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叙文写作训练之细节描写》教学案例及反思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细节描写》教学案例及反思
【摘 要】细节是生活的放大镜,透过一叶一枝见世界本色。“细微处见精神”,一篇文章,抓住“细枝末节”进行特写,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让人心动不已。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运用精彩的细节描写,能够把写作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写作训练;案例;反思
什么是细节?细节就是指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细小事物或环节,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或一种景物等等。一篇文章,有一句或一段生动的细节描写,就能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就能让人对文中的人物过目而久久不忘。
一、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唉,今天上作文课啊?”,“今天要写作文啊?”每当学生们要上作文课时,总能听到他们不情愿的声音。在很多学生的心里,对作文的感觉就是一个字:难。而对于职教的学生来说,作文更是个令人头疼的大问题。平时聊天口若悬河,一到写作文却无米下锅了。在作文训练中,学生们最熟悉的是记叙文,应该是最有把握的吧?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对记叙文写作虽不陌生,却普遍喜欢记流水账、概括叙述,导致作文出现字数不够,人物形象呆板、不生动的现象。怎样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愿意写作,克服畏难情绪,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增强自信心呢?我决定从细节描写的训练入手。针对这个教学目标,我在备课时想到了“走进学生、贴近生活”八个字。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爱学乐学。
【案例描述】
片段一
上课了,我播放了两段文字,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让同学们看文字猜出这个人是谁。
1:有这样一个人,一双小耗子眉配一双小耗子眼,三七开的发型和女士的打扮,尤其是他那身穿偏了的苏格兰裙子。
2:小眼睛,鹰钩鼻,看起来不怎么像好人。
小眼睛透出诙谐、睿智的光芒,硕大的鹰勾鼻子显出灵敏的嗅觉,弯弯的大嘴流淌出幽默圆滑的语言。花团锦簇的皱纹间既挥洒出辛勤耕耘的印迹,又洋溢着喜庆和谐的斑斓。
对于文段1,同学们非常快速的给出了统一答案:小沈阳。我展示了小沈阳的图片,猜的确实不错;
而对于文段2,同学们则比较迟疑,有猜央视主持人“毕福剑”的,理由是小眼睛,鹰钩鼻,皱纹;
有猜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主持人“李维嘉”的,理由是鹰钩鼻,幽默圆滑;
还有猜歌唱家“刘欢”的,因为他有弯弯的大嘴,同时他也是一位辛勤耕耘的老师……答案难以统一。大家产生了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问我:“老师,到底是谁啊?快公布答案吧!”我摇摇头:“对不起,没有答案。”“什么?”同学们都不相信,这个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我展示了几幅人物图片,有毕福剑的,有刘欢的,看了图片仍然难以判断,同学们糊涂了,我顺势提问:“为什么第一段文字我们能又快又准猜出答案,而第二段文字却难下定论呢?”同学们纷纷发言,至此明白了外貌描写的方法:外貌描写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人物的特点、性格。因此无法判断出第二段文字描写的人物也就不足为怪了。
学生们通过对两段文字的比较,描写结果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我对此给予了肯定,并再次提问:“在记叙文中,为了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除了外貌描写之外,还有哪些描写方法可用呢?”通过对知识的复习,学生们明白了今天的作文训练重点:细节描写。
片段二
在同学们弄清了细节描写的概念、作用及类型后,我展示了几篇学生习作。“请同学们欣赏下面几篇作品,说说它们的成功之处,想一想还可以修改的更好吗?”当发现同班同学的作品在屏幕上作为范文展示出来时,同学们非常兴奋,也带着好奇:
“是谁的啊?”
“你的?”
“是你同桌的?”
