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儿童诗教学
浅谈儿童诗教学
【摘 要】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学写儿童诗,可以训练观察,培养创造能力;学写儿童诗,可以训练表达,提高感悟能力;学写儿童诗,可以陶冶性情,学会抒写心灵。怎样指导孩子写儿童诗?步骤一:赏读;步骤二:仿写;步骤三:创作。
【关键词】 童诗;赏读;仿写;创作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没有理由把诗歌跟语文疏离开来。
学写儿童诗,可以训练观察,激活想象,培养创造能力;学写儿童诗,可以训练表达,学习描写,提高感悟能力;学写儿童诗,可以陶冶性情,体味生活,学会抒写心灵。因此,让学生爱诗、赏诗、读诗、写诗,唤醒儿童沉睡的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赏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一位诗评家说:“只读不写,眼高手低;只写不读,眼低手也低。”这些话形象地说出了读诗与写诗的关系,明确了读诗在整个诗教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认为,造成写诗难的重要原因就是孩子们诗读得太少。指导儿童学写儿童诗,必须先从引导学生读诗人手。
首先,向孩子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让学生从小接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熏陶,仅仅靠课本里那几篇文字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利用班级小书架的优势,鼓励学生借阅、购买圣野、柯岩、金波、鲁兵等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的儿童诗作品,订阅各类选发儿童诗的、有一定文学品位的少儿报刊,让儿童诗进入学生的课外阅读队伍。
其次,给予孩子必要的儿童诗阅读指导。如利用读报课、第二课堂活动等时间,举行诗歌朗诵会、推荐好诗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从艺术水平、表现手法等各个角度去欣赏、理解、读懂每一首诗,这对激发学生读诗、写诗的热情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最后,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创造出诗的氛围。如用孩子们自己创作的优秀诗句布置学校宣传窗。班级黑板报、校刊都开辟诗歌专栏,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发表孩子们自己写的诗,让孩子们生活在浓厚的诗的氛围里。
二、仿写
众所周知,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起步,反复临习,力求形似而后求得神似。模仿便是其间必须首先经过的一级台阶。学生学习作文何尝不也是这样的呢?朱??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可见,古人把模仿范文作为最初作诗的方法,他们先作“依样画葫芦”的“葫芦”,然后逐步“师其神,不师其貌”,最终实现由模仿走向创造。古人作诗作文尚且如此,对于刚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更要这样。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等我也……》一课时,他先出示《等我也长了胡子》一诗,在充分诵?x和感悟后,这位老师布置了《等我也……》的诗题,让学生写诗。不多久,学生写出了《等我也做了爷爷》《等我也到了月球》等诗,其中有位同学写的《等我也当了老师》一诗发表在《儿童诗》杂志上:等我当了老师,/我就会有许多学生,/我会带他们去春游、秋游,/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我不会指着他们的鼻子喊:/“去,快点坐好!” /我会在课间和他们一起玩,/让他们尽享童年的快乐。//我不会当着大家的面说:/“你这人太笨了!”/我会少留作业,/让他们有足够的游戏时间。//我不会对他们喊:/“明天要考试,还不复习!” /我不骗你们,/等我当了老师,一定这样做。
《儿童诗》副主编、诗人黄亦波认为,这首诗虽然还有语言的节奏、形象的运用及押韵等方面的不足,但作者作为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等我也长了胡子》一诗后,对过重的作业负担、老师的责骂甚至训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能够用诗的形式表达了希望做一个优秀教师的愿望,实在是对例诗顿悟内化后的一种仿写。
三、创作
正如我们写作不是为了成为作家,指导孩子写诗,并不是要让孩子个个成为诗人,而是为了引导孩子走向生活,引导孩子有一颗“诗心”,将自己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学会去观察、思考、想象,并从中学会表达。
1.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生活是儿童诗创作最肥沃的土壤,儿童诗的题材是最为广泛、自由的,上至日月星辰、风霜雨雪,下至鸟兽虫鱼、花草木石,不论有生命还是没有生命,有形还是无形,具体还是抽象,都可以入诗。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到生活中去,去捕捉自然界中最细微而感受深刻的表象,如早春河岸边的芦苇、夏日清风中的荷塘、蜻蜓翅翼上的纹路、蚕豆叶柄上的小耳朵……这一切都能激起儿童神奇的想象。看:雾来了,/踩着猫的细步。//他蹲在腿上/静静地俯瞰/港口和城市/又往前走。//小诗人用灵动的笔为我们描绘出雾这样一种自然现象,多么富有生命力的想象啊!
2.真情是创作的生命
理论文章是以理服人,文学作品则是以情动人,而诗更是以深厚的感情为生命的,没有真情实感,只能是无病呻吟。因此,引导学生写诗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到感动过自己的内容,再以诗的形式、诗的形象、诗的语言去歌颂它,那样的诗才会充满真实的感情。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小诗:假如天上所有的星星,/像雨一样落下来,/那该有多好啊!/世界上所有的小朋友,/都会跑出来捡,/然后串成项链,/挂在妈妈的颈子上,/那该有多好啊!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她要把星星串成项链戴在妈妈的颈子上,情真真而意切切,打动了我。
3.想象是创作的关键
儿童诗中的想象比一般诗歌中的想象来得丰富、来得奇特,也只有用童心去感受,才能获得这些想象。试看《星星》这一首诗:“太阳在空中跑累了,/一不小心,/一头撞在西山的大岩石上,/飞溅起满天的小火星。”小作者想象十分奇特,把满天繁星闪烁想象成是太阳一头撞在大岩石上的结果,为什么会撞上?是太阳“跑累了”,“不小心”,写出“西山”,正是太阳下山了,星星出现的时候。这种奇特的想象,又有着现实做基础:当小朋友一不小心,头部碰撞在硬物上时,会冒出满眼金星。由此及彼,这种联想正是儿童所特有的。
4.推敲修改出精品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月下“推敲”的故事启发了多少人?“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又被多少人传颂?鲁迅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诗歌更是如此。修改的最好办法是朗诵给自己听。听起来不顺,就修改。改得读起来朗朗上口,自己越读越感动,越读越有味,这样就好了。在引导学生自觉修改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修改,典型的修改处应当说出修改的原因,通过比较使全体写诗的孩子受到教益。
泉州小蝌蚪诗社创办人吴素明老师说:“儿童诗容易让心灵找到回家的路,可以令你拭去凡尘,涤荡内心的艰辛,快乐不时地涌上来,像一条久违的河流在无边流淌。这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就让儿童诗这棵绿色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然后一天天长大,让孩子们的童年因为有了儿童诗而更加绚烂!
