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生物5.1.4鱼教案新人教版
《鱼》教学设计
◆ 模式介绍
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章第4节《鱼》,教材在学生学习了几大类无无脊椎动物的基础上,给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继续让学生了解脊椎动物,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结构较为简单的一类,《鱼》主要以观察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探究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呼吸等生命现象和对鳃的介绍为主,重点带出鱼类的基本特征。同时,通过其它鱼类等动物的标本的观察,使学生认识鱼类的多样性和我国丰富的鱼类资源。通过对常见淡水鱼类、海洋鱼类的了解,说明水质污染对鱼类的影响及保护鱼类资源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1.知道水产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建立保护合理利用水产资源的意识。2.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说明鱼类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的完成过程,由于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应给予较多的帮助,以保证实验设计和操作的顺利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吃鱼时常会不小心被鱼刺(鱼骨)卡住,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过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体内有没有骨? 【学生】没有。
【设计意图】这部分目的是引起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教师】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学习到的动物体内不但有骨,而且躯体的中央有脊椎骨组成脊柱。我们把前面学习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把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学生】参与分类及概念的学习并识记。
【教师】讲述现存动物已知 150多万种。其中无脊椎动物约95%,脊椎动物约5%。帮助学生对前三节学习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你知道吗?脊椎动物依据结构和进化的特征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今天我们来学习脊椎动物中最简单的一类——鱼。【设计意图】这部分目的是建立概念,复习已学知识,为新要学习的知识做好准备,学生从宏观上明白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多种多样的鱼生活在水中,它们有哪些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呢?如果我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 【学生】思考作答。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强调鱼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 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观察来认识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征。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鱼。引导流程
1、鱼的身体分成哪几部分?
2、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
3、鱼体表有什么覆盖物?用手摸一摸鱼的体表,感觉体表特点,这些特点对鱼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4、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
5、结合教材20页鱼的结构标注图,说出各鱼鳍名称。
6、鱼的运动是只靠鳍就能完成吗?鱼体运动的动力来自身体哪些部分?
【学生】学生按流程逐一观察解决,将观察到的、思考到的试着描述并记录在本子上。【教师】教师给予巡查帮助,并组织全班交流,适时引导、修正,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主观察的结果,尝试概述鲫鱼适于水生的外部形态。【学生】叫一小组发言回答,另一小组修正。
【教师】利用课件图片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更正确的描述。
【教师】总结并板书:鱼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游泳时遇到的阻力;体表有鳞片、黏液;鱼的脊柱能支撑整个身体,它的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对运动起着重要作用;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教师】组织学生探究鱼的呼吸。引导流程
1、水流入鱼口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用滴管把蔬菜汁慢慢滴在鱼口前,指导学生观察蔬菜汁流入鱼口后,从 什么部位流出?
2、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3、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适于水中呼吸? ①鳃的主要部分鳃丝,为什么是鲜红色的?
②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③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意图】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观察、模拟、分析鱼鳃的结构与功能相相适应的特点。【学生】学生按流程逐一观察解决,将观察到的、思考到的试着描述并记录在本子上。【教师】教师给予巡查帮助,并组织全班交流,适时引导、修正,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主实验的结果,尝试描述鱼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学生】叫一小组发言回答,另一小组修正。
【教师】利用课件图片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更正确的描述:鱼用鳃呼吸。当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时,水从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就从毛细血管渗出,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补充鱼类的特征。【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板书补充鱼类的特征:用鳃呼吸。
【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类资源,淡水鱼、海水鱼、观赏鱼。讨论鱼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参与学习并识记,了解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原因,我国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了解渔业法,知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渔业资源。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水产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建立保护合理利用水产资源 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师】讨论几种名字中有鱼字的动物,下面的各种“鱼”属于鱼类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修正鱿鱼、鲍鱼是软体动物、娃娃鱼是两栖类、鳄鱼是爬行类、鲸鱼是哺乳类。【设计意图】建立常识。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复述鱼的主要特征,并分析比无脊椎动物在结构上更复杂的变化? 【设计意图】小结本节课,体会动物在进化上的由低等到高等的演化,为今后学习生物的进化打基础。◆ 教学反思
鱼是比较容易获得的一种水产动物,教师在课前应准备好一定量的鲫鱼或其他的鱼,至少每小组一条。在引导学生认识鱼“吞水”的生理作用时,可以结合课本的“探究竟3”补充“鱼在凉白开水中吞水现象的观察”实验。关于鲫鱼各种鳍的作用的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的第一个探究活动,虽然无论采取什么办法,从实验操作技能本身来说难度都不会太大,但从做出假设到设计实验等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引导。此外,为使学生认识常见的鱼类,应准备充足的资料,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列举本地常见的鱼类。
第二篇: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 鱼教学案
第四节 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结构特点。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探究鱼类的外形和呼吸方式,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现状及保护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鱼的外形、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的主要特征。难点: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导学过程】 【情景引入】
播放鱼游泳的视频:《人与自然》中海洋鱼类的视频 展示鱼的骨骼图片:问:那些动物是有脊柱的?那些动物是没有脊柱的?脊柱与鱼的运动有关吗?
