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设计示例2

时间:2019-05-12 16:2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设计示例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设计示例2》。

第一篇: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设计示例2

第十二章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设计示例2

一、实验器材:量筒、弹簧秤、金属块、装有水的烧杯、橡皮泥、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铝块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1.教师演示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实验器材:量筒、弹簧秤、金属块、装有水的烧杯.

提出问题:(a)用这些器材怎样测量金属块浸入水中的浮力?

(用称量法求浮力的公式F浮=G-G'(G代表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代表金属块在水中的视重)(b)怎样知道金属块浸入水的体积(即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

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公式:V排=V2-V1(V1代表没浸金属块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2代表浸入金属块时水面到达的刻度)(c)怎样计算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

(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的计算公式:G排液=p液Gv排)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强调:注意测浮力时金属块不能与容器底、壁接触.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例如:学生根据游泳体会到人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物体浸在液体中越深受到浮力越大;物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根据曹冲称象的故事,象或石头越重,船吃水深度越大,船排开的水越多,受到浮力越大等等.

教师乘机导入新课:你们当中到底谁说得对,请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索分析得出结论. 2.学生通过实验,找出规律,认识新知 先请学生依次做以下几个实验:

(a)用实验桌上的仪器:量筒、弹簧秤、金属块,并根据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算出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

(b)用实验一的器材,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

(c)把实验一中量筒里的水倒出改装酒精,把金属块浸没到量筒里的酒精中,测算出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酒精的重力,并请学生将实验数据填入预先设计印发的表格里.如下所示:

以上三个实验完成后,提问:“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出液体的重力)

教师讲解:大家通过实验探讨得到的结论,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就研究了这个问题,并总结了一条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请学生看书上P143面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引导他们推导出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液=G排=ρ液gV排.

根据这个公式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学生再做实验,排除生活错觉,加深理解新知

教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实验前自己对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认识上有哪些观点是错误的,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桌子上的实验仪器动手做实验验证其错误.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启发学生选做了以下的五个实验:

(a)在量筒中多装些水,用一定长度的细线系着金属块挂在弹簧秤钩上,让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不同的深度,看弹簧秤的示数是否变化,从而看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否变化.

(b)将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铝块分别挂在弹簧秤上,浸没到水中,看两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有何关系,从而看出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力及做成物体的物质密度有无关系.

(c)将同一橡皮泥做成圆的、方的、扁的、三角形的分别挂在弹簧秤上浸没到量筒里的水中看弹簧秤的示数是否变化,从而看出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

(d)用体积不同的两金属块分别挂在弹簧秤上,让它们浸入量筒里水中的体积相同,看它们受到的浮力有何关系,从而看出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体积大小是否有关.V排是否一定与V物相等.

(e)在量筒中装少量的水,如图1.将一个体积比量筒中水的体积大,直径比量筒直径略小的圆柱体金属块,让它排开的水尽量多,但圆柱体金属块不与量筒底、壁接触,如图2.用弹簧秤测出此时圆柱金属块的浮力,看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同容器中液体的体积V液的关系,从而看出物体受到的浮力能否大于容器中液体的重力.

4.讨论总结,巩固新知

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以上实验情况,统一认识到: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密度、重力、体积、形状、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多少等无关.

教师点评阿基米德原理公式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各物理量的单位、含义并指出:物体全部浸在液体中时V排等于V物,而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V排小于V物.

