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9-05-13 21:1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枫桥夜泊》公开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枫桥夜泊》公开课教案》。

第一篇:《枫桥夜泊》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枫桥夜泊》第二课时

陈婷婷 2012秋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理解诗意,并由诗句想象画面

2、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3、简单了解诗人张继;

4、了解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过程方法:读(感知)──思(想象画面、探究情感)──品(吟咏、体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景的清冷孤寂、昏暗迷蒙,体会诗人强烈、深刻的愁苦;

2、感受诗的情景交融、意境悠远,领悟诗人作品的价值所在。教具:多媒体 教法:讲读法 教学过程:

一、引子

和孩子们进行有关“失眠”的谈话,认识到“失眠是由于某种情绪过于强烈和深刻”。引出张继的“失眠”之作──《枫桥夜泊》。存疑:诗人因何“失眠”?且被台湾作家张晓风称为“不朽的失眠”?

二、显示

1、通读全诗,感知诗歌写景;

2、再读,想象诗中画面;

3、小组交流诗中所写之景物,可说可画可写;

4、全班交流。并感知景物特点,初步体会诗歌所表达之情感。──看到这景的人在哪里?引出诗人。

三、展开

1、“愁眠”,诗人忧愁难眠。为何忧愁?

2、小组讨论(结合诗句、有关资料、生活实际)。

3、全班交流。把握诗人情绪。诗人的忧愁从哪里体会到?

四、再现

1、再读诗歌,深入体会。

2、发现:句句写景,句句又都抒情。

3、吟咏,品读,体味诗的情景交融,意境悠远。

五、尾声

谈话,感悟《枫桥夜泊》的永恒价值,诗人失眠的特殊意义。理解“不朽的失眠”。

附: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的相关资料:

张继:

1、湖北襄阳人;

2、中唐诗人;

3、曾考科举不中;

4、天宝十二年中进士,当过盐铁判官;

5、死于洪州任上,生前很想回到家乡;

6、中唐自安史之乱始。

第二篇:《枫桥夜泊》公开课教案

《枫桥夜泊》公开课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2.简单了解古诗的意思。

3.感受与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ppt课件、朗诵视频、古诗新唱视频

三、活动重点: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四、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充分感受诗中描绘的秋夜美景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五、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导入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人物、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交流)2. 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范读。

提问:诗里说到了哪些景物?(枫桥 月亮 乌鸦 霜 寺庙 钟声 船)(2)部分景物赏识(3)幼儿跟读。

3.分句引导幼儿了解古诗的意思。

(1)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

(2)江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江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

(3)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

(4)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弯弯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4.我爱动脑筋:想一想

(1)在这首诗里,除了看到景物外,还可以听到什么声音?(乌啼、钟声)

(2)如果在夜里,你一个人听到远处传来钟声会有什么感觉?(恐怖、害怕。。。)5.欣赏朗诵视频。6.学做小诗人。

(1)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味。

(2)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3)学做小诗人(请个别幼儿在背景音乐下模仿诗人朗诵古诗的模样,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展示的舞台)。

7.欣赏古诗新唱。

过渡语:刚才我们做了一回小诗人,现在我们来当个小画家,让我们画出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

六、延伸活动:作画(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你心中的秋夜美景)

第三篇: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

设计理念;本节课从诗句的理解中发散想像,自然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较直观的形象,利用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性地学习。

教材分析《枫桥夜泊》讲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夜优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2.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具准备:《枫桥夜泊》教学软件,《涛声依旧》磁带。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诗词。

教学过程:

一、诗,颂秋词,兴趣导入

1、背诵所学过的古诗。

2、交流资料:收集有关秋天的诗词。板书:秋。

导语: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用词简洁明了,意味隽永。例如我们背诵交流的秋诗秋词。面对秋天,有的人看到的是硕果累累,丰收希望;有的人看到的是满目萧瑟,凄风苦雨。景情相融,让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许多笔墨流芳百世。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给我们展现出深秋景色的美丽,这首诗让诗人流芳千古,这首诗让苏州的寒山寺名噪一时,无数的文人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这首诗也让苏州城中的枫桥一跃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它就是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

二、知诗人,感诗意,初识愁绪。

1、交流资料。对诗人张继以及《枫桥夜泊》这首诗你知道多少?