她们瞪大了眼睛,盯着屏幕,集中了全部的注意力。我先请同学大声朗读作品,再让习作者谈自己的写作感悟,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我的作品还可以怎样修改?同学们小组讨论,我巡视教室,发现有一位同学拿着自己的作文本有点沮丧,我走上前问她:“怎么了?有点无精打采呢!说说吧。”她抬起头鼓起勇气问:“老师,屏幕上为什么没有我的作品呢?”显然这位同学认为老师有失公平,因为她认为老师没有展示出最好的文章。面对这一问题,我不是简单的一句:“你的作品不够好。”或者“自己想想吧!”了事,而是引导小组的同学马上讨论该生的作品,比较优秀习作,让同学们自由发言,最终这名同学自己也明白了差距所在,找出了问题,明白了写作的方法。我告诉她:“反复修改才能写的更好。老师期待你的作文下一次出现在屏幕上!”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明白了写作方法:要写好记叙文,就要通过细节描写的方法把人物写生动,让人物活起来。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反思自己作品的不足,又巩固了知识点,弄清了写作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在热烈的讨论中大家反复修改习作,不知不觉忘记了对作文的恐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成就感。
“叮―叮―叮”下课铃声响起,有同学抬起头:“怎么这么快就下课啦?”下课前,我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还怕写记叙文吗?”有同学大声说:“没啥好怕的,用对了方法,我也可以写出好文章!”
二、教学反思
这堂作文课虽然结束了,但是给了我很多启迪:只有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爱学乐学。我认为职教学校的学生们,虽然语文基础较差,但是他们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表现欲,非常渴望获得老师的肯定。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们集中注意力,学有所获,老师就得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为主动。要引导就得讲究方法,如果直接抛出细节描写的相关理论知识,虽然教师是很轻松了,可是学生却味同嚼蜡,毫无趣味可言,一堂课一开始就缺少学习兴趣,对后面的写作训练来说无疑是失败的开局。这堂课在引入时,我采用“猜谜”的形式,用学生们熟悉和比较关注的名人作为猜测对象,这就贴近学生的生活,拉近了师生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也就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情境的创设成功也让我自豪。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课堂教学充满着变化和问题。这堂课中,小组讨论评改学生习作时,我通过启发、思考、讨论,让学生学会了反思、总结。这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解答了疑惑,也让学生明白了好作品是“磨”出来的道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的能力来源于观察,更来源于对教学工作的责任心。从这堂作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得出写作指导课也能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这要求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并且活用教学形式,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记叙文写作教学应加强细节描写训练
记叙文写作教学应加强细节描写训练
鄞州区集士港镇中学 王永龙
记叙文,不是写人就是叙事。尽管如此,借助事件,写好一个人,把人写活写“立体”,绝非易事,大多数同学的记叙文总是空洞无物,不能给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历其事之感,更无感染力可言。究其原因,主要是同学们在写人记事时,缺少采撷典型细节的能力,通篇是空泛的概括叙述,读起来味同嚼蜡。怎样才能将记叙文写得让人耐读呢?
笔者认为,选准典型、凸现细节是写好记叙文的有效途径教学设计,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细节无处不在:陌生人面前讲话要口吃脸红的男孩,大会作报告时两只大拇指相对不停转圈的领导,上课时讲到重要处不时向上挥舞手臂的老师„„生活到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细节,而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既显示出一个人的当时的心理状态,也体现一个人的风度与涵养。因此,我们在写记叙文时如果能注重文中的细节,就能写出精彩的文章。
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一)细微之处突显中心。
小时候读《祝福》,就对祥林嫂的眼睛描写印象深刻:“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蓝,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对祥林嫂出场的细节的描写十分非常传神,“间或一轮”的眼珠,竹蓝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支比她更长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充分表现了旧社会对祥林嫂摧残和人性的残害,有力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对妇女的人性的摧残。
鲁迅有过这样的评说:“细看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在《药》写人血馒头由鲜红变为乌黑,最后“焦皮里面窜出一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不仅暗示了夏瑜从被害到被吃的过程,还隐寓着革命者的鲜血因群众的愚昧麻木而白流的深义。在《孔乙己》中酒店老板四次念叨“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一语言细节不但写出了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低,还活画出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二)细节彰显人物性格。
成功的细节描写就像精彩的特写镜头一样,可起到放大、扩展的作用,能把人物精神世界最为本质的部分揭示出来,凸现人物灵魂。如《故乡》中闰土的一声“老爷”叫出了他思想深处的等级观念与内心隔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的破长衫穿出了他的寒酸与清高,《藤野先生》里藤野先生讲堂上没有带领结反映了他的俭朴和随意。
