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堰河我的保姆片段教学讲稿
大堰河我的保姆
在孩子心中母爱是永恒的,不管风雨如何剥蚀,也鲜润如初。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诗人艾青对她母爱的描写。诗人笔下一词一句总关情。有些词语看似平常,可平常中却蕴含着丰富内涵。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童年的艾青对大堰河的深情。大家读一读第5、6节,寻找一个描摹人物神态的形容词。
“呆呆地”(板书:呆呆地)这样的神态当中反应了“我”怎样的心理?这个同学说反应了我回到自己家中无所适从的感觉,我不过是客人。大家结合语境再想想!我们把“呆呆地”放回原文,“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谁来补充?大家想想“天伦叙乐”指的是父母兄弟之间,亲人之间不可割舍的亲密。眼下是我看着,却说我不认得。天伦叙乐给我展示一副怎样的场景?付甜你来描绘一下这个场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瓜子聊着天。很好!那艾青呆呆的望着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你!对这种全家和睦相处的向往。很好!表达了艾青对一种生活的渴望,那就是天伦叙乐。
生我的父母给了漂亮的衣服、精美的食物和体面的身份,却唯独没有给我温暖。大家看第八节,由于对天伦叙乐的渴望,我常“悄悄地”(板书:“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这一走呀,小小心灵又要承受多少,也许有父母的斥责,幼小的孩子独自行走的孤单、寂寞和恐惧。可这一切在爱的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可见爱不是奢华的物质生活,爱给人以莫大的勇气,让一个孩子不顾一切的奔向大堰河 的怀抱。所以“悄悄的”这个词反应了艾青什么心理?戴岸!对大堰河无限的眷恋小心翼翼恐惧的微妙心理。很好,这两个看似普通的叠词,凸显艾青对大堰河的依恋。(板书:依恋)
一个让孩子如此眷恋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第四节写到了大堰河在自己家劳作的场景。请大家阅读这一节,说一说大堰河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你!勤劳!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儿子衣服已经扯烂了,大堰河认真的缝补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很好!
大家在看“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让我们感受到什么?一个母亲的温柔与细腻。
还有呢?梁威!哦大堰河身上母性的情怀。尽管在操劳之后,还要用哪个肥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这个同学很细心,关注到了这一节诗的首尾。(板书:首尾呼应)其实作者是把“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作为中心画面出现的,为了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无时无刻不在。还有没有?
这节诗突出了大堰河的爱!爱乳儿、爱她的丈夫,爱她的孩子,也体现出了大堰河的勤劳。中间的部分连续使用了8个“在什么什么之后”(板书:8个在……以后)运用排比,作者将排比发挥到了极致,每一个分句都是对大堰河操劳的描述。如果我们去掉一部分可以吗?不可以。我们在阅读这节诗歌的时候,一句就是一个画面一句就是一个场景,我们读着,8句下来一个个动态的景象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应接不暇。我们仿佛看见大堰河忙这忙那,忙前忙后,是不是非常形象。(板书:勤劳)
我们看这前4个以后,描述里大堰河煮饭的过程,二十年过去了,往事伴随孩子成长为一个青年,而今这一切依旧历历在目,足见艾青对大堰河的深情。
呆呆地
依恋 悄悄地
首尾呼应
8个在……以后
勤劳
第二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品读、捕捉意象、分析细节来认识大堰河的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2、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排比、对比、反复的修辞方法的作用,体会诗人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艾青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博大而宽广的胸襟。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中品味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感情。难点:理解描述性意象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发表后一举成名。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胡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岐视的空气里长大”的。少爱美术,曾赴法国专攻美术。1932年回国,加入“左联”,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艾青转而从事诗歌创作。1933年1月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他在狱中睹雪思人,因雪神飞,回忆起幼年生活,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并一举以感人肺腑的感情和清新自然的诗风震动诗坛。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主要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古罗马竞技场》等
2、大堰河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三、听示范朗读,初悟情感。
1、听读提示:本文的情感基调可以这样处理。
第1.2节,要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
第3节,感情沉痛悲痛,语调低沉有力。
第4--8节,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
第9—11节,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第12节,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节奏要加快。
第13节,诗人的感情已达到高潮,朗读时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2、思考:同学们体会到了诗人对大堰河的几种情感? 本诗可分为几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何? 明确:
诗人的情感中有赞美,有歌颂,有敬佩,有同情,有愧疚,还有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诗歌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狱中回忆(1—3)养母生前(4—8)养母死后(9—11)直接赞美(12-13)
四、赏析诗歌,理解形象。
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这一节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分节朗诵诗歌,进而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1、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答: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好,大家一起把第三节读一下。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2、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问: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勤劳、慈爱。
问:为什么会忸怩不安?
