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版美术教案八年级上全集
湘版美术教案八年级上全集
]
课目
第1课 我喜爱的书
年级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年级
(第一课时)
1. 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课余到学校附近书店调查一些封面设计具有特点的书。
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封面
2. 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或者喜爱的书籍封面设计。(注意及时总结学生从哪些方面介绍书籍封面,积极肯定学生对封面设计美感朴素的认识与思考。)
教学引入 3. 教学归纳引入:
书籍封面设计一般从图形、文字、色彩等几个方面进行。常见的方式是以图形为主,图形与文字的有机结合。其实,单纯以文字为主要的设计元素,把文字看成一种可以进行设计的图形符号,同样可以产生视觉冲击力,体现与众不同的设计意味。
文字组合、变化、构成为主的设计方式。
展示分析海报设计作品
4. 展示两组以文字图形设计的优秀海报并加以借鉴。分析作品中文字图形设计的大小、位置、形状、色彩变化及设计特点。
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些实用的文字图形设计技巧,然后教师再升华总结。
更多从文字造型设计、大小变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组合图形等方面来考虑设计。
位置变化:
疏密、虚实、藏露、错落、上下、偏正、曲直、纵横、集点成线、集线成面、对齐方式。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5.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进行封面布局的版式设计。
(尝试把文字都看成几何方块,注意大小、位置、形状、色彩的变化与设计。)
展示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学生练习尝试
6. 学生动手练习尝试。
(教师参与各个小组学生的设计探讨过程,引导学生寻找更佳的设计方案,选择更优化的制作表现手段。教师的引导不要演变成一种包办,激发学生不断完善设计的欲望及提供努力的方向是教学辅导的核心。)
(第二课时)(课前用适合设计绘制的白纸包装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准备重新设计。)
分析书籍封面
1. 分析一组以文字元素为主设计的中外书籍封面。(引导学生运用上课时学习的文字设计知识进行分析。)
展示一组中外书籍封面。
总结学生练习
2. 回顾总结上课时学生练习的情况。
(教师针对版式设计问题提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建议。)
投影仪配合。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3.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尝试把文字看为主要设计元素,根据自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对原有书籍封面进行再设计。
(提倡选择水彩笔、蜡笔等简便、易行的绘制工具,探索剪、贴、镂空、拓印等省时、实用的表现技巧。
英文及其他文字符号也都属于文字图形设计元素。
提倡先设计几个创意草图,比较后再选择确定其中一个加工完善,完成正稿设计与制作。)
展示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学生分组练习
4.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
(教师的引导侧重强化学习活动的要求,激发学生探索封面设计。)
展示与评价
5. 作业展示与评价。
(学生介绍分组对比原有书籍的设计,介绍本组最佳设计作品的特点,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探讨各组设计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
投影仪配合。
课目
第 2 课 苍松翠柏
年级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欣赏作品:《松石图》
1.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潘天寿的《松石图》。(约5分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特定造型特点及画面情境,教学中对比加入另一幅风格差异明显的松石图,宜简洁。)
教师设问:对比一下,两幅作品的画面在意境上给你什么明显不同的感受?
分析一下,为什么两幅作品会给你这种感受上较大的差异呢?
你觉得作品中的特定造型与画面的特定意境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教师及时总结归纳学生看法,引出中国传统绘画以独特的笔墨技巧表现对象,传达不同精神寓意的特点。)
对比展示两幅写意松树作品。(可以局部放大)
学生自主欣赏松树作品
2. 学生尝试自主欣赏松树作品。(约5分钟)
(展现两幅松树为主的画面,注意作品技法风格与画面意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示两幅松树写意作品。
展年级上册
师生一起分析范画
3. 师生一起分析一幅松树范画的特点、临摹步骤与技法要领。(约5分钟)
(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学生分析的具体方向与角度。)
展示一幅松树范画。
学生临摹范画局部
4. 学生自己尝试练习,临摹范画的局部。(约5分钟)
(强调锻炼学生自己体会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5. 教师及时总结学生在试画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针对性提出改进的具体方法及要点。(约5分钟)
学生临摹松树范画
6. 学生正式对一幅自己较为喜爱的松树范画进行临摹练习。(约15分钟)
教师出示三张不同风格与不同技巧难度的松树临摹作品,都不宜偏难。
纸张建议选用毛边纸,四开大小。
(建议部分学生画完一张后,教师在积极肯定与提出改进意见的同时,再发一张毛边纸,鼓励学生的绘画积极性。教师及时根据班级练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辅导中的动态提示与补充。)
展示三幅松树临摹范画。
作业展示 7. 部分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与教学小结。
投影仪配合展示。
1. 布置学生先用毛笔工具在八开毛边纸上试画出三棵松树的(第二课时)
试画出三棵松树的组合
组合变化。(约5分钟)
在复习上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入新课的教学内容,及时与真实掌握学生对组合变化的已有认识水平与运用程度。
观察、归纳作品中树木组合的特点与规律
2. 教师出示两张示范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作品中树木组合的特点与规律。(约5分钟)注意结合示意图来强化学生对树木组合基本特点的把握,同时提示学生养成良好的构图步骤习惯。
展示树木组合的示范作品。
学生分析试画作业
3. 教师出示几张树木组合变化的示意图,结合前面学生的试画作业,让学生尝试分析作业中组合变化的优劣。(约5分钟)
了解画山石的用笔、用墨与结构变化特点
4. 观察山石示范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画山石的基本用笔、用墨与结构要点,了解山石组合大小、聚散等变化特点。(约5分钟)
松、石水墨画创作
5. 学生尝试以松、石为主体,创作水墨画。(约20分钟)
纸张选用毛边纸,四开大小。
教师出示几张适于初学者直接借鉴的松石小品范画。
(建议部分学生画完一张后,教师在积极肯定与提出改进意见的同时,再发一张毛边纸,鼓励学生的绘画积极性。教师及时根据班级练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辅导中的动态提示与补充。)
作业展示 展示三幅松石临摹范画。
6. 部分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与教学小结。教学评议可采用师评、自评、互评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适时举行小画展的办法,展示学生作业,激励学习热情。
投影仪配合展示。
课目 第 3 课 缤纷家用电器
年级年级上册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媒体运用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活动
1. 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市场电器的调查活动。
主要调查内容:
a. 产品造型、色彩、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b. 不同设计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价格、销售等方面的情况有何差异。
多种家电实物
大家一起分析调查的信息
2. 教师与大家一起分析调查总结的信息,初步归纳产品设计与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
(调动每个调查小组参与到调查信息整理的竞赛活动中。)
投影仪配合展示。
优化原有设计的举例
3. 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对本小组调查产品再设计。
(教师先自己对一组学生调查的产品,参照调查得出的信息,建设性地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并先对优化原有产品设计进行教学举例。)
展示产品设计效果草图
4. 展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引导学生注意产品创意稿绘制的技巧。
展示产品设计效果草图。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5.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根据调查的结果,对本学习小组调查的产品进行再设计,并画出创意稿。
注意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协作、交流。
产品的改进必须明确改进的理由,体现优化设计的价值。切忌脱离实际的盲目设计。
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力图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提倡使用马克笔或水彩笔等结合黑色水性笔进行绘制。
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写出设计说明。
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展示学学生练习
6. 学生动手练习及教师辅导。
(第二课时)
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特点
1. 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等方面有机结合的特点。
展示一组设计作品。
2. 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及创意特点。
展示一组设计作品。
引导学生分析产品特点
3. 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及人性化设计的特点。
展示一组设计作品。
引导学生总结绘制效果图的简易技巧
4. 出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引导学生总结绘制效果图的简易技巧。
a. 选择更能体现产品主要特点的角度绘制产品。
b. 用黑色水性笔勾画产品造型结构线。
c. 使用浅灰色的马克笔在体块转折处入手,强化立体感与质感。
d. 使用黑色马克笔勾画产品的外轮廓及装饰投影。
回顾学生练习
展示一组设计效果草图。
5. 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生练习中值得进一步注意的设计构思问题及绘制技巧的差距。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6.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尝试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创意稿。
自己独立设计或者与学习小组的同学协作进行。
设计的电器产品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能够充分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注意选择更能体现产品设计特点的角度绘制创意稿。
尝试运用简易技巧绘制创意稿。
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写出设计说明。
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学生练习
7. 学生动手练习及教师辅导。
展示及小结
8. 学生作业展示及单元教学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
课目 第4课 触摸美丽
年级 年级上册
展示学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学生介绍材质特性
1. 先检查学生课前收集材质的准备工作,然后请同学介绍自己收集的材质在肌理与质感等方面的特性。(约5分钟)
实物材料
材料照片资料展示与分析
2. 借助影视媒体展示一些材料的照片资料。(注意图片的清晰,注意展示材质细部的放大图片。)(约10分钟)
教师着重对比分析一组材质的肌理与质感,强调不同肌理与质感给人感受的心理差异,帮助学生建立材料特性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
幻灯片展示几组不同材料的照片。
学生分析课前收集的材质
3. 请部分学生对课前收集的材质进行分析。(提倡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强化特定材质肌理与质感的不同感受,提示学生关注材料特性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约5分钟)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收集的材料。
开展学习活动及提出相关要求
4. 布置学习活动一的要求及相关准备工作。(约5分钟)
提倡选择教师提供的绘画线稿为基础进行改造,如果自己独立选择参照作品,宜选择适合夸张变形及造型较简单的。
注意材质的加工、处理,使其能够更加适合体现改造后的造型,提倡根据特定材料特性,大胆改造画面原有造型。
注意利用适合的材质及拼摆方式展现你对特定造型对象的感受。改造完成后的装饰作品与参照作品造型上可以具有较大的差异或改变,但应利用材质来体现一定的视觉美感。
前后相邻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组学生提供几幅简单绘画线稿,大小40厘米左右的硬板为拼摆装饰练习的基面。
注意每组同学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争取运用团队协作的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件美的装饰作品。
5. 学生分组进行动手练习。(约15分钟)
(教师及时根据班级练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辅导中的动态提示与补充。)
幻灯片提示学习内容及活动要求。
画稿及制作材料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课堂教学 1. 先整体评价学生上课时的学习活动,然后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本学习小组制作的装饰作品。(约3分钟)
(注意提示学生重点从材料选择、加工技巧、拼摆处理、装饰美感等方面加以介绍。)
2. 教师从学生作品入手,着重对比分析几件利用不同材质合理搭配的优秀装饰作品。(约10分钟)
(引导学生关注各种材料构成点、线、面的色彩、质感、肌理、疏密、形状、位置、大小、曲直等等形式对比的处理技巧,同时特别应当强调视觉艺术中对比与统一的原则,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特定材质的形式美表达技巧。)
3. 请学生自己尝试分析上课时装饰练习中在形式对比方面的优缺点。教师及时进行归纳补充与升华。(约5分钟)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幻灯片提示学习内容及活动要求。
新授及作业安排
1. 布置学习活动二的要求及相关准备工作。(约2分钟)
装饰造型的设计可较为具象,也可较为抽象,关键在于造型设计是否适合充分展现材质的形式美感。
更多考虑同种材质更多对比与变化的可能,不要急于使用更多的材质进行对比,注意把握对比与统一的原则。
前后相邻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组学生提供几幅简单绘画线稿,大小40厘米左右的硬板为拼摆装饰练习的基面。
每组同学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争取运用团队协作的力量,在更短时间内完成一件更有创意与形式美感的装饰作品。
2. 学生分组进行动手练习。(约15分钟)
(教师及时根据班级练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在辅导中加以提示与补充。)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教学评估与课堂小结
学生评价自己设计装饰的作品。(5分钟)
(教师主要充当教学组织与引导的角色,同时鼓励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与交流。)
课目 第 5 课 与米罗游戏
年级
媒体运用 年级上册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建立教学情境
(一)教学情境建立
时间:17世纪西班牙、中国新石器时代
地点:西班牙一所学校内 中国新石器时代阿木林酋长部落内
人物:米罗和他的学生(老师与学生饰)
酋长和村民(初二学生饰)
简单的服装饰品。
把握抽象艺术特点
(二)把握抽象艺术特点
A. 米罗先生正在用他特殊的方式教学生如何绘画——音乐教学联想法。
B.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抽象:
a. 是从各种事物中抽出共同的本质成为概念。
b. 笼统、概括:与生动具体相对,不具体,不具象的。
美术与音乐在节奏、韵律、意境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所以很多美术家可从音乐中得到启发,音乐可用绘画作品为题材,绘画也可采用音乐性标题。
电子琴演奏。
认识平面——浮雕
(三)认识平面——浮雕(半立体)
A. 接下来,请同学们先看灯片,首先把音乐中的音符与绘画中的点、线、面进行一种对比。
B. 第二步:老师弹奏一下音符,同学们试图想一想,用纸画下来。
同学们以三种方法来画抽象的作品。
方法一:几何体的组合。
方法二:强调物体的骨架、主体。
方法三:点、线、面的结合。
把以上三种方法组合起来,你就可以画出一幅很有装饰性的抽象作品来。
C. 第三步:老师弹奏第二遍,请学生上台用颜料直接挤、绘在画纸上。
D. 第四步:下面老师弹两首曲子,同学们第一遍可用笔画,第二遍请几位同学上台用手中的材料做一张浅浮雕作品。
曲子A:美国歌曲《雪绒花》
曲子B:中国歌曲《潜海姑娘》
演示幻灯片。
学生讨论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用琴声表现时空隧道,侧面介绍米罗的一些作品。
(第二课时)
欣赏作品,同时,造型从平面过渡到立体
体
(一)欣赏作品,同时,造型从平面过渡到立
演示音符变化的幻灯片。
A. 米罗先生带着几位得意门生,通过时空隧道来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阿木林部落内,现在是中国阿木林部落。(情景剧表演)
B. 介绍米罗的抽象作品。
a幅:这幅作品叫“光辉翅膀的微笑”
b幅:这幅立体作品的名字叫“人物”
画家作品
提问:大家可否在这幅画中看到什么?
