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张青
我说课的题目是《阿基米德原理》,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设计。
一、对本节教材的理解
浮力是在学生掌握了弹力、重力、摩擦力后,将要探究认识的另一种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力,本节是“密度与浮力”这一章的核心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刚刚学过的质量、密度知识进行提高和升华,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中将发展他们的各项技能,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和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发现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分析,体验探究过程,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猜想——设计——验证——结论”。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在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⒈在浮力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交流与合作精神,并逐渐形成既能坚持原则又能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史,在教学中渗透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发现排开液体体积会影响浮力的大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力学知识:重力、平衡力、力的合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等,同时也了解了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的物理思想。在日常生活中也感受到了浮力,观察了大量的事例,但还是缺少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还会产生一些认知偏差,对教学反而形成一定的干扰。
三、选择的教法
1、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
2、探究模式采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即: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估。
教学用具
弹簧测力计、烧杯、小桶、塑料袋、小石块、木块、金属块、鸡蛋、水、酒精、盐
四、学法的指导
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学生的活动空间。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2、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交流合作产生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五、教学设计
1、引入:
首先播放“曹冲称象”的视频,由学生通过观察,判断船只在水面上漂着的原因——受到浮力。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再让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感受浮力的存在。学生将各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现象:木块漂在水面上,石块、金属块沉人水底。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描述不同的实验现象的同时,也可判断出浮力的方向。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木块受到的浮力有多大?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得到浮力的大小。那么石块、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浮力吗?如何测浮力?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还再一次练习使用的弹簧测力计,为后面的分组实验打好了基础。从而引出“二次称量法”测浮力F浮=G-F拉。在实验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与我们直接用手去拖着物体的效果相同,利用等效法得出浮力的概念。通过课件展示热气球升空,表现出物体在空气中同样也会受浮力的作用。由于学生知识有限,激起认知冲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出问题,进入课题。
2、猜想:
你怎样改变这些物体所受的浮力?学生可以自由操作:①往放鸡蛋的水中加盐 ②改变石块、金属块浸在水中的位置(改变深度)③手向下压木块(改变液面下的体积)等等,并说出自己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慢速的演示石块浸入水中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有学生说出“水面上升,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等所有的现象,老师再提出问题,哪些因素会影响浮力?培养学生直觉猜想能力。并对猜想进行分类。这时,不管学生的想法正确与否,是否完善,老师都不评论,只是倾听。这样做是想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反思,改进、修改各自的设计。按自己认为正确的设计进行,让事实来说明。由于在猜想时很难想到V排,所以老师可以将石块浸入水的速度尽量放慢。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石块的位置变化情况。进而引导出,其实是物体浸在水下部分的体积在影响着浮力的大小。然后利用课件中量筒内水位的变化,来判断V浸=V排,这样就比较容易的联想到,V排对浮力的影响了。
3、设计实验:
这个实验难度较大,涉及的器材多,步骤繁琐,学生思维负担重。所以,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以讲述“王冠之迷”的故事。提问学生,阿基米德到底发现了什么?强化排开水的现象,并发现排开水越多,浮力就越大。并测量G排。强化排开液体的过程,关注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多少的关系。突出F浮= G排的物理意义,加强学生对G排的理解。
再提出新的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去思考。根据猜想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讨论下列几个问题:(1)没有溢水杯怎么办?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锻炼学生用身边物品做实验。
(2)用什么样的容器接水?如何测溢出的水重?是否可以用塑料袋代替小桶?从而降低实验难度,减轻思维负担。
通过讨论,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第一,设计、讨论实验的可行性,发展思维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第三、学习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
4、实验、评估
⑴ 学生根据猜想,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讨论实验的可行性。
⑵ 团结协作,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拟定的方案实验,边做边记,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仪器使用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作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这样做,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然后将自己小组的实验过程和记得出的结论展示给大家,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合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人文素质。在展示的过程中,可能有的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实验结论,就对实验数据擅自作了“修正”。老师要先不要质疑,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样说:你们很聪明;或者是笑一笑,同学们会“心领神会”的,渗透实事求是的科学意识。有可能会有个别数学能力强的学生,会判断出浮力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成正比的关系,老师要及时鼓励。但只要得出浮力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有关即可。
5、深化理解
有两项内容,一是纠正学生的前概念,例如:物体浸入水中越深,浮力越大等等。二是深化认识,漂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吗?体现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从而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这两项内容都可以通过实验解决。
6、总结
主要是总结知识、能力、态度,尤其是使物理方法显性化。
本节课的设计主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阿基米德原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重视学习过程、物理方法的学习和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全体学生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科学精神。
7、随堂练习
(1)请说出曹冲称象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2)将金属块的一半浸没水中,排开了 0.6kg的水,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_。(g取10N/kg)
(3)把重17.8N的实心铜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5.8N,铜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 N,铜球的体积是 ________cm3。(g取10N/kg)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理解,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评委斧正,谢谢!
