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师普法在路上征文
园丁,别让手中的花枯萎 ——普法在路上教师征文
作者:陈晶晶
单位:赵川镇魏家台中心小学
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教师是一个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但是教师违法的事却时有发生,通过学习“七五”普法规划精神,让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通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职责。
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的学生亦是如此,他们就像稚嫩的小幼苗,需要我们园丁用知识的源泉和爱心去呵护浇灌。
在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后,让我更明确,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威胁、责难家长。
学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七五普法》后,使我深刻反思到,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诸多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变化,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产生了诸多显著特点。作为小学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和心理发育特点,不搞“一刀切”,对后进生也不“揠苗助长”,重视每一位少年成长的“关键期”。根据每一个小朋友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如果教师侮辱和体罚学生,无疑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
然而近年来却经常听到类似新民镇三星小学学生受到不法教师侵害的案例,不禁令人深思,是什么让教师的道德沦丧,是什么让园丁手中的花朵还没绽放就毁在我们园丁的手中。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法制教育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的问题。
案例中那些侵害未成年人的教师,难道他们没有一点法制意识吗?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吗?我想都不是的,应该说他们有一定的法制意识,但不够强,法制观念还比较淡薄。他们在违法犯罪时存在着较强的侥幸心理。他们把学生对老师的至高无上的信任作为实施犯罪的途径,把教师在课堂上的威信作为犯罪后学生不敢向别人倾诉的砝码。导致许多学生在受到不法教师的侵害后,只能沉默。在不法教师的眼里,学生只是一只任凭教师宰割的糕羊。可惜我们的学生在自己觉得最尊敬、最有安全感的老师眼中受到了侵害,这犹如羊群中钻进了一条披着羊皮的狼,披着厚厚的伪装,使人不容易察觉他的危害,其危害的严重性是可想而知的。对于这样的教师,应该严加惩治,发挥其应有的警示作用。而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更应该在倡导教师遵从教师职业道德、整顿师德师风的同时,做好教师的法制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教师的法制观念,在教师聘任时,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与业务技能结合起来进行考查,真正把教师打造成成一支业务精、人品正的队伍。
从受害学生的角度,反思我们的教育,不免令人叹息,我们的学校经常都提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然而我们的学生在面临不法侵害的时候,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到哪里去了呢?反观这些受到不法侵害的学生,几乎都是我们家长眼中的好孩子,教师眼中的好学生,因为他们是听话的孩子,基本上没有一点叛逆精神,导致他们成为一些不法教师侵害的对象。这与我们的教育不可能没有一点关系,我们的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唯老师的话是从,教师就是权威,所以即使自己受到不法侵害时也敢怒不敢言。当前,许多学校的法制教育基本上都做的是一些表面工作,让学生读一读与自己有关的法律法规,没有真正发挥其法制教育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法制教育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一些法律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敢于在自己受到不法侵害时勇于抗争,用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作为一名农村特岗教师,面对的更多的是山区留守儿童,责任更是重大。我们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正当权益,增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要适时开展普法班会,预防这些留守儿童犯法。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作为园丁,这些花儿的成长都只有一次。让我们用纯洁的爱去呵护我们的学生吧!别让花儿在我们园丁手中枯萎!附:内容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3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章 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八条 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第九条 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二)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
(三)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四)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二篇:普法征文:普法路上你和我