引导学生做立体抽象作品
(二)引导学生做立体抽象作品
A. 老师配打击乐,两个学生跳舞,其他学生边看边思考。
B. 学生动手制作。
提问:大家请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学生即兴表演
(三)学生即兴表演
A. 学生上台解说自己的作品内涵。
B. 小组协商合作进行即兴表演。
学生作品及自编小剧目
小结、下课
(四)小结、下课
创作应该点到为止,这样才能保持抽象艺术的魅力。今天我到阿木林部落玩得很高兴,看到了中国未来的抽象艺术家,那就是你们。希望以后你们用身边任何材料都能做出美好的作品来。
课目
第6课 光影的交响
年级
媒体运用 年级上册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引入课题
一、引入课题
用同一景物的彩色和黑白摄影作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安徽民居天井的彩照转换为黑白照。
视觉情感体验
二、视觉的情感体验
1. 欣赏生活中的三张摄影作品,理解其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通过音乐的通感加强体会。
①画面中哪种色彩元素占的比例大?
②它给你带来什么视觉感受?
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视觉效果?
小结:画面中黑偏多,多有厚重、跳跃之感;灰偏多,多有朦胧、含蓄之感;白偏多,多有明快、活泼之感。
产生不同的影调的主要原因有:光的方向、光的强弱等。光线强,影调清晰;光线弱,影调朦胧;顺光,白偏多,影调明亮;逆光,黑偏多,影调厚„„
2. 感受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是如何运用光影的黑白灰变化赋予画面生命力的。
作品赏析:厚重而寂静的山间夜色,迷蒙的雨中街景,炽烈的高原景色。
《牧归》《晨》《雪景》三幅风景照的欣赏。
《雁荡山下村舍》
《苏联街中雨景》
《拉萨高原》三幅风景画的欣赏。
画面简洁描绘
三、画面简洁与概括的描绘
1. 引入教材上的彩照《沙漠》,谈谈它带给大家的视觉感受。
体会并谈谈照片带给自己的感受。
2. 转换成黑白效果,分析构图韵律主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3. 用简洁的黑、白、灰三色概括画面。
4. 简洁地描绘照片中的影调关系。
5. 活动一:将自己课外收集的风景照片或风景画用单色工具进行概括与描绘。
6. 展示并简要评析两幅优秀的学生练习,老师对线条、黑白灰的处理进行简洁的示范性修改。
优化描绘的基本步骤。用概括的线条与块面将黑白灰三调子进行整体的描绘。
漠》转换为黑白效果。
分析其韵律线。
进行黑白灰分割的简洁的素描稿描绘,为未收集作品的同学提供列维坦的作品以供临摹。
切换到视频展示仪上进行分析和老师示范。
空气透视规律
四、空气透视规律
1. 欣赏丽江风景照片,体会其中黑、白、灰组合的形式韵律。
2. 透视规律分析,重点分析空气透视规律。总结: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3. 展示空气透视规律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4. 活动二:对画面进行进一步的修改,较好地体现空气透视规律。
彩照《沙5. 展示两幅优秀学生练习,让学生自己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尝试让学生上台进行修改。)
丽江的风景照欣赏及空气透视规律的总结。
提供列维坦的作品以供临摹。
切换到视频展示仪上进行分析和学生示范。
韵律的表现
(一)五、韵律的表现
1. 再一次对照片和画面的韵律加以体会。
2. 活动三:对画面进行更进一步的描绘和修改,更好地表达画面或照片的视觉情感体验。
3. 展示学生练习中黑白灰处理更有韵律层次感的作业,作者谈谈对画面艺术处理的感受。
展示列维坦的作品以供临摹。
切换到视频展示仪上进行分析和学习。
课堂小结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情感导入
一、情感导入
欣赏凡•高的作品《夜间露天咖啡座》,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光影构成方式,对应讨论画面带给人的情感体验。
展示油画《夜间露天咖啡座》及细部。
光源的表现
小结:强烈的光线包围了咖啡馆的平台,远处是一片灯光昏暗的住宅,晴朗的星空发出的是弱光。寂静的、深蓝色的夜色中,咖啡座给人以阳光、明亮的感觉,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
画面构图
二、画面构图
1. 《夜间露天咖啡座》的咖啡座处于画面中间偏左位置,避免了画面死板;街道延伸较长,使咖啡座处于视觉中心,使画面空间有了深远的感觉。
2. 作品《威尼斯》欣赏。分析合理安排主体景物的位置,对体现画面创作意图的辅助作用。
将背光和受光的两面墙置于画面的左右方,而强光下建筑物的投影既给画面增添了情趣,又使画面达到了构图和视觉上的平衡。
3. 活动四:选择自己喜爱的风景照片,根据自己对画面的情感体验,注意画面韵律表现及主体物的位置的处理。
4. 展示部分构图较好的学生作品,谈谈自己的创作意图,师生共同为之提出修改意见。
《夜间露天咖啡座》创作草图。
作品《威尼斯》欣赏。
展示两幅校园内风景照片供学生描绘。
空间立体感
三、画面的空间立体感
1. 《夜间露天咖啡座》创作草图中,不同远近的住宅的光影与形状有何变化?
光影随着街道的延伸,越远越暗,即我们上节课所分析的近实远虚的空气透视规律。形状上的变化则是遵循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2. 学生自主欣赏《拉纳地区的山路》:中景的树刻画细致,对比强烈;越远树越小,且对比越弱,越模糊。使画面有视觉延伸之感,即空间的立体感。
3. 活动五:将构好图的画面,在把握好基本明暗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更具体细致的明暗处理,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空间立体感。
4. 展示、评价学生作业,进行适当的示范和修改,提高学生处理画面空间立体感的技巧。
《夜间露天咖啡座》创作草图。
作品《拉纳地区的山路》欣赏。
展示两幅校园内风景照片供学生描绘。
课堂小结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情感导入
一、情感导入
列维坦作品《路边的枯树》和凡•高作品《放羊柳树下》比较,两幅作品给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同样是画树,为什么画面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感觉?(树的外形、质感、描绘方法、所运用的绘画工具„„)
列维坦的作品《路边的枯树》和凡•高的作品《放羊柳树下》。绘画工具
绘画工具
二、绘画工具
1. 《山坡枯树》《风景》《老松》等作品的欣赏和比较。
小结:不同的工具描绘出的景物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木炭笔快速、较适合描绘大的明暗关系;钢笔层次分明,线条清晰;铅笔细腻,层次丰富,可进行立体感强的事物的塑造。
2. 提供几棵不同的树的照片,请学生谈谈运用哪些工具进行描绘最合适。
3. 活动六:选择合适的作画工具描绘一种树,并表现出你对这种树的感受。
4. 展示学生作品,共同评价,并引导学生分析质感描绘表现不够生动、合理的原因。
作品《山坡枯树》《风景》《老松》欣赏。
展示三种不同质感的树的照片。
表现方法
三、表现方法
1. 用木炭笔示范修改其中一幅学生作业,同时讲解描绘的方法,如皴擦等技法。(《林间小路》欣赏。)
2. 请学生谈谈钢笔的运用方法:短线描绘、长线平铺等。(列维坦的《路边的枯树》和凡•高的《普鲁旺斯的果园》欣赏。)
3. 体会和分析铅笔的描绘技法。(凡•高《放羊柳树下》和萨夫拉索夫《水中树的倒影》欣赏。)
4. 活动七:选择适当的绘画工具,对你所描绘的树,进行进一步的技法上的修改。
作品《林间小路》欣赏。
列维坦的《路边的枯树》和凡•高的《普鲁旺斯的果园》。
凡•高的《放羊柳树下》和萨夫拉索夫的《水中树的倒影》。
韵律的表现二
四、韵律的表现
1. 欣赏、回顾《拉纳地区的山路》《放羊柳树下》等作品,体会画面的韵律和画家所表达的情感。
2. 活动八:完善“活动五”已完成的作业,加强自己对画面情感体验的表达,注意画面空间的远近大小、虚实和影调的处理。
提供校园内两幅风景照片供学生体会和描绘。
拓展生活
五、拓展生活
希望同学们课后养成用自己的慧眼发现生活美的习惯,并多用相机、画笔捕捉和描绘美的事物。
课目 第7课 多彩的风景
年级
媒体运用 年级上册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学生探究
演示导入 学生尝试用各种方式改变白纸盒的颜色。
1. 教师用光源色来改变白纸盒的颜色。
2. 教师用环境色彩来改变白纸盒的颜色。
3. 师生共同总结:白色物体的受光面受光源色的影响,背光面受环境色的影响。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准备一些白色纸盒备用。
投影仪、不同颜色透明色纸及不同色彩衬布。
切入正题
1. 欣赏风景图片(播放音乐)。
2. 请学生分析风景画中白色物体的色彩倾向。
多媒体播放音乐。
深入探究
1. 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景物中物体的色彩往往多种多样,如果景物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其他的颜色,它的色彩会发生变化吗?
有白色色块的风景画。
多媒体同时展示多幅证实总结
2. 教师从风景画中同一景物的受光面、背光面、中间面中拖出色块,请学生来判断、分析,教师及时肯定学生并总结规律。
①受光面:固有色+光源色。
②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③背光面:固有色+环境色的反光。
教师提供风景图片,并标出同一景物的受光面、中间面、背光面。
多媒体展现自然风光照片资料。
多媒体演示从景物中拖出的色块。
多媒体展示拖出色块的构成色相。
多媒体先展示教师演示用蜡笔调色的方法。
练习讲评
①请学生上台演示用蜡笔调和色彩的方法。
②学生在座位上练习用蜡笔调色。教师随堂辅导并讲评。
(第二课时)
情感体验
一、让学生感受一段乐曲的情景。让学生谈体会。
二、教师改变原乐曲的节奏和乐器,用古筝演奏一段,请学生谈体会。
切入主题
三、总结:改变乐曲的节奏,乐器可改变乐曲的形象。学生感受画面的意境。
1. 《迷人的夏日》(原作)
2. 《迷人的夏日》(改变笔触与色彩对比)
3. 总结:不同的色彩对比和笔触能体现作者的心境、情绪,也能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多媒体展示风景画《迷人的夏日》原作以及改变后的效果。
运用知识
4. 欣赏不同意境的画面。
绘画步骤:
(教师演示,多媒体播放)
1. 安排构图(展示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
2. 画出主要色块。
3. 适当补充和调整细节。
多媒体展示不同意境的画面。
练习
学习活动:
1. 学生选择图片,选择适合的构图方式,运用蜡笔绘制一幅色彩风景画。教师随堂辅导。
多媒体播放教师的绘画步骤。展示不同的构图方式。
评价 2. 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讲评
3. 展示、评析学生作业,并将优秀作业镶入镜框挂在教室里。
知识拓展
4. 展示各个艺术流派的风景画,初步比较一下不同的表现手法,为《绚丽的阳光》一课作铺垫。
课目
第8课 绚丽的阳光
年级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年级上册
多媒体播放各个艺术流派的风景画。(第一课时)
活动导入
一、活动导入
展示在明媚的阳光照射下的校园景色,请学生感觉照片上的色彩,分析其中各有哪些色彩成分和色彩成分比例。
小结:大家的感觉和分析是否完整和准确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作品,看看画家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色彩瞬间的印象的。
自拍本校的色彩感觉较强的风景照片。
作品欣赏
二、作品《日出•印象》欣赏
1. 画面的瞬间景象的感受和印象:旭日朦胧的光色,船、物、大气、水、阳光交融成一片。
2. 如何表现画面的光的感受?
