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案第一章[样例5]

时间:2019-05-13 22:3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础会计教案第一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础会计教案第一章》。

第一篇:基础会计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 总论

学习目标:

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内容和掌握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2、了解会计核算方法

3、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了解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需要生产活动。生产活动一方面创造物质财富,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发生劳动耗费,包括人力、物力的耗费。在一切社会形态中,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在不断改革生产技术的同时,采用一定方法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并加以比较和分析。这种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予以确认、计量、报告,并进行分析的方法就是基本意义上的会计。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得到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链接: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由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之外将收入、支付等事项记载下来。如原始社会的早期的结绳记事、绘图记事、刻木记日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即原始社会的中期和后期,出现剩余产品以及有了商品生产和以某种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的交换,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的附带工作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委托当事人的独立职能或工作。在远古的印度公社中,产生了农业记账员。中国西周时期,也曾出现了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官员,名曰“司会”,进行“月计岁会”。

古代会计主要指服务于王室赋税征收、财政支出、财产保管等。因此,早在公元前的古巴比伦、埃及、中国和希腊就因私有财富的积累而有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社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会计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过程。在中国的宋朝,以编制“四柱清册”来办理钱粮报销及移交手续,具体算清并明确经管财务的责任,后由官厅拓展到民间,逐步形成我国传统的中式薄记。在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会计的发展。

近代会计基本特征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问世,体现了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用,为现代会计的发展奠定基础。

现代意义上的会计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发展起来的。在经济活动更加复杂、生产日益社会化、人们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的情况下,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会计的目标、会计所应用的原则、方法和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并日趋完善,并逐步形成自身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数学、现代管理科学与会计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是现代会计的开端。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经济时代的出现,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使会计信息范围的不断扩大,会计工作效能的显著提高。面对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的作用,无论是会计实践还是会计理论都将进入一个新的,更快的发展阶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提示:

会计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会计的本质——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的基本职能——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3.会计的主要特点——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理解会计的概念,首先要对会计的内涵进行分析,即对会计职能的认识。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所具有的固有功能,会计基本职能包括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反映和监督。反映是指“客观写照”,会计的反映职能是会计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方式和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包括的能用货币表现的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监督是指“察看和督促”。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监督标准,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的查看和督促,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一)会计核算职能

1.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会计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时,要以实物、劳动(或时间)和货币三种量度,但应以具有综合量度特点的货币量度为主。实物量度是为了核算不同物资的实物数量而采用的计量单位、具有直观性,它能够提供经济管理上所需的各种实物指标,但实物计量单位只能用来总计同一种类的财产物资,而不能用来总计不同种类的财产物资,更不能总计各种不同的经济活动;劳动量度是为了核算经济活动中消耗的工作时间的数量而采用的计量单位,它有助于合理地安排工作和具体确定某一工作过程中的劳动耗费数量,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区别,对各种人员的劳动还不能以某种劳动计量单位进行综合,各种劳动时间的直接相加也并不表明企业单位的劳动总成果;货币量度具有质的同一性和量的可加性,为了克服实物计量单位的差异性和劳动计量单位的复杂性,会计核算应以货币量度为主,来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为经济管理提供所需的价值指标。

2.会计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不仅应记录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但还应面向未来,为经济管理提供有关预测未来经济活动和效果的数据资料。尽管会计所描述的是历史和过去的经济事实,而这些事实已经不可改变,但只要真实、可靠、公正并及时地予以反映,历史信息同样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对于决策仍是必要和有用的。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化,为了在经济管理中加强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在如实反映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与企业经济活动有关的有利与不利因素,采用一定的方法对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科学推断和预测,为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管理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会计信息。

3.会计在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时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所谓完整性,一方面是指会计反映的会计事项,不能遗漏和任意取舍,另一方面是指将经济业务引起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反映出来,这样就能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所谓连续性,是指会计在反映经济活动时,应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不间断地进行登记。所谓系统性,是指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既要全面相互联系地记录,还必须进行科学的分类,使之成为系统的会计数据,便于信息使用者的有效利用。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1.会计监督要依据会计的监督标准。会计的监督标准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会计法规、准则、制度;企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计划和定额等。包括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合理与有效性与进行监督。

(1)合法性监督。合法性监督是指依据财务收支的监督标准,对企业单位发生经济业务而引起的现金、银行存款的收入和支出、应收和应付款项、投资等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同时,是否符合党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监督,会计人员对于违反法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标准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2)真实性监督。真实性监督是指通过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来规范会计行为,使会计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所生成的会计资料真实和完整。会计资料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和“商业语言”,为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进行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提供重要依据。因此,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

(3)合理性和有效性的监督。合理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是指依据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监督标准,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同时,是否符合节约和效率原则的监督,揭露经济管理中的矛盾,促进企业开展增产节约,挖掘内部潜力,堵塞漏洞,防止损失和浪费,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

2.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它分为:

(1)事前监督。事前监督是指依据会计的监督标准,主要采用预测的方法,预侧和分析将要发生的经济活动可能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否与决策和计划的目标一致。

