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要的叙说方式,介绍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因此,本课在读好人物对话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能够在自由读文的基础上,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并结合重点的词句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了解到课文中的“书”的真正含义与加双引号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加以适当的点拨,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猜谜等多种方式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通过词语整合了解“地质勘探队员”,联系上下文句子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最大的“书”就是岩石书,读好问句。3.通过问句的朗读,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教学难点: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爱读书,能说说你读过的书是什么样的吗?(引导学生从书的形状、内容、页码、知识等方面来说)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本最大的“书”。(板书课题)
3.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最大的“书”指什么?它是什么样的?能告诉我们什么知识?为什么加双引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交流学习生字。
(1)课文讲了谁?(板书:川川
叔叔)叔叔是一位地质勘探队员。
出示词语:地质勘探队员
指名读,读准翘舌音。知道地质勘探队员是做什么的吗?(学生说不清楚没关系)出示图片,指指哪一位是地质勘探队员?
(2)出示第二组词语:岩石
煤炭
宝藏
矿物 指名读,正音多音字“藏”
师小结:地质勘探队员就是通过对地质的勘探和研究,就能知道哪里有煤炭,哪里有宝藏,就能知道哪些是有价值的矿物,他们能读懂不会说话的岩石,知识可丰富了!把两行词语连起来读。
(3)出示词语:一册书
脚印
雨痕
厚厚的 刨根问底
教学“册”,古时候,还没有发明纸,人们就把字写在一条一条的竹简上,然后用线穿起来,所以古时候的册是这们写的(出示图片),后来汉字慢慢演变,就成了现在的“册”,仔细观察“册”与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指导书写“册”
教学“痕” 什么是雨痕?那波浪的足迹叫什么?()眼泪流过的痕迹叫(),受伤后,皮肤上留下了(),东西破裂的痕迹叫(),伤口愈合了,但留下了伤疤,叫(),车子在泥地上走,留下的叫()。原来痕指的就是事物留下的印迹。
3.猜字谜,卡片认读生字。
4.再读课文,想:这本最大的“书”究竟是什么? 5.交流,感知“岩石书”。
(1)出示第四自然段: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叔叔为什么说岩石就是书啊!理解“一层一层、厚厚的”(出示图片)(2)指导朗读,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课题中的“书”加双引号了吧?
三、练习问句的朗读,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
1.细心的小朋友一定发现了,这篇课文大部分都是写川川和叔叔的对话,读课文 1-12自然段,用“—”划出川川说的话。
2.交流。(有些句子没有提示语,但联系上面和下面的句子,我们还是可以分得清这是谁说的话,因此有很多对话时不一定每句话都需要提示语。)
出示川川的话,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都是问句,一连问了6个问题)像川川这样一个接一个地提问,想要把问题都弄明白,有点“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感觉,用书中的一个词那就是(刨根问底)。你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勤学好问)
3.指导朗读问句,注意后面的小尾巴“?”
4.师生对读。小朋友问得这么投入,老师都想和你们对答了,你们来问,我来答,好吗?看看在这一 问一答中,问的味道是不是更浓了?
5.都说爱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爱提问的孩子能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川川在这本最大的“书”中又读懂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走近这本最大的“书”,去看看书中都藏着哪些奥秘。
四、指导书写
出示:岩 宝 趴 印 刨
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印 刨” 学生临写,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小学阶段低年级的识字量很大,又是丰富词语、积累语言的过程。如何让孩子在识字、学词的过程中轻松些、有趣味些、更丰厚些?这节课我作了以下努力:
1.“以词解词”内部链接
课堂上遵循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同时将课文中的词语组块进行教学,这样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词语教学的价值。因为用课文中的词语营造了一个思维的训练场。学生可以将这几个零散的、看似不相干的词语,通过“地质勘探队员”这一个词,串联了起来。在这样原汁原味的语境中既反复地认读了生词,又有利于孩子在课文内部找到联系,渗透一种思维——联系着理解,联系着思考,这种思维对学习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学习的好方法。经常这样的训练,这样的渗透会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 的思维基础
2.“说文解字”彰显文化
除了这几个词语中的生字之外,课文中还有要求会认的字,“一册、脚印、雨痕、厚厚的书”。其中“册”、“印”的造字很有意思,教学时有意识地渗透汉字的字理,边画字边介绍:在古代,还没有发明纸,所以古人就把字写在了一条一条的竹简上,然后用线穿起来,你看,“册”这个字多象呀!要不然人家会说,每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呢!在近似“说文解字”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地对汉字有感性的认知,从而对汉字文化的历久弥香产生兴趣甚至热爱,长此以往,会为孩子的人生启蒙打下精神的底色。
第二篇:读不完的大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不完的大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不完的大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陈维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2、认识6个生字。
教学过程:
1、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有一本书很大,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呢?(大自然)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五”,从书中感受大自然,一起寻找答案吧!
