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数学:认识圆形范文
认识圆形(中班数学)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认识圆形(圆面和圆圈)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圆镜,圆盘子,脸盆;圆形纸片若干,大、中、小圆圈各1只,幼儿每人一套大、中、小圆
活动过程:
一、实物演示
1、(出示圆镜)这是什么?这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圆盘)这是什么?这只盘子是什么形状的?盘子的口实什么形状的?
出示脸盆(提问同上)
3、教师:小朋友,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圆形的,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平时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圆形的东西很多,在家里,在马路上,在幼儿园里,在许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
二、图片演示
1、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彩色的圆形纸片。
教师:这里有许多漂亮的纸片,又红的,蓝的,绿的,黄的,小朋友看看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圆形有大的,有小的,还有最小的呢。(教师用手逐一指出)你们看看这些圆形像什么?
2、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两个圆圈,红的大,黄的小。问:这里有几个圆?那个大?那个小?(再出示最小的1个绿色的圆)现在这里有几个圆/?哪一个是最小的圆?(和幼儿一起说出大圆,小圆,最小的圆。)
教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是大圆,我们就叫她大圆妈妈。这是小圆,我们叫她小圆宝宝。最小的圆呢,我们就叫她最小的圆宝宝。(幼儿复述一遍)
教师:大圆妈妈说话了,她说:“小圆小圆,我的好宝宝,我们来做游戏好吗?请到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小圆就滚呀滚,滚到大圆身边和大院并排站好。
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快来呀,请你也打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请一个小朋友帮小圆宝宝滚到妈妈身边去。现在,3个院都靠在一起了。
教师:圆妈妈又说话了:小圆宝宝,你再过来一点,让我们手拉手,一起跳舞吧!最小的圆宝宝你也来与妈妈拉着手一起跳舞吧!请一位幼儿帮忙。现在三个圆圈手拉手跳舞了。
教师:大圆妈妈非常喜欢圆宝宝,她又说:小圆宝宝你们全部进来,坐到妈妈身上来。小圆宝宝滚呀滚,全部滚到大圆里。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你也全部进来吧!最小的圆宝宝也滚呀滚,全部滚进大圆里了。
教师:圆妈妈心里真高兴,她说:小圆宝宝请你到妈妈怀中来吧,妈妈抱你睡觉。小圆宝宝就滚到了妈妈身体的当中去了。小圆宝宝说话了:最小的圆弟弟,请你到我怀中来,让我来抱你睡觉。那个小朋友会帮小圆宝宝的忙。好,现在大圆抱着小圆,小圆抱着最小的圆,3个圆真高兴。
三、幼儿操作练习。
幼儿每人一套学具,4只大小不同的彩色圆圈
教师:小朋友,你们没人有几个圆?请你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好吗?(幼儿自己拼放、游戏)。文档仅供参考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买鞋 设计意图:
本学期我结合主题活动“我自己”,选择了生活中幼儿熟悉、比较熟悉、不熟悉的各种鞋开展了“买鞋”活动。在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发展需要预设了活动目标和活动过程。过程一“参观鞋城”旨在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同伴和教师所穿的鞋子的不同种类和特征,继而激发幼儿认识、了解更多种类鞋子的兴趣。过程二“交流讨论”旨在帮助幼儿梳理、提升、积累“鞋子的种类、用途、材质和”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季节及脚的大小穿不同鞋子“的经验。过程三”拓展延伸“旨在通过课件拓展幼儿对特殊用途鞋子的认识,并由此引发有关整理鞋子的讨论和操作。目标:
.对鞋子的不同种类和用途感兴趣,尝试按特征配对。并乐意说出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初步积累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季节及脚的大小穿不同鞋子的生活经验。准备:
.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鞋子。布置成”丁丁鞋城“。
.介绍鞋的课件(芭蕾鞋、钉鞋、绝缘鞋等特殊用途的鞋)。
.不同大小的鞋盒、记号笔、贴有双而胶的铅画纸若干。过程:
一、参观鞋城.说说我的鞋。
①师(伸出自己的脚):今天我穿了一双运动鞋。你们都穿了什么鞋②依次请穿相同鞋子的幼儿伸出脚,大家一起数数共有几双鞋。总共有几种鞋。
.参观鞋城。
师:除了我们脚上穿的这几种鞋.还有没有别的鞋呢?我们一起去新开张的”丁丁鞋城“看看,为自己挑一双喜欢的鞋。大家一定要找对相同的两只鞋哟!(教师了解幼儿选鞋情况,选择幼儿没选的一至两种鞋。
二、交流讨论.认识鞋的种类。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买了什么鞋?(请买相同种类鞋子的幼儿把鞋放在一起。
师:你为什么买这双鞋?你认为什么时候穿这双鞋最好?为什么师:我刚才也买了一双鞋。知道这叫什么鞋,我为什么买它吗.发现鞋子的不同特征、用途、适用季节。
