民间艺术,为自己剪一枚生肖图案。
二、上新课
1、展示剪纸材料:剪刀、胶水、彩色纸
2、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来剪纸你会先干什么?有不同的意见说一说。
3、老师示范剪纸的方法步骤:(1)先剪出外形轮廓(2)再剪出生肖的五官(3)然后剪出有趣的纹样
4、学生辨认生肖的外形
老师准备一些生肖动物的外形,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到底是什么动物? a)一些容易辨认的外形 b)一些不容易辨认的外形
小结:制作生肖的剪纸作品,首先就要把外形画准,要不然剪出来就不像了。
5、纹样的剪纸方法(1)随手剪(2)对称剪
三、学生作业布置 根据自己的属相,剪一个小动物形象,注意剪出它的外形与纹样。然后用胶水贴在作业本上。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互相交流,老师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课型:工艺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为自己制作一张有趣的信息卡,并能通过信息卡与别的同学愉快地交流沟通。达到信息卡的信息传达的目的,激发学生与别人沟通的欲望,培养学生互相了解的过程。
教学重点:信息卡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信息卡的独创性与个性表达
教学准备: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卡、剪贴画、色卡纸、油画棒、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演示导入课题
1、老师把自己不同的信息卡发给部分同学,让他们回答从信息卡中了解到了老师的哪些信息?
2、提问:信息卡是干什么用的?都有些什么形状?好看吗?你要是做一个信息卡你会做得和老师一样吗?为什么?
3、小结:信息卡是传递个人信息的,我们制作的信息卡能让别人很快了解你,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和你成为好朋友,同学们,你们想做一个吗?
二、上新课
1、说一说你的信息卡的组成部分,每个同学的信息卡肯定不同,说出你的不同之处。
2、讲解信息卡的基本组成部分:
(1)图形: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信息卡的外形可以是几何形,也可以是具象形,如人脸形、鞋子形、苹果形、卡通形铃铛形、花形、树形、叶形、冰淇淋形等等。图形还包括插图,插图可以小一点,要与外形相互协调。
(2)文字:主要指信息卡的内容。如姓名、年龄、爱好、格言、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等。
3、老师示范信息卡的制作步骤:
(1)先画好外形,并将外形剪下来;
(2)将内容写上去,文字可以装饰成纹样;
(3)在其他的地方画上装饰用的与外形相互协调的图案即可。
4、信息卡的色彩调配:
信息卡的外形与内容要以一个色调为主,如老师用的是黄色调,那么整个信息卡就必须多用黄色调,这样设计出的信息卡才会协调。如果是红色调你会用哪些色彩?
5、欣赏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卡。
三、学生作业
画出信息卡的外形,经剪贴装饰后,写上自己的姓名、电话、属相等。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游戏:将做好的信息卡与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也可以与新朋友交换,让我们大家都成为好朋友。
六、总结下课
美丽的昆虫
课型:综合课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昆虫的名称、外形特征、美丽的颜色、居住的地方以及可爱的动态,画出昆虫的形象特征。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以及立志保护生态环境的理想。
教学重点:观察昆虫的形态,画出昆虫特点 教学难点:画出昆虫的可爱之处
教学准备:各种昆虫的灯片、几只昆虫的标本、背景图片、碟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昆虫的形态
1、播放cd碟片,观察昆虫在大自然中的活动状态。
2、提问:这是什么,你认识吗?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它们?它们漂亮吗?你喜欢他们吗?