2、自由读课文,自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职权篇内容。
(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初度,让学生底可闻又出不理解。)
(2)、小组互动:
互读课文,进行正音。
(3)、集体交流读书所得,了解自主读书情况。
(在初读课文,前线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花草树木、充裕鸟兽给小朋友带来的快乐。)
3、感情朗读,理解感悟。
(1)、像一项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
(通过朗读体会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愉悦心情。)
(2)、把体现小作者仔细观察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从中感受善于观察是一种好习惯。
(3)、启发学生合作交流读懂了什么,杜勒克问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拓展延伸
(1)、你见过大自然中的那些现象?
(2)、你享受过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吗?说说你的感受。
5、检查识字。
6、推荐作业。
(1)、选择大自然中花草树木、充裕鸟兽其中一种进行观察,把收获和同学交流。
(2)、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口语交际:编一出小剧演一演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有顺序的观察图意,并能完整清楚地叙述出来。
2、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相似事情,以小组为单位编个小剧本,合理分配角色表演出来。
3、培养学生采取合适的方法、运用适当的语言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矛盾。
教学重难点:
根据具体情景合理想象图上人物的对话内容。
能把身边相似的事件编成小剧本,并表演出来。重点是采取适当的方式,运用恰当的语言来化解矛盾。
教学思路: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出示插图和说话要求的前两句,使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同桌讨论,自由练说。
同桌之间相互补充,把图上内容说清楚,说完整。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物心理,选择适当对话并表达出来。
3、全班交流,大家评议。
4、出示说话要求的后两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
5、小组交流,充分练说。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怎样才能把事情演得生动。
6、全班表演,师生评议。
引导学生有依据的评价优胜小组。
读不完的大书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并学习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置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来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板书课题)
问:看了课题,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怎么样?)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小组读,互相纠正读音。
3、出示字词,小组学习。从以下几方面学习:1、有没有多音字;2、有没有需要辨音的字;3、哪个字你能扩词;4、完成填空
4、交流学习生字。
三、品读课文,自我感知
1、指名读文,思考学生课伊始提出的问题。
2、回答问题:这本大书是什么?(大自然)内容是什么?(自然万物)
这本书怎么样?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
3、自由读文,说说课文哪一句话或哪一段话你最喜欢,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学生广泛读文,并指导朗读。(采用多种方式读出兴趣,在读中积累词语、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分组读全文。
2、齐读最后一段,你能将结尾再补充一句话吗?(点出仔细观察)
五、板书设计
读不完的大书
大自然
自然万物细心观察
读不完的大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陈维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2、认识6个生字。
教学过程:
1、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有一本书很大,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呢?(大自然)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五”,从书中感受大自然,一起寻找答案吧!
2、自由读课文,自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职权篇内容。
(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初度,让学生底可闻又出不理解。)
(2)、小组互动:
互读课文,进行正音。
(3)、集体交流读书所得,了解自主读书情况。
(在初读课文,前线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花草树木、充裕鸟兽给小朋友带来的快乐。)
3、感情朗读,理解感悟。
(1)、像一项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
(通过朗读体会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愉悦心情。)
(2)、把体现小作者仔细观察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从中感受善于观察是一种好习惯。
(3)、启发学生合作交流读懂了什么,杜勒克问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拓展延伸
(1)、你见过大自然中的那些现象?
