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校本课程设计
音乐校本课程设计.doc
简要内容
主题
奏奏跳跳唱唱 我心自由飞翔 音乐校本课程设计 浦东新区洋泾实验小学 一,设计背景 学生呼唤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音乐在孩子的人生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音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个小小的启发、点拨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你在家听音乐了吗,除了听音乐还喜欢什么音乐活动?“跳舞、指挥、敲节奏、唱卡拉OK,我经常看CCTV音乐台节目……”,成功的课堂教学会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会让学生从小养成聆听的习惯,强化生活中处处有音乐的意识,久而久之,音乐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他们会随着老师的指点去主动关心音乐各种信息,从而为终身喜欢音乐打下扎实的基础。
校本课程开发 音乐教育 音乐感 学生 积极作用 全面提高 素质教育 发展纲要 校本化 应试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实践操作 新课程
音乐校本课程部分设计思路
《玻璃中的音乐》
吴子力
这是生活之音的一个拓展,题材是玻璃,利用玻璃(主要是试管和玻璃杯),至少可以用三种方式发出声音:吹奏、敲击和摩擦,各自又有不同的发音规律。而这些规律是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总结归纳的。课堂上以老师介绍展示和学生亲身做实验相结合,三个实验中,老师展示玻璃试管排箫实验,玻璃杯的实验请两位学生代表动手做,然后在老师展示讲解完摩擦高脚玻璃杯实验之后,全体学生一起动手操作,并排练出简单的曲子,每个实验完毕学生分别总结其发音规律。最后再来对真正玻璃乐器的欣赏。
在通过了几次公开课的实践之后,该构思成为了音乐校本课程的一节,放在生活之音后面,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广东地方舞蹈(3节)》
付康、吴子力
《龙舟饭》、《快乐的佛山陶公公》都是很能体现佛山独特岭南风情的地方舞蹈,该两个舞蹈都是在06年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上面的得奖节目。
《快乐的佛山陶公公》体现了佛山的岭南陶瓷文化,这也是一个很有地方特色的话题。舞蹈由一群小学生表演,通过可爱的面部表情,夸张的造型,活泼的动作,营造出风趣幽默、富有童真的舞蹈场景,充分模仿出木偶的动作和佛山石湾陶瓷公仔的神韵,其中更加入舞台设计、画框、摄影等现代元素,使舞蹈更加引人注目。其伴奏音乐由带有广东音乐风格的乐曲改编而成。
《龙舟饭》是一种民间传统活动,指在端午节龙舟比赛过后庆祝龙舟比赛胜利时候吃的饭菜,音乐和舞蹈里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在课堂里可以顺带介绍佛山的龙舟文化、佛山秋色巡游和亚洲艺术节,更能以一个面向世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角度去让学生得到艺术的陶冶。
阅读全文: 57 《让文字在音乐中流淌》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2008-11-25 23:14:00)转载▼ 标签: 分类: 教学空间
校本课程 教育
教学目标:
一、初步感受不同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二、尝试配合音乐的节奏来朗诵文学作品。
三、在欣赏音乐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体会情感,得到美的享受。教学思路:
本节课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导入,欣赏《天亮了》感受父母之爱,从音乐的强大感染力的话题上,引入我们这节课的主题——配乐朗诵。然后从上学期学习过的课文《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入手,介绍配乐朗读的方法指导朗读,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朗读的时候不仅要注意熟练和有感情,而且“配乐”朗读的关键就是配合音乐的情感和节奏。最后,我们把视野拓宽,从个人能感受到的父母之爱的“小爱”,推广到08年雪灾的万众一心抗灾的“大爱”,多种形式深情朗诵《家园》,让学生在音乐与文字的韵律中感动自己,得到美的熏陶。教学环节:
一、导入:
1、咱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吧。(播放韩红的MTV《天亮了》上半部分。)
2、这首歌的名字叫《天亮了》,歌词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故事)
3、揭题:动人的故事在音乐中流淌,更加催人泪下。这就是文学与艺术相结合的魅力。除了歌曲,配乐朗诵也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常用的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尝试着配乐朗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配乐朗读指导《秋天的怀念》
1、过渡语: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里,也有一篇表达母爱的佳作——《秋天的怀念》,(大屏幕播出全文)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的内容,自由的轻声朗读。
2、读得很专心、很深情呀!读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呢?
3、同学们很用心的阅读,也掌握了不少阅读的技巧,老师这儿有一段音乐,请大家听一听,待会儿配上这段音乐来朗读,看看你们能带来什么惊喜。
4、谁愿意谈谈你听这段音乐的感受?
5、面对面指导,范读。
6、小结,过渡:情感、熟练和节奏,是我们配乐朗读的关键。朗读这优美的音乐承载着的动人故事,让我们更加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还有一种爱,她超越了亲情,超越了地区,甚至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就是祖国大家庭爱。还记得刚刚过去的2008年的那场罕见的雪灾吗?多少家庭的欢笑声被沉重的积雪覆盖,多少年迈的老母亲期盼着孩子回家的笑脸,多少年幼的孩子在冰雪中颤抖„„饥饿和寒冷使整个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正是党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舍小家顾大家,才有了除夕那天晚上的万家灯火,万家团聚。一群表演艺术家们也用了诗朗诵的方式歌颂了这大爱的无言,咱们来一起欣赏《家园》。
三、自由组合,配乐朗诵《家园》。
1、观看配乐诗朗诵《家园》(播放前半部分)。
2、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艺术家们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把这大爱无言用配乐朗诵的形式表现地淋漓尽致。现在轮到在座的各位小艺术家显身手了。咱们这儿有《家园》的片段,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吧。
3、如果给这段文字配上音乐,该怎样读呢?回忆一下刚才的方法。(出示方法指导)当然,配乐朗读的方法还有很多,这几点是最基本的。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自由发挥,伴着音乐练习朗读。(师巡视指导方法)
4、分组朗读展示。
指名一组朗读,其他小组认真听,提一提建议。
5、再指名几组朗读。
6、艺术家们又是怎样演绎这段内容的呢?让我们与艺术家们同唱!(全体起立,伴着大屏幕一起朗读)
四、课后拓展
课后,请大家自己选文章,配乐朗读,把它录下来,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一、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来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素质,从而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音乐教育在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里,在一个民族文明素养的培植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大力开发音乐校本课程,挖掘它的教育资源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音乐校本课程也是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延伸和完善。开发校本课程一方面能够大力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所学音乐知识的范围,培养、提高学生音乐能力,并且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的机会,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修养,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另一方面,开发校本课程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现有的小学音乐教师,有的受过正规严格的音乐训练,精通音乐理论和教育理论,极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的是从小在地方戏曲和音乐的熏陶中成长的具备一定特长的教师,如果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就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流失,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为他们的才智提供用武之地,激发他们的成功感和价值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动力,促使他们进一步钻研课程理论。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往往采取合作和竞争的方式,因此开发者之间的凝聚力得以加强,能力得以验证,还可以带动青年教师的素质提高。可以说,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特色与创新原则。开发音乐校本课程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所以,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力求基于创新的理念,包含创新的因素,应该具有本地区自己的创意,突出自己的特色。“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充分考虑地方音乐特色和地方音乐背景知识以及著名音乐人物的介绍,使学生在接受音乐熏陶的同时,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本土”音乐文化,拓展知识,增强自信。同时,也应该把最新的音乐动态和趋势融进新的课程之中,让校本课程具有时代感,这也是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的生命力所在。
2.课程目标的定位原
则。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目标必须基于对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刻理解,对可能开发空间的明确把握,对音乐教育资源的足够估计。校本课程的目标应突出对实现国家课程目标的完善和补充,而不是课程目标的强化。所以,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目标的确定应注重: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学习意识的培养;②刺激受教育者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③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营造轻松、活泼的优良教育与学习环境,有利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④传播地方音乐的精华和特色。
3.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音乐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是课程开发的另一主要问题。它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课程实施的操作性依据。校本课程内容必然是要与学校、学生和教师的现实紧密相联,它必须是在教师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而且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在选择和设计教学素材时,要防止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不自觉地依据“知识的顺序”,使校本课程过多地依赖于教师个人的思维框架和传统经验。同时也要避免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教师的“个人作品”,成为教师本位课程开发,导致校本课程偏离目标。
4.课程评价的原则。建立规范的内部评价机制,是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保证。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决策进行开发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的教学安排由学校根据情况自主进行。因此,校本课程需要更多地依靠学校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校本课程的良性运作。评价的目的在于诊断课程、修正课程及确认课程的开设价值,并根据形势的发展预测社会的需求,推动校本课程开发深入持久地进行。