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全班同学齐读4、5、6三节,读出诗人的眷恋之情,感激之情。
3、读第七节,问:大堰河从事着这样又苦、又脏、又累的活儿,为什么始终含着笑呢?
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种原因的,有为和乳儿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悦,有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和她有着相似命运的人——祥林嫂,当她在鲁家作着比一个男人还多的事情时,“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多么淳朴,宽厚的灵魂啊。
4、但是,诗人写到这里,认为还不足以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于是,她又带着我们走进了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家浏览第八节,看一看,作者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
问: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
大堰河的梦正是她对诗人最美好的祝愿,她期望他能长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满。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梦实现了,有一个娇媚的媳妇叫她一声“婆婆”,她会有怎样的表情呢?
5、是啊,谁不期望美梦成真呢?如果这个梦能实现,该有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尽自己的血汗后,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
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问: 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6、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教师范读12、13节)
问: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
吗?(紫色代表着高贵,这首诗歌是献给所有勤劳的中国人民)
五、赏析写作手法
1、学习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诗人感情的节奏和旋律总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本诗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相当充分、有力。问:本诗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手法?举出例子后,请谈谈它们所起的作用。
明确: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第7节中六个排比句,都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明快,气势酣畅,有力地传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爱。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诗人对她特有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写道:“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有力地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1节,都采用开头和结尾诗句反复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为了表现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本诗多处采用对比的写法。先让学生寻找这类句子,体会它们所起的作用,着重体会第4、6节的对比。这两节,把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描写,虽然没有发什么议论,但诗人的感情倾向不言自明。此外,如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劳和死后的凄苦悲凉,这些都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以及对主题的表达。3.体会叙事和细节描写入诗的作用。
同学们自由寻找,谈体会。
这样的写作手法使得读者感受到一幅强烈的画面感,获得强烈的情感冲击,能更好的体会人物形象和诗人情感。
六、拓展延伸进一步理解艾青 • 我爱这土地 •
•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艾青的诗有着特有的忧郁美。诗人的这种忧郁,源自民族的苦难,体现着他深刻的忧患意识,博大的历史襟怀和浓烈的爱国真情!
• 最后以一句话作为课堂的结尾:
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苏联〕别林斯基
第三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文本分析】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诗人通过追忆大堰河短暂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真挚怀念与赞美。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排比、对比、反复的修辞方法,体会诗人感情,分析大堰河形象
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品读、捕捉意象、分析细节来认识大堰河的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感恩母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中品味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感情。难点:理解描述性意象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层次设计】
第一课时:反复诵读——理清结构——把握情感 第二课时:分析意象——人物形象——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45分钟)
一,导入(2分钟)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发表后一举成名。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知人论世(8分钟)PPT
1、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胡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岐视的空气里长大”的。少爱美术,曾赴法国专攻美术。1932年回国,加入“左联”,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艾青转而从事诗歌创作。1933年1月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他在狱中睹雪思人,因雪神飞,回忆起幼年生活,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并一举以感人肺腑的感情和清新自然的诗风震动诗坛。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主要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古罗马竞技场》等。
2、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他23岁,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三,反复品读,把握情感(30分钟)
1、自由试读:学生朗读,你喜欢哪些语段?请有感情地读出来。
朗读提示:本文的情感基调可以这样处理。
第1.2节,要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
第3节,感情沉痛悲痛,语调低沉有力。
第4--8节,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
第9—11节,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第12节,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节奏要加快。
第13节,诗人的感情已达到高潮,朗读时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2、思考: 本诗可分为几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何?
明确:诗歌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狱中回忆(1—3)养母生前(4—8)养母死后(9—11)直接赞美(12-13)归纳分析每个层次所叙述的事情,可以为后面的根据所叙事件分析感情提 供知识基础。板书:介绍关系 劳动繁重
家破人亡
呈诗赞美
3、分组讨论,把握意象,体会情感。
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找出相应层次出现的意象,意境,情感具体分析
典型意象:河、雪、坟墓、枯死的瓦菲、典押了的园地、青苔的石椅、紫色的灵魂
意境:静谧、凄婉、悲哀、荒凉、遥远
情感:追怀 痛悼
眷恋 感激
赞颂 讴歌
(一)首先我们来看诗歌的第一层,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把这一节的内容朗读一下。
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答: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好,大家一起把第三节读一下。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二)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来又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5年。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四节。
问: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勤劳、慈爱。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勤劳、充满母亲般慈爱的大堰河向我们走过来了,她的双手轻轻的抚摩着她的乳儿,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啊。大家睁开眼睛,谁能给我描述一下这双手?