(2)、你享受过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吗?说说你的感受。
5、检查识字。
6、推荐作业。
(1)、选择大自然中花草树木、充裕鸟兽其中一种进行观察,把收获和同学交流。
(2)、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读不完的大书教案4
一、教学要求
1.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4.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和写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三、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收集有关的谜语。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引入
1.小朋友们,老师想考考你们有关大自然的知识。
2.出示有关大自然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的谜语,让学生猜。
如: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鱼)
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蜜蜂)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
3.有位作者也写到了许多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让我们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读不完的大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明确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流畅,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什么。
(2)批画圈点,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学习体会。
(1)自由组合,互相交流学字学词收获。
(2)出示生字新词卡,联系上下文朗读品味。重点指导:“营、诚”的韵母是后鼻音;“腻”的声母是鼻音n。
3.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好了,愿意读给我们听听吗?(指名读,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评议)
(三)探究课文,细读领悟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2.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指名说,随机板书)
3.分组朗读,小组轮读。
(四)精读赏析,突破重点
1.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1)大自然有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2.作者还写了大自然中哪些有趣的现象?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1)小组合作交流,反复朗读品味第2、4、5自然段。
(2)小结,齐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像所描述的画面。
(小朋友读得真不错,读出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们在朗读时,根据内容想像画面,会读得更美)
读不完的大书教案5
一、教学要求:
1.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4.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和写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三、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收集有关的谜语。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浮云飞鸟、走兽昆虫、虾蟹游鱼、展翅滑翔、不可思议、两军对垒、令人敬佩、暑寒荣枯、千姿百态、温柔细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大自然里奥秘无穷,你觉得哪段最有趣?自由读。
(二)总结全文,品读内化
1.齐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看不完的大画册?(联系课文内容)
3.为什么说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联系自己生活)
(三)拓展延伸
1.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大自然中有哪些奥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用彩笔画下来。
第三篇:读不完的大书教科版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不完的大书教科版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陈维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2、认识6个生字。
教学过程:
1、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有一本书很大,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呢?(大自然)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五”,从书中感受大自然,一起寻找答案吧!
2、自由读课文,自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职权篇内容。
(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初度,让学生底可闻又出不理解。)
(2)、小组互动:
互读课文,进行正音。
(3)、集体交流读书所得,了解自主读书情况。
(在初读课文,前线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花草树木、充裕鸟兽给小朋友带来的快乐。)
3、感情朗读,理解感悟。
(1)、像一项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
(通过朗读体会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愉悦心情。)
(2)、把体现小作者仔细观察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从中感受善于观察是一种好习惯。
(3)、启发学生合作交流读懂了什么,杜勒克问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拓展延伸
(1)、你见过大自然中的那些现象?
(2)、你享受过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吗?说说你的感受。
5、检查识字。
6、推荐作业。
(1)、选择大自然中花草树木、充裕鸟兽其中一种进行观察,把收获和同学交流。
(2)、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口语交际:编一出小剧演一演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有顺序的观察图意,并能完整清楚地叙述出来。
2、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相似事情,以小组为单位编个小剧本,合理分配角色表演出来。
3、培养学生采取合适的方法、运用适当的语言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矛盾。
教学重难点:
根据具体情景合理想象图上人物的对话内容。
能把身边相似的事件编成小剧本,并表演出来。重点是采取适当的方式,运用恰当的语言来化解矛盾。
教学思路: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出示插图和说话要求的前两句,使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同桌讨论,自由练说。
同桌之间相互补充,把图上内容说清楚,说完整。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物心理,选择适当对话并表达出来。
3、全班交流,大家评议。
4、出示说话要求的后两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
5、小组交流,充分练说。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怎样才能把事情演得生动。
6、全班表演,师生评议。
引导学生有依据的评价优胜小组。
【读不完的大书教科版教案】相关文章:
1.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范文
2.三年语文《读不完的大书》读后感
3.教科版《绿》教案
4.教科版《识字六(1)》教案
5.教科版《开天辟地》教案
6.教科版《友谊》教案
7.从读小书到读大书的演讲稿
8.人生要读好三本大书作文
9.教科版《露珠》教案
第四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教案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并提取相关信息。
逃学 逃去做什么? 为什么逃,如何看待他的逃学?