三、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设想
开发音乐校本课程,学校应根据当地的社会环境、地方特色、本校资源条件及师资情况等教育实际,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在校内实施各种活动。它的特点体现在其多样性、灵活性和地方性。开发音乐校本课程的思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1、从地方特色出发
童年的歌谣,在他一生中也难以忘记,甚至时时萦回在他耳边。每天耳濡目染的地方特色音乐,可以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入点,能极大的引起其联想、想象、激动、共鸣。故此,开发小学音乐校本课程,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地方音乐和戏曲的特色,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适当吸取地方民歌精华,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教材编写,从本地的民歌、曲艺音乐中,选取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代表性选段作为校本教材。中国音乐与戏曲,比较流行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其中湖南花鼓戏是比较有特色的剧种之一,它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它包括有长沙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有300余支,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4类: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其音乐曲调、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是构建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的绝好素材。
(1)把民族特色浓郁的戏剧文化引进课堂。戏剧文化是上千年的艺术实践所形成的意象和形象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有非常强的表现力,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让戏剧进课堂首先可编写适用的活课本。课本的编写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自身的发展规律,教师可搜集京剧、花鼓戏、黄梅戏、越剧,豫剧等戏剧的基本曲调和名剧精品片断进行编写,寓知识性、趣味性、表演性、欣赏性和科学性于一炉。既让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挥作用,又使音乐教学增加活力。我区在音乐校本教材编写时,引进了湖南花鼓戏教学,教材内容选取于名剧名段。如《打铜锣》,《刘海砍樵》,《补锅》等。戏剧引进校本教材,不但不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反而能够补充音乐内容,调节课堂品味,使学生兴趣浓厚。课程实施时教师要有新理念,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充分利用音像制品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把地方民歌引入课堂。我国民歌资源非常丰富,作为民间音乐组成部分的民间歌谣也十分丰富多采,古朴而又优美的歌谣遍布城乡。楚地歌谣在汉代就十分盛行。《汉书》云:“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民间歌谣按历史时期划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传统歌谣,二是近代革命历史歌谣。传统歌谣,源远流长,数量众多,是民间歌谣的主体。革命历史歌谣,主要反映的是自1840年以来所发生的重大革命事件。如《三更五点打团防》、《农工商学兵》等,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还有《养女要嫁是红军》、《打倒土豪劣绅》、《一根竹竿容易弯》等民歌,曾鼓舞了千千万万革命人民的斗志。解放初期,还产生了大量以歌唱党和领袖、歌唱翻身幸福生活为内容的歌谣,如《天上太阳红彤彤》、《看牛伢子不再受欺凌》等,至今仍在群众中流传。教师可选取比较短小、精悍、易唱易记的民歌编辑进教材。如流行于湖南长沙街头的叫卖调:《卖菜》,《卖茶叶鸡蛋》,其音乐很接近自然形态,旋律音调与湘中一带的特性羽调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学起来非常有兴趣。
学校适量安排这种地方特色课,把戏剧和民歌引进课堂,通过“结合方言,结合媒体,结合教材,结合表演,结合欣赏,结合提高”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们在优美的民间音乐中,增进对民族地方音乐文化的了解,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还提高了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也为继承和发扬民族地方音乐文化奠定了感情基础。
2、从学校特色出发
我国部分学者和实际教育工作者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教育理论“不谋而合”。学校要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而课程的编制反过来也应根据学校自己的性质、需要、特点和条件进行。例如我校是一个具有环保特色的学校,为此专门请人谱写了《环保歌》,在学校传唱,既加大了宣传环保的力度,又增加了环保意识,还宣扬了音乐文化。另外,各学校还可以根据本校的办学宗旨、精神面貌和校园环境,编写校歌,让学生唱出学校之特色,光大学校之精神,树立学校之形象。又如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很重要的,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编写成校本教材,不失为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音乐教材。《国歌》是众所周知的,可学生究竟能了解多少关于它的创作背景?教师可搜集有关《国歌》的背景资料,尤其是关于日本暴行的记录片,影片《国歌》的片段等,让学生深知中国的和平与幸福来之不易,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理解深刻歌曲的内涵和情绪,充满感情的演唱好《国歌》。
3、从教师特色出发
作为校本课程的直接参与者与开发主体的音乐教师,课程也应根据教师自身的特长进行编写,在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建过程中要体现教师的个性特征,凸显自己的个性。“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是一个新名词、新概念,也不仅仅是某种新的课程产品,重要的是,我们借用这个名词表明一种崭新的课程理念,倡导一种新的课程开发和课程改革模式,同时呼唤新型音乐教师的出现。教师有舞蹈特长的,可以考虑把舞蹈引入课堂:学习芭蕾舞、民族舞等舞蹈的基本动作以及成品舞蹈;定期进行舞蹈艺术鉴赏讲座,定期举行班级集体舞比赛;例如我校在课间操集会时间,选取轻松、活泼的歌曲《课间十分钟》,由舞蹈老师进行动作编排并教舞,全校学生一起学跳,既锻炼了身体,又学到了优美的舞蹈,还得到了美的熏陶。教师还可根据自己的声乐、器乐特长,开设声乐、器乐班,让有兴趣的孩子学习特长,定期举行音乐会,切磋个人技艺;搜集中外著名音乐家(包括地方著名音乐人物)的资料,进行专题欣赏。
4、与社区联系开发
音乐发展离不开社会。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不能与当地的社会环境相脱离的,它应通过多种渠道来进行开发,当地的社会环境中蕴涵着校本课程开发的丰富资源。音乐教师可以带学生深入农村、社区进行民间、乡土音乐的搜集和整理;组织学校各特长团体队深入到街头、社区进行文艺演出,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而且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搭起社会大舞台,让他们一展自己的风采,能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表演、心理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收到社区文化的发展,引起良好的社会效应。学生的音乐水平、表演能力也因此能得到长足发展。这样能与社区形成紧密型结合,使社区成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的窗口,从而为促进学生对社会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变,开辟了新的途径。
科学和艺术是人的素质的两大支柱,没有科学知识是蠢人,没有艺术素养是野蛮人。因此,从孔夫子到陶行知都十分强调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事实证明,凡是艺术素质比较高的学生,几乎都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大力开发音乐校本课程,挖掘它的教育资源是音乐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只要我们思想重视,措施实在,定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推动音乐教育,从而达到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人文与社会
课程目标:
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品质,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ⅱ、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形成合理的是否判断能力。
ⅲ、能用辩证和历史的观点分析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ⅳ、做好把握机遇、挑战危机的准备,掌握预测能力、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涉及学科:思想政治、历史、地理、语文等
拟开课程:人际关系,成功人士创业史话,法律常识,规范礼仪,北京民俗文化选讲等。探究我校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北京市翠微中学 边书雪 杨丽
内容摘要: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总体部署,自200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起,北京市普通高中全部进入课程改革实验。翠微中学是北京市课改样本校,所以,在理解校本课程指导思想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开发不同领域的校本课程,并进行了管理和对学生考核进行详尽的设计。在课程类型开发上我们动了很多脑筋,依据本校老师专业以及非专业特长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并有利于学生发展、老师发展、学校发展。
主题词: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课程类型 校本课程管理
一、设计背景
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总体部署,自200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起,北京市普通高中全部进入课程改革实验。为做好实验工作,现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并结合北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校本课程的涵义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究、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教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领导、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翠微中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与价值
1.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考验教师专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3.实现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的特色是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自然结果。
4.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为学生发展而奠基,为教师发展而铺路,为学校发展而改革。
5.培养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导向性与协调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谋求与国家课程协调一致,防止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简单重复。