是啊,正是这双勤劳的,尽管粗糙却温暖的手,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充满了温馨,使艾青——这个被地主家庭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母爱,而我和大堰河只不过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
诗人在五岁时终于被领回了自己的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但诗人心中感觉到却是——“忸怩不安”。
问:为什么会这样?(补充背景介绍)
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全班同学齐读4、5、6三节,读出诗人的眷恋之情,感激之情。
(三)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又开始劳动了,流她的血汗。大家自读第七节,思考:大堰河从事着这样又苦、又脏、又累的活儿,为什么始终含着笑呢?
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种原因的,有为和乳儿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悦,有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和她有着相似命运的人——祥林嫂,当她在鲁家作着比一个男人还多的事情时,“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多么淳朴,宽厚的灵魂啊。
全班女同学齐读六个含着笑的句子。
(四)但是,诗人写到这里,认为还不足以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于是,她又带着我们走进了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家浏览第八节,看一看,作者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
问: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
大堰河的梦正是她对诗人最美好的祝愿,她期望他能长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满。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梦实现了,有一个娇媚的媳妇叫她一声“婆婆”,她会有怎样的表情呢?
(五)是啊,谁不期望美梦成真呢?如果这个梦能实现,该有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尽自己的血汗后,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教师朗读9、10节)
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问: 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六)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教师范读12、13节)
问: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 吗?(紫色代表着高贵,这首诗歌是献给所有勤劳的中国人民)
【板书设计】(5分钟)
结构
情节
意象
情感
狱中回忆(1—3)
介绍关系
坟墓
追怀 痛悼
养母生前(4—8)
劳动繁重
乳液
眷恋 感激
养母死后(9—11)
家破人亡
黄土
同情 诅咒
直接赞美(12-13)
呈诗赞美
紫色的灵魂
赞颂 讴歌 第二课时(45分钟)
一,导入(2分钟)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艾青,动情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是什么样的人物可以成为中国的代表?这节课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请同学们再读一下课文,为主人公—大堰河建一个档案。
二、知人论世(8分钟)PPT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三,分析人物,把握艺术手法(30分钟)
1、互相合作,为人物建档案
姓名:大堰河
籍贯:浙江省金华县大叶荷村
性别:女
年龄:四十多岁离世
家庭成员:五个儿子,一个养子,丈夫
爱好:洗衣做饭?照顾孩子?
属相:牛?——忍辱负重、默默奉献、脚踏实地
猪?——任人宰割、不知反抗
兔?羊?——温顺善良
血型:O?——奉献型,万能献血者
其他型——学生可能从大堰河性格方面考虑
身高、体重——体重可能因大堰河生活状况而偏轻。
健康状况——估计学生会写出“营养不良、椎间盘突出”等,能自圆其说即可。
生前:生活勤俭,家境贫苦,家务繁重
死后:死后凄苦,殡葬之薄,悲惨写照
人生信条——学生的答案会是丰富多采的。教师适时说出自己的认识:套用鲁迅先生的名言“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来深化大堰河的形象。
主要性格:有待讨论
2、具体讨论人物性格 1.引导学生讨论抒情主人公形象。提问:《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抒情主人公有哪些特点? 在讨论的基础上,对诗中抒情主人公的特点作如下归纳:
(1)对劳动人民非常热爱,对抚育他成长的大堰河充满怀念和感激之情;(2)他憎恨自己出身的那个阶级,憎恨黑暗的旧社会,是地主阶级的“叛徒”;(3)感情真挚、热烈,襟怀坦白,爱憎分明。艾青曾多次说过:“诗人必须说真话。“他还说:“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别人的心。”这首诗正是依靠真情实感方才打动千百万读者的心。
3、诗人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样一个人物?
