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物说课
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版
年级
册第页第章第 节的《
》,现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说本节课的教学。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下册开篇中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以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从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出发,去探讨人类的食物来源,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本节中安排的活动有交流、演示、讨论等,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并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使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的前一节已学过,后面将学习
内容,本节的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创设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获取知识,并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注重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课程理念的理解,我认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对学生基本生物学知识的构建,我设定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1)重点(2)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
年级上册的学习,对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年龄虽小,但已具备了初步的观察事物、收集整理信息、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年龄在十三四岁的初一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是通过学生观察、体验、合作等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利用启发性的语言和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人类食物的奥秘。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学法指导: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民主、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勤于思考。提高自身的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等科学思维能力,学会合作。
四、教学流程
包括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3分钟,2、10分钟,3、分钟,4、分钟,机动教学5分钟。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五、反思
以上就是本人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安排。
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没有。本节亮点在于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以活动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在推理中领会知识,在思考中构建概念。让学生们体验到学习的愉悦。
初中生物说课稿-《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Ⅰ、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
本单元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的思路,力求引导学生在生物圈这个大的背景下思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这部分内容不仅与上册教材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又是本册的开头,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是人类史上科学与伪科学斗争的一个过程,因此探索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改变,经过极其艰苦、漫长的过程,通过劳动才进化来的。因而启发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应意识到人既是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又是自然界的强者,人类已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为此我们应该处理好与生物圈的关系。
从以上可知,本节教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认真上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2、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在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斗争过程中逐渐进化来的。
3、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二>、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探究,打开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较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树立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惜我们的家园——生物圈及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3、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四>、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来找出事物的异同点。
2、培养学生运用证据、事实来说明观点的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学习生物学。
上述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体现了显性教育价值,而方法目标和品格目标则体现了隐性教育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1、人类不仅依赖于生物圈的资源和环境,而且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因此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爱惜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2、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并且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要珍爱生命。
3、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如图片、化石等)、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语言表达等能力。
四、关键点:
1、处理好本节教材承上启下的关系。
2、注意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
3、处理好基本观点及学术界中的争论的关系。
4、要注意强调环境的变化与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的关系。Ⅱ、说教法:
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本人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精心整合教材。
本节教材中的资料丰富,但提出的问题中有一些不能紧扣教学目标,且由于时间的关系也不能一一讨论,所以我对此进行了适当调整。如人与类人猿的数量问题让学生课前去查找资料并放在进化发展中去讲。而与教学目标无多大关系的四种现代类人猿的分布问题课堂就省略不讲,布置学生课外时间去完成。另外有一些与本节教材关系密切的问题,如导言,因为关系到这册教材如何与上册衔接,而且还关系到我们该如何思考人类与地球关系的情感教育问题,因而花了较多时间,作为情感教育的重点来讲。同时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注意与本单元第七章呼应,做到扣紧单元主题。
2、把握好这节教材中有关科学的基本观点及开放性的关系。
这节教材内容丰富,资料多,但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且许多问题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对这样悬而未解的问题,我们要在众多的争论中给出科学的基本观点,即生物是进化来的(即达尔文的进化论),而非由神创造的(即神创论)。但由于历史久远,且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学术观点,这是正常的。由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3、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教育。
本节教材的知识目标不是很多,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如观察思考、技能训练、资料分析、信息查询、阅读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发散性思维。另外情感教育也是本节教材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开始的导言,还是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内容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教材的最后部分等,都涉及到情感教育问题,因此要注意这方面的启迪教育。
