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音乐 音乐与人生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节 音乐与人生
[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爱心用心专心 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相互认识
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
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
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不能在课桌上写画。
4、鼓励学生多参与。
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导入
谈话导入
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
知识
(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1、集体读导言
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爱心用心专心
2们的生活质量)。
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
(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1、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一、第二自然段。
2、师生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3、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
4、旋律的特点
旋律:也称做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旋律。
依据书本讲述旋律的走向
5、调式基本知识
调式: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音以一个音(主音)为中心构成一个体系。如大调是、小调式、五声调式。
四、鉴赏《草原牧歌》
(三)第一次聆听《草原牧歌》(完整聆听)
提问:
1、有哪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讨论后小结出:节奏„„)
2、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讲“琵琶协奏曲”
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爱心用心专心
34、节奏等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
(四)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
1、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
师:给节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乐音,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就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
2、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3、介绍几个蒙古舞蹈动作(或观看蒙古族舞蹈)
(1)掌形和提、压腕。
(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提、压腕动作。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调式等要素的艺术功效。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五、拓展
(五)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
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
通过作题,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爱心用心专心 4
第二篇:第1节《音乐与人生》教案(高一)
第一单元第1节音乐与人生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课题] 学会聆听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相互认识
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
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
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不能在课桌上写画。
4、鼓励学生多参与。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导入 谈话导入 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
(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1、集体读导言
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
(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1、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一、第二自然段。
2、师生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3、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
四、鉴赏《草原牧歌》
(三)第一次聆听《草原牧歌》(完整聆听)提问:
1、有哪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讨论后小结出:节奏„„)
2、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讲“琵琶协奏曲”
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 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4、节奏等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
(四)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
1、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师:给节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乐音,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就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2、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3、介绍几个蒙古舞蹈动作(或观看蒙古族舞蹈)(1)掌形和提、压腕。(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提、压腕动作。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调式等要素的艺术功效。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五、拓展
(五)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通过作题,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
二、《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教学难点]: 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回顾第一课内容,转入本课教学
1、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
2、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回答。
3、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通过“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新课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
2、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
3、完整地欣赏作品
(1)提出问题: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2)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
1、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3、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
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片段),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2、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