2、时代性和先进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育内容应及时反映当前的时代文化趋向,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地域性和个性化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学校和具体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反映地方或学校文化,充分体现学校的艺术特色,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4、选择性和灵活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可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5、简约性和通俗性原则。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或教材编写中,应注意精选内容,合理编排。内容呈现形式应该活泼多样,通俗易学。
6、主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把培养师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创造精神放在首位,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必须重视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双主体平等互动的积极作用,使课程开发在坚持民主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突出浓烈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一)语言与文学艺术
课程目标:
ⅰ、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人文素养和爱国精神。
ⅱ、结合外语学习,了解西方文化和国际交流常识,提高分析和认识西方文明的能力。
ⅲ、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认识艺术对人生的作用,提高艺术素养。
涉及学科:语文、外语、音乐、美术等
拟开课程:古诗文、电影、名作、古典音乐、中西方美术、外文美文等欣赏,文学创作,儒家思想与传统美德,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传略,中外名人传记,外语表达、现代西方文明介绍,演讲,绘画,书法,器乐,声乐,合唱队与乐队,摄影与摄像,歌舞等。
(二)数学
课程目标: ⅰ、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结力。
ⅱ、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ⅲ、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涉及学科:数学
拟开课程:数学史话,数学家介绍,数学思维,趣味数学,生活与数学,竞赛数学。
(三)人文与社会
课程目标:
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品质,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ⅱ、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形成合理的是否判断能力。
ⅲ、能用辩证和历史的观点分析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ⅳ、做好把握机遇、挑战危机的准备,掌握预测能力、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涉及学科:思想政治、历史、地理、语文等
拟开课程:人际关系,成功人士创业史话,法律常识,规范礼仪,北京民俗文化选讲等。
(四)科学与技术
课程目标:
ⅰ、了解科学发展史,认识科学发展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ⅱ、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ⅲ、善于认识自己的特长,着力发展特长。
ⅳ、培养学生的学科特长,培养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涉及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
拟开课程:科学启示录、最新科技成果介绍、中西方科学史、科学技术与人类历史、无线电测向、电子制作、电脑网络、天文地理观测、软件制
[转贴]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设想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设想
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应根据当地的社会环境、地方特色、本校资源条件及师资情况等教育实际,采用在校内实施各种活动。它的特点体现在其多样性、灵活性和地方性。开发音乐校本课程的思路,我认 从地方特色出童年的歌谣,在他一生中也难以忘记,甚至时时萦回在他耳边。每天耳濡目染的地方特色引起其联想、想象、激动、共鸣。故此,开发小学音乐校本课程,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地方音乐和戏曲精华,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教材编写,从本地的民歌、曲艺音乐中,选取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代表性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剧种,其中湖南花鼓戏是比较有特色的剧种之一,它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它包括戏,零陵花鼓戏等。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有300余支,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是构建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的绝好素材。
把民族特色浓郁的戏剧文化引进课堂。戏剧文化是上千年的艺术实践所形成的意象和形象相结合的艺术的精髓。让戏剧进课堂首先可编写适用的活课本。课本的编写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自身的发豫剧等戏剧的基本曲调和名剧精品片断进行编写,寓知识性、趣味性、表演性、欣赏性和科学性于一学增加活力。我区在音乐校本教材编写时,引进了湖南花鼓戏教学,教材内容选取于名剧名段。如《材,不但不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反而能够补充音乐内容,调节课堂品味,使学生兴趣浓厚。课程实如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充分利用音像制品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定能达到事半功 把地方民歌引入课堂。我国民歌资源非常丰富,作为民间音乐组成部分的民间歌谣也十分丰富多就十分盛行。《汉书》云:“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划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传统歌谣,二是近代革命历史歌谣。传统歌谣,源远流长,数量众多,是民年以来所发生的重大革命事件。如《三更五点打团防》、《农工商学兵》等,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土豪劣绅》、《一根竹竿容易弯》等民歌,曾鼓舞了千千万万革命人民的斗志。解放初期,还产生了大量如《天上太阳红彤彤》、《看牛伢子不再受欺凌》等,至今仍在群众中流传。教师可选取比较短小、精街头的叫卖调:《卖菜》,《卖茶叶鸡蛋》,其音乐很接近自然形态,旋律音调与湘中一带的特性羽调有
资料简介:·教学理念:本课旨在通过引起兴趣——体验——探讨——创作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参与意识,体现新课标“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作音乐,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思想。通过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良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更得到学习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学习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学习地方音乐教材《心中有首家乡的歌》,使学生对江西的地方音乐、文化状况有所了解,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从小立志建设家乡的热情,激发他们了解民族血脉,了解家乡的歌,亲切质朴的乡音乡情。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情怀有着特殊作用与积极意义。
(2)积极利用地方音乐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化高中音乐模块教学课程结构,探索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科学整合的规律。
(3)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思考问题,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深入研究。主要有:、如何利用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效率、如何加强与社会教育力量的深度整合,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如何进一步适应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需求,开发实用性的“江西地方音乐资源”校本课程,并形成系列、形成自己的乡土教材。09年10月音乐组申报省级课题《高中模块教学与地方音乐资源整合》 作为课题的继续延伸。、如何形成更为灵活和有效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进一步凸显学校特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为起点,以更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校本课程研究中,促进学生个性和学校特色的形成。相信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我校的“地方音乐资源促进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开发,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建立一支具有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为总结提炼出校本课程的开发机制、使用机制和评价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5)发挥校本课程促成学校办学特色的载体作用,努力形成地方特色的研究经验与成果,树立本校办学特色,努力营造团结、和谐、乐观、奋进的内部环境和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
标题:中学音乐校本教材课题研究公开课教案--《亲情永远》 内容: 十中 马启成
一、教材分析
《亲情永远》共四首声乐曲。这四首歌曲都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爱与亲情。其中尤以《母亲》、《父亲和我》两首歌曲真切地表达了父母与儿女的爱与被爱,深情地歌颂了永远也无法割舍的亲情。《母亲》其实是一首成年人演唱的歌曲,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在调高、音域和演唱技巧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演唱上可适当降低要求,亦可在第二课时继续学唱。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亲情,学会用音乐去表达亲情。《父亲和我》是一首为数不多的歌颂父亲的歌曲,很难得,也很出色,无论是歌词,曲调都是那么平实、亲切。较前一首歌曲在音乐风格上有所不同。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已日趋成熟,他们较乐意去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去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简单的描述。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演唱中表达,在赏听中感受,通过音乐的感染,让学生用心感受亲情,懂得亲情,在享受亲情的同时学会感恩,学会报答。
2、知识目标:简单了解一些音乐元素,如调式、曲式、音乐风格等。
四、教学重点:
在音乐中感受亲情,表达亲情。学唱《母亲》歌曲。
五、教学难点:
《母亲》的学唱及情感把握。
六、教具准备:
校本教材、钢琴、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1、播放张涵韵《妈妈我爱你》,组织教学
2、导入:刚才我们欣赏的是超女张含韵演唱的歌曲《妈妈我爱你》,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真实细腻的语言,感人的画面表达了母女间爱与被爱的永远也无法割舍的情感,这种情感便叫亲情。下面就让我们在音乐中走进亲情,去感受父母给予我们的博大无私的爱。
古往今来有关歌颂母亲的好诗美文、好听的歌曲、动人的故事很多请同学们说一说或唱一唱。
可能我们的母亲都很平凡,她们没有孟母三迁的壮志,也没有岳母刺字的豪情。但她们有的只是无私的奉献,让我们肆意地索取和享用,她们有的是英文mother所赋予的新意。
;
3、学唱《母亲》 词曲作者简介
①播放《母亲》引领同学感受歌曲的情绪,分析曲式结构,写出调式音阶,能否听出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的?