【参考文献】
[1]任彦芳著.《中国幼儿诗教》[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谢文利,曹长青著.《诗的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3]方卫平著《逃逸与守望――论九十年代儿童文学及其.他》[M].北京:作家出版社.[4]周晓波著《当代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研究》.[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5]蒋风著.《儿童文学原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浅谈儿童诗教学
浅谈儿童诗教学
中国被称为诗的王国,从先秦到明清,诗歌见证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文明历程。诗是浩瀚的中华文化的沉沉载体,陶冶了悠悠历史长河中无数寻找心灵家园的赤子。本人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让我们的孩子爱读书、爱写诗,在他们纯洁的心灵里唤起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渴望。
一、相信孩子诗人的天赋
几年前,我曾看见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教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圆圈,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们不以为然,回答道:“一个小圆圈。”教授又对中学生提了相同的问题,他们的回答是小圆圈和零。而当教授问小学生时,他们的回答却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说是太阳,有的说是圆月,有是说是衣服上的钮扣,还有的说是晶莹的露珠„„可见孩子们的想像力是多么的奇特与丰富啊!而这恰恰是写诗歌最需要的天赋。因为诗歌不光是一种复杂的、深奥的文字技巧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它来自激情想象力的自由驰骋。每一个孩子从呀呀学语起,他们就总会说一些让大人感到可笑的稚语。如“鸡蛋破了,里面会流出一个小太阳。”“小兔子不听妈妈的话,老爱哭鼻子,眼睛都红了。”等等。而这些话我们把他整理一下,不就是很好的儿童诗歌吗?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一个孩子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
二、展开孩子飞翔的翅膀
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克教授是美国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他于六十年代未创立了科克儿童诗歌教学法。科克教授这一教学理论的要点就是:“相信儿童能写诗,尽可能使儿童感到写诗很容易、很愉快、很兴奋。”于是本人就给自己定了一条原则,那就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
(一)借得诗词引诗兴
1、与古诗词相约午间时光。中国的古典诗词是最伟大的,它不仅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且还包含了哲学、历史、绘画、音乐、自然科学、心理学等等。所以,本人认为学写儿童诗歌也必须要以古诗词为基础。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在午间走进这座辉煌的宫殿,去访李白,谒杜甫,观十里荷花,赏三秋桂子„„
2、与儿童诗歌亲密接触。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从《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书中 精心挑选了几首儿童诗歌,对孩子们说:“在诗苑里,除了古诗这朵奇葩外,还盛开着一朵小花,一朵像你们一样可爱的小花,想见一见吗?”然后,我就给他们朗读了这些诗歌,正如我预料的一样,大家听了十分感兴趣。清代一位诗人曾说:“凡物之美者盈天地皆是也,然必诗人之神明才慧而能见之!”如果孩子的心是石头,那么就无法奏出优美的乐曲;如果孩子的心是琴弦,那么一点点拨动,一缕缕微风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而当孩子跳动的心与芬芳的诗句相碰撞时,那星星点点的火花可让他们的心都变成独特的琴弦,万物在他们的笔端就会变得姿态万千。
(二)教师范写激诗趣
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光说不练,必须亲自下水去试试。两年前,我写了第一首儿童诗,现在还历历在目,虽然它是那样的稚嫩。在那个落花如雨飞絮似霰的五月,我把孩子们带到校外的草地上,满怀激情地朗诵给他们听:“《树叶如风》树叶和风是好朋友|春天来了|树叶伸伸腰,想跳个舞|风知道了,轻轻唱起了歌|沙沙沙,沙沙沙„„ 我刚刚念完,孩子们便纷纷嚷开了:“老师,蜜蜂和花朵也是好朋友”“麦苗和小雪花是好朋友”“桃花和小雨点也是好朋友”„„我就顺势鼓励道:“你们也像老师一样写写看,你们不也成了小诗人!”