3、小结:这些昆虫生活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种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其余的种类对大自然的生态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大自然的各种动植物,和这些美丽的昆虫一起装点我们的生活。
二、上新课
1、学生尝试绘画
(1)请几位同学上台画一画你印象中最深的昆虫的形态
(2)学生自评:他们画得好吗?有什么遗憾没有?如果画得好,你认为哪里画得好?(3)出示老师画的昆虫比一比,老师画的和小朋友画的有什么不同:我们画昆虫的时候,不仅要画出它们的外部形态,还要画出昆虫的动态,要不然就会像标本一样没有生气,不可爱了。
2、为昆虫找家
老师这里有许多的昆虫,它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家,小朋友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吗?请你们帮他们找一找。
(老师出示背景图片和几只不同的昆虫请小朋友来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小结:不同的昆虫有不同的家,看,它们过得多么快乐和谐。
三、学生作业布置:
画一画你喜欢的昆虫,涂上美丽的颜色,然后剪下来贴在老师的背景图片上,看一看有了昆虫大自然是不是更有生气,更加美丽。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将学生的作品贴在合适的位置,比一比,谁的昆虫最美丽,谁的昆虫最可爱。想一想有的同学贴的位置对吗?为什么?
六、拓展思维,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老师这里还有一只昆虫,好不好看?与今天画的昆虫有什么不同,(平面与立体)我们将这只昆虫也贴在图片中,是不是也不错。下一节课我们就学习用彩色纸制作立体的昆虫好不好?
七、总结评比
第二课时
课型:手工制作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彩色纸制作出有趣的昆虫作品,了解纸艺制作中揉、搓、剪、贴等方法,根据手工制作出昆虫的形态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利用彩色纸制作昆虫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昆虫的形态和比例的掌握
教学准备:彩色纸、成品、剪刀、幻灯片、胶水 教学过程:
一、观看幻灯片,回忆昆虫的形态
1、说说你最喜欢的昆虫,它长什么样?
2、你上次画的是什么昆虫,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
3、小结:我们上次画了许多美丽的昆虫,大家还记得吗?有老师手中拿的这种吗?(出示用彩纸制作的昆虫),这种昆虫好玩吗?和画的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也试着做一做好吗?
二、上新课
1、纸的准备:各种颜色的彩色纸,纸质稍微薄一点
2、示范纸的揉、搓、剪的方法。请同学上台来示范,老师再示范一次。
3、用蝴蝶作为例子示范制作方法:
(1)、首先想一想蝴蝶是什么样子?两对大大的翅膀,中间有细细的身子,还有两根长长的触角,两个小小的眼睛。
(2)、然后我们将选择好的纸揉成团或者搓成细长条做蝴蝶的身体,翅膀用剪刀剪出形状即可。
(3)、最后用胶水把各部分粘起来就可以了。
注意:剪贴的时候要把比例弄准才会像,不然你做的昆虫老师和同学会不认识的。
4、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做的是蜻蜓,该怎么制作它的各部分?
5、请同学们欣赏老师制作的昆虫在特定的环境下显示出的不同的效果,你们看美吗?和刚才一个孤零零的昆虫放在这里有什么不同?
三、学生作业布置:
1、两个人一组,一起合作,制作出二到三样昆虫的纸艺作品
2、给制作好的昆虫画一个美丽的环境如一片树叶、一朵花、一片草地等等。
四、巡回指导
五、大家在桌上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昆虫,看好不好玩
六、总结下课
神鸟变树
课型:想象画
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逆向观察,改变观察方法获得崭新的体验,将鸟和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整体的有趣的画面,使画面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看都很完整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新的观察方法。教学重点:观察方法和神鸟变树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树和鸟的互相结合在像与不像之间 教学准备:范画、幻灯片、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两张关于树的图片,导入课题
1、提问:这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请一个小朋友上台来画一棵树,看看他画的树和老师的有什么不同?
3、学生小结:老师和同学画的都是树,小朋友画的树是单线描画的,没有纹样,色彩也是单一的,没有层次变化。老师画的树比较漂亮,又有纹样又有五彩缤纷的色彩。
4、老师提示:将画面调换过来看看,你会发现什么变化?哇!变成一棵树了,神奇吧!今天我们也来神鸟变树或者树变神鸟,好吗?
二、上新课,讨论方法
(一)树变鸟的方法
1、请一个同学上台画一棵树。
2、老师再请一个同学上台将树添上纹样。
3、现在思考这棵树怎么画才能变成树呢?(1)将纸倒过来看一看,并把它添画成鸟
(2)也可以不把纸倒过来,直接将纸上的树变化成鸟的形状
(二)鸟变树的方法
1、请一位同学上台画一只美丽的小鸟的外形
2、老师再根据小鸟的形状添画成一棵有趣的树
3、你能上台来将这棵树变得更漂亮吗?