(三)借助细节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除了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还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百合花》中的小通讯员和“我”借被子“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的细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如《陈奂生上城》“感冒”这一细节就是作者精心构建。试想,陈不患感冒就难以巧遇吴书记,遇不上吴书记又怎能住进一夜五元的高级房间,住不上高级房间陈又怎会有一系列无聊作贱的精彩表演,他又怎会回去对村人炫耀?纵观全文,“感冒”这一细节把躺在车站长椅上的陈奂生顺理成章地送进了高级房间,它不仅展现了人物的个性,而且使故事情节有了意想不到的发展,乃至改变了人物命运。
二、指导学生细节描写方法
(一)运用特写镜头放大细节。
选择好相应的材料后,我们还得将细节描摹出来,运用特写镜头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手法,用近距离拍摄的一种方法,把人和物的局部加以放大、强调,以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刻画细节时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这种手法,想象一下,自己的笔如同摄像机,接近再接近你的描写对象,捕捉其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不易觉察的眼神,一句转瞬即逝的话语。比如鲁迅先生描写被人取笑伤疤似的孔乙己: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有个学生写《我的父亲》:“一天下棋时,因为父亲悔棋,我和他闹翻了。从那以后,我不理他。那天,母亲出差,父亲就决定送我到辅导班。公共汽车上,父亲站在离我不远不近的地方。我两眼望着窗外,略微侧头,发觉父亲在注视着我。到站后,我下了车,快步走着。我发现身后父亲并没有跟来,但在拐弯处,我看见父亲在看着我,我心里一热。父亲注视着我,目光是那样温暖。我顿了顿,假装提鞋。站起来时,心中的暖意更深了。从此,我发觉父亲的爱无处不在,却不易察觉。”改写后“父爱是不易被察觉的,但又是实实在在的。一天下棋,父亲借口悔棋,我不快,便与父亲闹翻了。从那以后,我尽量避免和父亲说话。那天,母亲出差,去辅导班的路途遥远,“护送”我的重担便落在了父亲的肩上。上了公共汽车,我故意与父亲背对着,沉默不语。我漫无目的地望着窗外,偶一侧头:竟发现父亲在不远处静静地注视着我,眼里充满了关切,似乎并不在意我俩目前正处在“僵持阶段”。到站后,我一声不响地下了车,快步走着。身后似乎并没有父亲跟随的脚步声,但在拐弯处:我回头一望,正好与刚过马路的父亲的目光相碰。我不禁眼睛一热,心也跟着热了起来。虽然看不清父亲回望我的眼神,但我分明感觉到那目光是暖的。我顿了顿,假装蹲身提鞋,又朝父亲回望我的方向看去,发觉父亲仍在看着我。我站起身来,心中的暖意又加深了,心潮澎湃地走上了通向教室的路。从此,我发觉父亲的爱就像回望一样无处不在,只不过需要用感受爱的眼睛去观察,用体谅父亲的心去感受。”
通过教师指导后,学生在父亲神态、动作加以生动的细节描写,使文章生色不少。
(二)运用慢镜头,拉长细节。
除了特写镜头外,影视作品中随处可觅的慢镜头也是我们刻画细节的一个好方法。正常情况下很短时间就能过去的动作,在慢镜头下被放慢拉长。以“背影”为例,父亲攀爬月台的片段:“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我的泪很快下来了”
若是正常情况下,可能我们一句话就打发了——父亲翻过了月台,仅此而已。但果真这样,这篇文章还能打动人吗?最经典的细节都没有了,还能成为经典吗?从中我们可以仔细看下作者是怎样将动作延长的,其实很简单,作者采取了将大动作进行逐步分解的办法:
攀爬月台﹦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这样就把父亲为儿子的甘愿吃苦的拳拳之心表达得淋漓尽致。如一学生在写“从头顶倾泻而下的水,让我全身上下都舒服了”这一句话时,运用慢动作方法来写后就变成下面这样一段:
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点被浪费掉的水”“水在我们的身上滑呀,滑呀,在我们的每一寸皮肤上滑呀,滑呀,就像母亲的手在我们身上轻轻地抚摸着,慢慢地滑动着,让人感到特别的舒服,特别的幸福„„
运用慢镜头,拉长水带给“我”感受的细节,使“我”的每个部位、每个毛孔、每条血管、每寸皮肤都舒服了。把模糊的感觉写清楚了,把朦胧的感受写得具体生动了,显得真切感人。
(三)抓住最能反映内心性格的外貌动作细节
1、描写肖像,特写眼睛
契诃夫《苦恼》中没有巨大的场面和引人入胜的曲折情节。它的整个故事都建立在马车夫姚纳想找人倾诉儿子死了这一细节描写上。小说一开始就对雪中的人静态的细节描写。“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白色,像个幽灵。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不动,身子向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体所能伛到的最大的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也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这段细节描写匠心独运,十分细腻逼真,写得形神兼备,能以小见大,于平淡中发人深思。显示出主人公已经沉浸在自己满腹心事和悲苦中,乃至于忘掉了整个世界。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一扇扇“窗户”,我们就可以窥见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生活经历,洞悉他们的喜怒哀乐、好恶爱憎。因此,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他在《祝福》中多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祥林嫂先前的“顺着眼”,到“眼光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眼光也分外有神”到后来的“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那没有精采的眼睛突然发光了”„„ 一个眼睛,别样眼神,充分展示了祥林嫂从善良做人,勤快耐劳,到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从坚忍顽强,到麻木迟钝,最后只求死后平安的悲苦命运的轨迹,祥林嫂的内心世界都写在了眼睛里,她的喜怒哀乐凝聚在眼神中。
2、刻画心理,重画皮画骨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的描写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一句内心独白“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言简约而意丰赡,很好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活画了出来。