5.课本例题教学

6.小结 略

第二篇: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要求:

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二)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水、小桶、弹簧秤、细线、石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

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2.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实验:实验1。

②按本节课文实验1的说明,参照图12-6进行实验。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教师简介实验步骤。说明注意事项:用细线把石块拴牢。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块触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

由几个实验小组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

总结得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3.学生实验本节课文中的实验2。

①明确实验目的: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

②实验步骤按课本图12-7进行

③将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并写出结论。(出示课前写好的小黑板)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

几个实验小组分别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

教师总结得出:漂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说明:实验表明,木块漂浮在其他液体表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也等于木块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教师总结以上实验结论,并指出这是由2000多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板书:“

二、阿基米德原理

1.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教师说明: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即:F浮=G排液=ρ液·g·V排。

介绍各物理量及单位:并板书:“F浮=G排液=ρ液·g·V排”

指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强调物体全浸(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等于物体的体积,部分浸入液体时,V排小于物体的体积。

例1:如图12-3所示(教师板图),A、B两个金属块的体积相等,哪个受到的浮力大?

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由于,F浮=G排液=ρ液·g·V排,A、B浸入同一容器中的液体,ρ液相同,但,VB排>VA排,所以FB浮>FA浮,B受到的浮力大。

例2:本节课本中的例题。

提醒学生注意:

(1)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

(2)确定使用的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在相同的物理量符号右下角写清角标,以示区分:

(3)解题过程要规范。

5.教师讲述: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体积是1米3的氢气球,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等于这个气球排开的空气受到的重力。

板书:“2.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力。”

三、小结本节重点知识: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计算浮力大小的公式。

四、布置作业:本节课文后的练习1~5各题

第三篇:最新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范文篇1

一、教学目标

1、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二、课前准备

水槽、水、细线、烧杯(200ml)、小桶、熟鸡蛋、橡皮泥小球、垫木、小木块、玻璃棒、凡士林膏。

三、教学设计思想

对本节课的设计,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整堂课在实验观察、分析猜测、归纳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分析数据、归纳结论的学生活动中展开来。

1、本节课教学以实验为突破口,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动手实验,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探究规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在自己科学猜想基础上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即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结果,得出物理规律,充分体现“猜想——验证”的物理思维模式。

3、重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理念,突出物理规律与生产、生活实践的结合。

四、教学手段:

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五、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如何用测力计测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的密度?物体漂浮在水中的条件是什么?

2、猜想:

师:不同的物体一般受到的浮力不同,那么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做鸡蛋浮起实验:将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观察鸡蛋的浮沉状态,慢慢向水中加盐,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鸡蛋的浮沉状态)

师:生活中也有这种现象

(讲述死海漂浮故事)

师:由以上实验和讲述,你能否猜测一下,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讨论后)可能与物体所浸入的这种液体密度有关。

师:把烧杯底朝下用手慢慢竖直压入槽中,体会烧杯受到水向上托的力如何变化?并同时观察水槽中水面的变化?

生:下按过程中,手感到烧杯受到向上托的力逐渐增大,同时水槽中的水面逐渐上升。

师:向上托的力增大说明什么?

生:浮力增大了。

师:水面又为什么上升呢?

生:烧杯下压将水向四周排。

师:很好,即烧杯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据此能否猜测一下,浮力的大小还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生1:还可能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

生2:还可能与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因为把烧杯越往下压进入水中越深,这时受到的浮力越大。

生3:还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因为这个烧杯是空心的,如果把做烧杯的这些玻璃变成一个实心的物体,它就有可能下沉。

(对学生的猜想一一肯定和表扬,并把几个猜想板书)

师:同学们的猜想很多,这节课我们不可能一一去用实验验证,我们只研究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这两个猜想,其他猜想同学们课下去验证。

3、归纳猜想:

师:(引导学生分析)由刚才猜想的两个因素:物体排开的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可推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有关。

4、设计实验:

(1)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思路:

a、测出F浮;

b、测出G排;

c、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

(2)师:刚才烧杯排开的水使水面上升但不便于测量,结合老师给你提供的器材如何将物体排开的水从原来水中分离出来以便于测G排?

