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送别》音乐教学法
【教材分析 】
歌曲《送别》是我国20世纪初 的一首学堂乐歌,歌曲选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作品 《梦见家和母亲》,由著名艺术家李叔同填词。这首歌曲清新而 略带哀愁。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 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 了告别友人 的离愁 情绪。这些相近甚至 重复的 乐句在歌 曲中并未给人 以繁 琐、絮 叨的印象,反而加强 了作品 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 予它一种特 别的美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 碧连 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 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 了离愁,幽美的歌词 写出了别绪,听来让 人百感交集。
【教学 目标 】
1.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 学唱歌 曲与欣赏,开启学生情感的大门,获得愉悦的感受,培养学生积极 向上 的健康心理状态。让他们体 会人 世间的真 善美,在音乐中获得人生观、价值观的教 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 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运用多媒体 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与理解歌 曲所描 绘的意境及表达 的情感。
3、知识与技能:会演唱 并背 唱歌曲 《送别 》,体会其清新自然、略带哀愁的情绪,并能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了解学堂乐歌及李叔同。了解音乐要素对音乐风格的影响,并能通过 改变音 乐要 素为音乐片段设计不同的情绪。
【教学准备 】 多媒体,钢琴。【教学重难点 】
按照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及意境来有感情的背唱歌曲。【教学方法 】
赏析、视听结合、讲解示范、启发引导、对比分析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今天的音乐课堂。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播放歌曲《梦见 家和母亲》。
2、老师介绍 歌曲的内容:这是美国作曲家奥德维创作的《梦见家和母亲》,情绪舒缓而深沉,以梦境的形式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深 的思念之情。
3、启发式引导:这首歌曲的旋律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首歌曲,对比二者的异同。(引发学生听觉的兴趣与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
4、教师总结 :后者就是李叔同先生根据奥德维的 《梦见家和母亲》而重新填词写成的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5、简介学堂乐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经典的学堂乐歌——《送别》。
(由 《送别》的原作曲者的原作品导入,使学生加深对于作者的理解及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更加顺利的听赏学唱歌曲及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情绪做好铺垫)
二、学唱歌曲,把握情绪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歌曲,体会歌 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感知、记忆。在听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大胆的发言,来表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为更好的表现歌曲打下基础。)
2、老师总结:长而平缓的旋律把我们带入到离别的场景,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无一不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忧伤与凄 凉。)
3、老师来演唱这首歌 曲,感受歌 曲的情绪有没有变化?(教师范唱是连接歌曲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通过师生的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完整的感受和理解歌曲,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音乐鉴赏力。)
4、带着情绪的变化,随钢琴伴奏轻声用 u哼唱歌 曲。
5、纠正歌唱状态,再次用 u哼唱。
(运用母音模唱旋律的方法代替了传统的练声,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 的演唱歌曲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6、带着u感觉,一 起来唱一唱歌词。
(歌词咬字的状态,用u的感觉更容易带入,使发声练歌习充分融入并较好的运用到歌 曲中)
7、歌曲高潮部分的艺术处理:老师范唱 B部分,学生感 受。带着这种感受,唱一唱这部分。(运用示范的力量,对比的方法,使 学生直观感 受与体验,通过感 受来更好的表 现歌曲)
8、歌曲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对比处理。启发式提问:歌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现,那他的情绪是否是完全再现?一、三部分应该 分别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请学生小组讨论。
9、共同总结出: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情感升华与强化,友人早巳远去,却久久不愿离开,加深了魂牵梦绕 的离情别意,使人意犹未尽。
10、带着这种感觉,再次演唱歌曲的一、三部分。
(运用对比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来感受歌曲前后情感的不同表达,对于更好的演唱歌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1、完整的演唱歌曲。并引导式提问:歌曲的最后一句,力度和速度上可以做怎样的处理?
