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王金付副局长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注册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19-05-13 22:5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王金付副局长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注册管理办法》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王金付副局长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注册管理办法》范文》。

第一篇: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王金付副局长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注册管理办法》范文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王金付副局长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注册管理办法》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为便于公众更好地理解办法的有关内容,记者就相关内容采访了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王金付副局长。

-------目前我国船员队伍现状:

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江河湖泊,水上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船员作为水上交通运输的专门从业者,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郑和下西洋在人类文明史和航海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建国以后,我国在五十年代组建了首支远洋船队,沿海南北航线、长江、珠江等内河干流航运持续发展,船员数量同步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航运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船员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我国船员总数已达155万,其中海船船员51万,内河船舶船员104万,船员总量居世界第一,是世界公认的船员大国。以船员为骨干支撑的航运业,担负着我国45.8%的货物周转量和93%的对外贸易运输任务。船员为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公共安全和扩大对外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办法》出台的背景:

船员职业是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国际职业。船员注册管理是与全球各航运国家接轨的一项制度。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并已于9月1日生效。《船员条例》第四条至第七条对船员注册工作予以了规定,建立了船员注册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基础性船员管理制度,《船员条例》的规定较为原则,明确了制度内涵,但是缺乏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所必需的操作性规定,因此需要在上位法原则性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配套规章对其予以细化和明确,以更好的发挥船员注册制度的基础性管理作用。为此,交通运输部制定了《办法》。

《办法》中规范的船员注册制度,是针对我国目前的船员现状和船员职业特点,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按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建立的一项关于船员从业资格的行政许可制度,也是从事船员职业的第一道门槛。船员注册制度规定了从事船员职业的最基本要求,只要符合规定的年龄和健康条件以及具备在船上工作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就可以申请注册为船员,领取船员服务簿,上船从事与船舶航行安全没有直接联系的基本工作。船员注册制度划分了船员职业身份的界限,即:公民必须经过船员注册程序,方能取得船员的职业身份,然后才能上船从事相应的工作;而不论在船上担任什么岗位的职务,都必须首先经过船员注册,取得船员身份。

船员注册制度与船员任职制度的关系:

《船员条例》设立了船员职业准入制度,主要通过两项行政许可实现:一是船员注册制度,二是船员任职资格制度。船员注册制度是对从事船员职业的入门要求,船员任职资格制度则是对船上特定工作岗位的进一步要求。对船员职业设置两重门槛,主要是基于船员工作的风险性和特殊性。为保障航行安全,船舶不同的工作岗位对船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不同,取得船员注册,仅仅满足了在船上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只能从事普通船员(不参加航行和轮机值班的机工和普通水手)的有关工作,而不能从事参加航行和轮机值班船员(船长、大副、二副、三副、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的工作,只有满足相应的学历和资历要求,经过相应的适任培训,并通过相应的船员适任考试,获得相应的适任资格后,才能在与船舶安全航行密切相关的岗位上任职。因此,船员任职资格制度较之船员注册制度更加注重于对船员实际技能的锻炼和培养,注重于船员职业经历的积累。关于船员任职资格制度,在《船员条例》颁布实施之前,已经制定了《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发证规则》和《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予以规范。

船员注册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建立船员注册制度,将签发船员服务簿作为船员注册的最后程序,将船员服务簿进一步明确为船员的职业身份证件,强调了船员从业资格的行政许可性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对船员的基础性管理工作。通过船员注册制度,海事管理机构可以对船员的任解职情况、适任情况、安全纪录、违章记录等信息进行跟踪和管理,统计和分析船员数量、组成、分布等情况,更好的发挥行业管理和行业指导作用。

《办法》的主要规定和要求:

《办法》共七章三十三条,其主要规定和要求有:

一是船员不得重复注册。从行业管理的角度,适宜地制订船员发展政策,适时地调控船员供给与航运业需求的关系,适度地促进船员整体素质,都需要比较准确地掌握船员队伍的数量与分布。因此,《办法》规定船员不得重复注册,一人一个注册编号(船员服务簿编号)且终身不变,被注销注册的船员重新申请注册的仍使用原注册编号;同一人既可在国际航行船舶也可在国内航行船舶、既可以在海船也可以在内河船舶任职的,也是一次注册、一个编号。

二是限定了代办船员注册的范围。

《办法》将代为船员办理注册的代理人,限定为船员服务机构和船员用人单位,排除了个人代办,此规定与《船员条例》的有关规定是相符的,可以促进船员服务业务的规模、效能、品牌和信用。