普法征文:普法路上你和我09法一张慧颖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脚步日益加快,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这几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不是群众意见最少的时期,我们发现,只有将法治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才能真正维护社会稳定与有序发展,维护民众的权利与利益,而我国自1986年正式实施“一五”普法以来,普法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辉煌旅程,而至2010年,法制宣传日也已确立了十年,在这期间,我们取得了骄人成绩,但也发现了许多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十年普法历程中进程、特点以及不足之处的总结,回顾了十年普法的历程,并对于我国的普法活动提出建议,以期能为普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五年普法规划 法制宣传日 和谐社会
目录
引言 ……
1一、我国普法的进程与特点 ……
2二、我国法制建设的不足之处……
3三、普法工作的建言献策 ……
42006年,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提出在2006年下半年至2010年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目的在于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0年,是“五五”普法的最后一年,查找普法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创新普法工作机制,提升普法工作的水平,对于巩固“五五”普法的成果,更好地推进“六五”普法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自2001年,我国的法制宣传日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今年的法制宣传日,以“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再一次强调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政治主张,更加重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利中的作用,强调在依法治国的大前提之下,构建和谐的社会,正如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新春团拜会上的致辞所说的那样,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一、我国普法的进程与特点
我国从1986年开始实施普法工作以来,通过“一五”普法的启蒙扫盲、“二五”普法的系统学习、“三五”普法的学用结合、“四五”普法的“爬坡上坎、系统学习”,到“五五”普法的“两个提高、两个转变”,已连续开展20多年普法工作。回顾这20年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普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具有其显著特点。
首先,在普法针对的对象上,第一,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是历次普法重点,领导的权力和责任是成正比的,权力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义务。他们的法律素质如何,能否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对规范社会秩序至关重要,而青少年从其地位上来说,是祖国的未来,从现实情况来讲,青少年正处于树立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年龄,思想容易随波逐流,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塑造的时候,因此,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成为普法的重点是符合国情的;第二,执法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时常被提及,虽然在“五五”普法中,执法人员已不再是普法重点对象,但对其进行普法教育,提高其法律素养,却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企业是经济、社会的重要元素,在市场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其管理者进行法制教育,是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第三,公务员和农民逐渐受到重视,公务员是国家机关的组成人员,决定着国家机关的素质与未来,而在新形势下,农民更多地参与到了社会事务当中,农民工群体日益扩大,对农民加强普法和对农村进行依法治理逐渐成为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农民作为普法的重点对象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其次,在普法的目标上从让公民具备基本法律知识转向以确立法律意识为核心的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普法伊始,规定了在全体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十法(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兵役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合同法)一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一五”普法的主要学习内容。“二五”普法明确了以宪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的学法内容。可见普法初期强调的是公民法的启蒙。“三五”普法后,随着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后,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摆上了议事日程。“四五”普法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素质。“五五”普法再次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第三,在普法的定位上从普法属精神文明建设范畴转向普法属政治文明建设范畴。一五”普法明确:全民普及法律常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法制宣传教育纳入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其后,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二五”“三五”规划中虽已无类似提法,但法制宣传教育仍脱不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框架。例如1996年6月第四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报告就指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依法治国方略提出后,普法作为民主法治建设基础性环节的地位得以确认。江泽民总书记在2001年1月全国宣传部部长会议上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之后历经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普法归属于政治文明建设范畴便毋庸置疑了。