(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学生潜能即兴创作改编,激励学生勇敢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随音 乐伴奏完整的演唱歌 曲。、这首歌曲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我 们一起 来看一段视频。播放李叔同胞作背景的小故事:李叔同有一位好朋友叫许幻园,一个冬天,大雪纷飞,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叔同兄,我们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有迈进。李叔同望着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整整站了一个小时,随后转身回屋,含泪写下了这首送别诗。、送别之情,当然会从内心生出许 多感慨!人 生不过数十年,知交能有几人?再 见又待何 时?歌曲恰 当地表现了告别 友人的离愁情绪,以及深深的无奈。带着这种情感再次随伴奏演唱。
(增强了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并能够尝试以作者的心情来演唱歌曲,用更深情、忧伤歌声来表现歌曲)
三、巩固歌曲、情感延伸
《送别 》的广泛流传与传唱,与一部电影是密切相关的。老师出示《城南旧事》,请学生尝试介绍 电影的剧情20年代末,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家人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 同里。结识了很多的好朋友,都曾和英子玩耍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
1、歌曲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贯穿始终,思考:歌曲在不同的场景出现,情绪及在影片中的作用会相同吗?
2、通过几段影片场景的欣赏,来对比、分析,进一步的感 受歌 曲在影片中的运用 及作用。a.欣赏电影的片头部 分,表现形式、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共同总结:片头音乐,奠定整部影片的基调。
b.欣赏第二段视频,描述的是怎样的场景?表现形式、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共同总结:能更好的渲染气氛,衬托场景,这就是早期的学堂乐歌。
c.欣赏第三段音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表现形式、速度、旋律、情绪又是怎样的? 得出结论:同样的音乐在不 同的场景下,音乐要素发生变化,表 现的情绪也是 不同的。
(用对比、分析等方法,既巩固了歌曲,又进一步了运解歌曲的意境,同时分析出:音乐要素对于歌曲的情绪和在影片中的作 用的影 响)
3、影片结束的时候,小英子趴在马车后坐上含着泪花无限依恋地挥别了她的童年。让我们唱起这首歌,一同为电影拉下完美的帷幕。
(学以致用,运用之前的感知,进行歌曲的再次演唱,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把握好歌曲的情感。)
四、小结
从大家的演唱中,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同感于小英子的苦楚与忧伤,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于小英 子今后美好生活的一种期许与愿望。
一首经典的歌曲会给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发自肺腑的、用心的演绎同样也会给人留下无 限的回忆。同学们深情的歌声已经深深的印在老师的心中。相聚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的,转眼间也到了我们离别的时刻,最后就让我们一起用真诚的歌声来互相送别。
师生共 同演 唱 《送别 》下课。
第二篇:《送别》音乐鉴赏
李叔同《送别》音乐赏析
——长亭古道的艺术情怀
[摘 要]近现代音乐家李叔同的《送别》,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一方面借鉴了西洋音乐成就,另一方面又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在歌词乐创作方面,成功运用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意象,诗中有画,意趣高远,意境深悠。本文从音乐创作背景、特征和唱法三个方面对它进行了探讨,由于其演绎版本较多,本文还遴选个别比较有特色的版本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和赏析。
[关键词]送别;创作背景;特征;唱法;演绎版本
《送别》是20世纪初中国学堂乐歌的经典之作,时至今日仍为学子们广泛传唱,但对其音乐背景和特征的了解不多,而且在声乐方法上也探讨较少,限于本人的音乐基础,在多方参考下,进行对音乐的简单鉴赏。
一、《送别》的音乐背景
李叔同祖籍浙江,生于天津,其父为同治进士,自幼饱读诗书,很早就显露出超凡的才华。1898年李叔同迁居上海,后东渡日本求学5年零7个月,1911年他32岁时返回故土,四年后在杭州浙江省立 印象。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也是李叔同的优秀音乐作品,被中国数代人所传唱。
从音乐创作形式来看,李叔同的《送别》属于20世纪初刚刚中国兴起的“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学堂乐歌在本质上是新式学堂的校园歌曲,它从日本学习了新式乐歌的创作方法,一般借用日本、欧美的音乐曲调,填上自己创作的新词,从而编成新式乐歌,这种乐歌在后来民国的学堂教育中成为广大师生传唱的主流歌曲,影响深远,李叔同的《送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李叔同的《送别》不仅具有新式学堂乐歌的“新”,还保留了传统文化的“旧”,因为《送别》的诗一般的语言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离别意象。无论是长亭畅饮,还是折柳赠别,抑或芳草夕阳,都是唐诗宋词中常见的离别意象,《送别》将这些意象熔炼为一首精致的乐歌,凝聚力丰富的文化情感元素,因而一经传唱就强烈的中国人集体无意识中的“离别情”,它让《送别》成为烙印了民族文化心理符号的艺术作品。
