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诗歌欣赏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计划
设计意图:
阳光、风儿、车子……这些常见的事物在孩子看来再熟悉不过了,马路上奔跑的汽车、好吃的蛋糕、冰淇淋深受孩子喜爱。大班的孩子语言表达比较连贯、具体、口语化,对诗歌意境、韵律已有一定的感知和了解,为提升大班幼儿的语言能力,挑选了诗歌《亲亲》为欣赏内容。这首诗用简单的、拟人化的语句来表现人们生活中常见事物的相互关联,而幼儿对亲这个动作并不陌生,通常用亲来表达一种爱意,幼儿已有生活经验更有助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样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述会很丰富(这里很明显的指向了孩子们做得怎样,记住王老师的话,参与了、发生了就达到目的了),情感体验也会很深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大班幼儿语言领域发展目标中指出:“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我们认真思考着: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充分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激发孩子积极的情绪情感。因此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内容:诗歌欣赏《亲亲》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尝试用“xx 亲 xx”的句式表达身边美好的事物。
2、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喜欢参加文学欣赏活动 活动准备: 配乐、自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诗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享。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
2.提出问题:听了以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二、再次欣赏诗歌,理解“亲”的涵义。1.教师亲切自然地朗诵诗歌。2.提出问题:
(1)你听到的最多的字是哪个?
(2)你亲过谁?谁亲过你?亲和被亲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三、理解诗歌内容,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2.提出问题:你听到了些什么?(谁亲了谁?)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片。
3.小组交流:讨论诗歌中每个诗句的含义。4.引导幼儿交流讨论的结果。
四、幼儿尝试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五、内容提升:尝试用“xx 亲 xx”的句式表达身边美好的事物。
第二篇:大班诗歌欣赏活动
大班诗歌欣赏活动:春天的秘密
活动目标:
1、了解春天的特征,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春天的美。
2、能大胆、清楚的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尝试简单的描述春天特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的情感。活动重点:能大胆清楚的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活动难点:丰富词汇,用语言、动作、表情表现。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观察过春天,对春天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2、钢琴曲《多瑙河之波》磁带、《春天在哪里》歌曲磁带、收录机。3:诗配乐《春天的秘密》。
4、每组一张大的图画纸,绘画用的彩笔若干。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春天多美啊,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幼儿在《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声中进入活动室。
2、老师带来了春天的秘密,你们想知道吗?请你们看一看、听一听、找一找春天的秘密。(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声,小河哗哗流水声„„)春天会有哪些秘密?
3、提问:谁听到了我带来的秘密?(幼儿讲述)是什么秘密?
4、讨论:春天美吗?美在哪儿?(用语言描述自己对春天特征的认识)
二、欣赏诗歌感受理解
(一)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幼儿第一次完整欣赏; 欣赏后老师提问:春天在哪里?都是谁告诉你的?
(二)播放录音,幼儿第二次完整欣赏;
欣赏后老师提问:它们是怎样告诉你们春天的秘密的?
(三)分段欣赏诗歌,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分段朗诵,逐段引导幼儿学说诗歌中优美的语句,并逐步出示投影图片让幼儿观察。
(1)欣赏第一段,理解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怎么样了?(冰融化了)河水是怎样流的?(淅沥淅沥)说了什么话?怎么说的?为什么要小声?(因为是秘密)我们一起来学学。