第四,在普法的要求上从单纯的义务观转向权利义务并重观。普法的实质性含义包括学法和用法两个方面,学法是用法的前提和基础,用法是学法的结果和升华。从这个意义上可对五轮普法做如下归纳:“一五”普法是学习法律、全面普及。“二五”普法是学用结合、探索治理。“三五”普法是“治”字当头、深化学法。“四五”普法是提高(法律)素质、推进法治。“五五”普法是普治并举、法律“六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第五,在普法的理念上从单纯接受教育(被动的“要我学”)转向既接受教育、又参与教育(主动的“我要学”)。
第六,在普法的方式上从灌输式转向启发式、互动式。有人曾总结,普法中家庭是公民法律知识启蒙的“发源地”、学校是公民接受系统法制教育的“根据地”、所在单位是公民法律素质持续提高的“主阵地”、社会是公民潜移默化接受法制熏陶的“大天地”,二十多年中的普法活动使执法者、司法者同时又成为普法者,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各机关、单位、组织都承担着普法的职责和义务。
第七,在普法的载体上从传统媒体转向传统媒体同现代媒体的结合。普法初期,主要以平面媒体(报纸、刊物、书籍)为宣传教育的载体。“一五”普法启动时,中宣部、司法部就曾联合召开全国报刊法制宣传座谈会,交流、讨论如何加强和改进法制宣传报道。而广播、电视媒体则一直在普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电视媒体,抽样调查说明,它是社会公众接受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载体。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的趋势。
第八,在普法的平台上确定了全国法制宣传日。五年普法计划为我国的普法活动提出了整体上的计划与要求,但是跨度较长,因此,经15年的酝酿求索,2001年开始的“四五”普法确定了现行宪法颁布日当日12月4日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10年来,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成为全国各地集中宣传宪法的纪念日,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司法机关服务民众的舞台,成为亿万公民进一步学习各类法律法规知识的媒介。
二、我国法制建设的不足之处
目前,我国普法工作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于普法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少领导和基层干部对普法工作抱有“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发展经济上,忽视了软实力的提升,上行下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群众也越来越看重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并以此作为看问题、办事情、论成败的惯用标准,崇尚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的观念,认为参与普法工作费时、费力而又难见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主动性不高,重视程度较差。
二是普法的社会氛围不浓。长期以来,由于人治思想的根深蒂固和现实中生活大量存在的以言代法、以言压法以及执法不公等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使得不少的干部群众对法律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质疑,挫伤了他们学法、用法和守法的积极性。
三是普法尚缺乏长远规划。一些地方的普法工作时常突发奇想,对普法要达到的目的、实现目的的具体方法步骤、如何做到承上启下、怎样分类开展等方面,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缺乏系统性,难以开展真正有效的普法工作。
四是普法的力量薄弱。尤其是在农村,普法的具体工作主要由乡镇综治办和司法所牵头,有关单位配合来开展。由于综治办和司法所承担了普法教育、矛盾纠纷调解、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矫正等众多事务,加之人手少,所以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普法工作队伍的力量显得十分薄弱。
五是普法的工作经费紧缺。由于财政比较困难,所安排的普法专项资金本来就不多,加之刚性支出大,所以工作经费紧缺问题十分突出。另外,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挤占、挪用普法经费的现象,普法工作举步维艰。
六是普法工作落实的效果欠佳。部分地区的普法工作在组织机构和办事机构上均是有名无实。在工作的开展上,也是“认认真真做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看上去轰轰烈烈,实际上什么也没做,工作落实不够,效果很不明显。
七是普法的形式缺乏创新,难以吸引民众积极参与。虽然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崛起,普法方式的多样性已经显著提高,但普及尚存不足。一些地方只满足于放广播、办板报、拉横幅、发资料进行普法宣传和教育,形式非常单一和老套。由于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低,对规范抽象的法律条文难理解,学不懂、记不住,所以原有那些老旧的形式激发不起他们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八是考核还不过硬。许多地方虽然将普法工作纳入了综合目标考核,但所占的比重极小,而在考核过程中,要求得又不是很严,对不重视或者不完成普法工作的基层单位和个人,缺乏硬性考核约束机制和有效的奖惩办法,使得普法工作难有新的突破。
三、普法工作的建言献策
