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音乐 藏族音乐教案
藏族音乐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具有藏族音乐特色的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意境;并体验藏族舞蹈弦子、锅庄、踢踏基本动作要领;
2、能独立或与学生一起对藏族音乐作品特点进行讨论、分析并积极参与具有藏族风格的音乐演唱与舞蹈。
教学重点:学生对藏族音乐中弦子音乐、锅庄音乐、踢踏音乐的表演 教学难点:师生合作环节的引导、把握和组织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水袖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教师演唱着《青藏高原》歌曲,徐徐走进教室,给人以天籁之音苍穹回旋之感,引起学生对藏族音乐的期盼)。
师: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歌,大家感觉如何? 生:好听。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来欣赏几首好听的歌曲,请大家想象它的歌名和演唱者。师师:是的,这样的歌曲实在太优美了,它优美的旋律、高亢的音区、独特的衬词,使我们由衷地喜欢演唱,那么大家知道这些歌曲带有哪种民族特色吗? 生:藏族
打开课件,亮出课题——藏族音乐
二、新课导入
师:(接上),对!藏族,他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一朵美丽的奇葩。它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省等地区,在解放前,藏族同胞生活在奴隶社会,人们深受农奴主的剥削与压迫;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昔日农奴翻身做了主人,藏族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流动播放《布达拉宫》、《翻身农奴的笑脸》、《庆丰收的舞蹈场面》的画面)师:让我们乘着时代的列车,进行一次藏族音乐的旅行。(播放演唱、演奏、舞蹈的画面)
三、欣赏体验
(一)、声乐部分——民歌
师:西藏民歌是西藏民间文学中瑰丽的花,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西藏民歌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本身的演变,具有可诵、可唱并能随歌伴舞的特点。其结构和表达形式分,分为“鲁”体和“谐”体两大类。
灯片显示
“鲁体”民歌又分为“拉鲁”--山歌和“卓鲁”--牧歌。
师:接下来请欣赏一首非常有名的藏族酒歌,我们一起去感受他现场的热烈气氛。欣赏酒歌 师:好听吗? 生;好听。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大家一起来唱唱!(出示酒歌简谱旋律)
师:大家欣赏了,也唱过了,现在请同学来回答,酒歌在藏族民歌中属于哪种体系? 师:西藏素有“民歌海洋”的美称,美好的氛围,营造出许多优秀的歌唱家,例如:才旦卓玛,中庸卓玛,韩红等(用照片显示,带简介)
(二)器乐
师:说到这,优秀的民族歌舞肯定要用自己的民族乐器来伴奏,那么他们有哪些乐器呢? 师:这么多稀奇古怪,令人耳目一新的民族乐器,他们的音色和表现力如何呢。下面我们欣赏由牛角琴作为独奏乐器的演奏吧。欣赏藏族特色的器乐曲
(三)舞蹈音乐
师:西藏也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藏族人民与新疆、蒙古、朝鲜等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藏族音乐是由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表现的。而弦子、锅庄、踢踏又是其中最有名也最为广泛流传的。
弦子、锅庄、踢踏(亮出标题)
师:在这三种歌舞中间,又以弦子最为抒情柔美,现在老师现场给大家表演一段弦子,好吗?
生;好!
(点击弦子音乐片段)教师展示舞蹈弦子
师:大家刚才一起欣赏了弦子,它抒情悠长,而锅庄比弦子更为热烈、活泼,一般都是在欢乐喜庆的节日中,围成圆圈进行舞蹈。所以他也叫做“圆圈舞”;而踢踏呢,又比锅庄更加强劲有力,它一般采用2/4拍子。节奏紧密、明快,富有动感。
(在讲到锅庄时,点击锅庄舞蹈画面)师:老师把它的基本动作给大家展示一下。(教师展示基本动作,两个乐句)
师: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优秀舞蹈,这是完全由农民兄弟表演的踢踏舞。(点击踢踏音乐片段)
师;在尽情的欣赏之余,大家仔细回味一下,弦子、锅庄、踢踏这三种歌舞,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的方向:教师鼓励评价。
教师综合弦子、锅庄、踢踏的特点 灯片显示
四、课堂讨论
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藏族音乐,可以从音乐中使我们领略到藏族同胞生活在蓝天、白云、、羊群、红花、绿草之中。你分析一下,藏族音乐为什么这么好听?它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又是受哪些因素所影响的?
(学生讨论)师总结:(出示灯片)
五、拓展延伸
师:民歌是一切创作歌曲的源泉,在生活中,有哪些具有藏族音乐特色的歌曲呢?接下来让同学们把自己熟悉的具有藏族音乐特色的歌曲展示出来。
(幻灯片标题——赛歌会)
师:有请主持人,记分员。(主持人宣读比赛规则。)
学生活动:分两组,十分钟内展开赛歌,哪个组唱的多获胜。记分员宣读比赛结果
六、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藏族的民歌、器乐、舞蹈音乐这三类音乐,并从情感体验中,懂得了藏族人民以音乐独特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现在,让我们跳起欢快的踢踏,来结束这次的音乐之旅吧!