描画心理,可以通过内心独白、神态显示,也可通过直接描写、心理分析来展示主人公的灵魂。
3、言行举止,求微妙传神
动作描写是人物描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人的举手投足总表达着自己的微妙情感和复杂思想。
老舍说:“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立起来,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来„„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这就是说,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人物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分展示,使笔下的形象活灵活现。如《背影》中动作的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样的一“攀”一“缩”一“倾”,将父亲对自己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在描写是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描写更为生动,使细节更加传神比如“皇帝的新装”中面对织布机上并不存在的布匹使作者运用夸张的的手法描写夸大大臣们的语言与动作细节,揭露了他们的虚伪面目和丑恶心灵。
一切景语皆情语,但无论描摹山水田园、花鸟虫鱼,还是状写日月星辰、风霜雨雪,抑或写意繁枝茂叶、天光云影,其所关注的始终是人。
我在指导一个学生描写《落叶》时,要求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的方法来描写落叶的细节刻画落叶无私奉献的精神:“秋天到了。早晨,我来到窗前,一个景象使我呆住了——发黄的叶在飞!她原来翠绿的身子散发出金黄的光彩。她坦然地离开了大树母亲温暖的怀抱,在四溢的秋日暖阳中,在天空这个舞台上,飞旋着、飘舞着。像一只只翩然飞舞的蝴蝶,在秋风中款款地飞。她又像一位热情四射的吉普赛少女,虽然衣着陈旧,裙袄破损,却舞得意志飞扬、旁若无人,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那是平静的热烈,超脱的欢呼!空际间划过一圈一圈的痕迹,那是生命的轨迹„„突然,像是风中的精灵在开玩笑,一阵疾风刮起,叶失去了平衡,像一只折翼的黄蝴蝶,在空中翻腾着,在坠地前作着最后的努力。最终,她飘落到了地上,夕阳将它染成了金色,如同天边即将逝去的火烧云„„”
三、细节描写注意事项
(一)抓住典型细节
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而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比如,鲁迅在《祝福》里几次写到鲁四老爷“皱一皱眉”,这种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便深刻地暴露出封建绅士厌恶寡妇、维护旧礼教的反动立场和丑恶灵魂。
(二)细节要真实
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比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和动作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已。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对父亲动作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达。
(三)细节要小中见大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每个人说话、做事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性格。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去观察,然后把它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写人是这样,细节描写用于写景、状物时,则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一粒沙里看世界,一瓣花里见天堂”,细节描写的作用不容小觑,在描写时,若能抓住细节进行刻画,想必被描写对象一定会鲜活许多。
指导学生从课文阅读中积累细节描写的素材课文是美文的集合..写人叙事的文章,细节的刻画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将所描写的人事传神入境,也最能给人以真实感。
所以,细节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求我们在展现具体环境中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服饰等细微之处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个性。好的细节描写,摹形摹声摹色,至美至纤至悉,具有极大的表现力。
第三篇:记叙文训练之细节描写教学设计
记叙文训练之细节描写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的内涵、作用及常见类型
2、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教学重点:
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 :
各位同学,根据上次作文情况来看,大家已经基本明白了记叙文的文体要求。也就是说写出来的文章的文体是正确的。但写出的内容平淡、无味,缺少打动人心的细节描写。所以我们今天这节作文课就是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板书)。
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本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
认知
那么细节描写的内涵是什么呢?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
下面让我们来一同欣赏、品味经典: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严监生喉咙例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大侄子赶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拖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着眼泪,走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儒林外史》
同学们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精彩的细节,也知道了细节描写能使人物形象生动、作品主题更深刻甚至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暗示社会环境。
那么常见的细节描写有哪几种?