作为当代大学生,对于普法工作,我们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我看来,普法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首先,普法工作必须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执法人员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是法律的代表。执法者的素质,直接影响民众对于法律的信心与敬畏,只有领导干部知法、守法、懂法,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执政,才能影响和带动全民学法、用法。不能否认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执法人员法律素质较低,工作中方式不当,甚至损害了民众的合法利益,造成民众对于法律的怀疑甚至抵触。这一问题使我们必须将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作为普法工作的重要内容。
其次,普法工作应该加强计划性与制度化,做到使普法工作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与计划,做到有条不紊,稳步前进。在实践工作中,确实存在着因缺乏规划,使得普法工作开展起来难以为继的现实状况,这就提示我们要将普法工作的每一个阶段纳入规划,按部就班,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时期的普法工作,真正提高人民的法治水平,同时,应该建章立制,把普法宣传与学习制度化、规范化,从“五五”普法的经验看,哪些单位普法工作领导重视、有规划、有安排、有总结、有检查、有落实、有制度、有考核,这些单位的普法工作就扎实有效。这充分说明普法宣传与学习应建立在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之下,以制度管普法。
第三,必须加强普法的投入,增加财政补贴,为普法活动提供物质支持,并加大对普法资金使用的监督,做到专款专项。在一些地区,本就不多的普法经费,被挤占用于经济建设,或者被挪用,贪污,导致普法工作举步维艰,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大对普法工作的财政投入,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大对这笔专项资金的监督,以保证其用到实处,收到实效。
对于我国来说,依法治国尚未完全实现,加强法制建设,普及法律教育任重道远,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但我们相信,作为时代趋势,依法治国的理念必将深入人心,依法治国的目标必将顺利实现。
第三篇:我们在路上 征文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广告学
班级:二班
姓名:胡雨婷
学号:20090767
联系方式:***
我们在路上
刚开始听到要写‚我的大学心路历程‛征文时,真是满腹牢骚。没事写什么征文,耽误我睡觉、学习加打球,唉,我可怜的周末!于是在心里把团支书怨了千遍。不过,既然必须去做,那就选择快乐地做吧。这样一想心里倒是得到了些许安慰,心情平静了就好好地研究一下征文吧。仔细看看,题目不错,可以借此机会好好回想一下这段时间的点滴。。
我的大学就从我在网上查到自己被录取时说起吧。哎,您还别笑我分界没搞清,我写这段是因为这里发生了让我难忘的小插曲。。
不记得那天是几号了,只记得那个下午在电脑上查到我被黑龙江大学广告系录取,我就哭了(注:非激动、兴奋引起,恰巧相反)我当时想的是我最讨厌电视上的广告了,现在还要去学它。天,好不容易考了个重点却考了个自己极其讨厌的专业。唉!什么世道啊!郁闷了两个小时以后,我下定决心给黑大招生办打电话。不知道那个接听电话的老师还记不记得曾有过一个陌生的电话,一个女生想要调专业,甚至想把重点换成二表的专业,结果是,不行。当时眼泪就忍不住了。三年的辛苦即将换来四年的折磨。。
9月1日,怀着欣喜、兴奋、对大学的向往及对广告的郁闷的复杂情绪踏上了从泰康到哈尔滨的列车。在火车上还碰到了许多和我一样来报到的黑大校友,惊呼这节车厢是不是被我们黑大人包了。下了车看到校车来接,头一次感觉自己是个大学生了,随行的黑大研究生小姨告诉我这辆是黑大最好的校车呢,很少用的,看来学校很重视你们09级新生呢。心中窃喜。。
进入学校总算把自己安置妥当了,我以后就要在黑大长年定居了。这时电话响了,朋友要我去门口接她,我凭着印象走了一大圈还是在校园里走丢了。看来大学还真是大呀,赶紧向阿姨问路,结果阿姨反问:‚你要去哪个门儿‛天,哪个门儿?黑大呀黑大,你到底有几个门呀?我去哪个呀?还好阿姨见多识广,一看我就是新来的,说:‚你是不是去正门啊?‛赶忙点头称是。结果我几番波折的找到了正门却没接到我朋友,原来我是从侧门来的。无语。。
新生到校第一件事儿也就是军训了。于是导员开了年级大会。第一次见到导员,觉得导员长的一般,又那么年轻。怎么和印象中满脸皱纹呢、胡子、头发、眉毛全白的老教授一点儿都不一样?? ? 接下来察看了一下地形,看了一下我们院的男生,最终寝室卧谈会得出了一直的结论:由导员长得一般变成导员(即宝哥)在我们院最帅。接下来紧锣密鼓的开始忙乎军训了。每个人都拿着迷彩服满脸欣喜的试着,活像一堆因刚学会飞而兴奋不已的麻雀,叽叽喳喳的。可第一天下来所有的‘麻雀’就都蔫了,想想这一天不是走路就是站军姿,大日头晒着,平时在教室里懒散惯了的我们哪受得了军队这般正式的训练啊。终于下午也熬过去了,大家坐在床上分享心得,这时负责人通知晚上还训,6:00~8:00,地点: B区排球场,听此‚噩耗‛所有人都‚晕倒‛在床,来不及倒床的直接倒到了椅子上。不过还好,晚上是去拉歌,嘻嘻。。军训也蛮有意思的嘛!
军训这几天有时阴冷的让人受不了,有时大太阳晒得你快变成干,有时又连风带雨的,好像一年的四季在这几天重新给你上演了一遍,不过无论刮风下雨,军训照开不误,这是军人钢铁般的毅力,经过这样的训练,我们的军姿开始站得笔直,正步踢得很齐,拉歌唱得很响,当然饭量也变得很大。就在我们慢慢地学会体味军训带来的喜悦与收获时,它却悄无声息的停止了,因为甲流,我们不得不放假,告别了我们搞笑的教官,告别了我们‚顺拐‛的排长,告别了我们‚吃亏不行占便宜没够,和别人打平手就算我们输‛的霸道口号,也告别了我们‚魔鬼‛而又激动的军训生活。
甲流期间放假,无事可做。整日宅在寝室不出门,大把的时间都是坐在床上或者桌子上对着窗户发呆,这时最容易被回忆淹没,想起了他们——高中的同学,高考过后我们都各奔东西了,无论我们的短信多么频繁,那么远的距离还是会产生无比的思念。手机的短信总是有快乐的字眼,可是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些快乐背后所隐藏的是对高中时的回忆与怀念,只是我们都学会了掩饰,把自己的感伤与眼泪悄悄藏起然后对着昔日的好友露出笑脸,因为不想让他们担心。有时不知不觉眼泪会流得满脸。翻着昔日打闹时的照片,更是增添了几许思念。这
时曾听过的一句话总会萦绕在脑海中,配合此时的心情真是恰到好处:当你们转身离去,从此逃离出我的边境,我们就像迷路的鱼,意外的撞在一起,也理所当然的分离。谁说回忆是美丽的,那是失去的安慰;谁说只有爱情最刻骨,友情更让人心痛。当我心闷得想哭,我想起了你们。是你们让我感到无需恐惧,也是你们让我不知道什么是勇气。你们离我太远了,无论我们的短信多么频繁,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频繁,那么远的距离永远也取代不了。当雪被雨替代,我拾起了写满友谊的花瓣。我接受着新的友人的问好,却不经意感到孤独,也想到了你们。也许我的过去,只有你们会品。朋友们,你们在那边还好吗?
