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圆形和三角形
小班数学:认识三角形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意见》小班内容,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幼儿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小班幼儿在他们充分获得对圆形的感知和确认后,再让他们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这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三角形是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为比较圆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识基础,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是三角形的特征。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确定目标的依据:小班上学期虽然还没有进行数的形成教学,但在日常活动中已经渗透了许多数的概念教育,因此,通过数形结合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有一定的基础。3岁幼儿经常会把几何形体理解为他们所熟悉的实物,因此,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有利于发展幼儿对应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认知几何形体对图形的知觉属于空间知觉的范畴,从幼儿感知
三角形的形状到表达需要完成配对——指认——图形的特征,因此,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三角形的特征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但是,对于还没学过一一对应点数的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游戏法和启发探索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游戏法: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无论是新知的学习,还是复习巩固我都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游戏的口吻介绍两个图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设计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图、拼拼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探索法:这一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幼儿去探索并获得新知。其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本节课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时,我采用这一方法先出示一个圆形娃娃,再出示一个三角形娃娃,启发幼儿比较三角形和圆形的不同,在幼儿的观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边,通过亲自数一数、试一试,让幼儿明确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点儿扎手。
本节课采用的教具:
⑴圆形、三角形娃娃各一个,用于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⑵图形拼图一幅
⑶每桌一盘各类几何图形及冰糕棍若干。
选取教具的依据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
三、学法指导
1、复习内容的确定: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幼儿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就必须通过数一数来掌握,因此,3的数数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将3的数数定为学习内容。采用幼儿比较喜欢的体态动作(拍手、拍肩、拍褪)进行,幼儿比较感兴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学习新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为了便于幼儿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请幼儿通过观察圆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样?通过亲自数一数、摸一摸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幼儿从观察、判断到表述是幼儿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主动学习的过程。
3、在操作、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采取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儿在游戏时,就需要将头脑中三角形的特征的轮廓体现出来,需要幼儿将想象、图形小棒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同时幼儿联想生活中的实物与三角形想象的物体将图形与实物相联系,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4、数形结合,时幼儿在掌握特征的同时,加深幼儿对3的认识,在学习三角形特征时让幼儿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在看拼图找三角形的游戏中,让幼儿数数蝴蝶的翅膀、树身、房顶个由几个三角形拼成,在数形结合中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为了小学过程中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准备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1、复习3的数数
设计这一环节的的是为了在下步学习三角形特征时幼儿能更好地学习掌握,能准确感知图形特征这一环节,采用体态动作一集体复习的形式进行。
2、学习三角形特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我准备分以下几步完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圆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儿每人一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⑵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⑶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3、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幼儿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才能得以巩固,准备分三步完成这一环节。
⑴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儿排除干扰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图拼图找三角形:
图形拼图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幼儿观察:
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⑶周围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东西:幼儿通过自己的联想寻找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
五、延伸活动:
幼儿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导幼儿拼完后讲一讲你拼得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用了几根冰糕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认识圆形、三角形两种图形,掌握两种图形的特点;
2、在生活中能够找到两种图形,会区分两种图形。
过程与方法:
1、以观看动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圆形和三角形,逐步了解生活中的两种图形,并通过视、听、触多种感官以及动手操作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及时有效地奖励强化物、律动、动手操作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 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知识。
2.激发学生探索生活的兴趣,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认识两种图形状,掌握两种图形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够准确掌握两种形状的特点。
教
具: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图片;彩笔;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课件导入:
1、课件引入(大屏幕):观看由图形组成的美丽图画。
2、设置疑问,引发思考:图片上什么图形最多?--圆形和三角形
3、引入课题:圆形和三角形。“让我们一起走进圆形、三角形的世界吧!”
(设计意图:智障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的形象为主,在这里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这样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看动画,认识圆形:
1、观看动画,并提出问题:
*问题一:你能说说你在动画里看到了什么形状吗? *问题二:你能说说圆形的特点是什么吗? *问题三:你能找出哪个图形是圆形吗?