三是船员注册的动态要及时更新。经船员注册、取得船员服务簿,不但确认了经过注册的人员成为船员的资格问题,而且解决了资格的保持和丧失。因此,《办法》规定了船员注册及其变更、注销,规定了海事管理机构应动态维护更新船员注册记录簿和数据库,以保持船员注册信息的完整、连续、安全和正当利用。

四是加强对船员服务簿的管理。船员服务簿作为经过船员注册、可以上船工作的从业证据,也记载船员基本信息以及服务资历、履行职责情况、安全记录、违法记录等情况,是申请船员考试发证、船员录用、船员上船任职、实施船员跟踪管理的必备文书,是全部船员管理工作最具基础性作用的文件。《办法》规定了船员服务簿的签发与补发换发,收缴与吊销,正确持有与使用,如实记载与签注等管理事项,并与船员注册状态、任职情况等相关联。

五是强化了船上对服务资历的记载要求。船员服务资历是取得适任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之一。为了解决船员服务资历不真实的突出问题,《办法》相应地作了规定,涉及到船员主动请求船长填写、船长必须如实填写船员任解职记载、船员用人单位及时记录并定期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备,不如实填报服务资历的承担相应责任等。

六是加强了对船员的跟踪管理。业经注册船员在实际从事船员职业的过程中,将会面临是否可以继续从事船员职业、是否可以保持或提升船员适任资格的问题,必然涉及到船员本人船上服务资历、履行职责情况、安全记录、违法记录等事项。为了使船员职业资格、适任资格认定的依据真实可信,《办法》把船员注册及其状态变化作为主线条,贯穿于船员跟踪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适当地分配了海事管理机构、船长、船员本人的相关责任,以完善船员动态跟踪管理的手段与结果运用。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注册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注册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

2008 年第 1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注册管理办法》已于2008年2月27日经第4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部 长李盛霖

二〇〇八年五月四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船员注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船员注册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船员注册,是指海事管理机构根据申请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对符合船员注册条件的予以登记,签发船员服务簿,准许申请人从事船员职业的行为。

第三条 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船员注册管理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负责统一实施全国船员注册管理工作。

负责管理中央管辖水域的海事管理机构和负责管理其他水域的地方海事管理机构(以下统称海事管理机构),依照各自职责具体负责船员注册以及相关管理工作。

第二章 船员注册的申请和受理

第四条 船员注册申请可以向任何海事管理机构提出。

船员注册申请可以由申请人本人提出,也可以由船员服务机构、船员用人单位代为提出。

第五条 申请船员注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年满18周岁(在船实习、见习人员年满16周岁)但不超过60周岁;

(二)符合船员健康要求;

(三)经过海船船员、内河船舶船员基本安全培训,并经海事管理机构考试合格。

申请注册国际航行船舶船员的,还应当通过海事管理机构组织的船员专业外语考试。

第六条 申请船员注册,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船员注册申请;

(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三)船员体格检查表;

(四)近期直边正面5厘米免冠白底彩色照片2张;

(五)海船船员、内河船舶船员基本安全培训合格证明复印件。

申请注册国际航线船舶船员的,还应当提交船员专业外语考试合格证明复印件。

申请人在提交居民身份证、海船船员基本安全培训合格证明、内河船舶船员基本安全培训合格证明以及船员专业外语考试合格证明等复印件时,应当同时向海事管理机构出示原件。

第七条 船员注册的申请和受理工作应当按照《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的有关要求办理。

第八条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船员注册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注册或者不予注册的决定。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当给予船员注册,并签发船员服务簿。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当退回申请材料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九条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对船员赋予唯一的注册编号。

业经注册的船员不得重复申请船员注册。

第三章 船员注册的变更和注销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船员应当在6个月内向管理本人注册档案的海事管理机构申请办理船员注册变更手续:

(一)船员服务簿中记载的事项发生变化;

(二)相貌发生显著变化。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将变更情况在船员服务簿中作相应记载或者换发新船员服务簿。

第十一条 船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注销船员注册,并予以公告: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

(三)依法被吊销船员服务簿的;

(四)本人申请注销注册的。

船员在劳动合同期间发生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船员服务机构或者船员用人单位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由海事管理机构核实后依法予以注销。

海事管理机构吊销船员服务簿的决定,应当向管理该船员注册档案的海事管理机构通报。

第十二条 申请人被依法吊销船员服务簿的,自被吊销之日起5年内不予重新注册。

第四章 船员服务簿管理

第十三条 船员服务簿是船员的职业身份证件,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冒用、出租、出借、伪造、变造或者买卖。