②请学生简要分析作品(上述问题)歌曲旋律流畅,深沉大气,一气呵成。
③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④师生互动学习《母亲》(生朗读歌词:母亲伟大无私的爱描写得非常贴切。)
(师范唱、跟琴唱、难点乐句,师教唱)⑤跟MTV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演唱《母亲》。
4、“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同样也不能忘了咱的爸,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关于爸爸的歌《父亲和我》。在我们的印象中,父亲的形象总是那么的高大,威严、坚挺,好象总没有母亲那么容易亲近。古往今来,歌颂母亲的歌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而歌唱父亲的歌却很少,能够被传唱开的更是少得可怜,我个人认为《父亲和我》这首歌应该是较为出色的,无论是歌词、曲调都是那么平实、那么亲切,那种混合着崇敬的淡淡的忧伤使父亲的音乐形象完美而高大。①师朗读歌词
②赏听《父亲和我》,③作品分析与前曲比较:风格上有何不同,伴奏乐器是什么;
(前者:民族风格
后者:流行摇滚风格 电声乐队伴奏)
该曲曾荣获1991年第二届亚洲音乐节中国作品最高奖。
腾格尔的演唱,声音高亢,苍劲有力,深沉内在。感情细腻而富有诗意。
5、学生活动:
请学生说一个亲情故事或说一句想对父母说的话。
6、小结:
也许我们的父母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文学家的鸿篇巨著,没有英雄们的豪言壮语,但父母的爱比天大,同时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父母的爱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们想拥抱的温暖。亲情是血,友情如水,爱情好似麻辣烫,所以说血浓于水更热于麻辣烫。亲情是无私的,亲情也是无限的,亲情的一半是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另一半则是我们对父母的情。我们不仅要永远享受这种亲情,珍藏这种亲情,更要懂得亲情,学会感恩,知道报答。
7、播放歌曲《感恩的心》结束新课。
第二篇:校本课程设计
校本课程设计:
《诗意的栖居——中国新诗赏析与练笔》
一、校本课程《诗意的栖居——中国新诗赏析与练笔》实施的必要性: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看,从学生心理、情感的发展看,高中阶段是阅读现代诗歌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人生多姿多彩,充满了激情,如同诗歌一般。现当代诗歌是诗人以独特的眼光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与表达,是诗人自我感情的书写与表白,它的抒情性吻合了青少年学生波动、起伏的情感变化,热情澎湃、激情四溢的情绪特征。我们的学生喜欢诗歌,但由于地处偏远牧区等不利因素,对我国现当代诗歌知之甚少,想要多读、多了解,教材中却难觅影踪,我们发现,虽然新课程教材有现代诗歌单元,数量却太少,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现当代诗歌的鉴赏与写作》校本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写作的场所。诗的语言是凝练的,诗的形式是精巧的,诗的内涵是丰富的,因此,诗歌写作的训练是有益于学生的阅读鉴赏和写作水平提高的。
二、我校校本课程《诗意的栖居——中国新诗赏析与练笔》实施的有利条件: 学校可以提供上网条件,学生可以随时到电子阅览室(电子教室)上网。借助学校举行艺术周和第二课堂活动时机,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激发对现代诗歌艺术的热情,提高对现代诗歌艺术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提高写作水平,提高文化修养;培养朗诵、演讲人才;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和写作水平。
2、具体目标:
(1)学生能够背诵8首以上现代诗歌(不计长短、不分流派,按学生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背诵)。
(2)学生能够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概况,知道8个以上现当代著名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3)学生能够创作1-2首较有文采和内涵的诗歌作品。
(4)学生能够通过朗读、鉴赏和创作活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四、课程内容组织方式:课程拓展和教案教材的编写设想:
1、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实践性、趣味性、主体性原则从高中生实际出发,既要贴近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思想内容健康能激发人积极向上的情怀;艺术价值高,能给人以较高的艺术享受。
2、课程内容编排原则:以时间为序:以内容为序;以鉴赏和创作的不同要求为序。
3、课程呈现形式:大教室集体授课、小组活动等。
4、教学方法:讲授法、对话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5、教学模式:发现——探索式、情景教学模式。
6、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7、教学安排:全部课程共8讲。
五、课程内容的选择:
第一讲:现当代诗歌发展简况及中国最早的新诗;鉴赏胡适的《梦与诗》、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郭沫若的《瓶》、冰心的《繁星》。
第二讲:诗的意境美;鉴赏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卞之琳的《断章》和戴望舒的《烦忧》、闻一多的《静夜》(不选择教材中的诗歌)。
第三讲:诗歌的内容及诗的情感美,鉴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臧克家《老马》、光未然《五月的鲜花》。
第四讲:诗的韵律美和哲理美;鉴赏余光中的《乡愁》、食指的《相信未来》、北岛的《回答》、《一切》、《红帆船》。第五讲:诗歌朗诵会小组活动
1、确定现当代诗篇15篇。
2、诗朗诵的要求及技巧,欣赏名家朗诵的诗歌作品。
3、诗歌朗诵会。
第六讲:简介朦胧诗派及诗的意向美;鉴赏舒婷的诗《双桅船》、《致橡树》、顾城的《一代人》、《泡影》。
第七讲:诗歌创作的要求及技巧:诗歌创作、修改。
第八讲:学生活动——赛诗会。每人朗诵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并将优秀诗歌集结成油印册。
六、教案(略)
七、教材(略)
七、课程评价: 1.评价的原则:
既注重目标完成的结果,也注重课程实施中的过程(如诗歌朗诵会的准备过程)。
既注重结果的书面形式,也注重学生的内在收获和体验(如积极的生活态度、向上的精神风貌等)2.评价的要素:
A、可量化要素:要求背诵的8首诗歌。了解的8位现当代诗人、创作一首诗歌
B、非量化要素:语文内涵、修养等 3.评价等级及标准:
标准分三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本文发表于《中小学课程开发》双月刊2009、6
第三篇:校本课程设计
校本课程设计——《茶文化与鉴赏》
09 Fannie
课程开发实施背景与课程目标:
中国茶文化中的“谦、美、和、敬”的文化内涵正与我校校训“崇德、博雅、弘志、信勇”相吻合。为此,我们开设了《茶文化与鉴赏》这门课程,让学生们对中国茶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茶艺。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技能和知识,而且让他们学习和体验茶道的精神文化及茶事的美妙意境对于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非常有益。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茶文化与鉴赏》是公共选修课程,面向全校学生。课程以讲授和演示活动及学生活动为载体的授课形式:
1、每周安排两个课时,每课时为40分钟,每学期28个课时。
2、每班80人左右,平均分成10个小组,每组7-8人,每次上课以小组为单位就坐。
第一阶段:
内容:中国茶文化入门
课时:6个课时
要点:了解茶道的内涵和茶的意境。
了解茶的起源,了解茶的礼仪;
了解唐朝茶道的兴起;宋朝的斗茶;明清时代的茶道。
第二阶段:
内容:中国名茶介绍及部分名茶冲泡
课时:18个课时
要点:了解茶的分类;介绍绿茶 西湖龙井,龙井茶黄山毛峰和太平猴魁茶等茶的品质特征。学习喝茶的礼节;茶艺知识问答;了解乌龙茶类,红茶类,安溪铁观音及铁观音的冲泡。茶与书法欣赏,了解黑茶类学会冲泡和如何品尝普洱茶。
第三阶段:
内容:茶具介绍
课时:4个课时
要点:茶对联欣赏,了解泡茶用具及饮茶用具
过程和方法:
通过搜集资料、实物鉴赏、实际动手等活动,学习有关中国茶文化的知识。
在茶艺活动中,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对茶叶茶汤等进行评价。
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我了解的茶文化”的成果展示与交流。
每人选一种茶品,做一次茶艺表演。
学习评价:
(一)评价原则
注重评价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注重过程评价;坚持激励性评价;关注个性特色评价。
(二)评价方法
1.参与实践活动评价:学生针对上节课所授知识收集相关的茶文化知识,在小组、班级内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一学期中收集信息的数量在期末进行综合评定。
2.项目评价:学期末“茶艺表演”活动的学习评价。
第四篇:三合完小校本课程设计
学校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悠悠黄河情》 设计者:李博城
(电话:***,电子邮箱:bocheng538@126,。Com)学校名称:乔庄镇三合完小 课时要求:18课时 使用学生:3-4年级学生 课程简介:
作为祖国的母亲河,黄河文化博大精深,作为生活在黄克岸边的我们有义务将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成为黄河文明精髓活动的展台,在师生身上要充分体现黄河文化影响的烙印。
《悠悠黄河情》
一、需求分析
三合完小地处打渔张引黄渠首,作为祖国的母亲河,黄河文化博大精深,学校应将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成为黄河文明精髓活动的展台,在师生身上要充分体现黄河文化影响的烙印,这也是全体师生共同的愿望。
二、课程目标
作为三级课程之一,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组织开发并实施的,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类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就应该体现地方和学校的特色,这也正是本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所在。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共分4章13节。第一章:历史文化
民族摇篮、文化渊源、传奇故事、成语故事、英雄故事 第二章:黄河风情
黄河之貌---了解黄河发源、汇入地和沿河流域概貌。黄河之歌---收集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传说故事。
黄河之城----了解黄河流域内的重要城市(滨州-黄河三角洲上明珠)。
奔腾黄河----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第三章:品读黄河 自然生态、文化生态 第四章:忧患母亲河
黄河之忧---搜集黄河断流和环境污染等内容。
黄河之水---关注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及对黄河之水的有效利用等内容。
拯救母亲河---黄河的未来。
四、课程实施
(一)实施内容: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 郑长青
副组长:李博城 刘景新
组 员: 班主任、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 郑长青
副组长:李博城 刘景新
组员:班主任、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培训教师—教师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订《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6、向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9、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0、任课教师拟订具体的《课程纲要》。