第二篇:《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的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对上节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上节探究浮力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使学生明确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引导学生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
3、能应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重力大小相等得出
液
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阿基米德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分析,体验探究过程,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猜想——设计——验证——结论”。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三)教材的重难点(一)、教学的重点: 探究认识V排=V浸。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难点: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上节通过探究得到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本节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材通过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导学生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代替,使得决定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可以表述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那么,这两个因素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不难想到,这两个物理量的乘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由于浮力的大小跟这两个因素有关,那么浮力的大小自然也跟这两个物理量的乘积——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学生对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跟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成正比的关系也不难确定。这就引出了本节要探究的课题:探究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三、教法和学法
学案引导法,实验探究法等;
使用学案导学法,本节课我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在课前能引导学习进行目的明确的预习,解决基本知识及基本实验操作;在课堂上能引领学生进行有序的学习!
本节是一节实验探究课,主要通过探究让学生获得新知,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教师用具:
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装好水的透明所料带。水
学生用具:烧杯、空易拉罐瓶,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水
四、教学设计
环节一:温故知新,引出新课
环节
二、动手实验,体验浮力:
这个环节我通过几个活动让学生认识浮力!
活动一:把实验台上的一些物体放入水槽中,哪些物体漂着?为什么呢?你还有什么发现?接着启发: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吗?引入活动二!
活动二:探究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石块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 N,把石块浸没到水中的示数为F1= N,你发现了什么?原因是什么呢? 有以上两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那么,气体中的物体呢?
活动三:老师演示:放飞氢气球!让学生观察氢气球在空气中的运动情况!得出结论:一切浸在液体和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对它向上的浮力!
这几个活动符合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环节
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这个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在学生认识到浮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猜想,并把猜想落实到教学案上!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浮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浮力的研究也很复杂,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然后让学生在班里进行交流合作,体现集体的智慧!对学生的猜想进行肯定,然后话题一转:今天,我们只对三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是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是否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为了节约时间,体现合作关系,将全班分为三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3、选择器材,设计方案:
首先组内交流,选择器材,设计方案,然后展示方案!本实验的难点是控制变量,在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的过程中,老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规范实验操作!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在学生明确如何进行实验的基础上,在教学案的引导下完成探究过程,并及时把实验数据记录到教学案上!
老师在教室内巡视,及时处理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
5、展示成果得出结论
让学生在班内展示本组的实验成果并得出本组结论,最后把各组结论总结到一起: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所处的深度无关!环节
四、探究F浮=G排的关系;
在上一环节结论的基础上观察一个演示实验:
把一个易拉罐按入水中,越往下按,受到的浮力越大,排开的水也越多,排开水的重力也越来越大;
1、提出问题:F浮与G排在数量上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假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
2、猜想和假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大胆的猜测: F浮=G排;F浮>G排;F浮<G排
为了完成本实验我为学生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1)、需要测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2)、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通过组内讨论交流解决以上问题!
在这个实验中要用到一个新的器材-----溢水杯;老师介绍溢水杯的作用及用法,同时强调本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比如溢水杯在使用的时候要装满水,实验中测量的顺序等!
3、进行实验:
明确实验方案之后,在教学案的引导下进行分组实验,并及时记录数据;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在班内展示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5、交流评估:
说出在实验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原因!
讲解阿基米德鉴别王冠的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环节五:课堂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及困惑!