(康复目的:通过形象的动画将形状知觉知识点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言训练,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2、通过看图说句,强化识记圆形的特点。(康复目的:智障学生通常在语言表达上存在问题,这样的设计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又可以锻炼语言表达,三、观看三角形,认识三角形:
1、观看动画,并提出问题。
*问题一:你能说说你在动画里看到了什么形状吗? *问题二:你能说说三角形的特点是什么吗? *问题三:你能找出哪个图形是三角形吗?
(康复目的:通过形象的动画将形状知觉知识点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言训练,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2、通过看图说句,强化识记三角形的特点。(康复目的:智障学生通常在语言表达上存在问题,这样的设计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又可以锻炼语言表达)
四、通过对比,巩固提高
将各种三角形和圆形卡片放在一起,请学生进行分类,并且说出自己找的是什么图形。(通过视觉、触觉来检验学生对两种图形的认识程度,并且通过该环节对新知进行巩固。)
五、律动: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活动,动作要夸张。
(将圆形、三角形的特点利用歌曲、律动的形式展现通过,智障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在这里通过肢体动作帮助学生进行识记。
六、课堂外延,涂色活动
1、请学生在教室里找到一些圆形和三角形的物品。
2、给学生每人发一张由图形组成的图画,学生进行涂色,并说出自己图画中都有什么形状。
(康复目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涂色练习锻炼了学生的对色彩、图形的分辨以及发展了学生手部精细运动能力。)
七、归纳总结 教师进行总结:
1、圆形和三角形的特点
2、为即将学习的新知做铺垫
八、板书:略。
第二篇:大班数学: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
大班数学: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
大班数学: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辨认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初步尝试根据黑影拼出相应的图形。
2、在活动中,提高幼儿参与计算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三座新房子、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正方形宝宝;电话机、录音机、磁带;一条彩石路上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小坑、几何图形(背面有双面胶);图形的钱币人手一份、水果贴绒多于班级人数;布置一个小兔子家的场景;小兔、兔爸爸的贴绒;几何图形的画一幅: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形娃娃,让幼儿辨认: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让幼儿自由发言)“对,这是三座新房子。新房子里住着谁呀?”让幼儿依次从新房子里变出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正方形宝宝,并进行提问:“这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它有几条边?几只角?”
二、幼儿扮演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道谢,并要求再次帮助:(嘟„„)教师接电话,小白兔说:“佳佳班的老师和小朋友你们好!谢谢你们上次为我造的新房子!刚才我想去你们幼儿园谢谢你们时,我不小心被家门口的泥坑绊倒了,老师你能不能带着小朋友来帮助我把这条路铺好呢?”
师:小朋友,你们都听到了小白兔的话了,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白兔把路铺好,好吗?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这里确实有一条有很多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坑,待会儿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还要注意形状的大小是否合适,直到把坑全部铺平!(边讲解边示范)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进行填充。)
四、让幼儿扮小兔跳,沿着这条铺好的小路去探望受伤的小白兔。
五、走过小路,老师引导幼儿:“我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呀?”
幼儿回答:“这是水果超市。”
老师:“那我们去买些水果送给小兔吧!”
六、让幼儿根据钱币上图形的大小来选购相应大小的水果,去看望小兔。
七、幼儿敲门,问候小兔爸爸和小兔。让幼儿动动脑筋,想一想:大的水果送给谁?小的水果送给谁?
八、延伸活动:呀,小兔家的这幅画真漂亮,是怎么画的呀?(让幼儿观察后,自由发言)告诉幼儿下次我们在来园活动时,也来贴图形画好吗?
