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教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 果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
2、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3、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二、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远征中国的态度和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同学们都听说过圆明园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者介绍 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左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三)书信格式
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字词
赃(zāng)物 箱箧(qiâ)制裁(cái)给(jǐ)予 恍(huǎng)若 琉(liú)璃(lí)
珐(fà)琅(láng)
眼花缭(liáo)乱 惊骇(hài)
晨曦(xī)瞥(piē)见
劫(jiã)掠
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 明确:奇迹
2、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 明确: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3、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明确: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异兽,花园,水池,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孔雀等
4、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明确: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5、“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它是怎样消失的? 明确:被两个强盗——法兰西、英吉利毁了
6、两个“强盗”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罪行? 明确:洗劫,放火,行窃
7、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谁? 明确:小额尔金(对照书下注释,区分两个额尔金的所作所为)
8、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明确:谴责的态度
9、他是用很激烈的言辞从正面谴责的吗?
明确:不是,是用反语(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10、雨果使用了哪些反语?
明确: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赞誉
11、雨果批判所有英国人与法国人吗? 明确:不是,“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或答“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亦可算对。
12、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侵略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强盗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赖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
13、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
明确:作者从其正直的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坚信未来一个解放了的,彻底清除了强盗的干净的法国一定会把劫得的中国人民的财物归还给它的主人。反映了他是站在人类的立场、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件事。
14、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明确: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体现了作者明确的立场、鲜明的态度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六)拓展延伸
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
(七)结语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也要挨打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决不能允许别人欺侮我们,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尊严。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好好学习,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布置作业
以书信的格式给雨果先生写封信,谈谈你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火烧圆明园的看法。
(八)板书
第二篇:就英法联军远征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云 马 中 学 李 福 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过程与方法:
1、品味或热情赞美或冷静嘲讽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与雨果一起赞颂人类无与伦比的智慧,增强爱国情感,痛恨侵略者,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树立保护文物保卫文明的责任感。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文章对东方智慧的高度赞美之情,增强对国家民族的爱,树立保护文物保卫文明的责任感
2、难点:品味文章多姿多彩的语言,欣赏作者的讽刺艺术 学习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1、探究教学法
2、讨论法和点拨法 课件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
同学们,我不知道你们当中有谁去过首都北京,更不清楚同学们对圆明园了解的情况,那好现在我们先通过两组图片来了解一下,好吗?(展示图片)(学生谈谈观看图片的感受)
老师总结:是啊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看着这些图片,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法国作家雨果得知圆明园被毁,不无悲痛的说:“老天哪!整个中国在地上跌得粉碎!”
为什么圆明园毁灭了,中国就跌得粉碎了呢?今天让我们来解读雨果写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从中也许同学们能找到一些答案。
二、资料链接
1、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 1 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三、快速阅读练习(以自主合作的方式完成)
同学们快速默读一遍朗读课文。要求:包括课文及注释约1400字,3分钟内读完(根据中学生速读标准500字/分钟而定),看得快,记得准。
1、讨论交流后完成下列问题:
(1)、雨果提及艺术有哪两种来源,分别产生哪两种艺术? 一是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产生东术
(2)、各国艺术都有其代表建筑,如:希腊有 巴特农神庙 埃及有 金字塔 罗马有 斗兽场 巴黎有 圣母院 ,而东方有 圆明园.(3)、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奇迹
(4)、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异兽,花园,水池,喷泉,成群的 天鹅、朱鹭、孔雀等。
四、课堂探究
探究一:果雨高度赞美圆明园体现了他什么情感
提示:雨果高度赞美圆明园是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探究二:雨果运用什么修辞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或句子。说说使用这种修辞有什么作用?
提示:反语 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本文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如“体面”、“出色”、“光荣”、“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雨果用反语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起到强烈讽刺的作用
探究三 :雨果不是中国人,他却高度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雨果是一个法国人,但他却说:“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难道他不爱国吗?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样的品质?
提示:雨果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 当局 制造的舆论所蒙蔽,容易被 狭隘的爱 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却能够不顾个人得失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五、拓展迁移
1856 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 2 略军闯进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世界的抢劫和焚烧。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
圆明园毁灭了,中国在地上跌的粉碎!1988年我们建成了圆明园遗址公园,江泽民1994年来此植树时指出:“圆明园为什么叫遗址公园,就是为让大家看到这颗灿烂的东方艺术明珠,当年被外国强盗毁坏的惨痛历史,给人民以爱国主义教育。”(圆明园被毁图片)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也许应铭记这段历史,但更重要的也许是应思考:圆明园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必须毁灭的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
请看下面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材料一:
疑点:中国人对圆明园都干了什么?
