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橡皮篆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微
橡皮篆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微
赵淑桂
(洮阳初中,甘肃临洮,730500)
【关键词】橡皮篆刻;刻印与习篆;临刻与创作;
讲授与演示;分类指导
篆刻是一门集书法、绘画、雕刻为一体的古老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学美术课的必修课程。而事实上,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因为篆刻所需的专用石料质硬不易篆刻、可供操作面体积小、刻刀易伤手。专业刻刀必备大小几支,价格昂贵。同时还需印床、砂纸、磨刀石、等配套设施,导致学生工具材料准备不充分,同时,学习过程专业性强且见效慢,学生不感兴趣,因而篆刻教学通常流于形式或仅仅只停留在欣赏课的阶段,绝大多数专业课教学并没有把篆刻教学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为此,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采用学生用来改错的橡皮擦和普通工具刀为材料进行篆刻教学的方法,使原本昂贵的材料变得唾手可得,高深的篆刻学走近了学生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刻印与习篆相结合。
刻印必先习篆书,以求得篆体之笔法。前辈艺术家,对此已有明确的认识。著名的篆刻家吴昌硕认为:学习刻印的先决条件在于精通书法,特别是篆书,因为刻印和书法是共通的,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书法运笔与刻印运刀技法基本上相同,善于运笔的人使起刻刀来也得心应手;写字讲章法,刻印亦然,故熟习了字体章法,移到印章上去,自然水到渠成,事半功倍„„道理讲清,让学生认识提高,重视习篆。我就因势利导采用“摹临法”让学生练写篆书,即用拷贝纸进行摹写。在摹写时,要掌握以下几点:一是注意篆书的结体,小篆外形方正偏长,笔画圆劲,粗细相等,束上舒下,上下伸展。大篆形体变化较多,大小、正奇、高低、变化多姿。二是注意笔顺与运笔。一般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横后竖,先中间后两侧,先外围后内心。运笔时要藏锋、中锋,无论起笔或收笔都使之呈圆形。起笔逆锋,收笔回锋。
然后我采用“描印法”作为篆刻的入门。着重让学生摹临古印,目的在于逐步认识与理解优秀篆刻艺术在字法、篆法、章法和刀法所表现的技巧,从而领悟其一般规律。
描摹印稿时,让学生将印稿放大复印后将拷贝纸蒙在印谱之上,用毛笔进行描摹。摹临前,选好印是关键。古印中不全都是好的,也有糟粕,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取法之上。同时,印有难易,初摹临先易后难比较容易入手。这样,把印摹临到一定程度之后,再摹临历代名家的作品,就能逐步加深认识。
在摹临的过程中,朱文印要注意线条的均匀、挺拔等特点;白文印不用双勾填空,可以用粗线一笔而成,但要讲究运笔的变化。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对范印中篆字的章法有一定的体会后,就可以进行临刻了。
二、临刻与创作相结合。
待学生描印有些基础后,便可进入临刻印章训练的阶段。刚开始,必须要以较多的时间来练刻加框满白文一字印,以及一个字的朱文 印。白文印线条可刻得饱满一点,线条间的间隙要紧密些,“头尾、转折、方圆等”都要依照画印的要求一一去体现出来。刻朱文印要求线条不能刻断,粗细和间距要均匀,转折处要做到方中寓圆,圆中寓方,线条刻得要挺健。待学生练习刻一字印有了一定的基础时,便可进而加刻二、三、四字印。此时,可选择一些古印谱中较工整一路的汉满白文印和玉印作为学习临摹研究的对象。及至能比较熟练地临刻朱、白文印以后,就可以进入模仿创作和独立创作了。模仿创作就是在古印与近现代的名家印章中选择所需要的字,然后集字成印。
独立创作那就一定要借助于各类篆字工具书了。由教师命题,找出相应的篆字后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设计,再由教师修改印稿,最后由学生依稿完成创作。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构思、设想经自己双手的镌刻,钤出一方方精美的印花时,心里别提有多兴奋,从而也更增添了学习篆刻的兴趣。
三、讲授与演示相结合。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使抽象的、枯燥的、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法形象化,具体化。我先讲解了“直接涂印”法,让学生练习:将印稿复印后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直接在复印稿上用软铅将印文涂描,然后翻印在橡皮上,进行篆刻。因为橡皮篆刻刀法简单容易入手,并又是套用现成的印稿,学生很快刻出了自己的作品,刻出的印章效果还不错。
接着我演示了“反写法”和“水印法”,让学生了记住步骤,并提醒学生我们所刻的篆字是“反文”,在印稿上石后,再到镜前对照 一下,无误后方可奏刀等知识。在讲授《冲刀技法》时,我边演示边讲授刀法变化的作用,以及运刀力度与印材的关系等知识。
篆刻教学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将讲授与演示有机地结合好。同时,还可以把图片、录像、幻灯片等作为辅助教学的资料,通过这样的直观性教学,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开拓了视野,也增强了他们学习兴趣。
四、课堂讲授与分类指导相结合。
在初中开设篆刻艺术教学,课堂讲授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深奥的知识全部搬给学生,也不能要求学生通过短时间学习就对篆刻有很深的了解,我认为,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审美能力,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不能如成人学篆刻那样的要求。对部分基础好学习兴趣浓的学生可以介绍他们参加学校开设的“篆刻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中,我采取根据学生不同个性、不同学习要求、不同学习基础,区别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教学进度、深度的选择应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联系电话***)
第二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探微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探微
初中物理是启蒙学科,这个阶段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概念教学。物理学中很多规律和定律的表达形式都是由若干个概念构成的,因此,这些概念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物理的学习与发展。那么,怎样进行概念教学呢?
一、概念的引出
概念的引出为理解、掌握概念拉开帷幕,会把学生的注意引向对该概念的认识上来,为进一步理解、应用概念奠定了基础。在长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我是用以下几种形式来引出概念的。
1.从问题中引出概念
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的火种,思维以疑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有解疑,有所进取。因此,问题的提出能激发学生积极去认识和思考,也能激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如在“相对静止”的教学中,课本举了一个法国飞行员在一次飞行中手抓飞行子弹的故事,这时老师就顺势提出问题:“飞行员手抓飞行的子弹结果没有受伤,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极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整个教室突然“沸腾”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终为分析解决“相对静止”这个问题带来了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