外貌、语言、动作、情态、心理,环境描写以及场面描写等。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细节描写的内涵、作用和常见类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小试牛刀吧。请大家从下面片段中任选一个通过增添细节描写是使其生动起来,写好后前后的同桌互相讨论,比比谁写的好!
1、“我的同学小宇他很瘦。真没见过这么瘦的人。”
2、“数学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3、“她骂他懦夫” 讨论、点拨、总结 怎样写好细节描写。
1、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做动态展示,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
2、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巧妙的运用修辞,即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3、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要表现同学甲,除对甲进行直接描写外,还可以描写其他同学的反应,从更多角度、更多层次展现同学甲。
4、多用感官,描出情趣
害怕、高兴、伤心等情绪都是不可具体感知的,在描写这些抽象的东西时我们不妨调动感觉器官,借助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的描写,写准写活人、景、物。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动用感官,绘出情趣。
5、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等等
同学们,利用我们总结的方法再次修改自己的片段描写。同学交流,说出运用什么方法。
老师也尝试写了这三个片段:
1、他很瘦。有人形容谁瘦常常说“他瘦得像豆芽菜”,但是他即使是豆芽也是那种脱水两三天之后的蔫豆芽。他很瘦。笔挺的西装到了他的身上往往就变成了风衣,只能向下垂。他瘦的叫人担心,以至于关心他的人总是劝他——风大的时候尽量不要出门,即使必须出门也要离树远一点,离水远一点。他瘦得是那样的彻底。假如医学院的学生要学习人体骨骼的位置,看看他就一目了然了,视觉效果绝对不亚于医学标本。(运用修辞)
2、(1)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玩手机了,不看电视,不上网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上网玩游戏,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细化心理描写)
(2)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变换角度)
(3)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3、(1)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语言)
(2)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动作)
(3)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目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神态)
(4)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心理)
小结
同学们,其实任何精彩细节描写首先在于需要我们平日细致的观察,用心的感悟。在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中学会思考,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才会精彩生动,才会深刻感人。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主要从片段作文的角度学习了细节描写的内涵、作用和方法。但再精彩的片段也是服务于整篇文章的,细节是服务于表达中心的,因此我们在进行细节描写时,应有全文观。如果说细节是明艳的花朵,那整篇文章就是生机盎然花园;如果说细节是洁白的浪花,那整篇文章就是那蔚蓝奔腾的大海;如果说细节是一个人的精神,那整篇文章就是一个人的体魄。让我们用细节之花去点缀文章之园,用细节之浪去激荡文章之海,用细节之神,去鲜活文章之体。
作业
任写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某一人、某一事或某一场景。要求:
1、运用细节描写。
2、字数150字左右。
板书设计:
细节描写
人物、主题、情节、气氛、社会环境
外貌、语言、动作、情态、心理,环境描写以及场面描写等
动词、修辞、角度、感官、联想等
第四篇:记叙文写作指导之细节描写
作文训练教案二
“细节描写”出神韵
黄 波
教学目标:⑴能说出细节描写对于记叙文中的意义
⑵了解细节描写运用的原则
⑶能在记叙时运用神态、动作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⑴了解细节描写运用的原则
⑵进行片段练习,学习运用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教学内容:⑴点评学生习作,明白细节描写的意义
⑵结合范例,了解运用细节描写的原则
⑶片段训练,创作实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学习:教师印发两篇习作,同学比较两者的优劣,并写出理由。
我们班的男生(文一)
我们班的男生从不和女生争执,总是和气地让着女生,每次干重活都是我们男生抢着干;擦玻璃等有危险的活,也是我们男生干。
我们班的男生,从来不不计较什么。篮球赛时王德亮为争一球,不幸腿部受伤,可他没埋怨,还是撑着打完了比赛。运动会很快到来了,他的腿还没有完全康复,但仍然参加了1000米长跑,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我们班的男生班委也是特认真负责,使我们的三操与卫生不断进步。劳动委员曹宁一心为班,每次大扫除都认真组织,体育委员张欣华也费了不少心思,才把三操成绩提高。看,我们班的男生真棒!