第三篇:认识圆形和椭圆形
《认识圆形和椭圆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数学大纲提出,学前班数学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教与学的关系,使幼儿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高,蹦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据这一要求,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和学前幼儿年龄特征,在制定本节课教学目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能用用语言、图画或手势语描述自己的图形经验,大胆与同伴交流。2.能进行创意动作表达。
二、说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区分圆形和椭圆形。
三、说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幼儿区分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点。
四、说教学准备
学具:各种图形的纸片 由圆形和椭圆形拼成的各种图案。五.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等。六.说教学过程:
在活动中,突出观察、比较、启发谈话,大胆发现,使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折一折等方法,知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且与教法相结合,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创新,求知的良好品质,这样做,使幼儿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同时要学会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识;
(三)巩固强化,完善新知识;
1、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活动开始,以幼儿熟知的各种几何拼搭的物体引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长方形等,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认识各种图形。
2、采用(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重要环节介绍:幼儿自选认识的图形,交流和讨论:这是什么图形?它是什么样的?我看见过什么东西像这个图形?老师观察了解幼儿已经认识到哪些图形,能够说出哪些图形特征和相似物。如果在认识长方形和梯形时,幼儿容易混淆,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变魔术“把长方形纸变成梯形和菱形的”。使幼儿进一步掌握三种图形的区别,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培养了幼儿勤动手动脚,勤探索的良好品质。
3、采用游戏法——巩固强化游戏:照我说的做
教师发信号,幼儿根据信号自创动作到相应的图形里。如:请像小猫一样走进圆形里,像水一样流进长方形里,像云一样飘进梯形里。
我班的小朋友,只有把教学与游戏结合一起自然会让小朋友们感兴趣而不觉枯燥无味了...1、主动参加探索5的组成的操作活动。
2、掌握5的组成,初步了解其分合规律,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活动准备:
教具:小鸭图片5张、小猪小兔图片各一张 学具:幼儿人手一张纸、铅笔、小鸭图片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以“碰球游戏”复习5的组成。我的1球碰几球?以此类推
2、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引起兴趣。(1)出示小兔家、小猪家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老师带你们去个地方?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看看,来到了哪里? 幼儿1:小猪家。幼儿2:小兔家。(2)师:小兔家在请客,小猪家也在请客,你们看请的客人是谁呀?(师出示小鸭,并一只只贴到大绒板的中间。)有几只?用数字几来表示?幼儿:有5只,用数字5来表示。师板书:5(3)师:小猪邀请小鸭去做客,小兔也邀请小鸭去做客,这下可把小鸭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小鸭?
幼儿:分一些到小兔家去,一些到小猪家去。师总结:我们可以把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去小兔家,另一部分去小猪家。