(音乐中,师生自由发挥,载歌载舞,下课)。
第二篇:高一音乐教案
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教学目标
1、聆听《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标题音乐的一些基本特征。
2、认识、了解柏辽兹。
主要教学内容
1、《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2、柏辽兹及标题音乐知识。
重点和难点
聆听作品并能基本理解标题音乐的音乐情绪。
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相关准备
多媒体设备、《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课件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播放音乐。
二、问题探究
1、请学生阅读屏幕文字并请1-2名学生简述新信息点。
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是浪漫注义作曲家将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其他姊妹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又一综合性音乐形式,这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这种说明主题思想的文字,就是标题。在器乐音乐中,“标题音
乐”往往与“纯音乐”(非标题音乐)相对应,“纯音乐”意指没有标题说明的器乐形式。
2、教师评价与点评。
三、作品鉴赏
1、《幻想交响曲》作品介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屏幕文字:完成于1830年的《幻想交响曲》、是柏辽兹最著名的交响乐作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的构思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的音乐的特色。《幻想交响曲》还有一个副标题—“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段”、这个艺术家就是作曲家自己,因而这是一部自传式的标题交响曲。交响曲的五个乐章都有各自的小标题:“梦幻与热情”、“舞会”、“田野景色”、“赴刑进行曲”和“妖魔夜宴之梦”。柏辽兹为第二乐章所写的标题说明是:“在一个喧闹而华丽的节日盛宴的舞会上,艺术家遇见了他的恋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她的形象总是萦绕着他,使他内心很不平静。”(偷偷告诉大家:其实也是柏辽兹的单相思而已)这是一首圆舞曲。在一小段引子之后,小提琴奏出温柔、典雅的圆舞曲旋律。随着音乐的发展,最后变得十分辉煌。作曲家在这个乐章中特意采用了两架竖琴,使音乐更富有诗意,更贴近作曲家的心境。
2、完整地聆听音乐
3、活动一:唱音乐主题。
4、复听音乐并要求学生在听到主题音乐出现时能给教师一个笑脸。
5、教师点评并介绍有关背景故事。
《幻想交响曲》1830年12月15日在巴黎首演。当时,柏辽兹是巴黎音乐学院26岁的学生,他单恋于爱尔兰女伶哈里特.史密森,他把史密森当作朱丽叶,这部作品应该说是单恋结出的果实。作品出版时,柏辽兹注有如下的作品标题说明: “一个具有想象力的年轻音乐家在沉睡不醒,梦中出现一些奇怪的幻觉。而他的感觉、情感、记忆全在他头脑中转化为一些乐思与形象。那恋人本身对他来说也成为一个旋律,就像是一个固定观念,他到处都看得见听得见它”。这部标题音乐中感情丰富,充满各种变化多端的色彩组合。
6、复听音乐
7、活动二:指挥模仿秀
(1)欣赏指挥家的表演,请你模仿他的指挥动作。
(2)请你指挥第二乐章《舞会》。
8、作曲家介绍
(1)阅读屏幕文字
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12岁就开始尝试作曲。其一生不断从莎士比亚这位英国文豪的剧作中寻得创作灵感,如管弦乐序曲《李尔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同时,他也从其他文学名著中汲取养分,如《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就取材于拜伦的诗作,而《浮士德的沉沦》则来自歌德的诗剧。
(2)听广播《柏辽兹的故事》
9、活动三:配乐诗朗诵
(1)自由朗读莎士比亚的抒情诗
如果音乐和诗歌彼此可以协调,它们原是姊妹,想来应该如此,那么无疑我们就应该白头到老,因为你喜爱音乐,我又非常爱诗。你热爱道兰德,他神奇的琴音使无数的人忘掉了人世悲苦;我热爱斯宾塞,他崇高的风韵,人人熟悉,用不着我为他辩护。你爱听音乐之后福玻斯的竖琴弹奏出的无比优美的动人乐章,而能使我陶醉的最大的欢欣,则是他自己无拘束地浅吟低唱。诗人们说,音乐之神也就是诗神;有人两者都爱,两者集于你一身。
(2)请2-3名同学在音乐主题的背景中朗诵,教师及时作点评。
(3)师生合作诗朗诵
每小组一名学生,共四名和教师一起配乐朗诵。
四、课堂小结
请一名学生小结本课的收获。
五、拓展探究
1、活动四:《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能够引起不同的联想,请根据你的感受,发挥想象力,试着为这个乐章写一段短文。
2、课后了解其他标题音乐作品2-3部。
第三篇:高一音乐教案
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教学目标