A、张继个人简介

B、枫桥,寒山寺的介绍

C、《枫桥夜泊》题目的理解

D、《枫桥夜泊》的写作背景

2、观看《枫桥夜泊》课件。

过渡语:不错,通过资料我们对作者对张继有了了解,对这首诗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诗,看看作者在一个深秋的夜晚将船停靠在枫桥江边展现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

(出示《枫桥夜泊》的诗配画朗诵。)

3、说说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初步说出景物)

自由读诗(要求读的通顺流畅)(小组互读,检查)

4、思考:《枫桥夜泊》这首诗流芳千古就是因为诗人借助文字流露出一种深远的情绪。你读出来了吗?(师提示:诗中有一个字最能表现出这种情绪。)

启发学生找出:愁。

三、品诗味,解诗境,再感愁绪。

过渡语:张继一夜未眠,写出千古名句。短短28个字表达了他无尽的愁绪。现在让我们欣赏一首歌曲,看看曲子怎样表达出诗人的愁绪的?

1、放MP3《枫桥夜泊》

2、交流:你听出了什么?

(寂寞。伤感。愁思。愁绪)

3、作者愁些什么呢?

过渡:是啊,愁由心起(板书:秋字下面添加心成为“愁”)诗人满腹愁绪无处诉说,辗转难眠。这时候,在他的眼里、耳中,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深深的愁意。

古人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说诗中的景物背后隐藏的就是诗人的感情。请同学们反复读诗,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景物进行扩充,联系自己进行想象,体会一下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来表现愁思的?

月西沉,乌鸦噪,清霜寒给人凄清的感受。江枫摇、渔火闪、人独卧、无泫眠感知了诗人忧愁。寒山寺、夜半钟、敲客船、落心头,深知诗人心境凄凉。

现在请大家闭目想象:(师口诉描绘诗歌意境):

在一个深秋的夜晚,一个漂泊流离的游子乘着一叶小舟来到了苏州城外的河边。夜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月亮也悄悄地沉了下来。岸边的枫树上,乌鸦时断时续地啼叫,四周围都布满了浓重的霜。这位身处异地的他乡游子躺在小船里,望着江边的枫树和江面的渔船灯火却怎么也睡不着,心里总不断在想:我出门在外那么长时间了,家中的年迈的双亲可否安康?妻儿可否无恙?我真想念他们啊!这满怀的愁苦该向谁倾诉呢?想着想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又一声一声地传到船上来,这位游子又增添了丝丝的寒意。

小结:情由景生,景由情起。诗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就是这首诗歌的魅力所在。

五、品诗味,解诗境,再感愁绪。

1、练习:诗人看到()()()()()(),听到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再读诗歌。想一想,怎样读?(语速要慢,读出诗人的愁绪)

五、拓展练习,学习解读诗歌意境。

a)

练习背诵,看谁能快速背诵诗歌?(小组竞赛)

b)

欣赏《涛声依旧》。在歌声中练习写下《枫桥夜泊》全诗。

c)

欣赏以下几首诗。(附后)

第四篇:《枫桥夜泊》教案

学习目标

1、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3、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与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字读题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泊”在这里为何意?师随学生回答而板书“停泊”。这里指什么停泊?在哪儿停泊?对,在姑苏城外枫桥这地方的古运河上,唐朝诗人张继途径此地,泊船夜宿。

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谁来读一读题目?指名生读。请感觉一下第三个字带给你的感觉,再读。很好,读出了感觉,读出了“泊”意,大家一起读。学生齐读课题。有感觉,有韵味,很好。

二、通读感知,读懂诗意

1、自学字词,读通读顺。张继的枫桥夜泊,泊出了怎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拿出课文,自由朗读《枫桥夜泊》。注意注音的生字要认真拼读,先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师出示古诗)生自由读。

好,谁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指名生读。

正确流利,口齿清楚,很好。这“寒山寺”的“寺”我们平时在念的时候有的同学将它念成了翘舌音,请注意,它是平舌音。这位同学念准了,很好。来,我们一起来读,月落乌啼霜满天,预备起—— 生齐读全诗。

2、初解诗意,读出韵味。

(1)好,字正腔圆,通顺流利。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诗的注解,也可以看看屏幕上插图,想想每一诗句的大概意思,初步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再来读读《枫桥夜泊》,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3)好,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指名生读。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听出来了没有?他读的时候,哪两句诗句的节奏是差不多的?你听出他是如何停顿的吗?