3、探索操作a、幼儿第一次尝试。(1)教师交代要求。师:那怎么来分呢?老师替小朋友准备了操作材料(5只小鸭学具),请小朋友在桌子上分一分,要求分成两份。(2)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视。(评析:大部分幼儿分了一种。)(3)请幼儿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幼儿1:分3只到小猪家,分2只到小兔家。幼儿2:分1只到小猪家,分4只到小兔家。幼儿3:分2只到小猪家,分3只到小兔家。幼儿4:分4只到小猪家,分1只到小兔家。4)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演示小鸭到小兔家或小猪家。演示一种,并写出一种分合式。(5)幼儿集体朗读5的四种分合式。b、第二次尝试(1)教师交代要求。师:刚才,小朋友看到5 分成两份有四种分法,那你会不会分呢?请小朋友试试看,要求分一种记录一种。(为幼儿提供小鸭学具,记录单,铅笔。)(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分法。
幼儿1:按顺序分的;
幼儿2:没按顺序,随意分的;但分法正确。
幼儿3:有重复分的;(4)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探索5的最佳分合方法。师:请你仔细看看,你觉得哪种分法好?为什么?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不会遗漏。
4、游戏“找朋友”(1)交代游戏规则。师:今天,小朋友表现都很好,帮小鸭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小鸭要和我们玩“找朋友”的游戏。你们看,它们来了。(请佩带小鸭胸卡的小朋友上台,并作自我介绍:我是1号小鸭子,我是2号小鸭子,我是3号小鸭子,我是4号小鸭子,我们要找的朋友要与我胸卡上的数字合起来是5。找对的小朋友跟我去做客。)
(2)幼儿自由从篮子里挑选一张数字胸卡,贴于胸前。(3)幼儿根据数字胸卡,寻找相应的小鸭做朋友。(4)教师巡回指导,幼儿互查。
学习7的组成 [活动目标]
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可以有6个答案,能够在6个答案中找出相像的两组,并做标记表示。
[活动准备]
教具:7个贴绒苹果,放大的记录单(图5-9)、水彩笔、放大的幼儿操作材料。
学具:
1、一面是红色,一面是绿色的两色片片12份,每份8个,记录单若干张(如图二),铅 笔12支。
2、记录单若干张(如图5-9)、每组一盆相同的小花片、铅笔。
3、记录单若干张(如图5-10)、格子纸、剪刀、浆糊、铅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学习7的分合。
① 请一名幼儿将7个苹果分成两份,分完后进行记录,要求每次分的结果都不一样。
② 引导幼儿检查其进行的每次分合是否有重复和遗漏的,确认7分成两份有6个答案,如有错误,引导幼儿进行改正。
(2)引导幼儿给相像的两组答案做标记。
① 请幼儿观察6个答案的记录,找一找有哪两个答案相像(如:3和4与4和3)。并讨论:“能否给它们做一个标记,让人清楚地看出哪两组是相像的。”
② 请个别幼儿尝试为两个相像答案做标记表示(如在3和4与4和3这两组答案后的空格里各画1朵相同的小花表示它们相像)。讨论:为什么他要画两朵相同的花表示呢?
2、幼儿操作活动
(1)分花片
请幼儿每次将7个花片分成两份,并用数字做记录,要求每一次分的结果都应不一样,分一次记一次,最后找出两组相像的答案并在后面的空格里做出标记。
(2)剪贴格子
请幼儿每次拿一条格子纸条,纸条上格子的数量与记录单上的总数相同,将格子纸条沿线剪开分成两份贴在横线上,要求每次分的都不一样,分完后用数字记录下来。想想怎么分才能分的又快又对,一组都不漏掉。最后再找出两组相像的答案并给它们做上标记。
(3)翻片片
请幼儿将7个片片排成一排,然后翻动前面一部分片片变化颜色,说说两种颜色的片片各有几个,每次翻出的另一种颜色的片片数目都不能相同,并用数字记录,再在后面的空格里给相像的两组答案画上相同的小标记。
3、评价活动。
展示一份放大的“分花片”的操作记录,集体检查其答案是否正确,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看见这两个标记(如两个圆点)怎么就知道这两组答案是相像的呢?以及根据同一标记是否能找到相像的两组答案。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启发幼儿运用呼唤的方式省略相关的几组分合式。重点:学习8的组成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7的组成---碰球
今天我们来碰球,我的球和你们的球合起来是7。
二、小组活动,学习8的组成 A、第一、二组,给圆点涂色。数一数,每个格子里的圆点有几个?(8个)
将8个圆点分成两份,请你分一分8个圆点有几种分法,用油画棒给圆点涂色。B、第三、四组,分雪花片记录。C、印点子做记录。
三、活动评价
1、复习8的组成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活动完成的对不对。先看看两组数合起来是不是8?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8分成两分有几种分法?你们看哪一种分合式是有序的?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请小朋友看看左边的数,下面一个总比上面一个数怎么样?左边的变成2多了1个,多的这个1是从哪里来的呢?(右边的6比7少1,左边多的那个数是右边少的那个数)
请大家把分合式读一遍,以后我们都要有序的分合和记录。
第四篇:认识圆形
2116
在数学活动中,幼儿最主要的作用对象是操作材料,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技能。一般来说操作活动包括探索性操作和练习性操作两种。探索性操作是围绕某一数学问题,提供操作性较强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探究、体验发现规律。而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可能对图形没有直观的概念。所以我就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堂数学教学活动。