生:(讨论后回答)开始时向烧杯内装满水,把物体浸入水中,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

师:你想的很对,为便于收集水可将烧杯倾斜,在后面用木快垫起。并投影课本图12—6甲图。

(3)用橡皮泥球代替小石块,以使物体排水实验更加明显;在烧杯溢水口处涂些凡士林油,可防止水沿烧杯外壁流下而不落入小桶。

5、实验探究:

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探究一: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学生讨论说出F浮和G排的测量方法,教师投影课本12—6图乙和丙装置图。

教师交待实验注意事项(溢水杯要加满水,并且放置斜度要大;橡皮泥要全部浸没且不能和杯壁接触)

探究二: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学生讨论说出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测量方法,教师强调木快要轻放。

6、交流实验结论:

a、实物投影:展示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表格,分析各组数据。有的实验小组的数据有点误差,其他小组帮助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如:烧杯里的.水从杯外壁流下一些、小桶里的水没倒干净等。然后该小组对照自己的实验过程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b、比较出F浮和G排的关系,归纳总结出两个实验的共同结论,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7、总结板书结论——阿基米德原理:

①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②公式:F浮=G排

③适用条件:适于液体、气体。

学生熟记内容和公式,并分析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④公式推导:F浮=G排=m液·g=ρ液·g·V排

(注:V排等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8、反馈练习:(略)

9、知识拓展:

播放<阿基米德与金冠的故事〉,并配音。

师:听了故事,你能知道阿基米德是怎样鉴定出皇冠的真假的吗?你有什么感想?

生1:阿基米德从澡盆溢水想到的就是用我们今天所做的实验的方法来测皇冠的体积,再测出皇冠的质量求出密度,就可以鉴定皇冠的真假了。

生2:阿基米德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正是2000多年前的阿基米德发现的,我们不仅享受前人的实验成果,还要享用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在今后的物理课中我们还要走进很多伟人。

10、课后作业:

上网在“百度搜索”中输入相关问题,并得出答案:

1、死海之谜。

2、潜艇和飞艇是怎样工作的?

4、风筝是靠空气给它的浮力升空的吗?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范文篇2

一、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对上节《浮力》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上节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使学生明确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

本节由“阿基米德的灵感”“浮力的大小”两部分内容构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也是本节必须完成的核心任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式实验探究的方式,以此来强化学生建立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让学生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能应用公式F浮=G排和F浮=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

三、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阿基米德的灵感”53页小实验通过让学生展示,重现古代阿基米德洗澡情境,感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多少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而学生所看到的浮力大小并不一定会与排开液体的重力联系在一起,所以需要我引导学生将排开液体质量的多少转化为与浮力有对等比较关系的排开液体所受重力,让学生自觉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出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之间定量关系的实验。

2、在上课前一天安排前置性任务,让学生了解并领取任务一中的学习要求,通过对课本54页实验的自主学习,完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步骤及考虑需要哪些实验器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自然会对要进行的实验有一个理性认识,以便在第二天上课前就会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个整体性的认识。

在实验之前,需要先让小组将前一天完成的任务一进行交流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统一实验方案及所需器材,并随机抽取两个小组进行展示,引起全班小组的讨论分析,确定最终实验方案及所需器材。随后让小组组长分配实验任务,责任到人。

在实验中,我会深入到每一个小组观察指导实验,并将学生在做实验时容易出错的地方总结、归纳。在学生实验结束后,着意抽取两个小组(特别是在实验中所测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有差别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并由全班同学一起参与实验评估,讨论分析引起实验误差或错误的原因,最终得出实验结论。

3、任务二是在任务一的基础之上,结合上节《浮力》所学知识,将第一节所学知识“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中的“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改为“排开液体的体积”,通过公式间的变形,让学生自已得出新公式F浮=液gV排,让学生体会到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并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4、评价反馈

任务四中通过必做题与选做题的设计,必做题让全体学生掌握本课的基本知识,让小组长检查反馈。选做题则可以让能力更强点的学生进一步探索,提升其能力,或可以由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选做题。