4、体会沈从文童年的逃学生活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2、3、精读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会作者我手写我心、抒发真实情感的为文方法。
5、鼓励学生阅读沈从文的《边城》,从而更全面地认识沈从文。
一、导入
在此之前我们也推荐过同学们阅读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我们知道,沈从文的作品构筑了一个充满牧歌情调的湘西世界。湘西是一个唯美的世外桃源:这里山清水秀、有着独具特色的美丽建筑、有神秘宁静的古城,走进狭长幽深的巷陌,脚步声声叩响湿漉漉的石板,如同叩问一个古老的神话„„现在我们就一起随着沈老的回忆,在他的自传里了解沈老童年的生活经历以及这一段经历对他性格形成的影响。
二、整体感知课文
整理、概括这篇传记的主要内容。
明确:主要描述了沈从文童年时的读书、逃学生活,写出了他在逃学过程中的所为、所见、所闻、所感。
开头两段写了的两件事:边认字边吃糖生了蛔虫;和弟弟同时出了疹子,从此不再与肥胖为缘。
他在逃学过程中的所为、所见、所闻、所感。有哪些具体事例? 第3自然断:逃避书本(去同一切自然相亲近),不为爸爸的话所恐吓。。。。
最后三段自我评述早年的逃学生活,分析当年逃学的原因及影响 大家来看,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的见闻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与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板书)
二、鉴赏细节描写
我们知道,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在高考中,细节描写是考点之一。可能会问;某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专主怎样的精神品质?那么,大家说说看,它在传记中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明确:①生动的展示了某种情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②更传神地刻画传主形象,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③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传主的精神品质,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个性特征。
本文中,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他都一一为我们展示了出来,你觉得哪件事或那个情景最有趣、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为什么?在这些细节中,你体会到了传主怎样的个性特征(精神品质)?你觉得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同一切自然相亲近,不为爸爸的话所恐吓
热爱大自然 手上有字照样去游泳,有书篮束缚藏起来,罚跪拘在屋内却不觉得苦等等表现出沈从文的什么个性精神?不受束缚
喜欢幻想、游水、看街景、捉蟋蟀、斗蟋蟀、偷李子枇杷等,处处洋溢着童趣、童真!天真好奇、大胆顽皮
明确:(回到前一张ppt),来,我们试着按照前面为同学们提供的解题模式,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 ①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把逃学中所经历的种种情景富有情趣地展示了出来,使读者体会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②更传神地刻画出传主形象,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而鲜活,使读者可以深刻地领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对作者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折射出传主爱自由、爱大自然、爱生活、想象丰富等个性特征(精神品质)。
三、探 究 · 思考
你怎样评价沈从文逃学这一行为?
有人认为小时候的沈从文是一个调皮而又不愿意读书的学生,你同意这个观点么? 沈从文逃学如此严重,为什么他还能成才?文中有没有可以说明他不是坏学生的内容?
我们不用忙着下结论,我们在赞成或者否定某种观点之前,我们需找到相应的证据。比如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从逃学的原因看(2)从逃学的收获看
(1)作者小时侯为什么要逃学?这些主要在第3、6、10、13、最后3段中找答案。
看第3段:虐待、塾师顽固、第10段:书本都是一些要求死记硬背的《包句杂志》、《幼学琼林》等
a、旧式教育(私塾、学校教育)简单枯燥,压制了小孩的天性,无法满足“我”的好奇心。
B、我记忆力特别好,学校的内容对“我”而言太过容易。
c、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深吸引着“我”。
D、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吸引着“我”。
E:强烈的求知欲驱使着“我”走向更宽广的世界。
所以说,沈从文的逃学并不是厌恶书本知识,并不是为了逃避学习知识,相反,他是为了更好的学习!