4、应用好多媒体这个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本节教材不仅资料多,且由于起源及进化的过程距离现代的生活极为遥远,因而难度大,所以必须借助多媒体手段,达到高效、简洁、直观的效果,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另外情感教育更是需要录相片段来展示说明,才能更加形象生动。如将东非大裂谷这部分内容,先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再观察图片,这样起到非常形象直观的效果。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Ⅲ、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双边活动,在新教材中,更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本人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1、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学习。
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观点虽然有多种争论,但归根结底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而绝不是如神创论中所说的人是由神创造而来的;另外生物的进化是由于环境的改变而引起的,且是经过极其漫长的过程;观点要通过证据、事实来说明……总之,课文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辨证唯物主 义观点来分析。
2、善于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本节内容涉及的问题较多,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问题,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如分析人与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人类的起源及发展过程中人发生了哪些变化等问题,要用观察比较法;而研究人的起源和发展的知识则要通过分析资料、地质考察、寻找证据、观察阅读、思考讨论等方法。
3、重视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本节教材的篇幅不大,但内容丰富且高度概括。本节前后有近8面的内容,不仅资料图片多,且活动也多,初看起来很繁杂。因此在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及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注意知识的梳理,这样才能对整节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轮廓。而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就是一个极好的方式。
第二篇:初中生物说课
一、设计思路
生物新课程突出科学素养的培养。为了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本节课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进行设计,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架设生活与教学内容的桥梁,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由和民主的氛围中去感悟和体会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是山东科技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课时安排:1课时。
本节课从宏观的生态学角度展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学习,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本节课是在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的基础上的 提升与总结,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本节课也为初二《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高中《生物》必修三 中“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描述。解释。
阐明。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图片分析,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环境、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教学难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四)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刚上初一近三周时间,对一些生物知识还不知、。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阅读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较弱。在本课学习中,对于教材中有叙述却无明显答案的问题可能总结不全或说不出来,如生态系统的组成。但他们好奇心强,有求知欲,善良有爱心,热爱大自然,对本课的知识会有很高的热情。
三、教法与学法设计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双边活动,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本人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一)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所画的食物链。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阅读、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启发、引领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3.角色扮演法:通过学生扮演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成分,进行辩论“谁最重要”
(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类比法、推理法、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法等多种教学手段)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分析概念的核心;指导书写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要点,如箭号方向的意义,食物链的起点和止点,食物网书写顺序等;指导学生辩论进行的准备、角色扮演中的分工组织等;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资料、观察与阅读等。
四、教学程序
基于这样的教学策略,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 2.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动 3.资料剖析,扩展引申,理解内涵,让学生“会”动 4.真实写照,情感旅程,人生实践,让学生“爱”动
(一)课前准备(教具,实验器材)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 先请同学们XXXXXXXXXX→导出新课→(课题名字)【设想依据】古希腊学者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通过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实践经历和经验出发,使学生有话可说,能说,想说,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处于活跃状态。
(三)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动
对于这个环节,我采用“问题——讨论——认知”的教学模式。首先,提出问题„„,继续提出问题„„
【实施依据】新课标中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之终身受益。
(四)资料剖析,扩展引申,理解内涵,让学生“会”动 引导学生根据资料提出问题,教师引申拓展设置问题,设计意图:布置课前资料收集,能提高学生收集和辩析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会学习”。学生结合已知的生物知识,指导应该如何正确的生活,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生物知识”
【实施依据】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旧为新,有抽象的知识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再有具体到抽象,TST教育教学,循序渐进的完成整个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使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五)真实写照,情感旅程,人生实践,让学生“爱”动 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在最后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考虑到:学生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有着鲜亮的个性和智慧,独特性是个性本质的特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就要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锻炼独立思考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设想触发情感认知,引导学生自身在生活和未来工作中努力的方向,意识提升。
(六)课堂知识反馈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之后以实践性的习题反馈知识要点,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七)课外实践作业及活动