2.从实验中引出概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概念也是实践的产物,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尤其是有的概念较抽象,难于理解,而初中生的生活经验缺乏,物理感性认识不足,知识肤浅、抽象思维能力弱,而实验就成为这些学生感性认识的来源,打开神秘金库的金钥匙。如在“比热容”这个概念的引出时,就设计一个相同的加热器(酒精灯)给相同质量水和沙子进行加热,结果沙子的温度上升得快,从中引出比热容这个概念,这样引得自然,学生接受得轻松,能起到顿悟的作用。所以在概念教学之前,首先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然后指导学生去观察和分析有关的物理现象,使学生能透过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去认识事物,找到其本质,最终形成概念。
3.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引出概念
复习巩固旧知识,然后推陈出新也是老师常采用的方法。如在“内能”这个概念的引出时,先复习“机械能的知识”,又复习分子热运动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了这些旧知识的支持,引出“内能”就顺理成章。
4.从生活众多事例中引出概念
先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相关的事例,然后对这些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引出概念。如在“动能”这个概念的引出时,引导学生举出奔流的河水能冲断桥梁、飞行的子弹能击穿铁皮等例子,从而得出奔流的河水、飞行的子弹能够做功,引导学生找出这里的河水和子弹的共性,这样“动能”的引出就紧密联系了生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从情景引出概念
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如果通过实验或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设置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就容易引出相应的概念,从而也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为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带来积极的因素。如在教学“声音的特性”时,采用多媒体播放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他们都纷纷聆听,然后自主思索:为什么每个人、每种乐器的音质不一样?自然而然就想知道究竟。这时,教师分别引出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过度非常自然。
二、概念的理解
概念引出以后,寻找事物的本质特征,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用精准词项给它下定义,这是概念的形成过程。因此,我们在概念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概念的正确表达,这是学好概念的根本。抓住每一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搞清概念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盯住关键“字眼”,针对有的学生表达不清、不完整等情况,应在概念的表达上进行严格的训练。如在理解“扩散”这个概念时,学生会理解为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物体彼此进入对方,但其实应理解为物质分子彼此进入对方才恰当,强调其中的“分子”两字。又如,电磁感应现象,学生在理解时经常会丢掉“闭合电路”或“切割磁感线”等,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应想尽办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另外,教学中还可通过新旧概念对比,启发学生分清异同,以便掌握新概念,如学习“蒸发”时我们很自然会把“蒸发”与“沸腾”联系起来,学习“内能”时会把“内能”与“机械能”联系起来……总之,概念教学应注重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三、概念的具体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应牢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个理念,学习概念也要体现“学以致用”的精神,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每学完一个概念,教师都应相应举一些典型例子,如果是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举一些反面例子,从中启发学生对概念的灵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了“惯性概念”后,请学生列举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例子,然后分析哪些是利用惯性的例子,哪些是防止惯性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有些事物的两面性……这样就能进一步巩固概念,同时还能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概念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浅见,我们这些在教学第一线的“战士”更应更新观念,努力探索,不断进取。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一中初中部)
第三篇:初中体育有效教学探微
初中体育有效教学探微
摘 要:体育有效性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运动能力、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学生进步和发展为标准,以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为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体育;有效性;教学
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教学效率是评价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标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也呈现出素质化发展趋势,在有效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初中体育课堂改革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收获,有了一些显著的进步。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有效性教学的前提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方式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地学习,增强我们的教学水平,使我的课堂具有艺术性,使学生每节课都如沐春风,体验到运动的快乐,那么课堂的效果一定非常棒。用心去听课是提高自己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平时多利用网络、杂志、书本知识努力提升自己,做个好学有钻研精神的老师;有机会多听课,同学科的、不同学科的,都要听,学习每个教师的闪光点,比如有的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非常强,有的教师教学方法比较新颖、教学设计比较合理……从每位老师身上得到适合自己的一些东西,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