(2)日常监督。日常监督亦称事中监督,是指按照会计的监督标准,主要采用控制和审核的方法,对进行中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核和分析、对已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调整经济活动,使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要求进行。

(3)事后监督。事后监督是指依据会计的监督标准为准绳,通过检查和分析已取得的会计资料,对已完成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考核和评价。重要提示:

会计基本职能的关系

会计的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不可分割的。如实反映是监督的必备条件和基础,而严格监督则又是反映的前提和继续。没有会计监督,会计反映就失去存在的意义,没有会计反映,会计监督就失去存在的基础。随着会计领域派生出许多新的会计职能,如利用各种预测数据,参与制定经济决策的“决策职能”;再如利用责任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的“控制职能”;等等,都在进一步探讨中,但 “反映”和“监督”职能是会计学界对会计基本职能的共识。会计概念可以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程序及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三、会计的特点

会计的特点是指会计和其他经济核算的不同点。由于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环节会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方面,它有三个基本特点:

(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会计要反映和监督会计内容,需要运用多种计量尺度,包括实物尺度(如公斤、吨、件等)、劳动尺度(如工时、工日等)和货币尺度而以货币尺度为主。实物尺度和劳动尺度能够具体反映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和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对核算和经济管理都是必要的,但这两种尺度都不能综合反映会计的内容,而综合是会计的一个主要特点。会计以货币作为综合计量尺度,通过会计的记录就可以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企业、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和成果,并计算出最终财务成果。所以,在会计核算这过程中已经运用了实物尺度和劳动尺度进行记录,还必须以货币尺度综合地加以反映。

(二)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会计对经济业务的核算必须是完整、连续和系统的。所谓完整是指会计核算对属于会计内容的全部经济业务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所谓连续是指对各种经济业务应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地、不间断地进行记录和核算。所谓系统是指对各种经济业务要进行分类核算和综合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讲求真实性和可靠性,这就要求企业、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发生的一切经济业务,都必须取得或填制合法的凭证,以凭证为依据进行核算。在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都必须严格遵循会计规范,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保证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第二节 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执行会计职能,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工作实践中总结创立的并随着生产发展,会计管理活动的复杂化而逐渐地完善和提高的。

会计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监督等具体方法。(本书重点介绍基本方法-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会计方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使其他各种方法的基础。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经济信息。将经济信息依照会计准则等规定进行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汇总、加工处理,就会成为会计信息。这个信息转换的过程就是会计核算。它又包括了一系列具体的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有以下七种方法

(一)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由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复杂多样的,要对其进行系统地核算和经常性监督,就必须对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分门别类地、连续地记录,据以取得多种不同性质、符合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和指标。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采用复式记账方法,可以全面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防止差错和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记账方法。编辑本段审核凭证

(三)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基础,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

(四)登记会计账簿

登记会计账簿简称记账,是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在账簿中分类,连续地、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件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会计核算资料。账簿记录是重要的会计资料,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的重要依据。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便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正确地进行成本计算,可以考核生产经营过程的费用支出水平,同时又是确定企业盈亏和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并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数据。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提高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保证账实相符。同时,还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各种结算款项的执行情况,以便对积压或损毁的物资和逾期未收到的款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

(七)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以特定表格的形式,定期并总括地反映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报表主要以账簿中的记录为依据,经过一定形式的加工整理而产生一套完整的核算指标,用来考核、分析财务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编制下期财务和预算的重要依据。

以上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虽各有特定的含义和作用,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中,应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一般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按规定的手续填制和审核凭证,并应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账簿中进行登记;一定期末还要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在账证、账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二、会计分析

会计分析是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资料,结合其他有关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的分析研究。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选定项目,明确对象;了解情况,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抓住关键,提出结论。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指标对比法、因素对比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

三、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通过会计核算及会计分析所提供的资料,以检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或单位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及会计资料是否完整正确。可通过核对、审阅、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进行。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提高经济效益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不但要进行现代化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而且要求会计工作也必须实现现代化。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四项。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成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这一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二是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相关。举例说明:

一项商品购销业务,甲方是买方,乙方是卖方。按照会计主体的要求,会计人员应站在本企业的立场上处理业务,即甲方的会计应作商品购进的账务处理,而乙方的会计应作商品销售的账务处理。案例分析: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由自然人所创办的独资和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类企业的财产和债务在法律上被视为业主或合伙人的财产和债务,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其作为会计主体,以便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其所有者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实体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企业集团由若干个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各个企业既是独立的会计主体,也是法律主体,但为了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还应编制该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法人。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例如:企业固定资产计量应按购建时的历史成本入账,固定资产价值通过提取折旧的形式,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期转作费用等,都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是: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贯彻落实权责发生制、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及谨慎性原则奠定了基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即会计年度与公历年度相同,从1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为止。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四)货币计量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必须换算为人民币。

以上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没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二、会计记账基础――――权责发生制

1、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2、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3、权责发生制也称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即收入归属期是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费用的归属期应是费用所服务的会计期间。知识链接:

①对于企业本期已向客户发货而尚未收到货款的交易,应作为本期的收入,不应作为收到货款期间的收入。

②对于本期已经预收货款而尚未发出商品的交易,由于本期不具有收取货款的权利,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而只能作为一项负债。