对,这样读就叫做有节奏有韵味,我们一起来读前两句。生齐读前两句。很好,后两句谁接着读下去。

指名生读。好一个“到——客——船”,这节奏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生齐读后两句。真好。我们读古诗,要读正确读通顺读出节奏,这自不必说,我们还要读出它的感觉与韵味。来,就像刚才读题目一样,大家一起将《枫桥夜泊》有情有感地读一遍。学生齐读全诗。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

(1)好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当半夜时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的时候,诗人张继在干什么?顺着学生回答再问:其实同学们的感觉是敏锐的,都感到诗人张继是彻夜未眠啊。,那么,请同学们默读古诗,哪些字眼哪些词语向我们透露出张继没有睡觉的消息?(2)学生默读、圈划。

(3)停。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 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噢,他目睹月落,所以说明他没有睡。教师板书:月落)

乌啼。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耳闻乌啼,所以未眠啊。教师板书:乌啼)

霜满天。张继他还看到了霜满天的景象。(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哦,霜满天其实写的是作者的?对,是诗人感觉到的。诗人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能睡得着呢?教师板书:霜满天。)

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也看出他并没有睡觉。(张继睹江枫望渔火,当时确实没有睡觉啊。教师板书:江枫、渔火)

张继因为未眠,所以他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噢,是的。教师板书:半夜钟。)

(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他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泊》。学生齐读全诗。

在这深秋之夜,诗人他望江枫,看渔火,谁说他睡觉了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情读《枫桥夜泊》。学生齐读全诗。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1)好一个失眠者张继。张继啊张继,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歇,而你却久久不眠,为什么?为什么? 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教师板书大大的“愁”字)愁者,秋心、秋思也。谁能说几个带“愁”字的词语。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2)是的。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

对,依然是月落乌啼满天霜,仍旧是江枫渔火半夜钟,这些景象使得张继愁绪满怀。请你们再抓住这些词语,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三个,读一读,这些词语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请试着读出这种感觉来。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带着这种感觉,你来读读第一句。)

乌啼,在寂静寒冷的深秋的夜里,突然听到了几声乌鸦的啼叫,给人一种凄凉甚至有些心慌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你再来读读第一句话。)“霜满天”给人的感觉很寒冷。(身体感到寒冷。谁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也感觉到了这寒霜凛冽,这霜气逼人啊?真好,你也有这样的经历是吗?你的感觉很细腻,你有诗人的潜质。带着这样的感觉你来读读这句诗。这里除了身体感到冷,还有什么也感到冷?请带着这种心冷的感觉你来读读这句诗。身心俱冷,这种感觉很强烈。来,大家一起再读第一句话。)

渔火若明若暗,微弱闪动,似乎也说明了诗人的心跳动不已。(是的,诗人忧心忡忡,心事重重,来,带着你那颗驿动的心读读第二句。)这钟声一声声地传来,似乎敲在了诗人的心上,使诗人愁上加愁。(哦,你是这样理解的,那就请你带着你的感觉读后两句。

(5)轮读:研究第一句诗的词语的同学读第一句,研究第二句诗的词语的同学读第二句,研究后两句诗的词语的同学读后两句。深秋之夜,诗人泊舟枫桥,虽眠而未能入睡。目睹冷月沉落,耳闻乌鸦悲啼,身感寒霜降临;看渔火幽幽,望江枫隐隐,怎能不使人感到孤独凄清而愁绪满怀呢?来,就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

(1)好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教师板书“对”字)这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 对,“对”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伴”的意思,那么请你们纵观全诗,是什么在陪伴着孤独的诗人呢?

哦,是冷月、悲鸦与寒霜在和诗人做伴,是江枫、渔火和钟声在与诗人作陪,这一对,对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

是呀,这一对啊,对出了千古愁思,对出了不朽的失眠。带着你对“对”字的理解齐读《枫桥夜泊》。

(2)断肠人在天涯。张继啊张继,我忍不住要问你:请问你为什么如此地孤独,如此地忧愁呢?你到底在愁什么?此时此刻你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来,张继,请问你为何愁容满面呢?

哦,你在想念妻子和儿子,但这里没有妻儿的殷殷关切,这里有的只是——请读前两句。

来,张继,我忍不住要问你,你为何到了子夜还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呢?