【自主探究】 学习提纲:
1.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鱼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
一、多种多样的鱼
1.阅读教材p19页,明确动物的种类及主要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____;身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____。
2.认真观察课本p20-21页图片,归纳一下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1)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____;身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____。
(2)我国淡水鱼有1000多种,著名的“四大家鱼”(__、__、__、__)和鲤鱼、鲫鱼等;我国的海洋鱼已知的约有2000种,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鱼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p22----p23的观察与思考,简要归纳鲫鱼哪些特点是适于水中生活的? 1.P22【观察与思考】
(1).口和鳃盖后缘能否同时张开或闭合_________________(2).水流的方向:用吸管把墨水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发现墨水由____流入进入口腔内,随后再由_____流出。
(3).鳃适于水中呼吸的特点:
a.轻轻掀开鳃盖,仔细观察后发现鳃由细而多的___________构成;鳃的颜色为__________,这说明鳃丝内含丰富的_______血管。b.将已准备好鱼的一侧完整的鳃放在水中和放在空气中,比较它们的状态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气体流动方向: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_____中;
(5).气体交换的结果: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_____,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血液经过鳃后由_______血变成_______血。2.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1)体型呈,能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2)体表有鳞片,分泌有,能减少游泳时的摩擦(3)有_____,是适于水中游泳的运动器官(4)游泳的动力:靠_________和_____的摆动(5)有_____,是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
3.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主要特点及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有______覆盖,用 呼吸,通过_________和_____的摆动以及 的协调作用游泳。
4.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渔业法规定“禁止在___、___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练习设计】
1.海蜇、乌贼、海虾,虽然它们形态各异,但是却有共同之处()A.都有脊柱 B.都用鳍游泳 C.都有贝壳 D.都没有脊柱
2.鱼具有适应水中生活的一些重要特征,下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B.依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C.体表都被有鳞片,并且适应各种水域环境 D.在水中用鳃呼吸 3.水中的氧进入鲫鱼体内的途径是()A.水→口腔→鳃→血液
C.水→鳃→血液→口腔
B.水→鼻腔→鳃→血液 D.水→口腔→血液→鳃
4.到水产品市场买鱼时,判断鱼是否新鲜,要看鱼鳃的颜色,新鲜的颜色应是()A.灰白色 B.鲜红色 C.暗红色 D.白色 5.人类下列的哪种活动会使水域环境受到污染()
A.各种工厂污染物的排放 B.农田中农药和化肥随雨水冲进各种水域环境 C.生活污水的排放 D.以上各项都是 6.下列各组动物中都用鳃呼吸的是()
A.河蚌、鲨鱼、海马 C.青蛙、青鱼、蝌蚪
B.鲸、蛇、乌鱼 D.珍珠蚌、鲫鱼、鳖 7.北方的冬季,渔民通常在自家鱼塘的冰面上凿许多孔洞,其目的是()A.提高鱼塘的水温 B.提高水塘水中的含氧量 C.减少鱼塘水的压力 D.利于给鱼喂食
8.人们有这样的经验,鱼离不开水。将活鱼从水池中取出,不久便会死亡的原因是()A.体表干燥 B.无法呼吸 C.身体内缺水 D.血液循环停止
9.鱼的形态结构适于在水中生活,下列特点中,与减少游泳时的阻力无关的是()A.身体呈梭形 B.躯干部和尾部覆盖有圆形鳞片 C.体表有黏液 D.身体两侧有侧线 10.鲫鱼与水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鳃盖 B、鳃弓 C、鳃耙 D、鳃丝
二.非选择题
1、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如鲫鱼、海豚;另一类是 动物,如对虾。
2、鲫鱼的外形呈_______,使其在水中游泳时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如何进入鱼鳃,又从什么地方流出?鱼口和鳃盖是怎样开闭的?