①光源:橙红色,天空受光照射变成橙色,水面有的直接变成光源色,受影响有的偏黄,有的偏紫。
②物体的色彩:强调瞬间的色彩氛围,没有仔细描绘物象的具体轮廓。银灰色的海面,在光与物的影响下,色彩丰富多彩。
③笔触:短小而清晰的笔触,把不同的色彩一点点地排列上去,看上去有一种光影在颤动的效果。
欣赏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
活动对比
三、色彩分析
活动:请再一次感觉校园的照片,分析其中各有哪些色彩成分及色彩成分各占多少。
小结:欣赏了作品《日出•印象》后,我们再一次感受照片的色彩成分,同学们对照片的色彩有了更全面、更丰富的分析,同时还发现,绘画色彩绝不是简单的物体固有色的明暗变化。《日出•印象》是19世纪后期,在法国画坛上出现的一个标新立异的画派——印象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莫奈的作品。为什么说是标新立异的画派呢?让我们一起来比较几幅作品。
自拍本校的色彩感觉较强的风景照片。
印象画派的基本特点
四、印象派艺术的基本特点
1. 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彻底打破了传统固有色和棕色调的造型观念。
印象派前的作品《石桥》《父亲的肖像》《卖水的人》以棕色调为主,重点欣赏《卖水的人》,分析画家对写生色彩的认识,即固有色的明暗变化。印象派的作品《草垛》《农家少女》《阿戎堆的桥》,色调有的温暖,有的偏冷,色彩丰富,光与色交融,画面具有生命力。
2. 用明确的笔触画出交织融会的色点和色束,强调客观再现个人的瞬间视觉印象。
印象派前的作品《父亲的肖像》和印象派的作品《打阳伞的女人》进行比较。前者像是在永恒不变的光源下描绘的;而后者则让人不得不叹服阳光这个无形的东西,被画家莫奈描绘得具体而具有生命力。
3. 关注色彩、线条给视觉造成的印象和刺激,而不在乎其内容或画什么,重复地对同一题材和同一对象进行描绘。
画家莫奈的作品《卢昂教堂》与德加的作品《舞台上的舞女》和《芭蕾舞预演》欣赏。
欣赏《石桥》《父亲的肖像》《卖水的人》。
欣赏《草垛》《农家少女》《阿戎堆的桥》。
《父亲的肖像》
《打阳伞的女人》
欣赏莫奈的作品《卢昂教堂》四幅与德加的作品《舞台上的舞女》和《芭蕾舞预演》。
课堂小结
五、课堂小结,布置课后学习活动
印象画派的产生,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画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莫奈、马奈、德加、雷诺阿等。每位画家都有自己关注的题材,有自己的绘画风格。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老师提供的有关书目和网站搜集资料,对印象画派的代表画家进行了解、总结和归纳。下节课,我们将由每一小组组织一个话题,进行演讲,通过对印象画派中某一位画家的作品的评析,加深对印象画派的特征的理解,体会画家的艺术风格。
提供印象画派相关的书目和网站。
(第二课时)
活动链接
一、活动链接(已完成)
课余,同学们已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有关印象画派的资料,今天,就让我们各抒己见,共同走近艺术家的作品。
为学生收集大量印象画派的代表作品,为欣赏、评析提供良好的平台。
即兴演讲
二、即兴演讲
1. 各小组进行即兴演讲,评论印象画派各画家的绘画作品。
在引导的同时,对有不同意见者,多予以鼓励,引导其发表自己的见解。
2. 客观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作品,剖析印象画派的基本特点,领会画家和作品的特色。
②鼓励学生灵活地对生活中大自然的色彩进行感受和表达。
③生动的语言,合理的逻辑。
④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辩驳。
修拉、凡高、塞尚、高更等的作品欣赏。
总结
三、总结
印象主义绘画是世界绘画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与解放,它对绘画形式的探索和对绘画性的追求,使绘画变得更丰富、更自由,更具绘画特点,并由此引发了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形成。
第二篇:湘版二年级美术上教案全集
影子大王
课型:综合探索,造型表现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增强自我情感流露及对事物的好奇心。
2、初步接触依形想象并绘制的基本方法。
3、初步认识较复杂的平面形,发展对形和色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复杂平面形的兴趣。如何描绘有趣、生动的影子外形。教学难点:如何添画装饰成影子大王。教学准备:粉笔、水彩笔、白纸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捉影”游戏。(认识人物轮廓)
1、学生摆姿势,教师勾画轮廓。
2、教师摆姿势,学生勾画轮廓。
3、请4-5个学生摆不同动态。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影子外形变化。
4、两人组合造型,再观察形态变化。
在观察分析时,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脱离人物形象而难以创造新形象的机械现象,使学生的个性和愉悦的情感态度得到极大的张扬。
三、想象添画。
教师可以进行对比添画,如:同一影子,可在人物形的基础上添画,也可以完全抛开人物形象的特征。
四、提出作业要求。
把阳光下人或物的影子外形用粉笔描一描,再看一看,想一想,想象添画成一幅更有趣的画并命名。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六、学生作业评价。
七、教师小结。
洒水成画
课型:综合探索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增进美术学习的自信心,获得绘画学习的愉快体验,促进集体协作精神的形成。
2、认识洒水成画的基本方法。
3、认识绘画及其工具材料的多样性,了解线条和线条绘画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学习用洒水成线的粗细来表现物体。
教学难点:从不知到知,从无意到有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准备:洒水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参与自由洒水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洒水所留下的痕迹中发现、找到有趣的形象,明白水瓶可当画笔,洒水可作画。
二、在游戏中探讨如何运用水瓶当画笔,滴水连线的技巧。瓶盖上钻的孔大,出水量多,画出的线条粗,孔小时,用力挤压瓶子或慢速移动,画的线条细。这些结果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
三、进行有主题性集体绘画。内容可以十分广泛,可以分小组进行主题创作,避免内容题材过于单一的现象,以免束缚学生的自主发挥。
五、提出作业要求。玩一玩洒水的游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大家齐心协力,用清水或颜色水在地上画一幅大画。
六、作业评价。评价采用集体观赏、评析对集体作品的感受,交流在学习活动中的感想体会等。
七、总结
自画像
课型:综合绘画课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认真地观察自己的脸部形象,并能用流畅的线条画出自己的脸部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观察并画出自己的外貌特征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构图大气,形象有趣,特征明显
教学准备:有镜子的教室、彩色笔、油画棒、白纸 教学过程:
一、小朋友照镜子,观察自己的长相
1、将小朋友带到舞蹈教室
2、小朋友看一看自己长什么样?你的脑袋、你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和别人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说一说你的长相。(一定要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4、小结:刚才我们看了自己的长相,并且也知道自己长得与别人不一样的区别在于小朋友的脸形和五官的不同形状,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自画像好吗?
二、讲解自画像的画法
1、带学生回教室
2、讲解绘画方法(1)、先画头的形状,如
圆脸
方脸
瓜子脸(图略)
(2)、再画发际线,发际线指的是脸与头发交接的地方的形状,如男孩的头发与女孩的头发就不同
(3)、然后画五官,五官决定一个人长相的与众不同。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眉毛如粗和细,弯和直,眼睛有大和小,双眼皮单眼皮,嘴巴有后和薄之分,画的时候要看清再下笔。
3、构图的大小分析
构图指的是画面在纸上的位置。我们画画的时候尽量把纸画满(图略)
三、学生尝试绘画
1、请几位长相比较有特点的同学上台到讲台上试者画一画
2、同学们评价是否画得像他们自己,你能上台来改一改吗?如果画得不像,那他们画得有意思吗?
3、老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画的画很有意思,不管他们画得好不好,画得有趣就行了。记住画完以后要涂上与肤色相近的颜色。
四、学生作业
把自己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并涂上颜色。
五、巡回指导
六、互相观赏,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课型:剪纸生肖
教学目标:通过演示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学会简单的剪纸方法,为自己的生肖制作一枚剪纸作品,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剪纸生肖的方法以及对剪纸艺术的了解
教学难点:外形的准确性以及内部纹样的选择 教学准备:剪纸作品、幻灯片、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观看幻灯片,欣赏剪纸作品
1、展示剪纸作品原作,观察它的形象以及制作材料、纹样选择。
2、同学们可以上台近距离的观看,老师把作品拿到学生中间巡回展示。
3、提问:你看到的是什么?猜一猜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出来的?好看吗?你想不想也制作一个?
4、小结:这些剪纸作品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工艺美术作品,它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好好继承和发扬光大。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学习这种民间艺术,为自己剪一枚生肖图案。
二、上新课
1、展示剪纸材料:剪刀、胶水、彩色纸
2、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来剪纸你会先干什么?有不同的意见说一说。
3、老师示范剪纸的方法步骤:(1)先剪出外形轮廓(2)再剪出生肖的五官(3)然后剪出有趣的纹样
4、学生辨认生肖的外形
老师准备一些生肖动物的外形,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到底是什么动物? a)一些容易辨认的外形 b)一些不容易辨认的外形
小结:制作生肖的剪纸作品,首先就要把外形画准,要不然剪出来就不像了。
5、纹样的剪纸方法(1)随手剪(2)对称剪
三、学生作业布置 根据自己的属相,剪一个小动物形象,注意剪出它的外形与纹样。然后用胶水贴在作业本上。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互相交流,老师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课型:工艺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为自己制作一张有趣的信息卡,并能通过信息卡与别的同学愉快地交流沟通。达到信息卡的信息传达的目的,激发学生与别人沟通的欲望,培养学生互相了解的过程。
教学重点:信息卡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信息卡的独创性与个性表达
教学准备: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卡、剪贴画、色卡纸、油画棒、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演示导入课题
1、老师把自己不同的信息卡发给部分同学,让他们回答从信息卡中了解到了老师的哪些信息?
2、提问:信息卡是干什么用的?都有些什么形状?好看吗?你要是做一个信息卡你会做得和老师一样吗?为什么?
3、小结:信息卡是传递个人信息的,我们制作的信息卡能让别人很快了解你,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和你成为好朋友,同学们,你们想做一个吗?
二、上新课
1、说一说你的信息卡的组成部分,每个同学的信息卡肯定不同,说出你的不同之处。
2、讲解信息卡的基本组成部分:
(1)图形: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信息卡的外形可以是几何形,也可以是具象形,如人脸形、鞋子形、苹果形、卡通形铃铛形、花形、树形、叶形、冰淇淋形等等。图形还包括插图,插图可以小一点,要与外形相互协调。
(2)文字:主要指信息卡的内容。如姓名、年龄、爱好、格言、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等。
3、老师示范信息卡的制作步骤:
(1)先画好外形,并将外形剪下来;
(2)将内容写上去,文字可以装饰成纹样;
(3)在其他的地方画上装饰用的与外形相互协调的图案即可。
4、信息卡的色彩调配:
信息卡的外形与内容要以一个色调为主,如老师用的是黄色调,那么整个信息卡就必须多用黄色调,这样设计出的信息卡才会协调。如果是红色调你会用哪些色彩?
5、欣赏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卡。
三、学生作业
画出信息卡的外形,经剪贴装饰后,写上自己的姓名、电话、属相等。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游戏:将做好的信息卡与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也可以与新朋友交换,让我们大家都成为好朋友。
六、总结下课
美丽的昆虫
课型:综合课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昆虫的名称、外形特征、美丽的颜色、居住的地方以及可爱的动态,画出昆虫的形象特征。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以及立志保护生态环境的理想。
教学重点:观察昆虫的形态,画出昆虫特点 教学难点:画出昆虫的可爱之处
教学准备:各种昆虫的灯片、几只昆虫的标本、背景图片、碟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昆虫的形态
1、播放cd碟片,观察昆虫在大自然中的活动状态。
2、提问:这是什么,你认识吗?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它们?它们漂亮吗?你喜欢他们吗?
3、小结:这些昆虫生活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种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其余的种类对大自然的生态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大自然的各种动植物,和这些美丽的昆虫一起装点我们的生活。
二、上新课
1、学生尝试绘画
(1)请几位同学上台画一画你印象中最深的昆虫的形态
(2)学生自评:他们画得好吗?有什么遗憾没有?如果画得好,你认为哪里画得好?(3)出示老师画的昆虫比一比,老师画的和小朋友画的有什么不同:我们画昆虫的时候,不仅要画出它们的外部形态,还要画出昆虫的动态,要不然就会像标本一样没有生气,不可爱了。
2、为昆虫找家
老师这里有许多的昆虫,它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家,小朋友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吗?请你们帮他们找一找。
(老师出示背景图片和几只不同的昆虫请小朋友来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小结:不同的昆虫有不同的家,看,它们过得多么快乐和谐。
三、学生作业布置:
画一画你喜欢的昆虫,涂上美丽的颜色,然后剪下来贴在老师的背景图片上,看一看有了昆虫大自然是不是更有生气,更加美丽。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将学生的作品贴在合适的位置,比一比,谁的昆虫最美丽,谁的昆虫最可爱。想一想有的同学贴的位置对吗?为什么?
六、拓展思维,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老师这里还有一只昆虫,好不好看?与今天画的昆虫有什么不同,(平面与立体)我们将这只昆虫也贴在图片中,是不是也不错。下一节课我们就学习用彩色纸制作立体的昆虫好不好?
七、总结评比
第二课时
课型:手工制作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彩色纸制作出有趣的昆虫作品,了解纸艺制作中揉、搓、剪、贴等方法,根据手工制作出昆虫的形态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利用彩色纸制作昆虫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昆虫的形态和比例的掌握
教学准备:彩色纸、成品、剪刀、幻灯片、胶水 教学过程:
一、观看幻灯片,回忆昆虫的形态
1、说说你最喜欢的昆虫,它长什么样?
2、你上次画的是什么昆虫,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
3、小结:我们上次画了许多美丽的昆虫,大家还记得吗?有老师手中拿的这种吗?(出示用彩纸制作的昆虫),这种昆虫好玩吗?和画的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也试着做一做好吗?
二、上新课
1、纸的准备:各种颜色的彩色纸,纸质稍微薄一点
2、示范纸的揉、搓、剪的方法。请同学上台来示范,老师再示范一次。
3、用蝴蝶作为例子示范制作方法:
(1)、首先想一想蝴蝶是什么样子?两对大大的翅膀,中间有细细的身子,还有两根长长的触角,两个小小的眼睛。
(2)、然后我们将选择好的纸揉成团或者搓成细长条做蝴蝶的身体,翅膀用剪刀剪出形状即可。
(3)、最后用胶水把各部分粘起来就可以了。
注意:剪贴的时候要把比例弄准才会像,不然你做的昆虫老师和同学会不认识的。
4、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做的是蜻蜓,该怎么制作它的各部分?
5、请同学们欣赏老师制作的昆虫在特定的环境下显示出的不同的效果,你们看美吗?和刚才一个孤零零的昆虫放在这里有什么不同?
三、学生作业布置:
1、两个人一组,一起合作,制作出二到三样昆虫的纸艺作品
2、给制作好的昆虫画一个美丽的环境如一片树叶、一朵花、一片草地等等。
四、巡回指导
五、大家在桌上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昆虫,看好不好玩
六、总结下课
神鸟变树
课型:想象画
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逆向观察,改变观察方法获得崭新的体验,将鸟和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整体的有趣的画面,使画面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看都很完整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新的观察方法。教学重点:观察方法和神鸟变树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树和鸟的互相结合在像与不像之间 教学准备:范画、幻灯片、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两张关于树的图片,导入课题
1、提问:这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请一个小朋友上台来画一棵树,看看他画的树和老师的有什么不同?
3、学生小结:老师和同学画的都是树,小朋友画的树是单线描画的,没有纹样,色彩也是单一的,没有层次变化。老师画的树比较漂亮,又有纹样又有五彩缤纷的色彩。
4、老师提示:将画面调换过来看看,你会发现什么变化?哇!变成一棵树了,神奇吧!今天我们也来神鸟变树或者树变神鸟,好吗?
二、上新课,讨论方法
(一)树变鸟的方法
1、请一个同学上台画一棵树。
2、老师再请一个同学上台将树添上纹样。
3、现在思考这棵树怎么画才能变成树呢?(1)将纸倒过来看一看,并把它添画成鸟
(2)也可以不把纸倒过来,直接将纸上的树变化成鸟的形状
(二)鸟变树的方法
1、请一位同学上台画一只美丽的小鸟的外形
2、老师再根据小鸟的形状添画成一棵有趣的树
3、你能上台来将这棵树变得更漂亮吗?