五、课程评价
课程的评价包括四方面的内容:课程设臵评价、课程方案评价、课程实施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1)课程设臵评价标准
l、满足社会、地方需求: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地方经济发展对学生学识和能力的需求。
2、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校本课程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体现教师特长和学校特色:应根据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师资和条件,努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校特色的形成。校本课程要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应体现课任教师的个性、才华,弘扬学校特色。
(2)课程方案评价标准。课程方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或者说学校教育哲学,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获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整个课程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等等。
(3)课程方案评价标准。
教师的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案。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教务处、教科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五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4)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标准。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六、所需资源和参考文献
1、请附近村民介绍经验
2、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
3、利用图书室查阅资料
第一课时
主题:《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
设计者:韦栋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2、关注黄河的过去,接触黄河文化,强化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过程: 教师的引导:
同学们,我们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森林被人类乱砍乱伐,水土的大量流失,我们的母亲河变得浑浊,肮脏!如今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面临断流消失的危险,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是否应该用行动唱响另一类型的《保卫黄河》之歌,用我们的双手,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绿色长城去保卫我们的母亲河!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目的就是以此为主题,走近黄河,了解黄河,关注黄河,增强我们的环保意识,培养我们的责任感。
渊源篇:走近黄河
讲述有关黄河的神话故事 讲述有关黄河的成语故事
师:同学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心里有什么感触?这个河伯穷一生精力,绘好黄河水情图,堪称是一位富有开拓的黄河精神的人,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下面也是个关于河伯的告诉,他可就略逊一筹了。请欣赏“望洋兴叹”的故事。
师:同学们,听完这个精彩的故事,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那就是用“望洋兴叹”来造句,看谁造得又快又好。
(几个同学造句)①他跑得太快了,我只能望洋兴叹了。②他成绩那么好,我怎么追也追不上,只能望洋兴叹了。③突然间,发现在很多事情面前,我只能望洋兴叹。④在运动会上,XX同学像风一样飞奔了出去,落在后面的同学只能望洋兴叹了。⑤在音乐课上,XX同学能准确地唱出这首歌,而我却只能望洋兴叹了。
师:同学们造得太妙了,看来大家平时在词语积累上下了蛮多工夫的。关于黄河的成语还有很多,比如“中流砥柱”,就象
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忧患篇:拯救母亲河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组图片:
幻灯片出示有关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的图片 ①黄河忧患:她的决堤,让多少百姓流离失所?②湖泊干涸,草原沙化,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曾是“丰林密布的沃野”,而现在是黄沙飞扬!③滔滔之水已成涓涓细流!④遭遇历史上罕见的全流域干旱!⑤黄河面临的两大问题:断流和油污⑥1995年6月下旬,断流了40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股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
师: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下面请欣赏小品《黄河悲歌》。
学生表演小品:《黄河悲歌》
师:黄河母亲的声声呼唤,是否敲醒了你沉睡了的环保意识?让我们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拯救我们的母亲河,创建绿色家园,下面请欣赏演讲:
学生演讲:《人人创建绿色家园》
师:慷慨激昂的演讲,道出了黄河母亲的期盼,道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是啊,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黄河母亲一定能重焕勃勃生机!到那时,我们将尽情讴歌我们的母亲河!下面请欣赏诗朗诵:
学生诗朗诵:《我心中的黄河》 结束语:
教师归纳总结:一个民族的兴起,离不开大地的血液,这一点上,不管是雄伟的黄河,还是其他河流,它们都用自己的乳汁无私地哺育着她的儿女们。但是,我们也应该可以看到,在我们这些儿女们成长的同时,母亲们却在一点点地衰老。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的环保意识,用行动去拯救我们的母亲河。眼前的困难的确很艰巨,但只要我们中的每一员,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以实际行动为环保奉献一份力量,那么再大的困难也会克服!我们的母亲河,也会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充满活力地走得更远。
第六课时 主题:《黄河颂》
设计者:李国珍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教学设计
同学们,古往今来,黄河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化,更以其惊涛澎湃,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渊源流长,奔涌不止的坚韧成为我们的民族之魂,激励着她的儿女在历史的征途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的杰作。这部大型音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它们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的第二乐章《黄河颂》。整体感知
1、欣赏歌曲
在听歌曲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体会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播放多媒体视频音乐《黄河颂》)
2、理解诗歌内容
①我们看,在歌曲之前还有一段内容,这是什么——朗诵词,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下这一部分,看他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概括下文,引出下文(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伟大精神),这是全诗的序曲。
②下文哪些地方写得是黄河的英雄气魄,哪些地方歌颂的是她的伟大精神。
英雄气魄:我站在高山之巅——劈成南北两面。(是怎么写她英雄的气魄的?围绕那个字来写的?)
围绕“望”来写,是诗人所见,是对黄河的描绘——(绘黄河)伟大精神——啊!黄河!发扬滋长。(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是哪句话?从哪些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精神?)
啊!黄河!(诗中共出现了三次,意思和情感是否一样?)
不一样
第一个“啊,黄河”一节是赞颂黄河作为母亲对中华民族的养育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是民族文化的摇篮——黄河的历史贡献 第二个“啊,黄河”一节是赞颂黄河作为屏障对中华民族的保护作用,显示她的伟大和坚强。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的地理(位臵)优势
第三个“啊,黄河”一节是借用黄河的伟大和坚强来激励中华儿女保卫黄河,保卫祖国,感情达到高潮。
泽被众生,孕育了民族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
③黄河有如此伟大的精神和气魄,作为她的儿女,我们应该怎么样?
学习、发扬
诗歌后四句激励人们学习发扬黄河的伟大精神,是歌曲的尾声部分
3、朗读作品 ①教师范读
既然是颂歌,那么,我们就需要用声音来表现作者对黄河的赞颂之情,下面,由老师来读一下这首诗的第一部分——朗诵词,大家注意听,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赞颂之情的。(引导学生明白导朗读时关键词应重读,所谓关键词就是那些最内表现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词语,要让他们说出哪些词需要重读,为什么?如:朋友、英雄气魄、亚洲、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坚强、赞歌。)
②学生朗读主体部分第一小节——望黄河
(引导学生找准关键词,并注意语气、节奏。)
从需要重读的词语(动词)“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词)“高山、滚滚、万丈”可以体会出黄河的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所以,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磅礴之势、豪迈之情,当然也要读出变化。“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没有磅礴之势,此时的黄河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地势,所以读的时候要舒缓一些。
③听朗诵读音,体会朗读的要领
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要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要注意语气、节奏和重音的处理,有条件,可以用音乐激发情感。
4、拓展延伸
第十七课 主题:《拯救母亲河》
设计者:刘莉莉
教学目标:
1、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
2、热爱中国河山,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筛选,加强环保意识,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活动过程:
一、了解黄河得名
多媒体出示:一条碧蓝的河流蜿蜒流淌,河两岸绿树成荫,鸟儿在蓝天欢快地飞翔,一群穿着远古时代衣服的人类在捕鱼,劳作〃〃〃〃〃〃
师:这条美丽的河流就是母亲河,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什么后来人们把她称作黄河呢? 【设计意图:安排这一环,是要让学生知道黄河也有过绿树成荫,水清鱼肥的过去,知道黄河得名的原因。】
二、了解黄河现状
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黄河现状:触目惊心的树木残桩中,浊流肆虐,天空不再澄澈。(如今的黄河伤痕累累,你们知道她有哪些病症?)