开展“因地制宜”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够做到对每个学生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态,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法,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怀,那么课堂上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教师要坚信“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努力取得到学生的认可,这一点至关重要
只要学生认为你是一个好老师,那么他就会积极地参与你的教学,积极推动你的教学。想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就要有好的教学能力,首先让学生认可你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你的课十分愿意上,再就是你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既爱你又敬你。教学就是教中学、学中教,只有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二、教学目标制订的合理性
新课程要求,目标引领内容,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具体化、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定一个合理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取教学内容。一节课目标的制定,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目标,明确这节课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然后为达成这个目标,采用更合理、有效、实用的手段。学生也只有明确了适合自己的具体的、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才能认定目标,集中注意力,进行有的放矢的、切实有效的学习,才能避免学习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课堂教学是有效性教学的重要途径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增强体育技能水平,还要熟知心理学知识并熟练运用。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和声细语地讲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而不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以教师的威信打压学生。其次,教师要激励学生。对于学生体育训练中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要在全班给予肯定评价,通过激发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提高学生训练积极性和投入度。另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学生动作技巧掌握不到位,教师要给予点拨,遇到其他方面的困难,也应当尽可能给予帮助,为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训练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
2.注重分层开展教学,兼顾全体学生
运用分层教学的主要原因,是立足于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环节,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差异性进行相关教学目标的评估。在对学生身体素质、能力基础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训练目标,让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训练目标。在分层实施体育训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一个小组里面都是与自己能力基础相近的学生,既便于分层教学活动的实施,同时也能够在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和成效提高。实践证明,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兼顾学生整体发展方面作用较为明显,只有为学生量体定做训练目标和采取相应难度系数的训练活动,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
3.借助各种手段促进教学成效提高
体育教学有效性离不开各种资源与手段的配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发挥出来,一方面可以在室内课教学中补充大量训练信息,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如向学生介绍奥运会的起源、体育明星介绍以及最新体育赛事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体育知识,拓宽了体育课堂信息量。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疑难动作进行分解示范,要求学生观看动画模拟课件,让学生对于疑难动作的技巧难点具有直观形象的认识,结合室外课的示范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训练的技巧掌握效果。另外,教师还应当将校本课程的作用发挥出来,以此作为优化教学的重要方式。如结合本地区体育发展传统,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训练内容,也可以结合当前社会治安状况对学生进行防身术的传授,以及向学生教授健身操等,让学生增加对体育学习训练的兴趣爱好,由此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确立有效教学的学生观;体育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并把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知识有梯度地融入体育课堂中去,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微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微
物理教学策略是以完成物理教学任务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采取的教学活动方式。物理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理教学簧略能否有效地开展,以下就中学物理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有效实施“再创造”教学策略。