(三)思维训练拓诗意 诗歌创作思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思维,它既与幻想、联想密切相关,又与现实生活在头脑中的印象不可分割。于是,我有意识地开始对学生进行了一些思维训练。想像思维。
著名儿童诗人圣野说过:“没有翅膀就没有鸟;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没有美丽的想象,诗就飞翔不 起来。”我首先训练的就是想象思维。
1、看景想象。我把大家带到野外,看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石头„„展开想象。
2、看图想象。比如,提供给学生三幅图:第一幅是一只蜜蜂停在一朵花上;第二幅是空白的;第三幅是花枝上已没有了花,只有小蜜蜂还在旁边徘徊。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第二幅图。大家兴趣很浓,纷纷动起手来。有的是花被一个小女孩摘走了;有的是被风刮落了;还有的说是花瓣在风爷爷的帮助下去找 小蜜蜂了,可是没找着„„
3、看词想象。我在黑板上写几个词语,比如树、鸟、兔子、下雨,然后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编个故事。
4、意境想象。比如,当孩子们吟诵着《剌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时,我要求他们闭上眼睛开始想象大草原的美景: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微风吹动着茂密的牧草,还有不时露出牧草深处的牛羊。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通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
曹冲称象的故事妇孺皆知,其巧妙之处就在于用“化整为零,变大为小”的方法解决了大象体重的称量问题。司马光破缸智救伙伴的故事更是传为千古佳话,他勇敢机智的谋略在于反常道而行之。孙膑巧用添兵减灶的办法智擒宠涓,而诸葛亮却妙用减兵增灶撤军千里的办法瞒过了司马懿。古典名曲《十面埋伏》的演奏者,怀抱琵琶,正襟危坐,弹出了威武雄壮的英勇厮杀的战场的旋律,而《丝路花雨》中的英娘,却以反弹琵琶的舞姿,产生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同样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们的成功之道就在于运用了逆向思维。因此,我总是鼓励学生“唱反调”,在班级里举行辩论赛,论题有“班门弄斧好不好”“乌龟敢于兔子赛跑是不是自不量力”等等。
儿童诗歌的写作也需要运用逆向思维来构思。如我班有一位孩子写了这 样一首诗:《菊花》桃花妹妹羡慕我|因为诗人总是赞美我高洁|可她不知道|我是多么羡慕她|有这么多的花姐妹陪伴着|而我呢|是多么孤单寂寞啊!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触类旁通”,《诗经》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为这种思维的生动写照。它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扩大,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乌鸦喝水》里的乌鸦运用的就是侧向思维。这种思维的训练,我主要是通过一些益智游戏来进行的。
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们引导孩子阅读,让他们浸润在书香之中;领着他们诗意感受生活,领悟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品尝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就一定会让这些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开放成别样红的映日荷花。
第三篇:儿童诗教学设计
儿童诗教学设计
孙双金 2011年10月
【教学目的】:
1、学习《阳光》、《太阳》两首童诗,体会诗歌语言特点,仿写《太阳》一诗。
2、学习《夕阳》、《为天量身高》和《标点符号》三首童诗,体会诗人的奇思妙想,指导学生写一首想象诗。
3、让学生体会到:想成为小诗人要拥有一颗爱心,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拥有一个富有想象力的脑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阳光》和《太阳》两首诗,仿写《太阳》一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孙老师想成为魔术师,在课堂上把你们每个人变成小诗人,你们愿意吗?怎么成为小诗人呢?我们先来看看人家诗人写的儿童诗。
二、学习林武宪的《阳光》
1、读熟《阳光》
2、品味《阳光》
(1)、为什么说“爬着”、“笑着”、“流着”、“亮着”?(2)、“流着”能否改为更恰当的词呢?
3、仿说《阳光》
(1)阳光在树上,(2)阳光在路上,三、学习梁上泉《太阳》
1、齐读《太阳》
2、品味《太阳》:你认为什么地方写得好?
3、仿写《太阳》(1)、在山顶,太阳是被 ;(2)、在学校,太阳是被 ;
四、总结两首诗的特点,练写小诗。
1、这两首诗有什么特点呢?
(1)、句子整齐(2)、语句简洁(3)、想象合理
2、以《太阳》为题,仿照《阳光》或《太阳》写一首小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夕阳》、《为天量身高》和《标点符号》三首诗,练习写想象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儿童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像《阳光》和《太阳》一样句式特别整齐的诗,也有句子并不整齐,但想象特别奇特,充满童心童趣的诗,请看——
二、学习管用和的《夕阳》
1、自读全诗
2、欣赏全诗:你觉得这首诗哪里想象特别奇妙?
3、齐诵全诗
三、学习子鱼的《为天量身高》
1、读诗
2、赏诗:你觉得这首诗哪里想象奇妙呢?
3、诵诗
四、学习丁云的《标点符号》
1、读诗
2、品诗
3、诵诗
五、总结练写
1、怎么就能变成小诗人呢? 要有“三个一”:(1)、拥有一颗爱心
(2)、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3)、拥有一个奇思妙想的大脑
2、练习写一首想象诗:
1、以“月亮”为题指导学生拓展想象。(像宝宝、妈妈、银盘、宫殿、食品、水果等等)
2、提示:自然界风月雷电,花草树木,雨点云朵,小动物以及我们身边的课桌文具等一切皆可入诗。【附录课文】:
阳 光(林武宪 台湾)太 阳(梁上泉)
阳光在窗上爬着,在大海,太阳是从水里跳出来的; 阳光在花上笑着,在平原,太阳是从土里冒出来的; 阳光在溪上流着,在山村,太阳是被雄鸡叫出来的;
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在森林,太阳是被鸟声闹出来;
在山顶,太阳是被;在学校,太阳是被;哦!整个世界,是被太阳照出来的!
夕 阳(管用和)为天量身高(子鱼 台湾)
太阳太阳公公走了一天,什么,累得面红耳赤。没有人知道,他跳到清净的河中,把一天的疲劳浴洗。
哎呀!他不见了,是不是沉进了湖底? 不!他扎了一个猛子,第二天又从湖东岸冒起。
天,到底有多高? 这让大地感到不可思议,决定请小孩帮忙丈量。丈量,天到底有多高。小孩又放起风筝,拉
长
线
为
天
量 身 高
“站好,别乱动哦!”