(三)小结讨论:
刚才我们将树变鸟或者将鸟变树,方法都很好,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哦,直接画一棵五彩树就行了,这个方法也很好,只是少了一些趣味性了,老师还是希望看到小朋友画的树又有鸟的美丽,也有树的特征。
三、学生作业布置
根据自己的想法画一棵既像树又像鸟的有趣画面,并能涂上五彩缤纷的色彩,使画面看上去神秘绚烂。
四、老师巡回指导,着重提醒学生的构图
五、比一比谁的画面最好看,把自己的画摆在桌上给大家欣赏,欣赏的时候可以将画面调换不同的角度,看谁发现的秘密多
听听画画
课型:综合课
1课时
教学目标: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以及音乐所表达的意境美,感受到音乐与美术的相通点。能根据不同的音乐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与图形。培养小朋友们对艺术的爱好和感受。教学重点:音乐与美术的切入点与相通之处
教学难点:能用正确的图形诠释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教学准备:音乐课件、颜料用品、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不同的画面
1、播三段音乐,分别为《二泉映月》、《喜洋洋》、《办家家》
2、欣赏三幅抽象画,三幅具像画。
3、你能将这三段音乐与下面的三幅画联系起来吗?为什么?试一试,看音乐与美术是否相联系。
二、从音乐的节奏、旋律与美术的点线面相联系讲起
1、听一段节奏,看与老师的哪一笔相似
2、听一段旋律,请同学上台用点线面的手法表现出来
3、老师讲评:音乐中的节奏、旋律与我们美术中的大点小点、折线曲线的变化轨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音乐的气氛与画面的色调的相通之处
1、播一段喜气洋洋的音乐,看一幅红色调的画面,看是否与这段音乐所表达的意境相似呢?
2、播一段小夜曲,请学生选一段与之意境相似的画面,其余的同学看他选对了没有。(兰色调)
3、课件出示许多画面和音乐,请同学们判断哪幅画面与哪段音乐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四、作业布置
1、播一段《百鸟朝凤》,首先请同学们听仔细了,多听两遍
2、讲一讲音乐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和内容?可以用什么颜色,画具象的画面还是画以点线面为主的画面。
3、请画过色彩画的同学上台在黑板上的白纸上画
五、巡回指导
六、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再听音乐,自己凭感觉,看哪幅画最能表达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老师再做评价。
乌龟滚下坡
课型:造型表现
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通过有趣的故事接龙讲出乌龟爬上坡的故事,并能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变化画出有个性的故事结尾,将课本中的第四幅画添画完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说一说,画一画故事的结尾 教学难点:故事的整体完美性与独创性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
一、老师讲故事设问导入课题
1、将书上的画面用投影仪打出,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讲一讲这个故事,看谁讲得最有意思
2、老师讲故事:有两只乌龟走路走得非常慢,特别是下坡路,又怕摔交,走得就更慢了。它们非常着急,听说刺猥很有本事就去找它请教怎么使自己下坡的速度更快。刺猥非常愿意做它们的老师,于是就给它们做起了示范:只见刺猥将身体卷起来变成一只刺球,骨碌骨碌就滚下山去了。两个乌龟心想:我们两只乌龟一人一个龟壳,龟壳又是半圆形的,加起来不正好是个圆形吗?好,我们两个互相抱紧一起滚下山不就又快又好吗!可是事情并没有它们想象的那么好,结果„„ 怎么样呢?
3、请同学们为老师的故事想一个独特的结局。(1)一种假设:乌龟滚下山获得了成功(2)第二种假设:乌龟没有成功滚下山,被树枝挂住了或碰到了别的动物或者被摔伤了。(3)第三种假设:乌龟没成功滚下山,但是并没有发生什么事,因为他们滚到小河里去了,正好洗个澡呢!
二、欣赏书中的小朋友的作品
1、书中的作品阐述了乌龟滚下坡之后的各种结局,你觉得有意思吗?
2、要是你来画会怎样画?会和书中的小朋友画的一样吗?怎么变一变才会有所不同:从颜色、构图、勾线、内容来考虑。
三、学生作业:
乌龟滚下坡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呢?请用你手中的画来告诉我。
四、巡回指导
五、作业欣赏:讲讲你的画面表达了一个什么有趣的结果
神奇的小画册
课型:综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折折剪剪画画,使小朋友手中的小纸片变成一个神奇的小画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画册的轮回绘画中变得丰富多彩有趣味。教学重点:画册的折剪添画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有新意的变化,变化的统一性 教学准备;自制小画册、白纸、油画棒、剪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将小画册贴在黑板上,请几个小朋友来翻翻看
1、你发现了什么?有趣吗?
2、请你来给它编个故事,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3、怎么样,这个小画册好玩吧,我们也来试一试
二、探究小画册的制作方法
1、看到老师的小画册,你来猜一猜,这个小画册该怎么做呢?
2、老师小结并示范:小朋友真是很聪明,老师没教,就能猜到小画册的制作方法。首先要用两张纸折成书本形状,然后在已折好的纸上剪一个缺口,小画册就剪好了,再在上面画出图形即可。
3、动脑筋:怎样才能使画面翻动后头和身子仍然会有机的连接起来?
三、欣赏有趣的学生作品
1、互相有关联的四张连在一起的小画册。
2、已经脱节的四张相连的小画册
四、学生作业
1、自己做一个神奇的小画册,然后画上有趣的形象。
2、你可以将自己的小画册的第2、3、4页给你的同桌继续添画,看他能不能将你的画册变得更加神奇。
3、当然,如果你不想给同学添画也可以。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作业
二、将做好的小画册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看谁的故事最奇特。
三、根据同学们的推荐请做得好,又讲得好的同学上台来讲一讲你的神奇小画册和神奇的故事。
四、总结评比
大嘴巴
课型:设计应用
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折纸工艺把一张平面的白纸变成有趣的大嘴巴,使学生明白折纸工艺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并能通过剪贴绘画使大嘴巴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和小朋友们一起表演节目一起玩耍。激发学生的创作与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教学重点:大嘴巴的折法与装饰方法
教学难点:精细的折纸工艺以及大胆的表演
教学准备:已折好的大嘴巴,彩色纸、胶水、剪刀,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
一、老师手套大嘴巴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老师藏到讲台底下,手里套大嘴巴“说话”。
大嘴巴,呱呱呱,一张一合笑哈哈。我是你的好朋友,快来和我说说话。小朋友,猜猜我是睡?
2、小朋友自由回答或讨论
3、老师从讲台后跳出来:哈哈,我在这里呢?原来是老师在玩大嘴巴,你想不想玩?
4、请几个小朋友分别上台套住大嘴巴说几句简短的话,看谁说得最精彩。
5、底下的同学好像也很想玩,没问题,我们自己做一个,怎么样?
二、学生根据示意图,探究大嘴巴的折法
1、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当小老师教其他同学折大嘴巴
2、小朋友讲的时候老师在一旁补充,并和小朋友一起折。会看书中示意图的同学可以自己折,老师等会再检查。
3、出示几种不成功的折法:没有对齐边和角;涂胶水太多或太少等等。
4、小结:同学们在折的过程中发现大嘴巴的折法与幼儿园学过的东南西北的折法是一样的,对——了。我们自己把大嘴巴的折法通过动脑筋解决了,快乐吗?
三、大嘴巴的装饰
1、欣赏老师的作品,看老师都装饰了哪些地方,你还能想象装饰哪些地方吗?(眼睛、舌头、头发、手脚、胡须、触角等等)
2、老师装饰的方法有谁能猜出来?颜色该怎样配才会更好看?
3、小结:装饰的方法有两种:绘画和剪贴。可以两中、种方法都用,也可以只用其中的一种方法。
四、学生作业:
1、将已折好的大嘴巴装饰成一个有趣的形象。
2、然后与你的同桌一起编一个小节目表演一下。
五、选几对同学上台表演节目,看他们表现怎么样?
六、全班同学手套大嘴巴,一起边表演边唱歌《我快乐》。童话屋
课型:碎纸片粘贴画
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为故事中的主人公设计一个童话屋,并能根据碎纸片的不同颜色构建出美丽而又结构分明的童话屋的形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童话屋的粘贴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根据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准备:各种不同颜色的碎纸片、胶水、课件、底纸 教学过程:
一、观看课件,引入课题。
1、讲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并配有图片
2、提问:你觉得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应该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如果你是童话作家会怎样描述这个小房子?
3、你可以上台来画一画吗?
4、课件出示一个用碎纸片粘贴的小城堡:这个城堡里住着许多童话里的人物呢,不信,你们看,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还有灰姑娘、睡美人、辛巴、布路脱等等,它们在一起多有趣呀,我们也来建一座童话屋,把自己最喜欢的童话人物都请到你的童话屋来和我们做朋友,好吗?
二、方法指导。
1、设问:你想建一座什么样的童话屋?指名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2、指名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演示制作。教师及时指导。
3、教师小结制作方法。
三、提出作业要求。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大小相似的长方形小纸片粘贴镶嵌出美丽的“童话屋”,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说说童话屋里发生的事情。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学生作业展评。
1、学生谈自己的作品。
2、学生作品互评。
3、教师小结。
六、总结。
摇滚小精灵
课型:设计应用
3课时
教学目标:根据摇滚玩具的基本原理,利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各种不同玩法的摇滚玩具,并能通过做与玩的体验讲一讲玩具带给自己的快乐感受。教学重点:摇滚玩具不同的做法与玩法 教学难点:与众不同的玩具做法
教学准备:各种不同的摇滚玩具以及做玩具的具体物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利用通透的圆环制作摇滚玩具
教学准备:厚板纸裁成的纸条,已画好的各种小精灵、透明胶、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把不同的摇滚小精灵摆在桌子上
1、先请小朋友看一看这是什么东西?
2、你们想不想玩一玩?(请小朋友上台试着玩一玩)
3、小朋友小结:这种玩具好玩吗?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想不想自己也做一个玩一玩?
二、圆环形玩具的具体做法
1、老师把圆环形玩具挑出来,请小朋友来研究一下它的材料、做法
2、老师做一个玩具的示范,不具体讲解
3、拓展思维:你还能将圆环形的玩具怎么做?
(1)将小精灵安放在环形中间,上下粘好,可以顶天立地
(2)也可以将小精灵粘贴一部分,让一边空着,呈吊状或立状。
(3)还可以将中间的环形制作成双环或多环,而中间的小精灵也可以粘贴两个或多个。
4、谁来玩一玩老师做的摇滚小精灵?
三、作业布置
请小朋友开动脑筋,做一个圆环形的摇滚小精灵
四、室外活动
将自己的摇滚小精灵拿到操场玩一玩,比一比,看谁的滚得快而且又最漂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利用圆柱形的滚筒制作一个摇滚小精灵
教学准备:不同的圆柱体物件(可乐瓶、卫生纸筒、杯子等等)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次的玩具小精灵的不足之处
1、小精灵画得不够漂亮,玩具的外形没装饰好,纹样、色彩都没用好。
2、滚筒在制作过程中被压得不够圆,滚起来不快
3、做完后不注意卫生等等
二、圆柱形玩具的展示
1、谁愿意上台来玩一玩这种不同的摇滚玩具?
2、你能讲一讲圆柱形玩具的结构和做法吗?
3、将玩具分别发给小组长,组内讨论研究圆柱形玩具的做法。
4、每一组派一位同学来总结讨论结果。
三、根据自己所带的工具思考选择自己将做玩具的类型和结构,说一说你的想法,同学们帮他参考一下,提提宝贵意见。
四、学生作业
将学生带到小操场,以组为单位,围成一个小圆圈,自己做自己的,做好以后在规定的地方玩耍,比一比谁的最漂亮谁的滚得最快最稳。看哪一组纪律最好。
五、带学生到室外活动,时间25分钟左右。
六、回教室总结:
今天的玩具做得很好,同学们也玩得很高兴,大家回家后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出更新颖,更好看的摇滚小精灵,下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好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材料,根据自己的个性化的思维发展制作出一个不同于别人的摇滚玩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
教学难点:玩具既有美丽的外观,又制作得合理科学 教学准备:苹果、厚纸板、线、铃铛、双面胶等等。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完成得怎么样了?大胆的说出你心中的想法:你想做个什么不一样的摇滚玩具?其余同学一起帮他出主意,好吗?
2、结合自己所带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演示,除了他的个人想法,还有更好的设计吗?
二、看一看
1、看看老师做的玩具,是否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你来帮帮老师,怎么样?
2、老师玩具需要改进的地方是:颜色不漂亮、滚动或摇动不灵活,容易散架,照着书上做的,没有创新等等。学生说对一条就表扬。
三、玩一玩
请小朋友上台玩一玩老师其他有特色的玩具,感受一下新颖的玩具带给大家的感官享受与精神享受
四、做一做
1、同学们觉得老师的玩具好玩吗?可惜是老师做的,小朋友自己做的玩具肯定更好玩,我们试着做一个,行吗?
2、小组合作。2~3人一组,将自己的材料与合作的同学一起使用,开动脑筋,做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摇滚小精灵
五、展一展
将已做好的摇滚玩具放在展示台上,请所有的小朋友都来欣赏欣赏。看谁的更具有想象能力,做的最奇特,最好玩,我们就评他为玩具设计大师。
红灯停
绿灯行
课型:综合课
3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小朋友认识必要的交通标志,熟悉交通规则,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熟练的使用和应用这些交通知识。培养学生从小遵守交通规则,做文明的小市民 教学重点:
1、交通标志的识记与掌握
2、画出小朋友放学过交叉路口的情形与状态
3、在游戏中体会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教学难点:能在学习生活中体会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能识记交通标志,准确的理解交通标志的具体意思,自觉的遵守和维护它
教学准备: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课件、红纸、绿纸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交通标志,识记交通标志,并能辨别交通标志所传达的准确意思 教学准备:各种交通标志的图片、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识交通标志
1、放录像。
大街上多热闹啊,车水马龙,人生鼎沸,为什么大家都这么井然有序的呢?难道车不怕碰了人,人不怕碰了
车?快看,这是什么?请一个同学说一说。
2、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的交通标志,都是老师在大街上拍下来的,你在平时的生活中还看到了与老师看到的不一样的交通标志吗?你能猜出它所表达的意思吗?
3、你能试着将你所看到的交通标志画下来吗?