船员在船工作期间应当携带船员服务簿。

第十四条 船员服务簿应当载明船员的姓名、性别、国籍、出生日期、住所、联系人、联系方式以及其他有关事项。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在船员服务簿中记载船员的安全记录、累计记分情况和违法情况。

第十五条 船员上船任职后和离船解职前,应当主动将船员服务簿提交船长办理船员任职、解职签注。

船长应当为本船船员办理船员任职、解职签注,并在船员服务簿中及时、如实记载其服务资历和任职表现。

船长的任职签注由离任船长负责签注,船长的解职签注由接任船长负责签注。

因船舶新投入运行、报废等特殊情况无离任或者接任船长时,船长的任职、解职,在境内由船舶靠泊地海事管理机构签注;在境外由船长本人签注。

第十六条 船员服务簿记载页满或者损坏的,应当到管理本人注册档案的海事管理机构办理换发事宜,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船员服务簿换发申请;

(二)近期直边正面5厘米免冠白底彩色照片2张;

(三)记载页满或者损坏的船员服务簿。

第十七条 船员服务簿遗失的,应当到管理本人注册档案的海事管理机构办理补发事宜,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船员服务簿补发申请;

(二)相应证明文件;

(三)近期直边正面5厘米免冠白底彩色照片2张。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建立船员注册数据库和设立船员注册记录簿,记载船员的基本信息。

第十九条 船员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船员档案,记录船员的个人基本资料、服务资历、培训纪录、安全纪录、健康状况、任解职情况等信息,保持记录内容的真实、连续和完整,并定期向海事管理机构报送船员任职、解职情况。

第二十条 海事管理机构对船员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对下列情况进行核

查:

(一)持有并携带船员服务簿;

(二)船员服务簿的真实性和符合性;

(三)船长为在船船员进行签注的情况。

第二十一条 海事管理机构对船员服务机构和船员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对下列情况进行核查:

(一)船员档案的建立情况;

(二)定期向海事管理机构报送船员任职、解职情况。

第二十二条 海事管理机构实施监督检查,可以询问当事人,向有关单位、船舶或者个人了解情况,查阅、复制有关资料。有关单位、船舶或者个人应当配合。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保守被调查单位、船舶或者个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进行注册并取得船员服务簿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吊销船员服务簿,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伪造、变造或者买卖船员服务簿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收缴船员服务簿,并对违法个人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违法单位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还应当没收违法所得。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船员服务簿记载的事项发生变更,船员未办理变更手续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可以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未进行船员注册而上船工作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其离岗。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船员在船工作期间未携带船员服务簿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可以处2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船长未在船员服务簿内及时、如实记载船员服务资历和任职表现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

节严重的,并给予暂扣船员适任证书6个月以上2年以下直至吊销船员适任证书的处罚。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船员用人单位招用未经注册的人员上船工作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海事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

(一)违反规定给予船员注册或者签发船员服务簿;

(二)不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三)不依法实施行政强制或者行政处罚;

(四)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其他行为。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船员服务簿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统一印制。

第三十二条 船员体格检查按照交通运输部制定的船员体检标准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黄何副局长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识别号管理规定》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黄何副局长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识别号管理规定》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识别号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0年第4号,以下简称《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为便于公众更好地理解规定的有关内容,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黄何副局长对《规定》起草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制定《规定》的背景

现行船舶编码和编码体系比较多,主要有船舶登记号、船检登记号、船舶呼号、IMO号、船舶MMSI、船体号等。这些编码由不同的机构在不同的环节授予,服务于不同的管理目的。编码虽多,但没有一个国家级的、权威的编码和编码体系,也没有一个编码能够唯

一、永久的识别全部船舶,而且过多的编码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这种状况不利于海事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利于海事监管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船舶管理信息化发展。为此,交通运输部组织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识别号管理规定》。拟通过该《规定》的实施,建立权威、唯

一、永久识别船舶的船舶识别号管理体系。

制定《规定》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对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应当授予船舶登记号码,并在船舶登记簿中载明船舶登记号码”。该登记号码即为主管机关授予和管理,用于识别船舶的船舶识别号。

船舶识别号管理模式

船舶在开工建造后、安放龙骨前,可以向建造地海事管理机构申请识别号。海事管理机构进行受理、审查。审查通过的,报中国海事局统一授予船舶识别号。号码授予信息在海事内外网公布,检验机构、登记机关和相应申请人均可以查询和打印。检验机构、登记机关在所发的证书、文书以及档案、系统中记载该识别号,以此来识别船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以船舶识别号为关键字实现船舶检验机构、海事管理机构有关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实现信息共享。海事管理机构按照流程授予船舶识别号,信息发送到船舶检验机构,检验机构据此进行检验和发证。检验证书发放后,检验信息发送到船舶登记系统,登记机关据此办理船舶登记。船舶检验机构和船舶登记机关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防范违法行为。