(三)小结讨论:
刚才我们将树变鸟或者将鸟变树,方法都很好,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哦,直接画一棵五彩树就行了,这个方法也很好,只是少了一些趣味性了,老师还是希望看到小朋友画的树又有鸟的美丽,也有树的特征。
三、学生作业布置
根据自己的想法画一棵既像树又像鸟的有趣画面,并能涂上五彩缤纷的色彩,使画面看上去神秘绚烂。
四、老师巡回指导,着重提醒学生的构图
五、比一比谁的画面最好看,把自己的画摆在桌上给大家欣赏,欣赏的时候可以将画面调换不同的角度,看谁发现的秘密多
听听画画
课型:综合课
1课时
教学目标: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以及音乐所表达的意境美,感受到音乐与美术的相通点。能根据不同的音乐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与图形。培养小朋友们对艺术的爱好和感受。教学重点:音乐与美术的切入点与相通之处
教学难点:能用正确的图形诠释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教学准备:音乐课件、颜料用品、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不同的画面
1、播三段音乐,分别为《二泉映月》、《喜洋洋》、《办家家》
2、欣赏三幅抽象画,三幅具像画。
3、你能将这三段音乐与下面的三幅画联系起来吗?为什么?试一试,看音乐与美术是否相联系。
二、从音乐的节奏、旋律与美术的点线面相联系讲起
1、听一段节奏,看与老师的哪一笔相似
2、听一段旋律,请同学上台用点线面的手法表现出来
3、老师讲评:音乐中的节奏、旋律与我们美术中的大点小点、折线曲线的变化轨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音乐的气氛与画面的色调的相通之处
1、播一段喜气洋洋的音乐,看一幅红色调的画面,看是否与这段音乐所表达的意境相似呢?
2、播一段小夜曲,请学生选一段与之意境相似的画面,其余的同学看他选对了没有。(兰色调)
3、课件出示许多画面和音乐,请同学们判断哪幅画面与哪段音乐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四、作业布置
1、播一段《百鸟朝凤》,首先请同学们听仔细了,多听两遍
2、讲一讲音乐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和内容?可以用什么颜色,画具象的画面还是画以点线面为主的画面。
3、请画过色彩画的同学上台在黑板上的白纸上画
五、巡回指导
六、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再听音乐,自己凭感觉,看哪幅画最能表达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老师再做评价。
乌龟滚下坡
课型:造型表现
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通过有趣的故事接龙讲出乌龟爬上坡的故事,并能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变化画出有个性的故事结尾,将课本中的第四幅画添画完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说一说,画一画故事的结尾 教学难点:故事的整体完美性与独创性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
一、老师讲故事设问导入课题
1、将书上的画面用投影仪打出,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讲一讲这个故事,看谁讲得最有意思
2、老师讲故事:有两只乌龟走路走得非常慢,特别是下坡路,又怕摔交,走得就更慢了。它们非常着急,听说刺猥很有本事就去找它请教怎么使自己下坡的速度更快。刺猥非常愿意做它们的老师,于是就给它们做起了示范:只见刺猥将身体卷起来变成一只刺球,骨碌骨碌就滚下山去了。两个乌龟心想:我们两只乌龟一人一个龟壳,龟壳又是半圆形的,加起来不正好是个圆形吗?好,我们两个互相抱紧一起滚下山不就又快又好吗!可是事情并没有它们想象的那么好,结果„„ 怎么样呢?
3、请同学们为老师的故事想一个独特的结局。(1)一种假设:乌龟滚下山获得了成功(2)第二种假设:乌龟没有成功滚下山,被树枝挂住了或碰到了别的动物或者被摔伤了。(3)第三种假设:乌龟没成功滚下山,但是并没有发生什么事,因为他们滚到小河里去了,正好洗个澡呢!