③对于企业本期应付的借款利息,尽管本期尚未支付,但由于本期受益,就应作为本期的费用,而不作为支付期的费用。

④对于本期预付下期的租金,尽管款项本期支付,但由于并不受益,就不能作为本期的费用。

4、收付实现制也称为现金制或现收现付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我国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之外的企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如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可靠的,就会给投资者等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损失。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

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

3、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如果企业在财务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报告信息就不是中立的。举例说明:

某公司于20×7年末发现公司销售萎缩,无法实现年初确定的销售收入目标,但考虑到在20×8年春节前后,公司销售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为此提前预计库存商品销售,在20×7年末制作了若干存货出库凭证,并确认销售收入实现。案例分析:

公司这种处理不是以其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为依据的,而是虚构的交易事项,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靠性原则,也违背了我国会计法的规定。(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例如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以及适度引入公允价值等,都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需要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但是,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的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使用会计信息,应当能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

会计信息毕竟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产品,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对于某些复杂的信息,如交易本身较为复杂或者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但其对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的,企业就应当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披露。(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做出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但是,满足会计信息可比性要求,并非表明企业不得变更会计政策,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可以变更会计政策。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其变动情况,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不一致。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等,因此,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入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就应当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举例说明:

企业按照销售合同销售商品但又签订了售后回购协议,虽然从法律形式上实现了收入,但如果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各项条件,即使签订了商品销售合同或者已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也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在实务中,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举例说明:

我国上市公司要求对外提供季度财务报告,考虑到季度财务报告披露的时间较短,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季度财务报告没有必要像年度财务报告那样披露详细的附注信息。因此,中期财务报告准则规定,公司季度财务报告附注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编制,披露自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发生的、有助于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化情况的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这种附注披露,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要求。(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知识链接: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例如,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等,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

谨慎性的应用也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者其他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或者计量,并编制出财务报告;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在实务中,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可能需要在有关交易或者事项的信息全部获得之前即进行会计处理,这样就满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但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反之,如果企业等到与交易或者事项有关的全部信息获得之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样的信息披露可能会由于时效性问题,对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的有用性将大大降低。这就需要在及时性和可靠性之间作相应权衡,以最好地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为判断标准。

第二篇:基础会计教案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特点 2.基本能运用“借” “贷”记账符号确定会计分录

教学内容:高教版的《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二节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第二课时,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确定会计分录

教学重点:“借” “贷”记账符-号的使用,会计分录的概念及确定会计分录 教学难点:运用借贷记账法确定会计分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多媒体出示复习题)(5分钟)1.用“借” “贷”填空。

(1)资产和成本费用类账户的增加应记入该账户的_____方;(2)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应记入该账户的____方;(3)资产和成本费用类账户的减少应记入该账户的_____方;(4)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的减少应记入该账户的_____方。

2.请指出下面经济业务中金额发生增加或减少的会计科目,并指明应借或应贷的方向:某食品加工企业购入50000元的农副产品,用于加工食品,货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该经济业务使企业________增加了,应记入该账户的____方。同时,使企业 ________减少了,应记入该账户____ 方。

企业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为了准确及时将经济业务登记到相应的账户中去都需要先确定会计分录。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确定会计分录(板书)二.讲授新课(31分钟)1.会计分录的概念(3分钟)(1)师讲述:所谓会计分录,就是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规则,确定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2)生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

(3)全班汇报交流。(账户名称,应借、应贷,金额)2.会计分录的要素(3分钟)师:简单地说会计分录一种反映经济业务的记录。反映经济业务的三个方面:(1)经济业务涉及哪些账户,即账户名称;(2)经济业务涉及的账户是增还是减,即增减方向;(3)经济业务涉及账户增加金额是多少,即金额。

上面三方面内容也是我们确定会计分录的三要素:确定账户名称、确定记账方向、确定应记金额。

第三篇:基础会计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会计的概述

一、会计的涵义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任何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二、会计学科的分类

三、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管理是通过会计的职能来实现的。会计的职能就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固有的、内在的客观功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亦称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核算的时间看,它既包括事后的核算,也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核算的内容看,它既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又包括预测、分析和考核。

会计的基本职能可归结为核算和监督两个方面。

四、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就是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监督的核心就是要干预经济活动,使之遵守国家法令、法规,保证财经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还要从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出发,对每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监督,以防止损失浪费。会计监督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第一,以国家的财经政策、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为准绳,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进行监督。

第二,从单位内部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将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以评价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能否提高经济效益。第三,对贪污盗窃、营私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监督,以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职能关系十分密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核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就无法进行监督,只有正确地核算,监督才有真实可靠的依据。而监督则是核算的继续,如果只有核算而不进行监督,就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作用,只有严格地进行监督,核算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才能在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会计的特点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

2.会计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3.会计具有一整套科学实用的专门方法

为了正确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会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实用的专门核算方法,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和计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经济信息。这些专门核算方法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方法体系,是会计管理区别于其他经济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二节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一、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结构

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

(一)财政部的管理职责

1、主要任务

在我国,由财政部的会计事务管理司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的主要任务是在财政部领导下管理全国会计工作,制定全国性的会计法令、制度、规划和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2、具体职责