1、小组探究活动: 2.关爱家人活动: 【设置依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多种途径尤其是网络资源来获取新知识,并使课本知识得以充分的延伸。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出发点,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用科学,并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直观式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为他们创设思维的空间,思想的时间,并适时穿插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和有趣的课堂游戏,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以实现共同进步。在此仅作抛砖引玉,还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多加指导,谢谢。
第三篇:高中初中生物说课万能(原创修改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首先,我先说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是新课标下中图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x第x章第x节的内容,本节包括。等内容,这与前面学习的„„内容密切联系,也是后面学习„„的基础/为后面学习„„做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作为„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模块的重点,也是历次考试及高考的必考内容。学好本节课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价值。
第二,我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考纲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说出/说明„的意义 识记并理解„ 概述„的概念、过程和特点 明确„ 掌握„的规律并能举例论证 举例说出„的种类和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的学习,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认识到集体智慧的重要作用;通过。。的学习,体验生物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生物就在身边,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内容中,„这部分知识不仅是本节课的关键内容,而且涉及前面学习过的„,又与后面学习。。相联系,因此确立2„为本节的重点。
„是微观、抽象、复杂的,学生在学习时,难以形成直观、感性的认识,且„内容较为枯燥,且学生受已有知识经验限制,学习„时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故而确立„为难点。第四,说教法和学法
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教学要在学生的一般发展上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所以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
际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首先说一下是教法: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因此在讲授的基础上我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直观的呈现教学素材,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给学生更为具体、感性的认识。特别是动画类的演示,让学生的认识更加直观。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
问题探究教学法(启发式 问题串设计):为保持学生持续的有意注意,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置好一系列启发性问题,以问题引发兴趣,层层设疑,层层展开,层层递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积极参与到知识体系构建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充分体现出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下面,再简单说一下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学会”,而是“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独立获得知识的成就感;我还引导学生们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体会同学间合作的快乐;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采用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及时将新的知识纳入自己固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这些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不断提高。
总结归纳法 回顾旧知法 指导读书法
第五,我来说一下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从如何实现本节设定教学目标来谈一下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新课的导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观看温室效应引发的灾难视频入手,让学生体验大气co2过多带来的潜在灾难,从而引出能够减弱温室效应的绿色植物,进一步提问是绿色植物的哪一项本领能够降低CO2浓度?从而引出本节内容。这个过程大约3分钟。
接着用设疑提问:光合作用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进入第二个环节:新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阅读P?内容,用阅读指导法教学,要求学生复述出本节第一个知识:光合作用的概念,教师指出相关的关键词:叶绿体、光能、CO2和水、有机物。
这个过程大约5分钟。
从第一个关键词引入第二个知识: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叶绿体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光合作用的功能相适应的。因为这一部分知识抽象微观,所以我采用ppt图片直观教学。由于在前面学习细胞结构时学生已有基础,教师要求学生观看ppt图片回忆已有的结构知识,然后教师补充酶、色素等新知识,共同完善好该部分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大约5分钟。
教师再设疑:这些结构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难点,我事先准备好了生动的动画过程演示光合作用的变化过程。师生共同观察研究ppt动画,在教师有序的调控下共同探索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变化,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很快构建起知识体系。之后我让学生采用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总结出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顺利得出反应式和能量变化的途径。这个过程大约15分钟。为巩固重难点,我准备用习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物质和能量变化,讲练结合效果更优。这个过程大约20分钟。
第三个环节是课堂小结,还是采用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加以点评,补充。5分钟。
第四个环节是课堂检测。为巩固学习效果,我设计了5个选择和一个填空题,分别考察光合作用的概念,场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5——7分钟。第五个环节是为减少学生的遗忘速度,给学生布置10分钟左右的课下练习,以求达到课下巩固,夯实基础的效果。
总之本节课我从概念入手,以过程为主线,巩固强化同时反馈学生信息,了解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把教学目标说上)。
最后我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编写边说,写大体的内容,最好有大括号之类的表示联系)。
我的说课结束了,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对于„,我是这样处理的:
① 引导学生回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再观察本节课中的„,总结出„的特点。这样不仅徐汇了„的内容,培养了„的生物学观点,同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配合多媒体动画,总结、归纳出„,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② 本节课共交待„、„等n个概念,对本节内容的学习非常重要。但学生对于
概念意义的理解是肤浅的,只是单纯上的背下来,并没有认真体会,容易造成失误。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将打破以往的教学结构,首先明确概念,并将其板书与黑板上,突出其在本节教学中的重点地位,再通过运用„方法,围绕概念讲解,并辅以专门针对理解误区的问题加以测试,对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最后归纳总结。
③ „在讲解时,动手操作或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趣味化,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并且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维是广阔的、敏捷的,能更好的吸收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④ „内容是微观、抽象的,学生在学习时难于理解,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内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展开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知识入手,便于新知识有效整合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同时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有助于增加教学内容的亲和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表述:对于„这样的重点知识,运用„方法处理,突出„的特点,达成„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 总结:
从概念入手,以过程为主线,巩固强化同时反馈学生信息,了解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第四篇:说课2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说课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人的呼吸说课稿》教学设计.doc 2007-09-14 19:59 2007-05-22 21:56
《人的呼吸》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地位
这部分教材先介绍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再从呼吸系统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引入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的有关知识。即三个中心问题:
1、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
3、人体内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
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消化、运动、循环、排泄系统存在紧密的联系,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呼吸涉及能量与物质的交换,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学好这一部分内容也有助于对“新陈代谢”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呼吸频率及肺活量的概念。
(3)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掌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及组织里的气体 交换。
2、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推理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
通过学习人工呼吸,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学习呼吸频率、肺活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肺的结构和功能
2、呼吸运动的过程
3、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 分析:
(1)肺的结构和功能是学习本节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的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生物学观点的建立。
(2)呼吸运动是本节基础知识的重点。该原理需要通过学生观察一系列的动画之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因此也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点。(3)呼吸运动解决的是人体外环境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接着要解决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如何交换问题,无论从知识的完整性来看,还是从能力的培养来看,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应作为本节的重点。难点:
1、呼吸运动的过程
2、扩散作用及气体交换的过程 分析:
(1)呼吸运动是负压呼吸,而学生还没有压强的概念,就很难理解空气是“压入”肺内而不是“吸入”肺内。
(2)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扩散作用,而扩散作用这个物理概念要从生物学的角度教给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加上肺泡里、血液里、组织细胞里的气体都是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理解体内气体交换的微观过程也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教学方法
自学导思法——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自学导思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材中的肋骨运动的演示实验是平面的,不够形象,很难形成知识的迁移。而媒体动画是立体的,直观的、动静结合的,结合教师的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逐步将学生将感性的认识引导到了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学习方法指导
1、指导观察模型、图片和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以后的学习。
4、学会用系统表、表格、图解表来总结,便于记忆。
四、教学程序
下面通过教学程序来谈谈教法、学法的具体应用。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引言
1、人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有哪些? 学生活动:
请学生像游泳时练习憋气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 2.气体的进入是由哪个系统来完成的? 通过生活常识来设问,激发了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自然引出课题,新知识学习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设问: 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学生活动:
学生自学教材,观察教材中的系统模式图,观察人体模型,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忆,提醒三点:
① 看书和看模型要联系自己的身体,联系外界气体进入自己肺部的通路。②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 ③ 注意喉、气管与食道的位置关系。
合起书看投影图,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称。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身体实际来学习,使学生感到能为自己的健康服务,从而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的兴趣。
提醒学生观察图形、模型时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观察,使观察具有全面、完整、有条理和细致的特点,进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重点突出肺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特点。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辩证观点;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设问:
1、呼吸系统各组成器官有何特点?
2、鼻涕和痰是怎样产生的?
3、为什么呼吸道有清洁气体的作用?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上述问题,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小结。设问:
1、肺的功能是什么?
2、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猪肺实物,观察肺的层层放大图,自学肺的结构特点,开展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教师评价。
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 示媒体动画一
我们进行呼吸,外界气体进入体内的什么器官? 那么气体是如何进入肺的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如何变化。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和呼气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获取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学习有得必先有疑”,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也是人的一项重要素质。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新知识学习示媒体动画
二、演示实验 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演示实验,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则缩小?
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胸廓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通过形象直观的媒体动画和教师演示实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先让学生明白是胸廓变化引起气体进出肺的,解决肺的负压吸气问题。再让学生探究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变化的呢?最后综合思维。形成对呼吸过程的整体理解。
与教材相比,这种教学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更容容易接受。
强调学生在观察动画时,要有目的,有重点、有次序、有对比地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变化的呢? 示媒体动画三(侧面观和正面观)学生活动:
观察媒体动画,思考:
1、主要哪些骨胳肌参与引起胸廓的变化?
2、肋间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肋间肌舒张,胸廓如何变化?