最后依托教学案对本节内容进行检测,检查学习效果!说课内容到此结束!谢谢!板书设计
一、浮力:
1、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2、方向:竖直向上
3、称重法:
二、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
第三篇:§7-4《阿基米德原理》
第四节 阿基米德原理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和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2、经历从提出猜想和假设到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发现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学习活动:
实验探究1:什么是浮力:
观察图7--17、18、19并进行实验,思考讨论后积极发言。
1、图7--
17、7--18,这里面的物体除了受重力以外,还受什么力?
2、这些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3、石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4、这个原因与7--19(b)图中手的托力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5、你想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看图7--20,思考并回答:
1、a图中杠杆 左右两边的物体是否受浮力?施力物体是什么?
2、b图中的杠杆为什么失去了平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b图中杠杆哪一边所受浮力变化了?你猜想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个变化?
总结:
1、什么是浮力 ?
2、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3、你能否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怎样操作?如何计算?
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___________(填方向)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力叫做浮力。一般用F表示。
若用弹簧测力测得石块在空气中的示数为G,在水中的示数为F′,那么,水对石块的浮力F浮=________。
实验探究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你是怎样理解课本上提出的两个猜想的?你认同吗?
2、同时有多个影响因素时,我们要一个个的来探究,要用什么方法?
3、在图7--23中,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浸没液体的深度三个可能因素中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4、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说明所受浮力是否相同?说明与什么因素有关或无关?
3、图7--21中的鸡蛋为什么要由沉底到上浮?是重力变了还是浮力变了?
4、你认为这个力变化是什么因素变化引起的?
5、图7--22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说明这个物体所受浮力是否相同?
6、这个不同的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
7、综上: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___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________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________无关。
8、你还有什么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探究3:探究浮力的大小 观察图7--24:
1、为什么要将溢水杯装满水?
2、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如何计算出来?
3、石块在水中排开水的重力如何计算?
4、比较2、3的数值,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小组讨论后,将实验结论写在空白处。
四、应用与练习:
1、课本127页课后作业题
2、一块密度为2.7 × 103千克/米3,体积为500厘米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下1.5米深处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若将这块金属块浸没在水下3米深处时受到的浮力又是多少?
3、用弹簧称测石块所受的重力,在空气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 为9.8牛,若把石块的一半浸入到水中,弹簧秤的读数变为7.84牛,则此时石块所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石块的体积和密度分别是多少?
五:当堂检测:
1、形状不同的铝块、铜块、铁块,都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相同,由此可以断定这三个金属块的()
A、质量相同 B、体积相同 C、密度相同 D、无法确定
2、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铁块浸没在水中时,示数为F1;浸没在酒精中时,示数为F2,则()
A F1>F2 B F1 3、用弹簧称称同一物体,在空气中称得读数为F1,将物体浸没入液体中称,弹簧称的示数F2,它们之间的差F1-F2表示() A、物体所受得重力 B、物体所受得浮力 C、物体在液体中所失去的重力 D、物体所受重力与所受浮力之差 4、放在水底的木块,在上浮的过程中,从刚开始露出水面最大体积的过程中,木块所受的() A、浮力、重力都不变 B、浮力、重力都减小 C、浮力不变,重力减小 D、浮力减小,重力不变 5、在空气、中用弹簧秤称得一实心铁球和一个实心塑料球同样重,若到真空中称时,则是() A、铁球重 B、塑料球重 C、一样重 D、无法判断 6.一个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弹簧秤的示数为29.4牛,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19.6牛,求这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该物体的密度是多少?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情况下物体受浮力;知道与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2.能力目标: 能用已掌握的知识,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并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 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设计实验,归纳出实验定律。 三、教具: 1.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水、圆柱形金属物(铅块)、石块、细线、小桶、杠杆、篮球、打气筒、气针、气球、长圆柱形玻璃筒。 2.学生用:两人一组。每组配备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石块、细线、小桶。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五、课时:1课时 六、课型:实验探究课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述:万吨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这是一个有关浮力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跟浮力有关的阿基米德原理。