1、聆听《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标题音乐的一些基本特征。
2、认识、了解柏辽兹。主要教学内容
1、《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2、柏辽兹及标题音乐知识。重点和难点
聆听作品并能基本理解标题音乐的音乐情绪。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相关准备
多媒体设备、《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课件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播放音乐。
二、问题探究
1、请学生阅读屏幕文字并请1-2名学生简述新信息点。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是浪漫注义作曲家将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其他姊妹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又一综合性音乐形式,这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这种说明主题思想的文字,就是标题。在器乐音乐中,“标题音乐”往往与“纯音乐”(非标题音乐)相对应,“纯音乐”意指没有标题说明的器乐形式。
2、教师评价与点评。
三、作品鉴赏
1、《幻想交响曲》作品介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屏幕文字:完成于1830年的《幻想交响曲》、是柏辽兹最著名的交响乐作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的构思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的音乐的特色。《幻想交响曲》还有一个副标题—“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段”、这个艺术家就是作曲家自己,因而这是一部自传式的标题交响曲。交响曲的五个乐章都有各自的小标题:“梦幻与热情”、“舞会”、“田野景色”、“赴刑进行曲”和“妖魔夜宴之梦”。柏辽兹为第二乐章所写的标题说明是:“在一个喧闹而华丽的节日盛宴的舞会上,艺术家遇见了他的恋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她的形象总是萦绕着他,使他内心很不平静。”(偷偷告诉大家:其实也是柏辽兹的单相思而已)这是一首圆舞曲。在一小段引子之后,小提琴奏出温柔、典雅的圆舞曲旋律。随着音乐的发展,最后变得十分辉煌。作曲家在这个乐章中特意采用了两架竖琴,使音乐更富有诗意,更贴近作曲家的心境。
2、完整地聆听音乐
3、活动一:唱音乐主题。
4、复听音乐并要求学生在听到主题音乐出现时能给教师一个笑脸。
5、教师点评并介绍有关背景故事。
《幻想交响曲》1830年12月15日在巴黎首演。当时,柏辽兹是巴黎音乐学院26岁的学生,他单恋于爱尔兰女伶哈里特.史密森,他把史密森当作朱丽叶,这部作品应该说是单恋结出的果实。作品出版时,柏辽兹注有如下的作品标题说明: “一个具有想象力的年轻音乐家在沉睡不醒,梦中出现一些奇怪的幻觉。而他的感觉、情感、记忆全在他头脑中转化为一些乐思与形象。那恋人本身对他来说也成为一个旋律,就像是一个固定观念,他到处都看得见听得见它”。这部标题音乐中感情丰富,充满各种变化多端的色彩组合。
6、复听音乐
7、活动二:指挥模仿秀
(1)欣赏指挥家的表演,请你模仿他的指挥动作。(2)请你指挥第二乐章《舞会》。
8、作曲家介绍(1)阅读屏幕文字
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12岁就开始尝试作曲。其一生不断从莎士比亚这位英国文豪的剧作中寻得创作灵感,如管弦乐序曲《李尔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同时,他也从其他文学名著中汲取养分,如《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就取材于拜伦的诗作,而《浮士德的沉沦》则来自歌德的诗剧。
(2)听广播《柏辽兹的故事》
9、活动三:配乐诗朗诵(1)自由朗读莎士比亚的抒情诗
如果音乐和诗歌彼此可以协调,它们原是姊妹,想来应该如此,那么无疑我们就应该白头到老,因为你喜爱音乐,我又非常爱诗。你热爱道兰德,他神奇的琴音使无数的人忘掉了人世悲苦;我热爱斯宾塞,他崇高的风韵,人人熟悉,用不着我为他辩护。你爱听音乐之后福玻斯的竖琴弹奏出的无比优美的动人乐章,而能使我陶醉的最大的欢欣,则是他自己无拘束地浅吟低唱。诗人们说,音乐之神也就是诗神;有人两者都爱,两者集于你一身。
(2)请2-3名同学在音乐主题的背景中朗诵,教师及时作点评。(3)师生合作诗朗诵
每小组一名学生,共四名和教师一起配乐朗诵。
四、课堂小结
请一名学生小结本课的收获。
五、拓展探究
1、活动四:《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能够引起不同的联想,请根据你的感受,发挥想象力,试着为这个乐章写一段短文。
2、课后了解其他标题音乐作品2-3部。
第四篇:高一学年音乐教案 ----下
六、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聆听两个京剧唱段,进而引领学生走进现代京剧。
播放《红灯记》中《雄心壮志冲云天》选段及《杜鹃山》中《家住安源》选段(mp3格式)
引导学生思考:
两个唱段与上节课我们欣赏的京剧唱段有什么不同?大家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体验?