二、学生尝试作业
1、将已经画好的标志贴在黑板上
2、老师再将表示同样意思的交通标志贴在学生作业的旁边,让学生对比观看,找出记忆中记得不完整的地方
3、小结: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的交通标志,说明小朋友平时对生活观察仔细,很好!交通标志像一个无声的警察,默默的指挥着交通,让人和车都有序的行走和行驶,在没有交通警察的状况下,能自动的维护城市的交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交通标志设计简单、易识别,颜色也有特殊的规定,如:红色代表禁止,兰色代表说明,黄色代表警告。刚才小朋友已经有所了解,一定要记牢,好吗?
三、欣赏交通标志,了解主要的标志的内容和意思
四、学生作业:
画一画对你印象最深的交通标志,注意颜色和外形的特别规定。
五、回家作业
将画好的交通标志带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我们看见了该怎么做?你和爸爸妈妈比一比谁认识的交通标志多。最后请爸爸妈妈将结果写在书上并签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回忆并画出小朋友放学回家时过交叉路口的情形,加深学生对交通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人物以及场面的协调构图的能力。教学重点:学生过马路的情形的再忆及表现 教学难点:人物与环境的主次表现 教学准备:自拍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观赏录像带
1、录像带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还有其他的人和物体吗?
2、你能上台来表演一下吗?请几位小朋友演过马路的人,请一位小朋友演警察。
3、小结:同学们演得真不错,红灯一亮,不慌不忙排好队过马路,警察叔叔在一旁忙着指挥交通呢?还有的小朋友三个一群,两个一起手拉手过马路,他们表现得真棒,你们平时就是这样过马路的吗?如果是那就是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
二、讲解构图以及画面内容
1、画面人物的画法。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画一个背着书包走路的人。
2、老师在这个人物的基础上再添画出有遮挡关系的人物,也可以在这个人物的前、后添画其他人物。
3、画完人以后再画出马路上的车和建筑物
4、最重要的交通标志也要画,画在哪里呢?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老师不说,等会儿在你的画面中找答案。
三、学生作业
回忆自己和同学们在放学后一起过马路的情形,然后将它画下来,注意人物是画面的主体。并涂上美丽的颜色。
三、将学生的作品挂起来,时刻提醒同学们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做游戏加深对交通标志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学准备:用纸板制作的红绿灯牌 教学过程:
一、拿出红绿灯牌,做游戏考验大家的反应能力
1、游戏规则:老师举红灯,小朋友就坐着,老师举绿灯,小朋友就站起来。
2、由小朋友来举红灯绿灯其他同学做动作
二、讲解外出游戏规则
1、游戏规则:8个小组按顺序排好队,我们的跑道就是斑马线,不许跑离跑道。老师站在操场中间,举红灯,同学们就停,举绿灯同学们就跑,行吗?如果老师举的是红灯你却在跑就犯规了,每一圈看有多少人犯规,我们就将他淘汰出局,最后比一比,哪一组剩下的人最多哪一组就取胜了。
2、纪律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参加,这是一次很好的交通规则的教育和练习,在活动中故意违反游戏规则的同学将不与记分评等。在外活动一切行动听指挥。
三、带学生到操场做游戏
四、回教室总结评比
捏泥动物
课型:设计应用
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运用揉、搓、捏、粘接等方法,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培养学生对泥巴的感情,激发他们的天性,将手中的陶泥变化成不同的有趣的形象。教学重点:动物的捏塑方法
教学难点:动物的外形与花纹协调适合 教学准备:陶泥一大坨、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老师将陶泥放在黑色不透明的袋子里,然后请同学上台来摸一摸、猜一猜里面放的东西有什么感觉,像是什么东西?
2、将陶泥拿出来,随意捏个东西放在桌上。
瞧、这块泥巴捏了个小玩意儿,多有意思。你们想不想捏一捏?
二、试一试
1、将陶泥发给小朋友,试着捏一个小物件
2、提问:陶泥捏在手中有什么样的感觉?舒服吗?它能按照你的意愿捏出你想要的东西吗?
3、小结:小朋友们都喜欢陶泥,是吗?陶泥还可以捏出你喜欢的任何物体,真是很神奇吧。我们今天来捏一个小动物,好吗?
三、观看课件
课件展示捏泥动物的两种方法
1、整体塑造法:将一块整泥直接塑造成一个小动物,不将头、身子、四肢分开,使用的方法主要是捏和揉。
2、部分粘接法:将小动物的各个部分分别捏制出来,然后再粘接起来。
3、纹样的制作方法:用牙签在已经捏好的动物身上刻画出你喜欢的花纹。
四、做一做
1、按照自己的喜好捏一个有趣的动物形象
2、捏完后与同学们一起欣赏
五、评一评
只要看得出他捏的是一个有趣的动物,又漂亮又有立体感就评他为陶艺大师。
请你告诉我
课型:绘画与欣赏
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儿童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初步分析作品的好坏,并能将这种观点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中来,画出一副有个性的创作作品,迎接家长会的到来。教学重点:如何评价儿童画的好与坏 教学难点: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 教学准备:儿童画几幅、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幻灯片展示
1、先不发表意见,静静的观赏老师放的幻灯片
2、可以小声议论,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3、指名回答: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4、小结:刚才我们看了很多儿童作品,同学们对作品的喜爱程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喜欢颜色鲜艳的,有的喜欢想象力丰富的,有的喜欢颜色比较协调的,还有的喜欢新颖独特的,这些理由都非常充足,也很正确。
二、评价一幅好的儿童画的方法
1、从绘画内容来看:儿童画的内容主要是表现儿童的生活学习玩乐,以及他们的所见所闻,只要是健康向上的都是好作品,2、从绘画方法来看:儿童画的绘画方法有很多,如彩色水笔画、蜡笔画、水粉画、蜡笔水彩画、纸板画、线描画等等,这些不同的画种不但丰富了儿童的表现力,而且也拓宽了儿童的视野,一些无意中产生的肌理效果为画面增添不少看点。
3、从构图的视角来看:有的画得大构满图,有的画得有前后空间感,都可以。只要交代清楚了画面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就行了。
三、欣赏几张儿童画
1、欣赏不同画种给人的不同感受
2、欣赏画面表现的不同内容,看是不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不是我们也曾经经历过。
3、同学们可以上来摸一摸,看一看,感受一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根据自己对画的认识与鉴赏画一幅有趣的儿童画 教学过程:
一、学生作业
1、画一幅有趣的画。规格为8开纸大小。工具不限。
2、为了迎接家长会,我们要把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让爸爸妈妈看看我们的小画家有多棒!
二、老师巡回指导
三、将学生作品贴在墙上
四、自评,向小朋友说说你画的是什么,用什么画的?
五、老师评价记分评等
第三篇:湘版美术八年级下五角星教案
《五角星》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五角星》主要尝试从“肌理与质感的表现”这个角度来帮助学生了解绘画艺术表现的又一种视觉语言体系。尝试运用明暗、笔触、线条、色彩等手段描绘物体的质感,学习肌理与质感的制作方法与表现技巧,可以使学生获得新颖、有趣的艺术体验,并能初步理解美术作品中质感表现与表达情感主题的关系。学情分析:
.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材质”与“肌理”的感性认识;
.学生思维活跃,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并用完整的话回答老师的提问;
.学生学习不具有自觉性,需要教师设计好教学环节,并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教学目标分析:
1、了解肌理与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体系,尝试其简单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和质感的差异;肌理和质感简单的制作方法;肌理、质感表现对美术作品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验肌理、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方法:实践法、欣赏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学具准备:白纸,铅笔、碳条或蜡笔,表面有凹凸感的实物
教学过程环节设计:
一、导入阶段
演示:在蔑编上铺上一张纸,用碳条在其上摩擦,形成肌理。指出:画面上的纹理就是材料的肌理。
二、探究阶段
(一)观察比较
观察比较一:牛
仔 —— 皮
毛 —— 丝
绸
观察比较二:玻
璃 —— 岩
石 —— 不锈钢
(二)交流感受
物
体
肌 理、质 感
感
受
牛
仔—— 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滑
粗犷、奔放
皮
毛—— 蓬松、有光泽、柔软、光
滑
温暖、高贵
丝
绸—— 细腻、有光泽、柔软、光
滑
华丽、典雅
玻
璃—— 坚硬、透
明、光滑、能反光
晶莹、纯净
岩
石—— 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
朴实、原始
不锈钢—— 紧密、不透明、光滑、能反光
冰冷、现代
由此得出
(三)基本概念
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
肌理有天然和人工之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
质感:视觉肌理一般被称为质感。
三、发展阶段
(一)《五角星》
油画
冷军
提问:这个五角星是由什么材料加工而成的?(碎铁皮)
这是一幅荣获第九届全国美展(油画部分)金奖的油画作品。作品通过刻画一颗用弹痕累累、火迹斑斑、凸凹不平的碎铁片焊接而成的五角星,以极端的写实手法、精致入微的形象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联想到中国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寓喻中国革命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让我们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二)《钢水·汗水》 油画 广廷渤
作品采用了极度写实的绘画造型语言,以富于感染力的细节描写,把作者体验到的炼钢工人以苦为乐的高尚情操、忘我的劳动精神,以及火一样的热情,钢铁般的意志,排山倒海的力量等准确、形象地体现在画面上,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其中,对汗珠的细腻表现突出了工人的辛苦,强化了“民族脊梁”的主题;哨子的金属质感凭借色彩的冷暖变化得到了真实的表现。
(三)《父亲》 油画 罗中立
思考:由父亲的脸我们会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形象?(老树皮、干旱的土地)
该作品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
(四)思考
提问一:这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
(都采用了极端写实的表现手法,肌理和质感等细节表现的非常逼真。)
提问二:作者如此强调肌理、质感的表现,目的是什么?
绘画作品中材质美感和表现主题的内在联系?
(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主题。)
四、提高阶段
(一)介绍几种制造肌理的方法
1、拓印 —— 用纸、笔在物体上擦、印。
2、压印 —— 用涂墨或者色彩压印在纸上。
3、喷洒 —— 将颜料调制成适当的浓度,喷、洒或倾倒在平面上。
4、擦刮 —— 在着色的平面上,用利器摩擦或刮刻。
5、熏灸 —— 通过火焰的熏灸。
6、渍染 —— 在具有吸水性的表面上或渍或染。
(二)活动
请同学们寻找不同质感的材料,用拓印的方法制作肌理图。
推荐材料:表面有凹凸感、纹理清晰的——簸箕、钥匙、藤椅、瓶盖、梳子、窗纱、木板、树叶、等
学生拓印,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纸张的厚薄、铅笔的软硬、所选材料纹理的清晰度用墨多少等问题。
(三)展示与评价
1、展示肌理表现较清晰的学生作品,请作者谈谈制作与加工肌理效果的感受。
2、对材料选择有新意、方法运用恰当、拓印效果清晰的同学给予激励性评价。
(四)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拓印作品,思考:
拓印的方法在绘画表现中有什么作用?