①水→________→________→水。后“水”和前“水”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即_______含量减少,_________含量增多 ②鱼口和鳃盖后缘_____________
4、请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空格中。(供选词:黏结,减少,展开,扩大。)鱼在水中,鳃丝是
的,了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当鱼离开水时,鳃丝会
,几片鳃相互覆盖,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并且容易干燥,这样鱼就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就会窒息而死。5.章鱼、鱿鱼属于_______动物,娃娃鱼属于______动物,甲鱼、鳄鱼属于______动物,海马、海龙、泥鳅、鳝鱼、鲨鱼属于_____类,企鹅属于_____类。
第三篇:八年级生物《鱼》教学设计
《鱼》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某某
授课年级:八年级(12)班
授课时间:2018年9月12日 星期三 第三节课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6.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鱼的呼吸与运动。2.教学难点 :鱼的呼吸与运动。【教学方法】
知识讲授、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法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及视频资料。【学法指导】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已探索,看视频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以旧知新、自主学习,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与生活比较贴近,因此,在设计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以获得鱼的结构和生活特点相关知识为知识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学为主”这一教学宗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鱼的图片和之前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通过观看视频与阅读自主学习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2、用手摸鱼的体表,有什么,作用是什么?
3、鱼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
4、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为什么?
5、鱼是怎么进行呼吸的
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归纳出主要知识点
设计目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活动二: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
1、分析鱼儿离开水为什么会死?
2、有些动物如 “带鱼”“鱿鱼”,名称里面都有一个鱼字,它们都是鱼吗?
活动三:简述鱼对生活的作用
设计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鱼的重要性
三、课堂练习:用学过的知识做练习,强化知识点
四、本节小结:
1、鱼的主要特征
2、鱼对生活的作用
第四篇:八年级 生物 上册 第四节 鱼 2课时 教案
第四节
鱼(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掌握鱼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4.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鱼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三、教学准备
鲫鱼、鱼的骨胳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
线。
四、教学过程(一)鱼的生活习性
1.设疑:同学们,你知道鱼喜欢吃什么吗?寒冷的冬天和赤日炎炎的夏天会对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讨论: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自由发言,经教师适当点拨,认识到不同鱼类具有不同食性,水温变化对鱼的活动会产生影响。3.师生归纳:鱼据食性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鱼是变温动物,通常通过改变生活的水层来适应温度的变化,而某些海洋鱼类通过洄游来适应水温变化。
(二)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鱼类被称作动物进化史上的巨人,为什么能获得此称号?它的身体中和以前学习的动物相比,出现了什么特殊的结构? 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注意区分脊椎与脊柱的区别)课件展示 根据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两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有我们前面所学的哪些动物? 腔肠动物——水螅、海葵、水母 扁形动物——涡虫、绦虫、血吸虫 线形动物——蛔虫、蛲虫、丝虫、线虫 环节动物——蚯蚓、沙蚕、蛭 软体动物——河蚌、螠蛏、乌贼 节肢动物——蝗虫、蜘蛛、蜈蚣、虾 脊椎动物包括哪些?