(1)制定全国的会计法令、规章、制度,组织贯彻实施国家的有关会计法令、法规,审查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办法。(2)了解、检查全国的会计工作情况,总结、交流会计工作经验,研究、制定改进会计工作的措施。(3)制定全国会计干部培训规划,推动和协助各地区、各部门做好会计干部的业务培训工作。(4)管理、监督注册会计事务所的业务工作,组织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考试,批准注册会计师,颁发注册会计师证书。(5)同有关部门一起制定有关会计干部专业技术职务制度的办法,并贯彻实施。(6)管理报批外国会计公司在我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并依法对其业务进行管理、监督。按国家有关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财政厅、局也设置会计事务管理处,作为管理省、市、自治区会计工作的办事机构。

3、会计管理体制原则

第三节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经济业务

一、企业的经济活动

在日常经营中,企业沿着供应、生产、销售三个经营过程,会发生一系列与现金、银行存款有关的经济活动。其中,现金或银行存款都是货币资金,从货币资金开始,又回到货币资金,这是一个资金循环过程。

二、企业的经济业务

经济业务是指通过会计来核算和监督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具体事项,又称会计事项。

三、会计对象

通常,凡是特定对象中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它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这些经济活动只要是真实、合法、合理的,就应该对其进行会计处理。

第四节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

一、会计机构设置要求

会计机构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处理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都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一)会计机构设置原则 1.根据企业单位的规模大小、会计工作的繁简来确定会计机构的设置形式。

2.会计机构的设置应建立在科学组织、合理分工的基础上。3.应按“内部牵制”的原则做好会计机构的内部分工。

(二)企业会计工作组织形式

二、会计人员

会计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一.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经济组织和责任实体。

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首先明确会计主体,即为谁核算,核算谁的业务。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凡是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在会计上都设定为一个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法律主体是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自然人或法人,而会计主体则是以是否进行独立会计核算为确定依据的。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并不一定就是法律主体。

第四篇:会计基础(试卷5)

会计基础(试卷5)

一、单选题

1、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的时间是(C)。

A.2006年2月15日 B.2006年7月1日

C.2007年1月1日 D.2007年2月15日

[答案解析]: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的时间是2007年1月1日。

2、会计核算(A)是指所有的会计对象都要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能有任何遗漏。

A.完整性 B.连续性 C.系统性 D.及时性

[答案解析]:选项A完整性是指会计核算必须对全部经济业务都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选项B,连续性是指对各项经济业务都应该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地进行记录和核算。选项C,系统性是指对各种经济业务要进行分类核算和综合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选项D,及时性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因此本题答案为A。

3、明晰企业产权关系的重要标志是(B)。

A.资产 B.资本 C.借款额 D.利润

[答案解析]: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和资本公积。资本的利益关系人比较明确,用途也基本定向。因此明晰企业产权关系的重要标志是“资本”。

4、企业期末库存商品账面价值为l5万元,该批商品市场售价为l2万元,估计销售时发生销售费用l万元,相关税费0.5万元,则该企业库存商品的可变现净值为(A)万元。

A.10.5 B.11.5 C.13.5 D.12.5 [答案解析]: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非账面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因此可变现净值为=12-1-0.5=10.5(万元)。

5、(A)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A.会计科目 B.会计要素 C.会计对象 D.会计主体

[答案解析]: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十分类反映资产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应用。

6、下列选项中,在借贷记账法下,关于成本类账户结构描述正确的是。A.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B.贷方登记增加额 C.有些账户可能没有余额 D.借方登记减少额 [答案解析]:成本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有些账户可能无余额。

7、对账户发生额进行试算平衡的依据是(B)。

A.经济业务的内容 B.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C.会计恒等式 D.经济业务的类型

[答案解析]:发生额试算平衡法的理论依据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一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8、某企业购买材料一批,并向供货方开出银行承兑汇票一张,承诺3个月后付款。假若3个月后,企业无力偿付,会计人员对此的会计处理应为(B)。

A.借记应付票据,贷记应付账款 B.借记应付票据,贷记短期借款 C.借记应付票据,贷记预收账款 D.借记应付票据,贷记其他应付款

[答案解析]:应按应付票据的账面余额,借记“应付票据”账户,贷记“应付账 歙”账户;如果为银行承兑汇票,应按应付票据的账面余额,借记“应付票据”,贷记“短期借款”。

9、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B)。

A.借记“累计折旧” B.贷记“累计折旧”

C.借记“固定资产” D.贷记“固定资产”

[答案解析]: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一个调整账户,贷方登记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累计折旧”。

10、下列各项职工薪酬中,应列入利润表“管理费用”项目的是(C)。

A.生产工人薪酬 B.销售人员薪酬

C.行政管理人员薪酬 D.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薪酬 [答案解析]:生产工人薪酬计入“生产成本”,销售人员薪酬计入“销售费用”,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薪酬计入“制造费用”。

11、某企业购入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价款为10 000元,支付的增值税l 700元,另支付运杂费6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设备由供货商安排,支付安装费2 400元。则固定资产的入账金额是(A)元。