(可以直接运用于绘画作品中,也可以在肌理制作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五、总结阶段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绘画艺术表现的一种新的视觉语言体系——肌理和质感的有关知识,感受了生活中不同材料的肌理、质感,对其在美术作品中表达情感主题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还亲自尝试制作了简单的肌理效果。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今后能以一种绘画研究的眼光来观察身边事物,通过不断练习逐步掌握其表现方法;在欣赏绘画作品中的肌理和质感时,学会分析其与作品感情主题表达之间的关系。
教学评价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愿意尝试不同材质的肌理感受,参与面较广。(2)通过作品欣赏,了解了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3)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作品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4)扩展创作:从《五角星》演展到这次汶川大地震中的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来进行绘画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张英姿
第四篇: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资料
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 文明之光(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课时一: 彩陶
课堂导入 :
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
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 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思考练习:
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 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 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不同的蛙纹图形。
总结: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课后作业:
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媒体运用: 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饰; 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总结:作业安排。
第1课 文明之光(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2.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3.能够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课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教学过程:
导入:依据或引用历史资料介绍青铜器。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故称青铜。早在夏初,华夏先民就开始制作青铜器,进入中国历史上长达16个世纪的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媒体运用: 视频短片
二、赏析:后母戊方鼎。用途猜想 赏析: 四羊方尊
青铜器的主要纹饰,收集资料方法讨论。简要介绍:
后母戊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腹部著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铸。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方鼎器型高大厚重,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表明商代冶金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用途:煮或盛放鱼肉用,也作为祭祀用的礼器。“鼎”的结构部位:口、腹、耳、足。造型感受:方正、厚重、庄严。装饰规律:龙纹组成的兽面纹(饕餮纹)、鼎耳双虎纹饰均为对称图形。
四羊方尊(商代)器身腹部的四羊圆雕与綫刻纹饰和谐地结为一体形成丰富精细的视觉效果。器物的造型十分生动。边缘棱脊的粗线条增强了器物造型的气势。利簋(音轨)利簋内底部4行32字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云雷纹为地。分别再饰兽面纹夔纹双兽头耳;夔纹组成的兽面文;方座饰兽面纹。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1、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2.尝试描述兽面纹、夔纹、龙纹、凤纹的造型特点。3.云雷纹、蟠蝙纹作为底纹使器物形成怎样的效果? 莲鹤方壶:识别蟠躏纹: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曲。连续排列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赏析引导:壶身腹部至颈部逐渐收紧,在口部花瓣处展开,烘托立鹤;怪兽、飞龙攀缘 向上,形成轻盈升腾的势态。后母戊方鼎与莲鹤方壶比较两件器物,归纳其不同特点和感受。提示:分别从时代、器形、纹饰和对比感受几个方面人手。收集资料方法讨论:如果你要了解青铜器风格的发展变化,需要查阅、收集青铜器的资料,你会怎么做? 提示:按时代、类型、器物名称、尺寸、出土地点、收藏者(单位)等等。作业与课堂评价:作业及活动建议:尝试用几何形绘制或对折剪贴兽面纹图形。第1课 文明之光(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瓷器发展的基本情况,能够大致说出瓷器的种类以及特点。
2、学习欣赏瓷器艺术的基本方法,能够从器形、袖色以及装饰等方面进行赏析和描述。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课时三: 瓷器
导入 :欣赏活动在学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选出要点以议论、交流为主要方式,以学生讲解为主。同学们收集了许多关于瓷器的资料,下面请两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两个有关瓷器的基本知识: 1.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瓷器和陶器有什么不同? 2.瓷器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产生于什么时代? 举例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和补充。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瓷器,感受瓷器的美,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媒体运用: 图片欣赏 欣赏、分析与总结归纳 青花瓷: 欣赏、分析与总结归纳 斗彩 有条件的去博物馆欣赏实物。青轴弦纹瓷尊商代瓷器出现的时代;瓷器与陶器的区别;原始瓷给你的印象和感受。·青瓷: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袖烧制而成。引导学生从器形、装饰、袖色等方面进行描述。·长沙窑执壶唐代 釉下彩瓷的发源;贴近百姓生活的功用和装饰;商业出口,吸收外域文化。宋代的五大名窑即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景德镇窑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瓶元代景德镇窑青花折枝花果,纹带盖梅瓶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明代,青花五彩云龙纹盖罐明代。
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钻的钻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袖,经高温一次烧成。钻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斗彩、五彩在青花的基础上发展丰富。斗彩指袖下青花和轴上彩色相结合的彩瓷工艺。五彩是瓷器袖上彩的一种。五彩瓷在明清两代逐渐发展、兴盛,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现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彩瓷。
总结: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权淀着丰厚的文化信息,我们在赞叹它们精美的造型和巧夺天工的技艺的同时,还能够直接感触到一个伟大民族的情感和智慧。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大量的古代瓷器,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精美的造型和温润质地的光彩,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情趣。通过对工艺美术知识的广泛涉猎,我们还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化现象,以此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第2课《以形写神》(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
2、学习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课前准备: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关于课题以形写神的谈话: 1、词义理解的讨论。(出处参照资料库)
2、以《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为例展开讨论,理解形和神的概念。小结:以形写神是传统人物画重要的审美标准,即通过足以显现人物内在本质的外形的貌。针对作品中人物的神情姿态的表现和水墨技法的运用,为教学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引发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关注和思考,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人物画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点。在人物画作品的欣赏感受中,对人物画的立意、造型和笔墨表现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关的提示,为尝试表现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尝试表现从临摹开始,教材为学习提出了技法和情感两个方面的要求。临摹学习适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避免了空洞的技法理论学习。围绕人物画的主题表现展开,通过作品提示,从提取素材、表现典型、环境渲染以及人物性格、内心世界的刻画等方面阐述了创作表现方法。活动二的学习任务是:以成语故事、神话 故事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为素材尝试表现,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的途径。
资料库:介绍传统绘画理论和有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传统人物画的历史渊源。
学习大空间:介绍工笔画知识,引发学生产生进一步完整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对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表现简单的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学习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三、教学思路 1.教学题材
叶浅予的作品《藏族舞蹈》运用纯熟的线条,勾画出灵动的舞蹈动作。中国画表现人物要求一气呵成,所以对人物造型的准确、深刻理解便成为水墨人物画的基础。使学生理解造型基础的重要性,懂得胸有成竹在中国画表现中的意义。韩羽的作品《戏剧人物》运用泼墨技法,表现了舞台上的张飞刚毅、憨直的艺术形象,造型夸张,气势非凡。墨色浓厚苍润,用笔洒脱飞扬。墨色的变化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在尝试学习中仔细观察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感受和体会墨色的不同层次。分析梁楷的作品《太白行吟图》,了解写意画的特点,感受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以及流畅的运笔,转折顿挫;墨色随着线的流动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呈现出的丰富效果;微睁双目、喃喃吟颂的面部表情,以及简约造型中空白的处理,体会诗人沉浸在无际的冥想之中的心境。活动一设置了读画、临画的学习任务,并为此选择了其他人物画作品。这一部分的学习材料以有趣的人物造型、简洁的笔墨方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参考。让学生通过读画细心品味人物画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人物造型方法和笔墨运用特点,通过临摹学习体会人物造型和用笔用墨的方法。活动二围绕一定主题的人物画创作而设置。教材选用了《学步》和《相马图》两幅作品作为范式,从人物刻画、环境渲染和道具安排等方面做出提示,也可以作为临摹范本使用。2.教学组织
教学准备以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为主。多媒体课件应考虑提供放大的作品局部画面;演示和作业用的工具应保持一致,以便学生模仿。作业用纸的尺寸 应适合在课桌上使用,可以考虑选用浸染程度不大的皮纸。课堂组织形式仍旧以单独作业为主。教学过程中注意习惯的培养,对工具的摆放、使用以及卫生事项做出具体要求,如注意笔洗的摆放;用手指捏挤去除毛笔多余的水分,不要随便乱甩等等。3.教学策略
根据教材活动设置,安排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通过欣赏活动和临摹尝试,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学习用水墨表现简单的人物。第二课时运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欣赏导入,围绕教材提供的图片提出问题,从整体感受线条的表现特点、水墨效果、构图安排和细节刻画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逐步深入地探究人物神态的表现、情感的抒发和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尝试即兴水墨表现:在宣纸上画人物,在同学的作品中进行比较,谈一谈表现的目的;试一试将作品与题材、性格对号,进一步体会笔墨与情感的联系。在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活动中,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以他们的角度判断答案的合理性,并给予积极的评价。穿插笔墨的练习,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临摹,切身体验用水墨画人物的过程,并让学生交谈感受。欣赏、分析《太白行吟图》,对比其他作品,分析人物动态塑造、身份举止的表现以及关联绘画主题表现的其他问题,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归纳要点,对教学做出评价,结束这一课时的教学。第二课时进行人物画创作,以成语故事、神话故事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为素材,参考课本列举的不同形式的人物画作品,尝试水墨人物画的表现。首先复习上节课归纳的要点,让个别学生简短讲解自己的创作意图,了解学生的创作思路并给予必要的指导,由此启发更多的同学。通过对课本中的若干范图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画的创作过程。启迪他们在平凡而广泛的选材中开掘深意,围绕主题刻画人物。注意利用人物的衣着打扮,呈现事件中必不可少的环境、道具,省去多余的罗列。在创作过程中,随时展示学生作品并予评价和辅导。4.教学评价
评价的范围可以是理解水平和绘画技能等多方面的,这样做能够鼓励和肯定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获得。采用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法,通过各方面的比较,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理解中国画人物的神态和意境、运用水墨工具进行人物画表现等方面对学习做出评价。熟练地掌握水墨技法非一日之功,也不是本单元的直接目标,作业不需强求形似,重在通过尝试体会感受,评价指标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侧重。
四、教学选择 尝试和体验是了解传统技法的最好方法。传统人物画的学习同样讲究程式技法,人物造型、线描技法以及笔墨运用缺一不可,如果一一道来,既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也不可能为广大学生接受。临摹乃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历代继承发扬国画传统的重要途径。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同时要适度把握评价标准,重在对传统绘画的认识了解。临摹的方法有多种,如局部临摹;摹写铅笔稿,再用水墨勾画;模仿笔墨画法等等,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中国画人物的神态是通过各个方面表现的,包括人物动态、构图、笔墨以及细节的处理、环境、道具的烘托与陪衬。教材选择的图片都各有侧重,教学中可以分门别类加以使用。欣赏内容贯穿于始终,教材关于作品的描述可以视为提示,具有导向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技法的学习以临摹为主,即使是表现主题的习作,也可以借助临摹完成,除教材提供的作品外,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藏族舞蹈》通过动态造型表现热烈的情绪,用藏族舞蹈的影片资料可以烘托气氛;《戏剧人物》用阔笔泼墨的手法,表现张飞的憨直鲁莽,用戏剧影片资料可以帮助学生转换这一感受;可以结合诗词帮助学生感受李白吟诗的神态等等。画面效果的感受结合表现方法分析,也是帮助学生进入情境的重要途径。启发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有助于体会作品表现的意境,理解作品传达的情感。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欣赏的内容应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讲解抽象的笔墨形式时,尽可能地采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如:用什么样的笔墨方法表现张飞、李逵、钟馗等个性张扬的人物;用什么样的笔墨方法表现仕女、杨柳等等。通过不同的例证,让学生贴切地理解笔墨运用和情感表现的关系。笔墨练习重在体验和感受,如:中锋运笔和侧锋运笔所产生的效果;流畅的线条和疾涩的线条所表达的不同感受;墨色的浓、淡、干、湿在纸面上产生的层次等等,通过经验的积累加深对中国画的理解。人物画创作首先要理解所画的人物,在选择创作题材的同时,自然考虑到表现方法。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避免公式化的表现。4.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教师的直接演示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在技法学习环节中至关重要。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水平,可以选择不同的演示内容。如不同的运笔产生的效果,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等完全可以做到。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影响的演示,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5.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为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分工画成语故事组画的活动形式。6.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教学中的细节往往对学生产生永久的影响,诸如执笔运笔的方法、毛笔中不同浓淡水墨的分配、宣纸特性的把握等等,都是演示和辅导时需要注意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某一细节有所感悟,也是很好的收获。细心揣摩作品中的人物,我们会发现,中国画为了表现主题,往往对人物神态进行夸张,如果能在一幅作品中抓住被夸张的关键所在,即能够较容易地领悟画家的表现意图和观察方法,同时,我们会发现其他人物画中也有类似手段。
六、教学资料
梁楷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原籍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为人豪宕不羁,嗜酒自乐,曾把皇帝赐给的金带挂于院内,不受而去。由于他豪放的个性和作风,故有梁风(疯)子的别号。梁楷善画人物、山水、佛道、鬼神、花鸟,绘画风格多样而有变化。他的绘画对后来元明清的文人画,甚至日本室町时代的绘画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李可染(1907~1989)中国现代画家,以山水画著称。他的写意人物画下笔疾速,动态微妙,形象夸张但不丑化,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关良(1900~1986)中国现代画家、艺术教育家。擅长中国画、油画。他以中国水墨画表现中国戏剧人物,创水墨戏剧人物画,以新颖别致的笔墨,独步画坛。
叶浅予中国现代漫画家、中国画家。叶浅予的中国画熏主要靠自学熏曾一度从师张大千。画风工细,有装饰味,作品富有时代精神。
韩羽中国现代漫画家、中国画家,动画片《三个和尚》的主要作者。卢沉(1935)中国现代画家,主张融合中西之长,在现代艺术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走水墨画现代化之路。作品或取自历史题材,或将日常生活所见、所思,赋之于画,画风多变,时有新意。
周思聪(19391996)中国现代画家。中国女性画家中德艺双馨的出色代表,作品在平凡的人物中开掘更深沉的精神内涵。
第3课 画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用中国画形式进行故事情境描绘的基本步骤与多种方法。
2、情景导学法,能在作品中表现故事情节,突出主要形象的动作与表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了解画故事情节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角色造型、场景设计、构思构图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布置学习欣赏《老鼠娶亲》作品:
分小组观察欣赏作品,并讨论、研究以下的问题: 1.根据命题讲讲画中表现的情节是怎样紧扣主题的。2.作品中的角色造型和场景设计有什么特点。3.画面的构图是怎样突出主体和主题的。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感受文字与画面的密切关系。
二、研究分析学生作品:作业布置: 1.故事表现准确完整; 2.画面的连贯性; 3.形象刻画的生动性。
第4课 视觉中的红屋顶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西方绘画的历史发展,对比传统与现代的西方绘画风格与技法。
2、把握一些现代派绘画 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了解现代绘画的艺术语言。
3、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初步建立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认识、品评美术作品的审美观念。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西方现代主义画派的特点与传统主义画派的区别。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教学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自20世纪初以来,很多现代派艺术家开始强调写实绘画中的局部因素,或侧重色彩,或侧重形体,拓宽了美术的表现形式,赋予艺术作品新的力量。
二、出示图片: 从写实风格到多种风格
第一组:《蓬图瓦兹的红屋顶》忠实于对象,逼真细腻。第二组:《红屋》形体简略,色彩饱和
第三组:《街》用点、线、面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体现韵律和节奏感,房屋有如童话。
第四组:《塔楼》用线条构成画面,用平面处理物象,几何化形体重叠,层次感、空间感增强,物体和谐共存。
第五组:《生动的风景》用线、面的几何化来概括物体,色彩使用单纯,作品有一种装饰美感,充满装饰趣味和强烈的力量感。
第六组:《秋天的山村》轻松的线条构成,绝对的平面,稚气天真画家使用的线条、色彩不是随意的,而是和作品的主题联系在一起,充分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和对所描绘物象的理解和在认识。
三、小组比一比(分析评价现代派作品的绘画语言)思考·练习
《秋天的山村》中既有形状的归纳,又有色彩的归纳,仔细观察,哪些色块分别表现了房屋、菜畦、土地、水塘,谈谈你的看法。尝试用这几种色彩改画《街》,看看给你的感觉发生了什么变化。创作的基本方法
运用现代派绘画方法,对客观物象进行简化、概括、提炼或变形、解构,然后重新组合,能获得新的表象形式,创作出有意味的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表现形式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归纳、夸张客观物象的主要特征,组织画面时要从美的方面充分研究整体比例,空间分割,点、线、面的表现性等诸多因素。欣赏《鸟飞了》版画 徐冰
方法一:省略次要的东西后进行归纳,形体一般趋于平面化 欣赏《大明风度》油画 王怀庆怎样通过简化→变形→新的表现形式 方法二:夸张主要部分,形体往往表现出几何化和装饰化的效果 欣赏《马系列之一》(油画)现代 曹力 欣赏《老牛和小牛》(农民画)常振芳 思考·练习
尝试用上面两幅图中的任何一种方式勾勒你喜欢的小动物。方法三:对客观对象进行分解和组合
欣赏:从青铜器(人面鼎)→(兽面纹斝jia)→(爵)到爵、斝(油画)庞涛
第4课 视觉中的红屋顶 第二课时
一、创作个性化的作品 欣赏:吉他(拼贴画)毕加索
二、思考 训练
这幅剪贴画保留了吉他的哪些特征?
尝试分析画面构图,说说画家是怎样把握画面的平衡和变化以及怎样营造深度空间的。学习活动一
以分解和组合的方法,尝试制作一幅题为“小提琴”的拼贴或绘画作品。思考·练习
欣赏《画画中的克劳德》(油画)毕加索 《塞纳西欧》(油画)克力
以上两幅图在处理和客观物象之间的关系时,用了什么样的变形手法,给你怎么样的艺术感受?