师:刚才我们都介绍了自己买的鞋,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一共有多少种鞋。
尝试目测点数。
师:这些鞋除了种类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发现有的用拉链,有的系带子;有的高跟,有的平跟;有的硬底,有的软底.了解买鞋的常识。
师:这些鞋子不但漂亮而且用途也不同,我们换上试试吧师:为什么小朋友都穿进新鞋了,我却穿不进呢?(引导幼儿认识买鞋时要试穿,一看大小是否合适,二看穿着是否舒适、便于行动。
三、拓展延伸.了解特殊的鞋。
师:除了我们买的这些鞋,”丁丁鞋城“还有哪些鞋?它们有什么用你还看见过什么鞋?它有什么用交流之后播放课件。帮助幼儿认识芭蕾鞋、钉鞋、绝缘鞋等特殊用途的鞋。
.鞋、盒配对。
师:大家都知道鞋子不穿时应放进鞋盒。那么,怎么才能分清自己的哪双鞋子放在哪个盒子里,想穿时一下子就能找到呢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我也想了一个办法。给鞋子画了一张”像"贴在盒子侧面。这样就能很快找到想穿的鞋子了。你们有没有不一样的办法?去试试吧。(幼儿尝试给鞋盒做相应的记号。丰富生活经验。
.交流分享各自的记号表示方法。
第二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圆形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圆形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圆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圆形1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认识圆形(圆面和圆圈)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圆镜,圆盘子,脸盆;圆形纸片若干,大、中、小圆圈各1只,幼儿每人一套大、中、小圆
活动过程:
1、(出示圆镜)这是什么?这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圆盘)这是什么?这只盘子是什么形状的?盘子的口实什么形状的?
出示脸盆(提问同上)
3、教师:小朋友,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圆形的,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平时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圆形的东西很多,在家里,在马路上,在幼儿园里,在许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
1、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彩色的圆形纸片。
教师:这里有许多漂亮的纸片,又红的,蓝的,绿的,黄的,小朋友看看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圆形有大的,有小的,还有最小的呢。(教师用手逐一指出)你们看看这些圆形像什么?
2、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两个圆圈,红的大,黄的小。问:这里有几个圆?那个大?那个小?(再出示最小的1个绿色的圆)现在这里有几个圆/?哪一个是最小的圆?(和幼儿一起说出大圆,小圆,最小的圆。)
教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是大圆,我们就叫她大圆妈妈。这是小圆,我们叫她小圆宝宝。最小的圆呢,我们就叫她最小的圆宝宝。(幼儿复述一遍)
教师:大圆妈妈说话了,她说:“小圆小圆,我的好宝宝,我们来做游戏好吗?请到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小圆就滚呀滚,滚到大圆身边和大院并排站好。
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快来呀,请你也打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请一个小朋友帮小圆宝宝滚到妈妈身边去。现在,3个院都靠在一起了。
教师:圆妈妈又说话了:小圆宝宝,你再过来一点,让我们手拉手,一起跳舞吧!最小的圆宝宝你也来与妈妈拉着手一起跳舞吧!请一位幼儿帮忙。现在三个圆圈手拉手跳舞了。
教师:大圆妈妈非常喜欢圆宝宝,她又说:小圆宝宝你们全部进来,坐到妈妈身上来。小圆宝宝滚呀滚,全部滚到大圆里。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你也全部进来吧!最小的圆宝宝也滚呀滚,全部滚进大圆里了。
教师:圆妈妈心里真高兴,她说:小圆宝宝请你到妈妈怀中来吧,妈妈抱你睡觉。小圆宝宝就滚到了妈妈身体的当中去了。小圆宝宝说话了:最小的圆弟弟,请你到我怀中来,让我来抱你睡觉。那个小朋友会帮小圆宝宝的忙。好,现在大圆抱着小圆,小圆抱着最小的圆,3个圆真高兴。
三、幼儿操作练习。
幼儿每人一套学具,4只大小不同的彩色圆圈
教师:小朋友,你们没人有几个圆?请你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好吗?(幼儿自己拼放、游戏)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圆形2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根据生活经验尝试找一找日常生活中椭圆形的物体。
2、通过对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探索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3、能积极地参与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椭圆形和圆形彩色纸片各一张。
2、学具:幼儿人手两张圆形、椭圆形纸。
幼儿用书地18页,19页,彩色笔若干,各种几何图形以及胶棒。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椭圆形。