3、标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
4、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题。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长江之歌》
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介绍。
2、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3、作品欣赏(1)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3)复听歌曲 听前提出问题: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鼓励学生跟录音一起唱
一、1、2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二、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拓展 思考、完成拓展与探究的1,3,5题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1,3两题,让学生自己把课上分析、讨论的结果填入书上相应的表格里。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采用提问的形式完成。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做适当的补充。拓展与探究的第一、第三,旨在引导学生完整地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本身。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旨在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些欣赏音乐的方法,并且从理论上知道一些欣赏音乐的基本常识。
第三篇:高一音乐与人生学会聆听教案
高一音乐与人生学会聆听教案 第一课
音乐与人生
【基本思路】: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是很有必要的。《音乐与人生》将用两课时完成。【课
题】: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部分《草原牧歌》。【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小散文、《草原小姐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谈话导入, 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 :鉴赏的相关知识。
(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1、集体读导言。
2、让学生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朗诵散文:“你可知道高尚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
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
(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1、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一、第二自然段。
2、师生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3、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
三、鉴赏《草原牧歌》 第一次聆听《草原牧歌》(完整聆听), 提问:
1、有哪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讨论后小结出:节奏„„)
2、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讲“琵琶协奏曲”
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4、节奏等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
(四)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
1、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
师:给节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乐音,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就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
2、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3、介绍几个蒙古舞蹈动作(或观看蒙古族舞蹈)
(1)掌形和提、压腕。
(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提、压腕动作。, 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调式等要素的艺术功效。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五)拓展:
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 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
学会聆听 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课
题】学会聆听
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
二、《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教学难点】: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第一课内容,转入本课教学。
1、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
2、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回答。
3、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 通过“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新课: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
2、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
3、完整地欣赏作品
(1)提出问题: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2)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
1、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3、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
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1、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片段),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2、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
3、标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
4、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题。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二:《长江之歌》
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介绍。
2、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3、作品欣赏(1)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3)复听歌曲 聆听之前提出问题: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鼓励学生跟录音一起唱,1、初步对感受与理解作品。
2、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3、拓展, 思考、完成拓展与探究的1,3,5题,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1,3两题,让学生自己把课上分析、讨论的结果填入书上相应的表格里。三:拓展与探究
采用提问的形式完成第五题。学生回答 后老师再做适当的补充。拓展与探究的第一、第三,旨在引导学生完整地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本身。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旨在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些欣赏音乐的方法,并且从理论上知道一些欣赏音乐的基本常识。
第四篇:高一音乐教案
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教学目标
1、聆听《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标题音乐的一些基本特征。
2、认识、了解柏辽兹。
主要教学内容