看着大家愁眉不展的样子,有人领头买了网球,于是全寝室到处都是网球拍、羽毛球拍和各种球,甚至还有毽子。因为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及消毒工作做得到位,我们都少了起初的恐慌,轻松而又放心地出去打球。看着大家疯跑的样子和张嘴可以露出‚12颗牙‛的笑容,一切又都阳光灿烂了起来。。
每天两次测体温,每天N次消毒(此处有夸张成分),甲流总算平安渡过了。终于开始上课了,这上课和高中又不一样。一到上课恨不得提前一个小时出去,去那么早干吗?找教室啊,大学上课教室可不固定,这节课在这个楼,下节课不定又在哪个楼呢,而且学校有教室上百间,你找去吧。还好我们室长在提前报到那几天摸清了地形,嘻嘻。。我们可以高枕无忧的睡懒觉了。第一节课总算和自己想的一样,是一个年龄稍大的老师(崔老)给我们上了广告概论,后来才知道他是我们广告系年纪最大的,我们广告系的老师年轻的向我们的哥和姐,于是老师们的称呼变成了‚燎原姐‛‚老朱‛‚净姐‛等等。说到崔老,还真应特别感谢一下。因为是他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广告。原来广告天地是那么大,广告也可以做得那么有趣,那么吸引人。于是我将广告进行了分类:我们学的是广告,电视上看的是与广告相反的词(具体叫什么我还没想出来,暂且称为垃圾广告。又觉得在广告前加上垃圾二字,有损我们广告形象,还是再考虑考虑,要不您帮我想想)。崔老在上课时将理论知识并配以广告例子便于我们的理解。并举出大量的学界与业界的实例进行分析。课间会把精心挑选的广告片放给我们看,说是让我们放松一下,其实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我们对广告的兴趣与热情。后来发现上这课的人越来越多,听说别的专业的人也来上了。因此,我把广告从死刑判为终生监禁(注:将我终生监禁在广告事业中)。
接下来的广告节与广告比赛展示了我们广告人的风采。在金犊奖与学院奖的比赛中,07级、08级的学哥学姐们大显身手,我们09级也小试牛刀了一把,历来金犊奖都是大
一、大二参加,以大二为主,大三参加的较少几乎没有,07级的学长在大三那么忙的时期也能参加,可见他们对广告的热情绝非一般,也说明我们广告的魅力与吸引力也非等闲。
大学倡导的是全面发展,于是社团遍地都是,思来想去加了三个,笔试倒是都通过了,可是一到面试我就被刷下来了,最终成了寝室唯一一个闲人(未进入任何社团),难道我的长相不过关通不过面试???(开玩笑了,面试绝不是看长相而是看口才啦,这里解释清楚,过后可别说我误导哦。看来以后我要努力练习口才了)。我室友戏称我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不这次院学生会招生我又去了,结局大家一定都想到了,失败告终。不过进不去也无所谓了,因为我经过这些面试总算减轻了我的紧张心理,下次我还得去面试,锻炼呀!皇天不负苦心人,我那不气馁、越败越战的精神在竞选班干时得到了补偿。
其实对大学要说的还有很多,但作为大一学生,还有很多我没有体验到,所以将我的大学初体验写下来,与大家一同分享。虽然文章就此结稿,但我们却还在大学的征程中。。
第四篇:师德征文:在路上
师德征文:在路上
相信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可以写成一本书。有的爱情经历丰富,有的仕途跌宕起伏,有的商场沉浮,而我,一名工作了近20年的中学语文教师,我的教育工作历程精彩程度也丝毫不亚于旁人。
深圳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年代秀”,里面邀请了60年代、70、80、90、00年代的代表。看这个节目,属于倒数第二的70年代的我有一种伤感。“岁月是把杀猪刀!”但没有谁愿意服老,在每个人心中,总觉得自己有一颗不老的心。尤其是我们做老师的,成天和学生打交道。前几天校运会,教师迎面接力,年近不惑之年的我居然还能是主力,跑最后一棒。不是因为我们学校没有90后年轻老师,而是因为他们这一代人综合素质不如我们60、70年代。比如文体。当然,他们也有他们的优势。
在我们学校,与我经历相仿的人不少。比如出身“悲惨”。我来自钨矿山,由于矿山资源无节制的滥采,导致经济解体,人员遣散,自谋出路。像我这种情形的在我校就有3人。其次,起点低。我的第一学历是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专科。像我这种参加工作后再进行学历提高的,一直提高到教育硕士。在我们学校,专科为第一学历的有十人以上。在兄弟学校,同是赣南师范学院的校友,亦有几人。这就叫“英雄不问出处”。当然,这里要感谢佛山市禅城区的“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的教育经历,也是我的教育思想形成的土壤。比如育人理念,教学思想。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涉世之初,摸索阶段。第二个阶段叫这山望着那山,提升阶段。第三个阶段叫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思阶段。所以,我始终在路上,离成功还有一段距离。
涉世之初--青涩的路