二、欣赏书中的小朋友的作品
1、书中的作品阐述了乌龟滚下坡之后的各种结局,你觉得有意思吗?
2、要是你来画会怎样画?会和书中的小朋友画的一样吗?怎么变一变才会有所不同:从颜色、构图、勾线、内容来考虑。
三、学生作业:
乌龟滚下坡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呢?请用你手中的画来告诉我。
四、巡回指导
五、作业欣赏:讲讲你的画面表达了一个什么有趣的结果
神奇的小画册
课型:综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折折剪剪画画,使小朋友手中的小纸片变成一个神奇的小画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画册的轮回绘画中变得丰富多彩有趣味。教学重点:画册的折剪添画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有新意的变化,变化的统一性 教学准备;自制小画册、白纸、油画棒、剪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将小画册贴在黑板上,请几个小朋友来翻翻看
1、你发现了什么?有趣吗?
2、请你来给它编个故事,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3、怎么样,这个小画册好玩吧,我们也来试一试
二、探究小画册的制作方法
1、看到老师的小画册,你来猜一猜,这个小画册该怎么做呢?
2、老师小结并示范:小朋友真是很聪明,老师没教,就能猜到小画册的制作方法。首先要用两张纸折成书本形状,然后在已折好的纸上剪一个缺口,小画册就剪好了,再在上面画出图形即可。
3、动脑筋:怎样才能使画面翻动后头和身子仍然会有机的连接起来?
三、欣赏有趣的学生作品
1、互相有关联的四张连在一起的小画册。
2、已经脱节的四张相连的小画册
四、学生作业
1、自己做一个神奇的小画册,然后画上有趣的形象。
2、你可以将自己的小画册的第2、3、4页给你的同桌继续添画,看他能不能将你的画册变得更加神奇。
3、当然,如果你不想给同学添画也可以。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作业
二、将做好的小画册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看谁的故事最奇特。
三、根据同学们的推荐请做得好,又讲得好的同学上台来讲一讲你的神奇小画册和神奇的故事。
四、总结评比
大嘴巴
课型:设计应用
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折纸工艺把一张平面的白纸变成有趣的大嘴巴,使学生明白折纸工艺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并能通过剪贴绘画使大嘴巴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和小朋友们一起表演节目一起玩耍。激发学生的创作与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教学重点:大嘴巴的折法与装饰方法
教学难点:精细的折纸工艺以及大胆的表演
教学准备:已折好的大嘴巴,彩色纸、胶水、剪刀,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
一、老师手套大嘴巴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老师藏到讲台底下,手里套大嘴巴“说话”。
大嘴巴,呱呱呱,一张一合笑哈哈。我是你的好朋友,快来和我说说话。小朋友,猜猜我是睡?
2、小朋友自由回答或讨论
3、老师从讲台后跳出来:哈哈,我在这里呢?原来是老师在玩大嘴巴,你想不想玩?
4、请几个小朋友分别上台套住大嘴巴说几句简短的话,看谁说得最精彩。
5、底下的同学好像也很想玩,没问题,我们自己做一个,怎么样?
二、学生根据示意图,探究大嘴巴的折法
1、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当小老师教其他同学折大嘴巴
2、小朋友讲的时候老师在一旁补充,并和小朋友一起折。会看书中示意图的同学可以自己折,老师等会再检查。
3、出示几种不成功的折法:没有对齐边和角;涂胶水太多或太少等等。
4、小结:同学们在折的过程中发现大嘴巴的折法与幼儿园学过的东南西北的折法是一样的,对——了。我们自己把大嘴巴的折法通过动脑筋解决了,快乐吗?
三、大嘴巴的装饰
1、欣赏老师的作品,看老师都装饰了哪些地方,你还能想象装饰哪些地方吗?(眼睛、舌头、头发、手脚、胡须、触角等等)
2、老师装饰的方法有谁能猜出来?颜色该怎样配才会更好看?