天,没动。
标点符号(丁云)妈妈是逗号,整天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爸爸是冒号,发号施令威风得不得了。我是省略号,说话有点结巴总是惹人笑。那爷爷呢? 唉!还躺在医院里,那他只好当病号。
第四篇:《儿童诗》教学反思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1
今天,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可能过于注重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的缘故,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图索骥式地带着孩子机械阅读文本,并不恰当地以实物或某些媒体漂亮的画面,来直接代替孩子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应该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2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本课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不去分析讲解,也不用课件演示,只是引导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诗歌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再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朗读交流中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阅读的乐趣。
当学生读到《我想》时说,“我小时候也有这样奇妙的想法,”《童年的水墨画———江上》中的场景时谈到,“我也有过这样的事”,“我种过鸡蛋”,“我拔过小猫的胡子”……几句话一下子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他们开始滔滔不绝的说起自己小时候的趣事。
看到这种情况,我随机布置学生进行小练笔,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成诗歌。效果还真的很明显,孩子们的诗歌充满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3
《新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儿童诗两首》之一《我想》简短的语言贴合学生朗读口味,生动的画面迎合学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教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我觉得最美的愿望,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在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欢乐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教师……带着丰富的想象,感受着优美的语言文字,然后让学生用自我语言朗读,他们的情绪被激发,情感被点燃,读着听着,简直是美的享受。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4
以往,我在教学诗歌时,按照“诵读、学生初步理解、教师引导理解、再诵读”的教学方式进行。经常这样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这学期,在教学第九册《儿童诗两首》时,我试着改变一下教学方法,我先让学生谈谈:
1、“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2、“我心中的幻想”。
引导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然后引进对诗歌内容及其表达意境的全面感悟,再让同学们把诗歌背诵下来。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模仿这两首诗歌的表现形式,用各自喜欢而且“拿手”的形式来自主表达。于是,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喜欢写诗的同学模仿《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写出自己美妙想象;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画面内容描绘出来;喜欢阅读的同学,就去另外收集几首儿童诗……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课外编办《我心中的歌》儿童诗主题手抄报,把所写的诗、所画的想象画、所收集的诗歌展示出来。
这样的活动,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开放思路,把课堂学习内容同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即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有内心自主表达,又把课内与课外相机融合,他们在看、思、读、说、写、画等一系列的实践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积累,提升了自主的学习意识与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妙趣横生的学习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5
以往,我在教学诗歌时,按照“诵读、学生初步理解、教师引导理解、再诵读”的教学方式进行。经常这样教学,学生学习进取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这学期,在教学第九册《儿童诗两首》时,我试着改变一下教学方法,我先让学生谈谈:
1、“我最欢乐的一件事”。
2、“我心中的幻想”。
引导大家联系自我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然后引进对诗歌资料及其表达意境的全面感悟,再让同学们把诗歌背诵下来。紧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模仿这两首诗歌的表现形式,用各自喜欢并且“拿手”的形式来自主表达。于是,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喜欢写诗的同学模仿《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写出自我美妙想象;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自我的想象把画面资料描绘出来;喜欢阅读的同学,就去另外收集几首儿童诗……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课外编办《我心中的歌》儿童诗主题手抄报,把所写的诗、所画的想象画、所收集的诗歌展示出来。
这样的活动,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开放思路,把课堂学习资料同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即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有内心自主表达,又把课内与课外相机融合,他们在看、思、读、说、写、画等一系列的实践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积累,提升了自主的学习意识与本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妙趣横生的学习资料,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6
今天我们上了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学生对诗歌非常感兴趣,我先让孩子从整体上比较两首诗的不同,大家说的不错,比如第一首是分小节写的,全文只有一个标题,而第二首诗有三个小标题。在体会押韵时,在引导下,孩子们也能发现诗的韵脚。
接着我们描绘了诗带给我们的画面和感受,学生说的不错,尤其是在说《童年的水墨画》的《溪边》时,有的孩子从颜色上理解意思,说前三句都是在写绿色,而到了第四句就写到了“红”蜻蜓,真是“万绿从中一点红”呀!我当时就肯定了她的感受,想的非常细致!
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比赛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大家积极准备,在比赛朗读环节,每个小组各显其能,读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评价小组朗读效果时,我采用了建议的方式,比如:朗读的声音要响亮,最好要把身体站直,这样声音才能更好地传出来,在我的建议下,第二小组吸取了第一小组的教训,但感情又不够,我继续建议,如果你想让别人陶醉,不仅声音要响亮,自己先要入情入境,能有这样你才能打动别人,第三小组终于按照要求朗诵了出来,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我的评价:你们几个人的朗诵,就像一首和谐的交响乐,各尽其职,如入天籁之音,好!也许这个评价有些言过其实,但孩子们在朝着目标努力着,真是高兴!