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浮力? 设置情景:如图1所示。 置疑:为什么金属块沉在水底,木块浮在水面? 充分让学生猜想假设,学生可能会有如下想法: ① 木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所以浮了起来。 ② 金属块比木块重,不受浮力。 ③ 金属块比木块密度大,不受浮力。 ④ 金属块沉在水底,所以未受到水的浮力。 释疑:实验探究1(探究过程如图 2、图 3、图 4、图 5、图6所示。)图2弹簧测力计有示数;图3木块放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无示数; 图4木块比金属块重,却浮在水面; 图5金属块沉入水底,金属盒却浮在水面; 图6加水前后弹簧的形变不同。 图 2、图3探究说明猜想①正确,木块在水中受浮力; 图4探究说明猜想②错误; 图5探究说明猜想③错误; 图6探究说明猜想④错误,金属块在水中也受浮力。 探究表明,无论物体是沉是浮、是轻是重、密度是大是小,在液体中都受到一个向上 的托力。 结论:物理学中把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个实验结论: ①液体和气体都会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 ②称重法测浮力:浮力=物体重-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即F=G-F’。 再置疑: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由死海不死及日常经验引发学生思考,再提出猜想与假设。 教师在这里要注意学生发散性思维,学生除了提出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 体的体积有关以外,还可能提出浮力和物体的重力、体积等有关,教师应予以鼓励。 进行课本中P125实验探究2阶段,一定在先使学生弄清实验目的和方法,然后再动 手实验。 ①对鸡蛋加盐上浮实验,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力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来认识,鸡蛋由 静止到运动是浮力增大,而浮力增大又是由于加盐导致液体密度增大的结果。 ②观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时,浮力是否变化的实验,教师要向学生讲明什么 是物体浸入部分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学生动手实验) 师生共同归纳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 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3、探究浮力的大小 课本中P126实验探究3是在前面两个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定量分析,从而进 入更高层次的研究。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应发挥指导作用,由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 积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浮力的大小应和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这样才能使学生 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探究。 由于学生第一次使用溢水杯,教师也应作一介绍,并示范使用溢水杯的方法。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总结规律应具有普遍意义,课本中安排了石块和金属块的两组 实验。有条件的还可以用不同的液体及体积相同的不同的金属块去进行比较实验。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评估、分析在探究过程中哪一环节出现问题,并及时 纠正。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了实验探究过程后,由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结论。教师要 全面准确地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对学生实验及时进行肯定与表扬,使学生充分感受 探究的发现并获成功的一种愉悦。 (三)、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相关因素 3.求浮力的方法——弹簧测力计法(称量法),阿基米德原理法(公式法)。 (四)、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F浮=G排= m液·g=ρ液·g·V排 3.适用条件: 适于液体、气体。 九、课后反思: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计算题 1、把体积为4×10- 3m3的小球浸没在酒精中,问:小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ρ酒精=0.8×103 kg/m3)(g取10N/kg) 2、重力为54N的实心铝球浸没在水中时,铝球受的浮力是多大?(g取10N/kg) (ρ铝=2.7×103kg/m3) 3、有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得重3.8N,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有50mL的水从溢水杯中流入量筒,求:(1)金属块的体积;(2)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4)金属的密度是多少?(g取10N/kg) 4、如图13所示,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体重为2.7N,将其一半浸入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2.2N,求:(g取10N/kg) (1)物体浸没时所受的浮力大小(2)物体的体积是多少 (2)物体的密度为多少。 5、如图所示,在水中有形状不同,体积都是100厘米3的A、B、C、D四个物块,A的体积有2/5露出水面,D的底面与容器底紧密贴合,求各个物块所受的浮力。 6、一个实心石块,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示数是10N,当把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测得示数是6N,求:石块密度。(取g=10N/kg).7、一个体积为1000cm3的铁球(ρ铁=7.9×103kg/m3)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若将铁球浸没在水中,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它在空气中称时的4/5,求铁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g取10N/kg) 8、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物体完全浸没盛满水的容器中(未碰到容器底及侧壁),溢出了0.24kg的水,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1.2N,求:(1)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该物体的体积(3)该物体的密度 9、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把一体积为1×104m3的铝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液体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已知铝的密度为2.7×l03kg/m3。 求(1)铝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2)液体的密度第四篇:阿基米德原理 教案
第五篇:阿基米德原理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