2,学生出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将描述黄河现状的资料挑选出来。小组内交流、汇报,师适时鼓励学生。
3,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归纳:
断流:从1972年至1996年的2年间,黄河下游有19年发生断流,累计断流57次,平均每年断流36天。进入90年代,断流尤为严重,1997年2月7日,黄河下游利津河段首次断流,断流长度达700多公里。
污染:对黄河7247公里长的干流和 主要支流进行水质评价,其结果是:7成以上的河段完全失去了饮水源功能,有1779公里受严重污染,劣于5类水标准,这种水实际上已成为毒液。〃〃〃〃〃〃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本来土壤肥沃,森林覆盖面广,却由于历代砍伐,使土壤失去保护,任由暴雨冲刷,造成严重土壤侵蚀,淤 9
积下游河道,引致泛滥成灾。黄河现在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不仅增长了我们的知识,而且还培养、检验了我们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有的小组搜集的资料比较丰富,有的则比较匮乏,以致无法答题;有的小组吧资料理得清清楚楚,有的则杂七杂八,找起来手忙脚乱。经过实践,同学们在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时会更能干。】
三、拯救黄河
我们把黄河称为母亲河,看着母亲遭难,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能袖手旁观。1998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163位院士联名向海内外炎黄子孙郑重发出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请大家思考讨论: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治理黄河,拯救黄河?
学生讨论交流,师总结:
1,树立环保意识,节约用水,保护环境。2,植树造林,保持水土。3,兴修水利。4,治理生活排污。
5,大力宣传保护黄河,保护环境的意义。
【设计意图:孩子是未来的主人,要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并且学会处理这些问题的办法。】 四:总结
赤地变青山,黄河流碧水。希望母亲河早日恢复美貌。希望更多的人能投身于保卫黄河的战斗之中。
第五篇:音乐校本教研
音乐教研组工作制度
一、音乐课是向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应自觉贯彻执行教育方针,以育人为目标,忠于职守,努力工作,并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品德和素养,有较丰富的业务知识及熟练的专业技艺,在声乐理论各方面均有一定造诣.二,备课
1.学习现行音乐教学大纲与现在使用的音乐课本,拟订全学年和学期计划,妥善安排教学进度,使唱歌教学,音乐知识讲授,音乐欣赏,器乐学习等各个方面,均能系统协调地进行.2.学年工作计划,使教学工作,课外活动及重大音乐活动,培优补差等工作能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三,编写教案
1.首先要钻研教材,把握要领,要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充分发掘教材的教育意义,从而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包括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能力培养与思想教
育等方面的内容),再设计出清楚的教学过程.2.教案的格式内容一般应有:课题(内容),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法运用,教具准备等.3.教研组长,教导处要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教案,学年结束时教案归档.四,上课
1.音乐课一般过程是:(以唱歌课为例)(1)组织教学.(2)发声,视唱,听音及基本训练,复习.(3)教授新课(应占较多时间).(4)复习,巩固,小结.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力求课堂有较高效率和较佳效果,注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趣味性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教育并在有乐趣中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寓思想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3.唱歌教学要注意科学的发声训练,应十分重视保护学生的(特别是变声的学生)嗓子,防止音量过大与持续时间过长的不良现象,音乐教室要布置整洁,温度,湿度适宜,为学生唱歌创造良好环境,要使用键盘乐器教唱和正音.4.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按时上课下课,课中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衣着整洁大方,言谈举止庄重,讲普通话,专业述评准确,不出现知识性错误,并认真听取学生意见,改进教学.五,课外活动
根据学校实际,可以组织兴趣活动小组(如合唱队,小乐队,军乐队……等),有专人负责辅导,有计划地进行科学训练,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扩大艺术视野,培养对音乐有爱好或特长的人材.六,成绩考核
1.学生学过的歌曲,音乐知识(含乐理),欣赏知识,器乐演奏技能等,均可进行考核.2.注意结合教学,加强平时考查,期末可以安排专门时间集中考核,一般属于理论性的知识,可以采取笔试.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音乐教研组将继续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学校有关工作意见,以校为本,坚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各教育法规为准则,发挥音乐课程多元化、人文性的特征,全面提高我校音乐教育质量,促进学校艺术特色发展。
二、工作目标
巩固旧有成绩,强化质量意识。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丰富课余音乐生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研讨,提高理论水平
音乐组全体教师本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我校教育工作的高度责任感,要主动投入业务学习。将定期的组织组内、外学习和平时的查阅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料、相互探讨交流及反思、自学自练相结合,深入解读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理论修养。2.将课改精神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课改精神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⑴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⑵严格“五认真”规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效率。⑶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以“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主体式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采用听、说、唱、玩、想、演/画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感受,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⑷灵活选用各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景,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⑸组织好课外活动,使课堂学习得以延伸,并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新知,兴趣巩固。抓好声乐、器乐、舞蹈等学生尖子,积累优秀作品,积极参加校内外音乐比赛。3.以校为本,提高教科研水平
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经常化、专题化、系列化开展教研活动,加大研讨力度,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
⑴重视自身平时的业务学习和提高,强化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专业和教学技能。
⑵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注重理解新教材,创造新模式,设计新课型,运用新方法,突出研究性、实效性。
⑶进行经常性的听课、评课系列活动,作到听、评、导、学,推动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达以教师教学经验的丰富。
⑷以现代化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学习现代教学手段,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拓宽活动形式,改进评价体系,不断总结,成长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4.继续研究科研课题,提升教研水平
本学期在结合上学期课题的基础上,继续研讨《小学艺术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创新的实践研究》这一持久性课题,力争将这一课题中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落到实处。
音乐教研活动记录1 活动时间:2013年9月16日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本校音乐组教师 活动内容:讨论教学进度计划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我们音乐组的几位老师一起讨论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我们针对每个年级的教材,进行认真细致的学习,研究教师用书,并对教材进行挖掘,纷纷提了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明确了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并将按照所制定的目标和措施在课堂中实施。同时,更加明确了学校对学生课堂常规的要求,和具体检查方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按学校课堂常规去要求学生,使课堂教学的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本次教研活动,我们就如何让学生在生活和活动中体验音乐学习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可以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遵循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音乐,又能反作用于人类生活的原则,音乐教学如何用生活、活动激活音乐课堂,让音乐点缀生活,让孩子们在生活和活动中体验音乐学习,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发现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同时通过感受音乐来感受生活,成了音乐教师研究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最后总结出以下几点:
1、音乐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生活和活动相结合。
2、音乐教学的方式要与生活相链接。
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音乐,主动参与探究音乐。
4、以“活动”为支点,精心设计和组织音乐教
音乐教研活动记录2 活动内容:如何评价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活动时间:2013年10月8日 活动地点:实验室 活动人员:本校音乐教师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评价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大家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实践纷纷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 徐龙山:
评价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不能弱化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是要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学生在愉悦的过程中感悟与理解音乐。以审美为前提,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尊重教材使用好教材,又能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的、科学合理的组合或调整好教材。目标适当,具体明确,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
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关注全体学生,教和学有机结合,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创意。学生主动思考、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兴趣浓厚,气氛热烈。养成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徐桂荣: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组成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有人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等边三角形,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任何的一个顶点得不到重视,那这个三角形就不平衡。这无疑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这三个目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反映了这三个目标的不可分割,缺少了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一节课显然也就不完整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标、教材、学生实际。
2、三维目标渗透整合,后二维目标既不忽视,又不硬加和拔高。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重视开发潜能,注意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胡翠华: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1、正确理解新教材,抓住新教材特点,思路清晰。
2、有开发课程资源意识,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有效。
3、敢于对教材和资源从地域、时空等方面做必要的加工调整、活化,教材呈现有生活性、简约性、整合性、探究性等。
音乐教研活动记录 3
地点:多媒体教室
时间:2013年10月22日 参加人员:音乐组成员
内容:围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展开研讨
会议讨论内容总结为:
1、建立和谐师生情感,激发兴趣
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转化。孩子们的情感是丰富的,容易把教师之间的情感转移到学科上去,只有学生喜欢你,才会乐意听你的课。所以,教师热爱学生,用一颗诚挚的心搭起师生情感的桥梁,运用温和、亲切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从中得到快乐、温馨,感到教师可亲可信,从而真正喜欢上音乐课。这样,使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基础上从心灵深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张庆玺老师发言)
2、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因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且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带给人们的想象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姿多彩的。我在给学生音乐作品欣赏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徐贵荣老师发言)
3、巧用多媒体,从感官上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教学中为学生欣赏、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这样,既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又使学生的素质在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得以提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课中抓住学生爱美、求美的基本心理需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陶冶审美情操。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在了解戏剧等教学过程中,先利用多媒体了解京剧的各个行当及其服装,通过对精彩京剧片断的欣赏,使学生发生兴趣,从而爱听京剧,爱唱京剧。(胡翠华老师发言)
4、在音乐教学中提高有效教学的几种尝试
(1)、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教师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其次,在欣赏曲目的选择上由小到大,由易到难,这样做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情境
当前学生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都十分广泛,但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却兴趣淡然。因此,要根据学生特点,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积极与学生沟通,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师生交流互动中表现音乐、增长知识。
(3)、巧用诗文,诗化教育语言
“腹有诗文气自华”。《音乐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必要的专业技能外,高尚的文化品位,厚实的文化底蕴,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确当地应用诗文,诗化教学语言,真正做到信手拈来,达到言简意赅、以少胜多的效果。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历来强调“情”的作用,主张“情在先,声在后”,“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就是佐证。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适时地运用一些诗句来启发学生,正确处理好“声”与“情”的关系。
音乐作品中的休止符,表面上表示了此时应作不同时值的停顿,但此时往往是“音断意不断”,产生的是“似断实连”的效果。休止运用得当,其所起的作用真是“此时”,我故作停顿,同学们立刻接说:“无声胜有声”,并有同学讲出这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在期末的小小音乐会上,我在黑板上写上了“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的诗句,有同学一进教室就高声朗诵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并很快进入了角色。(刘卫俊老师总结发言)
音乐教研活动记录4 活动时间:2013年10月29日 活动地点:本校六年级教室
活动内容:听胡翠华老师的《茨黎花》
一、导入
师:平时都喜欢什么花?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种花
出示图片猜花名,师介绍茨黎花
二、新课
1.听奏,老师做观察有什么特点?