(2)逃学的生活,留给了沈从文一段美好的回忆,甚至对他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者认为这段逃学生活对他有何影响?(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获得了哪些走向成功的因素?)从文中找原句,再进行总结归纳。第3段、“我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不同社会中去生活” 同一切自然相亲近,形成了一生性格与感情的基础。第5段:“感情流动而不凝固” “认识了美,学会思索,”第7段“使我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 常为人生远景凝眸。。”第11段:“培养了想象力”第13段:“明白了许多事情”等等句中来看,小结:作者的逃学过程,就是他对外界生活的探寻过程,培养了他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求知欲,学会思索,认识了美,(在逃学过程中捕捉到大自然里的声音、颜色和气味,在大自然的亲近与熏陶中,从细微处发现了这些美丽的平凡的生命,感受到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体验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增加了阅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智慧,多思善疑,小小心灵变得越来越充实。这种生活形成了他一生性格和感情的基础,也为传主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养料。(可以说,在逃学中,作者从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与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影响了他的一生。那么,接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四:解题
思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者透过题目往往可以窥探出文章的大致内容。沈从文用“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作为文题,其中“小书”指什么?大书指什么?
明确:小书指平时我们所读的一般意义上的用文字写成的书(课本知识)。大书是指大自然和社会生活。
由此可见,尽管幼年的沈从文总是逃学,但他从未放弃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玩是孩子的天性,但他最终能成为一代名人,还是离不开学校的教育。从沈从文的经历可以看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亲和的关系。人应该取法自然的活力,汲取自然的营养,完善自己的精神品行。孩童的天性是游戏,儿童身上的“野性”正是其天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了适当的“野性”,也就没有了生命的敏感、好奇,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创造力。
4、沈从文是如何“读”这本“大书”的?写自传要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沈从文在逃学 过程中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哪一段细节带给你最深的印象?
小结语: 往事细节真实生动的描写,说谎、游水、看街景、捉蟋蟀、斗蟋蟀、偷李子枇杷等,处处洋溢着童趣、童真!轻而易举就勾起了我们对曾经拥有的孩童世界无限怀念和向往!
从作者的描述看,作者观察敏锐,记忆超强,对现象世界十分倾心,对大自然 的声、光、颜色、气味、社会上的人与事怀有浓厚兴趣。它把大自然与社会生活称为一本“大书”,他从这本“大书”中得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活的东西,四、写作特色
从语言入手,揣摩作者的写作心理,鉴赏他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了解作品的特色。⑴对往事细节真实生动的描写,处处洋溢着童趣、童真,轻而易举就勾起了我们对曾经拥有的孩童世界无限怀念和向往。
⑵抒发的感情真诚感人,不写自己的品学兼优、勤奋用功,而是如实地展现自己的天生的野性,充满了阅读和学习“生活”这本大书所得到的欢欣鼓舞的生命体验,表现了对自然和生命无比好奇和热爱。
第五篇:人生必读的三本大书
人生必读的三本大书
人生必读的三本大书(转)
本文转载自修行探骊《人生必读的三本大书(转)》
人生必读的三本大书
——在山东省实验中学首届读书节闭幕式上的演讲 原文作者:张志勇
省实验中学王岱老师作为语文教研组组长,从上学期开始,创意设计了首届省实验中学读书节活动。对王老师的这个创意,我给予了格外的关注和期待。我认为,这是2010年我省高中教育课程改革极其重要的创新案例之一。这个活动从上半一直持续到下半年,要搞一个总结仪式。我答应学校,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一定会参加。
可是,由于我的事情比较多,又常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真难为了省实验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们、同学们。这不,为了我出国考察,为了我回国后的所谓重要的这活动、那活动,一推再推,直至12月29日下午4时才得以举行。在此,我向实验中学的领导、老师、同学们表示歉意。
不过,我总算没有食言。
这个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意义,值得全面总结。我这里,只想把我在这个仪式上作的题为《人生要读好三本大书》的简短发言,结合我元旦期间的思考,呈送给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一、人生要读好的第一本大书是无字之书。