导演张广天在历史剧《圆明园》围绕圆明园被毁这个主题,设计了数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张广天表示:这些疑点有待观众欣赏《圆明园》时去解答
疑点一:圆明园真的是英法联军烧的吗?──今天的圆明园只剩下四根柱子,那场大火可以把一座石头宫殿完全烧毁成这样吗?
疑点二:中国人自己对圆明园都干了什么?──从1860年到现在,对圆明园的摧毁一刻也没有停止,那座辉煌宫殿的废墟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疑点三:进驻圆明园的当代画家与该剧有什么关系?──上世纪90年代,大批画家进驻圆明园,如今,这批艺术家在全球当代艺术界如日中天,他们与话剧《圆明园》有怎样的联系?他们会不会带着当代艺术作品进驻话剧《圆明园》?
疑点四:子弹如何射向污染圆明园的艺术家?──张广天惯于冷嘲热讽,此次他的子弹又如何射向《无极》剧组污染圆明园、圆明园进行防渗工程和相声演员私租圆明园孤岛等事件? 材料二:
有人圆明园河底铺膜,造成大面积生态破坏。材料三:
有人主张重建圆明园。今天圆明园游人如织(游人爬上圆明园拍照图片)。(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观点)
教师:是啊,圆明园被毁,不仅有历史原因,还有今天的认为原因,由此同学们想到我国的那部法律?
资料不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二)故意或者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的;
(三)擅自将国有馆藏文物出售或者私自送给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的;
(四)将国家禁止出境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送给外国人的;
(五)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的;
(六)走私文物的
(七)盗窃、哄抢、私分或者非法侵占国有文物的;
第七十一条 : 买卖国家禁止买卖的文物或者将禁止出境的文物转让、出租、抵押给外国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哭泣的圆明园(张晓惠)》
情感渲染,师生朗诵诗歌:
那也许是
一杯苦酒的诉说
那也许是
亘古艺术之园的凋落
但这一切的也许
都无法抹去
游人心头沉重的负荷
那歪扭的石柱
还有那殿宇的基座
都在印证
这里曾被强盗燃过一把
毁灭人类文明的大火
遗迹在哭泣
岁月如穿梭
圆明园昔日盛况
无奈成为历史的过客
今日春风啊
再也难以激荡起
福海的潋滟春波
侵略者的魔爪
在此留下洗不掉的罪恶
但愿屈辱的一页
永远永远翻过
华夏儿女用双手
建起强大的中国
教师总结:拿破仑曾经预言:“中国是一头睡着的雄狮,当它醒来时,全世界都将为之颤抖。”的确,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尽艰难坎坷,正大步走向繁荣富强。圆明园虽然毁灭了,但毁灭不了的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应该毁灭的是我们身上的劣性。反思历史,躬身前行,让我们努力学习,发愤图强,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七、结束课文:下面让我们朗读一首诗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我以为我可以忘记 只要我不回过头来
我以为我可以当作什么都不曾发生
只要我不翻开昨天的日记
然而你总在我的梦中出现
唤醒我的心中对你 不能忘却的思念
八、课后作业: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让我们回到1860年10月18日,我们亲眼目睹了圆明园被劫掠的过程被焚烧的情景。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想对法国远征军首领巴特勒说些是么呢?请你给他写一封信,告诉你的真实想法,表达你的感情
第三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科 目 语文 设 计 者 张晓雯 学校 孟庄镇初级中学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 课 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 型 授课日期
一、课标描述(摘要)及其解读
课标描述: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解读:本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会说出本文主题及雨果博大的胸怀;能找出赞美圆明园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说出自己的观点与感受;本节相关的学科知识为:学习运用反语进行讽刺的写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阅读书信体文章的能力、语言概括能力,提高个人的理解能力,增强爱国情感。要达到这些目的,我采用的方法是:由课本前的插图导入,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教师可适当进行点拨补充帮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
二、教材分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教科书汉语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该文写的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一事,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同时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表现出对东方艺术、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充分的尊重。
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书信文体。书信是传统的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的方式之一。学习本单元,既能学到书信的文体知识,也能够了解中国文明历史,感受雨果的人道主义情感,当代军旅作家刘亚洲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学习这篇课文,对学生学习富有个性的语言,了解圆明园艺术价值,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全班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掌握能力比较好,但语言表达能力和课文阅读能力相对比较差些。尤其上了八年级,各科学习任务多,压力大,有些学生不太会自
主学习,遇到困难不会思考,总想依赖身边的同学,习惯性地期待老师的最终答案。如何提高学生解读文本能力?这个问题一直是我的教学困惑,也因此成为了我研究的课题。
四、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五、评价方案设计
1、针对目标一,采用有感情地朗读进行测评;
2、针对目标二,采用采用反复地朗读、品味进行测评;
3、针对目标三,采用启发式进行测评;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注意反语的作用。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用圆明园遗迹图导入)
1.圆明园的沧桑:.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令中华民族抱恨千古的是,这一世界园林艺术的伟大杰作,分别于1860年、1900年遭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野蛮的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现在,经整修后的遗址,已成为人民群众凭吊和游览的场所。
2.简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
3.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
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多媒体展示)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指导朗读 并检查字词预习;小组讨论归纳回答。)
三、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1.朗读第三段,找出集中表达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具体赞美圆明园的句子,加以品味(指名朗读,学生自读品味)。集中表达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是世界奇迹;
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展示圆明园复原图及资料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请把文中第一段中讽刺侵略者的词句画出来,看看有什么艺术效果 明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如“体面”、“出色”、“光荣”、“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注重朗读,体味作者的感情)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多媒体展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文第五、第六、第十段中同样的用法的例子,朗读讨论并自由发言。
3.探究雨果的思想?