《规定》的主要管理要求

(一)每一艘船舶只能申请并使用一个船舶识别号,船舶识别号一经取得不再改变。

(二)现有船舶由中国海事局统一分配船舶识别号并发放船舶识别电子标签。境内新建船舶由船舶建造人在安放龙骨或者处于相似建造阶段后10个工作日内向船舶建造地的船舶登记机关申请船舶识别号;境外建造并拟在中国登记的新建船舶由船舶定造人在安放龙骨或者处于相似建造阶段后10个工作日内向拟申请登记地的船舶登记机关申请船

舶识别号;从境外购买、以光船条件从境外租进以及船舶由其他用途转为《船舶登记条例》适用的船舶时,船舶所有人或者光船承租人在申请初次检验或者相应检验手续前向拟申请船舶登记地的船舶登记机关申请船舶识别号。

(三)申请船舶识别号时,申请人应当提交船舶识别号申请表、身份证明、合同、船舶技术资料。申请人应当如实填写和提交申请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四)新建船舶的识别号应当永久性标记在机器处所主推进动力装置尾轴附近的船体内侧。没有主推进动力装置的,标记在船舶检验机构指定的位置。船舶标识电子标签应当随船携带,并粘贴在船舶驾驶台或者其他显著位置。

(五)船舶检验机构负责对船舶识别号在船体上标记的情况进行检验,并将标记位置、方式、字符等情况记录在船舶检验报告中。

(六)未按规定申请取得船舶识别号、以欺骗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船舶识别号、未将船舶识别号在船体上永久标记或者粘贴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可处一定的罚款。

施行《规定》的意义

(一)促进海事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的提高。船舶识别号为船舶源头管理、全程监督提供了一个抓手。船舶建造和营运中都可以以此为抓

手开展相应的管理活动。比如,在船舶营运过程中,可以以船舶识别号为关键字建立起完整的船舶动态、行政处罚、事故、滞留等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建设和共享能力的提高将有力的支持海事监管、水上搜救;船舶拆解时,可以督促船舶结清以前尚未处理完毕的行政处罚、事故,有效打击海上暴力和商业欺诈等。通过船舶识别号管理机制的实施,能够加强船舶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的提升。

(二)提高海事服务水平。服务社会是海事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但海事服务中一个基础问题就是船舶唯一识别的问题。比如对于建造中船舶,由于不能唯一识别,船舶所有权人、抵押权人等难以确认权利证书所对应的船舶,难以对权利船舶进行跟踪和监管,产生争议的时候维权困难,容易导致纠纷。对于建造交付的出口船舶,船东难以凭合同到船舶登记机关查询对应船舶的登记情况。船东、金融机构、司法机构等各方面一直呼吁海事机构加强服务,对建造中船舶强制分配船舶识别号。

(三)提高海事管理信息化水平。船舶识别号的实施,为船舶检验机构、船舶登记机关、海事管理机构现场监督之间进行有效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保证信息畅通、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能够促进海事的信息化发展。船舶识别号在海事管理机构推广成功后,还可以在水路运输管理、无线电通信,甚至船舶工业管理、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推广应用,使船舶识别号成为全社会识别船舶的统一办法,促

进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社会经济、行政、司法等方面都将有深远的意义。

第四篇:交通运输部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模版)

交通运输部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 规则修订背景

海员是航运产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其适任能力决定着船舶、人命和货物的安全和海洋环境的保护。我国是世界海员大国,目前有海船船员65万、航海类在校学生12万。1980年6月8日,我国政府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交了批准加入《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公约的文件,于1981年6月8日加入该公约,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我国政府一直重视船员适任能力的提高,随着加入STCW公约,建立了海船船员适任全国统考制度。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交通部2004年第6号令,以下称为“04规则”)自2004年8月1日起施行以来,在提高船员素质,保障海上人命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适应航运产业和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履行2010年马尼拉修正案修订的STCW公约的需要,在修订“04规则”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以下称为“11规则”)。本次修订,主要考虑到以下三个变化:

第一,完善法规体系。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生效实施后。交通运输部颁布了《船员培训规则》。“11规则”与《船员培训规则》以及《船员值班规则》共同形成了完善的船员适任管理法规体系。

第二,国际公约的变化。“11规则”体现了于2012年1月1日生效的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内容,适应了保持全面、有效履约的需要。