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三)四大家鱼:
多种多样的鱼,使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多样的鱼,常见的淡水鱼——四大家鱼
1、鲢鱼,生活在水体的最上层,主要吃水表的浮游生物,体表鳞片白色,因此被称作白鲢
2、鳙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主要吃水生的小鱼小虾,体表鳞片白色,背部有黑斑,因此被称为花鲢
3、草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主要吃水体下层的水草,体表鳞片淡青色。
4、青鱼,生活在水体的最下层,主要吃水体下层泥沙中的软体动物,体表鳞片暗青色。
中华鲟:我国一级保护淡水鱼类 常见的海水鱼:多媒体展示。
(四)鱼的形态特征
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引出以下内容。
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鱼的体形象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 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
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发现了什 么?背深腹浅。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4.鱼的体表: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因为鱼体表覆 盖鳞片,上有粘液。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5.鱼的侧线: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鱼的两侧,发现了什么?原来有两条线(学生会显得非常惊奇,因为平时不会去注意)。如果用放大镜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 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6.鱼的鳃:请两位同学配合,剪开鳃盖,对发现的结构进行描述。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7.鱼的鳍:问:鱼靠什么运动?请同学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如果没有这些结构,鱼会怎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面对各种回答(即假设),请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保留尾鳍)。教师巡回指导,由于人人动手,获得的知识非常直观和深刻。使学生分清偶鳍和奇鳍,掌握鳍的稳定和游动作用。
(五)鱼的运动
由于刚才剪去了鳍,鱼的游动显得困难,如果用筷子和线绑住鱼的躯干部和尾部,会怎样呢?实验结果很快出来:鱼不能前进。说明鱼游动时,身体两侧肌肉轮换着收缩和舒张使得躯干部和尾部左右摆动,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着重讨论尾鳍的三大作用:稳定身体,推动身体前进,控制游动的方向。接着教师拿出鱼的骨胳标本,介绍鱼骨胳的结构和作用。重点描述脊柱的组成和作用。
鱼靠鳍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鱼的上浮和下沉又靠什么呢?原来鱼的体腔背侧有一个白色的结构叫鱼鳔,里面的空气可增减,从而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
由于肌肉、骨胳、鳍和鳔的协调作用,鱼在水中便可以自由自在地运动了。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鲫鱼的运动器官是
,有保持鱼体平衡作用的是
和
;能保持鱼体前进方向的是
;鲫鱼的游泳主要是靠,各种鳍起着协调作用。(2)写出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体形
;体色
;鳞片上有 ;侧线作用是 呼吸器官是
。2.课后练习
(3)下列特征与鲫鱼适应水中生活无直接关系的是()(a)身体侧扁,呈梭形
(b)体表有鳞片,鳞片表面有粘液(c)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d)身体的背面呈深灰黑色,腹面呈白色
(4)将鲫鱼的胸鳍和腹鳍剪掉,会发生的现象是()(a)不能转弯
(b)不能向前游动(c)不能上浮
d)失去平衡而侧翻
(5)鲫鱼能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鳔所起的作用是()(a)贮存气体
(b)参与呼吸(c)调节身体密度
(d)减轻体重(6)鲫鱼的躯干部指的是()(a)头部之后,尾鳍之前的部分
(b)鳃盖之后,肛门之前的部分(c)胸鳍之后,尾鳍之前的部分(d)腹鳍之后,臀鳍之前的部分
板书设计
1.四大家鱼:鲢鱼、鳙鱼、青鱼、草鱼 2.鱼的生活习性:
体形:梭形,减小水的阻力
体色: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3.鱼的形态特征
体表:鳞片和粘液,有保护、减小阻力作用
侧线:测定方向、感知水流
鳃; 呼吸器官
鳍: 运动器官 4.鱼的运动
尾鳍:稳定身体、推动前进、控制方向
骨胳:保护和支持身体
鳔: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
第四节
鱼(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理解鱼的呼吸过程。2.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二)技能目标
通过鱼呼吸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鱼的呼吸。
三、教具准备
鲫鱼、水槽、线、筷子、红墨水、滴管。
四、教学过程(一)鱼的呼吸
教师问:如果把水槽中的鱼取出,时间长它会怎样? 学生答:鱼会慢慢地死去,因为鱼无法呼吸了。请学生设法验证鱼在水中的呼吸。
四人一组仔细观察:口和鳃盖的运动特点。通过观察和讨论得出:鱼在水中生活,其口和鳃盖做交替运动。教师问:这种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答:水从口入,从鳃孔流出。请学生验证这一设想。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把鱼的躯干部和尾部用筷子、线绑住,指导学生向鱼的口前滴一滴红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经仔细观察,墨水随水流入口腔,当口闭合时,又从鳃孔流出。教师及时问:水从口流入,从鳃孔流出有什么意义?