教师分别出示圆形和椭圆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观察比较这两个图形,并将圆形和椭圆形纸片重叠起来进行比较,让幼儿主动地探索发现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之处。
2、在幼儿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分别对圆形和椭圆形进行上下对折和左右,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的两条折印一样长;而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也可让幼儿将椭圆形和圆形纸片折一折,比一比,再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探索圆形和椭圆形的特征。
3、教师小结:圆形无论图和对折多一样长,椭圆形则不一样长,并且,圆形无论怎么折都可以重合,而椭圆形只有上下折和左右折可以重合。
4、启发幼儿想一想,找一找,在家里、在幼儿园、在其他地方,哪些地方像椭圆形。
二、操作活动。
1、观察蝴蝶和花,说说:他们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引导幼儿按标记记录图形的数量。
2、引导幼儿观察数字和圆点的数量,启发幼儿添画圆点,使点子和数字一样多。
3、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启发幼儿找出椭圆形,并给椭圆形涂上喜欢的颜色。
4、启发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拼图,并贴在方框中。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圆形3活动目标: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二、小组活动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圆形4【活动目标】
1.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不受椭圆形大小、摆放位置等的干扰,寻找生活中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圆形。
(二)材料投放:直径为15厘米的圆形、短轴为15厘米的椭圆形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导语:图形王国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椭圆形卡片)看,它像什么?引导幼儿对椭圆形的外形特征进行描述:两头都是弧线,像个蛋。
(二)师幼共同小结,并给图形命名:没有角,由一条弯弯的它的名字叫椭圆形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一样的圆圈,它的名字叫椭圆形。
二、比较、感知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一)引导语: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圆形卡片和一张椭圆形卡片,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的办法发现椭圆的两头比圆形长一些。
(二)引导幼儿分别将两个图形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引导他们发现折痕的长短不一样。
(三)小结: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痕不一样长。
三、幼儿分组活动,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一)第一组:提供操作材料《找椭圆形》,引导幼儿看看图形组合里有哪些是椭圆形,数一数并用圆点记录。
(二)第二组:提供操作材料《图形连连看》,引导幼儿找一找图片中哪些是椭圆形、哪些是圆形,将它们和对应的图形标志连起来。
(三)第三组:玩“椭圆形变变”,引导幼儿任选一张椭圆形的图片,放在画纸上,用水笔进行添画。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投放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四边形等图片,引导幼儿添画。
生活活动:鼓励幼儿在活动室、幼儿园里找到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有趣的图形和图形组合。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圆形5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认识椭圆形,能将椭圆形与其它图形进行区分。
2、能够让幼儿找到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音乐《认识椭圆形》,红色、黄色椭圆形若干个、各种颜色的图形若干、小组操作图、椭圆形和圆形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
今天我们去参观“图形游乐园”,路上要经过很多的图形,我们一边走一边读出它们的名字吧。幼儿听音乐一边走一边复习已认识的图形。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游乐园”里有什么图形?
2、找一找“图形游乐园”里来了什么样的新朋友?
3、猜一猜新朋友叫什么?跟读“椭圆形”
4、点击“环球动漫城”图标,幼儿欣赏动画。“我们刚才听到的儿歌名字叫“认识椭圆形”,今天有三个小伙伴被带入了椭圆形王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认知理解:
1、教师提问:
①魔镜是什么形状的呢?
②他们踩着什么样的图形来到巧克力喷泉边?