所谓“再创造”就是要求课程设计者和教师不要将物理当成一个现成的体系来教,而应当在教学中充分注意,让学生通过再创造的过程来学习物理.它意在改变以往学校物理教育以教师为主、以教师传授知识体系为主的做法,提倡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像物理学家那样通过创造来学习物理。物理“再创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的,也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追寻探索。有效地开展“再创造”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应当积极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再创造”,在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提高,刨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其次,尊重个性,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物理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举手发表意见.在研究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发表意见。也应征求大家的同意.再者,鼓励学生探索,培养创新精神。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无论备课还是实际教学,在讲到探索、猜想、发现方面的问题时要侧重于“教”。有时候可以直接教给学生完整的猜想过程,有时候则要较多地启发。点拨学生,不要在任何时候都让学主亲自去猜想,以避免降低教学效果。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好课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必要的任务就是备好课.怎样的备课才是最合适的?以往的中学物理备课经验中,总的说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备课的思想立足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只备教师的“教”,忽视备学生的“学”。其次,只强调课本的作用,而忽视课程开发。以课本、教参为本的传统教学观念严重禁锢了教师的教学思想,许多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视教科书是权威,致使备课出现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教师备课中纯依赖教参,备课缺乏创意.使课堂教学缺少活力.再者备课制度更多强调循规蹈矩,忽视个性发展。学校备课的规章制度,对教师的要求过深、过细,严重制约着教师备课的个性化,造成教师的备课形式单一,太过于程序化,缺乏必要的创新,不能更多地体现教师的个性。此外,备课中还存在过多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应用等问题,也有相当一部分备课笔记无异于习题集.一些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构思、教学理论依据、教学反思却被忽视。
基于上述问题。物理教学备课应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双基目标,在内容处理上要有课程意识和广泛的课程资源意识,教案编写要有记录。具体来说,以下几点供参考,首先,备课的出发点应定位在引导学生互动之上.物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则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其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要强调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和发现过程,注重获取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动手探求体验,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在今后的发展中用这种方法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再者,备课应善于张扬教师本身的个性。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形成和人格塑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应在研究学情的基础
上,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和想象力,用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此外,在备课中要善于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多联系生活,构建生动的课堂。
三、实施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智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应该把培养创新思维放到突出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下就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应尽量创设情景,启发求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思维的广阔性是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规地思考问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乐思、好思、善思的催化剂。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求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和勇于标新立异,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由于学生在解题时。一般只能表达出解题过程和结果,不能完全暴露其思维过程,所以可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方法是如何得到的,为什么这么想.这样可充分展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让他们纠正思维的偏差,从而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四、加强物理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1.正确认识物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物理学法研讨会,让学习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
(1)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2)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
(3)及时总结。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4)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3.开设物理学法指导课。
学法指导课最好安排在起始年级(初二)开设,时间一般是每周或每两周一课时,开设一学期或一学年,并列入物理教学计划。要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物理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例如:讲授名人和优秀学生学习的事例,或对反面典型进行剖析;介绍如何读书、如何复习、如何记忆等一般的学习方法;精讲物理解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当然,学法有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上,或请优秀学生介绍经验,或请有关教师作专题报告,还可以采用讨论式。
第五篇:初中递进式作文教学训练探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初中递进式作文教学训练探微 作者:尤时荣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