1、《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2、柏辽兹及标题音乐知识。
重点和难点
聆听作品并能基本理解标题音乐的音乐情绪。
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相关准备
多媒体设备、《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课件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播放音乐。
二、问题探究
1、请学生阅读屏幕文字并请1-2名学生简述新信息点。
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是浪漫注义作曲家将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其他姊妹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又一综合性音乐形式,这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这种说明主题思想的文字,就是标题。在器乐音乐中,“标题音
乐”往往与“纯音乐”(非标题音乐)相对应,“纯音乐”意指没有标题说明的器乐形式。
2、教师评价与点评。
三、作品鉴赏
1、《幻想交响曲》作品介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屏幕文字:完成于1830年的《幻想交响曲》、是柏辽兹最著名的交响乐作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的构思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的音乐的特色。《幻想交响曲》还有一个副标题—“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段”、这个艺术家就是作曲家自己,因而这是一部自传式的标题交响曲。交响曲的五个乐章都有各自的小标题:“梦幻与热情”、“舞会”、“田野景色”、“赴刑进行曲”和“妖魔夜宴之梦”。柏辽兹为第二乐章所写的标题说明是:“在一个喧闹而华丽的节日盛宴的舞会上,艺术家遇见了他的恋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她的形象总是萦绕着他,使他内心很不平静。”(偷偷告诉大家:其实也是柏辽兹的单相思而已)这是一首圆舞曲。在一小段引子之后,小提琴奏出温柔、典雅的圆舞曲旋律。随着音乐的发展,最后变得十分辉煌。作曲家在这个乐章中特意采用了两架竖琴,使音乐更富有诗意,更贴近作曲家的心境。
2、完整地聆听音乐
3、活动一:唱音乐主题。
4、复听音乐并要求学生在听到主题音乐出现时能给教师一个笑脸。
5、教师点评并介绍有关背景故事。
《幻想交响曲》1830年12月15日在巴黎首演。当时,柏辽兹是巴黎音乐学院26岁的学生,他单恋于爱尔兰女伶哈里特.史密森,他把史密森当作朱丽叶,这部作品应该说是单恋结出的果实。作品出版时,柏辽兹注有如下的作品标题说明: “一个具有想象力的年轻音乐家在沉睡不醒,梦中出现一些奇怪的幻觉。而他的感觉、情感、记忆全在他头脑中转化为一些乐思与形象。那恋人本身对他来说也成为一个旋律,就像是一个固定观念,他到处都看得见听得见它”。这部标题音乐中感情丰富,充满各种变化多端的色彩组合。
6、复听音乐
7、活动二:指挥模仿秀
(1)欣赏指挥家的表演,请你模仿他的指挥动作。
(2)请你指挥第二乐章《舞会》。
8、作曲家介绍
(1)阅读屏幕文字
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12岁就开始尝试作曲。其一生不断从莎士比亚这位英国文豪的剧作中寻得创作灵感,如管弦乐序曲《李尔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同时,他也从其他文学名著中汲取养分,如《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就取材于拜伦的诗作,而《浮士德的沉沦》则来自歌德的诗剧。
(2)听广播《柏辽兹的故事》
9、活动三:配乐诗朗诵
(1)自由朗读莎士比亚的抒情诗
如果音乐和诗歌彼此可以协调,它们原是姊妹,想来应该如此,那么无疑我们就应该白头到老,因为你喜爱音乐,我又非常爱诗。你热爱道兰德,他神奇的琴音使无数的人忘掉了人世悲苦;我热爱斯宾塞,他崇高的风韵,人人熟悉,用不着我为他辩护。你爱听音乐之后福玻斯的竖琴弹奏出的无比优美的动人乐章,而能使我陶醉的最大的欢欣,则是他自己无拘束地浅吟低唱。诗人们说,音乐之神也就是诗神;有人两者都爱,两者集于你一身。
(2)请2-3名同学在音乐主题的背景中朗诵,教师及时作点评。
(3)师生合作诗朗诵
每小组一名学生,共四名和教师一起配乐朗诵。
四、课堂小结
请一名学生小结本课的收获。
五、拓展探究
1、活动四:《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能够引起不同的联想,请根据你的感受,发挥想象力,试着为这个乐章写一段短文。
2、课后了解其他标题音乐作品2-3部。
第五篇:高一音乐教案
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教学目标
1、聆听《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标题音乐的一些基本特征。
2、认识、了解柏辽兹。主要教学内容
1、《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2、柏辽兹及标题音乐知识。重点和难点
聆听作品并能基本理解标题音乐的音乐情绪。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相关准备
多媒体设备、《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课件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播放音乐。
二、问题探究
1、请学生阅读屏幕文字并请1-2名学生简述新信息点。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是浪漫注义作曲家将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其他姊妹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又一综合性音乐形式,这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这种说明主题思想的文字,就是标题。在器乐音乐中,“标题音乐”往往与“纯音乐”(非标题音乐)相对应,“纯音乐”意指没有标题说明的器乐形式。
2、教师评价与点评。
三、作品鉴赏
1、《幻想交响曲》作品介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屏幕文字:完成于1830年的《幻想交响曲》、是柏辽兹最著名的交响乐作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的构思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的音乐的特色。《幻想交响曲》还有一个副标题—“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段”、这个艺术家就是作曲家自己,因而这是一部自传式的标题交响曲。交响曲的五个乐章都有各自的小标题:“梦幻与热情”、“舞会”、“田野景色”、“赴刑进行曲”和“妖魔夜宴之梦”。柏辽兹为第二乐章所写的标题说明是:“在一个喧闹而华丽的节日盛宴的舞会上,艺术家遇见了他的恋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她的形象总是萦绕着他,使他内心很不平静。”(偷偷告诉大家:其实也是柏辽兹的单相思而已)这是一首圆舞曲。在一小段引子之后,小提琴奏出温柔、典雅的圆舞曲旋律。随着音乐的发展,最后变得十分辉煌。作曲家在这个乐章中特意采用了两架竖琴,使音乐更富有诗意,更贴近作曲家的心境。
2、完整地聆听音乐
3、活动一:唱音乐主题。
4、复听音乐并要求学生在听到主题音乐出现时能给教师一个笑脸。
5、教师点评并介绍有关背景故事。
《幻想交响曲》1830年12月15日在巴黎首演。当时,柏辽兹是巴黎音乐学院26岁的学生,他单恋于爱尔兰女伶哈里特.史密森,他把史密森当作朱丽叶,这部作品应该说是单恋结出的果实。作品出版时,柏辽兹注有如下的作品标题说明: “一个具有想象力的年轻音乐家在沉睡不醒,梦中出现一些奇怪的幻觉。而他的感觉、情感、记忆全在他头脑中转化为一些乐思与形象。那恋人本身对他来说也成为一个旋律,就像是一个固定观念,他到处都看得见听得见它”。这部标题音乐中感情丰富,充满各种变化多端的色彩组合。
6、复听音乐
7、活动二:指挥模仿秀
(1)欣赏指挥家的表演,请你模仿他的指挥动作。(2)请你指挥第二乐章《舞会》。
8、作曲家介绍(1)阅读屏幕文字
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12岁就开始尝试作曲。其一生不断从莎士比亚这位英国文豪的剧作中寻得创作灵感,如管弦乐序曲《李尔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同时,他也从其他文学名著中汲取养分,如《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就取材于拜伦的诗作,而《浮士德的沉沦》则来自歌德的诗剧。
(2)听广播《柏辽兹的故事》
9、活动三:配乐诗朗诵(1)自由朗读莎士比亚的抒情诗
如果音乐和诗歌彼此可以协调,它们原是姊妹,想来应该如此,那么无疑我们就应该白头到老,因为你喜爱音乐,我又非常爱诗。你热爱道兰德,他神奇的琴音使无数的人忘掉了人世悲苦;我热爱斯宾塞,他崇高的风韵,人人熟悉,用不着我为他辩护。你爱听音乐之后福玻斯的竖琴弹奏出的无比优美的动人乐章,而能使我陶醉的最大的欢欣,则是他自己无拘束地浅吟低唱。诗人们说,音乐之神也就是诗神;有人两者都爱,两者集于你一身。
(2)请2-3名同学在音乐主题的背景中朗诵,教师及时作点评。(3)师生合作诗朗诵
每小组一名学生,共四名和教师一起配乐朗诵。
四、课堂小结
请一名学生小结本课的收获。
五、拓展探究
1、活动四:《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能够引起不同的联想,请根据你的感受,发挥想象力,试着为这个乐章写一段短文。
2、课后了解其他标题音乐作品2-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