2、视觉感知椭圆形:
①出示椭圆形,引导幼儿观察其边缘。(光滑没有棱角)
②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椭圆形教具,这些都是椭圆形。
3、视觉辨别椭圆形:
①出示圆形和椭圆形,通过重叠比较的方法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呼啦圈演示。
②通过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两条中心线不一样长。
③出示所有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请幼儿从中找出椭圆形。并验证。
三、操作体验:
1、第一组幼儿给椭圆形涂色:将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完成《迪多游戏乐园》第21页“大象的晚餐”游戏。
四、经验迁移:
寻找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如:椭圆形的鸡蛋、镜子、包装盒、饼干等。“我们去外面看看有没有椭圆形的东西好吗?跟客人教师再见!”
随音乐退场。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数学活动,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图形特征,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对圆形和椭圆形,更重要的他们懂得如何去区别它们之间的不一样。孩子能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想象并能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不足之处:
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语言不精炼,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还要多加学习。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圆形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认识圆形(圆面和圆圈)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圆镜,圆盘子,脸盆;圆形纸片若干,大、中、小圆圈各1只,幼儿每人一套大、中、小圆
活动过程:
一、实物演示
1、(出示圆镜)这是什么?这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圆盘)这是什么?这只盘子是什么形状的?盘子的口实什么形状的?
出示脸盆(提问同上)
3、教师:小朋友,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圆形的,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平时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圆形的东西很多,在家里,在马路上,在幼儿园里,在许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
二、图片演示
1、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彩色的圆形纸片。
教师:这里有许多漂亮的纸片,又红的,蓝的,绿的,黄的,小朋友看看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圆形有大的,有小的,还有最小的呢。(教师用手逐一指出)你们看看这些圆形像什么?
2、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两个圆圈,红的大,黄的小。问:这里有几个圆?那个大?那个小?(再出示最小的1个绿色的圆)现在这里有几个圆/?哪一个是最小的圆?(和幼儿一起说出大圆,小圆,最小的圆。)
教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是大圆,我们就叫她大圆妈妈。这是小圆,我们叫她小圆宝宝。最小的圆呢,我们就叫她最小的圆宝宝。(幼儿复述一遍)
教师:大圆妈妈说话了,她说:小圆小圆,我的好宝宝,我们来做游戏好吗?请到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小圆就滚呀滚,滚到大圆身边和大院并排站好。
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快来呀,请你也打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请一个小朋友帮小圆宝宝滚到妈妈身边去。现在,3个院都靠在一起了。
教师:圆妈妈又说话了:小圆宝宝,你再过来一点,让我们手拉手,一起跳舞吧!最小的圆宝宝你也来与妈妈拉着手一起跳舞吧!请一位幼儿帮忙。现在三个圆圈手拉手跳舞了。
教师:大圆妈妈非常喜欢圆宝宝,她又说:小圆宝宝你们全部进来,坐到妈妈身上来。小圆宝宝滚呀滚,全部滚到大圆里。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你也全部进来吧!最小的圆宝宝也滚呀滚,全部滚进大圆里了。
教师:圆妈妈心里真高兴,她说:小圆宝宝请你到妈妈怀中来吧,妈妈抱你睡觉。小圆宝宝就滚到了妈妈身体的当中去了。小圆宝宝说话了:最小的圆弟弟,请你到我怀中来,让我来抱你睡觉。那个小朋友会帮小圆宝宝的忙。好,现在大圆抱着小圆,小圆抱着最小的圆,3个圆真高兴。
三、幼儿操作练习。
幼儿每人一套学具,4只大小不同的彩色圆圈
教师:小朋友,你们没人有几个圆?请你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好吗?(幼儿自己拼放、游戏)。
第四篇:认识圆形
小班数学:认识圆形
一、目标:
1、教幼儿知道圆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2、教幼儿把圆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圆形相似的物体。
二、教学重难点:圆形的特征。
三、活动准备:
1、圆形娃娃一个,用于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2、景色图片(图中含有圆形)、各种图形图片
3、圆形实物若干(瓶盖、扣子、镜子、蛋糕盘等)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请出神秘客人圆形娃娃,和小朋友打招呼。
圆娃娃:“小朋友们好!”