二、《送别》的音乐特征 从《送别》所表达的音乐情感来看《送别》,整体上清新不俗而又带有几分哀愁。在表达这种复杂情感时,《送别》用了三段式的结构。首先在 悠长的主题,但又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在重复中得以升华。
从《送别》的旋律构成来看,音乐素材简练,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结构上,全曲共四个乐句,第一乐句落音为2,第二乐句落音为1,第三乐句落音为2,第四乐句落音为1,四句重复第二句,构成abcb结构,符合中国诗词最常见的、典型的起承转合结构,也符合中国古典音乐重复下句的常用手法。从乐句内部来看,音阶是以五声为骨干的七声音阶,旋律进行除两次4—7的进行之外,其他.均与中国的“三音环绕”式旋律推进如出一辙,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气质。
从词曲结合的角度看,《送别》的音乐起伏与字调抑扬二者配合自然贴切,几乎是天衣无缝,同时,作为艺术歌曲,《送别》的歌词借用了很多意象,很是优美,由此体现出李叔同高超的创作技巧和深厚的国学功底。
三、《送别》的唱法分析
《送别》近百年的流行,给了我们诸多启迪,完全可以作为当今流行音乐的样板。作为学堂乐歌,其唱法主要可归于通俗唱法,演绎时主要使用混声。混声就是真假声的混合运用,它介于真声和假声之间,是一种中性的声音。混声和单纯的真声假声相比,在声音技巧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混声在中声区时以真声为主适当加入假声;而在高声区时,以假声为主适当加入真声,从而使声音听起来更加圆润丰满。
在演唱《送别》时,演唱者需要通过轻柔的声音唱出人们分别是的惆怅和眷恋之情,并要借助速度和力度的对比,来实现音乐的情绪表达。由于《送别》在表达上具有“沉”、“扬”的特点,演唱者在演唱时需要较深的气息控制能力。
除此之外,演唱者演唱时需要身体姿势的协调性:要双脚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双手自然下垂;头、肩要保持自然平稳,眼睛要平视前方;胸稍向前挺起,面带微笑,保持兴奋状态,整个身体的重心略向前倾。
四、《送别》各演绎版本
李叔同的《送别》主要有以下版本:
1.丰子恺版,收录在 1927 年 8 月开明书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也就是我们今天广为流传的歌词版本。
第三篇:音乐送别教案
《送别》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送别》。
二、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相关图片(或电影录像)及音乐的欣赏,学习演唱歌曲《送别》
情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多种音乐表现同一主题的乐趣
能力:并尝试用电子琴的丰富音色来表现,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对乐曲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四、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歌曲曲谱等
五、教学过程:
1、练声曲: | 4 | 5 —|5 4 | 3 2 | 1 —
咪
吗
咪
2、学唱歌曲《送别》(1).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它的歌名? 生:《送别》)师:你知道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送别》是出自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2)、介绍曲作者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3)、欣赏《送别》(4)、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歌谱吧。请问,这首歌曲是几几拍的?(生答:4/4拍)(5)、学生跟琴视唱全谱
教师提出注意点:二分音符,全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把握(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
(8)、师总结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
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9)、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10)、学生完整地演唱这首歌 在《送别》的优美旋律中结束此课
第四篇:送别音乐说课稿
《送别》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送别》,这是一篇歌曲唱歌课。本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首先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1.教材分析
我所选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送别》。这是20世纪初我国的一首学堂乐歌。歌曲旋律清新自然又略带哀愁第一乐段为上下两句,第二乐段采用合唱方式,与第一段对比,形成全曲高潮。第三乐段重复第一乐段,又回归到最初的情绪之中。歌曲表达了李叔同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情谊。
第一乐段,根据旋律音高低的走向,设置了两条相仿的旋律线,仿像友人离别的道路,曲曲折折,加上夕阳西下,从场景上、视觉上让学生想象离别的场景。
第二乐段,通过朗诵让学生体会全曲的高潮,为后面力度和速度的设计做铺垫。
在教授过程中,因为有合唱部分,对于我们五年级孩子还是有一定难度,为了合唱时声部的稳定性,应该强化一下这部分。通过声音强弱对比,让学生将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更加充分。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歌曲意境,体会李叔同与友人之间依依不舍的诚挚情谊,培养学生珍惜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⑵ 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模唱学习歌曲,运用小组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歌曲进行歌曲速度与力度的处理创编。