我们班的男生(文二)
我们班可是个人才济济的“风水宝地”。女生且不说,光是29名男生就各有各的风采,各有个的故事。
首先向大家推出的是——“我宁愿冷酷到底,让我死心塌地忘记……”瞧,他又开始“操练”了。他个头不高,眼睛不大,但嗓门特好,不管上下课,总是不住嘴地唱,每次班级活动都有他精彩的表演。他就是大歌星阎林林是也。
“唔啊,好香!”一阵香水味扑鼻而来,定神一看,远处走来我们班的臭美大师——程小飞。他的头发是标准的三七开,油光锃亮,就像狗刚舔过一样。平时他总爱“摇头晃脑”地展现出“安在旭”的风姿。如果周末在街上碰到,你会发现他的头发贼亮贼亮的,那是因为他喷的“亮发素”太多了。怎样,你说他臭美不臭美?
我们班的第三位形象大使出场了:他,朱学虎也。今天数学老师查作业,他只好装模作样地在桌里桌外掏来掏去,谁都心知肚明,他根本没做作业。朱学虎最大的特征是,一张嘴永远不觉得累,整天张着,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要插嘴。他还很能吹,常常将小蜗牛吹得比飞机还大。
怎么样,我们班的男生不错吧?想认识他们吗?那么请来我们班一游,我们可随时恭候哦!
阅读上面两篇习作,试比较两者的优劣,并说出理由。
作文训练
以“一次快乐体验”为话题,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要求运用细节描写,力求生动形象。教学流程:
㈠导入新课
教师导语:有一位科学家一辈子都在研究青蛙,可是到晚年他回顾自己的科研生涯,发现成果不能令人满意,他很后悔地说到:“我当初错了,我不该研究青蛙,我应该只研究他的眼睛。”对于青蛙来说,眼睛只是一个细小部分,但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样,对于我们的文章来说,描写也非常关键。只有擦亮描写这只“眼睛”,作文这只“青蛙”才会有活蹦乱跳的生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用细节描写进行作文创作的方法。
㈡课前热身
①教师组织同学交流两篇习作的优劣。
②教师总结:我们通过比较就会发现进行了细节描写的习作,人物特征鲜明,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由此不难看出,作文写得妙,细节不可少;作文写得好,描写很重要。所以,我们今天就重点来进行细节描写的训练。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你知道吗?(同学回答)
示例:
1、公交车停站,车窗外,一位三十多岁的妈妈不得不跳下自行车,推着后座上的女儿在人群中穿行。雨披的帽檐下,雨滴顺着她的发梢滑落,而她却只顾推着车子。
2、公交车停站,车窗外,一位三十多岁的妈妈不得不跳下自行车,艰难地推着后座上的女儿在人群中穿行。雨披的帽檐下,雨滴顺着这位年轻妈妈的发梢一滴、一滴的滑落,而她却只顾小心地、稳稳地推着车子,仿佛车后座上载着的是全世界最娇嫩的花朵,最珍贵的珠宝„„
㈢“细节描写”释义
教师解释细节描写定义: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重要物件等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
细节描写在刻划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㈣运用原则
从定义我们知道细节描写描写的内容很多,我们自己在进行细节描写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教师总结细节描写的原则。
①细节必须抓住人物特征。②必须符合生活真实。③细节要能烘托主题。
我们先来看课文里的一些范例。材料一:
①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材料二:
①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②周副主席那浓浓的胡须绽开来,宽慰地笑了。他笑得那么爽朗,那么开心。(王愿坚《草》)
㈤出示部分同学的习作,分析其优劣。提出: 评价标准:①神态、动作是否逼真
②人物特征是否鲜明 ③细节是否合理
④是否能烘托主题
• 友情提醒
一、课文是学习细节描写的铺路石 •
二、细节源自对生活细心的观察 • 示例:
• 第一组:
1、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都德《最后一课》)
2、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 第二组:
3、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鲁迅《孔乙己》)•
4、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泰格特《窗》)