在江西省大余县池江中学--农村镇级中学的七年,是我的涉世之初,那是的我风华正茂,也玩兴十足,不谙世事。那时的我,工作热情满满的,放学后留下学生在操场上进行立定训练,夕阳照射下,学生们憋着不出声,否则就要挨我的揍,由于在乡下,我受到从“严”治班的影响,常常会耍弄拳脚。这至今都是我抹不去的污点。毕业之后,长大成人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当时还打过我。虽然是玩笑话,但我能感到学生心中的烙印,叫我尴尬不已。所以,年轻的教师们入门一定要跟对人,学习正确先进的育人方式。
伴随着错误,也有我成功的地方,比如,在课堂上教学生唱歌,唱《男儿当自强》、《明天会更好》等,半桶子水的我在学生面前仿佛成了大师。那时的校园,不但书声琅琅,而且歌声荡漾。有一年,为了迎接文艺汇演,我向我侄子学了一套拳术,在操场上教给我的学生们。一招一式,一丝一苟,只要我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经过几个星期的风吹日晒,学生本来不白的脸颊晒得更黑了,不,那是孩子们的笑脸。不出所料,在文艺汇演,我们勇夺第一。“初二(1)好小子,优秀节目”,红纸黑字,在阳光熠熠生辉。今年年初一,93届的学生聚会,邀请了我们几个老师。回到校园,我正在屋里坐着聊天,突然,学校广播响起了二十年前的歌曲《男儿当自强》,听着那熟悉的旋律,感受那雄壮的气势,我连忙冲出屋子,来到外面,见到许多学生围在一起,放广播的学生告诉我,他特意找到这块磁带播放出来。他知道,一定会引起师生的共鸣。
更忘不了的,还有我和几个同事去家访的经历。那时,我们的交通工具是单车。学生家住得很散,最远的骑车要2个小时。有一次,我去一个家境贫寒的学生家里。到了学生家里,学生的母亲连忙生火做饭。因为已经到了晚饭时间,我坐在厨房里和学生家长聊天。他们烧火用稻草,屋子里弥漫着烟。家长端出了自己酿的米酒。后来回来听同事讲,米酒是农村过年才能吃上的,而且是贵客才有这个口福呢。由于我去得突然,那时也没电话。学生家里没什么菜,学生家长就去邻居家借了几个鸡蛋。当我吃着这简单而又丰盛的晚餐,我学会了节俭。家长把最好的东西想尽一切办法来招待老师,作老师的只有把学生教好,真是无以为报啊。
家访的次数多了,对学生的情况更了解了,有时,正准备打出去的巴掌在空中停住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有时家访时在路上,突然下起大雨来,我骑着高大的重重的单车,骑在窄的田埂上,一不小心,掉进田里去,身上满是泥。爬起来,我继续骑。到了学生家里,用井水洗一洗。有时,从学生家里出来,我和同事发现满天已是星星,稻田里的蝈蝈在弹奏着小夜曲,我们打着电筒,一边骑车小心前行。遇上不好走的路,就下来推着走。披星戴月的家访和后来在县城的任务式家访截然不同,再到现在都市里的不家访。
真叫人难忘的家访。
这山望着那山--荆棘之路
忍受不了没电的日子的我,在“七年之痒”之后,选择了离开池中,开始了余中的提升之旅。余中,是大余中学的简称,曾是“省立第十三学校”,是全县的最高学校,也是我的母校。能回母校任教,亲切无比。曾经的恩师,熟悉的校园。经过了几年的考核,2001年8月31日,当我坐在余中教职工会堂时,我不敢相信我成了余中人,成了城里教师。仿佛在做梦一般。当时,乡镇教师进城,真是比登天还难。因此,自豪感始终伴随着我在余中的四年。进城,既是自己对事业的追求,也是作为一名父亲对即将出生的孩子的承诺--作一个城里人,拥有更光明、文明的环境。
位置决定视野。在余中,余中的校长非常有远见地把工作重心放在中青年教师的培训上。在学校组织电脑教师培训我们的电脑技术。2001年,那时电脑在县城还不普及。买一台组装电脑要4000多。我们成了最早掌握电脑技术的一批年轻教师。从最简单的打字学起,到复杂的Authorware 制作。
2002年春,学校组织我们一批年轻教师到玉山一中、铅山一中学习研究性学习这一校本活动的开展情况。这让我们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感谢学校领导的远见卓识,如今,那一批人现在已经成为了省市骨干、学科带头人,有的甚至成了特级教师。
在余中,我教上了全县最好的初中生。在余中,我搭上了初中升高中的“末班车”,成为一名高中教师。初中教师更注重教学艺术,因为学生尚幼。高中教师更需修练内功,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独立的思想。为了适应新的角色,通过杂志书籍这一通往外界的窗口,意识到要具备更高深渊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到大学进修去!已经而立之年的我开始了跋涉之路。2000年,我从《江西教育》上如获至宝地发现江西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在职教育硕士。对于我们这种专科毕业,函授本科的考生,教育硕士是我们唯一进取的渠道。感谢国家教育部没有抛弃我们,感谢他们为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再学习的机会。当时,知道的人并不多。我是我县第一个去报考教育硕士的在职教师。以至于当我去找教育局局长办理手续时,他还问我,研究生到底有几类?