⑶ 知识与技能:认识李叔同,了解学堂乐歌,能够用有表情地连贯的演唱二声部歌曲《送别》,并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
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有感情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送别》。4.本课的难点是:唱好歌曲的合唱部分。
二、说教法
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旋律线、朗读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一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还运用了学科整合的方法,在联系生活和拓展创编这两个环节中,我融入了美术、语文等姊妹学科与艺术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
三、说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模唱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加上课前的练声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律动表演 导入——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律动表演,导入(5分钟)
1、学生跟随我在《送别》的伴奏音乐中做律动,通过律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借用多媒体,播放电影插曲《城南旧事》,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在听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这首歌是什么情绪?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作答:
3、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是李叔同,学堂乐歌,同时通过影片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二)学唱歌曲(占时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歌。
1、完整欣赏歌曲,同时画第一乐段旋律线(模仿离别的路)展示音乐的走向以
及乐句的完整。
2、跟钢琴演唱2-3遍,教师弹奏歌曲学生跟琴演唱。要求:学生用轻声、自然、集中的声音演唱。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跟唱第二乐段,4、难点的解决:合唱部分
解决方案:通过反复练习唱乐谱方法,解决二声部。一定注意乐句的连贯和美感。可以师生合作,或者生生合作等方式分组演唱。
(三)歌曲情绪、力度和速度处理
1.请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试着将已经学过的一、二、三乐段力度强弱、速度快慢等方面进行设计,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教师指导。2.可以采用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5分钟)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表演组,一个是合唱组一个是舞蹈表演组,每个组推荐一名组长。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够很好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
这首歌曲表达了李叔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在这里老师也真诚的希望我们同学之间都能够拥有这样真挚的友谊,珍惜这份情感,多一份宽容和帮助,少一份争执和怀疑。用我们的真心去换取美好的友谊。最后师生在《送别》的歌声中的结束本课。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第五篇:音乐教学法
1,传统音乐教学法的特征:教学目的单向,教学活动单边,教学过程单一,教学交流单纯 2,新课程音乐教学的特征:教学目的综合,教学活动多边,教学过程关键,教学交流广泛 3,中小学课堂最为提倡的歌唱呼吸方法为:歌唱的姿势,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咬字吐字,歌唱的发声
4,音乐表演教学:表演教学是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基本途径(歌唱表演教学,器乐表演教学,综合表演教学),表演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表演教学是满足学生的表现愿望,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5,音乐欣赏教学一般分为哪两种:参与式和渗透式 6,综合性表演教学的特征:多元性和交叉性 7,达尔克罗兹是(瑞士)个国家的音乐教育家
8,音乐本为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以音乐为本 9,音乐教育的目的 10,艺术创造原则: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音乐所具有的特征,遵循音乐课程教学自身的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艺术特色与创造特征。11,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教育主张:借助音乐培养思想道德,创设教学氛围诱发学习兴趣,将音乐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音乐与文学相结合,将流行元素引入音乐教学 12,提出的提出、遐想、推理、验证 13,教学范性作为教学规律·········体现为:整合性,特定性,开放性,活动性 14,审美体验性教学的特征:丰富情感体验,塑造音乐形象,产生情绪愉悦 15,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母语音乐教学,多声部音乐教学,首调视唱教学 16,奥尔夫是德国音乐教育家 17,器乐表演教学的内容:打击乐器的学习,旋律乐器的学习,自制简易乐器 18,“德”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形式及标准体现出来:敬业与奉献、修养与言行 19,课堂导入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针对性(2)启发性(3)趣味性(4)简洁性 20,新教学大纲中将小学的音乐教育内容分为