欣赏:《鱼系列之一》(油画)王玉平
《鱼系列之一》中的鱼形状简化变形,色彩强调大面积对比,富有表现性 欣赏:照片《室内一角》与《寻找室内形状》(选自《西班牙现代绘画教程》)对比
《寻找室内形状》画家运用丙烯、粉笔进行色彩表现方法的实验。《天水桥》(摄影)现代 韦鸣
通过概括、简化、变形、分解、重新组合等手法改变实际物象,构成新的画面。学习活动二
参照《寻找室内的形状》和《天水桥》创作一幅个性化的作品。课堂练习:
1.人们为什么不满足于模仿自然的表现形式? 2.变形手法表现的自然景物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3.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去看世界呢? 作业布置: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与用心体会,在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出新奇而又让人耳目一新的视觉艺术作品。
第5课《方寸之间》
教材分析
教材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篆刻的历史,种类和特点。2.认识阳刻和阴刻的手法,了解朱文和白文。
3.了解篆刻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书法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对篆刻的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书法作品与篆刻作品对比分析),书法与篆刻的练习问:这两种艺术形式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学生:……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二.新课教授
1.什么是篆刻: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篆刻。2.篆刻艺术的历史:历代篆刻作品欣赏。(1)战国古印。安昌里玺
(2)秦朝古印。讲解其历史和特点。(3)汉印。讲解其历史和特点。3.篆刻艺术的特点:在较小的面积内,运用汉字独特的造型,对笔画加以虚实轻重的组织、进行丰富的艺术变化。4.阳刻作品与阴刻作品比较分析,找出不同点: ①.出示一组阳刻作品(朱文)
②.出示一组阴刻作品(白文)
(篆刻艺术在方寸之间,以刀代笔,通过不同的刀法组合来体现汉字的艺术性)
5.基本步骤介绍:
①.直接反写②.水印翻稿 ③刀刻④印
6.印章的品类欣赏:名章作品、闲章作品、肖形章 7.印面的分布与组织欣赏(艺术性的体现)8.学生作品赏析
三、作业布置
从以下作业中任选一个作业:
1、从课本中找两方印章临摹,要求一朱一白。
2、从老师提供的篆体字中集字,来设计一方印章。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业欣赏
第六课 变废为宝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封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去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欣赏封面艺术。
2、融美术字与图形于一体,强调字体与图形的排版设计。逐步提高设计与生活实际密切关系的认识。
3、能够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大胆设想,运用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设计自己喜爱的书的封面。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用字体设计封面的要点,即:字体、大小、位置、色彩、组合构成的视觉形象。
2、难点: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将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完成自己喜爱的书的封面设计。三.教具与学具:
1、教具:各类书籍封面设计作品
2、学具:铅笔、尺子、蜡笔、水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课余到学校附近书店调查一些封面设计具有特点的书。
(二)、导入新课
1.新学期对这学期的教材进行全面的介绍,对要用的材料做下安排。2.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或者喜爱的书籍封面设计.(注意及时总结学生从哪些方面介绍书籍封面,积极肯定学生对封面设计美感朴素的认识与思考.)
(三)、讲授新课
1、提问导入 :书的封面丢了,对书有什么影响。(封面的作用)总结: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书的前面就像人的脸面一样,是一本书的很重要的部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它起到决定性作用,引导我们进入书的内容。2.书籍的分类
a.名著类、杂志类、科教类等 b.具体的组成(文字和图画)(书名、作者、书的性质和内容相符的图像)
3.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通常运用文字、绘画、摄影和图案等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设计。4.介绍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式:
A.对称布局 B.均衡布局 C.不均衡布局 5.教书总结 文字、色彩和图形构成封面设计三大要素。下面我们就和大家来分别研究一下这三大要素: A.文字。书籍的封面要有明确的表意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功能,在设计时把文字以点、线、面来进行排列,书名较大可以处理成面,一定要醒目、大方;作者名字少,也较小,所以把它处理成点;出版社字较多较长,一般排成一行,所以当成线来处理,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和位置要精心设计。
B.图像。让学生观察欣赏封面的图像(课本3、4、5页)教书 总结:图像要与书籍内容有关,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
C.颜色。任何封面总有一种颜色占主导地位,要能反映出书的某些性质和特点。
(四)、封面设计步骤: a.构思立意
b.确定封面的规格和文字的位置。(利用文字进行封面设计时,要根据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结合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进行整体布局。注意:用双线,单线会减弱视觉冲击力。c.上颜色(颜色鲜明)五.学生实践
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文字作为元素,对自己喜爱的书进行封面设计。要求:文字突出,颜色鲜明 六.作品讲评,小结
1、展示学生的设计作品,同学自评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感受作品,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们初步了解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法。
2、学习了解书籍装订的方法与形式,尝试利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设计制作。
3、通过学生收集书,熟悉字体与排版、学习设计封面,激发学生爱书、爱学习、爱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来表现自己想要表达的封面设计构思。难点:字体与排版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
三、教具与学具: 1 .教具:教学课件。.学具:包好的书、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小桶、剪刀、胶水、彩色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分析一组以文字元素为主设计的中外书籍封面.(引导学生运用上课时学习的文字设计知识进行分析.)以图例说明,不同内容和类型的书,对字体,色彩、排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二、讲授新课
1.提问:书到底有哪几部分?
封面、书脊、封底、书芯、衬页、扉页 2.介绍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式: A.对称布局 B.均衡布局 C.不均衡布局
3.封面设计:封面设计时书籍装帧设计的一部分。实际装帧要对封面、书脊、封底进行整体的设计。4.了解书籍装订的形式:
A.书籍装订就是把印好的书加工成书本。
B.书籍装订的形式:a.中式装订(以线装为主要形式,线装书较费工时,现在很少应用。b.西式装订(平装、精装)
5.特殊效果的封面设计(欣赏5页中的特殊效果的封面设计)
6.封面设计步骤:A.构思立意 B.运用不同的材料的技法进行设计制作,封面设计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
三、学生实践
1.学生分组练习, 以两人为一小组进行设计练习,增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教师辅导.2.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设计具有个性的书籍封面(提倡选择水彩笔,蜡笔等简便,易行的绘制工具,探索剪,贴,镂空,拓印等省时,实用的表现技巧.)
四、作业展示与评价.学生介绍分组对比原有书籍的设计,介绍本组最佳设计作品的特点,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探讨各组设计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第七课我喜爱的书
教 教学目标
:
1、了解封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欣赏封面艺术。
2、融美术字与图形于一体,强调字体与图形的排版设计。逐步提高设计与生活实际密切关系的认识。大胆设想,运用构图、色彩、图案等知识,设计出比较完美、体现个性的封面。
3、通过学生收集书,熟悉字体与排版、学习设计封面,激发学生爱书、爱学习、爱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将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构成的视觉形象。
2、难点:字体与排版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
教具与学具:
1、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物投影仪、各类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杂志、画集)、封面设计作品
2、学具: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剪刀、胶水、彩色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去书店买书、图书馆借书时,首先注意书的什么?为什么?
2、出示几册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杂志、画集),并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提问:这些书的封面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本书?为什么? 由此引出:一本书不仅仅有好看的内容,还要有好看的封面设计,这样才能给读者有较深的印象,那么怎样来设计一本好的封面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我喜爱的书——封面设计》
(二)讲授新课
1、结合课本24页图例提问:除了教科书,你们还了解哪些内容的书籍?请同学回答书籍的大致分类,教师归纳总结:书籍的内容很多一般分为社会科学类、科学技术类、文学艺术类、休闲百科类、儿童读物类、期刊杂志类等。
2、实物投影一本较厚的书,进行观察分析,你看到了书的哪几个部分?(封面、书脊、封底、书芯、衬页、扉页)
提问:[1]书籍的封面有什么作用?(保护书页,宣传作用,欣赏收藏价值)
[2] 封面设计时应设计哪几部分?为什么?(封面、书脊、封底)
3、电脑出示书籍封面的画面,让学生观察书的封面上有些什么?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封面,犹如人的脸面各不相同,究竟封面上有些什么呢?(文字和图画)(书名、作者、出版社、书的性质和内容相符的图像)教师总结:文字、色彩和图形构成封面设计三大要素。下面我们就和大家来分别研究一下这三大要素:A、文字。书籍的封面要有明确的表意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功能,在设计时把文字以点、线、面来进行排列,书名较大可以处理成面,一定要醒目、大方;作者名字少,也较小,所以把它处理成点;出版社字较多较长,一般排成一行,所以当成线来处理,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和位置要精心设计。
B、图像。让学生观察欣赏封面的图像,分析是用什么技法绘制的。
(多媒体展示欣赏《日记本封面设计》作品)
教师总结:图像要与书籍内容有关,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C、颜色。任何封面总有一种颜色占主导地位,要能反映出书的某些性质和特点。
4、封面设计步骤:(1)构思立意
(2)确定封面的规格、定位图形及文字的位置
(3)图形的设色或制作,可以用笔直接画和设色,也可以运用学过的镂刻版画的技法上色,甚至可用有色纸剪贴
(4)上颜色
5、学生创作练习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设计练习,增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作业要求:(1)用你学过的知识设计一本你们共同喜爱的书的封面。
(2)图形装饰、文字突出、颜色鲜明。(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作品讲评、小结
1、实物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同学自评、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
2、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创造作品,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
第五篇:2016最新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文明之光
第一课时
知识和能力目标: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
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课时一: 彩陶 课堂导入 :
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
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 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 媒体运用: 彩陶纹盆; 船形网纹瓶 第1 页 思考练习:
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
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 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总结: 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课后作业: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媒体运用: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饰;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
板 书 设 计 第一课:《文明之光》
1、彩陶的联想
2、思考练习:
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总结:作业安排。
教学反思:
第1课 文明之光
第二课时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法与 过程目标:2.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
情感与态度目标:3.能够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课时二: 青铜器 教学过程:
导入:依据或引用历史资料介绍青铜器。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故称青铜。早在夏初,华夏先民就开始制作青铜器,进入中国历史上长达16个世纪的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媒体运用: 视频短片
二、赏析:司母戊方鼎。
用途猜想 赏析: 四羊方尊 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收集资料方法讨论
简要介绍:
司母戊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腹部著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铸。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方鼎器型高大厚重,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表明商代冶金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用途:煮或盛放鱼肉用,也作为祭祀用的礼器。“鼎”的结构部位:口、腹、耳、足。造型感受:方正、厚重、庄严。装饰规律:龙纹组成的兽面纹(饕餮纹)、鼎耳双虎纹饰均为对称图形。
四羊方尊(商代)器身腹部的四羊圆雕与綫刻纹饰和谐地结为一体形成丰富精细的视觉效果。器物的造型十分生动。边缘棱脊的粗线条增强了器物造型的气势。利簋(音轨)利簋内底部4行32字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云雷纹为地。分别再饰兽面纹夔纹双兽头耳;夔纹组成的兽面文;方座饰兽面纹。
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1、青铜器的主要纹饰。2.尝试描述兽面纹、夔纹、龙纹、凤纹的造型特点。3.云雷纹、蟠蝙纹作为底纹使器物形成怎样的效果? 莲鹤方壶:识别蟠躏纹: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曲。连续排列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赏析引导:壶身腹部至颈部逐渐收紧,在口部花瓣处展开,烘托立鹤;怪兽、飞龙攀缘 向上,形成轻盈升腾的势态。后母戊方鼎与莲鹤方壶比较两件器物,归纳其不同特点和感受。提示:分别从时代、器形、纹饰和对比感受几个方面人手。
收集资料方法讨论:如果你要了解青铜器风格的发展变化,需要查阅、收集青铜器的资料,你会怎么做? 提示:按时代、类型、器物名称、尺寸、出土地点、收藏者(单位)等等。
作业与课堂评价:作业及活动建议:尝试用几何形绘制或对折剪贴兽面纹图形。小组或个人为校园网站编辑介绍青铜器的网页。
总结·思考:你对青铜器有什么新的了解?青铜器的出现为社会进步带来了哪些变化? 为瓷器欣赏作课前准备,通过博物馆网站收集你喜爱的瓷器资料(图片、介绍文字),分小组按不同时代各选一件,或者发到老师的邮箱。
第三课时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国瓷器发展的基本情况,能够大致说出瓷器的种类以及特点。方法与过程目标:
2、学习欣赏瓷器艺术的基本方法,能够从器形、袖色以及装饰等方面进行赏析和描述。情感与态度目标: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课时三: 瓷器 导入 :
欣赏活动在学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选出要点以议论、交流为主要方式,以学生讲解为主。
同学们收集了许多关于瓷器的资料,下面请两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两个有关瓷器的基本知识: 1.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瓷器和陶器有什么不同? 2.瓷器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产生于什么时代? 举例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和补充。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瓷器,感受瓷器的美,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媒体运用: 图片欣赏 欣赏、分析与总结归纳
青花瓷: 欣赏、分析与总结归纳 斗彩 有条件的去博物馆欣赏实物。· 青轴弦纹瓷尊商代瓷器出现的时代;瓷器与陶器的区别;原始瓷给你的印象和感受。·青瓷: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袖烧制而成。引导学生从器形、装饰、袖色等方面进行描述。·长沙窑执壶唐代
釉下彩瓷的发源;贴近百姓生活的功用和装饰;商业出口,吸收外域文化。宋代的五大名窑即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
l景德镇窑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瓶元代景德镇窑青花折枝花果,纹带盖梅瓶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明代,青花五彩云龙纹盖罐明代。
· 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钻的钻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袖,经高温一次烧成。钻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斗彩、五彩在青花的基础上发展丰富。斗彩指袖下青花和轴上彩色相结合的彩瓷工艺。五彩是瓷器袖上彩的一种。五彩瓷在明清两代逐渐发展、兴盛,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现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彩瓷。
总结: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权淀着丰厚的文化信息,我们在赞叹它们精美的造型和巧夺天工的技艺的同时,还能够直接感触到一个伟大民族的情感和智慧。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大量的古代瓷器,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精美的造型和温润质地的光彩,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情趣。
通过对工艺美术知识的广泛涉猎,我们还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化现象,以此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作业与课堂评价
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大量的古代瓷器,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精美的造型和温润质地的光彩,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情趣。
通过对工艺美术知识的广泛涉猎,我们还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化现象,以此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
板书设计: 第一课:《文明之光3》
1、瓷器时代:
2、赏析《青轴弦纹瓷尊》
3、赏析《青瓷莲花尊斗》 讨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权淀着丰厚的文化信息,我们在赞叹它们精美的造型和巧夺天工的技艺的同时,还能够直接感触到一个伟大民族的情感和智慧。
第2课《以形写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
学习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 课前准备: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关于课题以形写神的谈话:
1.词义理解的讨论。(出处参照资料库)
2.以《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为例展开讨论,理解形和神的概念。
小结:以形写神是传统人物画重要的审美标准,即通过足以显现人物内在本质的外形的描写,真实地展示不同人物的性格、个性与内心世界,同时也揭示其品格,反映其社会属性,并给予或尝试新的审美判断。 →《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 →字幕
二、欣赏分析
《太白行吟图》欣赏要点:
1.画面感受:简约造型和空白的处理所营造的气氛。
2.诗人的神态:沉浸在无际的冥想之中。
3.了解写意画的特点,感受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以及流畅的运笔,转折顿挫;墨色随着线的流动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呈现出的丰富效果。
→《太白行吟图》以及局部
三、临摹体会
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学生选择教材提供的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体会运用笔墨的感受和人物神态的表现。 →古典音乐背景
四、展示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交谈临摹过程中的体会和对自己的评价。 教师总结,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五、赏析作品、讲解创作表现方法
赏析提示:(作为学生讨论的参考导向)
小孩和小乌龟描绘画题明示的事件,认真的神态表现儿童的天真幼稚;植物的点缀表现季节和院落环境;大片空白营造了凉爽活跃的氛围,留给我们想像的空间。
伯乐的眼神与相马的主题;衣着打扮与人物身份;构图:人物、马和款识的位置关系,改变它们效果会怎样?