明确: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不仅同情中国人,而且敬重中国人。
表现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小组讨论)4.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整体感受。
(学生可以从下两方面说感受:英法联军的罪行令人发指,使人愤恨;雨果对中国的巨大同情受人尊敬。)
四、拓展延伸
如此精美的园林,却毁在了强盗的手里„„
面对断壁残垣,你想到了什么呢?拿起笔来把你心里的话写下来,让我们与文学
大师雨果先生交流。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常识。
2.有条件的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
八、板书设计
九、教后反思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
果
赞美圆明园 讽刺侵略者(反语)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第四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龚远莉
(一)导入新课:我准备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作者,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词,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品读课文。
(二)走进圆明园。在品读课文之前我们还是来欣赏一下圆明园及世界上的一些名胜古迹。
(三)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准备设计以下问题:
思考:著名作家雨果对圆明园和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各持什么态度? 对圆明园:对圆明园极尽赞美
对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对英法联军的行径愤怒谴责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雨果是这样赞美圆明园的:
(四)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读1—4段,自由选择自己认为最能表明作者对圆明园赞美之情的句子进行品味。集中表达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是世界奇迹;
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语言上充满感情,语句凝练优美,富有感染力。
2、读课文剩下的部分,仿照上文的品味方法,自选最能表明作者对侵略者愤怒谴责的情感的句子进行品味。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3、综合两组品味内容,得出结论:
作者正是以圆明园的伟大来衬托、揭露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本文是一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很有感染力的文章。读者初读此文,就很容易的被吸引:既有对作者评价圆明园的真切的认同,又能感受到作者强烈谴责侵略行为的痛快淋漓。本环节的设计就是抓住学生的这第一“感点”,感情朗读,直接进入文本,形成对比鲜明的第一感受。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三环节的学习。
(五)探究情怀:
中国是被掠夺的,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那是很自然的。雨果作为一个参与掠夺与侵略的法国的一个公民,在强盗统治的国度里,发表自己的言论,没有一点奴颜媚骨,仗义执言,公理至上,是很有骨气的。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能不能引导学生想到这一点,收获大不一样。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设计以下问题:
1、同学们,如果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态度是什麽?(学生可能回答,我会原谅他的,再给他一次机会等类似的内容。)
2、雨果作为一个参与掠夺与侵略的法国的一个公民,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表现了他什么样情感和性格特征?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上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然后由四人一小组的小组长派代表回答问题。争取做到人人参与。师生共同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评点。之后教师作归纳小结。
人类的立场上,(这里有说,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等。)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他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他认为“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这一环节中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的深层理解。情感和性格特征: 清醒的头脑
正直的良知
公正的立场
(六)拓展延伸:感受战争的灾难。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
(七)作业:
自选角度,以“,我想对你说”为话题构思说话。
参考角度:
①圆明园,我想对你说 ②英法联军,我想对你说 ③雨果先生,我想对你说 ④巴特勒上尉,我想对你说 ⑤清政府,我想对你说 ⑥战争,我想对你说 ⑦中国,我想对你说 学生在以上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作业的设计,通过与雨果、圆明园的对话,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升华思想感情。同时也让学生客观地评价历史,清醒地认识历史,增强历史责任感。
(八)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 果
赞美圆明园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讽刺侵略者 教学反思:
第五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能力目标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重点难点
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策略和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况呀?
2、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的地方?(一般孩子们觉得有不妥的地方,但是却不容易找出来。)语句上的鲜明对比。
(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
3、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4、那麽就写法上有何特点? 概括——具体——概括。
5、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谴责态度。)用了怎样的语言?(反语)有什麽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6、那麽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人类的立场。(这里有说,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等。)
7、如果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态度是什麽?(有个学生说,我会原谅他的,再给他一次机会。)是的,你肯定不会主动站出来去指证他。但是雨果却能,因为他有着我们所没有的什麽品质?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8、好了,现在我们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感想。
巩玺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