A.13 000 B.12 000 C.11 700 D.10 000 [答案解析]:企业外购的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该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运输费、装卸费和其他相关税费等,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安装调试费用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因此,该题固定资产入账价值=10 000+600+2 400=13 000(元)。

12、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是否符合有关的计划和预算,属于(A)审核。

A.合理性 B.合法性 C.真实性 D.完整性

[答案解析]: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是否符合有关的计划和预算,属于合理性审核。

13、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C)。A.会计凭证发生错误必须重填 B.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C.某业务涉及几张记账凭证的则采用分数编号法 D.单式记账凭证采用单式记账法

[答案解析]: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除结账和更正错账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余记账凭证必须附原始凭证。

单式记账凭证也称单项记账凭证,简称单式凭证,是将一项经济业务涉及的各个会计科目分别填制凭证,即一张凭证中只填列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单式记账法,是一种不完整的记账方法,对于部分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

14、下列账薄中,属于会计账簿主体而且是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主要依据的是(D)。A.日记账 B.分类账 C.备查账 D.订本账 [答案解析]:企业应根据分类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15、下列适合采用多栏式明细账格式核算的是(D)。

A.原材料 B.制造费用 C.应付账款 D.库存商品

[答案解析]:原材料、库存商品应采用数量金额式,应付账款应采用三栏式明细账,制造费用应采用多栏式。

16、科目汇总表的缺点是不能反映出(C)。

A.借方发生额 B.贷方发生额 C.科目对应关系 D.借方和贷方发生额 [答案解析]: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缺点:编制科目汇总表的工作量较大;在科目汇总表的总分类账中,不能明确反映各账户间的对应关系,无法揭示资金变化的来龙去脉,因而不便于对经济业务情况进行分析和检查,也不便于查对账目。经过科目汇总表汇总后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不再反映科目之间增减变动关系,即汇总后的金额不反映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

17、下列各项中,可以采用技术推算法进行着查的是(A)。A.水泥等价值低康的大宗物资 B.大型设备

C.应收账款 D.运输设备

[答案解析]:技术推算法是利用技术方法对财产物资的实存数进行推算,故又称估推法。采用这种方法,对于财产物资不是逐一着点计数,而是通过量方、计尺等技术推算财产物资的结存数量。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成堆量大而价值又不高,难以逐一着点的财产物资的着查。水泥等价值低廉的大宗物资可以采用技术推算法。

18、库存现金着查盘点时,(B)必须在场。

A.记账人员 B.出纳人员 C.单位领导 D.会计主管

[答案解析]:在进行库存现金着查时,为了明确经济责任,出纳员必须在场,在着查过程中不能用白条抵库,也就是不能用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条、收据等抵充库存现金。

19、编制会计报表时,以“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作为编制依据的会计报表是(A)。A.利润表 B.现金流量表 C.资产负债表 D.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答案解析]: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属于动态会计报表,以“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作为编制依据。

20、下列关于资产负债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A.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 B.是静态报表

C.我国一般采用账户式结构

D.可以通过该表分析企业债务偿还能力,为未来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答案解析]:资产负债表是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属于静态报表。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从而为未来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信息。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是账户式。

二、多选题

1、会计假设就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它包括(ABCD)。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答案解析]:根据会计制度规定,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和会计分期四项。

2、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核算基本假设的有

A.会计主体假设 B.持续经营假设 C.会计分期假设 D.货币计量假设

[答案解析]: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3、下列经济业务中,属于资产内部增减变动的有(ABCD)。A.购买一批材料,款项尚未支付

B.购买一批材料,以银行存款支付货款(不考虑增值税)C.从银行提取现金备用

D.接受现金捐赠,款项存入银行

[答案解析]:选项B、C涉及到的都是资产类科目,所以是资产内部的增减变动。

4、下列内容表述正确的有(ACD)。

A.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支出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

C.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D.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它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某种劳务相联系,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答案解析]:支出是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而不仅仅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

5、下列账户中,属于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有(CD)。

A.主营业务收入 B.营业外收入

C.本年利掏 D.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答案解析]:“本年利润”、“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账户;“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损益类账户。

6、下列选项中,属于会计分录内容的有(BCD)。A.经济业务内容摘要 B.科目名称

C.经济业务发生额 D.应借应贷方向

[答案解析]:会计分录是由应借应贷方向、对应会计科目(科目)名称及应记金额三大要素构成的。“经济业务内容摘要”是记账凭证的八项内容之一,不属于会计分录的内容。

7、本月出售产品一批,价款5000元(已预收),产品生产成本为4000元,不考虑增值税因素。下列会计分录中,正确的有(BC)。

A.借:银行存款5000贷:主营业务收入5000 B.借:预收账款5000贷:主营业务收入5000 C.借:主营业务成本4000贷:库存商品4000 D.借:主营业务成本4000贷:生产成本4000 [答案解析]:销售产品一批,预收价款5 000元,借记“预收账款”5 000;贷记“主营业务收入”5 000。结转产品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4 000;贷记“库存商品”4000。