1、学习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诗人感情的节奏和旋律总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本诗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相当充分、有力。提问:本诗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手法?举出例子后,请谈谈它们所起的作用。
回答: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第7节中六个排比句,都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明快,气势酣畅,有力地传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爱。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诗人对她特有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写道:“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有力地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1节,都采用开头和结尾诗句反复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为了表现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本诗多处采用对比的写法。可以先让学生寻找这类句子,体会它们所起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引导和点拨,着重体会第4、6节的对比。这两节,把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描写,虽然没有发什么议论,但诗人的感情倾向不言自明。此外,如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劳和死后的凄苦悲凉,这些都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以及对主题的表达。
【作业布置】(2分钟)
教师:“只有平凡的儿女,没有平凡的母亲。我们的母亲都是可亲、可敬、可爱的„„母爱,人类情感走廊中的上品,伟大永远是它的同义语。母亲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声轻轻的呼唤,还有那眼角的皱纹、满手的老茧,微驼的背影,哪一个做子女的不应刻骨铭心?
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心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吧!以“母爱”为话题写一段文字,150~300字即可.【板书设计】(3分钟)见上面档案部分
第四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诗歌中心意象大堰河。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朗诵中分析中心意象大堰河人物形象,体味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33年的1月14日,那是一个大学纷飞的夜晚,诗人面对铁窗,看着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想起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写下了这一首包含深情的诗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来走进大堰河。
二.疑问长廊(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从同学们的预习提问中,我整理出了以下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1.字词品味存疑:诗中有很多表示颜色的词语、数量词以及一些渲染性等词语,他们的使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2.意象分析存疑:大堰河作为中心意象,文中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3.情感探究存疑:诗人想通过对大地母亲大堰河的描写,传达什么情感?
教师就学生疑问提出本节课教学目标:本节课以同学们的第二个为题为核心,解决问题:即大堰河作为中心意象,文中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三.初读诗歌,走近大堰河。
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下面问题进行填空,以文本为依据,读一读,说一说,充分了解学生初读诗歌后对大堰河的初步认识,问题如下:
大堰河是一个()的人。
这里可能出现以下种种答案:身份卑微、悲苦凄凉、深爱乳儿、纯朴善良、穷困勤俭、乐观坚韧等等词语。
四.分组探究,走进大堰河。
从上面个同学们给出的描述大堰河的人物形象的词语中,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词语进行品析,先找出原诗歌中哪里可以看出大堰河的这种形象,然后进行分析和朗诵,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讨论,每个小组找一个人展示:
第一小组:我们小组分析的词语是悲苦凄凉。诗歌的第3节,第7节,第10节,第11节中都能反映出来。第10节中,数词“四十几年”和“数不尽”强调多,生前出多,历难多,忍受的苦难多(教师总结);而数词“四块”“几束”“一手把”强调活着时得到少,死后带走的少(教师总结)。这一多一少之间的对比,反映出大堰河凄苦悲凉的一生。
第二小组:我们小组分析的词语是大堰河深爱乳儿。诗歌的第4小节可以看出来,请老师允许我上黑板,写出这节诗歌的结构:
你……怀里,抚摸我;
在你……之后
……
在你……之后
你……怀里,抚摸我。
从这里可以看出,本节诗歌起于“你……怀里,抚摸我”、止于“你……怀里,抚摸我”,从结构上来说,大堰河只要是有空,总是抱着我,抚摸我。中间是一系列的劳动,说明无论再重的体力活,从结构和内容上来看,大堰河都不会忘记抱诗人,抚摸诗人,体现出了大堰河对诗人的深深的爱。
第四小组(抢先举手):老师我们分析的词语是勤劳乐观。从第七节诗歌中可以看出,分析方法跟第二小组相同,从结构上看,本节诗歌起于“大堰河…劳动了”、止于“大堰河…开始劳动了”,从结构上重复,给人感觉,大堰河就是一架劳动的机器,加上中间是一系列繁重的体力活,更能看出大堰河的一生是勤劳艰辛的一生,但是诗节的前面有“她含着笑”在不停地重复,可以看出她勤劳辛苦但是依旧很乐观。