3、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示媒体动画四,这里既反映了肋骨的运动,也反映了膈的运动,肺的体积变化也体现出了。学生活动:
要求学生结合动画,以及前面的观察结果,开展小组讨论后,通过层层推理,依次说出吸气的过程。利用表格来进行总结。
至于呼气的过程正好与吸气相反就可以了。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对比记忆。
学生活动: 呼吸频率:
让学生进行自测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报告结果。让三、四个同学快速做15个起蹲动作,马上测定1分钟内呼吸的次数。请学生概括什么是呼吸频率? 肺活量:
结合体检经验,强调肺活量是在尽力吸气后,再一次尽力呼气呼出的量。讨论为什么肺活量是反映肺功能的重要指标。人工呼吸:
强调是人为外力完成表格中粗体字标出的工作。再介绍人工呼吸的方法。通过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呼吸频率、肺活量的基础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新知识学习人体内如何进行气体交换?(1)由学生实验引入 学生活动:
先让学生来做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的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对比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继而提出为什么呢?(问题产生)再问:增多的二氧化碳哪里来?
——组织细胞利用了氧而产生了二氧化碳。再问:肺吸入的氧是如何进入体内组织细胞的呢?体内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排出的呢?(推理分析)
围绕氧和二氧化碳的来与去层层提问,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符合探究式学习规律。学生亲自动手,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2)原理 学生活动:
喷洒空气清新剂,为什么前排的同学先闻到香味,而后排的同学后闻到? 观察图片,为什么在书房能闻到厨房里的香味?
观察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气体分子由浓度高向浓度低方向扩散。
通过一些现象(香味的扩散),这是一种感性认识,再用一个模拟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3)过程 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要学生结合动画,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哪里的氧含量高?哪里的二氧化碳含量高?并将气体交换的原理迁移到这里,说明为什么气体扩散的方向是这样的?
应强调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与肺泡部的气体交换相对比地学习,相对比地记忆。在这里还要特别强调发生了气体交换后,动脉血和静脉血是如何转变的?加深对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的理解。再结合血液循环的路径,强调气体是由血液进行运输的。从而把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对呼吸全过程的整体理解。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用媒体动画的形式来展现微观的生理动态,突破难点。
这里是用层层提问的方式,侧重的是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体现了呼吸与循环系统的联系。小结
练习学生活动: 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课外阅读:煤气中毒
http://hd-www.xiexiebang.cominfo.net/message/jjzs/(大众医药)http://zj.chinaschool.net/midschool/biology3/d6z/d2.htm(中国国讯网校)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指导学生进一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
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我的板书设计分三大块。第一大块是用系统表来总结呼吸系统的组成。
第二大块是用表格的形式来总结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第三大块是用图解来总结呼吸的全过程。
这种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简洁明快,体现了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与艺术性。练习与评价:
我精心编拟了难度适宜,题量适中的练习,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及时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反馈评价,学生则可以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巩固提高。
在练习的内容上,主要分为基础知识题,分析思考题,综合应用题。层次分明,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
在练习的形式上,让学生以游戏式愉快参与,轻松投入,答对有电脑奖励,答错有电脑鼓励,有的题目还让学生亲自上台来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练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认知心理,符合现代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使学生感到学习“易”、“趣”、“活”。
五、教学思想
下面我概要地说明一下,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优点,以及其理论依据。
1、注重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模型、学生实验,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动与静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2、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教学设计中有大量学生活动,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通过启发式教学,逐步引导观察和思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第五篇:读《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心得体会
读《初中思想品德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心得体会
展茅学校 孙文飞