第三,航运发展的变化。一是航运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以及海运安全形势的变化对海船船员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船员所属公司的主体多元化,比如航运公司、船员服务机构、海员外派机构等;三是船员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的需求作用。

规则修订的原则和思路

规则修订原则:坚持“全面履约、服务发展、转变职能、体现创新”的原则,以提高素质、保障安全、服务船员、促进发展为目的,依据船员条例和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修订规则。

规则修订思路:第一,关于框架和内容,充分考虑新旧规则间的连续性,便于新规则的贯彻实施。第二,关于条例与公约的关系,规则是条例的实施细则,对船员考试制度及任职条件进行规范,船员的适任标准符合公约的要求。第三,关于船员证书种类。在确保履约的前提下,科学划分适任证书航区,合理调整船员证书种类,以尽量减少船员证书数量。第四,注重船员实际履责能力与培训规则相对接,强化职业培训,提供平等就业机会。第五,关于资历。在完全满足公约要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设置船员晋升资历要求,通过承认资历等政策,疏通了国际航线船员到国内船上任职的渠道。第六,关于公司管理。通过强化公司责任,引导公司重视船员培养和职业发展。

规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11规则”于2012年3月1日起生效实施,共九章64条,与“04规则”十三章100条相比,在不影响履约的前提下,框架上进行适当优化,内容上进行了精简,主要是将“04规则”的第三章申请适任证书的条件、第四章特殊种类船舶的适任证书、第六章船上培训和船上见习和第七章适任证书的签发与管理都作为适任证书管理纳入到了“适任证书”一章,而将取得适任证书的具体条件放在附件中统一规定。

第一,关于规则名称的调整。取消原来的“评估”两字,将规则名称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船员条例第十条明确了适任考试是取得适任证书的条件,适任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评估两部分。

第二,关于适任证书调整

“11规则”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对适任证书进行了调整,在完全、充分履行公约的基础上,科学划分适任证书航区,合理调整船员证书种类,尽量减少我国船员证书数量。

(一)增加了船员任职岗位的种类。按照马尼拉修正案的要求,“11规则”增加了“高级值班水手”、“高级值班机工”、“电子电气员”、“电子技工”四个船员岗位。

(二)合理调整适任证书适用的航区。“04规则”设置了无限、近洋、沿海、近岸四个航区和甲、乙、丙、丁四类证书,这是历史沿革所形成的。结合当前船员队伍结构情况和优化船员职业发展途径,“11规则”将原无限航区和近洋航区合并为无限航区,沿海航区和近岸航区合并为沿海航区。

(三)合理调整申请适任证书的条件。

对适任条件的调整是“11规则”的一个重点,在不降低适任标准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设置船员晋升资历要求,在完全满足公约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国际航线船员到国内船上任职的渠道,更加突出对岗位适任培训和海上资历等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

考虑到不同的岗位具体适任要求的差别,“11规则”在规则中明确船员适任的总体条件,在附件中用表格对具体适任条件作出了详细规定。具体修订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航海实践教学。“04规则”在涉及教育培训的适任条件时,只是原则要求完成一定年限的航海类教育培训,鉴于目前航海类教育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际操作的问题,“11规则”在附件的注解4中明确只有完成全部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才能申请相应的适任考试。

(2)兼顾不同层次航海教育和培训,提供平等机会。“11规则”按照不同的学历明确不同的报考职务的起点。同时也鼓励实施“三明治”式船员培训,鼓励有航海资历的船员通过岗位适任培训获得职务晋升机会,让愿意航海的人能够有机会从事航海事业。

(3)合理调整海上服务资历要求,促进船员队伍发展。一是调整船员职务晋升海上服务资历的要求。规定“申请无限航区岗位适任证书职务晋升所要求的海上服务资历至少有6个月是在无限航区的船舶上任职,其余时间可以在沿海航区的船舶上任职。”充分考虑了公约要求和国内航运现状,以提高船舶沿海航行的安全,缓解沿海航线船舶船员紧缺的矛盾。二是调整船员见习船舶的航区和等级要求。三副、三管轮见习船舶可以低一级航区或低一等级,大副、大管轮见习船舶可以低一等级,船长、轮机长见习船舶必须与其申请的航区、等级一致。三是增加船员适任证书再有效的途径。一是根据公约增加船员适任证书再有效的途径“从申请之日起向前计算6个月内具有与其适任证书所记载的范围相应的累计不少于3个月的海上服务资历,且任职表现和安全记录良好。”二是按适任证书过期时间不同区别对待,可以通过模拟器训练、抽查评估、抽查理论考试、船上见习等方式进行再有效,为有经验且愿意继续在船上任职的船员创造条件。