晚上布置了改写《溪边》的家庭作业,有很多孩子能把文中那种美的意境表达出来。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7
诗人肖光说:“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日,诗的教育,是催生中华民族新一代美学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机。”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最受学生欢迎的,除童话外非儿童诗莫属了。儿童诗语言稚嫩活泼,感情直率明朗,叙事生动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为一体,观儿童之所观,思儿童之所思,感儿童之所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创造本事的上乘之作。
如何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到达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的目的呢?结合近日对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儿童诗两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学,笔者认为,创造生动的情境,引导孩子用心灵去感受诗中情感,在诗情与童心的融汇交流中产生共鸣,进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创造出属于自我的个性篇章。
一、交流中生共鸣
本课的两首儿童诗一为《我想》,一为《童年的水墨画》,都是描述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示孩童纯真、细致的内心,与学生息息相通。所以,运用不一样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是体会儿童诗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我想》一诗行文跳跃,想象大胆奇丽,表达了一个孩童内心的完美愿望,极富韵律美,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是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做到初读了解诗的资料美,赛读感受诗的节奏美,默读想象诗的意境美,品读体会诗的语言美。在反复地诵读中,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到诗中表达的绿化环境、美化春天、探索奥秘、让世界更美的纯真愿望。品读时,孩子们找出了“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这些生动的用词,感受到了“悠啊,悠……”“长啊,长……”“望啊,望……”“飞啊,飞……”
这种强烈的韵律美,并在教师课件制作的“柳絮飘扬、孩童托腮展望”的情境中进入了想象的天地。“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这一问,使学生与诗中孩童一齐展开想象:“我仿佛看见了草地上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儿,孩子们高兴地唱着春天的歌谣”;“我看见了一棵棵茂盛的树长起来了,绿荫如盖”;“蓝天飘着白云朵朵,令人神往”……孩子们的心灵体会加深了,童心与诗情迸出了火花。学生与诗人在交流,构成了共鸣,自然而然体会到了诗的情境美。
《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包括了三首小诗,分别以“街头”、“溪边”、“江上”为题,表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画般美丽。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寻来的神来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所以,我们不能轻易放过,而要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动听的乐声中,教师让学生在熟读之后,选择其中的一首细细品味,与全班交流自我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自我的感受和体会。比如,“书页轻轻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摸不掉的笑……”“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使学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头沉浸在读书乐趣中、在溪边垂钓欢笑阵阵、在江中戏水玩闹的一个个生动画面。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好的儿童诗,字字句句都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忙孩子们在情感的带动下,体会诗中的妙趣,走进诗的意境,真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二、共鸣中再创造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尤其是儿童诗的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个体感悟、交流沟通、放飞想象的空间。
儿童诗的篇幅不长,语言精炼,留有许多空间可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补充再现美的诗境,使诗的资料更加充实。《我想》最终一节写到:“我想飞到更远的地方去,可是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教学时就能够借此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孩子还想飞到哪些地方去?你能接下去写一写吗?”再比如《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教师启发学生回顾童年:“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断,你的童年生活必须更趣味味。你也来试着用美丽的语言描绘下自我童年生活中的生动场景吧。”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8
《新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儿童诗两首》之一《我想》简短的语言符合学生朗读口味,生动的画面迎合学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老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觉得最美的愿望,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在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老师……带着丰富的想象,感受着优美的语言文字,然后让学生用自己语言朗读,他们的情绪被激发,情感被点燃,读着听着,简直是美的享受。
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学着也尝试创造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最后,他们都交上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我想把嘴巴 我想把耳朵,
嵌在风筝上。 安在夏天的森林。
和风儿一起闲聊, 听昆虫奇妙的音乐会,
和小鸟一起歌唱。 听小鸟在枝头动听歌唱。
晃啊,晃—— 听啊,听——
尝尝白云像不像棉花糖。 大自然多么美妙。
我想把头 我想把眼睛
安在花朵上, 装在大树上,
饱尝露水的甘甜, 看小鸟如何飞翔,
欣赏花儿的绽放。 瞧落叶美丽的舞蹈。
荡啊,荡—— 望啊,望——
花枝是我的秋千。 欣赏大自然的奥妙。
我想把眼睛 我想把鼻子
安在火箭上, 安在蜜蜂身上。
带着自己的疑问, 闻荷花清香,
牵着自己的梦想。 嗅熏衣草幽芳。
冲啊,冲—— 采啊,采——
冲上太空探究奥妙。 抱着甜蜜回家乡。
我想把嘴巴 我想把耳朵
装在竹叶身上, 装在大树上。
吮吸春天的雨露, 倾听大树的诉说,
唱出沙沙的歌声。 数着年轮的增长。
盼啊,盼—— 听啊,听——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9
今天上的是第二组第九课《儿童诗两首》,这是描写儿童的诗,内容上比较好懂。但是既然是诗就应该感受到诗的韵味,诗的美妙。在上第一课时,我用诗歌般的语句导入课文:童年如一幅美妙的图画,画上有你们五彩的生活;童年如一首动听的歌曲,唱着你们童年的欢乐;童年如一首诗歌,充满了你们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然后我用精心准备好的音乐,配乐给学生范读了一次课文,学生们真的感觉是陶醉了。接下来学生就跃跃欲试,想自己读诗了。我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单个读,合作读。学生们个个声情并茂,读的抑扬顿挫,仿佛自己也身临其中了。最可喜的是我们班上,平时不爱举手的学生也自信的举起了小手,在这些学生读前,我就问其他同学,你们想从他们读中感受到什么啊?学生们说了:“想感受到悠闲自在,想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在这些要求下,他们读的有高有低,读的更自信了,同学们给了他们热烈的掌声。在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谈感受,不言而喻,儿童对春天的喜爱,童年时代的自由,天真.....,都感受到了。学诗也是为了写诗,接下来我给了学生几个词语让仿照课文写:我想-------- 贴近----------聆听---------感受--------,也可以自己想,几分钟的时间,学生写出来了
我想把耳朵
安在世界的最高处
聆听世界的旋律
分享大地的歌唱
这是我们班平时学习不太好的一位男生写的,还有好多我会一一收集起来。
这时我及时的鼓励孩子们:“看来我们班的这些孩子们将来都是大诗人,”孩子们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微笑。
毕竟是孩子们只要敢于写,大胆写,相信他们就是最棒的。在整堂课中,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我感到好满足,因为孩子们都深入其中,认真感受诗歌的美妙,他们学会了读,学会了聆听,也学会了只要大胆写,就会有诗样的童年。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10
这篇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另一首则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在教学《我想》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提问: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觉得最美的愿望,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春天的阳光是那样地柔和;有的说“长”看出春天万物生长,草木葱翠,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发挥想象,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老师……而教学《童年的水墨画》时,则是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歌,再在每个小标题的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来概括每一小节的大意。接着则是交流大意,学生提疑,最后诗句赏读。在两首诗歌都教学完后,则让学生按照《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的体裁二选一仿写和创作诗歌。