笔墨运用特点:线条与大块水墨形成对比;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用线自由,不拘形似。
小结。(参照教材的提示)→《学步》→《相马图》
六、尝试创作1.学生议论:画什么?怎样画? 2.创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教学活动任务
七、作业评价 评价内容:
1.主题表现;2.人物神态;3.画面效果。总结。
教学反思:
第教学目标:
3课 画故事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用中国画形式进行故事情境描绘的基本步骤与多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情景导学法,能在作品中表现故事情节,突出主要形象的动作与表情。
3.情感与文化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画故事情节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角色造型、场景设计、构思构图的表现方法。教学准备: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布置学习欣赏《老鼠娶亲》作品:
分小组观察欣赏作品,并讨论、研究以下的问题: 1.根据命题讲讲画中表现的情节是怎样紧扣主题的。2.作品中的角色造型和场景设计有什么特点。3.画面的构图是怎样突出主体和主题的。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感受文字与画面的密切关系。
二、研究分析学生作品:
研究学生作品,分析他们创作的成功与不足。请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选题和构思。
三、研究、学习画故事的创作方法和步骤: 让学生明确创作要领。
问题:1.作品中需不需要画剑?2.剑鞘放在何处?3.水和背景怎样表现
第二课时
四、进一步总结和归纳:
请上一节画《刻舟求剑》的同学展示草图,大家提出修改建议。
创作时,一般需要有文字脚本,可用几幅画表现一个故事,如果只限独幅,就要选择最能体现主题的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展示一组画家用宣纸创作的故事作品,并示范局部关键处,介绍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方法。
理顺思路,激发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大家结合自己的选题进行创作。教师辅导:
1.及时发现没有进入状态的同学,解决选题和取材问题。2.解决主体不突出、构图欠佳的作品。
3.及时发现场景设计不够完美的作品,协助修改和完善。六.完成作业,展示、交流与评价:
学生结合相关资料进行绘画创作。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评价,协助解决问题。课堂练习:
布置学生课后继续创作实践。1.学生互相评说他人作品的优缺点。
2.提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其他组和老师协助。培养严谨、认真的作风。作业布置:
1.故事表现准确完整; 2.画面的连贯性; 3.形象刻画的生动性。板书设计:第3课 画故事
1.单幅画故事; 2.多幅画故事。
第4课 视觉中的红屋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了解西方绘画的历史发展,对比传统与现代的西方绘画风格与技法。2.过程与方法:
把握一些现代派绘画 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了解现代绘画的艺术语言。3.情感与文化目标:
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初步建立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认识、品评美术作品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西方现代主义画派的特点与传统主义画派的区别。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教学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自20世纪初以来,很多现代派艺术家开始强调写实绘画中的局部因素,或侧重色彩,或侧重形体,拓宽了美术的表现形式,赋予艺术作品新的力量。
二、出示图片:
从写实风格到多种风格
第一组:《蓬图瓦兹的红屋顶》忠实于对象,逼真细腻。第二组:《红屋》形体简略,色彩饱和
第三组:《街》用点、线、面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体现韵律和节奏感,房屋有如童话。
第四组:《塔楼》用线条构成画面,用平面处理物象,几何化形体重叠,层次感、空间感增强,物体和谐共存。
第五组:《生动的风景》用线、面的几何化来概括物体,色彩使用单纯,作品有一种装饰美感,充满装饰趣味和强烈的力量感。
第六组:《秋天的山村》轻松的线条构成,绝对的平面,稚气天真
画家使用的线条、色彩不是随意的,而是和作品的主题联系在一起,充分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和对所描绘物象的理解和在认识。
三、小组比一比(分析评价现代派作品的绘画语言)思考·练习
《秋天的山村》中既有形状的归纳,又有色彩的归纳,仔细观察,哪些色块分别表现了房屋、菜畦、土地、水塘,谈谈你的看法。尝试用这几种色彩改画《街》,看看给你的感觉发生了什么变化。
创作的基本方法
运用现代派绘画方法,对客观物象进行简化、概括、提炼或变形、解构,然后重新组合,能获得新的表象形式,创作出有意味的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表现形式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归纳、夸张客观物象的主要特征,组织画面时要从美的方面充分研究整体比例,空间分割,点、线、面的表现性等诸多因素。
欣赏《鸟飞了》版画 徐冰
方法一:省略次要的东西后进行归纳,形体一般趋于平面化 欣赏《大明风度》油画 王怀庆怎样通过简化→变形→新的表现形式 方法二:夸张主要部分,形体往往表现出几何化和装饰化的效果 欣赏《马系列之一》(油画)现代 曹力 欣赏《老牛和小牛》(农民画)常振芳
思考·练习尝试用上面两幅图中的任何一种方式勾勒你喜欢的小动物。方法三:对客观对象进行分解和组合
欣赏:从青铜器(人面鼎)→(兽面纹斝jia)→(爵)到爵、斝(油画)庞涛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创作个性化的作品 欣赏:吉他(拼贴画)毕加索
二、思考 训练
这幅剪贴画保留了吉他的哪些特征?
尝试分析画面构图,说说画家是怎样把握画面的平衡和变化以及怎样营造深度空间的。
学习活动一
以分解和组合的方法,尝试制作一幅题为“小提琴”的拼贴或绘画作品。思考·练习
欣赏《画画中的克劳德》(油画)毕加索 《塞纳西欧》(油画)克力 以上两幅图在处理和客观物象之间的关系时,用了什么样的变形手法,给你怎么样的艺术感受?
欣赏:《鱼系列之一》(油画)王玉平
《鱼系列之一》中的鱼形状简化变形,色彩强调大面积对比,富有表现性 欣赏:照片《室内一角》与《寻找室内形状》(选自《西班牙现代绘画教程》)对比
《寻找室内形状》画家运用丙烯、粉笔进行色彩表现方法的实验。《天水桥》(摄影)现代 韦鸣
通过概括、简化、变形、分解、重新组合等手法改变实际物象,构成新的画面。
学习活动二参照《寻找室内的形状》和《天水桥》创作一幅个性化的作品。课堂练习:
1.人们为什么不满足于模仿自然的表现形式? 2.2.变形手法表现的自然景物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3.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去看世界呢?
作业布置:“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与用心体会,在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出新奇而又让人耳目一新的视觉艺术作品。
第5课《方寸之间》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2、能力目标: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3、情感目标:通过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增
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难点】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组织听讲情绪。
【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采用的就是咱们中国印章的形式,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篆刻艺术的方寸之间,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板书课题: 方寸之间 【讲授新课】
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古代文人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
一、印章的品类
名章(<<白石>>、<<文彭之印>>、<<文征明印>>)闲章(<<江山风月>>、<<乘长风破万里浪>>、<<大吉>><<玉树临风>>)
肖形章(<<虎>>、<<鹿>><<人与鸟>>)
二、印章的形式 朱文(阳文)白文(阴文)
三、治印的过程
1、写印稿
2、印稿上石 A、直接反写 B、水印上稿
3、镌刻(冲刀法、切刀法)、这一步可以课后完成
4、修改 【布置活动内容】
要求:选用宜于雕刻的材料,尝试临刻自己喜欢的篆刻作品。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我喜爱的书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封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去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欣赏封面艺术。
2能力目标:融美术字与图形于一体,强调字体与图形的排版设计。逐步提高设计与生活实际密切关系的认识。
3、情感目标:能够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大胆设想,运用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设计自己喜爱的书的封面。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用字体设计封面的要点,即:字体、大小、位置、色彩、组合构成的视觉形象。
2、难点: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将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完成自己喜爱的书的封面设计。三.教具与学具:
1、教具:各类书籍封面设计作品
2、学具:铅笔、尺子、蜡笔、水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课余到学校附近书店调查一些封面设计具有特点的书。
(二)、导入新课
1.新学期对这学期的教材进行全面的介绍,对要用的材料做下安排。2.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或者喜爱的书籍封面设计.(注意及时总结学生从哪些方面介绍书籍封面,积极肯定学生对封面设计美感朴素的认识与思考.)
(三)、讲授新课
1、提问导入 :书的封面丢了,对书有什么影响。(封面的作用)
总结: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书的前面就像人的脸面一样,是一本书的很重要的部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它起到决定性作用,引导我们进入书的内容。2.书籍的分类
a.名著类、杂志类、科教类等
b.具体的组成(文字和图画)(书名、作者、书的性质和内容相符的图像)3.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通常运用文字、绘画、摄影和图案等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设计。
4.介绍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式:
A.对称布局 B.均衡布局 C.不均衡布局 5.教书总结
文字、色彩和图形构成封面设计三大要素。下面我们就和大家来分别研究一下这三大要素:
A.文字。书籍的封面要有明确的表意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功能,在设计时把文字以点、线、面来进行排列,书名较大可以处理成面,一定要醒目、大方;作者名字少,也较小,所以把它处理成点;出版社字较多较长,一般排成一行,所以当成线来处理,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和位置要精心设计。B.图像。让学生观察欣赏封面的图像(课本3、4、5页)教书总结:图像要与书籍内容有关,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
C.颜色。任何封面总有一种颜色占主导地位,要能反映出书的某些性质和特点。
(四)、封面设计步骤: a.构思立意
b.确定封面的规格和文字的位置。(利用文字进行封面设计时,要根据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结合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进行整体布局。注意:用双线,单线会减弱视觉冲击力。c.上颜色(颜色鲜明)五.学生实践
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文字作为元素,对自己喜爱的书进行封面设计。要求:文字突出,颜色鲜明 六.作品讲评,小结
1、展示学生的设计作品,同学自评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感受作品,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们初步了解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法。
2、学习了解书籍装订的方法与形式,尝试利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设计制作。
3、通过学生收集书,熟悉字体与排版、学习设计封面,激发学生爱书、爱学习、爱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来表现自己想要表达的封面设计构思。
.难点:字体与排版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
三、教具与学具: 1 .教具:教学课件。
.学具:包好的书、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小桶、剪刀、胶水、彩色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分析一组以文字元素为主设计的中外书籍封面.(引导学生运用上课时学习的文字设计知识进行分析.)以图例说明,不同内容和类型的书,对字体,色彩、排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二、讲授新课
1.提问:书到底有哪几部分?
封面、书脊、封底、书芯、衬页、扉页 2.介绍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式:
A.对称布局 B.均衡布局 C.不均衡布局
3.封面设计:封面设计时书籍装帧设计的一部分。实际装帧要对封面、书脊、封底进行整体的设计。4.了解书籍装订的形式:
A.书籍装订就是把印好的书加工成书本。
B.书籍装订的形式:a.中式装订(以线装为主要形式,线装书较费工时,现在很少应用。b.西式装订(平装、精装)
5.特殊效果的封面设计(欣赏5页中的特殊效果的封面设计)
6.封面设计步骤:A.构思立意 B.运用不同的材料的技法进行设计制作,封面设计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
三、学生实践
1.学生分组练习, 以两人为一小组进行设计练习,增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教师辅导.(教师的引导侧重强化学习活动的要求,激发学生探索封面设计.)2.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设计具有个性的书籍封面(提倡选择水彩笔,蜡笔等简便,易行的绘制工具,探索剪,贴,镂空,拓印等省时,实用的表现技巧.)
四、作业展示与评价.学生介绍分组对比原有书籍的设计,介绍本组最佳设计作品的特点,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探讨各组设计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方寸之间》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做事细心的态度
3、情感目标:通过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 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诚信意识。【教学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难点】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组织听讲情绪。
【引入新课】出示图片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采用的就是咱们中国印章的形式,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篆刻艺术的方寸之间,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板书课题: 方寸之间 【讲授新课】
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古代文人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
一、印章的品类
名章(<<白石>>、<<文彭之印>>、<<文征明印>>)闲章(<<江山风月>>、<<乘长风破万里浪>>、<<大吉>><<玉树临风>> 肖形章(<<虎>>、<<鹿>><<人与鸟>>)
二、印章的形式
朱文(阳文)白文(阴文)
三、治印的过程
1、写印稿
2、印稿上石 A、直接反写
B、水印上稿
3、镌刻(冲刀法、切刀法)、这一步可以课后完成
4、修改
【布置活动内容】临摹肖形章一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课后活动】
查找自己名字的篆字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