无字之书,就是生活本身这本大书。谁读好生活这本大书,谁就会变得日益聪明智慧起来。今天,我们的高中生朋友,不能说读书不多,不能说读书时间不长,但是,我们读的书,其结构本身有大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活实践这本大书用的时间太少,用的心思不够。
生活之书读得少有什么危害?最大的危害就是脑子越来越不灵敏,越来越麻木,越来越呆,越来越笨。人的大脑发育,人的大脑运动,是离不开生活之树的润泽和养护的。这里,生活实践既能满足大脑运动的有氧需求,也能提供更加丰富的大脑发育和运动的刺激。同时,生活实践之于大脑运动的结果,最终体现为大脑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体验、认知,这些又都转化为大脑的灵性。因此,在生活实践面前,在生活实践的挑战之中,脑子会越用越灵,越用越聪明。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读好无字之书,就是让大脑作有氧运动。为什么?生活这本无字之书,使大脑面对的问题解决模式都是富有新意的,富有新的挑战性的。
读好无字之书,让人生更加聪明智慧。
二、人生要读好的第二本大书是有字之书。
有字之书,就是人类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人类社会古今中外的经典知识。
今天的人类,为什么能够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不能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发明了文字,如果没有文字,仅仅通过口耳相传,很难想象,我们今天人类文明会发展到如此繁荣的程度。
今天,我们的高中生读书不少,但我们读的书通常教科书、考试书、作业书多了些,而生活之书少了些之外,经典的书也太少了。同学们!我知道,你们的父母、你们自己都想考个好大学,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好事、人生大事!没有什么人能否定它的正义性。但是,只读好上面的书,并不能为你们打开通向理想的大学的光明大道,因为无论是今天的高考做准备,还是为明天的就业谋生做准备,仅有死的书本知识,都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人文精神的塑造,还是综合素养的培育,都离不开人类的经典知识。
我赞同你们学校把培养你们的领袖气质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因为你们都是非常有潜质的优秀高中生。可什么是领袖气质?领袖气质至少要有独特的思想。而经典,就是人类为后人用知识垒就的思想大厦的阶梯。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要是攀登着一级又一级阶梯,拾级而上,才能达到人类思想的顶峰,才能超越,才能有所成就。
我们今天都说,一个国家,不仅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实力。什么是软实力?大家是不是知道,《大学》中讲过这样的话:“此所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这里,我们的老祖宗,把所谓“软实力”讲得多么透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讲正义,有正义,这个国家就是不可战胜的。
今天都讲,细节决定成败。似乎这些思想是西方企业文化的创造。其实,在《道德经》第63章有这样的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还有,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朴实无华。我们看不起那些口中常常充满花言巧语,而实际生活中行为卑鄙的小人。同样,在《道德经》第81章中有这样的话:“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它告诉我们,花言巧语常常是不能让人相信的。
如果我们学会了、学懂了老祖宗的这些经典,它们就会融入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会成为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就会成为我们的人生智慧。
我看到今天同学们读的书很丰富,古今中外都有。希望同学们要多读祖国的传统文化经典,这是我们民族思想长河的源泉,是我们民族的血脉,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我们走向世界的基石!
读好有字之书,让人生更加丰满充盈。
三、人生要读好的第三本大书就是心灵之书。
读好心灵之书,就是每个人要读懂自己,读好自己。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里讲的,就是人能读懂自己。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一个人要知道自己多粗多长。很遗憾,现实生活中,确有不少人真的不知道自己多粗多长。
如何才能让每个人都能读懂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有多粗有多长?这就是学校教育承担的一个重要任务,让每位同学学会自我反思。
我们的老祖宗历来强调一个人要“内省”。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要“反求诸已”,用曾子的话说,就是“吾日三省吾身”。可是,我们今天的高中生似乎天天忙得不可开交,忙得没有心情、没有时间停下来脚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看看自己留下的脚印……这样的人生,怎么能过得有效率?一个人,要有思有行,才能走得远,才能走得好!
读好心灵之书,让人生更加从容淡定。
同时,我希望实验中学在继续办好读书节的同时,能够像举办读书节一样,举办实验学子人人参与的“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四节同增辉,人人展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