㈥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让文章出采的一种方法——细节描写。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多思考,多实践。请记住这样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㈦作文训练
以“一次快乐体验”为话题,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要求运用细节描写,力求生动形象。
第五篇: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
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
高考中记叙文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最能打动阅卷老师,因而也常常出高分,但多数学生的记叙文平淡无味,提升记叙文档次的秘诀就是细节描写。
一、手法介绍:
1、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2、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二、名家作品关注生活细节:
写作大师们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用细腻的笔触去表现这些细节,如: 杜甫——以一腔悲愤渲染了武皇开边征调百姓时“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的场景;
柳永——特写笔法凸现与心爱之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依依惜别情形; 归有光——以深情记忆着母亲“儿寒乎?欲食乎?的关爱”;
祥林嫂——中空的碗,开裂的竹竿,木刻似的脸,间或一轮的眼珠; 孔乙己——张开五指将碟子罩住,一边摇头说:“多乎哉:不多也”穷酸气; 严监生——临死时那两根始终不肯放下的手指……
这些细节,因其生动传神的刻画,深深印在我们的记忆中,历久弥新。
三、阅读下列文章或文章片段,归纳细节描写的类型
(一)《跟着》
我拉着箱子,快步走了。
父亲穿着厚睡衣,站在不远处,双手背在后面,没有看我,而是看天。我继续向前走。
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的确老了。父亲在后面跟着。不能太近,太近会伤害我的自尊;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了。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好久,似乎好久。终于,我又望见父亲那肥胖的身影。我赶紧扭过头去,要走,想哭。
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
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跟着爱,走。
(二)《父爱如山》片断
那天狂风怒吼,草木萧条,我坐在公共汽车上准备下车后独自回家,可是,我却看见了一个人,黑压压的天下,凛冽的风中,那人不住地颤抖。风不停地掀翻他的衣角———是父亲!透过窗子,清晰地看见了父亲的白发,不是月亮清辉的点染,没有华丽的词藻的装饰,就是白发,是一根根、一片片的白发,父亲的白发,一次次被狂风压倒却又一次次不屈地挺立,那一倒一立中,我知道一定是为了谁……
(三)《我想握住你的手》片段
“嗯,可是爸爸,这花是给我的?”我还是有点狐疑。这一问,爸反倒有点紧张,两只手不停交换着拿花,脸上泛起了红晕,慌乱地点点头。” 归纳:细节描写分类 文章
(一)过程的细节 文章
(二)外貌的细节 文章
(三)动作的细节
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语言描写的细节、景物描写的细节、心理描写的细节等。
三、模仿练习
(1)动作、一种神情细致刻画。动作细节可几个动词连用,神情细节把眼睛、嘴、脸色等细微变化做细致刻画。
【举例】下面是06年上海高考的一篇满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一个片段,描写女儿躺在病床上,父亲本想偷偷给女儿送花,却被女儿发现的情景:
“嗯,可是爸爸,这花是给我的?”我还是有点狐疑。这一问,爸反倒有点紧张,两只手不停交换着拿花,脸上泛起了红晕,慌乱的点点头。【分析】也许这是父亲人生中第一次送花呢!“两只手不停交换着拿花”“泛起红晕”“慌乱地点头”,这些动作多不像一位父亲,但恰恰是这些词语,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在女儿面前的窘态,也写出了父亲和女儿之间浓浓的亲情和温馨。【练习】:运用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写一段父亲生气发火的文字。
(2)环境的细节描写。在人物内心情感出现变化时可以加入环境细节描写来烘托。环境的描写可与人物心境一致,构成情景交融,也可以与人物心境相反形成反衬。