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
二、新授
(一)了解现代京剧
(二)观看录像《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
(三)聆听两个唱段的局部段落
(四)学生学唱自己认为《家住安源》中最喜欢的乐句,并附加表演
(五)再次复听两个唱段
教师不对知识做讲解,而是由学生代表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介绍给大家,最后教师总结
1.播放两个唱段的录像,要求学生通过视听感受、体验两个唱段变化着的音乐情绪,教师顺带讲解京剧音乐的相关知识
2.简单了解剧情
采用比较唱腔和板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声腔、板式的艺术作用以及它们在表现人物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1.播放《家住安源》录像
2.教师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3.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和鼓励
1.思考唱段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
2.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声腔、板式、伴奏在戏曲情感、情绪渲染表现中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帮衬的重要作用。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阅读课本和参考资料,以及从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内容,互相交流、展示,一些戏迷们还可以给大家演唱表演现代京剧的小唱段。
学生聆听、观看、思考并回答
参考教科书P64京剧音乐知识
由学生自己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剧情
学生认真聆听鉴赏两个唱段,分组讨论,进而理解、掌握声腔及板式
学生先随演员模唱,然后自愿演唱表演,体会声腔、板式的变化
聆听、思考并回答
讨论并回答
三、拓展与探究
拓宽学生在京剧方面的知识领域
引导学生参与自学:
1.人们将京剧视为综合艺术,那么京剧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哪里呢?
2. 你知道京剧脸谱吗?它是怎样起源的吗?这其中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如果不知道的话,请查阅相关资料,并将故事说给大家听。
3。课后欣赏现代京剧《我是中国人》,判断其中人物所属的行当和所使用的京剧音乐
课后讨论完成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能基本掌握中国戏曲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以及现代京剧基本知识,能在课堂上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
(二)能与他人或小组间进行合作,唱上一小段现代京戏唱段并能进行表演设计。
使学生能够更为快捷地学习到与之年龄和能力相匹配的音乐知识,建议根据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了解唱法、分析音乐(长调、短调);
(二)印尼歌曲《星星索》——分析歌曲艺术风格的成因(地理、历史);
(三)印度音乐《欢迎》——与小提琴对比,乐器形制、演奏姿态、典型节奏;
(四)阿塞拜疆卡曼贾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根据教材上关于“呼麦”唱法的定义,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性发声练习。
学生练习:(出示课件)
1、尝试。
2、分析并提问。
3、我们要听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二)欣赏《四岁的红鬃马》
1、组织欣赏音乐及讨论活动
2、概述“呼麦”音乐特点及发展
3、音乐分析(呼麦、马头琴)
4、欣赏“呼麦”视频
1、学生聆听音乐,初步讨论。
2、根据初中关于“长调、短调、马头琴”的知识进行音乐分析。
听辩三条旋律,体会“呼麦”的神奇。(修正教材上的错误)
(三)欣赏《星星索》全曲
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印尼地图,组织欣赏与讨论、看教材。
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印尼地理特点对印尼人民的生活方式做进一步阐述,再通过对印尼历史的讲述指出“克隆钟”音乐的产生和特色。
3、葡萄牙民歌“法多”欣赏
4、、印尼民歌《哎呦妈妈》和《梭罗河》欣赏。
欣赏音乐,与前曲进行比较并讨论《四岁的红鬃马》和《星星索》的音乐要素的异同点,对不同地域民间音乐的风格做进一步分析。
学习演唱歌曲片段,掌握典型节奏
比较
加深印象
(四)欣赏萨朗吉(Sarangi)音乐《欢迎》
1、小提琴曲《美丽的罗斯玛琳》片段
2、欣赏《欢迎》片段
3、出示图片,对比。
4、完整欣赏(分析特殊节奏——出示课件)
5、萨朗吉演奏的其他音乐作品欣赏
学生欣赏音乐,思考问题,讨论两首音乐作品及演奏乐器的异同及声音、演奏特点。
完成教材76页“拓展与探究”问题3 加深印象
(五)欣赏《巴雅提木卡姆》
1、欣赏新疆《十二木卡姆》片段
2、欣赏《巴雅提木卡姆》
3、出示音乐要素比较表格(见附录1)
4、从地理位置进行引导分析
分析总结音乐特点
分析总结音乐特点,与前曲做比较
完成表格
进行分析
(六)小结
教师概括总结亚洲不同地理位置音乐的风格特征,提示学生学习民间音乐并分析其成因及风格特点时要时时关注其所产生的土壤。
学生总结亚洲不同地理位置音乐的风格特征,通过发、对比发表看法。
七、教学评价建议: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问题的提出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问题讨论当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阐述观点,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并予以适当补充。
附录1:
音乐要素
节奏
力度
速度
旋律
音色
相同点
不同点
鲜明而单一的节奏;曲调与伴奏、说唱、喊叫声、独奏等交替进行的音乐特点。
2.指导学生用合作式的方法会用所学习的非洲音乐的基本节奏为歌曲《非洲赞歌》片段伴奏。