活动之前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圆形的物品如:镜子、硬币、饼干、还有很多不是圆形的物品方便幼儿鉴别。同时我还准备了人手一个呼啦圈等材料。
一、数学活动游戏化
首先我把圆形的物品和不是圆形的物品放在魔术袋里,慢慢的变出各种物品。例如:老师问:“镜子,是什么形状的?”有的孩子就能说出圆形等。“杯子是圆形的吗?”“不是”。这个变魔术的游戏让幼儿初步感知圆形。
二、数学活动操作化
幼儿初步感知了圆形,可是他们对圆形还没有真正的认识。我把呼啦圈滚给每一位幼儿,孩子们可高兴了,一起玩起了呼啦圈。我问:孩子们呼啦圈是好玩吗?它可以滚,那咱们摸摸它,看它是光滑的还是扎手的?孩子们和我一起摸摸感觉到没有扎手,我们一起说:“不扎手,是光溜溜的。”孩子们可喜欢了。“现在告诉老师呼啦圈摸起来光溜溜的,还可以滚。”那像这样的就是圆形。孩子们又一次摸一摸,滚一滚再次感受圆形的特征。
三、数学活动生活化
那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身上有没有圆形的东西?刚开始孩子们没有想到,后来我启发幼儿“纽扣”孩子们的思维很快打开了,找出衣服的图形。教室的花、饼干、画的泡泡、开关上面等。孩子们找到的时候感觉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我们的孩子一起变圆形结束了这堂课。孩子们通过看、摸、滚、找、变等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感知圆形的特征。作为教师这堂课主要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主动操作,在游戏中学习。当然课结束了,可是学习圆形的活动任然还在进行。我们还在家里、在生活中不断的找圆形,画圆形等。孩子们不光认识了圆形,还知道圆形在生活中的运用。孩子们每一次的发现对自己来说都是惊喜,都是成功。当然这堂课还有一些不足,有很多幼儿只是光顾着玩而没有用心去感知,所以没有真正的理解。如何把握好幼儿在玩中学,值得我去更多的思考和学习!
第五篇:《认识圆形》
小班科学《认识圆形》(数学活动)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以无意记忆为主,游戏和自主操作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如果还是单纯的让幼儿认识圆形,他们会感到枯燥,没有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并了解圆形及其特征,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研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力。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初步了解圆形的特征
2、能尝试自己找到圆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重点 :认识圆形
活动难点: 了解圆形的特征,并在周围环境中找到圆形 活动准备:纸箱一个、各种圆形的实物(纸箱内摆放若干,活动室周围环境内摆放若干)、画有圆形的画纸、彩笔、各种图形的卡片(人手一份)、白纸人手一张(打好圆形的小点)、小纸盒每张桌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
1、教师出示“魔法箱”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一个神奇的魔法箱,你们想知道他都能变出什么东西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教师摸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它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它像什么?
3、请幼儿上来摸出物品,并说一说它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它像什么?
二、基本部分
(一)寻找圆形,了解圆形的特征
1、请幼儿自己观察活动室周围环境找出圆形,要求用“我找到的**是圆形”来回答。
教师:现在魔法箱把剩下的圆形物品藏进了我们的教室里,请小朋友快去把它们找出来吧!看谁找的最快。(完成游戏后请幼儿将找到的圆形物品送回魔法箱)
2、请幼儿自己在图形学具中找出圆形。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在这些图形里面找出圆形放在自己跟前,将其它的图形放进桌上的纸盒里。
(二)观察圆形,总结特征。
1、在逐次的观察中了解圆形的特征:它是圆圆的,没有棱角
2、教师用儿歌小结:小圆形,圆又圆,没有角,围一圈,像皮球,像饼干,小朋友们都喜欢
三、结束部分
(一)、做圆形标记
1、教师示范操作沿标记撕下圆形
教师:现在我们要在这张白纸上找到圆形,把它沿着这些小点把圆形撕下来,然后再撕下的圆形的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做一个标志。
2、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二)评价幼儿作品,活动结束。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圆形的纸,启发孩子在圆形上面添加几笔后变成另一个图案(如太阳,苹果),鼓励他画的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