学生答: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即吸入水中的氧气,向水中排出二氧化碳。
教师继续问:鲫鱼通过什么器官完成水中的气体交换?它有哪些特点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
经观察,共同得出鳃的特点及作用。教师简单介绍水流过鳃丝时气体交换的过程。这时,教师可渗透情感教育:水是鱼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环境?让学生各抒己见。(二)鱼的繁殖
教师讲述鱼在生殖季节的繁殖行为,学生归纳出鱼的生殖特点:体外(水中)受精,水中孵化成幼鱼,一至数年成熟。(三)鱼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请学生阅读教材回答。1.鱼的种类。
2.人类对鱼类资源的利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3.我国常见的海洋捕捞鱼类以及保护海洋鱼类资源所采取的措施。4.淡水养鱼中的“四大家鱼”及淡水养鱼业的前景。
5.针对鱼类资源的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渗透保护环境和动物资源的思想情感教育)。1.随堂练习
(1)鲫鱼在水中不停地吞水的作用主要是()(a)滤取食物
(b)进行呼吸(c)平衡身体
(d)调节身体密度
(2)当水流过鱼鳃时,渗入鳃丝毛细血管的是()(a)食物(b)二氧化碳(c)氧气(d)水流(3)鲫鱼的生殖特点是()(a)雌雄同体,体内受精
(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c)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d)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2.课后练习
(4)鲫鱼身体内的血管有()(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以上三者
板书设计
(一)鱼的呼吸
鳃(气体交换)
(二)鱼的繁殖
体外(水中)受精;水中孵化成幼鱼及发育为成鱼; 产卵多,成活少。(三)鱼与人类的关系
1.鱼的种类(2.4万种)及作用(食物、滋补品等)。2.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第五篇: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新人教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80班、81班均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两班比较,81班优生稍多一些,但后进面却较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80班学生单纯,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二章 数据的描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地理解数据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较大的数据信息,本单元首先安排了有关大数的感受与表示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对大数进行估计,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还要清晰、有效的进行展示,以尽可能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教材安排了扇形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的认识与制作,不同的统计图表的选择等内容。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四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80班、81班均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两班比较,81班优生稍多一些,但后进面却较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80班学生单纯,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二章 数据的描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地理解数据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较大的数据信息,本单元首先安排了有关大数的感受与表示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对大数进行估计,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还要清晰、有效的进行展示,以尽可能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教材安排了扇形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的认识与制作,不同的统计图表的选择等内容。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四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www.xiexiebang.com
五、教学进度
周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11。1。1变量(1)11。1。2函数(2)
211。1。3函数的图象(3)11。2。1正比例函数(1)11。2。2一次函数(1)
311。2。2一次函数(3)11。3。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1)
11。3。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
411。3。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第十一章小结(3)
512。1。1条形图与扇形图(1)12。1。2折线图(1)12。1。3直方图(1)
12。2。1用扇形图描述数据(1)12。2。2用直方图描述数据(1)
612。3课题学习(2)第十二章小结(2)
713。1全等三角形(1)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
8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13。3角平分线的性质(1)
第十三章小结(2)
9段考
1014。1轴对称(3)14。2。1轴对称变换(1)14。2。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
1114。3。1等腰三角形(3)14。3。2等边三角形体(2)
12第十四章小结(2)15。1。1整式(1)15。1。2整式的加减(2)
1315。2。1同底数幂的乘法(1)15。2。2幂的乘方(1)15。2。3积的乘方(1)
15。2。4整式的乘法(2)
1415。2。4整式的乘法(2)15。3。1平方差公式(2)15。3。2完全平方公式(1)
1515。3。2完全平方公式(2)15。4。1同底数幂的除法(1)15。4。2整式的除法(2)
1615。5因式分解(1)15。5。1提公因式法(1)15。5。2公式法(3)
17第十五章小结(3)总复习
18总复习
19总复习
20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