3.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感受和体验活动与过程中,探究关于非洲歌舞音乐的知识与特点,建议可以通过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口头或书面总结和归纳出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
(二)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聆听歌曲《非洲赞歌》,感受、体验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
2.聆听乐器马林巴演奏的乐曲《门库尔雅》,在通过观察教材上马林巴的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述出音色特点,基本结构、形状、制作材料等。
3.观看各种鼓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说出制作材料并利用自制的鼓模仿、学习“鼓语”敲击方法。
4.聆听鼓乐《鼓舞》,《南孩之舞》,探究鼓在非洲音乐中的功能和用途。学习《鼓舞》片段,体会鼓手以有力的身体动作,敲击出洪亮的、富有震撼性的鼓声。
5.学生活动,分别播放爵士乐和非洲歌舞音乐,并让学生跟随音乐舞蹈,感受非洲音乐和爵士乐之间的联系。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通过聆听《男孩之舞》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特殊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1.播放赛内加尔鼓乐《男孩之舞》片段,结合课本上的图片,启发学生想象鼓乐演奏的情景并让若干学生自由的跟着节奏跳起来。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刚才播放音乐的特殊性。
1. 学生聆听和舞蹈,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特殊性。
2. 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学生提出不同见解。
二、新授:
(一)欣赏《鼓舞》片段
(二)欣赏《非洲赞歌》
(三)《门库尔雅》
1.教师把学生的表述进行总结并引出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2.介绍鼓乐《男孩之舞》和《鼓舞》
3.播放各种非洲鼓的图片
播放音响《鼓舞》片段,4.指导学生拍手模仿音乐中两个基本节奏型,引导体验节奏变化(速度、重音、强弱变化):
①║: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
②║:ⅩⅩ ⅩⅩ Ⅹ
:║: ⅩⅩ ⅩⅩ
ⅩⅩ :║
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认识到鼓的音色和节奏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性。
1.简介《非洲赞歌》
2.播放音响《非洲赞歌》,让学生体会无任何装饰音的旋律走向;鲜明而强烈的单一节奏;曲调、伴奏、说唱、喊叫声、独奏等交替进行的音乐特点。
3.指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用所学习的非洲音乐的基本节奏型为歌曲《非洲赞歌》伴奏。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非洲音乐特点的理解。
1.播放《门库尔雅》,让学生自己听辨伴奏乐器是由什么材质构成的。
2.介绍伴奏乐器马林巴(基本构造、形状、制作材料)并展示图片。
3.聆听器乐曲《门库尔雅》,让学生表述马林巴的音色特点。
4.教师进行点评。
1.学生观看图片
2.学生感受非洲鼓的音色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拍手模仿。
3.体验非洲鼓乐的节奏,可做逐人连续的练习
4.学生讨论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性。
1.聆听音乐并感受其特点。
2.学生分组合作,为《非洲赞歌》伴奏。
1.学生聆听并回答
2.学生观看图片
3.学生聆听音乐,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述马林巴的音色特点。
三、拓展与探究
1.分三组讨论
亚唱法”演唱的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时,可让学生聆听《孤独的牧羊人》、《我的太阳》等不同唱法的欧洲声乐作品,让学生在比较中分析、感悟各种不同演唱方法的基本特点,体味各自间独特的魅力。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欧洲民间音乐在体裁与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等方面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如在初步聆听乐曲后,引导学生说出主奏乐器在音色上有什么特点?风笛和排箫在音色上有什么不同?在课堂上欣赏后有什么新的感受等,然后由学生利用音乐要素来分析乐曲的特点,分析要把握好尺度。
学习指导策略:
在本课实践和参与活动中,学生需要在聆听中听出主题,听出变化,听出音色,并在体验中哼唱、熟悉音乐主题。在讨论归纳这部分参与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引领者、合作者,学生拥有充分表现意见——讨论——达成共识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及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的展示活动
2-3个人展示自己在课下网上搜集的有关欧洲历史地理、风俗民情、文学艺术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引起关注
[展开]
感受、体验、讨论欧洲民间音乐风格特点
小结学生的展示活动,板书课题《欧洲民间音乐》
一、简介欧洲民间乐器(风笛)
并播放苏格兰民间乐曲《优雅》
思考:
1、音乐的风格特点是怎样?
2、演奏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二、简介罗马尼亚民间乐器(排箫)并播放罗马尼亚民间音乐《森林的多伊娜和妇女的舞蹈》
思考:
1、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音色有何特点?
2、与上首乐曲相比较,这首乐曲在风格上有什么特点?你感觉表现了什么?
3、根据以上两首乐曲的欣赏引导学生小结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一)播放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
思考:
1、这首民歌演唱方法有什么特点?