5、小结: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远离本土作战的示范课,作为孩子们的新老师,面对新学生,对学生学情了解不足,不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情况,因此也就不能很好的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没有能够真正实施因材施教。

好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并没有受到众多听课老师的影响,整堂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作为课堂流程的组织者,只起到了一点点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学生在小组这个模式下,发挥出了极大的潜能,通过团队合作,出色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最新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1.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参考

2.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3.阿基米德原理说课课件

4.阿基米德原理评课稿范文

5.《搭石》最新教学设计范文

6.《雨点》最新教学设计范文

7.最新阳光教学设计范文

8.《灰雀》最新教学设计范文

9.《称象》最新教学设计范文

第四篇: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设计人:王彩玲

一.教学设计思路:

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理论,第二课时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第一课时中分析结论的数据是选择绩优学案练习册中的习题,据此引导学生掌握这节课中的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因为本节课的实验需要采集数据,如若先做实验,学生实验中不注重细节,采集了错的数据,就很难推理出正确的结论,首因效应的影响不得不得到关注。所以改进措施是直接借用正确数据分析结论,然后做实验,另外,学生在明白了结论的基础上做实验时,自己就会注意细节。如先测量小桶的重力呢还是先测量桶与排出液体的总重,然后倒出其中液体再测量小桶的重力呢?学生自己就会思考到桶上会留有残余液体,排出液体的重力将会减少。实验最终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学生可以自己判断。失败的话,建议他们重新做实验,自己找问题。

本节课中的实验如果直接用手提弹簧测力计,手容易晃动,影响实验效果,所以改进成在铁架台上固定弹簧测力计,升降台升降液体,从而达到物体稳定浸入液体中,方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第一课时中数据仅有一组,可以提问:一个实验的普遍结论,仅做一次实验能不能得出?介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物理学实验的基础,会自己判断出,不行。一个普遍结论的得出,至少要做三次实验,然后分析,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进一步提问:实验如何做三次,也就是说三次实验中是在改变什么物理量呢,改变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根据本校学情,学生对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一知识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复习旧知中的图片展示。

二.学情及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八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感性认识丰富,记忆能力良好,理性认识、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形成,但仍需直观事物进一步引导。我们班学生理解能力弱,学习自主性较差,布置作业才做,不布置不做,依赖性强,讲的学,不讲的不学,学习兴趣不浓厚。

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上节课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经使学生明白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本节是对上节课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浮力》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实验过程。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数学表达公式。3.能利用公式:F浮G排m排g液V排g

四.重点难点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推导。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五.教法

讲授法、实验法

六.学法

观察法、练习法

七.教具

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升降台、物体、溢水杯、小桶、适量水

八.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2个因素 ①液体的密度;②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图片展示:

若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为V,那么小桶中溢出的液体的体积为 V 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

也就是说: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①液体的密度、②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引入新知:

想想: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的乘积为排开液体的质量。而我们知道排开液体的重力与排开液体的质量成正比,因而我们可推想: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是否有关?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学习我们本节课: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即对浮力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进行比较,实验中想办法得出浮力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这两个物理量)设计实验方案: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所受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先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再读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F示,两者之差就是浮力的大小(视重法:F浮GF示)。

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可以用溢水杯和测力计测出:溢水杯中盛满液体,再把物体浸在液体中,让溢出的液体流入一个小桶中,小桶中的液体就是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用测力计测出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升降台、物体、溢水杯、小桶、适量水

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物体所受的重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把被测物体的一部分浸在溢水杯中,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同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

3.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总重力G总(数据记录在表格中)。4.改变被测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进行2、3次实验 采集数据:

注: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每组4-5人,每组中有一个或两个物理相对优秀的学生(组长),对本组实验进行指导,实验中相关简单的操作由本组的后进生完成,如,此实验中有弹簧测力计读数的相关操作,后进生读数,但是组长需同时监督是否正确,避免数据记录错误而影响整个实验的成功。