(四)调整了适任证书有效期。

取消普通适任证书5年有效期的限制,作出了“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公约对普通船员适任证书有效期有特别规定的,按照其规定执行”的规定。根据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规定,值班水手、高级值班水手,值班机工、高级值班机工、电子技工可以持有培训合格证,且证书可以长期有效。

此外,根据《行政许可法》和《船员条例》的有关要求,调整了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的部分内容。

“11规则”与配套规范性文件

“11规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值班规则》等一起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下海船船员法规体系,对“11规则”而言,还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与“11规则”相配套,包括《关于做好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履约准备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实施办法》、《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过渡规定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培训合格证书签发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健康证书签发管理办法》以及涵盖适任考试大纲、评估纲要和规范的适任标准和专门的质量管理规则。只有将这一整套法规体系有机结合,才能充分理解并有效实施“11规则”,才能真正做到与国际公约接轨、服务海员发展。“11规则”过渡期安排

“11规则”对海船船员的适任证书、适任条件、培训考试等多方面要求都作了政策性调整,对于那些正准备新加入到海员队伍中的人来说,操作起来相对简单,而对那些已经持证的海员而言,则要面临过渡问题。为了使“11规则”能够更加顺利地实施,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也做了明确规定:自2017年1月1日起,海船船员上船任职,必须持有符合“11规则”要求的适任证书和新版培训合格证。就适任证书而言,从2012年7月1日起开始按照“11规则”进行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发证、签证和换证工作,但原持乙类船长和高级船员适任证书者的换证工作自2013年7月1日起开始;2016年7月1日起停止按照“04规则”进行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发证、签证和换证工作,按“04规则”签发的适任证书有效期不得超过2016年12月31日。而就合格证而言,自2012年7月1日起,开始按照新规则进行海船船员培训合格证的培训、考试和发证工作,已完成培训但未取得旧版培训合格证书的,应当申请新版培训合格证。旧版培训合格证在有效期内,可继续使用至2016年12月31日;2016年7月1日起停止合格证换发,逾期不换发的,需重新参加培训。

当然,从“04规则”向“11规则”过渡,还包括过渡期适任考试的时间节点、中专和两年制航海教育学生适任考试申请资格、航海院校培训机构的资质保持、过渡期培训内容、证书的换发和培训地点的选择等,这些均已在“11规则”的配套规范性文件中予以了说明。

第五篇: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通航建筑物运行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通航建筑物运行管理,保障通航建筑物高效运行,适应船舶通行需要,促进水路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通航建筑物运行的有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通航建筑物运行,是指与船舶通行相关的运行方案制定、运行操作、船舶调度、设备设施养护、安全保障等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通航建筑物,是指在拦河闸坝或者水利、水电、航运枢纽上建设的,用于克服集中水位落差或地形障碍而升降或通过船舶的水工建筑物,包括船闸(升船机)以及引航道、口门区、连接段、待闸锚地、导助航设施等。

本办法所称通航建筑物运行单位(以下简称运行单位),是指具体承担通航建筑物运行操作、船舶调度、设备设施养护等职责的单位。

第四条 通航建筑物运行管理应坚持安全便捷、有序调

度、科学养护、畅通高效的原则,为船舶过闸提供优质的通航服务。

通航建筑物运行管理应符合流域(区域)防洪、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五条 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通航建筑物运行的行业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主管所辖航道上通航建筑物运行的监督管理工作。

交通运输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置的负责航道管理的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航道管理的部门或者机构(以下统称管理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具体实施所辖航道上通航建筑物运行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管理部门应根据通航建筑物运行的需要,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在财政预算中合理安排通航建筑物运行经费。

第二章 运行方案

第七条 通航建筑物投入运行前,运行单位应编制通航建筑物运行方案(以下简称运行方案),运行方案应符合交通运输部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

同一枢纽的通航建筑物存在多个运行单位的,由管理部门协调确定牵头单位联合编制运行方案。

第八条 运行方案应包括通航建筑物概况、运行条件、开放时间、调度规则、养护停航安排、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等内容。

第九条 运行方案编制前,省级管理部门应统筹协调所辖航道上通航建筑物的开放时间和养护停航安排。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河流上的通航建筑物,相关省级管理部门应共同协商通航建筑物开放时间和养护停航安排。

长江干线通航建筑物的开放时间和养护停航安排由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统筹协调;珠江水系通航建筑物的开放时间和养护停航安排由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统筹协调。