课后,师傅说,仿写习作环节,让学生创新思维是好,但若是缺少指向性,若能将二选一改成就仿写《我想》会更好。师傅还说: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主要方法,过多地分析诗歌,学生没法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的确,我在分析诗歌语言魅力的同时,主要让学生粗略地自由读,再加上齐读,却忽略了让学生反复诵读。
诗歌教学中,只有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才能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上最美丽的风景。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11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就语言进行交流,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乐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读《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等,结合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悟。
对《我想》一诗的朗读,要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对《童年的水墨画》一诗,要读出诗的意境。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评读,互相取长补短。
3、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可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4、如果学生对儿童诗感兴趣,可以举办儿童诗朗诵会、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几首儿童诗,拓展阅读,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12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因为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开课之前,我说:“同学们,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学生沉思了片刻,开始说话了:“我希望爸爸妈妈永远健康长寿。”“我希望我们家里经常充满幸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踊跃发言。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迟迟不敢举手。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老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
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学着也尝试创造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也可以写自己看到的某一个画面,下节课交上来检查。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13
本节课要完成两首诗的讲解。《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较好的完成了课程目标,即: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并尝试课下自己写一首小诗。结合课前导读及《同步训练》,可以说比较全面。
美中不足是,引导读还是做的不好,学生读的时候没有激情,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放给同学们的时间太少。再就是在体会作者写作目的也即思想感情方面不是很深刻,这个需要在习题讲解的时候重点强调一下。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学会以学生为中心,给同学们足够的时间去理解、思考和讨论。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一定要靠自己,老师有时候只是一个辅助的左右,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而不是全权负责学生的思考。所以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五篇:儿童诗教学反思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
《新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儿童诗两首》之一《我想》简短的语言符合学生朗读口味,生动的画面迎合学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老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觉得最美的愿望,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在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老师……带着丰富的想象,感受着优美的语言文字,然后让学生用自己语言朗读,他们的情绪被激发,情感被点燃,读着听着,简直是美的享受。
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学着也尝试创造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最后,他们都交上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我想把嘴巴 我想把耳朵,
嵌在风筝上。 安在夏天的森林。
和风儿一起闲聊, 听昆虫奇妙的音乐会,
和小鸟一起歌唱。 听小鸟在枝头动听歌唱。
晃啊,晃—— 听啊,听——
尝尝白云像不像棉花糖。 大自然多么美妙。
我想把头 我想把眼睛
安在花朵上, 装在大树上,
饱尝露水的甘甜, 看小鸟如何飞翔,
欣赏花儿的绽放。 瞧落叶美丽的舞蹈。
荡啊,荡—— 望啊,望——
花枝是我的秋千。 欣赏大自然的奥妙。
我想把眼睛 我想把鼻子
安在火箭上, 安在蜜蜂身上。
带着自己的疑问, 闻荷花清香,
牵着自己的梦想。 嗅熏衣草幽芳。
冲啊,冲—— 采啊,采——
冲上太空探究奥妙。 抱着甜蜜回家乡。
我想把嘴巴 我想把耳朵
装在竹叶身上, 装在大树上。
吮吸春天的雨露, 倾听大树的诉说,
唱出沙沙的歌声。 数着年轮的增长。
盼啊,盼—— 听啊,听——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2
今天,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可能过于注重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的缘故,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图索骥式地带着孩子机械阅读文本,并不恰当地以实物或某些媒体漂亮的画面,来直接代替孩子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应该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3
《新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儿童诗两首》之一《我想》简短的语言贴合学生朗读口味,生动的画面迎合学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教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我觉得最美的愿望,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在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欢乐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教师……带着丰富的想象,感受着优美的语言文字,然后让学生用自我语言朗读,他们的情绪被激发,情感被点燃,读着听着,简直是美的享受。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4
本课由《我想》和《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第一首诗充满了儿童神奇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具有非常浓郁的儿童诗特点。而第二首诗则摄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组画面,生动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教学这课时,本课知识点为:
1、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汲”,掌握词语“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诵,想象,感受儿童丰富想象力,尝试着写写儿童诗。
诗的教学,特别是现代诗的教学,我觉得还是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以读引想,以读引说。由于这是儿童诗,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所以读后,让他们说时,个个都有话可说,连平时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坚坚也不停地举手发言,还勇敢地站起来示范朗读。看着他们高举的小手,联想平日有些课堂的沉闷,看来,问题还是出现在老师如何有效地引导这里。只有当孩子们喜欢时,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有成就感,最有效的课堂!有些孩子在下课后兴致勃勃地拿着他刚改写好的诗,迫不及待地念给我听,看着他那认真的模样,真是欣慰!此课不足之处在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好,过多的让学生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老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但反过来想,如果孩子们热情高涨还不让说的话,不知又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