(2)欣赏第二段,春天来了,理解柳树发芽了。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垂柳有什么变化?(换上了嫩绿的新装)春天还有什么也是嫩绿色的?春风一吹,垂柳在微风中会怎么样?(轻轻地飘扬)老师当春风,你们当垂柳好吗?(师生边朗诵边表演)(3)欣赏第三段,春天来了,桃花开放。
桃花是怎样告诉我们春天的秘密的?(红花脸,抿着小嘴)怎样说的?(微笑着说)师生一起学抿嘴微笑的样子。
(4)欣赏第四段,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天来了,谁飞来了?刚才诗歌里怎么描述燕子的?(燕子飞翔在蔚蓝的天空)怎么叫的?(啁啾啁啾地叫着)也是怎样说的?(小声地)我们一边学燕子,一边学说:春天来了,春天在这儿。
(5)欣赏第五段,春天来了,麦苗发芽了。春天来了,麦苗是什么颜色的?(绿油油的)麦苗从什么地方怎么往上钻的?(使劲地从泥土里往上钻)我们一起学学看。
(6)欣赏第二段,春天来了,农民伯伯忙着播种。
春天农民伯伯在忙着干什么?(播种)拖拉机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轰隆轰隆)拖拉机也是小声地说得吗?怎么说的?(嚷)农民伯伯忙着播种,拖拉机也在干活,它很兴奋,急着想把春天来了的好消息告诉很多人,因为声音很大,我们叫“嚷”(幼儿学念)
三、分组操作 表现表达
1、在大一班里,还有许多春天的秘密,你们找一找、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
(1)听配乐诗《春天的秘密》:仔细倾听,并操作图片,轻声跟念,并将自己想到的优美句子编进诗歌里,幼教师记录下来。
(2)模仿诗歌中动作,并将自己想到的优美动作编进诗歌里,教师拍照记录下来。
(3)仿编《春天的秘密》:鼓励幼儿运用各种动、植物、风景等图片材料对诗歌的结构进行大胆仿编,教师提示每一段都有的重复句子不编。(4)绘画《春天的秘密》:使用绘画材料,运用观察和想象创造性地画出春天的不同秘密。(5)表演《春天的秘密》:选择头饰、服饰等,进行对诗歌中的角色和场景的创编表演。
四、展示分享 参与评价
1、与同伴合作进行展示、体验、操作的分享。
2、与同伴自评、互评诗歌欣赏活动的发现、喜悦。
五、扩展延伸
1、春天还有很多秘密,在哪里?想一想,找一找。把春天的秘密告诉爸爸、妈妈、同伴和老师。
2、跟随《春天在哪里》音乐表演结束活动。
第三篇:诗歌欣赏教案
诗歌欣赏教案 课程目标
1.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2.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人文素养。3.了解诗歌常识。第一课时
动静交错生意趣 目标:
了解古典诗歌动静交错产生丰富意趣的特点。重点:
用重点字句切入的方法欣赏。步骤:
一、引言
世界万物,有动有静,变化不尽。动和静,这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态。人的意识反映世界的动静,文学艺术表现人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
静的艺术,如绘画,所用的物质手段是静止不动的。然而,高明的画家,却能暗示出对象的动态,给人以动感。画中之竹,静止不动,但因为画出了包孕着变化的瞬间,从这瞬间的姿态,可以想象得出那竹子正在暴风雨中摇动。
动的艺术,如音乐,所用的物质手段是连续运动的声音。但是,高明的音乐家通过那运动的声音也能暗示出对象的静态。几声鸟鸣、笛音,衬托出了山岭早晨的寂静;箫鼓数声,越发显出春江花月夜的宁静。
文学用语言来创造艺术形象,比起其他艺术来,有更自由的表现力,写景状物,动中见静,静中见动,动静交错,变化无穷。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古典诗歌的动静交错的艺术。
二、苏轼《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的欣赏
同学们,人在水中乘船行,放眼四周看动静,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看下面一首诗: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苏轼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平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这是苏轼三十六岁那年去杭州赴通判任,路过安徽,乘船出颍口,初见淮山,写下的在船上观山感受的诗。
分析作者怎样用动静交错的手法,使诗歌产生意趣的。使诗歌产生意趣的重点字词是(久
低昂)明确:
诗人在船上看淮山,烟雾迷濛,远近难辨。但是,那青山却象行船一样在高低起伏。这是诗人当时的真实感受。舟中看山,那山和船一起时低时昂。其实,青山并未低昂,而是船在水中起伏,人在船上也随之波动,看岸上青山似乎也在颠簸起伏。苏轼不少诗篇中都表现过类似的感受。
三、陈与义《襄邑道中》欣赏。
同一景物,诗人在不同场合去看它,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正好反映了诗人(主体)和景物(客体)之间的关系有变化。天上的云,时而飘动,时而停伫,这是客体在变动;观云之人,时而行走,时而静坐,主体也在活动,诗人的心境,更是变化多端。南北宋之交的陈与义曾几次写出观云的感受。
请看下面一首诗: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这是诗人在河南行舟襄邑道中的真实感受。
分析作者怎样用动静交错的手法,使诗歌产生意趣的。
使诗歌产生意趣的重点字词是(飞花
云不动)明确:
船顺水而下,趁着顺风,百里路程只走了半天,水速是惊人的。榆堤两岸的景物,应似飞掠而过,此诗虽未写出,可由想象而得。然而,诗人注意的却是船上看云的感受:躺在船上看那满天云彩,一动不动,船行百里,竟没有觉察到云彩和乘船人都在向东。船上观景,看天上云彩是一种感受,看两岸花木又是另一番感受。感受的不同,反映了主体与客体的距离的不同:花木在近处,看去似飞动;白云太离远,观者未觉动。可是,同一个陈与义在另一种场合下看那天上的云,却又象跟着归去的诗人在一起行走:
四、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欣赏
抓住景物之间相对运动而显示动静关系,表现诗人对动静的真实感受,这在古典诗词中甚为常见。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称赞这样的诗句乃“见道之言”,创造了“悟境”:“诗有见道之言,如梁元帝之‘不疑行舫往,惟看远树来’;庾肩吾之‘只认己身往,翻疑彼岸移’。两意相同,俱是悟境。”
把无生命的景物看作有生命,把静止不动的景物当成自动,这就是把诗人的心情移到景物本身。请看下面一首诗: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春来。
让学生分析作者怎样用动静交错的手法,使诗歌产生意趣的。
使诗歌产生意趣的重点字词是(护田
排闼)教师明确:
这是王安石为邻居杨德逢写的一首诗,“护田”和“排闼”生动地写出了水和山的动势:绿田被水围绕了,青山破门而入,把青翠送进了屋里。也是把无生命的静止不动的山和水写成有生命的活动的。但在古典诗词中,有更进一层的,把没有人情的景物写成富有人情,诗人把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品性移到景物,使无情者变得有情,亦有人意。
五、小结:
文学艺术中的写景状物,都是为了表情达意。写动写静,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动中见静,静中见动,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形成不同的意境。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诗歌欣赏:翅膀
幼儿园大班诗歌欣赏:翅膀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内容,通过表演感知诗歌的语言美 2.鼓励幼儿进行大自由地想象,大胆地表述 3.懂得只有爱动脑筋、从小学好本领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活动准备; 1.配乐磁带 2.太空场景 3.vcd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薛老师为你们带来一段没有声音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有什么?。问:太空中有什么?你们想到太空中去看一看吗? 那怎么去呢?(激发幼儿想象)有个小朋友他也想飞上太空,他会怎么去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第五篇:大班诗歌教案
首届三晋名师参评教案
——大班诗歌《虎大王照相》
参赛单位:太谷县直机关第一幼儿园 参赛教师:要献丽
活动名称:诗歌《虎大王照相》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引导幼儿走向最近发展区。由此产生了本次的教学《虎大王照相》,这一活动适合儿童好表演的年龄特点,同时幼儿的表演欲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活动流程:
激趣设疑—→互动学习—→交流讨论—→创意表演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诙谐的情趣 2.喜欢分角色表演诗歌 材料准备:
1.实物照相机、与诗歌相配套的小动物活动图片、录音光盘。2.自制头饰:老虎、小猫、小兔、白鹅、小鸟 3.字卡:吓、东奔西跑到处照 活动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激趣设疑
教师神秘地:小朋友们,瞧: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照相机)你们喜欢照相吗?来,摆个造型 老师给你们拍几张(师照相)呀!真漂亮。
提问:小朋友你们照相时心情怎么样?(幼:高兴、开心、快乐。。)可是,有一群小动物一听说照相吓得就跑,咦?这是怎么回事呢?谁来猜猜(幼儿发散性思维 进行猜想)
过渡语:小朋友们想得真好,让我们听听诗歌里是怎么说的?(播放录音光盘)
二、图片引导,理解诗歌
提问:1)谁给小动物照相? 2)大老虎要给谁照相?
过渡语:小朋友们听的真仔细,那么,这些小动物一听说照相吓得怎么样?让我们再来听一遍诗歌。(师边出示活动图片进行板书边讲解):小猫吓得怎么样?小兔吓得钻到哪儿呢?白鹅呢?快看看小鸟吓得怎么样?(条理清晰的板书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3)师幼看着板书提示完整朗诵诗歌
4)这首诗歌听起来感觉怎样?(幼:很有趣、很高兴、很逗人、很好笑。。)
怎样才能读得有声有色?师引导幼儿运用诙谐的语气和表情朗读诗歌。
三、模拟表演,体验成功
师:多有趣的诗歌呀!你们愿意表演一下吗? 1.将幼儿分成四组,戴头饰分别扮演小猫、小兔、白鹅、小鸟,随机邀请老师或家长参与活动扮演大老虎手持相机照相,全体幼儿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当读到谁时谁就扮演小动物做相应的动作,课堂气氛进入高潮。2.互动讨论:大老虎最后为什么啥也没照到?他的心情怎样? 那么,大老虎怎样做小动物们才愿意让他照相?
3.教师小结:大老虎听了小朋友的话,从此以后和小动物们友好相处,再也不欺负他们了,大家都非常喜欢大老虎,都愿意让他照相了。
四、活动延伸:
1.教师:瞧:小鸡、小猫、小羊。。都抢着让他照相呢,下节活动让我们重新创编一首新《虎大王照相》好吗?
2.语言区:投放头饰、自制相机进行创编表演。附教材内容:
《虎大王照相》
大老虎,山中王,端着相机去照相。大王要给小猫照,小猫吓得爬上树。大王要给小兔照,小兔吓得钻进洞。大王要给白鹅照,白鹅吓得跳下水。大王要给小鸟照,小鸟吓得飞上天。
东奔西跑到处照,最后啥也没照到。
2010.9.2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