8、M公司按合同规定销售产品一批,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明价款为20 000元,增值税为3 400元,产品已发出。之前已预收购货单位货款5 000元,预收款不足部分购货单位暂欠。公司对于该交易的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ABCD)。

A.借记“预收账款”50 000元

B.借记“预收账款”23 400元

C.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 400元

D.贷记“主营业务收入”20 000元 [答案解析]:预收账款销售商品的账务处理:①收到预收账款但未发出货物时:借:银行存款5 000;贷:预收账款5 000。②发出货物时确认收入:借:预收账款23 400;贷:主营业务收入20 000,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 400。③预收账款不足的部分作为应收账款处理:借:应收账款18 400;贷:预收账款18 400。

9、下列各项中,应计入营业收入的有(ABCD)。

A.商品销售收入 B.原材料销售收入 C.固定资产租金收入 D.无形资产使用费收入

[答案解析]: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营业收入的分类按日常活动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要包括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原材料销售、包装物出租所产生的其他业务收入等。

10、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下列各项中,属于工业企业其他业务收入的有(CD)。

A.销售产品收入 B.以商品进行投资

C.销售原材料收入 D.出租固定资产收入 [答案解析]:其他业务收入用来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等实现的收入。A、B应计入“主营业务收入”,C、D均属于“其他业务收入”。

11、从银行提取现金,不应编制(ABD)。

A.转账凭证 B.现金收款凭证

C.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D.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答案解析]:为避免重复记账,对货币资金的划转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

12、某企业购入并验收原材料一批,货款已付,该企业根据这项业务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包括(AB)。

A.收料单 B.付款凭证 C.转账凭证 D.累计凭证

[答案解析]:收料单是证明入库的原始凭证,付款凭证是发生业务时填制分录的记账凭证,因为款项已付,存在银行存款账户,所以填制付款凭证,不填转账凭证。

13、下列各项中,属于明细账通常格式的有(ABC)。

A.三栏式 B.多栏式 C.数量金额式 D.两栏式

[答案解析]:明细分类账的格式主要分为三种:“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

14、下列关于对账工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

A.对账就是核对账目,即对账薄、账户记录的正确与否所进行的核对工作 B.对账工作是为了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的一项检查性工作 C.对账工作目的在于使期末用于编制会计报表的数据真实、可靠 D.对账工作一般在月初进行

[答案解析]:对账就是核对账目,即对账簿、账户记录的正确与否所进行的核对工作。对账工作是为了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的一项检查性工作,其目的在于使期末用于编制会计报表的数据真实、可靠。

15、下列各项中,属于造成账实不符原因的有(ABCD)。

A.财产物资的自然损耗 B.财产物资收发计量错误 C.财产物资的毁损、被盗 D.会计账薄漏记、重记、错记

[答案解析]: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财产物资保管过程中发生的自然损耗;财产收发过程中由于计量和检验不准,造成多收或少收的差过;由于管理不善、制度不严造成的财产损坏、丢失、被盗;在账簿记录中发生的重记、漏记、过记;由于有关凭证未到,形成未达账项,造成结算双方账实不符。

16、关于科目汇总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BC)。

A.科目汇总表是一种记账凭证 B.科目汇总表能起到试算平衡的作用 C.可以简化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 D.科目汇总表保留了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答案解析]:科目汇总表是定期对全部记账凭证进行汇总,按各个会计科目列示其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的一种汇总凭证,所以不能保留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依据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科目汇总表中各个会计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应该相等。因此,科目汇总表具有试算平衡的作用。科目汇总表是记账凭证汇总表核算形式下总分类账登记的依据,可以减少登记总账的工作量。

17、下列关于结算往来款项盘存的账务处理表述中,正确的有(ABCD)。A.对于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则作为坏账损失冲减坏账准备

B.对于经查明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可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 C.对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经批准后作为坏账损失

D.对于已确认为坏账的应收款项,并不意味看企业放弃了追索权,一旦重新收回,应及时入账

[答案解析]:对于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则作为坏账损失冲减坏账准备;对于经查明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可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对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经批准后作为坏账损失;对于已确认为坏账的应收款项,并不意味着企业放弃了追索权,一旦重新收回,应及时入账。

18、下列关于财产清查目的的说法,错误的有(ABD)。

A.账账相符 B.账证相符 C.账实相符 D.账表相符 [答案解析]:

账实相符为财产清查的目的。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

而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是会计账簿的对账内容。

19、以下项目中,属于资产负债表作用的有(BD)。A.反映一定会计期间收入的实现情况 B.提供某一特定日期企业的资产总量及其结构 C.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

D.提供某一特定日期企业的负债总额及其构成 [答案解析]:资产负债表的作用主要有:①可以提供某一日期资产的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其分布情况;②可以提供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或劳务着偿债务以及着偿时间;③可以反映所有者所拥有的权益,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

20、下列各项中,属于财务报表的种类的有(ABCD)。

A.财务报表 B.中期财务报表 C.个别财务报表 D.合并财务报表 [答案解析]:财务报表按编报期间不同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按编报主体不同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