2、要求学生随着歌唱,用肢体语言来尽情表现歌曲的情感。
(二)分别播放《我的太阳》、《孤独的牧羊人》,和学生共同探讨三首歌曲的不同唱法的特点。
聆听、感受、思考并讨论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风笛音色的特点,探讨其旋律的主要特点。
聆听、感受、思考并讨论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排箫音色的特点,探讨其旋律的主要特点
聆听并用肢体语言表现这首民歌的情感表达。学生的积极参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哼唱、感受并说出欧洲歌唱方法的不同特点,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的联想思考。
[深入] 探究欧洲民族民间音乐和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
肯定学生的发言并举例说明两种音乐的关系。
阅读教科书P91内容,说出欧洲民间音乐和欧洲艺术音乐的特点和二者之间的关系,自学的方法引导思考。
[归纳拓展学习]
1、请学生简要说出自己对哪一种音乐更感兴趣,并说明理由。
2、播放罗马尼亚排箫、秘鲁排箫、中国排箫演奏的不同片断,让学生讨论它们在演奏风格上的异同。
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聆听、讨论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是
设 计 意 图
导
入
展
开
深
入
拓
展
课前播放拉丁美洲音乐风光片。
上课时,教师先用吉他弹唱的形式演唱阿根廷民间歌曲《鸽子》。
教师安排学生浏览欣赏熟悉的音乐作品《飞驰的鹰》、《西波涅》、《鸽子》片段。要求学生欣赏后用讨论和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尝试用音乐要素分析拉丁美洲的音乐特点。
聆听欣赏《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全曲。欣赏时要求学生边欣赏边将音乐的节奏用手打出来。(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用听唱、模唱的方式学唱《美丽的小天使》的旋律。
教师随着《小伙伴》这首探戈舞曲跳一段探戈舞步,鼓励学生在探戈舞曲的旋律中模仿探戈舞步。
教师鼓励几名同学和老师一起随着《小伙伴》的旋律来充满热情的跳探戈舞步,其他同学随着音乐打节奏。
经过一系列的体验感受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进行总结。
学生感受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风情。
欣赏老师演唱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特点。
学生欣赏思考、讨论、探究。
欣赏音乐、并随着音乐的节奏律动。
对歌曲《美丽的小天使》进行学唱。
模仿、体态律动
学生以小组探究、讨论音乐风格特点。
创设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先通过熟悉的作品走进拉丁美洲音乐并初步感受音乐特点。
进一步体验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特点。
体验墨西哥音乐的风格。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探戈音乐特点的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阿根廷音乐风格。
为了让学生更广泛的参与
七、教学评价
教师运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教学效果。.说出拉丁美洲音乐有哪三种音乐融合而成。.请试着演唱《美丽的小天使》片段体验其节奏特点。.请学生学习探戈舞蹈步伐,并展示。.试说出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
导
入
展开
深入
拓展
1、教师先演奏一段巴赫的《二部创意钢琴曲》 让学生感受体会宗教音乐的风格特点。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宗教音乐特点。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特点的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特点。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掌握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特点。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你了解宗教音乐特点了吗?
(二)请你对自己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基础一个客观的评价(参与学习的态度、热情、参与成效、创作激情、学习成果等)。
(三)请你给宗教音乐一个评价(喜欢、不喜欢、一般),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四)请你对老师本单元的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定要实事求是。
七、预留作业:
(一)请用小短文的形式,写出宗教音乐给你的感受,以及复调、主调音乐给你的感受。
(二)根据老师的建议,完善自己的八小节创作。
(五)引导学生从贝多芬音乐中感悟音乐与人生。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以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理解情况。
(二)探究讨论贝多芬《
2、耳聋的贝多芬在指挥
3、贝多芬代表作品:
《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钢琴曲《献给爱丽丝》等。
4、教师小结:贝多芬——“乐圣”,他是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的伟大人物。
(一)播放贝多芬《 学生讨论
聆听思考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
展开讨论
学生练习演唱音乐.体验四部合唱
师生合作:
1、学生用器乐形式表演主题音乐、2、学生声乐演唱表现音乐。
学生讨论:
感受音乐从阴暗与绝望、痛苦与沉思、痛苦与斗争的发展,走向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与欢乐、团结和友爱。
写一篇聆听音乐后的感想
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关注、切人主题
了解贝多芬生平及代表作品、历史贡献。完整聆听全曲感受基本音乐情绪
激发兴趣、初步懂得奏鸣曲式、奏鸣曲、交响乐的含义。
对比聆听,思考讨论。
调动情绪,活跃气氛。理解贝多芬《
(三)观赏教师提供的影视资料,感受艺术家对舒伯特歌曲的解读。
(四)探究感悟:在充分聆听、鉴赏的基础上,探究舒伯特艺术歌曲所蕴含的深层内容,了解作者本人内心世界的情感。
(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情况,拓展学生视野。
六、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导入: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1、问:在世界著名音乐家的行列中,谁被誉为“歌曲之王”?