3、小结:装饰的方法有两种:绘画和剪贴。可以两中、种方法都用,也可以只用其中的一种方法。
四、学生作业:
1、将已折好的大嘴巴装饰成一个有趣的形象。
2、然后与你的同桌一起编一个小节目表演一下。
五、选几对同学上台表演节目,看他们表现怎么样?
六、全班同学手套大嘴巴,一起边表演边唱歌《我快乐》。童话屋
课型:碎纸片粘贴画
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为故事中的主人公设计一个童话屋,并能根据碎纸片的不同颜色构建出美丽而又结构分明的童话屋的形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童话屋的粘贴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根据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准备:各种不同颜色的碎纸片、胶水、课件、底纸 教学过程:
一、观看课件,引入课题。
1、讲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并配有图片
2、提问:你觉得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应该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如果你是童话作家会怎样描述这个小房子?
3、你可以上台来画一画吗?
4、课件出示一个用碎纸片粘贴的小城堡:这个城堡里住着许多童话里的人物呢,不信,你们看,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还有灰姑娘、睡美人、辛巴、布路脱等等,它们在一起多有趣呀,我们也来建一座童话屋,把自己最喜欢的童话人物都请到你的童话屋来和我们做朋友,好吗?
二、方法指导。
1、设问:你想建一座什么样的童话屋?指名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2、指名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演示制作。教师及时指导。
3、教师小结制作方法。
三、提出作业要求。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大小相似的长方形小纸片粘贴镶嵌出美丽的“童话屋”,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说说童话屋里发生的事情。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学生作业展评。
1、学生谈自己的作品。
2、学生作品互评。
3、教师小结。
六、总结。
摇滚小精灵
课型:设计应用
3课时
教学目标:根据摇滚玩具的基本原理,利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各种不同玩法的摇滚玩具,并能通过做与玩的体验讲一讲玩具带给自己的快乐感受。教学重点:摇滚玩具不同的做法与玩法 教学难点:与众不同的玩具做法
教学准备:各种不同的摇滚玩具以及做玩具的具体物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利用通透的圆环制作摇滚玩具
教学准备:厚板纸裁成的纸条,已画好的各种小精灵、透明胶、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把不同的摇滚小精灵摆在桌子上
1、先请小朋友看一看这是什么东西?
2、你们想不想玩一玩?(请小朋友上台试着玩一玩)
3、小朋友小结:这种玩具好玩吗?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想不想自己也做一个玩一玩?
二、圆环形玩具的具体做法
1、老师把圆环形玩具挑出来,请小朋友来研究一下它的材料、做法
2、老师做一个玩具的示范,不具体讲解
3、拓展思维:你还能将圆环形的玩具怎么做?
(1)将小精灵安放在环形中间,上下粘好,可以顶天立地
(2)也可以将小精灵粘贴一部分,让一边空着,呈吊状或立状。
(3)还可以将中间的环形制作成双环或多环,而中间的小精灵也可以粘贴两个或多个。
4、谁来玩一玩老师做的摇滚小精灵?
三、作业布置
请小朋友开动脑筋,做一个圆环形的摇滚小精灵
四、室外活动
将自己的摇滚小精灵拿到操场玩一玩,比一比,看谁的滚得快而且又最漂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利用圆柱形的滚筒制作一个摇滚小精灵
教学准备:不同的圆柱体物件(可乐瓶、卫生纸筒、杯子等等)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次的玩具小精灵的不足之处
1、小精灵画得不够漂亮,玩具的外形没装饰好,纹样、色彩都没用好。
2、滚筒在制作过程中被压得不够圆,滚起来不快
3、做完后不注意卫生等等
二、圆柱形玩具的展示
1、谁愿意上台来玩一玩这种不同的摇滚玩具?
2、你能讲一讲圆柱形玩具的结构和做法吗?