《初中思想品德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是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世轩。本书内容包括《创建新集体》说课稿、《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说课稿、《走进青春》说课稿、《日新又新我常新》说课稿、《发现自己的潜能》说课稿、《丰富多样的情绪》说课稿、《学会调控情绪》说课稿、《情绪与兴趣》说课稿、《身边的诱惑》说课稿、《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说课稿、《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说课稿、《“我能行”》说课稿、《人生自强少年始》说课稿、《人生难免有挫折》说课稿、《走进法律》说课稿、《法不可违》说课稿、《我爱我家》说课稿、《难报三春晖》说课稿、《两代人的对话》说课稿、《同学 朋友》说课稿、《男生 女生》说课稿和《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说课稿等。
本书以基础教育课程的新理念为指导,构建了与思想品德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技能体系,并主要从概念、评价指标等对各类教学技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包括了对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积极的探讨,对其合理的方面给予保留,并从新课程的视角对这些课堂教学技能赋予新的内涵,使之得以完善和提升,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这些技能包括:教学语言、体态语、导入、讲授、提问、板书、演示、课堂反应、课堂纪律及其管理、结束这十项技能。此外还包括对以前不受重视,甚至没有的适应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技能包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指导、课堂观察、课堂倾听、课堂沟通、学习情境的创设、生物学实验教学、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学设计和学习评价。
在上课时老师给我们总结了说课的要点:
1、说出该课(该章、该节)的教学目标在课标中的表述,即根据课标精神和要求确定该课的教学目标。显示出教者对教材和课标关系的熟练把握。
2、说出该课(该章、该节)在单元中的地位,即在整体中给该课的教学准确定位,既照应单元整体性又突出单课独立性。显示出教者对教材科学而清醒的驾驭。
3、说出该课(该章、该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根据对学情的分析,确定教学中的详略,安排教学的进度。显示出教者的务实精神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4、说出该课(该章、该节)课堂实施的预设方案,包括所选用的课型,新课导入、各个教与学环节的先后安排。对重要的提问,讨论课题,板书、实物及多媒体画面的精彩细节,可做画龙点睛的说明和展示。让听者感受到教学的全过程。显示出教者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
5、说课切忌平铺直叙,要突出亮点,重要细节不可忽略,以给听者深切的感受。说课语言力求清晰流畅,说课稿文字力求简洁生动,书写格式、图片表格力求明快醒目,富有感染力。显示出教者的语言素养和文字功底。
我拿着这本书对照着看,确实比较清晰的理解了说课的要领,而本套丛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所选说课稿均为实践型说课,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水平,重在教学思路的启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参考夹着实用性;、所选的说课稿多数是全国各省说课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充分体现了各地最新教研教改方向,作者都是新课标教改的实验者和开拓者,引领者课堂教学的革新潮流;
3、所选说课稿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各有特长;
4、所选说课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的编写意图清晰可见,并形成了本书的特色。本书从教学实践出发,把理论和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着眼于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基础,对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概念、功能、分类、构成要素、运用原则和评价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另一方面,重视课堂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的应对和解决,列举了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运用课堂教学技能的典型事例,便于读者掌握。此外,本书还着力构建了与基础教育课程相适应的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课程的结构和体系。全书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课堂教学技能的多个方面。
现在,“说课”越来越受到关注,已逐渐成为各学科衡量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尺。从字面上看,“说”和“讲”本来同义,而“说课”和“讲课”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讲课是务实,看的是课堂上的真功夫;说课是务虚,看的是“纸上谈兵”。说课以前也有,那是在上课之前或之后,由执教者把设计意图说出来,给看课的人作一点理性的引导。不过,一般人都不太在意,也无什么“说”的格式,更没有把它作为评课的依据。近几年这说课突然热了起来,逐渐演变成了教研中的一个“纸上谈兵”的门类,还出现了说课比赛,似乎有与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评分秋色的势头。
“纸上谈兵”的说课,由于没有教学对象的互动反馈,一厢情愿的成分不少,其效果也就无法检验;如果只说课而不上课,那更可以尽情地朝理想化的方向去说,反正只看“纸上”不看“堂上”。它究竟有多大作用,我们姑且不论。
不管怎样,有说课,我们就得研究说课,学会说课;而要会说课,就要会写说课稿。说课尚无权威的研究理论,原本就没有固定的格式,所以说课稿常常写得五花八门。尤其是只比说课不比上课的说课稿,那简直就是一幅课堂畅想图,看得叫人眼花缭乱。老师说,说课不是教案的细化,不是教学过程的简单复述,不是某章某节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好的说课,应包括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解读,对学情的分析,对教学过程的预设,以及对辅助手段的选用等。一句话,通过说课,展示你对某节课的思考和处理过程。
聆听优秀教师说课,感受名师成长魅力,突破教师自身角色,探索教材新教法、摸索教育新规律,把课说“准”、说“活”、说“新”,说“好”,说“妙”!从教学语言、体态语、导入、讲授、提问、板书、演示、课堂反应、课堂纪律及其管理、结束这十项技能概述,所以我真诚地向广大初中教师和同学们推荐本套丛书,它必将成为你工作中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