如何把握儿童诗的特点,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的目的呢?结合近日对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儿童诗两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学,笔者认为,创造生动的情境,引导孩子用心灵去感受诗中情感,在诗情与童心的融汇交流中产生共鸣,进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篇章。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5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我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读《我想》时,问: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诵读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画面。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3、拓展延伸。写写自我童年的梦想与童年趣事。遗憾:有些同学还是没有读出诗的意境来,还要加强朗读。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6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让我们感受到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则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诗歌所描绘的生动画面迎合了学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课堂上,我是通过以下环节借助诗歌启迪、熏陶学生思维和情感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始,配乐朗诵诗歌《童一首歌》,让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中,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愿望。通过交流,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学文的切入点,缩短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再读诗歌,理解就不是问题了。
二、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诗歌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韵律,还在于它的意向美,精练的语言可以为我们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仅读熟练、读流畅,读得朗朗上口还不行,还要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以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创编诗歌,所以,想象读、有感情的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对于儿童诗,通俗易懂,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领悟写法,交流发现,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为学生的写作做准备。
四、自学诗歌,鉴赏运用。
在学习了《我想》一诗之后,我让学生自学了《童年的水墨画》,对于自主权的下放学生还是很感兴趣的。让学生反反复复多种形式读体味儿童诗得特点和童趣,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读中体会。之后让学生仿写儿童诗片段,的孩子模仿《我想》一诗写到: 我想把鼻子,装在紫丁香下,让老师闻着花香,享受甜美时光,闻啊,闻———让花香消去您一天的疲劳。我大为赞美,也让听者心怦然一动。
读写联合在高年级来说是相称重要的,读中悟到方法,读中供得韵味,在心中内化,积淀,积蕴。在给学生一个平台,给学生开一个心子,让学生把自彼心中感触,心中话语,所学到的应用抒发出来。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7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就语言进行交流,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乐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读《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等,结合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悟。
对《我想》一诗的朗读,要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对《童年的水墨画》一诗,要读出诗的意境。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评读,互相取长补短。
3、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可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4、如果学生对儿童诗感兴趣,可以举办儿童诗朗诵会、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几首儿童诗,拓展阅读,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8
诗人肖光说:“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日,诗的教育,是催生中华民族新一代美学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机。”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最受学生欢迎的,除童话外非儿童诗莫属了。儿童诗语言稚嫩活泼,感情直率明朗,叙事生动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为一体,观儿童之所观,思儿童之所思,感儿童之所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创造本事的上乘之作。
如何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到达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的目的呢?结合近日对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儿童诗两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学,笔者认为,创造生动的情境,引导孩子用心灵去感受诗中情感,在诗情与童心的融汇交流中产生共鸣,进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创造出属于自我的个性篇章。
一、交流中生共鸣
本课的两首儿童诗一为《我想》,一为《童年的水墨画》,都是描述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示孩童纯真、细致的内心,与学生息息相通。所以,运用不一样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是体会儿童诗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我想》一诗行文跳跃,想象大胆奇丽,表达了一个孩童内心的完美愿望,极富韵律美,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是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做到初读了解诗的资料美,赛读感受诗的节奏美,默读想象诗的意境美,品读体会诗的语言美。在反复地诵读中,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到诗中表达的绿化环境、美化春天、探索奥秘、让世界更美的纯真愿望。品读时,孩子们找出了“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这些生动的用词,感受到了“悠啊,悠……”“长啊,长……”“望啊,望……”“飞啊,飞……”
这种强烈的韵律美,并在教师课件制作的“柳絮飘扬、孩童托腮展望”的情境中进入了想象的天地。“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这一问,使学生与诗中孩童一齐展开想象:“我仿佛看见了草地上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儿,孩子们高兴地唱着春天的歌谣”;“我看见了一棵棵茂盛的树长起来了,绿荫如盖”;“蓝天飘着白云朵朵,令人神往”……孩子们的心灵体会加深了,童心与诗情迸出了火花。学生与诗人在交流,构成了共鸣,自然而然体会到了诗的情境美。
《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包括了三首小诗,分别以“街头”、“溪边”、“江上”为题,表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画般美丽。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寻来的神来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所以,我们不能轻易放过,而要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动听的乐声中,教师让学生在熟读之后,选择其中的一首细细品味,与全班交流自我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自我的感受和体会。比如,“书页轻轻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摸不掉的笑……”“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使学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头沉浸在读书乐趣中、在溪边垂钓欢笑阵阵、在江中戏水玩闹的一个个生动画面。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好的儿童诗,字字句句都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忙孩子们在情感的带动下,体会诗中的妙趣,走进诗的意境,真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二、共鸣中再创造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尤其是儿童诗的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个体感悟、交流沟通、放飞想象的空间。
儿童诗的篇幅不长,语言精炼,留有许多空间可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补充再现美的诗境,使诗的资料更加充实。《我想》最终一节写到:“我想飞到更远的地方去,可是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教学时就能够借此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孩子还想飞到哪些地方去?你能接下去写一写吗?”再比如《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教师启发学生回顾童年:“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断,你的童年生活必须更趣味味。你也来试着用美丽的语言描绘下自我童年生活中的生动场景吧。”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9
《儿童诗两首》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两首儿童诗组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 的想象力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此文时,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读《童年的水墨画》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这样学生更好地品味了诗歌的意境及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学完这两首诗后,再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理解这两首诗歌有什么不同,使他们进一步感悟儿童诗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试着仿写儿童诗。