3、将玩具分别发给小组长,组内讨论研究圆柱形玩具的做法。
4、每一组派一位同学来总结讨论结果。
三、根据自己所带的工具思考选择自己将做玩具的类型和结构,说一说你的想法,同学们帮他参考一下,提提宝贵意见。
四、学生作业
将学生带到小操场,以组为单位,围成一个小圆圈,自己做自己的,做好以后在规定的地方玩耍,比一比谁的最漂亮谁的滚得最快最稳。看哪一组纪律最好。
五、带学生到室外活动,时间25分钟左右。
六、回教室总结:
今天的玩具做得很好,同学们也玩得很高兴,大家回家后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出更新颖,更好看的摇滚小精灵,下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好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材料,根据自己的个性化的思维发展制作出一个不同于别人的摇滚玩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
教学难点:玩具既有美丽的外观,又制作得合理科学 教学准备:苹果、厚纸板、线、铃铛、双面胶等等。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完成得怎么样了?大胆的说出你心中的想法:你想做个什么不一样的摇滚玩具?其余同学一起帮他出主意,好吗?
2、结合自己所带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演示,除了他的个人想法,还有更好的设计吗?
二、看一看
1、看看老师做的玩具,是否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你来帮帮老师,怎么样?
2、老师玩具需要改进的地方是:颜色不漂亮、滚动或摇动不灵活,容易散架,照着书上做的,没有创新等等。学生说对一条就表扬。
三、玩一玩
请小朋友上台玩一玩老师其他有特色的玩具,感受一下新颖的玩具带给大家的感官享受与精神享受
四、做一做
1、同学们觉得老师的玩具好玩吗?可惜是老师做的,小朋友自己做的玩具肯定更好玩,我们试着做一个,行吗?
2、小组合作。2~3人一组,将自己的材料与合作的同学一起使用,开动脑筋,做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摇滚小精灵
五、展一展
将已做好的摇滚玩具放在展示台上,请所有的小朋友都来欣赏欣赏。看谁的更具有想象能力,做的最奇特,最好玩,我们就评他为玩具设计大师。
红灯停
绿灯行
课型:综合课
3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小朋友认识必要的交通标志,熟悉交通规则,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熟练的使用和应用这些交通知识。培养学生从小遵守交通规则,做文明的小市民 教学重点:
1、交通标志的识记与掌握
2、画出小朋友放学过交叉路口的情形与状态
3、在游戏中体会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教学难点:能在学习生活中体会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能识记交通标志,准确的理解交通标志的具体意思,自觉的遵守和维护它
教学准备: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课件、红纸、绿纸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交通标志,识记交通标志,并能辨别交通标志所传达的准确意思 教学准备:各种交通标志的图片、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识交通标志
1、放录像。
大街上多热闹啊,车水马龙,人生鼎沸,为什么大家都这么井然有序的呢?难道车不怕碰了人,人不怕碰了
车?快看,这是什么?请一个同学说一说。
2、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的交通标志,都是老师在大街上拍下来的,你在平时的生活中还看到了与老师看到的不一样的交通标志吗?你能猜出它所表达的意思吗?
3、你能试着将你所看到的交通标志画下来吗?
二、学生尝试作业
1、将已经画好的标志贴在黑板上
2、老师再将表示同样意思的交通标志贴在学生作业的旁边,让学生对比观看,找出记忆中记得不完整的地方
3、小结: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的交通标志,说明小朋友平时对生活观察仔细,很好!交通标志像一个无声的警察,默默的指挥着交通,让人和车都有序的行走和行驶,在没有交通警察的状况下,能自动的维护城市的交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交通标志设计简单、易识别,颜色也有特殊的规定,如:红色代表禁止,兰色代表说明,黄色代表警告。刚才小朋友已经有所了解,一定要记牢,好吗?
三、欣赏交通标志,了解主要的标志的内容和意思
四、学生作业:
画一画对你印象最深的交通标志,注意颜色和外形的特别规定。
五、回家作业
将画好的交通标志带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我们看见了该怎么做?你和爸爸妈妈比一比谁认识的交通标志多。最后请爸爸妈妈将结果写在书上并签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回忆并画出小朋友放学回家时过交叉路口的情形,加深学生对交通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人物以及场面的协调构图的能力。教学重点:学生过马路的情形的再忆及表现 教学难点:人物与环境的主次表现 教学准备:自拍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观赏录像带
1、录像带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还有其他的人和物体吗?