2、打开课件,出示课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以提问方式导入,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关注
展开: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
教师播放童声合唱曲《鳟鱼》,出示问题:
1、音乐的情绪如何?
2、旋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3、歌曲的速度和力度有何特点?
聆听音乐,思考问题并加以讨论
完整聆听,感受音乐情绪
激发学生兴趣,利于进一步展开教学活动
深入:进一步了解艺术歌曲的与特点。
(一)聆听:
1、女声独唱:《鳟鱼》
出示问题:
歌曲引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鳟鱼”钢琴五重奏》
(二)演唱《鳟鱼》主题:
1、用琴引导学生熟悉主题。
2、用琴带领学生完美的演唱主题。
(三)聆听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 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是怎样将环境、氛围、人物形象有机融为一体的体验人物性格特征
归纳舒伯特创作的音乐风格的社会原因
课堂效果检测
拓展: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情况。
作业展示
将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制成的课件展示交流;
鼓励学生继续探究,从而更加喜欢艺术歌曲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一)让学生将本课歌曲进行演唱,个人、分组、自由组合,形式均可。
(二)引导学生对歌曲《魔王》进行即兴模仿表演。
(三)写一篇学习体会,对聆听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感想。
3、音乐知识:“练习曲”
本是为钢琴演奏训练而编写的乐曲,训练目的明确,分为专业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
4、重点聆听
1)请学生欣赏主题
2)请学生欣赏主提再现部
3)听引子部分
4)教师或学生分别演奏 引子、主题。
5、再次播放《c小调(革命)练习曲》。
二、学习作品《爱之梦》
1、介绍音乐家李斯特,匈牙利人,有“钢琴之王”的美誉。
李斯特首创“交响诗”,这一浪漫主义代表性标题音乐体裁。代表作品有《匈牙利狂想曲》、《但丁》、《浮士德》。
2、先欣赏作品主题,并设问。
3、完整聆听《爱之梦》
4、比较两首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
三、教师小节
学生聆听感受,学生聆听思考,学生谈感受,学生看、听、记。
学生欣赏教师演奏简短的练习曲。
用心感受音乐
分析、比较、判断主题与主题再现部的细为差别。
感受引子的力度,左手低音的效果
学生聆听、弹奏。
再次聆听,认真理解音乐内涵。
学生展示课下收集李斯特资料。
学生说出对主题音乐的感觉。(速度、力度、情绪)
说出主题出现了几次,乐曲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学生以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归纳总结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特点。
由当代钢琴家的演奏,激发学生对钢琴艺术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将要学习的内容。
完整聆听,感受音乐情绪。
了解肖邦生平,才能更好的欣赏肖邦音乐作品。初步了解练习曲
基础知识。
感受和理解音乐表现出的激昂与悲愤、刚毅与坚强、感受音乐力度的变化,情绪的起伏。
强化音乐记忆
学生结合肖邦的年代背景,创作经历理解作品。
加强对作品主题音乐的熟悉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一)两首作品在表达音乐情感上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二)两首钢琴作品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第五篇:藏族音乐鉴赏论文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藏族音乐鉴赏
课程名称: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学 院 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市场营销(1)班 学 号 3109005224 姓 名 黄少东 联系方式 *** 任课教师 傅强
藏族音乐鉴赏
简述:少数民族的文化丰富多样,通过学习增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有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使中华民族之间加强了解,更加团结。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同时,它又不断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西藏是具有很长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的地方,他的地域特点与民族传统决定了当地民间音乐的特殊性。本文从藏族音乐及其特点等做了阐述,以便对藏族民歌进一步的认识。
摘要:少数民族音乐;藏族;音乐特点
民歌反映着人类的一切生活实践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地区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不同的地区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特色,从而成为该地区音乐特征的标志。我国地域广阔,南北东西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也形成民歌在风格上的多姿多彩。下面我来简略地介绍一下我国南方,西北,中原民歌的风格特征和形成各种风格特征的原因。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善用比、兴,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细腻、抒情。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结构短小精悍。歌曲前多有引子。南方地区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对里的人们聪颖细致,音乐风格委婉秀丽;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石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与大自然做斗争,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地理条件、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方式多种多样。