【举例】06年上海高考的另一篇满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一个片段,描写朋友即将分别时的情景:
我静静地收回脚步,夜风渐起,吹起卧凌乱的头发,我把手缩回衣袖,地上的影子,就像一滴长长的泪痕,在这静静的校园黄昏,为我悄然演绎着让人心碎的苍凉。
【分析】在暮色将垂的黄昏,朋友离别,不免泪眼婆娑。语句简短,却营造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生动画面,“地上的影子,就像一滴长长的泪痕”新颖贴切的比喻,深深刺痛了读者的眼睛,这样满含深情的细节,没有真切体验是无法“创造”出来的,又怎能不打动读者的心呢?可见,细节的力量确实是无穷的,胜过千言万语。
【练习】写一段环境的细节描写文字来烘托考试失利时的心情。
四、总结:
1.抓住特征。我们要善于抓住事物、人物的特征,开展区别性思维,“求小同而存大异”,大题小作,小处见大,写出令人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闪光点”来。如《背影》文章抓住父亲肥胖艰难翻越月台买橘子的背影,同时,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这一细节,既在结构上前后照应,也使情感更加强烈。
2.用语精工。抓住了细节还要善于用语言勾勒描摹。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曾例举“五分钱硬币在地上滚着”不如“五分钱硬币在地上叮叮铛铛地滚着”来得好。
3.细节描写要能深刻地揭示主题。不能为了写细节而写细节,要看所写的细节对中心主题有没有用,有多大的用处,然后才确定是否采用细节描写。正如作家李准所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起着同样的作用。”
五、牛刀小试:
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例文】 绿叶?情意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 “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脉脉乡情
浩浩的江水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是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载着鸽子飞翔的双翅,然而家的方向是如此清晰。正如那江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一个熟悉的名词在脑际浮现,心中总是有些悸动。
曾经是如此惊诧于叶落的壮美,感怀于那极致的美丽。枝杈与土地仅有几米的距离,然而叶儿毅然挣脱,任风翻飞,它飞旋:任车将它压得粉碎,它依然高歌,向着根的方向飞旋着动容的美丽。我问落叶,落叶不语,那该是由内散发的情愫,慢慢体会。
直到那一年,阳光融融,拂过内心小小的激动,春风暖暖,却吹过心底淡淡的苦涩,门前的柏树窸窣作响,摇曳着内心的不舍,那一天我们举家迁往城里。远去了清晨那晶莹的露珠,远去了熏豆茶在乡土味中蒸腾出的清韵雅志,远去了春雨下撑着伞漫步于田埂的惬意。钻进门前等候的车内,望着阳光映衬出的古屋的倩影,记忆便尘封在这安详伫立的院落,在那渐渐远去的方向,我落泪了,止不住地落,从心底流淌出的。
远离了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可心中似乎是愈加想家了。这时我仿佛能够真切得体会到落叶挣脱枝头的毅然,是家的力量,是根的力量呀。林语堂的一篇随笔曾给予了我深深地慰藉。小时候的他住在鼓浪屿,离海很近,他常常和父亲在海边倾听海的沉吟,他常问父亲海的那边的图景,他向往着,终于他飞过了那道海,可海的这边依然深深地萦绕在他的心底。他说:“当我乘飞机越过这道海时,觉得其实它很小,而当我在海的那头遥望家乡时,它是如此渺远。”短短的一句话是如此意味深长,因为乡愁是人间最美的语言。每个生灵都有着它的根,都有着牵引着它的一根丝,流淌着人间最美丽的情感。就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处有一条的的喀喀湖,上面住着一群乌鲁人,当日月斗转过多少个春秋他依然生活在浮岛上,当印加文明渐去,当温室效应袭来,他依然坚持固守,他们说:“那是根生长的水域,根是拔不起,移不动的。”
那是多么简单却是那样动人的话语,带着那样寻找的愿望,带着按捺不住的依恋,再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手捧一杯清绿的熏豆茶,踱步于乡间小道,感受着那氤氲的湿气里弥漫着的泥土的芬芳,犹如泰伊的弥撒曲一般令人销魂,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融化了。随手拔起路边的野花,我惊诧于那根系的葱茏,是它生成了绚丽的色彩,那时我找到了一直追踪的答案。青春的我正要扬帆起航,一卷书,一杯茶,蒸腾着脉脉乡情,在心底一直有灯塔照着我来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