2、你能上台来表演一下吗?请几位小朋友演过马路的人,请一位小朋友演警察。
3、小结:同学们演得真不错,红灯一亮,不慌不忙排好队过马路,警察叔叔在一旁忙着指挥交通呢?还有的小朋友三个一群,两个一起手拉手过马路,他们表现得真棒,你们平时就是这样过马路的吗?如果是那就是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
二、讲解构图以及画面内容
1、画面人物的画法。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画一个背着书包走路的人。
2、老师在这个人物的基础上再添画出有遮挡关系的人物,也可以在这个人物的前、后添画其他人物。
3、画完人以后再画出马路上的车和建筑物
4、最重要的交通标志也要画,画在哪里呢?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老师不说,等会儿在你的画面中找答案。
三、学生作业
回忆自己和同学们在放学后一起过马路的情形,然后将它画下来,注意人物是画面的主体。并涂上美丽的颜色。
三、将学生的作品挂起来,时刻提醒同学们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做游戏加深对交通标志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学准备:用纸板制作的红绿灯牌 教学过程:
一、拿出红绿灯牌,做游戏考验大家的反应能力
1、游戏规则:老师举红灯,小朋友就坐着,老师举绿灯,小朋友就站起来。
2、由小朋友来举红灯绿灯其他同学做动作
二、讲解外出游戏规则
1、游戏规则:8个小组按顺序排好队,我们的跑道就是斑马线,不许跑离跑道。老师站在操场中间,举红灯,同学们就停,举绿灯同学们就跑,行吗?如果老师举的是红灯你却在跑就犯规了,每一圈看有多少人犯规,我们就将他淘汰出局,最后比一比,哪一组剩下的人最多哪一组就取胜了。
2、纪律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参加,这是一次很好的交通规则的教育和练习,在活动中故意违反游戏规则的同学将不与记分评等。在外活动一切行动听指挥。
三、带学生到操场做游戏
四、回教室总结评比
捏泥动物
课型:设计应用
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运用揉、搓、捏、粘接等方法,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培养学生对泥巴的感情,激发他们的天性,将手中的陶泥变化成不同的有趣的形象。教学重点:动物的捏塑方法
教学难点:动物的外形与花纹协调适合 教学准备:陶泥一大坨、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老师将陶泥放在黑色不透明的袋子里,然后请同学上台来摸一摸、猜一猜里面放的东西有什么感觉,像是什么东西?
2、将陶泥拿出来,随意捏个东西放在桌上。
瞧、这块泥巴捏了个小玩意儿,多有意思。你们想不想捏一捏?
二、试一试
1、将陶泥发给小朋友,试着捏一个小物件
2、提问:陶泥捏在手中有什么样的感觉?舒服吗?它能按照你的意愿捏出你想要的东西吗?
3、小结:小朋友们都喜欢陶泥,是吗?陶泥还可以捏出你喜欢的任何物体,真是很神奇吧。我们今天来捏一个小动物,好吗?