三、判断题

1、一般来说,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Y)。

[答案解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

2、会计主体为会计核算确定空间范围,会计分期为会计核算确定时间范围(Y)。

[答案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分期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3、月末,单位内部的审计人员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审核,属于会计监督中的单位内部监督和事后监督(Y)。[答案解析]: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审核属于内部监督,事后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及其核算资料进行审查,因此对资产负债表的审查也属于事后监督。

4、“收入-费用=利润”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动态方面,反映的是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一个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答案解析]:会计恒等式“收入一费用=利润”。这一等式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动态方面,反映的是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一个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5、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Y)。

[答案解析]: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6、会计科目既可按照所属会计要素分类,又可按其统驭关系分类(Y)。[答案解析]:会计科目可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即所属会计要素)、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7、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N)。

[答案解析]: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由于是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故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8、所有者只能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向企业投入资本(N)。

[答案解析]: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通常包括货币资金和非货币资金两种形式。

9、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款项应通过“长期借款”科目进行核算(N)。[答案解析]: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种借款;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是短期借款。

10、长期借款是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周期资金不足的临时需要而借入的(N)。[答案解析]:短期借款是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周期资金的不足的临时需要而借入的;长期借款是长期负债,是一项融资行为。

11、凡是现金或银行存款增加的经济业务必须填制收款凭证,不填制付款凭证。(N)[答案解析]:对于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相互划转的经济业务,为避免重复记账,只填写付款凭证而不填写收款凭证。

12、会计凭证按其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外来会计凭证和自制会计凭证(N)。[答案解析]: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程序和用途一般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原始凭证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13、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应将其余额结转下年,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Y)。

[答案解析]: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应将其余额结转下年,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

14、多栏式明细分类账,一般适用于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明细分类账(N)。[答案解析]:多栏式明细账一般适用于收入、费用、成本、利润和利润分配的核算。

15、对于科目汇总表中“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和贷方本期发生额,只能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归类、汇总填列,不能直接根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收入合计和支出合计填列(N)。

[答案解析]:对于科目汇总表中“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和贷方本期发生额,可以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归类、汇总填列;也可以直接根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收入合计和支出合计填列,而不再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归类、汇总填列。

16、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中的汇总转账凭证,在编制过程中贷方账户可以有多个(N)。

[答案解析]:汇总转账凭证的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贷方账户必须唯一,借方账户可一个或多个。即转账凭证必须一借一贷或多借一贷。

17、盘亏的库存,其购入时的增值税额,不再作为增值税的扣除税额,应将其转出与盘亏的存货一并处理(Y)。

[答案解析]:盘亏和损失的存货,其购进时的增值税额,不应再作为增值税的扣除税额,应将其转出与盘亏和损失的存货一并处理。

18、“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不仅是核对账目的一种方式,而且可作为调整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的原始凭证(N)。

[答案解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不是原始凭证,不能作为记账的原始依据。

19、在我国,对外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指标内容和编报时间等,都是由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予以规定的(Y)。

[答案解析]:财务会计报表需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20、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内部各个项目按照流动性或变现能力排列(N)。[答案解析]: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各个项目是按照流动性的大小排列,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是按求偿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四、计算分析题

1、某工业企业2009年1月以启发生下列经济业务:(1)1日,从银行提取现金1 000元备用。

(2)2日,从黄海厂购进材料一批,已验收入库,价款5 000元,增值税进项税850元,款项尚未支付。

(3)2日,销售给广丰工厂C产品一批,价款为100 000元,增值税销项税l7 000元,款项尚未收到。

(4)3日,厂部的张三出差,借支差旅费500元,以现金付讫。

(5)4日,车间领用乙材料一批,其中用于B产品生产3 000元,用于车间一般销耗500元。

(6)5日,销售给吉润公司B产品一批,价款为20 000元,增值税销项税3 400元,款项尚未收到。

(7)5日,从华东公司购进丙材料一批,价款8 000元,增值税进顼税1 360元,材 料已运达企业但尚未验收入库,款项尚未支付。

(8)7日,接到银行通知,收到广丰工厂前欠货款1l7 000元,已经办妥入账。

(9)8日,通过银行转账支付5日所欠华东公司的购料款9 360元。

(10)10日,购入电脑一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价款8 000元,增值税额l 360元,签发一张转账支票支付。

要求:根据以上经济业务,完成下列“科目汇总表”的编制(在下表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数字)。

科目汇总表

2009年1月1日至10日 单位:元

[答案解析]:⑴19720;⑵140400;⑶120000;⑷3570;⑸15210。根据题中的10项经济业务可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①借:库存现金1 000

贷:银行存款1 000 ②借:原材料5 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850

贷:应付账款5 850 ③借:应收账款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17 000 ④借:其他应收款

500

贷:库存现金

500 ⑤借:生产成本一B产品000

制造费用

500

贷:原材料一乙材料

500 ⑥借:应收账款

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3 400 ⑦借:在途物资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1 360

贷:应付账款

360 ⑧借:银行存款

000

贷:应收账款

000 ⑨借:应付账款

360

贷:银行存款

360 ⑩借:固定资产

8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1 360

贷:银行存款

360 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如下:

⑴银行存款贷方发生额=((1)+(9)+(10)=1000+9360+9360=19720(元); ⑵应收账款借方发生=(3)+(6)=117 000+23 400=140400(元; ⑶主营业务收入贷方发生额=(3)+(6)=100000+20000=120000(元); ⑷应交税费借方发生额=(2)+(7)+(10)=850+1360+1360=3570(元); ⑸应付账款贷方发生额=(2)+(7)=5850+9360=15210(元)。

2、某公司2000年三月末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534 751元,银行对账单余额51 8951元,经核对,发现以下未达账项:

(1)银行代企业支付本月电费2 100元,银行已记账,但企业因未收到银行付款通知而未记账;

(2)企业委托银行代收货款15 000元,银行已收到并登记入账,但企业因未收到银行收款通知而未记账;

(3)企业开出转账支票支付修理费1 300元,并已记账,但持票人尚未到银行办理转账手续,银行未记账;

(4)企业收到转账支票一张,货款30 000元,并已记账,但银行尚未入账。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完成下列“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在下表空格中填入正确的数字)。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000年3月3日

单位:元

[答案解析]:⑴15 000;⑵2 100;⑶547 651;⑷30 000;⑸547 651。

根据题意可知:业务⑴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2 100元;业务⑵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l5 000元;业务⑶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l 300元;业务⑷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30 000元。因此:

⑴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金额是15 000元; ⑵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金额是2 100元;

⑶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调节后的存款余额=534 751+15 000-2 100=54 765(元); ⑷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金额是30 000元;

⑸银行对账单余额调节后的存款余额=518 951+30 000-1 300=547 651(元)。

第五篇:基础会计教案2

1.教案题头:

周次:

星期:

授课时间: 2.课题:项目一

认知会计

任务二

理解会计职能

3.教学目标:本项目主要介绍了什么是会计?会计是怎么产生的?会计职业领域的情况如何?会计有哪些职能?会计的目标是什么?要实现会计的目标,会计信息质量应具有哪些特征等一系列会计职业认知问题,通过本项目学习,您会对会计及会计职业有初步的认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4.教学重点、难点: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5.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6.教具:黑板、多媒体。7.时间分配:90分钟。

8.教学过程:项目一

认知会计

任务二

理解会计职能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1.会计核算职能的含义:会计核算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价值上反映各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发生及完成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记账 算账 报账

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3.会计核算的特点:会计核算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会计核算应以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会计核算采用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会计对象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的记录

4.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也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计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包括: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服务的特定单位。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单位都可以成为一个会计主体。一个法律主体可以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一个会计主体不一定是一个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

会计主体假设限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为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立场。会计主体假设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以及全部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其经济活动是持续正常进行的,不会面临破产清算

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

持续经营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企业能够对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按期收回应收款,并按照自己的承诺偿还所负担的债务,对多期受益的费用支出进行摊配等,都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持续经营假设是“会计分期”假设和实际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及配比原则等建立的基础。

(3)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是指把会计主体的持续不断的经济活动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首尾相连、等间距的时间段,每一个时间段称为一个会计期间。会计期间分为、半、季度和月度。我国《会计法》规定以公历作为会计。

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

会计分期假设使会计核算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它使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4)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的对象,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进行计量。货币计量这一前提条件为会计核算指定了计量单位.会计核算应设定记账本位币。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定某种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二、会计监督职能

1.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取得的会计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2.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会计监督具有经常性和连续性,会计监督是全过程的监督,会计监督主要是进行价值监督,具有综合性.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就没有监督的对象。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没有会计监督,就无法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正确、完整。

9.作业布置: 10.审批: 11.后记: 12.小结:

下载基础会计教案第一章[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础会计教案第一章[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计基础》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 总 论 一、会计概述: 1、会计的概念: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与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概念中包含了三层含义:①会计的性质:一种经济管理工......

    会计基础教案4

    会计凭证 1、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 3、 按填制程序和用途的不同来划分,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按......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

    第一章 概述 学习目标 ◆ 了解会计的概念。 ◆ 能说出会计的对象。 ◆ 能解释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我国现阶段会计管理体制结构。 ◆ 能区分集中......

    基础会计教案4

    1.教案题头: 周次: 星期: 授课时间: 2.课题:项目二 设置账户 任务一 了解会计对象3.教学目标:本项目主要介绍了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及账户的相关内容。包括会计六......

    基础会计教案35篇

    1.教案题头: 周次: 星期: 授课时间: 2.课题:项目一 认知会计 任务三 明确会计目标3.教学目标:本项目主要介绍了什么是会计?会计是怎么产生的?会计职业领域的情况如何?会计有哪些职能?会计......

    江苏省会计基础模拟5

    《会计基础》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企业购入甲材料800公斤,每公斤不含税单价为40元,发生运输费4000元,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20公斤,入......

    会计教案5

    会计教案4 第4章 会计凭证(板书) 4.1 会计凭证的填制(板书) 4.1.1会计凭证的概念(板书) 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P62 会计凭证的......

    会计基础实验课教案[推荐]

    实训课 第7.8课时 实训课题 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实训目的 运用所学知识,审核原始凭证,正确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序时账和明细账。 实训准备 学生准备:红黑笔各一支、教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