2.生练习动作——随伴奏做——师纠正错——再一次——师评价
3.师示范唱难点句——出示——生练唱——要求连贯
4.听:现在的茨黎花给你怎样的感觉?
唱一唱害羞的茨黎花
出示带休止符的曲谱
练唱
加上表情眉毛抬高唱
5.出示歌谱
师:我们那应该怎么样的情绪去唱呢? 听录音
6.师范唱,生把歌声放心里,把表情做出来 7.生齐唱
8.听师唱,哪一种跟激情
师指出连线,问要怎么唱?
9.生唱前部分10.听 表达布依对茨黎花的赞赏的是哪一段 11.生唱后部分
12.师:刚才歌曲唱了几次?
为什么?
示范唱2次有什么不同?
生唱两次不同结尾 13.赞美用怎样的情绪呢? 14。用激动的情绪唱后半部分 15.听老师加了什么? 16.学生徒手练习
17.请2生伴奏,2生做动作,其他学生唱 三.拓展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5 地点:多媒体教室 时间:2013年11月5日 参加人员:音乐组全体教师
内容:围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展开研讨 会议讨论内容总结为:
1、建立和谐师生情感,激发兴趣
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转化。孩子们的情感是丰富的,容易把教师之间的情感转移到学科上去,只有学生喜欢你,才会乐意听你的课。所以,教师热爱学生,用一颗诚挚的心搭起师生情感的桥梁,运用温和、亲切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从中得到快乐、温馨,感到教师可亲可信,从而真正喜欢上音乐课。这样,使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基础上从心灵深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胡翠华老师发言)
2、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因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且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带给人们的想象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姿多彩的。我在给学生音乐作品欣赏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公凡玲老师发言)
3、巧用多媒体,从感官上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教学中为学生欣赏、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这样,既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又使学生的素质在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得以提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课中抓住学生爱美、求美的基本心理需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陶冶审美情操。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在了解戏剧等教学过程中,先利用多媒体了解京剧的各个行当及其服装,通过对精彩京剧片断的欣赏,使学生发生兴趣,从而爱听京剧,爱唱京剧。(徐桂荣老师发言)
4、在音乐教学中提高有效教学的几种尝试
(1)、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教师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其次,在欣赏曲目的选择上由小到大,由易到难,这样做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情境
当前学生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都十分广泛,但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却兴趣淡然。因此,要根据学生特点,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积极与学生沟通,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师生交流互动中表现音乐、增长知识。
(3)、巧用诗文,诗化教育语言
“腹有诗文气自华”。《音乐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必要的专业技能外,高尚的文化品位,厚实的文化底蕴,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确当地应用诗文,诗化教学语言,真正做到信手拈来,达到言简意赅、以少胜多的效果。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历来强调“情”的作用,主张“情在先,声在后”,“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就是佐证。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适时地运用一些诗句来启发学生,正确处理好“声”与“情”的关系。
音乐作品中的休止符,表面上表示了此时应作不同时值的停顿,但此时往往是“音断意不断”,产生的是“似断实连”的效果。休止运用得当,其所起的作用真是“此时”,我故作停顿,同学们立刻接说:“无声胜有声”,并有同学讲出这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在期末的小小音乐会上,我在黑板上写上了“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的诗句,有同学一进教室就高声朗诵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并很快进入了角色。(徐龙山老师总结发言)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6 活动时间:2013年11月12日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内容:四环八步教学模式 参加人员:本校全体音乐教师
一、主持人宣布本次活动主题。
二、大家就“四环八步”教学模式谈个人意见:
【胡翠华】教育的目的是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四环八部”教学模式通过激趣导入——新歌教学——歌曲处理——拓展延伸,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重心转移,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老师也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
【侯士金】胡老师的意见我赞同,“四环八部”课堂教学新模式为教师提供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引我们在沿用老辈优秀传统教育模式的同时,为我们照亮了继续前进的道路。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和学习,我认为教师备课、选题一定要紧扣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点,并在巩固练习环节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加深与巩固。所以,课堂检测完全可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思考、自己纠正错误。【刘莉莉】“四环八部”教学模式对我触动很大,它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出一条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新型教学道路。在模拟课上,我对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认识更加深刻,坚定了我要实现由“教师搭台教师唱”转变为“学生搭台学生唱”的角色转变,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翁”,自主学习、积极探讨,循序渐进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真正建立起了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和谐关系。
【张志民】学习需要独立的思考,也需要伙伴的合作,教师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这时因为孩子的认知水平不同,小组合作可以有效地互补互助,发挥群体智慧,积极参与,让孩子们在操作中自主发现,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张庆玺】通过学习,反思自己,提高自己,教学的初衷是想让学生从解决问题入手,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初步感受按音乐的独特魅力,然后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直观感受演唱、演奏似的乐趣,让学生通过对过程的认识、了解、提高中,获取对音乐感知度、认知度和识别度。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孩子们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这样培既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了。
【徐龙山】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和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采取一定的评价措施和多样的评价形式,包括用语言、眼神、体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表示欣赏,用小星星、小红花等物品进行奖励、表示肯定。
【祝国富】:四环八步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的优越性,可是我感觉作为音乐教学不能每节课都生搬硬套,应该按每节课的需要有目的的取舍或有所侧重。
【徐贵荣】:本次执教的模拟课我从二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出发,采用了四环八步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起到了很好的学唱效果。结合《音乐课程标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体现崭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使这节课上得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学生在愉快的音乐课中学会了《快乐的小木匠》,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
音乐教研组活动记录7
活动内容:如何评价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活动时间:2013年11月19日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人员:校音乐教师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评价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大家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实践纷纷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
张志民:
评价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不能弱化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是要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学生在愉悦的过程中感悟与理解音乐。以审美为前提,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尊重教材使用好教材,又能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的、科学合理的组合或调整好教材。目标适当,具体明确,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
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关注全体学生,教和学有机结合,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创意。学生主动思考、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兴趣浓厚,气氛热烈。养成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
徐龙山: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组成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有人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等边三角形,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任何的一个顶点得不到重视,那这个三角形就不平衡。这无疑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这三个目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反映了这三个目标的不可分割,缺少了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一节课显然也就不完整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标、教材、学生实际。
2、三维目标渗透整合,后二维目标既不忽视,又不硬加和拔高。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重视开发潜能,注意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徐桂荣: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1、正确理解新教材,抓住新教材特点,思路清晰。
2、有开发课程资源意识,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有效。
3、敢于对教材和资源从地域、时空等方面做必要的加工调整、活化,教材呈现有生活性、简约性、整合性、探究性等。
音乐组活动记录8 活动时间:2013年11月26日 活动地点:三年级教室
活动内容:听张庆玺老师的《音阶歌》
一、《音阶歌》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歌曲《音阶歌》
1、抢答题:
问题1:大家还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歌曲吗?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问题2:您知不知道《音阶歌》中是由哪些音组成的呀?