三、观看课件
课件展示捏泥动物的两种方法
1、整体塑造法:将一块整泥直接塑造成一个小动物,不将头、身子、四肢分开,使用的方法主要是捏和揉。
2、部分粘接法:将小动物的各个部分分别捏制出来,然后再粘接起来。
3、纹样的制作方法:用牙签在已经捏好的动物身上刻画出你喜欢的花纹。
四、做一做
1、按照自己的喜好捏一个有趣的动物形象
2、捏完后与同学们一起欣赏
五、评一评
只要看得出他捏的是一个有趣的动物,又漂亮又有立体感就评他为陶艺大师。
请你告诉我
课型:绘画与欣赏
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儿童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初步分析作品的好坏,并能将这种观点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中来,画出一副有个性的创作作品,迎接家长会的到来。教学重点:如何评价儿童画的好与坏 教学难点: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 教学准备:儿童画几幅、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幻灯片展示
1、先不发表意见,静静的观赏老师放的幻灯片
2、可以小声议论,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3、指名回答: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4、小结:刚才我们看了很多儿童作品,同学们对作品的喜爱程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喜欢颜色鲜艳的,有的喜欢想象力丰富的,有的喜欢颜色比较协调的,还有的喜欢新颖独特的,这些理由都非常充足,也很正确。
二、评价一幅好的儿童画的方法
1、从绘画内容来看:儿童画的内容主要是表现儿童的生活学习玩乐,以及他们的所见所闻,只要是健康向上的都是好作品,2、从绘画方法来看:儿童画的绘画方法有很多,如彩色水笔画、蜡笔画、水粉画、蜡笔水彩画、纸板画、线描画等等,这些不同的画种不但丰富了儿童的表现力,而且也拓宽了儿童的视野,一些无意中产生的肌理效果为画面增添不少看点。
3、从构图的视角来看:有的画得大构满图,有的画得有前后空间感,都可以。只要交代清楚了画面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就行了。
三、欣赏几张儿童画
1、欣赏不同画种给人的不同感受
2、欣赏画面表现的不同内容,看是不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不是我们也曾经经历过。
3、同学们可以上来摸一摸,看一看,感受一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根据自己对画的认识与鉴赏画一幅有趣的儿童画 教学过程:
一、学生作业
1、画一幅有趣的画。规格为8开纸大小。工具不限。
2、为了迎接家长会,我们要把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让爸爸妈妈看看我们的小画家有多棒!
二、老师巡回指导
三、将学生作品贴在墙上
四、自评,向小朋友说说你画的是什么,用什么画的?
五、老师评价记分评等
第五篇:六上美术文档
第一课:基本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第二课 点的集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画法表现点的集合作品。
2、使学生在欣赏奥运图片、大师作品、结合点的学习、体验创作的乐趣过程中迸发学习兴趣、爱国之心、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创作时如何表现点的集合特殊画面效果。教学过程:
(一)学生画一画点。学生有可能会在黑板上画上大大小小的圆点、数轴上的点。不急于马上说明点的概念,而是播放奥运开幕式上令人激动的画面。
随着图片的播放我描绘场景,在描述中让学生明白点是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物体,许多物体集合起来就可以形成画面。到此我揭示了课题《点的集合》。
(二)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学生通过游戏找一找点,明白点无处不在。
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得出:猎豹的身上有斑纹点、彩色的鹅卵石拼成火车是点、马赛克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点、花园里点点的小花开放着,树叶也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点缀也是点、解放军同志身上的帽子、徽章、枪、衣服、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点。楼房、汽车是点、甚至于在中国地图上我们所在的上海它也是点。给出一组图片请学生再辨析那些是点。经过刚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再加上现在这些图片的出示,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可以是各种样子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都可以看成点。
(三)欣赏作品,感受魅力。
给出多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来创作丰富多彩的点的集合作品。
(四)图乐共赏,学生创作。
提出作业要求: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美术书是学生绘画时最好的帮手,让学生自己观看书上的绘画步骤,这里的步骤简单易懂,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创作,题材不限。在学生绘画时播放幻灯将一些点的作品反复播放,给学生借鉴学习
(五)评价互动,展示作品。
在学生绘画创作中,我巡视指导,对于闪观点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这也给创作有困难的学生再一次加强体验感悟。对于率先出色完成绘画创作的同学采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的手段,再通过奖励机制请这位同学巡视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师生互评,最后同组学生互评。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
第三课 远去的路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教学中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教学VCD、学生作业用纸 生:绘画工具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过程设计:
1、讲评上节课作业 ⑴透视现象是否准确
⑵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有没有运用在画中?
2、在绘画上色时注意哪些问题?近的鲜明一些、远的灰暗一些。
3、学生继续完成作练习,教师辅导。
4、作业展示 师生共同评价。教学反思:
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写生课,所以对于静物写生已经不陌生了,主要看学生对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掌握得如何,从作业的总体看来,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第五课、风景写生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作业点评。
第六课 让剪影动起来(设计、应用)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第二课时(剪影表演)课前准备:布置环境
一、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