要吹头啖汤,就要不怕烫。入学考试全国统一,专业问题不大,关键是要考英语。大学毕业已经十年的我英语早扔到瓜哇国去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打无准备之战,我暂时放下家庭,当时,我正教初三毕业班,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迎接考试。我从初中英语课本开始复习,在教室里,学生背书,我背单词。早上,学生上早操,我看完早操后回到办公室背单词。为此,我足足准备了一年。同事们不知道我在干什么,只是觉得好奇。家里人也不是很清楚。因为我喜欢先做后说,有时是只做不说。何况没有成功的事说了也没用。到放暑假,临近考试前,在江西省省会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有一个考前培训,为了多一成把握,我带家人一家三口来到南昌。由于经济拮据,我暂住在一大学同学处,他是租的屋子,在顶楼。南昌是中国四大火炉之一,白天近40度高温,那一年特别的热,到了晚上,由于是顶楼,电风扇也不管用,只能爬上楼顶的天台上,抱床席子和被子。晚上风呼呼地刮,虽然不热,但是早上起来一身疲倦,同样难受。2004年暑假的南昌,大街小巷正在放着刀郎的《冲动的惩罚》,我想,这是否是对我报考教育硕士这一冲动的“惩罚”呢?
白天,我还好过,教室里有空调。可回到出租屋,妻还得买菜做饭。有一次,妻子带着女儿回来,满头大汗,我看热得不行,就提来一桶冷水,把女儿放进去。这下坏了。到了晚上,女儿发起高烧。我和妻只好半晚出双倍的价钱打个的到南昌市儿童医院给女儿打点滴。钱花了,女儿也受罪。我也长教训了。在小出租屋里,没呆了几天,包租婆就来收水费了。我争辩,出租费我同学已经出了。为啥我们还要出水费。包租婆说我同学不在这里,现在你们用水就要出水费,否则断水。她欺负我们是外来的,这时女儿站在门口,叫了句“爸爸”。包租婆见了,便以为我和妻是大学生生了小孩在外租房的。更加不屑。作为有修养的知识分子经过一番唇枪舌剑,最终,我还是从口供掏出8个1元硬币付给她,其实钱不多,只是觉得可不给。这些在南昌暑期读补习班的小插曲,只有我和妻(女儿还小,不一定记得)才知其中的酸楚。几年后,重返南昌,那一片出租屋也拆了。我的南昌同学也买房了。而我们一般也住宾馆了。
别了,“烤人”的出租屋!
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思之路
经历了夏之炙烤,我收获了秋之芳华。我顺利地进入了江西师范大学就读教育硕士。“二进宫”的感觉叫人倍加珍惜。96-99年,我也是在这里完成了函授本科的学业。在2005年这一年的脱产的日子里,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我从讲师的授课、专家的讲座中认识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在省会,能买到最新出版的书籍,聆听到源于一线又高于一线的教学思想。坐在偌大的大学教室里,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这十年来走过的教学之路。课堂上与教师讨论、同学的争辩中发现自己的微不足道、夜郎自大。我从书本上杂志上、公开课录像课上结识了辽宁的魏书生、北京的宁鸿彬、上海的程红兵、钱梦龙,湖北的余映潮,四川的李镇西,还包括江西南昌自己的特级教师。从导师口中第一次听到了“预设生成”“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图式”、“建构主义”等在一线课堂听不到学不到的新名词。
这一年,做笔记成了我主要的任务。那情形与大知识分子钱钟书杨绛夫妇俩在国外留学时抄笔记相似。当然,别人是伟人。但努力的过程与凡人类似。每次回家,我把从南昌书店里买的新书、旧书摊上低价淘来的“宝贝”用大牛仔包装满一同扛回家。家里的书橱渐渐被我塞满了。一年很快就结束了。何去何从?我心中已经有了主意,就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我想到外面的学校去看看。由于临近广东,珠三角成了我的首选。听说我要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二姐三姐每人拿出1000元支助我。亲情给了我无形的力量走天涯。
失败的应聘经历有很多次,但唯独不能忘的是那成功的一次。那一天是2006年三月份的一个下雨天。前一天,我接到佛山四中的上课通知。课文是粤教版高二选修的一首诗,之前我在江西省教的是人教版。而且,我只教了一年高一就去进修了。高二高三的课文也没上过。备课时间只有一天。我寄住在大姐家中,手中没有资料,只能去书店买。家里没有电脑,只能去网吧里查。没有教师可以请教。只能发挥自己的这十年来的积淀了。经历了之前的几次应聘,“久病成良医”,我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大胆设计,琢磨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第二天我信心十足来到四中,天空下着小雨。负责接待的办公室陆主任非常热情,还安排我在学校里吃了午饭。中午休息过程中,我还碰上了另一个应聘的女教师。她是下午第一节,我是第二节。之前已经有4个老师上过课了。也就是说,我是最后一个上。上的是同一首古诗《长沙过贾谊宅》,刘禹锡文。
为了吸引学生和听课教师,课前,我编了一首打油诗“久有凌云志,重返大佛山。好雨知时节,助我度五关”。以诗言志,又引入了课题。为了体现自己的优势,在上课前,我硬生生地把这首诗背下来,争取做到上课不看课本。上课时,我把这背诗默写在黑板上,课文题目用隶书书写,展现自己的书法功底。课堂上,我充分运用在读教育硕士时的先进理念,在预设的基础上发掘学生的生成部分。教学相长,惊喜不断,高潮迭出。不知不觉,短短的40分钟过去了。当钟声响起的时候,从课堂后面传来的掌声中,我似乎听出了一丝希望。一出教室,主管教学的校长紧紧握住我的手,说了一句:“吴老师,还真有才啊!”