民歌特点: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1)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2)其歌词、旋律具有变异性,(3)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民族风格。民歌的不同特点:
1、民歌地方风格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关:
2、民歌地方风格的形成与方言有关;民歌的旋律总是和不同的语言、语音、语调相一致。
3、民歌地方风格的形成还与该民族的人文环境、生活方式、经济形态、生活方式都因素有关。
藏族民歌是西藏民间文学中瑰丽的花蕾,歌曲本身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纵观西藏民歌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西藏民族社会历史、时代生活、风土人情以及文化艺术演变的基本概况。早在西藏文字出现以前,藏族民歌就已经作为口头文学的民族形式,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了。藏文产生和运用后,不仅促进了藏民族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民歌也因此被文人充分采用而得到丰富和发展,从发现的藏文文献中不难发现,古代藏族人民的语言交流,常用民歌作为表达方式。西藏民歌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本身的演变,依然具有可诵、可唱并能随歌伴舞的特点。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因此西藏也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然而我们所说的“藏族歌舞”并不完全是舞台上表演的概念,而是群众性的一种爱好和娱乐。西藏这片“歌舞的海洋”,可以说是“家家有舞,人人能跳”。
西藏是具有很长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的地方,他的地域特点与民族传统决定了当地民间音乐的特殊性。由于长久以来西藏都隐藏于遥远的高原,西藏音乐文化受外界的影响甚少,流传出本地区的也不多,所以我们在谈到西藏民间音乐必须注意到两个特点: 一是其质朴的本性,西藏音乐属于纯粹的民间音乐,不象其他民族的音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商业表演的气息,西藏的音乐,与人类产生音乐的最原始时类似,既音乐仅用于祭祀、劳作、求爱;另一个特色是藏传佛教的影响,西藏在解放前属于政教合一的农奴社会,在当地宗教是人们唯一的文化生活,所有民间音乐中都深深的埋藏着宗教的影响。所以歌曲内容大多都包含宗教的氛围。
藏族民歌的特点是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劳动歌曲,包括山歌、牧歌,内容是赞美山川、河流和歌颂生产劳动的,一种是生活歌曲,主要是表达 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歌唱对人、对事、对生活的爱憎之感。与壮丽的黄河、辽阔的大草原相媲美,相和谐的是阿坝草原藏族民歌,那嘹亮的歌声仿佛令人置身于广袤的大自然当中,开阔了心胸,净化了灵魂。在藏族的民歌中,还体现出一种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的反抗精神,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丑恶的批判和强烈反抗。西藏是长期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社会,宗教稳定地占据着西藏的统治地位,已有五、六百年了。但是,西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逐步识破了宗教的伪善与欺诈,看穿了那些披着宗教外衣,道貌岸然的高僧**的狰狞面目。于是,他们用歌谣来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对人民的麻醉和毒害。这类民歌虽然数目不多,但就思想性来看,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在藏族民歌中,情歌占很大比重。情歌的主题,虽是反映男女青年的自由爱慕,其实也揭露了维护封建农奴制度的礼教对婚姻自由的羁勒,更反映了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旧制度造成的爱情悲剧和争取恋爱自由的斗争,甚至在统治阶级里也有,十七世纪末,六世**仓央加措的“情歌”就是突出的例证。
在不甚了解西藏音乐的外人眼中,西藏音乐的代表是一些内地歌手以现代手法全新演绎的的高亢唱腔,犹如喜玛拉雅跌宕起伏的极宽音域。这实际上的确是现代音乐人发掘出西藏民间歌曲的一大特点。西藏歌曲之所以具有以上独特的演唱方式源于他们传统的“振谷”唱法。西藏著名歌曲《相会》(日喀则歌曲)就使用了“振谷”唱法。“振谷”唱法是藏语意为“嗓间拐弯处”,即在“嗓间拐弯处”很有规律、很巧妙地演唱,是藏民族自古以来特有的演唱技能。因为教出同源,所以西藏音乐与印度和尼泊尔音乐颇有渊源,《到他乡去》(夏尔)名组就是受了尼泊尔民歌的影响。像通常我们看见的喇嘛祭祀前吹响的长长的法号,可以说是他们的一种乐器,但也可以说是寺庙的一种法器,还有甲铃也是法器之一。法号是一种低音吹管乐器,音阶只有三个音,非常原始,音色粗犷雄浑,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声效。甲铃则是高音吹管乐器,音色柔和动听,因吹奏方法不同,与唢呐有明显区别。当法号和甲铃两个声部合奏时,体现出西藏旋律独有的横向比较特点,没有纵向的音程关系。主要类型有宫廷供乐舞,在宗教领袖的宫廷中演出,特别强调严肃深沉的情绪。主要曲目有《雪山神庙》(昌都)、《克什米尔》(日喀则,旋律源于克什米尔。反映西藏和克什米尔之间的宗教交往关系)、《孔雀曲》(拉萨,赞美和向往如孔雀般美好的生活)等等。
由于民族音乐所表现的情感是丰富和多方面的,有活泼欢快、忧愁悲切的;有热烈奔放、豪放深沉的;也有诙谐有趣、庄严凝重的。这对于学生丰富的情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的教育是关系到对民间音乐的保护、继承发展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大事。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社会的努力与奋斗,它责无旁贷的成为当代音乐工作者十分迫切的任务之一,我们应当认真研究、积极工作,制定具体的策略与方法,为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