整节课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读引想,以读引说。由于这是儿童诗,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所以读后,让孩子们说出他们的感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要他们仿写诗歌时,大多数都写得较好,想象力丰富,充满了童趣。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0
以往,我在教学诗歌时,按照“诵读、学生初步理解、教师引导理解、再诵读”的教学方式进行。经常这样教学,学生学习进取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这学期,在教学第九册《儿童诗两首》时,我试着改变一下教学方法,我先让学生谈谈:1,“我最欢乐的一件事”;2,“我心中的幻想”。
引导大家联系自我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然后引进对诗歌资料及其表达意境的全面感悟,再让同学们把诗歌背诵下来。紧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模仿这两首诗歌的表现形式,用各自喜欢并且“拿手”的形式来自主表达。于是,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喜欢写诗的同学模仿《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写出自我美妙想象;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自我的想象把画面资料描绘出来;喜欢阅读的同学,就去另外收集几首儿童诗……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课外编办《我心中的歌》儿童诗主题手抄报,把所写的诗、所画的想象画、所收集的诗歌展示出来。
这样的活动,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开放思路,把课堂学习资料同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即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有内心自主表达,又把课内与课外相机融合,他们在看、思、读、说、写、画等一系列的实践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积累,提升了自主的学习意识与本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妙趣横生的学习资料,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1
以往,我在教学诗歌时,按照“诵读、学生初步理解、教师引导理解、再诵读”的教学方式进行。经常这样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这学期,在教学第九册《儿童诗两首》时,我试着改变一下教学方法,我先让学生谈谈:
1,“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2,“我心中的幻想”。引导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然后引进对诗歌内容及其表达意境的全面感悟,再让同学们把诗歌背诵下来。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模仿这两首诗歌的表现形式,用各自喜欢而且“拿手”的形式来自主表达。于是,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喜欢写诗的同学模仿《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写出自己美妙想象;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画面内容描绘出来;喜欢阅读的同学,就去另外收集几首儿童诗……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课外编办《我心中的歌》儿童诗主题手抄报,把所写的诗、所画的想象画、所收集的诗歌展示出来。
这样的活动,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开放思路,把课堂学习内容同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即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有内心自主表达,又把课内与课外相机融合,他们在看、思、读、说、写、画等一系列的实践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积累,提升了自主的学习意识与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妙趣横生的学习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2
今天上的是第二组第九课《儿童诗两首》,这是描写儿童的诗,内容上比较好懂。但是既然是诗就应该感受到诗的韵味,诗的美妙。在上第一课时,我用诗歌般的语句导入课文:童年如一幅美妙的图画,画上有你们五彩的生活;童年如一首动听的歌曲,唱着你们童年的欢乐;童年如一首诗歌,充满了你们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然后我用精心准备好的音乐,配乐给学生范读了一次课文,学生们真的感觉是陶醉了。接下来学生就跃跃欲试,想自己读诗了。我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单个读,合作读。学生们个个声情并茂,读的抑扬顿挫,仿佛自己也身临其中了。最可喜的是我们班上,平时不爱举手的学生也自信的举起了小手,在这些学生读前,我就问其他同学,你们想从他们读中感受到什么啊?学生们说了:“想感受到悠闲自在,想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在这些要求下,他们读的有高有低,读的更自信了,同学们给了他们热烈的掌声。在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谈感受,不言而喻,儿童对春天的喜爱,童年时代的自由,天真.....,都感受到了。学诗也是为了写诗,接下来我给了学生几个词语让仿照课文写:我想-------- 贴近----------聆听---------感受--------,也可以自己想,几分钟的时间,学生写出来了
我想把耳朵
安在世界的最高处
聆听世界的旋律
分享大地的歌唱
这是我们班平时学习不太好的一位男生写的,还有好多我会一一收集起来。
这时我及时的鼓励孩子们:“看来我们班的这些孩子们将来都是大诗人,”孩子们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微笑。
毕竟是孩子们只要敢于写,大胆写,相信他们就是最棒的。在整堂课中,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我感到好满足,因为孩子们都深入其中,认真感受诗歌的美妙,他们学会了读,学会了聆听,也学会了只要大胆写,就会有诗样的童年。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3
《新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进取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儿童诗两首》之一《我想》简短的语言贴合学生朗读口味,生动的画面迎合学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学生在主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教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我觉得最美的愿望,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在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欢乐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教师……带着丰富的想象,感受着优美的语言文字,然后让学生用自我语言朗读,他们的情绪被激发,情感被点燃,读着听着,简直是美的享受。
儿童诗的教学,将使学生更富情趣,对生活更加热爱,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有其独到之处。诗歌教学课堂就是学生欢乐的天地,更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它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自信的大门,领略美丽的风景。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4
本节课要完成两首诗的讲解。《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较好的完成了课程目标,即: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并尝试课下自己写一首小诗。结合课前导读及《同步训练》,可以说比较全面。
美中不足是,引导读还是做的不好,学生读的时候没有激情,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放给同学们的时间太少。再就是在体会作者写作目的也即思想感情方面不是很深刻,这个需要在习题讲解的时候重点强调一下。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学会以学生为中心,给同学们足够的时间去理解、思考和讨论。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一定要靠自己,老师有时候只是一个辅助的左右,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而不是全权负责学生的思考。所以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5
今天我们上了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学生对诗歌非常感兴趣,我先让孩子从整体上比较两首诗的不同,大家说的不错,比如第一首是分小节写的,全文只有一个标题,而第二首诗有三个小标题。在体会押韵时,在引导下,孩子们也能发现诗的韵脚。
接着我们描绘了诗带给我们的画面和感受,学生说的不错,尤其是在说《童年的水墨画》的《溪边》时,有的孩子从颜色上理解意思,说前三句都是在写绿色,而到了第四句就写到了“红”蜻蜓,真是“万绿从中一点红”呀!我当时就肯定了她的感受,想的非常细致!
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比赛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大家积极准备,在比赛朗读环节,每个小组各显其能,读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评价小组朗读效果时,我采用了建议的方式,比如:朗读的声音要响亮,最好要把身体站直,这样声音才能更好地传出来,在我的建议下,第二小组吸取了第一小组的教训,但感情又不够,我继续建议,如果你想让别人陶醉,不仅声音要响亮,自己先要入情入境,能有这样你才能打动别人,第三小组终于按照要求朗诵了出来,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我的评价:你们几个人的朗诵,就像一首和谐的交响乐,各尽其职,如入天籁之音,好!也许这个评价有些言过其实,但孩子们在朝着目标努力着,真是高兴!
晚上布置了改写《溪边》的家庭作业,有很多孩子能把文中那种美的意境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