问题3:您知不知道这些小音符的排列顺序呀?(由低到高的顺序)
2、动手操作题:
(1)师出示:(2)学生展示:
提问:你们有谁知道我们把音符像‘台阶’一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称作什么?(音阶)
3、唱一唱:(1)复习:“do、re、mi、fa、sol、la、si、do'”八个音的手号(2)复习演唱《音阶歌》:唱到歌词部分有唱名时,要求做出音符的手号。
4、师评价
(二)玩乐器:
1、给七个小音符找座位
(1)师出示:(2)生写:
2、学习铝板琴(1)出示乐谱。
(2)学习铝板琴步骤:
老师示范找音位——学生手指指音位——学生练习敲铝板琴——老师指导纠正错误。(3)展示学习成果。
(三)提出希望、建议和结束语。
二、议课记录要点:
1、好的方面:(1)课堂组织能力较强,学生上课的纪律很好,学生学习和演奏乐器时,都是很有秩序;
(2)学生学习铝板琴时,能相互的合作、学习和帮助;(3)教学环节设计的紧凑,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4)学生基本能掌握老师上课讲的知识,基本能掌握演奏铝板琴的技能技巧; „„
2、建议:
(1)个别的后进生还要更多关注;(2)学生展示的时间要控制好。
音乐组活动记录9
活动时间:2013年12月3日 活动地点:微机室
活动内容:年轻教师如何上好音乐课
1、关于唱歌教学: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
你们说你们会唱歌是通过视唱会的吗?不是,就是听。有10年以上教龄的人有几个,那时候都是先听,然后把重难点挑选出来,然后打节奏、唱谱子、最后唱歌,再加上一个思想。其实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是:唱会了,再唱谱子。
2、为什么我们现在唱的教学被教学方法困扰:
孩子们都不太喜欢,还不如课本以外的歌曲,你们认为我们的教材上哦歌曲好听吗?课本中六年级的歌曲还有比较好听的《银河》,就是有关八度大跳难唱。咱们现在唱的二年级的歌曲一年级也能唱。
3、音乐的特性:有拼音、字、词、句、文章。音乐师这样的吗?我们的特性:完整性。老教师我们可以发现以前的还是都很好,上课坐的很端正。现在孩子们都坐不住,聆听很重要。完整:是从头到尾的听。其实完整,音乐一个乐句是完整的。例如《木瓜恰恰》就是把歌曲分乐段听的。
4、上次说了:
1、范唱
2、伴奏
3、指挥。有的老师怕自己指挥不好,别怕、没事,宁可丢人一年,为自己以后也解决了很多事情。所以说你们现在七八级曲子都会,小歌就更不成问题。包括指挥也是每节课我们都应该去做。范唱,我范唱1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范唱几遍。不是老师嗓子好,唱的好,就就唱的好,注意教师的情感。
5、弥漫:当把人要捧红的时候,到处都可以听到这首歌曲。有的歌不好听,听上100遍就好听了。教师要创造一种氛围让他弥漫。
6、我们音乐是情感的表现,那怎么就有情感了?参与,在狗市看到了小狗摸一下,你肯定就要买下了。小孩子也是,要让小孩子参与。
然后我们看看年轻教师出现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不是单元目标,针对一学生要达到的目标。要给予学生要达到的目标。要准确。例如: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
2、问题的设问不清晰:
当学生处问题时,是老师出问题了。例如:一年级《好朋友》提出拍了几次手,学生回答6爱不是很清晰。因为学生对“次”和“个”还不是很清晰,所以要想个办法和方式问。
3、对敏感度不够:
什么叫“敏感度”?唱成什么样子就可以?你们对歌曲的情绪应该了解吧。学生一点的变化或改变都要感觉到。一个老师综合素质很重要,也就是课堂的把握度。
4、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
脑子里要清楚说了什么,不要被学生左右我们的思路。
音乐组活动记录10 活动时间;2013年12月10日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内容:男教师以爸爸形象授课《摇篮曲》 本次试教选用的教材和第一次的教材一样,主要目的是: 尝试同一教材不同工作经验教师的不同思路,能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更深层次的突破。尝试男教师以爸爸形象授课《小小摇篮曲》,给学生带来的又是何种体验?
试教活动过程:
1课间十分钟先由徐龙山老师和学生做游戏,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由徐龙山老师独立备课的《小小摇篮曲》进行试教。小组成员评析:
优点:1学生很愿意和教师交流。2 教师的导入和结束情感渗透性强。
缺点:1 课堂气氛过于活跃。2 学生歌曲学唱不是很到位。分析原因1:授课班在年级段中相对来说是个比较活跃的班级,教师课间十分钟的师生互动使学生情绪高涨,延续了课堂,使学生难以进入安静的角色。
分析原因2:教师的声乐基础相对薄弱,导致对歌曲教学的定位不清晰。集体备课过程:
1积极听取公凡玲老师对《小小摇篮曲》授课后的学生及教师情况的分析。
2徐桂荣老师建议是否开头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自然导入。3刘莉莉老师建议是否把爸爸的摇篮曲放至最后,让学生心灵的感受更加深刻。
4张志民老师、徐龙山老师、胡翠华老师对歌曲教学的步骤进行了分析和安排,并假设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本次备课活动气氛较热烈,效果较好。
音乐组活动记录11 活动时间:2013年12月17日 活动地点:二年级教室 活动主题:听课 具体内容:
1、听冯帅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音乐课《小号手之歌》;张雪梅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音乐课《卖报歌》。
2、全体音乐教师针对这两节课例进行研讨。
3、填写评课表。
音乐活动记录12 活动时间:2013年12月24日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内容:讨论交流胡翠华老师的《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我们音乐组就胡翠华老师的《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试教情况进行了讨论交流, 围绕本课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更深层次探讨为什么这么教?这么教又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重点探讨开始部分的聆听与节奏游戏。
(1)聆听 34 55 5 55 | 65 43 2 22 | 71 22 2 22 | 43 22 1-||找节奏型“XX XX X XX”
(2)节奏变化发展练习:
“X —X —” “0 0 0 XX ” “ 0X X 0X X” “ 0X 0X 0 0X ”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学生的节奏练习有点乱,特别是跟着伴奏音乐以卡农的方式练习时,是否可以降低难度,分组依次进入,先让学生随钢琴拍击节奏,再让学生用不同的打击小乐器参与伴奏,每组使用一种节奏型重复四次。这种用固定音型作为一种节奏基石,掌握起来较为自然容易,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在音乐的某种固定节奏的不断重复基础上,变化旋律或乐器的色彩,由此音乐上产生很强的动力感,形成一种非常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最接近人本身,最自然
音乐活动记录13 活动时间;2013年12月31日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内容:剖析《小鸭子》
这是一首节奏欢快活泼,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可是大家都知道,这首儿歌是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都学过的一首儿歌,真可谓是一首“老儿歌”啦!怎样把这首老歌上出新意呢?经过我反复的考虑和构思,老师这样来设计教学环节:
一、以一只毛绒玩具“小丫丫”为主线来贯穿全课,给学生设置一个情景教学,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充满童真、童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围绕好朋友“小鸭鸭”快乐学习!
二、在歌曲中有5处出现有切分音的节奏。一次出现切分音紧接四分附点节奏。学生对切分音的节奏时值这一环节容易和两个四分音符搞混淆,为此我把掌握切分音节奏,做为这一课时的重点及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老师设计了
两组节奏演变,让学生直观看到节奏的变化。通过拍拍读读,学生就能较好的掌握了切分音的节奏;之后,通过游戏环节来检验学生,大大增强学习的兴趣。难点自然突破了!
三、怎样让学生把歌曲唱得新、唱得巧?通过“睡觉吧,小鸭子太阳下山了”这一句歌词,让学生感受到小鸭子它玩了一整天可累了,想回家休息了,如果把速度放慢、力度放弱来演唱,将会更加突出小鸭子玩累了的样子。仿佛一只只疲倦了的小鸭子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四、在三年级的上册有过二声部演唱的教学内容,它是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歌曲的,而这课《小鸭子》是不同旋律的二声部,它要求学生在演唱时节奏准确,积极与同伴合作,与主旋律和谐演唱,不大声喊唱。
这节课也有所遗憾:时间把握不到位,学生对二声部的了解不深,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老师要让学生多种形式反复练习二声部旋律,只有很好熟悉旋律,唱准音,节奏准确,才能切实突破这一难点!应该让学生听合唱的不同歌曲,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和声的和谐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