第十条 运行单位应按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向管理部门申请运行方案审批,并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一)通航建筑物运行方案审查申请书;

(二)通航建筑物运行方案及编制说明。

长江干线通航建筑物运行方案报送交通运输部长江航

务管理局批复。通航建筑物位于省界河流上的,运行单位应向交通运输部指定的省级管理部门申请运行方案审批。第十一条 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管理部门应予以受理,并出具加盖本部门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对于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管理部门应场或者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十二条 管理部门审查运行方案时可以采取专家评审等方式,审查时应邀请水行政主管部门、海事管理机构、航运企业等有关单位参加。

第十三条 管理部门对运行方案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通航建筑物运行条件、开放时间、养护停航安排与相关技术标准、设计和验收文件的符合性;

(二)通航建筑物开放时间、调度规则、养护停航安排与船舶通行需要的适应性;

(三)所辖航道上不同通航建筑物开放时间、养护停航安排之间的协调性。

第十四条 管理部门应自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同意或不予同意的决定,并书面通知运行单位;作出不予同意决定的,应说明理由。二十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个工作日,并应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运行单位。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查期限内。

第十五条 运行方案经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管理部门应在五个工作日内通过本单位官方网站公开运行方案主要

内容,运行单位应在收到通知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通过本单位官方网站、行业媒体、公示牌等易于船方获知的方式公开运行方案主要内容。

第十六条 通航建筑物投入试运行前,建设单位应将试运行方案报送管理部门审批。

试运行方案的编制、报送、审查、公布参照本办法对运行方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运行方案批准后,运行单位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

运行方案中与船舶通行相关的运行条件、开放时间、调度规则、养护停航安排等内容需要调整的,运行单位应重新编制运行方案并报送管理部门审批,其中,开放时间、养护停航安排应符合省级管理部门统筹确定的时间要求。

运行方案不能满足船舶通行需要的,管理部门可责成运行单位限期调整。

第三章 船舶调度

第十八条 运行单位应制定通航建筑物运行管理制度和运行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保障船舶安全高效通行。

第十九条 船舶调度应遵循安全第一、公平公开、先到先过、分类管理、兼顾效率的原则。

抢险救灾船、军事运输船、客班船、整船鲜活农产品船、重点急运物资船、执行任务的公务船优先过闸。重点急运物

资船由具有管辖权的省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确定。

鼓励运行单位安排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的船舶优先过闸。

第二十条 运行单位应建立船舶调度信息化平台,受理船舶过闸申请,编制船舶调度计划,组织船舶过闸,提供优质服务。船舶调度计划应主动公开。

第二十一条 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运行单位应停止开放通航建筑物,并及时报告管理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

(一)因防汛、泄洪、抗旱等情况,经具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授权单位批准停航的;

(二)遇有大风、大雾、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可能危及通航建筑物运行安全的;

(三)流量、水位等不符合运行条件的;

(四)收到地震预报,可能危及通航建筑物运行安全的;

(五)通航建筑物或过闸船舶发生事故,可能危及通航建筑物运行安全的;

(六)其他引起停止开放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 载运危险货物船舶过闸应将危险货物的名称、危险特性、包装等事项提前向运行单位和管理部门报告。定船舶、定航线、定货种的船舶可以定期报告。

运行单位和管理部门应建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为船舶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运行单位应对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安排专闸通行,制定专项运行调度和应急保障方案并严格实施。

第二十三条 客船过闸期间,运行单位应保证通航建筑物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相关设施设备完好。

第二十四条 禁止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船舶过闸:

(一)船体受损、设备故障,影响通航建筑物运行安全的;

(二)平面尺度、吃水、水面以上高度等不符合通航建筑物运行限定标准的;

(三)不具备夜航能力夜间过闸的;

(四)违反国家规定,载运禁止过闸货物的;

(五)其他危害通航建筑物运行安全的情形。第二十五条 禁止过闸船舶在通航建筑物内的下列行为:

(一)不服从调度指挥,抢档超越;

(二)从事上下旅客、装卸货物等活动;

(三)从事电焊氧割、燃放烟花爆竹、在甲板上生火等危险活动;

(四)丢弃物品、倾倒垃圾、排放油污或生活污水等行为。

第二十六条 运行单位应全面、及时、准确记录船舶过闸和通航建筑物运行统计数据,并按规定向管理部门报送。

第二十七条 管理部门应加强过闸船舶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信用考核标准,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运行单位应准确记录过闸船舶的信用信息,并按照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对过闸船舶实施激励和惩戒。