第三小组:我们组研习的词语是纯朴善良。从诗歌的第4小节第8小节都可以看出这一点。我在补充一下第四小组的问题,出了他们说过的外,大堰河之所以在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下还能“含着笑”,说明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劳动妇女身上那种的坚韧和善良的性格(老师引导),她深爱着自己的乳儿,还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乳儿身上,做着那没办法完成的梦。
第五小组:我们研习的是穷困节俭。从诗歌的第6节中可以看出来。第六节里写了诗人父母家里很多的极讲究的家具,可是大堰河家里的是乌黑的酱碗和乌黑的桌子,从这个对比中可以看出大堰河家里很穷困。
老师引导:本节诗歌中有一种相对的矛盾的词语,大家找一找都有哪些呢?同学们找出的有“家”与“客”“妹妹”与“不熟识”“天伦叙乐”与“…”,通过这些矛盾的对比,可以看出作者对着个新家的不接受,映衬出对大堰河的依恋。
第六小组:老师,我们组讨论的是身份卑微。诗歌中第1节第2节能集中地反映出来,大堰河只是一个保姆,她来名字都没有,从这些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卑微的身份。
五.总结和提升。
从同学们研习的这些材料中,可以总结出大堰河如下性格形象:
身份卑微
悲苦凄凉
穷困节俭
深爱乳儿
乐观坚韧
纯朴善良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个地主阶级的叛逆儿子献给他的真正母亲——中国大地上善良而又不幸的普通农妇的颂歌。诗人说“大堰河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而她又用自己的乳汁养育了“我”。这样质朴的叙述,赋予大堰河丰富的象征意义,大堰河是与山河、村庄同在的人民的化身,是一个平凡、沉默、隐忍的大地母亲和生命的养育者的形象。这样,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沉默中蕴含着宽厚、仁爱、纯朴与坚忍,是“大地”“母亲”“农民”“生命”多重意象的组合。土地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以及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他至高无上的诗神就是养育了他的以农民为主体的普通人民以及他们生命的存在。
大堰河用所有的乳汁喂养着民族的梦想,把母爱种植在苦难的岁月里,她的宽厚、仁爱流成了一条源源不断的真正的大堰河。在苦难面前,她含着笑。虽然想吃上乳儿的婚酒的梦,在她生命的尽头也没有抵达,背负着“悲苦种族之最悲苦”“岁月积压下来的耻辱和愤恨”,没能”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孤眠在“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上。
诗人用雪、瓦菲、园地、青苔等等营造了一个低沉、晦暗、沉重、破落、充满沧桑感的画面,诗人对大堰河的思念、同情沉淀在字里行间;诗中一幅幅画面快速组接、变换,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勤劳、善良、纯朴的劳动妇女形象,无声,就是沉默。大堰河就如同一匹老马,默默地忍受苦难,她身上有着中国人民的美德——坚忍、善良。这在诗人心中耸起了一座精神丰碑。
六.拓展和作业:
艾青在那样的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想起了身份卑微一生劳苦的大堰河,为她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赞美诗。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也生活着这样的底层劳动人民,你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感触和思考呢?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发表自己的见解。
点评:
通过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发现该班学生对课文的预习还是比较到位的,授课教师每个问题抛下去,学生能够很快地组织语言进行解答。
尤其是分组讨论然后解答这个环节,要求同学们从给出的描述大堰河的人物形象的词语中,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词语进行品析,先找出原诗歌中哪里可以看出大堰河的这种形象,然后进行分析和朗诵,每一个小组的答案都别具特色。
由此可见,其实,只要教师真正放手给学生做,教师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方出现,加以点拨和引导,和学生一道前行,基本能取得如期效果。
第五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反思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反思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反思
1、在前面教给学生方法的前提下,应该给学生一个训练的机会,让学生结合课堂上所学到的方法自己点评是非常重要的。我建议每一个单元都应该留一篇文章给学生自学。当然教师的引导要求高!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点评有板有眼,令人高兴。也坚定了我这样教学的信心。
3、又一遍教学本课,基本还是采用了原来的教学方法,那就是学生根据自读思考题自读自学,然后讨论分析,然后课堂交流、教师指导。我的认识是:
①、还是应该在每个单元选一课让学生学着读书。
②、但是这次我设计了具体的思考题,明确了学生的思考方向,这样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减少了学生漫无目的放羊式的自学。
③、其次自读课的教学并不是说放手给学生教师就轻松了,恰恰要完成自读课的教学任务,教师对教材的准备往往更多才可以。因为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相对自由的思考做到“有备无患”,而且还不能让学生牵着教师走,要时时扣着教学重点难点来驾驭学生的相对“自由”,同时还不能打击学生在自学中的积极性,那么这个分寸就对每位教师的要求极高,要心中有数,有备无患,收放自如吧。认为自读课教学就很轻松,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的想法是幼稚的。
④、自读课要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学生的自读成果,这时那些课堂爱发言、思维活跃的学生就容易得到突出的锻炼,这样就容易忽略一些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也给一些有了偷懒的机会,如果盯着这些学生,课堂往往因为他们的不准备而拖延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个问题在讲读课上也存在,而自读课就更明显。一方面要在课下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检查督促,一方面也要多鼓励不爱说的同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