这句话既是对我这堂课的肯定,我想,也是对我从教以来孜孜以求的肯定。有位前辈说过,上好一堂课,需要准备一辈子。
是啊,与四中结缘之后,为了上好今后在四中的每一堂好课,我还需继续前行。
一路上有你
在从事教师的生涯里,一路上,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家长的期望、家人的支持,因为从事教育,我始终有一颗年轻的心,驿动的心。因为为人师表,我始终意气风发,抬头挺胸。因为德高为范,我始终生活简朴,规律有序。因为学高为师,我始终行走在教学的第一线,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做时代的弄潮儿。与我并肩的是越来越年轻的学生们,而我的黑发会悄悄变白,我的步履会渐渐蹒跚。
教师的职业,注定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悲剧收场,但教师的灵魂,注定永远在天空中激荡……
第五篇:助学征文:梦,在路上-助学征文
梦,在路上
题记:一路上,或风或雨,或欣喜,或悲戚,都有那简单纯真的梦想,伴我前行······
自行车·育梦
旋转的车轮见证育梦童年。
风拂杨柳,日普乡间,那些阳光明媚的日子,那些自行车上的嬉戏欢闹,还有,那些偶尔精灵一样,灵动在头脑中的幻想,那些一个乡村孩子最纯真的梦。
小时候,喜欢踏在自行车上,享受田野微风轻拂的惬意,看蔚蓝天空中飘忽的白云,思想也跟着野了,想象着,穿上大学校服,走在林荫小道上的自己,“好想快快长大,走进大城市,走进我的大学······”
火车·近梦
轰鸣的汽笛奏响近梦舞曲。
多少个烛下奋笔疾书的日子,多少次跌倒爬起的经历,终于,在那天,我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开始去骄傲地见证自己一直魂牵梦绕的地方,那个神奇的世界。
然而,这时的自己早已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心中的自卑在踏进校园的那一刻起慢慢生长——同学们亮丽的衣着、俊美的外表、自然大方的言语无不让我羡慕不已,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女学生,梦想给我的快乐磁场没能战胜自卑带来的伤感。
近梦又怎样?想象中的自豪与荣耀在这个冰冷的世界是如此可怜。
公交车·逐梦
缓慢的巴士追寻逐梦轨迹。
在北京的日子里,有时候会搭公交车出去转转,看看这个城市的风景,听听那些陈去的故事,当然,更多的还是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找找自然的感觉,听听心中的独白——
“你现在自豪么?快乐么?” “不,一点也不”。
“那你付出这么多来到北京,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不知道,也许,只是为了自己自行车上的梦想吧。” “那你还会一直坚持下去么?” “会的,一定!”
······
是的,一定!自结缘助学中心起,我知道,不管遇到什么苦难,有什么挫折,我都一定可以克服,曾经那个羞涩无知的小女孩儿,终究会破茧成蝶。
11路·筑梦
轻快的脚步走出筑梦青春。
助学中心是我成长路上的驿站。她教给我自强自信、与人为善,在这片自由的天空下,那么多和善的老师关心我的进步,那么多优秀的学姐学长指路除障,那么多可爱的同学陪我成长,助学中心,一个让我蜕变的地方。
在这里,我学会了勇敢面对成长路上的孤单,改变了火车上的傲娇,学会了搭乘“11路”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现在的自己不再喜欢什么交通工具,而是就这样静静的一个人走走,去真正体会身边的故事,走那些自己想走的路,随心,随性,正如现在的自己,静静的敲下这些心底浮动的文字,告诉这个美丽的城市,这个多彩的世界,一个女孩,成长的故事,和故事中浸润的种种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