第二十八条 同一条河流上建有多梯级通航建筑物的,相关管理部门应根据船舶拥堵和应急情况建立协调联动机制,保障船舶有序、高效通行。

其中,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河流上通航建筑物的协调联动机制,由相关省级管理部门共同建立。长江干线通航建筑物的协调联动机制,由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建立。珠江水系通航建筑物的协调联动机制,由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建立。

第二十九条 管理部门应协调航道及其上游支流上的水工程运行和管理单位,统筹考虑航道及通航建筑物通航所需的最小下泄流量和满足航道及通航建筑物通航条件允许的水位变化,以保障航道及通航建筑物运行所需的通航水位。

第四章 运行保障

第三十条 运行单位应按照交通运输部及其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规范对通航建筑物进行检测、评价、保养、修理等养护工作,保持其正常运行,建立养护技术档案并做好统计分析。

第三十一条 运行单位应制定通航建筑物养护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合理确定养护的类别、项目、内容、周期和标准,符合有关环境保护和防污染的规定,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积极实施预防养护。

第三十二条 养护停航前,运行单位应将停航信息提前报告管理部门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三条 通航建筑物因突发事件进行抢修需要临时停航的,运行单位应及时向管理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四条 运行单位应履行通航建筑物安全运行主体责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运行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加强安全运行管理,确保通航建筑物运行安全。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通航建筑物安全运行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 运行单位应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建立通航建筑物安全运行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开展安全运行风险辨识、评估,针对不同风险,制定具体的管控措施,落实管控责任。

运行单位应对通航建筑物运行进行监测和巡查,及时掌握通航建筑物安全技术状况,对发现的异常情况、重大问题或安全隐患,及时向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六条 运行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规范要求定期对通航建筑物进行安全鉴定。对安全鉴定结论不符合要求的通航建筑物,运行单位应及时采取除险加固或报废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第三十七条 管理部门应依法制定通航建筑物运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通航建筑物运行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纳入当地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并保障组织实施。

第三十八条 运行单位应制定本单位通航建筑物运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管理部门公布的通航建筑物运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衔接,并保障组织实施。

第三十九条 运行单位应加强通航建筑物安全保卫工作,建立完善安全保卫制度,配备必要的安保人员,安装监控设施等技防设备,实行封闭式管理;加强日常巡查值守,加强对集控室、机房、廊道等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和反恐怖防范。

对确定为防范恐怖袭击重点目标的通航建筑物,运行单位应依法建立健全反恐工作制度,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配备、安装防范恐怖袭击的技防、物防设备设施。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条 管理部门应依法对本办法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运行单位及有关人员应配合管理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拒绝检查或者隐匿、谎报。

第四十一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依法对通航建筑物运行安全实施监督检查。

管理部门对隶属其他部门的通航建筑物,应督促运行单位建立健全与船舶通行相关的运行安全责任制、应急预案和安全运行制度。

第四十二条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管理部门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运行单位限期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后续跟踪检查,确保整改到位。

第四十三条 管理部门应公开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箱地址,依法受理并负责调查对通航建筑物运行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运行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运行单位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编制、报送运行方案的;

(二)未经管理部门同意,对审批通过的运行方案进行调整的。

第四十五条 运行单位未按照运行方案开放通航建筑物的,由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运行单位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运行单位未按照调度规则进行船舶调度、无正当理由调整船舶过闸次序的,由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运行单位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

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运行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运行单位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及时开展养护,造成通航建筑物停止运行或不能正常运行的;

(二)检修停航时间超出养护停航安排规定时限的;

(三)未经管理部门批准在养护停航安排外进行停航检修的。

第四十八条 过闸船舶、船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船舶运输经营人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责任人员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不服从调度指挥,抢档超越的;

(二)不满足过闸条件,强行过闸的;

(三)在通航建筑物内从事上下旅客、装卸货物等活动的;

(四)在通航建筑物内从事电焊氧割、燃放烟花爆竹、在甲板上生火等危险活动的;

(五)其他危害通航建筑物运行安全的行为。第四十九条

管理部门未履行本办法规定职责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国境国际河流上的通航建筑物运行,按我国与签约国签订的协议管理。

第五十一条 水利部门管理的套闸不适用本办法。套闸,系指在小河或灌溉渠道上,拦河建造上、下简易闸首,利用其间河段作为闸室,直接在闸门上开小门或利用闸门本身输水的简易船闸。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过闸,系指船舶通过船闸、升船机等通航建筑物的活动。危险货物,系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污染危害性等特性,在船舶载运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1989年8月3日以交通部令1989年第5号公布的《船闸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王金付副局长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注册管理办法》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王金付副局长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注册管理办法》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