教师:“圆娃娃真可爱,我们看看圆娃娃可爱的眼睛是怎样的?可爱的嘴巴是怎样的?可爱的脑袋又是怎样的?”(从圆娃娃的设计突出重点)
幼儿:“眼睛圆圆的,嘴巴圆圆的,脑袋也是圆圆的。”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娃娃名字——圆娃娃。
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二)、认识圆形
1、教师出示圆形实物,引导幼儿自由观察、感受,初步感知圆形的特征。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漂亮的东西,请每个小朋友自己选一件最喜欢的,拿到手里看一看、摸一摸。”
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感知圆形圆圆的、光光的特征。
这个环节,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用看、摸、说感受圆形的特征,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师幼一起小结,启发幼儿讲出圆形的特征:
没有角,四周圆圆的,光滑的。”
3、教师再次小结圆形的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三)游戏活动:
1、给圆形娃娃找朋友:(出示各种图形图片)
目的是幼儿排除干扰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圆形。
2、探索游戏“看谁找得对”
教师出示景色图,导入,请幼儿在图上找出与圆形相似的实物。
导语:“现在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秋天来了,大森林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有一天,天气非常好,小熊提着篮子,唱着歌,出门采果子,它发现森林里好多东西都是圆圆的,小朋友们想不想帮小熊一起找出来?”(2)幼儿在图中找出与圆形相似的实物
(四)、延伸活动
请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出像圆形的东西:(活动室内提前放好各种圆形的实物)幼儿通过自己的联想寻找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圆形的特征。活动反思:
1、本节课的亮点:一是从幼儿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知识,让幼儿运用感知经验去主动建构新知识,充分体现出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如活动中的实践操作,让幼儿在操作中用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的不同方式,感知圆形的特征。二是教学活动设计、组织符合小班生活化、自然化、情景化、游戏化的学习特点,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获得了发展,掌握了圆形特征。
2、本节课的不足:实践教学后发现,课堂上教师的语速有些过快,孩子们跟不上老师,今后在教学中要放慢语速,让幼儿能听懂老师的每一句话。二是对幼儿的讨论结果总结的不够及时、完整,教学中要注意每个环节的小结。
第五篇:认识圆形
2116
在数学活动中,幼儿最主要的作用对象是操作材料,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技能。一般来说操作活动包括探索性操作和练习性操作两种。探索性操作是围绕某一数学问题,提供操作性较强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探究、体验发现规律。而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可能对图形没有直观的概念。所以我就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堂数学教学活动。
活动之前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圆形的物品如:镜子、硬币、饼干、还有很多不是圆形的物品方便幼儿鉴别。同时我还准备了人手一个呼啦圈等材料。
一、数学活动游戏化
首先我把圆形的物品和不是圆形的物品放在魔术袋里,慢慢的变出各种物品。例如:老师问:“镜子,是什么形状的?”有的孩子就能说出圆形等。“杯子是圆形的吗?”“不是”。这个变魔术的游戏让幼儿初步感知圆形。
二、数学活动操作化
幼儿初步感知了圆形,可是他们对圆形还没有真正的认识。我把呼啦圈滚给每一位幼儿,孩子们可高兴了,一起玩起了呼啦圈。我问:孩子们呼啦圈是好玩吗?它可以滚,那咱们摸摸它,看它是光滑的还是扎手的?孩子们和我一起摸摸感觉到没有扎手,我们一起说:“不扎手,是光溜溜的。”孩子们可喜欢了。“现在告诉老师呼啦圈摸起来光溜溜的,还可以滚。”那像这样的就是圆形。孩子们又一次摸一摸,滚一滚再次感受圆形的特征。
三、数学活动生活化
那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身上有没有圆形的东西?刚开始孩子们没有想到,后来我启发幼儿“纽扣”孩子们的思维很快打开了,找出衣服的图形。教室的花、饼干、画的泡泡、开关上面等。孩子们找到的时候感觉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我们的孩子一起变圆形结束了这堂课。孩子们通过看、摸、滚、找、变等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感知圆形的特征。作为教师这堂课主要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主动操作,在游戏中学习。当然课结束了,可是学习圆形的活动任然还在进行。我们还在家里、在生活中不断的找圆形,画圆形等。孩子们不光认识了圆形,还知道圆形在生活中的运用。孩子们每一次的发现对自己来说都是惊喜,都是成功。当然这堂课还有一些不足,有很多幼儿只是光顾着玩而没有用心去感知,所以没有真正的理解。如何把握好幼儿在玩中学,值得我去更多的思考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