分析数据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表达式:F浮G排m排g液V排g 课后练习(练习使用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公式): 板书:

九.教学反思

一次好的旧知识铺垫对学生是否理解新知识非常重要,它会影响到整节课中的听课状态,乃至整节课能否听懂。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能使全班同学个个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应该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在探究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在感觉简单的同时又上一个新台阶,发现问题的同时又能及时的解决问题,互帮互助,感受合作的重要性。从用词的准确性(例如: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充分感悟科学的严谨性。

第五篇: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对上节《浮力》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上节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使学生明确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

本节由“阿基米德的灵感”“浮力的大小”两部分内容构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也是本节必须完成的核心任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式实验探究的方式,以此来强化学生建立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3、让学生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能应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

三、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阿基米德的灵感”53页小实验通过让学生展示,重现古代阿基米德洗澡情境,感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多少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而学生所看到的浮力大小并不一定会与排开液体的重力联系在一起,所以需要我引导学生将排开液体质量的多少转化为与浮力有对等比较关系的排开液体所受重力,让学生自觉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出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之间定量关系的实验。

2、在上课前一天安排前置性任务,让学生了解并领取任务一中的学习要求,通过对课本54页实验的自主学习,完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步骤及考虑需要哪些实验器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自然会对要进行的实验有一个理性认识,以便在第二天上课前就会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个整体性的认识。

在实验之前,需要先让小组将前一天完成的任务一进行交流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统一实验方案及所需器材,并随机抽取两个小组进行展示,引起全班小组的讨论分析,确定最终实验方案及所需器材。随后让小组组长分配实验任务,责任到人。

在实验中,我会深入到每一个小组观察指导实验,并将学生在做实验时容易出错的地方总结、归纳。在学生实验结束后,着意抽取两个小组(特别是在实验中所测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有差别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并由全班同学一起参与实验评估,讨论分析引起实验误差或错误的原因,最终得出实验结论。

3、任务二是在任务一的基础之上,结合上节《浮力》所学知识,将第一节所学知识“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中的“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改为“排开液体的体积”,通过公式间的变形,让学生自已得出新公式F浮=ρ液gV排,让学生体会到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并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任务三则是将任务一和任务二中的知识进一步揉合在一起,并在解决实际计算题中学会应用公式。

3、评价反馈

任务四中通过必做题与选做题的设计,必做题让全体学生掌握本课的基本知识,让小组长检查反馈。选做题则可以让能力更强点的学生进一步探索,提升其能力,或可以由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选做题。

4、小结: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远离本土作战的示范课,作为孩子们的新老师,面对新学生,对学生学情了解不足,不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情况,因此也就不能很好的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没有能够真正实施因材施教。

好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并没有受到众多听课老师的影响,整堂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作为课堂流程的组织者,只起到了一点点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学生在小组这个模式下,发挥出了极大的潜能,通过团队合作,出色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下载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设计示例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设计示例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庙山中心学校 赵国辉 2013.4.17 八年级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庙山中心学校赵国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阿基米德原......

    9.2节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5篇范文)

    9.2 节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1课时) 上课人:王孟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知道浮力大小等于什么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初步学会运用“阿原法”分析现象与计算浮力。 3、......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教案2

    《阿基米德原理》 武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袁金凤 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深入理......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反思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反思这节课上完后,自我感觉还好,主要是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的。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全班所有学生都投入了学习活动,都动手做了实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都......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反思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反思 一、 教学设计思路 二期课改物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物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2. 教学重点/难......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张龙(5篇可选)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作者: 张龙 (初中物理 利辛县第二中学 ) 一.教材分析: 课程改革后编写的各种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在对阿基米德原理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编排基本上突出探......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设计示例1

    第十二章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设计示例1 一、课时安排 2课时 二、教具准备 弹簧秤、橡皮泥、铝块、铁块、深水筒、烧杯、塑料袋、水、CuSO4溶液、溢水杯. 投影片 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