21,基本乐理的教学方法(1)形象(2)游戏
22,新课程音乐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以诱发兴趣为动力,以培养创新意识为前提,已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音乐能力为目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特定音乐内容,师生共同进行一系列活动的方式、方法、手段、步骤和技术的总称 23,创造性教学的目的是: 24,在体现参与感悟型的音乐课上,通过
的教学过程 25,音乐课堂的结束应当注意:(1)教学目标要明确(2)针对性要强(3)总结评价(4)具有趣味性和激励性.26,器乐表演教学的特征:实践性,反复性,主体性 27,教学原则在教学目标中体现:
28,器乐表演教学的方法:器乐技能模仿法,音乐主题演奏法,课堂歌曲伴奏法,音乐要素体验法
29,确立音乐教学目标时,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非老师.30,常用的综合表演教学方法有:模仿表演法,自主创做法
31,音乐欣赏教学一般分为:参与式和渗透式 名词解释
1,课程的概念:广义,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侠义,只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组合
2,个性发展原则: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重视并允许学生对音乐的个性化理解,不对音乐做“标准化”定解,一切音乐教学活动应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以及个性发展规律来安排,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个性化的理解音乐并掌握音乐 3,音乐教学原则:是根据音乐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遵循音乐教学规律而制定的,用以指导音乐教学实践和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是音乐教学原理的具体化,也是音乐教学经验的理论性概括
4,音乐表演教学:指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感的创设,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理解歌曲、乐曲内涵的基础上,将音乐的情感自然、真切的抒发出来,达到有表情的歌唱、演奏和进行综合性艺术表演的活动过程
5,持续发展原则: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人际协调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保证并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6,新课程音乐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以诱发兴趣为动力,以培养创新意识为前提,已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音乐能力为目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特定音乐内容,师生共同进行一系列活动的方式、方法、手段、步骤和技术的总称。
7,音乐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以诱发兴趣为动力,以培养创新意识为前提,已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音乐能力为目的。
简答题
1,音乐课堂教学艺术的特征有哪些:实践性,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愉悦性,情感性(分别具体说明)
2,现代音乐教学技术对于现代音乐教学的影响有哪些:(利、弊)没有技巧的交响乐就像一堆没有修饰过的多切起来的音符,没有任何的吸引力,更不用提教育、欣赏、愉悦的作用了。使得音乐教学呈现多样化,综合化,个人知识获得个性化,音乐教育全面化等等。体现了现代音乐教育的理念,它促使音乐教育的所原话发展,适应终身教育的要求,实现了教育的智能化学习的自主化,课程的多样化促进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 3,音乐的基本特性有哪些:(1)音乐是听觉的艺术(2)音乐是时间的艺术。(3)音乐是表现的艺术。(4)音乐史情感的艺术。(5)音乐是弥漫生活的艺术。
4,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艺术有哪些?(1)感人至深的感染(2)循序渐进的引导(3)妙趣横生的活动
(4)形象直观的演示(5)逐步深入的探究
论述题
1,试论述新世纪音乐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正确的教育观念1教师角色观2学生主体观3个性发展观4创造教育观
二,独特的教学品格1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础2的是成功教育的目标3发展是成功教育的方向
三,优秀的教学技能1音乐教学专业技能2音乐课堂教学技能
灵活的教学方式1丰富的教学形式2多样的教学方法3现代的教学手段 四,良好的教学心理1主导与主体2情境与暗示3愉悦与情感
五,活跃的教学研究1教学研究的现状2教学研究的意义3教学研究的方法4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2,作为教师,你认为应该如何鼓励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行为
(1)共同参与—创新型模。(2),鼓励接纳—具大师胸怀。(3)平等互尊—创宽松环境,(4)发散收敛—求最佳效果,(5)自我发现—呼个性发展,(6)情境创设—树环境意识,(7)研究思考—育创新能力,(8)实践操作—重情感体验,(9)兴趣愉悦—还人类本性(个人观点)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内在动力,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