哦,你在忧国忧民,但这里没有实现你的理想和抱负,这里有的只是——请你来读前两句。

张继,你忧心忡忡,彻夜不眠,请问这到底是为何呢? 哦,你在为没有考上进士而闷闷不乐,是的,这里没有考场的得意,这里有的只是——请你来读前两句。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体会这首诗的意思,领会诗中所描写的情境及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并能背诵。

4培养自己对古诗的兴趣,并能在课后去搜集更多自己喜欢的古诗。

教学重点

这首古诗的教学重在美读。通过诵读,领悟意境,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唐诗,作者张继及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师:反映诗中意境的图画或教学挂图,古代弹拨乐曲的磁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放古乐磁带,带学生入情入境。

2教师语言导入,板书课文题目,指名读题、解题,介绍作者。

张继,唐代诗人。他的诗,多是描写旅途感受和自然风光,写得自然朴素,情味深远。《枫桥夜泊》是诗人夜泊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有感而发所写。由于《枫桥夜泊》这首绝句,枫桥和寒山寺成了人们向往的名胜之地。

二、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示范诵读这首古诗。

2学生自由读诗,将不懂的字、词勾出。

3同桌互相帮助,解决不懂的字词。

4质疑答疑。

5同桌互相讲一讲诗句的意思。

6师根据挂图相机纠正、指导。

今译:月亮慢慢落下去,乌鸦啼声阵阵,秋霜仿佛铺天盖地。伴着江边的枫树,对着江中的渔灯,漂泊思乡的忧愁使我难以入眠。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夜半冷清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三、美读课文,深入领会

1自由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用笔勾画出来。

2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在这些词语下面作上记号。

3这时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感情?

4理解“愁”,诗人究竟“愁”什么?为什么而“愁”?(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

5看到的、听到的和诗人的心情有什么关系?边读边想象诗句中描绘的画面。

6说诗意境,加深领会诗表达的感情。

师小结:这不仅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这幅画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和夜泊的“客船”。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枫桥夜泊”图啊!诗人很善于设色,霜天是透明的,渔火是鲜艳的,二者遥相辉映。近处的渔船和远处的山寺,又通过钟声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远景和近景交织成章,连成一片,使得整个画面富有层次感。除了色彩以外,还有声音,夜空的钟声,一声一声地传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这怎能不引起旅客无限的遐想?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鲜明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

这首诗有情意,有境界。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会很自然地呈现出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立体图画,我们就像坐在电影院里看立体电影一样。难怪这首诗很早就广泛流传,并且传到国外。确实是一首难得的有意境的好诗啊!

7根据对诗歌的领会,再诵读。

8评议、指导。(用低沉、压抑、缓慢的语气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要突出“霜”“愁”“到”等词语。

9放音乐磁带,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体味意境,自己诵读。

10请生配乐诵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头脑中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

11再次配乐自由诵读,最好入情入境达到陶醉的境地。

12根据板书背诵;抽生表演背诵;齐背。

四、扩展

你喜欢这首诗吗?可以用图画来表现这首诗的意境,可谓“诗中有画”。你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把它写成一首白话诗,配乐朗诵,或几人合作集体表演配乐背诵。

第五篇: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

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下载《枫桥夜泊》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枫桥夜泊》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枫桥夜泊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2、能力目标: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诗......

    《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教案 一、歌曲导入 1、师:上课前,我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课件播放) 2、这首歌与你平常听到的歌有什么不同?这就是1200多年前诗人张继留下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教案 盐山县联合小学 张桂梅 学习目标 1、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

    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 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1、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为了中外游人向往的圣地。这首诗,就是唐代......

    浅谈《枫桥夜泊》

    浅谈《枫桥夜泊》 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鱼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是张继进京赶考回来,路过寒山寺时所写,所谓千古名诗。 今天看到小学课本上是这样解释的......

    《枫桥夜泊》公开课教学反思

    在教学《枫桥夜泊》时,我习惯性地问孩子们作者是谁?其中班长刘脱口而出“张续”,其他孩子便滥竽充数异口同声地答道:“张续”。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向心力很强啊!同时也反映了大部......

    《枫桥夜泊》的教案

    《枫桥夜泊》的教案 《枫桥夜泊》的教案1 一、活动目标1. 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2. 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3.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4. 愿意交流,清楚......

    枫桥夜泊教案5则范文

    《枫桥夜泊》教案 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着它的文学魅力。大家都读过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己最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